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贊揚老師的句子

贊揚老師的句子

時間:2023-05-30 09:48: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贊揚老師的句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贊揚老師的句子

第1篇

(一)關于“簡明”解題技巧

1、所謂“簡”指:

(1)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如“現在馬上就開會了”一句中“現在”“馬上”重復,應去掉其一。

(2)句子里能省略的虛詞,就盡量省略。比如:“他的剛買來的新衣服”,說成“他剛買來的新衣服”即可。

(3)可以用指代的內容盡量用指代性詞語。

2、所謂“明”指句子的意思不能晦澀難懂,句子含義要確定,不能有歧義。

(1)產生歧義的原因

①詞語多義。

例:小王上課去了。(“上課”的含義不明,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講課”。)

②結構關系不明。

例:我們對敵人的進攻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對敵人的進攻”有兩種理解:我們準備進攻敵人;敵人要進攻我們。)

③語意關系不明。

例:連廠長也不認識。(有兩種理解:廠長不認識某人;某人不認識廠長。)

④指代不明。

例:劉大爺讓小王去找他的姐姐。(句中“他”指代劉大爺還是指代小王,不明確。)

(2)消除歧義的方法

①停頓。例:這種棗五毛/五十粒。

②重音。例:我想起來了。

③變換詞語。例:鄉長本月15日前(前往)去開會。

④調序。例:兩個朋友送的花瓶――朋友送的兩個花瓶。

⑤語境。例:我要熱飯(不去洗菜)。

(二)、關于“連貫”解題技巧:

“三抓”:1、抓中心。一個句群,句序的安排必然圍繞中心問題,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對句序的認識就會由暗到明。分析句子(如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解說句。觀點句。材料句等)的性質和作用,是抓準中心的重要手段。

2、抓思路。從總體上看,句群小層次一般呈現出相并(并列。對照)。相承(順接。層進)或相屬(總分)的關系。從局部看,句與句之間往往呈現出并列。承接。解說。對比。遞進。轉折。因果。總分等邏輯關系。理順句序,要盡可能多地確定出必然相連接的句子,找到“句鏈”。

3、抓標志。標志表現為“并列/轉折/條件/假設/遞進/因果”等暗示性詞語的使用;例如:“換句話說”“與此同時”“與此相反”“反過來說”,表示相反。相對關系,中間不可插入別的詞語;“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不可倒置:“先前”與“后來”,“過去”“現在”與“將來”,表示時間先后;“總之”“綜上所述”“由此看來”,表示要提出結論;“諸如此類”,表示綜合;“所謂”,表示有所解釋;“例如”,表示舉例……

“三查”:1、查話題是否統一。一段話陳述對象要統一,觀點材料要統一。如:“常言道:勤能補拙。居里夫人在法國讀書時,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每天晚上幾乎都在圖書館里度過。圖書館到十點就關門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燈下讀書到后半夜兩點鐘,如果她不是惜時如金,能取得成功嗎。”這段話開頭提出的問題是“勤能補拙”,接著擺出的事例卻只講了“勤”,而沒有講“補拙”,論據與論點不一致。

2、查語境是否和諧。對于寫景的復句或語段,要注意語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調。寫法的特點。景物,有遠。近,動。靜的不同;色彩,有鮮明。暗淡的區別;氣氛,有熱烈。凄清之分;視角,有高。低。俯。仰之異;感情或悲或喜,態度或褒或貶。這一切,在同一文段里都應該保持和諧一致。

3、查結構是否一致。一段話往往由幾個分句組成,句子結構應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前后貫通。如:“她年紀大約二十六七,________,兩頰卻還是紅的,衛老婆子叫她祥林嫂。”(A.青黃臉色 B.臉色青黃 C.青黃著臉色 D.現出青黃臉色)橫線前后分句都是主謂結構,備選項A項是偏正結構,C。D兩項是動賓結構,只有B項是主謂結構,與原句相符。

(三)關于“得體”解題技巧:

1、看對象。審尊卑長幼,做到謙敬詞使用不錯位。有人把謙敬詞語歸納為一句話――“家大舍小令別人”。即對別人稱自家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對別人稱自家比自己小的人時則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稱別人家中的人,則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除“家”“舍”“令”外,謙詞還有“小”(如“小女”,稱自己的女兒),“拙”(如“拙見”,稱自己的見解),“鄙”(如“鄙見”,稱自己的意見)等。

2、看場合。審合不合氛圍,語句要合情合理。一看場合:即交際的環境(時間。地點。話題,有關對象身份。職業。地位。教養。性格,以及對象之間)的關系等。不注意交際的場合。對象。氣氛等,往往信口開河,往往達不到交際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據具體的場合。對象而選擇理智的。充滿內涵和智慧的語言,往往能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3、看感情。審褒貶,改換使用不當的褒貶詞語。

4、看語體。審口語。書面語使用是否得體。

5、看轉述。審對象改換,敘述的角度,人稱。時間。地點是否隨之改變。當面陳述和請人轉述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要恰當運用。當面陳述,要根據雙方的關系,把陳述的內容講清就行,這種表達簡單一些。請人代轉,涉及第三人,不僅敘述角度變了,時間。地點。稱代等因素也變了。這種表達復雜一些,必須考慮將變化了的各種因素作恰當表述。

【突分演練】

【例1】下列各句中,沒有歧義的一項是

( )

A.該中學三個教師的子女同年考取了清華大學,這個消息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人們紛紛慕名前來討教教育子女的方法。

B.廣州2010亞殘運會會徽。吉祥物自3月啟動設計征集,至11月6日,歷時8個月時間,完成吉祥物征集創作。修改完善工作,并最終。

C.這場災難使全家陷入一種不能自拔的困境中,父親看見兩個兒子很悲傷,默默地走開了。

D.去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國的部分地區相繼暴發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衛生組織對此高度重視,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

[解題思路] A項“三個教師的子女”有歧義。C項“父親看見兩個兒子很悲傷”有歧義;D項“墨西哥和美國的部分地區”有兩種理解方法,理解為“墨西哥”全國和“美國的部分地區”,也可理解為“墨西哥和美國”都只有部分地區。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上海世博會的組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已經有1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網上世博會。

①并使之成為世界第一個網上世博會

②讓互聯網把上海世博會變成“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③開創性地推出了“網上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④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獨特優勢

⑤在舉辦實體世博會的同時

⑥實現實體世博會和網上世博會的有機聯動

A.④⑥⑤③①② 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④③①②⑥ D.⑤③④⑥②①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可根據“錦囊妙計”來分析。題中所給的文段,有頭有尾,對于中間空出的部分,首先要選定起始句,然后考慮句子的前后銜接是否緊密。另外還要注意各句中有關聯作用的詞語,如句⑤中的“在……的同時”,句①中的“并”等。中間的幾個句子,存在邏輯關系上的連貫。

【例3】下面這句話有歧義,請分別加一個詞語,明確其兩種含意。

是誰創造了歷史?這是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的問題。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盤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陣晨風拂過

②可我家的這幾株向日葵初出茅廬

③所以有詩人贊嘆,愈是成熟,愈是謙虛

④在綠葉一片低沉而嘈雜的合唱中,傳出她們清亮而高亢的歡叫

⑤依然高昂著頭,開心而單純地笑著,就像稚氣未脫的鄉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偉大的謙虛,也不懂得虛偽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可根據“錦囊妙計”進行綜合分析。語句的銜接恰當,體現在語言表達連貫。選填句子,先要看與上句銜接是否恰當,關系是否緊密。要特別注意句子中有關聯作用的詞語,如③中的“所以”,②中的“可”,⑥中的“尚……也……”等。此外還要看幾個句子的中心語脈是否貫通。這段文字,開頭幾句是寫現象,后面接下來的自然就是詩人的感嘆,前因后果。從一般到特殊,②說到“我家的這幾株”,與眾不同,反差明顯,與上文構成轉折。下面幾句順下去,前后連貫,就沒有什么問題了。

【例5】在招聘會上,某公司的考官對前來應聘的大學生說了下面的話。請寫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為大學生設計一段簡明。得體的應對的話。

你成績優秀,直率單純,將會很有前途;可我們的工作需要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根據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擬一段對話。

情景:一青年學生與一老教師相約登山,各負一行囊。學生要替老師背負。老師婉拒,學生堅持。

要求:(1)老師要說出婉拒的理由,學生堅持的理由要有針對性;(2)符合情景與身份,語言得體。

老師婉拒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堅持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畫線部分,以“贊揚和吹捧”為話題寫一句話。(4分)要求:①句式相同。②內容有意義。③不超過60字。

欣賞和附庸風雅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欣賞是一種性情的陶冶,是一種心智的提高,是一種審美的愉悅;附庸風雅是一種庸俗的時髦,一種虛假的熱鬧,一種無聊的過場。

答:贊揚和吹捧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出“小鐵塊”的慨嘆。(6分)要求:①寫出小鐵塊的反思。②蘊含哲理。③50字以內。

從前,有個小鐵塊,一直躺在工廠角落里過著安逸日子。

有一天,小鐵塊突然被丟到爐火里,他熱得十分難受,于是請求爐火大哥降低一點溫度。爐火經不起小鐵塊的聲聲哀求,只好答應了。,過了一會兒,小鐵塊被鉗出來放在鋼板上,受到鐵錘的重重敲擊,于是他又受不了了,便向鐵錘大哥請求放慢速度、減輕力量,讓他少受點苦。鐵錘也經不住小鐵塊的聲聲哀求,便又答應了。這樣一來,小鐵塊沒有經過多少錘煉就出了工廠。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傷痕累累地回到了原廠。當再次和爐火、鐵錘相遇時,小鐵塊不禁發出慨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D

3、(1)在“歷史學家”后加“彼此”或“之間”“相互”“一起”(2)在“歷史學家”后加“都”或“各自”

4、A

5、言外之意“你不太適合”應對:略。

6、(示例1)老師婉拒說:老師要做示范,不能只說不做。 學生堅持說:老師指導就行,學生應該多加訓練。 (示例2)老師婉拒說:老師比你有經驗,你只要跟我學著做。 學生堅持說:學生多加訓練,才能在鍛煉中變得更加堅強。 (示例3)老師婉拒說:我可不想當“空”軍司令噢! 學生堅持說:我要進行高山突擊隊強化訓練,老師,你就給我增加一點訓練分量吧!

第2篇

低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滲透在課堂中,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通過字詞訓練,感悟文本,理解和領會故事和人物形象。

如何將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使低年段語文教學彰顯活力,是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現以《畫家和牧童》課堂教學為例,我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識用結合,積累字詞

在低年段教學中,學生的字詞處于積累階段,教師要通過對字詞的聽說讀寫來刺激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顧此失彼,要么注重對教材的文本挖掘,忽略語言文字,要么過分注重字詞積累,忽略人文性的滲透。我認為,可以從識用的角度,貫穿字詞積累的主線,并結合特定的語境和課文語義,提高學生對字詞的運用能力。

《畫家與牧童》中有25個生字,要求學生會認13個,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抄寫,會挫傷學生對文字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低年段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為此,我將生字分散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以下環節進行字詞積累。

(1)識字書寫:用多媒體展示“批評、拱手、價錢、購、擠、抹”等生字詞。

師:這些字你會寫嗎?寫下來,說說你是怎么記住的。它們分別在課文的哪些句子里。

學生采用小組競賽、集體評議的方法認讀,積極性非常高。

(2)識字運用:針對學生朗讀中的漏讀、少讀問題,讓學生進行評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當場更正,能促進學生對生字詞識記的正向遷移。

二、情感滲透,領悟字詞

《畫家和牧童》講述了著名畫家戴嵩在畫斗牛圖時,向牧童虛心求教的故事。讓學生理解戴嵩的人物形象,既能滲透情感,又能發展字詞的理解力,這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

我抓住“著名、夸贊、稱贊、贊揚”來進行字詞的教學,體會不同詞語的表達效果。“什么叫‘著名’?(很有名)你從哪里看出來?”學生根據文本理解“著名”: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有錢人爭相購買,看畫的人都贊嘆不已。“從‘著名’這個詞,你能看出戴嵩是個怎樣的人?(技藝高超的著名畫家)從哪里看出他技藝高超呢?”學生找出句子:(1)他有一天要畫一幅《斗牛圖》,沉思片刻,很快就畫成了;(2)圍觀的人紛紛夸贊。

師:(出示“濃墨重彩、輕筆細描”)這兩個詞藏在哪里?找出來讀一讀。(“他一會兒濃墨重彩,一會兒輕筆細描。”)“一會兒……一會兒……”說明什么?(他畫得非常熟練,非常快。)“濃墨重彩”怎么理解?“輕筆細描”是怎樣的?

多媒體展示戴嵩的技法,讓學生建立直觀概念,理解戴嵩的畫法有密有疏。

師:(出示“夸贊、稱贊、贊揚”)“夸贊”是什么意思?“夸贊”的近義詞是什么?“夸贊”、“稱贊”和“贊揚”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通過對比,學生從情感色彩上理解了詞語,并能夠和文本人物建立聯系,培養語感,同時領悟字詞的特定含義。

三、說寫構建,運用字詞

低年段語言能力的發展,要著眼于長遠,不是讀讀寫寫那么簡單,而是要實踐和運用,構建說寫模式。

“夸贊、稱贊、贊揚、濃墨重彩、輕筆細描、著名”等詞是文章的關鍵字眼。為此,我從這些詞語入手,發展學生的仿寫和說話能力。

師:“一會兒……一會兒……”是說戴嵩做了兩件事,你們能學著說句話嗎?

生:媽媽一會兒跑過去做飯,一會兒跑過來指導我寫作業。

學生的仿寫是對文章中句式的理解和實踐,這樣就有了特定語境的使用基礎,運用起來就得心應手了。學生造句時存在機械模仿的問題,如“著名”:“他是個著名的畫家。”這句話在句子的運用上沒有問題,但不具體,于是我就指導學生繼續造句:他的著名體現在哪里?學生這樣仿寫:“他是個著名的畫家,每次只要一畫畫,就有好多人來觀賞,人們贊嘆不已。”

表示對人的肯定的詞語,學生找到了“夸贊、稱贊、贊揚”等詞,情感色彩非常濃。那么如何進行仿說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把意思說完整:人們都說戴嵩畫得好,可以用哪個詞表示?(夸贊)有人說戴嵩畫得很像,用哪個詞更好?(稱贊)還有人說戴嵩把牛給畫活了,可以用哪個詞表示?(贊揚)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明白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來表示。

第3篇

我們班有許多愛看書的人士,比如:陳敏儀、何施龍……還有一個人她超愛看書,愛到可以用“愛看書傻子”來形容。別人有書看,她一定要看。用各種方法拿到手,她就是鄒尚賢。

鄒尚賢有一頭短發,嬌小的身材。像兩顆葡萄的眼睛。每天早上都可以聽到她那“鴨子嗓”在叫:“快交作業啊。”足有“500分貝”啊!

她的頭腦里有著許多的知識,每次老師提出的問題,她都是第一個舉手。可以稱她為我們班的語文小才女。有一次上英語課,老師說了一句中文讓我們翻譯。大家都在思考著,鄒尚賢思考了一會兒就把手舉的高高的。老師叫她回答后,她站起來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說出了句子。讓我很敬佩她。因為她看書很多寫讀書筆記和作文難不到她,她寫的作文經常得到老師的贊揚,并讓我們學她學習呢!

所謂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嬌小的身體里藏著聰明的智慧,我們應該用心去感受別人的好處,用心去體會別人的心靈。試著用心去感受別人的心靈和優點,你會更快樂。

第4篇

一、預習工作的精細化

預習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環節。預習做得好,會使課堂上的學習更有目的,學習效果更好,長期堅持,自然會逐漸提高閱讀能力。每個學生都應重視預習,養成預習的習慣。那么,如何做到預習工作的精細化呢?

圈:在預習課文時邊讀課文,邊把生字用紅筆圈起來。讀完課文之后再看注解,沒有注解的再查字(詞)典,弄清字形、讀音、字義。最好有一個專用本,把這些生字記下來。這有助于理解課文,便于復習、記憶,長期積累,肯定會增加識字量、用字量,避免或減少寫錯字。

點:預習課文時把文中某些表現力特別強的詞語,用著重號標在這些詞語的下面。例如,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準確,哪個詞語用得生動,要仔細揣摩、研究。每位作家在寫作時都要字斟句酌,因此我們在預習課文時,對文中的詞語千萬不要蜻蜓點水,要用心琢磨文中的詞語,品味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如果換一個詞效果會是怎樣。肯下苦功夫琢磨,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還對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劃:我們學的課文,是專家從眾多名家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說都是精品并不為過,文中一定有突出表現中心思想、表現人物性格的句子,或說理精辟、描寫生動的句子,也就是說,一定有閃耀著思想文采光輝的句子。在預習課文時,把這些句子用曲線或直線劃出來。經常練習劃出這些句子,必定會提高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同時還會提高作文時遣詞造句的能力。

評:評是指對文中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評論。自己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法,贊成的或批評的,在課文的空白處評上幾句,批上幾條,說對說錯都不要緊。這是鍛煉和提高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剛開始可能寫不了一兩句話,也可能抓不住關鍵的地方來評。但不要著急,只要堅持練習,就會逐漸抓住關鍵性問題,評論的字數也會逐漸多起來,分析問題的能力自然會相應提高。

摘:即摘抄,就是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優美詞語、句子或段落抄在預習本上或活頁卡上。這是積累語言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堅持摘抄,不但會豐富自己的詞匯庫,還會增強口頭或書面表達能力。當然,摘抄需要時間,需要下功夫,但為了提高能力,花些時間、下些功夫,也是值得的。

二、作文評講工作的精細化

作文批改采用“自主式”作文批改,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批改活動中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參與作文批改的熱情,使他們獲得成功和愉悅的心理體驗,從而達到激發作文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具體方法如下:

互評: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6-7名學生,每個學生均需根據寫作要求給其他學生評改作文。要求他們做到:找出學生作文中的錯別字;修改文中的病句;給作文至少找到一個優點;給作文至少提一個建議;小組評議每一個學生的作文等第。

自評:認真品味其他學生給自己寫的評語,給自己的作文寫一個評語或修改意見。修改:根據修改意見,修改自己的作文,準備二次評分。二次評分:將改好的作文交給老師,進行二次評分。評選佳作:在大家評議的基礎上,選出較好的作文和有進步的作文,出版班級小報或投稿。

三、教育后進生的精細化

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心理品質等因素不同,學生的表現也不一樣。另外,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學習成績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作為任課教師,有正確教育“后進生”的責任。

多表揚、多鼓勵。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學生的信賴、贊揚,后進生也不例外。后進生在轉變過程中有反復、會犯老毛病,這是正常現象,是難免的,這時老師特別要注意批評把握分寸,言語不要太刻薄,要針對其微小的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后進生的轉化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教師應循循善誘,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要一棍子打死。在教育工作中要密切注意后進生的言行,善于發現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表揚,有時,一兩句贊揚之詞勝過一頓嚴厲的說教,使他們記憶終生。

提供表現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不理睬后進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提問后進生,認為他們礙事,妨礙了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其實,這正犯了教育教學的大忌,我們應該在日常學習、生活和活動中經常主動地關心他們,調動他們參與積極性,在共同的參與中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喜悅,從而激勵他們前進成長。因此,對后進生主動要求做的事,要盡量滿足他們;對他們不敢提出來要求參與的事,要主動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并及時幫助他們去獲得成功。比如,在課堂上降低難度提高,上黑板練習;讓他們參與班級工作,甚至當小干部;讓他們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這會使他們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在各方面都進步的愿望。

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這就要求我們所有老師一方面通力合作,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又不能操之過急。要投入無限的愛心,并采取恰當、科學、合理的方法,積極主動地進行疏導轉化,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常抓不懈,才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四、作業批改的精細化

做作業是學生復習鞏固知識、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與布置作業,并保證作業質量與批改水平。布置作業適量,教師不要布置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作業,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作業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

日記批改不用評語用心語。由于日記是自由的表白場所,很多學生把自己的困難,煩惱,都寫進了日記里,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幫助。因此,對于學生的每篇日記,都要認真批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日記,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的日記內容。發現他們日記中的閃光點,發現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學生拿不定主意的,就幫忙出主意;學生有煩惱的,就談心疏導;學生做了好事,就大力表揚;做了錯事在日記中承認錯誤的,就表揚他是勇敢的孩子;日記中是秘密的,我就絕對替他們保密。

第5篇

一、找亮點,多挖潛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說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即使是后進生,也有自己的長處,只是他們的長處暫時相對少一點,或不容易被人發現.這就要求教師細心,用較強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稍縱即逝的光亮,也要把它挖掘出來,使之發揚光大,從而揚長避短,促進轉化.如:我班里的張超同學各方面表現較差.上物理課有時漫不經心,開小差,老師教育他,沒有絲毫改變.這說明他對物理沒有興趣,并不是他不想學,所以我們物理老師有時也要頂下心來好好想想:“是不是我哪里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有一次,學校搞輪值大掃除,我班負責宿舍樓垃圾清理.由于又臟又臭,許多同學都不愿清理.只有他獨自一人在猛烈的陽光下鏟垃圾.我看見后,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并提倡同學們學習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精神.同學們聽后,紛紛加入清理行列.接著我委任他當勞動委員,得到同學們的贊同.從此,只要是我班負責的勞動,都必然得到校領導的表揚.而他在獲得多次肯定后,開始發奮學習,各科成績很快地提高了,尤其是物理,當然這個和我這個物理老師班主任有點關系.

要找到學生的亮點,加以引導,成為他人學習的優點,需要教師對學生耐心和細心的愛.

二、培養自信心,增強競爭意識

后進生要么是不學,要么是學不得法,以至于造成惡性循環:不會―不學―越不學―越不會―越不學.事實證明:成功后的喜悅、滿足是產生自信的動力,只有自信,才有競爭,才能積極進取,因此,我在物理教學中盡可能為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德育微課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勵志故事,多讓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多讓他們自己做些簡單物理實驗、多打基礎,以便能讓他們得到更多的肯定與表揚,調動他們的物理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活動中我千方百計為他們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舞臺,激勵他們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讓他們體驗成功,讓他們在自信、在活動中得到提高,激發后進生的內驅力,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多贊揚,少指責,循循善誘

“贊揚”蘊含著老師的鼓勵、教育與評價,也蘊含著老師的愛心與期望,本來后進生聽到的批評就比一般的學生多,如果教師再一味地批評,指責,會使他們喪失自尊,不求上進.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因此,教師應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幫助學生認識缺點和錯誤.在物理教學中,如:兩支相同的溫度計,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在與室溫相同的酒精中蘸一下,而后觀察兩支溫度計的示數有何變化,叫后進生說出所見到的現象,再引導解釋.后進生回答問題要熱情贊揚,若答錯了叫好學生補充,最后教師點撥、總結.使后進生能積極地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口表述,極大的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然而,過度的贊揚會適得其反,因為學生的年紀小,有時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不適度的表揚會使他們滋長驕傲的情緒,就像陽光太足,幼苗會曬干一樣.要讓后進生在表揚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批評中體會到“愛”和“鼓勵”,這就是循循善誘.通過德育微課在物理的教學中也要學會循循善誘,例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內容較抽象難記,教師在幫助后進生記憶時,首先借助語文知識中句子成分劃分,把句子縮短為“物體保持狀態”,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并對此句加上適當的定語、狀語.即怎樣的“物體”――一切物體,“物體”前有定語“一切”,什么情況下“保持”――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保持”前有狀況“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何種“狀態”――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狀態”前有定語“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最后,提醒學生注意,用一物體在同一時刻只能處于一種狀態,因此定律中要用“或”字而不能用“和”.

四、多關心,嚴要求,一視同仁,維護自尊心

關心后進生的學習和生活,了解他們的需要,這不僅是教師應盡的義務,也是師愛的具體表現.只有這樣才能消除老師和后進生的距離,就好比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交流情感的橋梁.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然而僅有“親其師”還不足以讓學生有所改變,還要嚴格要求學生.古語說:“教不嚴,師之惰.”可見,自古以來人們視“嚴”為教師的職責.但教師要嚴而有格,要潑出“臟水”,留下“孩兒”.如果嚴而出格就等于一棍子打死.還要注意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和嚴而有情.只有這樣對學生嚴格要求,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才會把“愛”和“嚴”真正統一起來.

第6篇

隨著初中英語教材的改革,其難度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更大了,其要求也更高了。作為英語教師,不可避免地就是要面臨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有越來越多的英語后進生出現。他們的存在影響著集體,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同時他們的弱勢也給他們自己及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精神負擔。作為教師我們又該如何燃起這些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熱情,幫助他們擺脫后進生的地位呢?在過去的五年里,我教了4屆畢業班,眾所周知,畢業班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縮小后進生的隊伍,于是我就把大多數的時間用在了如何轉化后進生上,從中我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經驗,現介紹如下:

一、千方百計,幫助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

1 相信表揚的力量

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同學的信賴、贊揚,對于不太受關注的后進生來說表揚就顯得尤為的彌足珍貴。有時老師一句贊許的目光能使他們鼓起勇氣,有時老師一句鼓勵的話語能讓他們充滿信心,一個善意的表揚卻能使墮落的他們重獲希望。但我們都發現后進生在轉化的過程中會反反復復,我們老師應循循善誘,不要一棍子打死,在教育工作中密切注意后進生的言行,尋找后進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表揚,有時一兩句贊揚之詞勝過一頓嚴厲的說教,使他們記憶終生。

每次接手成績差的班級時,我總是對學生們說我對他們的成績一概不知,我也不想知道,其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爭取給新老師留下好印象的欲望。有一次,接班的第二天,課代表就告訴我有一個同學沒完成作業,其實我知道他是一個行為習慣很差的學生,但我找他時沒有一下子點破他,只是問他是什么原因,他說沒聽清楚作業的要求,我當時表現出很信任他的樣子,還表揚他上課非常積極,同時我也表達了我對他的期望:希望他的書面成績能像上課時的表現一樣好。果然那天中午他就把補完的作業交到了我桌上,作業本里還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謝謝老師的信任和鼓勵,我一定會努力的。多么樸實的兩句話啊,讓我感到無比的開心和欣慰,我也知道了這就是表揚的力量,給了他足夠的信心。表揚既然有著這么大的魅力,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2 相信愛的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愛”是教育的橋梁,是教育的推動力,是后進生轉變的催化劑。教師要用“愛心”滋潤后進生,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一般來說,后進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們都渴望老師能夠對自己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愛護甚至傾注更多的愛。

記得曾經有一位學生,她來自于農村,英語基礎較弱,有一次她的眼睛突然看不見東西,感到很恐懼,作為非班主任的我一邊送她去醫院,一邊安慰她直到深夜。其實這件事對于我來說是應該做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但對于她來說意義就非凡了。經過這件事情之后,她覺得我是一個很關心她,很容易親近的老師,從而對我的課也很感興趣,成績直線上升,最后英語成了她最喜歡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我們平時的工作、生活中,老師應有意或無意地去接近他們、關懷他們,理解他們的心情,用實際行動感召他們、支持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真心實意關心他們的,從而在教學上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重視英語課堂效率

初中學生的學業負擔很重,教師或學生根本不可能在課余找到很多時間用于某一門學科的輔導或學習。即使有這樣的時間進行補差并取得一些效果,我想這樣的老師也是不成功的,也是不受學生歡迎的。那么在哪個時間幫助那些學困生是最有效的呢?那就是我們的課堂,它是教師和學生的主戰場。學生之所以會成為學困生,是因為他們在課堂上收獲的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更多地去關注我們的后進生。我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 在英語課堂上要盡量提高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因此教師應抓住一切機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上課之初教師幾句精彩的開場白,常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見的開場白有以諺語格言開場的;以懸念設問開場的;以奇聞趣事開場的;以幽默笑話開場的;以生活情趣開場的;或是以介紹單元背景知識開場的。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不應僅僅是簡單地知識介紹然后記憶,而應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如創設情境、游戲、競爭等來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 在英語課堂上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性

要想外語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必須遵循教學的科學性,任何違背語言規律的做法都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既要遵循語言的科學性,又要尊重第二語言習得的規律。教學理論必須建立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但必須更加注重應用性。在這里我以語法教學為例:語法已滲透到聽、說、讀、寫的每一個環節中。學生的語法基礎扎實,自然他們的聽說能力也會提高。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傾向。”顯然,改革過分重視語法的講解與傳授只是要求教師改變以前傳統教學的某些教學方法和傾向,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英語教學。

根據心理學的特點,人在學習新知識時,必須有三個過程:認識、理解、操練。因此教師在傳授語法知識時,也必須注意這三個過程,先要讓學生對你所要教的語法知識有一個認識,然后通過例子或其他方式來讓他們理解,最后再通過各種形式來讓他們進行操練,從而內化為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在理解和操練的過程中,我們要盡量把語法規則放到情境、游戲、競爭中去,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

3 在英語課堂上要因材施教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遞進的層次,其中作為最高層次的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即成功的需要。學生都喜歡選擇能夠完成的學習任務,因為他們渴望成功,后進生尤其如此。

后進生這三個字就意味著教師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達到同一個高度,教師要專門為后進生設立一個適合他們的學習目標。一旦這個目標達成,教師就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為了讓后進生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智慧地將目標轉化為內容,要用最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最高效地達到教師預設的目標。如在進行被動語態的教授時,我是這樣給學生分配任務的:基于學生初步掌握被動語態的情況下,我要求后進生做一些主動句變被動句的訓練,對于一般的同學我給他們一些填空訓練,對于優秀學生我建議他們做一些翻譯訓練。在這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有所挑戰,有所收獲。

三、注重英語后進生的課后輔導

對于后進生,單純地依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英語教師利用一些課外時間來輔導他們,這樣他們的英語成績就會慢慢提高。當然課后輔導不是讓學生多做題,而是要指導一些科學的方法:

首先應該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做準備,可以使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后進生為什么學習成績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一定要幫助他們形成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形成習慣。如規定后進生每天向老師問一個問題,這可以幫助他們養成思考的習慣;對于錯題,一定要讓他們進行及時的訂正,并寫上原因。但方法不宜過多,我們應循序漸進,否則他們會覺得無從著手,甚至干脆全部放棄。

當幫助英語后進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之后,要給予他們記憶方法上的指導。后進生在英語學習上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背誦句子。然而若要練習口語,要寫文章,必然要在大腦中積攢一定的詞匯、詞組還有句式。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背誦句子更高效呢?我總是對學生說,其實英語不僅是一門文科,也是一門簡單的理科,因為英語上的語法規則就像是數學公式,只要公式背出來了,就可以運用公式做題了。所以在背句子時,一定要要求學生根據中文來背英文,切忌死記硬背。首先要求學生把句子進行分割,找出句中的詞組、句型,然后注意其中的語法規則,不斷問自己為什么,如為什么這個詞要用動名詞,那個詞要變復數形式等,經過幾次的訓練,學生就可以準確地、快速地背出那些句子了。很多后進生入門之后都對我說:背英語比背中文簡單。只要他們覺得學英語簡單了,就會產生無窮的興趣,那么他們成績的進步也就成為必然了。

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

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學校教育是學生的主陣地,家庭教育卻是學生教育的根據地,這兩者在學生成長中有著很直接的連鎖關系。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強與家長溝通,這樣才會使孩子更迅速地、更好地成長。

第7篇

一、作文評語要具有指導性

即要一針見血,抓住要害.找準突破口,高瞻遠矚,明確優點,解剖缺點,幫助他們端正態度,提高認識,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二、作文評語要具有規范性

作文評語是寫給學生看的,是對學作文和人的評點和指導。其目的之一就是要給學生做出一個榜樣。所以教師在寫評語時,各方面都要做到合乎規范。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老師首先要做到。老師寫的評語,卷面要干凈、整齊,使人看了感到舒服;遣詞造句要力求準確、生動;標點符號的使用要恰當,合乎規范;書寫漢字要正確、工整,不寫不規范的簡體字。如果老師龍飛鳳舞的寫上幾個字:字跡不工整,錯別字太多。很難想象學生會從中獲得什么有益的啟示。

三、作文評語要具有真實性

即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切忌褒貶失度,言過其實,以免引起學生盲目自滿或妄自菲薄。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作文中所寫的內容要有到位的理解。要在評語中使學生體會到自己作文的價值、作文的樂趣。

四、作文評語要具有可操作性

即要直觀、形象、清楚。切忌空洞、抽象。可從作文中最簡單、最起碼的寫字和標點開始,也可以從句子的組織開始,還可以從文章的構思開始。總之,要從某一點上指導學生在原來作文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邁出去,不斷有所提高。

五、作文評語要具有啟發性

即要求教師在評語中教給學生以作文的思想方法和寫作方法,讓學生從根本上摸到作文的門徑。有的教師評改作文,通常只寫上“思維混亂”“主題思想不夠突出”之類的評語。學生看了評語后,摸不著頭腦――到底怎么亂,怎樣才能不亂?學生看不懂,又怎樣去修改作文呢?因此,要求教師的評語能給學生以具體啟發,引起學生的思考。

六、作文評語要具有針對性

即要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對水平較高的要求寫“好”,對主題的提煉、感情的抒發、語氣的轉換、遣詞造句等等,都要認真推敲;對中等水平,則著重要求寫具體,結構緊湊,用詞準確,在通順的基礎上提高表達能力;對水平低的,主要要求通順,就是要事先理清句子,把話說得明白,使段落不散亂,避免一般的病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七、作文評語要具有創新性

即要具有創造性,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在作文評語中找到耳目一新的感覺,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八、作文評語要具有情感美

即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語言去打動學生,用道理去說服學生,達到共同交流,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九、作文評語要具有鼓勵性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留心學生的進步,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在評語中應該指出來,給予肯定的贊揚。有時優點并不容易發現,甚至要教師帶著放大鏡去看。即使是對學生習作中的不足之處,也應該用一種商量式的評語。如:“這個詞是不是可以換一個?”“這句話太長了,用標點把它們分開行嗎?”等。要盡量避免一些判決書式的冷冰冰的評語。如:“語句不明,條理不清,中心不明確”等。會挫傷孩子的寫作積極性和自信心。要盡可能讓學生從老師的評語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增強學生的能力感和成就感,讓他們感到自己能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表揚鼓勵決不是盲目的吹捧、廉價的贊揚,而是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同時也不排斥滿腔熱情地指正。

十、作文評語要具有教育性

即要具有教育意義。要使學生從作文評語中體會到做人的道理。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把握人生,認識社會。把作文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找到作文的源泉,做一個明白人。

十一、作文評語要具有可讀性

即要生動、感人,給人帶來美感。切忌枯燥、乏味。

第8篇

難得細心

我爸爸是個粗心大意的人,平時總是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但是有時也會例外。

那是在2008年暑假里的一天,馮老師布置我們寫作文。那天天氣非常熱,我感覺很煩躁,無心寫作,于是就提出和爸爸比賽。

比賽開始前,我準備了四張白紙,兩張草稿,兩張正稿,我和爸爸各拿兩張白紙,各自坐在茶幾的兩頭,一切都準備好了,比賽開始。

我一邊寫一邊想:不知道爸爸寫得怎樣,會不會寫得比我好呢?不一會兒,我們就寫得滿頭大汗,便和爸爸每人拿了一根冰棍,邊吃邊寫,邊寫邊想:我想,爸爸不太情愿和我比,大概只胡亂寫幾個字吧。不情愿做的事情一般都可能不認真,況且爸爸又是個粗心的人。

時間很快過去了,幾乎是在同一時刻,我和爸爸都寫完了作文。我得意地對著爸爸揚了揚手中的正稿,爸爸看后大加贊揚。再看看爸爸的作文,我大吃一驚,詞語優美,句子通順,比我寫的還多還好,真讓我刮目相看。我想:這大概就是細心的緣故吧。

難得細心的爸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去做,細心去做,就一定能夠做好。

第9篇

一、 對癥下藥,從“心”開始

古人言論指出:文有定則,術有恒數,寫作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同時又須妙運從心。每一個初學英語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較大的新鮮感和渴望。他們滿懷信心又無拘無束,在課堂上愿意表現自己,無論是在游戲活動中還是在小組競賽中都躍躍欲試。但在寫方面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困難。他們就會不自覺地表現出自信心不足、緊張、煩躁和抵觸心理。這時就需要老師給與循序漸進的引導,同時及時鼓勵,克服畏難心理。

Go for it 的編排體系是以topic為主線,有很多會話環節,學生很喜歡編對話,,因此最初的寫作任務就是寫下在課堂上和同伴編排的對話,稍后引導學生歸納出每個單元sectionB 3a,3b寫作模式,模擬寫作。再后來,就引導學生寫出各種命題作文。當然在每個階段不要忘記鼓勵:你們真棒,現在都能寫出自己的對話了;真不敢相信,你麼能寫出這么好的英語作文了。還要善于從幼稚的、粗糙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

就這樣,遵循先說后寫、由易到難、由模擬到按自己思路寫的規律,同時又能得到老師熱情洋溢的鼓勵和贊揚,學生不僅不怕提筆,而且還會喜歡上英語寫作。

二、 巧除障礙,茅塞頓開

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巧為善教者也。‘初一學生的作文常常會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這時就需要老師采取一些巧妙有效的措施

1. 巧除字詞障礙。

(1)積累單詞 詞匯是寫作的必須材料。在教學生根據語音拼讀記憶單詞的基礎上,采取單詞競賽、編兒歌、猜測、聽寫、實物獎勵等多種方式激勵學生記單詞,再組織學生科學的復習單詞。另外,準備一個單詞積累本,摘抄課外閱讀書籍上、電視電腦上看到的 、廣告語中的 、英語歌詞中的自己覺得喜歡的單詞,也可記錄老師口語使用的新單詞、諺語等。 早自習時經常讀讀。

(2)使用單詞 很多學生往往有一定的詞匯量,可是不會運用。那么老師在課前的free talk或者和編對話的時候就要刻意使用新學的詞。比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 學了很多的動詞和形容詞,我就在free talk用上了這些詞:on weekends, I often have fun. I take a taxi to visit my grondmother. her house is on a quiet street. I take a walk down Hebin Road and enjoy beautiful flowers and warm sunshine.when I am hungry, I gohome.再如,skill, show join relax等單詞是學生不常使用的,我會在課堂充滿激情的說:Come and showus your performance e and join us. lets relax for ten minutes。學生本身模仿力很強,聽得多了 ,就會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

2. 巧除語法障礙

(1)創設情境,在“聽“,”說“活動中操練專項語法,改變單一的單項語法講解

在學生的作文中常常會出現時態,人稱錯用,冠詞代詞錯用,主謂不一致等等語法問題。很多老師在處理語法方面主要采取講解方式,不少學生仍然屢犯同樣的錯誤。我的做法是在活動中對某項語法進行專練。比如針對冠詞的活動:同學四人小組,不同的組配發不同的實物。A: I have a book. B: I have an interesting book.(a,an 的用法)C: The interesting book is on the desk.(the 用在上文提到過的事物前) D: Let’s look at the students in next group.(the 用于說話雙方都知道的人或物) 再比如: 一般現在時態中的單三形式,我把學生按縱列分成A,B C D E F 六列。給A列的每一個同學不同的實物 或者圖片。然后按橫行進行操練。

A:I like oranges.I dont like pears.

B:A likes orangges.He donesnt like pears.

C: Does A like oranges?

D:Yes, he does. He likes oanges.

E: Does he like pears?

F:No,he doesnt.He doesnt like pears.

這樣每一橫行都操練到,學生對現在時態的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及其回答就能很熟練準確。

(2)掃除句子結構障礙

學生書面表達中出現的錯誤現象有:詞序混亂,機械照搬中文句式;詞性混用,把具有同一中文意義的詞,不加分析、不加選擇地用在句中,而不考慮詞性問題;只要句中已經出現了含有該意義的詞,便認為這個句子的結構已經完整。

在學到第三單元的時候就要讓學生接觸到詞性、句子結構的說法。開頭只介紹動詞、名詞。句子的結構也只教學生分析s+v(系動詞)+p和s+v結構,再慢慢引入更多的詞性和句式。經常給他們分析句子成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英語句式寫作,就減少了上述錯誤現象。

(3)采取多種批閱作文的方式,讓學生及時更正語法錯誤

很多學生拿到老師精心批改后的作文,往往就走馬觀花的看看,記憶不深刻。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了多種批閱方式:a. 小組長批改,然后小組長給講解錯誤的原因。(小組長都是尖子生,而且在找錯,講解方面,我專門培訓過);b. 同座之間交換批改,再互相指出錯誤,并監督對方改正。c. 全班同學之間交換批改,找出錯誤,并批注上錯誤的原因,摘抄下別人作文中精彩優美的句子。這樣就會降低以后作文中的出錯率。d. 老師面批面改,和學生一起研究該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4)力求精彩”

在語句通順,語法正確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寫出精彩的文章。我采取了如下措施:a. 背誦課文,而且經常復習,避免遺忘,增強語感,積累語言素材。b. 我在批改作文時,摘抄下優美的句子,讀給學生,讓他們記錄下來.c. 上課講解單詞時,師生造的句子,也讓學生盡量多大記錄下來,在早自習時間讀讀。d. 朗誦并分析優秀作文,并把優秀展示在教室里,讓小組長帶領組員去讀。讀得多了,背得多了,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文章就會在學生大腦里留下印象,老師再鼓勵他們套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堅持一學期,學生就能寫出優秀的作文。

3. 駕輕就熟,享受成就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是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他還說:“要讓學生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克服了焦慮情緒,激發出了寫作興趣,掌握了大量的語法,這還不夠,還要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方式解決實踐問題,最終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師創設一個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提供給學生真實的寫作機會。比如,看圖編故事,改變人稱改寫課文中的對話或者聽力材料中的對話等。還有,Go for it! 教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從篇章中也可以看出,email,書信,廣告,啟事等是主要體例。老師要引導學生把生活愛好和這些題材充分結合起來。比如,丟東西的同學用英語寫失物招領,為自己喜歡的電影寫影評。在學到Wheres your pen pa from?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在北京就讀的筆友。從此,他們就經常互相英語書信或email聯系。學習wheres the post office?我要求學生繪制從學校到自己家的英語地圖,然后彼此交換,拿著地圖找到同學的家。再比如,描寫同學或明星的外貌,讓同伴猜測,等等。

第10篇

小學教育語文教學作文語病小學生剛學寫作文,作文中常出現一些情況:有的思路不清,有的中心不明確,常見的還是語病的問題。那么學生作文中的常見語病類型有哪些?之所以產生這些語病的原因是什么?作為教師,我們又應該如何溯本求源,對癥下藥,更好地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呢?

一、學生作文中句法方面常見語病類型

1.搭配不當。由于不理解詞義的配合或粗心大意,造成詞語搭配不當。例如,在寫《我最敬佩的人》一文時,學生王達非的作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明助人為樂,大家都在贊頌他。”“贊頌”一詞在這里就用大了,可以說“贊揚”。學生李強在這次作文中有這樣的語句:“我們從小就愛培養遠大的理想。”檢查句法失誤,經常用撥開枝葉先看主干后看枝葉的壓縮法。這句話剩下主干,就容易看出“理想”不應該是“培養”,而應該是“樹立”。此句“培養”和“理想”搭配不當。

2.句子成分殘缺或重復嗦

(1)句子成分殘缺。很多學生不能分清完整的句子。如這句:“聽了這個故事,很受感動。”“聽了媽媽的話,熱淚盈眶。”在這兩句話中缺少了主語,應該交代誰很受感動,誰熱淚盈眶,只有這樣句子才具體、完整。

(2)重復嗦。一個學生在描述《童年趣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每當繁星滿天的時候,我常常回憶起過去的往事。”孰不知“過去”和“往”重復,刪除其中一個才可以。

3.詞序混亂。在一個學生《記一次考試》中寫著這樣一句話:“大約一個小時以后,就有人陸續交卷了。”就相當于砌墻,“有人”和“陸續”這兩個建筑材料順序不當,墻也不會結實。這句話應改成“陸續有人交卷。”

4.指代不明,概念模糊。經常有學生在作文中寫這樣的句子“小艷和小紋放學后到她家寫作業。”“洋洋和林林打架,老師批評了他沒有道理。”“她”“他”指誰?指代不明,概念模糊。

5.前后矛盾。前后矛盾也是學生作文中常見的毛病之一。有一個學生在介紹《我的祖國》時說:“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大熊貓。”看來我國屬于世界之外了。

6.一個動詞兩個賓語。小學生對句子的構成還不很明確,所以在作文中常出現這樣的語病:今天媽媽穿了一件紅色外衣和一頂白帽子。”“穿”只能是衣褲,怎么能和帽子混在一起呢?

7.不合情理。由于現在的小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太少,所以作文中有的語句常常不合情理,在一次《贊XX》習作中,有個學生寫《贊農民》,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農民們冒著凜冽的寒風在田里收割麥子。”凜冽的寒風時,麥子早成了桌上的食品了。

8.歸類不當。《贊農民》一文,有這樣的語句:“地里的莊稼可真多,有水稻、小麥、杏子、高粱等。”“杏子”還是愿意做水果吧!

9.關聯詞使用不當。“雖然路途太遠,所以我們只能坐汽車去。”前后兩個分句之間因果關系,應該用“因為……所以……”這個關聯詞。這就是學生作文中語病的一種,關聯詞語使用不當。

10.修辭不當,褒貶不分。在《我的老師》一文,有學生這樣描述:“我們的張老師像狐貍一樣聰明。”狐貍是人們心目中最狡猾的動物,老師像狐貍是褒還是貶呢?

二、學生作文中出現語病的原因

1.平時說話時,不注意糾正語病。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是在一點一滴中累積起來的,就像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水一樣,學生在平時說話不糾正語病就像生活中的一滴水,也許這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這一滴滴的水匯集到一起的時候,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平時說話時不注意糾正語病,導致作文中常出現語病。

2.口頭語言未能很好地向書面語言過渡。葉圣陶先生曾說:“所謂語文,語是指口頭語言,文是指書面語言。可見,語文是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可是現在的學生習慣了隨意說話,只要對方聽懂并引起聽話人所期待的反應即可。再加上老師沒有長期強化訓練,當提筆寫作文,把口頭語言轉化成書面語言時,有的學生就“提筆忘字,無話可說。”文章也語病連篇。有一個學生在寫《我的爸爸》時,有這么一句:“爸爸時常很晚才回家,真不知說他啥好。”“啥”是我們常用口語,寫作文應該換成“什么”。小學生書面語言的學習地點主要是學校和課堂,學習方式是人為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大多摻雜了成人的生活經驗,與兒童自身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脫節。在寫作時,口頭語言沒能很好地向書面語言過渡,這是語病形成的原因之一。

3.閱歷的客觀原因。閱歷指親身見過、聽過或做過;由親身經歷得來的知識或經驗。現在的獨生子女教育,老師和家長只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知識與技能,忽視了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他們沒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而往往寫作經驗與閱歷相伴。一個學生寫自己做錯事后“臉漲得通紅。”難道自己的眼睛和臉分開,才會看到臉紅嗎?“火辣辣”的才是真實感受。在寫《豐收的國野》時,有學生寫道:“我們東北盛產玉米,在三月間農民伯伯就忙著播種,七、八月玉米已經急著等待收割了。”雖說陽春三月,但東北還是冰天雪地,如何下種呢?“十?一”放假正是農忙時,七、八月我們正在吃鮮玉米,沒長成怎么收割呢?這正是學生閱歷少的客觀原因,使他們寫的句子違背了生活的真實。

4.對字和詞語運用不認真推敲,沒有端正寫作態度。不少學生認為,語文這門學科多學與少學短期內看不出區別,在考試成績上反映不明顯,不像其他科目,只要稍作努力,便會有收獲,于是思想上對寫作放松,造成寫作時辭不達意的現象在所難免。

三、對癥下藥,減少語病

分析了學生作文中常見語病分析類型,也探討了產生語病的基本原因。那么,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該怎么做,才能盡量減少作文中的語病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老師方面

1.適時創設各種情境,增強習作興趣。

2.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3.正解引導學生對待傳媒。

(二)學生方面

學生作文的創造者是學生,對自己所寫的作文,要減少語病,除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外,學生應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作為學生怎樣能減少語病呢?

1.提高閱歷。

第11篇

1. 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詞匯量增大。高中新課程教材每個單元的詞匯量比以前增加了,學生的任務加重了。如果教師不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學習方法,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學生則很難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2)死記硬背。學生往往是以詞匯表為主,習慣將英文字母拼讀出來,而忽視英文單詞的讀音及讀音規則,忽略詞匯和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同時,他們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往往只注重單詞的字面意思, 忽視詞義的拓展學習。不僅如此,目前高中學生仍是用漢語的思維去學習英語詞匯,習慣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去記憶單詞, 不能在一定的語境中,用英語思維學習去理解英語詞匯。有位語言學家曾經說過,以什么樣的形式儲存,最后就會以什么樣的形式輸出。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去學習英語詞匯,必然導致以漢語的思維去運用英語詞匯,從而使他們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無法正確運用所學英語詞匯,無法學以致用。

(3)缺乏自主性。有些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對英語也不敢興趣,不能認真完成詞匯練習,導致新授單詞得不到及時鞏固。

2. 培養高中生詞匯學習的有效方法

2.1 以舊帶新。建立新舊單詞聯系。為了引導學生盡快熟悉并掌握每個單元的新單詞,在教學waist,fist和swallow等單詞時,我采用以舊帶新,增減字母的方法,把wait與waist ,first與fist, wall與swallow進行對比,這時,突然有位學生說在swallow中還有一個單詞all,又有位說出了另外兩個單詞allow和low,我很高興地表揚了他們。這樣,不僅鞏固了舊單詞,而且學習了新詞。同時,開發了學生學習詞匯的潛能。

2.2 每天兩句話。積累詞匯絕不是對詞匯的簡單重復。要使識記的詞匯得到提升,就必須將詞匯學習上升到句子層面,因為只有將詞匯運用到句子中,詞匯才具有生命力。結合我校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對英語不敢興趣的狀況,我督促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新單詞造句。每人每天要造2個句子,并且每個句子必須含有兩個以上新學的單詞,并鼓勵學生造句時使用盡可能多的單詞,意義越豐富越好。要求學生這樣做的目的是:一讓學生在英語句子中運用所學單詞,做到“學詞不離句,詞在句中學”,學以致用,以便達到真正理解所學詞匯的目的。二是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必須自己組織句子,而且每個學生的句子不能重復。三是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學生在嘗試使用這些新單詞時,必須按英語的表達方式去組織句子。由于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對開拓學生詞匯學習的思路具有積極作用,因此讓學生用多個新單詞造句他們并不感到十分困難,很多學生能造出比較有意義的好句子。同時,對學生的書面表達也做了鋪墊。

2.3 抓結合促教學。(1)詞匯教學與語音教學相結合。學習英語單詞,首先是要能正確發音。如果不能正確朗讀單詞,不僅別人無法理解你要表達的意思,而且你也無法聽懂別人的話。不能正確發音,既不能很好發展聽的能力,也不能順利地同別人進行交流。進入高中的學生大部分都已經較好地掌握了英語音標,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學都能正確朗讀每一個音標,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朗讀多音節單詞時,往往不能把握單詞重音的正確位置。因此,在高中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仍需重視語音教學。其次,正確發音有利于學生正確拼寫單詞。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它的發音與拼寫之間有著非常的聯系,老師告訴他們,除特殊情況外,能做到會讀就能寫出這個單詞。剛開始,有的學生不相信,在講授英語單詞拼寫與發音之間的內在聯系之后,學生們認為科學記憶單詞效果好。(2)結合語境進行詞匯教學。有針對性地把英語詞匯放到特定的語境之中講解, 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 理解、記憶、復習與鞏固英語詞匯。從而使他們能夠在英語語言實踐中正確地運用所學英語詞匯, 達到英語詞匯學以致用的目的。(3)用構詞法教詞匯。學點構詞法對中學生來說是必備的,高中生有了一定的基本詞匯,再學點構詞法并不困難,而且學生也很有興趣。學生在熟悉一些基本的構詞法后,對于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特別是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都有很大的好處。(4) 利用閱讀材料進行詞匯教學。教師不僅可以利用英語教材進行英語詞匯教學, 而且可以利用考試或練習的閱讀材料中經常出現的高頻詞匯進行英語詞匯教學, 擴大學生詞匯量,從而提高其英語閱讀能力。(5)用格言、歌曲等輔助詞匯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減輕學生對詞匯的厭煩和焦慮心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學到attitude和altitude兩個詞匯時,老師給出格言:Attitude is altitude(態度就是高度);學到詞匯compete時,老師采用了格言Life is like a long race where we compete with others to go beyond ourselves(生活就像一次長跑,我們與別人競爭以超越自己)。這不但使學生掌握了單詞,真正體會其內涵,而且能讓學生端正態度,積極向上,永不放棄。學唱英語歌曲更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詞不離口。適當地利用歌曲,格言能活躍氣氛,寓教于樂,對單詞的記憶大有好處。

2.4 以激勵提興趣。當全班學生一起批改、評價他們自己造的英文句子時,特別是在受到老師的贊揚時,他們會有自豪感和成就感,這就提高了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第12篇

作業批語是教師情感輸出的載體,它體現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意見和態度,體現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認可或否定。批語內容所蘊含的情感意義,從某種角度來看,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筆者認為,好的作業批語應該具有一種積極的情感魅力。一般寫A、B、C、D的批改方式給學生的感覺是非常模糊的。優秀生從“A”中看到的是成功,可能會忽略差距,不知道如何從A走向A+;后進生每天面對B或C,他們看到了不足,但他們不知道今天的作業中可能包含著進步。所以教師要從改變這些符號開始,嘗試用評語批改作業。如何使作業批語具有情感魅力?在實踐中,筆者得出以下一些體會。

一、生動活潑,熱情洋溢,表揚有針對性

蘇霍姆斯基曾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 每一個學生都渴望自己的學習成果得到肯定和贊揚。對成績歷來很好、作業卷面干凈整潔且正確的學生,只需用“Good!”、“Great!”、“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How clever you are!”、“Your work is quite good!”、“I’m very proud of you!”等簡單的褒義詞或句子來表達贊揚;同時在對優等生的作業表揚中,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通過評語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有的同學英語成績不錯,作業正確率也較高,但是遺憾的是其的書寫比較潦草,常常要提醒其注意改進,并在其的作業后寫上“What good work! But try to make your handwriting nicer.”而對那些需要鼓勵的中等或后進學生,就要抓住優點,用略為夸張的感嘆句進行肯定和贊揚,順帶提出希望,這樣效果較好。例如,對字跡工整、認真但作業卻有錯,或是作業基本正確但書寫不夠工整、認真的學生,給的批語是:

“What a beautiful handwriting! If only be more careful!” (多漂亮的書法呀!要是作業再仔細一點就好了!)

“Well done! But would you please improve your handwriting?”(做得很好!再設法改善一下你的書法怎么樣?)

針對各種不同情況,用來表達贊揚和鼓勵的類似批語還有:

“I''m so glad to see your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你的作業進步這么大,我真高興! )

“I''m pleased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now. Thank you!”(很高興看見你現在取得 這么大的進步。謝謝你!)

“Try again,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再努一把力!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Well done! Try to be better next time, will you?”( 真棒!爭取下次更好,行嗎?)

這些感嘆句和祈使句簡單明了,富有情感,很能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受到鼓舞。

二、幽默風趣,委婉動情,批評有藝術性

對作業較差的學生,批評要注意藝術性和啟發性,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英語中的委婉語和虛擬語氣常可以用來表達帶批評意義的指導,如“ If only……!”、“ How I wish ……!”、“ Would you please ……?”、“I''m afraid you ……”等等。 我常用的這類批語有: “If only your handwriting were better! ”(要是你的字能寫工整點該多好啊!)

“How I wish you did your homework all by yourself! I think you can!”(我多希望你能自己完成作業啊!我相信你能做到。)

“ I''m sorry to see you didn''t use your own head this time. Will you do it all by yourself next time?”(我很遺憾, 你這次作業沒有使用自己的腦袋。下次作業獨立完成,好嗎?)

“You are a clever boy. If you use your own head, maybe you will make fewer mistakes.”(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如果你自己動腦筋也許犯的錯誤會更少。)

“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請你注意……好嗎?)

“I''m afraid you used Chinglish here, do you think so?”(恐怕你在這兒用的是中國式英語, 你說呢? )(“Chinglish ” 是“ Chinese English”的幽默說法)

此類批語往往結合當時學生所學句型、詞匯來寫,遇個別生詞我就用中文加注,以便學生理解,這樣既達到了批評指導的目的,又進行了運用這些句型的示范,加深了學生對這些句型的印象,而且平等的語氣也使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

三、關注后進生,批語注意連續性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特別關注,而后進生尤其如此。正如“得到特別呵護的苗長得好,受到專門護理的病人好得快”的道理一樣,經常得到教師批語的學生,能從批語中感受到教師真誠而獨特的愛,從而產生一種情感動力,促使成績進步。因此寫作業批語時對后進生應有所側重,并保持一定的連續性,注重每一次批語的反饋及該生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如 果曾經批評過某生的書法,后發現其有所進步,應立即給予表揚:

“ I''ve found 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than before. Thank you!”(我已發現你的字比以前好了,謝謝你!)

又如,上次批評過某生抄作業,如果后來發現其自己獨立做作業了,盡管作業有錯,仍然立即鼓勵:

“Wonderful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 You have made progress now!”(好極了!盡管有點小錯,但你已經進步了!)

“Good! There are only a few mistakes this time!(好!這次只有幾處錯誤。)

為鼓勵他們能持之以恒,在其取得了一些進步后,趁熱打鐵:“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競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铁岭市| 遂宁市| 盐源县| 德格县| 开江县| 前郭尔| 屏边| 北票市| 长武县| 裕民县| 富川| 静宁县| 日土县| 日喀则市| 苍溪县| 邵武市| 龙岩市| 昌黎县| 平利县| 旬阳县| 布拖县| 朝阳市| 民乐县| 清新县| 滨州市| 四子王旗| 深州市| 黔西| 雷山县| 南召县| 中阳县| 和硕县| 紫金县| 常山县| 台东市| 五原县| 清丰县| 时尚| 忻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