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47: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數學教育敘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苗歌;高中數學教學;課改
一、苗歌的特征以及苗歌文化對我們課堂的幫助
苗歌是苗族人民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以“樹狀”為結構的,用以交流思想,表達情感,抒發志向的口頭藝術。韻律工整優美、內容深邃豐富,意境深刻含蓄,曲調舒展粗獷,形式自由歡快是苗歌的顯著特點。正由于苗歌這些鮮明的特點,才深受廣大苗族同胞的推崇和喜愛,成為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苗歌特有的魅力,使苗歌的傳唱經久不衰,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形成一股迅猛的回歸潮流,為苗歌文化市場的孕育和成熟奠定了穩定的群眾基礎。
苗歌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類別繁多。以歌的內容分有Minl sead(音:米莎)和Deb sead(音:代莎)。Minl sead包括苗族史詩,敘事詩等;Deb sead是指某些苗歌門類,如情歌、兒歌、謎語歌等。因唱歌的地點不同又可分為Sead dib b1oud(音:莎地標)和Sead zheit chut(音:莎成處),即野外唱的苗歌和寨子家內唱的苗歌。同一大類苗歌又可分不同的支類別,如苗族情歌中又分有“初相識”、“傾慕歌”、“約會歌”、“信物歌”、“相親相愛歌”,組成“家庭歌”、“生兒育女歌”、“家庭生產勞動歌”等。
融水苗族自治縣,作為苗族的一個重要聚集地之一,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苗歌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這里生活的人們,在苗歌的哺育中成長,在苗歌的熏陶中成才。他們都深諳苗歌,深愛苗歌,苗歌成為他們身體和靈魂的一部分。
新時代的教育要求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一個老師一個課堂再也不能順應時展的要求。如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這個理念只是一個理論,對于不同地區,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應當因地制宜,積極抓住地區特征,發揮地區優勢,創見具有地區特色,能促進地區教育發展的教學模式。針對我們融水縣而言,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全縣人民喜聞樂道的苗歌,因而,我們要把握這個機會,發揮我們的特長,把我們的優勢融入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學中。
二、把苗歌精神和形式融入課堂
苗歌既然能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抒發志向,又是學生熟悉并喜愛的一種藝術,我們可以把這種藝術形式融入我們的課堂,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1.把苗歌中的敘事形式融入課堂
敘事苗歌,這種苗歌的特點就是講故事,某個人把自己的見聞、見解用唱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這種表達過程中靈活地應用語言特色,結合所敘述的內容,把故事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而這更要以一定的音律唱出來。簡而言之,這不是簡單的敘事,而是把事情進行藝術加工,結合各方面要求表達出來。把這種方式翻譯到課堂中,我們可以認為,這是給學生個人展示的一種形式。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提出若干要求,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按照要求有條理地表達出來。教師的要求不必只拘泥于知識本身,有時也可以加入娛樂韻味,這更加貼近于苗歌的形式,也充分體現寓教于樂的氛圍。鑒于敘事模式是單個人的表達,所以這種模式特別適用于復習課中,在對知識的回顧的時候。
2.把苗歌中的情歌對唱形式融入課堂
情歌是苗歌中最受歡迎的歌種,這個歌種也是成長得最繁茂的。在融水的山村苗寨,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哼唱一兩段情歌。這其中有已經成名多年,世代相傳的段子,也有即興發揮,依景抒情的。總之,情歌唱出了苗族人民的熱情,也唱出了青年男女彼此相思愛慕的心思。根據戀愛的不同階段,情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相識初期,彼此了解的時候,這類情歌多是互相考究,彼此斗智斗勇的詞句。這種類型的歌,多體現的是一種競爭思想,這種思想正適合青年人競爭的欲望。我們可以迎合這種競爭欲望,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知識,在競爭中鞏固知識,在競爭中應用知識。在數學教學中,這樣做并不難,我們只要設置一定的規則,讓學生彼此出題,彼此挑戰,就能利用年輕人的好勝心理為學習服務。情歌的第二種類型是在熱戀中,這種情歌多描述相思,換句話說就是示好,這時候的苗歌最能描述自己的感受,最能感染人。如果教師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情感教育,挖掘出學生骨子里的這種苗歌情歌情愫,那課堂將會熱情洋溢,和諧幸福,真正做到幸福教育。
3.把苗歌中的兒歌形式放入課堂
苗族人大多生活在農村,從小到大與山為伍,所以苗族的兒歌具備大多數兒歌調皮活潑的同時,也具備了野性,這種野性來源于大山,來源于森林,來源于小溪,來源于鳥語花香,形式各異,內容豐富。如果我們能順應學生的這種源于自然的真摯情感,適當地進行情景教學,適當把高中數學和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景結合起來,這些抽象的數學必將成為孩子們兒時的玩具,他們一定會愛不釋手。
4.把苗歌中的謎語形式引入課堂
寓于苗歌中的謎語,形象生動,比喻類型非常貼近于生活,而且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事務或是津津樂道的事情。借助這個思想,我們可以把數學的知識點變成一種謎語,一種形象有趣的謎語。我們可以通過謎語,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去學習知識、復習知識,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牢記知識。
三、結語
關鍵詞:作文;評改;有效;自主
一、什么是作文講評
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用發展性的作文講評形式,及“發展等級”的標準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作文講評時要尊重教學規律,以鼓勵贊賞為主,充分肯定學生作文的成功之處,也要撥開學生心頭的迷霧,中肯提出寫作中的不足,鼓起學生奮發上進的風帆。
二、作文講評過程應遵循的四大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即學生為主評價,教師為引導評價。
2.合作性原則
在評價的各個環節應重.aspx?titleid=xktz201306349" title="讓課堂的主角動起來"> 讓課堂的主角動起來 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要有“度” 論在語文課中如何培養創新能力 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的課堂教學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正確引領生成 構建活力課堂 高中化學課堂提問藝術 有效課堂之我的實心球課 淺談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開發教學資源,整合化學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淺談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應用多媒體,優化歷史教學 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競爭激勵,共同提高。
3.鼓勵性原則
我們應樹立“學生只要寫了就能找到鼓勵點”的思想,在鼓勵的基礎上提出希望,增強學生習作成功的自信心。
4.實效性原則
堅持實效性原則,一是要找準典型佳作與病文進行評價;二是要有所評、有所改,使學生明確修改方法,舉一反三。
三、作文講評的具體步驟
1.回憶要求,溫故知新
記敘文的寫作是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我認為記敘文片段教學要堅持有順序、有層次、有目標地進行,并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及各學段分專題集中式訓練。如,從寫作的內容上分記人、敘事、狀物,寫景四類專題;從寫作方法上可分立意、選材、結構、表達等多方面訓練。但無論哪方面的訓練宜本著角度要小、新、集中和典型的原則,小中求新,小中求巧,小中求精,讓學生寫作時有的放矢,教師導評時有據可依,增強訓練的實效性。因此,在講評前教師要依據寫作目標任務和學生的作文實際引導學生發現亮點,找出并解決問題,但問題的發現及解決覺不是教師的單方面注入式教學,必須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追求預設目標與動態生成的和諧統一,最終完成本次教學的終極目標及任務。
但因為不同學年段學生有差異、同一學年段不同個體也存在差異,因此,對不同年級、不同個體要制訂不同的任務目標及相宜的評價方式。我認為比較可行的策略是從開放到自律再到開放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開放,就是放膽讓學生自由習作,不受教師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也就是寫放膽文。自律,就是根據一定的寫作方法,“規矩”地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所見所聞。
一般地說,七年級的片段訓練應以開放為主,進行開放式片段訓練,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把筆頭寫順,把語句寫通,以激發學生寫作的動機和興趣。在講評時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多從語句是否通順,標點使用是否正確著手修改。八年級的片段訓練以自律為主,加強寫作基本功訓練,使學生善于書面表達。在本學段教師要給學生講清該專題的知識要點、要求和寫作技巧,并在中考作文評分標準的指導下講評作文,讓學生寫作和修改更趨于理性。九年級在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后,要提供給學生更廣闊的寫作空間,使學生能夠進行較完美的書面表達,寫出個性,展現風采。講評的內容、方法及形式都要多元化。
2.整體評價,注重方法
單一的講評形式,激不起學生共同參與的熱情。因此,講評形式要做到常變換。結合教學實踐,具體有以下幾種做法:
(1)自主性講評
教師把好的作文展示出來,指導學生賞析。請小作者當眾朗讀自己的作文,讓學生感知習作的優點。然后引導學生討論:這篇文章好在哪里,為什么?讓一時沒寫好的學生從中受到啟發,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然后,教師讓學生對照佳作,修改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