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47: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埃斯內爾,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對語文書里的每篇課文都印象深刻,可我對第三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最情有獨鐘。
課文講的是波蘭偉大的音樂家肖邦為了自己的國家在外長年奔波,最后不幸去世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其中,有十分之九的土地落到了可恨的沙皇俄國手里。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1830年11月的一天,20歲的肖邦告別了親人,坐著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稍诓贿h的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和同學前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老師埃斯內爾為肖邦譜寫的樂曲《即使你遠在他鄉》。埃斯內爾還送給了肖邦一個意義重大的禮物——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對肖邦叮囑道:“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rdquo;“這個銀杯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接過禮物,回首望了望華沙城,坐上馬車,急馳而去。
肖邦在外國,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祖國,可當他聽說波蘭軍隊被沙俄軍隊打敗后,悲憤欲絕,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
此后,肖邦不停地工作,已經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的肺結核又復發了。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住姐姐的手,用最后的力氣說道:“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就這樣,一代偉大的天才便與世長辭了。
看完這篇故事,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肖邦彌留之際說的那句話:“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句遺言是那么感人肺腑,這好像是肖邦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的極致表現。至死不忘祖國,這就是偉大的肖邦!
從這則故事中,我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就像曹植所說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國家有難的時候我們就應當為國捐軀,應該把死當作像回家一樣。只有有了這種愛國的思想,我們活在人世上才有意義,在社會上才能立足,才會照亮我們人生的道路,指導我們前進的方向。
畢節一小六年級:周育知
【關鍵詞】賞識 關注 設計 開放 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19-01
語文課堂因為充滿趣味,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你問學生語文、數學、英語幾門課中最喜歡哪一門?學生會毫無疑問地說是語文課,正因如此,語文課對孩子來說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談到農村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語文課?這個話題,源于一次外出聽課,是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的“送教下鄉”的教研活動,北小的何義田副校長作了《感受情智教育》的專題講座,講座中提到了這一話題。確實對于我們開發區的學生來說,搬進了嶄新的教學樓,電子白板也裝配到位,雖然教學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學生還是從前的學生,還是剛脫離了鄉村的學生,到底怎樣的語文課才適合他們呢?他們需要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呢?
一 賞識學生,激勵學生樹立自信
教育是培育人的事業,課堂則是走出人才的地方。我們農村小學語文課堂能走出什么樣的人才,一直是每一個教師所特別關注與期待的。然而,這里的語文課堂里的學生卻缺少應有的自信:教師在講臺上使出渾身解數,引導、等待,學生卻兩眼直盯著等老師“口吐”答案,讓其答題,他會不好意思地站著。學生缺乏表達的自信,缺乏對已掌握知識的正確性的自信,缺乏爭辯的自信等。學生自信缺失原因固然是多種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教師。因此只有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手段,讓賞識學生走進教師的心靈,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
二 關注學生,發揮學生潛能
教過農村學生的老師通常都有這樣的體會:農村的學生紀律性差,缺少訓練,而且活潑好動,他們的活動方式也很多樣。因此關注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潛能,在發現中學會賞識自己,從而逐步樹立學習的信心,讓自主選擇成為學生的權力。要賦予學生自主的機會,把學生應有的權力還給學生。首先是“選擇權”,尊重學生的選擇權,是主體自主活動的體現。教師的作用是為提供機會和可供選擇的學習材料。讓自主說話成為學生的需要。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力,還要給予足夠的機會,讓其自由表達見解。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生“說話”大多是為了回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零散問題,很少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其實學生說話,除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不解之外,還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當學生“說話”時,我們教師的責任是“傾聽”,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說話,如學完六年級上冊《把我心臟帶回祖國》一課后,一位學生說:“埃斯內爾在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里面會有些什么內容呢?”這是對教材的挑戰??!當學生處于自信狀態,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時,學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多讀、多思、多說、多聽,而教師則隱退至“后臺”,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
三 設計氛圍,實現零距離對話
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只是“接收器”,談不上和誰“對話”。作為教師,要設計一定的氛圍,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師生”和“生生”之間親密的零距離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課文中的這個人,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象,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實現文本對話。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像從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要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零距離的接觸!
四 開放思想,開放課堂
我們不能沿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包辦了學生的一切。要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應開放課堂,讓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然后讓他們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
五 放飛思緒,感悟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導入 補白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87-01
小學語文學科對于學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發展,陶冶學生心靈來說,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筆者發現一些學生語文成績總是不能得到應有的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在日漸喪失。究其原因,這與教師生硬灌輸和機械抄寫等教學方法不無聯系。好的教法可以讓學生喜愛語文,不好的教法則讓學生對該學科心生厭惡。因此,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方法,煥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效益。
1 抓住文題或點睛之筆,進行新課導入,誘發閱讀期待
閱讀教學的導入最忌循規蹈矩、缺少新意;相反,教師應善于革故鼎新、另辟蹊徑,以彰顯創新思維,體現課改理念。關于導入,在第一、二課時開場時就不能老是說一些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套話,而可以從探究題目的形式或內涵入手,來牽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進入思考的狀態。例如,教學《小草和大樹》一文,就可以從探究題目內涵入手:同學們對小草和大樹早已司空見慣,那么題目中的“小草”和“大樹”是什么意思呢?還是指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樹嗎?這一問題的拋出必將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產生迫不及待的閱讀心理。
其次,課文中常常出現一些精彩、精辟的點睛之筆,這些語句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總結全文的作用。抓住這些句子進行導入設計,能夠收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比如,《夾竹桃》最后一個自然段是一個點睛之筆的句子,在第二課時導入時就可以先讓學生讀讀這個句子,接著找出其中的核心詞語“韌性”和“幻想”,然后拋出問題:“夾竹桃的韌性表現在哪里?它引起了“我”產生哪些幻想?”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研讀上文內容,找出相應語段進行品讀,進而理解韌性與幻想,領略夾竹桃可貴的品質與精神。這種變序教學法,富有新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學生的思維。
2 借助“補白”訓練,引發想象與聯想,培養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承載著培養學生思維與想象能力的重任。語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能夠引發讀者的想象與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閱讀課堂上的想象,常常在學生的頭腦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發生,而作為教師要想提高閱讀質量,有時也要依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這是因為文本中常常有很多“留白”,即作者沒有展開詳細的內容。針對“留白”進行恰如其分的、有針對性的想象,進而實現對文本的“補白”,進而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與表達能力。
例如,研讀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筆者發現第2自然段生動地描寫了肖邦告別老師和同學,帶著泥土離開祖國的感人場景,但語段中只是對埃斯內爾的話作了描寫,而對于肖邦的語言和心理沒有進行描寫,只是從細節之處著眼刻畫了他外在的一些感人表現;另外,也沒有刻畫肖邦同學的語言。于是,筆者在課堂上就啟發學生思考肖邦的同學可能會對他說些什么,并要求以“即使你遠在他鄉……”為開頭練習說話。于是有的學生動情地對“肖邦”說:“即使你遠在他鄉,你永遠是波蘭人民的好兒子!”“即使你遠在他鄉,你的心中依然裝著祖國母親!”學生的想象與發言,跟當時送別的氛圍是相吻合的。那么肖邦從老師手中接過盛滿泥土的銀杯,眺望華沙城時,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筆者又借助提示引導學生想象――“肖邦此時一定會在心里默默地說……”在筆者的啟發下,學生思維一時活躍,競相舉手發言:“祖國,我一定會回來的!”“祖國,雖然我暫時離開了你,但我會為你而犧牲一切的!”“沙皇侵略者,你們注定要失敗的,我腳下這片土地永遠屬于我們波蘭人民!”此時,學生仿佛就成了肖邦,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強烈的愛國情就在一句句激昂的話語中得以抒發。此環節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小小的,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這為下文學習肖邦為祖國而奮斗的行動做好了鋪墊。再如學習《鄭成功》一文中“歡慶勝利”的場面時,筆者啟發學生想象:高山族奠長見到鄭成功時會說些什么?在這一問題引領下學生進入想象的天地:“鄭將軍呀,我們可把您盼來啦!您的軍隊真是英勇善戰哪!打敗了荷蘭狗強盜,我們以后可就過上好日子嘍!”學生的想象合情合理,表達符合人物身價,讓筆者嘆為觀止。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訓練學生想象及思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可謂“一箭雙雕”。
邁克爾喬丹,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他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經典時刻,但同時也把一大批人打入到了“受辱者”的行列,因此,在本篇文章中,“飛人陛下”罕見地作為反面人物出現
埃里克史密斯,有人知道這個名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事實上,這個人的面孔我們都見過。還記得邁克爾?喬丹的第一次絕殺嗎?在1982年的NCAA決賽上,面對喬治城大學,在最后15秒,“飛人”投中了籃球生涯中的成名一球。“我感覺推動了我整個籃球生涯?!倍嗌倌曛螅瑔痰ぴ诨貞浤且豢痰臅r候仍然很激動。但他可能不知道,他的那一投也改變了另一個人的命運。
沒錯,就是埃里克?史密斯。在那張泛了黃的照片上,高高跳起的喬丹身下,目光慌亂的32號球員就是史密斯。作為喬治城大學的隊長兼最好的后場阻擊手,史密斯在最后一刻丟下了一年級的菜鳥喬丹,而撲向了北卡的頭號得分手詹姆斯?沃西,這個決定讓他抱憾終生。
一個四年級的老將,兩年大東賽區最佳陣容的入選者,史密斯無法容忍自己被菜鳥在頭上命中絕殺的奇恥大辱,以至于此后對籃球失去了信心。在三個多月后的選秀大會上,史密斯雖然被開拓者隊選中,但卻沒有加入NBA,當然,如果知道那個身穿23號的球員日后會成為籃球之神,他肯定會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不管怎么說,埃里克?史密斯都的確是“飛人”手下的第一個“犧牲品”。
別把目光從這張照片上離開,因為在史密斯和喬丹的另一邊,還有一名球員,同樣緊張地盯著下落的籃球,這個人就是當時喬治城大學的主力中鋒帕特里克-尤因。在這場比賽中,同樣是一年級的尤因第一次嘗到了被暴扣的感覺,“施虐者”仍然是喬丹。
在NBA四大中鋒中,尤因的命運是最悲慘的,另外三人雖然境遇不同,但都曾獲得過總冠軍。只有尤因,似乎一直是失敗者。奧尼爾在進盟的前幾個賽季便力壓尤因成為東部第一中鋒;奧拉朱旺1994年首獲總冠軍,在決賽中戰勝的對手正是尤因帶領的尼克斯隊;1999年,馬刺隊和尼克斯隊會師總決賽,尤因不幸受傷,眼睜睜看著大衛?羅賓遜拿到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座冠軍獎杯。
高大的身軀、丑陋的相貌、略顯笨拙的動作、呆滯的表情……如果NBA評選“最佳配角獎”,或者“最佳反派人物獎”的話,那么尤因無疑是最佳獲獎者,雖然,他絕對具有成為“主角”的實力。尤因是個非常稱職的“配角”,他被喬丹暴扣、被皮彭暴扣、被“便士”暴扣、被卡特暴扣……完全入戲的尤因似乎成了“受虐狂”,他甚至被1.60米的博格斯蓋帽!而在尤因身上找到自信的晚生后輩更是不計其數。
我們不知道尤因17年的職業生涯怎么“熬”過來的,總之,直到40歲的時候他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聯盟,這名球員絕對可以稱得上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受辱者”,和最敬業的職業球員。
2
在對史密斯和尤因下手之后,喬丹開始了他的“犯罪生涯。
還記得著名的“the shot”嗎?被喬丹舒展的英姿擋住的那個防守球員叫格雷格?埃洛,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這個名字總是和喬丹一起出現,但它的主人卻并不為我們所了解,
作為一名第三輪的白人新秀,埃洛幾乎一無所長,前三個賽季的場均得分只有2.4分。但憑借頑強的球風和堅韌的防守能力,埃洛在他的第四個賽季終于第一次首發出場。1g89-90賽季,埃洛坐上了騎士隊首發小前鋒的位置,此時他已經29歲,在這一年的季后賽中,他成為了“飛人”的絕殺背景。在此之前的1990年3月28日,喬丹還在埃洛的防守下得到了職業生涯的單場最高分69分。
事實上,這個賽季是埃洛職業生涯中最好的賽季,他的出場時間(35.7分鐘)、場均得分(13.6)、籃板球(5.4)、助攻(4.6)、三分球命中率(41.9%),都創造了職業生涯的最高紀錄,如果沒有喬丹,這絕對是埃洛的一個美妙的賽季。不過,對于埃洛這種靠自己的努力從底層一點點爬上來的球員來說,這樣的打擊還不足以讓他崩潰。此后四個賽季,埃洛都保持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在聯盟中的腳跟也站得極穩。1996年,35歲的埃洛收到了來自西雅圖的邀請,剛剛在總決賽中失利的超音速隊希望埃洛能夠成為他們抑制喬丹的秘密武器。雖然最終超音速隊在那年的西部決賽中負于爵士隊,沒能同公牛隊再次較量,但對于埃洛來說,得到總決賽球隊的一紙合約,絕對是對他職業生涯最好的肯定。1996-97賽季結束后,36歲的埃洛毫無遺憾地離開了NBA。
還記得喬丹在1992年總決賽首場的“超級三分秀”吧?在“飛人”投中第六個三分球輕松跑回,面對鏡頭攤開雙手做出“天知道怎么回事?”的表情的同時,在這場比賽中被安排盯防喬丹的開拓者前鋒克里夫?羅賓遜正腳步踉蹌地跟在后面。此后,每當電視臺播放這段畫面,克里夫的兒子總會大喊:“爸爸,你又上電視了!”
短短的20多分鐘,對于當時25歲的羅賓遜來說是那樣的黑暗,那樣的漫長。一名正處于上升期的年輕球員,如果沒有堅強的心智,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而羅賓遜卻挺了過來。知恥后勇,羅賓遜在總決賽之后的1992-93賽季把自己的場均得分從12.4分提高到19.1分,同時還能貢獻6.6個籃板球、1.2次搶斷和2次蓋帽,而此時的他,只是開拓者隊的替補前鋒。
由于在職業生涯的第三個賽季便沖破了思想上的桎梏,羅賓遜一下子成熟了起來,此后長達15個賽季,他都沒再遇到比較大的困難。2001―02賽季,36歲的羅賓遜仍然作為活塞隊的首發前鋒打滿80場比賽,并且場均砍下14.6分。2006-07賽季結束,41歲的羅賓遜才惜別NBA,他的成功,似乎要感謝“飛人”當年的迎頭痛擊。
被喬丹折辱的球員難以計數,布萊恩?拉塞爾是不能不提的一位。雖然至今拉塞爾仍然堅持“喬丹先推了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能記住的只有“飛人”的偉大。拉塞爾是一名極為普通的球員,只是由于爵士隊無人可用,才被趕鴨子上架般地推到了喬丹跟前。連續兩年在總決賽中防守喬丹,讓拉塞爾一舉成名,這名標準二流球員的信心也在“飛人”退役后達到了極點。總決賽后,拉塞爾度過了職業生涯中最好的三個賽季,然后憑借“經典背景”的身份一直在聯盟中混到了36歲。相信即使到了晚年不能動的時候,拉塞爾也不會無聊,至少他可以給孫輩們講當年“大戰喬丹”的故事。
雖然是“受辱”,但對方如果是邁克爾?喬丹的話,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欣然處之。
3
當然,不是每個“受辱者”都能“幸運”地“栽”在喬丹手中,因此他們在“受辱”之后的態度和命運自然也不一樣。
還記得維斯卡特在2000年奧運會上的那記“死亡之扣”嗎?那可是“加拿大飛人”繼扣籃大賽之后最偉大的表演,但你知道嗎?那記扣籃同時也毀了一位極有前途的中鋒。
弗雷德里克威斯,他就是卡特的“跨下之臣”。在1999年的NBA選
秀大會上,威斯在首輪第15位被紐約尼克斯隊選中。這一年新秀的成色不低,布蘭德,弗朗西斯、拜倫?戴維斯、奧多姆、漢密爾頓、馬星昂和安德烈?米勒等高順位新秀都打出了不俗的表現,而排在威斯后面的還有倫?阿泰斯特、基里連科和吉諾比利等球星。此時的尼克斯隊正處在新老交替之時,隊中核心尤因已經37歲,因此急于尋找一位接替者,2.18米、只有22歲的威斯走進了他們的視野。
對于威斯來說,這簡直是天賜之福,接下來他只要在奧運會上好好表現自己,就可以去追尋他的NBA之夢了,這一切在2000年9月25日被一記暴扣無情終止。這次打擊讓威斯徹底失去了信心,就此一蹶不振,因為無法面對美國人的目光和閑言碎語,他至今沒有踏入NBA一步。如今,混跡歐洲聯賽十余年的威斯只是一名三流中鋒,而如果按照最初的設想,他至少會成為尼克斯隊的第二中鋒。無疑,卡特“殺”了他。
NBA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最著名的當屬比爾?拉塞爾“殺死”內爾‘約翰斯頓的故事。作為NBA早期最優秀的中鋒,約翰斯頓在進盟的第二個賽季便奪取了得分王,并連續三年穩坐聯盟第一得分手的寶座。約翰斯頓的拿手絕技是側身勾手,憑借此項技術,他連續五個賽季場均得分保持在20分以上。但1956-57賽季后半段,拉塞爾的到來改變了約翰斯頓的命運,拉塞爾總是比約翰斯頓先一步占好位,他幾乎不用起跳就可以蓋掉后者的投籃。由于對得分王多次成功的漂亮封蓋,年輕的拉塞爾迅速成名,一躍而成為聯盟中的頂級中鋒。而約翰斯頓不但場均得分急劇下降,自信心更是受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于是在拉塞爾進盟的第三個賽季,約翰斯頓宣布退役,年僅29歲。
早于約翰斯頓,還有一名著名的球員因為“受辱”而消沉。安迪?菲利浦,是NBA早期最著名的控衛,以迅速的倒手運球以及出神入化不可思議的傳球著稱,他同是也是聯盟歷史上第一位單賽季助攻超過500次的球員,在1961年入選名人堂,不過,如果不是1955年總決賽的那次失誤,他的成就會更高。
1955年總決賽,菲利浦帶領的韋恩堡活塞隊和錫拉丘茲民族隊相遇,這是24秒制度施行后的首次總決賽。兩隊全力以赴,比賽一直打到第七場,比利?金的罰球幫助民族隊在最后以92-91領先。關鍵時刻,菲利浦掌控最后一次進攻,但卻被金搶斷,民族隊艱難奪冠。比利,金一戰成名,菲利浦此后卻陷入到了深深的自責中,此后的賽季場均數據從9.6分和7.7次助攻下降到5.8分和5.9次助攻。兩個賽季后,菲利浦黯然退役。
無論是威斯、菲利浦,還是約翰斯頓,他們的最終境遇都比較凄涼,但這只能歸咎于他們脆弱的內心。
4
絕大多數“受辱者”都比較堅強,他們往往能夠迅速從困境中恢復過來,甚至像克里夫羅賓遜那樣“遇難呈祥”,而這,正是職業球員最重要的素質。
知道達瑞爾伊姆霍夫嗎?不知道。沒關系,那你知道張伯倫嗎?那我告訴你,在張伯倫得到100分的那場比賽中,防守他的正是這名叫伊姆霍夫的球員。
1961―62賽季是伊姆霍夫的第二個賽季,他只是一名場均出場不到20分鐘的替補中鋒。1962年3月2日這天晚上,伊姆霍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由于隊中主力中鋒菲爾?喬丹患流感無法出場,這位2.08米的白人大個子站到了張伯倫面前。這場比賽張伯倫63投36中,絕大多數球都是在伊姆霍夫頭上投中的,對于一名23歲的新秀來說,這簡直是滅頂之災。不出意料,在接下來的賽季伊姆霍夫的場均得分從5.9分下降到2.7分,投籃命中率更是下降到31.4%。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小伙子的職業生涯持續不了多久了,但事實證明他們錯了。
伊姆霍夫雖然離開了紐約,但卻沒有放棄,他苦練投籃技術和防守,三年之后竟然成為了洛杉磯湖人隊的主力中鋒。1966―67賽季,伊姆霍夫打滿了81場比賽,場均貢獻10.7分和13.3個籃板球,投籃命中率也上升到47.4%。此后連續四個賽季,伊姆霍夫都能穩定地送出兩雙,直到1971-72賽季結束,34歲的伊姆霍夫才因傷退役。以伊姆霍夫的資質,如果沒有經歷那個“恐怖之夜”,肯定只能碌碌一生,正是張伯倫的“羞辱”激發了他的潛能。
十分巧合,接下來出場的兩位球員也都來自紐約,至少,他們遭遇侮辱的時候效力于尼克斯隊。
約翰?斯塔克斯,如果他在1994年總決賽第六場的最后關頭投中那記三分球的話,那么NBA的歷史將被改寫。但遺憾的是,奧拉朱旺從內線殺出,一記大帽把尼克斯隊的總冠軍扇飛,從此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大業。這場比賽斯塔克斯18投2中,三分線外11投全失,可謂臉面丟盡。但在選秀大會上名落孫山、通過多年打拼才進入NBA的斯塔克斯對于人們的嘲笑和蔑視顯然已經習以為常。總決賽之后,斯塔克斯的表現依然搶眼,此后連續七個賽季他始終是聯盟中最出色的外線殺手,1996-97賽季還當選“最佳第六人”。毫無疑問,斯塔克斯是NBA歷史上神經最堅韌的球員,否則他也不敢飛躍喬丹扣籃。
另一名“受辱”的尼克斯球員是格雷格-安東尼,他的身影也經常出現在NBA歷史經典鏡頭中。在“米勒時刻”中,當米勒投中第一個三分球把分差追成3分的時候,尼克斯隊發底線球,接球的正是安東尼。當球從底線發出的時候,安東尼竟然莫名其妙地摔倒在地,讓身后的米勒輕而易舉地得到球并再次命中三分球。
安東尼是一名極為刻苦的球員,他是NBA中防守能力最強的小個子之一,這次失誤雖然讓他萬分惱火,但并沒有令他就此失去信心。相反,安東尼對比賽的激情絲毫不減,一個賽季之后,他打出了個人最好的表同,場均數據提升至14分、6.9次助攻和1.7次搶斷,顯然已經完全從逆境中走出。
5
NBA歷史上的很多經典時刻都同時造就了“受辱者”,其中不乏著名球星。
1962年總決賽第三場,比賽還剩下4秒鐘的時候雙方戰成115―115。凱爾特人隊的薩姆瓊斯發邊線球,但這位著名的“關鍵先生”卻犯了大錯誤,傳球直接被杰里?韋斯特接到,后者在終場哨聲響起時把球送進籃筐。這次兩位“關鍵先生”之間的直接交手,以瓊斯的完敗告終,在韋斯特被激動的隊友和球迷英雄般地扛出賽場的時候,瓊斯還在為之前的失誤而痛苦萬分。經此一役,瓊斯更加成熟,他將韋斯特當成追趕目標,苦練投籃,在30歲之后達到了職業生涯的巔峰――從31歲到35歲,瓊斯的場均得分都達到20+。
1965年東部決賽第七場,凱爾特人隊在終場前5秒鐘的時候以110―1Dg領先,76人隊獲得球權,該隊最穩健的后衛格里爾站在底線準備發球。在K.C.瓊斯的干擾下,格里爾放棄了把球傳給張伯倫的打算,而是把球傳給了隊中另一位核心沃克,但此舉早被凱爾特人隊的哈夫利切克看破,于是,經典的“哈夫利切克神偷”誕生了。親手斷送了勝利的格里爾此后仍然保持著穩定的發揮,直到37歲的時候離開NBA。
1984年總決賽第二場比賽的最后18秒,湖人隊以113-111領先同時握
有球權。詹姆斯?沃西準備從容地把球運至終場,但一名叫杰拉德?亨德森的球員沖了過來,把球斷掉并上籃得分。凱爾特人隊最終通過加時賽獲勝。此時的沃西剛剛進盟兩個賽季,作為1982年選秀狀元的他還沒真正認識到職業聯賽的無情,這次打擊讓他迅速成熟,在“魔術師”的身邊一步步逐漸成為NBA頂級球星。
1987年東部決賽第五場的最后時刻,活塞隊在領先1分的情況下掌控球權,伊塞亞?托馬斯站到邊線上。在認定萬無一失之后,“微笑刺客”準備把球回傳到在己方半場的中鋒蘭比爾手中,奇跡出現了,凱爾特人隊的拉里?伯德以最快的速度把球斷到,并在身體沖出邊線之前助攻隊友丹尼斯?約翰遜絕殺。這輪大戰一直打到第七場,如果沒有這次失誤,活塞隊將成為最后的勝者。當然,這點打擊對托馬斯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一個賽季后他卷土重來,率隊殺進總決賽。1989和1990兩年,活塞隊兩獲總冠軍,托馬斯用勝利將當年的“恥辱”洗刷地干干凈凈。
1993年總決賽第六場的最后時刻,當公牛隊的帕克森投中反超的三分球之后,太陽隊凱文?約翰遜還有足夠的時間“反絕殺”。在以閃電般的速度突破至罰球線附近的時候,KJ出手了,但一只巨掌同時從后面扇過來,公牛隊的大前鋒霍勒斯?格蘭特用排球比賽中的扣殺動作把太陽隊的總冠軍夢擊個粉碎,也讓凱文?約翰遜嘗到了奇恥大辱。這之后,KJ雖然內心有了陰影,但職業球員的素養讓他仍然在比賽中全力以赴,但太陽隊整體實力的下滑讓他無緣總冠軍。
2001年總決賽,76人隊在艾弗森的帶領下挑戰湖人隊,最佳防守球員穆托姆博自然成了阻擊奧尼爾的第一人選。這是當年NBA的巔嶧“矛盾之戰”,結果以穆托姆博的完敗告終。在達到了最佳狀態的奧尼爾面前,穆大叔毫無抵抗能力,不但讓對方場均砍下33分和15.8個籃板球,還無數次被“大鯊魚”暴扣,而穆太叔的臉也在多次同對方肘部的直接對話中敗下陣來。不過,可敬可愛的老穆同志并沒有因此而對比賽失去信心,直到幾乎耗盡了自己的全部能量,他才決定離開NBA。
可以看出,NBA中的“受辱者”幾乎都是各自球隊的中堅,他們之所以受辱,或是因為當時所處的位置、或是因為一時不慎,但他們絕對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