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47: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藥川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臨床經驗的積累,一些老藥派上了新的用場,川芎便是其中之一。川芎的主要成分有:四甲吡嗪即川芎嗪、阿魏酸、川芎酚、川芎內酯、槁本內酯、維生素A、維生素E、葉酸、甾醇等。味辛、微苦、性溫,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作用。近年來不僅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還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中取得了新的進展。
1 臨床作用分述
1.1 治療冠心病:自1990年以來, 魯喜泰[1]應用川芎嗪注射液、鎂極化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治療冠心病134例,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診斷采用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診斷依據,全部為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同時合并Ⅲ期高血壓的患者不列為觀察對象。兩組病例在治療過程中,可使用強心、利尿藥物,心絞痛者可用硝酸酯類藥物。臨床癥狀治療結果:見表1,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1 臨床癥狀治療效果觀察
注:P < 0.05
缺血性心電圖改變療效:見表2,經統計學處理顯示,兩組總有效率有非常顯著差異,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 2 缺血性心電圖改變療效觀察
注:P < 0.05
對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冠心病伴有頻發性室性早搏患者,在接受分組治療的同時,服用心律平1周,室性早搏得到控制后,停用心律平1周觀察心律失常復況見表3,其結果是治療組復發率低,對照組復發率高,兩組有非常顯著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表 3 心率失常控制后停藥復況
注:P < 0.01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血尿常規、血糖、肝腎功能均無異常變化,藥物配伍亦無不良反應[2]。治療組配伍后外觀澄清,靜置24h無混濁或沉淀發生。
川芎嗪為川芎的提取物[3],有明顯擴張血管作用,改善冠脈流量及心肌營養,具有穩定離子內流的良好作用,也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兩組病例均使用了心律平口服,停藥后復發率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1.2 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孫立[4]等自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用川芎嗪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68例,取得較好的療效。治療結果如下:兩組對比P
表4 治療組與西藥組療效比較
有關文獻報導指出,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變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和療效評價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西藥組所采用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環等作用。配合腦組織注射液,能進一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腦細胞的代謝,治療患者30例,總有效率為70%。
1.3 治療偏頭痛:偏頭痛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上以反復發作性頭痛為特征。應用川芎茶調散為主治療偏頭痛35例,并與單純西藥常規治療28例進行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63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符合《實用內科學》中有關偏頭痛的診斷標準[6]。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35例,對照組28例。
療效評定標準[7],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6個月內未復發;顯效:頭痛及伴隨癥狀明顯減輕,6個月內復發次數顯著減少;無效:頭痛及伴隨癥狀有所減輕,但6個月內復發次數無明顯減少。兩組療效的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療效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
對照組個別患者服用西比靈有瞌睡和疲憊現象,但停藥后則改善,未見有抑郁癥及錐體系癥狀及胃腸道反應。治療組則無副反應。
1.4 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彭偉等[8]用川芎嗪1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靜脈滴注25~50滴/min,1次/1d,12d為1療程。結果表明,治療后病人血液流變學異常顯著改善。
1.5 治療肺動脈高壓:川芎治療肺動脈高壓的可能機理是直接擴張肺血管:王玉良等[9]研究結果表明,川芎嗪具有典型的鈣離子拮抗劑的藥理和電生理作用,能抑制房室傳導,選擇性松馳血管平滑肌。蔡英年等[10]發現川嗪對缺氧和almuitrine所致肺血管收縮的舒張作用基本相同,提示川芎嗪對缺氧性肺血管收縮的舒張作用,可能是通過部分阻斷鈣通道而防止鈣離子的內流所致。降低血液粘度;彭偉等[11]觀察了49例肺心病患者經用川芎嗪治療后,血液流變學的異常明顯改善。體外觀察結果表明,川芎嗪確有降低血粘度和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的作用。胡立剛等[12]選取55例肺心病患者,治療組經川芎嗪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較,全血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均有明顯降低。調節PGI/2/TXA2平衡;彭偉等[13]以川芎嗪緩釋膠囊治療肺心病患者后發現,血漿中TXB2升高,6-酮PGF1a降低,其平衡失調有所糾正。魏敏杰等[14]以離體大鼠肺動脈環為材料,觀察到川芎嗪可促進肺動脈合成釋放PGF1ao,湯秦秦等[15]對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心病患者,用川芎嗪按2mg/kg劑量,用50%葡萄糖稀釋至20ml作動脈一次性注射的療效觀察。
1.6 治療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種類型。以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癥為主要表現。以注射川芎嗪和生理鹽水分別作為治療和對照組,結果:治療組呼吸頻率顯著偏低,心率相對穩定,平均動脈壓基本相同,平均肺動脈壓、血漿TXB2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動脈血PaCO2、動脈血及6-酮-PGF10則顯著高于對照組。認為其作用機理可能是川芎嗪通過抑制血栓素引起的肺血管痙攣,從而改善肺通氣血流比例,減少動靜脈短路的開放及肺內分流,并減輕肺組織的損傷。
1.7 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彭偉等[16]應用川芎嗪治療26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經5d治療后,肺血流動力學和肺阻抗血流圖的有關指標均有明顯改變,均反映出川芎嗪擴張肺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和肺血管阻力,減輕右心后負荷。在心阻抗圖上反映出川芎嗪有減慢心率,增加心輸出量的作用。由于血液流動和紅細胞變形性的改善,血液不易瘀滯,反映了川芎嗪的"化瘀"功能。
1.8 治療支氣管哮喘:張瑞祥等[17]觀察到川芎嗪對白之烯C4、D4,組織胺,前列腺素F1a等所致豚鼠離體氣管條的收縮作用,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從而抑制哮喘的發生,于化鵬等[18]以卵蛋白溶液誘發豚鼠哮喘30mim后,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放β全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 (PF4)、血漿血栓素B2(TXB2)釋、TXB2/6-酮-PGF1a明顯升高,而外周血小板計數,6-酮-PGFla則明顯減少。說明過敏性哮喘發作時,血小板聚集,釋放功能增強。
1.9 治療肺氣腫"現代研究表明,肺彈性酶增多,過量的分解了彈力纖維,則造成肺氣腫。王剛等[19]在各自的實驗中,進行了體外健康人血清和川芎嗪對彈性敏活性抑制能力的比較,結果證明川芎嗪比健康人血清對彈性酶的抑制效應明顯,在一定范圍內,其劑量與抑制能力呈直線關系,提示在治療劑量時可代替血清防治肺氣腫。
1.10 治療肺纖維化:肺纖維化是多種肺部疾病的主要結局,其發病機理尚未徹底闡明,缺乏理想的防治方法。陳祥銀[20]等以平陽霉素氣管內1次給藥,制成小鼠肺纖維模型,并以丹參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氫化考的松治療。結果3種藥物對平陽霉素所致肺纖維均有明顯抑制作用,使肺系數及肺羥脯氨酸含量明顯減低,組織學檢查未見明顯纖維化病變,僅肺間質有多少量炎癥細胞浸潤,肺泡灌洗液的蛋白質含量及對動物的一般影響來看,川芎嗪、丹參的效果均優于皮質激素。故認為川芎嗪對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肺纖維化發生的一個環節。
1.11 治療肺水腫:肺水腫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疾病。靜脈注射腎上腺素(AD)造成大鼠劇烈的致死性肺水腫,用川芎嗪進行預防后,其存活率,生存的時間和肺指數均有明顯改善。電鏡下觀察,川芎嗪治療組和預防組與水腫組相比,好轉十分明顯。推測其防治機理可能為:擴張肺血管及肺毛細氣管,降低肺動脈壓和肺毛細血管內壓,改善肺部微循環,解除并防止血小板聚集,減少并防止紅細胞壁的通透性,提高CAMP含量,減少肺泡壁的通透性。
2 臨床不良反應
臨床應用川芎制劑未發現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主要為消化道癥狀,極少數婦女經期提前,經量增多。數十年的臨床應用少見川芎嗪的不良反應報導,現綜述如下:
2.1 致藥疹 :徐偉君[21]報導,患者男,64歲,一年前病腦血栓,治愈后預防復發,第4d時在左手第1,2掌骨間,以合谷穴為中心,出現一個約3cm×4cm大小的圓形暗紅色皮膚損害,上覆有細小的白色鱗屑,周圍界限清楚,不高出皮膚,伴有輕度瘙癢和全身乏力。診斷為藥疹。張可禮等[22]報導,患者男,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搶救穩定后,因仍有心梗后心絞痛而使用脈通300ml加川芎嗪80mg靜滴。用藥4d后全身出現猩紅色熱樣皮疹,以前胸和后背為主,乃停用川芎嗪,皮疹漸消退。
2.2 致血管神經性水腫: 曹炅等[23]報導,5例住院患者,男4例,女1例。其中1例對氨芐青霉素過敏,4例無過敏史。5例均從未用過川芎嗪及川芎。5例均有血液高凝狀態。患者先后迅速出現顏面及頸部充血、水腫、頸部壓迫感伴聲嘶,3例輕度呼吸困難,考慮為川芎嗪致局部血管神經性水腫,立即停用川芎嗪。在其它伴隨用藥未變情況下,停用川芎嗪以后,5例患者均未再出現上述反應。
2.3 致上消化道出血 :孫劍等[24]報導,患者男,76歲,誤服川芎嗪48片,計2400mg,洗胃洗出14500ml血性液體,未見固體藥片吸出。
2.4 哮喘致死 :吳恩亮等[25]報導,患者男,66歲,因左下肢疼痛、干性壞疽住院。川芎嗪200mg靜滴,滴液過程中出現胸悶、氣喘、雙肺布滿哮鳴音,伴咳嗽、咳痰、端坐位呼吸。5d后再次給予川芎嗪200mg靜注5min后,病人始感胸悶、氣促,繼之出現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唇頰、指端明顯發紺,躁動不安。血壓下降至10/8kPa,心電圖示頻發房早,心肌缺血。立即停用川芎嗪,搶救48h無效死亡。
從以上介紹給我們的啟示是,對一些老藥,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臨床工作,應突破傳統用法,善于和敢于采用新的用法,使一些藥物的臨床應用范圍擴大,發揮更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ElliotReport.Nomenclatureandcriterifordiagosisofischemicheartdisease.Circulation,1979,59(3):607~608.
[2] 劉謙典.復方丹參注射液臨床應用的配伍試驗.中國中藥雜志,1990,15(7):417~418.
[3]許國忠.川芎嗪對心肌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及電鏡觀察.中華麻醉學雜志,1994,14(6):496.
[4]孫立,陳超,鄭仕富. 通腦活血湯加味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68例療效觀察[J];暨南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993:32~36.
[6]鄭仕富,孫 立,黃健儀等.201例腦梗死、腦出血患者血液流變學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醫學版),000,21(1):95~98.
[7]宋立人,洪 恂,丁緒亮等.現代中藥學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43,759,822~823.
[8]王繼香,張克良.丹參的作用與用途.新中醫,1983,(11):52~ 53.
[9]彭偉,等.中國實用內科雜志[J].1998,(4).
[10]北京制藥工業研究所.川芎嗪 號生物堿的結構鑒定及其合成[J].中草藥通訊,1977,(4)∶6-8.l[11]徐偉君.川芎嗪、脂必妥致藥疹各1例[J].中成藥,1997,19(7)∶49.
[12]王玉良,等.中國實用內科雜志[J].2000,(2).
[13]蔡英年,等.中國中藥雜志[J].1999,(3).
[14]胡立剛,等.中國中藥雜志[J].1997,(1).
[15]張可禮,許積香,吉中強.川芎嗪藥物疹1例報告[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6(6)∶375.
[16]曹 炅,王澤衛.川芎嗪致過敏反應及處理方法――附5例報告[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15(12)∶757.
[17]吳恩亮,程 艷.川芎嗪靜滴誘發重癥哮喘致死1例[J].濱州醫學院學報,1994,17(4)∶306.
[18]湯秦秦,等.中國中藥雜志[J].1998,(3).
[19]彭書峻,等.中國實用內科雜志[J].2000,(2).
[20]張瑞祥,等.中國實用內科雜志[J].1997,(3).
[21]孫 劍,嚴守正.過服川芎嗪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J].陜西中醫,1992,13(12)∶559.
[22]王剛,等.中國中藥雜志[J].2000,(3).
[23]陳祥銀,等.中國實用內科雜志[J].1998,(1).
【關鍵詞】
川芎嗪注射液;中藥外敷;新生兒硬腫癥
新生兒硬腫癥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嚴重疾病,以周身或局部皮膚受涼,皮膚或者皮下脂肪變硬,并兼有水腫為特征,多于產后2~3天發病,多發于寒冷季節或者地區,我科應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川芎嗪注點滴及外敷中藥治療新生兒硬腫癥,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53例新生兒硬腫癥均為我科在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收住的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關于新生兒硬腫癥的診斷及分型標準[1] 。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2例中輕度14例,中度10例,重度8例,男18例,女14例,體重
12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21例給予一般治療,包括復溫、喂養、補液及熱量補充,口服維生素E,防感染,輸注血漿或者蛋白,以及其他對癥治療,危重病兒給予氧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點滴川芎嗪注射液1 ml加入5%葡萄糖50 ml中,1次/d,連用5~10 d,結合外敷中藥處方:肉桂9 g,乳香8 g,紅花、赤芍各15 g,沒藥2 g,丁香5 g,上藥研成末,用凡士林200 g制成膏劑,加溫外敷患處,外用繃帶包扎,24 h還要一次,連續5~10 d。
3 觀察目的
①一般情況(指精神、吸吃、哭聲及動作)開始好轉時間及一般情況恢復正常時間;②體溫初升時間(指體溫回升到35℃以上)及體溫正常時間(年溫回升到365℃以上穩定3 d);③硬腫消退時間及硬腫完全消退時間。
4 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廣東省常見病基本診療規范》[2]:治愈:癥狀全部消失,體溫正常,硬腫消退,各器官功能恢復良好;好轉:癥狀減輕,體溫基本正常,硬腫范圍明顯縮小或者消退;未愈:癥狀無好轉,硬腫消退不明顯,體溫仍不升。
5 治療效果
治療組32例中治愈18例(5625%),好轉10例(3125%),未愈4例(125%),總有效率(875%),未愈率(125%);對照組21例中治愈率9例(4285%),好轉6例(2857%),未愈6例(2857%),總有效率(714%),未愈率(286%)。兩組對比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治愈好轉28例中一般情況恢復時間6 d,體溫正常時間5 d,硬腫兒消退平均時間75 d,均優于對照組(結果依次為85、7、105 d),治療組硬腫消退時間較對照組縮短3 d,說明川芎嗪注射液結合中藥外敷治療新生兒硬腫癥不僅可以提高治愈好轉率,而且可以縮短病程,并且再治療過程未出現副作用。
6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新生兒硬腫癥的病理是當新生兒遇到寒冷等因素導致皮下脂肪凝固,血流緩慢,血液瘀滯,組織缺氧,引起毛細血管損害,滲透性增加,而發生微循環障礙,可導致心腎及肺出血,所以其治療原則是增加營養及受寒力,促進血液循環及控制感染為主,中醫學則認為,本病的發生有內外兩因,內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氣血不充,元陽不振;外因為感受外邪,又以受寒為主,小兒為雅陽雅陰之體,受寒侵襲,使氣血凝滯,運行不暢。現代醫藥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明顯的改善微循環、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能增強免疫力的作用[3]。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既有益氣又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結合中藥乳香、紅花、赤芍、沒藥等活血藥以活血消腫,改善微循環;肉桂、丁香溫中理氣,有祛寒止痛、溫腎助陽作用,兩者結合治療新生兒硬腫癥,未見不良反應,治愈好轉率明顯增高,未愈率明顯下降,住院天數縮短,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88.
關鍵詞:川芎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文獻綜述
一、化學成分
川芎含有揮發油、含氮化合物、有機酸、苯酞類及其他類成分。
1.揮發油
川芎根莖含揮發油約1%,其中主成分為藁本內酯等,且隨著所用提取方法不同所得產物不同。陳友鴻等[1]用超臨界萃取技術及水蒸汽蒸餾法從川芎中分離出揮發油,并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測定其化學成分,分別鑒定出28和34種成分并認為藁本內酯、二氫藁本內酯、丁烯基內酯為川芎揮發油的主要化學成分。季芳等[2]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川芎揮發油,并設置不同條件及貯存條件,將樣品分成五組,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對各樣品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鑒定,共鑒定出45個成分。洪鷹等[3]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蒸氣蒸餾提取川芎揮發油,并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對各樣品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鑒定。結果:共鑒定出45種成分,主要的組分為正丁烯苯酞、正丁基苯 酞、東川芎內酯、新蛇床子內酯、藁本內酯、瑟丹酸內酯。
2.含氮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有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嗪,chuanxiongzine)、perlolyrine、鹽酸三甲胺、鹽酸膽堿、L-異亮氨酰-L-纈氨酸酐(L-isobutyl-L-valine anhydride)、L-纈氨酰-L-纈氨酸酐、1-乙酰基-β-卡啉、尿嘧啶、腺嘌嶺和腺苷。
3.酸性或酚性化合物
酸性或酚性化合物有咖啡酸、香莢蘭酸、阿魏酸(ferulic acid)、瑟丹酸(sadanic acid)、大黃酸(chrysophic acid)、棕櫚酸、琥珀酸和亞油酸等[8]。
常新亮等[4]對川芎的干燥根莖用水提取,依次用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對醋酸乙酯部分采用各種柱色譜進行分離純化,通過波譜數據分析進行結構鑒定。結果從醋酸乙酯部分分離多個化合物,分別鑒定為:(4s)-p-menth-1-ene-4,7-diol;aromaden-drane-4α,10β-diol;aromadendrane-4α,10α-diol;aromadendrane-4β,10β-diol;augustic acid;孕(甾)烯醇酮(pregnenolone);鐮葉芹二醇[3(R),8(S),9(Z)-falcarindiol]。
楊麗紅等[5]分離得到芥子酸(sinap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孕烯醇酮(pregnenolone)。
4.苯酞類
郝淑娟等[6]從川芎干燥根莖95%乙醇提取物中分離鑒定了3`,6,8`,3α-二聚藁本內酯;Z,Z-6`,6,7,3`a-二聚藁本內酯;4-羥基-3-丁基-苯酞;洋川芎內酯I;5羥基-3-亞丁基苯酞等化合物
肖永慶等[7]也分離鑒定了藁本內酯;4,5-二氫-3-丁基苯肽;Z,Z′-6,6′,7,3′α-二聚藁本內酯;Z-6,8′,7,3′-二聚藁本內酯;Z′-3,8-二氫-6,6′,7,3′α-二聚藁本內酯;4-羥基-3-丁基苯肽等化合物。
5.其它
此外,川芎根莖尚含中性油,以及萜類化合物如川芎三萜。
二、藥理作用
1.對心臟作用:
川芎的化學成分川芎嗪、香蘭素和大黃酮均可作用于心肌細胞膜受體,其中,川芎嗪有可能作川于α受體,香蘭素有可能作用于β受體。川芎嗪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對心肌缺血損傷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9]。
2.對血管作用:
田氏等[10]通過對珠粒體冠狀動脈的研究發現川芎嗪可使細胞內cAMP水平增加,通過cAM P等系統的介導,影響血管平滑肌非Ca2+清除,降低細胞內Ca2+濃度,從而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張。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川芎嗪有抑制血管收縮的作用,能夠擴張冠狀動脈、腦血管、肺血管、腎血管及周圍血管。
3.抗氧化作用:
李文明等[11]探討研究了天然藥用植物川芎根莖內有效成分一川芎嗪的體外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對過氧化氫誘導的內皮細胞氧化損傷的抑制作用。他們以流式細胞儀檢測川芎嗪對H2O2誘導內皮細胞內活性氧(ROS)產生的抑制作用;以Griess法測定川芎嗪對一氧化氮(NO)的清除能力;以比色法測定川芎嗪對烴自由基(•OH)、過氧化氫(H2O2),DPPH自由基(•DPPH)及脂質過氧化的清除能力。發現川芎嗪可抑制H2O2誘導的內皮細胞內ROS的產生,具有顯著的OH•清除能力,并且對DPPH•,NO,H2O2及脂質過氧化反應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并可抑制內皮細胞的氧化損傷。該研究通過體外抗氧化體系從抑制NO、OH•H2O2、DPPH•及脂質過氧化等方面證明了川芎嗪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所取的濃度范圍內(50-800mg/L),川芎嗪對OH•的清除率都超過50%,具有顯著的清除作用,對NO、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濃度依賴關系較明顯,對脂質過氧化及過氧化氫的清除能力較對羥自由基清除能力弱,另外流式細胞儀檢測發現川芎嗪對過氧化氫誘導的內皮細胞胞內ROS的生成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4.抑制絡氨酸酶活性:
張延萍等[12]認為與文獻報道的阿魏酸IC500.029g•L-1相比,川芎中阿魏酸效應物在較低濃度下能顯著降低酪氨酸酶的單酚酶活力,能明顯地延長酪氨酸酶反應的遲滯時間,是一種強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劑。川芎提取物中,還有其他具有阿魏酸相似結構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存在。
5.治療偏頭痛:
袁瑩[13]等人認為川芎治療偏頭痛效應組分為阿魏酸和洋川芎內酯I。
綜上所述,川芎為常用中藥,多年來對其成分和藥理多有研究,這為川芎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的藥理作用。因此,有必要對其化學成分及其藥理進行進一步的深人研究,以期開發出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藥物,更好地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陳友鴻,莫尚志,李潔儀等.川芎揮發油成分研究[J].中藥材.2004.27(8)::50-582
[2] 季芳,呂雪芳.川芎中揮發性化學成分的研究[J].浙江化工 2003.34(2):19-20
[3] 洪鷹,季芳.川芎中揮發性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業 2003.12(6):31-32
[4] 常新亮,馬云保,張雪梅等.川芎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15): 1533-1536
[5] 楊麗紅,謝秀瓊,萬麗等.川芎化學成分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7):1576-1577
[6] 郝淑娟,張振學,田洋等.川芎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10.12(3):22-38
[7] 肖永慶,李 麗,游小琳等.川芎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7):519.
[8] 王文祥,顧明,蔣小崗等.川芎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2.33(1):4-5
[9] 張延妮,岳宣峰,張志琪.4種川芎化學成分與心肌細胞膜受體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4.29(7):660-662
[10] 田振軍,李紅艷,張志琪等.川芎嗪對大鼠心肌細胞膜鈣通道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體育科學.2006.11(26):80-83
[11] 李文明,劉洪濤,李佳佳等.川芎有效成分的體外抗氧化研究[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0.29(1):64-70
[通訊作者] 王慶偉,男,主管藥師,博士,主要從事藥物代謝動力學及透皮制劑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藥對川芎-香附配伍對單味藥材中指標成分的影響。方法:以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內酯和α-香附酮為指標成分,采用HPLC法分析川芎、香附及川芎-香附配伍前后變化。色譜條件:色譜柱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脫,0~20 min:45%~48%甲醇;20~25 min:48%~70%甲醇;25~50 min:70%~75%甲醇;50~55 min:75%~100%甲醇;55~60 min:100%~45%甲醇),檢測波長為270 nm。結果:藥對中指標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內酯含量與單味藥材相比均有所增大。結論:川芎-香附配伍前后特征峰面積均發生明顯變化。
[關鍵詞] HPLC;川芎-香附;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內酯;α-香附酮
[中圖分類號] R28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7(b)-096-03
Analysis of the diversify in the matched pair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by HPLC
ZHANG Wenjuan, XU Yuan, WANG Qingwe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angdu Hospital,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n the index component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after matched. Methods: The ligustrazine, ferulic aid and ligustilide were used as the index ingredients to analyze the diversity in the matched pair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by HPLC. The Inertsil ODS-3 (4.6 mm×250 mm, 5 μm) column was used; methanol-0.05% phosphoric acid was used as mobile phase in a gradient elution(0-20 min: 45%-48% methanol; 20-25 min: 48%-70% methanol; 25-50 min: 70%-75% methanol; 50-55 min: 75%-100% methanol; 55-60 min: 100%-45% methanol). 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as 270 nm, and the flow rate was about 1 ml/min.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ligustrazine, ferulic acid and ligustilide in crude drug pair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plant medicine. Conclusion: The peak area has changed absolutely after matched.
[Key words] HPLC; The matched pair of Chuanxiong Rhizoma and Cyperi Rhizoma; Ligustrazine; Ferulic acid; Ligustilide; α-Cyperone
川芎-香附既是行氣疏肝的藥對,也是很多大復方中常用的配伍結構,臨床主要用于郁證的治療。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1],為治頭痛之要藥[2]。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歸肝、三焦經,具有疏肝行氣、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醋制。
由于香附、川芎化學成分復雜,既含有大量的脂溶性成分,又有水溶性成分。本試驗選擇川芎中成分明確的生物堿主成分川芎嗪、酸性主要成分阿魏酸及揮發油主要成分藁本內酯;選擇香附中成分明確的揮發油主成分α-香附酮作為指標,采用HPLC法分析藥對川芎-香附配伍前后的含量變化,探討川芎-香附配伍對指標成分的影響。
1 儀器與試藥
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SPD-10AvP);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波儀器廠);電子分析天平(BS 223S 賽多利斯)。甲醇(分析純,天津市紅巖化學試劑廠),乙醇(分析純,天津市紅巖化學試劑廠)。磷酸(分析純,天津市百世化工公司化學試劑廠)。
流動相所用甲醇、乙腈均為色譜純(美國FISHER公司),純化水;阿魏酸對照品(含量測定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73-200611);鹽酸川芎嗪對照品(含量測定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817-200305); 藁本內酯對照品(天津一方科技有限公司,批號:00012180-3956);α-香附酮對照品(供鑒別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48-200709)。川芎藥材,香附藥材均購于西安中藥飲片廠,經第四軍醫大學藥學院生藥教研室鑒定分別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和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莖。制香附為按照2010版《中國藥典》自制。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條件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色譜柱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05%磷酸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0~20 min:45%~48%甲醇;20~25 min:48%~70%甲醇;25~50min:70%~75%甲醇;50~55 min:75%~100%甲醇;55~60 min:100%~45%甲醇);檢測波長為270 nm;柱溫25℃;流速為1 ml/min。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川芎嗪對照品3.68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 ml含川芎嗪0.368 mg)。
精密稱取阿魏酸對照品2.41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 ml含阿魏酸0.241 mg)。
精密稱藁本內酯對照品1.022 7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 ml含藁本內酯0.102 27 mg)。
精密稱取α-香附酮對照品85.93 mg,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 ml含α-香附酮8.593 mg)。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川芎、制香附藥材粉末(過三號篩)各約0.5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 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提取30 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靜置,取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取續濾液,即得。取川芎-制香附(1∶1)混合藥材粉末(過三號篩)約1.0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100 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提取30 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靜置,取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4 結果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川芎及制香附供試品溶液各20 μl,川芎-制香附配伍供試品4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對照品及供試品色譜圖見圖1,單味藥材及藥對中峰面積數據見表1。由表1峰面積數據可以看出,10個特征峰中其中2~9號特征峰的峰面積明顯增加。其中1號峰與9號峰為制香附與配伍后藥對中的共有峰,2~7號峰為川芎與配伍后藥對中的共有峰。2號、4號、7號峰分別為指標成分川芎嗪、阿魏酸和藁本內酯。
表1 川芎、制香附及川芎-制香附(1∶1)特征峰的保留時間及峰面積
3 討論
藥對是組成方劑的核心,它構成簡單,卻具備了復方基本主治功能,是中醫遣方用藥特點之一;藥對是介于單方與復方之間的配伍單元,體現著中藥方劑適證化裁、靈活加減的運用特點[3],以點帶面,對于分析中藥方劑的配伍規律有事半功倍之效。
化學成分是中藥作用的物質基礎,任何配伍效應都應有特定的化學表述。因此研究藥對配伍前后化學成分的變化是探討其配伍規律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本文采用HPLC法測定了川芎-香附配伍前后指標成分的變化。測定結果顯示:藥對中除2號、10號特征峰外其余的含量與單味藥材相比均有所增大,但其發生變化的配伍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川芎樣品中有一與α-香附酮幾乎相同保留時間的物質出現(α-香附酮標準品保留時間為59.079 min,制香附中α-香附酮保留時間為59.079 min,川芎中10號峰的保留時間為59.066 min)。但該特征峰在川芎-制香附配伍后保留時間稍有滯后為59.129 min。而且該峰的峰面積相對與川芎和制香附單味藥材發生了不同的變化。相對與川芎該峰的峰面積有所增加,而相對與制香附該峰的峰面積有所減小。此峰的變化可能由于梯度洗脫流動相極性的變化,也有可能是兩味藥材配伍后物質相互影響而導致保留時間發生變化。該峰的峰面積相對川芎和制香附單味藥材發生了不同的變化,相對川芎該峰的峰面積有所增加,而相對于制香附該峰的峰面積有所減小。對該物質的此種變化我們將在以后的實驗中進一步探討研究。
現代醫家蒲輔周認為香附、川芎二藥合用肝膽氣郁才能推動[4]。《魯府禁方》香茗散(香附子二錢,川芎一錢,細茶一撮。水煎溫服) 主治氣腦沖動,頭痛。川芎與香附配伍長于利氣開郁,活血止痛,為治療氣郁頭痛之重要方劑。臨床用于肝氣郁結之頭痛甚佳。川芎中的生物堿與有機酸是其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有明顯鎮痛作用[5],阿魏酸已經被證實為川芎治療偏頭痛的有效成分[6]。川芎揮發油中苯酞類成分含量最高,多種苯酞類化合物被證明是川芎中對心腦血管作用的主要成分[7]。揮發油是香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α-香附酮是香附揮發油的主要成分[8],且為較強的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被認為是鎮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9-10]。中藥成分復雜,協同起效的特點提示藥對配伍前后化學成分的變化值得深入探討。同時也為川芎-制香附配伍前后藥理藥效變化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38.
[2]王筠默.中藥藥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111-112.
[3]孫洋,陳婷,徐強.從藥對的角度考察復方配伍規律[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4,(1):17-21.
[4]肖森茂,彭永開.百家配伍用藥經驗菜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2:149.
[5]楊麗娟.川芎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藥,2010,23(4):599- 600.
[6]袁瑩,林曉,馮怡,等.川芎治療偏頭痛效應組分的體內移行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0,45(9):694-697.
[7]Natio T, Kubota K, Shimoda Y, et al. Effects of constistuents in a Chinese crude drugLigustici chuanxiong rhizoma on caso contraetion and bloodviscosity [J]. Nat Med,1995,49:288.
[8]金晶,蔡亞玲,趙鐘祥,等.香附揮發油提取及主要成分的研究[J].中藥材,2006,29(5):490-492.
[9]黃劍鋒,彭國平.香附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3,26(1):65-68.
[10]解宇環,沈映君,紀廣亮,等.香附、藿香揮發油抗炎、鎮痛、解熱作用的實驗研究[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5,27(3):731.
關鍵詞:中藥美容香皂;市場調研;產品研制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香皂作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生活用品,若仍僅具備最基本的清潔功能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于是對香皂各種功能性的研究探索逐漸興起[1-2]。近年來,功能性香皂發展迅速,并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和重視[3]。具有提神去疲勞、滋養皮膚、防止皮膚干裂、防有害射線等附加功能的香皂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采用中草藥和天然植物成分,科學配方后將萃取精制的藥物和植物精華加入到皂基中,這樣所制的中藥美容香皂不含任何激素、無副作用。例如,由三黃(大黃、黃連和黃岑)、金銀花、連翹制成的中藥美容香皂具有清熱解毒祛痱的功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4]。
1中藥美容香皂市場調研
鑒于中藥美容香皂廣闊的市場潛力,找準市場定位、調研消費者精準需求是我們產品生產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選取了20~50歲不同年齡階層,學生、公司職員、大學教師、醫生、個體從業人員、退休人員等不同職業的消費者,共計69人,開展了關于中藥美容香皂的全方位市場調研。本次調研對象總體為69人,其中男士17人(占總人數的25%)、女士52人(占總人數的75%)。在被調研的對象中37人對中藥美容香皂有較深入的了解,32人只是聽說過中藥美容香皂,但對其成分、功效等知識并不了解,并且有進一步了解中藥美容香皂的愿望。在被調研的人群中,51人特別注重中藥美容香皂的功效,僅有9人熱衷于大品牌,還有9人對于產品則選擇相信同學朋友的推薦,由此可見,我們開發研制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藥美容香皂還是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的。我們還對中藥美容香皂的功效、香氣、規格等方面做了市場調研。我們設計了關于中藥美容香皂功效的調查問卷,考察了消費者對中藥美容香皂功效的消費意向,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大多數的消費者希望使用中藥美容香皂具有祛痘殺菌、美白和潤膚的功效。我們還對中藥美容香皂的氣味做了調研,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相比于花香、椰奶香、水果香,中藥材本身的氣味更受消費者喜歡。因此,我們在進行產品開發研制時不必在香皂中添加其他氣味的香精,只取中藥材本身味道即可。除此之外,我們還對中藥美容香皂的產品價位和規格做了市場調研,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由圖3和圖4可知,20~30元的價格區間最能被廣大消費者接受,而40~60g的產品規格最為合適。通過市場調研發現,中藥美容香皂的市場潛力良好,產品應不需添加化學香精,只取中藥材本身味道,香皂規格定為40~60g,價位20~30元,開發美白、祛痘兩種系列產品為宜。
2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藥材
2.1祛痘
艾葉(Artemisiaargyi)為菊科蒿屬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廣布于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中藥美容香皂采用其干燥全草提取物。采用直接水蒸氣蒸餾法可制取艾蒿精油;可采用水或酒精的水溶液作溶劑按常規方法制取艾葉提取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CTFA都將艾葉提取物作為化妝品原料,艾蒿揮發油對皮膚有輕度刺激性,可引起發熱、潮紅等,未見其他外用不安全的報道。艾葉提取物有光譜的抗菌性,可以用作化妝品和口腔衛生用品的防腐劑和抗菌劑;艾葉提取物對核因子κB受體活化的抑制,說明可用作化妝品抗炎劑;提取物尚可用作抗氧劑、抗皺劑、抑制過敏劑、生發劑和保濕劑。丁香(Eugeniacaryophyllus)為桃金娘科植物,主產地有馬來西亞和印尼。化妝品采用丁香樹的花蕾和葉的提取物。可以水蒸氣蒸餾法制取丁香花蕾揮發油。提取物可以水、酒精等為溶劑,按常規方法提取,然后濃縮至干為膏狀。如丁香干花用95%酒精提取,得率約3%。CTFA將丁香花蕾和葉的提取物作為化妝品原料,中國香化協會2010年版的《國際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目錄》中列入,未見它外用不安全的報道。丁香花蕾精油是常用的香料;提取物對5α-還原酶有抑制作用,說明提取物對因雄性激素偏高而引起的疾患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結合它的抗菌性以及抗炎性,可用于防治粉刺制品;提取物尚可用作抗衰、抗皺劑、抗牙周炎劑和減肥劑。
2.2美白
紅景天(Rhodiolarosea)、大花紅景天(R.crenulata)和圣地紅景天(R.sacra)為景天科紅景天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等高寒山區,三者性能相似。化妝品主要采用它們根的提取物。紅景天根可以水、酒精等為溶劑,按常規方法提取,然后將提取液濃縮至干。如圣地紅景天根用水煮3h提取的得率為23.1%,用甲醇回流提取的得率為24.2%。CTFA將上述紅景天作為化妝品原料,中國香化協會2010年版的《國際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目錄》中列入,未見它們外用不安全的報道。由于紅景天根高含量的酚類成分,顯示強烈和廣譜的抗氧性,可用作化妝品的抗氧劑和抗衰劑;提取物對芳香化酶有抑制以及對脂肪酶的抑制,說明特別對男性有較好的減肥作用;提取物另可用作抗皺抗衰劑、保濕劑、抗炎劑和皮膚美白劑。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和日本川芎(CnidiumOfficinale)系傘形科藁本屬植物。川芎在我國四川、貴州、云南、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出產,以四川為主;日本川芎主產于13本。化妝品采用其干燥根莖提取物。川芎含揮發油可用水蒸氣蒸餾法制取。川芎提取物可以水、酒精等為溶劑,按常規方法加熱回流提取,然后將提取液濃縮至干。如以水煮川芎,提取得率在30%以上。中國衛生部和CTFA將川芎提取物作為化妝品原料,CTFA還將日本川芎提取物作為化妝品原料,未見它們外用不安全的報道。提取物可用作活膚抗衰劑、抗氧劑、皮膚美白劑、保濕劑、抗炎劑和減肥劑。
3中藥美容香皂的制備
3.1配方
本文澆注法制備中藥美容香皂,以生產100kg中藥美容香皂為例,其配方見表1。若生產具有祛痘功效的中藥美容香皂,則添加具有祛痘功效的中草藥艾葉或者丁香的提取液;若生產具有美白功效的中藥美容香皂,則添加具有美白功效的中草藥紅景天或川芎的提取液。其中,艾葉、丁香、紅景天和川芎中具有美容功效的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藥材3次,合并提取液,并濃縮至適量備用。
3.2制備工藝
將NaOH溶解于去離子水中,配成30%的溶液待用。將脂肪酸和溶劑加熱至脂肪酸熔化,然后將30%的NaOH溶液緩緩加人脂肪酸和溶劑的混合液中,保持溫度60℃左右2~3h,待反應完全后靜置30min。在攪拌條件下加入丙三醇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并加入蜂蜜。待溶解完全后加入防腐劑和月桂酸己酯,最后加入中藥材水提取液并攪拌均勻。將上述混合溶液注入模具,降溫成型脫模。切制成每塊50g規格的皂塊,置于溫度為25℃、濕度為40%、通風良好的干燥室內進行干燥,一周后皂塊漸趨堅實,即可進行包裝。
4結語
中藥美容香皂的研究生產滿足了目前香皂市場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同時對中藥美容香皂的研究,既有利于人體健康,也為增加種植中藥材的農民收入開辟一條新的途徑,使人們盡可能的利用中藥材。為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收入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其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產業化前景,并且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秦仲云,穆萱.2006年洗滌用品市場分析與2007年預測(下)[J].中國洗滌用品工業,2007(2):27-28.
[2]王安邦,張曉冬.透視中國香皂市場[J].中國洗滌用品工業,2006(3):45-47.
[3]胡福良,朱威,李英華.蜂膠香皂的加工技術[J].養蜂技術,2004(2):39-40.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8-0093-01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的重要治療措施之一,本科為脾胃病科,胃脘痛,泄瀉,肝著,積聚等疾病屬慢性病,經常反復發作,反復住院,且老年患者居多,血管彈性差,多次穿刺后容易導致靜脈的損傷,造成穿刺困難,靜脈破壞大,形成皮膚瘀斑,不但會使患者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還會給下次靜脈給藥,采血,穿刺帶來困難,增加繼續感染的機會,影響療效,同時增加醫患糾紛的機會,影響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和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本科通過自制中藥外敷鎮痛貼應用于靜脈穿刺,有活血化瘀,擴張血管,解除靜脈痙攣,使血管充盈,暴露,易于穿刺,提高一針見血率,且減輕穿刺部位疼痛,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等優點。靜脈鎮痛貼為純中藥制劑,且為外敷,無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選自2010年5月~2010年12月脾胃病科靜脈輸液治療并愿意配合本次試驗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靜脈輸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藥物組成 川芎100 g,沒藥100 g,薄荷50 g,檀香50 g,黃柏50 g打成粉末狀,用加溫至43 ℃~45 ℃的白酒將其調成糊狀。將中藥用綿紙包裹制成鎮痛貼。
1.2.2 試驗組 將鎮痛貼敷于選擇好的靜脈,用膠布固定30 min后行靜脈穿刺,觀察疼痛的情況并詳細記錄。
1.2.3 對照組 將蕎面用加溫至43 ℃~45 ℃的熱水將其調成糊狀,用綿紙包裹于選擇好的靜脈,用膠布固定,30 min后行靜脈穿刺。
2組均以10 d為1個療程,觀察疼痛的情況并詳細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應用SPSS12.0軟件處理。
2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顯效:靜脈充盈易于穿刺且疼痛明顯減輕;有效:靜脈易于穿刺且疼痛有所減輕;無效:疼痛無減輕。
2.2 治療結果 見表1。
3 討論
活血化瘀、行氣、通脈中藥外敷通過皮膚黏膜轉運,可被毛細血管網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大部分直接進入給藥部位發生藥效[1],本中藥外敷方由川芎、沒藥、薄荷、檀香、黃柏配制而成,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現代的藥理研究證明,川芎含有豐富的四甲吡嗉(川芎嗪)、阿魏酸、揮發油、蒿本內酯等多種有效化合物,而其川芎嗪藥理作用最為顯著,它具有擴張血管作用,能明顯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營養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對人體免疫系統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薄荷辛、涼,歸肺、肝經。主要化學成分有揮發油、黃酮類、有機酸、氨基酸等,薄荷腦是一種與神經組織有較強親和力的藥物,可直接阻滯疼痛的傳導,能麻痹神經末梢,具有局麻作用,起清涼、止癢、止痛作用。沒藥苦,辛,平。歸心、肝、脾經。含樹脂,樹膠,揮發油等,藥理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真菌和消炎,止痛,降血脂,活血作用[2]。具有活血行氣,消腫生肌功效。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功效清熱燥濕、解毒療瘡,散瘀軟堅,局部濕熱敷后,可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瘀散結,消腫,止痛的目的。檀香辛、溫,歸脾、胃、肺經。含揮發油,其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烯、檀萜、檀萜酮、α-檀萜醇,檀香酮、檀香酸、檀油酸、檀香色素、去氧檀香色素等,具有抗炎消炎、行氣止痛,散寒調中等作用。酒具有消毒,擴張血管的作用,合而用之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散結,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之功效。
本研究證明,中藥外敷方用于靜脈穿刺部位于靜脈穿刺時能明顯減輕疼痛,且易于穿刺,未發現其毒副作用,皮膚無明顯刺激,操作簡便,易于患者接受,還可避免繼發感染,同時有利于減輕患者的恐懼和緊張情緒,減輕醫患糾紛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為患者的早日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局部的外用藥亦不干擾其他治療,同時發揚了祖國醫學在臨床中的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民為兵,姜玉祥,謝殿洪.“9號”膏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6(15):357.
[關鍵詞] 川芎;超臨界流體萃取;藥效成分;正交試驗
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胸肋刺痛、跌打腫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頭痛、風濕痹痛等[1]。目前,有關川芎的超臨界流體提取方法研究主要是以阿魏酸[2-6]、川芎嗪[7]、藁本內酯[8]或揮發油[6,8]的產率為評價指標。然而,中藥發揮藥效通常是其所含多種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僅以1或2種成分作為評價指標對工藝評價不盡合理。因此,本研究采用正交試驗法,以川芎中已明確為藥效成分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瑟丹酸內酯、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內酯、丁烯基苯酞、雙藁本內酯、歐當歸內酯A等10種成分以及總藥效成分的產率作為考察指標,對影響超臨界流體萃取效果的萃取溫度、萃取壓力、二氧化碳流速和夾帶劑濃度進行優選,以確定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川芎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提供依據。
1 材料
Dionex Ultimate 30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光電二極管陣列檢測器、Chromeleon色譜工作站);XS105型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Spe-ed SFE型超臨界萃取儀(美國Applied-Separations公司);HGC-12氮吹儀(天津恒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瑟丹酸內酯、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內酯、丁烯基苯酞、雙藁本內酯、歐當歸內酯A對照品為本實驗室自制(HPLC歸一化分析,純度均大于98%,結構鑒定數據與文獻報道一致);甲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無水乙醇、冰醋酸為分析純;二氧化碳(純度大于99%)由天津市四知氣體有限公司提供。
川芎藥材購于天津中新藥業藥材公司并被鑒定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chuanxiong的干燥根莖,產地為四川灌縣,樣本存于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室。
2 方法與結果
2.1 HPLC測定方法的建立
2.1.1 色譜條件[9-10] Capcell Pak C18色譜柱(4.6 mm×150 mm,5 μm);流動相甲醇(A)-0.5%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脫,0~32 min,30%~85% A,32~39 min,85%~100% A;檢測波長280 nm;流速0.7 mL·min1;柱溫30 ℃;進樣量10 μL。混合對照品和超臨界流體萃取產物的HPLC圖見圖1。
2.1.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標準曲線繪制及精密度考察 相關試驗參見文獻[9]。
2.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定超臨界流體萃取產物24 mg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搖勻,過0.22 μm微孔濾膜,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2.1.4 穩定性考察 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分別在制備后0,2,4,8,12,24 h,按2.1.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記錄峰面積。結果表明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瑟丹酸內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內酯、正丁烯基苯酞、雙藁本內酯和歐當歸內酯A峰面積的RSD分別為1.9%,1.0%,0.95%,1.1%,1.9%,1.1%,1.1%,1.7%,1.5%,1.3%,說明10種藥效成分均在24 h內穩定。
2.1.5 重復性試驗 取川芎樣品5份,精密稱定,按2.1.3項下平行制備5份供試品溶液,以2.1.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記錄峰面積,標準曲線法計算含量和RSD。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瑟丹酸內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內酯、正丁烯基苯酞、雙藁本內酯和歐當歸內酯A含量的RSD分別為0.95%,1.9%,1.6%,1.9%,1.5%,1.9%,1.9%,1.1%,1.2%,1.3%,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2.1.6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定川芎超臨界流體萃取產物6份,每份24 mg,分別精密加入混合對照品溶液,按照2.1.1項下條件進行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瑟丹酸內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內酯、正丁烯基苯酞、雙藁本內酯和歐當歸內酯A的平均回收率及其RSD分別為98.30%(1.9%),99.00%(1.7%),98.00%(2.0%),97.60%(1.5%),94.50%(2.0%),99.30%(1.9%),100.9%(1.8%),101.2%(1.9%),95.10%(2.0%),101.5%(1.8%),表明方法回收率良好。
2.2 超臨界CO2萃取試驗
2.2.1 超臨界CO2萃取川芎藥效成分的流程 將川芎藥材粉碎,精密稱定10 g裝入萃取柱中,調節至設定的參數(萃取溫度、萃取壓力、CO2流速和夾帶劑流速)進行超臨界萃取,當達到試驗設定的萃取時間2 h后停止萃取。氮氣吹干超臨界流體萃取產物,備用。
2.2.2 正交試驗設計 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來確定最佳萃取條件。選擇影響提取效果的4個主要因素,即萃取溫度(A)、萃取壓力(B)、二氧化碳流速(C)、夾帶劑質量分數(D)進行4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2.2.3 正交試驗結果及分析 以10種藥效成分及總藥效成分的產率為指標,選用L9(34)正交設計表進行試驗,結果見表2,方差分析見表3。結果表明,因素A對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I、丁烯基苯酞、歐當歸內酯A的提取有顯著性影響,對其他成分無顯著性影響,故選擇這4種成分提取的最佳溫度,即萃取溫度為60 ℃;因素C對歐當歸內酯A的提取有顯著性影響,對其他成分的提取無顯著性影響,故二氧化碳流速選取歐當歸內酯A的最佳條件,即二氧化碳流速為1 L·min1;因素B,D對所有指標均無顯著性影響,但是各成分的最佳萃取壓力和夾帶劑濃度一致,萃取壓力均為25 MPa,夾帶劑質量分數均為8%。綜合以上分析結果,最佳萃取方法為A3B2C2D3,即萃取溫度60 ℃,萃取壓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夾帶劑(無水乙醇)質量分數為8%。
2.2.4 驗證試驗 為進一步考察優選工藝的重復穩定性,在優化條件下,即萃取溫度60 ℃,萃取壓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夾帶劑(乙醇)質量分數為8%進行3次重復試驗。結果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瑟丹酸內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內酯、正丁烯基苯酞、雙藁本內酯、歐當歸內酯A和總藥效成分的RSD分別為1.8%,0.9%,1.0%,1.2%,2.4%,1.3%,1.3%,1.8%,0.60%,1.3%,表明本工藝穩定、重復性好。
2.3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與回流提取法比較
《中國藥典》(2010年版)中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川芎中藥效成分[1]。故精密稱定川芎樣品2 g,按藥典方法進行提取,重復試驗3次,與超臨界流體萃取法比較,結果見表4。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2種方法對丁基苯酞和雙藁本內酯的產率無顯著性影響;采用回流提取法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丁烯基苯酞、歐當歸內酯A的產率顯著高于超臨界流體萃取法(P
3 討論
3.1 夾帶劑的選擇
前期試驗比較了乙酸乙酯與無水乙醇作為提取溶劑時對川芎藥效成分的提取效果,結果表明無水乙醇對藥效成分的產率較高[9]。因此,本試驗采用無水乙醇作為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夾帶劑提高了總藥效成分的產率。
3.2 結果分析
由于研究中得到的川芎嗪含量低于檢測限,故以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瑟丹酸內酯、正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內酯、正丁烯基苯酞、雙藁本內酯和歐當歸內酯A等藥效成分及總藥效成分的產率為研究指標對結果進行評價。
正交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藥效成分即使在相同因素條件下變化規律也不完全一致;同時,由于藥材產地、采收時間的差異,各藥材中藥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單以總藥效成分為評價指標得到的最佳工藝不一定適用于其他批次或來源的藥材。本研究以各單一藥效成分為指標,分別考察不同因素對各成分產率的影響,能夠得出因素對各指標成分的影響規律,進而得到各指標成分的最佳工藝。對于其他批次或來源的藥材,可以根據藥材中各成分的含量確定該批次藥材的最佳提取工藝;如果提取目標只是其中的某種或某幾種成分可以根據相應的規律確定最優提取工藝。
本研究得到川芎藥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藝為萃取溫度60 ℃,萃取壓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夾帶劑(乙醇)質量分數為8%。現有文獻報道阿魏酸的超臨界流體萃取方法分為無夾帶劑[2]和加入乙醇作為夾帶劑[3-4]2類,而后者又可分為一步法和分步法[3]2種方法。由于阿魏酸的極性較大,不加夾帶劑時CO2超臨界流體對其的溶解性和滲透能力均低于加入適量乙醇夾帶劑的超臨界流體。無夾帶劑時的最佳條件采用較高的溫度(70 ℃)可能與阿魏酸松柏酯在較高溫度下易分解成阿魏酸有關。本研究中,當溫度提高時阿魏酸產率提高而阿魏酸松柏酯產率則下降可以作為佐證。一步法加入較分步法加入對阿魏酸的提取更有利[3],文獻中采用正交試驗法對一步法加入乙醇作為夾帶劑的工藝進行了系統的優化,得到阿魏酸的最佳提取工藝為萃取壓力45 MPa,萃取溫度為55 ℃,萃取時間為3.5 h[4]。本研究中萃取溫度略高于該方法,但是萃取壓力遠低于該方法,降低了設備能耗,同時由于采用動態法加入夾帶劑,使得成分在超臨界流體中的溶解度更大,萃取時間更短。本研究得到藁本內酯的最佳提取工藝為萃取溫度50 ℃,萃取壓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2 L·min1,夾帶劑(無水乙醇)質量分數為8%,與文獻報道的藁本內酯的最佳萃取溫度(50 ℃)和萃取壓力(30 MPa)接近[8]。
本研究在最佳提取條件下與2010年版《中國藥典》中川芎含量測定項下的提取方法進行比較,結果表明2種方法對丁基苯酞和雙藁本內酯的產率無顯著性影響;采用回流提取法,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丁烯基苯酞、歐當歸內酯A的產率顯著高于超臨界流體萃取法(P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 一部[S].2010:38.
[2] 張虹,柳正良,王洪泉.超臨界萃取法提取川芎中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1, 32(12):1077.
[3] 孫永躍,李淑芬,宋慧婷,等.超臨界CO2萃取川芎中藥效成分研究[J].化學工程,2006,34(3):60.
[4] 馬建春,曾佳,關石鳳,等.川芎提取工藝的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2,8(2):13.
[5] 李莉,竇春菊,姚蘭.超臨界CO2萃取、HPLC法測定川芎中的阿魏酸[J].化學分析計量,2006,15(2):42.
[6] 李秋怡,王光忠,干國平,等.超臨界CO2萃取川芎揮發油的工藝研究[J].中國藥師,2007,10(5):461.
[7] 王芳,朱克,尤衛民.川芎中川芎嗪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藥業,2008,17(24):42.
[8] 蘭燕宇,鄭林,黃勇,等.葒葉心通軟膠囊中川芎超臨界流體萃取工藝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2):161.
[9] 楊學東,伍勛,胡立翠,等.不同溶劑對川芎藥材中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3):1942.
[10] 馬天成,賈英,羅潔,等. UPLC同時測定不同產地川芎中8種活性成分的含量[J].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12, 29(10): 902.
[11] Lu G H,Chan K,Leung K,et al.Assay of free ferulic acid and total ferulic aci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Angelica sinensis[J].J Chromatogr A,2005,1068(2):209.
[12] Li S L,Yan R,Tam Y K,et al.Post-harvest alteration of the main chemical ingredients in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Rhizoma Chuanxiong)[J].Chem Pharm Bull,2007,55(1):140.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Ligusticum chuanxiong by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HU Li-cui, WU Xun, YANG Xue-dong*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yields of ferulic acid, coniferylferulate, Z-ligustilide, senkyunolide A, butylidenephthalide, butylphthalide, senkyunolide I, senkyunolide H, riligustilide, levistolide A, and total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ingredient as evaluation indexes, the extraction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by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L9(34). Four factors, namely temperature, pressure, flow rate of carbon dioxide, co-solv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namely 65 ℃ of temperature, 35 MPa of pressure, 1 L·min1 of CO2 flow rate, 8% of co-solvent concetra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could achieve a better yield than the conventional reflux extraction using methanol. And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process was validated to be stable and reliable.
[關鍵詞]川芎;HPLC;采收期;含量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為傘形科藁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莖入藥,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等功效[1]。川芎的主要藥效成分包括阿魏酸、總生物堿、內酯類化合物、揮發油和酚性成分等物質[2-3]。
目前川芎的質量評價主要以《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的質量規范為標準,對川芎性狀、阿魏酸的含量(≥0.1%)、水分(≤12%)、總灰分(≤6%)、酸不溶性灰分(≤2%)、浸出物(≥12%)做了相關規定[1]。僅以阿魏酸一種藥效成分來評價川芎品質的高低有失偏頗,作者一致認為加之其他藥效成分綜合評價更為合理。如今測定阿魏酸單一成分含量的方法較多[4-9],也有單一測定藁本內酯的方法[10],或阿魏酸與川芎嗪、阿魏酸與藁本內酯2種成分同時測定的方法[11-12],還有一些有關成分測定和川芎指紋圖譜建立的方法[5-6,13-16],總之,這些方法只是單一成分及少數成分的定量測定,或是指紋圖譜中沒有確定具體成分、結構及藥效作用,只是對所測的材料確定了共有峰的數量及相對面積大小(不能代表藥材中的真實含量),且存在耗時較長和溶液消耗較多的缺點,均不利于對川芎藥材品質的綜合評價,需要建立一套能同時測定多種藥效成分的快捷、高效而可靠的分析方法,以便全面、正確地綜合評價川芎藥材的品質。
另外,不同的采收期對川芎的品質影響較大,蔣桂華和饒凡[17-18]等對川芎的采收期有過研究,遺憾的是其涉及的采收期較少或只測定阿魏酸、生物堿和揮發油3個指標的含量,不足以篩選川芎的最適采收期;近年來,隨著種植結構和耕作制度的改變,川芎的收獲期逐漸提前,位于四川彭山縣的川芎產區也是雜交水稻的制種區,為保證制種水稻提前栽秧,川芎的采收期提前到了4月上中旬;位于都江堰和彭州市的川芎主產區,主要實行的是川芎-水稻輪作制,為了提高水稻產量,所選用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呈延長之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川芎的適時收獲。因此,系統研究川芎采收期特別是早收對川芎品質的影響可為川芎的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本文建立了HPLC同時測定川芎藥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含量的方法,為川芎藥材及相關產品的品質評價提供新的方法參考,同時研究川芎采收期對川芎品質的影響對川芎的優質高產栽培及川芎-水稻輪作制度有重要意義。
1材料
安捷倫1100 LC系列液相色譜儀,ChemStation 化學工作站、VWD檢測器;CAP 225D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B-5200 DTD超聲波清洗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試驗材料培養于川芎藥材采收期試驗田,川芎苓種來自都江堰市三江鎮,2011年8月10日栽種在都江堰市石羊鎮廣益村試驗田,土地平整,地力均一,pH為5.83,堿解氮58.34 mg?kg-1,速效磷114.27 mg?kg-1,速效鉀42.31 mg?kg-1,有機質23.82 g?kg-1。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設置10個采收期,分別為2012年4月15日(栽后245 d,下同)、2012年4月20日(250 d)、2012年4月25日(255 d)、2012年4月30日(260 d)、2012年5月5日(265 d)、2012年5月10日(270 d)、2012年5月15日(275 d)、2012年5月20日(280 d)、2012年5月25日(285 d)和2012年5月30日(290 d)。重復3次,共30個處理,試驗小區面積為20 m2。施肥[19]、密度[20]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保持小區間一致。
甲醇(HPLC級)和乙腈(HPLC級)購買于賽默飛世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乙醇(HPLC級)和冰乙酸(AC級)購買于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超純水由娃哈哈純凈水(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代替,標準對照品阿魏酸和藁本內酯購買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和洋川芎內酯A購于四川省中藥標準中心。
2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
Symmetry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流速l mL?min-1;檢測波長0~4.3 min,321 nm,4.31~30 min,275 nm;柱溫35 ℃,進樣體積10 μL。
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準確稱取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等5種對照品32.000,50.000,50.000,50.000,100.000 mg,用甲醇定容到100 mL,搖勻,即得對照品儲備溶液。分別準確吸取一定量的上述儲備液于10 mL量瓶中,用40%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到0,3.2,6.4,12.8,19.2,25.6,32.0 ,64.0 mg?L-1的阿魏酸對照品溶液0,25,50,100,200,300,400,500 mg?L-1 3種洋川芎內酯(I,H和A)對照品溶液和0,0.050,0.100,0.200,0.300,0.400,0.500,1.000 g?L-1的藁本內酯對照品溶液。
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2.3.1 回流提取法 取川芎樣品0.5 g,精密稱定,置于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40%乙醇50 mL,稱重,加熱回流提取30 min,放冷,再稱定質量,用40%乙醇補足失重,搖勻,靜置,取上清液,濾過,續取濾液,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見圖1。
2.3.2 超聲提取法 取川芎樣品0.5 g,精密稱定,置于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40%乙醇50 mL,稱重,超聲提取30 min(200 W,40 ℃),放冷,再稱定質量,用40%乙醇補足失重,搖勻,靜置,取上清液,濾過,續取濾液,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見圖1。
結果表明加熱回流法與超聲波法對提取川芎藥材中的阿魏酸和洋川芎內酯H的含量差異顯著,超聲法提取效果更佳,其余3種內酯類物質的含量差異不顯著,由于超聲波法對藥效成分的提取操作更加簡便,且效率更高,在工作過程中放出的熱量更少,故本文選用超聲波優化提取法[21]作為提取川芎藥材中上述5 種主要藥效成分的方法。
2.4方法學考察
2.4.1 線性關系 精密吸取2.2項下稀釋的對照品標準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平行測定3次,取平均峰面積。以進樣量(X,μg)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進行回歸計算,得到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73.630X+1.888 (R2=1.000),Y=33.922X-4.682 (R2=0.999),Y=6.117X-3.739 (R2=0.999),Y=4.664X+0.493 (R2=0.999) 和Y=9469.800X +4.622(R2=0.999),分別在0.049~ 64,0.785~500,2.334~500,0.188~500,0.025~1 000 mg?L-1線性關系良好。
2.4.2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2.3.2項下提取的川芎樣品溶液10 μL,連續進樣8次,測得上述5種藥效成分的峰面積RSD均小于2%,表明儀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2.4.3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川芎樣品6份,按2.3.2項下方法制備樣品溶液,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結果顯示上述5種藥效成分峰面積的RSD分別為1.8%,0.90%,0.30%,0.44%,1.1%,表明超聲法提取重復性良好。
2.4.4 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樣品溶液,室溫放置,并分別于0,1,2,4,12,24,48 h進行測定,結果顯示上述5種藥效成分峰面積RSD均小于1.6%,表明樣品溶液在48 h內穩定。
2.4.5 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樣品0.5 g,共6份,精密稱定并加入阿魏酸0.46 mg、洋川芎內酯(I,H和A)和藁本內酯各0.5 mg,按2.3.2項下方法制備樣品,加樣回收率按如下公式計算:回收率(%)= (測得量-樣品中量) /加入量×100。 結果顯示上述5種藥效成分的平均加樣回收率,見表1,分別為103.1%,94.44%,96.61%,97.55%和95.22%。
2.5樣品測定
分別取不同采收期的川芎樣品,按2.3.2項下方法制備樣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利用已建立的標準曲線計算樣品中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含量,見圖2。
10次采收期樣品的平均阿魏酸質量分數為2.51 mg?g-1,在260 d時采收的樣品質量分數最高,為2.94 mg?g-1,比平均含量高17.1%,顯著高于除255 d之外的其他8個采收時期,與255 d采收的川芎阿魏酸含量差異在0.05水平時不顯著,在245,285,290 d采收的阿魏酸含量最低,分別比平均含量低21.8%,4.1%,12.1%,而最高含量比最低含量高出了42.7%。洋川芎內酯Ⅰ的平均質量分數為0.58 mg?g-1,270 d時采收的樣品質量分數最高,達0.70 mg?g-1,比平均含量高20.69%,顯著高于其他各采收期的含量,290 d 采收時的洋川芎內酯Ⅰ質量分數最低,僅0.44 mg?g-1,比270 d時采收的樣品含量低59.1%。245,260 d時采收的樣品洋川芎內酯H質量分數最高,分別為2.19,2.15 mg?g-1,在α=0.05水平時與其他各采收期的樣品含量差異顯著,除245 d采收的樣品外,隨著采收期推遲其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現象,290 d 采收時的洋川芎內酯H質量分數最低,僅1.25 mg?g-1,比260 d 采收的樣品含量低67.8%。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的質量分數均在260 d采收時最高,分別為15.21,31.35 mg?g-1,與其他各采收期樣品的含量差異顯著,290 d 采收時其含量均最低,分別比最高含量低63.0%,35.0%。
隨著采收期的推遲,川芎藥材中5種主要藥效成分的含量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變化趨勢,其含量與采收期均呈二次或三次函數關系,并建立了相關的數學模型。通過上述5種藥效成分的含量與采收期的數學模型可知,早收和晚收均不利于提高川芎藥材的品質,255~270 d期間采收川芎藥材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和藁本內酯的含量最高,250~260 d期間采收川芎藥材的洋川芎內酯H和洋川芎內酯A的含量最高。綜合上述5種主要藥效成分含量和實際生產情況的角度來分析,260~265 d為最佳采收時期,此時川芎生長最旺盛,隨后開始逐漸衰老,藥效成分的含量慢慢降低。
3討論
3.1HPLC同時測定川芎5種藥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中藥材的質量評價正向快速、高效、樣品前處理簡單、高重復性、低成本、容易操作的方向發展。HPLC是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品質評價常用的方法,在川芎上常被用于構建指紋圖譜[5-6,13-16]來評價不同產地和不同品種的藥材的品質,但一般沒有具體藥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些測定阿魏酸、川芎嗪、揮發油、香草醛、內酯類等單一成分或其中2~4種成分測定方法方面的報道[4-12],由于同時測定的成分少,測定的效率不高,至今鮮見同時測定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等多種成分方面的研究。
同時對色譜溶劑(乙腈和甲醇)與不同濃度的乙酸和水組成的流動體系(甲醇-水、甲醇-乙酸、乙腈-水、乙腈-乙酸和甲醇-乙腈-乙酸等)、柱溫(25,30,35,40,45 ℃)和流速(0.7,0.8,0.9,1.0,1.1,1.2 mL?min-1)等單變量(因素)試驗,優化出了HPLC同時測定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含量,即選用流動相為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流速l mL?min-1,檢測波長0~4.3 min,321 nm,4.31~30 min,275 nm,柱溫35 ℃,進樣體積10 μL。本文通過對測定方法的考察,建立了高重復性、快速的川芎藥材中主要藥效成分含量的測定方法且線性、精密度、重復性和回收率均良好,洗脫時間僅為30 min同時測定川芎藥材中5種重要的藥效成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測定成本,且所測定樣品的藥效成分含量與之前報道的結果一致[5,7-8,16,22-24],所以本測定方法可以全面應用于川芎藥材的品質評價。
3.2采收期對川芎5種藥效成分含量的影響
川芎的品質不僅因產地[10]、品種而異,也受耕作方式[25]、施肥技術[22-24]等生產技術的影響。蔣桂華[17]、饒凡[18]等研究認為采收期對川芎的品質也有較大影響,但前者研究的時期是5月20日及其前后10 d共3個時期,且結果在年度和地點不盡一致;而后者研究的時間從頭年12月至次年6月,時間間隔過大,對生產上主要采收時間(5月上旬至中旬)分析不夠。本文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試驗方法,從4月15日(245 d)起每5天采收1次直至5月30日(290 d)止,共10個采收期,采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分析了都江堰產區(海拔600 m左右)每個采收期樣品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共5種藥效成分的含量,并建立了其與采收期的回歸關系,發現采收期對這5種成分均有顯著影響,隨著采收期的推遲,5種藥效成分的含量均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采收過早過晚都會降低各藥效成分的含量,綜合考慮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藁本內酯的含量,確定最佳采收期為4月30日(260 d)至5月5日(265 d)。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 一部[S]. 2010:38.
[2] 常新亮,馬云保,張雪梅,等. 川芎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5):1533.
[3] 曹建敏,王宗花,丁明玉.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川芎中的四種內酯類化合物[J]. 色譜,2005(9):531.
[4] 金月,李江. RP-HPLC法測定川芎藥材中阿魏酸的含量[J]. 西北藥學雜志,2010,25(2):85.
[5] 劉小麗,石麗,李華. 川芎藥材HPLC指紋圖譜及阿魏酸測定研究[J]. 中成藥,2011,33(8):1289.
[6] 劉洋,石任兵,劉斌,等. 川芎藥材化學成分HPLC指紋圖譜研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5):335.
[7] 呂光華,程世瓊,陳金泉,等. HPLC測定川芎藥材和飲片中游離阿魏酸和總阿魏酸的含量及其質量評價指標[J]. 中國中藥雜志,2010,35(2):194.
[8] 王妙聞,張藝,張靜,等. HPLC測定川芎中的總阿魏酸[J]. 華西藥學雜志,2008,23(1):100.
[9] 王漪檬,張暉芬,閆寶慶,等. HPLC法同時測定川芎藥材中3種有效成分的含量[J]. 藥物分析雜志,2009(12):2109.
[10] 程世瓊,呂光華,梁士賢,等. 不同產地川芎中藁本內酯的含量及其質量指標[J]. 中國中藥雜志,2006,31(14):1143.
[11] 劉毅,劉素香,張鐵軍. HPLC法測定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內酯[J]. 藥物評價研究,2010,33(3):210.
[12] 雷志丹,雷志鈞,戴玲. HPLC同時測定川芎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9):57.
[13] 徐蘭蘭,蕭偉,秦建平. 川芎藥材的HPLC指紋圖譜研究[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2):150.
[14] 楊佰娟,陳軍輝,殷月芬. 川芎HPLC-APCI-MS特征圖譜方法研究[J].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7,19(B05):12.
[15] 宋金春,胡傳芹,曾俊芬,等. 川芎RP-HPLC指紋圖譜的建立及其質量研究[J]. 中國藥師,2006,9(4):297.
[16] 姚宗玲,杜守穎,陸洋,等. RP-HPLC同時測定不同來源川芎中5種有效成分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2010,35(20):2696.
[17] 蔣桂華,賈敏如,馬逾英. 川芎的適宜采收期和加工方法[J]. 華西藥學雜志,2008,23(3):312.
[18] 饒凡,楊寧寧,許靜. 川芎不同采收期的質量對比研究[J]. 華西藥學雜志,2001,16(3):183.
[19] 劉金亮. 氮磷鉀肥配施對川芎生長、產量和藥效成分含量的影響[D]. 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11.
[20] 陳春霞. 配方肥用量與種植密度對川芎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D]. 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12.
[21] Liu J L,Zheng S L,Fan Q J,et al. Optimization of high-pressure ultrasonic-assisted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six major constituents from Ligusticum chuanxiong Rhizom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Molecules,2014,19(2):1887.
[22] 范巧佳,劉靈,鄭順林,等. 春季施氮時期和數量對川芎產量、生物堿和阿魏酸的影響[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3,31(2):136.
[23] 范巧佳,張毅,楊世民,等. 氮素形態對川芎生長、產量與阿魏酸和總生物堿含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0,16(3):720.
[24] 張毅,范巧佳,鄭順林,等. 春季追肥對川芎產量、阿魏酸和總生物堿含量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6):1944.
[25] 范巧佳,藍天瓊,鄭順林,等. 免耕稻草覆蓋對土壤肥力及川芎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2013(3):1066.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5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by HPLC
LIU Jin-liang1, FAN Qiao-jia2, ZHENG Shun-lin1, TAN Jie1, ZHOU Juan1, YUAN Ji-chao1*, YANG Shi-min1, KONG Fan-lei1
(1.College of Agronom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rop Ecophysiology and
Farming System in Southwest China, Ministry of P.R., Chengdu 611130, China;
2.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bstract] A simple and quick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erulic acid, senkyunolide I, senkyunolide H, senkyunolide A and ligustilide in rhizome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The 5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using 40% ethanol and analyzed b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gilent 1100 series HPLC system with a Symmetry C18 column and gradient elution with a mixture of three solvents:solvent A, acetonitrile, solvent B, methanol and solvent C, 1% aqueous acetic acid, 0 min to 5 min A∶B∶C 20∶40∶40, 5 min to 30 min A∶B∶C 60 to 100∶0∶40 to 0. The effluent was monitored using a VWD detector set at 321 nm (0-4.3 min) and 275 nm (4.31-30 min). The flow rate was set at 1 mL?min-1 and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 μL.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35 ℃.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r≥0.99) over the tested ranges.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4.44%-103.1% (n=6). The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of L. chuanxiong samples. In this paper, single-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o study the 5 components content of L. chuanxiong on ten collecting stages.For the L. chuanxiong collected from April 15th to May 30rd, the content of 5 ingredients increased primarily, and then decreased.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harvest tim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quality of L. chuanxiong.
【關鍵詞】 新生兒硬腫癥;中藥;療效
新生兒硬腫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水腫,寒冷、早產、感染及低體重,常伴有低體溫及多器官損害,并易合并肺出血及DIC等,死亡率較高。現就我院新生兒科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06例有硬腫癥的新生兒靜脈應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療,同時應用紅花、當歸、川芎等中藥煎劑浸浴,并按摩硬腫部位,對照組為同期住院的104例有硬腫癥的新生兒,靜脈應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療,觀察其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我科住院有硬腫癥的新生兒,隨機選取106例作為治療組,男68例,女38例;胎齡≤32周6例、32~37周86例、>37周14例;輕度硬腫86例,中度硬腫20例。選取同期住院有硬腫癥的新生兒104例,男65例,女39例;其中胎齡≤32周5例、32~37周83例、>37周16例;輕度硬腫82例,中度硬腫22例。發病時間均為出生后1~3天,出生后第3天最常見,兩組均符合1990年全國第二屆新生兒學術會議制定的新生兒硬腫癥診斷標準及分度[1],兩組在胎齡、體重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所有住院患兒均為早產兒,體溫不升,足月小樣兒等。入院后即給予復溫,入電腦溫箱保溫,預防感染,常規應用Vit K1、能量支持及其他對癥治療,患兒出現硬腫癥后,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靜脈點滴多巴胺、酚妥拉明,用量均為2 μg/(kg·min),每天用5 h,治療組在靜脈應用上藥的同時,每天用紅花、當歸、川芎各30 g煎水適量,當水溫涼至38 ℃~40 ℃時,浸浴,同時按摩硬腫部位,輕度硬腫患兒每日1次,中度硬腫則每日2次,浸浴及按摩時間為10 min。
1.3 統計學方法 兩組比較用均數±標準差(x±s),t值檢驗統計學方法處理。
2 結果
治療組:輕度硬腫消腫時間最短為3天,最長為6天,中度硬腫消腫時間最短為3.5天,最長為6.5天;對照組輕度硬腫消腫時間最短為4天,最長為9天,中度硬腫消腫時間最短為6天,最長為9天,輕度硬腫t=5.79,中度硬腫t=4.31,兩組比較,P<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性。 經治療,治療組有1例因肺出血死亡,2例自動出院;對照組2例死于肺出血,1例自動出院外,余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隨訪未見異常變化。
3 討論
新生兒硬腫癥的發病機制為棕色脂肪代償性產熱不足及微循環障礙,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早產兒、低體重兒、窒息、感染是新生兒硬腫發生的危險因素;特別是早產兒,由于棕色脂肪含量少,產熱儲備能力不足或者窒息及嚴重感染時,因缺氧、酸中毒、休克使棕色脂肪的放熱過程受到抑制等因素,使患兒體溫不升易凝固[2];另外,新生兒硬腫癥時,紅細胞凝集性、變形性發生異常改變,使全血黏度異常增高,血流緩慢,這些血液流變學的改變導致微循環障礙[3],從而引起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我院新生兒科自應用電腦溫箱后,新生兒重度硬腫癥未發生,少數早產兒、低體重兒出現中度硬腫,大部分為輕度硬腫,治療除及時復溫、保溫、能量支持及其他對癥治療外,最根本的是改善微循環障礙,使血液流變的異常得以改善,酚妥拉明為α受體阻滯劑,可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它還可以使心輸出量增加,以保證內臟血流灌注。小劑量多巴胺能興奮多巴胺受體,擴張心、腎等血管,尤其是增加腎血流量,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排鈉、利尿、減輕水腫,減輕心臟負荷作用,兩者聯合使用,能增加心率,改善微循環,使體溫回升,尿量增加,從而減輕硬腫、水腫,對治療硬腫癥作用顯著。
本組資料顯示:在應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療硬腫時,同時應用紅花、當歸、川芎等中藥煎劑浸浴,并局部按摩,能明顯縮短硬腫時間,對治療硬腫癥有顯著效果,無論輕度硬腫或中度硬腫,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P<0.01)。
新生兒硬腫癥屬中醫“五硬”范疇,是由胎稟不足,外感寒邪、陽氣不足氣滯血瘀所致,紅花、當歸、川芎3種中藥均有活血化瘀、通經作用,特別是紅花中含有一種紅花黃素,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增加纖溶作用,并對心功能有改善作用,從而改善微循環,經中藥浸浴,并局部按摩,其有效成分同樣能作用于體內,從而起到改善微循環、消除硬腫作用。
總之,治療新生兒硬腫癥過程中,除靜脈用藥外,外用活血化瘀、通經絡作用的中藥,并局部按摩,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魏克倫,籍孝誠.新生兒硬腫癥治療常規.中華兒科雜志,1991,29(3):163-164.
在冠心病的內科藥物治療中,中成藥在改善冠心病臨床癥狀方面的療效已得到廣泛認可,具有其他治療方法不可替代的優勢。目前,用于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主要分為三大類,即活血化瘀、芳香溫通、扶正寧心,其中又以活血化瘀類中成藥治療冠心病最為廣泛。
中成藥有藥性差異
傳統中藥中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藥物很多。從現代藥理學研究來看,似乎其作用機制都差不多,比如調節血脂、抗動脈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保護血管內皮、改善微循環、抗氧化等。但是,每味中藥在其不同的外觀形態下所蘊含的藥性如寒熱溫涼、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等,均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在臨床上所表現的療效特點和適應證均有所不同。再加上中成藥中多味藥物的配伍,更要考慮其綜合藥性,準確用藥。
目前,市場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缺血的中成藥很多,老百姓和許多西醫往往因為看不懂中藥的“功能”項,所以只看其“主治”內容,造成辨證用藥不準。具體來說,比如含有人參、附子、肉桂、蟾酥等的藥物往往偏熱,而且主要作用在于“強心”,因此,適用于有“寒象”和心衰癥狀的病人。同時因含有蟾酥,長期服用需注意心律失常的發生,因此,最好是先咨詢中醫師后再服用。再比如含有水蛭、地龍、蜈蚣等蟲類的藥物,中醫歸為“破血”藥,因其含有溶解血栓的酶,其特長在于心梗和腦梗病人的抗栓和溶栓治療。但同時須注意的是,這些蟲類藥含有大量的異體蛋白,部分患者有可能產生過敏反應,長期服用還需注意肝酶的變化。
此外,即使是同為植物藥的川芎和丹參,在臨床適應癥上也有明顯差異,這一點往往也是老百姓甚至醫生最容易步入的誤區。川芎“辛溫,上行頭目,下通血海,中開郁結”;丹參“微寒,降而行血,由熱而滯者宜之”。因此,心肌缺血伴腦供血不足、四肢不溫者,更適合用川芎而不是丹參,體壯、血熱、心煩者,可用丹參涼血除煩。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川芎、丹參均可改善腦部微循環,但川芎能明顯增加腦有效血容量,而丹參不增加腦血容量,且還略有降低。
選用中成藥辨明寒熱
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活血化瘀類中成藥主要有復方丹參片、速效救心丸、通心絡膠囊等。速效救心丸主要由川芎、冰片組方,川芎辛溫,冰片微寒,綜合藥性適中,其作用機制更集中在改善供血,其中對心肌缺血兼腦供血不足癥見頭暈、失眠、健忘者長期應用更為適合。而復方丹參片組方,丹參量大、藥性微寒,冰片微寒,三七雖然偏溫,但在處方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復方丹參片整體藥性偏涼,熱性體質的人用了才會獲得更好效果。
因此,在使用中成藥防治冠心病過程中,一定要結合不同患者的個體特征和疾病情況,辨證施治,才能更好地發揮中成藥在冠心病防治過程中的優勢。
【摘要】聚類分析并研究丹參等10味中藥中金屬元素的含量及臨床意義。方法:選擇丹參、黃芪、枸杞子、黨參、冬蟲夏草、絞股藍、山茱萸、銀杏葉、月季、川芎等10味中藥樣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測定中藥金屬含量,行聚類分析研究。結果:不同中藥含有不同量金屬元素,當取r=0.5時,相類似藥物:丹參、冬蟲夏草、絞股藍、黃芪;當取r=0.55,相似藥物:川芎、銀杏葉。結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種有效的測定中藥中的金屬元素的含量的方法,聚類分析法分析中藥中金屬元素的含量及相似關系,使離散的數據標準化,為中草藥研制新型中藥制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藥;金屬元素;測定;聚類分析
中醫藥學是我國特有的醫學,具有多效性、整體平衡調節等特點。中醫藥學所提出的“陰陽相宜”、“互生互補”的思想理念,被認為是健康產業具有較強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受到世界醫學的廣泛關注。中藥是一種包含有機成分、微量元素成分在內的復雜體系,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研究能夠徹底弄清中藥復方的全部化學成分。本院選擇丹參等10種常用中藥,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測定中藥金屬含量,并進行聚類分析研究,旨在為中藥的更廣泛應用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丹參、黃芪、枸杞子、黨參、冬蟲夏草、絞股藍、山茱萸、銀杏葉、月季、川芎等10味中藥,市售。HNO3、HCIO4均為優級純。
1.2 溶液提取及判斷標準:Ca、Mg、Fe、Cu、Zn、Cr標準溶液參考國家標準溶液(NCS),參考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濃度為1000g•L-1;Mn標準溶液濃度參考國家環境檢測總站,為500m g•L-1;使用液濃度Ca、Mg、Fe、Cu、Zn、Cr均為50 m g•L-1;Mno20 m g•L-1。
1.3 方法
1.3.1 樣品處理:將丹參等10味中藥隨機取100g研碎,充分調勻。每樣平行稱取3分,加HNO310ml,放置于50ml容量瓶中封口過夜;次日加入10ml濃HNO3、5mlHCIO4,于電熱板上緩慢加熱,當容量瓶內剩1ml時,分別加入20mlHNO3、5mlHCIO4繼續加熱至溶液呈無色透明近干為止;使用4%濃度HNO3溶解,并放置25ml容量瓶中,定容,混勻備用。
1.3.2 樣品測定: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樣品中的Mn、Cu、Zn、Cr含量;將樣品稀釋10倍后測定Fe含量;加10%La(NO3)3抗干擾,稀釋10倍后測定Ca、Mg。
2 結果
經樣品測定,10味中藥的含量見下表(n=6μg•g-1):
3 討論
從測定結果中可以看出,不同元素所含金屬元素量不同,微量元素是中藥重要的物質基礎,通過臨床微量元素研究可發現中藥的活性成分。我們通過建立模糊聚類方法進行分析,將樣品的相似性進行明確評價。
本組分別測量了10味中藥材中Ca、Mg、Fe、Mn、Cu、Zn、Cr含量水平,這些微量元素都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鈣和鎂是人體重要的元素,鈣參與維護體內細胞的內外平衡,可穩定蛋白,是多種酶的激活劑,降低細胞膜的通透性;鎂可穩定核糖體,和核酸結構,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肌功能;鐵參考血與蛋白、肌紅蛋白及酶的合成;錳是SOD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清除超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是堿性磷酸酶等酶的激活劑;銅是血紅蛋白的活化劑,保護血管內壁的完整性也是細胞色素C氧化酶、SOD等生物大分子的組成元素;鋅參與人體金屬酶的合成,抵抗鎘的素性;鉻參與糖代謝和脂肪代謝,具有胰島素加強劑的作用。
本組選用10味中藥樣品,每樣樣品的Ca、Mg、Fe、Mn、Cu、Zn、Cr含量等因素水平分標準,采用數據極差正規法進行統計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通過數量積法確定論域模糊矩陣R,公式為:
取r=0.5時,相類似藥物:丹參、冬蟲夏草、絞股藍、黃芪;
取r=0.55,相似藥物:川芎、銀杏葉;
本組選用10味中藥材分析中藥中金屬元素與藥物療效具有密切的關系。有研究表明,藥物中藥金屬元素含量越豐富,相關系數越大,藥物療效越相似,這種微量元素的協調作用對不同各類中藥定量指標進行了明確的評價,為中藥質量評價提供了新的方法,為新型中藥制劑的配給提供了參考,也為進一步探討并研究中藥金屬元素與藥物作用機理關系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本組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中藥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結果表明,這是一種快速、準確且精密度較高的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測定中藥的金屬元素含量的方法;聚類分析法分析中藥中金屬元素的含量及相似關系,把離散的數據標準化處理,為中草藥研制新型中藥制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紅霞.丹參、雪山鼠尾、云南鼠尾的顯微鑒定學、細胞學及藥用成分、無機元素含量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 2007 .
[2] 孫衛民.14種抗腫瘤中藥元素含量分析及基于元素含量的分類研究[D].大連醫科大學.200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種常見急腹癥,起病急、病情重、并發癥多、死亡率高,從而成為臨床的一大難題。本文就單味中藥和中藥方劑在治療AP時的可能機制和療效作一綜述。
1 單味中藥
1.1 大黃:大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及莖,其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肝、心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活血祛瘀等作用。目前大黃在AP治療中的作用已得到臨床證實。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包括:①抑制胰蛋白酶、彈性蛋白酶、激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和釋放;②抑制細胞炎癥因子的分泌,阻止炎性介質的擴增及其生物效應的發揮;③誘導胰腺腺泡細胞凋亡,減輕胰腺炎癥;④保護胃腸粘膜屏障,抑制腸道內細菌過度繁殖,防止細菌移位,減少腸道內毒素吸收;⑤促進腸蠕動,消除腸麻痹,減輕腸道淤積,有助于膽汁、胰液的引流通暢和膽道炎癥的控制;⑥松弛Oddis括約肌,促進膽結石排出。
早在1995年,焦東海等[1]就通過較大樣本的回顧性研究發現:單味大黃治療水腫型胰腺炎的有效率為100%,其中顯效率達83.2%;各種大黃制劑療效相似,且在腹痛消失、退熱、尿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方面優于復方西藥。重用單味大黃加西藥治療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的手術死亡率比單用西藥明顯降低。此后10余年間,越來越多的國內文獻進一步證實了大黃在AP中的臨床作用。王東海等[2]甚至發現在重癥胰腺炎(SAP)患者中,早期將大黃液由胃管內注入,能減少菌群移位,降低真菌感染的發生率,改善預后。
1.2 丹參:丹參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及根莖,其性微寒,味苦,歸心、心包、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安神等功效。目前丹參治療AP的可能作用機制包括:①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②清除氧自由基,調節內皮素水平;③阻止鈣內流,防止鈣超載。張建新等[3]將66例非手術SAP病人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予常規抗休克、抑制胰液分泌、胃腸外營養、聯合使用抗生素等綜合治療,治療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丹參注射液。結果顯示治療組在并發癥發生率、中轉手術率及平均住院天數方面與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
1.3 甘遂:甘遂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塊根,其性寒,味苦、辛,歸大腸、肺、腎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目前甘遂治療AP的可能作用機制主要包括:①調節體內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環素(PGI2)水平的平衡,改善微循環[5];②促進腹腔內的內毒素自腸道排出,保護腸粘膜免疫屏障,阻礙腸道細菌、內毒素移位,減少內毒素吸收入血,從而減少胃腸道衰竭的發生率[6]。
甘遂治療AP的臨床效果主要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呂新生等所報道。呂新生等[7]通過對54例經甘遂治療的SAP患者的回顧性配對分析發現:甘遂組腹痛緩解的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血、尿淀粉酶恢復時間,體溫、白細胞計數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
1.4 銀杏葉: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其性平,味苦、澀,歸肝、膽經,具有平喘化痰、活血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萜類化合物銀杏內酯B是天然強活性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劑。目前銀杏治療AP的可能作用機制為:①阻斷PAF受體的信號轉導,降低血液中PAF含量,從而改善胰腺微循環[9];②降低血中的內毒素含量[10];⑨通過調節NF-kB的水平而發揮治療胰腺炎的作用[11]。
目前,銀杏葉對胰腺炎的治療作用尚處在動物實驗階段,未見有臨床研究報道。
1.5 氧化苦參堿: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苦豆子或廣豆的根,其性寒,味苦,歸心、肝、腎、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利尿的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為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多種生物堿類成分。氧化苦參堿治療AP的主要作用機制為:降低血清及組織中的IL-1、IL-6、TNF-α等炎癥細胞因子的水平,從而達到減輕胰腺炎癥的目的。
氧化苦參堿國內臨床報道罕見。許永春等[12]將32例SAP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15例,為生長抑素治療組,B組17例,為生長抑素聯合氧化苦參堿治療組。結果發現B組癥狀緩解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天數及治療1周后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估,評分均顯著小于A組(P
1.6 川芎嗪:川芎嗪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其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川芎嗪治療AP的主要作用機制為:①調節體內TXA2和PGl2水平的平衡,降低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粘度,從而改善胰腺微循環[13];②減少氧自由基對胰腺的損傷[14];③抑制鈣離子內流。
國內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療AP的報道并不少見。龔福林[15]報道,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減少血尿淀粉酶的恢復時間,縮短住院時間,同時還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丹等[16]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1.7 其他單味中藥:如石楠藤、刺五加、子等,尚處在動物實驗階段,已證明對動物AP有效,但實驗相對較少。
2 中藥方劑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出發,每個治療有效的中藥方劑都能從經典的中醫理論中找到依據[17]。然而由于中藥方劑的組成成分復雜,因此很難在病理生理學或分子生物學的層面上來闡明其機制。目前常用的中藥方劑為清胰湯、柴芍承氣湯、大承氣湯等,或在其基礎上加減幾味藥,通常都包含有生大黃的成分。
張順等[18]將12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病人分為單純非手術治療組(52例)和加用中藥方劑治療組(68例)。中藥方劑主要由大黃、丹皮、黃芪、姜半夏、竹茹各9g,芒硝、柴胡各15g,厚樸、烏賊骨各30g組成。結果:治療組腹痛、腹脹消失快,排便排氣恢復快,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結語
目前,在禁食、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規治療下,SAP的病死率仍在20%~30%左右,且治療費用高昂。中藥作為一種可選的治療方案,已逐漸凸現出它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減輕病人的腹痛、腹脹癥狀,縮短血生化指標的恢復時間,減少并發癥;另一方面還可以大大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但目前除了少數幾個中藥的機制已經大致明了外,多數中藥對AP的治療機制仍處于未知狀態。因此,需要更多的基礎實驗來證明中藥的治療機制。同時需要更多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來證明中藥治療胰腺炎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使中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4 參考文獻
[1]焦東海,蘇雪生,沈學敏,等.單味大黃治療急性胰腺炎臨床與基礎研究報告[J].新消化病學雜志,1995,3(1):5-7.
[2]王東海,龔漢杰,王農榮.早期應用大黃防治SAP患者真菌感染23例[J].江蘇中醫藥,2005,26(6):25-26.
[3]張建新,瞿建國,黨勝春.丹參在重癥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中的作用[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14(5):406-407,409.
[4]秦志忠,華占樓,周裕松.復方丹參對急性胰腺炎治療效果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194-195.
[5]張翼,呂新生,李小榮,等.甘遂改善重癥急性胰腺炎微循環障礙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4):815-817.
[6]吳飛躍,韓明,呂新生.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早期細菌、內毒素易位及甘遂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996,6(5):7-10.
[7]呂新生,張翼,李宜雄,等.甘遂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4,13(6):401-404.
[8]呂新生,潘小季,艾宇航,等.低分子量肝素和甘遂聯合應用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5):501-503.
[9]吳彪,王春.急性胰腺炎微循環障礙和銀杏液的治療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7,13(1):56-58.
[10]許利劍,張建平,汪寶林,等.銀杏葉提取物防治急性重癥胰腺炎大鼠內毒素血癥的實驗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12(5):441-442.
[11]畢慧英,夏時海,胡春秀,等.銀杏苦內脂B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組織NF-κ Bp65、I κ BQ mRNA表達的影響[J].胰腺病學,2007,7(2):78-81.
[12]許永春,馮青青,李春安,等.生長抑素聯合氧化苦參堿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J].胰腺病學,2005,5(3):147-149.
[13]王旭青,張建新,瞿建國,等.川芎嗪對大鼠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微循環與炎癥介質的影響[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15(4):288-290,293.[14]金太欣,張家衡.川芎嗪對急性胰腺炎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響[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6,8(1):16-18.
[15]龔福林.川芎嗪和生長抑素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2):163-164.
[16]丹,呂小華,陳科.川芎嗪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1):10-11.
[17]張喜平,石焱.中醫經驗方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用藥特點[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5,13(13):1567-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