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

時間:2023-05-30 09:39: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

第1篇

一、課內外鏈接:立足名家名著,增加閱讀積累

1. 教材重組――語言重構,內容組建。

許多名家的作品是散落在教材的各個冊次。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作家的語言風格與寫作特色,有時不妨對課文進行重組,將某位作家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讓學生在比較中閱讀探究。比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綜合復習”的《養花》時,可以讓學生重溫已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四年級上冊的《貓》、五年級下冊的《草原》,以及剛學不久的《北京的春節》,這樣學生就會對老舍的幽默風趣、老舍式的語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坝H其人,近其道”,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為全面而細致地了解作家的寫作意圖。比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季羨林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和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可以聯系其生平介紹,讓學生明白,因為作者呆在德國,所以他看到德國街頭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自己種的花擺在窗臺上讓過路的行人欣賞;也正因他呆在德國,沒有親人的陪伴,所以會異常懷念自己的親人,懷念自己過世的母親。兩篇文章一對照,再去閱讀季羨林的《留德十年》這本書,學生的理解將會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

2. 單元導讀――情感引導,對比閱讀。

從教材的編排角度看,每一組都有學習主題。選擇同一寫作對象,不同體裁、不同角度的文章進行課外閱讀,感受選材立意的別具匠心,有助于發展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比如,同樣是童年生活,林海音筆下的《冬陽?童年?駱駝隊》,體現了作者學駱駝咀嚼時的稚氣、遐想駝鈴時的天真,可以說,作者的童年過得趣味橫生;而蕭紅在《祖父的園子》中,愿意捉蜻蜓就捉蜻蜓,愿意抓蝴蝶就抓蝴蝶,童年生活隨心所欲,無憂無慮。但是聯系課外讀物――高爾基筆下悲慘苦難的《童年》,學生就可以從主人公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時常忍受毒打的現象中,發現童年是有不同色彩的,有玩耍嬉戲時的快樂,也有為生活所迫的艱辛。這樣學生對于童年的認識就比較豐富多彩,多角度思維也就得到了發展。

3. 作家牽引――作品牽頭,名家引路。

從《竊讀記》中我們認識了作家林海音,進而走進《城南舊事》,我們了解到那幅美麗的《冬陽?童年?駱駝隊》畫面,對《城南舊事》就有了新的認識。再如,從《斑羚飛渡》《獵狐》《第七條獵狗》等一系列的動物小說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進而走進他的更多小說中,就會認識他喜歡嚴格按動物特征來規范所描寫角色的行為的寫作特色。

二、課內外兼顧:以“三段式”教學,提升閱讀能力

1. “三段式”閱讀教學。

“三段式”閱讀教學是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一種方式,指的是:教師立足課文,從教材結構、單元導讀、名篇作家等方面開發出課外閱讀的資源;學生利用平時記錄的“圖書名片”進行深度的文本交流與欣賞;最后學生進一步理解讀物的內涵、寫法,也由此產生更深層次的閱讀疑問。

2. 基本流程。

主題確定后,師生共同選擇相關的閱讀材料,在充足的時間保證下進行整體閱讀。在閱讀中,師生對文本內容整體回顧,對經典章節精彩回放,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體驗文本內容。

3. “三段式”閱讀范式。

以筆者所在學校進行的一次課外閱讀指導活動課為例,我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階段:確立主題?!抖?童年?駱駝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課文,這一組的單元導讀是“童年”,根據“不一樣的童年”這個活動主題,我們走進了高爾基筆下悲慘苦難的《童年》,通過對比,加深了學生對童年的看法和理解。

第二階段:借助“圖書名片”,交流匯報欣賞。

根據“圖書名片”,從淺入深,開展三個層次的比較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展開多角度思維。

第三階段:升華閱讀價值。通過再次讀整本書,以聊書的形式開展閱讀,重在發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梢哉障铝协h節展開:①探討話題――什么樣的童年是有意義的?②作者個人的生平經歷與生活背景。③質疑:本書里你有所質疑或者尚不能理解的地方。④拓展閱讀:成長類小說的意義。

第2篇

訓練序列 人教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A-

0045-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毙W語文習作教學的起步在三年級,每學期至少安排了18次習作訓練(不含小練筆),到了六年級有將近200次習作。經筆者在每年期末考試改卷時觀察發現,有相當數量五六年級學生的習作還停留在三年級的水平。同時,筆者通過多年聽課調查發現,部分教師的習作教學明顯存在缺憾,突出的問題是重點把握不準,訓練點設計不合理,訓練難度沒有層次,沒有引導學生形成相應的習作能力。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吳立崗教授指出:“探索和建立作文訓練的科學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迫切需要,是當今語文教學科學化的重大課題?!?/p>

只要細心研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教材在習作教學的統籌安排上有明顯的訓練序列,形成了一套隱性的體系。一些教師存在習作教學指導困難,正是由于他們沒有在習作課前弄清小學習作訓練內在的訓練序列。以下,筆者試對人教課標版教材的寫人習作訓練序列進行梳理,并力求對單元習作具體要求、習作訓練點等進行探究,結合教學實際挖掘合理的訓練重點,初步構建出小學階段寫人習作訓練序列,探索小學各年段寫人習作的訓練方法,為一線教師進行習作教學提供參考。

一、人教版語文教材人物描寫習作一覽表

二、寫人習作訓練序列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年段(三、四年級)是寫人習作起步階段,要求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并且寫完后讀給所寫的人聽。習作的目的是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使得學生樂于表達,易于完成習作,旨在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和信心。寫作完成后,學生讀給所寫的人聽再進行修改,分享了習作的快樂,并不知不覺地修改了習作中明顯的錯誤;四年級的習作要求是寫敬佩的一個人,是在三年級掌握運用事例說明人物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表現人物的優秀品質,習作完成后,學生進一步學習修改習作中明顯錯誤的詞句。高年段(五、六年級)的習作要求是寫特點鮮明的人,如五年級習作提示學生運用課文中的方法進行表達;六年級要求通過兩件事來介紹自己的小伙伴,描寫的對象沒有大的變化,只是習作要求從寫一件事增加到寫兩件事,并且要求將人物的特點寫清楚??梢?,三到六年級寫人習作的難度逐步加大,并且都非常重視習作的修改,從自我修改的提高到相互修改的共同進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留心自己的學習生活,在實踐中寫作,說真話、心里話,不寫空話、假話。雖然高年級的寫人習作有一定難度,但都是在學生可以掌握的范圍。

三、初步構建寫人習作訓練序列策略

要較好地完成寫人習作教學,初步構建起寫人習作訓練序列,教師要善于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融合,注重讀與說、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一)中年段寫人習作訓練教學策略

1.抓住對話描寫,確保寫人習作“言之有物”

小學生第一次寫人習作是“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三年級上冊的單元課文都是講述名人的平凡小事,讓學生從一件件小事中感受他們的不平凡。課文的對話描寫非常多,四篇課文中的對話均占內容的一半左右,故事情節大多是通過對話描寫展開。例如,以下是《灰雀》一課的人物對話片段。

(列寧)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p>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p>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p>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以上文本內容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必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上,只需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一兩遍課文,著重理解人物對話描寫的幾種表達形式,注意冒號與引號的正確用法。然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境,通過活用造句、造段等方式讓學生進行仿說、仿寫。結合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強化訓練,再加上學生在二年級就有了關于對話的專門訓練,學生能夠掌握簡單的寫人習作方法,即通過對話描寫把一件事情說得比較完整。

2.按一定的順序表達,使學生寫人習作言之有序

第二次寫人習作訓練安排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要求“介紹我自己”。本單元課文講了幾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看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單元的另一個重點是訓練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具體,如在《驚弓之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更贏怎樣正確判斷大雁會掉下來展開討論;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對文中最后的講話進行討論,并且背誦下來,學生就容易發現和掌握課文描寫的順序,從中受到啟發。由于有了上次習作訓練的基礎,加上教師在課堂上的提醒,學生很容易把作文寫好。教師在習作之前可制作表格,表格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長相中最滿意的地方、興趣愛好、喜歡的食物、最擅長的功課、性格特點”等,學生對照自己填寫的表格在小組內進行匯報,請同學幫忙指正,這樣學生就能夠對自身的特點有了清楚的認識。為了達到“按一定的順序說(寫完整)”的習作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投影介紹某個中等生的表格,請學生參照表格介紹自己,最后師生共同參與,將表格中的文字變成我們日常說話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依據表格進行介紹時雖然能夠按一定順序說(寫),但是這樣的表述沒有重點,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著重通過一件事來說一說自己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從中掌握表達的技巧。

3.初步學習抓住細節描寫人物,使寫人習作言之有情

小學階段的第三次寫人習作訓練安排在教材四年級上冊,要求學生看圖習作或寫一寫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圖片主題為“勝似親人”。通過對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快樂和幸福。課文中的很多片段非常感人,如課文《搭石》倒數第二自然段是關于大家怎樣過搭石的場面描寫,《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二自然段是關于小錢躺在病床上的描寫等,教師可以訓練學生由課文內容出發,聯系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感人故事,抓住動作、語言描寫表達出感人的場面。如以下是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橋》中描寫老漢的細節片段,并指導學生抓住細節描寫人物。

(1)出示句子: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神態描寫;老漢的沉著、冷靜)

(2)出示句子: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語言描寫;堅定、果斷、命令式)

(3)出示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動作描寫;“揪”“吼”說明十分憤怒,“沖”動作果斷,不容置疑)

教師小節:“文章中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進行描寫,并適當地加入環境描寫烘托氣氛。正是這一處處令人感動的地方,讓我們感受到一位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教師出示一張學校舉行運動會或是學生熟悉的場面特寫,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指導學生根據今天學習到的細節描寫嘗試在課堂上說一說,課后安排寫一寫。這樣的習作訓練,加強了學生對場面描寫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滲透學著關心、幫助他人的德育品質。

4.抓住側面描寫,使人物描寫更加精彩

小學階段的第四次寫人習作訓練安排在教材四年級下冊,要求寫“我敬佩的一個人”。教材中本組課文講的都是人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故事。教師在課文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重點抓住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表現人物的品質。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均有從側面描寫主要人物,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通過斜塔周圍議論的人們突出伽利略的堅定,《全神貫注》最后一個自然段茨威格回憶的話語突出羅丹的全神貫注等,教師只要稍微點撥并加以鼓勵,就會讓學生嘗試學習運用。

(二)高年段寫人習作訓練教學策略

1.熟練運用外貌、語言和動作等細節描寫

小學階段的第五次寫人習作訓練安排在教材五年級上冊,習作內容是與父母交流、溝通,表達自己的心意。本組課文展示的是父母之愛的一個個側面,通過對課文學習,學生們感受到了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學習課文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繼續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寫作方法,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關注生活細節,抓住細節運用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表達父母的愛。例如,以下是課堂教學中品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的細節片段。

(1)出示句子:我有個慈祥的母親,她常常對我說:“巴迪,這是你寫的嗎?精彩極了!”我還有個嚴厲的父親,他總是皺著眉頭,說:“這個糟糕透了。”

(2)師:多年以后,作者經過深思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投影: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僅如此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所以我們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教師小結:這份獨特的感受源于作者深刻的思考和體會。我們一起讀這句話,感受一下愛是什么。(作者的感受是那么真切、細致、獨到,這是最寶貴的)

細節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語,學生抓住了人物的一個個細節,在習作中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表達出樸實真摯的情感。

2.綜合多種方法進行習作訓練

第3篇

一、大膽取舍,合理整合

“語文主題學習”,光是從這個名稱來看,“主題”二字是最有沖擊力的。這就告訴我們,這幾篇課文、這一單元的教材,甚至是這一冊書,都有一個共通點,這個共通點就是我們的整合點??墒?,怎么尋找整合點呢? 我曾一度迷茫,不知道該抓哪里,感覺每一個知識點都很重要,哪一點都不敢舍棄。在一次次的學習聽課中,在校內的討論教研中,在一次次的上課實踐中,自己也在思考:我們在整合教材的時候 ,除了要將教材讀透之外,我們的整合視角是不是應該再寬闊一點。我們教研組的老師試著從這幾方面著手:

1.在表達的方法上進行整合 。如五年級上冊《走近風景名勝》單元,共有三篇課文組成,分別是《黃山奇松》《黃果樹瀑布》《莫高窟》。我們就圍繞“先寫實后寫想”這一訓練主題,扎扎實實地實施教學。

2.在人文情感上進行整合 。如四年級下冊“人間真情”單元,我們就提煉了一個主題“真情是什么”,把《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第一次抱母親》《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進行了整合。

此外,我們還從表達的相同點上、在人物特點上、體裁上、學習方法上進行整合。其實,無論是從文本中、教參中,都可以找出文本的整合點。有時,如果教材文本之間不好整合的話 ,我們繼續讀“語文主題”叢書 ,就會得到整合的靈感 。

二、詳略得當,一課一得

在作文課上,我經常給學生說 “寫作文要注意詳略得當?!闭n堂上,我也經常把這句話告訴自己,特別是在“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上,在短短的40分鐘里 ,我們切忌面面俱到,應直擊重點,實現“一課一得”:需要品味朗讀的就釋放聲音,讓孩子們學會入情入境地讀;需要側重談的就盡情說,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需要側重演的就要釋放肢體;需要側重寫的就讓文字流于筆端……這樣才會使語文課堂教學更精煉、更精彩。

三、主題叢書,靈活使用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它的內容不僅豐富,而且閱讀面廣,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理解水平,能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信息中提取適合自己的東西。是給學生們最好的禮物,也是給教師的最好禮物。課堂上,我會采取“以文帶文”“群文共享”等方式指導孩子們閱讀叢書,習得讀書方法,還給學生大量的課內時間閱讀叢書、交流閱讀感受,充分發揮課堂主戰場的作用。但是課外閱讀也不可忽視,每天晚上,孩子們會留半小時讀叢書的時間,簡單做出批注,微信進行誦讀,家長填好閱讀記錄單,周五最后一節課進行統一交流,這已成了我們班的習慣,偶爾哪天晚上沒有布置讀叢書,他們反而會問為什么。三年下來,孩子們在讀中品味、讀中賞景、讀中怡情、讀中悟法、讀中明理,隨著篇篇美文,走進了更廣闊的語文世界。

四、“最美經典”之旅,開啟閱讀之門

第4篇

教材資源的短缺是落實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主要障礙?,F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源相對匱乏,仔細研究可以發現,教材的文本形式基本上就一種類型,即清一色的文學作品,選課設計太過單一,幾乎沒有非連續性文本的選文。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是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把教材中零散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是我們的責任。

(一)整合學科內課程資源

教材中的非連續性文本主要存在于圖文結合材料、課后習題、課文及寫作等板塊,它們是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善于挖掘其中的閱讀資源。

1.讀目錄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閱讀教材目錄來熟悉教材內容,明確教學任務。學生也可以借助目錄或附表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打開目錄,學生不難看出目錄首尾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欄目和生字表,中間列出25篇課文,分編7個單元。教師應進而讓學生思考7個單元分別是哪一類課文,會寫哪一方面的內容。如第三單元有《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桂花雨》等,這些內容顯然都與自然美景相關。教師讓學生在翻看中概括、歸納、提煉,找到“有用的信息”,以便在學習這一單元前,對讀什么、學什么能有一個整體把握,做好搜集相關信息的心理準備。

2.巧拓展

教學中可以利用好教材中的連續性文本片段,對其進行巧妙設計,使之與非連續性文本相連,或創造性地轉化成非連續性文本。在教學中,筆者經常運用列提綱、做圖表、畫導圖等方式,從連續性文本中提煉出非連續性內容,讓學生直觀地閱讀、理解。否則,僅僅憑教師的解釋說明,學生很難理解。

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天安門廣場》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自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動手畫一畫天安門廣場示意圖,這樣學生就需要理解文本關鍵段落并提取信息。

這種畫示意圖的形式,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把握文本,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獨特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學科間的互動,實現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完美融合。

(二)整合學科間課程資源

非連續性文本不是語文學科的下屬概念,它屬于所有學科,在所有學科中都有體現。教師應博采眾長,從多種學科中選取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內容,為語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服務。就小學階段而言,除語文外,學校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數學、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等。數學學科中的統計圖、科學學科中的實驗圖、實驗數據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法律條文等都是可以利用的非連續文本資源。

以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節約用水》,就可以整合學科資源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顒右髮W生做個“小小調查”,了解我國水資源狀況和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等,并將結果用文字或圖表等形式反映出來。教學中可以整合的學科資源有:數學學科的統計圖表、數據,如全國水資源現狀圖、全國水資源變化情況圖等;科學教材中有關水的知識,我國工業、農業等領域的用水分布圖;道德與法治學科中關于保護水資源的文件、法律、活動等。由此可開展相關言語實踐活動,如“保護水資源”主題作文,設計保護水資源的公益廣告等。

二、外修:鏈接生活,培養實踐能力

(一)關注生活資源

非連續性文本植根于生活,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學應面向生活,廣泛取材。班級里的課程表、黑板報、時間作息表,家庭生活中的食品配料表、家電使用說明書、繳費收據,社區生活中的公告欄、逃生路線圖、小區平面圖,社會生活中的廣告牌、旅游手冊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可使學生有效習得語言和閱讀技巧。

要精確把握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圖文感知策略,關鍵是要通過對圖形的整體滲透,了解各類結構的特點,形成對圖表、徽章、漫畫等各類題材特征的高度敏感。其次,要根據圖形的自身規律展開思考,建立文字與表格數據之間的聯系。最后,分析歸納,理清思路,用文字進行簡約精準的表達。

(二)重視師生資源

教師是教學文本資源的主要提供者,學生是文本學習的主體,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開發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教師要實現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的轉換,將圖形元素融入教學設計或板書設計;學生要利用非連續性文本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對知識進行梳理復習。在整合學科資源時,語文教師要加強同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系,收集、積累、整合其他學科教師的閱讀指導經驗;學生要綜合運用各科內容,及時提取適當課程知識,并將其運用到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中去。

另外,重視師生資源還表現為捕捉和利用動態生成性資源。教學是師生不斷創造和生成的過程,其間產生的各種情況都是有待開發的資源。教師應有效識別和激活這些資源,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引向微課程層面。比如,校門口有補習機構前來發放傳單,教師就可以借此訓練學生閱讀傳單的方法技巧;可以讓學生明確傳單的作用和創作意圖,學會正確辨別傳單信息;也可以比較各種傳單的特點,分析傳單吸引人或令人生厭的原因,并繪制出心目中的傳單。

非連續性文本的實用性很強,師生包括家長都有責任用實際行動來開展教學活動,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德新.基于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四點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3,(5).

第5篇

一、 課中指導 習得方法

1.在圖文閱讀中捕捉信息

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圖文并茂,圖和文之間往往呈現出一種互補關系,缺一不可。文字說不清楚由圖來補充,圖不能表現的由文字來解釋。因此閱讀這類非連續性文本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文字敘述的信息,并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抓住文中負載信息的關鍵詞句,剔除與閱讀目的無關的多余詞句,從文本中篩選提取關鍵信息、核心信息。

如《北京市2011年度健康“白皮書”》中,將北京居民膳食現狀作了統計,并與膳食寶塔作比較。在看到這樣一份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時,學生首先要能看懂右邊的數據表示國家標準中每人每日應攝入的食物種類、合理數量,而左邊是北京居民每人每日的攝入量,看懂了這個,再進行比較,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目前北京市居民的油、鹽攝入量偏高,魚蝦、大豆堅果、奶類的攝入量明顯不足。

閱讀此類文本,觀察圖畫同樣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內涵與信息都是通過圖畫傳遞出來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圖畫,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讀懂圖畫蘊含、暗示的信息。如《綠色交通 低碳出行》的圖文廣告,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畫面構圖和色彩的內在含義:自行車的車輪、把手、坐墊等都是由鮮花、藤條編制而成,而且整個畫面只用了紅、綠兩種色彩,由此可以領悟到圖畫中傳遞出的主旨:采用騎車、步行等低碳方式出行,減少污染。

最后,基于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教師還應引領學生圖文對照,理清文字信息和圖信息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及圖文結合所要揭示的信息。如要讀懂《全國最低氣溫預報圖》,光看地圖是不夠的,還要關注圖例中的文字部分,才能看出哪些城市的氣溫最低,哪些城市氣溫在零度以下,只有圖文結合,讀讀文字、看看圖畫,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

2.在聯想中豐富內涵

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給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多元的,特別是一些以圖為主的漫畫類、圖標類文本,往往留有空白,需要學生調動想象進行多元解讀,不斷豐富圖文內涵,提煉出有效的核心信息。雖然閱讀此類文本需要調動學生個人的經驗與想象,但要達成目標還是有一些基本路徑的。

比如說對于圖標的理解,教師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從形狀、色彩、意義方面進行聯想;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聯系圖標所表現的本體的歷史和文化等方面去展開想象,不斷豐富圖標的內涵。

如下面是國家“防災減災日”圖標,看到這個圖標,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獲得基本的信息:5月12日為國家防災減災日,圖畫上畫著彩虹、兩個人共舉著一把傘,當然學生如果僅從圖標中獲得這些信息是遠遠不夠的,還應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理解畫面的豐富內涵。如啟發學生思考討論:結合防災減災說一說,為什么畫面上畫著兩個人共同舉著一把傘?傘在這里有什么特別的含義?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可以明白這一圖標的美好寓意:彩虹象征著美好、和諧的生活,雙人執傘代表全民攜手,共同參與防災減災。圖標以藍色為主,配以紅黃綠三色,更是給人明快、和諧的感覺。這種構圖創意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調動自己的想象并加以分析的基礎上,得以明晰。

二、 巧妙勾連 加深理解

1.與連續性文本學習相結合,圖文互換

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更要讓學生學會創建。有些課文,若能讓學生將連續性文本轉化為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有助于連續性文本的教學,也增加了對非連續性文本的理解。

如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頤和園》等文章時,筆者充分抓住游記的文體特點,讓學生研讀文本,根據課文繪出相應的游覽路線圖。學生先讀課文再繪圖,并借助導覽圖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然后通過導覽圖介紹景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對導覽圖這一類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進行說明文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的形式提取課文的重要信息。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次第三單元《鯨》等四篇說明文教學中,可讓學生選擇一種事物,小組合作為它設計一張圖文并茂的名片。

2.與習作表達相結合,讀寫聯姻

在小學低年級經常讓學生看圖寫話,或是畫畫寫寫,其實在高年級這種方式仍深受學生喜愛。因而教師可將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和習作教學有機整合,這樣的習作往往讓學生有話可說,樂于表達。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看說明書做臺燈》教學中,學生先閱讀書上的說明書及插圖,了解小臺燈的制作要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制玩具或小發明,然后把玩具或小發明的示意圖畫出來,再撰寫一份說明書,把功能、制作過程、注意事項等用文字表述出來。

再如進行五年級說明文寫作時,筆者發現學生雖然可以大致描述出所介紹的物品的外形、特點及功能,但不能具體、準確地介紹,鑒于此,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搜集自己要介紹的物品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先閱讀資料,再來介紹這一物品,并寫成作文。

除了結合課本中的一些習作,教師也可因時、因地讓學生創編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寒假,學生開展了種水仙的活動。筆者要求學生在種植的過程中將水仙的生長過程用相機拍攝下來或是用圖畫畫下來,然后在旁邊用文字記錄水仙的生長變化。

三、 課外實踐 指導生活

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是為了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技能而存在的一種閱讀。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制造機會,讓學生運用非連續性文本解決實際問題。

1.在生活中歷練

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教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實踐機會:學生要參觀污水處理廠,設計一個讓學生寫“參觀計劃書”的環節,在寫計劃書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讀懂地圖、公交路線圖、污水廠示意圖等,進而制定出合理的出行計劃。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學會了認讀地圖,搜集公交路線,根據參觀的地點選擇合適的公交路線等。再如有外??腿艘獊韰⒂^學校,筆者就帶學生先讀懂“校園平面示意圖”,然后,做小主人介紹學校布局。從網上買來的蚊帳、晾衣架等都有圖文并茂的說明,怎么組裝,讓學生來試一試……

2.為生活而創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萨嘎县| 萨迦县| 邻水| 河西区| 农安县| 吉水县| 资中县| 洛川县| 浮梁县| 利津县| 韶关市| 年辖:市辖区| 凤庆县| 定边县| 岳普湖县| 卓尼县| 民乐县| 紫阳县| 洪江市| 深圳市| 邹城市| 历史| 安陆市| 分宜县| 浮山县| 湖口县| 南投县| 金昌市| 崇仁县| 西城区| 关岭| 聂拉木县| 周宁县| 商河县| 巴塘县| 阳信县| 额敏县| 威远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