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38: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農村調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曾凡飛--
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問題可以說都是由于“農村太窮,農民太苦”而造成的。
1.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農村大多數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沒有法律意識。遇到事情僅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來解決。根本沒有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有的地方政府部門還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觀念淡薄來對其實行欺騙甚至是恐嚇統治。嚴重的破壞了政府部門的形象,破壞了黨和國家的聲譽。
2.政策觀念淡薄:
在我的調查中發現很多村民不能說出他們所交的費稅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國家對農村稅收有些什么政策規定。
3.環境意識淡薄:
在農村普遍存在環境意識淡薄的現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在于伐柴燒飯。由于政府部門對農村能源的冷漠態度。沼氣,電能等能源在農村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以至于農民把刀斧伸向樹林。在我的調查過程中,沒有發現一個沼氣-池。幾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為能源取暖,煮飯。
4.由于農民窮:
所以很多農民多想借外出打工來增加收入。大批的農民棄農從工,自然這是能夠增加一個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國的工業化改造。然則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為嚴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勞動力外流,造成農村勞動力匱乏。從而造成土地荒蕪,農田荒廢。農民沒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農業發展在農村停滯不前,農業在農村面臨空前的危機。
其次:由于大多數外出務工的農民素質低下,專業技術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賣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會就業形勢的日趨緊張,勞工素質要求的高標準化,使得農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滿了荊棘……。由于外出打工賺大錢的夢想破滅,加之城市對農民的歧視,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嚴重的影響了社會治安。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為促進我縣衛生事業的發展,年初,縣人大常委會把農村衛生工作列為今年一項重要的審議議題。審議前,組織了調查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建平的帶領下,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先后聽取了縣衛生局有關工作匯報,深入走訪下各、福應等12個鄉鎮、街道,實地走訪縣人民醫院等5家縣級醫療機構和8家鄉鎮(中心)衛生院,分別召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13個相關部門及相關醫療機構負責人座談會,聽取意見,了解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衛生部門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黨和國家一系列關于農村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近年來,縣政府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縣“xxx”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先后制訂出臺《關于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試行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省、市、縣重視農村衛生事業投入,XX年共投入4450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895萬元,加大了對公共衛生和醫療事業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衛生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各鄉鎮(街道)重視衛生工作,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抓好本區域內的農村衛生工作。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扎實推進。
一是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成效顯著。
“農民健康工程”是XX年省、市、縣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我縣全面開展農村公共衛生三大類12項服務,XX年為13萬多名農民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分類管理。該工程受到了上級有關領導的肯定,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后進行采訪報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轉有序,三年來,已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XX年,全縣參保人數33萬多人,參保率達78%,累計有近40萬人次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參保農民患者的醫療負擔。
二是農村疾病預防控制有效開展。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非典、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免疫規劃,兒童“五苗”接種率均達95%以上。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縣無重大疫情發生。
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
扎實開展“母嬰健康工程”工作, XX年孕產婦首次實現零死亡,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四是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
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衛生環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縣共有560個自然村建起了自來水站,19萬多人用上了自來水,拆除露天糞坑8000多只,建成公廁349座,完成4.7萬戶廁所改造。
五是無償獻血工作成績突出。
全縣無償獻血工作6次被評為省、市“無償獻血先進縣”。XX年10月,縣政府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單位榮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
(三)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
形成了7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8家鄉鎮(中心)衛生院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2個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
二是對鄉鎮(中心)衛生院推行股份責任制改革,在中心衛生院全面實行經濟目標管理責任制。
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改進服務模式,鄉鎮(中心)衛生院經營狀況得到了一定的好轉。
三是農村衛生人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嚴把人員入口關,嚴格要求,考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農村醫療機構。實施了鄉村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通過開展“十佳駐村醫生”評選、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組織各類學歷教育等形式,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
四是全力抓好醫療質量建設。
制訂了《仙居縣醫療質量建設工作方案》,加強醫療單位自身能力建設,通過開展等級評審,提高了醫院的管理層次和服務水平。開展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爭創百日無事故”活動,切實加強醫療安全教育,實行醫療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制訂完善了鄉鎮(中心)衛生院醫療質量考核標準,建立每月督查通報制度,抓好督查落實。五是衛生監督工作不斷加強。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和《職業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衛生許可、職業衛生等專項整治,加大農村衛生綜合執法力度,促進食品衛生和用藥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衛生工作的氛圍還不濃。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的意識及大衛生理念還不強,未形成農村衛生工作合力。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大群眾衛生主體意識不強,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衛生保健知識,預防為主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共識,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
一是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后。
我縣醫療機構普遍缺少發展規劃,經營場所十分緊張。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最大的綜合性醫院,占地面積僅40畝,醫療用房十分擁擠,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XX年醫院遷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項和土地報批,但由于各種原因,至今未動工,嚴重制約了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中醫院、婦保院、精神病院等縣級醫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經營場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緊張、條件簡陋,縣疾控中心、城關醫院至今還在租用房屋辦公;多數醫療單位普遍存在設施設備落后等問題,鄉鎮衛生院還沒有配備救護車,難于開展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
全縣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嚴重缺少,在全縣1350名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僅占14.9%,高級職稱只占6.8%;鄉村衛生技術力量更加薄弱,514名衛生技術人員,本科學歷只有16人,高級職稱僅有6人,中級職稱也只有96人,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差、壓力大、工資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還未落實。
三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范。
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外流現象不少;醫療糾紛發生呈上升趨勢,醫~件時有發生,處理難度較大;個體醫療單位數量多,管理較難,打擊非法行醫難度大。四是村級衛生服務網絡薄弱,全縣722個行政村只有42個村級服務站,群眾就醫不便反映較大。
(三)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緩慢。
一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還有薄弱環節。
各類傳染病預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務依然很重,群眾疾病預防觀念不強。
二是食品安全隱患和藥品監管問題反映較大。
農產品調入問題越來越突出,農產品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設施設備落后,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突出。農村藥品供應網絡不夠健全,藥品監管相對薄弱,群眾用藥安全難以保障。
三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任務艱巨。
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較為突出,橫溪、白塔等鄉鎮及周邊平原村、城郊結合部等沒有集中供水設施,直接飲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飲水安全問題突出,群眾呼聲較大;露天糞坑仍普遍存在,改廁任務較重,有的村雖然建了公共廁所,但后續管理工作跟不上,沒有發揮作用;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進展緩慢,城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運作機制缺乏,環衛設施缺少,垃圾處理問題突出;排污問題沒有引起重視,排污設施沒有配套,地下污染嚴重。上述公共衛生問題的存在,致病返貧現象突出。
(四)農村衛生投入相對不足。
縣財政雖然每年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衛生事業經費所占同級財政支出比例卻不斷下降。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渠道不寬,數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約著疾病預防控制、衛生執法監督、改水改廁等公共衛生建設以及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影響了我縣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速度。
(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夠完善。
一是對農醫保的政策宣傳不夠,部分農民對農醫保的認識存在偏差,群眾參保積極性還不高。
二是農醫保政策還不夠完善。
群眾對門診報銷、在外地看病報銷手續、額度、參保率任務指標等意見較多。
三是籌資難度較大。
我縣外出人口較多,以戶為單位收取難度較大,部分鄉村干部存在畏難情緒。有集體經濟的村由集體支付,影響村經濟發展,干部反響較大。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保健康促發展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良好氛圍。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做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縣政府要從落實執政為民的職責出發,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加強對農村衛生工作的綜合領導。要深入貫徹中央、省、市關于農村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制訂農村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明確目標,落實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加強組織協調,形成相關部門、鄉鎮(街道)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要重視和加強對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衛生主體意識,增強預防保健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營造保健康、促發展的社會氛圍。
(二)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水平
一要加強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
要對各醫療機構發展作出統籌規劃,明確發展規模。要高度重視縣人民醫院建設,盡快研究,科學確定建設方案,積極組織實施,加快解決目前縣人民醫院用房緊張的突出問題。重視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中心)衛生院的發展,抓緊縣疾控中心、城關醫院的遷建工程建設,積極幫助解決縣中醫院、婦保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擴建問題,重視解決縣精神病院用房緊缺、醫療條件落后、經費缺少等實際問題和一些鄉鎮衛生院的危房問題。更新醫療機構的設施設備,提高醫療檢查可信度,適應醫療發展需求。
二要加強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醫療機構的生存與發展,關鍵取決于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技術人才決定著醫療技術水平。因此,要加大醫療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改進人才引進和考錄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強在職醫務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中、高級醫師及執業醫師的從業比例,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人員整體素質。重視解決醫療衛生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問題。
三要加強醫療質量建設,規范醫療秩序。
縣人民醫院要培養和集聚高、精、尖醫療專家,不斷推進全縣醫療衛生技術上新臺階,減少病人外流。鄉鎮(中心)衛生院要加強醫療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全科醫術水平。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要重視發揮中醫藥在農村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間醫藥技術及祖傳秘方。要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抓好醫德醫風,增強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和職業自律意識。加強對個體醫療單位管理,發揮個體醫療單位方便山區群眾就醫的積極作用,堅決打擊各類危害農民群眾健康的非法行醫行為,規范醫療秩序。
四要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
要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換機制、加強監管的原則,從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運行機制,強化公共服務職能,規范服務行為。要推進鄉鎮(中心)衛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資源,改進服務模式,形成有生機活力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激勵機制,提高效率。加強村級衛生社區服務網絡建設,擔負常見病初診治及預防保健任務。發揮社會個人舉辦的醫療機構作用,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提高整體效能。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為農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衛生是人民健康的源頭。
一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加強重點傳染病、職業病等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健全農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處理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
二要加強婦幼保健工作。
要認真實施母嬰健康工程,重視產科、兒科建設,加強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礎素質。
三要加強藥品、食品衛生安全管理。
要建立健全農村藥品供應和監督網絡,加大藥品購銷監管力度,組織對農村衛生機構的藥品采購渠道、質量、期限及藥價的檢查,保證農民用上安全、有效、價廉的藥品。要以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為載體,積極開展衛生綜合執法監督,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及餐飲業的監管力度,加大對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和生長激素等農業投入品整治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盡快建立縣藥品農產品綜合檢測中心。
四要進一步重視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要加快橫溪水廠建設,及早解決橫溪、白塔等鄉鎮的飲用水問題,加強城郊結合部的自來水管網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城郊居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要加強農村衛生戶廁建設,公共廁所建設要因地制宜,發揮已建公共廁所的作用。要抓緊縣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力爭如期建成使用。改善農村垃圾處理設施,提高處理能力,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城鎮、鄉村垃圾分級處理運作機制。要重視鄉村排污設施建設,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要充分發揮居民、村民的主體作用,引導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提高生活質量。
(四)進一步加大投入,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要嚴格按照中央、省級有關農村衛生工作政策規定,增加對農村衛生的投入,其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衛生事業經費投入占同級財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經費主要用于發展農村衛生事業,保證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經費及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建設資金。要合理安排鄉鎮(中心)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經費和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加強農村衛生經費管理,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投入體制。
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切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識,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宣傳和典型引導,提高農民的自我保障意識、互相共濟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提高參保率,減輕村級經濟負擔。二要認真研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從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對醫療報銷、手續辦理、報銷額度、參保率任務指標、定點醫院設置等問題,要專題研究,加以改進。三要積極做好農醫保的籌資工作,形成有效的籌資機制,用好、管好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保證合作醫療資金有序運轉,發揮農村合作醫療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范文二
一、現狀
目前,鎮鎮村公路總里程是50.4公里,寬度為4.5米,其中鄉道12公里,村道38.4公里,柏油路50.4公里,已損壞影響出行40公里,從2005年開始至今,全鎮村村通公路建設已近有十年時間,給群眾出行帶來了便捷,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有顯著改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車輛不段增加,特別載重車輛噸位多數道路使用頻繁,部分道路已損壞嚴重,路面坑洼不平,直接影響群眾出行。
二、主要問題及困難
1、建設資金問題。“村村通”工程配套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設資金是村村通公路建設的核心問題,但是上級補貼資金有限,鄉村兩級在配套資金上卻存在著較大的缺口。從建設資金運轉來看,如修建4.5米寬、18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上整修路肩,再加上路基,就至少需要40萬元/公里,如果按省里每公里只補助15萬元,尚有25萬元左右的'資金缺口難以落實,因此,各地雖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設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資金缺口較大,導致上級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不敢爭取。
另外由于資金短缺農村公路項目附屬設施基本沒有,直接群眾的出行安全;同時也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建設單位欠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欠材料供應商,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不但影響今后農村公路建設,還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列系問題。
2、基層債務問題。村村通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部分,是廣大農村百姓千百年來的夢想與祈盼,群眾熱情之高前所未有。村村通工程建設是當前的一項惠民工程,村民把它當作對干部滿意程度的最低要求,處在中間的鎮村基層領導壓力之大超過想象,籌集資金的能力非常有限,無配套資金或配套資金較少或配套資金遲遲不得到位的情況下,開工一條路就得欠幾十萬元,啟動非常困難。
【關鍵詞】嬰幼兒父母;營養健康素養;影響因素
營養健康素養是健康素養中一系列與營養攝入相關的素養,根據WHO對健康素養的定義[1],我們可以把營養健康素養理解為:個體獲得、理解和處理基本的營養信息并做出正確且有利于健康的決策的能力。提高營養健康素養有利于更合理的膳食以及更合理的攝入營養,并且父母的營養健康素養水平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嬰幼兒父母營養健康素養主要影響因素,為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有效支持。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通過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杭州、寧波兩地0~3歲嬰幼兒的父母作為研究對象。
1.2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除包括社會人口學信息外,主體部分營養健康素養的調查分為三個維度:營養知識素養(22條目)、營養態度與行為素養(14條目)、營養技能素養(8條目)。各維度條目等權賦分,最低為0分,最高為2分。
1.3 數據處理 用EpiDate3.1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后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8份,有效率97.5%。調查對象中城鎮人口有200人,農村人口有268人,城鄉比為1:1.34,另外父親有191人(40.8%),母親有277人(59.2%)。
調查問卷滿分88分,調查對象平均得分為58.43±10.27。通過利用教育統計學中計算試題區分度的高低分組法原理[2],把得分在前27%的調查對象認為其營養健康素養相對較高,把得分在后73%的調查對象認為其營養健康素養相對一般或較低。將調查對象的性別、戶籍類型、文化程度、職業、家庭收入、孩子數量、嬰幼兒子女主要撫養人、與嬰幼兒子女平均每天互動時間作為自變量,將營養健康素養得分作為因變量(Y=1,相對較高;Y=0,相對一般或較低)。通過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最終有3個自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分別是戶籍類型、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平均月收入,結果如表1所示。
從中可以看出:相對于農村人口來說,城市人口的調查對象具備較高營養健康素養的可能性更大(OR=2.103,P
3.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戶籍類型、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影響嬰幼兒父母營養健康素養的主要影響因素。城市調查對象營養健康素養得分較農村調查對象高,可能是由于農村調查對象經濟水平和文化程度較低,生活和居住環境與城市相比也有較大差異,造成獲取營養信息的便捷程度存在差異,這與國內的相關研究基本一致,如杜文雯等人對江西省居民的營養素養研究[3];文化程度是調查對象營養健康素養的重要影響因素,這與國內許多相關研究如劉愛東等人的研究[4]結果一致也非常容易解釋,一般來講,文化程度高的嬰幼兒父母更容易主動尋求營養知識及其他營養信息,對營養信息的篩選、甄別和分析理解能力優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這也提示了教育對于提高嬰幼兒父母營養健康素養的重要性;對于家庭收入這一影響因素,雖然目前針對嬰幼兒父母營養健康素養與家庭收入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但是國內外的研究已經證實收入水平是健康素養的重要影響因素,如AdamsRJ對澳大利亞居民的調查[5]以及徐焱對蘇州市居民的健康調查[6]。這可能是由于低收入的嬰幼兒父母生活目標主要是滿足基本溫飽,很少主動獲取營養信息,而高收入家庭一般不用為生活擔憂,會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營養問題上,有意愿也有能力去更主動的獲取營養信息。
本研究結果提示我們,今后應該更有針對性的開展嬰幼兒父母營養教育工作,特別是要重點關注弱勢群體如農村、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的嬰幼兒父母,這部分人群營養健康素養的提高潛力相對較大,這對于嬰幼兒父母整體營養健康素養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Langfeld M.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8.
[2] 魏華忠,周仁來,馬健生.教育統計與測量[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2003.
[3] 杜文雯,付俊杰,蘇暢等.江西省城鄉居民營養素養調查分析[J].衛生研究,2010,39(6):735-738.
[4] 劉愛東,趙麗云,張兵等.貧困地區5歲以下兒童家長營養教育效果研究[J]中國健康育,2007,23(3):189-194.
[5] AdamsRJ,APPleton SL,Hill CL.risks associated with low funetional health Literacy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J].Med J Aust,2009,191(10):530-534.
[6] 徐焱,蘇州市平江區某社區居民健康素養現狀調查分析.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8,3(3):20-23.
作者簡介:
孫磊(1989 -),男,山東淄博人,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康管理。
目的 探討重慶高血壓流行狀況及影響因素,為制定高血壓防治措施提供基礎依據。方法 2005年,在重慶市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獲取樣本,以社區(村)為單位,抽取重慶市2005年城鄉5 246人進行高血壓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結果 重慶市高血壓患病率18.49%,標準化率為16.65%。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大而逐漸增高,35歲以上患病率上升幅度明顯。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分別為41.55%,36.91%,10.72 %;城市知曉率55.56%,治療率52.51%,控制率16.49%,明顯高于農村22.57%,15.78%,2.91%,均p<0.01。重慶市高血壓危險因素有城鄉差別、年齡、男性、超重或肥胖(bmi≥25)、腹型肥胖、高脂血癥、口味偏咸、睡眠時間少。保護因素有文化程度、飲紅茶等。結論 重慶市高血壓患病率呈較快上升趨勢,主要危險因素為年齡、高脂血癥、超重或肥胖、城鄉差別、腹型肥胖。
【關鍵詞】 高血壓 患病率 影響因素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hypertension in chongqing area of china
huang xiaobo,hu rong,le qingrong,et al.
cardiac medical deptartmen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chongqing 400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pidemiological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chongqing and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ure of hypertension.methods in 2005,we investigated the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rate,awareness rate,treatment rate,control rate and analyze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data collection was based on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we classified community(village) as sample unit and obtained a sample size of 5,246 in both the urban and rural unit.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in chongqing was 18.49%,and the standardization rate was 16.65%.the prevalenc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age,and this became more obvious for the participants of 35 years old or above.rates of awareness,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were 41.55%,36.91% and 10.72 % respectively(55.56%,52.51%,16.49% in the urban area and 22.57%,15.78%,2.91% in rural area,respectively).the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urban area(p<0.01).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were age,gender,overweight or obesity (bmi≥25),abdomen obesity,hyperlipidemia,consumption of salty food and lack of sleep.protective factors were education level,drinking black tea.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in chongqing escalated rapidly from 11.9% in 1991 to 18.8%.the main risk factors were age,hyperlipidemia,overweight or obesity,locality (urban or rural),and abdomen obesity.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grams in communities,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key words: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influential factor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并發癥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具有高度的致殘率及致死率。高血壓現在已成為中國人口主要死因的第一位〔1〕,是導致死亡的第一危險因素,疾病負擔的第3位因素〔2〕。為了解重慶市高血壓流行現狀及影響因素,于2004~2005年進行了重慶市城鄉15歲~人口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及影響因素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應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渝中區、沙坪壩區、江北唐家沱地區作為城市調查點,選取萬州區、長壽區、江津市、梁平縣的農村作為農村調查點,分別隨機抽取1~2個居委會或村,調查15歲~人口,共計5 246人。
1.2 方法
1.2.1 調查內容 設計統一流行病學調查表,對調查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及考核,進行逐戶登記調查。內容包括:(1)一般情況,血壓情況,高血壓知曉及治療情況;(2)可能與高血壓相關的因素,包括脈搏、身高、體重、腰圍、臀圍,高血壓家族史,飲食習慣,吸煙史,飲酒史,體力及活動頻率情況,工作壓力及精神狀態等。
1.2.2 診斷標準與定義 高血壓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者;或近2周內服用降壓藥,血壓<140/90 mmhg者。按who標準,超重為體質指數(bmi)≥25;肥胖為bmi≥30。腰臀比(whr) 男性≥0.9,女性≥0.8為腹型肥胖標準〔4〕。高血壓知曉定義為調查對象知道以前被衛生專業人員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治療定義為調查對象目前正在服用降壓藥;高血壓控制定義為通過治療血壓降到收縮壓<140 mmhg且舒張壓<90 mmhg〔3〕。
1.3 統計分析 應用epidata 3.0進行錄入,采用sas 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用秩和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歸分析,標化患病率按本市2000年普查人口構成計算。
2 結果
2.1 高血壓患病率 調查5 246人中,檢出高血壓患者970例,高血壓患病率為18.49%,標化患病率為 16.65%。城市調查2 680人,檢出高血壓患者558例,患病率為20.82%; 農村調查2 566人,檢出高血壓患者412例,患病率為16.06%; 城鄉高血壓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75,p<0.01)。男性2 443人,檢出高血壓患者459例,患病率為18.79%;女性2 803人,檢出高血壓患者511例,患病率為18.23%;男女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7,p>0.1)。
2.2 高血壓患病率年齡分布(表1) 表1可見,隨年齡增長,城鄉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逐漸增高;35歲~患病率增幅明顯加大。
表1 重慶市不同年齡段城鄉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略)
2.3 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分析結果顯示,重慶市居民高血壓知曉率為41.55%。城鄉分別為55.56%,22.57%;城鎮居民高血壓知曉率明顯高于農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6.17,p<0.01)。高血壓治療率為36.91% ,城鄉分別為52.51%,15.78%;城市居民高血壓治療率高于農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7.33,p<0.01)。高血壓控制率為10.72%,城鄉分別為16.49%,2.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63,p<0.01)。
2.4 高血壓影響因素分析(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發生與城鄉差別、性別、年齡、 文化程度、體質指數(bmi)、腹型肥胖、高脂血癥、 睡眠時間少、 口味偏咸、飲用紅茶等因素有關。其中,城鄉差別、男性、年齡、體重超重或肥胖(bmi≥25)、腹型肥胖、高脂血癥、睡眠時間少、口味偏咸為危險因素。文化程度高、飲用紅茶為保護因素。
表2 高血壓患病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略)
3 討論
近年來,重慶市高血壓患病率呈較快上升趨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重慶高血壓患病率為18.49%,標化率為16.65%,明顯高于1991年全國高血壓調查時的患病率11.9%,與2002年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高血壓患病率18.8%的水平近似〔5〕,接近歐美地區20%~50%的水平〔 6〕。城市高血壓患病率高于農村,但農村人口患病率也較高(16.06% ),表明目前重慶市農村不再是高血壓低發區。重慶地區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35歲~患病率上升幅度明顯加大。1991年重慶市高血壓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在45歲以上才超過10%〔7〕,提示重慶市高血壓患病年齡提前了10年。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重慶市城鄉居民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均高于國內以往調查結果〔5〕,表明本地區高血壓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居民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與美國1999~2000年調查結果比較仍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農村地區〔6〕。結果顯示,重慶市居民高血壓患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年齡、高脂血癥、超重或肥胖、城鄉差別、腹型肥胖,保護因素有文化程度高,飲用紅茶等。高脂血癥、bmi、腹型肥胖是可以改變的因素〔8,9〕。
本文結果提示,應加強重慶市高血壓防治工作。在湖北農村地區開展的對照研究表明,采取以健康教育為主導,降低危險因素流行水平的社區干預是農村地區防治高血壓的有效方法〔10〕。因此,建議在重慶地區開展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社區綜合防治工作,以有效提高高血壓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立明.流行病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37.
〔2〕 ezzati m,lopez ad,rodgers a,et al.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j].lancet,2002,360:1347-1360.
〔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高血壓雜志,2004,12(6):483-486.
〔4〕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geneva: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2000:894.
〔5〕 營養學報編輯部.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j].營養學報,2004,26(6):417-420.
任何決策都應當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曾經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極為注重農村調查,正是通過調查研究才對中國當時的社會情形有了透徹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才能在“眾人皆醉”的社會氛圍中,號準中國農村的脈,準確把握革命規律,進而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不明察,不能燭私”,只有充分調查研究,才能做到“察消長之往來,辨利害于疑似”。歷史經驗說明,各種問題的解決都取決于正確的決策,而正確的決策必來源于對客觀實際的周密調查研究。從決策的角度來說,其正確與否,決定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影響著社會的秩序和安定,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我們的決策者不了解實際情況,憑老經驗、想當然、拍腦袋,把自己的主觀愿望當作客觀現實,那么就會“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多元化、網絡化時代,決策者尤其要認識到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越是領導職務高的同志,越是要親自下功夫對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在每一個重大決策做出之前,一定要有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要有眼睛向下的態度和決心,要走出高樓大廈去車間碼頭、田間地頭、商鋪菜場進行實地調研,同各界各階層人士進行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才能充分掌握必要、真實可靠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才能真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制定與貫徹執行,保證我們在工作中盡可能防止和減少失誤,即使發生了失誤,也能迅速得到糾正而繼續前進。
同志反復強調,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還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關鍵。所謂“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意”,我們既要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高尚節操,也要有“決策為公、執政為民”的審慎。“嚴以用權”要求我們必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決策。
[作者系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
一、實施情況
在縣統計局的正確領導、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采取“積極協調關系、努力爭取支持,科學制定方案、合理統籌安排,廣泛宣傳政策、營造良好氛圍,強化業務培訓、嚴格規范操作”等措施,璧泉街道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順利完成了摸底調查、開戶調查、試記賬調查工作,并于2012年12月份開始了正式記賬調查。根據調查方案,通過對全街道13個村居的摸底調查后,最終確定了對36戶進行正式記賬調查。其中,城鎮調查戶26戶,農村調查戶10戶。
二、存在的問題
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相對于城鄉分開的住戶調查,能夠更準確完整地反映全體居民收入、支出以及家庭就業、消費、住房等情況,有利于政府制定調整收入分配格局、設定經濟房入住門檻、扶持低收入家庭等民生政策。目前,璧泉街道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調查數據質量和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
調查對象配合度不高,基礎工作較為薄弱。由于記賬補貼有限,在當前人力成本不但上漲且不可逆的大背景下,以較低的記賬補貼去贏得住戶較好的配合,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是記賬戶配合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賬戶配合度不高,造成了記賬質量下降,進而影響整個調查工作質量。
城鄉居民劃分不夠科學。根據調查方案,城鄉居民的劃分依據為樣本住宅的住戶是否為常住成員。滿足以下三項條件之一的為常住成員:過去三個月或未來三個月居住時間超過一個半月的人;包括在外居住在工棚、集體宿舍、工作場所、帳篷船屋等且每月都回本住宅居住的人;由本住戶供養的在校學生。城鎮住宅住戶的常住成員為城鎮居民,農村住宅住戶的常住成員為農村居民。這樣劃分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利影響:一是住戶成員變動較頻繁。隨著我國人口流動性的日益增強,特別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有可能使樣本住戶成員變動較頻繁,增加調查難度。二是拉低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按照上述劃分標準,主要勞動力到城鎮務工的農村家庭,有可能外出務工青壯年夫婦劃為了城鎮居民,而在農村的老人、小孩則劃為了農村居民。這樣,在計算城鄉居民收入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統計口徑原因而拉低勞務輸出地的居民收入水平,按新統計口徑計算,由于外地務工的農民工收入部分計入了外地居民收入,同樣會拉低外地的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三是造成居民收入和消費數據不太匹配。由于生活習俗和思想觀念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為城鎮,而他們的消費支出大部分或相當一部分在農村。如果將這部分外出務工農民劃分為城鎮居民,有可能造成農村居民收入小而消費大的不匹配現象。
難以找到合適的記賬人員。在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農村青壯年的大量外出,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留守在家的主要為婦女、老人和兒童,農村調查戶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很多老年人甚至不識字,即使有記賬意愿也是力不從心,因此找到合適的記賬戶難度較大。在城鎮,雖然記賬人員相對好找,但城鎮居民收入相對較高,很多人不愿為有限的記賬補貼而接受記賬。另一方面,多數人又忙于工作,記賬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也大打折扣。
賬頁存在漏記現象。漏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產自食、自產自用的部分理解不夠,產生了對自產自食的糧食、蔬菜、瓜果少記錯記及不記現象,影響人均純收入的統計。二是對在農村有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寄回或帶回的現金存在少記和漏記的現象,造成調查戶現金收入或人均純收入的偏少,影響調查數據的真實性。
從整體上看,雖然在查賬中間發現了上述問題,但整體記賬質量較高,通過一年來的記賬,超過7成以上的調查戶已經對記賬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掌握,數據質量得到逐步提升。
三、提出的建議
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是統計調查系統的一項重要改革工作,是促進統計部門“三個提高”的重要手段。針對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設法提高調查戶記賬補貼。一是要積極爭取政府對一體化住戶調查工作的重視與支持,以地方配套資金提高輔調員、記賬戶的調查補貼,調動他們記賬工作的積極性。二是探索將記賬工作與惠民政策結合起來,使記賬戶與“獨生子女戶”和“軍人家屬”等一樣享受特殊的榮譽和一定的實惠,增加記賬戶收入渠道。三是要加大獎勵力度,對于那些工作認真負責且配合程度較好的輔助調查員和記賬員,在充分肯定其成績的同時給予一定的獎金獎勵,既能增加部分記賬戶的收入,又能樹立典型,帶動更多人做好記賬工作。
合理劃分城鄉居民。建議對城鄉居民劃分標準盡量與人口普查的劃分標準相銜接,在將“農民工”劃分為城鎮常住居民時必須是外出務工時間和在城鎮居住時間較長的農民工,同時將贍養人口隨家庭主要勞動力人口的變遷而變遷。具體而言,則建議將上述樣本住宅的常住成員判定標準改為符合以下四項條件之一的為常住成員:過去半年已居住或未來半年打算居住時間達到四個月及以上的人;包括在外居住在工棚、集體宿舍、工作場所、帳篷船屋等且每月都回本住宅居住的人;由本住戶供養的在校學生;沒有收入來源的老人和小孩隨家庭主要勞動力變遷而變遷。
加強對輔助調查員和記帳戶的業務培訓。輔助調查員和記帳戶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記帳質量。因此,我們要將業務培訓貫穿在平時的工作中,利用每次月度送表的機會,對全體輔助調查員進行業務培訓,利用入戶和收集帳頁的機會對記帳戶進行輔導,并將每月的數據質量情況進行通報,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交流,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認識,使輔助調查員和記帳戶的業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確保住戶調查記賬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城鄉居民室內環境意識提高
中圖分類號: TU98文獻標識碼: A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大多數人大部分的時間在各種室內環境中生活、學習和工作,而在所有的室內環境中,住宅與人們的生活最為密切,而舒適、亮麗的居室為人們手捧。隨著我國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房屋裝修熱潮的到來,房屋裝修所引發的室內環境污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引起室內空氣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甲醛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為代表的化學性污染,多數是由建筑裝修引發。隨著國家室內環境標準的貫徹實施,城市室內環境日益改善,居民室內環境意識也有所提高。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家庭裝修熱在農村也逐漸升溫,大批在城市中無法立足的劣質裝修材料也流向了農村市場,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提出后,農民的環境意識也在提高,本文就遼陽市城市與農村居民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進行了問卷調查后所提出的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室內環境意識提高進行了研究。
一、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方式進行的調查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已不是一套住房住到老的年代,不僅是城市中平均每十年便換住房,而且在農村翻建翻蓋住房的現象非常多,原來在城市才出現的對房屋進行裝修的現象,現在在農村也是每新建住房必裝修的現象。經過入室隨機調查后得出城市98%的新入住人員對房屋進行裝修,農村更達到了出乎意料的100%新建住房必裝修。在調查過程中,對裝修的方式在城市有50%的人是通過裝修公司進行裝修的,有35%的人是選擇自己設計,到市場找施工人員進行裝修,還有15%的人是通過找朋友、熟人來幫助進行裝修的;而農村100%是在新建住房時讓施工隊伍進行室內裝修的,購買的材料基本都是自己出面購買的。由于多數城市居民會通過裝修公司進行裝修,因此裝修公司成為城市室內環境污染控制的重要環節。而農村大多數居民自買材料,自己裝修,施工人員也比較混亂,一旦發生室內污染,很難界定責任人,所以很多農村居民只能無奈地選擇自己承擔污染惡果。
二、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的調查
現在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對待裝修后的室內環境意識都有所提高,我們通過現場調查方式進行調查,城市調查地點選在遼陽市有代表性的建材市場,調查對象為建材市場的消費者。農村調查地點選在經濟發展較好的遼陽縣劉二堡鎮,能夠很好地代表新農村建設中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的發展狀況,調查對象為劉二堡鎮主要建筑裝飾材料商店的建材消費者。對居民家居裝修后是否對室內環境污染有認識的,在城市調查中,92%的居民認為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室內環境污染,這其中有45%會用國家現有標準進行測試的,有55%的認為用一些環保材料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居住了,還有8%的居民對此漠不關心。在農村調查中,80%的居民認為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室內環境污染,但都認為農村的門窗都是開放式的不會對人們有影響的,有20%的居民對此不關心。
另外,我們還對城鄉居民對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物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是城市居民對甲醛、氨氣、苯認知程度比較高達到了70%,而相對城市農村的居民對污染物認知程度不算太高,僅有30%的人知曉一些污染物,但通過調查反映出在十年前人們對此是一無所知的,這也大大說明現在通過媒體及科學普及使人們對室內環境污染認知程度提高了。
三、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提高的表現方面
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提高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購買裝修材料時考慮是否是環保材料,這在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對待這個問題都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城市居民無論是自己購買還是由裝修公司購買裝修材料時都要問是否是環保材料這個問題的,這說明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在大幅度提高,這也是國家對環保工作宣傳力度在加大產生的好的結果。特別是200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國家標準后,裝修材料有了國家標準使人們對環保材料更加信任了。
(二)裝修后采取一些手段也是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提高的主要表現方面。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現在都知曉,防治室內空氣污染通風換氣是最經濟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應盡可能地多通風,一方面它有利于室內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是裝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盡早的釋放出來,這樣在裝修后房間通風是每個家庭必做的事情。另外,在裝修后的房間內放一些綠化植物也是大多數居民所采納的方法,現在從遼陽市花卉市場調查來看,居民在購置新房裝修購買綠色植物的占總的銷售額近八成。還有一些居民采取購買了一些空氣凈化裝置來除掉室內氣態污染物的方法也是對室內環境意識所提高的表現所在。
(三)裝修后進行室內監測的人們在逐步增多。隨著媒體及政府宣傳力度的加大,使老百姓對科學掌握室內環境狀況有了解,想熟知自己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狀況必須有科學的監測數據來衡量標準的,這樣尤其在城市居民在家居裝修后有45%的人都對室內環境質量進行監測,用數據來衡量。這樣的提高更能說明遼陽市城鄉居民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提高的幅度之大。
四、遼陽市城鄉居民對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還應提高的方面
室內環境意識提升不僅是來自于裝修后,有些也是需要在平時值得注意的,總結了幾點還應提高的幾個方面。
(一)在家庭裝修中,選用環保材料是關鍵。但同時也要意識到,環保材料也只是有限的環保,而無絕對的環保。消費者只有正確、適度的使用環保材料,才能打造出安全的室內環境。但是目前市場上環保材料龍魚混雜,幾乎所有的建材都被標榜上了“綠色、環保”的標簽,造成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真偽難辨。這是廣大居民所必須了解的,有些認為所有材料都用環保材料就能避免室內環境污染的觀點是錯誤的。
(二)裝修設計與施工過程也是造成室內環境污染的原因,這一點很少被居民認識到的,合理的裝修設計可減少裝修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對一些膠的使用是可通過裝修設計來避免的,另外施工過程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晾曬的過程有時會因為工期而被忽略了,這是在家居裝修后室內環境意識還需的提高的方面。
(三)現階段,在對家居裝修后的室內環境質量監測已成為衡量是否可以居住的方式,但是否與裝修公司簽訂了環保合同沒有得到重視,出現一些問題都是由居民自己來負責的。另外還有一些居民在市場盲目找一些所謂的室內空氣檢測治理公司進行室內環境監測,殊不知這些公司是沒有資質的所做的最終結果都是為了進行所謂的治理來的,人們應找具有資質的部門進行監測的,這方面是還需要提高意識的。
(四)裝修后居室通風是非常有效的,但有些地方也是要注意臨街房屋的汽車污染等因素的,臨街的住宅裝修時要注意門窗的密封,適當適時地進行室內通風換氣。
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創新方法,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優勢,切實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不斷提升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和水平,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糾紛,為農村改革發展、和諧穩定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礎。
二、目標要求
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工作是集選拔、培養、教育、應用于一體的系統工程,具體是指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在農村中選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講能力的村民,依托社區(村)法律顧問對其進行系統的法制培訓,使其具有一定的法律素養,成為農村百姓中的“法律明白人”,并影響身邊農民學法用法,參與村委會、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化解矛盾糾紛,從而提升農村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維護農村地區的和諧穩定。
三、工作步驟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安排,分“三步走”,力爭到2014年底,為全縣各行政村培育2—3名“法律明白人”,實現全縣培育1000名農村“法律明白人”的目標任務。
(一)啟動選拔階段(2014年5月10日——6月30日)
6月底前,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完成農村“法律明白人”選拔、培訓計劃等工作。
(二)全面推進階段(2014年7月1日——11月30日)
7月中旬至11月底前,完成農村“法律明白人”的培訓工作,力爭實現每村2—3名農村“法律明白人”,全縣實現1000名農村“法律明白人”的目標任務。
(三)檢查總結階段(2014年12月份)
縣司法局、縣委法治辦組織人員對“農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提升農村“法律明白人”工作整體水平。
四、選拔條件
農村“法律明白人”一般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愛祖國、愛人民,崇尚憲法和法律,具有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2.模范遵守黨紀國法和各項規章制度,無任何違法違紀行為。
3.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具備運用常用法律知識處理事務的法律思維。
4.為人正直,處事公道,熱衷社會公益事業,愿意為農民群眾服務,在農民群眾中具有一定的威信。
五、工作職責
農村“法律明白人”的工作職責:
1.不定期參加鎮(鄉)、社區或村業務培訓。
2.帶頭學習與農村、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3.要積極利用農閑和傳統節日,采取不同形式學習和宣傳法律。
4.積極協助鎮(鄉)、社區、村中心工作,調解本區域內的簡單民事糾紛。
5.及時收集村民的法律需求,做好法律服務信息記錄,及時向村委會和鎮(鄉)司法所反映,由縣司法局或鎮(鄉)司法所組織人員,有針對性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六、組織領導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鎮(鄉)司法所、普法辦是該項工作的責任主體,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支持,把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提早組織部署,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
[關鍵詞] 齲病; 流行病學; 兒童; 發病率
[中圖分類號] R 780.1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4.04.011
齲病是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長發育最常見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通過觀察、監測和比較可以發現其發病趨勢。我國衛生部分別于1983、1995和2005年進行了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口腔保健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兒童的患齲率仍然處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如吉林省12歲兒童的患齲率為43.65%等[1]。開展齲病的流行病學研究有助于探索齲病的流行情況和危險因素[2],便于采取齲病預防和控制措施,合理配置資源,降低齲病的發病率。12歲年齡組兒童是齲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群體,本研究旨在探討抽樣調查中12歲組兒童(1998年出生)在2010年和2011年的患齲狀況。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2010年四川省12歲年齡組(1998年出生)兒童,為城鄉常住人口。根據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3],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選取來自四川省6個地區的調查點,按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為高、中、低3個層次,每個層次隨機抽取一個城市調查點和一個農村調查點,每個城市選擇一個區,在該區內隨機抽取一個街道,在其轄區內隨機抽取一所小學、一所中學進行調查,每個縣隨機抽取一個鄉鎮,在其轄區內隨機抽取一所小學、一所中學調查。共選擇6個調查點,城市調查點為成都、雙流、都江堰,農村調查點為綿陽、自貢、南充。總共納入768名,第2年(2011年)檢查733名,丟失率為4.6%。本研究統計的數據最終納入733名。
1.2 調查方法
根據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3],對兒童2010年和2011年的患齲狀況進行調查。采用平面口鏡和CPI探針檢查兒童乳恒牙萌出情況、牙齒生長替換情況、齲齒情況、齲齒充填情況及牙齒非正常脫落情況。檢查在統一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的方式進行,必要時結合問診。
1.3 質量控制
參加本次調查的人員均為從事口腔臨床工作的醫生,在現場調查開始之前,檢查者都要先進行統一的理論和臨床檢查培訓。每年檢查之前要先進行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均在0.80以上,調查信度可靠。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配對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恒牙患齲率情況
四川省12歲兒童2010年和2011年的恒牙患齲情況見表1。2010年12歲兒童的患齲率為34.8%,1年后為44.3%,患齲率顯著升高(P
2.2 恒牙齲均(mean DMFT)情況
四川省12歲兒童2010年和2011年的恒牙齲均情況見表2。2010年12歲兒童的齲均為0.93,1年后為1.08,齲均顯著升高(P
0.05)。2010年12歲兒童的齲均城市高于農村,女性高于男性(P
2.3 顯著性齲均指數(significant caries index,Sic)
2010年12歲兒童的Sic指數為2.54,是齲均的2.72倍;2011年Sic指數為2.90,是齲均的2.69倍。
2.4 恒牙齲面均(mean DMFS)
四川省12歲兒童2010年和2011年恒牙齲面均情況見表3。2010年12歲兒童的齲面均為1.09,1年后為1.40,齲面均升高(P
2.5 恒牙“齲、失、補”的構成情況
四川省12歲兒童2010年和2011年恒牙“齲、失、補”的構成見表4。2010年12歲兒童的齲補充填比為4.2%,1年后為6.5%,二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2010年和2011年兒童的齲齒未充填比分別為95.5%和93.0%。與2010年相比,2011年“齲”的構成降低,“失”、“補”的構成上升,但整體上變化幅度不大。2010年12歲兒童的齲補充填比城鄉無統計學差異(P>0.05),男性低于女性(P
2.6 恒牙齲齒發病率
12歲兒童1年間恒牙齲齒發病率見表5。12歲兒童1年間的齲齒發病率為9.6%,其中城市與農村、女性與男性兒童間的恒牙齲齒發病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WHO把12歲年齡組恒牙齲失補牙數作為衡量齲病防治的主要指標。從患齲率來看四川省12、13歲兒童的患齲狀況不容樂觀。本調查顯示,四川省12歲兒童患齲率、齲均及齲面均分別為34.8%、0.93、1.09,患齲率、齲均明顯高于第三次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的28.9%和0.54;隨著年齡的增加,兒童的患齲率、齲均及齲面均升高,1年后患齲情況加重,與Duki?等[4]的研究結論一致。患齲率、齲均上升可能與本次調查人群的含糖食品食用率高、睡前喜歡吃甜食、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低及口腔衛生較差有關。本次流行病學調查與第三次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抽樣方法的差異,也可能是調查結果不同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移居居民也是患齲率逐漸升高的一個新的因素,根據第5次人口普查資料,四川省的流動人口達1 400萬,人口流動速度為17%,這可能也是本次調查患齲率較高的一個因素。同時,人群的患齲狀況與社會經濟水平也相關[5]。
本研究中,12歲兒童的患齲率、齲均及齲面均均為城市高于農村,原因可能為四川省12歲城鄉兒童在飲食習慣上特別是含糖食品的消費上存在明顯差異,城市兒童進食甜食的頻率明顯高于農村,患齲可能性增大,這與甘肅省的研究結論[6]一致。本次調查還顯示,12、13歲兒童女性比男性人均恒牙萌出數多,與Moslemi[7]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調查中12歲兒童的齲補充填比只有4.2%,低于第三次流行病學調查四川省的充填率(6.7%),說明四川省居民對12歲兒童口腔疾病的防治觀念不強,致使齲病大部分未被充填治療,對兒童口腔衛生防治服務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本調查顯示,12歲兒童的齲、失、補比例分別為95.5%、0.3%、4.2%,1年后分別為93.0%、0.5%、6.5%,表明四川地區兒童的齲充填率很低,整體狀況呈現出高患齲率、低治療率的狀況,今后應該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傳力度,增強兒童的保健意識,開展多種渠道的口腔預防保健工作,這對于兒童恒牙齲病的控制和預防很重要。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兒童群體恒牙齲患分布的模式呈現齲病兩極化趨勢[8],齲病主要集中于少數兒童,即齲病存在高危人群,通過控制高危人群就可顯著降低齲均。為此,2000年Bratthall[9]提出了Sic指數,該指數是DMFT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Mar-thaler[10]肯定了該指數的有效性,并指出該指數不受經濟水平的影響。本調查顯示這批兒童兩年的Sic指數分別為2.54、2.90,低于Bratthall[9]提出的到2015年12歲兒童的SiC指數不大于3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標。篩選出齲高危兒童,有針對地將其作為重點保護的人群,對四川省12歲組兒童齲病狀況的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四川省12歲兒童恒牙的患齲率較高,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齲情況呈現上升趨勢;同時齲病治療情況差,齲齒發病率較高。今后,對于恒牙齲壞多發、高發的兒童,應及時地采取恒牙的窩溝封閉及涂氟、充填等預防治療措施,以降低恒牙齲齒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齊小秋.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16-44.
[2] 杜民權, 樊明文. 齲病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及相關報告[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8, 1(10):577-579.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 4th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1-73.
[4] Duki? W, Delija B, Luli? Duki? O. Caries prevalence among schoolchildren in Zagreb, Croatia[J]. Croat Med J, 2011, 52(6):665-671.
[5] Ayo-Yusuf OA, Ayo-Yusuf IJ, van Wyk PJ. Socio-economic inequities in dental caries experience of 12-year-old South African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J]. SADJ, 2007, 62(1):6, 8-11.
[6] 李志強, 馬力揚, 聶紅兵, 等. 甘肅省12歲兒童恒牙齲病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10, 20
(10):581-583.
[7] Moslemi M.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the time and sequence of eruption of permanent teeth in 4-15-year-olds in Tehran, Iran[J]. Int J Paediatr Dent, 2004, 14(6):432-438.
[8] Dimitrova MM, Kukleva MP, Kondeva VK. A study of caries polarization in 1-, 2- and 3-year-old children[J]. Fo-lia Med: Plovdiv, 2000, 42(3):55-59.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有很多豐富的知識值得我去學習體會,而這次的三下鄉之旅,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也把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進入到農村,體會到和大城市不一樣的文化,在下鄉的日子里面,我的收獲不僅僅是調查到的資料,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感悟。
本次下鄉的首個目的地是市香蕉大鎮——曹江鎮,那里盛產香蕉和淮山,是以農業為主的一個城鎮。在去那里的道路上,已經可以看到公路兩旁那連綿的香蕉林,還有那些辛勤勞作的農民。到了目的地,接待我們的是鎮政府的主任,本以為政府的主任應該是很嚴肅的,見面后出乎意料的親切,親力親為的安頓了我們的住宿,介紹了一些情況,對于我們開展的工作也給予了最大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的活動也難以順利開展。
本次下鄉開展的活動包括了探訪鄉村、擺咨詢點、派發新種子、開設見面會和為當地農民放農業技術的相關影片,通過這一個個的活動,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當地的文化,也給予我們機會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教給他們。通過走訪鄉村,派發相關資料,我們真正的走進了農村,也了解了農村。
每個活動都讓我有所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與農民的見面會。我負責見面會的演講工作,為了把這件工作做好,事前也做了精心的準備,考慮到當地以種植香蕉為主,所以我所準備的資料也是以香蕉為主,輔以淮山和我校的三個水稻新品種的相關資料。那天下午,或許是通知方面出了點誤會,預計有30位農民參加見面會的,結果只有6位,我也從坐在主席臺上演講變成了和農民們坐在一起,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數雖然比預計的少,不過坐到臺下,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反正更深入的了解到他們最真實的情況。通過交談,發現了農村經濟的不少問題,特別是農產品收購價問題,還有有機肥和農藥的虛假問題,,了解到這些,對于我們反饋給當地政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我也發現在栽培技術上的一些問題,有些簡單的防病蟲方法,事半功倍,但當地農民卻認為有點麻煩而放棄使用,了解到這些后,我盡力的去介紹一些防治方法給他們,同時強調雖然有點麻煩,不過效果顯著,希望他們可以接受。會后,有一位農民邀請我有時間去他家做客,聽到這話,我知道我的付出是有成果的。
本次三下鄉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在曹江,而后半部分是在市的大鎮——根子鎮。很多人都有一個體會,就是說到市里面的鎮,一般都會認識根子鎮,因為它確實是市里面的一個大鎮,我們首先去到的是根子鎮的車站,一下子就已經可以看到當地的繁榮,該鎮盛產荔枝和龍眼,有荔枝之鄉之稱。或許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去了解當地的荔枝和龍眼的普遍程度,因為在街上荔枝樹和龍眼樹隨處可見。
在根子鎮開展的活動和在曹江鎮的相差較大,在曹江鎮,我們所負責的是農業調查和農業知識的宣傳,而在根子鎮,我們是負責一個國土資源保護意識的宣傳,主要是通過走訪鄉村派發調查問卷、開設講座和開展文藝匯演達到宣傳的目的。
開展工作的第一天,走訪農村調查,發現農民對于國土資源的知識了解不夠全面,甚至是缺乏,因為對于問卷的內容,有很多都是不知道,以前沒有了解過,這無疑是一個消息傳播不夠快不夠全面的問題了。
在根子鎮工作的重點項目是文藝匯演,過半的時間都放在了排練方面,特別是唱歌和走秀方面,我簡直就沒有想過會參加這方面的活動,在排練的過程中,感覺人生又多了一份精彩。正式表演的那天,雖然算不上人山人海,不過也受到了當地不少群眾的歡迎,炎炎的夏日,我們都是盡力的演出,盡可能的把最好的表演帶給他們。表演后的攤位活動,簡直把氣氛推到最,當地的小孩子非常的踴躍,最后我們把我們自己的一些東西也當作禮品贈送給他們,根子鎮的中心頓時成為了最熱鬧的舞臺。
三下鄉活動圓滿的結束,我們從農村再度回歸到大城市,看著大城市的繁華,農村帶給我們的是另一種感受,而這種感受已經深深的留在我們每個隊員的心里。
4G網絡已普及到絕大部分村莊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中國的社會,中國社會13.6億人口中有8億農民,農業在中國占據非常大的比例。
過去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全靠城市帶動,農村非常落后。但是這一次智能手機普及,而且智能手機非常便宜,功能非常強大的智能手機都到了100塊美金以內。
第二條,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面,每個村子都通了4G網絡,每個村子都通了4G,他們不用光纖拉Wifi就可以享受高速的互聯網服務。中國還是有很多區域的光纖沒通、Wifi沒通,但是4G無線覆蓋使這些地方上網都變得異常容易。這是過去兩年發生的事情。
過去兩年:智能手機便宜了、普及了,4G網絡已經普及到絕大部分村莊了。在這兩個基礎設施的背后,智能手機使教育程度不高的大部分農民也會用智能手機以及IT技術了。
在這兩個因素會驅動未來10年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就是我會談到的農村互聯網,我們認為農村互聯網的機會比今天所看到的中國互聯網機會規模還會再大1倍以上,因為人口基數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農村互聯網孕育巨大機會
談到農村互聯網大家就說OK,中國的農村基數雖然很大,但是消費力沒有城市這么大,真的有這么大機會嗎?
我是覺得看農村互聯網不能僅僅只看農村本身。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是什么呢?我們認為農村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概念,我們先想一想,我們在城市里消費的所有農產品,整個流動環節就讓你嗔目結舌。一個蘋果在產地5毛錢,我們超市和水果攤買到的時候已經變成5塊錢,就有10倍的價格差距。
而且農產品存在巨大信息不對稱,今天這里信息豐收了,賣不出去過剩,明天那里又歉收了,怎么讓這些信息無縫被打通,我覺得里面有巨大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第一個巨大的機會是什么呢?在城市農產品的消費怎么幫助農民生產,我覺得這是第一個大的機會。
第二個大機會是農民自身的消費,今天中國的農村和城市里我覺得差10年到20年,我們在這里用的很多服務在農村會差10年、20年,怎么補平這個鴻溝?
我們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可能已經很習慣用淘寶,但是淘寶上有1000萬種商品琳瑯滿目,但大部分都不送村子里,那么農村需要的電子商務跟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他們用的商品不一樣,甚至他們用的產品不一樣。
其實在過去幾年,我們在做農村市場調查時,看到他們常用的APP跟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略有差異,有些應用是我們在做農村調查時發現,他典型的場景是一個村子里,村頭有一個小賣鋪,有免費wifi,有一群年輕人坐在那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個典型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下,大家發現用快手的人很多。
中國現在有兩個很火的軟件,一個是快手,還有一個叫美圖,兩個產品應該都是同類型的產品,但相對來說美圖里發的全是帥哥美女,一般人不敢把自己的產品發上去,他會覺得很low,不夠帥的話是沒有勇氣去用美圖的。但是農村青年用快手,快手,我一看你們都覺得很low,但是大家玩得很嗨,因為大家都很low,于是乎每個人都覺得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我只是在講這邊是精英,這邊是生活,所以快手在過去一年半中獲得了飛速地發展。我們同時還看到了很多應用,在農村中應用的機會非常高。當然,像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普及,因為金融產品在農村普及度也差很遠,我就不展開講了。
我有一個基本觀點,不僅是阿里和京東講得農村電商,我認為在未來十年,農村會有發展的巨大機會,這也是各行各業的機會。在過去2年多時間里,我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推動整個農村互聯網的進步,在這一點上,我們也看到了有個別公司已經到了巨大的規模。
這一次的機會在中國互聯網里面會延續10年以上,會有好多波的機會,這個趨勢在過去2年才剛剛開始,這里面有一大堆的機會。
1強化軟硬設施建設的完整性
當前是一個以經濟為主導,以信息為支撐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開展的渠道就非常暢通。為了更好的提高培訓的效果,讓培訓的內容更好的被農民所接收,在這個問題上,金湖農廣校是從三個工作中開展的:一、加大金湖農廣校在硬件設施上的完整性,對此,學校先后配備了60多臺實習電腦,3臺教學投影設備,并建立了永久性的教育實習基地,為農民的培訓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二、提高軟件硬度,金湖農廣校從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著手,通過外派學習、內部教學研討和鼓勵教職員工主動自學以及定期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等手段,促使廣大教職員工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民主打造一支過硬的教育培訓師資隊伍,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三、農民教育深入內部,金湖農廣校利用直通車采取進村入戶實施農民培訓教育工作,及時了解農民需求,將農業技術直接送到農民手中,更符合他們的需求[1]。
2加強科技培訓,普及實用技術
科技培訓的加強,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針對這個問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進行,首先需要根據當地的地域特點和農業主導發展產業,制定一個科學的培訓計劃。針對種植業,在培訓上需要以發展優質、安全、高效的農業為主體,突出綠色稻米基地建設、優質弱筋小麥基地建設、優質雙低油菜基地建設、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針對養殖業,在培訓計劃上就需要以無公害禽蛋、無公害水產品為主題,突出特種水產養殖和優質水禽飼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做到了農閑時培訓儲備技術,農忙時結合生產實際培訓急用技術[2]。其次,因時制宜的開展科技培訓,努力提高技術培訓的時效性和實用性。為了更好的增強科技培訓的效果,金湖農廣校采取長期辦班與短期輪訓相結合,教師授課與田頭指導相結合,聲像教學與專家講課相結合的策略,不僅讓科技培訓變得有聲有色,有指導有示范,還能在讓農民群眾聽到聲、看到圖,學會并用得上這些知識,激發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帶動了科技應用水平的提高。
3強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新型農民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逐漸提升,農業生產的運作目前主要是依靠機械來進行的,這就導致了農村勞動力過剩壓力的逐漸增大[3]。針對這個問題,農民教育工作的實施重點就需要向培訓新型農民,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方向出發。對此,金湖農廣校首先利用自身優勢,認真的開展了勞動力就業市場的調研工作,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工作,積極的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目前已經向多個城市輸出了大量勞動力,而在培訓學員的就業調查中發現,這些學員多深入于發達地區的大中型企業中,并和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同時,金湖農廣校還積極的做好培訓學員的跟蹤服務工作,為了更多地了解掌握培訓學員在外就業的情況,掌握所在地的用工信息,學校還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設立專門聯絡點,負責培訓學員提供周到服務,為金湖縣培訓基地反饋更多的培訓市場信息。
4努力推進基層農機推廣人才隊伍建設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農村進行的迅速發展,農民對農業推廣服務體系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金湖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經過改革過后,依舊還面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農民迫切的需要一些實用而及時的農業技術服務,另一方面基層農業推廣服務人員因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狹窄等問題難以提供很好的服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金湖農廣校在充分利用現有教學培訓資料的基礎上,與東北農業大學聯合辦學,開設農學、農村管理與發展、工商管理、動物醫學、會計學等專業的大專本科培訓課程,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重點招收一線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村管理人員參加在職學歷教育,促使他們開闊知識面,提高服務水平。同時,這部分畢業生大多戰斗在農村生產第一線,許多畢業生業績突出,已經走上了鎮村領導崗位,為全縣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結語
綜上所述,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僅關系到農民本身的生產經濟,還關系到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是新時期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當然,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農廣校所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從本文對金湖農廣校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實施策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培訓的內容還是培訓的形式,只有從農民的需求出發,貼近農民生產實際的培訓內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將農廣校的優勢更好的凸現出來,為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提供堅實的力量,培育出一直具有高素質的農業綜合性人才。
作者:謝鵬飛 張崇智 王啟蘭 單位:江蘇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金湖分校 江蘇省金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作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