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延續性護理

延續性護理

時間:2023-05-30 09:38: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延續性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延續性護理

第1篇

腦血管疾?。╟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急慢性腦血管病變。其中,腦卒中(stroke)是指由于急性腦循環障礙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征或急性腦血管病事件。腦卒中作為目前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心腦血管疾病,其由于發病后易于遺留的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心理功能的障礙導致對病患遠期治愈率有明顯影響。針對腦卒中的長期治療和護理需求,其康復治療在出院后持續進行的必要性亦尤為突出[1]。本論述主要針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續性護理措施的規范展開作出研究進展綜述。

2延續性護理意義

在針對腦卒中患者治療和護理的長期實踐過程中,延續性護理的發生發展得以不斷形成。其普遍概念是指系列動作的規范設計下確保病患能在不同場所得到妥善且持續的護理工作,通常是從院內的出院、轉診到社區、家庭內的延續性規劃。具體到細節是由腦卒中患者高級護理人員為其制定的全面計劃,使得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工作貫徹其生活日常,且同其與家庭成員形成長期且動態保持下的互動過程,使得其遠期的功能恢復,并發癥規避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有顯著提升[2]。

3延續性護理內容

3.1腦卒中延續性護理干預者及其要求 較多研究指出延續性護理的直接干預人員應為具備長期臨床實踐工作的高級護理人員?;谀X卒中護理工作其繁雜程度及國內目前社區普遍落后的醫護條件,應在護理工作人員配置上著重強調病患受益率,同時兼顧經濟成本的護理干預工作者安排。針對延續性護理是從醫院到社區、家庭的延續性時程關系,不同時段的干預人員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及側重點。在院內的康復治療干預成員主要組成包括主治醫師,??谱o理人員及理療專業醫師,除在院內的專業性指導和治療外,出院后亦需遠期的協調及合作,主要是針對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及依從性提升。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重點著重在社區醫護人員,主要是由社區全科醫師及??粕鐓^護理人員形成干預群體,使腦卒中病患得到針對性干預。但由于目前國內社區醫療條件的分配不平均等突出問題,使得社區康復的有效開展處于長期受限狀態。

對于延續性護理工作組的成員要求度及整體規劃均需較高水平,不論是延續性護理時程的院內階段還是社區階段,都需要高水準的醫療綜合團隊作為醫療輸出后盾。對于腦卒中延續性護理干預人員的要求,不僅局限于護理全程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對個體患者的個體措施制定有相對要求,此外,同病患及家屬的協調溝通能力亦納入要求范圍中[3]。

3.2腦卒中延續性護理內容 腦卒中延續性護理內容的個體化制定特點是其的突出內容,依據不同水準的醫療綜合團隊支持,針對腦卒中病患應有不同的延續性護理工作規劃。在護理內容制定時,要以病患受益為目標,以家庭背景為基礎,醫院醫護人員同社區醫護協作的制定方向,進行預見性干預措施的制定并在后續工作中及時針對反饋效果作出工作上的細節更改以更好的完善干預內容的個性化和有效性。

對于初步干預工作的開始時間,國內外研究并未給出明確范圍,一般以出院后2d~1w開始。早期延續性護理干預的開展是必須的,主要由于病患在出院后失去了院內全面、規范的治療護理,病患在社區、家庭的治療及護理接受角色轉換使得計劃的接受和完成度難以保持在較高水準,因此,越早的開展延續性護理越有利于遠期病情的恢復。在早期開展的基礎上,延續性護理的干預頻率及強度應在綜合團隊基本水準的最大上限水平上予以開展,保證干預工作在同病患自身病情發展相一致的步調上,讓病患最大程度的享受到干預工作的有效性及優良性[4]。且早期開展的工作中,由于病患院內外角色轉換等問題的存在,應提高護理工作的頻率及強度。相關報告給出的頻率和強度數據,以1次/w~1次/月的遞減,從密集型干預模式到后期的逐步減少。強度主要體現在康復訓練的每天維持,相關數據建議最少1次/d,每次最少2h為好。

對于早期高強度高密度的延續性護理持續時間,較多研究指出,以發病后3月內為最佳時段。腦卒中發病半年后功能恢復速度逐步下降,1年后的康復意義基本失去,因此早期且3~6個月,1年以內的延續性護理工作為患者機體功能恢復的最有效階段。但由于病患的遠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在早期全程的護理性干預外,遠期定期隨訪和心理干預亦是必須[5]。

關于腦卒中延續性護理成效的評價,主要集中于病患生活質量、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如及遠期恢復以及心理狀況的評定幾個方面,不同方面均可依據相應的評價量表進行規范評定。依據評定結果應及時針對個體病患作出相應干預措施改善已達到問題的早發現早處理,從而積極改善病患預后[6]。

4結論

盡管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在全球開展時間早,開展度較高,但國內外均未有較規范且可依據的操作指南進行參考。目前,我國針對腦卒中患者的院內護理其重視度和規范度均處于較高水準,但院外的延續性護理因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而有所限制。強大的醫療綜合團隊的形成較難建立,專業的護理干預成員較難配備均對延續性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了不小的挑戰。延續性護理模式在腦卒中病患出院后的病情恢復受益率毋庸置疑,且遠期正面影響意義極高。因此,腦卒中病患延續性護理模式規范、科學、系統的制定目標應作為當前醫療工作者長久的探索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海利.H型高血壓與缺血腦卒中預后的關系[D].鄭州:鄭州大學,2012.

[2]Boockvar K,Vladeck BC.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 Am Geriatr Soc,2004,52(5):855-856.

[3]李永紅,林聘妹,王翠華,等.家庭健康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1,22(1):144-145.

[4]劉俊青,么麗春.社區分級康復管理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及其費用效益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17):1596-1602.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討延續性護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60例,選擇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選擇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3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采取住院期間的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延續性護理。兩組自置管日起分別觀察9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再住院率、生活質量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對護理服務滿意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結論:延續性護理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發生率及再住院率,還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

關鍵詞 腹膜透析;延續性護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01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 peritoneal dialysispatients

CHENG Qiao-yun,ZHOU Yan-hua,ZHANG Xiang-lan,et al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Jingdezhen3330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Grouping the new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patients from Mar.2011-Mar.2012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patients from Apr.2012-Mar.2013,control group were cared by conventional nursing during stay in hospital,observation group were cared by continuing nursing based on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9 months repectively since the date for catheter inserts,compared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the incidence of peritonitis,Rehospitalization rate,life quality and Patients with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 difference.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peritonitis,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compared with life quality and patients with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P<0.05).

Conclusion:Continuing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tonitis,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Peritoneal dialysis;Continuing nursing;Research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過彌散和對流的原理、規律,定時向腹腔內灌入透析液并將廢液排出體外,以清除體內潴留的代謝產物,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失衡、超濾過多水分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由于其安全、方便、簡單、快捷,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1]。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尿毒癥患者發病率的逐年上升,PD治療更多地運用于臨床,而PD患者單純依靠住院治療及護理并不能全面地控制病情的發展,迫切需要建立一種延續滿足患者的需求。延續性護理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以確?;颊咴诓煌慕】嫡兆o場所(從醫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醫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協作性與連續性的照護,通常是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續,包括由醫院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及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隨訪與指導[2]。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強調增強醫療機構長期護理服務能力,將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和社區,更加注重患者的延續性護理和康復,拓展護理服務領域[3]?;诨颊叩男枨蠹靶l生部的要求,我院對PD患者開展延續性護理,探索一種新型的慢性病管理服務模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3月~2013年3月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60例,排除標準:有精神障礙者;合并心、肺、肝功能不全和惡性疾病患者;具有腹膜透析相關知識的醫務人員;文盲患者;患者置腹膜透析管時間少于3個月。將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腎內科行PD置管的慢性腎功能衰竭(CKD-5期)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2~81歲,平均(53.37±15.33)歲;文化程度:小學12例,中學12例,大專以上6例;原發病中高血壓病12例,糖尿病9例,慢性腎炎6例,多囊腎2例,狼瘡腎1例。將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腎內科行PD置管的慢性腎功能衰竭(CKD-5期)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3~82歲,平均(57±15.89)歲。文化程度:小學15例,中學13例,大專以上2例;原發病中高血壓病15例,糖尿病9例,慢性腎炎3例,多囊腎2例,多發性骨髓瘤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原發病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1)由責任護士為患者發放PD教育資料,講解為期7 d PD的教程,包括透析前的教育、腎臟的功能、PD的原理、PD操作流程與無菌原則、如何保持液體平衡、合理飲食、出口處的護理、并發癥的處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正確記錄PD記錄單及出院的注意事項。(2)住院期間教會患者掌握PD操作及意外情況的處理。(3)出院前對患者進行操作及理論考核,合格后方可出院。(4)出院時向患者交代出院帶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疾病相關指導,復診的注意事

項,返家后應記錄的血壓、尿量、超濾量、體重等指標。(5)出院后不再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1.2.2觀察組

1.2.2.1建立延續性護理團隊由腎內科主任擔任顧問,腎內科護士長負責全面指導并督促檢查,PD??谱o士2人,責任護士14人,住院醫師3人,營養師1人組成,以PD??谱o士為主導,加強與患者、患者家屬、社區的配合與聯系,建立“醫院-社區-家庭”的照護模式。PD專科護士由大專以上學歷、專業知識全面、溝通能力強及具有3年以上??乒ぷ鹘涷灥淖o師擔任,落實延續性護理的具體措施。

1.2.2.2建立PD患者紙質及電子檔案,完善患者的資料,便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管理。

1.2.2.3在對照組護理措施的基礎上,PD??谱o士根據檔案資料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年齡等,制訂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對于年齡大的患者強調重點內容便于記憶;對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采取通俗易懂的傳授方式;對于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督促反復練習;對于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請家屬一起督促。

1.2.2.4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 包括家訪、電話隨訪、網絡隨訪、門診隨訪,以及建立多種形式與患者互動的健康教育、溝通平臺。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臨床癥狀、體征、腹膜透析相關情況(換液操作情況、出口處評估、管路情況、透析處方執行情況、腹膜炎及其他腹膜透析并發癥等)、貧血、礦物質、骨代謝、營養指標、腹膜平衡試驗、Kt/V值、內生肌肝清除率、腎小球濾過率、生化指標、傳染病指標、心肺功能、用藥情況、生活質量、心理狀況、回歸社會情況等,并作出個體化透析方案調整。(1)家訪。對每位市內居住的PD患者出院后1周內由PD??谱o士到患者家中家訪,評估居家環境是否符合PD操作的要求,向患者再次強調居家環境及生活細節的重要性?;颊卟∏椴环€定時根據情況定期家訪。(2)電話隨訪。對于新置管患者出院2~3 d內首次電話隨訪,解決患者出院后出現及可能出現的問題,15 d后再次電話隨訪,提醒門診隨訪的注意事項,之后半年每月電話隨訪1次?;颊卟∏榉€定后視病情1~3個月電話隨訪1次。對電話隨訪發現需要住院治療者,立即協助患者安排住院,患者也可隨時電話咨詢,聯系電話記錄于患者PD記錄本上。(3)建立無線、網絡通訊平臺的聯系及健康教育。每周由PD專科護士編輯健康教育內容以短信、微信、QQ群的形式讓患者知曉,一般在18∶30~19∶30發送信息,以免打擾患者休息,并與患者互動。每周一至周四14∶30~16∶00??谱o士或醫師通過QQ群在線為患者答疑解惑,幫助患者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逢節假日微信或短信送上節日問候,患者門診隨訪前微信或短信提醒。(4)門診隨訪。對新置管患者1月個內按預約時間門診隨訪,病情穩定后視病情1~3個月門診隨訪。每次門診隨訪醫師提前開好檢查單,PD??谱o士為患者安排好復查流程,必要時提前預約檢查。搜集患者復診時的必要信息,及時登記、記錄于檔案中。將患者腹膜透析情況及檢查結果向醫師匯報,以便調整PD方案或治療方案。最后與患者聯系告知患者檢查結果及方案是否更改,對患者隨訪情況評估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個性化的健康教育。(5)建立多種與患者互動方式。每年舉辦1次大型的PD患者交流會,增加患者之間、醫患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延續性護理小組定期在QQ群或微信群組里組織討論與經驗交流,每次活動前提前通知,遇到特殊情況多次未參加者小組及時討論解決方案。

1.3效果評價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置管后實施持續腹膜透析9個月內的腹膜炎發生率、再次住院次數、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滿意率。

1.3.1腹膜炎的發生率腹膜透析患者具備以下3項中的2項或以上可診斷腹膜炎[1]:(1)腹痛、腹水渾濁,伴或不伴發熱。(2)透出液中白細胞計數>100×106/L,中性粒細胞比例>50%。(3)透出液中培養有病原微生物生長。腹膜炎發生率的計算[4]:每2次腹膜炎發生的間隔(月),即患者總透析月除以腹膜炎發生次數(即多少透析月/次)。

1.3.2再住院率收集兩組患者在研究期內的再住院患者數。剔除與本研究無關的住院次數,如單純的開藥、體檢,或因其他疾病而住院的次數及費用。

1.3.3患者的滿意率選用我院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包括剛入院時、住院期間、總體評價3個維度,共22個條目,調查選項分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較滿意計入滿意條目數。每位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的判斷標準:滿意條目數/調查總條目數×100%,≥80%為滿意。

1.3.4生活質量測評選擇方積乾等研發的SF-36生存質量量表[5],該量表包括9個維度:生理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狀況及健康變化,每個維度包含1~10個條目,共36個條目,分別屬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兩大類。計分方法[6],前8個維度每個計分項目100分,健康變化總分為5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狀態越好,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或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四格表確切概率或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的比較觀察組30例患者總透析病人月為267月,共發生腹膜炎5次,腹膜炎發生率為53.40透析月/次,即53.40透析患者月發生1次腹膜炎;對照組30例患者總透析(患者月為257月,共發生腹膜炎10次,腹膜炎發生率為25.70透析月/次,即25.70透析患者月發生1次腹膜炎。統計結果表明,觀察組腹膜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腹膜炎再住院率的比較(表1)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表2)

2.4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表3)

3討論

3.1延續性護理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發生率腹膜透析技術的持續發展對降低腹膜炎的發生有一定幫助,但腹膜炎仍是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要并發癥,也是患者放棄腹膜透析治療的主要原因[7]。革蘭陽性菌是PD腹膜炎最常見的病原微生物,但革蘭陰性菌和真菌性腹膜炎發生率也有升高趨勢。目前認為接觸性污染是導致腹膜炎發生的主要原因[8],因此對腹膜炎的預防取決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是否嚴格遵循規范的日常護理操作。由于腹膜透析患者多為居家治療,操作者往往是患者、家屬或其他非醫務人員。單靠住院期間的短期培訓是不夠的,規范的宣教和培訓是預防腹膜透析相關感染的關鍵措施之一。延續性護理作為住院護理的延伸,由腹膜透析專職護士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后全程跟蹤,通過不同形式的隨訪,適時地評估患者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對于新置管患者出院后1周內醫護人員上門隨訪1次,檢查操作臺是否符合要求、腹膜透析器材是否與家常日用品混放、腹膜透析室的設置是否合理、患者或家屬所有的操作是否符合無菌操作要求,等等。如患者的腹膜透析治療是由家屬來完成,必須確定該家屬是否在中心接受過培訓且合格的人員;如更換操作者,必須重新培訓操作者。此外,通過微信、QQ群等信息公共平臺以及患者交流會,向患者提供疾病相關知識,達到反復提醒,以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減少腹膜炎的發生。本研究腹膜炎發生率由25.70透析月/次下降至53.40透析月/次,即由25.70透析患者月發生1次腹膜炎延長至53.40透析患者月發生1次腹膜炎。

3.2延續性護理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再住院率延續性護理是美英等國家在上世紀末針對需要反復住院、對護理有較高需求的慢性患者,為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而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9],是患者信息的延續、醫療護理服務的延續、醫護患關系的延續。國外的一些系統綜述表明,延續性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結果,減少患者對急診的使用次數,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10]。觀察組為每位PD患者建立紙質及電子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腹膜透析并發癥記錄、住院情況記錄、隨訪訪錄、實驗室檢查記錄、輔助檢查記錄、用藥記錄等,綜合反映了患者透析期間的基本情況,達到了患者信息的延續,為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依據。腹膜透析大多為居家治療,出院后由于知識的缺乏,遵醫行為及自我護理能力較低,居家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如腹膜炎、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心血管并發癥等,而造成再入院。延續性護理以腹膜透析??谱o士為主導,24 h為患者提供免費咨詢,并根據患者情況采取不同形式隨訪,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及時提醒患者不同時期應注意的問題,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有效地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降低了患者再住院率。

3.3延續性護理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由于腹膜透析技術不斷改進和透析方案不斷完善,延長了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存期,死亡不再是衡量腹膜透析治療成敗的一個有力終點,按照現代醫學模式,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時間和生存時間內的生活質量同等重要,因而生活質量已成為評價腹膜透析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延續性護理作為整體護理的一部分和住院護理的延伸,護士在隨訪過程中及時了解患者對出院治療、護理方案的執行情況,指導并鼓勵其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使患者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續的康復指導,這不僅可以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和預防能力,同時可以提高患者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以及自我照顧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11]。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通過實施延續性護理,對腹膜透析患者的院外治療進行科學、專業、便捷的隨訪和指導,患者生活質量均有明顯改善。表2可見,兩組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延續性護理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質量。

3.4延續性護理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腹膜透析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以往患者出院便意味著患者與醫院的關系結束,患者只能通過回院復診才能得到相關的康復信息,患者的需求有時很難得到及時滿足。有研究顯示,雖然患者在住院期間部分的健康問題都得到解決,但很多患者在回家后仍然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因此出院后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護需求[1]。延續性護理護士相對固定,通過每次的互動,鼓勵患者參與,可使患者及其家庭與醫院之間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另一方面,延續性護理及時解決了患者在家治療中遇到的困惑,增加了患者在家庭內自行透析的安全感。通過延續性護理,有效地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表3可見,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腹膜透析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能有效降低腹膜炎發生率及再住院率,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

參考文獻

[1]陳香美.腹膜透析標準操作規程衛生部[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2-39.

[2]覃桂榮.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護理學雜志,2012,27(3):89-91.

[3]衛計委.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5-8.

[4]國際腹膜透析學會.2010年腹膜透析腹膜炎診治指南[EB/OL].[2010-7-11].doc88.com/p-9979003825921.html.

[5]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63-268.

[6]劉香艷,曹文婷,欣,等.肝癌患者生活質量測評工具及應用[J].腫瘤,2011,31(4):374-378.

[7]王惠琴,張鳳英,金靜芬,等.持續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續護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16-17.

[8]蔣松云,龔智峰,唐盛,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隨訪中存在問題及干預措施[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1):1398-1399.

[9]王惠珍,李娟,謝紅珍,等.延續性護理對腹膜透析病人出院后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6):1847-1848.

[10]董玉靜,尚少梅,么莉,等.國外延續性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20-23.

[11]吉云蘭,崔秋霞,單君,等.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1401-1403.

第3篇

【中圖分類號】R15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61-01

消化道出血是內科常見的一種急重癥,可在極短時間內造成內臟衰竭和失血性休克,引發生命危險。消化內鏡下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并發癥少,近年來已經成為消化道出血治療的常用手段。雖然內鏡下治療收貨了良好的效果,但也與護理工作密不可分,此外也與患者的日常飲食、心理變化和環境等因素有關[1]。延續護理是住院護理延伸的表現,能為患者在出院后提供持續的、有效的健康指導,促進疾病的康復。我院對既往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過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19~72歲,平均(38.5±2.8)歲。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16~75歲,平均(38.3±2.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在出院時給予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并告知患者多休息、注意飲食、定時用藥、不適隨訪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延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電話隨訪:由責任護士為患者建立好隨訪檔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診斷、床號、入院及出院的時間、院內治療的情況、轉歸、治療醫生、隨訪時間和隨訪時存在的問題等;隨后由訪視組長或護士長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周內對患者的病情控制情況、飲食、用藥等情況進行詢問,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解決患者在遵醫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同時告知患者可隨時來電咨詢,最后將隨訪的結果告知主治醫生。②患者出院后打電話通知患者到院復查,主要針對日常護理的相關內容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并加以糾正,復查的次數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增減,直到患者的問題得到解決即可停止復查。③出院后每半月個電話預約患者上門訪視,確定好時間,對于地區偏遠的患者可安排?y籌性訪視,并將每次訪視的內容都詳細記錄在患者的健康檔案內。④在院外護理中,還要注意患者的病情發展、出血點的恢復情況、日常飲食的控制、運動情況和健康指導等,確保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掌握,并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⑤出院時搜集患者及家屬的聯系方式,利用通訊工具與患者及家屬保持聯系,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要在線答疑,并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需要進行電話隨訪和登門訪視。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成功止血率、再出血率、出血停止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治療7d后再次出現嘔血、黑便等癥狀,經內鏡與手術檢查提示仍存在出血灶,提示患者再次出血[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第4篇

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42例腦出血患者,將其按照抽簽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對比兩種護理方法的護理效果。

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各方面的護理效果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結論:給予腦出血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可有效地改善腦出血患者疾病康復進度,減少復發率,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腦出血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060-01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因為其具有死亡率高、病情變化快、病情重、發病急等特點,因此此類患者在初發是應需保證絕對的臥床休息。且發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伴隨偏癱,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墜積性肺炎、壓瘡、便秘等臨床幾率較高,所以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如何降低患者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護理工作中的重點[1]。本次試驗對我院收治的42例患者進行系統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并對其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分析,詳細內容如下文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間收治的42例腦出血患者,其中男女例數分別為22例和20例;年齡范圍在34歲-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5±4.5)歲;發病后2h-10h住院;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病,且根據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癥狀表現,可通過頭顱CT或者MRU(MRI)確診為腦出血患者;出血位置為基底節區。將4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21例,兩組患者在知情的條件下進行本次試驗。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進行延續性護理:

1.2.1成立延續護理干預小組,選擇的護理人員必須是學歷大專以上、固定工齡5a以上的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善于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對干預小組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回訪時間、內容、語言功能鍛煉方法、并發癥護理要點、營養護理要點等等經過考核之后方能夠正常進行訪視。并可運用整體性醫療團隊資源,邀請管床醫生參與,從而提供全面,高質量延續性醫療護理服務。

1.2.2建立回訪渠道:患者在出院時護理人員應進行相應的解釋,告知患者預約回訪的目的、意義及時間(出院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及半年,半年回訪完成后每隔半個月電話隨訪一次,或上門探訪,直至出院1年);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包括患者的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健康指導、用藥情況等等,并進行日常生活評分,向患者發放聯系卡,若是患者及其家屬有疑問可通過電話咨詢或者來院復查,實施下雙向交流。

1.2.3延續護理干預的內容: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飲食、睡眠、肢體功能、自理能力、心理狀態、自我護理技能、并發癥、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分析,了解患者存在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并繼續為患者提供患肢康復訓練,指導皮膚護理及管道維護、營養調配、用藥指導。腦出血患者發病時間在半年以上的約有50%以上,伴隨不同的心理障礙,因此家屬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讓患者獲得有效的家庭支持。并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制定康復計劃[2]。

1.2.4教授患者基本護理技能:首先應講解腦出血相關知識,為患者及其家屬示范并教授相關護理技能,并糾正偏差和不足,直到患者及其技術掌握為止,告知患者生活要有顧慮,保證情緒穩定及充足的睡眠,忌興奮、暴躁、緊張,維持穩定的情緒;忌暴食、戒煙酒,并適當的進行體育運動,控制體重增加,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入蔬菜、水果、高蛋白、低鹽等食物。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良好生活方式、肢體語言功能、并發癥發生率、遵醫囑率、滿意率及腦出血復發率、患者出院后墜床、燙傷、跌倒、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3]。

1.4統計學分析。本次試驗中使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P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詳情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3討論

延續性護理指從患者的角度所體驗到的協調、順利的護理過程,即為護理的不中斷,其是指護理服務沒受到限制,尤其是指護理服務沒受到地點的限制[4]。隨著患者回家延伸到家庭和社區,對患者提供完整、連續、便捷的護理服務,形成了無縫全程護理服務模式。國外的一些系統綜述表明,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結果,減少患者對急診的使用次數,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住院率[5]。延續護理與傳統臨床護理模式不同,其有效的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使患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增強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及醫院的信任,明顯的緩和了護患之間的關系,穩固病原渠道,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英,徐少娜.80例腦出血出院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3):287-288

[2]潘文妍.延續性護理在出院后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3):458-459

[3]康有霞.腦出血患者出院后延續性護理的實施與康復指導[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3):269-270

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診治114例高血壓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7例;研究組患者男女比例23:34,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45.28±1.57)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78±0.45)年;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30:271,年齡47~77歲,平均年齡(49.29±3.47)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4±0.94)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均無顯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在未使用任何降壓藥物條件下,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患者均符合1978年頒布的WHO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均精神意識清晰,良好依從性;認真閱讀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血壓值不符合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精神意識嚴重障礙者;不能完全配合本實驗研究流程者[1]。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服用適量抗壓藥物,定期檢測患者血壓變化值,囑咐相關抗血壓注意事項。研究者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延續性護理:指導出院患者規范服用抗壓藥物并定期測量血壓;定期電話回訪,與患者持久保持聯系充分掌握患者血壓變化情況;指導患者健康飲食、科學鍛煉,補充優質蛋白控制脂肪攝入量;排解患者心理不良反應避免情緒激動導致血壓升高;詳細解說高血壓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對病癥的正確認識,提高治療護理配合率。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護理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即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機體疼痛、睡眠狀況、活力;同時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即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改善情況[2-3]。

1.5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一般資料用標準差(x±s)表示,組間檢驗采用t比較,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平均分值比較(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平均分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改善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血壓指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

3 討論

本研究主要針對57例應用延續性護理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詳細研究分析,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

第6篇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高齡產婦;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44

Influence by continuous nursing on self-nursing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rturient women W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Longchuan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Heyuan 51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continuous nursing on self-nursing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rturient wome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elderly parturient wome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ce nursing measures 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 and continuous nursing group (continuous nursing measure),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ntinuous nursing group had all higher scores of self-nursing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ontinuous nursing; Elderly parturient women; Self-nursing capacity; Quality of life

隨著人們婚育觀念的變化, 高齡產婦的比例明顯增高。高齡產婦因其年齡增大, 生理上和心理上均有不同的變化, 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產婦的影響較大, 可能關系到產婦的生活質量和認知水平[1, 2]。本研究通過對本院高齡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擬探討延續性護理對高齡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情況,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婦產科收治的200例高齡產婦臨床資料, 依據護理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延續性護理組, 各100例。對照組年齡36~42歲, 平均年齡(39.5±2.6)歲, 體重50.6~86.9 kg, 平均體重(70.2±7.4)kg,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40.3±1.1)周;延續性護理組年齡36~40歲, 平均年齡(39.0±2.0)歲, 體重50.9~85.4 kg, 平均體重(70.6±7.0)kg,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40.5±1.2)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針對高齡產婦給予常規的護理措施, 術前只簡單向高齡產婦分娩基本過程情況, 請產婦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延續性護理組則由負責該產婦的巡回護士對高齡產婦的個人資料進行閱讀, 了解高齡產婦的特點, 然后到產婦的病房進行延續性護理。具體如下:①首先護理人員要向高齡產婦進行自我介紹, 同時還包括負責分娩的醫務人員、分娩室內的環境。同時耐心的傾聽高齡產婦的意見, 高齡產婦對于護理人員的預期工作要求。②護理人員注意自己的儀表和適當的語言應用, 語言簡潔、態度和藹。向高齡產婦交代分娩室內的基本布局、分娩的基本過程、需要高齡產婦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一些感覺, 以取得產婦信任和配合。③護理人員要降低產婦對于分娩的過度憂慮, 增強高齡產婦的信心。④護理人員根據高齡產婦的不同特點, 術前給予必要性的語言交代, 告知分娩過程中產婦出現的一系列反應, 給產婦一定的心理準備。緩解高齡產婦可能出現的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的心理情緒, 對基本的護理操作有預期感受, 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可以降低不適反應。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情況[3]和生活質量評分情況[4]。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產婦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需要度過的重要階段之一, 隨著晚婚晚育比例的增高和國家二胎政策的逐步放開, 高齡產婦的比例明顯增高。延續性護理是一種綜合了醫學、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知識, 在延續性護理工作中進行實踐應用的一種護理模式。高齡產婦分娩會引起產婦出現生理和心理上劇烈的應激性反應, 從而對產婦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 進而對妊娠結局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通過護患溝通, 提高了產婦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 緩解高齡產婦的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 提高高齡產婦心理適應狀態, 以健康、最佳的狀態接受分娩[5]。有資料顯示[6], 有效的延續性護理可以調節產婦的心理狀態, 提高產婦痛閾值, 降低產婦的焦慮、憂郁情緒,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疼痛的感知。延續性護理可以穩定產婦的情緒, 促進產婦精神處于放松狀態, 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信任和被關注感覺, 積極主動的配合分娩。護理人員要主動介紹醫院分娩過程中的各項設施、醫生的技術和資歷, 從而增強其安全感, 緩解產婦不良情緒, 因產后可能出現生理性疼痛, 可調動高齡產婦對于疼痛過于敏感狀態和積極心態。告知高齡產婦在嬰兒出生后早接觸、早吸允, 不僅可以提高產婦感受作為母親的成就感和快樂感, 同時也可以降低產后帶來的疼痛感。本研究通過分析本院收治的200例高齡產婦臨床資料, 結果表明, 延續性護理高齡產婦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延續性護理可以提高高齡產婦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艷紅.圍生期健康教育對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研究, 2012, 4(2):109-111.

[2] 何育萍.健康教育對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8A):43-44.

[3] 葛玲青, 黃海燕, 虞小利, 等. 延續護理對產婦產褥期心境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護理學雜志, 2015, 30(8):23-26.

[4] 丁敏芳. 初產婦出院后延續護理服務的實踐與研究.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2, 18(6):869-870.

[5] 張桂秋, 閆樹英, 楊曉燕, 等.健康管理對出院后產褥期母嬰健康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3):293-296.

第7篇

【關鍵詞】 變應性鼻炎; 個性化延續性護理; 療效; 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3.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9-0097-02

變應性鼻炎又稱過敏性鼻炎,變應性鼻炎與發生變應原暴露、異常等因素有關,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發病于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颊唛L期會表現出鼻塞、噴嚏、流鼻涕、嗅覺失靈等癥狀體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十分大的影響[1]。常規的藥物干預治療變應性鼻炎的效果并不理想,聯合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十分有必要。本文探討了變應性鼻炎患者應用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對其療效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2月-2014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變應性鼻炎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確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每組各51例。對照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21~72歲,平均(39.2±5.3)歲;病程1~9年,平均(3.1±0.6)年。觀察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22~75歲,平均 (39.7±5.5)歲;病程1~10年,平均(3.3±0.5)年?;颊弑憩F出鼻塞、噴嚏、流鼻涕、嗅覺失靈等癥狀體征,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方案一致。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個性化延續性護理,主要步驟如下:(1)在展開干預護理前,首先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突出個性化延續護理的理念、變應性鼻炎的發病機制、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處理、患者及家屬的認知干預與患者溝通交流的規范操作。(2)護理人員給患者填寫就診病歷,了解用藥起始時間、變態反應疾病病史、皮膚過敏原點刺試驗結果以及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在患者初診及預約復診時通過口頭、墻報、手冊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宣傳講解。(3)評估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狀況、用藥依從性、飲食和鍛煉情況、患者心理狀況的改善情況、居室防螨措施執行效果,觀察患者學習能力、生活質量的變化,季節性患者需要在季節更替前做好防范工作,就是糾正干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差錯。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癥狀基本消失,免疫力提高,治療后3個月未見復發。有效:患者的癥狀體征改善,免疫力一定程度提高偶有復發。無效:患者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2]。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觀察指標

(1)鼻癥狀積分: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鼻癥狀積分的變化,主要觀察噴嚏、鼻堵、鼻癢三個維度。(2)遵醫行為標準:應用Morisky問卷調查評價服藥依從性,4個問題回答均為“否”,即為依從性“佳”;4個問題中只要有1個及以上問題回答為“是”,即為依從性“不佳”。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鼻癥狀積分比較

干預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鼻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鼻癥狀積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4%,高于對照組的86.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6個月后遵醫行為結果比較

對照組中,依從性佳36例,占70.59%(36/51);觀察組中,依從性佳50例,占98.04%(50/51)。兩組的遵醫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據調查顯示近些年變應性鼻炎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變應性鼻炎一方面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如睡眠質量、學習工作,若疾病長期未得到治療緩解可能引起哮喘、結膜炎、鼻竇炎等并發癥,后果十分嚴重。臨床研究發現變應性鼻炎的發生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同時變應性鼻炎會進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抵抗力,因此針對變應性鼻炎的治療需要重視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3]。口服及鼻腔給藥治療方式廣泛應用于變應性鼻炎的治療,是一種新型的給藥方式,但是這種治療方式的起效慢、療程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差。延續護理是針對患者的差異性,通過現代的信息化工具,在護理人員和患者、患者家屬之間形成互動,促進患者的康復預后[4]。

個體化延續護理為患者提供個體化專業支持和幫助,通過多途徑指導家屬加強環境控制,降低患者與過敏源接觸的機會;密切觀察患者院外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指導患者按標準劑量用藥,充分發揮藥效,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和用藥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鼻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鼻癥狀積分,充分顯示出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在變應性鼻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可知,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在變應性鼻炎患者的治療中具有十分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提高治療效果、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促進患者的康復預后。

參考文獻

[1]張羅,韓德民.重視兒童變應性鼻炎研究[J].中華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1):5-6.

[2] Casale T B,Stokes J R.Future forms of immunotherapy[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27(1):8-15.

[3]吉云蘭,崔秋霞,單君,等.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1401-1403.

第8篇

【關鍵詞】延續化護理;慢性心力衰竭;預后影響;生活質量

心力衰竭是一種嚴重的心肌損傷性疾病,會出現肺淤血、腔靜脈淤血等臨床癥狀,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1]。心力衰竭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臨床上以慢性心力衰竭較常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或乏力、腹部或腿部水腫、心臟擴大或心功能不全。據報導,全球每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的高達40%-50%[2]。在院內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在院外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對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質量產生積極影響。本文旨在分析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效果影響,以此為院外延續性護理的廣泛應用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在(61.45±6.94)歲,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28例。所有患者均滿足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治療組患者出院后繼續接受延續性護理,對照組患者出院后接受常規出院指導。延續性護理的主要內容為:(1)用藥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對治療藥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及及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仔細說明,防止藥物濫用現象發生。(2)心理護理干預?;疾r,患者的心理會受到很大影響,這時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關心,與患者及時進行溝通,疏導患者抑郁心理狀態,并給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鼓勵患者多參加戶外活動,從而達到增強免疫力,緩解患者悲觀情緒的目的。(3)健康護理干預。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積極引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步行等)。(4)并發癥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心衰誘因的預防與控制,防止病情的惡化,比如,要注意避免情緒的過分激動,保持心態;基本作息時間要固定,不能過度勞累;限制食鹽的攝入量;在流感高發季節,不去公共場合等。此外,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定期回訪,指導患者用藥,并記錄患者病情疾病相關狀況等。

1.3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疾病復發率及護理滿意度,并采用院內自制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評分指標包括情緒評分、臨床癥狀、體力限制及社會限制,評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好,表明預后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的方法,用(n,%)表示,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疾病復發率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出院1年后的疾病復發率分別為46.4%(13/28)、17.9%(5/2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40,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組別

例數

護理滿意度(%)

治療組

28

27(96.4)

對照組

28

20(71.4)

χ2

-

6.487

P

0.011

注:兩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統計學差異顯著(P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組患者的情緒評分、臨床癥狀、體力限制及社會限制與對照組比較,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s)

組別

例數

情緒評分

臨床癥狀

社會限制

體力限制

治療組

28

4.11±1.34

4.21±3.66

2.87±0.65

7.65±4.67

對照組

28

10.04±3.26

10.87±4.01

5.79±0.98

39.45±5.51

t

11.032

8.044

16.283

28.871

P

P

P

P

P

注: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具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心力衰竭目前是常見的老年致死原因,因其嚴重的危害性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心力衰竭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后,心功能情況具有明顯的改善,但在出院后,由于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不了解及自我護理措施不當而導致患者病情再次復發,影響患者的生活[3]。延續性護理干預主要作用為向患者及家屬傳授疾病護理知識,使其能做到自身護理,延續性護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健康認識,增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院外時,由于存在多種因素影響,使得預后效果受到影響,而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的使用,使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監督指導下,對疾病治療時機更有把握,會減少疾病的發作次數,并促進疾病預后恢復。

結語:

通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減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減少患者的再住院率,并且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延續性護理是一種較好的護理措施,可以起到明顯改善患者預后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英.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07:1233-1234.

第9篇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慢阻肺;戒煙;肺功能

慢阻肺是中老年人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吸煙是加重慢阻肺病情的重要危險因素,致肺功能降低[1]。故而提高慢阻肺患者戒煙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促進患者肺部功能改善。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中95例慢阻肺患者在2014年5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診治,與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1]中慢阻肺診斷標準相符,患者均有吸煙史,患者對此次研究均知情。按照不同護理模式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齡40~76歲,平均(51.6±10.2)歲;對照組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齡40~78歲,平均(52.7±9.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颊咴谧≡浩陂g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生活干預、用藥指導及并發癥預防,并加強患者出院指導,不予以患者出院后護理。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也采取常規護理,出院后給予患者延續性護理。①制定延續性護理量表:患者出院前3 d全面評估患者具體情況,掌握患者肺部功能、呼吸功能、認知功能、依從性、藥物使用、吸煙基本情況,了解患者吸煙時間、吸煙量及吸煙原因,建立個人隨訪護理檔案,每月通過電話隨訪、上門隨訪,并積極利用電子郵箱、QQ、微信等軟件工具對患者行延續性護理,每月定期上門隨訪。②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也應加強患者健康宣教,時刻提醒患者注意,引起患者重視,增強患者主動參與意義及疾病認知度。向患者講解吸煙的害處,明確疾病誘發因素、病因、預防措施、飲食、運動、呼吸、用藥等知識。③家庭氧療護理:對患者采取家庭氧療時,應以鼻導管吸氧,一般維持氧流量1.0~2.0 L/min,吸氧時間10~15 h/d,使患者血氧飽和度超過90%。并告知患者藥物使用劑量、時間及副作用,告知患者不要隨意更改藥物,謹遵醫囑用藥。④戒煙指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吸煙對疾病發展、肺功能的危害性,由相關人員現身講解,增加患者危機感。幫助患者制定個性戒煙方案,告知患者戒煙方法和時間,必要時使用戒煙藥物。

1.3觀察指標/評價指標 觀察患者護理后戒煙率,戒煙成功率:患者從第1 d戒煙時,到20 d內未吸煙則為成功[2-3]。并對患者肺部功能予以檢測,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FEV1%)、呼氣高峰流速占預計值(PEF%)。評價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簡易測定量表(SF-36)[4]評價,包括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四個維度,每個維護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檢驗時運用χ2,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戒煙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戒煙成功率73.5%(36/49),對照組戒煙成功率45.7%(21/46),兩組對比,P

2.2兩組患者出院后肺功能變化 隨訪1個月,觀察組FEV1%、PEF%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顯著,P

3 討論

近年來,中老年慢阻肺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逐漸受到國內外重點關注。且世界衛生組織將慢阻肺疾病納入章程[5]。

吸煙是慢阻肺發生重要危險因素,會加重患者病情,嚴重影響了患者肺部功能,致患者死亡。此次研究中,接受延續性護理患者戒煙成功率高達73.5%,而且患者肺部功能FEV1%、PEF%明顯提高,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顯著改善,接受常規護理患者戒煙成功率僅為45.7%,且常規護理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改善均不及接受延續性護理患者。由此可見,對慢阻肺患者采取延續性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患者戒煙成功率,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及肺部功能的改善,利于患者疾病恢復。

延續性護理是延長患者臨床護理至家庭中,為患者出院后采取延伸性護理手段,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慢阻肺患者采取延伸性護理,將住院整體護理進行延伸,制定詳細、優質、高效的護理方案,積極應用上門隨訪、電話隨訪,利用各種工具實施必要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增強患者對疾病認識。尤其是加強患者戒煙指導,使患者認識到吸煙的危害性,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戒煙服務,創建合理的戒煙環境,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緩患者肺部功能惡化。總而言之,延續性護理能提高慢阻肺患者戒煙率,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啟芬.社區康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85.

[2]高莉梅.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10-11.

[3]孫立新.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5):1142-1144.

第10篇

關鍵詞:慢阻肺患者;延續性護理;改善;肺功能;戒煙

慢性阻塞性疾病是一種身心性疾病,該病形成的原因是呼吸氣流受限而且不完全逆轉形成的,常見于老年人群,且病情綿延容易反復發作。不僅需要及時的治療,而且還需要相應的護理。本文則對慢阻肺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30例,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指征,病情處于穩定期,可以接受隨訪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腦、腎等存在重要器官病變以及嚴重肢體功能、認知功能障礙或者接受過肺部手術治療的患者,所有入組患者均簽訂知情書,并且擁有知情權,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活動。男15例,女15例,年齡45~67歲,平均年齡(53±6.21)歲。

1.2護理方法 患者在住院后要接受解痙平喘、怯痰止咳等常規的內科藥物治療,并且接受調整呼吸、肺功能鍛煉、營養調配等一般的常規護理,出院時,醫護相關工作人員對于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情況給予詳細的記錄,對于患者的戒煙率給以統計,并且都進行備案,還要給患者詳細的常規出院指導。均實施延續性護理方法:①電話隨訪:通過電話隨訪,可以及時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為患者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服務。②家庭氧療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常都伴隨著慢性低氧血癥狀,例如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癥狀,改善這一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和生存率,需要進行一定的家庭護理,例如:提高患者的血流動力、運動能力、肺的生理功能、精神面貌等都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有益的影響。采用鼻導管進行吸氧,一般的吸氧時間為10~15 h/d,氧流量為1.0~2.0 L/min,為了使患者在靜息狀態下,達到PaO2≥60 mmHg,以及SaO2升至90%。③健康知識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容易反復發作的慢性疾病,因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慢阻肺的發病原因、治療后的注意事項,并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免疫力;注意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④其他護理。還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睡眠護理、口腔護理以及戒煙護理。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患者護理前后的心肺功能數據采用均數表示,用t檢驗;戒煙率采用%表示,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本次研究中護理前后患者的PaO2、PaCO2、PEV、PEF均有顯著差異,P

3討論

慢阻肺是一種氣流受限的疾病,其發病于老年人,而且有較高的死亡率。根據相關調查有80%~90%的慢阻肺患者為吸煙者[1],讓慢阻肺患者戒煙,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癥狀。針對慢阻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幫助患者戒煙,可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提高生活質量提高。

延續性護理是一種開放的護理方式,借助現代化的通訊工具,通過電話、視頻等通訊方式實現護理患者的目的[2]。延續性護理將患者在醫院進行的護理延續到患者出院,這種方式完善了人性化護理的內涵,使患者和醫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在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建立了有效的互動,對于緩解醫患糾紛,提高治療效果是一種有效、便捷的方式。延續性的護理方式,可以實現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宣傳教育,讓患者在護理的指導下堅持有氧治療、藥物治療、肺康復訓練、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慢肺阻的認識,提醒和督促患者及其家屬掌握科學的保健護理方法,提高治療效 果[3-4]。雖然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慢肺阻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但是延續性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從本次研究跟蹤的30例患者出院后進行延續性護理的效果來看,延續性護理可以明顯的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減輕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成功戒煙,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所以,可以將延續性護理在臨床護理中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井宣.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38-339.

[2]李萬聰,張曉芹.延續性護理對慢阻肺患者戒煙情況及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4):748-750.

[3]高莉梅.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8):10-11.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R492 .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60-01

膀胱癌是目前死亡率較高的一種疾病,患者由于患有膀胱癌,因此會出現尿血癥狀,導致腎積水和患者的身體浮腫。在治療膀胱癌的過程中,采用尿流改道腹壁造口術能夠使患者的治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但是,由于該治療術會改變患者的生理排尿途徑,使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疾病、影響患者的外觀和形象,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能夠改善這些現象,醫護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延續性護理 [2]。因此,針對膀胱癌患者通過尿流改道腹壁造口術治療并采用延續性護理后,對其焦慮抑郁評分進行分析。其中,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接受該疾病護理中隨機挑選56例患者(2016.8.1-2017.8.1),其中28例患者記錄為對比組,并對其采取常規性護理,28例患者記錄為觀察組,對其采取延續性護理,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反應率進行對比。對比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3.25±2.23)歲,患者的性別比例為18:7(男:女),病史為(5.45±3.22)年;觀察組的平均年齡為(54.16±1.53)歲,患者的性別比例為19:6(男:女),病史為(5.17±3.74)年。

本次研究中,產婦的入選標準為:(1)均為患有膀胱癌的患者;(2)無精神病史;(3)無藥物過敏史。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對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主要包括對儀器進行消毒、更換,對患者的身體指標進行監測。

1.2.2 觀察組

(1)認知護理:對患者進行術后的心理護理,由于手術,患者生活不便,形象有所影響,因此患者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心理。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情緒治療法,糾正患者對手術的認知,使患者正視自身的形象,使患者意識到自己疾病的重要性,使患者重視該項治療。

(2)知識護理: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認知情況,用通俗易懂的俗語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治療過程。

(3)造口護理:對患者的造口進行清潔和消毒,減少患者的感染率。

(4)健康護理:對患者進行肌肉護理,使患者進行一定的運動護理,同時引導患者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并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多以清淡的事物為主。

(5)排異護理:由于患者的體外要攜帶尿袋,患者的身體會存在排異現象,因此,要進行排異護理,使患者更快的適應尿袋和尿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反應率進行對比,焦慮抑郁反應率采用焦慮、抑郁表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方法為:SPSS17.00;計量方法為:(x±s);組間比較核檢驗方法為:x2;如果P

2 結果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進行延續性護理前SDS評分(56.47±4.78)分、SAS評分(56.47±5.25)分,護理后SDS評分(40.46±5.83)分、SAS評分(39.74±4.89)分;對比組,進行常規護理前患者的SDS評分為(56.96±5.14)分、SAS評分(56.37±5.38)分,護理后SDS評分(46.38±4.94)分、SAS評分(45.27±5.47)分。因此,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反應率要比對比組優秀(P=0.001,t=8.082,11.082,7.972,8.068)。

3 ?論

膀胱癌的最佳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比起化療來說,采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術是更好的選擇。就目前而言,該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比較高,但是,由于患者經過該項手術以后,需要經常攜帶尿袋,由于患者的排尿方式被改變,因此會嚴重的打擊到患者的自尊心,同時使患者的生活質量被迫降低,因此,對其進行延續性護理是非常重要的[3]。

第12篇

[中圖分類?]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b)-0165-02

糖尿病作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病,其的發病原因常常與患者的個人習慣和家族遺傳有著較大的關系,以目前的醫療水平并不能夠徹底的治愈此疾病,需要終身服藥或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1]。雖然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為老年人,但是從近年的發展趨勢看,糖尿病的患病年齡段逐漸的趨于年輕化,而且患病率也在不斷的升高,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2]。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當各項指標均穩定后,患者很難繼續堅持在醫院進行治療,多會選擇回家利用藥物或者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情況,其中不乏會有記憶力較差的患者,出院后并沒有按照醫生囑咐用藥,飲食也不加以控制,及其容易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出現眼睛、腎臟等并發癥,嚴種威脅患者身心健康[3]。延續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不斷的進行回訪,通過這種護理模式可以指導并監督患者的生活習慣、用藥和復查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該文作者以該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入并治療的220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分組進行常規護理和持續性護理,觀察持續性護理對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該院收入并治療的22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有患者11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其中有男性71例,女性39例,年齡在23~50歲,平均年齡(35.65±10.96)歲;研究組實施延續性護理,其中有男性68例,女性42例,年齡在24~51歲,平均年齡(36.42±10.7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排除了處于妊娠期和哺乳期;②所有患者均排除了患有較重的心血管疾??;③所有患者均排除了患有較重的精神障礙疾??;④所有患者均排除了所服藥物過敏的可能;⑤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存在大量尿蛋白的可能;⑥所有患者均排除了依從性較差者;⑦所有患者均排除了患有較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疾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即在辦理出院時僅對其進行常規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導。研究組實施延續性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患者辦理出院時,詳細登記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電話、住址、住院日期、治療方式、出院日期等相關資料;②由主管護士擔任負責人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要求主管護士臨床經驗必須豐富,可以從專業的角度為患者解答問題,并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③電話回訪的具體時間為患者辦理出院1周后,且患者出院后的每月都要進行回訪,持續回訪1年;④電話回訪主要了解的內容有患者飲食控制情況、用藥的依從性情況以及生活治療等,還要對患者的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解答,并及時安撫患者的心理問題。詳細講解用藥后可能會存在的不良反應,特別要提醒患者多食用高蛋白的食物,每日將蛋白質的攝入量控制在1.5~2.0 g/kg,另外還要多食用高鈣食物,以便于補充維生素,同時要適當的運動;⑤叮囑患者用藥期間的禁忌,如禁止吸煙、禁止飲酒等,提醒患者用藥時保證是在空腹的狀態下,并定期到醫院進行復診。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辦理出院時和出院1年后的空腹血糖情況和糖化血紅蛋白情況?;颊叩纳钯|量以SF-36量表進行評分,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主要評價的指標有總體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及社會功能。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出院時和出院1年后的血糖情況

患者出院時,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出院1年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比較兩組患者出院1年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比較兩組的總體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及情感職能指標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社旗县| 车致| 曲水县| 灵丘县| 姜堰市| 临沭县| 三台县| 柳州市| 临桂县| 兴国县| 本溪市| 财经| 绵阳市| 资溪县| 辽宁省| 喀喇沁旗| 玉田县| 新源县| 德钦县| 大足县| 沂南县| 柏乡县| 潜江市| 苏州市| 晋州市| 台东市| 景洪市| 沾化县| 石景山区| 丹凤县| 宜昌市| 铁岭市| 中山市| 龙江县| 古浪县| 青岛市| 寿阳县| 彭州市| 板桥市|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