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栽培基質

栽培基質

時間:2023-05-30 09:36: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栽培基質,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栽培基質

第1篇

甲醛(FA)是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對室內環境和人體健康影響較大[1-4]。防治室內甲醛污染,目前主要采用低污染建材、保持良好的通風等,但由于室內污染物釋放速度緩慢、周期長等特點,使得室內空氣污染很難短時清除,效果欠佳[5-8],而盆栽綠色植物能以其自身的各種生理功能、生態特性改善室內環境,植物對甲醛具有一定的凈化效果[9-15]。然而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枝葉對甲醛的攝取(吸附)能力,而缺乏對盆栽基質(盆土)吸收的研究,忽視了培養基質對甲醛的吸收。

WoodRA等[16-17]認為栽培基質中的微生物是清除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快速反應器,認為植物的角色主要是維持根部微生物。篩選出既適合不同植物生長、凈化效果又好的栽培基質材料,形成植物-土壤(基質)復合生物系統,有利于提高凈化效率,所以研究植物盆栽基質對甲醛的吸收效果和實際凈化空氣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使用不同比例的硅藻土、草炭、蛭石與珍珠巖混合成不同的盆栽基質配方,比較幾種盆栽基質在種植前、后對空氣中甲醛的凈化效果,以期為選擇適合凈化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栽培基質材料提供依據。

目前草炭在盆栽基質的應用中最為廣泛,草炭具有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質輕、持水、透氣和富含有機質等獨特的特性。硅藻土是一種生物成因的硅質沉積巖,由古代硅藻的遺骸組成,硅藻土作為植物無土栽培基質的用途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國外已經開始將硅藻土作為栽培基質種植花卉和蔬菜,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硅藻土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強、化學性質穩定、細膩、松散、質輕、多孔、吸水滲透性強和pH近中性的特點,具備為植物生長提供一個較好的生長環境的能力,但國內尚應用極少。鋸木屑和樹皮具有輕松透氣、吸濕保水性強、緩沖性能好等優點。蛭石為云母類硅質礦物,容重很小,孔隙度大,蛭石的吸收水分能力很強。珍珠巖是一種封閉的輕質團聚體,容重小,孔隙度高。植物栽培基質則要求疏松、透氣與保水排水的性能,持肥保肥能力強,以供植物不斷吸收利用。而對甲醛的常用吸附材料通常要求是具有較大的空隙度,其多孔結構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積的材料,從而使其非常容易達到吸收收集甲醛的效果。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盆栽栽基質的篩選時,可以從一些新的或復合的材料中尋找。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植物:選擇生長良好基本一致吊蘭,購于長沙市紅星花卉市場,移植上盆后置于溫室中進行正常的養護管理30d,試驗前3d移入實驗室內,試驗前剪掉吊蘭地上部分。

盆栽基質:草炭產自東北吉林,容重0.24g/cm3,孔隙度75%,粒徑0~5mm,纖維粗糙;鋸木屑顆粒直徑0.5~1mm;松樹皮粒徑為0.5~1cm;蛭石(容重0.16g/cm3,總孔隙度87%,粒徑0~2mm);珍珠巖(容重0.12g/cm3,總孔隙度93%,粒徑2~4mm);硅藻土為吉林產工業純硅藻土,容重0.4g/cm3,總孔隙度81%,粒徑0~0.1mm)。

1.2試驗方法

試驗以4種有機物料(草炭、鋸木屑、樹皮、硅藻土)為基質主材料,配以珍珠巖和蛭石組成4個不同配比處理(表1),試驗用塑料盆(直徑15cm),各處理設3次重復。

運用熏氣法,在密閉系統內(自行設計的模擬艙,普通玻璃箱體大小為70cm×70cm×80cm)放入盆栽基質,采取微型注射器注入一定量的37%甲醛溶液,內部放一臺小型風扇攪動氣體,預試驗表明30min內揮發完全。頂面玻璃用雙面貼及凡士林封口。試驗中溫度保持在25℃,相對濕度為70%,光照強度3300lx。

試驗分為空白組(只放入花盆),4個盆栽基質組(花盆內裝入盆栽基質)。以充入甲醛后測定初始濃度,在熏蒸12h后測定箱內甲醛濃度的變化,3次重復。甲醛變化值扣除空白值可以看成是盆栽基質對甲醛的吸收效果。分別測定種植前盆栽基質的效果以及種植吊蘭30d后的盆栽基質的效果。

2結果與分析

2.1種植前4種盆栽基質對甲醛的凈化效果

由表2可知,試驗開始時,密閉箱內的甲醛初始質量濃度基本接近,在1.85~1.93mg/m3范圍內,隨著時間的延長,在12h時測定4種盆栽基質及空白對照對甲醛的凈化效果,各盆栽基質對甲醛均有一定程度的凈化效果,但不同盆栽基質處理對甲醛的效果不同,吸收效果存在一定差異,盆栽基質鋸木屑吸收甲醛量最少,僅吸收了0.42mg/m3(扣除空白對照,下同),盆栽基質硅藻土吸收甲醛量最多,吸收了0.68mg/m3。吸收甲醛能力排序為:硅藻土(0.68mg/m3)>草炭(0.55mg/m3)>樹皮(0.45mg/m3)>鋸木屑(0.42mg/m3)。4種盆栽基質凈吸收率與空白組相比均有極顯著性差異,不同盆栽基質處理吸收甲醛的效果顯著性差異明顯,其中,硅藻土、草炭、樹皮之間均有極顯著性差異,而樹皮與鋸木屑相比無顯著性差異(表2)。

2.2種植吊蘭30d后的4種盆栽基質對甲醛的凈化效果

由表3可知,試驗開始時,密閉箱內的甲醛初始質量濃度基本接近,在1.86~1.98mg/m3范圍內,在12h時測定4種盆栽基質及空白對照對甲醛的凈化效果,各盆栽基質對甲醛均有一定程度的凈化作用,吸收甲醛能力排序為:硅藻土(0.95mg/m3)>樹皮(0.81mg/m3)>草炭(0.80mg/m3)>鋸木屑(0.65mg/m3)。4種盆栽基質凈吸收率與空白組相比均有極顯著性差異,硅藻土、樹皮、鋸木屑之間均有極顯著性差異,而樹皮與草炭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與種植前的4種盆栽基質對甲醛的凈化能力相比,在種植吊蘭30d后的4種盆栽基質,對甲醛的凈化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樹皮提高率最大達17.2%,硅藻土提高了13.7%,鋸木屑提高了12.4%,草炭提高了11.4%。這說明盆栽基質經過植物的生長作用,其性質發了一些變化,對甲醛的凈化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是由于通過培養基質吸附,和根-微生物復合微型生物系統吸收,共同產生作用的結果。

第2篇

關鍵詞 蔓越橘;栽培模式;基質;鮮重;干重;影響

中圖分類號 S66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9-0073-01

蔓越橘俗稱蔓越莓,為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 ssp.)常綠灌木[1]。喜強酸性土壤,野生蔓越莓多生長在沼澤濕地,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原產于北美馬薩諸塞和新澤西,在歐亞大陸也有分布[2]。蔓越橘經濟價值極高,其制作的果汁、果醬等在食品加工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同時醫學調查表明,蔓越橘制劑是預防尿道感染的最佳保健藥物,其富集的維生素、多種礦物質、花色素、馬尿酸、兒茶素、疫苗素和花青素等多種化合物具有特殊的醫療保健價值。

我國近年來不斷開展蔓越橘的引種馴化,目標將此種珍貴的樹種大面積推廣栽培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盡管目前蔓越橘發展的前景十分看好,但國內栽培實踐過程中存在著投入高產出低的問題和規模種植與產量較低的矛盾。要提高蔓越橘的經濟產量就需要在栽培模式上不斷改進,特別是對蔓越橘栽培基質的創新十分重要,選擇適宜的栽培基質是提高蔓越橘產量、規模化種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蔓越橘栽培品種史蒂文斯為試驗材料,通過對不同栽培基質不同比例的混合,改善蔓越橘生長的土壤環境。通過比較不同栽培基質處理的蔓越橘生長因子,植株的鮮重、干重的差異,分析不同混合基質對蔓越橘生長發育的影響,篩選出了適宜蔓越橘生產和栽培的最佳混合基質,希望通過本研究為蔓越橘栽培基質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栽培基質:松針、泥炭、園土、河砂,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與基質混合進行消毒,隨后基質用塑料膜覆蓋12 h后使用。試驗材料:蔓越橘品種史蒂文斯二年生幼苗。栽培環境:采用溫室栽培,地點佳木斯市四豐山試驗基地,5月中旬將苗木定植在溫室大棚內裝基質的栽培池內(栽培池規格100 cm×40 cm×30 cm)。

1.2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試驗共設6個基質處理(表1),采用隨機排列,3次重復,設對照為園土。栽培方式:采用池式栽培,栽培池按南北方向排列。將基質按設計比例混勻后填入栽培池內,基質填入厚度為25 cm。

1.3 調查內容與方法

生長因子測定:8月中旬開展生長因子測定,測定的指標包括:葉片鮮重、新梢發生數、總葉片數(現蕾后的葉片數)、葉面積。生長量測定:每個處理隨機抽取3株蔓越橘植株,分別測量蔓越橘植株鮮重、植株干重,取平均值。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平均數的顯著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DPS軟件對不同基質處理的蔓越橘生長因子進行平均數的顯著檢驗,結果表明5種處理間的蔓越橘葉片鮮重有顯著差異(表2),處理A2、A4葉片鮮重較高,與處理A1、A3、A5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與處理A6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A2和A4之間差異不顯著。新梢發生平均數的顯著檢驗中,5個處理間的蔓越橘新梢發生數有顯著差異,處理A2、A4新梢發生平均數最高,與處理A1、A6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與處理A3、A5之間達到顯著差異。總葉片數平均數的顯著檢驗中,各種處理之間的蔓越橘葉片總數有極顯著差異,處理A2、A4葉片總數最高,與其他各處理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A3與處理A5之間無顯著差異,與處理A1和處理A6之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葉面積平均數的顯著檢驗中,6個處理之間的蔓越橘葉面積有極顯著差異,處理A2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A3、A4、A5和處理A6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A2與處理A1之間達到極顯著水平。綜上所述:處理A2和處理A4基質最適合蔓越橘生長,處理A3和處理A4基質較適合蔓越橘生長,其他基質處理蔓越橘可以正常生長,處理A1生長勢相對為最小,且與各處理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

由表3可知,2014年8月中旬集的蔓越橘樣品中處理A2、A4基質栽培的蔓越橘植株生長量較其他處理下的植株生長量要高,無論是植株的干重和鮮重都優于其他處理,而處理A1、A3和A5之間蔓越橘生長量差異不顯著,處理A6的蔓越橘則長勢較差。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不同的基質合理混合可以顯著改變土壤的理化性狀,隨著不同栽培基質的加入,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會使土壤的理化性質發生根本改變[3],通過不同基質合理混合的土壤,具有較高的通透性和有機質含量[4],而且理化性狀較好,可促進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使同化物質的積累促進蔓越橘的生長。同時由于蔓越橘屬于淺根系果樹,土壤的通透性對于蔓越橘根系吸收養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5],由于單一栽培基質園土本身含沙量較低,限制了蔓越橘根系的吸收能力,同時園土本身pH值較高,不適合蔓越橘喜歡酸性土壤生長的生理習性,從另一方面限制了蔓越橘的長勢,由于泥炭土本身具有較高的酸性,將其加入園土中有效地改善了蔓越橘的土壤條件,促進了蔓越橘根系的生長[6]。

本研究采用不同栽培基質的處理方式,通過方差檢測分析了不同基質混合類型對蔓越橘生長因子的影響程度,確定了泥炭∶河砂∶園土為1∶1∶1,泥炭∶河砂∶園土∶松針為3∶3∶3∶1的基質配比方式有利于蔓越橘的生長,這2種處理和其他處理對蔓越橘生長因子影響有顯著的差異性,同時在相同生長周期內這2種栽培基質生長的蔓越橘植株生長量更多、長勢更好,因此泥炭∶河砂∶園土為1∶1∶1、泥炭∶河砂∶園土∶松針為3∶3∶3∶1的基質配比是理想的蔓越橘栽培基質。

4 參考文獻

[1] 姜晶,吳林.4個蔓越桔品種引種表現初報[J].中國果樹,2006,7(4):28-30.

[2] 顧姻,賀善安.藍漿果與蔓越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3] 姚勝蕊,束懷瑞.有機物料對蘋果根系營養元素動態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土壤學報,1999,36(3):419-431.

[4] 趙蘭坡,姜巖.施用有機物料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87,9(4):43-50.

第3篇

關鍵詞:桃樹;保水劑;栽培基質;保水效果

中圖分類號:S6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07)04-0011-02

中國是水資源極其缺乏的國家,節水保水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課題。近年,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保水劑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1~4]。在山地或丘陵地區種植果樹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水資源緊缺,一般只能靠天然降水,所以保水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本試驗以盆栽桃樹為試材,研究了保水劑和栽培基質對桃樹生長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供試保水劑是由青島開達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KD-1保水劑。該保水劑系淀粉類高分子聚合體,含有強親水性的化學基團,在水中膨脹成凝膠狀,其組成除碳、氫、氧外,還有植物所需的氮、鉀、錳、鐵和鎂等元素,吸水能力能達自身重量的50~200倍,且吸水快而釋放慢,能反復使用。栽培基質系由泥炭、蛭石和珍珠巖按3∶2∶1的比例混配而成,泥炭、蛭石、珍珠巖的理化特性如表1。

試驗在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網室內進行,土壤為棕壤。每盆裝土15kg,KD-1保水劑用量為每盆10g、20g、30g。栽培基質用量為每盆2L、4L和6L。不用保水劑和基質者為對照,每處理重復4次。定期測定土壤含水量(用土壤快速測定儀)、光合速率(光合測定系統測定)、主干高、莖粗、新梢量和新梢長度。試材為1年生桃樹。

2 結果與分析

2.1 保水劑和栽培基質的保水效果

試驗表明,在施用保水劑和栽培基質的6個處理中,以每盆施栽培基質4L的土壤含水量最高,達20.9%,比對照高5.32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其他處理除施保水劑10g外,均高于對照(表2)。從保水效果來看,用栽培基質4~6L的保水效果優于KD-1保水劑。

2.2 保水劑和栽培基質對桃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

試驗表明,施用保水劑和栽培基質均能促進桃葉的光合作用。盆施10g保水劑和盆施2L基質與對照差異不大;盆施保水劑30g 及盆施基質6L與對照差異較大;盆栽保水劑20g和盆施基質4L的與對照差異最大;保水劑和栽培基質之間差異不大。說明施用一定量的KD-1保水劑或栽培基質均能提高桃樹的光合能力(表2)。

2.3 保水劑和栽培基質對桃新梢生長量的影響

試驗表明,桃樹新梢數量以盆施基質6L最多(8條),用栽培基質高于用KD-1保水劑,KD-1保水劑與對照差異不大。新梢總長度,仍以盆施基質6L最長,為72.省略]

參考文獻:

[1] 冷石林.中國北方旱地作物節水增產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 劉春生,楊吉華,馬玉增,等.抗旱保水劑在果園中的應用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3,17(2):134~136.

第4篇

    1 各種栽培裝置在草莓博覽園的應用

    草莓的立體栽培有很多形式[3-6],在草莓博覽園應用到的草莓栽培裝置主要有 5 種: 井型立體栽培架、固定式吊掛栽培架、升降式吊掛栽培架、A 字型栽培架和可調角度栽培架。該草莓栽培裝置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增加草莓的種植密度,提高草莓產量。

    1. 1 井型立體栽培架

    采用 Φ 20 × 2 鍍鋅鋼管焊接 “井”字型桁架,骨架底部寬 0. 3 m,高 1. 05 m。栽培架長度為 12 m一組,桁架間距 1. 5 m,桁架間設置 6 道縱拉桿( Φ 20 ×2 鍍鋅鋼管) ,其中底部兩道作為支架的支撐部分,與地面不連接,頂部兩道為栽培槽膜和基質網固定桿,支撐框間隔4. 5 m 做一組斜支撐。井型立體栽培架外形如圖 1 所示。工藝要求: ① “井型”骨架整體熱浸鍍鋅,規范采用國標GBT3091-93,鍍鋅層厚薄均勻,無毛刺。②各部分之間連接均采用專用卡具和自攻螺絲聯接,無焊點,既防腐又美觀。

    1. 2 固定式吊掛栽培架

    采用 60 ×40 ×2 矩形管做吊掛橫梁,40 ×2. 5 鍍鋅鋼板做吊掛框,每個吊掛框間距 1. 5 m,吊掛框設置 4 道縱拉桿 ( Φ 20 ×2 鍍鋅管) ,安裝吊掛于溫室橫梁上。固定式吊掛栽培架如圖 2 所示。工藝要求: ①吊掛框整體熱浸鍍鋅,規范采用國標 GBT3091-93,鍍鋅層厚薄均勻,無毛刺。②各部分之間均采用專用卡具和自攻螺絲聯接,無焊點,既防腐又美觀。

    1. 3 升降式吊掛栽培架

    升降式吊掛栽培架如圖 3 所示。

    1. 3. 1 升降系統

    采購小體積,大起吊質量的電機,帶動線束型鋼絲繩 ( 此種鋼絲繩可減少普通鋼絲繩在受力狀態下的系統間摩擦力,延長系統的使用壽命) ,拉動吊掛橫梁升降。電機具備行程限位功能,可設置升降限位,避免誤操作引發危險。電機還具備停電自鎖功能,可避免運行中停電引發的危險。升降系統共300 套。設計要求: 設置上下限位功能,具備停電自鎖,起吊高度 0. 8 ~2. 5 m,起吊架長度 11 m,起吊速度( 單程) 3 ~4 min。電機參數: 起吊質量 600 kg,行程 6 m,電源220 V50 Hz,功率 1. 2 kW。鋼絲繩采用: Φ 6 線束型鋼絲繩。單根載荷 400kg。

    1. 3. 2 栽培框

    采用 60 ×40 ×2 矩形管做吊掛橫梁,40 ×2. 5 鍍鋅鋼板做吊掛框,每個吊掛框間距 1. 5 m,吊掛框設置 4 道縱拉桿 ( Φ 20 ×2 鍍鋅管) ,安裝方式,吊掛于溫室橫梁上,可升降。總長度為 3 142 m。

    1. 4 A 字型栽培架

    栽培架采用熱鍍鋅鋼管組裝而成,每 1 組栽培架有 5 條栽培槽,位于 3 個不同高度,提高溫室利用率,A 字型立體栽培密度為普通平面栽培密度的 1. 8倍左右。外形如圖 4 所示。

    1. 5 可調角度型栽培架

    栽培架采用熱鍍鋅鋼管組裝而成,每 1 組栽培架有 3 條栽培槽,中間 1 條是固定式,左右兩條草莓栽培槽懸吊在一個橫臂下,橫臂又通過繩索掛接在栽培架體下。搖動搖把,通過管繩傳動機構,可使橫臂與地面夾角發生變化。在平時栽培架之間是無通道的,以達到溫室面積利用的最大化,栽培密度為常規平面栽培密度的 1. 5 倍左右。手搖產生通道的同時,橫臂與地面夾角發生變化,左右草莓栽培槽水平距離變近的同時,高度也可錯開,這樣相互之間不再遮擋,有利于光照均勻。可調角度型栽培架如圖 5 所示。

    2 基質蒸汽消毒機在草莓栽培基質處理中的應用

    基質作為設施栽培的核心,是決定植物根系生長環境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病蟲害傳播的媒介和繁殖場所。目前,基質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不需要使用消毒藥劑,主要有太陽能消毒、蒸汽消毒和熱水消毒等。蒸汽消毒屬于物理消毒法的一種,能夠替代溴甲烷,是一項環保的消毒技術,可為基質的循環使用提供保障[7-9]。目前,國內無土栽培基質消毒基本上還是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對環境影響大。部分設施生產單位采用了進口的基質蒸汽消毒設備,存在設備價格昂貴、占地面積大,零部件更換仍要全部進口,售后服務無法保證等弊端。北京京鵬公司根據我國設施農業基質消毒設備發展的需要,設計開發了無土栽培基質蒸汽消毒機,生產率達到 2. 8 m3h,通過滅菌檢測均達到 99. 9% 以上。在進行草莓基質消毒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2. 1 基質蒸汽消毒機的構成

    無土栽培基質蒸汽消毒機主要包括蒸汽制備輸送系統、基質攪拌系統和蒸汽消毒機控制系統 3 大部分。無土栽培基質蒸汽消毒機底盤下部裝有 4 只充氣輪胎,底盤一端配有牽引鉤,拖拉機通過牽引鉤牽引無土栽培基質蒸汽消毒機在各溫室之間移動。蒸汽制備輸送系統由燃油蒸汽發生器、全自動軟化水設備和補水裝置 3 部分組成。燃油蒸汽發生器結構如圖 6。具體操作過程: ①確認連接電源; ②確定水箱內是否充滿水,如無水時要填滿水; ③將控制器上的電源開關移至 ON 位置; ④系統自檢; ⑤水泵開始運行時,通過水位計觀察水位,水位達到高水位后水泵自動停止; ⑥水位正常后,燃燒器自動點火燃燒,蒸汽發生器啟動運行; ⑦燃燒器初次點火后,從燃燒器觀察煙道的排煙情況; ⑧發生不點火或其他故障時,解除故障后按復位按鈕; ⑨正常運行狀態下利用壓力控制開關 ( 壓力調節器) 上的壓力調節螺栓調節壓力。基質攪拌系統包括消毒箱罐體、攪拌葉片、蒸汽進口、基質進料和卸料口以及安全閥等。工作過程: 燃油蒸汽發生器產生高溫蒸汽,蒸汽溫度控制在 120 ~200 ℃,通過蒸汽進口對進入消毒箱罐體內的基質進行高溫消毒處理,同時攪拌葉通過軸體不停轉動,對基質進行攪拌,便于基質在罐體內均勻受熱,消毒徹底,消毒后,由消毒箱罐體內的基質卸料口卸料,完成消毒過程。攪拌控制器安裝在消毒箱罐體右下側,采用 PLC控制,共有3 個擋位分別為攪拌、停止和卸料。當按鈕撥至 “攪拌”時,消毒箱罐體內的攪拌葉開始攪拌罐體內的基質,當經過一段時間后,攪拌停止,將擋位調至 “卸料”,消毒罐體內的基質開始自動卸料。

    2. 2 消毒原理

    待消毒栽培基質投入到基質消毒箱中,基質消毒箱內設置蒸汽管道,管道上分布有通氣孔; 當蒸汽鍋爐產生蒸汽后,通過送汽管將產生的高溫蒸汽通入管道,然后經通氣孔對栽培基質進行加熱消毒。據國外相關技術研究顯示[7],栽培基質溫度達 80 ℃ 時,可消滅大多數病原菌、害蟲。病菌和害蟲的殺滅溫度如圖 7 所示。此設備的栽培基質消毒溫度可達 120 ~200 ℃ ,消毒效果明顯。

    2. 3 無土栽培基質消毒設備消毒效果試驗

    2011 年 3 月 18 日,委托北京市理化測試中心對基質蒸汽消毒機的進卸料口基質進行菌落總數測定。準備真空無菌袋 12 個,草莓栽培基質 3 m3。分別取 2 種經基質蒸汽消毒機處理前后的基質樣品,一種是基質蒸汽消毒機消毒作業時間為30 min,即通入加熱消毒罐體內的高溫高壓蒸汽保持在 125 ℃,15min; 另外一種是基質蒸汽消毒作業時間為 45 min,即通入加熱消毒罐體內的高溫高壓蒸汽保持在125 ℃ ,30 min。( 1) 基質蒸汽消毒機消毒作業 30 min消毒料箱直徑 1. 2 m,長 1. 5 m,有效容積約為1. 7 m3,裝料時裝入加熱罐體的 80%,則一次加入1. 4 m3,隨機取進料口25 g 左右的基質3 份,標號分別為①進料口 15 min、②進料口 15 min 和③進料口15 min。而后啟動燃油器通入高溫高壓蒸汽,待消毒罐體內溫度升至 125 ℃ 時保持 15 min 后進行卸料,隨機取出料口 25 g 左右的基質 3 份,標號分別為①出料口 15 min、②出料口 15 min 和③出料口 15 min。30 min 完成 一 次 消 毒 作業,消 毒 量 是 1. 4 m3基質( 生產率為 2. 8 m3h) 。( 2) 基質蒸汽消毒機消毒作業 45 min消毒料箱直徑 1. 2 m,長 1. 5 m,有效容積約為1. 7 m3,裝料時裝入加熱罐體的 80%,則一次加入1. 4 m3,隨機取進料口25 g 左右的基質3 份,標號分別為①進料口 30 min、②進料口 30 min 和③進料口30 min。而后啟動燃油器通入高溫高壓蒸汽,待消毒罐體內溫度升至 125 ℃ 時保持 30 min 后進行卸料,隨機取出料口 25 g 左右的基質 3 份,標號分別為①出料口 30 min、②出料口 30 min 和③出料口 30min。45 min 完成一次消毒作業,消毒量是 1. 4 m3基質 ( 生產率為 1. 87 m3h) 。草莓栽培基質消毒效果分析: 經過測定,通入高溫高壓蒸汽溫度保持在 125℃時 15 min 和 30 min 的基質樣品檢測結果分別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消毒 15 min 與消毒 30 min 的基質蒸汽消毒機的滅菌率均在 99. 9%以上。作為生產應用而言,99. 9%的滅菌率已經足夠,因此基質蒸汽消毒機的消毒時間控制在 15 min 內即可,此時蒸汽消毒機的生產率為 2. 8 m3h。

    3 物聯網技術在草莓種植中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在草莓博覽園中國際國內草莓風情展示區的應用主要為環境智能控制系統、傳感器系統及智能灌溉系統的應用。

第5篇

椰糠的來源

椰子外殼用于纖維行業,可制作椰棕、椰毯等等。從椰子外殼纖維加工過程中脫落下來的的粉末就是椰糠,是制作椰糠栽培基質的原材料,它實際上是椰子加工業的副產品。

椰糠是完全可再生的資源,因為椰子殼是一種完全可再生的原料。一棵成年的椰子樹每年大約生產120顆椰子,而且能連續生長60多年。在椰子樹的結果年限里,它不斷結出新的果實,因而新的原料可源源不斷地供給,用于生產。這120顆椰子的木質外殼大約可生產250升的盆栽基質。而一公頃土地可種植150棵椰子樹,每年結出大約18000顆椰子,也就是說,能產生大約36000升盆栽基質。

椰糠的優點

其一,椰糠栽培基質是100%純天然有機質,可完全生物降解,對人體無害。其它基質,如巖棉等,無法分解,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椰糠的生物降解非常緩慢,所以能夠作為無土栽培的基質長期使用。它包含各種有機養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其二,它的保水性保濕性較強,透氣性極好,孔隙率高達96%,持水能力為8至9天。可反復澆水,吸水性強但不會積水。加水膨脹后為本身重量的10~15倍,即1千克的椰糠,發脹后約為10~15升(視顆粒的大小而定),空氣、水、椰糠基質的比例大約為25%∶70%∶5%。它能夠充分保持水分和養分,使植物根系在生長過程中很好地吸收養分和水分。

其三,椰糠有理想的pH范圍(5.4—6.5)和電導率(0.5—1.0),呈褐色,無味。椰糠的pH和電導率適合絕大多數植物的種植。其它基質,如泥炭,因pH低,使用時需要進行調節,因而成本提高。

其四,椰糠的表面能保持干燥,防止霉菌、病菌及其他有害生物滋長。它經過高溫消毒處理,且經檢驗檢疫,不含線蟲,不長雜草,減少病蟲害,能給植物的生長提供更優越的環境。

其五,易于運輸。椰糠在出廠時,一般壓制成各種塊狀體,它的質量輕,儲存空間小。經過大型機械壓縮過的椰糠磚,加水發脹后的體積一般是原體積的4~5倍。

因此運輸費用比普通栽培基質低很多。

椰糠在農業和園藝行業的應用

育苗。使用椰糠育苗時,一般與泥炭等基質混合,以發揮其保水保濕和透氣的優異性能。混合后的基質裝在育苗穴盤里,出苗情況較好,秧苗質量高。種子可更快速地發芽、快速生根與成長。扦插和種子育苗,均能使用,它是理想的育苗基質。

蔬菜及花卉的大規模種植。目前在歐美等國,經處理過的壓縮椰糠板被裝進長袋里,放在種植架上,作為無土栽培基質種植各類蔬菜,如番茄、辣椒、草莓、茄子,以及各類切花,如玫瑰、百合等等。椰糠基質與自動滴灌系統、溫度控制系統,構成現代化溫室的要素之一。椰糠由于極佳的易碎性(松散性),使種苗根系生長更好,植物更具活力;同時,空氣與水比率可調,顆粒大小可選配,質量穩定可靠,因而產出率更高。

樓頂綠化。由于椰糠的質量比土壤輕很多,所以常用于承重較低的場合,如屋頂的綠化。加水膨脹后的椰糠重量僅為土壤的20%,是非常理想的樓頂綠化材料。在使用時,通常與泥炭、花泥等混合,它們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保水性,以及通風和滲水性能,能夠長期地給植物生長提供支持。

椰糠在家庭園藝中的應用

通過陽臺種菜,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作為都市農夫的無窮樂趣,同時享受天然無污染的蔬菜和瓜果。也可以教小孩子學習種蔬菜和花卉,給他們增長知識,增強動手能力。

第6篇

項目介紹:

近年來,無土栽培花卉已漸漸步入家庭,由于無土栽培干凈衛生,觀賞效果好倍受人們青睞。但是目前市場常見的無土栽培基質存在著著多問題:有的基質容重大雖然栽花穩固,保水保肥性好,但透氣性差花易爛根;有的基質容重小雖然透氣性好,但保水保肥性差,栽花不穩固等弊病達不到理想養花效果。吉林省大安市冰花沃花卉研究所研發出高科技無土栽培新基質“膨化土”,完全解決了無土栽培基質的缺點和不足,不但在陽光下持續不斷釋放羥基負離子,凈化室內空氣、防止靜電輻射和抑制細菌滋生,還迎合了現代人養花種草美化保護環境的需求,而且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同時帶來滾滾財源。

產品優勢:

膨化土克服了其它無土栽培基質易脫色、易混色、易老化等缺點和通透性差、保水保肥性差等弊病,營養充足花卉長勢健壯,適合栽培室內外多種花卉。與同類無土栽培基質比體輕,便于運輸和擺放,觀賞價值高,而且造價十分低廉,每盆膨化土成本僅1.88元左右。干凈衛生的膨化土解決了來自南方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在北方難以種植的問題,人們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又能凈化空氣有利于身體健康。膨化土工藝易掌握,生產過程中無廢氣、無廢水、無廢渣、無污染、無噪音,不用電、不用水、不加熱、不需專用設備,生產規模靈活,投資1000元即可運做生產。常溫下10分鐘手工操作能生產出一立方米的膨化土,一立方米能栽430盆花卉,這種檔次高、價格低、易運做、生產快的新奇特產品,可為是舉世無雙的現代完美無土栽培基質。

目前高雅時尚的膨化土市售6元一盆,一立方米可創造1600元利潤,如規模生產將帶來滾滾財源。膨化土是投資小、見效快、成本低、利潤高、易生產、無風險、市場大的實用項目,更是國家提倡的節水、肥、電、土資源和生產“無三廢、無污染”的好項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追求,膨化土發展潛力巨大,能使生產經營者腰包鼓起來賺大錢,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電話:司馬憲光13843630012

司馬慶峰13894658555

郵編:131300

網址:省略

E-mail:smqf@yahoo.省略

Qq:694499140

第7篇

1.1 栽培基質選擇

蔭棚栽培石斛,栽培基質從畦底層開始依次鋪樹皮和鋸木屑與細沙的混合物;也可用腐殖土、細沙和碎石的混合物做石斛的栽培基質。

1.2 搭建蔭棚

蔭棚應選在較陰濕的山邊或樹林下,用磚(或石)砌成寬40cm、長120cm、高17cm的高畦,將栽培基質填入畦內,平整;也可按畦的長寬搭建固定架,擺好帶孔的塑料盤,然后將栽培基質裝入塑料盤;畦面上搭100~120cm高的蔭棚。

2 田間管理

2.1 移植和蓋好遮陽網

在春、秋季,特別是春季移植為佳,將石斛種苗分株后移植到畦內,用7~10cm厚基質層壓緊,移植密度20cm×20cm,之后蓋上遮陽網。

2.2 澆水

有條件的可安裝滴灌或用噴霧器以噴霧的形式澆水,保持畦面濕潤,但嚴防澆水過多,切忌積水爛根。

2.3 追肥

2.3.1 淋施肥水。一般于石斛移植后第2年開始追肥,每年1~2次,每次用腐熟的花生麩和牛(豬)糞與肥泥加磷肥及少量氮肥混合調勻,然后在其根部薄薄地淋1層。第1次是在移植后第2年的春分至清明前后施促芽肥,以刺激幼芽發育;第2次是在立冬前后施保暖肥,使植株能夠貯存養分,安全越冬。淋施肥水注意事項:①在清晨露水干后進行,嚴禁在烈日當空的高溫下施用肥水;②淋施肥水時間及次數要根據棚內濕度而定,棚內濕度大時少施,久旱無雨時勤施,澇時少施。

2.3.2 根外追肥。根據石斛長勢而定,一般每隔1~2個月,用2%的過磷酸鈣或1%的硫酸鉀進行根外追肥。

2.4 除草

每年除草2次,第1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間;夏季高溫季節,不宜除草,以免影響石斛正常生長。

2.5 調節蔭蔽度

冬季氣溫在0℃以上地區應揭開蔭棚,保證石斛植株得到適宜的光照和雨露;冬季氣溫在0℃以下地區,蔭棚應加蓋白色尼龍薄膜保溫。

2.6 修枝

每年春季發芽前或采收石斛時,應剪去部分老枝和枯枝,以及生長過密的莖枝,以促進新芽生長。

2.7 翻蔸

石斛栽培5年以后,植株萌發很多,生長不良,應進行翻蔸,除去枯根、老根,進行分株,另行栽培,促進植株的生長和增產增收。

3 病蟲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①黑斑病:用1: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l~2次防治;②煤污病: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1~2次防治;③炭疽病: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2~3次防治。

3.2 蟲害防治

①石斛菲盾蚊: 5月下旬是石斛菲盾蚊孵化盛期,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l~3°Be石硫合劑噴霧防治,已成盾殼但量少者,可采取剪除老枝葉片集中燒毀或捻死的辦法進行防治;②蝸牛:用麩皮拌敵百蟲,撒在害蟲經常活動的地方進行毒餌誘殺;在栽培床及周邊環境噴灑敵百蟲、溴氰菊酯等農藥,亦可撤生石灰、飽和食鹽水,也可用人工捕殺;注意栽培場所的清潔衛生,枯枝敗葉要及時清除場外。

第8篇

關鍵詞:蝴蝶蘭;溫室;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68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37

蝴蝶蘭以往主要是生長在印度群島和馬來半島等地,現階段該物種已經成功的引種到我國眾多區域。蝴蝶蘭開花較大,而且開花維持周期較長,花型非常獨特,而受到了眾多人員的青睞。但是深入調查發現,在蝴蝶蘭栽培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葉片發黃,長期不開花等多種不良情況。出現這種不良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溫室栽培管理不當,管理人員沒有應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因此,對蝴蝶蘭溫室栽培管理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1 種苗

溫室栽培管理人員在蝴蝶蘭育苗階段,需要選擇優質的苗種,這也是蝴蝶蘭溫室栽培成功的基礎所在。栽培管理人員需要對苗的根系進行檢查,查看是否存在爛根現象。要盡可能的選擇其中根系較為發達的苗,苗的葉片要深綠肥厚,同時并沒有受到過病蟲害。

2 栽培基質

蝴蝶蘭溫室栽培對栽培基質有著較高需求,要求栽培基質有較強的通透性。在溫室栽培過程中,更多情況是選用水苔作為其生長基質。水苔吸水性較為良好,而且質地松軟,具有非常良好的保濕性。這種栽培基質也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隨著基質使用時間逐漸延長,最終會發生板結情況,對蝴蝶蘭的生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在水苔使用1a后,就需要及時對水苔進行更換[1]。

3 溫度控制分析

蝴蝶蘭溫室栽培中,栽培管理人員必須要嚴格控制室內環境溫度,需要將溫度盡可能的控制在20~30℃之間,溫度越靠近30℃,那么蝴蝶蘭生長趨勢也越為良好,但是如果溫度一旦超過了35℃,蝴蝶蘭就會停止生長,而且蝴蝶蘭的葉片也會受到一定的灼傷,長時間作用下會到導致蝴蝶蘭死亡。蝴蝶蘭不同生長階段對溫度有著不同的需求,在蝴蝶蘭花芽分化階段,栽培管理人員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0~25℃之間。在蝴蝶蘭開花時期,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2~28℃之間,栽培管理人員需要注意溫度不能低于20℃,不然蝴蝶蘭生長就會出現不良情況。蝴蝶蘭對栽培環境變化非常的敏感,溫室環境溫度一旦低于了15℃,那么蝴蝶蘭植株就會停止生長,溫度繼續降低,那么蝴蝶蘭植株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凍壞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后蝴蝶蘭根系就會停止吸收水分,植株生長會受到嚴重損害,而且葉片也會逐漸發黃而脫落。溫度對蝴蝶蘭開花有著較深程度的影響,通常情況下蝴蝶蘭花芽分化到開花周期長達4~5個月,在花芽分化生長階段,栽培管理人員需要對蝴蝶蘭進行低溫刺激,從而幫助花芽分化更為良好的完成。晝夜溫差需要控制在10℃,夜晚蝴蝶蘭栽培溫度在18~20℃之間,但是在白天蝴蝶蘭生長環境溫度為25~30℃之間。栽培管理人員需要根據蝴蝶蘭生長的實際情況,根據蝴蝶蘭的開花時間合理、科學推測催花時間。只要蝴蝶蘭溫室栽培管理人員合理控制溫度變化,并且注重光照強度控制,那么蝴蝶蘭1a可以開花多次,會具備較強的觀賞性[2]。

4 濕度

蝴蝶蘭植株習慣高溫、高濕的環境,栽培管理人員需要加強空氣濕度控制,空氣濕度不能低于70%。在蝴蝶蘭實際栽培過程中,栽培人員需要定期的對蝴蝶蘭植株周圍進行噴水處理,其中包括了栽培地面、墻壁等眾多區域。一定要注重避免直接向蝴蝶蘭進行澆水。可以考慮在栽培室內進行蓄水池設置,對栽培環境濕度進行調節。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購買自動噴霧系統。在炎熱的夏季,應用自動噴霧系統不僅可以使得蝴蝶蘭栽培室內濕度得到改善,同時還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避免栽培環境溫度過高對蝴蝶蘭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5 澆水和施肥

蝴蝶蘭生長過程中澆水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從蝴蝶蘭生理特性進行分析,蝴蝶蘭的根系屬于內質根,一旦發生積水情況,蝴蝶蘭的根系就會逐漸腐爛,所以,該植物對通風干燥的環境較為喜愛,在溫室栽培過程中需要采用“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栽培管理人員可以將澆水與施肥充分融合起來。蝴蝶蘭對澆水的水|也有著一定要求,需要合理、科學對其pH值進行控制。栽培管理人員在對蝴蝶蘭植株進行栽培過程中,經常會施加液態肥。要盡可能的少用固態肥料,或者是禁止應用固態肥料。特別是以水苔作為栽培基質的蝴蝶蘭,一定要注重不用施加固態肥料,主要是因為固態肥料很有可能會導致蝴蝶蘭根系腐爛。對于肥料的施加可以選擇根加和頁面噴灑相結合的方式,因為蝴蝶蘭生長速度較為緩慢,所以,在生長過程中對氮肥的需求程度較小,但是對鈣、鉀等其它肥料的需求程度較高。栽培人員適當增加這些肥料,可以使得植株的葉子生長更為良好,并且具備較為良好的審美性。

6 換盆

在蝴蝶蘭葉片延展長度超過20cm時,或者是蝴蝶蘭根系伸出到花盆外時,需要及時對花盆進行更換處理。一般情況下,蝴蝶蘭需要1a更換1次花盆,換盆時間也需要進行合理控制。換盆前栽培管理人員需要停止對蝴蝶蘭進行施肥加水處理,促使原本栽培基質保持較為干爽的狀態,控制標準為手擠不出水。重新進行更換的水苔栽培基質需要進行消毒和脫水處理,這樣才能為后續換盆處理奠定良好基礎,避免對蝴蝶蘭的根系造成損傷。栽培管理人員不能直接用手將蝴蝶蘭從原有的栽培基質中拔出,需要對蝴蝶蘭栽種盆的四周進行輕捏,促使蝴蝶蘭的根與花盆可以相互脫離,然后將植株完全的取出[3]。

蝴蝶蘭是一種觀賞性較為良好的植物,在蝴蝶蘭栽培管理過程中,栽培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加強溫度、濕度的控制力度,將澆水與施肥良好結合起來,為蝴蝶蘭創建一個較為適合的生長環境,避免植物生長發生啞花、葉片枯黃等不良情況。

參考文獻

[1]劉博文.蝴蝶蘭的養護管理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7):15-17.

第9篇

    各處理每小區掛牌固定調查5株,每次記錄各處理采收的瓜數和瓜重。西葫蘆瓜從2010年12月17日至2011年2月22日共采收11次。番茄栽培試驗:選取5個處理,分別是A:棉花秸稈(5份)+蛭石(3份)+河沙(2份);B:棉花秸稈(6份)+蛭石(2份)+河沙(2份);C:棉花秸稈(5份)+爐渣(3份)+河沙(2份);D:棉花秸稈(1份)+農家肥(1份)+河沙(2份)E:草炭(5份)+蛭石(3份)+河沙(2份)(對照)。

    按不同原料及比例將原料充分攪拌均勻后,填充到基質槽中,每處理2槽,1m3基質加農家肥40kg,三元復合肥(N:14;P:16;K:15)800g。基質槽長7.2m,寬0.5m,深0.35m,每槽之間間距0.6m,定植株距0.45m。針對番茄不同生長階段,定時定點對5個處理番茄的農藝性狀進行調查,同時調查記載番茄產量。項目測定對各種基質原料和不同配方基質組合的理化參數進行測定。測定內容包括:容重(g/cm3)、田間持水率(%)、總孔隙度(%)、通氣空隙(%)、持水空隙(%)、大小孔隙比、可溶性含鹽(%)、基質可供水量(mm)、pH值、電導率、總鹽、有機質、養分、C/N等基礎參數。

    棉花秸稈的處理經試驗粉碎棉花秸稈在長度2cm左右,進行發酵后比較適宜。棉花秸稈中加入適量秸稈發酵劑能顯著提高棉花秸稈堆體的溫度,加快物料的腐熟速度,縮短發酵時間,提升發酵質量。不同秸稈發酵劑在棉花秸稈發酵中的效果不同,其中以肥料發酵助劑效果最好。發酵后期,腐熟的秸稈會散發出淡淡芳香味,當堆體溫度基本保持穩定,發酵料由淺棕色轉變為褐色或黑褐色時,濕時用手握住柔軟有彈性、干時很脆易折斷破碎,發酵結束。

    基質配方理化性狀測定優質無土栽培基質要能為植物生長提供穩定、協調的水、肥、氣、熱根際環境條件,具有支持植物、保持水分和透氣作用,優良栽培基質應具有緩沖作用,可以使根際環境保持相對穩定。通過對各批次不同配方組合的測定并及時調整,達到作物生長對基質的要求。由(表略)材料基本配比的理化性狀參數來看,容重、可溶性含鹽量、孔隙度基本符合設施生產對基質的要求。

    基質配方栽培試驗由表(表略)可知,以棉花秸稈為栽培基質的有機原料,用沙或蛭石作為無機原料栽培蔬菜作物,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最佳基質配方分別為5份棉花秸稈+3份蛭石+2份河沙;6份棉花秸稈+2份蛭石+2份河沙;5份玉米秸稈+3份爐渣+2份河沙的處理。

    經方差分析顯示,在植株生長和產量方面,棉稈配方基質與對照:草炭(5份)+蛭石(3份)+河沙(2份)處理,長勢與產量差異不顯著。因此可以看出,采用棉花秸稈作為基質栽培的有機原料,經過合理的配方組合,可以在生產上應用,并能取得良好的生產效果。結論采用棉花秸稈粉碎發酵,經過合理的配方組合,可以取代草碳作為有機基質原料。但需經過合理的配方篩選與理化性狀測定,才能在生產上應用。

第10篇

關鍵詞 西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基質;配套設施

中圖分類號 S65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3-0094-01

西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是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質,不用傳統的營養液澆灌而用有機固態肥料并適當配合適量速效化肥,直接用清水澆灌作物的一種無土栽培形式[1]。此種形式使無土栽培技術性降低,便于掌握,同時,也保留了無土栽培的優點,如高產優質、產品潔凈衛生、節水節肥、省工省時等。現將西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基質材料選用與配制

西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常使用復合基質,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按一定比例配制,如草炭∶爐渣為4∶6、河沙∶椰子殼為5∶5、葵花桿∶爐渣∶鋸末為5∶2∶3、草炭∶珍珠巖為7∶3、草炭∶蛭石為2∶1、草炭∶蛭石∶珍珠巖為1∶1∶1、草炭∶蛭石∶菇渣為2∶2∶6、河沙∶蛭石∶菇渣為5∶2∶3等。基質基礎材料準備好后,再向其中加入脫味雞糞10~15 kg/m3、優質三元復合肥2.3~3.0 kg/m3或二銨2.5 kg/m3、硫酸鉀1.0 kg/m3,充分混合均勻,堆悶5~7 d即可使用。每茬栽培結束后,應根據基質內的養分水平和下茬作物的需肥量來補充添加肥料。

2 基質消毒

在第1次使用復合基質時,不必消毒。但使用過的基質,特別是連作時,由于病原菌的積累,應進行消毒后再使用。常用太陽能消毒和藥劑消毒。

太陽能消毒時間最好選在夏季7―8月,消毒場所可在塑料大棚或溫室內,方法是將有機基質堆成高、寬各1 m左右,長度視用量而定,碼堆時應先噴濕基質,使含水量達到70%左右。堆好基質后,用薄膜封嚴,在陽光下充分曝曬15~25 d,通過溫室效應和發酵高溫進行消毒。對于葵花稈、鋸末等基質,因其多含纖維,碳氮比高,腐熟較難,應調節碳氮比,促進發酵分解[2]。

藥劑消毒,方法是往基質中加入多菌靈200 g/m3,與基質混合均勻即可使用。也可以使用甲醛消毒,基質使用50~80 mL/m3,稀釋300~500倍,均勻地噴灑到基質中,用塑料薄膜密封48 h,然后攤晾6~7 d,使其中的甲醛完全散發掉才能使用,否則容易出現藥害。

3 配套設施

西瓜有機生態型基質栽培必須在溫室、大棚內進行,栽培系統的主要配套設施有栽培基質槽、灌溉系統、立架系統等。

3.1 栽培基質槽

有機生態型栽培可以根據當地條件,采取多種形式的基質槽。一是商品基質槽。使用泡沫塑料或聚苯乙烯板材制造小槽,長×寬×高為100 cm×20 cm×15 cm,并在槽底部留有小排水孔。二是磚塊槽。用建筑磚塊搭建成寬50~70 cm、深20 cm的槽,可以栽培2行作物。在槽底部的土壤上挖1條寬20 cm、深10 cm、沿栽培槽方向呈較小坡度的排水小溝,并在基質槽表面鋪1層塑料薄膜,再在槽底的排水溝內鋪1層粗煤渣或建筑石子作為排水層,然后鋪1層無紡布或編織袋用于隔離基質和排水層,最后在基質槽內裝入栽培基質即可。若做成單行栽培的基質槽,則寬度為30~35 cm,其他結構不變。三是地下溝槽。為了節省投資,也可在土壤中直接挖溝作為基質槽,其結構和磚塊槽一樣,采用單行栽培槽或雙行栽培槽均可。

3.2 灌溉系統

每個設施應建立獨立的供水系統,每個栽培槽設1~2根直徑1.5 cm、每隔30 cm一小孔的塑料滴灌軟管,栽培槽上再用地膜覆蓋嚴實。

3.3 立架系統

西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常用吊蔓搭架栽培,即沿行向正上方拉一道12號鋼絲或者8號鐵絲,長度與定植行相近,每株1~2根吊繩。

4 養分管理

4.1 固體肥料施用法

施用有機肥料和溶解度差的肥料時,可以沿栽培行方向在基質內挖1條小溝,約5 cm深、5 cm寬,然后將肥料均勻施入溝中,蓋好即可。隨后灌水,使水滲至肥料處,讓肥料緩慢地釋放出養分供西瓜植株利用。

4.2 肥料溶液施用法

溶解性好的肥料(如尿素、硫酸鉀、三元復合肥等),可用施肥器施肥。但肥液的濃度不能過高,宜控制在0.5%以下。也可以用水桶配制0.5%以下濃度的肥液,進行澆灌,但澆肥時要小心,不能把肥液澆于植株葉片上,防止燒葉[3]。生產上應把兩者結合起來,以使肥料的施用更為有效合理。

5 科學灌溉

定植的前一天,基質澆水應達到飽和狀態,即把基質澆透。定植后,應保持基質含水量為60%~80%。苗期每2~3 d滴灌1次,每次10~20 min,相當于單株灌溉200~500 mL的水量,但陰雨天應減少澆水次數,并延長灌溉間隔時間。開花坐果期應適當控制水分,以利于坐果,每天灌溉15~20 min,每株400~500 mL;瓜果膨大期應加大灌溉量,以利于果實膨大,每天灌溉25~35 min,單株澆水量1.0~1.5 L;而瓜果成熟期應嚴格控制水分,防止裂瓜[4]。

6 其他管理

此外,還應進行其他管理措施,如保花保果、植株調整、采收等同西瓜的土壤栽培。

7 參考文獻

[1] 張西露.我國無土栽培的現狀與展望[J].蔬菜,2006(10):41.

[2] 顧永道,鄭善教,朱海燕.連棟大棚特早熟西瓜無土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2):43-44.

第11篇

1光照

蝴蝶蘭雖屬喜陰植物,但在生長期仍需要使植株接受部分光照,尤其在花期前后,適當的光照可促使蝴蝶蘭開花,并且使開出的花艷麗持久。經過研究認為:在幼苗時期,適宜的光照強度為5000lx~10000lx;在中苗時期為10000lx~15000lx;在大苗時期為15000lx~20000lx。光照與溫度之間也存在著相互關系,當環境溫度較低時,蝴蝶蘭可忍受較高的光照強度,而環境溫度較高時則必須采用較低光照強度。家庭栽培養護的過程中,冬季室內溫度較低,因此可以進行一定的光照,春秋季多遮光,夏季光照強度高、氣溫高,應特別注意遮陰,中午時要避免陽光直射,否則會影響植株的生長。

2溫度

蝴蝶蘭原產于熱帶高溫、高濕的中低海拔的山林中,喜高溫、高濕、半陰環境。通過試驗研究,蝴蝶蘭在不同的生長時期所需的適宜溫度是不同的。植株在幼苗階段生長適宜溫度為18℃~30℃,溫度在35℃以上或10℃以下,生長受到限制,植株停止生長;在中苗時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大苗時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4℃~30℃。當夏季溫度高于35℃時,蝴蝶蘭通常會進入半休眠狀態,要避免夏季持續高溫,冬季低于10℃就會停止生長,低于5℃容易發生凍害,甚至死亡。春節前后為盛花期,適當降溫可延長蝴蝶蘭的觀賞時間,開花時夜間溫度最好控制在13℃~16℃之間,但不能低于13℃。

3水分

蝴蝶蘭原產于原始森林中,霧氣較多,溫度較高。蝴蝶蘭沒有粗大的假球莖儲存養分和水分,如果空氣中濕度不足,則葉面發皺、無光澤且軟弱無力。因此,蝴蝶蘭應放在通風、濕度適宜的環境中栽培養護。蝴蝶蘭適宜生長的空氣濕度為50%~80%,家庭養護一般可通過每日數次向蝴蝶蘭周圍的地面、墻壁等處噴水,或向植物葉面少量噴水來增加局部環境的空氣濕度,花卉基地可通過增設噴霧設備,安裝水簾來提高空氣濕度。

澆水以pH低于7大于5的酸性水為好。蝴蝶蘭在生長旺盛期需多澆水,以提供植株快速生長所需要的水分,花后休眠期生長處于停滯時期要少澆水。春秋兩季每隔三四天澆1次水,夏季植株生長旺盛、溫度高,可每隔二三天澆1次水,冬季光照弱、溫度低,隔一周澆水1次已足夠。澆水時間宜在早晨、傍晚進行,尤其在夏天應避免在中午溫度高時澆水,以免發生“燒傷”現象。澆水時應以少量水從盆底孔流出為宜,當栽培基質表面變干時再澆1次透水。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根部因缺乏氧氣而導致爛根現象。澆水的原則是見干見濕、澆必澆透,避免澆“攔腰”水。自來水不能用來直接澆花,冬季水應放置一段時間后水溫與室溫接近,再用來澆水。當室內空氣干燥時,可用噴霧器直接向葉面噴霧的方法來補充水分,但注意,花期噴水不可將水霧噴到花朵上。

4施肥

蝴蝶蘭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快、生育期長,需肥量較多,主要以液體肥料為主,采取薄肥勤施的原則,也可用蝴蝶蘭專用肥,切勿施用化肥。蝴蝶蘭在不同的生長期對氮、磷、鉀的需求不同,在生長旺盛期施氮鉀肥,供葉片生長,勿施用過多的氮肥,以免發生徒長,在花芽分化期施用磷鉀肥。一般每周或半個月施用一次即可。開花期、休眠期不施肥,但在開花前期和開花后期應注意適當補充肥料。有花蕾時勿施肥,否則容易提早落蕾,影響開花。施肥的時間在下午澆水以后,施肥數次后,要用大量水沖洗蘭盆及蘭株,以免殘留的無機鹽類危害根部。

5通風

蝴蝶蘭的正常生長需要流動的新鮮空氣,故家養蝴蝶蘭通風一定要良好,尤其是在夏季高濕期,一定要以良好的通風來防暑,同時也能避免病蟲害的感染。

6栽培基質

栽培基質是影響蝴蝶蘭開花數量、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蝴蝶蘭為典型的附生蘭,它的根系粗、且發達,一部分根于環境中,栽培基質必須具備疏松、通風、透氣性好、耐腐爛的特點,根據栽培經驗,北方養蝴蝶蘭宜就地選用松針葉、苔蘚、花生殼、樹皮絲、泥炭土等作為基質。也可采用樹糠(松柏樹皮粉碎成的快狀),這種樹糠具有保水、透氣、不易腐爛等優點,而且價格低廉。栽培基質使用前要消毒,以免病蟲害危害植株。

7病蟲害

由于蝴蝶蘭生長于高溫高濕環境。容易遭受病菌侵害,所以在家庭養護中以預防為主。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灰霉病、褐斑病以及介殼蟲病等幾種。防治方法:加強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空氣濕度,立即剪除發病部位。或者在發病期用75%的百菌清、75%甲基托布津噴灑,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3次。

8花后管理

第12篇

關鍵詞: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基質;專用肥;最佳施用量

馬鈴薯是甘肅省三大糧食作物之一,2008-2010年甘肅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63萬hm2左右,需要脫毒馬鈴薯原原種4.75億粒。目前,生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主要采用蛭石做栽培基質[1-4],由于蛭石是一種礦石資源,其資源有限,且生產工藝復雜,重復使用須經回爐進行高溫煅燒消毒,因此價格昂貴。用蛭石作脫毒馬鈴薯原原種栽培基質時,因其易碎,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容易使介質致密而失去通氣性和保水性,導致晚疫病發生嚴重;蛭石只具備保水性能,不具備營養功能,生產中需補充營養液以滿足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生長需要,增加了生產成本,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產量和質量也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嚴重制約了甘肅省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推廣應用[5-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以該地區資源豐富的沙子、牛糞、糠醛渣、菇渣作栽培基質代替蛭石,用生物菌肥、尿素、磷酸二氫銨、硫酸鉀配制成專用肥代替營養液,進行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生產,旨在探索專用肥的適宜用量與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增產效應及經濟效益間的關系,為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大面積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于2010年在甘肅萬向德農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溫室內進行。試驗地海拔1 750 m。溫室長50 m,寬7.5 m,脊高3.5 m。

1.2 試驗材料

1.2.1 參試基質

沙子,粒徑0.05~1.00 mm;牛糞,粒徑2~3 mm;糠醛渣,粒徑2~3 mm;菇渣,粒徑2~3 mm。

1.2.2 馬鈴薯專用肥

河西學院自主研發,含N 20%,P2O5 4.14%,K2O 24%,有效活菌數≥200萬個/g。

1.2.3 試管苗品種

參試脫毒馬鈴薯試管苗品種為費烏瑞它,由甘肅萬向德農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方法

1.3.1 糠醛渣改性

每1 000 kg糠醛渣加入石灰粉21 kg,將糠醛渣pH由3.42調整到6.5~7.0[8]。

1.3.2 栽培基質發酵

將牛糞、糠醛渣、菇渣、沙子容積比按0.35∶0.10∶0.15∶0.40混合,每1 m3基質加水50 kg,加尿素1.5 kg,將含水量調到60%,C/N比調到(20~25)∶1,堆高2.0~2.5 m,覆蓋一層塑料棚膜,在室外20~30 ℃條件下發酵120 d(每隔30 d翻攪1次)[9-10]。每1 m3基質加入75%的多菌靈100 g攪拌均勻,過2~3 mm篩備用。

1.3.3 試驗設計

專用肥施用量設6個處理,分別為:0、0.04 kg/m2、0.08 kg/m2、0.12 kg/m2、0.16 kg/m2、0.20 kg/m2,每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試驗小區面積15 m2(5 m×3 m),小區四周用磚塊筑埂。專用肥分別在脫毒馬鈴薯試管苗定植20 d、40 d、60 d后撒施于栽培基質中,每次用量為總量的1/3。

1.3.4 栽培方法

將栽培基質平鋪在紗網上,厚度為10 cm,用清水將基質澆透,脫毒馬鈴薯試管苗定植深度4~5 cm,密度為200株/m2,株距5 cm,行距10 cm。定植后1~10 d,每天噴2次清水,使基質含水量保持在60%~65%。定植10 d后,每天噴1次清水,使基質含水量保持在40%~50%。溫室濕度調控在80%~90%,溫度調控在20~25 ℃。定植40 d后壓苗,壓苗15 d后培基質1次,厚度2~3 cm。定植45 d后,用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防治早疫病,用克露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葉面噴灑防治晚疫病;如有蚜蟲發生,用1 000倍液的敵殺死和艾美樂混合液進行葉面噴灑。

1.3.5 測定項目及方法

定植后90 d收獲脫毒馬鈴薯原原種,收獲時測定株高、莖粗、葉片數、根系長,單株粒質量、單粒質量、單株粒數。每個小區單獨收獲測產,并折合成每平方米的產量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經濟學原理進行增產效應和經濟效益分析:

邊際產量=后一個處理產量-前一個處理產量;

邊際產值=邊際產量×產品價格;

邊際施肥量=后一個處理施肥量-前一個處理施肥量;

邊際成本=邊際施肥量×肥料價格;

邊際利潤=邊際產值-邊際成本[11]。

1.3.6 數據統計方法

經濟性狀和產量采用多重比較,LSR檢驗。

依據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計算公式,

求得專用肥最佳施用量(x0)[12]。式中Px:專用肥價格;Py:脫毒馬鈴薯原種價格。

依據肥料效應回歸方程式y=a+bx-cx2,求得專用肥最佳施用量時的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理論產量(y)[13]。

2 結果與分析

2.1 專用肥對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從收獲時的測定結果可以看出(見表1),施用專用肥后,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生物學性狀發生了明顯變化,專用肥施用量為0.04 kg/m2、0.08 kg/m2、0.12 kg/m2、0.16 kg/m2時,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4項生物學性狀隨著專用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施用量大于0.16 kg/m2時,對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生物學性狀有抑制作用。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經LSR檢驗,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

2.2 專用肥對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經濟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從收獲后的測定結果可以看出(見表2),專用肥施用量由0.04 kg/m2增加到0.08 kg/m2、0.12 kg/m2、0.16 kg/m2,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單株粒質量、單粒質量、單株粒數、產量、增產量也在增加,但單位(1 kg)專用肥的增產量則隨著專用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遞減,出現報酬遞減律。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經LSR檢驗,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

2.3 專用肥對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增產效應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采用經濟學原理進行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隨著專用肥施用量的增加,邊際產量由最初的0.11 kg/m2遞減到-0.03 kg/m2,符合報酬遞減律。從經濟效益變化來看,邊際利潤由最初的6.50元/m2,遞減到-1.90元/m2,專用肥施用量在0.16 kg/m2的基礎上,再增加0.04 kg/m2,收益就出現了負值。由此可見,專用肥施用量0.16 kg/m2時,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增產效應和經濟效益較好。

2.4 專用肥經濟效益與最佳施用量

將不同專用肥施用量與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產量間的關系應用肥料效應回歸方程擬合,得到回歸方程y=1.46+1.5137x-4.6006x2,對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測驗,F=14.81**>F0.01=13.09,r=0.9887**,說明回歸方程擬合良好。專用肥價格(Px)為2.50元/kg,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價格(Py)為60元/kg,將(Px)、(Py)、回歸方程的b和c,代入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計算公式,求得專用肥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x0)為0.16 kg/m2,將x0代入回歸方程y=1.46+1.5137x-4.6006x2,求得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理論產量(y)為1.82 kg/m2,計算結果與田間試驗處理5相吻合,見表3。

3 結論

專用肥施用量為0.16 kg/m2時,可顯著提高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生物學性狀,當用量大于0.16 kg/m2時,對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生物學性狀有抑制作用。專用肥施用量為0.16 kg/m2時,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單株粒質量、單粒質量、單株粒數、產量、增產量在增加,但單位(1 kg)專用肥的增產量則隨著專用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遞減,出現報酬遞減律。專用肥施用量在0.16 kg/m2的基礎上,再增加0.04 kg/m2,收益出現負值。經回歸統計分析,專用肥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為0.16 kg/m2,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的理論產量為1.82 kg/m2,計算結果與田間試驗處理5相吻合。

參考文獻

[1] 陳瑤春.不同基質對脫毒馬鈴薯試管苗煉苗成活率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2,16(3):164-165.

[2] 王芳.無土基質栽培生產脫毒馬鈴薯微型薯的關鍵技術[J].作物雜志,2008(5):97-99.

[3] 胡振興,李薇,張玲,等.脫毒馬鈴薯試管苗栽培基質的優化比較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7,21(4):219-210.

[4] 林叢發,魏澤平,羅仰奮,等.馬鈴薯脫毒試管苗繁育及脫毒種薯生產技術[J].中國馬鈴薯,2000,14(4):225-226.

[5] 肖旭峰,劉明月.不同基質配比對馬鈴薯微型薯生長發育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30(3):460-463.

[6] 卞春松,金黎平,謝開云,等.不同基質對馬鈴薯微型高效生產的影響[J].種子,2003(5):103-105.

[7] 孔德貴,楊列文,孫強,等.不同栽培方式對微型馬鈴薯產量影響的試驗研究[J].中國種業,2004(10):34-35.

[8] 秦嘉海,陳廣泉,陳修斌.糠醛渣混合基質在番茄無土栽培中的應用[J].中國蔬菜,1997(4):13-15.

[9] 李國學.固體廢物堆肥與有機復混肥生產[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98-162.

[10] 秦嘉海,肖占文,閆治斌,等.固體廢棄物組合基質對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經濟性狀和效益的影響[J].蔬菜,2011(10):52-54.

[11]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營養與肥料[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1:268-2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柘城县| 东乡| 白水县| 平山县| 电白县| 平湖市| 富民县| 宁武县| 云霄县| 佛冈县| 宁陕县| 津南区| 巴林右旗| 长沙市| 云霄县| 长治县| 福安市| 从化市| 安龙县| 察雅县| 陇南市| 临洮县| 崇阳县| 五华县| 资阳市| 县级市| 双柏县| 合江县| 黑龙江省| 深州市| 大同市| 河东区| 财经| 兰州市| 镇康县| 揭东县| 清水河县| 沐川县| 济阳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