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金屬粉末

金屬粉末

時間:2023-05-30 09:36: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屬粉末,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二次加粉裝置;頂缸二次頂出;串聯的兩只料盒

粉末成型液壓機用于將金屬壓成餅狀和環形零件,通過燒結制得金屬制品。其中某些特殊的金屬制品需要在不同的部位添加不同的材料進行壓制。而通常的粉末成型液壓機的加粉裝置為單粉料盒,在進行多種材料壓制時,需要通過人工加粉來實現,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不利于自動化生產。

1 兩次加粉裝置如圖

由送料裝置、模架及頂出缸驅動裝置三大部分組成。

(1)陰模板上設有加粉裝置,由送料板、前后聯動的兩只送料盒、連桿、氣缸、推料油缸組成。依靠推料油缸的前后運動,推動兩只送料盒在送料板上前后運行完成加料動作。

(2)模架主要由陰模板、固定板、下模板、拉桿、支座及中心缸組成。陰模板內裝有陰模,固定模板上裝有下沖,下沖內裝有芯桿,芯桿與中心缸連接而成。

(3)陰模的驅動,由陰模板與下模板由四根拉桿連接組成聯動機構,下模板與頂出缸的活塞桿相連,頂出缸的頂出和退回運動推動陰模上下運動。在頂出缸活塞桿末端連接有小液壓油缸,通過小液壓油缸充油控制陰模第一次上升高度,放出油腔的液壓油控制陰模第二次上升高度。

2 工作原理

首先對兩只料盒內分別存放不同的金屬粉末,通過PLC系統控制推料缸使送料盒前移。現將前端的粉盒1送至頂端,使得后面的送料盒2落在陰模之上,此時PLC系統控制小液壓油缸充油,頂出缸驅動陰模上升一定的高度,加入粉料盒2的一種粉料,然后陰模不動,PLC系統控制粉料盒后移,使粉料盒1覆蓋在陰模之上,PLC系統控制小液壓油缸放油,頂出缸驅動陰模再次上升一定的高度,使得粉料盒1的另一種粉料落入陰模內,然后PLC系統控制推料缸使送料盒退回到后限,實現二次加粉全自動加粉工藝動作。

3 結束語

粉末成型液壓機的二次加粉裝置,兩只粉料盒內可分別存放不同的金屬粉料,由推料油缸控制粉料盒的前后移動,配合粉末成型液壓機的陰模的上升進行兩種材料的加料,無需人工加料,降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實現了全自動生產。

參考文獻:

第2篇

1、途觀棕色車漆是金屬漆。

2、金屬漆(MetallicPaint)是指在漆基中加有細微金屬粒子的一種常溫固化涂料,是目前流行的一種汽車面漆。在它的漆基中加有微細的鋁粒,光線射到鋁粒上后,又被鋁粒透過漆膜反射出來。

3、金屬漆,又叫金屬閃光漆,在它的漆基中加有微細的金屬粉末(如鋁粉、銅粉等),光線射到金屬粉末上后,又透過氣膜被反射出來。因此,看上去好像金屬在閃閃發光一樣。這種金屬閃光漆,給人們一種愉悅、輕快、新穎的感覺,改變金屬粉末的形狀和大小,就可以控制金屬閃光漆膜的閃光度;在金屬漆的外面,通常還加有一層清漆予以保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1、普通漆就是最簡單的純粹顏色,紅色就是紅色,白色就是白色,很樸素,沒有其他的顏色摻雜,沒有添加金屬粉末的素色漆,沒有金屬的閃光感,它的特點是成本低廉,工藝簡單,但其光澤度不太好,表面硬度也不高。由于素色漆出現的早,所以早期的車型用的比較多,如今低檔次車型仍在使用。

2、金屬漆摻配了金屬粉末,不但可以讓經過涂裝后的鈑件表面看起來更閃閃動人,而且在不同的角度下、由于光線的折射,會讓車色、甚至輪廓都會有所變化,讓整車外觀造型看起來更豐富、更有趣,這是為什么金屬漆會越來越普遍的原因之一。金屬的特點是顏色豐富,很有層次感,附著力強,硬度高,不易被劃傷,抗氧化、抗腐蝕能力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

你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Mg:24 S:32 Al:27 Cu:64 Fe:56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1至20題),第Ⅱ卷5至8頁(第21至29題),共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說明:1、 答卷前,考生務必將本人的姓名、考試證號、科目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同時在第Ⅱ卷的密封線內也務必將本人的考試證號、姓名、準考證號、學校填寫好,在第Ⅱ卷的右下角填寫好座位號。2、 第Ⅰ卷上選擇題答案必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答題欄內,在第Ⅰ卷上答題無效。3、 非選擇題部分在第Ⅱ卷相應位置上作答。4、 考試結束,試卷與答題卡一并上交。第I卷(選擇題 共4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現象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A.紙張燃燒 B.滴水成冰 C.鐵杵成針 D.石蠟熔化2.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 食用醋 B.酒精 C.精制碘鹽 D.“雪碧”可樂3.食品添加劑溴酸鉀(KBrO3)會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價為 A.+1 B.+3 C.+5 D.+24.下列物質中不屬于氧化物的是A.冰水   B.雙氧水   C.蒸餾水     D.鹽水5.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B.稀鹽酸中鹽酸是溶質,水是溶劑 C.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壓強 D.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6.下圖所示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點燃酒精燈 B.取少量液體 C.加熱液體 D.稱取氯化鈉7.下列所涉及到的物質中不屬于合金的是 A.制作窗框的鋁合金   B.建構“鳥巢”的新型鋼材C.用作鉆探機鉆頭的金剛石   D.冶煉鐵礦石得到的生鐵8.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需向牛奶中適量投放三聚氰胺 B.硒(Se)元素可以防癌,則人體攝入越多越好 C.用廚房洗滌精可以去除水壺中的水垢D.廢鐵屬于可回收垃圾9.下列生活事實不能體現分子性質的是

10.實驗證明M氣體在空氣中燃燒有CO2生成。僅根據此結果,對M的成分推測正確的是 A.M是一氧化碳   B.M是甲烷C.M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D.M中含有碳、氧兩種元素11.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圖),下列關于丙烷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丙烷分子由碳和氫分子組成 (改) B.丙烷由碳和氫氣直接構成(改)C.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比為3:8D.丙烷相對分子質量為44 g(改)12.區分下列物質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別氧氣和二氧化碳 B.用水區分硝酸銨和食鹽兩種固體 C.用肥皂水鑒別硬水和軟水 D.用稀硫酸區分黃銅(Cu、Zn)和黃金13.以下關于實驗記錄的內容中不屬于現象描述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后,觸摸集氣瓶外壁感覺到較熱 B.“銅綠”加熱分解的產物是氧化銅、二氧化碳和水 C.硫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時,能聞到刺激性氣味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14.在密閉容器內有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物 質 X Y Z Q反應前質量/g 8 2 20 5反應后質量/g 待測 10 8 13A.反應后X的質量為6 g   B.該反應類型一定是置換反應(改)C.參加反應的X、Z的質量比是1:3 D.Y、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一定為1:115.下列四個圖像分別表示四個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中的數據及處理情況,其中正確的是A.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B.相同質量的鋁片和鋅粉分別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C.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片D.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鹽酸中(不考慮水、氯化氫的揮發)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正確答案只包括一個選項,多選時,該小題為0分;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的為1分,選兩個且都正確的給滿分,但只要選錯一個該小題就為0分。)16.下圖分別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質檢驗的裝置圖,(注: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中正確的是 D

17.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往試管中裝入固體粉末狀藥品時,先將試管橫放再用紙槽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 B.配制l0%的硫酸溶液時,在100 mL量筒中加濃硫酸至10 mL,再加水至100 mL C.用膠頭滴管吸取純堿溶液時,在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捏緊膠頭 D.過濾食鹽水時,玻璃棒末端要靠在單層濾紙處18.當調整、改變有關反應物的相對用量時,下列反應的產物會發生改變的是 A.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B.鎂在氧氣中燃燒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D.甲烷在氧氣中燃燒 19.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三種物質從溶液中析出時均不帶結晶水(改)),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0℃時,a、b、c三種物質中溶解度的是CB.將t1℃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溶液均變為不飽和C.將t2℃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溶液的質量分數均變小D.t2℃時,將30g 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質量為75g20.在托盤天平的兩個托盤上各放一杯相同的稀硫酸,調節天平使之平衡。然后在左盤放入鎂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右盤放入鐵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兩邊所加固體的總質量相等,反應結束后天平平衡。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左盤中碳粉的質量一定大于右盤 B.兩個燒杯中產生的氫氣一定相同C.兩個燒杯中金屬可能都有剩余 D.兩個燒杯中的硫酸一定已經完全反應九年級期末考試化學試題第Ⅱ卷 Ⅱ卷總分 積分人 核分人題號 三 四 五 得分 注意事項:1.第Ⅱ卷共4頁,用鋼筆或圓珠筆在試卷中直接作答。答題時,請嚴格按照題中要求作答。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得分 閱卷人 三、(本題包括5小題,每空1分,共28分)21.(8分)元素符號、化學式等是化學用語。以下內容請你用最合適的化學用語填空:(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   ;(3)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微粒 ;(4)調味品食鹽的陽離子  _______ ;(5)鐵銹的主要成分 ;(6)溫度計中填充的液態金屬__ ;(7)最常用的溶劑是_____ ;(8)“侏儒癥”的患者應補充的元素是 。22.(6分)(1)根據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種氣體的性質,試在以下的用途中各選填一種對應氣體的化學式:①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的化合物是 ;②可供家庭用的氣體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③加壓降溫后的固體,可用作致冷劑的是;④燃燒產物無污染、未來可作綠色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2)仔細觀察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種氣體的組成,并聯想它們的性質與用途,你就會發現某種氣體在某一點上具有與其它三種氣體不同之處,請你列舉兩例:① ;② 。23.(4分)寫出除去下列物質中雜質的化學方程式(括號內為雜質),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1)銅粉(鐵粉)();(2)氧化鈣(碳酸鈣)()。24.(3分)小小塑料袋,環保大問題。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1)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塑料難降解,塑料垃圾會造成“白色污染” B.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能有效減少污染 C.回收利用各種廢棄塑料制品可以減少“白色污染” D. 將廢棄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燒可以減少污染(2)暑假中的某一天,小明和媽媽到某大型超市購物。發現超市提供的新塑料包裝袋與以前的有所不同:①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種類和回收標志;②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結實;③新塑料袋有償提供。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變化,小剛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減少了塑料袋的廢棄,減輕了“白色污染”:①便于分類回收;②不容易破損,可重復使用;③從節約開支的角度,促使人們少用塑料袋;你認為上述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用序號填空)。在生活中可用_來代替塑料包裝袋盛裝物品。25.(7分)M常為骨質疏松的患者需補充的元素,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右:(1)該原子有 ___________個電子層,X的值是 ________,M元素屬于 ______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2)下列微粒示意圖中屬于離子的是 ________ (填序號,下同),根據“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M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下列 ________ 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3)M元素形成的離子的符號是 ____ ;(4)已知第(2)題中B的元素符號為“F”,則M元素與該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____ 。得分 閱卷人 四、(本題包括2小題,每空1分,共9分)26.(6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與實驗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1)分別寫出實驗儀器①和②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室制取氧氣可選用_________________裝置(填序號),請你根據所選用的裝置,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室收集氧氣可選用_______________裝置(填序號),請你說出選用該裝置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3分)右圖是同學們在探究氧氣性質實驗中改進的實驗裝置圖,你認為乙裝置中加入的液體可能是 ____,加入該液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裝置中如果不放水可能導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 閱卷人 五、(本題包括2小題,共23分)28.(7分)小軍設計右圖裝置進行制取CO2的實驗探究,經檢驗該裝置氣密性良好。(1)用膠頭滴管滴入稀鹽酸,此時裝置A的試管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裝置B的右端可觀察到管內紅墨水液面最終升至M處。若用同一裝置,只將塊狀碳酸鈣改用成相同質量的粉末狀碳酸鈣,滴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相同體積的稀鹽酸,重復上次實驗,發現裝置B右端的紅墨水液面比上次上升得更快,最終也停留在M處。根據裝置B的實驗現象,你從中得到的結論是:(至少寫兩條)。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裝置B的管內紅墨水改為澄清石灰水,可觀察到的現象是:①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_______ 。29.(16分)已知某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所含金屬的量都在5%以上。請設計實驗探究該粉末中鐵、銅的存在。資料在線: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溶于水的偏鋁酸鈉和氫氣(2Al+2H2O+2NaOH=2NaAlO2+3H2),鐵和銅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可供選擇的實驗用品:燒杯、大試管、量筒、滴管、燃燒匙、藥匙、磁鐵;稀硫酸、稀鹽酸、Na0H溶液、氨水。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實驗探究過程:Ⅰ、提出假設 假設1: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 假設2: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 _________。 假設3: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Cu。Ⅱ、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1)基于假設1,不用化學試劑,證明金屬鐵的存在可用 ____________ 。(2)基于假設2,將混合金屬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你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3)基于假設3,請你完成實驗操作,描述實驗現象。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說明儀器和試劑) 實驗現象 結論① 取少許粉末放入大試管中,再用滴管滴加 ,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清液得到固體。 固體粉末 ,并有 。 僅除去鋁② 再往大試管中加 ,充分反應。 固體 ,溶液 。 證明含有鐵③ 將大試管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加水,多次洗滌剩余固體 剩余固體呈紫紅色 證明含有銅Ⅲ、已知該金屬粉末的組成為鋁和鐵、鋁和銅兩種情況。(1)為測定混合金屬粉末中鋁的質量分數,將5.6 g的金屬粉末中加入100 g某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并產生a g氫氣,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當粉末為Al 、Fe時,a可能為0.2 gB.當粉末為Al、Cu時,反應完全后,生成物的溶液里一定含有Al2(SO4)3和CuSO4C.當粉末為Al、Cu時,若a為0.3g,則該種粉末中含鋁的質量分數小于50%D.當粉末為Al、Fe時,所需稀硫酸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大于9.8%(2)若5.6 g粉末為鋁和銅,加入97.6 g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氫氣0.3 g,求所得Al2(SO4)3溶液質量分數(Al2(SO4)3相對分子質量為342,要求有計算過程。

第Ⅰ卷(選擇題 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D A C D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C D D AC CD BC AD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三、(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28分)21.(8分)(1)Al;(2)N2;(3)O2;(4)Na+;(5)Fe2O3;(6)Hg;(7)H2O;(8)Zn。22.(6分)(1)①CO;②CH4;③CO2;④H2;(2)①氫氣不含碳元素,其它三種物質均含有碳元素;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其它三種物質的密度均比空氣小。(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給分)23.(4分)(1)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2)CaCO3==CaO+CO2、分解反應。24.(3分)(1)D (2)①②③;布袋或竹筐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給分)25.(7分)(1)4,20,金屬;(2)D,C;(3)Ca2+;(4)CaF2四、(本題共2小題,共9分)26.(6分)(1)酒精燈、長頸漏斗;⑵ A或B,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3)C或D,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或氧氣不易溶于水。27.(3分)高錳酸鉀溶液,吸收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防止產生污染;集氣瓶底炸裂。五、(本題包括2小題,共23分)28.(7分)(1)CaCO3+2HCl====CaCl2+CO2+H2O,塊狀固體溶解,并有氣泡產生;(2)①粉末狀碳酸鈣比塊狀碳酸鈣反應速度快;②塊狀碳酸鈣與相同質量的粉末狀碳酸鈣,滴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相同體積的稀鹽酸,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相同。 (3)①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②液面先上升,然后恢復到原位置(順序顛倒也給分)Ca(OH)2+CO2=====CaCO3+H2O。29.(16分)Ⅰ、Cu(或銅)(1分)Ⅱ、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1)用磁鐵吸引金屬粉末,有粉末被吸附,證明含有鐵(每個要點1分,共2分)(2)有氣泡生成,剩余部分固體(1分),2Al+6HCl====2AlCl3+3H2(1分)(3)(共6分)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說明儀器和試劑) 實驗現象 結論① 用藥匙取少許粉末放入大試管中,再用滴管滴加足(或過)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清液得到固體(共1分)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氣泡放出(共2分) 僅除去鋁② 往大試管中加足(或過)量的稀硫酸(或稀鹽酸),充分反應(共1分) 固體部分溶解,并有氣泡放出,溶液呈淺綠色(共2分) 證明含有鐵Ⅲ、(1)(2分)( CD ) (錯選、多選均不給分,漏選給1分) (2)(3分)解:設鋁的質量為x,Al2(SO4)3的質量為y。2Al+3H2SO4=Al2(SO4)3+3H2 (1分) 54 342 6 x y 0.3 g x =2.7 g y=17.1 g (共1分,求錯1個不得分)Al2(SO4)3%= (1分)

第5篇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Mg:24 S:32 Al:27 Cu:64 Fe:56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1至20題),第Ⅱ卷5至8頁(第21至29題),共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說明:1、 答卷前,考生務必將本人的姓名、考試證號、科目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同時在第Ⅱ卷的密封線內也務必將本人的考試證號、姓名、準考證號、學校填寫好,在第Ⅱ卷的右下角填寫好座位號。2、 第Ⅰ卷上選擇題答案必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答題欄內,在第Ⅰ卷上答題無效。3、 非選擇題部分在第Ⅱ卷相應位置上作答。4、 考試結束,試卷與答題卡一并上交。第I卷(選擇題 共4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現象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A.紙張燃燒 B.滴水成冰 C.鐵杵成針 D.石蠟熔化2.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 食用醋 B.酒精 C.精制碘鹽 D.“雪碧”可樂3.食品添加劑溴酸鉀(KBrO3)會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價為 A.+1 B.+3 C.+5 D.+24.下列物質中不屬于氧化物的是A.冰水   B.雙氧水   C.蒸餾水     D.鹽水5.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B.稀鹽酸中鹽酸是溶質,水是溶劑 C.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壓強 D.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6.下圖所示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點燃酒精燈 B.取少量液體 C.加熱液體 D.稱取氯化鈉7.下列所涉及到的物質中不屬于合金的是 A.制作窗框的鋁合金   B.建構“鳥巢”的新型鋼材C.用作鉆探機鉆頭的金剛石   D.冶煉鐵礦石得到的生鐵8.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需向牛奶中適量投放三聚氰胺 B.硒(Se)元素可以防癌,則人體攝入越多越好 C.用廚房洗滌精可以去除水壺中的水垢D.廢鐵屬于可回收垃圾9.下列生活事實不能體現分子性質的是

10.實驗證明M氣體在空氣中燃燒有CO2生成。僅根據此結果,對M的成分推測正確的是 A.M是一氧化碳   B.M是甲烷C.M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D.M中含有碳、氧兩種元素11.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圖),下列關于丙烷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丙烷分子由碳和氫分子組成 (改) B.丙烷由碳和氫氣直接構成(改)C.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比為3:8D.丙烷相對分子質量為44 g(改)12.區分下列物質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別氧氣和二氧化碳 B.用水區分硝酸銨和食鹽兩種固體 C.用肥皂水鑒別硬水和軟水 D.用稀硫酸區分黃銅(Cu、Zn)和黃金13.以下關于實驗記錄的內容中不屬于現象描述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后,觸摸集氣瓶外壁感覺到較熱 B.“銅綠”加熱分解的產物是氧化銅、二氧化碳和水 C.硫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時,能聞到刺激性氣味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14.在密閉容器內有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物 質 X Y Z Q反應前質量/g 8 2 20 5反應后質量/g 待測 10 8 13A.反應后X的質量為6 g   B.該反應類型一定是置換反應(改)C.參加反應的X、Z的質量比是1:3 D.Y、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一定為1:115.下列四個圖像分別表示四個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中的數據及處理情況,其中正確的是A.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B.相同質量的鋁片和鋅粉分別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C.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片D.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鹽酸中(不考慮水、氯化氫的揮發)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正確答案只包括一個選項,多選時,該小題為0分;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的為1分,選兩個且都正確的給滿分,但只要選錯一個該小題就為0分。)16.下圖分別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質檢驗的裝置圖,(注: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中正確的是 D

17.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往試管中裝入固體粉末狀藥品時,先將試管橫放再用紙槽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 B.配制l0%的硫酸溶液時,在100 mL量筒中加濃硫酸至10 mL,再加水至100 mL C.用膠頭滴管吸取純堿溶液時,在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捏緊膠頭 D.過濾食鹽水時,玻璃棒末端要靠在單層濾紙處18.當調整、改變有關反應物的相對用量時,下列反應的產物會發生改變的是 A.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B.鎂在氧氣中燃燒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D.甲烷在氧氣中燃燒 19.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三種物質從溶液中析出時均不帶結晶水(改)),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0℃時,a、b、c三種物質中溶解度的是CB.將t1℃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溶液均變為不飽和C.將t2℃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溶液的質量分數均變小D.t2℃時,將30g 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質量為75g20.在托盤天平的兩個托盤上各放一杯相同的稀硫酸,調節天平使之平衡。然后在左盤放入鎂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右盤放入鐵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兩邊所加固體的總質量相等,反應結束后天平平衡。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左盤中碳粉的質量一定大于右盤 B.兩個燒杯中產生的氫氣一定相同C.兩個燒杯中金屬可能都有剩余 D.兩個燒杯中的硫酸一定已經完全反應九年級期末考試化學試題第Ⅱ卷 Ⅱ卷總分 積分人 核分人題號 三 四 五 得分 注意事項:1.第Ⅱ卷共4頁,用鋼筆或圓珠筆在試卷中直接作答。答題時,請嚴格按照題中要求作答。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得分 閱卷人 三、(本題包括5小題,每空1分,共28分)21.(8分)元素符號、化學式等是化學用語。以下內容請你用最合適的化學用語填空:(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   ;(3)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微粒 ;(4)調味品食鹽的陽離子  _______ ;(5)鐵銹的主要成分 ;(6)溫度計中填充的液態金屬__ ;(7)最常用的溶劑是_____ ;(8)“侏儒癥”的患者應補充的元素是 。22.(6分)(1)根據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種氣體的性質,試在以下的用途中各選填一種對應氣體的化學式:①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的化合物是 ;②可供家庭用的氣體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③加壓降溫后的固體,可用作致冷劑的是;④燃燒產物無污染、未來可作綠色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2)仔細觀察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種氣體的組成,并聯想它們的性質與用途,你就會發現某種氣體在某一點上具有與其它三種氣體不同之處,請你列舉兩例:① ;② 。23.(4分)寫出除去下列物質中雜質的化學方程式(括號內為雜質),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1)銅粉(鐵粉)();(2)氧化鈣(碳酸鈣)()。24.(3分)小小塑料袋,環保大問題。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1)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塑料難降解,塑料垃圾會造成“白色污染” B.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能有效減少污染 C.回收利用各種廢棄塑料制品可以減少“白色污染” D. 將廢棄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燒可以減少污染(2)暑假中的某一天,小明和媽媽到某大型超市購物。發現超市提供的新塑料包裝袋與以前的有所不同:①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種類和回收標志;②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結實;③新塑料袋有償提供。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變化,小剛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減少了塑料袋的廢棄,減輕了“白色污染”:①便于分類回收;②不容易破損,可重復使用;③從節約開支的角度,促使人們少用塑料袋;你認為上述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用序號填空)。在生活中可用_來代替塑料包裝袋盛裝物品。25.(7分)M常為骨質疏松的患者需補充的元素,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右:(1)該原子有 ___________個電子層,X的值是 ________,M元素屬于 ______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2)下列微粒示意圖中屬于離子的是 ________ (填序號,下同),根據“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M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下列 ________ 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3)M元素形成的離子的符號是 ____ ;(4)已知第(2)題中B的元素符號為“F”,則M元素與該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____ 。得分 閱卷人 四、(本題包括2小題,每空1分,共9分)26.(6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與實驗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1)分別寫出實驗儀器①和②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室制取氧氣可選用_________________裝置(填序號),請你根據所選用的裝置,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室收集氧氣可選用_______________裝置(填序號),請你說出選用該裝置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3分)右圖是同學們在探究氧氣性質實驗中改進的實驗裝置圖,你認為乙裝置中加入的液體可能是 ____,加入該液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裝置中如果不放水可能導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 閱卷人 五、(本題包括2小題,共23分)28.(7分)小軍設計右圖裝置進行制取CO2的實驗探究,經檢驗該裝置氣密性良好。(1)用膠頭滴管滴入稀鹽酸,此時裝置A的試管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裝置B的右端可觀察到管內紅墨水液面最終升至M處。若用同一裝置,只將塊狀碳酸鈣改用成相同質量的粉末狀碳酸鈣,滴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相同體積的稀鹽酸,重復上次實驗,發現裝置B右端的紅墨水液面比上次上升得更快,最終也停留在M處。根據裝置B的實驗現象,你從中得到的結論是:(至少寫兩條)。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裝置B的管內紅墨水改為澄清石灰水,可觀察到的現象是:①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_______ 。29.(16分)已知某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所含金屬的量都在5%以上。請設計實驗探究該粉末中鐵、銅的存在。資料在線: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溶于水的偏鋁酸鈉和氫氣(2Al+2H2O+2NaOH=2NaAlO2+3H2),鐵和銅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可供選擇的實驗用品:燒杯、大試管、量筒、滴管、燃燒匙、藥匙、磁鐵;稀硫酸、稀鹽酸、Na0H溶液、氨水。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實驗探究過程:Ⅰ、提出假設 假設1: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 假設2: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 _________。 假設3: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Cu。Ⅱ、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1)基于假設1,不用化學試劑,證明金屬鐵的存在可用 ____________ 。(2)基于假設2,將混合金屬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你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3)基于假設3,請你完成實驗操作,描述實驗現象。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說明儀器和試劑) 實驗現象 結論① 取少許粉末放入大試管中,再用滴管滴加 ,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清液得到固體。 固體粉末 ,并有 。 僅除去鋁② 再往大試管中加 ,充分反應。 固體 ,溶液 。 證明含有鐵③ 將大試管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加水,多次洗滌剩余固體 剩余固體呈紫紅色 證明含有銅Ⅲ、已知該金屬粉末的組成為鋁和鐵、鋁和銅兩種情況。(1)為測定混合金屬粉末中鋁的質量分數,將5.6 g的金屬粉末中加入100 g某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并產生a g氫氣,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當粉末為Al 、Fe時,a可能為0.2 gB.當粉末為Al、Cu時,反應完全后,生成物的溶液里一定含有Al2(SO4)3和CuSO4C.當粉末為Al、Cu時,若a為0.3g,則該種粉末中含鋁的質量分數小于50%D.當粉末為Al、Fe時,所需稀硫酸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大于9.8%(2)若5.6 g粉末為鋁和銅,加入97.6 g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氫氣0.3 g,求所得Al2(SO4)3溶液質量分數(Al2(SO4)3相對分子質量為342,要求有計算過程。

第Ⅰ卷(選擇題 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D A C D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C D D AC CD BC AD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三、(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28分)21.(8分)(1)Al;(2)N2;(3)O2;(4)Na+;(5)Fe2O3;(6)Hg;(7)H2O;(8)Zn。22.(6分)(1)①CO;②CH4;③CO2;④H2;(2)①氫氣不含碳元素,其它三種物質均含有碳元素;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其它三種物質的密度均比空氣小。(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給分)23.(4分)(1)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2)CaCO3==CaO+CO2、分解反應。24.(3分)(1)D (2)①②③;布袋或竹筐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給分)25.(7分)(1)4,20,金屬;(2)D,C;(3)Ca2+;(4)CaF2四、(本題共2小題,共9分)26.(6分)(1)酒精燈、長頸漏斗;⑵ A或B,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3)C或D,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或氧氣不易溶于水。27.(3分)高錳酸鉀溶液,吸收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防止產生污染;集氣瓶底炸裂。五、(本題包括2小題,共23分)28.(7分)(1)CaCO3+2HCl====CaCl2+CO2+H2O,塊狀固體溶解,并有氣泡產生;(2)①粉末狀碳酸鈣比塊狀碳酸鈣反應速度快;②塊狀碳酸鈣與相同質量的粉末狀碳酸鈣,滴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相同體積的稀鹽酸,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相同。 (3)①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②液面先上升,然后恢復到原位置(順序顛倒也給分)Ca(OH)2+CO2=====CaCO3+H2O。29.(16分)Ⅰ、Cu(或銅)(1分)Ⅱ、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1)用磁鐵吸引金屬粉末,有粉末被吸附,證明含有鐵(每個要點1分,共2分)(2)有氣泡生成,剩余部分固體(1分),2Al+6HCl====2AlCl3+3H2(1分)(3)(共6分)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說明儀器和試劑) 實驗現象 結論① 用藥匙取少許粉末放入大試管中,再用滴管滴加足(或過)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清液得到固體(共1分)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氣泡放出(共2分) 僅除去鋁② 往大試管中加足(或過)量的稀硫酸(或稀鹽酸),充分反應(共1分) 固體部分溶解,并有氣泡放出,溶液呈淺綠色(共2分) 證明含有鐵Ⅲ、(1)(2分)( CD ) (錯選、多選均不給分,漏選給1分) (2)(3分)解:設鋁的質量為x,Al2(SO4)3的質量為y。2Al+3H2SO4=Al2(SO4)3+3H2 (1分) 54 342 6 x y 0.3 g x =2.7 g y=17.1 g (共1分,求錯1個不得分)Al2(SO4)3%= (1分)

第6篇

關鍵詞:納米技術;納米材料;新型混凝土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2-002-01

一、納米技術概述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加速,建筑物如雨后春筍般矗立在祖國的大地上。而混凝土作為土木工程最基本的材料之一,其需求量越來越大,質量和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傳統的混凝土已經遠不能滿足如今的需要,使用新技術改良傳統混凝土的性能成為建筑業首要的研究方向。

納米技術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新型技術,是指在納米量級范圍內,通過操縱原子、分子、原子團或分子團使其重新排列組合成新物質的技術,其產物納米材料也是納米技術發展的基礎。納米材料通常指的是顆粒尺寸在納米量級也就是(1nm~100nm)之間超細材料,具有獨特的光學、電學、熱力學和磁能學的性能。所以納米技術廣泛的運用于建筑、軍事、醫藥、半導體、通訊等領域,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二、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如今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1830年問世以后,持續使用了170多年。而且混凝土擁有耐火性強、使用方便、制作簡易、抗壓性好等優點,所以一直被人們沿用下來。不過混凝土的成分組成表明了其韌性和抗拉能力的不足,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去改變混凝土的組成成分。

三、納米材料在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

上面說到要想解決舊的混凝土材料的缺點,必須改變其組成成分。所以經過收集,現在新型混凝土材料有如下幾類:

1、納米復合水泥混凝土結構材料

經測量普通水泥顆粒粒徑大約在 7微米~ 200微米之間,我們要向其中加入一種水化硅酸鈣凝膠的原料,其尺寸經過精密測量在納米級范圍。然后在這種膠凝材料中引入納米礦粉(主要包括納米 SiO2、納米CaCO3和納米硅粉等),能夠使其大大地提高水泥混凝土硬化漿體的性能和凝固后的耐久性,不過這種新型混凝土仍有不足,就是其成本相對比較高,制約了其廣泛應用。需要繼續探究其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2、納米材料在光催化混凝土中的應用

實驗表明TiO2具有凈化空氣的性質,所以銳鈦型納米TiO2具有潔凈空氣、滅菌、除臭、自潔等特殊功能,可以用于制備光催化混凝土,使其對污染空氣進行凈化。不過要注意光催化混凝土和催化劑的壽命問題,使其更長久。

3、納米金屬粉末在屏蔽混凝土中的應用

經發現納米金屬粉末有兩項功能,第一是納米金屬粉末的硬度較高,而且在晶粒粒徑減小的條件下,硬度不斷提高,同時韌性更好;第二是納米金屬粉末可以吸收電磁波,可以起到很好的信號屏蔽作用,可以廣泛運用去軍用設施的建設。

4、納米氧化物在多功能混凝土中的應用

氧化物的種類一般包括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其中以金屬氧化物占據大部分。納米金屬氧化物具有一般納米材料都具有的性質,而且其吸收電磁波的能力要強于納米金屬粉末。最重要的一點,納米金屬氧化物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周圍環境的改變會引起氧化物表面電荷的變化,達到傳遞信號的目的。所以除了利用納米金屬氧化物材料屏蔽電磁外,利用其良好的傳感作用還可以可以制備具有自動報警功能的水泥混凝土。用于檢測建筑物結構情況,還有道路上的車重和車速等。

5、聚合物/無機納米材料在功能混凝土中的應用

與傳統材料相比,聚合物/無機納米材料具有很多優點,具有很好的增強性、增韌性、耐熱性、熱穩定性和導電性等。由于這些優異的性能,使這種材料的應用研究成為復合材料中的大熱門,關于這種材料的理論辯論也很多,如果將其應用與混凝土當中,不僅改良了舊混凝土的缺點,還能達到其他功用。

四、發展前景

在建筑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混凝土成為非常有前景的項目之一,因為混凝土使用廣泛,數量龐大。在工程施工中,對混凝土的應用要求越來越高。而且目前,新型混凝土在市場的應用和推廣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建筑商建立了專門的研究部門,開始自主研發新型混凝土或與之相關的儀器設備。隨著科學的發展,新型混凝土性能的不斷提高,越來越體現出新型混凝土的優越性,所以,使得混凝土在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

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的同時,城市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這直接帶動了我國新型混凝土產業的發展和應用,然后新型混凝土產業不斷進步的同時也帶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新型混凝土的質量和性能也能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節省了資源。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去探究,將納米材料更好的應用在新型混凝土材料中。

參考文獻:

[1] 王山峰.張文輝.土建混凝土施工技術問題淺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7).

第7篇

比利時和荷蘭的科學家利用3D打印技術制成了首個完整的鈦基下顎,并成功將其移植給了一位83歲的老婦,這表明精準的3D打印技術可用于人體骨骼和器官的移植。

此前,這名女性患者因患有骨髓炎,損壞了下顎的正常功能。科研人員通過核磁共振成像(MRI)獲取了病患下顎的準確形狀,并利用激光燒結3D打印機融化鈦微粒,使其一層層融合,直至重塑出病患下顎的模型,卻無需使用任何黏合劑。這種名為“附加生產”的技術利用高精度激光束,連續熔化很薄的鈦金屬粉末來制造器官。每層鈦粉末都與上一層的截面黏合。1毫米厚度需要熔化33層鈦金屬粉末,而制造整個下顎則需要熔化數千層鈦粉末。制成的下顎上面甚至還帶有可促進肌肉連結的凹痕和孔腔,以及允許下頜神經通過的套筒,以增加患者未來可能需要的支撐結構。其外面也覆蓋了與生物相容的陶瓷層,以便它附著于患者的面部。

雖然人工下顎約107克,要比天然下顎重三分之一,但病人使用起來并不困難。手術完成之后,患者的下顎迅速恢復了原來的形狀,吞咽、說話和呼吸功能等也恢復了正常。通常這種手術都需要住院兩周至一個月才能完成,而這位病患僅花費了4個小時就完成了此次下顎移植手術。與傳統的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技術使用的材料更少,生產時間也更短。此前最大規模的3D打印移植是2008年于芬蘭實施的半個上頜骨移植,科學家通過將3D打印的鈦微粒融入干細胞中,并植入病患的腹部才培養出了與生物兼容的組織。

哈塞爾特大學的朱爾斯?波肯斯教授表示,這是首次采用定制器官為病人置換整個下顎的手術。由于3D打印機能制造出厚度僅為數微米的層疊材料,也幾乎可以與各式原材料兼容,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以3D打印技術制造皮膚移植微片的方法,以及利用細胞的正確沉積來構建整個器官的途徑。比利時3D打印公司Layerwise的總經理彼得?莫瑟里斯也表示,這僅僅是個開始,“附加生產”技術可使LayerWise生產出更復雜的、符合病人需求的器官或移植物,在未來應用于更廣范圍的移植手術,而不僅限于人類骨骼結構的移植。

第8篇

1 試驗

1. 1 W-10Cu 粉末的性能檢測

本試驗采用廈門虹鷺鎢鉬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超細 W-10Cu 復合粉末,并對其性能進行表征。其化學成分檢測結果如表 1 所示。通過掃描電鏡( SEM) ( S3400N 型) 觀察 W-Cu復合粉末的微觀形貌,如圖 1 所示。可以看出粉末的粒徑為 400 ~ 600nm,但團聚比較嚴重,從照片中較難區分出 W 相和 Cu 相。對復合粉末的顆粒截面進行掃描電鏡( BSECOMP) 分析( 見圖 2) ,可以看出,在一個團聚的小顆粒中 W 相和 Cu 相均勻交錯分布。W-10Cu 超細復合粉末的物理性能如表 2 所示,其中粉末粒度分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儀( Maste-rsizer 2000,Malvern) 檢測。

1. 2 喂料制備

在超細 W-10Cu 復合粉末的喂料制備過程中采用石蠟-聚合物體系的粘結劑,該粘結劑的成分包括51wt% 的石蠟、30wt% 的聚丙烯、16wt% 的聚乙烯以及 3wt%的硬脂酸。喂料的裝載量( 喂料中金屬粉末所占的體積分數) 由轉矩流變儀確定。混合腔內溫度設定為 155℃,轉子轉速為 60rpm。由于此超細W-10Cu 復合粉末的流動性較差,故在喂料制備過程中其裝載量從較低的 40vol%開始捏練,即最初將1 012. 2g W-10Cu 復合粉末和 80g 粘結劑加入混合腔內,通過每次向混合腔內添加一定量的金屬粉末來逐步提高其裝載量( 每次添加 1vol%) ,試驗表明該粉末的臨界裝載量為 47vol%。為了使喂料在注射過程中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在注射試驗中實際裝載量為 45vol%。

1. 3 注射成形

將做好的喂料通過特定的模具分別注射成測量熱膨脹系數和熱導率系數所需的試樣毛坯。注射所用設備為德國 Arburg 公司制造的 All rounder 360S型注射機,注射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如表 3 所示。

1. 4 脫脂和燒結

注射后的生坯先后通過溶劑脫脂和熱脫脂 2 步脫脂過程: 1) 將注射生坯于 37℃完全浸入正庚烷內保持 12h,在這一過程中,有近 48. 9%的粘結劑從生坯內脫除; 2) 將溶劑脫脂后的生坯放入脫脂爐內,在 500℃ 和 900℃ 分別保溫 90min,升溫速率為1. 5℃ / min,脫脂氣氛為 H2。經此 2 步驟得到脫脂坯,將脫脂坯分別在 1 300℃、1 350℃、1 400℃ 和 1450℃ 的峰值溫度下保溫 90min,升溫速率為 3. 0℃ /min,燒結氣氛為 H2,考察粉體的致密化行為。

1. 5 性能檢測

W-10Cu 燒結體的密度采用阿基米德法 ( H2O介質) ( AL204 model,Mettler Toledo) 測量,并計算出其相對密度; 通過將燒結體進行切割、打磨、拋光以及腐蝕等處理后對其進行微觀形貌分析; 利用激光閃光法( LFA 447 Naoflash,Netzsch) 測量燒結體在室溫下的熱擴散系數,從而計算出其熱導率; 通過熱膨脹分析儀( Unitherm 1 161V,Anter) 測量其熱膨脹系數; 同時對比分析滲 Cu 工藝和通過超細復合粉末 MIM 工藝得到的 2 種 W-10Cu 復合材料性能的差別。

2 結果與分析

2. 1 燒結溫度對致密度的影響

圖 3 所示是脫脂坯分別在 1 300℃、1 350℃、1400℃ 和 1 450℃ 燒結后所得制品的密度曲線。從圖3 可以看出,隨著燒結溫度的升高,W-Cu 合金的密度呈現先升后降的變化趨勢。在 1 400℃以下時,隨著溫度的升高,W-Cu 合金的密度逐漸上升,而當溫度超過1 400℃以后,其密度反而開始降低。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當溫度過高時,Cu 相從W 基體中滲出,造成 W 相發生偏析及孔洞的生成,導致致密度下降。因此,1 400℃是最佳的燒結溫度,此時經注射成形的 W-10Cu 合金一次燒結后密度達到17. 16g / cm3,相對致密度為99.31%,已基本全致密。

2. 2 注射成形制品和滲 Cu 制品的微觀結構對比

圖 4 和圖 5 分別是采用超細復合粉 MIM 和傳統滲 Cu 2 種工藝所得制品的金相照片和掃描電鏡照片。可以看出: 利用超細 W-10Cu 復合粉末經注射成形得到的燒結樣幾乎無孔洞且兩相分布均勻,燒結后 W 晶粒的尺寸為 2 ~3μm,Cu 相則均勻地分布在 W 晶粒之間并形成 Cu 網絡。由于 W-10Cu 燒結體中 Cu 的體積分數相對較低( 19. 3vol%) ,使得滲 Cu 過程變得困難。因此,通常采用較粗的 W 粉制成 W 骨架,使其中含有利于Cu 滲入的連通通道。從圖中可以看出,W 晶粒為 5~ 15μm。在合適的滲 Cu 工藝下,所得合金也幾乎無孔洞存在。對比 2 種工藝所得制品的微觀結構,可以發現,采用超細 W-Cu 復合粉 MIM 得到的燒結制品中 W、Cu 兩相分布相對更加均勻,這有利于其熱學性能的提高。

2. 3 W-10Cu 燒結體的熱學性能

將超細復合粉末 MIM 所得制品( 1 400℃燒結)和滲 Cu 制品分別加工成測試樣進行檢測,熱導率的檢測結果如表 4 所示。可以看出,盡管滲 Cu 樣和注射樣的相對密度都超過 99%,但注射樣的導熱系數為 215W/( m•K) ,遠高于滲 Cu 樣的 180W / ( m•K) ,這主要是由于其微觀結構的差別引起的。圖 6 為 2 種不同成形方式所得合金的熱膨脹系數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2 種不同成形方式所得合金的熱膨脹系數均呈現出先降低再逐漸升高的趨勢,且都在 150℃ 左右達到最低值,隨后 2 者都開始逐漸升高,注射樣比滲 Cu 樣的熱膨脹系數更穩定,變化幅度更小。文獻[16]報道的 MIM W-10Cu 的熱導率在209 ~220W / ( m•K) ,熱膨脹系數為 6. 7 × 10- 6℃- 1,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第9篇

1、氯化鉀制取氧氣的化學式:2KClO3=2KCl+3O2反應條件是加熱和MnO2催化。

2、氯酸鉀,為無色片狀結晶或白色顆粒粉末,味咸而涼,強氧化劑。常溫下穩定,在400℃ 以上則分解并放出氧氣,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屬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劇加熱時可發生爆炸。

3、因此氯酸鉀是一種敏感度很高的炸響劑,如混有一定雜質,有時候甚至會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濃硫酸會爆炸。可與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由離子構成。氯酸鉀絕不能用以與鹽酸反應制備氯氣,因為會形成易爆的二氧化氯,也根本不能得到純凈的氯氣。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1、氯酸鉀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2KCIO3=2KCI+3O2(加熱MnO2作催化劑)。

2、氯酸鉀,為無色片狀結晶或白色顆粒粉末,味咸而涼,強氧化劑。常溫下穩定,在400℃ 以上則分解并放出氧氣,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屬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劇加熱時可發生爆炸。

3、因此氯酸鉀是一種敏感度很高的炸響劑,如混有一定雜質,有時候甚至會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濃硫酸會爆炸。可與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由離子構成。氯酸鉀絕不能用以與鹽酸反應制備氯氣,因為會形成易爆的二氧化氯,也根本不能得到純凈的氯氣。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1篇

1 機械設計中對材料的選擇

1.1機械零件材料的選擇應滿足基本要求

1.1.1 使用性能要求。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表現, 即使用性能, 是選材時應考慮滿足的根本要求。不同零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是很不一樣的,有的零件主要要求高強度, 有的則要求高的耐磨性, 有的甚至無嚴格的性能要求,僅僅要求有美麗的外觀。因此, 在選材時, 首要的任務就是準確地判斷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1.1.2工藝性能要求。材料的工藝性反映的是材料本身能夠適應各種加工工藝要求的能力,即要求所選材料在加工制造時首先能夠造出成品來,并且能夠便于制造、同時必須保證質量。①熱加工工藝性能熱加工工藝性能主要指鑄造性能、鍛造性能、焊接性能和熱處理性能。②切削加工性能金屬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用刀具耐用度為60min 時的切削速度V60來表示,V60越高,則金屬的切削性能越好。

1.2機械零件材料選擇的方法

1.2.1選材對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影響顯然, 材料的選用極大地影響了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各個組成部分。工程實踐中,在保證產品合理功能(或性能) 的前提下,雖然一般是選用價格便宜的材料,可降低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但同時我們更應注意的是,有時若選用成本雖高但性能更優的材料,由于產品的自重減輕、使用壽命延長、維修費用減少、能源費用降低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從產品壽命周期成本角度考慮,反而是經濟的。

1.2.2制造方法的選擇是材料選擇過程中一個不可分割的因素,即應將結構設計、材料選擇及其可用的加工方法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看待。選材時不僅要考慮零件的某單項加工工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應綜合考慮其整個加工路線所涉及的全部加工工序之總成本。

2 機械設計標準化是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

2.1機械零件是機器的基本組成要素,對于機械零件設計工作來說,標準化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謂零件的標準化,就是通過對零件的尺寸、結構要素、材料性能、檢驗方法、設計方法、制圖要求等, 制定出各式各樣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標準。標準化帶來的優越性表現在:

2.1.1能以最先進的方法在專門化工廠對那些用途最廣的零件進行大量的、集中的制造,以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2.1.2統一材料和零件的性能指標,使其能夠進行比較,并提高零件性能的可靠性。

2.1.3采用標準結構及零、部件,可以簡化設計工作,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質量。

2.2搞好設計階段的標準化工作是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途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生產廠家應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 不斷更新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物資消耗,提高經濟效益。要達到這些目的, 都離不開標準化, 必須用標準化手段, 從嚴把好產品設計這一關, 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加快新產品開發。

3 劑的特性及應用

為了使工件得到所期望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需要對工件進行切削、研磨、沖壓、軋制和拉拔等,金屬加工劑是金屬在加工工藝過程中所使用的冷卻材料。

3.1劑的技術要求

要求金屬切屑劑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主要性能:

3.1.1冷卻性能。在金屬切削加工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絕大部分(90%以上)都轉變成切削熱,它不但使刀具容易磨損,而且使工件容易產生局部燒傷或發暗,影響工件表面的加工精度及加工質量。因此,要求金屬切削劑能夠首先通過減輕摩擦來減少熱量的產生。二是通過切削液的熱傳導、對流和汽化進行散熱。

3.1.2性能。刀具在切削工件的瞬間,通常承受著極大的切削力作用,金屬切削劑良好的性可以減小刀具前刀面與切屑、后刀面與工件表面之間或砂輪與材料間的摩擦與磨損,降低摩擦系數,防止刀具與切屑或工件間的粘著。減少功率消耗,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從而使工件獲得良好的表面光潔度;更重要的是減少切削過程中產生積屑瘤(即刀瘤)的機會。

3.1.3清洗性能。金屬在切削(或磨削)過程中,油污、細小的切屑、金屬粉末和砂輪砂粒等互相粘結,并粘附在工件、刀具和機床上,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降低刀具和砂輪的使用壽命,影響機床的精度。因此,金屬切削劑應具有良好的清洗作用,減少細小的切屑及金屬粉末等的粘結以利清洗,同時迅速將細小的切屑及金屬粉末等及時沖走。

3.1.4防銹性能。水基型金屬切削劑在使用過程中大部分是水(約占80%到98%),為銹蝕的產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其中的極壓劑和某些表面活性劑往往會加劇金屬的銹蝕;所以要求水基型金屬切削劑必須具備一定的防銹性能,使工件在加工過程中和加工后的短時間內不產生銹蝕。

3.2金屬切削劑的選擇

選擇金屬切削劑, 要根據切削加工的工藝條件及要求,初步判斷選取純油性或水溶性切削劑。通常我們可以根據機床供應商的推薦來選擇;其次,還可以根據常規經驗進行選取,如使用高速鋼刀具進行低速切削時,通常采用純油性,使用硬質合金刀具進行高速切削。

總之,在市場經濟中,為了更好滿足企業的發展,機械產品越來越先進,品種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在機械設計當中,對材料的選擇、標準化的應用提高到一個新的認識,在加工過程中,減少影響表面層物理力學性能的因素以及劑的合理運用。努力把我們加工成本降到合理的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梁耀能.機械工程材料[M].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2

[2]胡家秀.機械設計基礎[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6

[3]李占周.金屬切削用劑的使用及發展趨勢.東方電機,2009,1

第12篇

關鍵詞:機械 設計加工 分析研究

一、科學選擇機械零件材料――機械零件材料選擇的主要方法

機械零件材料的選擇對于產品周期、生產成本等方面影響較大,有些產品零件在選擇材料時候,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選用相對廉價的材料,但是使用周期縮短,有些材料成本較高,但是質量更優,使用周期長、維修費用低、節能效果更好,經濟性反而提高。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要結合產品實際使用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研究,選取性價比最高的材料。實際生產中,材料的選擇還要兼顧到制造與生產工藝,結合加工生產方式進行綜合考慮,既要核算不同材料加工成本,還要考慮到與此相關聯的全部工序成本,選取最為科學的材料。并形成科學有序的材料選擇論證分析報告。[1]

二、有效提高機械設計標準化水平

1、機械零件是機器的基本組成要素,對于機械零件設計工作來說,標準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零件的標準化,就是通過對零件的尺寸、結構要素、材料性能、檢驗方法、設計方法、制圖要求等,制定出各式各樣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標準。

2、搞好設計階段的標準化工作是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途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產廠家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不斷更新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物資消耗,提高經濟效益。要達到這些目的,都離不開標準化,必須用標準化手段,從嚴把好產品設計這一關,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加快新產品開發。

三、兼顧到機加工件表面層物理力學性能因素

在機械零部件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切削力和切削熱能夠對零部件表面物理力學性能產生影響。首先是表面層金相組織發生變化。磨削加工導致工作部位溫度升高導致表面層金相組織發生變化,過硬的砂輪會引發切削堵塞,建議使用軟砂輪,還要通過同時加大工件速度以及砂輪速度的方式避免工件表面溫度過高,輔之以高壓大流量冷卻液的方式,提高降溫效果以及消除砂輪切屑堵塞現象。另外,零部件表面層殘余應力也要引起注意,在對零部件材料進行切削過程中,其表面組織因為出現了形狀或者組織上的變化,表層和基體銜接處因相互平衡作用出現彈性應力,主要為冷塑性變形、熱塑性變形、金相組織變化等方面因素導致。

四、劑的特性及應用

為了使工件得到所期望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需要對工件進行切削、研磨、沖壓、軋制和拉拔等,金屬加工劑是金屬在加工工藝過程中所使用的冷卻材料。

1、劑的作用和技術要求

我們使用的金屬切屑劑的主要目的是:(1)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2)保證和提高工件的加工尺寸精度;(3)改善工件表面的光潔度;(4)及時排除金屬屑,確保切削過程順利進行;(5)及時帶走切屑熱,迅速均勻冷卻刀具和工件等;(6)防止機床和工件產生腐蝕和銹蝕;(7)提高切削加工效率,降低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要求金屬切屑劑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主要性能:

1.1冷卻性能

在金屬切削加工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絕大部分(90%以上)都轉變成切削熱,它不但使刀具容易磨損,而且使工件容易產生局部燒傷或發暗,影響工件表面的加工精度及加工質量。因此,要求金屬切削劑能夠通過減輕摩擦來減少熱量的產生。二是通過切削液的熱傳導、對流和汽化進行散熱。

1.2性能

刀具在切削工件的瞬間,通常承受著極大的切削力作用,金屬切削劑良好的性可以減小刀具前刀面與切屑、后刀面與工件表面之間或砂輪與材料間的摩擦與磨損,降低摩擦系數,防止刀具與切屑或工件間的粘著。減少功率消耗,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從而使工件獲得良好的表面光潔度;更重要的是減少切削過程中產生積屑瘤的機會。[2]

1.3清洗性能

金屬在切削(或磨削)過程中,油污、細小的切屑、金屬粉末和砂輪砂粒等互相粘結,并粘附在工件、刀具和機床上,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降低刀具和砂輪的使用壽命,影響機床的精度。因此,金屬切削劑應具有良好的清洗作用,減少細小的切屑及金屬粉末等的粘結以利清洗,同時迅速將細小的切屑及金屬粉末等及時沖走。

1.4防銹性能

水基型金屬切削劑在使用過程中大部分是水(約占80%―98%),為銹蝕的產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其中某些表面活性劑往往會加劇金屬的銹蝕;所以要求水基型金屬切削劑必須具備一定的防銹性能,使工件在加工過程中和加工后的短時間內不產生銹蝕。[3]

2、金屬切削劑的選擇

選擇金屬切削劑,首先要根據切削加工的工藝條件及要求,初步判斷選取純油性或水溶性切削劑。通常我們可以根據機床供應商的推薦來選擇;其次,還可以根據常規經驗進行選取,如使用高速鋼刀具進行低速切削時,通常采用純油性,使用硬質合金刀具進行高速切削時,通常可以采用水溶性;對于供液困難或切削液不易達到切削區時采用純油性金屬切削液(如攻絲、內孔拉削等),其他情況下通常可采用水溶性金屬切削液等。

由于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受載荷以及零件加工精度等方面的影響,摩擦和磨損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機械設備的工作條件日益苛刻,或工作強度的提高,對劑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往往要求一種劑要具有多種功能。實踐表明,劑在減小機械磨損,延長機械使用壽命方面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瑞成.機械工程材料[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14-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禄劝| 景谷| 佳木斯市| 安丘市| 宜君县| 正宁县| 南和县| 土默特右旗| 尼木县| 温宿县| 贡觉县| 革吉县| 麻栗坡县| 木里| 碌曲县| 曲麻莱县| 乌鲁木齐市| 任丘市| 吉木萨尔县| 和政县| 永州市| 毕节市| 长乐市| 清水河县| 孝义市| 阜康市| 通江县| 治县。| 临泉县| 塘沽区| 江永县| 晋州市| 咸丰县| 高尔夫| 云南省| 漠河县| 崇州市| 双鸭山市| 平武县|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