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田園生活

田園生活

時間:2023-05-30 09:36: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田園生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在家里我是一位“大小姐”整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媽媽以為這樣我肯定無憂無慮,異常開心。“不!”我喜歡的是在沒有喧嘩的田園生活

我期盼那種美好的田園風情,自然風光,最喜歡的是青藏高原的純樸。躺在蒙古包里暖洋洋地睡一覺,醒來再到草原上放羊。騎馬。多開心呀!傍晚,到草原上開篝火晚會。唱歌。跳舞,該多美好呀!可是現在代替它們的卻是一望無際的車海,一輛輛汽車正在揚眉吐氣呢!啊!悠揚的音樂也變成了“滴滴”的汽車喇叭聲了。啊!我渴望的自然風光什么時候才出現呀?

我盼著在遼闊的稻田里種下屬于自己的秧苗,和小伙伴們唱著歌插秧苗,伴著笛聲采野花,坐在樹下吃桃子,看!這是多么開心的場面呀!看著自己用汗水種下糧食一天天長大,心里多自豪啊!再到養豬場抱出一只只剛來到人間的小豬,怎能不讓人感到興奮呢!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只小豬仔,每天細心地喂它吃食。喝水,我相信那時誰都不會覺得臟啦!這一切是多么美妙呢?

在美麗早晨,走進大森林,在山間小溪里高歌,在綠樹紅花的森林中跳舞,在薰衣草的草坪中聞著花香,美美的做一個薰衣草夢。真想去看一看那里,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真想騎馬兒在草原上自由奔馳呀!真想在太陽公公跟前,對他大聲說:“你起得真晚!”到那時連太陽公公都會嫉妒我吧?

我真不想在城市,這個大籠子關一生呀!每天受著汽車尾氣污染,聽著刺耳的噪音,那會將我童年的快樂丟失的!

我盼著那美麗的田園風光,那安靜。愉快的田園生活,我期待著……

北京海淀區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六年級:田佳鑫

第2篇

城市生活節奏太快,過久了,覺得心里擁擠得很,沒有多少閑暇空間,這樣就不由得想起農村生活的閑淡與逸樂,這時讀一下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就別有一番情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

題目中的“過”,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經過,而是“訪問”的意思,因為孟浩然是受故人的邀請而特地訪問田家的,并不是隨意的路過。但農村里請客,非常簡單:殺一只自家飼養的雞,用新收割的符米做一頓飯,這就是很好的款待了。老朋友關系融洽,交往也比較隨便,招待的飯菜也就不需要多么豐盛了。實際上吃飯是小事,重要的是請詩人去欣賞、領略那里的田園風光,敘敘友情,體驗一下豐收后的喜悅心情。可見,故人的請客,并不注重形式,而是用“心”來請的。

那么,田園風光是如何呢?就是接下來的詩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上句是寫近景,綠樹環抱在村子周圍;下旬是寫遠景,青山斜立在城郭之外。農村的樹木大多依傍著村莊栽植,而且越靠村邊越是稠密,甚至連成一片,所以詩中用一個“合”字,既精當又形象鮮明。這村莊是在綠樹的環繞之中,自成一統,清幽閑靜,但并不偏僻,因為遠處還能看到城廓,城廓的外邊還有一道青山斜貫,似乎是村莊的陪襯,又像是連接村莊的紐帶。在這樣的田園風光之中把酒對飲,一切煩惱憂愁,一切功名利祿,都被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對飲的情景,詩人是用這兩句詩來描述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打開窗門,就面對著場院和菜地;舉起酒杯,談話的內容無非是莊稼長得如何。他們越飲心情越愉悅,越談興致越高,沒有憂愁,沒有困擾。環境幽靜,使人心曠神怡,真誠款待,使人留連忘返,所以臨別時就率真地告訴主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這是友情的預約,也是未來的期待,更是對這次來訪非常滿意的表示。

《過故人莊》是孟浩然寫得很好的一首詩,運用質樸的語言,寫出了做客農村的景象:田園的景物,清新秀麗;故人的情誼,真摯深厚;農家的生活,簡樸可愛。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田園生活的喜悅。這種喜悅,奠定了孟浩然詩的感情基調,并表現出外恬淡而內明麗的風格。明人胡應麟說的“淡而不幽,時雜流麗;閑而非遠,頗覺輕揚”(《詩藪》)是很中肯的。聞一多也說:“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筑在一聯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濤人,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唐詩雜論》)我們細加品味這首《過故人莊》,就覺得內在的情感非常真摯,而語言的表現卻平淡樸素,似乎脫口而出,如話家常,透露出濃厚的鄉土氣息。但如果就此認為孟浩然作詩時,也和我們讀詩一樣地容易,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孟浩然的這首詩,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的,這可以從對偶和用典兩方面看出來。

這首詩的中間四句,是非常工整的對仗。頷聯:“綠”,“青”,顏色相對;“樹”、“山”,山林相對;“村邊”、“郭外”,方位相對;“合”、“斜”,形狀相對。從詞性來看,“綠”、“青”,形容詞相對;“綠樹”、“青山”,偏正詞組相對;“村”、“郭”,名詞相對;“村邊”、“郭外”,方位詞相對;“合”、“斜”,動詞相對。頸聯:“開”、“把”動詞相對;“軒”、“酒”,名詞相對;“面”、“話”動詞相對;“場圃”、“桑麻”,名詞相對。“開軒”、“把酒”,動賓詞組相對;“場圃”、“桑麻”,又場所相對;“面場圃”、“話桑麻”,動賓詞組相對。這樣的兩聯,對得極為工整,又極為自然,雖經千錘百煉,而沒有一點斧鑿跡象,故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這首詩多處用了典故,人們初讀時往往毫無察覺,這是因為孟浩然的用典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首句“故人具雞黍”用《論語?微子》典:“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后來就將“雞黍”作為招待客人的飯菜。第六句“把酒話桑麻”用陶淵明《歸園田居》典:“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則是對故人五谷豐登的慶賀。我們知道,孟浩然詩歌平淡風格的形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陶淵明的影響。陶淵明的詩出于自然,風格沖淡,歸田的情懷恬然自樂,這首《過故人莊》與陶詩是一脈相承的。最后兩句也是暗用陶淵明九月九日賞菊飲酒的典故。后人的用典,往往雕琢痕跡比較明顯,并給詩歌閱讀帶來困難,故被稱為“掉書袋”,而孟浩然的用典,既自然又神奇,不得不讓人嘆服。

第3篇

“媽,我爸的棋藝不挺高明的嗎,怎么突然變得這么差勁呢?”我納悶地問,可半晌沒得到回應,轉頭一看,老媽正歪著頭打瞌睡呢。我使勁推了她幾下,老媽才瞇著眼問:“啊?幾點了?喲,天都黑了,你們還沒吃飯吧,我現在就去做。”說著就往廚房鉆,驚得我趕緊拽住她,問老爸怎么回事。“她呀,最近就這樣,老是迷迷糊糊的。有一次去超市,回家還坐上反方向的車了。”老爸說著推亂棋局:“唉,不下了!真沒勁,干啥都沒意思。”

晚上回家,我趕緊上網查資料,原來,這種癥狀叫“退休老人綜合癥”,因為從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突然變得輕閑,沒有生活目標,缺少寄托,便會出現精神恍惚、孤獨失落的感覺。這種癥狀大多是出現在剛退休時,因為巨大的反差,心情才會失落,可老爸老媽在家呆了快兩年呀,怎么還不適應呢?

第二天午休,我還在冥思苦想之際,對桌的李姐遞我給一大袋山菜,說是她婆婆從鄉下來看孫子,特意帶來的。我根本就不吃山菜,只好晚上送給老媽。沒想到,她卻當成寶貝似的欣喜不已:“哎呀,我有多少年沒吃到這么正宗的菜了,小時候還上山挖過呢。”老爸也邊吃邊嘖嘖稱贊:“現在真是很難吃到沒有化肥的菜呢!”看他們吃得津津有味,我取笑道:“那你們干脆自己種吧,肯定是無公害綠色食品。”老媽聽后,連聲抱怨:“唉,要不是現在房價漲得這么高,我真想買個一樓帶院的房子,種點兒花呀菜呀的,還能鍛煉身體!”

“你是不是福享夠了,非要找罪受?種什么菜呀,咱家又不缺錢!你要悶得慌,沒事到公園轉轉,一樣鍛煉身體。”老爸不耐煩道。

聽到他們爭辯,我突然靈機一動,雖然買一樓的房子不太現實,但可以利用現有資源改造一番呀!爸媽住的是兩室兩廳的房子,南北雙陽臺,北陽臺當廚房,南陽臺貫穿兩個臥室,足有20平方米,一直在存放雜物,這些雜物估計等我的牙齒都掉光了也不會派上用場,干脆收拾出來,把陽臺改成菜園。我和老媽一商量,她樂得直拍大腿:“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呢!”但老爸因為在醫院工作半輩子,有點兒潔癖,所以堅決反對,說我們沒事瞎折騰,把干凈的房子弄得臟兮兮的。

老公找朋友訂做了一個6米×2米的泡沫保溫箱,老媽去農貿市場買回種子,又去附近的山上挖了幾大袋子土壤,我試試足有十公斤重,她居然自己一路拎回家,雖然累得氣喘吁吁,卻滿臉興奮和期待。老媽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用我們任何人幫忙,老爸在旁邊直撇嘴,小聲嘟囔:“就算你讓我幫,我也懶得動呢!”

從那時起,老媽整天圍著她的“菜園”轉。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菜澆水,然后施肥。她把淘米、洗菜的水都當成肥料澆到菜園里。晚上也要先給菜澆完水才能上床睡覺。有一次回家,看到她無精打采,我偷偷問老爸,才知道原來種的菜生了蟲子,老媽聽說用辣椒水可以除蟲,結果連菜也一起殺死了,她心疼得坐在陽臺上直抹眼淚。有了前車之鑒后,她沒事就跑到對面李大爺的菜地里取經,虛心討教。老媽看李大爺的菜園種了好多品種的蔬菜,回家后,就用木板把泡沫箱隔成幾個方格塊,也種上不同的蔬菜,說這樣等收成時更有成就感。每次回家,老媽常念叨,這是小蔥、這是生菜、這是香菜,可在我看來,都只是些綠色的小苗,根本分辨不清。

很快就到了國慶節,我琢磨著去哪兒旅游,打電話問老爸,他卻吞吞吐吐地說哪兒也不想去,老媽也說不去,我心里直犯嘀咕,難道是老兩口鬧矛盾了?晚上趕緊回家看看。一進門,嚇我一跳,老爸正帶著老花鏡,蹲在陽臺上摘菜,老媽在旁邊指導:“這個不能摘,還沒長成;那些是草,得趕緊拔掉……”

我吃驚地張著嘴巴:“爸,你不是……”老爸尷尬地笑笑,老媽撇撇嘴:“他呀,種的時候最反對,吃的時候比誰都香。”我一看廚房,簡直是春滿餐桌綠滿園,香菜、小蔥、生菜、辣椒,一片綠油油的惹人愛。

看來今天的晚餐成了蘸醬菜大聚會。老爸邊吃邊問老媽:“怎么樣?咱家種的比老李頭的好多了吧?明天我給他送一盆生菜,省得他老在我面前顯擺。”

第4篇

在大山腳下有一個小鄉村,兩條交叉的小路,通往鄉村的每個角落。在這里,有我童年的回憶,有同我一起成長的玩伴,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

某一年的春天,我驚奇地發現,我家對面的果樹開滿了粉色的花,美極了。它們是那樣鮮艷迷人,吸引了村民的目光。我也不曉得為什么那年的花開得異常迷人,我也相信那年肯定是碩果累累。但在這之前或是在這之后,我不是看到的枝條,就是花已經凋零了,或許,就因為這樣,那一年的春天,我永遠地記住了。

某個雨過天晴的午后,一切都那么清新自然,四周的山是那樣青翠,陽光穿過云朵灑在大地上。令人驚喜的是有一道彩虹懸掛在天空,從南到北地架著,宛如一座彩色的橋。無法預知這美妙的景色何時消逝,而我的心卻是無比興奮,凝望著這奇妙美麗的一幕,我憧憬著我無法預知的未來。我也相信我的家鄉將伴隨著我繼續成長。

又是一個暮色降臨的時分,站在田邊,傾聽流水潺潺聲,環顧四野,真是別有一番風情。閉上雙眼,聽風的聲音,感覺到稻子在搖曳,樹木在晃動。村里的生活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因為金黃色已經涂抹了整片土地,伴隨著風飄來的是一陣陣稻谷的清香。我們都笑了,因為一個收獲的季節又到來了。

遙望遠方天空,一道閃電從天際直插在了山頭上,而后又消失,伴隨著的是那短暫的明亮,點亮了我的世界。又是一陣風吹來,沒有了稻谷的清香,有的是寧靜的夜,凝視遠處的山巒,還真有點像躺著的兩個人。天更暗了,有的是朦朧的夜色和無數的繁星,我相信明天會更好,鄉村的生活也會更好,人們也會更好。

如今的我已經同這個村子共同走過十八個春秋,它帶給我的是美好的回憶,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讓我有實現夢想的動力。

點評

無論走多遠,家鄉是永遠不變的牽掛;無論外面的世界怎樣喧囂,心中總有一方寧靜屬于家鄉。為什么“我”將家鄉描寫得這般細致優美,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樣的文字讓人賞心悅目,這樣的情感令人感懷動容!

【作者系福建省龍巖市第二中學虎嶺文學社社員,指導并置評:陳黎雅】

第5篇

閑來無事,鄰家大媽說要孵小雞,我一沖動也買來了二十只種雞蛋,然后弄來電熱毯,被子,開始了當老母雞的日子。老母雞其實也不好當,開始幾天我這個緊張啊,一會兒看看,一會兒動動雞蛋,丈夫自認為是農民的兒子,看著我神經兮兮的樣子,便自告奮勇地來幫忙。常常半夜起來“翻蛋”, “嘩嘩嘩”,好大的聲音啊。我心里在想:什么蛋能受得了這樣折騰啊。二十一天過去了,我知道了什么是“沖動的處罰”,所有的蛋沒有一點動靜,一只小雞也沒出來。

本人可是越戰越勇的,他當老母雞不稱職,我找個真正的老母雞來孵。費了好大的勁兒,總算請來一個貨真價實的老母雞,而且還是個烏雞。當我把十個雞蛋,二只火雞蛋,放在她肚皮下時,她聳起全身的羽毛,快速把雞蛋用爪子拉到羽毛下面,嘴里“咯咯”地叫著。我伸出手想幫幫她,她竟一下把我的手給啄到了。天啊,母愛是多么偉大啊。果然,第二十一天的早晨,睡意朦朧中便聽到了“嘰嘰嘰”清脆的叫聲,“出來了”,我光著腳跑到雞窩邊,果然,老母雞的翅膀下不時鉆出一只毛絨絨的小腦袋,當我把小雞一只只拿出來,老母雞卻不動。“你的母愛哪里去了?快去帶你的孩子”當我強行把她抱出來時,卻發現二只火雞蛋卻還躺在那里。這時放在地上的老母雞張開二只翅膀,沖著我飛奔過來,一下就跳進窩里,趴在蛋上。怎么回事?我傻了……又過了一周,二只丑丑的小火雞出來了,這二個小家伙可沒有小雞漂亮,花里胡哨的毛,不過比小雞要大許多。原來火雞的孵化期是二十八天。

雞們在慢慢長大,火雞的個頭差不多到了我的腰。我家的火雞可是當狗使用的。別人家的小狗小貓來我家,它們會刺耳地“嘎嘎”叫著,把人家攆得滿院子跑。

每年的七月中旬后,葡萄天蛾的幼蟲便開始出現了,這是一種翠綠色的肉乎乎的蟲子,尾巴上長著一個堅硬的犄角式的東西,這個“犄角”只不過是嚇唬人的,根本不會傷害到人,反而卻成了我捕捉它們的著手點。每每總是用拇指食指尖迅速揪住那“犄角”,用力一拽,這時一定要用力的(因為它用足上強力的吸盤吸附在葉子背面),否則是拽不下來的。它與葉子被撥離后,我便提著這個胖胖的家伙,嘴里高喊:“咕咕咕”,我的雞們便一窩蜂似的跑來,爭先恐后地搶奪著鮮美的“加餐”,而那二只笨笨的火雞總是在蟲子被吃掉后才扭扭搭搭地趕來,頭上的肉瘤因為沒搶到而氣得通紅,沒辦法也只能張開扇子一樣的尾巴在原地轉幾圈,嘎嘎叫幾聲了事。

我得意于自己這樣做,既可以避免使用農藥,又可以給雞們加餐,何樂而不為呢?豈不知一個大麻煩在等著我呢。

葡萄沒成熟的時候,雞們閑來無事便在葡萄架下松軟的土里刨,刨到露出濕土之后,便在里面撲騰著洗澡,既止癢又解暑。我家搭的是立架,所以許多葡萄離地面很近,雞們穿梭其間,倒也相安無事。午后,葡萄架下睡滿了把頭夾在翅膀下面的雞們。我和丈夫顯擺:“看看,張大千老先生要是在世的話,一定會畫上一幅‘葡萄架下臥肥雞’ 的國畫的”。丈夫笑著說:“我老婆還搞生態農業呢,厲害厲害!”聽了這樣的恭維我很受用,超開心。

第6篇

《過故人莊》的主旨: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對田園生活的風光的描寫,表達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賞析:本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來源:文章屋網 )

第7篇

哪一個人不向往寧靜恬適的生活,哪一個人不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樂趣,哪一個人不向往靜謐安逸的田園。居于這喧囂的城市,這些仿佛都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罷了。充滿喧囂的城市到處是燈紅酒綠,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向往的田園生活漸漸的無處尋覓,或許居于這個城市中,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才能求得心靈上的寧靜,我們不能只追求物質層面的東西,金錢,權利,名譽,地位,說白了,只是個幌子而已,物質上的滿足換不來心靈上的寧靜。我們更應該注重心靈,保持一份平靜的心,知足常樂,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在東晉時期,浮現出一名偉大的詩人——陶淵明。他是一位從所熟知的田園詩人。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我很喜歡他寫的《桃花源記》。那時戰亂不斷,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他卻向往一種人人安居樂業,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我們都知道“桃花源”只是一個虛構的理想世界。在那里,人民安居樂業,在沒有了戰亂,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安靜祥和的景象。“桃花源”是一個夢,是詩人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美好愿望。身處亂世,陶淵明還會向往這樣一種生活,我欣賞他,我敬佩他。在那個時代,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個愿望,對他而言卻是多么的奢侈。當時他虛構的桃花源,不知道是多少平民老百姓所希望的生活,雖然不能實現,也算一種精神上的一種寄托,心靈上的一種慰藉。對當時的人們,是有多大的誘惑力。他們只能靠想象來實現那種生活。在精神上獲得心靈的滿足。

陶淵明向往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間簡單的茅草屋,屋前是一個花園,屋后是一個小院,里邊種著小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這樣一種寧靜安適的生活。可是,這種生活只不過是一種向往罷了。為了生活,我們必須來到城市打拼,只為了尋找到城市中那個屬于自己的位置。來到城市,為了尋求一種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好的生活質量,但卻忽視了精神境界。我們僅僅只滿足于物質,那樣的生活仿若就是沒有了方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多少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多少人為了金錢誤入歧途,多少人為了地位鋌而走險。對現在的社會而言,物質上所需要的東西早已超越精神上的滿足。精神上的已逐漸被人們遺忘,那種田園生活在逐漸銷聲匿跡。在社會上,我一直在尋找陶淵明的影子,我知道,在社會上,像陶淵明這樣的人已經為數不多了。

陶淵明,一個永遠讓我無法忘懷的名字,一個永遠不會被我遺忘的名字,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

尋找陶淵明的影子,尋找一種安逸的生活,這樣,那便很好了。

第8篇

不知有沒有人給“都市病”下過定義,反正我曾長期深受其害:用半個月的工資去買一款Dior的包包,弄得連請朋友吃頓簡餐都要思忖半天,這是都市的物質主義;為了工作業績天天對著電腦吃泡面,結果吃出了厭食癥外加腸胃病,這是都市的功利主義;最應該控訴的是所謂的方便快捷,讓你掙得雖多,花得更快,結果物質只滿足虛榮,卻驅散了內心的寧靜和幸福。

幸虧一次偶然的郊游改變了我。那是葡萄剛剛成熟的盛夏,我和一幫大學同學去郊區摘葡萄。當地正舉辦“葡萄節”,“農家樂”等活動,可以體驗農家生活。不知為什么,這個意見大家一致通過,大概這些平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都對閑云野鶴的農家生活有著詩意幻想吧。

簡單的磚瓦房,至多是兩三層的小樓,錯落地散布在青翠的葡萄園里,葡萄架下鋪著一張張涼席,上面三兩好友,幾本雜志和幾串剛剛摘下的新鮮葡萄,就是一個輕松愉快的下午了。同學們坐下來休息閑聊,品嘗酸甜可口的葡萄,好不愜意!最夸張的是我,竟然在葡萄架下睡著了,醒來后朋友們打趣說這是“葡萄午休圖”,我卻在尷尬之余感到一陣輕松,要知道,自從開始忙那份該死的企劃書后,我就忘了午后小憩的妙處。睡到自然醒的我禁不住悠悠感慨,也許這樣恬淡清幽的生活才是人生至味!

這次郊游給了我啟示:也許田園生活的自然淳樸才更適合人的天性,我雖沒有瀟灑到辭職當農民,但我卻把自己變成一只“蜜蜂”,以淳樸之心收獲生活的芬芳甘甜,這才是真正的優雅從容!

我首先把生活節奏放“慢”,學會在細節中慢慢體味過程。我在油價飛漲時把汽車封存進車庫,除了周末自駕游,平時就沿著護城河走路上班。這樣,我不僅省下油錢,節約了一筆不必要的開支;而且每天步行本身就是鍛煉,省去了健身的麻煩;最重要的是,在半年多步行上班的過程中,我對生活恢復了敏銳的感覺,清晨飛過肩頭的小鳥、四季交替繁盛的鮮花、甚至路邊牙牙學語的幼童,都深深讓我感到世界的美好,充滿了對生命的感動和愉悅!

田園生活講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說得小資一點就是“DIY”,我不再事事以錢買清閑,凡事盡量自己動手。我把方便面等垃圾食品統統清理掉,也不叫價高質次的外賣,而是堅持自帶便當,即使只是簡單的炒飯和青菜,因為是自己的精心烹制,所以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我把“DIY”的理念向縱深發展,竟然開始在家里嘗試做葡萄酒和米酒,各種菜譜上的新奇菜式也要親自嘗試,弄得家里再無人嚷嚷要去外面飯店解饞,算下來又節約了一筆碎銀子。哈哈,家庭主婦當到這種境界,真有“沒事偷著樂”的成就感!

田園生活的精髓是“自然經濟環保”,因為勞動讓我知道惜福,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最重要的是,田園生活帶來心態的改變,人開始變得從容。我去逛時裝店,再也不會艷羨穿毛皮大衣的妖嬈女人,我知道,純棉衣物就很適合我;我給家人說話,不再粗聲大氣,因為我已經深深明白,家是放松的地方,不是辯論的場所;對于工作,我學會了張弛有度,傳統的農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我也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調節時間,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看作家羅西清雅的文字:“有一種清新的風在城市間流傳,那就是‘輕生活’,簡單,反璞歸真、淡然、節約、從容、快樂……比如素面朝天、盡量吃素、多走路少坐車,吃粗糧、穿棉布衣服等。‘輕’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富裕甚至溫飽之后的內心減負,是另外一種意義的奢侈,心靈的奢侈。”啊!怎么一不小心成了時尚人士?!想當年,時尚像一只撲騰的鳥,我姿態笨拙地追逐,它卻依然高高在上,如今,我低下頭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它卻不經意間站在我的肩頭!

第9篇

習作要求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習作”: 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對鄉村生活和田園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學習的收獲。可以說說對田園風光的感受和體驗,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還可以談談活動過程中的見聞或趣事,等等。先在小組里交流,再選出代表在全班介紹,然后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把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可以寫自己經歷的,也可以寫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寫的時候,把要想寫的內容表達清楚,還要注意運用積累的優美詞句。寫完后認真讀一讀,改一改。

拓展思路

只要深入鄉村,你就可以看到,多美的田園生活呀――空氣清新,禾苗茂盛,雞鴨成群,豬肥羊胖,老農在樹下悠閑地聊天兒,伙伴們在原野上快樂地玩耍……即使不能親自體驗,各種報刊、書籍、網絡介紹的鄉村生活、田園美景、奇聞趣事,也數不勝數。選擇自己最想寫的內容來寫吧!

習作提示

1.感受生活。有了田園生活的親身體驗,你的作文就容易出彩。所以,你應該利用各種機會深入到鄉村、田園,細心觀察,和鄉親們一起勞動、生活,和伙伴們一起玩耍、交流。如某同學寫《抓蝦》:“據說蝦的‘大本營’在石頭縫。于是,我把手伸進石頭縫里。忽然,一個滑溜溜的東西從指縫溜過。八九不離十,一定是蝦!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一把便興高采烈地嚷道:‘我抓到了,我抓到了!’――仔細一看,是水草!”試想,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這位同學能寫得如此活靈活現嗎?

2.有序表達。你可以按觀察順序來寫,如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可以按時間順序來寫,如某景物早晨、中午、晚上各是什么狀態;可以按內容分類來寫,如先寫植物,再寫動物,最后寫人……思路清晰,文章就有條理,讀起來也清楚明白。

3.細致描繪。你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抓住最有“田園”、“鄉村”特點的內容細致描繪。如細致描寫遍地金黃、瓜果飄香的豐收景象,詳細記敘種植、喂養的勞動情景,細膩描繪旋耕機、收割機的工作場面……抓重點細致描繪,田園特點才鮮明。

4.抒發真情。在習作中,不需要過分渲染,而要寫出鄉村清新淳樸的感覺。在細致入微地描寫的同時,你應該如實地抒發自己對鄉村生活的真實感受。有一點要注意,抒情的語言不宜太多,而要真實、精辟,恰到好處。

第10篇

1、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有東晉時期的陶淵明,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

2、田園詩派是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為主要內容。

3、唐代的詩人繼承和發展了東晉陶淵明的田園詩。

4、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閑適澹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

5、他們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寫雄奇壯闊的景物,又能細致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的動態;在自然景物的觀察上別有會心,能夠巧妙地捕捉適于表現其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田園詩向前推進了一步。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1篇

關鍵詞: 陶淵明;桃花源;現世性

陶淵明以飽蘸田園色彩的生花妙筆構寫了《桃花源記》,成就了一段詩文傳奇,成就了自然美學的絕唱,也營造了無數讀者心向往之的夢境。桃花源一如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山水相依,落英繽紛,桑竹縈繞,男耕女織,遠離戰禍和剝削的桃源人平等自由、安寧祥和、幸福美滿,過著躬耕自給、安居樂業的生活。

我們約定俗成地稱這一美好的勝境為“世外桃源”,解讀《桃花源記》也始終遵從前人的定論:陶潛有感于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現實,表達他對如同上古時代那種自食其力、友好和睦、沒有現實紛擾與貧困、“怡然有余樂”的社會的憧憬,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尋。桃花源是他精神的寄托,是存在于想象中的虛無。誠然,桃花源亦真亦幻,若現若隱,虛實難定,堪稱“千古之謎”。倘若只是為了要沿襲舊法就盲目判定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是完全不存在的,這一觀點顯然缺乏科學的論證,是片面的閱讀觀。我讀《桃花源記》近百遍,每一遍閱讀,都能夠感受到桃花源強烈的“現世性” 特質。桃花源無處不吐納著那個時代的氣息,律動著屬于當時社會的脈搏,這表明桃花源其實不在世外,而在世內。“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認為桃花源就是真實存在的桃花源。

一、桃花源是陶淵明隱棲田園的真實寫照

桃花源的入口初極狹,才通人,不易被發現,適宜隱居或避戰亂,這與陶淵明隱逸的志趣契合;桃花源環境優美,符合陶淵明詩意浪漫的田園品質追求。陶淵明對桃花源周遭環境、村中生活的描寫在他反映自己真實田園生活的其他詩文中隨處可見。

對隱居躬耕、快樂農事的田園,陶淵明真誠袒露熾烈的熱愛。在《歸園田居(其三)》中他痛快淋漓描繪: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與《桃花源記》中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對桃源人在土地上耕種勞作的場景的描寫何其相似!本段對桃花源的描寫不帶絲毫仙氣,充滿了世俗生活的地氣,就是尋常村落,普通田園。他在另外一首《歸園田居(其一)》中亦有這般寫實性描寫: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作者用質樸的白描手法刻畫了自己置身其中的田園風物,展現了一處生機蓬勃的農舍村居。這與《桃花源記》前兩小節對桃花源優美的環境、平和自在的桃源中生活的狀寫何其相似,這是作者返本歸原,回歸自然的本真狀態,他欣賞、享受著這種狀態,體現了本我即自然。

據此不難看出:他的“南山”“南野新田”,他的“方宅”“五柳”就是他的桃花源。這正是桃花源式的真實田園生活體驗在他作品中的必然體現和反映。陶潛的一生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41歲之前為“入世階段”,41歲后為“出世階段”。后期,因時局極其動蕩,戰亂更加紛繁,他對充滿險惡的仕途倍感絕望,毅然辭官歸隱。但當時的出世往往不是絕對的斬斷塵根,而是“在世出世”,常常“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作者亦如是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由此可見他的“世外”也還是在世俗社會之內的,桃花源是使他可以遠離他所厭棄的案牘與紛爭的世內所在。從這一層面上看,《桃花源記》是陶潛歸隱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

二、桃花源在文本中呈現“現世性”特征

《桃花源記》第一小節有“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描寫的是桃花源優美的自然環境。這是一片人工種植的桃花林,有人打理的桃花林。如果沒有人們的有心栽桃,哪里會有樹成陰、花如海的美好景色?什么人在做?桃花源人。這里是他們家園的環境,桃花林這一綠色的自然屏障,既美化了他們的村落,也隱化了他們的家園。在他們精心的管理養護下,桃花林才有如此盛大的花開花落。在古代,農業是第一大產業,人們栽種桃樹之類果木也是一項收入,農村到處可見綿延的桃花林,很多詩人的筆下都描繪過。加之作者文風樸素、自然、真實,他筆下極少有虛夸曲筆,由此得出:這片桃花林是世內的桃花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這段文字對桃花源的地理環境、地勢特點作了具體描述。水的源頭在高山上,密林連接河流,河流縈紆高山。地勢荒僻幽深,山重水復,曲折險阻。為了躲避戰亂藏身于此,在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古代是很少有人能發現的。《晉書?劉毅傳》有這樣的記載“政權轉移不息,政公翻復,人民常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東晉末年,兵連禍接,民不聊生,老百姓在戰亂中受到的蹂躪傷害最為慘烈。在苛政、戰亂猛于虎的悲慘現實里,在走投無路的境況下,為求活路,一小部分逃難者就會選擇“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尋求生命的避難所。桃花源具有險要而隱秘的特點,是逃難者的理想家園。在這隱秘的地方生活,雖然恍若隔世,但還在世內。

桃源人遠離了戰亂和賦稅,比照外面的兵荒馬亂,桃源里的生活和平安定,內外天壤之別,讓人不想再踏入戰火紛繁的現實。但果真如他們對不期而入的漁人所說“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嗎?那么,從秦朝到晉朝,滄海桑田,白駒過隙,六百年的光陰過去了,為什么桃花源人“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按理說他們應該著秦服才對。他們的穿衣打扮竟然和六百年后的晉朝人一樣!如果說桃花源在世外,是虛構的,著裝問題豈不是陶淵明開的一個大玩笑?但陶淵明那樣的大家應該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原因是什么?桃花源就在世內。雖有山水隔絕,桃林遮蔽,但桃花源與世內是隔而未隔的狀態。

由此可知,桃源人仍與外界保持著聯系。因為生活需要,他們也要外出。但他們會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想被外人發現,以免攪亂來之不易的和平寧靜的生活。他們不會露出“蛛絲馬跡”,即使如漁人偶然誤入桃花源,古代信息、交通等條件極差的情況下,也不會有人得知訊息。即使知道,如漁人者“處處志之”,想在無數的險山、惡水與密林之中再次找到小眾費盡心思隔絕外界的避難所,真是難于上青天。

三、桃花源不斷有人探尋,隱秘而真實

生逢亂世,不得安寧,布衣百姓渴望一個可以和平度日的地方,很多相對隱秘的地方成為求生首選。求而不得者,就會聞訊找尋。文本中提到的桃花源的追尋者南陽劉子驥,歷史上確有其人,他聽說了桃花源的事情后,興沖沖地計劃著前往探尋,但沒有找到就去世了。據《晉代史軼》記載,自他以后,知道桃花源信息的人還是有的,但已經不多了,少數探訪者也知難而退,桃花源漸漸無人問津。這一情節絕非陶淵明為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而刻意安排的,那是片面的,是不懂作者的讀者對文章的一種主觀臆測。桃花源就是真實存于現世之中的一處美好的、隱秘的避難處所。

唐代詩人張旭在《桃花溪》中也曾發出“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這樣的問詢。其實想要找尋桃花源的何止張旭一人?王維、王安石各作《桃花源行》詩一首表達追尋之志。證明“桃花源”在很多朝代都是客觀存在的一個美好的境地,許多人都想一探究竟。但桃花源真的很難找,于是就有了“春來到處桃花水,不辨仙蹤何處尋”的嘆息,桃花源漸漸的成為了一處被世人神化了的地方。

桃花源直到今天也仍然存在著。很多省市都有桃花源的蹤跡可尋,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是在湖南省桃源縣西南沅江之濱的桃源山腰上,那是一個長約一百米的山洞,其別有洞天,地方遼闊,土地平曠。當地的百姓說他們的祖輩就住在這桃花源里,這樣說來,他們可謂桃花源后人了。傳人的說法有可信度,也有力地證明了桃花源是真實的存在。

綜上所述,結論自然而然――在戰亂不斷的晉代,于高山密林之處、地理僻遠的地方,桃花源是真實存在著的。在世出世的陶淵明有所聽聞,輔以他個人真實的桃花源式田園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寫就了流傳千古的《桃花源記》。可是桃花源“小小的安定與幸福”一比對東晉“大大的不安和戰亂”,在戰亂時代落后的社會條件下,“桃花源”生活范式注定不能夠推廣。所以每一次閱讀《桃花源記》,我都能聽到陶源明無法改變社會現實的幽幽喟嘆。

參考文獻:

[1]袁行霈.陶詩主題的創新[J].中國文化研究,1997,(1).

第12篇

當了一輩子教書匠的父親,去年從學校退休回家。離開了三尺講臺,告別了活潑可愛的學生們,他覺得生活像少了什么似的,心里有種失落感。加之父親沒有什么愛好,不喜歡打牌,也很少陪人喝茶聊天,所以,他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看著父親這樣,我就說:“爸,您可以上上網啊,網上有很多的樂趣……”

父親一直很向往田園詩描寫的那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早年為工作和生活一直忙忙碌碌,沒能過上那種悠閑恬淡的雅致生活。于是,父親退休后,十分渴望遠離城市,過種種菜、養養魚的“世外桃源”的日子。然而,現在的農村土地金貴,我們在鄉下也沒有什么親戚,所以,到田園里種菜的事情,成了他的夢想。

雖然父親沒能在鄉下尋得一處種菜的地方,但是,自打今年父親學會了上網后,網絡上流行的“開心農場”,竟彌補了父親的缺憾。

進入“開心農場”,父親可以隨意找塊地種菜、養魚,非常悠閑自在。現在,父親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進入自己的空間,到自己的“農場”里看看,種上西紅柿、南瓜、茄子、土豆等瓜果蔬菜。父親就像個園丁似的給它們澆水、施肥。見長雜草了,就撒點除草劑;如果葉子上生蟲了,就要及時殺蟲。最后收獲親手種出的果實。

一天,父親上網的時候,突然欣喜地叫我快去看他“農場”的收成。看著父親“采摘”下自己勞動的“果實”,心情舒暢、愉悅的樣子,我也替他高興。見父親喜歡這個網絡游戲,我又給他建議:“還可以到好友的菜園里去‘偷菜’,這樣,積分會很快上去的。”

父親一聽“偷”字,馬上擺擺手說:“我當這個‘農場主’不是為了什么積分,主要是為增加我退休生活的樂趣。在這個虛擬空間,我還交了很多好友,大家在網上通過交往,增進了友誼。”還別說,父親每天在網上辛勤地勞作,雖“收益平平”,積分很低,但是久而久之,父親成了最受歡迎的“農場主”,網上很多人紛紛加他為好友,原因是他為人誠信,助人為樂。

有一天,父親上網進入他的“菜園”,突然發現他的“果實”被人偷光了。令我奇怪的是,失去收成的父親卻全然沒有埋怨,他只是發自內心地莞爾一笑。在“開心農場”,他享受的是播種、耕耘、收獲的樂趣,對得與失并不在意。他告訴我:“在開心農場‘種菜’,讓我很有成就感, 感覺真的精心培育出一份‘杰作’。”

“在這個虛擬農場中,我終于擁有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種菜、養雞、放牛……讓我感覺像是回歸農家田園生活,從中體會到耕種和收獲的喜悅,還結識了很多的朋友,體驗到不一樣的樂趣。”父親說他還想為這個時尚的網絡游戲吸納新的成員,讓他那些愛好田園生活的老友都來“開心農場”開心一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市| 项城市| 蓬莱市| 太仓市| 五寨县| 二连浩特市| 沙田区| 濉溪县| 乐陵市| 宜黄县| 淮滨县| 浮梁县| 射阳县| 濉溪县| 天津市| 特克斯县| SHOW| 基隆市| 宁强县| 武山县| 新河县| 阿克| 青川县| 钦州市| 竹山县| 上蔡县| 东丽区| 合江县| 莱芜市| 永和县| 琼结县| 青州市| 华池县| 龙江县| 贺兰县| 壤塘县| 卢氏县| 榆社县| 昭通市| 龙岩市|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