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36: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傳染病學術會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征文內容
1. 新發傳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2. 重點傳染病流行病學調查、預警預測研究與控制;
3.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病因學研究及干預控制;
4. 傷害流行病學及行為、心理障礙與疾病研究,精神衛生研究;健康教育與促進;
5. 分子流行病學與疾病控制;
6. 流行病學研究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二、征文要求
未公開發表的論文,字數不超過3000字,附800字以內摘要,用Word文檔打印;要求論據充分、觀點明確、內容真實;首頁寫明題目、作者單位(加蓋公章)、姓名、聯系電話、通訊地址、E-mail。稿件請于2008年6月30日前(同時發電子郵件)寄至上海市預防醫學會辦公室(上海市中山西路1380號,郵編:200336)。電話:62758710-1323,聯系人:李凡,電子信箱:fli@scdc.省略。
三、論文排版具體要求
1. 論文標題(第一行):三黑字體,居中排。
2. 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體,居中排。
3. 作者單位、郵編及通訊地址(第三行):小三楷字體,居中排。
4. 關鍵詞:需列出3~4個關鍵詞,小三楷字體。
5. 正文:五號宋字體。文中所用計量單位,一律按國際通用標準或國家標準;并用英文書寫,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數字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6.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4字用五黑居中。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著作: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年份,起頁-止頁.
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頁-止頁.
如有2個以上作者,作者間用逗號分開。
7. 作者簡介。請在參考文獻之后附作者簡介?!白髡吆喗椤庇梦搴谧煮w左起頂格排,后空一格,接排簡介內容。作者簡介內容50字左右,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領域、地址、郵編、電話、傳真、電子信箱等。
8. 論文文字和格式務必符合本通知要求,否則,將會影響文章的收錄。
四、征文截止日期:2008年6月30日。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96例患者均選自我院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齡最大者72歲,年齡最小者28歲,40歲~50歲者占90%,病程最長者5a,最短才0.5a,均為第 2次以上出現腹水,且在其他醫院經純西藥的治療控制腹水失敗者,所有病例均經B超或CT以及生化檢查確診。
1.2 方法:住院治療期間,以臥床休息為主,中醫認為為人臥則血歸于肝,當人靜臥時,肝臟可增加血流量25%,有利于病損肝組織的修復[2];常規給予西藥保肝、利尿,支持對癥治療,方藥為:當歸、赤芍、柴胡、白術、太子參、大黃、紅花、螯甲、丹參、牡蠣等,并隨癥加減,水煎服或保留灌腸。
2 結果
2.1 評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顯效:經B超證實腹水消退,臨床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肝功能全面改善;好轉:經B超證實腹水明顯減少,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肝功能部分改善;無效:腹水不減或增多,癥狀加重,病情逐漸惡化、死亡。
2.2 結果:顯效28例,好轉52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89.3%。
3 討論
3.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償期轉化為失化償期的一個主要標志,主要由于肝組織慢性纖維化,門靜高壓,肝功能損害,低蛋白血癥等綜合病理因素作用所致,基本在于肝纖維化,目前西藥治療主要是保肝、利尿,支持對癥對癥處理,予利尿藥排出體內鈉、鉀和水,輸注新鮮血、血漿、白蛋白以改善機體的一般情況,恢復肝功能,提高血漿滲透壓,促進腹水的消退等,治標不治本,故到晚期療很不理想。肝硬化腹水屬中“醫鼓脹”范疇,其病機主要為肝、脾、腎三臟受損,導致氣血水疏泄失常,運化失職,開闔失度,氣血交阻,水氣內停,虛實夾雜,為本虛標實之證。
3.2 我國自50年代就已開始了中藥抗肝纖維化的研究,大量資料已表明中藥對肝纖維化有確切的療效,且有明確的抗肝臟炎癥,抑制病毒的復制,改善肝臟血液循環的作用。方中螯甲軟堅散結,現代藥理研究證明[4]能抑制肝、脾結締組織增生提高血漿白蛋白水平;丹參具有防治肝纖維化的作用,可抑制體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并不可激活膠原酶,促進膠原蛋白的降解;從而改善肝臟微循環,增加肝臟血流量,降低門靜脈壓力,減少腹水形成,配以牡蠣堅散治,赤芍涼血活血,紅花活血化瘀,當歸補血養陰,以助螯甲,丹參之功,白術、太子參益氣健康脾,燥濕利水,大黃活血化瘀,攻下能便,柴胡舒肝利氣,諸藥同用,共奏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效[5]。
3.3 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取得了腹水消退快、肝功能恢復好、利尿作用明顯的效果,總有效率達89.3%,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對照組。 綜上所述中藥促進肝血液循環,控制肝纖維化,改善肝功能,達到到治本目的,與西藥同用標本兼治,從而較為理想地改善肝硬化腹水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達到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第5次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1996,6(1):50
[2] 葉任高.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62
[3] 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4] 池肇春,馬素真.消化系統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46,72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 逍遙散 安福隆 中西醫結合療法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感染率和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本病易發展成為肝硬化,甚至誘發為肝癌。本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西醫多采用抗病毒、支持及對癥處理。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用逍遙散加減治療慢性乙肝69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2008年本院門診或住院患者病人69例,診斷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討論修訂的診斷標準。按治療的順序隨機分組,治療組69例,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齡14~58歲;對照組5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16~62歲。兩組主要癥狀均為乏力、納差、腹脹、腹瀉、肝脾腫大,肝功化驗ALT 80~160U/L,TB 20μmol/L以下,血清標志物HBsAg,HBeAg,抗-HBc陽性(大三陽)、HBV-DNA陽性(班點雜交法),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方面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抗病毒藥物,安隆福300萬U,皮下注射,前10日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持續6個月。阿德福韋酯10mg,每日1次,持續6~9個月口服及維生素類藥物。
治療組在使用上述抗病毒藥物的基礎上給予用逍遙散加味,藥用:柴胡10g,白芍12g,當歸10g,茯苓12g,白術15g,厚樸10g,薄荷6g,麥芽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20g,忍冬藤12g,生姜3片,甘草10g。肝郁脅痛者加郁金10g、香附10g,以疏肝行氣止痛,肝郁化熱;煩躁易怒者加丹皮10g、山梔子10g,以清肝泄熱。若體虛氣短、乏力、便溏者,加黨參15g、黃芪30g,以補益中氣,肝胃不和。呃逆上氣者加旋覆花9g、代赫石12g,降逆平肝。
用藥期間定期觀察肝功、血常規及乙肝病毒定量,并觀察癥狀、體征、副作用,療程(6個月)結束后定期隨訪觀察。
結 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在療程結束后的比較:HBeAg轉陰率分別為53%和47%,HBV-DNA轉陰率為57%和52%,并且治療組使用抗病毒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對照組小。
討 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對病人的危害較大,10%~15%病人可轉為肝硬化,甚至為肝癌,西醫治療主要是給予抗病毒、保肝、支持及對癥處理,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故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使用逍遙散加味(《和劑局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的主藥,佐少許薄荷,增加疏解之功;肝體陰而用陽,肝陰血虛易致陽亢,故用白芍、當歸以養血柔肝,且白芍藥苦酸,可緩急止痛;肝病傳脾故用白術、茯苓、甘草健脾而和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忍冬藤清熱解毒;生姜溫中和胃。諸藥配合使用肝血得養,肝氣舒暢,脾胃功能恢復,故癥狀得以消除,取得滿意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澤富,聶青和,主編.病毒性肝炎的診斷與治療.
吉林省鎮賚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白城 137300
[摘要]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2003年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國內與國際間的交往逐漸密切起來,在加強了溝通與聯系的同時,也帶來讓傳染病的傳播區域更加廣闊,傳播途徑更加多樣化,并且呈現出一種急速蔓延的趨勢。當前,國內一方面面臨著傳統傳染病的繼續發展,另一方面又將接受來自全球傳染病可能入侵的挑戰。傳染病早已經不是上世紀的簡單的疾病問題,已經逐步成長為一個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既影響社會的穩定,也威脅人類的生存狀況。所以,衛生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傳染病,對相關的預防控制措施進行科學研究,探討出一套科學有效的、適合當前傳染病發展特點的傳染病管理防控體系,這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相關疾控中心工作的重點。
[
關鍵詞 ] 傳染??;管理體系;防控措施;構建;新時期
[中圖分類號] R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b)-0052-02
[作者簡介] 谷大巍,吉林鎮賚,本科,職稱:副主任醫師。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醫學技術取得了顯著成就,傳染病曾經給人民的帶來了不窮的苦難,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聽到傳染病心中仍然存在著恐懼。但是,伴隨著新時期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常規傳染病已經不在像以前那么后怕,在這各轉變中,抗生素的出現可以說具有歷史性意義,正是從抗生素出現后讓傳染病可以有效的得到控制。正當人民內心剛放松對傳染病的警惕的時候,又出現了2003年的非典以及近些年的禽流感,在今年非洲又出現了毀滅性的埃博拉疫情,可以說,傳染病又出現了一種抬頭的狀態,并且還有繼續擴散的可能性。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說人民對抗生素的依賴有一定的影響,正是因為人民對抗生素不夠了解,隨意使用抗生素,才造成了今天各種細菌不斷變化,發展到了無法控制的無敵細菌。此外,傳染病的發展以及存在和人們的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每時每刻都在威脅這人類的生存環境。所以,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時刻保持警惕,堅決與傳染病做斗爭。
1對傳染病的認識
1.1觀察歷史可以看出,傳染病一致沒有離開過人類
而出現傳染病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大多數傳染病是因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有環境方面的,也有社會方面的,同時也有人民方面的,例如:城市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工業化帶來的全球變暖、醫院消毒不到位的感染等等,這些都是有可能造成傳染病出現的因素。傳染病從來的沒有停止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社會的多樣化,傳染病也正在朝著復雜化的方向發展[1]。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傳染病的構成普有了許多變化。在前些年得到了有效控制的傳染病,比如:性病、結核病等又出現繼續發展的趨勢,一些傳染病如:感染性腹瀉、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時,一些變異后的新的傳染病又在不斷出現,比如:HNI流感等,而這些傳染病的不斷出現,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人們對傳染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自身的免疫力不強,也沒有采取有效的診斷與治療等。傳染病具有很多顯著的特點,比如: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廣;影響范圍大;人員傷亡概率高;人群易感染性高;社會影響巨大以及經濟損失慘重等等[2]。
1.2傳染病逐漸全球化
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與世界的聯系在不斷的增強,每年的出國旅游人數在不斷增多,各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再加上全球氣候日益復雜化,讓各種傳染病都有了發展的空間,并且也隨之走向了全球化。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貿易中的重要角色,與國際間的交流十分頻繁,非常有可能收到國外傳染病的入侵,比如:當前全球都在關心的埃博拉疫情等[3]。在目前,傳染病的發展和傳播已經不受國家界限所限制,在全球的每一個角度都成為了傳染病的傳播地,對人類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
2構建符合新時期傳染病管理的防控體系
2.1依法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
中國在在2004年就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辦法》,并且在當年年底就已經正是運行。傳染病預防控制辦法的頒布,為當代傳染病的防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為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指名了方向,對如何控制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相關的責任更加清晰明確。各個衛生單位以及衛生政府部門成為了傳染病控制辦法的實施者和主導者,要堅定不移的將傳染病的控制條例觀察到底,依照法律的相關要求,對傳染病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同時相關的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頭。從國外一些傳染病控制工作比較先進的國家可以看出,傳染病的控制不能簡單的依靠衛生部門一家去完成,同時也不只是政府的事,而是一個全社會都應當積極參與的事,更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積極參與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在整個防控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是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者,是為構建傳染病控制提供物質基礎和政策保障的部門,同時政府也應該構建一套完善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系統,在一些大型醫院設立傳染病科室,成立專門的傳染病醫院等等。此外,還需要不斷的宣傳與傳染病有關的知識,增強國民對傳染病的認識,拓寬是認知渠道,讓每一個公民的樹立起預防傳染病的意識,進而提升全社會的防控能力。
2.2強化傳染病疫情的監控
對待傳染病,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好預防工作,好的預防工作要遠遠好于救治,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治療未病。不管是主管疾病控制的政府部門還是各級醫療機構,都應當建立起預防為主的理念,隨時做好對傳染病疫情的監控,構建一套嚴密的傳染病報告體系,特別是對一些不常見的傳染病,一旦出現,相關部門應當及時上報,各級單位都給予高度的重視,從而將傳染病始終控制在萌芽狀態[4]。
2.3完善各級疾控中心建設
疾控中心是政府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部門,同時也是政策執行的重要窗口,可以說疾控中心承擔著大量的任務,責任是十分重大的。需要經過多種科學的方法,不斷完善疾控中心建設,提升疾病控制人員的綜合素質。構建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疾病控制隊伍,構建公共衛生實驗室,逐漸完善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理機制,努力保障傳染病防控的有效進行。
2.4做好各級醫療結構對傳染病的管理
醫院最本質的工作是為病人解除痛苦,但是在預防和控制疾病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患者,看病都需要進醫院,在傳染病流行的區域,醫院也是最為重要的治療地點。因此,要對醫院各部門的具體職能進行管理,要定期對醫療機構人員進行傳染病預防和控制措施培訓,將預防理念貫徹到底,強化傳染病的報告制度,規范醫院感染控制,提升疾病的應急處理能力[5]。
2.5強化傳染病的實驗研究,加強與國際進行合作
傳染病逐漸的發展成了國際化。任何一個國家,不管醫療能力有多強,是不可能完成對惡性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的,因此,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和交流顯得十分必要[6],通過合作,為預防和控制建立起聯動機制。此外,相關的結構也要加強對傳染病的研究,實驗出實用性較高的藥物。
2.6以防控中心為出發點,建設綜合性較強、標準較高的管理機制
盡管每一種傳染病都有其傳播的特殊性,其成因也大不相同,但是,作為傳染病,都有一些可以遵循的軌跡和特點,所以,應該根據相關的特點建立一個高標準的、綜合性強的傳染病管理防控體系。構建一個可以及時有效的處理突發傳染病的平臺。以有效應對各種各樣爆發的傳染病,進而有效的控制傳染病的發展。
[
參考文獻]
[1]曹傳兵,呂新輝,徐凌忠. 如何構建適應新時期傳染病管理的防控體系[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4):1616-1617.
[2]林鷹.深圳市龍崗區2005-2009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的流行病學分析[D].南方醫科大學,2011.
[3]鄭曉瑛,陳功,紀穎,等.論計劃生育網絡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5(4):213-216.
[4]康江.更新觀念 轉軌變型 努力探索新時期疾控工作新模式[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5):321-322.
[5]張寅.轉變工作思路,構建具有高校特色的治安防控體系[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北京市高教學會保衛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11.
2000年3月—2005年12月,筆者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肝硬化腹水40例,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選擇68例,均為本院門診或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均經CT或B超確認并除外肝癌。將68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40例,對照組28例。治療組中,男35例,女5例;年齡27~70歲,平均46.2歲;病程1~16年,平均3.6年;其中血吸蟲肝硬化10例,肝炎肝硬化22例,兩者兼有者5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輕度腹水者8例,中度腹水者15例,重度腹水者17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8例;年齡21~71歲,平均45.3歲;病程1~17年,平均3.8年;其中血吸蟲肝硬化8例,肝炎肝硬化13例,兩者兼有者4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輕度腹水者6例,中度腹水者10例,重度腹水者12例。2組各項指標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
2.1 西藥治療
2組患者均采取臥床休息、控制飲水,給予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禁止生硬粗糙和刺激性的食物。用藥原則:護肝、降低門靜脈高壓、改善肝臟微循環、利尿、補充白蛋白、防止腹腔感染或并發其它全身感染等。
護肝藥選用門冬氨酸鉀鎂、硫普羅寧、甘利欣、肌苷等;降低門靜脈高壓用心得安,但心率低于55次/min不宜使用。根據腹水的多少,一般聯合、間斷使用利尿劑,口服雙氫克尿塞、安體舒通;重度腹水可用速尿靜推。復查血清電解質情況,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較嚴重的低蛋白血癥用人血白蛋白或新鮮血漿;防治腹腔感染用得爾夫星,嚴重者用頭孢噻肟鈉。
2.2 中藥治療
內服自擬益氣活血消水湯:黃芪30 g,白術60 g,丹參30 g,赤芍15 g,當歸15 g,馬鞭草24 g,大腹皮30 g,車前子30 g,茯苓30 g,澤瀉15 g,益母草30 g,甘草9 g。加減:肝郁脾虛者,加枳殼9 g、山藥30 g;濕熱蘊結型,加茵陳30 g、黃芩30 g;肝腎陰虛者,加生地黃30 g、枸杞子15 g;脾腎陽虛者,加附片15 g、羊藿15 g;血瘀明顯者,加水蛭9 g、地鱉蟲15 g;納呆者,加焦山楂30 g、炒麥芽30 g;鼻衄者,加白茅根30 g、仙鶴草15 g;蛋白倒置者,加炮穿山甲10 g、龜甲10 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1~3個療程。同時用自擬甘遂二丑散(取甘遂6 g,二丑6 g,肉桂6 g,莪術5 g,五倍子5 g,冰片6 g,共研細未,蜂蜜調和成團塊)外敷于臍部,一日一換,10 d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腹水(經B超檢查證實)及全身癥狀緩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好轉:腹水及其他癥狀明顯好轉,實驗室檢查肝功能有改善;未愈:腹水未見減輕,其他癥狀及肝功能無改善或惡化。
3.2 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愈15例,好轉20例,未愈5例,總有效率87.5%;對照組:治愈6例,好轉12例,未愈10例,總有效率64.3%。2組相比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4 討論
肝硬化腹水的成因是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癥、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血液分布異常及腎灌注不足所至,對此多采用靜脈補充白蛋白、利尿、抗感染及預防并發癥等治療,但至今仍無特效療法。筆者認為,本病為慢性病,更適合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學認為,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涉及多臟腑功能失調,但其主要病理為氣虛血瘀,兼夾濕濁、痰濁等邪。其中氣虛、血瘀、腹中停水相互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據此,自擬益氣活血消水湯治療該病。方中黃芪、白術、茯苓益氣健脾;丹參、赤芍、當歸、馬鞭草、澤瀉活血化瘀;大腹皮、車前子、茯苓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利水之效。中藥外敷臍部取法于李時珍《本草綱目》用甘遂經驗。李氏認為甘遂反甘草不能同用,但對腹水一癥,用甘遂外敷臍部,與內服甘草復方相反相成。吳尚先《理瀹駢文》云:藥物內服外敷其原理藥性一也。取莪術、甘遂、二丑活血祛瘀、峻下逐水。外敷可避免肝硬化患者本虛標實,不堪峻攻之弊,使藥從皮膚緩緩吸收而發生作用。神闕為任脈要穴,用上藥伍用肉桂、五倍子等溫通經絡,增強局部刺激,起到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筆者采用苦參素膠囊聯合安絡化纖丸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84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2004年5月-2007年3月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診斷均符合2000年全國傳染病及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1]。將其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齡35~56歲,平均42.6歲,病程5~16年;對照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34~57歲,平均42.4歲,病程5~15.8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1.2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常規治療(甘利欣、門冬氨酸鉀鎂、肌苷)。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苦參素膠囊(江蘇正大天晴制藥公司生產,批號070801),2粒/次,3次/d;安絡化纖丸(河北森隆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701491),6 g/次,3次/d。對照組口服護肝片(黑龍江葵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709045),4片/次, 3次/d。2組療程均為3個月。
1.3 觀察項目
①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②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酶(HA)、Ⅳ型膠原(C-Ⅳ)、Ⅲ型前膠原(PCⅢ)、層粘蛋白(LN);③PCR- HBV-DNA定量(熒光定量方法)。均由本院檢驗科專人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PCR-HBV-DNA定量(對數值)指標變化情況
(見表1)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PCR-HBV-DNA定量(對數值)指標變化情況(略)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變化情況
(見表2)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變化情況(略)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后復查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無明顯異常。對照組少數患者有惡心、腹脹等不良反應,2組比較,P>0.05,統計學無顯著性差異。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繼續進展可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其機理是由于乙肝病毒(HBV)的免疫病理損傷激活kupffer細胞使其分泌生長轉化因子(TGF-β),進一步激活肝星狀細胞(HSC)及其它間質細胞大量分泌TGF-β[2],引起細胞外基質(ECM)大量沉積,從而引起肝纖維化。TGF-β是促進肝纖維化形成的最重要的細胞因子,HSC活化是肝纖維化形成的中心環節[3]。因此,抑制HBV復制,減少TGF-β分泌,就可以減輕和逆轉肝纖維化程度。苦參素對HBV基因表達有直接抑制作用,誘導細胞內物質降解HBV基因產物[4],抑制HBV造成的機體免疫損傷,穩定肝細胞膜,降低TGF-βmRNA的表達水平,減少TGF-β分泌[5],并通過對kupffer細胞的調控進而調節HSC的活化、增殖,抑制ECM的產生和沉積[6]。安絡化纖丸主要成分為三七、水蛭、地龍、牛黃等,具有疏通脈絡、軟肝散結、改善肝臟微循環、減輕肝早期應用醒腦開竅針刺法對重型顱腦損傷纖維化的作用。其中三七可明顯減輕HSC增生及膠原沉積,降低血清PCⅢ、HA、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羥脯氨酸(HyP)水平[7];水蛭可抑制HSC的活化,減少TGF-β的生成和降低Timp-1mRNA表達;地龍可抑制HSC活化及TGF-β蛋白表達[8],從而阻斷或逆轉肝纖維化。本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在改善肝功能、抗肝纖維化和抑制HBV復制方面確有明顯效果,無明顯不良反應,適宜長期服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
[2] 李惠珍,鄧明德,李愛月,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及TNF-α含量與肝纖維化程度的關系探討[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2):82.
[3] 郭美姿,李孝生,沈鼎明,等.大黃酸對大鼠肝纖維化形成的影響[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1(1):26.
[4] 陳所賢,賈 杰,邱 平.苦參素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療效觀察[J].傳染病信息,2000,13(4):176.
[5] 成 揚,張 昊,劉茶珍,等.氧化苦參堿對免疫性肝纖維化的膠原纖維合成和TGF-βmRNA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1):210.
[6] 覃后繼,周耀南,唐任光,等.拉米夫定聯合苦參素抗肝纖維化的臨床觀察[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4):277.
[7] 石小楓,劉 杞,劉 林,等.三七總苷抗實驗性肝纖維化的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4,20(1):12.
資料與方法
8年1月~11年1月收治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臟損傷、妊娠性脂肪肝等所致重度高膽紅素血癥患者6例膽紅素較正常上限值升高1倍以上年齡~6歲其中男例女例診斷標準參照年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將上述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無統計學意義。
治療與觀察方法:所選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例應用茵梔黃針退黃劑量ml+5葡萄糖液5ml靜滴1次/日;治療組例應用思美泰退黃劑量1mg+5葡萄糖液5ml靜滴1次/日同時聯合“優思弗”15mg/(kg·日)口服。上述兩組基礎治療均為常規保肝治療(應用復方甘草酸苷、門冬氨酸鉀鎂、還原性谷胱甘肽針靜滴)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給予利尿、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及輸入白蛋白、新鮮血漿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措施均不予腎上腺皮質激素。療程天分別觀察兩組療效。
療效判斷:治療前統計觀察各組病例基礎值于治療周后進行療效觀察復查肝生化學指標同時觀察記錄患者在此期間的臨床癥狀、體征和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和療程中進行肝生化指標均值比較。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黃疸消退癥狀消失黃疸指數較治療前下降>5。②有效:黃疸明顯消退黃疸指數較治療前下降>。③無效:黃疸不退或加深肝功能無明顯改善。
統計學處理:均值的比較用t檢驗。
結果
兩組治療后納差、惡心、腹脹、乏力的改善情況基本相似無特別差異。肝功能改善及黃疸消退時間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具體指標見表1。
討論
肝內膽汁瘀積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常見臨床癥狀。目前常用的退黃藥物療效欠佳糖皮質激素雖有一定療效但其不良反應較多尤其在病毒性肝炎所致時治療時易造成病毒復制活躍。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膽酸在臨床用于治療膽汁瘀積有良好的療效。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于人體中的生理分子參與體內一系列重要生化反應在人體組織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是蛋氨酸和三磷酸腺苷在腺苷蛋氨酸酶的作用下所產生的化合物它在體內轉甲基和轉硫基的生化過程中起著關健作用是磷脂的生物合成所需可增加膜的極化性穩定位于膜上各種酶的功能對膽汁合成具有關鍵的調節作用。如果體內缺乏腺苷蛋氨酸轉甲基和轉硫基作用受限可導致肝細胞膽汁瘀積膽汁酸在肝細胞內積聚解毒功能減弱導致肝細胞損害研究表明補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有促進黃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復作用還可能與對抗TN的作用有密切關系應用腺苷蛋氨酸可降低血清TN水平減輕肝內膽汁瘀積和肝細胞損害程度。在正常情況下人類膽汁酸中主要為疏水性膽汁酸熊去氧膽酸是一種親水性、非細胞毒性的膽汁酸在人的膽汁中含量少能拮抗疏水性膽汁酸的細胞毒作用保護細胞和細胞膜防止肝酶溢出抑制腸道對其他膽酸和致癢物質的吸收糾正內源性膽鹽的腸肝循環降低血膽酸水平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促進其排泄和轉化具有利膽作用并可防止膽汁瘀積降低血清膽紅素。臨床觀察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膽酸都有很好的療效和安全性無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聯合應用治療效果更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肝臟,,5():57-6.
摘 要 目的:觀察利肝康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利肝康,4片,口服,每日3次,療程6個月。并與常規的保肝綜合治療對比分析。結果:利肝康ALT 復常率、HBeAg陰轉率、HBV-DNA陰轉率分別為90.24%、7.32%、21.95%。HBV-DNA陰轉率較綜合治療組高,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 利肝康片 慢性乙型肝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21
我們采用中成藥利肝康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并與一般的保肝綜合治療進行對比分析,以觀察其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研究組和對照組均為確診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診斷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討論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肝炎的診斷標準[1]。所有病例均為:①HBV-DNA陽性。②HBsAg陽性、抗-HBc陽性并持續24周以上。③入組前12周ALT持續或反復(>2次)增高,HBeAg陽性者ALT大于正常上限與2倍之間,HBVDNA≤105copies/ml, HBeAg陰性者ALT大于正常上限與2倍之間,HBV-DNA≤104。④排除HCV、HDV、HAV、HEV感染的病例。研究組41例,男35例,女6例,年齡18~60歲。對照組(保肝綜合治療組)36例,男31例,女5例,年20~50歲。所有病例均隨機分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及病期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試驗方法:①研究組:利肝康片由江蘇省清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片(0.25g/片),口服,每日3次,療程6個月。②對照組:常規保肝治療,如護肝片,口服,每日3次;復方益肝靈4片,口服,每日3次;注射用甘利欣15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出院后改為甘利欣150mg口服,每日3次,包括住院期間用藥和出院后繼續用藥,療程6個月。
觀察項目及指標:分別檢測治療前的血常規、尿常規、血清肌酐、ALT、SB、HBsAg、HBeAg、HBV-DNA(PCR法),治療開始后每4周及治療12周、6 個月療程結束時的血常規、尿常規、血清肌酐、ALT、SB、HBsAg、HBeAg、HBV-DNA及肝病癥狀與體征。
療效判定:治療結束時以血清HBV-DNA陰轉、HBeAg陰轉、ALT
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 果
由表1可知,利肝康治療組ALT 復常率、HBeAg陰轉率、HBV-DNA陰轉率分別為90.24%、7.32%、21.95%。ALT 復常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HBV-DNA陰轉率差異有顯著性(P
由表2可知,利肝康治療組HBeAg陽性ALT 復常率與HBeAg陰性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HBV-DNA陰轉率有顯著性差異(P
討 論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主要目標是抗病毒、持續抑制病毒復制,以減少HBV的致病力和傳染性,從而阻止或減輕肝臟的炎癥壞死。臨床,治療的近期目標是減輕肝炎活動,防止發生肝功能失代償。遠期目標是防止發展至肝硬化或肝細胞癌,最終延長患者的生存期[2]。一般的保肝綜合治療只能減輕肝臟炎癥,改善肝功能,而不能抑制病毒復制。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對治療人群的選擇,明確指出HBeAg陽性患者>105copies/ml,肝功能>2ULN,而HBeAge陰性患者在104copies/ml,肝功能>2ULN方可開始抗病毒方案治療,而不符合上述條件者則以觀察為主。
中醫藥是我國特有的寶貴財富,中醫治療肝炎有獨到之處,多種中藥具有抗病毒作用,將這些中藥按中醫理論合理組方制成中成藥,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利肝康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就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法。藥理實驗證明,利肝康能減輕四氯化碳和乙硫氨酸等毒物對肝臟的損害,它主要由傳統中藥獐牙菜提取物組成,具有抑止肝細胞炎癥、抗病毒復制的療效[4]。我們使用利肝康治療41例乙型肝炎患者,ALT的復常率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與其他藥物相近(P>0.05);HBV-DNA陰轉率比對照組高(P
參考文獻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處方藥要想成就領先品牌,也必須善于打破故有治療觀念,制定基于自身產品作用機理、有效靶位、療效特征新治療觀念和治療標準,最終在目標醫生群中,爭取到處方首選位置或優選位置。
其流程和策略大體分為以下四步,并組成一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閉環系統。
1、建立觀念,重塑標準:深入研究目標治療領域中所涉及到的傳統觀念,包括疾病認知、治療措施、藥物選擇、處方習慣等。通過發現競爭產品軟肋,評估自身產品優勢,揚長避短,找到市場空隙、建立精準定位,提出基于產品特征的富有競爭力的臨床治療概念,重塑醫生治療觀念。
乙肝藥物賀普丁上市時,面臨的傳統治療觀念是:治療乙肝以e抗原轉陰率為標準,干擾素治療轉陰率達33%,而賀普丁轉陰率僅17%,毫無競爭優勢可言。但賀普丁的優勢是:抑制乙肝病毒DNA療效顯著,2周使患者該指標下降97%。葛蘭素史克揚長避短,重新提倡治療觀念:“抑制病毒復制是乙肝治療的關鍵”,最終獲得傳染病專家和專科醫生認同。
2、臨床實驗,提供佐證:通過具有一定規模和時間的臨床實驗,佐證治療觀念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為說服目標醫生、打擊競品提供“武器”;
曾經的全球處方藥銷售冠軍洛賽克,上市時,面臨傳統治療觀念的“阻撓”,當時醫生治療消化性潰瘍和胃食管反流病,慣用治療程序為“抗酸劑-H2受體拮抗劑-洛賽克”,洛賽克居于末位,銷售自然大受影響。阿斯利康決定改變“治療方案”,打方習慣排序,將治療順序180度大轉彎,從開始治療就用高劑量洛賽克,癥狀好轉逐漸減量,再考慮H2受體拮抗劑。
觀念領先,還必須通過臨床實驗證明。為此,阿斯利康以實驗數據說話,證明該方案治愈率、治療費用優于傳統方案,最終獲得認同。
3、學術營銷,推廣觀念:針對特定的處方醫生群體特征,開展多維“學術營銷”,如學術會議、論壇、臨床實驗、媒體傳播、臨床拜訪、直郵期刊等,循序漸進改變醫生故有的疾病觀念和處方習慣,其策略一般是從高端向低端普及和滲入,完成臨床概念的廣度推廣和深度認知。
4、入選法定綱領文件:通過更為豐富的臨床證據,入選疾病診治綱要,并使之成為適合??漆t師的共同性、指導性文件,成為“法定”用藥。如羅氏“派羅欣”,上市時,其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方案,已被《中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為丙肝的首選用藥方案。
再看看當今的處方藥霸主“他汀”,輝瑞立普妥(阿伐他?。⒛耸娼抵?辛伐他汀),連續數年,雄踞世界藥品銷售冠亞軍,成為超級“重磅炸彈”。立普妥在2006年,美國市場的處方量高達7400萬張。其成功,也是得益于重建治療標準。
他汀類產品上市時,煙酸、貝特等品種已經占領市場,其降低總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作用顯著,穩占高脂血癥市場地位;
而他汀在上述功能明顯偏弱,沒有競爭優勢,唯獨對高脂血癥診斷標準中被忽視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有明顯降低作用。要想從競爭對手包圍中重建格局,搶奪市場,就必須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他汀類廠家提出:降低LDL才是高脂血癥治療首要目標。繼而通過4S等臨床試驗,為LDL是冠心病獨立的預測因素提供證據。最終開創了新的心血管病市場治療理念。
針對上述問題,王福生教授帶領課題組密切結合臨床,對123例慢性乙肝合并肝癌的病人開展了深入的臨床實驗研究。通過與21例肝硬化患者和47例健康人比較,發現肝癌患者體內的調節性T細胞數量異常增加,分別是健康人的2~10倍和肝硬化患者的1.5倍以上,并且隨著肝癌的發展,調節性T細胞增加的程度也越高。值得關注的是,課題組通過統計學分析,發現增加的調節性T細胞可以顯著影響肝癌病人的存活時間,調節性T細胞水平較低,病人的存活期較長;反之,調節性T細胞水平越高,病人的存活期則越短。此外,通過進一步臨床實驗研究,他們證實病人體內異常增加的調節性T細胞可以與自身的CD8T淋巴細胞直接接觸,從而破壞CD8T淋巴細胞,使之失去有效的抗腫瘤效應,從而促進了肝癌細胞的惡性增殖。
國內外專家認為,王教授所帶領研究的課題設計嚴密,密切結合了國際前沿的免疫學最新進展,對大量臨床病例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不僅闡明了調節性T細胞在肝癌免疫學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而且發現了調節性T細胞還可用作評價肝癌患者疾病進展的一種臨床指標,同時,該成果還為肝癌的免疫細胞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孜孜以求
發表多篇重要學術論文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王福生教授第一次發表令醫學界關注的論文了,王教授近幾年來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160余篇,其中SCI收錄的論文38篇,影響因子總分大于180(其中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論文影響因子總和為150分),特別是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Gastroenterology》、《Blood》、《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過多篇研究論文,同時,王教授還分別擔任著中華肝病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973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評審專家;擔任《中華醫學雜志》、《診斷學雜志》、《中華肝臟病學雜志》、《肝臟》以及四種英文雜志編委、《傳染病信息》副主編、同時擔任《中華實驗與臨床病毒學雜志》、《中華流行病雜志》、《中國性病艾滋病雜志》、《Human Immunology》、《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J Immunolg》、《Gastroenterology》等國內外知名雜志特約審稿專家。
堪當大任
承擔眾多國家重點課題
近5年來,王福生教授還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分別擔任國家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負責人、北京市自然基金重點和軍隊“十五”攻關重點課題和國際合作研究課題等總共10余項。目前,王教授所在的實驗室分別與國內外多個第一流的實驗室和專家開展艾滋病和肝炎的合作研究。
近年來,王教授還多次參與病人會診,應邀參加國、內外病毒性肝炎和生命科學領域大會,2003年“非典”在我國肆虐之際,王教授挺身而出,承擔了首都抗擊“非典”的重要任務,而其后在廣東和香港的考察中,王教授與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陳竺部長等著名專家一起赴香港特別行政區交流傳授經驗,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領導的一致肯定。此外,王教授4年來應邀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做報告80多次,并曾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分別榮立全軍三等功2次、總后勤部優秀黨員、總后勤部“科技銀星”等各種榮譽。
銳意進取
率領團隊勇攀醫學高峰
現在,王福生教授直接負責的生物治療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病毒性肝炎、肝癌及艾滋病等重大傳染性疾病臨床免疫學特點研究及新型免疫治療方案的研發。目前生物治療研究中心已擁有一支具備很強的科研攻關能力、臨床與科研相結合的復合型科技人才隊伍。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生物治療研究中心擁有著非常完善的儀器設備,并且構建了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先進的綜合性科技平臺。
在科研方面,生物治療研究中心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中心的實驗室面積達1200平米。同時,該實驗室還有GMP中試車間和生物安全實驗室,據王教授介紹,該實驗室目前有科技人員達40余人,其中高職研究人員6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人,同時該實驗室每年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進修生10余名,特別是為臨床培養了大批科研與臨床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研究中心始終以提高病毒性肝炎、肝癌及艾滋病等重大傳染性疾病臨床診治水平為目的;堅持科學問題來源于臨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向也依賴于臨床的科研方針,以肝病、艾滋病為導向的研究發展模式,密切聯系臨床難題開展攻關。研究中心與第三0二醫院臨床六科合作,走出了科研與臨床治療一體化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在免疫細胞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癌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構建了完善的免疫細胞治療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平臺。目前已完成CIK細胞免疫治療肝癌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300余人次,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乙肝和肝癌的治療性樹突狀細胞疫苗的臨床前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時在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等重大常見病毒性傳染病的基礎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關領域創新性的發現和應用成果。
不懈努力取得國際聲譽
【關鍵詞】 肝病;前白蛋白;白蛋白
人體的肝臟為重要的器官,其是人體蛋白合成處,雖然目前評價肝功能狀態的檢驗指標多以各種酶類的升降代表肝臟的損傷情況,但這些指標會受全身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客觀反映肝臟的儲備及功能[1]。本文通過動態檢測150例各種肝病患者血清PA水平,同時測定TP、ALB、ALT及GGT指標,并對其進行整理統計,以探討檢測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在肝病的診斷、病情判斷、療效觀察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治療150例肝臟疾病患者。64例患者為女性,86例患者為男性,中位年齡為(40±15)歲。所有患者的診斷標準均符合西安全國肝病學術會議診斷標準[2]。31例患者為原發性肝癌組,38例患者為肝硬化組,36例患者為慢性肝炎組,45例患者為急性肝炎組。并選擇筆者所在醫院進行體檢的3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患者。14例患者為女性,16例患者為男性。中位年齡為(38±15)歲。對照組患者都沒有肝炎疾病的病史。所有患者都要求檢查前空腹8h以上,采取患者靜脈血2-3ml,使用離心機對其進行離心,再對其進行檢測。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次日、治療2周、治療1月各采空腹靜脈血一次。使用速率法對GGT、ALT指標進行檢測,使用雙縮脲法對TP指標進行檢測,使用溴甲酚綠比色法對ALB指標進行檢測,使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對血清PA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為標準配置試劑。以PA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并應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各疾病組血清PA水平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p
3 討 論
各種肝病均可影響蛋白質合成功能,引起多種血清蛋白濃度的變化。血清PA與ALB均有肝臟合成,代謝途徑相似,但ALB的半衰期較長(21天),即使肝臟停止合成,8天后外周血中濃度僅降低約20%,而PA的體內半衰期只有1.9天,在肝內合成降低后,可迅速在外周血中檢測出來,并且隨病情加重血清PA含量下降越明顯[3]。
本組資料表明,肝病時血清PA水平隨病情加重逐漸降低,肝硬化、肝癌時PA降低最為明顯;急性肝炎組79.5%的病例PA值下降,而僅9.7%的病例白蛋白下降,本組資料與文獻[4]報道結果相符。血清TP測定也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標,多種情況都引起TP改變,但由于肝臟有很強的代償能力,TP對肝病的鑒別診斷價值不大,只有當肝臟損傷達到一定程度或一定病程才會出現變化,本研究顯示,僅肝硬化組與正常對照組血清TP有明顯差異。
總之,檢測PA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作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更能早期敏感而又特異地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及肝臟受損的情況,動態觀察其血清水平的變化又能了解肝臟功能的恢復情況,并有助于病情轉歸及預后的判斷。
參考文獻
[1] 張代民,許會彬,張瑩,等.血清前白蛋白測定判斷肝臟合成功能的價值[J].江西臨床檢驗雜志,2004,22(3):228.
[2] 中華傳染病雜志編委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關鍵詞】 還原型谷胱甘肽;結核??;肝損害
肝病是指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種肝病。是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疾病,在我國因為結核病服用藥物導致肝損害的病癥也不再少數,大約占了肝病的70%[1]。且結核病患者90%都會因為服用了抗結核藥物,導致肝功能受到損害,所以醫生一般囑咐結核病患者每個月進行一次肝功能的檢查。及時發現危險因素,及時換藥。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為了能夠治療因為服用結合藥物導致患者肝功能受到損害,本文選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12年3月間收治的100例結核病患者,并對著100例患者進行分組治療,治療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12年3月間收治的100例結核病患者,年齡在30-60歲,平均年齡在44歲,男性73例,女性27例。這100例患者均是因為在結核病期間,服用了抗結核藥物,導致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了損害。選取標準[2]:①有嗜酒史的患者;②有因為藥物導致患者肝功能受到損害的患者;④有肝炎攜帶病史的患者;④有脂肪肝的肝病患者;⑤在患上結核病前,肝功能均為正常的患者。在100例患者中,其中Ⅱ型肺結核患者5例,Ⅲ型肺結核患者75例,Ⅳ型肺結核患者20例。
1.2 方法 將100例患者根據其意愿非為觀察組和治療組,治療組患者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齡在30-55歲,平均年齡在43歲;觀察組患者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在35-60歲,平均年齡在45歲。兩組患者在病程、病情以及結核類型上均沒有太大的差異,統計學無意義[3]。
在治療兩組患者前,給與兩組患者的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血脂、肝炎抗體進行檢查并記錄。
給與治療組患者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藥物2.5g進行治療。
給與觀察組患者采用甘草酸那配合5%的葡萄糖注射250ml靜脈滴注進行治療,每日治療一次。
并在兩組患者的治療的前1-2周觀察患者的肝臟情況和血清情況;若是血清中的額轉氨酶高于正常情況值的10倍時,就立即停藥,因為這是急性肝損害的癥狀。
在1個月的治療結束后,再對患者的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血脂、肝炎抗體進行檢查并對比。
1.3 統計學分析 根據上述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起治療前后肝功能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采用X2和t值進行檢驗,對比治療前后肝功能狀態,具有差異性,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后,兩組患者肝功能與治療前有著顯著的區別,詳細情況見表1。
根據上表所述,治療組采用了還原型谷胱甘肽藥物進行治療后,治療中情況和治療后的情況明顯要比對照組要好。且兩組患者情況進行對比,具有差異性,統計學有意義。
3 討論
結核病是目前一種目前醫學上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而該病在全球上大約有20億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現結核病患者大約800-1000萬,每年因結核病死亡人數約為200-300萬[3]。目前我國結核病年發病人數約為130萬,因結核病死亡人數每年達13萬,超過其它傳染病死亡人數的總和[4]。目前治療結核病一般是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是目前治療結核病的藥物又包含著太多的副作用,也就是對肝功能會造成影響。很多患者在結核病還沒治好的同時,又患上了肝病。因此為了治療該種病癥,現階段出現了一種能夠抗結核病藥物導致患者肝功能受損的藥物。在上述文章中,治療組的50例患者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藥物進行治療后,相對于治療前,肝功能并沒有受到什么損害,因此,根據臨床效果,證明該藥物適合在臨床上進行治療[5]。
參考文獻
[1] 張旺龍,譚家香,余棟栽,等.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重度膿毒癥44例[A].2010年度全國醫藥學術論文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0.10.
[2] 張友恩,李孝全,田林,等.還原型谷胱甘肽對毒鼠強中毒大鼠腦GABA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結合災害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10.11.
[3] 龐永立,李來生,劉永,清等.恩替卡韋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研究[A].第一屆全國疑難重型肝病大會、第四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