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35: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夢想的句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我生命里的溫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對別人笑。
3、這個城市沒有草長鶯飛的傳說,它永遠活在現實里面,快速的鼓點,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虛假的笑容 ,而我正在被同化
4、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 深的暗影。
5、才發現那些夢居然像屋檐下的蜘蛛網 怎樣的沖撞也沖不出去。
6、當荒蕪的神經試圖穿破那些虛無尋找一個真正的支點的時候。
7、一個實現夢想的人,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8、幸運的不是始終去做你所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終希望達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9、最多只是一些漫無邊際的空想罷了。
10、要想成就偉業,除了夢想,必須行動。
11、有些事情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縱橫跋扈,你不要聽我的,但你也 不要讓我聽你的
12、曾經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 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
13、只能是浮游的思緒托著不知所然的沉重
14、重復著那些醒著或者睡著的夢 在空泛和漫無邊際中間游蕩。
15、一個人如果已經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權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還有夢
16、要抒寫自己夢想的人,反而更應該清醒。
17、記憶想是倒在掌心的水 不論你攤開還是緊握 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 一滴一滴 流淌干凈。
18、誰是誰生命中的過客,誰是誰生命的轉輪,前世的塵,今世的風,無窮無盡的哀傷的精魂
19、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 人。
20、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里,在我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 泉水一樣涌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
21、風空空洞洞地吹過。一年又這么過去。而來年,還要這么過去。我不知道是安穩的背后隱藏著沮喪, 還是沮喪里終歸有安穩。只是我們,無法找到。
22、假如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
23、那些我們以為永遠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忘記了
24、牽著我的手,閉著眼睛走你也不會迷路 。
2、夢想不是用來想的,而是用來實現的。
3、人需要夢想,但是不需要很多夢想,人只需要一個偉大的夢想,然后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努力去完成它。
4、這世界上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只要不斷學習,不管你長得如何,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你一定能夠成功。
5、你的偉大不是你的本身,而是你的夢想。
6、一個不能完成,也不可以實現的夢想就是狗屎。
7、每個人成功的人在開始的時候都是帶著夢想上路的。
8、想要成功,或者是做一番事情,你必須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夢想。
9、有了夢想,你就會有動力,有了動力,你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10、每一個奮斗在追求夢想路上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11、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夢想,每個人都可以現實夢想。
12、只要你有夢想,只有你有勇氣,只要你有行動,你就一定能夠成功。
13、任何一個偉大的成功都是先是來自于一個偉大的夢想。
14、世界上最幸福的努力,就是你正在通往夢想路上的前進。
15、有夢想你就有希望,有夢想你就有陽光,夢想就是你生命的支柱。
16、給自己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夢想,堅持下去,用5年、10年、20年去實踐它,你一定會感動自己。
17、夢想不是說給別人聽的,而是用來自己追求的。
18、夢想可以使你的價值增值無數倍。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作者:豐子愷)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作者:)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作者:孔子)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作者:蕭楚女)
(來源:文章屋網 )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作者: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作者:李白)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作者:陶淵明)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作者:蕭楚女)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者:東漢·曹操)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作者:汪國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作者:劉希夷)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作者:王紹男)
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作者:周婷婷)
(來源:文章屋網 )
小時候的夢有些奇譎。記得剛上一年級,周末去興趣班寫字。老師說我字寫得好,端秀、嬌巧。我開始熱衷于練字,特別喜歡字的結構緊密、毫無罅隙之感。家人也曾夸我幾次,當時我幼稚地認為“自己將來肯定是有名的書法家”。現在想來,不禁萬分好笑。但八歲之后,媽媽不再夸我,還說我的字不夠豪放。那時我年幼,尚未領略豪放的真諦,只感覺這詞語新穎。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對那些奇形怪狀、飛揚靈動、似美麗精靈一般的詞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愛上了閱讀,狂熱地喜歡寫作文。
我用那些輕靈的文字,組成奇妙無比的句子。那些句子,好似音符連綴起來的曲子,每當我彈奏出美麗的樂音,總能受到老師的表揚。我喜歡作文,就如同孩子喜歡吃糖。這時,我又癡迷上彈鋼琴。因為聽見玩伴彈奏的曼妙琴音,覺得鋼琴是最奇妙的樂器,它能賜予我無窮的靈感,詩一般的情懷,熏冶著我的性情。當我在練琴時,琴音會勾起我寫作的欲望。顯然,詩意的樂音讓我產生了美的共鳴。正在拙笨成長中的我,再次立下豪言壯語:“我要成為鋼琴家似的作家!”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幼稚的夢想如沙漏中的細沙,軟軟地逝去了。而那些簡約的字符,使我不經意間想起書中那風姿綽約的女子,她們好似我的化身。
我已成為一個少女,蕙質蘭心的我卻忍不住細想:這么多年,走過了這么長的旅程,其實收獲就那么一點點,我到底要做什么?一次新加坡旅游讓我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心中有了新的夢想,于是又無比地熱愛起英語來。
我發現,豆芽般的字母更像靈雅的音符。它們都是活動的,在我的腦子里,有時雜沓,有時清寂,還有時擾攘聒噪。當我流利地說著英語,心底里散發著有些得意的呼吸,感覺特別愜意。我更喜歡看這一類的書籍,喜歡解讀那一個個密密匝匝的字母,喜歡和它們在一起開心地歡笑。當月下岑寂之時,暗夜薄星,我捧書就這么看上幾十頁,感覺心神飄移而恍惚。我熱愛它們,我希望長大了成為一個外交官,周游列國,為祖國外交事業貢獻微薄之力……我并不知道外交官是干什么的,只覺得旅游的感覺很好,便無端地喜歡上這個夢想。
日月如梭,我的夢想在不斷地變化,現在的夢想還能堅持多久,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我想,與我同齡的很多孩子,也會不斷在改變自己的夢吧!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夢想,感覺長大了,一夜之間似乎成熟了許多,那些幼稚的夢想一個個都不復存在了。但我回眸,追尋夢想的足跡,我發現我的字跡娟秀了,我能長時間沉迷于書海之中,我的新作又發表了……
但我還是無法忘記我追夢的事兒。那些夢,依然靜默地沉睡在我心里,有時也會蠢蠢欲動,雖然我知道成長道路上有許多荊棘,會讓這些夢寂然無聲地從心中蕩去。我在寥落碎語中寬慰自己,以后會有新的夢想滋生出來。就這樣,我在夢想中成長,成長中變化。
夢想讓我少了那份稚嫩,多了幾分成熟,少了些天真,不再對未來彷徨,堅定了對未來的信心。斗轉星移,我雖然在不停地變化,卻依然懷揣著美好的夢想,依舊保留著那份純真,邁著堅實的腳步,灑脫地走著自己未走完的路。我相信夢想一定會垂青于我。
那些年,和我一起追夢的孩子,一定也和我一樣吧?我默然地看著黑板上的字跡以及孩子們天真的笑臉,轉身,慢慢地向教室走去。
當我轉身之時,影子變得頎長,從教室里傳來一個響亮的聲音,如聞洪鐘:
“我要當……”
(指導老師:王興龍)
那時我們都說要去很遠的地方。
而我們在那段被稱之為“時過境遷”的時光里,又留下些什么來丈量年輕的寬度?
是夢想。
總有一天,它要以翠綠的形式回歸地面。
當時還未明白蒼白的現實究竟以怎樣的姿態掌控著生命的脈搏,于是用愈加直白的方式抬頭仰望這個世界。素面朝天。
小時候,當被老師問及“長大后想當什么”一類因重復多次而略顯俗套的問題,還是會很認真地思考一番,然后歪歪扭扭地在紙片上寫下諸如“歌星”“科學家”“企業家”等等正統而光芒萬丈的名詞。顯然,完全忘了考慮是否具有實踐性。然后得意洋洋地伸頭去看鄰座伙伴寫的是什么,互相比較一番。在略微懊惱自己寫得不如別人稱心后,便大大咧咧地扯開了話題。所謂理想,便是不了了之。以至于一星期后再回憶那天紙片上所寫的文字時,腦海里唯一的印象便是一大片荒蕪的墨漬。
吶,自然不懂得落筆的重量,這一筆蕩開,仿佛未來都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靜靜地等待綻放。墨香不退,星茫不散。
其實,很久以后的如今,除了喟嘆年少時候太過驕縱,更多的,還是懷念那些用浪漫的情懷來接納未來的我們。
深深地緬懷。
杜牧曾賦一首《嘆花》給一位愛而未得的女子:“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
當韶華揮霍殆盡,轉而尋覓當年巧笑嫣然的你,卻自知已是遲了。曾經初見你的時候,你還沒有長大,美好得像枝頭的花兒。如今再回首,你已是晚風里飄搖的殘花。綠葉成了蔭,果實滿了枝。可惜都不是關于我的。
對于我們,可否將這女子看作我們的夢想。曾經,她在年輕的光陰里肆意地燦爛,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當多年后后悔地回憶起來,這夢想已經不屬于自己了。
早年也有立志當一位詩人的目標,持續了一段較長的歲月。鐘愛于長長短短的詩句,鐘愛于詩里更富有張力的文字。
會攢下一星期的零花錢,在別人舔冰激凌的時候加快腳步地離開,偷偷地咽下口水。只為了去買一本精致的本子。然后一筆一畫地寫下自己的詩。滿心歡喜。
還記得本子的封面很好看,背景是一大片安靜的熏衣草,一個穿著百褶裙的女孩被碩大的熱氣球拉得飄了起來,笑靨如花。
像極了某個姑娘。
原以為夢想可以預見,在漫長而蜿蜒的盡頭等我。
再也沒有荊棘。
可惜成長注定是緩慢而殘酷的。曾經那個關于詩人的、小小的夢,在繁重的學業前是那么卑微。夢想成了“志愿”、成了“大學”、成了“分數”。我們都不可免俗地追逐著這些,在年復一年的日子里,忘記了如何去波瀾壯闊。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懷,一些夢想,失了顏色,失了重量。
我聽見有寂寞靜靜地滴落下來。
偶爾會在安靜的晚自修上淡淡地出神,桌上攤開的數學題典讓人禁不住皺眉,如果有人抬頭,一定會看見我臉上惆悵的情緒吧。可是直到如今,依然沒有人發現過。
至于那本詩集,如今正躺在我的床柜里,許久沒有翻動過了。一些很美麗,很美麗的句子還是一如既往地美麗。
席慕容有句詩是這樣的:“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遺落了的一切,終于只能成為星空下被人靜靜傳誦著的,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夢想就像我所珍愛的人。是啊,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夢想是一生的信仰,它會停歇,它會轉彎,它會悄悄沉默下來,可它一直都在。
也許我們因為種種,將它遺忘在泛黃的過去里。別擔心,它會記得回來的路。
曾經以為自己懂得很多,所以一個勁的想去當哲學家,想去看那些書名就不知所有的書;
曾經以為自己會很多地方,會看見很多風景,所以想買一個很好的相機,去拍那美麗的風景;
曾經以為自己會認識很多人,交很多朋友,所以準備了很多通訊錄;
曾經以為自己會很成功,會很有本事,所以幻想了很多美好的場景;
曾經以為會有很多的朋友一直在一起,所以造了很多“以后我們一起……”的句子;
曾經以為自己很堅強,再大的困難也許自己,所以總是高呼“春風吹,戰鼓擂,當今社會誰怕誰?”
只是到了最后才發現這么多的“曾經認為”都是用來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個接一個****的;
翻了兩頁《馬可福音》,就望而卻步了,而這,卻只是最基礎的讀物。于是乎,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還差得很遠,不是一般的差,而是極其的差。
掙扎了十四年,也只是因為讀書和考試的原因而離開過這生我養我,我生活的小鄉鎮,而最遠,卻也沒踏出云南的界。于是乎,走很遠對暈車暈船的自己來說貌似已成為一種挑戰。而最現實的選擇即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然后順利通過中考,再一次踏上求學的道路,走的更遠。
很強的交際能力,也的確認識了一大堆來自四方八面的人,以至于手機的電話簿都快飽和而到達終點。然而卻悲哀的發現,大半夜無聊的時候能打擾的還是只有那幾個早已爛熟于心的號碼,真是一種悲哀啊。
關于學習這一點,事實再一次向我證實了事與愿違,可氣的是當我認認真真的復習化學之后,卻只考的個70分,而平時不復習我一般都能考個及格的。同時,這也讓我看到自己離成功還有一大截路要走—從70分到100分的距離。
盡管寫了滿滿一堆“我們要一起……”的句子,可一切都在小學畢業的時候變得蒼白無力,畢竟,我們就連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那一條“一起上同一所初中”也沒有做到啊,還能談其他什么呢?
再那么多那么多的“曾經以為”都被打翻之后,再堅強的自己也會感到一片空曠的失落。
不過好在,我還是幸運的:我爸媽依舊一如即往地愛我,我的同學們都在幫助我,我還有一群很好的小弟小妹。生活并沒有拋棄我,更更重要的是我還有夢,我的夢想還在,在深夜里為我照明,在黑暗里為我指路,所以我還有什么可怕的呢?即使前途艱險,直面困難……
關于流浪的句子
1、我在茫茫的塵世間流浪,找尋著自己的重量,迷失的遠方,嘲笑聲張揚,那些不經意流露的恐慌是茫然還是彷徨?給夢想一雙翅膀,讓我陪它地老天荒,我不害怕沉痛的流亡,我只怕自己在現實的壓迫中失去方向,我不害怕命運的凄涼,我只害怕自己的努力不足以撐起生命的重量,半生癲狂,只為換夢想一世的倔強。
2、情不重,不生紅塵,流浪在人間;愛不濃,不惹傷心,忘不掉從前。愛情是場緣分,愛了就要認真。同是癡情人,別做傷心事,不讓重于情、執于真、著于愛的靈魂,烙下痛的痕。
3、以為一場放縱靈魂的流浪,就可以讓你把我遺忘,然而,天涯拉長了影子,卻沒有走出你守望的眼光,回頭,才發現,我的船,一直都停泊在你心岸上。
4、夜,很靜,也很深。十月末,我依然流浪在憂傷的文字里。十月末,傷感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著。一個人太久了,就喜歡享受孤寂,喜歡讀黑夜的寂寞。()在這樣寂靜的雨夜,靜靜聆聽這讓人蕩氣回腸的曲子,一遍又一遍,像中了毒,無可救藥。
5、歲月帶著時光去流浪,一路走過,熟睡的往事偶爾也會在夢里仰起臉龐,回首張望著,那些不肯安歇的悲歡與過往。
6、你想去守望,我卻想流浪,一動一靜間,糾結了纏綿;心想去遠方,愛卻想靠航,一留一去間,迷失了昨天。
7、我有顆流浪的心,總妄想有一天去放浪天涯。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每念及此常常把自己感動得要哭,可悲劇的是,第二天照樣乖乖地早起去上班。
8、我愛上了流浪,或者,我已經忘記了退路,愛上一個人,和自己的寂寞一樣,義無反顧,我們所經歷的感情,都是捕捉的風,到頭來,一無所有。我們不能因為不舍或者留戀而接受憐憫。所以,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松開拳頭,放開手我的船還沒有靠岸。
不要做女強人,要做強女人。只有女人精心地愛自己,才會在男人面前,在世界面前有所收獲;知道有哪些女人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女人的句子,供大家參考。
形容女人的語錄1.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翩翩起舞。
2.在生活中,我跌倒過。
我在嘲笑聲中站起來,雖然衣服臟了,但那是暫時的,它可以洗凈。
3.我不會因為沒有掌聲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4.成功者絕不放棄,放棄者絕不會成功。
5.女孩,你可以性感,可以清純,可以冶艷,可以嫵媚,但是,唯獨不可以平庸。
6.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陰影,別怕,那是因為你的背后有陽光!
7.幸運之神的降臨,往往只是因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8.沒有時間和精力的話,不要亂表愛心養小動物,怠慢它們同樣是種殘忍,雖然我理解你很寂寞需要一個伴。
9.人必須習慣于在壓力下生活,不要把壓力存在心理,無法釋放。
10.堅強,不是面對悲傷不流一滴淚,而是擦干眼淚后微笑著面對以后的生活。
11.買舒適的睡衣給自己,性感一點也無所謂。
12.有的女人,背后看了想犯罪,正面看了想自衛。
13.勇士搏出驚濤駭流而不沉淪,懦夫在風平浪靜也會溺水。
14.生活總會給你另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叫明天。
15.早上去鍛煉,晚上讀書思考記日記。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產生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
16.一雙沒有生命的皮鞋都要擦鞋油,更何況一張有生命的臉。
17.世間沒有美麗的天使,只有善良的女人。
18.寧缺毋濫。
不要因為寂寞就隨手抓一個男人,這對你和他都不公平,而且太缺乏責任感。
19.你相信你行,你就活力無窮;
你認為你自已不行,就會精神萎靡。
20.等待機會,是一種十分笨拙的行為。
形容女人的短句1.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樣的事業。
2.誰也不必再抱怨什么,畢竟自己的故事,終究要由自己去完成。
3.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的,因為它無法更壞。
4.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的人是不多的。
5.覺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間。
6.堅強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也是在挫折前不改變自己。
7.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
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8.有一個最少兩年內需要達成的目標。
有目標的人生不會太無聊。
9.學會化精巧淡雅的妝容。
理解呈現在什么場所著什么服裝。
10.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在男人面前談吐風雅不卑不亢將女人的美與睿智,機敏與體貼表現的淋漓盡致。
11.居室要有鮮花,記得換水。
如果要出差,清理之后再出門,不要回來面對一屋子的蚊子和蟲子。
12.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堅持多久。
13.閑情時候自己煮花茶喝或者做茶點吃,放一段柔情音樂,翻閱幾頁好書,然后睡個懶覺,快哉。
14.在逆風的方向,飛出倔強的堅強。
15.志在山頂的人,不會貪念山腰的風景。
16.人生因追求而精彩,生命因堅強而美麗。
17.成功不是憑夢想和希望,而是憑努力和實踐。
18.無論境況多么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19.相信自己,相信一切,加油!
20.人生最困難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奮斗,而是做出正確的抉擇。
形容女人的說說1.早上去鍛煉,晚上讀書思考記日記。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產生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
2.睜開雙眼選擇你的未來伴侶,如果選錯了,立即分開。
不要湊合過日,那樣會害了兩個人。
3.居室要有鮮花,記得換水。
如果要出差,清理之后再出門,不要回來面對一屋子的蚊子和蟲子。
4.無論境況多么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5.誰也不必再抱怨什么,畢竟自己的故事,終究要由自己去完成。
6.人生因追求而精彩,生命因堅強而美麗。
7.當有人說你是傻瓜時,證明你離成功不遠了。
8.志在山頂的人,不會貪念山腰的風景。
9.堅強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也是在挫折前不改變自己。
10.寧缺毋濫。
不要因為寂寞就隨手抓一個男人,這對你和他都不公平,而且太缺乏責任感。
11.相信自己,相信一切,加油!
12.穿有質感的衣服,找有質量的男朋友。
他不一定很有錢,但是一定要能讓你有安全感和開心。
13.對你不喜歡的追求者的示好和關心要堅定的說不或拒絕。
即使他說:這不關你的事。
14.人可以沒有骨氣,但不可以做懦夫。
15.用愛生活,你會使自己幸福!用愛工作,你會使很多人幸福!
16.如果哪個男人說了讓你難堪的話,原諒他。
一個被原諒的男人最后會后悔失去一個像你這么寬容的女朋友。
17.為什么男人找老婆都要找漂亮的,因為漂亮女人是男人的面子,你給男人面子,回到家男人給你面子。
18.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
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19.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長在高山上的鮮花。
如果要搞下它,勤奮才能是攀登的繩索。
20.你相信你行,你就活力無窮;
你認為你自已不行,就會精神萎靡。
形容女人的文案1.男人愛你的程度,取決于你愛自己的程度。
2.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的人是不多的。
3.我們什么都沒有,唯一的本錢就是青春。
夢想讓我與眾不同,奮斗讓我改變命運!
4.不管是和誰約會見面,約定的時間之前一定要到達。
5.你也許沒有若隱若現的酒窩,但你的微笑一定是月閉花羞,魚沉雁落。
6.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
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7.在逆風的方向,飛出倔強的堅強。
8.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意時。
9.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10.生活總會給你另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叫明天。
11.成功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12.孤單的時候找好朋友聊天逛街吃飯。
不要讓孤寂淹沒自己。
13.買舒適的睡衣給自己,性感一點也無所謂。
14.等待機會,是一種十分笨拙的行為。
15.一雙沒有生命的皮鞋都要擦鞋油,更何況一張有生命的臉。
16.活在當下,別在懷念過去或者憧憬未來中浪費掉你現在的生活。
17.再愁悶也不要往泡酒吧。
一個孤單的女子手握高腳杯或者吸煙,會更添寂寞感與憂傷。
18.天上永遠不會掉下玫瑰,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須自己種植。
19.世間沒有美麗的天使,只有善良的女人。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德語,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H33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在交際教學法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以完成交際任務為主要活動和目的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它強調外語學習者在互相合作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中,自然習得語言。它“從做中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受到了廣大研究者和外語教師的好評。是當今外語界提倡的教學方法。將任務型教學法引入德語聽力課堂,可以改變德語聽力教學長期以來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為德語聽力課堂帶來活力。
1. 任務型教學的產生背景
“任務型教學”的概念最早是由 Vygotsky 在1962年出版的《思S和語言(Thought and Language)》一書中提出(劉延,2007)。他認為,通過學生在課堂共同完成“任務”,能推動語言學習的社會性和互動性,對學習效果有積極作用。上世紀70年代,語言學家 Prabhu 設計并主持了一項為期五年的語言教學改革實驗(Bangalore Project)。該實驗的特點是強調“做中學”,認為語言學習應該拋棄專家對語言形式的刻意歸納,而以一系列待學生自己完成的任務為主導,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關注意義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內化語法規則。雖然 Prabhu 的理念并未獲得太多認可,卻成功地引起了更多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者的關注,為語言教學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研究者們在任務型教學法的許多核心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直到20世紀90年代,任務教學法才逐漸形成體系,開始被廣泛應用與外語教學中。
2. 任務型教學的內涵
2.1 任務的定義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顧名思義是以任務為課堂活動核心而組織起來的一種語言教學模式。要了解任務型教學的內涵首先要明確對任務的定義。許多研究者都試圖從不同角度出發對任務做出界定,豐玉芳和唐曉巖(2004)對此作了列表總結,其中 Nunan, Willis 和 Skehan對任務的定義比較有代表性:
Nunan 認為“任務是一項課堂活動,它要求學生用目的語進行理解、操練、使用或交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非語言形式上”。Willis 認為“任務指的是有目標的交際活動或學生為達到具體某一目標而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Skehan 認為“任務是與真實世界有某種意義聯系的一項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意義是主要的,并把任務的完成放在首位,同時根據任務的結果來評價任務完成的好壞”。
可以看出, Nunan 的定義強調了對目的語的使用和對語意重視,體現了交際教學法的特征;Willis 則強調了任務的目的性;Skehan 更看重任務要體現真實交際這一要求。
綜合語言學家們的意見,可以說,一項課堂活動需要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才能稱其為任務:1)有明確的交際目的,提出了具體問題,并要求學生在交際中解決問題;2)關注解決問題過程中展現的語言能力和互動能力,不關注語言形式的對錯與否;3)符合真實自然的交際情景;4)以任務是否完成為評價標準。3. 任務型教學設計
任務型教學設計在很大程度來說,就是對任務的設計。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遵循以下原則(夏紀梅,1998 引自Richards 1994 :39):1)反應原則。要考慮到實施任務需具備的知識、技能;2)交際原則。要考慮實施任務過程中的交際合作;3)復雜原則。任務要有難度,有一定的復雜性。方文禮(2003)強調任務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太難讓學生焦慮,太簡單讓學生失去興趣。
除此之外,劉延(2007)認為,在設計任務時,還要考慮任務的真實性(具有實際意義)、多樣性(類型和題材豐富)和完整性(包括任務前的準備,任務實施與引導和任務后的反思三個環節 )
3. 德語聽力教學實例
下面,以教材《德語初級聽力(Deutsches H?rvest?ndnis für Anf?nger)》(江楠生等編著,2009)第六課為案列,探討任務型教學法在德語聽力課堂的具體應用。
這是一本專門針對德語初學者的聽力入門教材,適合德語專業本科一年級學生使用。書中每課都圍繞一個主題設置共四到五篇聽力課文,其中三篇課文篇幅都很短,一到兩篇稍長。每篇課文都配有針對性練習題,題型一般是判斷題、選擇題和問答題。除此之外,每課后還附有綜合練習題,供學生對聽力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句型進行鞏固練習,也設計了交際任務。每課前面都有生詞表和復雜句子/詞組的講解。
第六課的主題是租房。教師課前將學生分組,每組四到五人。正式上課后,首先針對本課主題提出第一個任務:
任務一:你想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跟小組成員分享你的夢想之屋。記下關鍵詞。
任務分析:這是引入階段,目的是將本課主題與學生感興趣的事聯系起來,引起學生關注和熱情,激發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引導學生復習與居住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任務一設計時間是五分鐘左右。完成后開始聽力課文一和聽力課文二的處理。課文一共六個句子,要求聽后將它們按主題歸類,備選主題有“關于房租”、“關于房子整體”、“關于房子面積大小”和“關于找房”。課文二共五句話,要求聽后選擇正確的理解。第一句話關于浴室,第二句話關于房租是否昂貴,第三句話關于房間光線是否好,第四句話是說房子是否位于安靜的位置,最后一句話關于交通是否便利。課文二處理好之后提出第二個任務:
任務二:關于你的夢想之屋,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嘗試從課文一和課文二關于房屋的語句中獲得靈感,補充或修正信息,在小組里將你的夢想之屋描述得更詳細,并記下關鍵詞。
任輾治觶喝撾穸是任務一的延續,關于同一個話題的討論,主要目的是將學生通過聽覺輸入喚起的或者新學到的表達方式轉換成自己的語言,促進了知識的理解內化,避免了聽完做完題立刻就忘的情形。
任務二的設計時間是三分鐘左右。完成后開始聽力課文三、四、五。
課文五處理完之后提出任務三。
任務三:租一間夢想之屋。小組討論,綜合考慮每個成員的意見,描繪一個小組共同的夢想之屋,并仿照課后綜合練習里的例子,將它寫進出租/求租廣告里去。把求租廣告和出租廣告貼出來,看看誰的房子最符合你的要求,看最后誰能成功租下夢想之屋。
任務分析:任務三開始前教師將學生以組為單位分為兩部分,比如坐在教室左半邊的三個小組是左部分,坐在右半邊的三個(或兩個)小組是右部分。要求左邊的三個小組寫出租廣告,右邊的三個小組寫求租廣告。最后左右部分各選代表模擬租房場景即興表演。這個任務鍛煉了學生通過討論、協商和取舍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綜合鍛煉了學生在租房這一場景下的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
4. 反思
經過半個學期(9周)課堂實踐,任務型教學在德語聽力課上的應用還是比較成功的,學生反響熱烈,課堂氛圍很好。但是由于時間短、樣本少,教學方式改變是否有效帶來對學生聽力能力的提升難以下定論。只能提供一點實踐后的反思拋磚引玉:
首先是關于適用性的問題。本次課堂實踐的對象是大學德語專業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不同于英語的普及,德語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上大學后才接觸到的一門語言,大一下學期的學生還算是德語初學者,聽、說、讀、寫的水平都較低。要用目的語進行交際還是有比較困難的。所以任務型教學是否適用初學者,或者說有什么辦法讓任務型教學更適合初學者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其次是關于課堂掌控力的問題。任務型教學法倡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互動,改變了過去課堂沉悶的氣氛,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活躍的課堂對教師的課堂掌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生實施任務階段教師要履行好引導監督的職責,走到學生中去,參與各個小組的討論,要清楚知道學生在干什么,不冷眼旁觀。
最后是關于任務的設計問題。設計任務需要綜合考慮教學目標、交際目的、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任務的可操作性、時間因素等等。把握不好,任務很可能流于形式,致使寶貴的課堂時間被浪費。任務不能太復雜也不能太簡單。關于任務的難易度,Brown等(引述自方文禮,2003)將任務分為三類,靜態任務、動態任務和抽象任務,認為這三類任務的難度程遞增趨勢。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選擇靜態或是動態任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嘗試抽象任務。
5. 總結
任務型教學法提倡把語言教學放在交際環境中,以完成具體任務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做中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有利于推動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任務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語言功底和文化內涵,更要在教學中扮演好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等多重角色。教師應該不斷充實提升自己才能充分適應要求。任務型教學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有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需要結合教學實際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Nunan, D. Communicative Tasks and Language Curriculum[J]. TESOL Quarterly, 1991( 2): 279-295.
方文禮. 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 [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9):17-20.
兩極分化 分層次教學 詞匯教學 減輕負擔
一、英語教學現狀
1.英語倍受重視
在目前的中國,隨著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無論從工作還是生活,英語已經變的越來越重要。由于國家政府工作人員,各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被要求參加相應的英語考試,而對于學生來說,英語更是與語文、數學并重的一門課程。所以,英語很重要的概念已經被社會各個階層廣泛接受。
2.各種各樣的英語教材,學習方法以及培訓班
可以這樣說,英語催生了多個行業,帶動了多個行業的繁榮與發展。關于學習英語的各種書籍,音像制品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的是大型的甚至是全國連鎖性質的輔導班;有的是教學和非教學人員自己開設的小課堂。孩子們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有的家長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送進以英語為特色的幼兒園。他們少了很多戶外玩耍的機會,增加了很多必做的功課,家長也放棄了自己的休息娛樂時間,有的甚至和孩子一起學。
3.英語教師的痛苦與困惑
社會如此重視英語,家長和學生花費了如此多的財力與精力提前積累英語學習,按理來講,我們英語教師的工作應該是很容易開展,很輕松地進行。但事實恰恰相反。
家長重視英語學習,他們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英語取得好成績,所以這給了我們英語教師很大的壓力;學生提前進行了英語積累,而社會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學習課程,學習標準和考察標準。進入學校以后,尤其是進入初中,當學生成績不理想或者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時,家長會質疑我們英語教師的英語教學。面對嚴重的兩極分化時,我們也很痛心。
英語教師的工作很繁重。每天都是判不完的作業與試卷。英語是交流的工具,我們又缺乏交流的環境,我們每天還得檢查學生的口頭背誦。為了考試,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寫的訓練與考察。
我們也響應上級號召,積極研究改變教學方法,探究有效的教學模式。我們也期盼著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
二、利用計算機技術,嘗試打開一扇新的英語教學之門
在英語教學中,我一直在進行兩種嘗試:第一,我自己不做費時而無效的工作;我也不讓我的學生做機械性訓練,我非常反對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我一直訓練我的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去總結,主動去改進。第二,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45分鐘之內得到最大收獲,每一個學生不浪費每一分鐘。也就是采用分層式教學,分層布置作業。在2008年10月,我開始走將計算機技術與傳統教學進行有效結合的嘗試。
1.詞匯教學
(1)傳統的單詞拼寫測驗的弊端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a conveyed.”這是語言學家David Wilkins 總結出的詞匯學習的重要性。恰恰是單詞這一項,成了許多學生的絆腳石,也成了學生對英語喪失興趣與信心的“元兇”。單詞測驗似乎是教師的第一重要工作,學生第一學習任務。詞匯是必備基礎,我非常認同。在我看來,見到單詞會讀,知道單詞的意思最為重要。而把每一個單詞都拼寫正確,一個字母都不許錯的確很難,想想,這將會是多么艱難的一項任務!需要多強的意志力才能完成!我個人認為,正是這種高難度的要求,令很多學生畏難而退,喪失了信心與興趣。
(2)詞匯教學重點的確立
多年以前,我就做了大膽嘗試:我把詞匯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單詞讀音和意義上。我明確告訴學生,我先考察讀音和漢意,最后我才考察單詞的拼寫。但是,我總覺得這個環節我做得不夠充分。而敏特計算機技術網絡的單詞記憶場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完全解決我的問題。在計算機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綜合測評,學習單詞,做同步測試,做拼寫練習。我則對那些學習單詞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我讓學生邊聽讀音邊看字母,讀音到哪個字母注意力跟到哪個字母。有了一定的讀音與意義記憶之后 再進行拼寫訓練。
2.教室課堂教學重點的確立——句子教學
計算機技術幫我擺脫了費時的詞匯教學,在課堂上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記憶句子。有了敏特的幫助,有了單詞的基礎,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我都幫助學生運用一定的方法去記憶句子。例如,There are a lof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這句話,我幫學生這樣去記:先記短語:a lot of,接著是 places of interest,然后是 in Bijing,最后合成全句。這樣訓練,大部分學生都能當堂掌握大部分句子,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記憶負擔。
3.計算機教室內的分層次教學
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著很大差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注意力與自控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這種情況下讓老師進行分層次教學,我們也是有心卻做不到。而在計算機教室,通過計算機技術控制學生的電腦,我可以安排不同水平的學生做與之相適應的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收獲,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教師真正成了指導者,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
4.校外的分層次練習與指導
計算機技術不僅幫我解決了詞匯教學的障礙,還幫我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分層次教學,使我擺脫了繁重的無意義的重復勞動,諸如檢查學生的單詞拼寫等問題,幫我提高了教學效率。最重要的是它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一扇通往分層次教學廣闊天地之門。
關鍵詞:“還”和“再” 延續和重復 語義功能 語法分布
現代漢語中的副詞“還”和“再”具有多個義項,在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或狀態的持續”上,往往容易混淆。例如:
(1)a.他們打算明年還去那里度假。
b.他們打算明年再去那里度假。
c.回國后我們還沒見過面。
d.回國后我們再沒見過面。
例(1)中,不管a、b句中的“還”還是c、d句中的“再”,都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實施,意義上并無太大差異。事實上,“還”和“再”之間具有嚴格區分,彼此之間不能隨意替換。外籍留學生經常造出這樣的句子:
(2)*a.杰克再在圖書館里看書。
*b.凱特說她再要回一趟家。
*c.請你還多等一段時間。
*d.如果覺得困,不如睡醒以后還看。
很明顯,例(2)a、b中的“再”應換作“還”,而例(2)c、d中的“還”應換作“再”。本文試圖對“還”和“再”的典型語法分布進行分析研究,比較二者在語義和語用上的區別。
一、“還”和“再”的語義功能及差異:
副詞“還”和“再”是一對常見的近義詞,如果進一步辨析的話,會發現二者具有明顯的不同。先看以下例句:
(3)a.何況當時他的家人還在英國,當然更有對英國效忠的義務。(CCL)
b.仍然有人還在延續對中國的夢想,也有人懷著獵奇動機關注著這個變化中的神秘國度。(CCL)
c.如果反應錯誤,該次呈現在以后還會重復,直到反應正確。
(4)a.沒辦法,我只好再站在路旁,等其他的過路車輛。(CCL)
b.他認為個人的智力成熟從出生到4歲發展到40%;4到8歲再發展到30%。(CCL)
c.我們除了鞏固已有的基地外,今年還準備再擴大幾個。(CCL)
例(3)中,“還”在句中分別表達的意思是“在英國”這一狀態保持不變、“延續(夢想)”的行為動作仍然繼續進行著、“重復”的動作行為將會繼續進行。例(4)中,“再”在句中則分別表述了“站”“發展”和“擴大”等動作行為的重復或繼續。因此,副詞“還”可以表示行為動作繼續進行或狀態情況持續不變,含有“仍然”“仍舊”等義;副詞“再”往往用于表示同一動作行為或同一狀態的重復或繼續(劉月華,2006;張斌,2006;呂叔湘,2012)。分析以上句子可以發現,副詞“還”和“再”所在的句子結構都涉及到兩個同樣或同類的行為事件,無論第一個行為事件是否在句中出現,“還”和“再”都表示后一動作行為及狀態的重復進行或繼續,但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與“還”相關的兩個行為事件一般是從屬的,“還”強調后一個動作行為的發生或狀態的存在,與前一個在時序上是前后延續的,這種延續是中間沒有停頓的、非間斷的延續,行為狀態具有“持續性”;與“再”相關的兩個行為事件則相對獨立,“再”更強調動作行為重復的次序,前后動作中間往往有個停頓階段,前一動作行為結束后,才開始后一個動作行為,行為事件具有“重復性”(李忠星、陳順,2004)。“再”要求重復的事件屬于將來時域,而“還”句中的重復事件可以屬于過去、現在或是將來。例(3)中的“在英國”“延續(夢想)”和“重復”分別屬于過去、現在和將來持續的動作或狀態,例(4)中的“站”“發展”和“擴大”皆屬于未實現的或者一種經常性的動作或狀態。
二、“還”/“再”和“在”
與“在”連用是“還”的一種較為典型的語法分布。例如:
(5)a.3G門戶有一點跟土豆很像,我認為互聯網地域的話語權還在北京。(CCL)
b.2006年的融資還沒有花掉,還在賬上存著呢。(CCL)
c.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還在加劇。(CCL)
例(5)a中的“在”是動詞,表示行為主體“話語權”“存在于北京”的狀態,“還”在句中表述了“存在于北京”的狀態從過去一直延續到現在;例(5)b中的“在”為介詞,構成的介詞短語表示“存”的位置,“還”用于表述“存”的動作行為從過去前一直持續到說話的時間;例(5)c中的“在”是副詞,表示“加劇”這一動作行為正在進行中,“還”表述了“加劇”從過去直到現在一直都在延續。以上三句話中“還”的后面都與“在”連用,“還”分別表述了從說話之前到說話的時候,句子行為主體的動作行為沒有間斷地持續著。例如:
(6)*a.3G門戶有一點跟土豆很像,我認為互聯網地域的話語權再在北京。
*b.2006年的融資還沒有花掉,再在賬上存著呢。
*c.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再在加劇。
如果將例(5)中的“還”一一置換為“再”,會發現置換以后句子皆無法成立。這是由于“在”在句中表示的是行為動作或狀態持續,“再”強調動作行為在一個階段結束之后的重復(蔣琪、金立鑫,1997),且重復事件屬于將來時域,這與句子的語義相沖突。
三、“還”/“再”和實義動詞
“還”和“再”作為副詞修飾表動態的謂詞,有時在句中可以互換。下面是一組語義相近的句子:
(7)a.明年你過生日,我們還去為你祝賀。
b.我回沈陽還走這條路。
c.明年你過生日,我們再去為你祝賀。
d.我回沈陽再走這條路。
以上例句中的言語主體說話之前,動作行為已經進行過或正在進行當中,分別使用“還”和“再”表示同一動作進行的繼續或重復。盡管基本含義一樣,但二者表義的重點各不相同。例(7)a和例(7)b中的“還”分別表述了言語主體正在實施“去為你祝賀”“走這條路”的行為動作,以后還接著“去為你祝賀”、接著“走這條路”,強調施動者“去”和“走”的意愿在時序上的延續關系,偏向于客觀陳述;而例(7)c和例(7)d中的“再”則分別表述了言語主體“去為你祝賀”“走這條路”的行為動作已經停止,打算重復開始同一個動作行為,“再”更傾向于主觀陳述。在一定的語境下,究竟用“還”還是用“再”,取決于語用上的選擇。例如:
(8)a.我聽說這個人很壞,品行不中,具體是什么人,請你們再調查調查。(CCL)
b.別管我,你們再繼續往上走走吧。(CCL)
c.我還希望你們再寫一些有關猶太勞動人民歷史的文章。(CCL)
*d.我聽說這個人很壞,品行不中,具體是什么人,請你們還調查調查。
*e.別管我,你們還繼續往上走走吧。
*f.我還希望你們還寫一些有關猶太勞動人民歷史的文章。
例(8)a、例(8)b和例(8)c這3個使令語氣的句子中,如果將句中“再”替換為“還”,句子將無法成立。我們可以作這樣的理解:在祈使句中,言語人認定施動者已經結束或打算結束某種動作行為,用“再”表示請求施動者重復停止或打算停止的動作行為,關注點在于動作行為“又一次”重復,而“還”并不能強調次序。假設施動者的動作行為一直在繼續且沒有停止的意愿,言語人則沒有做出請求或使令的必要,因此“還”一般不用于祈使句中。另外須注意的是,當動詞重疊或后面帶時量補語、動量補語時,動詞前面也只用“再”而不用“還”(楊淑璋,1985)。例如:
(9)a.但是他們在這條路上前進一步以后,就發現必須再進一步。(CCL)
b.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畢業生中,絕大多數再上幾年學以后仍返回故土參加建設家鄉的各項事業。(CCL)
c.回過頭來再看看,連朝陽人自己都不禁大吃一驚。(CCL)
d.望寫稿的同志注意這個問題,用題再斟酌斟酌,選用不會發生歧義的標題。(CCL)
四、“還”/“在”和形容詞
有些謂詞可以表示某種性質或狀態,不表動態。理論上說,一種狀態或性質一旦存在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性狀消失之前,它都可以保持并且延續。表性狀的形容詞以及表心理、精神、自然狀態等的狀態動詞就是典型的一類。例如:
(10)a.我們久別重逢,談笑風生,他還那么樂觀。(CCL)
b.直到今天,流品觀念在中國人腦里還很深。(CCL)
c.在家里非常窮的時候,他還那么喜歡喝酒。(CCL)
例(10)中的謂語成分“樂觀”“很深”“喜歡喝酒”分別表示一種性質或狀態,這種性質或狀態具有不間斷性,“還”在句中表述了該性質或狀態一直延續。反之,由于形容詞及狀態動詞所表示的性狀不存在間斷性,因此以上句子就不能用表示間斷后重復的“再”來表示延續。如:
(11)*a.我們久別重逢,談笑風生,他再那么樂觀。(CCL)
*b.直到今天,流品觀念在中國人腦里再很深。(CCL)
*c.在家里非常窮的時候,他再那么喜歡喝酒。(CCL)
五、“還”/“在”和能愿動詞
“還”和“再”都可以和能愿動詞同時使用,“還”可以修飾能愿動詞,而“再”不能。例如:
(12)a.李福還想問下去,諸葛亮閉上眼睛不回答了。(CCL)
b.如果杰米揚能做出各種不同風味的湯,福卡還會到他家里喝湯的。(CCL)
c.這些功能的有效發揮還要依托于功能完備的網絡教學平臺。(CCL)
以上例句中行為主體之前實施過“問”“到他家喝湯”“依托”的動作行為,“還”置于能愿動詞前面表示后來打算或有可能重復實施該行為動作,語義指向是能愿動詞“想”,表示意愿或可能性的重復。而“再”一般不用在能愿動詞前面,例(12)中的“還”不能直接用“再”替換。但如果將“再”分別后置放在能愿動詞后面,則句子都能成立,如例(13)。此時,“再”的語義指向是后面的實義動詞“問”“到他家喝湯”和“依托”,表示行為事件的重復。
(13)a.李福想再問下去,諸葛亮閉上眼睛不回答了。
b.如果杰米揚能做出各種不同風味的湯,福卡會再到他家里喝湯的。(CCL)
c.這些功能的有效發揮要再依托于功能完備的網絡教學平臺。
有時在假設句中,“再”也可以前置修飾能愿動詞。例如“警方再想將其納進視線便又是難上加難了”“以后我們再要追他,就很困難了”。
六、“還”/“再”和否定詞
“還”和“再”與否定詞連用時結構也有所不同。“還”一般置于否定詞前面,構成“還+否定詞(不/沒)”的結構;而“再”與否定詞搭配時結構較為靈活,既可前置也可以后置,構成“再+否定詞(不/沒/別)”或“否定詞(不/沒/別)+否定詞”的結構。
(14)a.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技術能力還不完善。(CCL)
b.那時語言研究處于從屬地位,還沒發展為獨立的學科。(CCL)
c.學習的目的將不再局限于應付職業的要求。(CCL)
d.自從大學畢業以后,我就沒再走進哪座學府的門。(CCL)
e.聯儲局在檢討貨幣政策之時,再不需要考慮這一海外因素。(CCL)
f.給她畫完后,她再沒提出要采訪我的要求。(CCL)
否定句中搭配結構不同,“還”和“再”的語義指向也有所不同。例(14)a和例(14)b中的“還”分別修飾否定形式的謂詞“不完善”“沒發展”,客觀陳述動作行為“不完善”“沒發展”這一狀態的延續或持續,“還”具有強調否定的作用。例(14)c、例(14)d中的“再”置于否定詞后謂詞前,“再”僅僅修飾限制行為動作“局限”“走進”的重復發生,“不再/沒再”表示該行為動作的不/沒重復或不/沒繼續,一般也多用于客觀陳述。而當“再”修飾否定形式的謂詞時,語氣更加強烈,常有“永遠不/沒”之意,主觀色彩也較為濃重。以例(14)e和例(14)f為例,“再”置于“不/沒”前面分別表示自“檢討貨幣政策”之時起,“需要考慮”的動作行為不重復發生;自“畫完”以后,“提出采訪”的行為事件沒有出現過,“再不/沒”的引申義是加強的否定,有時候“再”和否定詞之間加“也”表示進一步加強語勢。關于“還不”與“還沒”“再不”與“再沒”“不再”與“沒再”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不”和“沒”的差別,與事件發生的時域有關,本文則不作探討。
(本文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頻度副詞在漢英中介語中的偏誤研究”[項目編號:2013WYXM0079]。)
參考文獻:
[1]劉月華等.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232-238.
[2]張斌.現代漢語虛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678.
[3]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642.
[4]李忠星,陳順智.“再”與“還”說[J].南開語言學刊,2004,(1):85-92.
[5]蔣琪,金立鑫.“再”與“還”重復義的比較研究[J].中國語文,1997,(3):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