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35: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宿新市徐公店—— 改寫故事
泰達一小 二年四班 肖紫蕓
話說,宋朝大詩人——楊萬里,他是個非常喜歡春游的人。
有一次,天氣非常晴朗,楊萬里要去春游,他住在新市的徐公店里。
早晨,楊萬里出去散步,來到一條小路旁邊,稀稀疏疏的籬笆直通遠方,樹上的花已經落了,可是,葉子還長得不夠密。忽然,楊萬里看見一個小男孩快跑著追一只黃蝴蝶,可是蝴蝶飛進黃色的油菜花叢中,小男孩再也找不著蝴蝶了。
于是,楊萬里見景生情,脫口而出: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碟,
飛入菜花無出尋。
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1
《與小女》 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2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與小女》
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在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牛圖》
午后順著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腳下流。
水中石頭大如斗,
石邊魚兒輕輕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邊和地頭。
口中喚著大花狗,
手里牽著老黃牛。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花影》
【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桑茶坑道中》
【宋】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牧童》
【宋】黃庭堅
1、《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主要描寫鄉村田園風光。第
2、一首詩通過寫酒樓、柳條上的春光,清明節村歌社舞的鄉土風俗,抒寫了作者雖客居他鄉卻依然閑適的心境;
3、第二首詩選取籬落、菜花、兒童、黃蝶等意象,運用細節描寫,表明詩人對田園情懷的敏感度。全詩語言清新,形象鮮明,富有情趣。
(來源:文章屋網 )
很多唐詩我都喜歡,尤其是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因為這首詩仿佛讓我看到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請看后面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寫得新鮮活潑,趣味橫生。
有個孩子從小路上追著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卻調皮地飛進了菜花叢中。小朋友到處找,它卻躲在花叢中偷著笑,跟人捉迷藏呢。
聽媽媽說,在我兩歲的時候,我所在的小區附近,還是一片郊區,我們全家人還都是農民,自己造的矮房子雖說有點破舊,但房前屋后種滿了莊稼,春天的油菜花遍地金黃,門前是一條小浜,夏天可以摸魚蝦。
而現在呢?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高樓大廈,地鐵高架。熙來攘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的汽車。幾乎看不到變化著的四季景象。哪里還有蝴蝶和魚蝦生存的空間,這是為什么?我弄不清楚。
有個好消息,明天,我和媽媽準備去諸暨——媽媽的老家(是農村),因為現在正好是春天,我想,肯定能看到菜花和蝴蝶。明天,我不用上學,我要在廣闊的田野上奔走,還要在池塘里抓魚蝦,當然,我一定要跟蝴蝶捉迷藏,嘿,“追黃蝶”的小主人就是我了。
為了明天的浪漫,今晚,我做完了所有的功課,現在好疲憊,要睡覺了,先做個好夢吧。
hū huàn ní nìng yīng gāi huán rào mào shèng
( ) ( ) ( ) ( ) ( )
xióng wěi huī huáng ér qiě fèng huáng dù juān
( ) ( ) ( ) ( ) ( )
二、給加點的字選擇恰當的讀音打“√”。(4分)
1、用扇子扇(shān shàn )風很費力氣,于是人們發明了電風扇(shān shàn)。
2、在優美的音樂(yuè lè)聲中,同學們快樂(yuè lè)地跳起舞來了。
三、我會變,變成新字后再組詞,要看仔細哦。(9分)
1、加一加,例:夫—(膚)(皮膚)
令—( )( ) 因—( )( ) 乃—( )( )
2、減一減,例:哄—(共)(一共)
濤—( )( ) 溝—( )( ) 蟬—( )( )
3、換一換,例:芬—(紛)(紛飛)
渴—( )( ) 坡—( )( ) 特—( )( )
四、在愛心上寫出相同偏旁的字。(9分)
阝
月
五、照樣子,寫詞語。(6分)
1、例:飛機—(飛機場) 上臺—( 臺上 )
灑水 — ( ) 開展—( )
( )—( ) ( )—( )
2、例:大小 —(大大小小) 碧綠 —(碧綠碧綠)
許多 —( ) 火紅 —( )
( )—( ) ( )—( )
六、在( )里填上合適的詞語。(8分)
一( )先生 煥然一新的( )
一( )電扇 風光秀麗的( )
一( )郵票 絢麗多彩的( )
一( )小刀 川流不息的( )
七、填空。(25分)
1、 把下面的四字詞語補充完整。(6分)
( )光( )色 太陽( )( ) ( )( )古跡
光彩( )( ) 燈光( )( ) ( )( )相間
2、按課文內容填空。(4分)
清清的水,( )呀,( )呀!和傣族人民( )哇,( )哇,是那么開心!
3、下面默寫古詩。(7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楊萬里
4、選擇恰當的字或詞語填空。(8分)
發明 發現
阿切爾( )的郵票打孔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伊琳娜( )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水會漫出來。
提 題
朗志萬向小朋友們( )出了一個奇怪的問( )。
八、連線。(8分)
寬 富 彎彎的 露珠
窮 賤 蒙蒙的 小路
貴 善 晶瑩的 春風
惡 窄 溫暖的 細雨
九、讀下面的段落,完成后面的練習。(10分)
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 )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1、在( )里填上合適的詞。
2、這句話中,寫葡萄顏色的詞語有: 、 、 、 。
今天我和幾個朋友相約好去郊外游玩,雖然我們這兒地處亞熱帶,但在這冬天,早晚也是很冷的,我們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走著一邊打鬧著談笑著歡聲笑語在這寂靜的早晨傳遍了整個田野,時至中午我們走到高處,放眼望去一馬平川,但是由于風很大,我們決定到背風、當陽、低洼的地方去休息。當我們走到時,看到不遠處一片耀眼的黃色,腦子里馬上閃過一個念頭,是不是油菜呢?但是這個念頭馬上被打消了,因為現在是冬天,油菜要到陽春三月才會開花的。但走過去一看,使我驚呆了,這的的確確是油菜。我馬上想到了楊萬里的那首《宿新市徐公店》所描寫的意境。但這時沒有蝴蝶使我感到遺憾。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兒童撲蝶圖。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這兩句描寫的是兒童撲蝶的背景,那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靜的小路,路旁的樹花瓣飄落下來,嫩葉還沒有成陰。這就點明了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又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著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這兩句描寫的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維妙維肖,讓我們就想親眼看到似的,“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我留下了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中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是多么美妙的場面啊!兒童、黃蝶、菜花構建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幻想著,我又飄回了現實,我對朋友們說:“我們一起溫習童真的功課吧!”(頓時幾雙眼睛都看向了我-_-|||)
哎!怎么會沒有蝴蝶呢?
1、把下面的字規范地寫在田字格里。(2分)
晃 蕩 勺 慌
2、下面字謎后有兩個答案,你認為哪個恰當,在序號上打“√”(2分)
千言萬語。 ① 夠 ② 話
大雨落在橫山上 ① 雪 ② 雷
3、讀拼音、寫詞語。(10分)
qī fù jiǎn chá huán rào yīnɡ ɡāi xiónɡ wěi
Shì jiè dù juān zhēn zhū fù jìn jiāo ào
3、我會組詞。(8分)
密( ) 未 ( ) 雷( ) lè ( )
樂
蜜( ) 末 ( ) 需( ) yuè( )
4、照樣子,寫一寫。(8分)
巖——(石)(石頭) 盛——( )( ) 鵝——( )( )
材——(財)(財產) 鈴——( )( ) 紅——( )( )
5、把下面的字歸類。(6分)
邁 肥 厭 購 近 耐
半包圍結構的字: 左右結構的字:
6、我能按要求寫成語。(4分)
有關學習的成語: 其義自見
有關取長補短的成語: 博采眾長
7、我會連 (5分)
溫暖的 小島 閃著 觀察
清新的 春風 仔細 鉆研
美麗的 空氣 刻苦 光芒
8、照樣子寫詞。(8分)
① 例:照相──照相機
灑水 ── ( ) 飛機── ( ) ( ) ── ( )
② 例:牙刷 ── 刷牙
山上 ── ( ) 奶牛──( ) ( ) ── ( )
二、我能按要求寫句子。(2分)
1、把句子中不恰當的詞用“/”畫去。
在(優美 美麗)的樂曲聲中,小同學們跳起了舞。
自從人們(發明 發現)了汽車,出行方便多了。
2、在下面的句子后加上標點,使它們成為意思不同的句子。 (2分)
① 你的雨傘沒有白拿( )
② 你的雨傘沒有白拿( )
3、把下面句子補充完整。(4分)
弟弟( )地盯著( )的汽車
( )里盛開著( )的月季花。
4、照樣子,寫句子(4分)
①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 ,就 。
② 我們應該多參加體育活動。
應該 。
5、照樣子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4分)
例:蜜蜂采了蜜。 蜜蜂飛進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飛進了蜂房。
(1)張衡坐在院子里。 張衡指著天空數星星。
(2)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 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我會連。(4分)
白居易 《絕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楊萬里 《望廬山瀑布》 春風吹又生
杜甫 《宿新市徐公店》 兩個黃鸝鳴翠柳
李白 《草》 樹頭花落未成陰
2、讀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6分)
①、春風一拂 ,南燕雙歸 。
②、《丑小鴨》一文的作者是 的童話作家 。
③、滿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四、口語交際 (3分)
生活中像“守株待兔”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他們說,試一試,寫下來。
五、 閱讀 (10分)
貓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靈敏,能轉來轉去,哪怕是極小的聲音,它也能及時辯出。貓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逃不過它的眼睛。貓的胡須像把尺,能測出各個洞的大小。貓的腳爪上有有鋒利的爪子,能爬樹、跳墻、追捕老鼠。
1、短文有( )句話。
2、短文寫了貓的( )、( )、( )和( )。
3、用“ ”畫出描寫貓的耳朵的句子。用“ ~~~ ”畫出畫出描寫胡須的耳朵的句子。
4、這篇文章主要寫。(下面有三個答案,你在正確的說法上打“√”。)
① 貓是捉老鼠的能手。 ( )
② 貓的樣子很可愛。 ( )
③ 貓喜歡吃老鼠。 ( )
六、知識拓展
我的課內外知識很豐富。(5分)
1、在我國現代畫家中,不少人以畫動物而聞名,如齊白石畫 ,徐悲鴻畫 ,
李苦禪畫鷹。
2、下面兩個句子中有一個“藏”字,讀一讀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①我為祖國找寶藏
藏。 ②弟弟藏在了媽媽身后。 我發現兩個句子中的“藏”字,讀音 ,意思 。
公園的大草坪足有上萬平方米,小草綠油油的。如果你帶一只小綿羊來,準能讓它吃得直撒歡;如果你躺在草坪上,唔,那感覺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
瞧,小朋友們在草坪上玩得多歡呀!原來他們正在吹泡泡。泡泡迎風飛舞,在天空中四處漫游著,可神氣了!其他小朋友也都興奮地漲紅了臉,跟著泡泡跑啊、追啊,玩得直冒汗。看到這情景,相信你也會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去。
草坪四周,一棵棵樹木高大挺拔、青翠欲滴,仿佛是長出了一頭青綠色的頭發。天氣熱的時候,你往樹下一躺,感覺一定涼爽極了!
大草坪的東北面有一座山,山上的草長得可高了!你一腳踩下去,草就沒過你的小腿了!那里的花也很多,黃燦燦的一片,蝴蝶飛舞其間,令人陶醉。看到這一片片黃花,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楊萬里的名詩《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除了黃花,還有一些紫里帶藍的無名小花兒……每朵花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讓你怎么也看不夠。
翻過小山,就來到了小湖邊。湖面上倒映著藍天白云,水中的魚兒追逐嬉戲,時而三五成群地玩兒,時而又湊在一起,好像有說不盡的悄悄話……小湖邊立著一排柳樹,柳樹將枝頭伸進解凍了的湖面,一邊和小湖握手,一邊梳理它那柔軟的長發。綠瑩瑩的柳枝上,小鳥正在開音樂會,“嘰嘰喳喳,嘰嘰喳喳……”那清脆的歌聲引得你不禁停下腳步聆聽。
瞧,這就是東洲公園。親愛的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心動了嗎?
點評
開篇點題,東洲公園是小作者此次春游的首選。
生動的場景描寫讓人迫不及待地加入小朋友們玩耍的行列。
按照從近到遠的順序介紹東洲公園的美景。
詩歌的引用為文章增添了文采。
美景讓人欲罷不能,小作者的推薦充滿了說服力。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詩教學,會發現很多地方是一課安排了兩首古詩。而被編在一起的兩首古詩,要么題材相近,要么內容相似,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那么,怎么進行兩首古詩的同步教學呢?在十三年的教學摸索中,我初步歸結了以下這樣幾種方法:
一、對比法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即便兩首題材相近的詩也不會意境完全相同,且詩人的遣詞造句功夫各有千秋,每一首都值得我們去探索。因此,可以進行對比式的同步教學,引導學生找一找兩首詩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就拿第五冊《古詩兩首》舉例來說吧,這一課收集了《山行》和《楓橋夜泊》兩首詩。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作者分別是杜牧和張繼。《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而《楓橋夜泊》則寫的是一個秋天的晚上,詩人泊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憂愁的客子,使他領略了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同時也體現了羈旅者的孤子清廖的感受。兩首詩都是在描寫秋景,但體現的意境卻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了解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樣的景物也會產生不同的感情,而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二、自學法
自學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此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用。在教學兩首古詩時,可以一首詩為引做點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首詩則可以放手讓學生以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去自學。《游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是第十冊《古詩兩首》中的內容。在教學《游園不值》這首詩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了解詩題、詩人開始,然后抓重點字眼理解詩句,如“應憐屐齒印蒼苔”一句中的“憐”為“愛惜”之意;“屐齒”可聯系課文插圖來認識,而此句中最有特點的是“印”的用法,由原來的詞句用做了動詞,可以將這種用法為學生今后學古滲透。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作為重點研讀的對象,指導想象:滿園春色將是怎樣的一幅景象?而“滿園春色”,作者為何只寫“一枝紅杏”?推敲琢磨后,學生深有體會,這種寫法既體現出了這枝紅杏爭春惜春的生命力,又給讀者留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可謂是“以小見大”呀!這樣,詩的情、景、境就全都展現在了學生面前。
教師這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剛才學習這首詩所用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詩境,悟詩情。而理解詩意時遇到不理解的重點字眼,可以采用聯系上下文、觀察插圖、查資料、加上想象等方法進行。
三、互補法
互補法適宜學習兩首從內容上可以是互通有無,交相輝映的詩。蘇教版小語第十冊最后一組《古詩兩首》中安排了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兩首詩。兩詩都是寫西湖美景,但一個是晴天里西湖瀲滟令人驚艷,“無窮碧”“別樣紅”色彩艷麗,令人遐想;而另一個則是寫雨天的西湖——令人驚奇,一場驟雨,被一句“白雨跳珠亂入船”演繹得活靈活現。教學時,將兩首詩同步教學,引導學生體會晴天的西湖如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般顧盼生輝,雨天里的西湖又如一個豪爽俠士般,斬釘截鐵。
由此還可在理解中鑒賞,而不只是簡單地理解詩句的意思,更可以由此拓展出詩人的文風特點。楊萬里的詩以風格純樸,構思奇巧著稱;而蘇軾的詩則豪邁奔放、筆力縱橫,在這兩首詩中都可窺一斑。
以這種方法教學的還可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這一組,兩詩都是寫秋天月夜下的山水風景,寫法上卻各具千秋。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分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228-02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古詩詞語言凝練、情感充沛、想象豐富、韻律和諧,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學習古詩詞能夠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與傳承,而且可以提升其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銳度和道德情操的培養。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古詩詞教學提出了要求,規定了每個學段的學習篇目和背誦內容,并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能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上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等教學建議。
所以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針對古詩詞分類及特點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去領略古詩文的文化美,感悟深厚的人文底蘊,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小學語文課程。
二、小學古詩詞內容分類及特點
小學古詩詞選編以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為標準,時代從春秋到清代,體裁豐富,題材多樣,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韻律和諧優美,富有傳承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2002)共選古詩詞64首,詩作58首,詞作5首,元曲1首[2]。以題材為標準,小學古詩詞可分為以下幾類:
1、詠物詩詞
詠物詩詞即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的詩詞。此類詩詞共有11首:王維《畫》; 駱賓王《詠鵝》;唐寅《畫雞》;白居易《草》;賀知章《詠柳》;蘇軾《題西林壁》;杜甫《春夜喜雨》;李賀《馬詩》;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于謙《石灰吟》;鄭燮《竹石》。詠物詩詞的特點是借物詠人,通過事物的特征來表現詩人的自我形象,借此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2、寫景詩詞
寫景詩詞即以景物為主的詩詞,描寫自然風光和農村景物。此類詩詞有17首:邵雍《一去二三里》;孟浩然《春曉》;楊萬里《小池》;蘇軾《贈劉景文》;杜牧《山行》;北朝民歌《敕勒歌》;李白《望廬山瀑布》;杜甫《絕句》;葉紹翁《夜書所見》;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朱熹《春日》;陸游《游山西村》;劉禹錫《望洞庭》;白居易《憶江南》;《詩經?采薇》;白樸《天凈沙?秋》;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寫景詩詞的特點借物抒情和寫景言志,以景物寄托詩人的情感。
3、抒情詩詞
抒情詩詞就是抒發詩人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古詩詞。此類詩詞有15首:李白《靜夜思》;賀知章《回鄉偶書》;李白《贈汪倫》;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孟郊《游子吟》;李白《獨坐敬亭山》;林杰《乞巧》;李商隱《嫦娥》 ;張籍《秋思》;納蘭性德《長相思》;劉禹錫《浪淘沙》;王安石《元日》;曹植《七步詩》;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龔自珍《己亥雜詩》。抒情詩詞的特點是不具體描寫事物而是集中抒與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送別詩詞
送別詩詞,是詩人所寫離別感情的作品。此類詩詞共有 4首: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送別詩詞充滿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5、田園詩詞
田園詩詞是以田園生活為寫作題材的詩歌。此類詩詞共有15首:李紳《憫農》;高鼎《村居》;袁枚《所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胡令能《小兒垂釣》;孟浩然《過故人莊》;翁卷《鄉村四月》;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張志和《漁歌子》;呂巖《牧童》;楊萬里《舟過安仁》;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王維《鳥鳴澗》;蘇軾《浣溪沙》。田園詩詞的特點是自然樸實。
6、行旅詩詞
行旅詩詞是寫詩人在旅途中的各種感慨。此類詩詞共有2首:李白《望天門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行旅詩詞淺顯易懂,感情真摯,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希冀。
小學古詩詞語言簡潔,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在于其精煉含蓄,富有韻律的語言特色。古詩詞可以用少的字表達豐富的內容,在于用字準確、生動。同時,適當第使用典故,也可使作品內容豐盈。古詩詞語言節奏鮮明,借助音節見的組合與詩句后的押韻表現了強烈的音韻節奏。
除此之外,古詩詞中非常注重意象,詩人借助意象來表答自己我感情。意象形式簡介卻蘊含豐富。有時,同樣的意象承擔著不同詩人的情感。 第一,詠物、寫景詩詞的的意象多為自然意象。
三、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1、中小學古詩詞教學存在問題
小學古詩詞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學習領悟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占主導,教師主要考察學生背誦默寫能力;教師講解忽略意象作用;講解中實詞詞義,輕視語句感悟。還有一種情況則是教師本身語文素養不高,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存在問題,則上課疲于應付,無法深入講解。
總體來看,古詩詞教學存在著教師觀念和教學方法兩方面的問題。
2、中小學古詩詞教學教學建議
不同的分類表明了不同內容的側重點與相應的教學策略。
在不同類別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配合講解,例如分角色扮演,引入音樂,營造意境,分享故事,提升理解等。不管在何種方法下,教學需注意兩大問題。
第一,深入理解,擴展延伸,提升教師古詩詞修養和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有深厚的專業修養,掌握教材,合理規劃教學內容,以適合學生理解的話語進行教學表述,采取
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提升鞏固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明確目的,重視教學內容連續性[3],幫助學生以學固舊,以舊促新。以聯系的觀點來串聯新舊知識,通過復習已獲得的基礎知識來降低新問題的難度,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小學古詩詞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張 麗.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內容摘要: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它具有意境深邃,形象生動,語言凝練、內涵豐富的特點,是華夏文明中的一切瑰寶。學習古詩詞能讓學生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因此,古詩詞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古詩詞,作者認為應該加強古詩詞中字詞的讀法指導。
關鍵詞:古詩詞 字詞 讀法 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古詩詞字數有限,言簡意賅,意蘊無窮,各個學段都應讓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更要加強古詩詞誦讀的指導,特別是對古詩詞中個別字詞誦讀的方法指導。
一、讀準生僻字
古詩詞的載體是古代漢語,它的語法系統常常與現代漢語相異,詩文中有許多不常見的生僻字,容易造成學生文字閱讀上的障礙,造成字詞意思理解上的困難。教學中幫助學生讀準沒有接觸過的生僻字,能幫助學生疏通語言文字,讓學生能初步理解其字面意思。如杜甫《登高》一詩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中的“渚”;賀知章的《詠柳》“萬條垂下綠絲絳”中“絳”,《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輕塵”的“”,袁枚《所見》中“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中的“樾”等都是小學生不常見的,比較生疏的字,甚至連讀音都不太清楚,是學生理解詩句的絆腳石。因此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查閱字典,給生僻字正音,做到會讀,然后借助參考書,找到這些字詞的解釋,幫助學生把全句大意口述出來。這樣學生就能順利地翻譯出每一句詩的意思,達到初步感知詩意的目的。
二、讀對古今異音字
古詩是古代人寫的詩歌,由于年代的久遠和語言的不斷發展變化,特別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語法、詞匯)都在變化,很多字的讀音在音韻系統中發生了遷移,有些變成了書面用語,有些是根據古代詩詞、歌謠及其他韻文漢字聲旁的分析,以及漢語方言、域外漢語借詞對音等材料,得出結論的。因此,古代詩歌中有很多字的讀音與現代漢語的讀法不同,也就造成了學生的閱讀障礙。如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字,在古漢語中作“看見”講,但由于當時沒有“現”字,便使用“見”代替,讀“xiàn”,即“出現,現出”的意思。而《山行》一詩中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按古音應讀作“xiá”,而不讀作“xié”。王維中的五言絕句《鹿柴》中的“柴”不讀“chái”而應讀“zhài”。這就是古韻和今韻的不同,它們都應保留古音的讀法,念起來才順口、押韻、合乎平仄。如果讓學生按今天的讀音去讀,即不合轍,也不押韻,就失去了古詩詞的韻律美,不能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其音樂吟誦上的美感了。
三、讀懂古今異義字
古漢語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即古今異義詞。雖然小學課本中選編的古詩大部分都通俗淺顯,但仍有許多字詞的意義或用法與現代漢語是大相徑庭的,由于受現代漢語詞義的習慣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生按現代漢語的用法去套用,那么詩歌的內容上就會產生錯誤的理解,詩歌的意境上更會相差甚遠。這就要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學會聯系語言環境,借助工具書對古今異義的字詞作出最確切的解釋。如: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兒童急走追黃蝶”的“走”就不是現代意義的上“走路”,應聯系孩子追趕蝴蝶時的情境翻譯為“跑”,否則一個不急不緩的“走”就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兒童追逐蝴蝶的歡快、急切心情了。而《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更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動詞“坐下、坐著”,而是“因為”的意思,如果學生根據平時的思維定勢去解釋,那整首詩的意味全變了。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讀懂古今異義的字詞,選擇最恰當的解釋,才能更好地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人的喜怒哀樂,傾聽詩人的心靈之聲,感受詩人的別樣情懷,并從中品悟,古詩詞語言的精妙,獨特的韻味和深遠的意境。
語文素養體現在對語言的理解、品味、積累、實踐等諸多方面,對詩詞的語言的理解是讀詩的基礎。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加強對字詞的讀法指導,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讀懂詩句,品味詩情、感受詩詞的語言之美、韻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從而充分發揮古詩詞的魅力,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高興小學)
在先秦的寓言故事中,宋國人經常是被嘲弄的對象,如宋人“守株待兔”、宋人“揠苗助長”等。在寓言里,宋國人為什么多受嘲弄呢?
原來,宋國是我國周朝時期的一個小諸侯國,它的第一個國君是商紂王的哥哥。商紂王是個暴君,刮盡了天下的民脂民膏供自己享樂,連哥哥的勸說也聽不進去。后來周部落的姬發(周武王)起兵討伐商紂王,滅了商朝,商朝的一些貴族遺民們就紛紛遷到宋國去住。周朝的百姓都看不慣這些往日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的權貴們,于是就編造了大量的故事諷刺他們。因此,宋國人就成了被人們攻擊的目標、嘲弄的對象。這些故事互相傳誦,最后以寓言的形式流傳下來。
“海外赤子”的由來
“海外赤子”現已成為我國旅居海外同胞的一個美稱。這個詞語由何而來?
“赤子”本指嬰兒。如《尚書·康誥》中的“若保赤子,惟民其康義”,后人對此的注解是:“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又如《孟子·離婁下》中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也是指嬰兒。“赤子”引申為子民百姓,最早見于《漢書·龔遂傳》中的“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親自主持射箭比賽的殿試,大臣們怕有人趁機行刺,紛紛勸阻,唐太宗答道:“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從這話中,人們引出了“海內赤子”一語,而“海外赤子”則是從“海內赤子”轉變而來。后來,“海外赤子”被海外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向往祖國的赤誠之心。
一字千金
傳說,唐朝大才子王勃路過南昌時,在都督閻伯嶼舉辦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下了傳誦千古的《滕王閣序》。寫完序之后,他還附上了序詩: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_自流。
詩作最后一句空了一個字沒寫,王勃將詩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空缺,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獨”字,閻伯嶼都覺得不對,忙派人去追王勃,請他補上。
趕到驛館,王勃的隨從對來人說:“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隨便寫了。”閻伯嶼知道后,說“人才難得”,便包好千兩銀子,親自率領文人們到驛館來見王勃。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問:“我不是把字都寫全了嗎?”大家都說:“那里是個空(kòng)字呀!”王勃說:“對呀!是‘空’(kōng)字,‘檻外長江空自流’嘛!”大家聽了,都佩服不已。
王勃用文中留“空”暗指“空”字,巧妙地將直觀的形象和抽象的文字聯系在一起。無獨有偶,宋代文學家坡也很喜歡這種思維游戲,據說他還因此創造了一類近乎謎語的詩體——神智體詩,將文字的形、義和詩的意境融合得天衣無縫。
如上圖,圖中這12個奇詭的字合起來,其實是一首七言絕句《晚眺》,即: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云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是不是很絕妙?
有趣的吟詩酒令
清代初年,江南地區出了三個神童:孫寅、朱光和戚琳。
一次,三個神童學著大人的樣子在家喝酒行令。他們約定每人先吟誦一首古詩,但必須有意漏掉一個字;然后再吟另一首古詩,詩中必須有一句說明前首詩漏字的原因。
孫寅先吟了一首唐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_自橫。
這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名詩《滁州西澗》。詩中末句漏了一個“舟”字。那么“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孫寅隨即吟出另一首唐詩: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既然“輕舟已過萬重山”,當然見不到“舟”了。李白的這首《朝發白帝城》被孫寅用得如此自然、恰到好處,另外二人不由得齊聲叫好。
下一個是朱光。他吟了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_度陰山。
咦,“馬”到什么地方去了?只聽朱光接著吟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中“雪擁藍關馬不前”一句,巧妙地回答了“馬”不見了的原因。
眼看另兩位神童紛紛出彩,戚琳也不甘示弱,吟出了一首唐代詩人王駕的名詩《雨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_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第三句中漏掉了一個“蝶”字。“蝶”飛到哪里去了呢?戚琳又很巧妙地運用了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回答了這個問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原來,蝴蝶飛到菜花叢中,找不到了。
數字詩
數字是抽象的,詩歌則要用形象來表現思維,然而這兩者結合,同樣有佳作產生:可以是豪放的——“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可以是細膩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可以是沉痛的——“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可以是感傷的——“六朝如夢鳥空啼”;可以是憤怒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可以是夸張的——“孤臣霜發三千丈”;可以是諷刺的——“三千寵愛在一身”;也可以是歡快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不過,這些詩中的數字,僅是作“鑲嵌”之用,真正的數字詩,必須是以數字為主體。如南朝民歌:“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可以解讀為一個長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計算里程;也可理解為一個遠離家鄉、歸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著早一點與心上人見面,但路還長著呢。心理描寫非常準確。
另一首“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個位基數詞全無遺漏,還描繪了一幅恬淡寧靜的田園圖,用之作為兒童啟蒙讀物,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