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探險的意義

探險的意義

時間:2023-05-30 09:27: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探險的意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探險的意義

第1篇

探險”是一項有意的活動,但有許多人將探險與冒險混為一談,他們認為探險與冒險都有著巨大的風險,若不小心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但我認為探險與冒險是截然不同,冒險指的是不顧生命的去做某種活動,但探險指的是去某一個沒有人或很少人去過的地方,到那個地方考察自然界的情況。冒險不是探險,但探險往往需要不怕死亡的冒險,因為沒有去過或很少人去的地方是非常危險的,你不知道那里的環境,氣溫變化,所以探險必須要有敢于冒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探險是有意義的,探險不是冒險,在冒險中不僅你不會得到任何知識和奧秘,并且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在探險中能發現許多奧秘,就算在進行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也是死得其所,死的有價值、有意義。例如南極考察,去南極意味著死亡,南極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九十攝氏度,但探險家阿蒙森、斯科特等人勇敢的走向那片土地,并且有人安全回來,這一壯舉激勵了后者,讓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究南極,現在也許在南極還有探險者在尋找著巖石,研究者南極的氣溫是否與全球氣溫的變化有關。攀登珠穆朗瑪峰北路的中國隊員劉連滿等人為我們更好地開發地球新能源,為社會作貢獻,冒著生命危險向頂峰攀去。

探險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有挑戰性,大自然還有許多不為我們人類所知的秘密,等我們開發。

安徽合肥蜀山區合肥市第六十中學初一:卞顯樂

第2篇

冒險不等于探險

我今天在網上看完《會唱歌的土豆》這本書,我心里激動萬分,真希望能隨著古麗娜他們一塊去探險,走過遼闊的草原,穿越縱橫險峻的天山,經歷古堡之夜的陰冷,毒蝎叮咬的痛苦,懸崖余生的后怕,遭遇狼群的驚險……當他們終于發現土豆會唱歌的奧秘時,我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真為他們高興,同時深深地佩服他們的探險精神。

是啊,大自然有多少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古今中外,許多偉人都具有探險精神:李時珍走遍名山大川,嘗遍百草,寫出了《本草綱目》;徐霞客游遍大江南北,考察河流山川,寫出了《徐霞客游記》;鄭和七下西洋,為中外經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一生奉獻給了全人類,他們的也就是探險的一生,這種勇于探險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當我興沖沖的把想法告訴爸爸時,他卻不完全同意我的看法,他說,探險與冒險只是一線之隔。我陷入了沉思,試想:如果阿墩摔下懸崖,如果丹丹中毒身亡,如果他們走不出迷谷……只要其中一個實現,那就是不可彌補的悲劇,將給家庭帶來多大的痛苦啊!這次探險就毫無意義,就是最大的冒險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不能盲目模仿,不能走過頭,否則就會走向反面,人是要有一點探險精神,探險不一定要冒險,應在大人的帶領下進行科學的考察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敢于解決問題,勤動腦經,其實也是一種探險精神。

沒想到看了這本書能懂得這么多的道理,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名人的話:“只有勇于探險的人,才能攀上科學的高峰,莽撞和冒險對科學是毫無意義的。”讓我們學習書中古麗娜他們的勤于思考,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探險精神,但不能盲目模仿,我們做事要有目標,有計劃,爭做新世紀的好少年。

第3篇

斯坦因(Sir Aurel Stein)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西域考古圖記》(Serindia)的中譯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終于問世了,欣慶之余,要向翻譯者致敬。我總記得自己在北大圖書館善本室讀原著時的種種辛苦,這種辛苦已經阻礙了我的求知之心。按照翻譯者的宏偉計劃,斯坦因的另幾部名著也將譯出;不僅如此,其它幾部近代西域學的奠基著作,如勒柯克(A. von Lecoq)、格倫威德爾(A. Grunwedel)、伯希和(P. Pelliot)等的著作,作為《海外遺珍??國外西域考古經典著作譯叢》的首選書目,也會陸續翻譯出版。這些名人及其名著,常常在我國的研究文章中出現,但我懷疑大多數研究者是否真地有機會或有耐心披讀原書。

這份書單令人振奮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看到了學術界和出版界已經有勇氣面對嚴肅而棘手的問題。從向覺明先生那一代學者開始,翻譯大部頭的西域學名著的計劃早已醞釀,可結果只出版了《斯坦因西域考古記》(On Ancient Central-Asian Tracks)之類的概述性游記譯本。近五年來,出版西域探險書已蔚成風氣,斯文?赫定(Sven Hedin) 等人的著名自傳性探險書已盡數譯出,其中包括斯坦因的《沙埋和田廢墟記》(Sand-buried Ruins of Khotan)。這些譯本與當今一批熱衷追隨赫定后塵的中國探險者、一批偶爾前往新疆等地走馬觀花的中國學者們新的“探險”、“游記”混雜一起,充斥于書肆長架上,雖然壯觀,卻讓人對中國學者的品味及出版界的眼光發生疑惑—重復這一層次的“探險”,就相當于一次次地沖上沙漠邊緣那些連綿起伏的紅柳包,而故意不去理睬身后那高聳天外的昆侖山。在這種意義上,《西域考古圖記》以及后續的《海外遺珍》諸書的翻譯出版,是對榮譽的捍衛。

談論近代中亞探險,被提得最多的名字便是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從一般意義上看,斯文·赫定比斯坦因更具有魅力,他的探險游記更優美可讀,他與中國政府及學術界的聯系更緊密,他在中國西北土地上留下了更多的足跡和更多的歲月,更重要的是,赫定的大多數探險,并不以“找寶”為目的。赫定繼承了地理大發現時代那些偉人的氣質和品格。在“探險”意義上,就連來自日本的那個無知而勇敢的年輕僧人橘瑞超,也比斯坦因更多地挑戰了人類在沙漠和高山環境下的極限。然而斯坦因卻是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他把亂糟糟的尋寶變成了對古代中亞世界的復原,他充實、豐富并激活了“絲綢之路(Silk Road)”這一近代概念,他建立了地理調查與考古發掘并重的西域學規范,他使湮沒千年的各個民族、各種文字再次扮演了東西文明交流的角色。斯坦因把中亞探險的瓦礫沙石,變成了認識人類文明歷程的黃金美玉。

可是,斯坦因又是一個盜寶人。他最先賦予敦煌藏經洞里的寫本卷子以近代學術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但他也是第一個把大量敦煌卷子盜出中國的“賊”。他在“中國學術之傷心史”(陳寅恪語)上,劃出了第一道傷口(《西域考古圖記》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第二卷,即關于斯坦因在敦煌的活動)。隨后的伯希和、勒柯克、大谷光瑞等等,這些在敦煌、吐魯番和塔里木地區肆意盜寶的列位名人,都可算是步了斯坦因的后塵。斯坦因在西方學術界所獲聲譽的高低,與他從中國盜運至印度和英國的文物的多少,有著正比例的關系。長期以來,這個事實讓我們在面對斯坦因的學術成就時不免尷尬,因為我們習慣于給人一個總體的和徹底的評價,就如班固在《漢書·古今人表》中所做的那樣。

在我看來,由于長期對斯坦因及其同案犯—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奔走于青海、蒙古、甘肅、新疆和西藏等地的那些外國人,早就被我們一網打盡地算作直接或間接涉案人員—難以給出一個適當的判決,我們對他們所從事的事業及其意義,也未能認真地加以了解。我不是在主張做翻案文章。無論如何,斯坦因他們給我們造成的屈辱感并沒有消散,一百年來這種屈辱感總是隨著時勢遷轉作用于學術活動的內外環境??墒牵乙f的是,屈辱是一個事實,意義是另一個事實,兩事實間還有著深刻的聯系。這是什么意思呢?

本世紀初,當中亞探險進入學術突破—代表性的成就是斯坦因的調查、發掘以及隨后西方學者如沙畹(E. Chavannes)的研究—的新階段時,中國學術也正在經歷著由傳統向近代的躍進。中亞探險所造就的國際學術新潮流光彩四溢,包括漢文典籍在內的東方文獻,已經被納入到這個新的研究領域中。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多處引用《漢書》和《后漢書》,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準確地理解。這個新學科雖然生長于西方學術傳統之下,卻面對著完全陌生的資料和問題。結果,新學科擴張了西方學術的傳統領域,其觸角已伸展到中國學者的眼鼻底下。這一情形,與19世紀中后期西方把中國強行并入西方的商業世界,有著驚人的近似。中亞學,或稱西域學,無論其研究范圍還是研究手段,都無法回避有著無比深厚傳統的中國歷史。這樣,具有侵略性和強大創造力的西方學術,不由分說地沖進了中國學術的古老莊園。

少數幾個博學、敏感并且充滿好奇心的中國學者—以王國維為代表—很快便意識到了斯坦因他們工作的價值。當斯坦因結束其第二次中亞探險(即《西域考古圖記》所記錄的全部活動)不久,身在日本的羅振玉和王國維,便通過沙畹獲得了斯坦因攜回的資料,并于1914年出版了具有很高學術史地位的《流沙綴簡》。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雖然到1921年才出版,但在1912年他已經出版了詳細記錄其第二次中亞探險經歷的兩卷本《沙漠契丹》(Ruins of Desert Cathay)。我們不清楚羅、王二人是否曾加以參考,但從研究內容上看,《沙漠契丹》可供直接參考的東西是很少的,也許有著優雅心性的王國維能從中讀出斯坦因對中亞及其歷史的依戀之情。王國維后來提出著名的“二重證據法”,其最初的成功經驗,就來自他對斯坦因工作的整理,而不是晚到他以甲骨卜辭研究殷商歷史時,這一點向為學術史研究者所忽視。不僅如此,我認為,真正被忽視、被湮沒的問題,是中國近代學術的發端、成長,與斯坦因等人推動的中亞探險、西域考古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

近代中國學術中的重要分支,如絲路考古、西域研究、敦煌學等等,其學術風貌已完全有別于清代的西北史地之學,而是從精神氣質上直接繼承了世紀初開始興隆、由斯坦因等人推動起來的在中亞地區的大發現。這樣說也許還不夠明確,我想進一步強調,以斯坦因為代表的西方探險家、學者,在世紀初所推動建立的新的學術領域,竟然成為中國近代學術的源頭之一。當黃文弼奮勇西行,從事極為艱苦的考察工作時,他不是同樣感受到那種受賜于斯坦因他們的屈辱感嗎?當陳寅恪沉湎于學習中亞各種死文字時,他不是恰恰浸潤在這一嶄新的國際學術潮流中嗎?屈辱感產生了意義。

學科分工使得我們說話時越來越謹慎,更何況西域研究(這個名稱很不準確,但是比絲綢之路研究又合理一些)就像西域一樣僻遠,一般人視為畏途。這也許妨礙了我們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在此意義上,我要特別歡迎中譯本《西域考古圖記》及后續各書的出版。說實話,讀斯坦因的這本書,還有他的《古代和田》(Ancient Khotan)和《亞洲腹地考古記》(Innermost Asia),我驚異于這門學科在其初建立時,就已經達到如此高度,以致于近百年的進步,相對來說是非常有限的。這提示我們思考,今天的研究存在著什么問題?當然,我們不具備斯坦因那一代人的百科全書般的知識,我們也不能象斯坦因他們那樣無視國界、真正地把整個中亞甚至更大范圍作為考察和研究對象,……還有,我們是否真地象斯坦因那樣熱愛這份工作?

第4篇

郭川的選擇是人類突破自身限度,向自身局限的挑戰。它所體現的無畏精神絕不是無謂的,而是具有自身獨到價值的。

中國的職業帆船航海家郭川在跨太平洋的航行中于夏威夷附近水域失聯,現美國方面停止搜索。他的狀況引發了中國互聯網上的爭論,當然人們都為他的不幸感到悲傷,但爭議在于他這種個人用帆船航海的生涯所面臨的巨大生命危險究竟是否值得?在人類早已對大洋有了很多的了解和認知,也有遠比帆船方便得多的各種方式跨越大洋的時代,這樣的個人冒險和犧牲是否有價值?這種冒險的行為所耗費的資源和人力是否和其收獲或價值成正比?這些爭議多年來一直存在。最近這些年這樣的各種類型的探險等活動越來越多,也經常受到這樣的質疑。

這些議論是不同的價值選擇之間差異的體現。從學理看,也涉及復雜的倫理和價值的問題。一方面,探險者和他們的支持者常常用人類挑戰極限不可替代的價值支撐這樣的行動,認為這樣的行動能夠通過不斷超越常態而凸顯人的主動性和求索的精神,對社會和他人都是一種激勵,因而有其正能量。同時也認為這是自我的選擇,這種選擇也是人類自覺突破限制的精神體現。另一方面,不同的議論和分歧也凸顯了對這些行為是否是盲目冒險的分歧。而且有些人更論及這里是否存在著一種中西文化的差異。在中國這樣的情況往往爭議更多些。

這個問題可能確實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一百多年的積弱積貧,緊迫的現實問題在困擾著社會。現代中國的無數悲壯故事都和這些緊迫的現實命題緊緊相連。而一般人在為溫飽等極為切實的問題而努力,確實沒有機會和條件從事個人的探險等活動,往往會覺得一些這樣的探索不是急務。為社會犧牲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但自我選擇的探險等活動,則讓一些人覺得多余??吹揭恍┪鞣教诫U家的行為,甚至還會認為是一種奢侈,一些人甚至認為是“吃飽了撐的”。應該說,過去的中國確實缺少這種個體從事自己愛好或發展探索冒險行為的現實條件。同時,很多人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家主流文化往往很實際,更多強調人們的家庭和社會的義務,而對于這種探險等活動在某種程度上缺少更多的“同情的理解”,認為這些事遠非急務,這些活動未必有很高的價值。當然也有一些確實盲目冒險的行為讓社會付出了一些代價。

但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社會迅速告別了貧困的狀況,中等收入者開始成為社會的主流,人們為溫飽而盡全力已經不再是社會普遍的狀況。這時候,很多人開始有能力和條件發展自己具有冒險精神的愛好。這些活動未必有更大的社會目標,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對自然界的一種積極探索和理解,但其實也還是有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在。一方面,這樣的活動只要不是盲目冒險,造成無謂犧牲,而是雖有風險,但仍然相信經過努力可以達到或實現,就在實現自我追求的同時體現了人類沖擊極限,面對考驗的無畏精神。郭川經過多年的磨練,有專業的水準和實現目標的現實可能。他的努力既是突破極限的探索,又有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支撐。另一方面,這樣的個人選擇當然會面臨風險,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這種選擇其實也是個體通過這樣的活動為人類的生活增加一個維度和可能,從而獲得一種不同意義的選擇。在今天普遍的生活相對豐裕的社會中,這種選擇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它其實是人類突破自身限度,向自身局限的挑戰。它所體現的無畏精神絕不是無謂的,而是具有自身獨到價值的。

郭川去了,但這樣的人的故事還會激發人們的感慨,也會讓人們以勇氣和毅力追求更遠的目標。

第5篇

一、家園情結的體驗

家,是幸福溫馨的港灣;是生命誕生、成長過程中所給予物質和精神能量的地方,是永遠的精神寄托;又是令人極力逃避人生庸常的現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在作品中成為小動物們夢想的一種隱喻,一方面,它們都渴望家的溫暖,一方面,家又成為鉗制它們自由的牢籠,它們又無時不想渴望沖破束縛自由的桎梏,奔向自己理想的世界,夢想與現實在“家”里相遇,所以家在作品中成為尋夢者們最為向往和極力擺脫生活狀態的象征。

作品中幾乎所有描寫家的語調都是溫情而富有詩意的。河鼠就曾對鼴鼠這樣盛贊自己的家園:“在我看來,這條河,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姑姑姨姨,供我吃喝,也供我洗刷。它就是我的整個世界;另外的世界,我都不需要。凡是河里沒有的,都不值得要,凡是河所不了解的,都不值得了解。主??!我們在一塊兒度過了多少美妙的時光??!”〔1〕P6當家的氣味穿越時空,無聲地召喚著游子的心時,對家的強烈的情感在作品第五章《重返家園》達到了,鼴鼠、河鼠雪夜從野林子探險歸來一路上的見聞和感受細細地從作者的筆端流露出來。“只有在這里,家的感覺,斗室內帷簾低垂的小天地的感覺,把外面的自然界那個緊張的大世界關在門外并且遺忘掉的感覺,才最為強烈。”〔1〕56接著到了田野中鼴鼠嗅到了家的氣息?!凹?!這就是它們向它傳遞的信息!一連串親切的吁求,一連串從空中飄來的輕柔的觸摸,一只只無形的小手又拉又拽,全都朝著一個方向!……家正在通過它的鼻子,悲切的、哀怨地向它訴說,并不憤懣,并不惱怒,只是凄楚地提醒它:家就在這兒,它需要它……”〔1〕57于是在家的召喚下鼴鼠帶著河鼠愉快地回到它那狹窄、破舊、陳設簡陋的家。家雖寒酸,但有友相伴,齊聚一堂,其樂融融。大家一起在鼴鼠的小窩里快樂地唱歌、聊天、吃飯,度過了幸福愜意的圣誕平安夜。格雷厄姆最后是這樣深情結束這一章的:“有這么個地方可以回歸,總是件好事。這地方完全是屬于他的,這些物件兒見到他總是歡天喜地,不管他什么時候回來,總會受到同樣親切的接待?!薄?〕70

家園是美好且神圣不容侵犯的,作品最后兩章中四只小動物同仇敵愾的家園保衛戰,更讓“家園”這一主線得以充分體現。蟾蜍一開始不懂得家園的意義,追新逐奇,蟾宮被黃鼠狼們占領,但在老獾和朋友們的鼎力支持與幫助下,重新奪回了自己的家園。蟾蜍逃出家園到重返家園,實際上是重新認識和尋找家園的成長過程。我們從家出發,探尋世界,尋找生命的意義,又在尋找和回歸的旅程中發現它的意義所在。

家代表了溫暖,包容與愛,家讓我們有歸屬感。而那片充滿了人性溫暖的神秘野林子就是人類最后的家園,也是作者飽含深情向少年兒童款款傳達的強烈的家園意識。

二、世界認知的感悟

離去歸來,人窮其一生都在抗爭庸常的命運,追求理想與希望。如果說“家”是一個庸常的現實存在,那么外面的世界無疑是充滿五彩誘惑的。《柳林風聲》中與回歸家園相沖突的另一根主線,就是逃離家園探險世界。當鼴鼠鉆出憋悶的家時,外面的燦爛世界無疑是充滿了巨大的吸引力。它拼命地奔跑、沖撞、快樂,在充滿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里“心馳神迷,像著了魔似的?!碑斔e逛到大河邊遇上河鼠,泛舟河上時,它又像在夢中迷醉,恍惚問了很多傻話。它對外面的世界更是充滿了各種好奇,總想知道野林子的事情,甚至不惜偷偷溜出河鼠溫暖的家,跑到野林子去探險,還差點丟了性命,引發了河鼠冒著生命危險雪天營救的故事,卻也因此結識獾了和其他動物,重新對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新朋友蟾蜍想駕馬車出游遭到河鼠反對時,鼴鼠說:“這玩意兒看起來像是――呃,是怪有意思的”格雷厄姆這樣評價道:“探險生活對它來說是樁新鮮事兒,驚險又刺激,這個新的方面,對它有很強的誘惑力?!薄?〕P20正是在鼴鼠探險之心的牽引下,就連一直固守河邊家園的河鼠心中也有了走出家門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沖動。在看見燕子南飛,聽到海鼠航海冒險的精彩故事后,神思恍惚的河鼠心中那沉睡的探險精神驟然蘇醒了,它居然收拾起行李要出門遠游。最后在鼴鼠的阻攔下,神魂顛倒的河鼠掙扎了一陣,慢慢地清醒過來,重歸自己恬靜的河岸生活,在平靜的生活中尋找詩意的生活:“收獲的莊稼……越堆越高的草垛,還有那冉冉升起的皓月……”〔1〕P26

若說河鼠的探險只是停留在精神上的話,那么蟾蜍的探險則是付諸于行動上的,“河鼠所缺失的人格因素恰恰在蛤蟆身上得到最充分的體現”?!?〕蟾蜍的探險之旅是作品中濃墨重彩的情節,顯然作者的安排是意味深L的。蟾蜍是個不安分的因子,它熱情好客,卻又盲目沖動,驕傲自負。它開游艇,駕馬車,騎摩托,越獄劫車逃跑撒謊等等,為了不斷地追逐新鮮事物可以不計后果,無所顧忌?!爱旙蛤鼙畴x家園的內在欲念一步步外化為行動時,它的生命也一步步陷入危機之中。”〔3〕但在經歷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探險之旅后,蟾蜍也在不斷地獲得教訓、不斷地學會成長,最終踏上了正確的軌道,改掉了自身的種種壞毛病,變得溫和、謙虛、有禮。幾經波折之后回歸的蟾蜍最后已經是一個更加穩健、更加成熟的自我,對家園對世界有了更新的認識。

從這幾只動物身上穿插的主線,我們可以看出探險世界與回歸家園并不矛盾:我們一次次出門探尋世界,學習新東西,結識新朋友,才會加深了對家園的理解和熱愛;我們一次次遠行就是為了更好地歸來。正如鼴鼠的想法那樣:“它并不打算拋開新的生活和明朗的廣闊天地,不打算離開陽光空氣和它們賜予它的一切歡樂……地面世界的吸引力太強大了,就是在地下,也仍不斷地招喚著它。它知道,它必須回到那個更大的舞臺上去?!薄?〕70

三、自我價值的體認

對家園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生命個體在成長旅程中自我價值體認的過程,領悟的過程。弗洛伊德曾把自我看作是一個潛在的孤獨的探險,在令人吃驚的世界里探索。兒童在成長之旅中,其自在頑皮的天性中有著對探求外界的強烈探索欲望,逃離家園的束縛,本就是對生命自由的體驗,渴求得到外界的認同與理解。

歌德說:“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弊晕覂r值的體認在于個體本身的自由選擇和感受。自我價值的實現離不開自我的實現,自我的實現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最高形式和目標“成為你自己”。在《自我實現》里,馬斯洛將自我實現的人定義為“……自我實現也許可大致被描述為充分利用和開發天資、能力、潛能等等。這樣的人幾乎竭盡所能,使自己趨于完美”。〔4〕P4

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鼴鼠、河鼠還是蟾蜍,它們的身上都具有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的性格特征。作品小動物們的冒險之旅其實是對兒童成長旅程進行了生動預演,表現出生命個體對自我價值的追尋與建構,展現出自我生命價值向世界、向他人敞開的沖動與體認。

從家園出走――認識世界――回歸家園的追尋軌跡里,作者給幾只小動物設計了不同的成長之旅。鼴鼠敏感、害羞,甚至有些柔弱,但刃納畬σ藏著強烈的叛逆沖動。它需要進入野林子這個世界,結識良師益友,了解各種社會習俗,學習生存法則和享受生活,才能健康成長起來。鼴鼠的成長過程中,有河鼠相伴,它們彼此相偎相依,相互陪伴,彼此付出,這就促使它們慢慢認識了生活對于自己和他人的意義。在不斷地幫助別人,不斷地付出中獲得對自我價值的體認,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特別是讓蟾蜍在它的冒險之旅中讓它充分的體認艱辛、孤獨無助和無奈,也讓它認識到人與人應彼此尊重互相愛護。經過千錘百煉后的它們終于能像英雄那樣,勇敢地直面外面的大千世界。

在生命的成長旅程中,我們出走歸來,最后在“家”中相遇,遇見最好的自己,學會成長,學會感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懂得生命的平等,活出自己的尊嚴和榮耀。

從“家”到“家”的回歸,在世界的認知里尋找自我的價值體認,作品三線穿插交融,事實上是從各個不同的敘事層面表達和詮釋了“成長”這一主題意蘊,“奉獻了童話幻想藝術所能提供的兒童精神成長的重要養料……”〔5〕兒童的成長是否需要經歷風雨和生活的挑戰,“什么是‘生活的真實’,什么是生活的本質”〔2〕P370如何引導和幫助他們去直面生活,引導和幫助他們“成人”,作者做出了最富哲理的回答。人生不僅需要守望家園,也需要一次遠行,一場冒險之旅。

參考文獻:

[1]肯尼斯?格雷厄姆.柳林風聲.[M].楊靜遠,譯.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

[2]朱自強.兒童文學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05:358-370.

[3]羅良功.《楊柳風》:一個關于家園的烏托邦[J].外國文學研究,2006(4):90-96.

[4]馬斯洛.許金聲,劉峰,譯.自我實現的人[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4.

第6篇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和最長的峽谷,被譽為“人類最后的秘境”整個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連地質工作者也不敢輕易進入,堪稱“地球上最后的秘境”5月份開始到夏季結束,是探險愛好者進入大峽谷的黃金季節徒步這條路,要在軀體的痛苦中找尋精神的快樂,真正體驗“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的感受。

桓仁原始森林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由于地貌和地區小氣候的地理特征,原始森林中經常出現云海、霧海、朝陽、晚霞等氣象景觀,遼寧桓仁境內的蒼龍山原始森林是觀看上述氣象景觀的好地方蒼龍山原始森林一共有3條徒步線路,分別是約1個小時左右的小環線、約2個小時的中環線和3個小時的大環線原始森林內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18座,若想攀登龍椅峰、仙人臺、佛手巖、木蘭臺、白龍山等山峰,則需要相當的體力和補給走在山中,不時有松鼠呆立于石板路上,也會有蛇在路邊高昂起頭。這里生活著200多種動物,不過多數在沒有遭受挑釁時是不會傷人的。

秦嶺山脈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秦嶺沿線山高林密,生態保持完整。這里北坡短而陡,水流急湍,多山澗深谷,有“秦嶺七十峪”之稱;南坡長而緩,呈現山高谷深的地貌,因為它割斷了南北氣候而被認為是地理學上的重要地標。

秦嶺山區重巒疊嶂,云霧繚繞。山澗河谷和盆地構成秀麗風光。三國時期,為了割斷關中與蜀和楚的往來,古人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中修建了眾多的棧道。棧道建在懸崖絕壁上,鑿洞插鐵,上鋪木板,作為穿越山脈的道路。從關中出發,穿越秦嶺,橫跨中國氣候南北分界線,走過中國最大的棧道群,踏著羚牛、孤狼的足跡步入無人的蒼原,這些都是秦嶺探險的意義。

喀納斯原始地帶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探險并非一定與孤漠相伴??{斯原始地帶盡管也是無人區,但卻有“世界上風景最美麗的地區”的美譽。60公里的馬背之旅,沿途是喀納斯河、紅慕河、千湖沼澤、大草原、原始白樺林等無與倫比的景色。

喀納斯湖是有名的“變色湖”,湖面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顏色:晴天深藍綠色,陰雨天暗灰綠色,夏季炎熱的天氣里湖水會變成微帶藍綠的乳白色。發生在這里的奇觀還有被強勁谷風吹著逆水上漂的枯木長堤,傳說中的巨型“水怪”,以及雨過天晴時才有的云海佛光。

怒江漂流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漂于水上,順水流動,曾作為人類原始的涉水方式之一。在中國的西南角,洶涌蜿蜒的怒江進入云南后奔流在怒山與高黎貢山之間,大塹段兩岸嶺谷的相對高差可達3000米,山谷幽深,危崖聳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恕吼。

麻布河至明谷園一線,波濤洶涌、灘多水急、怪石嶙峋,極適于漂流探險全長11公里,約1小時的漂流過程中,要經過急流險灘6處,河灣5處。漂流于藍天遠山之間,緊捉艇繩,碧波弄潮,在與大自然抗爭中演繹精彩的瞬間。

敦煌戈壁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長久以來,敦煌之于現代人是一個神秘的代名詞。很多戈壁挑戰賽和極限行走都選址在敦煌,并非因為它神秘的莫高石窟,而是因為這里到處彌漫著一種荒涼卻又開闊的味道。從白天40多攝氏度的高溫到夜晚零下的寒冷,一天之中經歷了沙塵暴、大雨和雨過天晴,看慣了雨中鉆出沙土的大蜥蜴、干枯的駱駝刺、死了不倒的胡楊樹,還有站立的駱駝尸體,偶爾擠入眼簾的風車田和綠洲讓人能更深悟生命的意義。

畢節洞穴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人類的始祖就生活在洞穴中,但當原始人走出洞穴,這里的神秘也從此遠離人類的生活。貴州畢節以被探明的2000多個洞穴和更多未被發現的大量洞穴資源披稱為溶洞王國。在國內所有探明的洞穴中,畢節的織金洞以天下第一洞傲視群洞,鎮洞三寶“霸王盔、霸王靴、霸王鞭”凸顯織金洞作為溶洞王者的霸氣、探險并非人人都能嘗試,它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豐厚的知識儲備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更需要挑戰極限的勇氣、尤其進入未經探明的新洞和深入地下300米以下的深洞,向前的每一步都暗藏玄機。為吸引洞穴探險者。畢節推出奇招,凡是找出新洞穴的,可以以自己的名字為洞穴命名。

可可西里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國內最大的無人區,可可西里氣候嚴酷,自然條件惡劣,人類無法長期居住,被譽為“生命的”。然而正因為如此,給高原野生動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可可西里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尤其以藏羚羊及相關環境保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重視。至今仍被視為探險者和科考者的天堂??煽晌骼锲骄0螢?500米,不經歷高原適應期而長驅直入,而撤離遭遇惡劣天氣或迷失方向,危險極易發生。除了凍土地帶,這里多為密布的沼澤湖泊。由于沼澤地區低溫,春冬季節不易進入,而到了雨水充沛的夏秋季節,沼澤地又可將整臺大卡車淹沒至頂。

羅布泊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羅布泊是死亡之海,漫漫黃沙最終完全吞沒了樓蘭文明,也吞沒了無數生命時至今日,羅布泊的具置仍然在游弋之中,凡是它路過的地方黃沙漫天,寸草不生為揭開羅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

每年3月到10月,這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沙暴,每個星期至少一場??崾畹拇笊潮┳盍钊梭@駭,高溫和極度干燥根本不適合人類停留。加上昏天黑地的飛沙走石。很容易出現意外。冬季的羅布泊溫度達到零下20攝氏度,更不可能進入。11月進入羅布泊較為合適。

奉節天坑地縫

探險指數

人文指數

第7篇

電影《南極考察記》是科爾姆在1947年的一天夜晚的啟迪者。

銀幕上,勇敢的探險家們翻越冰溝,攀爬冰坡,加上嚴寒、冰雹,真是艱苦卓絕。電影中不時穿插一些南極的動物,如逆戟鯨、磷蝦、企鵝等。在南極沿海的冰山上,企鵝們像穿著黑色燕尾服的紳士,挺著胸,邁著可笑的步伐。

科爾姆沒有笑,他睜大著眼睛看著。它不是被它滑稽的神態所吸引,他想要看清楚,這是一種什么企鵝。

科爾姆是一位研究企鵝的專家。他熟悉當時已經發現的17種企鵝,對它們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他全都了如指掌;但是,這一天從銀幕上看到的企鵝,他卻感到有點陌生——它們不屬于已經發現的17種中的任何一種。他思量,這種企鵝可能是一種新的企鵝種。

電影院里的人們欣賞著,科爾姆卻在思考著,比較著,判斷著。

這有可能是一種新的企鵝嗎?發現有這么容易嗎?探險隊中也有許多動物學家啊,難道他們看到了這種企鵝,竟沒有發現它是新的亞種?他們總不至于這么疏忽吧?

他遲疑起來。想了好久,最后他決心找到這家探險隊,找到這些企鵝,親眼看一看。

他打聽到,探險隊還在新西蘭。于是,他打點行裝,急飛往新西蘭。到了新西蘭才得知,探險隊又出發了。他想,探險隊走了,但他們從南極帶回來的動物一定不會帶走。

他到處打聽探險隊帶回來的動物的下落。有人告訴他,探險隊把從南極帶回的動物放在新西蘭動物園里。

他趕到動物園,急急地奔向企鵝館。走近一看,企鵝們像往常一樣,穿著燕尾服,邁著紳士步,大搖大擺地走著,一副滑稽可愛的樣子。他停下來仔細地研究這些企鵝,發現這的確是一種新種,是與已經發現的17種不同的新企鵝。

第8篇

建于1885年的班夫公園,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是加拿大乃至北美的地理標志之一。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溯源1975年著名的登山探險家John Amatt、Chic Scott的創意發起,是班夫山地文化節的核心活動,也成為班夫山地文化節的代言者。

1976年,第一屆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一經推出即獲強烈反響。自此,班夫山地電影節,始于每年11月第一個周末,在艾伯塔省班夫國家公園班夫中心舉行。為期一周的活動,涉及自然戶外的各類電影、山地文化紀錄片,圖書、攝影與設計作品的展示及評獎、戶外探險電影拍攝訓練營。電影賞析、及有關山地文化與戶外探險的各種演講和研討會。

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集合世界各地與山岳相關的精彩影片,涵山地文化、探險、攀登、環境及“世界最后未涉足之地”等主題,是全球最知名的山岳電影節,是戶外運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33年來,全世界山地文化人每年11月在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宣揚他們所推崇的探險精神,慶祝屬于他們自己的盛大節日。

從1986年始,班夫舉行巡回展覽,電影節評選中的最佳作品,在11月中旬踏上世界巡回展映之旅,2006年,巡回展到達全球30個國家。如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10月,選自2006年度第三十一屆電影節的約450部作品已在30多個國家260個地方巡展。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目前在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有World Tour巡展(如北美、歐洲、澳洲及亞太地區的韓國、日本等地)。

隨著中國的開放發展及經濟進步,班夫始終對中國巡演抱有極大的興趣,一直希望能有一個合適的契機,進入中國舉辦巡演交流活動。對于班夫,除了希望更多的宣傳其獨立品牌性之外,更希望能加大對班夫國家公園旅游宣傳。于中國自身來講,戶外探險運動、山地自然休閑運動領域的發展時間不長,但潛力巨大,影視領域人才濟濟,題材眾多。但由于播放發行渠道的原因,始終沒有優秀的戶外探險主題影視作品走向國際,主流正軌渠道也少有國際優秀的山地文化作品進入中國。

在中國,山地電影節是一個空白,引進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品牌,開發一系列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在中國建設一個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的市場,品牌體系,同時在這一基礎平臺上又能把中國的山地文化、旅游經濟宣傳和推廣出去,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機會。

2009年11月20日,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世界巡回展映中國站啟動儀式舉行,啟動儀式宣布在2010年1月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世界巡回展映中國站將正式舉行。

將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以及更多的戶外主題盛大節日引進中國,把中國優秀的作品推廣出去,這符合班夫的一貫推廣與交流宗旨。班夫山地文化電影節引進中國,是一個潛藏著文化交流、社會傳播、商業收益的巨大機遇。

第9篇

職業登山者對珠峰大本營的向往,比起我們期盼暑假的熱情,有過之而無不及。探險家前輩們在通往珠峰的路途上,扎了4個營地,供探險者補給物資或休養身體。最低的是海拔5600米的大本營,最高的則在海拔7200米,這一路上都駐扎著上百個帳篷,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聚集在這里。

近年來,珠峰的熱點話題不再是登山,而是垃圾?!澳愫喼本鸵贿@些骯臟的東西給包圍了。”保羅·思倫的語氣帶有一絲毫不掩飾的憤怒。68歲的他盡管已經年邁,但依然是生態珠峰探險隊的活躍分子。思倫從德國不遠萬里來到珠穆朗瑪峰,只為清理這里滿地皆是的垃圾。他的伙伴共有16人,來自7個國家。

在他們看來,藏語中代表著“萬物之母”的喜馬拉雅山,現在已經變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場”。好在,大量垃圾正在被生態珠峰探險隊移除。2008年以來,生態珠峰探險隊已經攀登珠峰5000多次,收集了近13噸垃圾,其中包括幾百公斤的糞便和好幾具尸體。

想知道他們是怎么工作的?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完成的任務,它非常危險。

生態珠峰探險隊的成員要背負沉重的食物和裝備登上海拔7200米的營地,而他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收拾完營地里的垃圾,隊員們原路返回,他們用堅固的尼龍編織袋裝滿10至12公斤的垃圾,帶往山下,其中包括舊帳篷、帳篷桿、織物碎片等,所有這些垃圾都是登山者留下的。由于天氣寒冷,垃圾外表已經包上了一層厚厚的冰。有人開玩笑說,它們沉得像金子。

雖然搬運垃圾是個苦差事,但思倫遇見那些留下垃圾的登山者時,并不會大吼大叫地生氣?!霸谥槟吕尸敺澹_到一定海拔后,你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登山或安全返回上,除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外,你根本沒有精力去考慮其他事情?!?/p>

作為經驗豐富的爬山者,他很理解人們登山時的心情?!霸谥槟吕尸敺?,登山者只是高空中一滴水那么渺小,我從來不說自己曾經或者將來會“征服”某座山峰。我的心里充滿著敬畏感?!?/p>

也許正是這敬畏感,讓思倫覺得,保護好珠峰的潔凈,比現在立刻登上頂峰更重要。

第10篇

制作材料:

硬紙板、吸管、彩色卡紙、碎布、毛線、剪刀、雙面膠等。

制作方法:

1、裁剪廢舊紙箱制作底板,并進行裝飾。

2、制作長方體若干,拼成立體棋盤。

3、使用彩紙、塑料吸管等裝飾立體棋盤,是棋盤更加美觀。

4、使用廢舊光盤、布、毛線、塑料彩珠、卡片等制作探險棋趣味智力題的內容。

5、收集飲料瓶蓋、海綿,制作探險棋中的棋子和骰子。

6、在立體棋盤上選擇相應的區域額布置游戲規則。

外形結構:

作品為90cm×78cm的長方形,上面由幼兒繪制圖案:整個棋盤用高矮不同的長方體連接而成的立體式模型,棋格是長方體的正方形面組成。

作品中長方體棋格的四周用彩紙、塑料吸管等材料裝飾。棋盤中間擺放了許多用吸管制作的支架,支架上掛的是各類游戲過程中遇到的闖關智力題。這些題目都是自制而成的,其中包含了語言、邏輯思維、節奏、數學、自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而最有特點的是這些題目可以根據孩子的認知程度更換各種各樣的智力題目,真正的做到了在游戲中達到學習的效果。

功能特點:

1、主要功能:(1)體會探險棋中規則的意義,并學習遵守。(2)通過闖關游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自理等能力。(3)愿意和同伴共同玩探險棋。

2、特點與使用方法,

(1)特點:作品適合中大班或者大班以上幼兒進行游戲,體現綜合領域內容。整個作品收集使用了廢舊材料,充分地體現了環保意識。在游戲中開發幼兒智力,激發幼兒興趣,操作性、趣味性強,使幼兒在游戲中樹立規則意識??刹鹦?、設有標記標識,方便幼兒游戲。可跟隨幼兒的認知程度更換游戲中的各項智力趣味題,從而更深切、更準確的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

(2)使用方法:

①可由2―4名幼兒同時進行游戲,每人可有1―3個棋子(由幼兒自行確定數量)。

②幼兒輪流擲骰子,數目大者從起點先行棋子,當骰子擲6時可同時行另外的棋子一枚。

第11篇

“探險,不是誰第一個攀登了某座山峰,也不是誰第一個跨越了某片海洋,探險是你到了平時到不了的地方,你做了平時做不了的事情。再回到生活中來,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這是戶外電影《跨越鴻溝》中的一句臺詞,它也是2011年班夫山地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班夫山地電影節,這個很多平常人并不熟悉的電影節,卻成了一年一度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盛會,人們也把這場精彩的紀錄片電影節譽為“戶外電影的奧斯卡”。它始于1975年,由著名登山家John Amatt和Chic Scott創意并發起,每年11月的第一個周末都會如期在加拿大班夫公園舉行。在一周的展映中,戶外愛好者們將跟著名的探險家、戶外紀錄片導演和攝像共同觀看探險、攀登、運動、山地文化以及自然環境等主題電影,并舉辦一系列的戶外運動研討和交流活動。

1986年,班夫將山地電影節推廣到了全球,啟動了世界巡回展映項目。截止到2013年,全球巡回展映的國家已經超過40個,電影類型也由探險類不斷的擴張到了極限運動、自然探索和人文紀錄等。而今年已經是班夫山地電影節登陸中國的第5個年頭。

為夢想而生

錢海英,戶外運動愛好者,也是班夫山地電影節的中國區負責人。她看似瘦弱,卻喜歡包括滑翔、潛水等極限運動,也是在運動時,她遇到了現在的丈夫。錢海英曾是令人羨慕的外企白領,而因為愛好戶外運動辭職。2010年,已在澳洲定居的錢海英在朋友的幫助下將班夫電影節帶到了中國。經過5年的成長,電影節巡展從2010年只是在一個很小的電影院放映到今年它已經出現在了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大城市最繁華地帶的電影院。

錢海英說,班夫山地電影節與其他電影節唯一的不同就在于班夫有世界巡展環節。作為紀錄片中的一個很小的單元,戶外運動紀錄片之前在我國并沒有太多的觀眾和喜愛者,但是5年下來錢海英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戶外運動并開始關注班夫山地電影節。班夫在中國5年,不僅成為戶外運動風向標,推動著中國戶外行業的發展,同時引發無數人對生命和生活的思考。今年展映的20余部影片涉及翼裝飛行、越野跑、自行車、沖浪、單板滑雪、攀巖、槳板運動等,除了戶外探險外,影片還關注環保自然、文化人文,引發觀眾對生命的思考。影展還首次出現了一部講述中國戶外運動題材的電影,描寫翼裝飛行的《天門山》獲得了2014班夫山地電影節最佳山地運動獎。

2014年,班夫電影節帶來了共25部精彩的戶外紀錄片,其中包括《夢的起航》、《采冰人》、《超負荷感官》等優秀作品。2013年,為了鼓勵中國的戶外紀錄人,班夫中國還創辦了“中國戶外紀錄單元”,在戶外紀錄片創作者和觀眾中反響熱烈。2014年,“中國戶外紀錄單元”更名為“中國戶外影像計劃”,2014年3月開始征集,入圍影片將在5至8月班夫山地電影節中國巡展同期展映,同時影片將送選班夫山地電影節。

班夫山地電影節2014中國巡展時間為5月31日―8月3日的每個周末。從北京到上海再依次前往成都和深圳,班夫希望能夠將全世界最好的戶外題材電影帶給中國人。今年,錢海英女士將迎來她與丈夫的第一個孩子,但她卻說這是自己的第二個寶寶,第一個就是班夫山地電影節。

特 別 推 薦

《夢的航線》

國家:挪威

時長:6分鐘

制片:約克?索瑪

焦點:翼裝飛行

幾個國際翼裝高手在法國和瑞士挑戰了一條又一條狂野的飛行線路。他們依靠單人飛翔器自由穿梭于山間叢林。

《極樂園》

國家:挪威

時長:46分鐘

制片:英格?威格、安?伯格森

焦點:單板滑雪

兩位年輕的挪威探險家在冰冷的北大西洋海邊、一個偏僻的北極小島上、在怪石林立中開發了一片自己的極樂之園。

《巖石海》

國家:瑞士

時長:12分鐘

制片:塞巴斯蒂安?多克、無限路線制片

第12篇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可能穿過逆境這條無盡黑暗的隧道。人生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偶然,要想使之變得精彩、充實、永恒,就需要我們自己為它確立一個意義,這個意義就是人生的目標。我們要堅持不懈地為這個目標奮斗下去,永不妥協,永不放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朝著既定的目標逐漸前進,才能探索到生命的本質,才能走向人生的巔峰。

于是,我們為這個高遠的目標奮斗的路就不會那么平坦。可以這么說,理想是一間黑屋子中的火柴盒,而你追求的目標越高,你所要承受的壓力,所要經受的跌跌撞撞,所需要的勇氣也就更多。但是有目的的冒險者總勝于無目的的探險家。不管前者的勝利有多么容易,至少在愿望實現的同時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激動與自豪;而后者也許是一時興起地亂轉罷,也許是絕對服從于命運之神罷,總是漫無目的地徘徊在人生的路口,在霧中一般迷茫、失落、嘆息。

還有一種更為卑微的乞丐,這種人甚至連無目標的探險家也不如。在生活中,我每次路過商店門口,總是能看見一些乞丐伸手要錢,求人憐憫。如果這是他們人生全部的話,更值得憐憫的應該是他們的心。我常想:你們還有手、你們還有腿、你們還有感情、你們不能思考、努力,為什么非要把自己置于社會下層,把自己搞得一無是處呢?站起來奮斗,哪怕遭受譏笑,哪怕筋斷骨折也要站起來奮斗。

逆境算什么!挫折算什么!生命總是能夠得到新生。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們是那樣的卑微,那樣柔弱,每一個嚴寒的冬天過去后,它們依然一根根地從土壤里鉆出來,欣喜地迎著春天的到來。

逆境只是一種經歷,但生活中并不全是逆境。我們處在其中,既然可以超越命運,又何償不能征服逆境呢?不幸總是會存在,既然無法逃避它,那就努力、認真地去生活、去奮斗,參透了逆境的意義,它便不再可怕。它只是一個邁向新生的儀式,或許它會留給你永遠的傷痕,但卻是一次神圣的洗禮,讓你真正地、安心地面對這個復雜而簡單的世界。

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書中所寫:“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是生命的熱情,這是奮斗的感慨,這是從無盡黑暗中走出來的光輝的象征。

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們的一生最終是過得豐盈飽滿,還是空虛落寞;是無悔于此生,還是枉費了一生,權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選擇了虛擲、浪費、退縮、氣餒,回報你的,將是漫長的萎靡和空虛;如果你選擇了用奮斗來增加生命的分量,生命便會帶給你許多意外的驚喜。

逆境的出現只是生命之中的一個小插曲,奮斗而來的成功才是永恒。走入逆境的人生是痛苦的,從逆境中走來的生命是燦爛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册亨县| 德惠市| 南华县| 泰来县| 海阳市| 西安市| 利川市| 资源县| 厦门市| 双鸭山市| 青海省| 威信县| 陕西省| 醴陵市| 明水县| 克什克腾旗| 泗水县| 平和县| 通化县| 岫岩| 西畴县| 凤凰县| 建宁县| 隆尧县| 龙里县| 上杭县| 永新县| 乌拉特前旗| 青田县| 和林格尔县| 博客| 仁怀市| 炎陵县| 鸡泽县| 比如县| 汝州市| 丹东市| 大埔区| 鹤峰县|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