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城鎮居民

城鎮居民

時間:2023-05-30 09:27: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城鎮居民,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可持續消費的核心理念

從可持續消費的內涵來看,可持續消費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分的產品與服務,提高生活水平,反對片面的不消費或是少消費,強調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并舉,強調消費的自然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的雙和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一種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為終極目標的消費模式。可見,可持續消費的核心理念應該包括綠色、文明、適度、低碳這幾個方面。

(1)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是指追求健康簡樸的生活目標,在日常消費中選擇對環境友好的商品,避免使用對環境有危害的產品的消費方式。綠色消費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受到污染的材料并且產品本身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要求使用交通工具時選用環保燃料,減少對大氣造成的污染,還能節約能源資源;要求消費者在消費選擇時,關注未被污染或污染盡量少的綠色產品,注重健康的生活質量。

(2)文明消費文明消費指人類的消費不能損害他人和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利,要在公正、平等的情況下與他人和其他物種和諧共存。文明消費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消費要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物種生存的權利。第二,要尊重當代與后代的每一個人都同等地享有追求生活質量的權利,注意消費的代際和諧,保障后代人享有自然資源的權利,以維持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為消費準則。

(3)適度消費適度消費是在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的基礎上,在不降低消費水平的前提下,人們的消費不超出自然的承載能力與個人生理的承載能力。人類的需求是無止境的,滿足需求可以成為經濟社會活動的目標,但是,無止境需求的滿足與生態環境的供給能力構成一對難以克服的基本矛盾。解決這對基本矛盾的多種方法和手段中,最根本的一條是人類自覺控制自己的消費需求,提倡消費的合理性和適度性。

(4)低碳消費低碳消費是一種倡導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消費方式。低碳消費是為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可持續發展觀作為消費者的指導思想,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兼顧消費品自身的低碳化、消費品使用過程中的低碳化以及消費品使用過后對廢棄物處理的低碳化。

2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存在的問題

制約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選取了以下四個方面來闡釋影響城鎮居民不可持續消費存在的問題。

2.1污染性消費消費的初衷是為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是不合理的污染消費帶來的后果卻是次生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枯竭,如濫砍亂伐導致的水土流失、隨意丟棄垃圾造成的空氣污染等等。這種消費不僅不會實現消費的初衷,反而會影響居民的消費質量,帶來許多惡劣的后果,近幾年空氣污染引起的“霧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增加了對生活便利便利和衛生的需要,“一次性消費品”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甚至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消費品。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一次性筷子、紙杯、飯盒、塑料袋已司空見慣,一次性的衣服、電子產品也不斷的推陳出新,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有些時候使用一次性消費品,比如待客用的紙杯、酒店用的拖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應看到使用一次性消費品背后的巨大隱患,一個是造成巨大的資源消耗,還有產生固體廢棄物引起的環境污染。

2.2揮霍性消費適度合理的消費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還可以刺激生產促進經濟。但是在人類的生產無限擴大和欲求無限膨脹的時候,消費就容易異化成一種帶有炫耀性和揮霍性的過度消費,這種消費是背離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僅造成物質資料的浪費,還有時間和精力的負支出,總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揮霍性消費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揮霍性消費始于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一些富人的消費心理日益膨脹,開始以物質享樂為追求,受棘輪效應和示范效應的影響,現在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于富人之間,大有擴展之勢。揮霍性消費在城鎮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有限資源的過度消耗。就是在原本不需要的情況下購買消費品或者超過一定的限度消耗生活資料,造成自然資源的浪費;第二,對消費品的過分包裝和遠途運輸。如過度包裝的禮盒海產品,雖然看起來貴重上檔次,也能保持新鮮度,但對生態系統來說卻是一種極大的負擔;第三,超前的高消費。主要表現在對一些高檔奢侈品的需求超過了環境的承載力,比如許多人把購買價格不菲的高檔進口汽車當成是一種時尚和炫耀的資本,可是少有人在購買汽車的時候考慮尾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第四,攀比的消費心理日益強盛。有些居民為了好勝心和攀比心理去消費,往往會造成所買非所需的情況,不僅給家庭經濟帶來負擔,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種心理是要不得的。

2.3野蠻性消費野蠻型消費是目前我國消費中存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這種消費方式對自然的損害是最直接的。野蠻性消費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所需,盲目獵殺野生動物、砍伐珍稀植被,致使大量的動物和植物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破壞生態平衡的一種消費方式。“野味餐館”幾乎存在每一個城市里,一些“大款”為了追求所謂的“美味佳肴”狂熱的消費野生動物;我們都知道熊膽是珍貴的藥材,可是為了取膽汁,許多熊被抓住后帶著鐵質的肚兜生活,天天遭受著痛苦的折磨,慘不忍睹;雖然法律已經對走私野生動物進行了嚴懲,但是全國各地走私野生動物的案子屢見不鮮。同樣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生靈,我們人類沒有權利剝奪其他生命生存的權利。

2.4傾斜性消費傾斜性消費的主要表現是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比例不合理,人們的消費結構或者偏重于物質消費,或者偏重于精神消費;甚至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內部的消費比例也有不對等的情況存在。就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現狀來看,傾斜性消費的情況十分明顯:一個是,過分重視物質產品的消費,忽略精神產品的消費,導致物質消費在居民的消費選擇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消費所占比例占居民所有消費的一半,文教娛樂等精神消費只占很小的比例,傾斜性明顯;還有一個是,雖然城鎮居民的精神消費比例有所增長,但是從通俗娛樂場所,比如KTV、娛樂會所等行業的火爆發展可以看出,大眾消費中忽略了發展性的消費,使高雅文化受到了冷落,反而崇尚娛樂性消費,這是精神消費中的一種傾斜的現象。

3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測算思路

3.1指標體系框架結構可持續消費指標體系是用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能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可持續消費水平和程度數量特征的指標而構成的綜合性的整體。人類的消費活動不是孤立的,它與經濟、社會活動密切不可分割,與自然環境之間也不斷地發生著相互作用。因此,要評價可持續消費決不只是從消費環節著手,也不能簡單地觀察城鎮居民消費質量的提高和消費條件的改善狀況,而要多視角、多層面地、從導致人類消費不可持續的各種影響因素切入,審視人類在自律過程中對各種非理性消費行為的制約狀況和取得的成果,以此來評價當前社會可持續消費的水平和程度。所以,可持續消費的判定決不是單一的指標,而是一組包含若干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子系統。指標的選取完善了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指標體系框架結構的構建。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本文構建了包括三個層次的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指標體系,即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從不同方面體現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狀態的初級指標,體現可持續消費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次級指標,以及綜合反映可持續消費程度的綜合指標。(1)可持續消費初級指標群由若干組具體的指標組成,分別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反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城鎮居民消費水平、消費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等等。初級指標群既有總量指標,也有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如映經濟發展現狀的人均GDP、人均消費性支出,反映社會現狀的失業率,反映環境現狀的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等等。(2)可持續消費次級指標是反映可持續消費水平和程度的分類指標。可持續消費次級指標分別由若干個初級指標匯總而成。具體為三個子系統:消費經濟系統、消費社會系統、消費環境子系統。(3)可持續消費綜合指標是衡量某我國城鎮居民一定時間范圍內可持續消費水平和程度的綜合性指標。可持續性消費綜合指標由可持續消費次級指標匯總而成的。

3.2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指標體系測算的總體思路目前有許多指標體系的測定方法。而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區域而言,由于它們存在的自然條件、人文條件、社會條件不同,所以要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制定相同的可持續消費測定標準是困難的,也是沒有意義的。本文認為,對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水平的測定,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根據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的現有狀況,對它的可持續性和協調性進行總體評價;二是對各個子系統內部的綜合評價,從不同層面對我國城鎮居民可持續消費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三是在評價的同時,能夠確定可持續消費的制約子系統,以便找到問題的癥結,采取相應的對策。

第2篇

Abstract A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continues to improve, financial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core of today's market economy,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or more attention.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vary, but few studies o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emand proble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finance theory and according to today's situation Yanbian located in minority areas, research for urban households' financial needs in Yanbian area.

Key words Yanbian region; urban residents; financial needs

1 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金融需求現狀

延邊地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截止2012年底為10069121萬元,同比2011年增加1717804萬元,其中截止2012年底,儲蓄存款為6860341萬元,同比去年增加948943萬元,外幣儲蓄存款25585萬元,同比去年增加835萬元。①因此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銀行的存款儲蓄占較大的比例,并且其他存款的存量以及趨勢狀況基本一致。從理論上講,居民資產應根據市場風險以及收益情況在實物與金融資產之間進行合理配置,而延邊地區的資產分布大多集中在存款儲蓄上,說明居民的金融需求并未得到很好地滿足,因此金融機構可以發展一些更合適的產品來滿足居民的金融需求,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由于受國家保障,安全性較強,國有四大銀行的定期存款雖收益率低,流動性受到制約,但風險很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其穩定性的存在,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金融需求以儲蓄為主。

國債的自由轉讓和柜臺交易增強了流動性,收益率提高,由于是國家制定,風險也比較小,居民選擇的也較多。企業債券由市場平均收益率制定,因此適中,有一定的利潤風險,而在國內上市的大多是國企,普遍虧扣,收益率來自居民投機,因此波動性較大。由此可知,銀行存款的綜合性好,國債綜合收益率較好,居民資產流向這個方向不足為奇。

延邊州財產險、壽險保費收入截止2011年年末為26.76萬元,同比增長1.69萬元,增長6.78%。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4.24萬元,同比增收2751萬元,增長6.94%;人壽保險費收入22.52萬元,同比增收14241萬元,增長6.75%。②盡管,保險有較好的增長趨勢,但保險收入占GDP比重小,占居民儲蓄存款比重低,證明延邊地區城鎮居民對保險的需求還是較低。

延邊地區有價證券發展迅速,總體增長較快,比重仍然較低。以中國民族證券延吉營業部為例,2011年度交易總額111.69億元,收入2628.37萬元,全年實現凈利潤1573.17萬元,上繳稅金138萬元,證明延邊地區股票發展繁榮。股票雖然收益率高,但風險較大,所以對股票所占的比重時高時低。而且國內市場經濟不太完善,政府債券集中在中長期,短期較少,房地產市場不完善,影響了資產組合方式的應用,導致資產集中于銀行存款,金融產品并不能滿足金融需求。

2 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金融需求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問題

總的來說,影響居民金融需求的是家庭內部經濟薄弱和外部金融環境不發達。而針對延邊地區城鎮居民,主要有四點:一是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金融需求總量較小;二是金融需求主要集中于居民儲蓄中,少部分在國債,證券,保險等,延邊地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截止2012年底為10069121萬元,③而對其他金融產品的需求比重所占很少;三是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金融需求面臨的金融產品種類少,金融需求不能做到多樣化;四是金融機構種類少、數量少。延邊地區的金融業發展滯后,金融機構種類少,而且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種類少還缺乏宣傳意識,截止2011年末延邊地區僅有20家地區級保險公司,其他金融機構種類和數量上都較少。

2.2 原因分析

(1)居民個人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和財富狀況、居民消費傾向、居民對風險的厭惡程度和居民金融意識。首先是延邊地區城鎮居民財產總量偏低。居民財產的擁有量是金融需求的物質基礎,為最根本因素。居民財產總值還不能都用于居民金融需求,還需要為買房,養老,醫療,教育等準備費用,這樣,剩下的可用于金融投資的財產已經很少了。其次,雖然延邊地區城鎮居民財產總量低,人均收入低,但消費傾向高,偏好于消費。2012年,延吉市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3.35元,但消費占收入很大比重。由于延邊地區為朝鮮族聚居地,許多傳統思想意識使大家重消費。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4億元,在所有少數民族地區穩居第1位,遠遠高于第2的四川涼山州(379.7億元)19.7億元,④足以證明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重消費,輕儲蓄和投資。所以,延邊地區城鎮居民用于儲蓄和投資的財產少,延邊地區城鎮居民的金融需求較小。第三是家庭風險加大。家庭風險包括收入風險,消費風險,健康風險,金融資產風險等。其中,收入風險最為重要,包括失業風險和工資收入變動風險。延邊居民在對待金融需求上處于風險中性者的地位,這也與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知識因素有關。最后是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金融意識薄弱。改革開放后,延邊地區在各個方面都有非常顯著的發展,金融業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中國傳統節儉多蓄的思想,還是使人們把大部分錢存進了銀行,再加上大多數居民不太懂投資專業知識,大部分城鎮居民金融意識薄弱,使金融需求在儲蓄和投資之間比例相差甚遠。

(2)金融資產的特性。延邊地區居民對于居民需求的選擇需要根據收益性、風險性、流動性等來確定。首先,由于儲蓄存款是最為普遍、安全性高、流動性強變現性強,操作便利的金融產品,所以延邊地區城鎮大多數居民都選擇了這種最可靠的方式。其次,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一般都規定有償還期限,發行人必須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并支付利息,可以在流通市場上自由轉讓,它有固定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它的安全性看發債主體的信用等級,收益比較穩定,風險較小。最后,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它具有風險高,收益高等特點,延邊地區有價證券發展迅速,總體增長較快,比重仍然較低。

(3)外部的金融環境。一個穩定繁榮的外部金融環境是居民做出理性的金融產品選擇的前提。雖然延邊地區有良好健康的經濟環境,但是金融業發展滯后,金融機構種類少,而且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種類少還缺乏宣傳意識。

3 擴大延邊地區城鎮居民的金融需求、優化選擇的對策

3.1 擴大延邊地區城鎮居民金融需求總量

當前社會收入階層結構顯示,中、高等收入階層人數所占比重較小,低收入階層比重較大。因此,要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主要是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2)加大教育事業發展力度,擴大高等教育城鄉覆蓋面,為勞動者提供更多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機會,為勞動者就業和再就業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提高勞動收入附加值,造就高素質勞動力群體。(3)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繼續鞏固第三產業發展地位,穩步提高農業生產,提高工業生產對GDP貢獻率,激活建筑業發展潛力,擴大消費市場,利用本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積極拉動外需,在有利的經濟形勢和政策環境下,積極發展外貿,擴大區域投資,加強開放合作。(4)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根據當前經濟發展、物價上漲的宏觀經濟形勢,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落實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的低保標準。

3.2 積極培育居民金融意識,促進居民金融資產優化合理配置

針對本地區居民金融需求過于單一集中(主要是儲蓄)的問題,應提高居民金融意識,轉變投資觀念,以促進金融資產合理配置。提高居民金融意識,主要是提高居民投資理財意識。

(1)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居民自覺學習金融知識的意識,引導居民了解金融,學會運用一些投資技巧,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金融產品,提高家庭資產運用效益。(2)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居民金融資產配置行為的引導,促進金融資產的合理定價,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運行效率。(3)各級金融機構在發展自身業務的同時,也應面向社會,積極提供社區金融服務,積極普及宣傳國民金融知識,以促進居民投資理財意識的提高和良性轉變。

3.3 積極培育金融產品市場,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為滿足新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必須整合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重新設計或通過改良、組合各種金融要素等方式,創新金融工具與金融業務。

(1)創新銀行業務,在傳統存款業務基礎上開發新品種負債業務,積極發展多功能存款賬戶,開發適銷對路的新儲種;積極發展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適應需要,發行可轉讓債券;完善網絡,積極發展銀行卡業務等。(2)創新證券市場產品,積極培育和發展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債券,同時注重創新付息形試和內容;積極發展期貨、期權交易,發展貨幣市場基金、動態資產配置基金等。(3)創新保險業務和信托、租賃業務,增強保險業務的投資性質,如開發理財投資聯結險、分紅保險等產品;拓展信托項目的范圍和形式,注意發揮信托風險隔離機制來創新產品。

本論文是學校科研立項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第3篇

一、傳統家電增長迅速,消費檔次逐步升級

家庭耐用品的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的三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在數量增加的同時,檔次升級更快。時尚、新穎的產品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特別是近年來,許多城鎮居民住進了新房,居住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促進了彩電、冰箱等家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帶有多功能、安全環保、數碼電子技術的新產品逐漸替代老產品,如液晶彩電、綠色環保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等成為人們居家的新寵,消費檔次不斷升級。年末,市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15.46臺、洗衣機94.6臺、冰箱94.64臺。

二、住房消費帶動明顯,高檔家電日益增加

年末,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32.97平方米,比20xx年末增加0.43平方米。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的改善,促進了彩電、空調等家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帶動了家庭設施消費。城鎮居民家庭空調和熱水器的百戶擁有量從20xx年末的124.25臺和67.67臺增加到年末的140.54臺和79.47臺,分別增長了13.1%和17.4%。

三、交通方式日趨多元,交通工具升級換代

隨著城鎮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交通工具日漸向現代化、多樣化方向發展。電動車以其方便快捷、價格適中、綠色環保等優點,日漸成為城鎮居民主要的代步工具,越來越受到百姓的青睞。一些富裕市民擁有汽車也從夢想變為了現實。資料顯示:年末,城鎮居民家庭百戶擁有助力車34.21輛,家用汽車也從少到多,年末達到16.3輛,比20xx年增長90.9%,市民在“行”的消費上又邁上了新臺階。

四、通信消費發展迅猛,家用電腦更加普及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通信基礎設施體系的日益完善,通信設備的款式不斷翻新,功能日益完善,各種功能齊全的移動電話帶著時尚氣息走進人們的生活。年末,城鎮居民家庭百戶擁有移動電話188.78部,比20xx年末增加了14.76部,增長8.5%。“上網”不再是一種時髦,家用電腦作為現代家庭文明的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通過電腦進入精彩紛呈的網絡世界。年末,每百戶家庭擁有計算機76.44臺,其中: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為64.6臺。大多數人享受到了高科技現代化工具帶來的方便和快捷。

五、新興廚具倍受青睞,小型家電發展迅猛

城鎮居民由住房條件改善引發的“廚房革命”方興未艾,越來越多款式新穎、快捷衛生、省時省力的電氣化廚具不斷進入百姓家庭。年城鎮居民家庭微波爐的百戶擁有量為53.85臺,比上年增長13.9%。消毒碗柜和洗碗機的百戶擁有量分別為9.53臺和0.33臺,新興廚具的應用使城鎮居民的家務負擔有所減輕,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第4篇

第一條為進一步完善我市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保障我市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減輕城鎮居民在保險期限內因患病、意外事故以及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的生育或終止娃妮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和門診特定病種醫療費用。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指政府主導,財政資助和居民個人繳費相結合,以住院醫療統籌為主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第三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實施范圍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以外的具有本市戶籍的居民,包括:未成年人(未滿十八周歲的居民以及十八周歲以上的中學生),十八周歲及以上無業居民,未享受公費醫療的大中專及技工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征地后轉為城鎮居民的被征地農民等。

第四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只設統籌基金,不設個人帳戶。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獨立核算。

第五條韶關市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王管部門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實施。財政、衛生、教育、民政、殘聯、公安等有關部門要積極協作,密切配合3共同努力,確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六條韶關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及其分支機構負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收,韶關市醫療保險服務管理中心及其分支機構負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和管理工作。街道(鄉鎮)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負責具體辦理轄區內城鎮居民參保資格認證、參保登記造冊和業務咨詢工作。我市對所轄縣(市、區)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即統一繳費標準,統一待遇計發標準,基金實行全市統一管理,分級核算。

第二章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和管理

第七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組成:

(一)參保人員個人繳納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

(二)各級財政補助;

(三)利息收入;

(四)社會捐贈;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八條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p以家庭繳費為主,各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征收標準:為每人每年172元(其中個人120元)。

財政按人均每年不低于5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其中中央財政按實際參保人數人均每年2元標準給予補助;省財政按實際參保人數人均每年35元標準給予補助;市級財政按人均每年6元標準給予補助;縣(市)區、鎮(街道)按人均每年9元給予補助。

對于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低收入家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基本醫療保險費家庭繳費部分在省級財政補助后的差額由市、縣(區)兩級財政和當地城鄉基本醫療救助金給予全額補助。

第九條大中專及技校學生以學校為單位繳費其他居民符合參保條件的家庭成員以家庭為單位全員繳費。

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對職工供養直系親屬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可以給予補助,單位補助資金在成本列支。

第十條財政補助資金按實際繳費人數于每年的6月30日之前劃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財政專戶。

第十一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按年繳納。每年7月l日至次年6月30日為一個醫療保險年度。辦理參保或續保手續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5月31日,并繳納下一年度基本醫療保險費,在保險年度內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

大中專及技工學校新入學學生,每年9月辦理參保手續,征收當年度基本醫療保險費。

未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參保手續的,只能于下一年度辦理參保、繳費手續。中斷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二條城鎮居民首次參保時,由勞動保障部門為其制發社會保障卡,作為城鎮參保居民辦理續保、就醫、結算醫療費用的專用憑證。

第十三條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所應設立醫療保險服務網點,具體負責辦理轄區內居民參保資格認證、協助參保登記、申報繳費手續和業務咨詢等工作。

第十四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及其利息免征稅、費。

第十五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專用帳戶,并定期劃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財政專戶。

第十六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繳費標準和醫療待遇標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運作狀況適時調整。調整標準和操作方案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十七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納入居民基本醫療

基金財政專戶,專款專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

第三章醫療保險待遇保險

第十八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參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關規定執行:

(一)參保居民患病到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緊急搶救所發生的醫療費用,符合《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服務設施標準》等管理辦法所規定的,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個人自付比例以后的費用。

(二)經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批準,因門診特定項目范圍內發生的醫療費用。門診特定項目范圍:

1、因病情需要,在醫療機構急診搶救并在觀察室留院觀察進行的醫療;

2、因惡性腫瘤或重癥尿毒癥,在認可的定點醫療機構門診進行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透析治療;

3、經批準在認可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腎移植手術后,繼續在門診進行的抗排異治療。

第十九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的起付標準為:省級醫院1500元,三級醫院800元,二級醫院500元(縣二級專科醫院400元),一級醫院300元,中省一級及以下醫院200元。

第二十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繳費一年以內的20000元,連續繳費兩年以上的30000元,最高支付限額以外的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一條參保居民住院醫療費用在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部分,統籌基金支付比例見下表:

住院費用

繳費年限統籌基金支付比例%

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其他醫療機構

一年以下405055

一年以上455560

第二十二條城鎮居民市外就醫的醫療費用,個人先自付10%(學生因轉學或升學在保險期限內在外地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除外),余下部分按有關規定支付。

第二十三條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根據本市經濟發展狀況及基金運行情況,提出調整方案,經省勞動保障廳行政部門審核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四條為了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能力,減輕參保人員的負擔,應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具體辦法適時制定。

第四章醫療保險的管理和基金監督

第二十五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辦法參照《韶關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第二十六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范圍,按省、市規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等執行。對于兒科類用藥范圍由醫療保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條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的結算參照《韶關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結算管理暫行辦法》和有關規定執行。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住院醫療費用采取不同的定額結算標準進行結算。

第二十八條城鎮居民市外轉診和異地就醫管理參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轉診轉院及異地就醫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九條韶關市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委員會是城鎮居民住院基本醫療保險的監督組織,依法監督統籌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條審計機關依法對統籌基金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統籌基金的財務、會計、統計和內部審計等管理制度。

第5篇

關鍵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居民消費

一、探究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意義

在拉動我國GDP增長的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里,居民消費所占比重偏低一直是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很多學者都認為,收入差距增大,醫療、教育、住房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上升,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居民預防性儲蓄增加,進而導致內需不旺,消費低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對社會財富再分配,維護社會公平,改善經濟環境,刺激消費的作用不容忽視。本文從社會保障角度出發,結合實證分析,探究社會保險基金中基本養老保險支出,基本醫療保險支出與居民消費支出的關系,并試圖為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提出幾點建議。

二、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

(一)養老保險制度

我國現行養老保險是個人積累制與現收現付制結合衍生出的“統賬”模式,即社保基金的籌集采取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法,給付時從上述兩個賬戶中按比例分配,用于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需要。從個人角度來看,養老保險是勞動者在年輕時將部分收入用于儲蓄,以備退休后消費使用,從而實現消費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最大化。從社會角度看,養老保險則是將當期的產出在勞動者和退休者間進行再分配。

(二)醫療保險制度

醫療保險具有現收現付制的特點,補償疾病所帶來的醫療費用,是一種短期的,經常性的消費支出。朱銘來(2012)等利用面板數據建立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合,商業健康保險四個模型,發現基本醫療保險對于居民消費均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1]。鄒紅(2013)等通過研究2002-20009年廣東省城鎮住戶調查數據,得出養老保險繳費率增加1%,消費將降低2.58%;而醫療保險繳費率增加1%,消費將增加2.1%。的結論[2]。

(三)本文的研究角度

根據現有文獻來看,從個體和家庭參保率角度出發,養老保險對消費的效用尚存在爭議,醫療保險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則得到廣泛認可。筆者認為,這是因為養老保險具有跨期替代性,需要考慮未來不確定性和信貸約束等對消費的影響,且我國部分累積制的養老保險作用機制更為復雜,而醫療保險則更像是一種必要的消費而非儲蓄,其抵御風險的作用一目了然,并且基本上當期就可以體現其效用。因此,本文將對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進行分項關注,采用31個省、市、自治區的省際數據,從財政性保障支出這樣的整體性角度出發,探究城鎮居民社保基金中基本養老保險人均支出,基本醫療保險人均支出對人均消費支出的影響。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構建

通過使用stata10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具體考察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與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基本醫療保險支出,人均基本養老保險支出這三者的關系。借鑒朱銘來等構建的模型[1],選擇各省市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中,我們用各省市區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均支出,基本醫療保險人均支出代表社會保障中的養老保險力度和醫療保險力度。考慮到居民消費與收入的相關關系,我們在解釋變量中加入各省市區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一因素。撫養比在統計年鑒中無法進行城鎮和農村的區分,因此在此處我們直接使用各省少年兒童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進行回歸。

(二)實證結果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以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代表了整個總體,各省市區的經濟結構,人口素質等不可觀測的特質性因素基本可以假設是固定不變的,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應該比較合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量,基本養老保險人均支出增長量,基本醫療保險人均支出增長量這三者與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呈正相關關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長100元,人均消費支出將增長71元。社保基金中基本養老保險人均支出每增加100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會增加27元,基本醫療保險支出每增加100元則會引起人均消費增加18元。這說明,社保基金中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支出對于居民消費確實具有拉動作用,其中養老保險的拉動作用更為明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當期可支配收入相比,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這樣的轉移性支出由于規定了其用途,二者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均受到了限制,這部分支出對于消費的刺激作用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四、政策建議

為更大程度上發揮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推動作用,拉動內需,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加大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力度。50-7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口數量龐大,未來他們將成為“四二一”獨生子女家庭模式中需要贍養的老年人,意味著更高的老年撫養比。加大基本養老保險力度,可以減輕目前這部分中年人群的養老儲蓄存款壓力,拉動居民消費,同時減輕老年撫養比對居民消費的抑制作用。其次,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減少登記報銷手續,實現全國范圍內醫療保險的跨地域使用。現收現付制的醫療保險雖然可以當期顯現其正效應,對消費的推動作用卻不及跨期的養老保險,這與醫療保險報銷手續繁瑣,只能在戶籍所在地縣域使用等原因有關。從本質上說,這兩個因素直接限制了醫療保險這項轉移性支出的流動性,從而導致其無法最大范圍的發揮對居民消費的促進作用。綜述所述,我國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從而更大程度上發揮其對居民消費的促進作用。

作者:王雨晨 單位: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第6篇

參加北京市城鎮居民醫保的方法步驟:

1、首次參保的人員應先到街道社保所、學校或托幼機構辦理登記手續,并選擇現金繳費或銀行代扣繳費方式;

2、辦理準備材料為本人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本人近期免冠彩色照片。

注意:當年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自取得本市非農業戶籍之日起,90日內持所需材料到本人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社會保障事務所辦理參保繳費手續,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當年的醫療保險費,自參保繳費的當月起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享受待遇時間至當年的12月31日。

(來源:文章屋網 )

第7篇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意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優待老年人規定》,將學習宣傳以上三個文件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縣老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科學計劃,嚴密組織,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熱潮。縣直老齡委成員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責,對照政策,明確責任,抓好落實。進一步健全完善老齡工作合力推進機制,充分發揮老齡委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關心老年人、支持老齡工作的積極性,形成全民推進老齡事業發展的互動機制,促進老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提高老年保障優待水平

將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提高老年人保障和優待水平列入為民辦實事內容。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高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減免農村80歲以上老年人“參合費”,多渠道減輕老年人醫療負擔;建設和完善老年人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保障性住房優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落實城鎮“三無”老人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老年醫療救助及臨時救助制度,適時提高供養、救助標準;完善老年社會福利制度,落實優待老年人政策,建立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繼續抓好百歲老人每月發放300元長壽補貼、9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發放600元生活補貼、80歲以上高齡特困老年人每人救助500元的老年人救助政策的落實,讓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實惠。適時組織開展優待老年人規定落實情況檢查。

三、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貫徹《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把高齡、失能老人作為維權服務和社會保護的重點,加強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務。保障老年人平等獲得個人發展和參與社會發展的權利,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使老年人老有所為,提升生活品質。高度重視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著力加強農村養老保障制度、老齡服務體系和老年維權體系建設,確保農村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四、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

以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積極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縣、鎮(辦)和社區(村)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省要求50%以上的鎮(辦)和20%以上的農村要建立具有老齡服務功能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將養老服務列入家庭服務業的重點,加快建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等養老服務設施,就地、就便開展老年人全托、日托、臨托等多種形式的社區照料服務;實施扶持居家養老服務的“彩霞工程”,進一步擴大扶持范圍,提高扶持標準,鼓勵支持居家養老服務業發展;積極推進建立政府為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制度,重點為失能、高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健康、專業護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導、法律服務、緊急救護等服務;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齡服務體系,鼓勵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集體養老、互助式養老,加強基層老年群眾組織建設,促進基層老年群眾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大力培養居家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和互助式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鼓勵低齡健康老人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健全并落實養老服務業扶持政策,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多層次養老服務機構,重點發展供養型、養護型、護理型養老機構,積極推進愛心護理工程;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培訓體系,加大培訓力度,提升綜合素質。

五、大力實施銀齡幸福和諧工程

認真落實各級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積極為老年人辦好事、辦實事,努力打造敬老、助老、惠老老齡工作品牌。實施好銀齡安康、銀齡公寓扶持等重點工程,強化措施、拓展空間、提升層次,突出抓好各鎮辦“銀齡安康工程”全覆蓋和網絡建設,推動工程深入持久發展。

第8篇

關鍵詞:消費;城鎮居民;增長動力;福建省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09

1 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實證分析

本文以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代表消費(記作LNZC),利用eviews6.0軟件逐一從靜態相關和長期均衡等兩個方面實證分析能夠促進消費增長的因素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并建立綜合模型。

1.1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來源綜述

綜合國內外研究消費增長動力的成果,可以成為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有居民收入、市場價格、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城鎮化程度、金融因素、消費者偏好、經濟預期、社會保障等,大致可分為經濟和社會兩方面因素。為了能夠準確反映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的實際狀況,應該在考慮數據可獲取性、可信度的前提下,將這些因素按照既定的技術路線進行實證分析,逐個篩選,使用篩選后的指標建立綜合模型,才能比較完整、客觀地得出福建省居民消費增長的動力。由于實證分析必須有可靠的數據來源,社會因素往往取決于人的心理等主觀因素,本文擬采用指標主要以經濟因素為主。

1.2 動力因素實證分析

本部分將可能成為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因素與城鎮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逐一開展實證分析,以確定綜合模型的指標。分別用LNSR表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LNEGE表示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LNJG表示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LNXJ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LNLL表示金融機構存款基準利率、LNCZH表示人口城鎮化率、LNBZ表示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以上數據均采用1981-2014年的時間序列,其中金融機構存款基準利率以每次調整時間日為準加權平均為年度利率;人口城鎮化率在年鑒已有的時間序列數據基礎上,結合第4、5次人口普查數據平滑為完整時間序列數據。

1.2.1 相關性分析

相關分析的結果可以用相關系數r和散點圖表示,0|r|1,r值越大,相關性越強。圖1分別是7個動力因素與城鎮居民消費的相關散點圖,并得出相關系數。

相關性分析結論:一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人口城鎮化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等5個指標與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9865、-0.8764、0.9928、0.9942、0.9786。由于恩格爾系數是一個逆向指標,其時間序列與消費支出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因此消費結構變化與居民消費之間存在正向線性相關。二是價格與居民消費不存在線性相關。雖然理論上是影響消費變動的重要因素,但是福建省的城鎮居民消費與價格變動沒有必然相關。三是利率與居民消費不存在線性相關。主要原因:投資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幾次比較重大的利率調整主要是針對投資和基建領域的“過熱”現象進行的,與居民消費間存在較長而復雜的傳導,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很小。

1.2.2 協整性分析

經過相關性分析篩選后,對與居民消費存在顯著線性相關關系的5個指標進行協整分析,以檢驗這些因素與居民消費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關系。

(1)單位根檢驗。

使用最常用的ADF檢驗法檢驗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與其他5個動力因素指標的平穩性。檢驗結果顯示,這些指標在5%臨界值水平下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進一步建立協整回歸方程。

(2)E-G 兩步法協整關系檢驗。

第一步:按照yt=β0+β1xt+εt分別建立5個動力因素指標與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的協整回歸模型,結果如下:

方程1:LNZC=0.3174+0.9334LNSR(Adjusted R-squared=0.9991)。

方程2:LNZC=28.2061-5.126LNEGE(Adjusted R-squared=0.7609)。

方程3:LNZC=-34.057+9.682LNJG(Adjusted R-squared=0.9852)。

方程4:LNZC=-4.7518+3.5644LNCZH(Adjusted R-squared=0.9876)。

方程5:LNZC=-1.2259+0.7093LNBZ(Adjusted R-squared=0.9563)。

第二步:對回歸模型殘差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顯示,以上5個回歸方程的殘差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回歸模型具有可信度,協整關系成立。

(3)協整性分析結論。

5個動力因素指標與城鎮居民消費之間的兩變量協整回歸方程成立,除恩格爾系數Adjusted R-squared=0.7609外,其他指標Adjusted R-squared均大于0.95,擬合效果十分顯著;且5個回歸方程殘差都是1%臨界值下的一階單整序列。據此,可以認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人口城鎮化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與城鎮居民消費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其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都是正向的,可以成為促進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動力。

1.2.3 ECM模型分析

ECM(誤差修正)模型是對變量長期均衡關系的線性調整機制。根據格蘭杰定理,ECM模型可以將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動態特征結合到一個模型中,使偏離長期均衡狀態的變量修正到均衡狀態。將兩變量的ECM模型簡記作:Δyt=β1Δxt-λecmt-1+εt,建立ECM模型如下:

ECM模型分析結論:只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城鎮居民支出之間能夠建立ECM模型,表明收入與消費間存在著十分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即使短期偏離后,也會以每一標準點0.4325的力度自發修正回均衡狀態。而其他4個變量雖然與消費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短期內經常偏離這一狀態,且無法自發修正。

1.3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綜合模型指標篩選結果

通過對擬采用的指標進行實證分析篩選結果顯示,7個指標中,價格、利率與城鎮居民消費不相關,不適宜作為城鎮居民消費動力綜合模型的分析指標;而其他5個因素與城鎮居民消費都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因此,將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產業結構、人口城鎮化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等作為建立城鎮居民消費動力模型的指標。

1.4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綜合模型―分位數(QR)回歸模型

由于影響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因素較多,為了詳細地反映各種動力的影響力度,使用分位法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以城鎮居民消費支出(LNZC)為因變量,分別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LNSR)、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LNEGE)、產業結構(LNJG)、人口城鎮化率(LNCZH)、財政社會保障支出(LNBZ)為自變量分別在20%-80%區間以每10個百分點為刻度,建立多元線性分位法回歸模型(表2)。

2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實證分析結論及原因

通過以上分析,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城鎮化進程、社會保障等是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動力。這些動力在不同階段的作用和特征有所不同。

2.1 收入是城鎮居民消費最重要、最直接的動力

在分位法回歸模型中,收入對消費的正向影響參數總體上呈現逐步提高趨勢,表明隨著消費規模的增長,收入對消費促進作用越發明顯。從ECM模型來看,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0.9699個百分點,在短期中偏離均衡趨勢后,以0.4325個百分點的力度自發修正,說明收入對消費作用不僅長期影響很大,也能夠明顯影響當期消費。

2.2 消費結構改善較強地刺激居民消費增長

分位法回歸模型顯示,代表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恩格爾系數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呈現“V”型反轉,在消費水平由低位向中位發展時,促進作用逐漸減弱;突破中位后,迅速加強,其加強力度超過前期減弱力度。如福建省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從62.6%(貧困)發展到514%(溫飽)時,居民消費性支出增幅高達15.1%,從51.4%(溫飽)發展到40.9%(小康)時僅為7.4%。

2.3 產業結構升級刺激居民消費增長

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呈現出由低分位向高分位逐步增強的趨勢,表明產業結構升級對居民消費的刺激作用會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升級為居民消費提供了更加豐富和有效的供給,使居民消費欲望增強。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Iphone系列智能手機的出現引領了整個智能手機的行業發展,從而改變了手機行業格局。2015年以來,國家決策層也注意到供給對消費和經濟的影響,多次表態要注重“供給側”改革。

2.4 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增長起“托底”作用

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增長的正向作用隨低分位向高分位發展過程迅速減弱,意味著低消費水平下,社會保障的動力很強,高消費水平下,社會保障的動力迅速衰減。在社會保障完善的情況下,居民可以不必專門進行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會刺激近期和遠期消費需求;同時,社會保障通過直接給予低收入者補貼、補助的方式提高低收入者的購買能力來拉動消費,這就是社會保障的“收入替代因素”。

2.5 城鎮化對消費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在分位法回歸模型中,城鎮化對消費除了中分位水平上略有拉動外,其他分位水平呈現負影響關系,并且在高分位水平上負影響關系還有擴大化趨勢。究其原因,福建省當前的城鎮化進程沒有徹底解決城鄉二元體制的弊端,反而出現了外來務工人員與城鎮居民、新遷入居民與原居住居民的新城鄉二元現象,并且在居住、養老、醫療、就業、教育等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限制了新轉移人口的消費增長。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城鎮化進程而出現的住房價格上漲對其他消費產生了“擠出效應”,反而限制了居民其他領域的消費。

3 促進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對策建議

實證分析結論表明:收入水平仍是影響城鎮居民消費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要促進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首先要想方設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結構,同時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3.1 努力增加城鎮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結構

一是要使居民收入水平整體提高,首先要關注城鎮居民中的低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正確處理好政府、企業和勞動者三者間的關系,擴大勞動者在國民收入中所占份額,進一步降低政府、企業的份額,促進工資性收入增長。二是完善最低工資制度,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正常的科學的工資增長機制,根據企業利潤變化及市場物價波動情況調整勞動者工資水平,調配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和下線,為企業薪資增長提供制度支撐。三是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同時鼓勵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重點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適當的政策傾斜。四是進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

3.2 加快“供給側”改革,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一是政府應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發揮創新精神,培育和提高創新能力,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創新,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增加公共消費品供給,帶動和刺激個人消費需求等。二是運用政策工具引導市場需求,拓展新興消費領域,讓新產品、新技術逐漸被市場認可,被消費者接納,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3.3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強城鎮化對消費的拉動作用

現階段的城鎮化建設對消費增長促進作用不明顯,甚至會降低居民消費。這就要求轉變城鎮化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考慮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即城鎮化規模和速度的確定應與所在區域人口的消費需求能力相適應,與所在區域人口消費的集聚效應、擴散效應相適應,與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相適應,以此來綜合確定城鎮化規模,把握好推進城鎮化的速度。

3.4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社會公平

增加居民收入,進而增加居民消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增加城鎮居民轉移收入。要統籌完善現行的城鎮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對城鎮貧困群體的保障水平。多渠道籌集資金,探索建立覆蓋面更廣、保障程度更高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

參考文獻

[1]張俊英.促進中國居民消費發展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1923,8185,120122.

[2]付榮,伍湘凌.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消費增長動力研究[J].商業研究,2013,(12):5660.

第9篇

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執行過程中管理不規范

很多地方政府對政策理解錯誤,以及內部分工不協調,執行者道德素質不高,不夠細心,缺乏責任心等原因,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賬戶開設不符合規定,財務管理工作薄弱等問題。

1.2民眾支持參與度不高

新農合是一種社會醫療保險,參保人得到的醫療保險部分來自于國家財政的投入和社會各界投保人的互助。新農合的保障水平不高,患病保險人得到的補助不是很多。并且參加辦理新農合報銷手續很繁瑣,一些參保人員在得到的補償不多的情況下,寧愿不去辦理報銷手續,將自己投保資金補貼別人。所以人們對新農合的參與支持度比較低。

1.3辦理手續不規范且繁瑣

新農合的參保、報賬手續各地規定的不一樣,有些地方,在參保人員住院時自己付全部的醫療費用,出院后再辦理報銷手續,而有些地方則是可以在醫院直接辦理新農合,醫院集中跟醫保結算。而且每個地方對于同樣的病例,報銷比例不同。這些問題導致了新農合在實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矛盾。

2、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在實行過程中的問題

報銷比例低,基金總體率較低。由于我國于各城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起步不同,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性,一些城市對本市居民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需求不夠了解,導致在實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過程中制定報銷比例過低,導致年末基金結余較多,資金使用效率很低 。這導致了居民的參與支持度,在某種程度下,不利于基金的整體運轉。這些問題阻礙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推廣。

3、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新農合銜接問題

3.1兩種制度分別運行,資源不能共享

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分別由各自設定醫療機構管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由社保部門管理,而新農合由衛生部門管理,導致這兩種制度分別管理,分割運行。兩個醫療機構各自設定醫保藥品,各自設定互不兼容的計算機網絡,有時重復建設,導致運行成本很高,資源不能共享,存在很多問題。

3.2戶籍問題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對象是具有當地城鎮戶籍的未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居民,包括在校學生、 轉為由農業戶口轉為城市戶口的農民,以及城鎮其他非從業人員。因此與新農合的參保居民之間存在城鄉戶籍界限。

4、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銜接的建議

建立合理的管理體制。改變之前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分別由各自設定醫療機構管理體系,將一些分散的醫療機構進行整合,理清管理機制,防止兩種制度銜接出錯,甚至出現攀比現象,避免出現“重復地帶”和“真空地帶”,實行資源共享,減少資金浪費和醫療保險的支出。對城鄉居民醫保實行并軌。 將農村居民和城鎮非從業人員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兩險合二為一 ,整合該制度。再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進行整合,做到管理模式統一,制度統一。

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險,還可根據經濟狀況的變化,實現醫療保險參考種類的自由轉換。還有,要對公共財產進行再分配,對城鄉醫療資源要合理配置,縮小各種類醫療保險的待遇差距,從而使所以民眾,不論身份和年齡,不論職業,不論戶籍性質,人人都能享受醫療保險帶來的便利,真正做到人人公平享有醫療保障條件。

第10篇

【摘 要】在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中,消費受經濟影響相對最小,因此是最具穩定性的一項指標,同時消費

>> 內蒙古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及優化研究 內蒙古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現狀及調整對策 內蒙古城鎮居民消費收入的協整分析 關于內蒙古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實證分析 內蒙古城鎮居民乳品消費分析 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貴州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安徽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無錫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預測 內蒙古城鎮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研究 北京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與消費需求研究 促進內蒙古城鄉居民消費的對策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安徽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貴州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實證研究 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類型研究 陜西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仙桃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河南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比較研究 山東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實證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平均消費傾向[EB/OL]. http:///view/460864.htm.

[5]彭必源,黃宏磊.湖北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分析[J].消費經濟,2009(2):55-58.

[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1〕21號[EB/OL]. http:///zwgk/2011-06/29/content_1895729.htm.

[7]周靜.咸寧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分析[J].科技信息,2009:144-145.

[8]在改善消費結構中擴大居民消費[EB/OL]. http:///News_wenzhang.asp?ArticleID=326187.

[9]石云峰.內蒙古城鎮居民收入現狀及地區間差距簡析[J].熱點透視,2013:13-15.

[10]張新萍,張曉.內蒙古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及擴大消費的建議[J].區域經濟,2013:58-59.

第11篇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河南省城鎮居民消費情況分析隨著河南省城市規模擴張快速加快、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和諧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河南省城鎮居民收入迅速增加,居民消費水平有很大提高。由表二可知:2006年至2012年間,河南省城鎮居民消費總額和人均消費額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這為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體育消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居民的消費離不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的平提高是居民體育消費的根本原。

(二)河南省城鎮居民收入情況分析體育消費并非人類生存所必須的消費,人們只有滿足了溫飽之后才能進行體育消費,體育消費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消費結構是否合理可以用恩格爾系數來表示,恩格爾系數是用于食品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率。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用于食品的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率將越來越小。當恩格爾系數小于50%時說明人們的溫飽型的生存需要正向發展和享受需要轉變。體育產業化的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布局合理、門類齊全的體育市場體系,而體育消費市場則正是這一市場體系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2]由表三可知,2005年至2012年期間,河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其中河南省城鎮居民人均恩格爾系數維持在33.1%—35.0%之間,可以說河南省城鎮居民的收入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減少,這為居民的體育消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三)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意識的分析意識是人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它是通過認知、思維等心理過程而逐漸形成的。[3]在對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意識調查過程中,①被調查者對“在余暇時間里您會進行體育消費嗎?”,有54%的認為會,排在第一位,21%的認為不會,20%的認為不一定,5%的認為不清楚。可以說河南省城鎮居民大部分具備了體育消費的意識。

(四)影響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因素分析隨著人們健身、健康意識的增強,我國城鎮居民體育消費意識也在不同程度地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居民認識到參與體育消費的價值與重要性。[4]通過對河南省城鎮居民的調查發現,②影響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因素主要有10個方面(見表四),其中影響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因素排序為:體育場館設施不足、價格太高、缺乏余暇時間和對體育不感興趣等。因此,改善、補充體育場地是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體育場館設施、收費標準和居民的余暇時間仍然是河南省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

(五)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動機分析動機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滿足各種需要的特殊心理狀態和意愿。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并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3]58從表五可知,絕大部分居民已經意識到體育的根本功能,參與體育消費能夠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緩解壓力,另外還有一部分居民把體育消費當成社會交往和培養運動興趣等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從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城鎮居民參與型體育消費的發展潛力很大。

(六)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分析消費結構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所消費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資料的比例關系。從表六中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結構中,體育實物型消費仍占較大比重,是體育消費的主要內容。其中運動服裝消費仍處于第一位,而體育場地門票、體育比賽門票、體育彩票和體育書刊、影視等方面的消費也十分可觀。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④體育實物型消費仍占較大比重,是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主題,但是,伴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改善,參與型體育消費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另外,參與型體育消費(觀看比賽和接受體育培訓)的機會較少。

二、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1.河南省城鎮居民消費總額和人均消費額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這為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2.河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其中恩格爾系數達到35.0%,可以說河南省城鎮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河南省城鎮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減小,說明河南省城鎮居民的溫飽型的生存需要正向發展和享受需要轉變。3.體育設施不足、價格太高、居民缺乏時間是影響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可以說,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場地設施不足、收費太高和居民的余暇時間缺乏是制約河南省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瓶頸。4.河南省城鎮居民的參與型體育消費所占比重較大,并且已經逐漸認識到參與體育消費能夠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和休閑娛樂,同時,居民也把體育消費當成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建議1.河南省體育主管部門、新聞媒體和體育社會團體應加強宣傳、引導,以增養河南省城鎮居民的體育參與意識、強化體育認知、端正體育參與動機、形成體育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習慣,能有效的促進河南省城鎮居民的體育消費。2.河南省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應按照有關規定,合理規劃體育場地的布避,全方位、多角度地籌措資金,努力增加體育場地的數量,改善體育場地的質量,為人們參與體育消費提供方便。加強學校、社區、單位和公共體育場的管理,并有序向社會開放,為河南省城鎮居民的體育消費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3.河南省有關部門應加大改革和創新力度,努力推動河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千方百訐的增加河南省城鎮居民的經濟收入。為河南省城鎮居民的體育消費打基礎。4.河南省有關部門應加強宣傳和引導河南省城鎮居民,不斷提高消費中的體育含量,不斷優化消費結構,要引導人們充分認識體育的重大作用,自覺地優化消費結構,提高體育消費的比重。

作者:李振亞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體育部

第12篇

>> 中國城鎮居民儲蓄水平分析 中國城鎮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中國城鎮居民嵌入式碳足跡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中國城鎮居民儲蓄因素的實證研究 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分層及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消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中國城鎮居民住房銷售面積的多因素分析 中國城鎮居民住房消費需求彈性分析 中國城鎮居民 收入差距走勢分析 中國城鎮化水平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淺析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影響因素 浙江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關于城鎮居民體育消費水平影響因素分析 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影響因素的計量經濟分析 中國城鎮居民住房消費水平合理化程度評析 中國城鎮居民住房消費水平與問題研究 我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中國城鎮居民收入的決定因素 城鎮居民儲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② 李琮主編《西歐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頁。

③ 周弘《福利的解析――來自歐美的啟示》,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版,第8頁。

④ T.H.Marshall, social policy, London, Hutchinson univ. library, 1965,p.7.

⑤ 韓楓《大眾媒體與鄉村文化福利構建》,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⑥ 呂效華《流動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機制構建研究》,《理論探討》,2012年第1期。

⑦ Cultural Well-Be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Report 1: Definitions and contexts of cultural wellbeing。http://mch.govt.nz/search/site/cultural%20wellbeing,2012.

⑧ 胡象明《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及其對公共政策的意義》,《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⑨ 同⑥。

⑩ 李占樂《現代城市社會福利事業的興起――變遷與模式轉換――以武漢市為個案的制度考察》,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B11 侯志陽、孫瓊茹《農村文化福利資本與文化福利治理》,《改革與發展》,2013年第3期。

B12 方福前、呂文慧《中國城鎮居民福利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阿馬蒂亞?森的能力方法和結構方程模型》,《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B13 Jarrod M. Haar,Dave M. Brougham :An Indigenous Model of Career Satisfaction: Exploring the Role of Workplace Cultural Wellbeing ,Soc Indic Res,2013.110:873890 .

B14 也包括在城鎮、城鄉之間的流動人口以及短時居住在城鎮的居民。

B15 歐文?休斯認為對于公益性部門的績效評估除了應該有關于目標的全面進展情況,或者關于財政目標的成就指標之外,還應該有關于顧客或委托人滿意程度的指標。[澳]歐文?E.休斯《公共管理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China:

Bas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Opening for Free

CHEN Bo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连云港市| 惠州市| 武强县| 林州市| 乡城县| 鄂托克前旗| 积石山| 南城县| 罗定市| 威信县| 海晏县| 南京市| 肇源县| 什邡市| 井研县| 钟山县| 广宁县| 随州市| 神农架林区| 上虞市| 丹东市| 外汇| 新和县| 贵德县| 中牟县| 蓬莱市| 黄浦区| 屯留县| 读书| 长武县| 新邵县| 丰宁| 改则县| 华池县| 克什克腾旗| 新津县| 沂南县| 沽源县| 镇坪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