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6: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秋天的懷念讀后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秋天的懷念一文。文中說,重病纏身的母親無私的獻出了一切,譜寫了一首母愛的頌歌。
文中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作者的雙腿癱瘓后,母親全神貫注的照顧兒子,忘了那些美麗的花.她侍養的那些花全都死了,讀到這里我臉上已經是淚痕滿面.
這時讓我想起我的母親,心想我的母親不也是同樣偉大么?記得一個冬天的夜晚,爸爸出差了我突然發起高燒,當時把媽媽嚇壞了.沒等上穿棉衣便抱起我向醫院跑去,雖是寒冬臘月,可還是見媽媽臉上淌著成串的汗珠兒.
到了醫院媽媽焦急而又耐心的問:“醫生我的兒子怎么樣?”
醫生說:“沒關系,只是普通的小感冒而已.”
媽媽臉上緊張的表情變的高興起來.我清楚的記得我們拿完藥回到家媽媽把我抱到床上,沒等休息便用熱水給我泡蘋果吃.我吃著熱乎乎的蘋果,我們開心的笑了!
??!全世界的母親們?。∧銈儫o私的奉獻著一切,反映了人間母愛,真情!
……但我最愛讀的還是<<秋天的懷念>>。這個故事像一塊磁鐵似的,緊緊地把我吸引住了,使我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圍的一切,貪婪地看了一次又一次。
當我讀到“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我覺得母親真偉大,臨死前還牽掛著她的兒子和女兒。我們的母親不都是這樣嗎?記得有一次,我發燒的時候,媽媽的老毛病頭痛又發作了。爸爸回來帶我去吊針時,知道了此事,決定帶媽媽去醫院看病,可媽媽說:“不用理我了,女兒的病比我嚴重,你還是先帶女兒去吊針吧?!钡诙?,媽媽依然頭痛,但她還帶著我去醫院復診,吊針。
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我們要珍惜媽媽對我們的愛。否則,就會像<<秋天的懷念>>中的作者那樣,直到母親去世后才發現母親的愛,那豈非會后悔莫及嗎?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先生,文中的主人公也是她——林英子。這本書是一本蘊含著濃濃詩意的純美小說。作者滿懷著懷舊的基調寫出了這本小說。本書通過林英子的視角來看待這世界的世態炎涼。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作文,供大家參考。
城南舊事讀后感作文1寒假中,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這本書是林海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而寫的懷鄉作品,書中通過兒童的視角——英子的眼睛來敘述故事,描繪了老北京的風景人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本人對人生和生命體驗的多重感受。書中所展示的北京城南的風光和風土人情及對父親的那種濃濃的愛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
書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英子12歲時,病弱的爸爸要她及自己去經歷,告訴她不論什么事情要自己去硬著頭皮去闖,就能闖過去。當時英子心里非常矛盾,當時她愛花兒、愛生活的父親病逝后,英子意識到她真的長大了。她負擔起了生活的責任。在以后的歲月中,英子發現自己身上那種倔強的性格正是從爸爸這里繼承下來的。那種失去父親的離愁別緒、人生的悲歡離合深深的打動了我。
聯想到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和英子差不多的年紀,卻還在父母的呵護下享受著美好的童年。自己而英子這么小卻已經擔起了生活的重擔,父親的話對她的影響很大。她后來就是靠著去硬闖了的。想想我有時候不聽父母的話還要和他們頂嘴,比比英子真的差得太多了。
“硬著頭皮去闖”,多么好的一句話,包含著父親對英子的無限期望和關愛。我想父母有時候也會對我說出類似的話,“學習要靠自己,學的知識別人都偷不走,知識是自己的財富。”也包含了父母對我的期望和深深的愛。我也漸漸長大了,慢慢地能理解父母話中的含義和道理了。我希望我能像英子那樣懂事堅強,什么事都“硬著頭皮去闖”!
城南舊事讀后感作文2“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故事結束了,小英子的童年也結束了,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作者林海音以自己七歲到十三歲的童年生活作為故事背景,講述了自己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景、物、人、事。本書講述了六個故事,分別為:《冬日.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主人公英子跟著爸媽從臺灣漂洋過海來到古老的北京城。那年她剛好七歲,住在一個老胡同里,故事從這里開始了。老北京的一切讓英子著迷:半瘋不傻的秀貞、傷痕累累的伴妞兒、“嘮叨婆”宋媽、愛笑的蘭姨娘、最疼英子的父親。書中一個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眼前。他們都是英子童年中最重要的人物,但他們最終還是在英子童年結束后煙消云散了。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得是第二章節惠安館里的“瘋子”秀貞,她因為極其想找到自己的孩子,使得人們都遠離她。唯獨小英子和她成了無微不致的好朋友。后來英子被英子的母愛震撼了,她發現:秀貞并不是瘋子,而是因為尋子心切導致神精錯亂,會把所有小孩都認為是她的小孩——小桂子,英子也不例外。可是英子發現了自己的好伙伴妞兒是英子的小桂子后,不禁淚如雨下,悲喜交加,悲得是妞兒竟在自己親生母親的眼下被繼父抽打了六年,喜得是妞兒可以結束皮肉之苦。在英子的幫助下,母女倆相認了,秀貞立刻帶著妞兒去尋找她的父親,可倆人最終在深夜慘死在火車輪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英子她非常善良,在朋友需要幫助下挺身而出,為朋友分擔憂愁。俗話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現實生活中就要像英子一樣樂于助人。有一次,我放學后看見了一位老人在草坪上在尋找著什么??此钡谋砬?,我放下書包決定和他一起找,找的過程中得知老人在草坪上帶著孫子玩耍時,不小心弄丟了鑰匙。最后我找到了鑰匙,遞給了他,他高興得笑了。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且盲人可感之,聾人可聞之。
城南舊事讀后感作文3童年的生活是如此令人懷念,我擁有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也非常渴望知道別人的童年.因此我迷上了一本《城南舊事》來看一看林海英的童年。其中有許多有關童年的故事,但是我最難忘的是《城南舊事》的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
故事是這樣的:“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當、當、當”地響?!盀槭裁匆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帶上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p>
這段文字我從駱駝身上看出了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作者還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天真的人,她擁有獨特的情感,與他人不同的想法,她的想法,她想是因為拉駱駝的人挨不住長途寂寞的路程,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罷了,這天真的想法唯有在童年時候的我們才會有,成人是想都沒有想過,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不要讓他輕易的流逝。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像林海英一樣擁有天真爛漫童年的人,可是高爾基的童年卻并不這樣幸福,它的童年本應天真爛漫,自由自在,可是由于外國的規矩導致他們家不和,兩個叔叔爭權奪勢,外祖父嚴厲無比,家里只有母親照顧她,但也不幸早逝了,他只能靠外祖母以免受到兩個叔叔的欺凌。即使如此他還是非常珍惜自己的童年,寫下了《童年》。有著如此艱苦的童年生活的高爾基都這么珍惜自己的童年,何況是擁有幸福生活的我們呢?
這篇《冬陽·童年·駱駝隊》和高爾基的事例夠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的時光,童年的生活是多么多姿多彩,我們要珍惜自由自在童年的同時,應該把握好美好時光好好學習,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更要保持一顆純潔的童心,為我們的童年生活填上精彩的一筆。
城南舊事讀后感作文4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十分有意義的書,叫《城南舊事》。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叫英子的小女孩長大的故事。
好奇的英子、善良的英子、勇敢的英子、正義的英子、敏感的英子、機智的英子,童年的記憶記載著英子成長的經歷;惠安館的秀貞、井邊的小伙伴妞兒、蹲在草叢里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媽、患病去世的慈父,這些美好的人、事都隨著英子的長大漸漸遠去,唯一沒有遠去的是英子對童年的回憶。
英子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令我十分羨慕。我們家里只有我一個孩子,每次爸爸媽媽出去上班時我就只能一個人看電視,寫作業,無聊得很!我是多么希望有個弟弟或妹妹呀!哪怕一只小狗也行啊!
最讓我感動的是英子的學校里有畢業生要畢業時,一到五年級的小朋友都會唱驪歌為畢業生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這歌讓人聽了便傾然淚下,十分感人!可愛的弟弟妹妹,動人的歌聲,美好的成長經歷,令人十分向往!
我也有一個十分精彩的童年:小時候我在草坪上亂喊亂叫,摟著爸爸的脖子哈哈大笑,跟著姐姐一起作弄媽媽······最難忘的就是每年暑假媽媽都會帶我走出家門,看看祖國的山山水水:秀美的杭州、繁華的廣州、碧海藍天的海南、風靡時尚的上海、金碧輝煌的故宮、冰城之都哈爾賓、雄偉壯闊的長城、神秘美麗的天山。在領略風景的同時也增長了我的見識。
童年像淙淙的溪水,緩緩流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讓我們珍惜這寶貴的童年,多看、多學,堅強、獨立,讓童年充滿色彩!
城南舊事讀后感作文5在暑假里,包老師在新華書店里買了兩本書,讓我們在暑假里看完。一本是《森林報》,還有一本是《城南舊事》。我可愛看了,特別是《城南舊事》,寫出了童年許多有趣的事情。
這本書是林海音阿姨寫的。描寫出了要珍惜童年的時間,所以她以寫日記的方法,回憶了她童年時光。像她寫的散文集有:《窗》、《兩地》、《做客美國》……等;短片小說有:《燭心》、《婚姻的故事》;長篇小說有:《春風》、《曉云》、《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有:《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這一些都是林海音小傳、專集,除了寫書以外,海音阿姨還寫過許多文學評論,見于臺灣報刊。其中海音阿姨的《竊讀記》被選入小學五年級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被選入了初中課文。
翻到目錄,看看只有6章幾章故事,可頁碼不小哦!看出海音阿姨很愛寫作文,才能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不過,主要人物還是有的。海音阿姨(英子)、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好朋友妞兒、爸爸,蘭姨娘……在第1章英子阿姨認識了一位長得漂亮,又說她是瘋子的姑娘,英子天天路過那兒和宋媽買菜,幾天后就和秀貞姑娘結成了好朋友。秀貞有個失散的孩子叫小桂子,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卻原來是妞兒!于是,秀貞帶著妞兒再去尋失散的夫君。命苦的秀貞在中途不幸客死,見不到最愛的人……在這之前英子也已經離開了那個生活的胡同。
一、閱讀興趣的激發
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就好像蜜蜂有了花兒的芳香,才能更有效地為自己的閱讀“采蜜”。努力地尋求閱讀機會,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興趣的激發源于身邊人與環境的影響。同伴是學生學習中最容易接受的一個群體,同伴的閱讀行為所產生的閱讀影響比單純地進行說教要好得多。在班級內,我注意觀察了解比較愛讀書的同學,把他們讀書的故事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讓他們進行個人讀書講座,與其他同學結成讀書對子,互相影響,互相激勵,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讓閱讀像伙伴間的游戲那樣有趣。老師和家長也是影響學生有效課外閱讀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老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式的。讓愛讀書的家長在家長交流會上做經驗介紹,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行班內“書香家庭”評選活動,每到重要節日,我都要求家長送給孩子兩本以上的書,把課外書當作最好的禮物。
二、閱讀策略的指導
美國著名的教師雷夫·艾斯奎斯曾經說過:優秀的學生閱讀時也需要進行指導。
1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提高閱讀質量。閱讀課外書時,每位學生的手邊要放一支筆和一個本子,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邊讀邊標劃印象深刻的詞句,或者在旁邊寫下自己的即興讀書感悟。如果是借來的書,就在手邊的本子上進行記、寫。讀書時的即時感悟是最真實的,記錄第一感覺是閱讀的最好習慣。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不認識的字,我告訴學生,如果不認識的字阻礙了對內容的理解,可以做個標記或者查工具書解決,如果其不影響對作品的理解,就“沖”下去,不要為了不認識的字打斷閱讀的思路、影響閱讀的效果。
2 開展有效多樣的鬩讀活動。引領學生愛上閱讀,有效多樣的閱讀活動不可缺少。針對學生閱讀水平不同進行層次的劃分,組織各種各樣讓學生既能感興趣又能提高學生閱讀實踐能力的活動。比如,圖書推薦活動:把班里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根據學生不同的閱讀能力設定不同的閱讀目標,列出閱讀書單,讓學生根據興趣自由選擇書籍進行閱讀。定期分組召開小組交流會,并設定閱讀考級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接觸到更多的課外書,考級產生競爭意識,激發成就感。再比如,在班內定期開展“講書會”、“詩歌朗誦會”、“編劇本演電影”、“圖書超市”、“背誦古詩文比賽”、“讀名著手抄報”、“每周作文”等活動,通過這一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學生的閱讀面擴大了,閱讀量增加了,閱讀能力也有了明顯的進步。我班有半數學生在報刊雜志發表作文,詩歌朗誦節目獲得縣市級一等獎,《秋天的懷念》課本劇獲得市級一等獎。
3 閱讀方法精彩紛呈。在閱讀課上,我經常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比如,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時候,我指導學生用“三讀法”。第一讀,“通”讀。這里的“通”指的是先讀目錄、序言并以此來了解整本書的大體內容,然后再看看整本書有多少頁,自己根據全書的頁數和自己每天可以應用的閱讀時間制定閱讀計劃。第二讀,“品”讀。閱讀中,根據整本書的特點,選擇精讀和粗讀部分,對于書中需要精讀的部分,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細嚼慢咽,把書中的精華變作知識的營養。有特別精彩之處,可以反復閱讀,甚至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第三讀,“寫”讀。這一讀就是寫讀書感悟了,在邊閱讀中記錄了即時讀書感悟,讀完整本書后再進行深刻的思考、反復的品味,結合自己的思考,進行讀后感的習作。
蘭、閱讀平臺的搭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欣賞,無時不在影響著孩子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我建立了班級QQ群,取名為“小精靈讀書俱樂部”,每周日晚上7:30-8:00定期在群里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談自己的讀書體會,或者確定好討論主題,學生各抒己見。領學生逛書店,上圖書館。逛書店、上圖書館可以建立學生的閱讀價值觀,讓學生置身于熱愛閱讀的人群中,對他們來說是很有益處的。定期到學校圖書館閱讀,圖書館是將“知識、熱忱,以及閱讀的喜悅”視為理所當然的地方。設置自我讀書記錄卡,學生隨時記錄自己閱讀過的書目;推薦經典名著影視網站,讓學生把閱讀原著與欣賞影視作品結合起來,多角度地進行思考。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的一句名言“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給了我們極大的啟迪,指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開感情的閘門,點燃靈感的火花,開拓思維的靈犀。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想說想寫,敢說敢寫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思索、去創作,進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寫作水平。幾年來我在教學中作了一些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嘗試,收到較好的效果。
朱熹說過“教人未見樂趣,必不樂學”??梢姡懿荒芗ぐl學生寫作的興趣是一名語文教師作文教學的關鍵,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端正心態,培養作文的興趣
在平常學習與生活中經??砂l現,同學之間互通信件時,即使是平常一寫作文就倍感頭痛的學生,給同學好友寫起信來,卻往往能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幾頁紙。原因何在?有話說,且同學好友之間無拘無束,有什么說什么,毫無顧忌。而一旦老師讓其把寫信當成作文時,他們便立刻緊張起來,害怕起來。難怪葉圣陶曾這樣揭示寫作與寫信不同的心里效應:“平常寫信給朋友,老實傾吐胸中的積蓄,內容決定形式,技術上也樂于盡心,而且也容易安排。待老師出了《致友人書》的問題后,他們的錯覺以為這是‘作文’,與平常寫信給朋友是兩回事,不免做些拉扯套合的工夫,于是寫下來的文章不著拍了。”因此,要讓學生作文中有良好的作文心態,從而轉變其為作文而作文的不良心理,從而克服生搬硬套、胡編亂造的寫作態度,培養作文的興趣。
二、給予導引,激發寫作欲望
沒有欲望,就不能產生個體活動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地使學生感到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想寫的欲望,使學生產生一種不吐不快,非寫出來不可的動機,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作文一定是最佳境界的作文。
本人在教學中,在每接手一屆學生后,總是有針對性地、有系統性地給學生進行寫法的指導。
首先,加強作文寫作的生活指導,引導學生時時帶著寫作的目光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索生活,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只有這樣,才能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的有棱角的感受。
其次,在寫作命題時,要緊緊扣住時事生活,關注我們身邊的社會,使命題具有鮮明的現實生活特征,從而激發學生“激昂文字”“指點江山”的熱情。如結合日本侵華老兵東史郎日記及其敗訴案事件,我發動學生,命題寫作“給東史郎先生的一封聲援信”,這類寫作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再次,在命題上,還要注意緊扣課本,從語文的本身尋找學生們感興趣的命題。例如引導學生對適宜的課文進行續寫、改寫或擴寫等,這類作文命題我曾采用過“宏兒回故鄉”(《故鄉》)、“重慶采訪王奶奶”(《小橘燈》)、“老楊真是咱們的知心人”(《老楊同志》)、“課本劇《最后一課》”、“課本劇《變色龍》”、“楊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送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北國冬景”(《沁園春?雪》)等。
三、巧用評價,激發寫作興趣
一般教師對作文教學總是采用學生寫,老師改,然后評的方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結果作文本發下來,學生對教師的辛苦不屑一顧,作文本棄之一邊,針對這種現象,為了發揮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作文的興趣,培養他們批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評改方面,除了教師本人評改外,還采用學生互評或自評的形式。
具體做法是:課前教師認真批閱學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優缺點,課堂上進行審題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優缺點,示范評講兩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標準。標準簡潔學生利于操作,比如“先讀全文,標出錯別字、病句、及標點運用不當之處;再讀全文,審視是否完整,有無精彩的詞語和段落?!比缓笞寣W生批改,可互評,可自評,先找優點,再指出缺點,重在鼓勵,然后教師收上來再閱,貼出優秀習作。這樣,學生親自參與了文章批改,所以對本類作文的寫法要求理解得更為深刻。
我看到了學生對此很感興趣,批得很認真,評的有板有眼,不當之處老師再指導,這樣,學生既感受到了老師的認可,又體會到了自己的成功,從而激發了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并深刻地認識到一些優點與不足,有利于今后寫作中的改進與提高。
四、善借他人,激發寫作興趣
學生是求知欲望特別強的個體,他們的模仿能力也特別強,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經常推薦一些名篇佳作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在寫作關于父母之愛的作文課堂上,我首先朗讀了《一碗餛飩》和《秋天的懷念》兩篇佳作,讓學生們先感受到他人的肺腑之言,然后再說說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尤其抓住心理感受等細節場景去述說,這樣學生在淚眼婆娑中說出了一個個平時不太關注的動人場面,并用上了許多精彩的情感詞匯,在這種情緒下,馬上讓他們自擬題目寫出一文,于是我又讀到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學生學會模仿,然后再去創造,語文老師的職責就是替他們插上有力的翅膀,讓他們今后能在作文的藍天下自由的飛翔。
五、多加鼓勵,提高內驅力
俗話說:“樂此不彼”,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作,培養他們創作的興趣,無數事實證明:沒有鼓勵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沒有鼓勵,教育就失去了動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時同樣需要注意這一點。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成功地修改作文。修改可采用自己修改、學生互改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在修改作文中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與不足,學生只有在不斷彌補不足,改正錯誤的基礎上才有進步。當學生看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明顯好于初稿時,就等于直接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與成就,此時,喜悅之情定是溢于言表,而與此同時對作文的興趣定然油然而生。
對于學生作文中的優秀習作,或要及時表揚,同時還可鼓勵、推薦學生把優秀習作拿去參加競賽。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獲獎或發表出來后,激動、興奮、喜悅的同時,定然也會增加對寫作的興趣,而其他同學受到影響,也會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作沖動。
六、交流展示成果,增強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