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6: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紅細胞計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邊界跟蹤;粘連細胞分割;二次掃描標記;細胞計數
中圖分類號R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5-0090-02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圖像處理技術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細胞圖像的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檢驗精度。本文針對已經獲得的紅細胞顯微圖像,進行了分割和計數的算法研究,并在Matlab軟件中進行了仿真,獲得了比較好的實驗效果。
1 細胞圖像的預處理
將顯微圖像從RGB空間轉換到HSI空間后,在飽和度高的區域,H量化細,采用色調H的閾值進行分割;在飽和度低的區域,H量化粗無法分割,但由于此時比較接近灰度圖像,因而可采用強度I的閾值進行分割,最后對分割后的圖像合成。這種方法利用了顏色信息,有效的獲得紅細胞區域。對于合并后的紅細胞區域圖像,采用大津法即可得到紅細胞的二值化圖像,如圖1所示。
2 紅細胞的分割
從圖1(c)中可以看出,二值化后的細胞圖像中重疊和粘連情況比較嚴重,針對此問題,本文采用邊界跟蹤的分割方法且進行了相應的改進進。
本文的邊界跟蹤算法是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搜索目標,設序列數組為K。首先從左上方開始搜索第一個目標像素點,設為k0,則像素k0是該區域最左上角的邊界像素,也就是搜索的起點,設定搜索方向按逆時針,八鄰域方向搜索。k0設置為跟蹤標志,并將k0做為序列數組的第一個元素插入,按逆時針方向搜索下一個目標像素,并設為k。如果找不到,則k為孤立像素區域;若k等于搜索起始邊界像素k0,則按順序繼續判斷其它鄰近方向上是否還有未跟蹤到的邊界像素,若沒有,則已回到起始點,算法結束。序列K中的邊界像素點組成一條封閉區域,將目標區域包圍在內。在實驗過程中,為了提高邊界跟蹤的效率將搜索方向做了相應的改變。設搜索方向變量為M,若當前M在斜角方向上,則更新M=(M+4+2)/8,否則按照M反向方向搜索,經實驗得出,運用這種方法,每跟蹤一個邊界像素點只需要檢測其鄰近的3個像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搜索速度。該基于八鏈碼的邊界跟蹤算法,可以一次掃描獲得物體邊界點序列以及邊界鏈碼信息,為后續分割做好了準備。
對于凹陷特征有明顯的重疊、粘邊細胞區域的分割,引入一個概念:最短刪除路徑。所謂最短刪除路徑,是指從目標區域某一個邊界像素出發,通過區域內部,到達另一個邊界像素的最短距離。用所需要刪除的像素數來衡量這一路徑,用該路徑將目標區域分割所需要刪除的像素數是最少的。
所以在八連通邊界跟蹤過程中,如果區域的刪除路徑的寬度小于等于2個像素時,則跟蹤過程會第二次遇到原先檢測過的邊界點。如圖2所示,當八連通邊界跟蹤檢測到k13和k14時,會分別遇到已檢測過的邊界像素點k6和k5。一般情況下,這正是細胞的重疊、粘連處所在。如果將跟蹤獲得的邊界序列點刪除掉,則重疊、粘連將在此處分裂為兩個細胞。以此類推,即使兩個細胞在粘連處的最小刪除路徑大于2個像素,只要圖像中的細胞滿足類圓的凸集特性,則細胞重疊、粘邊處必然會有凹陷的情況,因此,只要等寬度地不斷跟蹤、刪除區域邊界像素,則重疊、粘連細胞最終會分裂。
3 紅細胞的計數
由于分割后的一幅圖像內存在多個目標區域,為每個目標區域分配相應標號的工作被稱為標記,標記結束時也就同時完成了計數。標記的實質工作就是檢查各像素與其相鄰像素的連通性,然后對連通區域進行計數,進而實現目標的自動計數。
二次掃描標記法只需要掃描兩次即可完成整個的標記,如圖4所示為二次掃描標記算法示意圖:
設圖像的目標區域灰度為0,背景區域灰度值為1。第一次掃描結束后,所有灰度值為0的像素點都已經被標記過了,但是有些標記是等價的。在進行第二次掃描時,首先要根據等價對數組整理出等價關系,然后根據等價關系對目標區域進行重新標記。在第二次掃描結束后,所有灰度值為0的目標區域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標記值,據此就可以將目標區分為不同的連通區域。得到不同的連通區域的數目就是相應細胞的個數,即完成了細胞的計數。
4 結論
在MATLAB中分別對基于凹點算法、分水嶺算法和本算法進行了分析對比。其中基于凹點算法的漏識數目為26,識別效率為87.9%;基于分水嶺算法的漏識數目為17,識別效率為92.1%;本文算法的漏識數目為11個,識別效率為94.5%。整體上看,本文算法在計數準確度和計數速度上都有明顯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秦紅星,蔡紹皙.彩色血液細胞圖像的分割[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3(13):3.
[2]陸建峰.重疊細胞圖像分享算法的設計[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0,2,2.
[3]李盛陽.醫學細胞圖像分割與分析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3.
[4]Istvan Cseke.A fast segmentation scheme for while blood cell images [J].Pattern Recognition,1992,3(3):530-533.
【關鍵詞】網織紅細胞 血細胞分析儀 煌焦油藍手工法 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314-02
網織紅細胞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的過渡階段細胞,在周圍血液中的數值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因而對各類貧血的診斷和治療反應的觀察均有其重要意義。[1]目前大多數實驗室采用的是煌焦油藍活體染色法計數網織紅細胞,但是在臨床應用中有諸多不便,費時而且操作比較煩瑣,且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多,重復性較差。現在COULTER LH750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計數網織紅細胞與傳統的煌焦油藍手工法進行比較,發現儀器法操作方便,而且結果重復性好。
1 材料、試劑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本院隨機病人(包括住院和門診病人)
1.2 試劑
1.2.1 煌焦油藍鹽水溶液
取煌焦油藍4克,溶于109mmol/l枸櫞酸鈉20ml中,最后用8.5g/l氯化鈉溶液加至1000ml,混勻,過濾后貯存在棕色試劑瓶中備用。
1.2.2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試劑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試劑為儀器的配套產品,由相應廠家提供。
1.3 儀器法
用一次性采血器采集患者靜脈血2 ml于EDTA-K2抗凝管中,混勻。使用COULTER HMX hematology五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多次檢測同一標本,檢測試劑與質控品為儀器配套產品,按照操作規程正確操作。
1.4 手工法
1.4.1 將煌焦油藍鹽水溶液2滴加入小試管中,取同一分標本末梢血2滴,混勻染色30分鐘。
1.4.2 取出混合血液推成血片,然后在油鏡下計數1 000個紅細胞中網織紅細胞數。
2 結果
取網織紅細胞標本各10份,每份標本各做10次,結果發現儀器法測定的平均CV為3.37%、而手工法測定的CV為22.31%,結果顯示儀器法所做結果的重復性和精確度較好,而手工法變異系數大,重復性和精確度都比較差,受人為影響因素較多。
3 討論
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到成熟紅細胞之間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因其胞漿內尚存在多少不等的嗜堿性物質核糖核酸,在活體染色時,被煌焦油藍染色后,嗜堿物質凝集成顆粒,其顆粒又可連綴成線,而構成網織狀而得名[2]。用煌焦油藍計數網織紅細胞時,其重復性較差[3],費時,準確性也容易受到計數細胞少,血涂片的厚薄、細胞是否均勻分布、核糖核酸染色效果好壞及染色溫度、染色時間長短等因素[4]的影響。而DIFF儀器法測定網織紅細胞時,用血量少,而且計數細胞多,所以結果準確性高,重復性好。儀器法操作簡便快速,減少諸多人為誤差因素影響,為臨床提供更加可靠的結果。
雖然手工法測定網織紅細胞可以直觀細胞形態而且無需昂貴的儀器,但其重復性較差,有其使用的局限性;而儀器法操作方便,結果準確性高,重復性好,避免主觀因素的干擾,方法易于標準化,適合臨床大批量標本的快速檢測。
參考文獻
[1]熊立凡 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4.
[2]叢玉隆.當代血液分析技術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84.
【關鍵詞】血細胞分析;計數;影響因素
自動化血液細胞分析儀由于操作簡便、快速、結果準確及精密度高,少量血液就可完成多項參數的分析,大大促進了血液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并為臨床醫學提供了更多的診斷信息,但在血細胞計數時受到諸多因素(如試劑、溫度、pH、抗凝藥物、電壓、電流、磁場及振源等)的影響。為避免這些因素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提高結果的可靠性,現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報道如下。
1 標本采集及抗凝劑的使用
標本采集及抗凝劑的使用是血細胞分析儀使用前的質量控制關鍵問題,十分重要,但是人們往往不重視。血液標本采集與抗凝劑對血細胞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影響非常大,例如采血不順利或抗凝效果差常導致血小板計數減少;同時,采血不順利、血標本中存在肉眼不易發現的小凝塊可導致血細胞分析儀的計數孔不完全或完全堵塞。計數孔不完全堵塞,不容易發現,易造成血標本檢測結果的誤差。血細胞分析最適抗凝劑為EDTA鹽,它對血細胞形態和血小板計數影響很小,國際血液與標準儀委員會(ICSH)1993年文件建議,血細胞分析用EDTA-K2作抗凝劑,用量為1.5―2.2 mg/mL血液。同時應注意EDTA依賴性血小板聚集可導致假性血小板減少,主要見于腫瘤、自身免疫病、肺心病、晚期妊娠、肝病、毒血癥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遇到上述情況,應該使用草酸銨稀釋液等方法計數血小板。
2 影響白細胞分析的因素
正常情況下,血液分析儀白細胞分類按細胞大小依次分為淋巴細胞、中值細胞、中性粒細胞,圖形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但在操作時經常遇到干擾現象:(1)膽紅素增高時的干擾:白細胞分類時淋巴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圖形是干擾圖形,RM(多區域干擾)提示白細胞直方圖35fL前區出現狹窄而較高的峰,中性粒細胞區域圖形呈一條直線;分類淋巴細胞偏高.中性粒細胞降低。與手工分類完全相反。白細胞分類時中性粒細胞區域呈一條直線圖形,結果不可信,必須做鏡檢,但小兒例外。(2) 移動信號的干擾:有時儀器受其他干擾(電磁干擾、堵孔等)也可出現RM的提示,白細胞直方圖35 fL前區出現狹窄尖峰,經查詢附近有一移動信號放大器,撤除后儀器恢復正常。 (3)異常球蛋白增高,如漿細胞疾病、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疾病等異常球蛋白增高,白細胞直方圖在35fL區域呈干擾圖形。(4)在慢粒急變期白細胞總數太多,儀器無法計數。白細胞圖形呈長方形板塊,不能分類。此時應將標本稀釋后再做,結果乘以稀釋倍數。
3 紅細胞計數干擾
正常情況下在75 fL―l00 fL處形成一高峰。(1)某些患者有寒冷凝集素。紅細胞常不計數,顯示“> >>”,可將標本放37℃水浴15 min后再做,即可計數。工作中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很多。(2)高球蛋白血癥,如漿細胞疾病、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的血液中異常球蛋白增高圍繞紅細胞等。使紅細胞有聚集現象,紅細胞計數減少,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增大,造成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和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指標錯誤結果,將標本稀釋或預稀釋即可。(3)白細胞顯著增高,在正常情況下,由于白細胞比紅細胞數少得多,不會對紅細胞計數造成影響,但在白血病時,白細胞數目可顯著增多。從而影響紅細胞計數的準確性,此時應將紅細胞值修正后才可出報告單。
4血小板干擾因素
正常情況下20 fi―35 fi之間有一個集中的峰逐漸向下。 (1) 血小板聚集分為可逆聚集和不可逆聚集[1],有少數患者抽血后測定血小板數目偏低,放半小時后再測定則數目正常,原因可能是放置一定時間后血小板可逆聚集。(2)小紅細胞。在缺鐵性貧血患者,紅細胞大小不均,以小紅細胞居多,部分極小紅細胞計人血小板,在15 fL―30 fL處形成峰區,此時結果不精確。(3)大血小板 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儀不能將大血小板與小紅細胞等分開,致使許多大血小板被當成紅細胞而未計入血小板總數中,從而使血小板計數結果偏低[2]。
5 討論
血細胞分析儀易受多種因素干擾,必須對每份標本的結果仔細觀察.認真核對.觀察圖形是否正常。正確了解并分析直方圖形在實際工作中尤為重要 ,HGB與RBC比例是否與診斷相符。必要時做涂片鏡檢。
綜上所述,血細胞分析儀使用中應該注意上述的問題,使臨床應用最多的血細胞分析(CBC,即血常規)的每一個數據都成為有價值的檢驗指標。
【參考文獻】
1 血液網織紅細胞測定
1.1 血液網織紅細胞測定不但對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及療效觀察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通過觀察網織紅細胞,可以了解腫瘤病人化療及化療后骨髓變化的情況。MFR是評價骨髓受抑制后開始恢復的較敏感的指標。MFR+HFR是估計移植后造血恢復的早期指標。監測網織紅細胞還能了解骨髓移植,觀察腎移植術后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療效、調整藥物劑量和治療方案早期指標。
1.2 SYSMEX-R3500的優點是能直接用全血測定網織紅細胞,操作簡便,快捷,與SE9000,SP100自動制片染色機,電腦工作站組合起來,構成HST流水線。其質控物批內CV為2.95%,標本批內CV為4.42%(1.27~10.05%),與文獻報道一致。批間CV為3.56%,與文獻報道一致。同時儀器顯示的散點圖直接反映網織紅細胞的成熟階段,根據熒光強度,將網織紅細胞分成高、中、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HFR、MFR、LFR),越是幼稚的網織紅細胞顯示出的熒光越強。網織紅細胞的成熟指數(RMI)是根據HFR+MFR/網織紅細胞絕對值的計算而來。
SYSMEX-R3500存在的線性范圍:0%~15%,超出線性范圍的標本需手工稀釋后測定。當某些病人血液中有核細胞或淋巴細胞異常增加時,可導致結果假陽性增加:儀器計數受Howell-Jolly小體,瘧原蟲和大血小板的干擾;冷凝集素存在、紅細胞的聚集、某些病理因素或藥物都能使紅細胞產生自身熒光,影響結果。
1.3 COULTER MAXM不但能進行網織紅細胞的測定并給出其絕對值,還能檢測CBC和WBCD-IFF,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維分類。其批內CV為17.02%(11.90%~25.14)。本儀器采用VCS技術,利用細胞的體積,高頻傳導性和激光散射進行測定的三維分析技術。被新亞甲藍染色的網織紅細胞與成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區分開,儀器自動測定1min,并有3.2萬個細胞粒子被計數分析。但標本需預處理,工作量大,僅適合標本量較少的實驗室。
1.4 Miller窺盤法是國際血液標準化委員會(ICSH)推薦的方法。其投資少,方法簡單,直觀,批內平均CV為27.34%,與文獻相近。但操作費工費時,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本文三者中其精密度最差。
綜上所述,SYSMEX-R3500分析儀具有準確度高,精密度高,檢測速度快的特點,尤其適合大批標本的快速測定。同時操作簡便,標本用量少,消除了人為誤差,是常規實驗室測定網織紅細胞理想可靠的方法。COULTER MAXM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網織紅細胞,標本需要手工預處理,操作較繁瑣,適合一起投資較少,標本較少的實驗室。不同儀器與國際血液標準化委員會(ICSH)所推薦的Miller窺盤法都有很好相關性,但測定結果是有顯著差異,即測定提供結果水平不同。對網織紅細胞測不同實驗室方法或使用不同儀器,必須建立自己實驗室的參考值;如果存在兩臺不同儀器或兩種不同的方法,需做對比試驗,這樣才能為臨床提供更好的指導。
2 討論
網織紅細胞計數是評價骨髓增生的重要手段,隨著檢測手段的更新和儀器的完善,網織紅細胞許多新參數被發現,為評價各參數的敏感性,筆者觀察了網織紅細胞絕對計數、網織紅細胞百分比和網織紅細胞的成熟度,結果網織紅細胞成熟度比網織紅細胞絕對計數、網織紅細胞百分比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骨髓增生情況。
網織紅細胞成熟度(高熒光網織紅細胞+中熒光網織紅細胞),是評價骨髓增生情況的較好指標,它對抗貧血治療、化療以及貧血的鑒別診斷均有很好的臨床意義。當網織紅細胞成熟度發生改變時,表明治療已經有效;否則,將調整治療方按。
綜上所述,隨著網織紅細胞檢測新的參數被發現,評價骨髓中紅細胞增生活性的參數更加完善,而這些中網織紅細胞成熟度是評價骨髓中紅細胞增生活性的最有價值參數,其價值在于網織紅細胞成熟度比傳統的網織紅細胞參數,如網織紅細胞絕對計數和百分數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骨髓增生情況。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尿沉渣分析儀;顯微鏡鏡檢;紅細胞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339-02
UF-500i型尿沉渣分析儀具有操作簡便,結果重復性好等特點,并可對尿樣直接做熒光染色后,利用流式細胞原理識別和計數尿中紅細胞、霉菌、白細胞等有形成份。但該儀器對尿樣中紅細胞計數也存在一些干擾因素,現探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采用UF-500i型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日本Sysmex公司)及其配套使用的專用試劑,OLYMPUS顯微鏡。
1.2 樣本來源: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2年2月門診和住院500例尿沉渣分析儀紅細胞結果顯示為陽性的患者標本。
1.3 方法:全自動UF-500i尿液分析儀檢測:取一管新鮮中段尿10ml于專用測試管內待測。儀器在測定前校準和做質控后方可進行測試。顯微鏡檢測:同時取另一管新鮮中段尿10ml,RCF400×g,離心5min,離心后傾倒或吸去上清液,保留0.2ml尿沉渣鏡檢。
2.結果(見表1)
3.討論
尿液分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醫學實驗,是三大常規實驗之一,過去稱為尿常規實驗。以前以手工操作方法為主,隨著科技的發展,現逐步被各種檢測儀器所代替。近年來尿沉渣自動分析儀在各個醫院臨床實驗室得到廣泛的應用,已經是尿液常規檢測的重要儀器。日常工作中大家會認真按操作程序進行質量控制及操作,但是,工作中雖然儀器工作狀態正常,質控在要求范圍內,我們不能認為病人的檢測結果就一定正確,必須考慮尿沉渣自動析儀器在紅細胞和霉菌檢測時易出現假陽性問題和假陰性問題,否則我們發出的檢測報告可能是錯誤結果。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尿沉渣自動分析儀只能作為尿常規試驗的篩查試驗。當UF-500i尿沉渣自動分析儀與干化學分析儀出現陽性結果時,必須堅持與鏡檢結果及其他實驗結果結合分析,然后才能發出檢測報告。
尿全自動沉渣分析儀與尿沉渣顯微鏡計數的原理不同,所得的結果自然也不同。尿全自動沉渣分析儀是尿液直接做熒光染色后,利用激光流式細胞和電阻抗分析原理[1],尿液中細胞等經過熒光染色后,在鞘流液的作用下形成單個、縱列細胞流,通過激光測試區儀器檢測熒光、散射光、電阻抗的變化。當儀器在捕獲熒光強度、熒光脈沖寬度、前向散射光強度、前向散射光脈沖寬度和電阻率,就可以識別和計數尿中紅細胞,霉菌,白細胞等有形成份。這與顯微鏡檢測方法是通過顯微鏡的放大作用,將細胞,霉菌等有形成分直觀、真實地呈現在鏡下相比,大幅度提高了尿沉渣的工作效率,同時還能對細胞、細菌進行定量分析,使尿液分析標準化,受到廣大檢驗工作者歡迎。
尿液紅細胞檢測是臨床對診斷泌尿系疾病,特別是腎臟疾病診斷的重要實驗指標之一,在腎臟疾病的診斷、病情進展和預后的判斷中有重要的意義,進行精確的紅細胞定量分析是進一步研究其臨床意義的關鍵[2]。雖然UF-500i尿沉渣分析儀能對尿中的紅細胞進行定量分析,但UF-500i檢測尿液紅細胞受較多因素的影響,如尿滲透壓、菌尿、尿PH值等均會導致尿液紅細胞的形態的改變。腎臟的腎小管內滲透壓濃度的變化是造成尿紅細胞形態變化的主要因素。當尿滲透壓增高,且PH增高為堿性尿時,紅細胞膜脂質外層面積增加,紅細胞會呈鋸齒形紅細胞或棘形紅細胞,使儀器無法正確識別。滲透壓低時,PH降低呈酸性尿時,紅細胞膜脂質內層面積增加,出現可逆口形紅細胞或紅細胞腫脹溶解或出現面包圈樣,戒形紅細胞,從而使紅細胞計數結果異常。
另外由于尿中一些細菌、霉菌、結晶體(以啞鈴型結晶為主)等在形態、大小、染色上與紅細胞類似,儀器不能完全排除這些因素對紅細胞計數的干擾,可使細胞計數結果呈假性增高[3]。尿沉渣分析儀檢測紅細胞是根據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儀器根據熒光強度低和前向散射光強度低將其歸為紅細胞。細菌雖然有核,而且體積相對與紅細胞來說很小,單細菌的核上色很難,所以儀器容易把紅細胞和細菌分開。當尿中的細菌成堆時,成堆的細菌在散射圖上的分布與紅細胞分布區域發生交叉,儀器對紅細胞的檢測會產生誤差。霉菌雖然也有核,但菲啶染料對膜的通透性低,染色后霉菌的熒光強度和前向散射光強度也低(比紅細胞稍強)。所以在散射圖上,霉菌孢子的分布區域與紅細胞分布區域也有交叉。由于結晶的多樣性,導致其散射光強度分布很寬,出現在散射圖紅細胞區域。特別小型草酸鈣結晶、聚集成團的非晶性型尿酸鹽、磷酸鹽會使紅細胞測定結果假性升高并影響紅細胞分析。
因此,在尿全自動流式細胞儀分析樣本時,若出現報警時或紅細胞計數,類酵母菌多時,必須用鏡檢確認,以提高尿液標本的檢驗質量[4-5],以免引起臨床不必要的誤診[6]。
參考文獻
[1] 董存巖,唐愛國,莫喜明.UF-100尿沉渣分析儀與相差顯微鏡在血尿來源鑒別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學,2005,12(4):791-793.
[2] 李漢桐.腎病臨床特征及誤診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7,5(3):208-209.
[3] 馬政輝.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各檢測項目假陽性結果的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04,22(1):67-68.
[4] 從玉隆,馬俊龍.尿液有形成分鏡檢與自動化檢測方法學利弊和互補分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32(5):609.
[關鍵詞] 血液細胞分析儀; 血小板; 直方圖
[中圖分類號] R331.1+4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4-301-01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血細胞分析儀廣泛使用,使臨床檢驗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不僅能檢測更多的實驗參數,而且大大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我們通過分析細胞直方圖變化,可以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加強質量管理,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數據。血小板(PLT)檢測是研究止血與凝血障礙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其他血小板參數可靠性的基礎,其檢測結果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血小板由于體積小,特別是容易發生粘附、聚集和變性破壞,故常難以準確計數。血液細胞分析儀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對血小板檢測,其結果往往不很穩定。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小板的影響因素很多,現探討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血液細胞分析儀(COULTER DIFF2)。
1.2 試劑:全部配套試劑和質控液。
1.3 檢測方法:對日常標本進行分析,并對其中126余例血小板數量與直方圖不符標本同時進行顯微鏡手工法復檢。
2 結果
2.1 正常與異常直方圖PLT鏡檢結果:在統計學上,差異無顯著性。而異常直方圖的標本,兩種方法檢測血小板的結果,差異有顯著性。
2.2 不同MCV值血細胞分析儀與鏡檢法PLT結果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在MCV<70fl時,血細胞分析儀法與顯微鏡法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3 討論
采血過程中因操作緩慢、穿刺不順、組織液混入,混勻不及時等均可促成血小板(PLT)聚集,導致計數結果偏低。在PLT直方圖上提示有大顆粒存在,PLT聚集是影響PLT計數主要原因。對此種情況進行了顯微鏡鏡檢,并與正常圖形進行對比發現,此種異常圖形的出現,絕大部分是由PLT聚集所引起,結果極不可靠,須重新采血。
由于血小板(PLT)和紅細胞(RBC)是在同一個檢測系統中通過顆粒大小來加以鑒別的,不能識別小紅細胞與紅細胞碎片等,大量小紅細胞的存在可引起PLT上限區域的改變。在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大于65fl時,儀器一般無PLT上限區域干擾報警,血細胞分析儀法與顯微鏡法相比,差異無顯著性。在MCV小于65fl時,儀器往往提示上限區域有干擾,紅細胞直方圖上顯示有小紅細胞存在,如表2所示。研究發現,MCV值越小,小紅細胞數量越多,被記錄的PLT數就越多,血小板計數值就越高,須采用手工法計數血小板。
血細胞的檢測結果,尤其是血小板(PLT)的結果,直接反映試劑的質量。原則上強調使用與儀器檢測原理相匹配的試劑[1]。溶血劑是血細胞分析儀試劑中的主要試劑,能將紅細胞溶解,并能使白細胞的體積發生規律性變化。理論上講PLT計數時的脈沖大小只與稀釋液的性能和儀器的設置有關,與溶血劑的性能無關。但實際工作發現,若溶血不完全,由于紅細胞碎片沖洗不徹底將引起PLT假性增高。此外,稀釋液的滲透壓、離子強度等亦可影響檢測結果。特別注意的事,試劑應避免污染,否則,雜質微粒會使本底增高,導致最后計數結果偏高。
抗凝劑的種類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國際化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推薦用EDTA二鉀抗凝。另外,血液和抗凝劑比例也會影響檢測質量。血液比例過高時,由于抗凝劑相對不足,血漿中出現微血塊的可能性增加。微凝塊可能堵塞儀器影響檢測結果。如果血少,抗凝劑的濃度增高,血小板會腫脹、崩解、產生正常PLT大小的碎片,從而無法得出正確的結果[2]。
在正常情況下,血細胞分析儀對血細胞體積的識別有明顯的體積界限:PLT2~30fl。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原理設計計數閾值,當血小板體積超過計數閾值上限時。這些體積偏大的血小板被誤認為小紅細胞而不被納入血小板計數范圍,使血小板計數結果偏低。從表1來看,大PLT引起儀器計數結果偏低。故臨床上如遇到腎臟移植、某些血液系統疾病和不明原因血小板減少患者應進行人工計數校正;一般來說,PLT體積異常小的情況極少見,故不作討論。
另外還有藥物對血小板計數的影響,藥物種類繁多,代謝機理復雜,其成分干擾血細胞分析儀計數結果,長期應用地高辛、青素、雙氫克脲塞、硫酸鎂等藥物均可引起血小板減少。臨床工作中我們也遇到過藥物干擾引起血小板計數假性升高病例。當臨床遇到不明原因血小板異常者,應顯微鏡手工法進行校正。
參考文獻
【關鍵詞】UF-1000i型全自動尿沉渣分配的儀;尿沉渣;紅細胞;假陽性;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93-02
UF-1000i型全自動化尿沉渣分析儀自動化程度高,精密度好,能快速定量分析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預后評估有重要作用,廣泛應用于臨床檢驗,但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較復雜和形態變化較大使尿沉渣分析中紅細胞呈現假陽性的比例較高,本文用UF-1000i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檢測了1239例尿標本,并與普通光學顯微鏡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尿沉渣分析儀在紅細胞檢查中的臨床應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2010-2013年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的住院和門診患者共計1239例尿標本,年齡在18-50歲。
1.2 試劑:UF-1000i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及所用試劑均由Sysmex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提供;顯微鏡為OLYMPAS光學顯微鏡。
1.3 方法:收集患者新鮮晨尿,2個小時內檢測完畢。每份尿標本采用UF-1000i進行分析,并同時用光學顯微鏡對每份標本進行手工細胞計數,UF-1000i的操作方法嚴格按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手工細胞計數方法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1],UF-1000i操作人員與手工細胞計數的人員均為專業檢驗人員,兩人之間以雙盲方式判讀結果,兩種細胞計數結果的比較,采用t檢驗。
1.4 判斷標準:UF-1000I型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檢測尿紅細胞,男性紅細胞計數(RBC)>15/UL為陽性。女性RBC >25/UL為陽性,顯微鏡檢測以RBC>3/UL為陽性[2]。
2結果
2.1 兩種不同檢測方法結果比較:若以顯微鏡檢為標準時,則UF-1000i型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的假陽性率為14.8%,假陰性率為2.6%,見表1。
3 計論
尿沉渣檢測素有"體外腎活檢"之稱[3],尤其是紅細胞的檢測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輔助診斷及治療有重要意義。日本的Sysmex生產的UF-1000i型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自動化程度高,精密度好,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預后評估有重要作用,廣泛應用于臨床尿沉渣檢驗。儀器應用流式細胞技術和電阻抗原理,通過對尿中有形成分進行熒光染色后,測定各種有形成分的熒光強度(F1)、熒光脈沖寬度(Flw)、前向散射光強度(Fsc)、前向散射光脈沖寬度(Fscw)以及電阻抗的大小(1mp)來識別和計數尿液標本中各種有形成分如紅細胞等,儀器可相當大的范圍內對各種細胞進行準確計數,并作定量報告,而且UF-1000i對各份標本的分析量(800μl)也比手工細胞計數(10μl)的多,減少了手工計數的假陰性率,但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較復雜和形態變化較大等原因使尿沉渣分析中紅細胞計數呈現假陽性的比例較高[4],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種不同檢測結果比較時,若以顯微鏡檢為標準時,則UF-1000i型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的假陽性率為14.8%,假陰性率為2.6%,見表1。
本研究對假陽性標本進行分析,發現造成紅細胞假陽性的主要原因是結晶和細菌,二者共計占84.7%,見表2。首先由于尿中的草酸鈣結晶、非晶型鹽類結晶等與紅細胞大小、形態類似,其熒光強度和散射光強度也與紅細胞相似,故常被誤認為紅細胞而出現假陽性,本研究中其造成的假陽性率占53.6%。其次是細菌,如革蘭陰性菌,可以在生長進程中產生毒性物質,對紅細胞膜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可改變紅細胞膜通透性以及影響膜的變形性,而且細菌在尿液中常成堆出現,菌團大小與紅細胞也相似,故可能被誤認為紅細胞而產生干擾,本組研究中細菌造成的假陽性率占31.1%,另外酵母菌大小與紅細胞大小類似,酵母菌染色后產生的熒光強度和前向散射光強度和紅細胞相似,熒光參數和紅細胞多有發生重疊,所以也會對紅細胞計數產生干擾,導致假陽性,本組研究中其造成的假陽性率約占6.6%,。其他影響因素如、卵磷脂小體、脂肪滴也可導致假陽性出現,本組研究中其造成的假陽性率占8.7%。
另外本組研究中UF-1000i分析儀的假陰性率占2.6%,見表1。對于假陰性標本經顯微鏡檢后發現含有紅細胞碎片和影紅細胞,分析為紅細胞碎片及影紅細胞的細胞膜不完整,從而導致其熒光染色敏感度下降,熒光強度弱而造成儀器漏檢。
因此,雖然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能快速定量檢測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但任何儀器都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都不能完全代替顯微鏡檢,要想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必須實行尿沉渣檢查的標準化[5]。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完全依賴儀器,應根據儀器提供的如結晶、細菌、酵母菌等多項參數,并結合手工顯微鏡檢等結果來綜合分析,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從而為臨床的診斷、治療以及預后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96.
[2] 羅春麗,龔道元,張家忠等.臨床檢驗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30.
[3] 宋鳳鮮.UF-50尿沉渣分析儀中紅細胞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信息,2010,23(3):704-705.
【關鍵詞】 米索前列醇; 縮宮素; 剖宮產; 術后宮縮乏力出血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20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搶救孕產婦和圍生兒生命采取的手段。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放寬,剖宮產率持續上升,由此帶來的并發癥也顯而易見。產后出血是產科嚴重并發癥之一,在孕產婦死亡原因中產后出血居首位[1],而導致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目前常用的方法為使用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探尋更安全、有效、簡單、方便的預防產后出血的方法,本院在應用縮宮素的同時于剖宮產術后直腸內放置米索前列醇,通過觀察在增強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量方面,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因產科指征行剖宮產分娩者共263例,隨機分為試驗組133例,對照組130例。年齡21~42歲,均為足月妊娠。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孕產次、身體檢查和輔助檢查指標(身高、體重、生命體征、各臟器功能)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查血小板計數>100×109/L,血紅蛋白>8.0 g/L,出凝血時間均在正常范圍內。均無胃潰瘍、哮喘、嚴重過敏、高血壓及青光眼等米索前列醇禁忌證。
1.2 藥物及給藥方法 米索前列醇為北京紫竹藥業集團生產,每片劑量200 μg。263例剖宮產術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常規術式。給藥方法:試驗組133例和對照組130例均在術中胎兒取出后子宮肌壁注射催產素20 U。術后試驗組在清理陰道積血后將米索前列醇400 μg經送入直腸6~7 cm處,對照組不放米索前列醇。
1.3 觀察內容及方法 觀察兩組術后2 h和24 h總出血量。同時進行兩組產前與產后24 h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差值的比較及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出血量測量方法:采用容積法和稱重法。容積法:將產盤中的血液倒入刻度杯,準確計量。稱重法:敷料吸血稱重。按1.05相當于1 ml血液標準計算,血液量(ml)=重量克數/1.05。
1.4 統計學處理 用SAS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校正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2 h和術后24 h總出量血比較見表1。經比較術后兩組出血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術后2 h和術后24 h總血出量的比較(x±s) ml
組別 術后2 h 術后24 h
試驗組(n=133) 256.7±171.0 345.0±206.2
對照組(n=130) 367.0±167.2 480.8±215.2
2.2 兩組產前產后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變化 兩組產后與產前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試驗組的下降程度低于對照組。見表2,3。兩組產后出血量0.05)。見表4。而產后出血量>500 ml者,兩組產前產后紅細胞計數下降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前、術后24 h血紅蛋白水平、
紅細胞計數比較(x±s)
組別 血紅蛋白(g/L)
紅細胞計數(×1012/L)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試驗組(n=133) 114.0±14.0 108.0±14.8 3.9±0.4 3.7±0.6
對照組(n=130) 115.0±13.0 107.0±15.0 3.9±0.4 3.7±0.6
表3 兩組剖宮產術前、術后24 h血紅蛋白水平、
紅細胞計數差值比較(x±s)
組別 紅細胞計數差值(×1012/L) 血紅蛋白水平差值
(g/L)
試驗組(n=133) 0.2±0.4 6.0±10.0
對照組(n=130) 0.3±0.5 9.0±13.0
P值 0.0121 0.0069
表4 兩組產后出血量
紅蛋白水平、紅細胞計數差值比較(x±s)
組別 紅細胞計數差值(×1012/L) 血紅蛋白水平差值
(g/L)
試驗組(n=118) 0.3±0.2 12.0±9.0
【關鍵詞】 尿沉渣鏡檢;離心尿;不離心尿;定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46.6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7-8517(2009)24-0019-01
尿沉渣定量檢測是臨床診療中的常用指標,對于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尿液有形成分定量檢測方法研究中,叢玉隆等認為不離心大樣品量鏡檢定量能準確反映尿液有形成分的實際情況,而NCCLS推薦的尿沉渣標準化檢測方法不適合定量分析[ 1 ]。但上述觀察是在沒有干擾物的情況下進行的,為驗證在實際工作中是否適用,我們以不離心標本定量鏡檢為參考標準,對離心標本定量鏡檢法作對比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Uric-SCP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美國生產) ,10 ml配套刻度離心管;Olympus雙目顯微鏡(日本);B600A型臺式低速離心機(北京白洋離心機廠)。
1.2 標本來源 選取本院門診及住院病人紅、白細胞陽性的新鮮尿液標本各200例。
1.3 方法
1.3.1 不離心法 用一次性毛細管吸取充分混勻的尿標本,滴入一個Uric-SCP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的計數池內,靜止3 min后,在高倍鏡下計數10個大方格內的紅細胞或白細胞總數。即為每微升尿液中紅細胞或白細胞數。
1.3.2 離心法 取混勻的尿液標本10 ml于一次性尿液專用塑料試管,以1 500 /min離心5 min,吸棄上清液,留取0. 2 ml尿沉渣,用一次性移液管輕輕混勻尿液,滴入一個Uric-SCP一次性專用尿沉渣計數板內,稍待片刻,首先用低倍鏡觀察尿液細胞分布情況,再用高倍鏡計數10個大方格內紅細胞、白細胞數。離心尿標本的細胞數(細胞數/μl) = 10個大方格的細胞數÷尿液濃縮倍數(50)。上述實驗均在取樣后2 h內完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 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離心法和不離心法紅細胞、白細胞鏡檢結果 見表1。
2.2 離心法和不離心法測定結果比較 紅細胞:Y =0.444X +0.463,rs=0.981; u=11.31,P
3 討論
我的女兒今年8周歲了。兩個月前她常說頭暈,并且面色蒼白、頭發無華。于是帶她到醫院測眼壓,并做腦部CT檢查,結果均正常。隨后做了外周血細胞常規化驗,化驗結果如下。想請專家分析一下,最好能提供治療方案。
化驗結果如下:
白細胞WBC 7.0×109/L
淋巴細胞百分比LY%57.7%
中間細胞百分比MO%6.5%
粒細胞百分比GR%35.8%
淋巴細胞絕對值LY4.0×109/L
中間細胞絕對值MO0.4×109/L
粒細胞絕對值GR2.6×109/L
紅細胞RBC4.73×1012/L
血紅蛋白Hgb114g/L
紅細胞壓積HCT37.6%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79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24.1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03g/L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12.0%CV
血小板PLT218×109/L
血小板壓積PCT0.12%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5.6fL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19.4%
[本例患者的血象化驗結果分析]
1、本例患兒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同年齡正常兒童,屬輕度貧血。根據患兒紅細胞形態學特征性參數MCV、MCH及MCHC的結果來判斷,應歸類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絕大多數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患兒為缺鐵性貧血。
2、本例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比例增高,不排除病毒感染。
[本例患者處理意見]
一、飲食療法
1、選用高蛋白含鐵豐富的食物,如①菌藻類(含鐵非常豐富):黑木耳、海帶、紫菜、蘑菇;②肉禽蛋類:羊肝、豬肝、雞肝、雞蛋;③水產類:黑魚、海蜇、蝦米、鯽魚;④蔬菜:豌豆苗、芹菜、小白菜、芥菜、香菜、絲瓜;⑤豆類及其制品:黃豆、黑豆,芝麻、蠶豆,毛豆、豆腐、豆漿等;⑥谷類:小米、糯米、高粱;⑦水果:紅果、橄欖、海棠、桃、草莓、葡萄、櫻桃等;⑧硬果類:西瓜子、南瓜子、松子仁、葵花子、核桃仁,花生仁;⑨調味品:芝麻醬、豆瓣醬,醬油。其中動物性食物鐵的吸收率較高,故當首選動物性食物。
2、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鐵的吸收。新鮮蔬菜和水果含維生素C豐富,應多選用。茶葉含鞣酸,能使鐵沉淀而影響鐵的吸收,故糾正貧血階段忌飲濃茶。
3、克服偏食習慣,制訂食譜,有計劃地將飲食多樣化,從多種食物中獲取全面的營養。
4、改進烹飪技巧,促進食欲。
5、用鐵鍋烹調。
二、補充血液及組織所需的鐵
若該患兒飲食療法無效,可予以鐵劑治療。常用方法以口服無機鐵鹽最恰當。口服鐵劑種類很多,如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枸櫞酸鐵銨、右旋糖酐鐵、琥珀酸亞鐵等。與進食同時或餐后服用可以減少鐵劑對胃腸道的刺激。
三、該患兒體內的鐵缺乏可致免疫功能降低,加之其外周血淋巴細胞比例增高,應注意有無慢性病毒性感染,如有無慢性咽炎等,并予以相應處理。
[外周血細胞分析意義]
高質量的血常規檢查可判斷外周血細胞質和量的改變,不但為臨床醫生提供進一步檢查的線索,有時甚至可為某些血液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的依據。近年來,血液分析儀已基本取代傳統的手工顯微鏡技術法進行的血常規檢測。這類儀器可同時測出白細胞總數(WBC)、白細胞分類計數(DIFF)、紅細胞總數(RBC)、血紅蛋白含量(Hb)、紅細胞壓積(HCT)、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血小板計數(PL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等,有的儀器尚可檢測網織紅細胞計數(RET)。
[外周血細胞分析各項結果的正常值]
外周血細胞分析各項結果的正常值詳見表1。
[外周血細胞分析各項結果的臨床意義]
1、白細胞計數(WBC)
增加 ①生理性:初生兒、妊娠末期、分娩期、經期、飯后、劇烈運動后、冷水浴后及極度恐懼與疼痛等。
病理性 大部分化膿性細菌所引起的炎癥、尿毒癥、嚴重燒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急性出血、組織損傷、手術創傷后、白血病等。
減少 病毒感染、傷寒、副傷寒、黑熱病、瘧疾、再生障礙性貧血、極度嚴重感染、X線及鐳照射、腫瘤化療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2、白細胞分類計數(DIFF)
增加 ①中性粒細胞:急性化膿性感染、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術后、尿毒癥、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鉛中毒等。
嗜酸粒性細胞 變態反應、寄生蟲病、某些皮膚病、某些血液病、手術后、燒傷等。
嗜堿性粒細胞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轉移、鉛及鉍中毒等。
淋巴細胞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結核、傳染性肝炎等。
單核細胞 結核、傷寒、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黑熱病、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
減少 ①中性粒細胞:傷寒、副傷寒、瘧疾、流感、化學藥物中毒。
嗜酸粒性細胞 傷寒、副傷寒、手術后嚴重組織損傷以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淋巴細胞 傳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細胞免疫缺陷等。
3、紅細胞計數(RBC)與血紅蛋白(HGB)
增加 ①生理性:新生兒、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代償性紅細胞增多癥(如先天性青紫型心臟病、慢性肺臟疾病、脫水)。
減少 各種貧血、白血病、產后、手術后、大量失血。
4、紅細胞壓積(HCT)
增加 大面積燒傷、各種原因引起的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增多、脫水等。
減少 各種貧血時隨紅細胞數的減少而有程度不同的降低。
5、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MCV、MCH和MCHC用于分析患者紅細胞形態學特征,有助于貧血的形態學分類、診斷和鑒別診斷(表2)。
6、血小板計數(PLT)
增加 (>400×109/L) ①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急性反應 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
其他 脾切除術后。
減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反射病等。
血小板破壞增多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
血小板消耗過多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家族性血小板減少 巨大血小板綜合征等。
7、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RDW為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常以所測得的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系數來表示,用于:①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療效觀察。②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鑒別診斷。
8、血小板分布寬度(PDW)
反應血小板大小分布均一程度的參數。參數值越大,說明血小板的大小分布越不均一;反之,則越均一。增大見于: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巨幼細胞性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術后、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
9、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關鍵詞] 血細胞分析儀;血小板計數;差異
[中圖分類號] R446.11;R197.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1-0072-02
三分類和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在臨床實驗室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臨床血液學檢驗的質量和效率。但是隨著臨床標本量的日益增多,許多基層醫院由于經濟條件所限,三分類和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在一家臨床實驗室同時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本文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BC-3000和日本希森美康醫用有限公司生產的Sysmex XT-2000i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及其參數MPV、PDW、PCT差異進行探討,以期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血小板計數正常組300例,均為2012年4~5月門診健康體檢者。其中男154例,女146例,年齡22~60歲。血小板計數異常組133例,其中增高組28例,男12例,女16例(真性紅細胞增多癥1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3例,急性肺內感染4例,急性失血3例,大面積燒傷患者4例,脾亢切除術后2例,血栓性疾病5例,惡性腫瘤3例,外科手術3例),年齡5~73歲,均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門診及住院患者;血小板計數減低組105例,男52例,女53例(再障9例,白血病化療者29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6例,肝硬化27例,DIC 2例,淋巴細胞白血病11例,MDS 5例,脾亢4例,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血小板減少6例,流行性出血熱3例,不明原因血小板減低者3例),年齡6~81歲,均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門診及住院患者。
1.2 儀器與試劑
日本希森美康醫用有限公司生產的Sysmex XT-2000i型五分類血細胞計數儀(簡稱XT-2000i),配套試劑及質控品由Sysmex公司提供。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BC-3000三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簡稱BC-3000),配套試劑及質控品由邁瑞公司提供。
1.3 實驗方法
測定前對Sysmex XT-2000i及邁瑞BC-3000兩種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日常保養及維護,使儀器空白值及各項參數達到規定要求。血小板正常及異常組標本均為EDTA-K2抗凝血2 mL,質控品恢復室溫。將標本和質控品充分混勻,但要避免因劇烈震蕩或混勻時間過長造成溶血或產生氣泡,使血小板及其參數計數產生誤差。室內質控要求血小板計數每次均在控。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1.5軟件包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邁瑞BC-3000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測定的四組結果和采用Sysmex XT-2000i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測定的四組結果相比,血小板正常組PLT及MPV、PDW、PCT四項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 > 0.05),見表1。血小板增多組的PLT、MPV、PDW、PCT四項指標有顯著差異(P < 0.05),見表2。血小板減少組的PLT、MPV和PDW有顯著差異(PLT,P < 0.05;MPV和PDW,P < 0.01),PCT無顯著差異(P > 0.05),見表3。
3 討論
血小板計數是臨床反映患者止血與血栓疾病的一種常用指標,也是MPV、PDW、PCT等可靠性的基礎。對于同一份標本,不同儀器對血小板計數存在差異,常影響臨床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評估。
對正常組的研究發現,當血小板的形態和數量基本正常時,血小板和紅細胞共同通過計數閾,血小板的大小分布能清楚地與紅細胞區分開來。邁瑞BC-3000血細胞分析儀采用電阻抗原理。當浮在導電溶液中的粒子通過計數孔時,可引起瞬間電流強度發生變化,相應脈沖隨即發生改變進行計數。它把2~30 fL范圍的細胞規定為血小板,而將25~250 fL范圍的細胞規定為紅細胞。Sysmex XT-2000i血細胞分析儀采用電阻抗結合流式細胞激光技術法進行血小板測定。因此邁瑞BC-3000和Sysmex XT-2000i兩種血細胞分析儀測定正常體積范圍內血小板,結果無差異(P > 0.05)。
對異常組的研究發現,由于疾病引起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邁瑞BC-3000血細胞分析儀計數PLT、MPV、PDW、PCT與Sysmex XT-2000i血細胞分析儀存在差異。有文獻報道,影響儀器法計數血小板的主要因素不是血小板數量本身,而是其體積的異常改變,作為血小板體積參數PDW和MPV用于提示血小板的改變更為合理和可信[1]。在病理情況下,異常體積血小板增多。當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甚至衰竭、血小板生成障礙時,血液中多為小型血小板,故不僅血小板數量持續下降,其MPV也減低;當外因引起血小板破壞增多、骨髓造血旺盛或成熟障礙時,大血小板相對增多,MPV增大,一些疾病如MDS和ITP,血小板甚至有巨型變。血小板數量和體積的改變是PCT改變的前提。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抗體作用巨核細胞,導致巨核細胞發育受損,血小板成熟障礙,血小板體積分布不均。除了這些病理性血小板的改變,疾病本身引起的紅細胞體積變小、溶血、血小板聚集、白細胞碎片等也影響血小板檢測,表現為PDW的增大。
邁瑞BC-3000血細胞分析儀采用電阻抗原理,電阻抗法計數血小板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不能除外標本中體積和血小板相類似顆粒的干擾,這些顆粒主要包括白細胞碎片、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脂類與蛋白的聚集體等。由于檢測血小板與紅細胞在一個檢測系統,當紅細胞體積偏小時,即被誤認為是血小板,從而使血小板計數假性升高[2,3]。也就是說,當血小板與紅細胞計數域有重疊時,會影響血小板計數[4]。隨著標本放置時間延長或標本溶血,紅白細胞破壞形成碎片,也影響血小板計數。由于紅細胞破壞后形成2.0 fL左右碎片,容易被誤認為血小板,使血小板及其參數計數假性升高,這種情況在新生兒較多見[5]。此外,在三分類血小板體積分布圖上,2~3 fL粒子過高時,除血小板體積偏小及紅細胞碎片外,還常有灰塵、冷凝球蛋白、乳糜顆粒等雜物引起。血小板體積異常增大、血小板聚集時,三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常將這些大顆粒作為紅細胞計數,使血小板計數假性減低。Sysmex XT-2000i血細胞分析儀鞘流系統使被檢測的細胞單個、中間、正面通過檢測部位,避免細胞重疊、偏位。熒光染料對PLT內部核酸物質進行染色。染色血小板通過激光流式通道時,被激光照射,產生前向散射光,側向散射光,側向熒光[6]。利用散射光和側向熒光進行血小板計數,使特異性和重復性得到提高。檢測到血小板體積分布異常或血小板計數非常低時,儀器便自動采用光學血小板計數,可以排除大血小板,小紅細胞,白細胞碎片及血小板聚集時對血小板計數的影響[7]。特別是在決定嚴重血小板減少癥(PLT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于大批量的門診健康體檢者樣本的檢測,可以選用試劑成本相對低廉的BC-3000血細胞計數儀測定。對于BC-3000血細胞計數儀測定血小板結果異常的樣本,需用XT-2000血細胞計數儀進行復核,以保證同一實驗室的測定結果具有一致性,避免給臨床診斷及治療造成困惑,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參考文獻]
[1] 曹曉玲. 血小板檢測電阻法和激光法的比較[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1):1383-1384.
[2] 郭玉娥,趙洪泉,趙志明. 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的影響因素[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152-153.
[3] 施艷. 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的影響因素分析[J]. 廣西醫學,2006,28(8):1265-1266.
[4] 周藝,陳春蘭,馮文安,等. 血細胞分析儀中MCV、RDW對PLT計數的影響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7):1735-1736,1739.
[5] 邊紅放. 血細胞分析儀血小板檢測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 醫療裝備,2011,24(3):56.
[6] 凌勵,周道銀,惠小陽,等. 激光染色法與電阻抗法檢測血小板方法的比較[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27(10):717-718.
吉林省遼源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吉林遼源 136200
[摘要] 目的 探討并分析血常規檢驗過程中可能出現誤差及原因,以提高血常規檢查的準確率。方法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抽取的血液標本共80例,應用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后,比較在不同采血部位、不同保存溫度以及放置時間檢測結果的差異。結果 靜脈血白細胞數量計量(5.5±1.5)(10°/L)、紅細胞數量(4.2±0.9)(10°/L)均低于末梢血(7.0±2.0)(10°/L)、(5.2±1.5)(10°/L),血小板計量高于末梢血,統計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而溫室保存以及冰箱保存標本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等各項指標測定結果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立即送檢血標本中白細胞計數高于2、4h送檢,紅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計數等低于2h和4h送檢,比較具有差異,P<0.05。結論 血液檢查人員應該全面分析相關影響因素,認真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減少血液檢查結果中存在的誤差。
[
關鍵詞 ] 血常規檢查;工作誤差;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a)-0160-02
為了探討并分析血常規檢驗過程中可能出現誤差的原因,提高血常規檢查的準確率,本文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集的血液標本80例作為實驗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集的血液標本80例為研究對象,由患者靜脈抽取定量的血液標,其中男性患者50例,年齡為20~56歲,平均年齡為(38.5±5.0)歲,女性患者30例,年齡為20~57歲,平均年齡為(39.0±3.0)歲。患者均患有不同疾病,采用邁瑞BC-3000Plus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試劑為原裝配套試劑血液標本采集均為湖南瀏陽醫用儀具廠生產的EDTA-K抗凝劑的新鮮血常規標本,一般濃度為1.4~1.6 mg/mL。
1.2 標本采集方法
靜脈采用真空采血方法,取自肘靜脈,2 mL分裝于兩支抗凝劑管中,將標本均勻晃動,動作緩慢輕柔;從左手食指或者是無名指內側面,混勻為100 μL。所有標本在1h內完成檢測。血液樣品采集之后,在低溫條件下,如(4±2)℃下保存,且每個樣品分開,時間在33 d左右[1-2]。在血液標本采集后的一段時間內,對血液標本的各項指標進行血常規檢查,均同時進行,分析檢驗誤差發生的原因,建立質量控制方案和應對方法。主要分析的因素有人為因素、生理、儀器、試劑等方面的因素,本次研究中主要從血液標本檢驗人員出發,分析認為影響因素,探討標本的采集、保存以及送檢等各個環節的相關影響因素。
1.3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標本血常規檢查的結果對比分析
80例患者從不同部位抽取的標本其常規檢查結果顯示,靜脈血包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計數均低于末梢血,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表1。
2.2 不同溫度下血常規檢查結果
不同溫度下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在室溫下保存的血液標本其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等指標比較與冰箱保存組無明顯差別,P>0.05,詳見表2。
2.3 取樣后不同時間內標本檢查結果比較
在采集樣本之后,在不同時間進行常規血液檢查,其血液中的各項指標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其中2 h后和4 h后的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等指標存在明顯差異,術后2 h的白細胞計數高于4 h,紅細胞計數升高,血小板計數升高,血紅蛋白測定升高,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3.1本次研究結果分析
80例患者血液標本常規指標檢查結果,通過不同的時間、溫度以及采集方式的綜合對比分析,其中采集方式以及檢驗時間方面對血液標本檢查結果產生著直接的影響,而保存溫度則與常規檢驗結果無關。靜脈血白細胞數量計量、紅細胞數量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計量高于末梢血,統計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而溫室保存以及冰箱保存標本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等各項指標測定結果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立即送檢血標本中白細胞計數高于2、4 h送檢,紅細胞計數以及血小板計數等低于2 h和4 h送檢,比較具有差異,P<0.05。由此可見,血檢工作人員在選擇血液標本采集方式和血液標本檢測時間時,應該慎重,盡量在標本新鮮期檢查。本次研究結果與陳紅等人在“關于血常規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對策”中的結果基本相同[3]。
3.2血常規檢查誤差原因分析
影響血液常規檢查結果的因素非常多,如血液標本患者本身存在的異常情況,檢查儀器以及檢測試劑等均都會血液檢查標準產生深刻的影響[4-5]。本次主要對人為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得出影響血液標本檢查誤差的人為因素有:①采集部位,本次中分別從靜脈和末梢進行采集,其中靜脈血白細胞數量計量、紅細胞數量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計量高于末梢血;②測定時間,在采集樣本之后,工作人員是否能再第一時間進行樣本檢查,這將直接影響血液標本檢查的結果。本次研究中,分別比較立即、2h和4h血液常規檢查結果,其結果最終顯示,立即檢查各項指標均比較穩定和準確,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液標本的新鮮度就會下降,而各項指標檢查結果均發生質的變化。而這些方面的工作均由血檢實驗人員直接負責,所以,血檢工作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將直接影響整體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3.3 血常規檢查誤差控制方法
有上述可知,要提高血液標本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從人為因素方面控制,其核心是提高血檢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水平[4-5]。首先,應該加強專業知識教育和繼續教學,血檢工作人員應該掌握專業的血檢知識,同時,如最佳的采集方式、保存方式以及檢查時間等。其次,還應該進行實踐探索,選擇最佳的檢驗時間,以便能更加方便的開展工作。一定要注重工作人員的再教育和學習工作,并且重視總結工作經驗和心得,發揮自身專業的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最終,通過自身職業精神的發揮,在認真的工作態度下,降低血液標本血常規檢查的誤差,提高整體工作水平和質量。
綜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血液檢查人員應該全面分析相關影響因素,認真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減少血液檢查結果中存在的誤差。
[
參考文獻]
[1] 文家遠.臨床血常規檢測的影響因素及控制對策初探[J].中國現代醫生,2012(13):284-285.
[2] 梁凱琴.血常規檢查結果分析常見問題[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5):185.
[3] 陳紅,閆利明.關于血常規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 2011(23):74-75.
[4] 王永岐,邢芳會.血液分析儀測定血小板時影響因素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20):34.
[5] 黃勝,洪流,程洪周.末梢全血和靜脈血待測時間對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的影響[J].吉林醫學,2009(1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