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2 06:20: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思想政治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思品;閱讀教材能力;內涵;方法
現行的思想政治課教材緊跟時代節拍,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教材文本內容可讀性很強,對教材的通讀、精讀、泛讀是政治學習的主要方法。如教材的輔助文所設的“專家點評”、“名詞點擊”、“相關鏈接”等欄目,是對正文疑難問題、相關概念和術語的解析、拓展或深化,這些內容主要應靠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我探究來把握。但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時,忽視對教材的閱讀,往往是“走馬觀花”,“無效閱讀”和“低效閱讀”只能是學生寶貴復習時間的一種浪費。如何讀?讀什么?下面是自己的一點認識。
一、思品課為什么要讀
本文所謂的閱讀教材能力就是要求學生能基本讀懂教材。筆者以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主要應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1.閱讀教材文本能力。要通過課堂閱讀,讓學生明白本課的課題、框題是什么,本課重要的概念、原理有哪些,知識間的段落層次及相互聯系如何,有哪些重點、難點知識等。因此,在教學中,政治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閱讀教材中去。課堂上,教師可以專門抽出五至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使他們在閱讀文教材本的過程中,主動地探索、獲取、理解文本所承載的知識信息,培養他們形成自我閱讀的良好習慣和“自能讀書”的能力。這樣,學生便能以較快的速度,較為準確地獲取所需的知識。
2.構建知識框架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清教材線索,把握知識脈絡,明白教材講述了哪些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材是從哪些方面來展開論證的等。引導學生把本課時、章節或單元的主要知識點,并按一定的類別加以歸納、整理,形成綱要或圖表,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如:在學習財政、稅收和納稅人知識點時,要求學生通過自學,先從整體上把握本課的思路,初步把握財政―稅收―納稅人的內在關系,理清不同知識點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然后把這些概念和原理進行分類、整理,形成本單元的知識框架。
3.質疑教材觀點能力。例如,在學習“商品的基本屬性”時,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比較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否使用價值越大,商品的價值就越大?在學習“物質”概念時,有的學生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哲學上所說的“物質”是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大樹、汽車、房屋等物體?它們之間有沒有區別?在學過“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概念后,學生會問:有一個人睡了一覺,醒來后發現自己從甲地來到了乙地,這種事情會發生嗎?等等。當然,要解決上述疑問,可讓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搜集相關參考資料等方式,自主進行知識整合、釋疑,并帶著問題重新閱讀、思考教材內容,逐步培養、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4.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學生理解了政治基本概念、原理,并不一定就會用。因此,政治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觀察、分析問題,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通常情況下,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培養:(1)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其中包含哪些政治學科道理。(2)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就有關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思辨。如:在學習價值觀、人生觀內容時,可組織學生對“人生的價值在于貢獻或是在于索取”進行討論或辯論。(3)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撰寫政治論文、開展課題調查研究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舞臺,使他們在各種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展現自己的能力。如:在進行《文化生活》“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思考春節和圣誕節的文化習俗差異、中國京劇和西方歌劇的不同、北京奧運和倫敦奧運開幕式的異同點等,從中體會世界文化的異彩紛呈,交相輝映,并就如何對待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問題,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另外,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布置一些探究性課題,如《我看舌尖上的浪費》、《神舟號中的哲學》等,引導學生從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角度撰寫政治小論文,提高他們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思品課如何讀
思品課要學生“有效閱讀”關鍵是選擇好閱讀策略,閱讀策略的學習和應用是課堂中實施閱讀教學、促進閱讀理解的中心環節。培養學生閱讀政治教材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筆者向大家推薦“四步導學”教學模式,即“情境導入與目標呈現――自主閱讀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與點撥拓展――反饋練習與課堂小結”。這四個基本環節的教學模式主要突出學生的讀和練。當然這個模式不應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刻板流程,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靈活運用,為我所用、力求實用高效。
1.出示問題。在每次上課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預設的閱讀綱要形式出示給學生。
2.閱讀教材。呈現閱讀綱要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先粗讀課題、框題、目題,讓學生大體了解課本知識框架。
3.展示交流。在《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一課中,我采用的交流展示方式,既有同學搶答,也有各個小組推薦代表發言,這樣大家發言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積極踴躍。交流展示的同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如介紹今年3?15晚會中曝光的偽劣產品:激光筆,由學生思考這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利?如果該事件跟你有關,你打算如何維權?有了前面的知識鋪墊,學生紛紛爭著發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漸培養起主動思考、敢于表達、團結協作的素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4.要擅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擅于學則必擅于問,邊問邊學方有學問。在閱讀教材過程中要加深理解和訓練良好的思維品質,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要樹立問題意識,在閱讀的同時,大腦積極地思考,在聯系、比較、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閱讀教材沒有問題,提不出問題是沒有讀懂,缺乏思維活動,會影響閱讀質量和復習效率。
5.練習反饋。教師可預設選擇、填空、改錯等題目,檢查學生對課文中概念、原理的掌握情況;也可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等,以達到促進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并指導自身行動的目的。
教學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閱讀政治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和能力,有利于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