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方法

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方法

時間:2023-05-30 09:25: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高血壓性腦出血;急診;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1-039-02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又稱腦溢血,多在50-60歲年齡群體中發病,有著較高的病死率和病殘率。該病有著發病較急、病情重、病情進展快的特點。及時進行診斷、搶救治療是治療的關鍵所在。本文對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9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28例使用外科手術治療方法,62例使用了內科保守治療方法,其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組9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5例,其比例約為1.6:1,患者年齡均在41-80歲之間,平均年齡63.5歲,均有高血壓病史。90例患者均經CT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其中基底節區出血有66例,約占73%,腦葉出血有7例,占7.8%,腦橋9例,約占10%,小腦出血6例,約占6.7%。患者的臨床癥狀中發生頭痛的有82例,嘔吐70例,失語42例,偏癱68例,昏迷40例,癲癇發作19例,腦疝12例。患者的發病時間均在1-12h之間,其發病時間平均為3.7h。

1.2方法。 90例患者中有54例住院、8例在急診科,使用內科保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28例患者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法。其中內科保守治療方法主要在具備下列條件的患者中適用:基底節區部位的血腫不大于30ml,小腦、丘腦部位的血腫不大于10ml;有嚴重心、肺、肝、腎臟器功能障礙;高血壓腦出血病情I級,部分II級;在病情發作之后血壓不小于27kPa/16kPa,并且眼底有出血癥狀者;出現腦橋出血癥狀者。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的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并且具備以下條件,可以選擇使用外科手術治療方法:腦出血的病人發生顱內壓增高并且伴有腦干受壓體征,比如血壓升高、心率徐緩、意識下降、呼吸節奏變慢、動眼神經麻痹等;小腦半球血腫不小于15ml、腦池受壓消失或者血腫破入第四腦室,發生腦干受壓的癥狀或者急性的阻塞性腦積水癥狀者;年輕患者腦葉發生大量出血,或者有明確血管病灶;發生腦室出血導致了梗阻性的腦積水等。

內科保守療法應該在常規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對癥的治療,主要方法為積極護理,對腦水腫、高血壓進行控制,以及防治并發癥。常規的治療方法有保持病人的安靜;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對患者鼻腔、口腔之內的嘔吐物、分泌物等進行及時清除;保持患者的營養支持以及水和電解質的平衡,適當進行靜脈輸液;保持患者功能,避免肢體畸形;建立靜脈通道,并進行生命體征、心電圖的監測。對癥治療方法有合理降低顱內壓;進行早期積極地止血治療,使用止血敏等促凝血藥;進行高血壓的治療;使用高壓氧治療方法等。

外科手術治療方式有腦室穿刺引流術、開顱去骨瓣顱內血腫清除術等。

2結果

在采用內科保守治療法的62例患者中,恢復情況良好的有24例,留有殘疾者25例,死亡者11例,植物生存者2例,治愈率約為38.7%,致殘率為40.3%,死亡率為17.7%。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法的28例患者中治愈者8例,致殘者9例,死亡者11例,治愈率約為28.5%,致殘率約為32.1%,死亡率約為39.2%。使用外科手術治療法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內科保守治療法,而治愈率則較低。

3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多發病于40歲之上的中老年群體中,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病發部位大多位于基底節區,大約占所有發病案例的70%左右,而腦干、腦葉、小腦齒狀核區等部位的發病率各占10%。此病癥一般在情緒較為激動或者活動量較大之時發生,大多數病狀并無預兆,其臨床的癥狀有頭暈、頭痛、失語、嘔吐、偏癱、昏迷不清、精神失常等。做頭顱CT能夠明確顯示血腫的形態、部位、大小、是否已經破入腦室以及周圍有沒有出現低密度的水腫帶,以及是否出現占位效應、梗阻性腦積水、腦組織移位等癥狀。本組病例中基底節區腦出血占總數的73%,腦葉出血占7.8%,腦橋出血占10%,小腦出血占6.7%。

本組資料顯示,使用內科保守治療方法來進行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其搶救的成功率以及最終治愈率都比較高,致殘率和死亡率相對較低。外科手術治療的方法在發病的6h之內有著較好的效果,根據CT以及臨床研究顯示,高血壓腦出血一般會在半小時之內形成腦部血腫,在6h-7h中停止出血并形成水腫,隨后顱內壓持續升高,使得病情繼續擴展。因此在發病之后的6h-8h之間,腦組織水腫程度較輕之前進行手術,能夠減輕腦水腫的程度,消除血腫對腦部組織的壓迫作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傳統的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手術死亡率約為30%,本組手術死亡率為39.2%,比傳統手術死亡率高,考慮與患者病情較重、手術適應證的選擇不佳、手術時機不良、監護設施不夠完善等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進行積極的內科治療以及合理的早期手術治療,能夠在最大的限度上減少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與此同時,加強對高血壓病的預防,對我國高血壓防治工作中發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控制率和服藥率較低的現狀進行嚴格的控制和改變,能夠實現對高血壓腦出血癥狀的發病率的有效降低。參考文獻

[2]戴科芳,馮珂珂,黃楹.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治療分析[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9,(03):306-308.

第2篇

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1]。高血壓疾病目前已經逐漸成為腎衰竭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鈣離子拮抗劑是一線降壓藥物之一,能夠用于各種程度的高血壓疾病治療中。醫護工作人員要叮囑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積極改變生活方式,與此同時還要合理使用降糖降壓藥物。

1 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方法

1.1 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藥物治療

有研究資料顯示,對照組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方法(起始劑量為5 mg,每日一次,最大劑量為10 mg,每日一次,連續治療4周),實驗組應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方法(初始劑量為2.5 mg,一日1次;最大可增至5 mg,一日1次,連續治療4周)。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02%,對照組為89.74%(70/78),實驗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治療前,兩組患者的DBP、S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DBP、SBP水平較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

1.2 中醫辨證施治方法、β受體阻滯劑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中醫辯證治療方法聯合β受體阻滯劑(作為觀察組),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單獨采用中醫辯證治療方法(作為對照組),兩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SBP、DB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SBP、DB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BP、DBP下降值遠遠優于對照組(P

2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相關護理

2.1 用藥護理

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在使用降壓藥物時需要從小劑量開始,再逐步按照醫囑增大劑量,切忌自作主張增多或者減少藥物使用量。對于服藥之后出現精神倦怠和全身乏力等情況的患者,需要采取平臥方式,將腳抬高、降頭降低,從而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量;除此之外,剛服用完藥物的患者切忌長時間站立(主要是因為服用降壓藥物之后血液會淤積在下肢,最終導致腦部血液供血不足)。對高血壓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藥物加以治療時,要密切觀察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心率狀況。

2.2 常規知識宣講

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詳細解釋疾病的常見臨床癥狀、預防措施、如何監測血壓水平以及治療的基礎原則,堅持按照醫囑服藥,切勿擅自停藥,在服藥過程中注意戒煙忌酒。

2.3 心理護理

由于高血壓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疾病進展時間長,因此會讓患者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心理。此時,護理工作人員要向患者詳細解釋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多么重要。良好的心態能夠讓患者相應減輕心理負擔,最終消除負面心理情緒。醫護工作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適度的心理訓練,如播放綜藝節目和聽音樂等。避免患者情緒過于波動,充分尊重患者,同時叮囑患者家屬要給予患者十分的耐心,安慰和鼓勵患者。

第3篇

[關鍵詞] 高血壓;常見藥物;治療方法;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b)-0185-03

高血壓能加速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或增加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感性,同時也能引起腦、心、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引發相關疾病的發生,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病,同時也是目前人類致死及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1]。隨著高血壓發病率的逐年上升,關于抗高血壓藥物以及高血壓治療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越來越多的抗高血壓藥物以及高血壓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到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但是隨著高血壓發病率的逐年上升,高血壓常見藥物與治療方法的研究仍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1 高血壓的病理機制

到目前為止,關于高血壓的病理機制還不是很清楚,一般認為,高血壓發病的主要環節在于小動脈痙攣使外周阻力增加[3],例如血液循環自身調節失衡,導致小動脈和小靜脈張力增高;同時腎功能異常可導致水、鈉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并且任何原因導致腎臟排泌升壓物質增多或降壓物質減少,以及兩者比例失調,均可影響血壓水平。此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在高血壓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早已被人們所認識,精神緊張可促使腎上腺素釋放,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失調,引起皮質下血管舒縮中樞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和外周血管持續性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同時大腦皮質功能障礙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多,進而促使高血壓病的發生[4]。

2 抗高血壓藥物與治療方法研究進展

隨著臨床上對高血壓病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各樣的抗高血壓藥物被廣泛應用于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上,根據抗高血壓藥物的作用部位以及機制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2.1 利尿劑

從20世紀50年代以后,利尿劑被廣泛應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的治療中,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其療效確切、持久,且不影響糖、脂肪代謝,對心血管有利,在聯合用藥中,當其他降壓單藥治療無效時,加用利尿劑后療效顯著,并且由于小劑量利尿劑降壓溫和、價格低廉,仍被推薦為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的一線基本藥物[5]。例如金智敏等[6]分析了利尿劑對于治療高血壓的應用價值,同時也研究了利尿劑對高血壓患者體內尿酸以及血鉀的影響,對于利尿劑在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應用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喬楠等[7]采用六味地黃湯加味配合西藥卡托普利及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30例,并設對照組20例(用藥同治療組西藥部分),治療2個月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5%,治療組為90%。近年來,隨著新型利尿劑吲達帕胺的上市,使利尿劑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又有新的進展,其特點是常用劑量僅表現為輕微的利尿作用,主要表現為血管擴張作用,降壓有效率在80%左右,且不具有傳統利尿劑造成代謝異常的副作用,目前已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8]。

2.2 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是能選擇性地與β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從而拮抗神經遞質和兒茶酚胺對β受體的激動作用的一種藥物類型,它在20世紀70年代被廣泛應用于不同嚴重程度的高血壓病的治療中[9]。王峰等[10]指出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能降低心肌需氧量、心肌收縮力,抑制外周腎上腺能受體,減少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經向外周發放沖動,能降低臥位和立位血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線抗高血壓藥。同時隨著對β受體阻滯劑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推出的第三代β受體阻滯劑(如比索洛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β受體的選擇性且無內在擬交感活性,被認為是長期治療高血壓安全有效的新型藥物[11]。例如多年專門從事β受體研究和臨床實踐的國外非常知名的教授柯魯克斯漢克對β受體阻滯劑的藥理學及應用于心內科疾病治療的作用機制和實踐進行了研究,代表著β受體阻滯劑治療高血壓的最新進展[12]。但是β受體阻滯劑可以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如噩夢、失眠、幻覺等,也可引起男性障礙如陽痿,因此在高血壓病治療中應用β受體阻滯劑時必須要有足夠的警惕[13]。

2.3 鈣離子拮抗藥物

鈣離子拮抗藥物也被稱為鈣通道拮抗劑,它是一類能選擇性地減少慢通道的Ca2+內流,因而干擾細胞內Ca2+濃度而影響細胞功能的藥物,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被廣泛應用于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中[14]。并且隨著抗高血壓藥物研究的不斷進展,鈣離子拮抗藥物的降壓應用也出現了新的趨勢,是目前臨床上比較認可的治療高血壓病第二代和第三代鈣離子拮抗藥[15]。張美素等[16]認為西尼地平是一種兼有L型和N型鈣離子通道阻滯作用的新型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藥,降壓效果顯著,可以抑制交感神經激活,有效防止反射性心動過速、面赤、心悸等不良反應,改善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可以明顯降低心腦血管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壓病的治療。

2.4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主要是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不滅活緩激肽,產生降壓效應,是20世紀70年現的能有效降低血壓的一類藥物,它的出現為降壓藥的研究開辟了新途徑[17]。肖志華[18]研究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藥物特征、作用機制、藥物選擇、聯合用藥、不良反應以及存在的問題,為臨床治療高血壓提供了參考。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降壓過程中不會影響患者體內的代謝,不會改變患者體內的血膽固醇及血脂,同時單用療效不佳時可以和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合用,例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與鈣離子拮抗劑及α受體阻滯劑聯用增加效應[19],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β受體阻斷劑聯用時增加降壓作用有限。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降壓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咳嗽,其發生率為1%~30%,少數有皮疹,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嚴重不良反應[20]。

2.5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一類新型抗高血壓藥物,它的降壓作用比較持久平穩,一般在第8周可達到最大作用[21]。同時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單獨使用或與其他降壓藥物聯用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病的療效比較顯著,還能有效改善高血壓患者體內的血糖和血脂代謝,有效保護患者體內遭受損害的靶器官[22]。目前,常見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主要包括坎地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貝沙坦和纈沙坦等,其中,坎地沙坦的降壓作用比較顯著,使用劑量比較小,但是降壓效果持續時間比較長,是目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類降壓藥物中效果比較顯著的藥物[23]。李建新[24]就曾專門分析了坎地沙坦在治療高血壓的安全性、降壓效果、逆轉左室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療效果。

2.6 腎素抑制劑

腎素抑制劑已被認為系一類新的抗高血壓藥物,為降壓藥物的發展提供了可觀的前景,其主要針對于輕中度高血壓患者,單獨應用或與其他治療高血壓的藥物聯合應用都有效。例如段自田等[25]認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具有潛在的優勢,為高血壓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雖然腎素抑制劑能夠進一步提高對高血壓患者心、腎等靶器官的保護作用,但在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上還沒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實腎素抑制劑類藥物的降壓作用是否優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關于腎素抑制劑臨床應用的研究。

3 結論與展望

隨著高血壓發病率的逐年上升,關于高血壓治療藥物與治療方法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是目前多數臨床試驗均研究單藥治療對高血壓的影響,對于聯合用藥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多。目前對于中藥降壓機制研究還欠深入,中藥研究多著眼于降壓本身,對于改善生活質量方面的評價重視不夠,同時多數作用靶點不清,缺乏藥代動力學及量效關系方面的研究,影響療效的進一步提高,因此醫學界應該進一步加強高血壓病的辨證分析研究,促進中醫治療本病的規范化,充分發揮中醫治療不良反應少、作用靶點廣等優點,進而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有效方法。而相對于目前的降壓藥物,高血壓基因治療具備長效(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高效、具有靶器官保護等作用,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雖然目前有關研究還不成熟,但無疑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邱偉虹.中藥在高血壓及其并發癥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蛇志,2013, 25(2):34-38.

[2] 張永莉.高血壓藥物基因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0):11-15.

[3]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Evaluatio,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9,289(19):2560-2572.

[4] Williams B.β-bloc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10,287(25):1251-1253.

[5] Thomas G.A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sion[J].Chin Med J(Engl),2006,679(1):1121-1124.

[6] 金智敏,趙曉薇.老年高血壓患者利尿劑的使用及其對血鉀和尿酸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7):593-596.

[7] 喬楠,姚祖培.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左心室舒張功能不全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1):35-38.

[8] 吳宏.利尿劑治療高血壓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45-48.

[9] Park JY,Choi HW,Choi DL,et al.Evaluation of T-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gainst human pancreatic MIA PaCa-2 carcinoma xenografts[J].Bull Korean Chem Soc,2013,2(12):3432-3440.

[10] 王峰,木胡牙提.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Z1):32-35.

[11] Rinker B,Fink BF,Stoker AR,et al.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reduce th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peripheral nerv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Ann Plast Surg,2013,70(2):222-226.

[12] 柯魯克斯漢克(美)著,王吉云譯.β受體阻滯劑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中的現代作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1-15.

[13] Toroghinejad MR,Ashrafizadeh F,Jamaati R,et al.Textural evolution of nanostructured AA5083 produced by ARB[J].Mat Sci Eng A Struct,2012,37(6):3556-3559.

[14] Doherty GA,Bhatia P,Vortherms TA,et al.Discovery of diphenyl lactam derivatives as N-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J].Bioorg Med Chem Lett,2012,4(9):3352-3360.

[15] H T Ong,張海燕.重新審視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J].中國處方藥,2007,6(63): 67-69.

[16] 張美素,鄭慧萍,吳利云.西尼地平治療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療效及護理體會[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2, 12(6):23-25.

[17] Futrakul N,Futrakul P.Therapeutic resistance to ACEI and ARB combination in macroalbuminuric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Nephrol,2012,78(3):250.

[18] 肖志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高血壓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2):13-16.

[19] Yang Y,Cui Y,Peng DQ.ARB may be superior to ACEI on treatment of Marfan′s syndrome by blocking TGF-β mediated activation of ERK[J].Int J Cardiol,2012,155(3):482-483.

[20] Borhani E,Jafarian H,Shibata A,et al.Texture evolution in Al-0.2 mass% Sc Alloy during ARB proces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J].Mater Trans,2012,425(11):3225-3229.

[21] 宗智慧,馮亭亭.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8):16-19.

[22] 林由文.伊貝沙坦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2(3):13-16.

[23] 吳黃輝.新型腎素抑制劑阿利吉侖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3,12(7):45-49.

[24] 李建新.坎地沙坦治療高血壓逆轉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2,2(10):34-37.

第4篇

【關鍵詞】高血壓;藏醫聯合治療;臨床療效

高血壓主要特征是循環動脈壓升高,可伴有腦、心、腎等器質性改變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胸疼、耳鳴、項強等癥狀,屬于藏醫“頭痛、眩暈、肝陽、肝風”等范疇。我可是采用西藥配合藏醫聯合治療方法治療高血壓,已經取得了較好療效,并與西藥治療對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09年至2011年青海玉樹曲麻萊縣藏醫院收治的頭痛患者1058病例(符合研究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481例)和對照組(467例)。

1.2診斷標準:高血壓均依據診斷標準進行確診,舒張壓≥90mmHg和收縮壓≥140mmHg。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年齡48-90歲。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書。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按照常規西醫降壓治療,給予福辛普利口服,10-20mg/d。治療組在按常規西醫降壓治療的同時加入藏醫聯合治療或平肝潛陽針劑,靜脈注射活血化瘀,口服早上:章松八味沉香散,中午:五味馬錢子散,下午:十五味沉香丸,晚上:三十五味沉香丸,等治療;或配合藏醫放血、藥浴、艾灸等。一個月為一個療程,3個月后對其療效進行分析。

1.4療效標準:藏醫征候計分定量標準:0分:無癥狀;1分:癥狀較輕,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2分:癥狀時輕時重,間斷出現,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3分:癥狀明顯,經常出現,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4分:病狀明顯,持續出現,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血壓療效標準:顯效:舒張壓下降15mm汞以上,同時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旦已下降15-26mm汞柱,旦仍然沒有達到正常范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29mm汞柱以上。須具備其中一項;無效:雖然血壓降低,但仍然未達到標準者;加重:血壓升高,同時出現器官損害的表現。藏醫征候療效標準:顯效:治療后全部癥狀消失,積分為0者。有效:治療后征候積分治療前減少45%-65%者。無效:治療后征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不45%。加重:通過治療后征候積分反而要超過治療前者。

1.5 統計分析: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材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量材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以P

2 結果

符合標準的頭痛者1058例,高血壓病I級126例,高血壓病II級351例,高血壓III級609例。從藏醫辨證分型:血性高血壓580例,隆性高血壓478例。治療組481例,對照組467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各項基線特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 討論

在第一優勢病種眩暈病的治療方面我科采用醫結合方法,極大地突出了藏醫特色,尤其是辨證施治理論,使得藏醫特色療法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療效。在本實驗本治療租中臨床療效總有療效率達到了98.37%,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兩個組別癥狀療效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1),差異顯著,說明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在療效較好的同時,在改善癥狀方面,同樣具有較好療效。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有效利用借建設國家中藏醫藥管理局全國重點名族醫藥專科的良機,繼續發展藏醫藏藥特色,優化常見病的治療方法,爭取能在高血壓病的藏醫治療方面取得更好更大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玉多?云登貢布編著《藏醫四部醫典》青海民族應刷廠印刷 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3月第一版 頁碼105-116頁

第5篇

四川省宜賓縣喜捷鎮中心衛生院 四川省宜賓縣 644601

【摘 要】目的:研究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效果。方法:選取48 例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4 例),一組為中西醫結合組,一組為西醫組。結果:中西醫結合組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單純西醫組和治療前,P<0.05;中西醫結合組治療后TG、TC、LDL-C 和HDL-C 均同單純西醫組和治療前之間具有一定差異性(P<0.05)。結論:在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血脂臨床上中西醫結合方法效果較佳。

關鍵詞 高血壓;高血脂;中西醫結合療法;臨床效果

臨床上,高血壓為一種進行性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為動脈血壓持續升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節奏的加快,高血壓發病率逐漸上升,且患者極易合并高血脂和心腦血管疾病。為尋找安全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48 例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患者,將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嚴重疾病患者排除在外。其中,中西結合治療組患者24 例,男16 例,女8 例;年齡(57.56±5.67)歲;高血壓病程(8.54±2.04)年;單純西醫治療組24 例,男17 例,女7 例;年齡(58.02±6.31)歲;高血壓病程(8.01±3.02)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單純西醫治療組

患者每日口服3 次硝苯地平,5-10mg/次;每日口服3 次卡托普利,12.5mg/ 次,根據患者病情1-2 周內增至50mg/ 次;每日口服2 次氫氯噻嗪,25-50mg/ 次,根據患者降壓效果調整藥劑量。患者每日晚餐時服用1 次阿托伐他汀,10-20mg/ 次;晚餐時服用1 次辛伐他汀,初始劑量為10mg/d,根據患者病情變化狀況調整其藥劑量,最大藥劑量為40mg/d。

1.2.2 中西醫結合治療組

西醫治療方法同單純西醫治療組患者一致,同時用自擬降壓調脂雙降湯治療。基本方藥組成:天麻20g( 先煎)、鉤藤20g、白蒺藜30g、決明子20g(先煎)、懷牛膝15g 生蒲黃12g( 包煎) 銀杏葉20g、絞股藍30g、谷精草15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用1 次,200ml/ 次。對于氣滯血瘀患者,加當歸12g、川芎12g、澤蘭12g、丹參30g、黃芪15g、赤芍12g 等藥,根據患者病情隨證加減藥物和劑量;對于痰濁阻遏型患者,應加清半夏10g、澤瀉30g、蒼術12g、陳皮10g、石菖蒲12g、薏苡仁30g、竹茹10g、大黃10g 等藥[1],根據患者病情隨證加減藥物和劑量。

1.3 觀察指標[2]

觀察不同組別患者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血壓變化狀況和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血脂變化狀況。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48 例患者臨床資料,用表示正態計量資料,為t 檢驗。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為X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狀況(mmHg)

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中西醫結合組分別為(158±8)、(108±10),單純西醫組分別為(157±9)、(107±9);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中西醫結合組分別為(110±10)、(80±6),單純西醫組分別為(124±10)、(94±8)。中西醫結合組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單純西醫組和治療前,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狀況(mmol/L)

治療前, 兩組患者TG、TC、LDL-C和HDL-C分別為(2.71±0.26)、(7.17±0.88)、(4.42±0.45)、(1.02±0.17)和(2.70±0.60)、(7.16±0.82)、(4.45±0.41)、(1.01±0.16);治療后,兩組患者分別為(1.51±0.51)、(4.00±0.52)、(2.50±0.49)、(1.17±0.18)和(1.74±0.56)、(4.25±0.60)、(2.78±0.51)、(1.09±0.14)。中西醫結合組治療后TG、TC、LDL-C 和HDL-C 均同單純西醫組和治療前之間具有一定差異性(P<0.05)。

3 討論

高血壓治療的主要原則為降壓,但更重要的是在降壓過程中避免損害靶器,保護患者心腦血管,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高血壓患者經常伴有血脂異常現象,且血脂較高時很難降壓。單純的西醫治療方法副作用較大,患者不能耐受進而降低其治療依從性,最終停止用藥。研究顯示,突然停止使用他汀類藥物會誘發心血管事件,影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中藥方法不僅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因此,在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血脂臨床上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效果較佳,通過不同方法治療患者治療后血壓和血脂水平之間具有一定差異性(P<0.05)。中醫認為,高血壓的基本病機是肝腎虧虛,肝陽上亢;肝腎虧虛亦是血脂異常的誘發因素,血瘀和痰濁是血脂異常的基本病理[3] 。故臨床在對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患者多采用平肝潛陽,活血化濁之方法進行辨證論治,有效降低患者血壓和血脂,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梁東輝. 從調脂治療的新靶點談中藥調脂作用機制和用用前景[J]. 中醫雜志,2012,(4):114-115.

第6篇

關鍵詞:高血壓;一般治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 of hypertension.Methods: 49 cases of 2013 March to 2014 February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to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re discussed. Results: 49 patients after disappeared and 49 cases improved symptom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100%.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hould be give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appropriate treatment, as far as possible the use of non drug therapy.

Key words: Hypertension;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1-0063-01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由多基因遺傳、環境及多種危險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中冠心病是主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可分為兩種:原發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即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即癥狀性高血壓)。95%以上的高血壓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一般都是由其他疾病引發的高血壓,約占高血壓總發病的5%左右[1]。在臨床上高血壓的癥狀常常為:頭痛、頭暈、心悸、眼花、失眠、耳鳴或情緒易波動等。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9例已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臨床治療方法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收治的49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齡在37~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歲。其中頭痛的患者35例,頭暈的患者28例,心悸的患者23例,失眠、耳鳴的患者19例,情緒波動的患者24例。

1.2輔助檢查:a.尿常規檢查:鏡檢尿中有無血紅細胞、管型、蛋白等,測定尿比重。b.血液生化檢查:測定鉀、鈉、氯、鈣等元素含量;血尿素氮、肌酐、血脂、血糖、尿水平。c.胸部X線檢查:觀察主動脈弓的位置、形態,有無迂曲或延長及心臟大小等。d.心電圖:了解左心室受累情況,有無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表現。

1.3治療

1.3.1一般治療:高血壓患者應注意休息,保持足夠的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緊張情緒,戒煙、酒,避免過度的腦力和體力勞動。高血壓患者在臨床上的治療應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應考慮非藥物治療,對于藥物治療沒有明顯效果的患者采取藥物治療[2]。

1.3.2藥物治療: ①鎮靜劑:地西洋2.5mg po prn。②利尿劑:(下列藥物任選一種)氫氯噻嗪12.5~25mg po qd;吲達帕胺12.5~25mg po qd;氯噻酮12.5~25mg po qd;呋塞米40mg po bid或tid。利尿劑可作為無并發癥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藥物,主要用于輕度、中度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利尿劑可降低血鉀。③β受體阻滯劑:(下列藥物任選一種)美托洛爾50mg po qd或bid;阿替洛爾25mg po qd或bid;比索洛爾2.5~5mg po qd;倍他洛爾5~10mg po qd。β受體阻滯劑可減少冠心病發病率,對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對于高血壓患者安全可靠。④鈣拮抗劑(CCB):(下列藥物任選一種)非洛地平5~10mg po qd;硝苯地平30mg po qd;氨氯地平5~10mg po qd;拉西地平4~6mg po qd;維拉帕米120~240mg po qd。⑤血管緊張轉換酶抑制劑(ACEI):(下列藥物任選一種)卡托普利12.5~25mg po tid;依娜普利10~20mg po bid;培哚普利4~8mg po qd;希拉普利2.5~5mg po qd;苯那普利10~20mg po qd;雷米普利2.5~5mg po qd;賴諾普莉20~40mg po qd。⑥血管緊張素Ⅱ受阻拮抗劑:氯沙坦50~100mg po qd。7α受體阻滯劑:哌唑嗪0.5~10mg po tid。

2結果

49例患者經治療癥狀消失及好轉49例,總有效率100%。

3討論

高血壓的治療原則首先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行為:減輕體重、合理膳食(低鈉、補鈣、補鎂、補鉀、低脂、優質蛋白、蔬菜水果);戒酒、戒煙、增加運動。其次實施降壓治療的對象按高血壓危險度分層診斷確定。降壓治療目標:a長期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在正常水平,并保持正常的血壓晝夜節律,同時維持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b逆轉靶器官損害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高血壓的標準目前國際上已漸趨統一,但血壓正常與增高只是量的區別,并無質的不同,兩者只是相對而言,是人為的界定,并無明顯界線,事實上不同年齡組別、個體,即使同一個體征在不同情況下,其血壓也不是恒定不變的,特別是使用動態血壓監測已發現人體血壓有晝夜變化的節律。因此,目前對高血壓的分類和分型只能從不同角度進行劃分。對于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性、依從性[3]。對大多數非重癥或急癥高血壓,要尋找其能耐受的藥物及最小有效劑量,不要降壓太快,開始應試給小劑量藥物,經1個月治療以后,如果療效不滿意,根據患者的病情適量增加劑量。

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首先要依據患者的血壓情況,還要參考輔助檢查根據患者病情的特異性進行綜合治療,以及同時存在的其他疾病和糖尿病的靶器官損害、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和患者個人、醫療和社會的情況等作全面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張曉萍;賴小平;李麗君 138例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干預效果觀察 護理研究 2005年第11期.

第7篇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社區;心理干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a)-0164-02

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急劇變革,人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日益突出,競爭日益劇烈,這一切給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帶來許多問題,如原發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已成為中老年的常見多發病之一,與腦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直接危害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已成為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心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的影響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已得到許多研究所證實[1-2],目前已成為處理原發性高血壓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當醫護人員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時,卻時常被部分患者拒絕,本研究通過對此類患者進行調查,以期為更好地開展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干預工作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對前來就診者簡要介紹高血壓的心理干預內容(認知方面的干預:增加對EH知識的了解,正確面對疾病;情緒方面的干預:向患者講解情緒與高血壓之間的關系,學會識別焦慮、抑郁、恐懼、孤獨等負性情緒及調節情緒的方法;行為方面干預:糾正A型行為,適當運動鍛煉、戒煙限酒和飲食指導)后拒絕接受心理干預者進行拒絕原因調查。

2 結果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EH)防治已成為各國衛生領域防治的重點,我國目前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極為突出,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版本的多次更新即是把高血壓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總結寫入新版本,以期更好地開展防治工作。然而,在邊遠民族地區開展心理干預工作并非易事,本調查結果顯示:對EH治療方法認識不足(如認為吃藥就行,不需要心理干預)、對EH的治療缺乏認識(如認為自己EH不重,不需要治療包括心理干預)、不了解心理干預(如不知道心理干預是什么)、對心理干預內容不接受(認干預的內容涉及自己情緒,自己會調整)和擔心收費相關問題(如擔心心理干預要收費或收費太多)等,不同程度影響原發性高血壓的心理干預工作[4-5]。

對待拒絕心理干預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他們是否需要心理干預?在臨床上工作中,他們往往不聽勸阻、不遵醫囑,在調查中也發現:拒絕心理干預者對大多數自己的原發性高血壓不嚴重,不需要任何治療,提示患者對原發性高血壓的疾病認知、治療方法尤其是危害的認知存在諸多缺陷,說明他們并不是不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反而是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重點對象。

如何對拒絕心理干預者開展工作?在臨床實踐中,筆者采用心理治療的策略,首先,耐心聽取對方“拒絕的理由”,針對不同的原因,給予耐心的解釋,不求一次就說服對方,而是請對方多了解高血壓的疾病常識、治療方法、心理干預的知識,并建議對方接受血壓監測,在對方有空閑時間時,多次耐心地解釋,部分拒絕者改變態度,接受了心理干預,但仍有部分患者不接受。本研究結果提示:心理干預雖好卻有部分患者拒絕,且拒絕原因眾多,說明心理干預不被大眾普遍接受,因此,在開展原發性高血壓心理干預時,更需要大力宣傳,在具體實施中要考慮患者的接受性,如把名稱定為“高血壓健康知識系列講座”,其中包含心理干預的內容,不一定非要使用“心理干預”的名稱,同時,注意講座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可望提高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參與率,或采用報刊、健康教育櫥窗、宣傳畫廊、發放“原發性高血壓心理干預知識”的小折頁,多渠道地讓更多的拒絕者獲取原發性高血壓防治的信息和知識,加入正確防治原發性高血壓的行列,盡可能增進其身心健康,減少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不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提高生活質量[6-8]。

[參考文獻]

[1] 金紅妍,孫永玉. 心理干預在高血壓治療中的作用[J]. 吉林醫學,2007,28(2):232.

[2] 楊娉婷,林玲,袁洪. 心理干預治療對降壓療效的影響[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7,34(4):248-251.

[3] 于華明,侯佃波. 心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預后影響[J]. 預防醫學論壇,2007,13(9):840-842.

[4] 葉紅梅,李慶書. 認知行為心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1):1238-1239.

[5] 劉志娟. 心理干預對A型性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穩定血壓的作用分析[J]. 護理雜志,2005,22(7):15-16.

[6] 李超,韋玉華,胡常理. 綜合心理干預對高血壓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柳州醫學,2011,24(3):131-132.

[7] 谷秀萍,陳希鋒,謝慧芳. 心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4):3313-3314.

第8篇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硫酸鎂;阿司匹林

妊娠期婦女危重疾病中妊娠期高血壓是較為常見的疾病, 臨床以心腎功能障礙、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癥狀為主[1]。本文為了探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 隨機抽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 根據患者選擇治療方法的區別, 以觀察組和對照組區分, 現將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到本院接受治療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58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年齡20~35歲, 平均年齡(25.3±3.1)歲。其中38例初產婦, 20例經產婦, 收縮壓148~177 mm Hg(1mm Hg=0.1333 kPa), 舒張壓98~113 mm Hg。本組研究對象的診斷標準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互相符合。征求患者治療意愿后, 根據患者治療方法的區別, 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2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產次、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研究價值。

1. 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采用常規方式給予降壓治療, 同時根據基礎疾病、并發癥等給予對癥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硫酸鎂藥物(北京市燕京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1020489)給予臨床治療, 通過25%硫酸鎂藥物給予靜脈注射, 20 g/d, 控制滴速的范圍在1.0~1.5 g/h之間。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阿司匹林(山東新華制藥集團, 國藥準字H20030396)給予臨床治療, 采用50 mg/次阿司匹林, 給予口服治療。兩組研究對象均給予1個療程的治療, 1個療程為3 d。兩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均停止使用其他藥物。

1. 3 臨床效果判定標準 ①痊愈: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體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血壓140/90 mm Hg但

1. 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8.0統計包對本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工作。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觀察組中痊愈18例, 好轉9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1%;對照組中痊愈12例, 好轉10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75.9%,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用藥前后的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細胞壓積、血液粘度等臨床指標在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細胞壓積、血液粘度臨床指標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 改善情況較為明顯, 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明顯效果表明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合成前列腺素的情況, 能夠有效的調節血栓素、前列腺素之間的比值, 使血管有所擴張后將外周阻力明顯降低, 有效改善患者器官組織的情況。本組研究結果表明,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1%,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9%,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唐鳳瓊.硫酸鎂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0, 4(20):366-367.

[2] 沈方方.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治療重度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臨床觀察.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10(03):822-823.

第9篇

[關鍵詞] 長效鈣拮抗劑;高血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97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7(b)-0081-02

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病癥,治療方法和藥物較多,但是臨床目前還缺少較為理想的治療藥物,對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并不是非常顯著,很多患者的治療都是通過藥物控制患者血壓,且生活和工作當中還存在非常多的禁忌[1]。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高血壓病癥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觀察長效鈣拮抗劑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3月~2013年2月來本院就診的高血壓患者160例,臨床患者均通過多次檢查,患者收縮壓在141~159 mm Hg(18.9~21.2 kPa),舒張壓在91~94 mm Hg(12.1~12.5 kPa),確診患者病癥為高血壓,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且160例患者均無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齡34~71歲,平均55歲。按照患者的治療方案差異,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34~70歲,平均55歲;對照組80例,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35~71歲,平均5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的患者使用長效鈣拮抗劑進行治療,每天口服鈣離子拮抗劑蘇州第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馬來酸氨氯地平,國藥準字H20073873,每次5 mg,每天3次,6~10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每2天對患者檢測血壓1次。患者在服藥3~5 d后,降壓效果不明顯,劑量可增大至10 mg,2次/d[3]。對照組的患者僅使用常規治療,在治療期間分別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以及不良反應等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3 療效標準

本次治療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為患者舒張壓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者舒張壓下降≥20 mmHg;有效為患者舒張壓下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均較為順利,在治療期間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或不良反應情況,治療完成后,治療組患者顯效35例,有效3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34例,無效35例,總有效率為56.25%;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降壓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病癥,對患者的身體危害相對較大,如果不能及時地控制和治療,可能會引起患者的其他并發癥,同時,如果患者患有其他并發癥,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在治療期間,高血壓可能會向較重病癥發展,并引發其他并發癥,造成患者死亡病例[5-6]。長效鈣拮抗劑可以通過阻滯細胞外鈣離子,使用電壓依賴L型鈣通道,進入細胞內,從而減弱興奮、收縮耦聯,降低阻力血管的順應性,長期服用可以達到治療控制的目的[7-8]。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無論是治療有效率還是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的控制情況都較為理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期間,采用長效鈣拮抗劑聯合常規治療,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控制患者的血壓情況,提升患者的健康率,在臨床治療時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婧.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貝尼地平[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5,3(4):55-58.

[2] 張維忠.新型鈣拮抗劑貝尼地平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J].高血壓雜志,2005,13(4):196-197.

[3] 蘇明善.兩種鈣拮抗劑治療高血壓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09,20(11):9-11.

[4] 陳玉廣.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與非洛地平緩釋片對高血壓患者降壓療效和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J].北京醫學,2008,30(10):31-32.

[5] 張勝軍.長效鈣拮抗劑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6(6):56-57.

[6] 顧軍.長效鈣拮抗劑治療64例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6(12):67-68.

[7] 任玉紅,王艷麗,邵珊.長效鈣拮抗劑在治療高血壓臨床應用[J].中外醫療,2011,12(12):103-104.

第10篇

目的:探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及治療方法,為臨床預防與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00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其中5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作為觀察組,其余50例健康妊娠產婦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的發病危險因素及相應治療效果。結果:(1)年齡、BMI、高血壓家族史、產前系統檢查、不良情緒等均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風險因素。(2)觀察組50例患者根據其血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分別給予相應治療后,胎盤功能低下8例(16%),出現低體重兒7例(14%),圍生兒2例(4%),未出現孕產婦或胎兒死亡病例。結論:年齡、BMI、高血壓家族史等因素都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風險因素,在臨床中應采用針對性的措施以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硫酸鎂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中效果確切,可以改善妊娠結局,適合作為臨床首選用藥。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硫酸鎂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53-02

在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我為9.7%[1],其發病人數隨季節變化而出現明顯增多,尤其是冬未春初或季節交替時發病患者會劇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會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中將探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及治療方法,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00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其中5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作為觀察組,其余50例健康妊娠產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年齡22-39歲,平均(28.47±5.14)歲;孕周38-43周,平均(39.74±5.42)周,初產婦33例,經產婦17例。對照組中,年齡20-39歲,平均(24.51±5.31)歲;孕周38-43周,平均(39.55±6.32)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14例。觀察組產婦均符合《婦產科學(第6版)》[2]中對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孕次等方面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1.2.1 風險因素分析:

對所有觀察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主要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體重指數(BMI)、高血壓家族史、產前系統檢查、季節變化、不良情緒等。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

靜脈滴注25%硫酸鎂20ml+5%葡萄糖300ml,1-2h滴完;后將25%硫酸鎂40ml+5%葡萄糖1000ml,注射速率控制在1-1.5 g/h;滴注后睡前加用25%硫酸鎂20ml肌肉注射,20-22.5g/d,持續治療3d后減至15g/d。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P

2 結果

2.1 風險因素: 年齡、文化程度、BMI、高血壓家族史、產前系統檢查、季節變化、不良情緒等均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風險因素。見表1。

2.2 妊娠結局:

對照組出現低體重兒6例(12%),圍生兒1例(2%);觀察組患者給予相應治療后,出現胎盤功能低下8例(16%),低體重兒7例(14%),圍生兒2例(4%),未出現孕產婦或胎兒死亡病例。

3 討論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婦女特有疾病,臨床表現為妊娠期婦女在孕20周以上發生高血壓、蛋白尿和浮腫等[3]。HDCP是導致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大量研究認為,HDCP可能與免疫遺傳、血管以及社會因素等都有直接關系。

通過本組研究發現年齡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呈正相關,因為年齡越大動脈硬化程度越高;肥胖孕產婦較體型正常的孕產婦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機率要更大,因此肥胖孕產婦的血容量增加,心輸出量也隨之增加,導致血壓升高;而且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具有明顯的家族性;系統的產前檢查能及早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有利于早期治療;孕婦容易出現緊張、急躁、易怒等情緒變化,使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硫酸鎂可以迅速抑制血管、神經與肌肉連接處乙酰膽堿的釋放[4],同時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從根本上解決全身小動脈痙攣,改善心、腦、子宮等全身多臟器的血液供應,使患者血壓得到平復,緩解血運壓力,改善腦部組織缺血情況。另外,硫酸鎂還具有鎮靜、制止抽搐的作用。

綜上所述,年齡、BMI、高血壓家族史等因素都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風險因素,在臨床中應采用針對性的措施以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硫酸鎂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中效果確切,可以改善妊娠結局,適合作為臨床首選用藥。

參考文獻

[1] 田瑞環.妊娠高血壓疾病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及預防[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6):1979-1980.

[2] 雷紅,孫莉君,李莉.社會因素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的臨床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2):1045-1046.

第11篇

[關鍵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血壓;呼吸調節

[中圖分類號] R766.4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3(a)-167-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由于患者睡眠時反復發生上氣道塌陷阻塞,從而引起呼吸暫停和通氣不足的病癥[1-2]。OSAS發病率高,危險性大,發病率為2%~4%[3-4]。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是OSAS尤其是中重度OSAS的主要治療方法,它也是具有基礎疾病的OSAS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3-5]。本研究選擇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前后血壓情況,旨在探討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對OSAS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6~2009年在本院采用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治療的中重度OSAS伴高血壓患者20例,年齡40~55歲,平均49.5歲,其中,男17例,女3例。OSAS診斷標準:每夜7 h的睡眠過程中呼吸暫停反復發作在30次以上,每次時間>10 s,或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5次/h。中度AHI

1.2方法

睡眠監測:患者采用整夜多導睡眠圖監測睡眠。患者當日禁用鎮靜和催眠藥物及飲品。

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首夜患者首先通過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自動滴定儀滴定出患者的最佳有效正壓,之后每晚行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治療壓力為8.0~15.8 cmH2O。觀察療程為3個月。

血壓測量:選用同一臺汞柱式血壓計,采用袖帶加壓法測定患者臥位右臂肱動脈血壓,監測時間點為睡前22:00、夜間2:00、凌晨6:00。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0.0進行統計處理,血壓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的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P

2結果

治療3個月,患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 (AHI)由(47.5±16.7)次/h降至(4.5±2.4)次/h。各監測時間點收縮壓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OSAS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鼾聲響亮伴阻塞性呼吸暫停,夜間頻繁發生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睡眠結構紊亂,嚴重者可引起神經調節功能失衡,最終引起多系統器官功能損害。已有研究證實,OSAS是獨立于年齡、體重、飲食、遺傳等原因的高血壓發病因素之一,是高血壓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危險因子,是心腦血管病的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患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事件每增加1次,高血壓發生的概率就增加1%。

目前OSAS并發高血壓的機制還不清楚,但推測認為,OSAS的主要病理基礎是睡眠時的反復上氣道塌陷引起呼吸暫停,導致夜間反復發生低氧血癥與覺醒,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失去對血管舒縮調節能力[6];還可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心鈉素分泌失衡,體循環血管收縮;同時夜間持續高血壓可引起微血管病變,動脈血管硬化[7],因此,引起OSAS患者高血壓。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是OSAS合并基礎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本文20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壓,通過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治療3個月,患者夜間各監測時間點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明顯降低,高血壓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推測治療機制可能為CPAP治療通過一定的氣體壓力使患者在睡眠期間保持上氣道的通暢,解除了上氣道的梗阻因素,而減少OSAS患者的呼吸暫停及改善夜間缺氧的發生,從而使OSAS引起的高血壓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具體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黎燕群,張希龍.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難治性高血壓的影響[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8,28(2):210-214.

[2]Keles T, Durmaz T, Bayram NA, et al.Effect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on aortic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Echocardiography,2009,26(10):1217-1224.

[3]Nilius G, Burian S, Franke KJ, et al. Effects of a breath-triggered modulation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the AHI from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J]. Pneumologie,2009,63(8): 433-438.

[4]Enoz M, Inancli HM. CPAP and measures of cardiovascular risks in patients with OSAS[J].Eur Respir J,2009,33(6):1520.

[5]Galetke W, Stieglitz S, Anduleit N, 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automatic CPAP algorithm in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J]. Pneumologie,2009,63(5):261-265.

[6]王琪,張愛琴,于增杰,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04,25(4):36-37.

第12篇

【關鍵詞】胎盤早剝;胎兒成活率;平均分娩時間

臨床上對胎盤早剝的定義為:孕婦在妊娠20周到分娩前的時間內,處于正常位置的胎盤發生全部或者部分從子宮壁剝離的現象。胎盤早剝是孕婦在妊娠晚期可能出現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出現胎盤早剝的孕婦如果同時合并高血壓等疾病,可能會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威脅母嬰生命[1-2],為了探討和分析胎盤早剝合并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法與效果,筆者回顧性總結在我院治療的胎盤早剝合并妊娠期高血壓患者60例資料,現將總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資料對象來自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胎盤早剝合并妊娠期高血壓患者60例,年齡范圍為27~38歲,平均年齡為(31.8±6.9)歲,孕周范圍為30~37周,平均孕周范圍為(33.9±4.8)周,其中有35例患者為初產婦,有25例患者為經產婦,統計資料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入院后經B超影像學診斷為胎盤早剝患者,其中I度胎盤早剝患者20例,II度胎盤早剝患者26例,III度胎盤早剝患者14例。另外,所有患者臨床前診斷結果符合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婦產科第七版中關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重度妊高癥30例,中度妊高癥22例,輕度妊高癥8例)。60例資料按照治療方法不同進行分組:選擇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的30例資料為對照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MgSO4溶液治療的30例資料為治療組,統計學t檢驗方法對兩組胎盤早剝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首先對有休克現象的患者進行抗休克治療,處理方法包括開放靜脈通道和補充血容量等,抗休克過程中有3例患者血細胞比容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分娩時間,新生兒存活情況以及術中出血量,另外統計治療后患者血壓情況和DIC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按照觀察指標統計后,數據經平均值計算錄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包中進行分析。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新生兒存活25例(83.3%),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比較結果如下表1。

兩組胎盤早剝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情況和DIC并發癥情況等統計結果如下表2所示。

3 討論

胎盤早剝的發病機制為孕婦胎盤的附著部位的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發生痙攣,急性動脈粥樣硬化,近一步使遠端的毛細血管缺血壞死,或者破裂出血而形成血腫,血腫慢慢長大,最終導致子宮壁與胎盤剝離,如果孕婦以前就同時合并有其他的血管性病變(例如原發性高血壓再并發妊高征),這更能夠使血管病變加劇[3]。MgSO4溶液在對胎盤早剝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可以起到抑制宮縮的作用,以免造成胎兒的缺氧。MgSO4的靜脈注射劑型和肌肉注射劑型在臨床上主要是用于抗驚厥,經靜脈給藥后能夠引起患者的血管舒張(作用機理與Mg2+能夠競爭性抑制Ca2+的作用有關),從而導致血壓下降,達到降壓的目的,另外,由于MgSO4還同時具有中樞性的抑制作用和松弛骨骼肌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來鎮靜、抗痙攣以及減低顱內壓。臨床上多用濃度為10%的MgSO4溶液10毫升,進行深部的肌肉注射,或者也可以用濃度為5%葡萄糖將MgSO4稀釋成2.5%左右的溶液對患者進行靜脈點滴給藥[4-5]。本研究資料也表明了:MgSO4溶液對胎盤早剝患者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能顯著提高胎兒成活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臨床上應用MgSO4溶液靜脈或者肌注時,應該注意避免直接大劑量肌肉注射或者靜脈注射,MgSO4比較危險。

一般情況下濃度為25%的MgSO4溶液每次的使用量不超過15mL。另外,在使用時還應該密切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和血壓等各項生命指征,確保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胎盤早剝的臨床診斷與處理規范(第1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12):957-958.

[2]裘學英.硫酸鎂用藥觀察一般患者護理記錄單的設計與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11):77-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晋中市| 广丰县| 舒城县| 上饶市| 小金县| 轮台县| 马山县| 惠水县| 简阳市| 三门峡市| 蓝山县| 海丰县| 垦利县| 洞头县| 太仆寺旗| 通辽市| 滦南县| 安多县| 新化县| 阜阳市| 秀山| 黄平县| 新野县| 建阳市| 故城县| 习水县| 休宁县| 清苑县| 香格里拉县| 丹寨县| 肃宁县| 康马县| 临邑县| 育儿| 萨迦县| 龙口市| 麻江县| 龙井市| 洞口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