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團隊凝聚力

團隊凝聚力

時間:2023-05-30 09:25: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團隊凝聚力,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團隊凝聚力

第1篇

[關鍵詞]團隊互動;團隊凝聚力;實踐探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076

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是每一個團隊追求的重點內容,在團隊互動中培養的凝聚力是將團隊協調性提高的基礎保證,有利于團隊員工產生自豪感以及歸屬感,是團隊中每一位員工合作的基礎內容。但是團隊凝聚力是一個多維復雜的概念,影響團隊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情境、人際、組織以及結構等。所以團隊并不是獨立的發揮作用,而是受到多種動態因素的影響。如果團隊在工作中沒有凝聚力,那么這個團隊是松散的,因此探討團隊凝聚力的機制和提高團隊凝聚力對完成團隊目標有重要意義。

1 團隊凝聚力的意義

團隊凝聚力在通常情況下是指團隊中每一位成員都對團隊有強烈歸屬感,并且為自己是該團隊的一分子感到自豪,具有凝聚力的團隊成員有強烈的責任感,自愿將團隊任務分擔,團隊內及時交流信息,團隊內各個成員之間和諧相處,不存在壓抑以及拘謹的感覺。團隊可以為成員發展、成長以及實現自我價值提供充分的舞臺。

團隊之間凝聚力的形成就是要求團隊在互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強烈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分子。凝聚力就如同物體之間的緊密結合。團隊建設的基礎以及發揮創造力的源頭就是團隊凝聚力,一個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隊有明確目標,成員之間緊密合作,將團隊中的最大功效充分發揮出來,從而達到個人、團隊共贏的目標。一個團隊的凝聚力是否存在、凝聚力強度直接關系著團隊的生存和發展。

2 影響團隊凝聚力的要素

影響團隊凝聚力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涉及團隊目標、生存氛圍、團隊領導的組成、制度、規劃等多個方面,其中主要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2-1 團隊成員

團隊成員的組成包括團隊規模、成員相似性、相吸性。[1]其中團隊的規模越大,凝聚力就越低,因為隨著團隊規模的不斷變大,團隊成員之間交流的可能性和機會就會相應減少,難以形成團隊的凝聚力,相反,團隊的規模越小,團隊成員進行交流的機會就會加大,團隊的成員可以融為一體,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成員相似性是指個人的檔案以及歸納總結的特征,同時也包括個人行為的決定性因素,比如價值觀、態度以及個性等,同時還包括個體所在的動態集合所出現的全部特征。成員相吸性是指團隊成員之間從對方身上發現自己喜歡的品質特征,比如成員的社會地位、名聲、性格等,成員之間會因為這些特性互相吸引,使各成員之間更愿意一同完成工作。

2-2 團隊任務

團隊任務包括目標的一致性、成員相互依賴性。其中團隊目標的一致性是團隊凝聚力形成的重要條件,首先如果個體的目標和團隊的目標是一致的,那么團隊中的個體就會被團隊逐漸吸引,團隊目標在建立的過程中通常意味著有共同的敵人或者競爭對手。根據相關研究證明,團隊在工作中出現共同的敵人會將團隊內部的認同感加強。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性是指如果要實現團隊之間的目標就需要團隊成員的密切合作以及共同努力完成,這時團隊成員在心理、行為上就會自覺的和團隊其他成員相互融合。

2-3 團隊管理

團隊管理主要包括團隊的領導方式和激勵方式。其中團隊領導方式是實施民主型的領導方式對團隊進行領導,使團隊之間更加融合,不斷將團隊凝聚力加強。團隊的激勵方式是指不同激勵水平和激勵因素對團隊成員產生的吸引力是不相同的。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對團隊凝聚力影響的主要因素就是激發團隊成員的情感,因為每一位成員的需求都不相同,而團隊管理人員是否可以為其他成員提供所盼望的激勵會對團隊凝聚力的形成造成很大影響。

3 在團隊互動中加強凝聚力的策略

3-1 將目標明確

團隊管理人員要和團隊中的成員建立一致的目標,將個人目標和團隊目標相互融合,團隊成員要保證個人的目標和團隊的目標高度一致,將團隊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2]主要原則包括以下內容:首先,把團隊奮斗團隊文化建立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團隊成員對團隊文化的認同感,以此來加強團隊文化對團隊成員的凝聚作用。

37深化團隊工作與外部組織的協調溝通

團隊并非在孤軍奮戰,而是在組織管理的框架下進行自我管理。團隊也不能完全獨立解決所有問題,一旦出現了團隊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團隊就需要通過外界的資源來實現問題的解決,這就需要團隊的管理者在進行團隊工作的開展中重視與團隊外部的溝通與協調工作。

參考文獻:

[1][美]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美]威廉?大內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賀杰淺論團隊溝通[J].工會論壇,2008(7):99-101

第2篇

提高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方法:

認識團隊:認識團隊的組織結構、團隊的領導方式、團隊的組織目標;加強團隊建設:團隊建設是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團隊的發展取決于團隊的建設;組建核心層:通過組建智囊團或執行團,形成團隊的核心層,充分發揮核心成員的作用;制定團隊目標:團隊目標來自于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團隊成員的共同追求;訓練精英:提升個人能力、提高整體素質、改進服務質量;培育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指團隊的成員為了實現團隊的利益和目標而相互協作、盡心盡力的意愿和作風,它包括團隊的凝聚力、合作意識及士氣。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關鍵詞: 凝聚力 培養方法 籃球運動

1.凝聚力的概述

凝聚力(cohesion)在體育運動社會心理學范疇被普遍認為是指運動團體成員之間相互吸引、相互協作及對團體或組織目標的認同與追求一系列的動態過程。張忠秋認為,運動群體凝聚力的實質是反映一定的運動群體成員在目標、情感的行為上的整合力量,身處群體環境的運動員,隨時可受到其他成員的情緒感染和行為影響。人人都會在群體特殊規范因素的作用下,做出從眾、服從或去人格化等行為。籃球作為同場對抗的集體項目,無論是比賽,還是平時訓練,都要求隊員間有非常強的協作能力,做到全體隊員之間和睦相處。在現在的高水平籃球比賽中各球隊之間除了比技術、戰術及隊員的身體心理素質外,最重要的是球隊隊員之間的團結,即球隊的凝聚力。在籃球隊訓練中,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增強運動隊的凝聚力,關乎整個球隊的興衰成敗。

2.凝聚力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2.1凝聚力是實現團隊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

目標是團隊奮斗的依據。運動隊奮斗目標的確立與實現,必須是運動員與教練員的齊心協力,忘我投入,才能眾志成城,勇奪桂冠。如果相互之間關系不融洽,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拆臺,那么最終只能使努力付諸東流,目標成為泡影。

2.2凝聚力為運動隊的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較強的群體凝聚力,不但能增強運動團體與成員之間及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吸引力和滿足感,使他們產生歸屬感,而且能增強運動團體與成員之間及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協調性,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和協作精神,從而提高運動團體成員的積極性與奮斗熱情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增強運動隊的自信心和榮譽感,產生催人奮進的動力,為運動隊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

2.3凝聚力是提高運動隊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運動隊是否有較高的訓練效率,是關乎運動隊最終成績的關鍵因素。在運動隊的日常訓練和比賽中都離不開集體的密切配合與相互間的協調默契,而凝聚力有助于消除內耗,增強教練員與運動員工作與訓練的責任心,群策群力擰成股繩,使各個隊員的身心更愉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4凝聚力是運動水平正常發揮的前提

通常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凝聚力越強的運動團體對其成員的吸引力就越大,成員的向心力就越強,團隊中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的看法越趨于一致、相互關系也就越融洽,團體協作的意識與精神就更好,隊員的個體力量就能得到更好的整合,從而保障運動隊的整體運動水平得以正常甚至超水平發揮。

3.籃球團隊凝聚力的培養方法

3.1明確形成團隊成員的同質性

同質性即成員間的共性,同質性是團隊成員間的紐帶。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標是團隊成員間最主要的聯結因素。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關系,才能確保籃球運動員團隊凝聚力,這是一個必要前提。同質性會使團隊成員間志同道合,促進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增強。

3.2制定明確的奮斗目標

作為籃球項目,關鍵通過隊員之間、教練與隊員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合作,隊員才可以積極地融入團隊之中,從而保證團隊目標的順利實現。球隊所制定的奮斗目標明確,并且一定要被全體成員一致認同,自愿接受。運動隊的成員才會有明確的努力方向,才會甘愿放棄個人利益,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保障整個運動隊的整體利益,才會更好地為實現運動隊的奮斗目標而貢獻出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和力量。

3.3建立良好的內部人際關系和建立必要的獎勵制度

溝通是任何一個團隊成功的必然要素。籃球運動隊的“溝通”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在訓練比賽中教練員與運動員在戰略戰術方面的相互溝通;二是在訓練中教練員就體育動機、體育人格、運動心理和生理方面和運動員進行的種種溝通。溝通才會增強彼此的信任,而信任則建立在良好溝通渠道上的基礎之上。團隊成員之間,上下信息公開透明、以誠相待,才會增強團隊的整體凝聚力。相反,如果團隊內部出現溝通不暢、暗箱操作和離心離德的狀況,就會大大減弱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因此,增加隊員的相互溝通和信任,是培養團隊凝聚力必須采取的方式,負責會事倍功半,徒勞無功。還要熟悉和掌握整體隊員的個性特征、心理情緒及知識水平等。要積極引導隊員間多多相互幫助,并給予充足的時間進行心靈上的交流。重視在團隊中建立正式的人際關系,重視團隊內非正式的人際關系的影響,要正確處理對非正式人際關系的調整,使非正式人際關系目標要與正式人際關系目標相一致,避免由于非正式人際關系與正式人際關系之間的相互干擾,而引起成員之間的情緒波動誘發更大的摩擦與矛盾。積極營造籃球隊內部的團結、友善、和睦的氛圍,增強隊員的歸屬感,提高球隊的交往凝聚力。

建立健全的獎勵制度,把運動員的實際利益,合理需要與比賽成績結合起來,可強化運動訓練的目標。運動員在得到教練員的鼓勵的同時,有獲得被別人認同,取得成功的成就感,這種積極樂觀的心理氛圍會使隊員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隊員對集體的歸屬感,隊員之間心理上更容易融合。教練員通過對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良好表現和所取得的成績,進行及時的評價與表揚,不僅要滿足運動員的自我實現需要,而且要滿足隊員一定的物質需要,這樣才能極大地激發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獎勵方式要照顧到整體,不要傾向于個別人,通過給每個隊員更多的參與機會,增強隊員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向心力,增強球隊整體的凝聚力。

3.4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及其活動中相互之間的討論

集體活動是培養團體凝聚力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中國排球和籃球國家隊都進行過軍訓,并且收到了良好效果。排球和籃球國家隊在軍營里不僅僅是學習向左轉、向右轉,立正稍息等基本隊列知識與姿勢;而是向學習嚴肅認真、團結活潑的作風,向學習服從指揮、精密協作、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一切都有助于增進隊員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提高隊員之間的協作與互助,有助于培養與提高運動隊的團體凝聚力。集體旅游和集體游戲也是增加團體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大家其樂融融、互助互利,在不知不覺中大家的心走到一起。

集體活動的時候,教練員應該經常組織隊員進行有關團體凝聚力問題的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兩兩商量后發言、分小組討論后發言或在集體討論會上自由發言,等等。形式是次要的,討論的主要目的是讓隊員了解、理解團體凝聚力的重要性和運動隊需要團體凝聚力的迫切性,并使之在訓練和比賽中自覺發揚這種精神力量。

3.5教練員在比賽中的主導和引導作用

教練是一個運動隊的最直接領導,是與隊員接觸最密切的人。教練是球隊的教育者和組織者,在球隊長期的訓練、比賽、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和強化球隊的團體凝聚力,并且起主導作用。其方法不僅僅是說教、或針對球隊內存在的不團結現象進行批評;還應該在生活中主動關心隊員與隊員溝通進行思想交流,協調人際關系增強心理相容性;了解隊員的所思所想,了解隊員的心理弱點,并有的放矢地進行彌補。這不但能有效增強隊伍的團體凝聚力,而且能活躍訓練氣氛,做到有的放矢地強化訓練效果。在NBA中公牛隊教練杰克遜則是運用"打坐冥想"的方法使隊員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自己與隊員進行冥想式交流,加強自己與隊員之間的默契,進而培養提高球隊的團體凝聚力。總之,教練組織訓練、指揮比賽、管理球隊的過程就是培養和強化球隊團體凝聚力的過程。只有這樣,教練員才能把自己的球隊建設成為一支具有進取精神和良好團體凝聚力的優秀球隊。

人際關系是人們在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人與人之間心理的關系或心理上的距離,它反映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運動隊集體的人際關系是整個社會人際關系在體育領域的特殊反映,是社會人際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運動隊集體中領導、教練員、運動員能否團結、協作、理解、體諒、同情,營造一種相融的心理氣氛,并且具有相同的目標和心理指向,形成強大的團體凝聚力,這一切對運動隊隊伍建設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在運動隊中建立起團結和諧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是提高運動團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運動隊集體中,教練員的言行對整個隊伍的團結起領導作用。教練員的言行一是具有教育作用,對運動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激發運動員樹立遠大的理想、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集體主義觀念,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二是起指導作用,指導運動員學習、訓練、生活和比賽,指導運動隊制定奮斗目標。三是具有協調作用,教練員應該有效組織全隊的集體活動,協調各方面的人際關系,為運動隊營造并建立起一種團結友愛、信任尊重的和諧氣氛。在運動隊集體中形成一種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進而形成一種集體控制力,對每個隊員的行為進行評價與約束,使正確的行為得到支持和鼓勵,使錯誤的行為受到譴責與抵制,從而形成良好的團體凝聚力。同時,教練員也處理好了主力與替補的關系。例如袁偉民教練在中國女排的訓練中,采取一人補課全隊幫,新隊員補課老隊員幫,成組成隊地完成訓練任務并進行比賽等方法,使競爭與協作并存,有效地增強球隊的團體凝聚力。

4.結語

4.1凝聚力是提高運動隊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離不開集體的密切配合與相互間的協調默契,而凝聚力有助于消化內耗,增強教練員與運動員的工作和訓練的責任心,群策群力擰成股繩,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凝聚力對工作效率的影響要以群體的規范、目標和要求為中介,群體要求成員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那么高凝聚力的群體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工作效率就低。這就要求領導者從實際出發,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積極的訓練內容與方式,提高凝聚力。凝聚力高的球隊,成員之間相互依賴都愿意在一起,都不愿意離開自己的球隊和隊友,在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勢必刻苦、認真、投入,全隊隊員齊心協力,即凝聚力高的球隊,工作效率就高。

4.2尚格(shanggi 1981)對籃球項目的研究表明:球隊與球隊的成績呈相關,這一研究也表明了球隊的凝聚力對球隊的重要作用:即運動隊的凝聚力越強,球隊的成績就越好,尤其像籃球、排球、足球等集體性項目。盡管個人技術是比賽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集體項目中,僅憑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它需要運動員間的默契配合。強大的凝聚力會產生好的運動成績,而好的運動成績又能促進運動隊凝聚力的增強。即運動隊在取得優異運動成績之后,隊員之間會呈現出良好合作的情感,隊員之間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這種循環關系為運動成績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在凝聚力較強的運動隊中,隊員之間由于相互支持,關系融洽,隊員們對于所屬的運動隊及對自我的評價都會提高,增強他們的信心,并更熱愛所屬的運動隊。因此,運動隊的領隊和教練應注重對運動隊凝聚力的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永軍.對我國青年男子籃球凝聚力的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6).

[2]馬德森.體育團隊凝聚力及其多維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

[3]熊衛權.川南地區普通高校籃球隊群體凝聚力水平與運動成績關系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4]黃文仁.體育教師群體凝聚力與群體績效問題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1996(02).

第4篇

關鍵詞: 啦啦隊 團隊凝聚力 建設

近幾年來,啦啦隊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競賽項目,以全新的面貌在各高校中迅速開展起來,它不僅得到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更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啦啦隊運動是由啦啦隊、技巧翻騰動作、拋接、造型、口號、隊型變換為主體結構的現代模式,它是在音樂的襯托下,通過運動員舞蹈動作的完美完成及高超的技能技巧展示,集中體現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團隊精神,并追求團隊榮譽的最高境界。

啦啦隊是一項培養團隊精神、追求集體榮譽感的運動項目。啦啦隊的英文名稱為(Cheerleadering),指的是為競賽加油、打氣的團體,故啦啦隊是一種團體性的活動。它追求的是“最高團隊榮譽感”。在比賽訓練別注重團隊之間的合作,要求隊員之間密切配合,動作和眼神要有交流,更有一些技術技巧動作需要雙人、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1.團隊凝聚力

凝聚力也叫內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具體是指群體成員之間為實現群體活動目標而實施團結協作的程度。所謂群體是指人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單位、集體、階級、民族、國家等。凝聚力外在表現于人們的個體動機行為對群體目標任務所具有的信賴性、依從性乃至服從性上。

團隊的凝聚力是個性心理特征中的統一相應的整體配合效能、歸屬心理在意志過程中的“共同責任利益意識”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種士氣狀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整體配合效能×歸屬心理=共同責權意識=凝聚力。20世紀70年代,隨著對團隊凝聚力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將凝聚力和動機聯系在一起,認為團隊吸引其成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需要與他人一起努力有效地工作(任務凝聚力);二是需要與他人和諧相處(交往凝聚力)。20世紀80年代,Widmeyer、Brawley和Carron(1985)認為,在定義團隊凝聚力的時候應注意兩個方面的區別:一是個人與團隊的區別;二是任務凝聚力(Task Cohesion)和社會凝聚力(Social Cohesion)的區別。

啦啦隊進行表演需要全體隊員進行配合來完成整套動作,技巧的翻騰動作、拋接、造型、口號,以及隊形的變化等都需要隊員們相互合作,體現團隊的整體配合效能。

2.團隊凝聚力的重要性

團隊凝聚力通常指團隊成員有強烈的歸屬感,并為成為團隊的一分子覺得驕傲,團隊成員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愿意承擔團隊的任務,集體主義精神盛行;團隊內的溝通渠道暢通、信息交流頻繁;團隊成員的參與意識較強,人際關系和諧,成員間不會有壓抑感;團隊為成員的成長與發展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充分施展的舞臺。

團隊之所以需要凝聚力,就是要使團隊的每個人都能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凝聚力猶如摩天大樓磚與磚之間的緊密結合,這種緊密結合構建了整個大樓的基礎和框架。團隊凝聚力是團隊建設的基礎和創造力的源泉,一個凝聚力強的團隊,其目標明確,氣氛和諧,成員步調一致,緊密協作,團結共進,眾志成城,進而發揮團隊的最大功效,達到團隊、個人共贏的目的。

3.設立團隊共同的奮斗目標

一個團隊為完成某個任務或項目,首先需要確定成員一致認可的具體目標。一個好高騖遠的目標,會讓人覺得不踏實、不可靠,沒有追隨的價值,繼而使團隊成員分心離德,導致人心渙散。所以,這個目標必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有一定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但這個目標又不能輕易實現,必須有一定的難度,使得立志干一番事業的人值得為這個目標奮斗。一個好的目標,會讓團隊成員在實施中,既覺得有難度,又覺得比較可行,經過全體成員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則可以實現,而且目標的實現能帶給大家成就感和榮譽感。

啦啦隊團隊共同的目標必須經過團隊的充分討論、補充和認可,從而上升為啦啦隊的共識。也只有通過全體啦啦隊成員的討論和認可,才能讓每一個啦啦隊員把這種行動和規劃看成是自己為自己制定的,而非別人為自己制定的,從“要我做好”到“我要做好”,這就是啦啦隊的共同目標向團隊凝聚力的第一步轉化。

4.團隊的領導與管理

作為團隊的領頭羊,你對自己的領導魅力有自信嗎?你能讓員工心甘情愿聽命于你嗎?你知道如何凝聚共識,讓團隊實現共同目標嗎?在《高效團隊24法則》中,世界上最偉大的橄欖球教練文斯?隆巴迪雖不是企業界精英,也沒有經營過大型公司,但是他將一支垃圾球隊培養成一支超級冠軍隊。他的成功領導經驗為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管理者所敬佩。其實,一支球隊所面臨的考驗和危機,也類似地發生在一個公司中。

任何團隊的領導者,首先要認清自己的能力,然后培養自己的品德和誠信,向隊員灌輸求勝的意念,激勵他們發揮出超越體能和職能所能承受的能力,那么他所領導的這支團隊才可能有所收獲。對于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記住,成功是惟一結果,也是你的領導才能所帶來的最終結果。

5.團隊中的溝通與和諧

一個高效率、有戰斗力、發展良好的團隊其內部環境必然是和諧融洽的,團隊成員對團隊有強烈的歸屬感,團隊成員把團隊當成“家”,把自己的前途與團隊的命運系在一起,在處理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的關系時,團隊成員采取團隊利益優先原則,個人服從團隊。團隊與其成員結成牢固的命運共同體,共存共榮。成員之間在工作上相互協作,相互寬容,相互溝通,利益共享;在生活上彼此關懷,彼此信任,充滿友善。大家心情輕松愉快,把參入團隊活動看成是一種享受。團隊成員對團隊事務全心投入,盡職盡責,參與管理、決策。團隊內部充滿熱情、充滿活力,洋溢著生機勃勃的和諧氣氛,即所謂“風氣好”,在這樣的氛圍中,團隊才易形成較強的凝聚力。在啦啦隊表演過程中,隊員之間進行多人和雙人配合時機的選擇,不僅是在音樂節拍的指導下完成,而且需要隊員之間用眼神和動作進行交流,才能做到配合的默契、流暢而自然。動作和眼神的交流在啦啦隊表演時充分體現了團隊的和諧。

6.團隊中必需的、完善的規則

一個優秀的團隊并不是簡單的“人的集合體”,而是通過團隊的規則與精神,將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優勢與能力充分而合理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種遠遠超越個體力量簡單相加的效果。每一個成員的行動都不能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必須將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和限制,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方向,這種規則和方向就是根據團隊的目標和整體利益而共同制定的各項制度、條例、規定等。團隊應以表揚獎勵為主,充分肯定成員每一點點進步和成績,讓成員始終有為團隊作了貢獻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懲罰也是不可少的,是為了激勵團隊的成員有更大的進步。

團隊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共同制定的規則、權力與義務,并以此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一個戰斗力、凝聚力極強的群體。一個無組織、無秩序、無規則的團隊往往人心渙散、四分五裂,其結果也只能是毫無前景。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啦啦隊既然是一個團隊,就需要像其他的團隊一樣有自己的規則,每個隊員都遵守規則。

7.團隊中的角色分工

一個團隊目標的完成,需要大家共同配合一起來分擔,因此團隊分工協作特別重要。團隊成員由于個人經歷、興趣愛好、業務素養、專業技能等方面存在差異,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定位點,團隊的分工應將每個人安放在最適合的位置,每個人職責明確,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這樣的團隊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有條不紊地正常運轉。團隊領導的分工和職責至關重要,其工作重點在于把握大方向,協調團隊,既不能高高在上,游手好閑,又不能事必親躬,越俎代庖。缺乏明確合理的分工,張冠李戴,什么事都搶著干或什么事都沒人干,將造成效率低下、管理無方的混亂局面。啦啦隊的造型、節奏,直至最后的成功,等等,都需要隊員們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參考文獻:

[1]侯潔.職業教育中團隊精神的培養[J].成人教育,2001,(7):44-45.

第5篇

提高教師團隊的凝聚力方法如下:

1、隊伍精干

教師隊伍要堅持老中青在一起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要營造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活水態勢,及時吸納年輕有為的中青年教師,使這個隊伍始終有生命力、有活力和有戰斗力。

2、人際關系和諧

平等、和諧、彼此信任、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的良好人際關系,是一個群體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標志。在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一定要弘揚正氣、堅持公平、公正,大力宣傳和大膽獎勵先進,在教師隊伍中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

3、任務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

關鍵詞:高校 體育集體項目 團隊凝聚力 文化認同

一、前言

凝聚力對群體發展、群體維持及群體目標的達成起著重要作用,已成為最重要的小群體變量。目前,無論是在工業領域、軍事領域還是教育領域,凝聚力這一群體現象都是受到廣泛研究的課題之一。同樣,在體育領域,凝聚力對集體項目運動成績的影響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所謂團隊凝聚力是指團隊個人與成員之間相互吸引、緊密團結,為追求共同目標而達成團隊一致性的動態過程。關于團隊凝聚力的研究,Festinger(1950)等眾多學者認為凝聚力應包括兩個維度即任務維度和交往維度[3]。Beal等學者則認為凝聚力應該分為3個維度:人際吸引力、任務承諾和歸屬感,其中歸屬感是凝聚力最重要的一個維度。目前,我國學者較多地采用Henry 等人1999 年開發的團隊凝聚力三維量表,是由情感一致性、目標一致性、行為一致性三個維度構成。本文借鑒Henry的團隊凝聚力量表和初少玲(2013)的研究成果,從情感一致性、目標一致性、行為一致性和文化認同四個維度對團隊凝聚力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高校體育運動的開展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二、研究方法

根據對團隊凝聚力相關文獻分析,初步確定量表內容,然后通過征求專家意見、量表修改等過程,最后從四個維度確定了“高校體育集體項目團隊凝聚力量表”。通過對上海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體育集體項目主要包括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棒球等項目團隊的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問卷168,回收率為84%。同時,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Cronbach's系數為0.862,大于一般規定的0.7,說明問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較好。關于效度,是利用因子分析的方式加以驗證的。結果顯示,KMO值為0.744,Bartlett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為.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具有高度顯著性,可以做因子分析,表明問卷有較好的效度。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集體項目團隊凝聚力因子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并結合正交旋轉后抽取因子,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保留,最后萃取出四個因子,解釋累積方差的貢獻率達到67.775%。因子1主要涉及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我們將之命名為“行為一致性”因子。因子2主要包含對團隊價值觀和理念的認同以及感受到的團隊文化關懷與引導,故命名為“文化認同”因子。因子3傾向于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彼此是否融洽,是否經常互動與交流等,將之定義為“情感一致性”因子。因子4主要是包括團隊對目標的認識,將之確定為“目標一致性”因子。

2.不同大學生團隊凝聚力分析

2.1不同性別運動員對團隊凝聚力各維度認知的差異性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對學生進行獨立樣本檢驗,男女生在團隊凝聚力四個維度上無統計學差異。但相比較而言,男女運動員對行為一致性認可程度較低。這說明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大多學生獨立意識較強,個性也較為鮮明,對團結協作、團隊意識的精髓理解較為膚淺,如何正確處理團隊與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關系是當前集體項目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2.2不同年級運動員對團隊凝聚力各維度認知的差異性分析

表1的數據表明,在情感一致性上,大二、大三運動員與大四運動員之間均呈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大四學生處在畢業時期有關。這個時期是大四學生找工作、考研究生或創業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放在這些事情上,與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減少,對能否參加比賽也會有所選擇。

在目標一致性上,大二的運動員與大一、大三、大四運動員之間呈顯著性差異。這表明大二運動員對團隊目標有著一致的認識。作為集體項目,對一致性目標的渴望程度越高,取得好成績的希望就越大。

在行為一致性上,各年級的運動員沒有明顯差異。結果表明,團結協作,同心協力是團隊凝聚力的基礎,也是團隊最基本的特征的。要參加比賽,集體項目各運動員之間都必須通力合作。

在文化認同上,大二、大三、大四與大一的運動員呈顯著性差異。這是由于大一學生剛入校,對運動隊的認識較少,團隊文化的價值觀、團隊規范等還沒有深入學生心中。從表1的數據我們還可以發現,運動員年級越高,融入團隊的程度越深,“以隊為榮”的觀念越強,對團隊凝聚力重要性的認知會越高。

2.3不同運動等級運動員對團隊凝聚力各維度認知的差異性分析

多重比較的結果顯示,二級運動員與一級運動員、普通大學生在情感一致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二級運動員的情感一致性明顯高于一級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而一級運動員與普通大學生之間差別不大。從本次調查的五個項目來看,由于一級運動員樣本量較少,再加上他們運動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一些,因此對其他同學的依賴或者互動相對來說也會少些。而普通大學生對團隊的情感一致性方面認知度較低,這與他們平時訓練時間有限,交流的機會較少有關。

從目標一致性來看,不同運動等級的運動員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與運動員對勝利目標的渴望程度有關。競技體育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奪標或取勝,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所有運動員的同心協力,把團隊的工作目標當作自己的工作目標。相比較而言,普通大學生的目標意識相對比較淡薄,多數學生可能都是抱著“重在參與”的心理參加比賽的。

在行為一致性上,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專業的運動員對團隊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并且愿意為實現團隊的目標而努力。

在文化認同的維度上,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相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一、二級運動員對團隊的價值現和理念的認識較為深刻,能嚴格遵守團隊的規范,能深刻感受到團隊文化對自身的引導,吸引和關懷。對團隊中的價值觀和理念理解不深入。

2.4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對團隊凝聚力各維度認知的差異性分析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在情感一致性和目標一致性方面,足球、籃球、棒球與排球、健美操項目均呈顯著性差異,這是因為雖然都為集體性項目,但是同場對抗項目激烈程度高,隊員彼此依賴程度相對也較高。這與學者張英的研究結果是相一致的:影響運動隊凝聚力和成績關系的關鍵因素是運動時隊員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的高低。如果在比賽時隊員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較高,那么團隊凝聚力和運動成績會受正面的影響。反之,就會受到低的或負面的影響。在行為一致性和文化認同維度,各項目之間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但各維度的均值都較低。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1不同性別的運動員團隊凝聚力各維度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但對行為一致性認可程度較低。

1.2不同年級的運動員,在情感一致性、目標一致性、文化認同上均呈顯著性差異,其中,大二大三的運動員對情感一致性維度的認知要高于大四的運動員;在目標一致性上,大二的運動員要高于其它年級的運動員;在文化認同上,大二、大三、大四的運動員均高于大一的運動員。而對于行為一致性,各年級運動員之間無明顯差異。

1.3不同運動等級的運動員,在情感一致性方面,二級運動員與一級運動員、普通大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二級運動員的情感一致性明顯高于一級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在行為一致性、目標一致性和文化認同維度,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1.4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足球、籃球、棒球與排球、健美操項目在情感一致性和目標一致性均呈顯著性差異,在行為一致性和文化認同維度,各項目之間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2.建議

2.1加強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當今社會,運動員多為獨生子女,都有著獨特的個性特征。因此,在眾多領域,人們已將團隊協作能力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在體育集體項目團隊凝聚力中,基于男女運動員對行為一致性認可程度得分最低,教練員必須要注重加強運動員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盡而增強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的默契程度,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

2.2重視新進運動員的團隊文化教育,強化團隊認同。研究結果顯示,大一的新生與其它年級在文化認同上有著顯著差異,因此,當大一的運動員進校后,必須對之進行團隊文化教育。同時,對于臨時集訓的運動員進行管理時也要強調團隊的價值觀、目標與行為規范等,旨在讓運動員們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團隊中,形成整體。

2.3大力加強普通大學生運動員團隊意識的培養,增強團隊責任感。實踐證明,普通大學生運動員與專業運動員在凝聚力的各個維度上都存在差異,大多數普通大學生運動員都只是為了完成比賽的任務而參賽,而與整個團隊融入度低,集體責任感與榮譽感不強。要改變當前的現狀,必須首先確定合適的運動隊目標,明確努力方向。只有知道自身應該怎么練,朝什么方向努力,團隊成員才會形成強烈的責任感,進而為運動隊取得優異成績而努力。

參考文獻

[1]Carron, A.V. Group Cohesion and Individual Adheren-ceto Psychology, 1998(10):127-138

[2] Gould D. Leadership [M]// Weinberg R & Gould D (Eds).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2007:205-226

[3] Festinger L, Schachter S, Back K. Social pressures in informal Group Study of Human Factors in Housing[M].New York: Harper& Row, 1950:143

[4] Beal D J, Cohen R R, Burke M J, et al. Cohesion and performance in Groups: A Meta-analytic Clarification of Construct Relations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88(6) :989-1004

第7篇

中圖分類號:G8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8-0151-02

1 賽艇運動

水上運動項目之一。是由坐在艇上的一個或幾個槳手運用其肌肉力量,以槳和槳架作為簡單和械桿劃水,使小艇背向槳手前進的一項劃船運動。賽艇運動的起源被認為是18世界歐洲的簡易劃船賽,而正規比賽是1829年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之間的校際賽艇比賽開始的。這項傳統的劃船比賽,每年都在天然的泰晤士河上舉行,迄今已延續了將近170年。

世界賽艇錦標賽男女共24項,世界青年賽艇錦標賽男女共14項,奧運會賽艇比賽男女14項。正規比賽均在2000米標準航道上進行。比賽開始時,各艇排在起點線后取齊。發令后,各艇盡快劃向終點,以艇首到達終點的先后判艇比賽勝負。在天然水域比賽,往往受天氣影響,甚至前后兩組比賽時氣候不同。因此賽艇比賽的成績僅作參考,至今沒有世界紀錄。

賽艇競賽運動是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比賽分輕量級和公開級;運動員有男子和女子之分;賽艇從人數上一般又可以分為單人、雙人、四人、八人;從槳數上可以分為一人劃一只槳的單槳和一人劃兩只槳的雙槳,還可以分為有舵手和無舵手。其槳柄固定在船艇上,運動員坐在舟艇上背向艇的前進方向,通過槳的簡單杠桿作用來推動舟艇前進的運動,劃槳時運動員同時坐在帶有滑軌的坐凳上運動。男、女單人艇輕量級運動員體重分別不得超過72.5kg和59kg。多人艇運動員的平均體重分別不得超過70kg和57kg(其中每個運動員的最大體重分別不得超過72.5kg和59kg)。男女舵手的最輕體重分別不得少于55kg和50kg;體重不足時,應增加相應的加重物(最多不得超過10kg)。

賽艇是一項很有鍛煉價值的全身運動。經常從事賽艇運動,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內臟器官機能,發展全身肌肉和各種身體素質,改善神經過程的節奏感和平衡能力。

賽艇和皮劃艇一起約在1930年前后傳入亞洲和中國。1959年全國第一屆全運會,就有了8個項目的賽艇比賽。80年代開始,我國賽艇運動水平迅速地提高,特別是女子項目在世上已有一定競爭力。1984年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上,我國女子四人單槳有舵手艇獲第八名。在1988年第二十四屆漢城奧運會上,我國女子四人單槳有舵手艇挫敗歐美諸強,奪取奧運銀牌;女子八人艇獲銅牌。同年,我國女子輕量級四人單槳無舵手艇,在世界錦標賽上,為中國為亞洲摘取第一枚世界金牌。國際賽艇界為中國賽艇的飛躍式提高而震驚,這說明亞洲人已開始沖破歐美對賽艇運動的壟斷。1990年我國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亞運會賽艇比賽中,我國健兒再展雄風囊括14個項目的全部金牌。此后在世界錦標賽上又多次獲得金牌和在奧運會上奪得銀牌。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國家賽艇運動的實際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真正能與世界水平相抗衡的項目只有幾項,又集中在女子項目,而男子項目僅能算賽艇運動的第三世界。

2 團體凝聚力概述

2.1 卡倫的凝聚力理論簡述

卡倫(Canon, 1982)等人將凝聚力定義為:“在追求群體目標的過程中,反映一個群體團結在一起,保持整體傾向的動力過程。”將凝聚力描述為一個動態過程,而不認為凝聚力是靜態過程。

團體凝聚力又可以分為2個方面:

a.任務凝聚力,它是指團體成員為達到特定的任務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與完成團體目標和成績目標相聯系的。

b.社交凝聚力,它是指團體成員之間彼此喜歡喝彼此愉悅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誼、社會支持和人際關系等影響因素。

該理論構成了分析賽艇多人艇運動團隊凝聚力影響因素的理論基礎。

2.2 賽艇多人艇團體凝聚力測量方法

用于測量賽艇多人艇運動團體凝聚力的方法主要有問卷法和社會測量法。

2.2.1 問卷法

問卷法分為直接和間接的測量方法。直接測量法是通過問卷調查隊員在多大程度上愿意為團隊承擔責任和義務,團體凝聚力指數對運動員的吸引力程度,以此來評估該團體的凝聚力水平。間接測量法是指試圖通過問卷要求運動員回答一些關于對同伴看法的一類問題,譬如對隊友的欣賞程度,喜好程度等等。在直接測量法中,研究者編制了一些用于測量體育運動中團體凝聚力的工具:體育運動凝聚力問卷(SCQ)、團隊凝聚力問卷(TCQ)、體育運動凝聚力問卷(SCI)、團體環境問卷(GEQ)和團隊心理問卷(TPQ)。

2.2.2 社會測量法

社會測量法主要是通過面談等方式獲得有關“誰對你有吸引力或者你拒絕接收誰”之類問題的答案,然后描述出社會關系圖,以此來揭示群體成員之間的情感及吸引力程度。它可以測評社會凝聚力的水平,但是這種方法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賽艇八人艇團隊中,張某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人,而鄭某又被團隊孤立,好幾個人不喜歡他。這樣團隊凝聚力水平就變低,作為教練員就必須注意到這個問題,用各種方法來提高團隊凝聚力水平,使得團隊凝聚力水平成為運動成績的提高的有效因素。

3 賽艇多人艇運動團體凝聚力影響因素分析

3.1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賽艇運動隊的任務和目標。有關運動團隊凝聚力的研究說明,團體任務與目標對群體凝聚力的強度和方向都有重要影響。對團隊凝聚力來說,團體規模和合約責任對運動員本身產生對團隊的吸引力,與隊友形成好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團體規模大,人數多,就使得團隊成員之間接觸的機會變少,任務目標不一致,意見產生分歧,導致團體凝聚力下降。研究表明,在多人艇團體凝聚力水平測量上,結果發現,在任務凝聚力方面,2人組最強,八人組最差;在社會凝聚力方便,4人組最強,其次是8人組,2人組最差。合約責任則是要求運動員按照合約遵守相應的行為規范,促使運動員明確自己在運動隊中擔負的責任和扮演的角色,使得隊員之間產生信任感和默契感,并且對團體有強烈的責任感,這樣就可以提高團體凝聚力的水平。

賽艇多人艇運動一般都要求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該目標和任務有來自領導以及教練員所下達的任務,另外是團隊給自己所樹立的目標,以及運動員個人目標。如果這幾類目標能夠很好的結合統一在一起,同時賽艇隊員對團體目標的認同程度高,運動員個人目標和團體目標的一致性程度高,整個賽艇運動隊伍團隊凝聚力就強。

3.2 個人因素

3.2.1 團體成員特征的相似性

當團體成員在個性、社會背景、奮斗目標,人格和興趣等方而相似時,團隊凝聚力將提高。如果隊員們最大的興趣和奮斗目標都集中如果提高運動隊成績和增強運動隊團隊效應,運動隊的凝聚力也越高。如果隊員之間個性和背景因素差別很大,就會促成小團體的形成,這樣團體凝聚力水平就會降低,這樣就直接影響運動成績的提高。

目前就我國一些專業多人艇隊伍的成員情況來看,隊員都有著比較相似的運動背景,文化水平也基本接近,奮斗目標也不盡相同。但是隊員的態度、觀念和動機性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同時結合賽艇運動本身的特點,運動員的性格和情緒也存在著差異,這些都直接影響團隊凝聚力的水平,從而影響運動員訓練比賽成績。

3.2.2 團體成員角色認同感

每一個成員對自己所在運動群體中的作用角色的明確程度會影響群體凝聚力。個體承擔一定角色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即為角色行為。如果成員對其角色的作用認識明確,發揮作用的效果就好。實踐表明,運動隊的凝聚力越大,角色行為越明確,各成員就越能接受角色,就能更好地執行角色任務。如果隊員不認同自己所擔任的角色,那么在訓練和比賽中就會出現整體團隊凝聚力受影響,從而影響訓練比賽成績的取得。

多人艇團隊要發揮功能,獲得更高的團隊凝聚力水平,就必須使得其中運動員明確自己的角色和任務,接納自己的角色和任務,充分了解自己在訓練比賽中所擔任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責任,以此來提高團隊凝聚力水平,提高訓練比賽成績。

3.2.3 滿意感對團體凝聚力的影響

許多研究都表明滿意感有助于運動隊凝聚力的發展。運動隊凝聚力、成績和滿意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循環關系。個人對團體活動人物和團體成員間人際關系的滿意感增強了運動隊的凝聚力,凝聚力增強可以提高運動成績,運動成績的獲得又增強了滿意感。LeUnes&Nation認為成績、滿意感與運動隊凝聚力關系存在以下兩種模式:

在多人艇的訓練比賽中,教練員應該關注那些能夠影響隊員滿意感的因素,并利用這些因素來提高隊員的滿意度,增強隊員的團體凝聚力,以此來獲得更好的運動成績。

3.3 運動隊因素對團體凝聚力的影響

3.3.1 運動項目對團體凝聚力的影響

體育運動項目可以劃分為共動和互動項目。共動項目很少需要成員間的交互作用,歸屬感不強。互動項目需要成員間的交互作用,歸屬感高。多人艇運動是隊員彼此以來程度適中,這就決定了其凝聚力的水平。隊員之間相互依賴程度以及隊員對隊伍的歸屬感決定了團體凝聚力與運動成績的關系。

3.3.2 運動隊的穩定性對團體凝聚力的影響

運動隊的團體目標和團體狀況是影響運動隊團體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團體目標明確有利于提高運動運動員對角色的接納程度。明確的團體目標包括兩個因素:1、目標的挑戰性 2、目標的現實性和可測量性。

運動隊的團體狀況直接影響團體凝聚力的發展,多人艇運動要求有比較穩定的配艇狀況,這樣獲勝的幾率就比成員不穩定的艇高。這樣運動隊的凝聚力越強,隊員也不愿意離開運動隊。

運動隊的穩定性影響因素包括上面兩個方面,穩定性越強的隊伍,其團體凝聚力就越強,這樣隊伍獲勝的幾率就越大。

3.4 領導行為對團體凝聚力的影響

運動隊中的教練對團隊凝聚力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通常教練的道德品質、行為方式和管理方式對隊員起著重要影響,同時也影響團隊的凝聚力。

教練要注意自身素質提高,同時也要合理利用自己的管理行為來塑造。教練員可以較為容易的深入了解每位隊員的基木情況,同時利用自己的管理知識和技能來影響隊員,設置目標(團體目標、個人目標),以獲得更高水平的團體凝聚力,團體凝聚力的提高直接影響運動成績。

4 結論與建議

賽艇多人艇運動是體能型為主導的項目,既要求運動員具有很好的身體素質,同時作為一個集體項目,又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團隊意識,有較高的團體凝聚力水平,增強團隊凝聚力水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制定明確的團隊目標和任務

明確、具體、針對性、可執行的目標和任務是形成賽艇多人艇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把團隊目標和隊員個人目標之間關系很好結合是團隊能否成功的關鍵。使得每位運動員都熟悉和了解自己在隊伍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培養運動員的“主人翁”意識。

4.2 改善團隊的人際關系

采用各種方法來建立教練與隊員、與其他人員之間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來提高團隊凝聚力.要圍繞核心隊員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教練員要及時阻止和更正隊員之間的小團體的產生,使其不影響團隊任務目標的實現。

4.3 提高領導和教練員的管理團隊水平

教練員應該努力提高各個方而的水平,以民主、平等的態度管理隊伍。對隊員的表現要進行積極的評價,從而提高任務凝聚力的實現水平。另外,領導者和教練員要促進團體成員之間的相容性。

4.4 保持相對穩定的陣容

教練員應該熟悉掌握每個隊員的情況,根據隊員的個性、背景、興趣愛好等等來配艇;一旦配艇完成,就必須保持隊員在一定的時間里相對穩定,增加他們的默契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

參考文獻

[1]張忠秋.運動群體凝聚力主要表現特征與培養力式探討[J].體育科學,1996,16,(3): 68- 72.

第8篇

關鍵詞:組織凝聚力;影響因素;策略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當前組織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在如此動蕩的環境中,員工對組織的歸屬感和承諾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頻繁的離職行為加大了人力資源的管理難度,也給組織績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此可見,目前組織凝聚力已成為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內部因素。可見,凝聚力對于當前我國企業的管理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組織凝聚力的定義

凝聚力最初概念是Lewin在1930年對團體動力研究過程中提出來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Festinger等學者首次較為正式的提出了組織凝聚力的概念,他們認為“凝聚力就是一個吸引組織成員并促使他們留在組織內部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個磁場”。Festinger等的研究加速了組織凝聚力的研究進程,1985年,Carron&Widmeyer等基于運動團隊對凝聚力展開了研究,提出凝聚力反映了組織成員在完成組織共同目標過程中團結一致的趨勢。1990年,Bollen等學者在對凝聚力研究過程中則強調組織成員對組織的歸屬感,他們認為“組織凝聚力是指個人對組織的歸屬感,或與團體內其他成員之間密切協作所形成的共同情感”等。中國學者李海和張勉提出凝聚力的發展遵循兩條脈絡:一是從“組織成員間相互吸引力”發展到“組織共同目標”再到“個人對組織的歸屬感”;二是具體細化了“吸引力”的內涵,將其描述為“任務”、“目標”、“共同情感”等。

三、組織凝聚力影響因素

本文在綜合國內外相關成果基礎上,系統的分析了影響組織凝聚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組織成員、組織任務、組織管理。從組織成員層面來看,成員作為組織的組成部分,成員數量和價值觀的異質性會對組織凝聚力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從組織任務上看,組織任務性質、任務難易度的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組織凝聚力;從組織管理層面來看,領導者不同的管理風格和組織規章制度涉及輻射面大小,會對組織凝聚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1.組織成員層面

凝聚力除強調組織和成員之間的關系之外,還強調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包括共同的個性、情感、價值觀等。

(1)價值觀。組織成員在教育背景、個性、價值觀方面存在差異,一定程度范圍的異質性可以促進組織成員之間的合作,實現互補,但張宏通過實證研究提出,組織團隊的價值觀異質性和組織凝聚力顯著負相關,及組織成員之間價值觀差異越大,所形成的組織凝聚力就會越小。由社會交換理論可知,組織成員的價值觀與組織整體目標的切合度越高,越愿意分享交換信息和資源,提高組織凝聚力。

(2)組織的規模。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員工之間協作、溝通會相對頻繁。凝聚力反映了組織成員之間相互吸引的密切程度,規模較大的組織,成員彼此之間的接觸、合作、交流的機會相對與規模較小的組織會很少。劉電芝,疏德明提出組織凝聚力與組織規模的大小顯著負相關,組織凝聚力會隨著組織規模增大而降低。因而,組織的規模會直接影響組織內部凝聚力。

2.組織任務層面

組織是社會化分工的產物,不同組織在目標、任務性質、難易度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組織任務的性質和難易度會影響成員之間合作的必要性,從而影響組織的凝聚力。

(1)任務性質。任務協作作為組織凝聚力的維度之一,任務性質會嚴重影響組織凝聚力,對于需要組織成員高創造力較為獨特的任務,組織成員只有相互分享知識、經驗顯得更為重要。組織凝聚力不僅是維持組織成員相互吸引、協作的必要條件,也是激發組織成員潛能的催化劑。李樹祥,梁巧轉等在通過實證研究分析團隊凝聚力和創造能力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組織凝聚力和組織創造能力是正向關系,也就是說組織凝聚力可以促進組織創造能力,從而影響組織績效。

(2)任務難易度。對于相對簡單、頻繁的任務,組織成員可以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資源加以解決,而不需要與組織其他成員合作交流來完成。相反,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會提高組織成員的尋找資源的意向,更愿意與其他成員合作、共享知識與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任務難度系數越大,組織凝聚力會相對較高。

3.組織管理層面

隨著組織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組織不僅需要調整自身組織結構,管理者在不同階段會采用不同的領導行為,魅力型領導、變革性領導、民主性領導等作為一種領導管理風格在企業生存和發展關鍵時機具有非凡意義。楊尚劍,孫有平等以運動團隊為調查對象,通過實證研究得出民主的教練領導行為與組織凝聚力顯著正相關。初少玲通過對150名高水平團隊運動員進行調查也得到了類似結論,她發現教練員魅力領導行為與組織整體凝聚力呈正相關,良好的魅力型領導行為可以有效促進組織凝聚力。因而,領導行為方式會影響組織成員之間友愛程度、協作關系,從而影響組織凝聚力。

四、組織凝聚力提升策略

任何一個組織及企業規章制度,都必須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才能存在和持續發揮作用。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失去了組織成員的支持與擁護,將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鑒于以上分析,針對如何有效提升組織凝聚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思考。

1.以價值觀導向建設團隊

企業在建設團隊時,應該將價值觀相似性作為團隊建設的一個重要考慮指標。價值觀相似的成員更具有默契,合作更為密切。并且,價值觀相似性可以幫助組織降低團隊成員間的部分沖突,有助于降低成員間的心理距離,提高組織的凝聚力以及忠誠度。

2.注重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是凝聚力塑造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和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企業文化對于培養企業成員的組織認同感至關重要,良好的企業文化提倡組織成員間的交流與溝通,為組織成員更密切的合作提供環境支持,因而有利于組成凝聚力的提升。同時,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共同愿景、建立信念以及設計全員參與等文化建設途徑實現組織凝聚力的塑造。

3.塑造領導個人魅力

管理者的個人魅力會直接影響組織凝聚力,所以管理者應積極塑造個人魅力,吸引下屬主動追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包括工作風格、管理風格、溝通風格等,領導借助自身的個性特點,通過不同的方式與途徑,讓下屬感受到領導者的激情與鼓舞,感受到領導者內在的力量與生機。讓成員不由自主地充滿希望和投入工作、激發實現愿景的熱情,從而有效提高組織凝聚力。

參考文獻:

[1]Carron A V, Widmeyer W N, Brawley L 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Cohesion in Sport Teams: The 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85,(7):244-266.

[2]Bollen K A, Hoyle R H. Perceived Cohes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 [J].Social Forces, 1990, 69,(2):479-504.

[3]李海,張勉.凝聚力的結構、形成和影響--一個研究述評[J].經濟管理,2008,(7):47-51.

[4]張宏.創業團隊價值觀異質性、團隊沖突與團隊凝聚力關系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4(04):90-93.

[5]劉電芝,疏德明.團隊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培育措施[J].現代管理科學,2008(05):34-35.

[6]李樹祥,梁巧轉,孟瑤.團隊多樣性氛圍、團隊凝聚力和團隊創造能力的關系研究[J].軟科學,2012(07):91-95.

[7]楊尚劍,孫有平,季瀏.教練領導行為與凝聚力:信任的中介作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03):69-73.

第9篇

一、教師團隊的最高境界是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團隊成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每位教師的能力水平都能夠得到發揮,各盡所能,同心協力為專業建設和學科教學服務。二是指團隊教師的個人奮斗精神和專業能力的自我發展。如果說,教師的工作能力和奉獻精神是推動專業發展的縱向動力,教師團隊精神則是推動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橫向動力。

團隊精神是創造團隊業績的重要條件。團隊成員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創造團隊業績。一個教學單位,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都很強,這個教學單位的教學質量就很高,其社會聲譽也隨之增高,團隊成員的自身發展和教學成果頻出。教師的創造性成果不僅是教師個人能力的發展問題,也是促進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教師團隊凝聚力也體現在教學單位的日常工作中。一個教學單位除了教學和科研外,還有許多事務性的工作,教師之間相互協作,服從調配,教師主動承擔或協助他人完成單位臨時性和突擊性任務,體現教師團隊具有很強的向心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同時,教師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和諧共振等也是教師團隊凝聚力的重要體現。

二、團隊精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不是單個孤立發展,而是建立在團隊精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科和專業的發展是整體師資力量發展的結果,單一的個體發展是不可能支撐起學科和專業發展的。有了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必然為教師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同時,教師團隊的有效發展又為學科和專業發展提供了條件和保障。

教師的發展與教師的德性品質以及教師團隊的凝聚力有直接關系。德性品質低下,缺乏必要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個人主義的自私自利,這樣的教師無疑是得不到很好發展的,一個團隊里有一個或幾個這樣的人,這個團隊就不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教師個人的不懈努力與德性精神外化,是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和團隊凝聚力的動力要素。精神外化是精神內化的外顯形式,也是德性精神的行為表現。教師通過知、情、意、行的實踐與體認,能夠把自身發展與彰顯德性精神聯系起來,并通過具體的行為表現出來。因此,彰顯個性,弘揚德性精神是促進教師發展和團隊凝聚力的根本保證。由于受社會因素的影響,教師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市場經濟對人的價值觀的沖擊,學校也并非一塊凈土,學術腐敗和人情關系使部分教師的德性精神失落,直接影響和制約了教師發展及團隊凝聚力,從而也制約了專業和學科發展。因此,弘揚團隊精神,加強師德建設依然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課題。

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傳統的看法是教師發展其實就是教師專業發展,先有專業發展才后有教師發展。筆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應包括在教師發展范疇內,它不僅涵蓋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創新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還與教師德性精神的彰顯與弘揚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團隊凝聚力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學校學科和專業發展方面,學科與專業發展是學校專業建設的目標和任務,也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能力的基本條件。各學科和專業發展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然條件;一個專業和學科的發展是專業實力的加強所帶來社會信譽度增加,從而帶來生源的保有量不斷增加,同時也給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前景;學科和專業發展促進了教師的發展,教師是學科和專業發展的受益者。團隊凝聚力也是促進學科和專業發展的人氣指數及專業質量的基礎。一個專業有不同的學科和方向,它們是專業發展的基礎,學科發展和專業發展都離不開教師團隊的凝聚力、教師隊伍的人氣指數以及學科和專業的信譽度等。筆者曾經歷過的一個專業原是一個人氣指數極低,教師之間充滿矛盾和危機,原有的兩名教授同時跳槽,致使專業陷入極度困境。近年來,單位經過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優化了專業建設,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原先離去的兩位教授又回到了原單位。這一事例說明,專業的發展與教師團隊的凝聚力以及教學單位的人氣指數是密切聯系著的合力系統。

綜上可以看出,有了教師的發展,然后才有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和發展;有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發展,才能夠推動學科和專業建設的發展。也就是說,教師發展是根本,教師的專業發展是目的,學科和專業發展是方向。因此,優化專業建設,提升教師團隊精神和凝聚力是促進教師發展和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注釋:

第10篇

企業要使自身處于最佳發展狀態,團隊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養一支充滿團隊精神的高績效團隊,是企業決策層的管理目標之一。要盡可能使該支隊伍趨向于有著共同的目標和期望,有著相近或類似的觀念、信念、價值和行為規則,以致得以形成一種共同的行為模式,團結共進,這需要公司全體人員的熱心呵護。

團結共進,眾志成城,必須使公司的每個成員都能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偉城墻中的一塊磚,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磚與磚之間緊密結合是建立城墻的基礎,這種緊密結合就是凝聚力。員工凝聚力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集體創造力源泉,而只有步調一致,凝聚力的作用才能有效發揮。

如何步調一致呢,團隊要逐漸形成自身的行為習慣及行事規范才能做到。這種規范同時也表現出了這個團隊的行為風格與準則。企業的規章制度、標準化的建立健全,在這方面可起輔助的作用,而這個部署的關鍵是團隊的核心人物自身。典范作用是建立領導權威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我們所說的以身作則,就是這種含義。則是什么,就是規則!領導通過自身的系列言行對規章制度、紀律的執行,逐步建立起領導的威信,從而保證管理中組織、指揮的有效性。員工也會自覺地按照企業的行為規范要求自己,形成團隊良好的風氣和氛圍。

當團隊成員為自己是宏偉城墻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時候,人的自我價值實現得到了體現的時候,人人都愿意為自身及他人的發展付出。在這個階段保持和引導團隊內的人際關系和諧共處、相互依存,尊重個性、彼此寬容,互敬互重、真誠待人,彼此信任、遵守信諾,相互幫助、互相關懷,能力互補、同舟共濟,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團結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每個成員都要從自我做起。

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團隊精神與凝聚力,溝通是一個重要環節,比較暢通的溝通渠道、頻繁的信息交流,使團隊的每個成員間不會有壓抑的感覺,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標就能順利實現。當然這里還包含一個好的統帥和準確的目標,或發展方向的問題。當個人的目標和團隊目標一致的時候,員工就容易產生對公司的信任,士氣才會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體現出來。所以高層要把確定的長遠發展戰略和近期目標下達給下屬,并保持溝通和協調。這時,企業團隊成員都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團隊的業績表現出一種榮譽感和驕傲,樂意積極承擔團隊的任務,工作氛圍處于最佳狀態。

團隊精神的培育是對管理者的要求。團隊合作對企業的最終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統計,管理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者和同事、下級處不好關系。人性化管理是處理日常工作、處理上下級關系至上的管理技巧,來自精神和物質方面的有效激勵可以起到激發員工的個體驅動和穩定員工的作用。特別是管理知識型員工更是需要有關懷、愛心、耐心、善用、信任和尊重,這一點高層領導首先要把握和提高。

在此基礎上,加以其它的領導藝術、公平激勵機制、價值觀念、文化修養、獎勵與表彰、政策的延續性等系列要素充實,團隊精神與企業凝聚力必然得到弘揚和鞏固,企業的潛在創造力才能發揮,企業的整體目標就能順利地實現。

正所謂:沒有靈魂的團隊是可憐的,擁有靈魂的團隊是可怕的!

第11篇

各位領導、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競聘的崗位是物流部經理,在這里我以平常人的心態,參與這次崗位競聘。首先應感謝各位領導為我們創造了這次公平競爭的機會!展示自我的舞臺。對此,我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下面從三個方面向各位評委和代表陳述我的競聘報告

一、一個合格的物流管理部經理的職責

首先體現在的不是他的物流方面的經驗多豐富而是在領導用人方面的才能。首先要重視人,換句話就是要學會尊重自己團隊的每一位員工,我們的團隊是一個整體,任何一位都是我們團隊整體的組成部分,都擔負著為公司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務。那么知人是我用人的首要環節,用人先要了解他的優勢和長處,然后再安排他到適當的崗位上去,這樣才能實現人與事的最佳結合,達到知人而善任。因為一個人只有處在最能發揮才能的崗位上,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發揮出。

讓自己的每一個員工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不辜負心中所學,實現自己的價值。還要讓員工擁有培訓和發展的空間,鼓勵員工學習,創造培訓機會,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要讓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進行實踐和鍛煉,讓我們的員工真正感覺到在工作中超越自我,在工作中享受快樂。雖然我無劉邦之才,但是我深信我團隊中有可比蕭何韓信之才的人。能夠團結一起在市場經濟這個無硝煙的戰場上奮勇向前,乘風破浪。其次作為了一個部門經理,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作為一個部門的領導者,提高部門員工的凝聚力,帶領他們在市場中不被淘汰是必要的,凝聚力是一個團隊的靈魂所在。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凝聚力,那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反之,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隊,全體員工的心才會緊緊的團結在一起,整個團隊才能以更快的步伐在市場經濟中,一步凱旋、一路高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一個部門就是一個團隊,團體作戰遠勝于一個沒有號召力的不能體諒下屬的光桿司令。而在提高自己團隊凝聚力方面我將通過以下方式。首先,要確立團隊的共同的奮斗目標。從短期看我們團隊要有自己的目標;從長遠看,要有一個全體員工共同為之奮斗的藍圖。無論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必須做到與員工充分溝通,要讓自己的下屬能夠看到希望。因為勞動的付出而換來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增強員工的信心,作為物流部經理在長遠目標規劃中,也要考慮到目標實現后員工得到的利益,在團隊內部建立起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其次要打造人性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并重的管理制度。一個管理混亂的團隊對員工是缺乏凝聚力的。這個社會制度是不缺少的,缺少的是執行力。所以首先領導自己不我行我素,按規章制度處理問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化管理就必須從嚴處理,所以員工必須共同遵守制度,一視同仁,不能隨意搞“特殊化”。人性化管理注重對每位員工的關愛,強調與員工互相交流,創造員工滿意。比如在假節日,我們大家可以送上一份禮品或祝福,用真誠體現對員工的關心。作為公司領導者,學會與員工的溝通,了解員工的內心需求就一定能夠促進人性化管理的發展與創新,經常與員工交流才能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從員工的嘴中從中得到企業發展的真實建議。當然,與員工拉近距離也要把握好尺度。工作中嚴格要求和溝通中的平易近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剛柔并濟,軟硬兼施

第12篇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以陜西第三建筑有限公司、陜西思諾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西安恒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西安第三人民醫院、西安生殖健康中心、西安五龍車城、金堆城房地產有限公司、佐登妮絲美容院、華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揚電氣有限公司等10個單位的503位受訓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51人,女性152人,分別占總人數的69.8%和30.2%。

2.研究方法。一是文獻資料法。到拓展訓練公司查詢有關拓展訓練的第一手資料,并上國內國際網站查閱有關國內外拓展訓練的開展情況及發展動態。二是實驗法。實驗法的實驗設計采用的是單組比較實驗,對被測試對象實驗前后的心理學測試結果進行比較。該研究中自變量為:呈現給研究對象沒有進行拓展訓練和進行拓展訓練的兩種不同的刺激。因變量為:研究對象在這兩種刺激下所做出的反應,具體反應在拓展訓練前《運動中群體凝聚力問卷》和拓展訓練后《運動中群體凝聚力問卷》上的不同。三是問卷調查法。此次研究采用《運動中群體凝聚力問卷》(簡稱GEQ)測量群體凝聚力。經檢驗,問卷具有較高效度和信度。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5%。四是數理統計法。采用Access、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拓展訓練項目與凝聚力各維度間的結果與分析

拓展訓練的訓練科目一般分三類:個人項目、雙人合作項目、團隊項目。研究者選取拓展訓練中最具代表性的六個項目:斷橋、空中單杠、天梯、雙人鋼索、電網、絕壁求生作為研究項目。為了深入地了解拓展訓練各項目與凝聚力四維度間的聯系,研究者把拓展訓練后這三類項目的四維度GEQ分值占四維度GEQ總分值的比率進行了統計。從中發現:個人項目斷橋空中單杠主要提高ATG-T指標;雙人項目(天梯、雙人鋼索)主要提高ATG-S指標和GI-S指標;集體項目(電網、絕壁求生)主要提高ATG-S、GI-T、GI-S指標。

以上的調查結果和拓展訓練科目的分類和性質有著很大聯系。

第一,從個人項目上看,個人項目本著心理挑戰最大、最佳的自我教育,體能冒險最小的原則設計,每項活動對受訓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極大的考驗,體驗自我潛能的挖掘及釋放后的思索。以跨越斷橋為例,這一科目的培訓目的是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克服心理恐懼,增強自信心;控制與決斷能力,感受換位思考。每一位體驗者跨越斷橋后,對換位思考將有更深的理解。因為大多數體驗者在團隊分享總結時都提到自己在跨越斷橋時對斷橋的理解與看同伴跨越斷橋對斷橋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且多數都表明自己跨越斷橋時才真正地理解為什么隊友在斷橋上會兩腿發抖、猶豫不決。并由此聯想到在今后的訓練中要相互幫助、風雨同舟。

第二,從雙人項目看,雙人合作項目包括雙人鋼索、天梯、“之”字梯等,這些項目側重點雖然不同,但其共同點都是體驗相互協作的重要性。因為項目設計的初衷是兩個人協調配合,所以無論你自己多么強壯,而你的隊友看起來多么瘦弱,沒有她的幫助,等待你的就是失敗。所以許多參訓者訓練后都更深地體會到“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所隱含的哲理,既而使受訓者體會道團隊中沒有不重要的隊員。這不僅會使他們更喜愛自己的項目并以滿腔的熱情投入訓練中,同時,也會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更尊重其他隊友。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將會使他們的生活訓練中少一份摩擦,多一份和諧。

第三,從團隊項目看,團隊項目以改善受訓者的合作意識為目標,通過復雜而艱巨的活動項目,促進隊員之間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拓展訓練的每一個團隊項目,都是經過仔細挑選的,每一個項目都相當于一場比賽,要求隊員們自己配合完成,培訓師在旁邊仔細觀察并做好筆記。待活動結束后將信息反饋給隊員,由學員認真回顧總結。因為這些項目是團隊項目,要想圓滿完成,就必須遵循優秀團隊的十大特質,所以,團隊項目完成后,許多隊員都深刻理解了許多看似非常深奧的原理,進而明白團隊凝聚力的重要性。

2.拓展訓練項目對不同性別的受訓者訓練前后GEQ分值的結果與分析

為了探討拓展訓練項目對受訓者凝聚力的影響是否因性別不同而存在差異,研究者分別對訓練前后男女受訓者的GEQ分值進行比較。

從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女受訓者培訓前的平均GEQ分值是81分,比男受訓者培訓前的平均GEQ分值少了4.23分。能明顯看出被測前后四維度的結果和比例。從四維度指標來看:(ATG-T)指標女受訓者提高了27%,男受訓者提高了17%。(ATG-S)指標女受訓者提高了19%,男受訓者提高了7%。(GI-T)指標女受訓者提高了22%,男受訓者提高了12%。(GI-S)指標女受訓者提高了46%,男受訓者提高了12%。說明女受訓者培訓前的群體凝聚力指標要低于男受訓者,而培訓后女受訓者的平均GEQ分值增加了22.50分,提高了28%,達到了接近滿分的103.50分,遠遠高于男受訓者12%的提高率。

培訓后女受訓者的平均GEQ分值提高率遠遠高于男受訓者。這一現象引起研究者極大的興趣。作者研究后把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男女性別的不同,女性的情感往往要比男性更豐富。拓展訓練的所有項目都可以引發出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交往活動,有明確的操作過程,要求受訓者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更能引起女性的共鳴。

第二,由于拓展訓練的很多項目都需要具有充足的體能,頑強的意志和非常的膽量。在這些方面,女性和男性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但拓展訓練對每個人的要求都是一樣的,沒有性別區別。所以女受訓者在訓練中要比男受訓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她們要比男受訓者感受更深。

第三,在集體項目運動隊中,教練員對女受訓者的管理和訓練不像對男受訓者那么嚴厲。而拓展訓練屬于半軍事化管理,軍事化的管理風格使女受訓者在訓練中和平時形成強烈對比。

三、結論

1.拓展訓練各項目針對受訓者凝聚力各指標的提高程度不同。個人項目主要提高群體任務吸引;雙人項目主要提高群體社交吸引和群體社交一致性;集體項目主要提高群體社交吸引、群體任務一致性和群體社交一致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平市| 奉节县| 宝丰县| 平陆县| 雷波县| 措勤县| 深水埗区| 高淳县| 电白县| 太康县| 鹤山市| 乐业县| 图木舒克市| 邮箱| 门源| 荃湾区| 丽江市| 射洪县| 大足县| 东莞市| 陆丰市| 奉新县| 依安县| 康保县| 桓仁| 桑日县| 水城县| 九龙坡区| 湘潭县| 金湖县| 高雄市| 泗水县| 临江市| 拉孜县| 沈阳市| 湟源县| 潜江市| 镶黄旗| 绥江县| 宁海县|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