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鼓勵人的語句

鼓勵人的語句

時間:2023-05-30 09:14: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鼓勵人的語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鼓勵人的語句

第1篇

可能很多人知道,TED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致力于傳播那些激動人心的想法,題目范圍設定為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和設計領域(design),因此得名TED。本書的作者杰瑞米?多諾萬,作為TED和TEDx演講者教練,通過使用戲劇當中的三幕分析方法,對幾百個TED演講視頻進行分類分析,得出一些共性與要素,每個要素都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技巧供使用。

你也許永遠沒有機會真正地登上TED舞臺,但你依然需要用激勵他人的方式去傳遞自己的想法。而且,TED演講的理論和技巧同樣適用于商務演講和會議,甚至可以運用到任何一個公共演講場合,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參加會議,甚至是婚禮和其他特殊場合。

首先,需要有“值得分享”的觀點,明確演講的目的是給予。因為TED相信并且努力去挖掘那些正向的、可以去鼓舞人們思索的、能夠改變世界的觀念,這是被人們長久以來忽略的巨大的力量,并且號召人們作出行動,讓世界和生活越來越好。

因此,選擇話題時要進行深層次的以結果為導向的反思。同時,專注于傳播“一個”觀點,找出你演講的核心,而且這個核心最好精練成3―12個單詞的口號。用一個強有力的語句表達出來,通過至少重復三次的方式,能讓它根植于聽眾的大腦。演講者常犯的一個最大錯誤,就是試圖通過一次演講傳達一生所學,其實,專注于一個概念可以讓你更清晰地實現你的意圖。

其次,把握演講的結構與關鍵點。對于開場的前一二分鐘,甚至10―20秒,是觀眾參與程度最高的時刻,因此必須要有清晰的開頭。最引人入勝的三種開場方式是“有針對性的故事”、“震撼人心的事實”以及“有影響力的問題”。比如,杰米?奧利弗這樣開始:“為什么每天都有320位與你一樣的美國人因為自己食用的東西而與世界告別?”同時,也要避免采用以我為中心的開場,比如我是來自某某公司,我如何如何。

對于主體,要有內在的邏輯(論點―論據―論證模式),一方面能使你更集中在你真正值得傳播的觀點上,同時可以把你的觀點和聽眾的記憶鉤連起來;好的過渡能精確地回顧前一部分,同時巧妙地預告下一部分。它還能給觀眾提供寶貴的時間,將剛才所講的內容同演講的整體邏輯聯系起來,并同個人經歷聯系起來。對于總結,要有預示即將結束,然后做總結,和會議主題掛鉤,給出具體落實方法,表達出對于聽眾感受的考慮等。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演講是必須要與聽眾建立情感聯系。在播放次數最多的10個TED演講中,有7個都是致力于激勵人們更好地改造和提升自我價值。他們的觀點并無創新――太陽底下無新事。這7個演講關注人類的觀點,包括精神疾病、創新、領導力、幸福、激勵、成功和自尊。這些演講者并不是第一個針對這些課題發表演講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但他們從自身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這些問題,并且感動了我們,是演講者讓聽眾明白了為何這些事情很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去改變現狀。

當然,就像TED的主旨“傳遞分享、內容大于技巧、鼓勵人們有信仰、活出熱情”一樣,在這個快速發展、淺閱讀的互聯時代,它讓我們能夠更真切地表達自己思想的同時,更多地是讓我們從“為什么”開始思考,而不是“怎么做”或者“做什么”。

如果說,曾經一個安靜內向的孩子,職業的起點是半導體技術分析師,通過最初十年花10000個小時在演講上,堅持六年無私分享,不斷給演講者反饋,最后成為TED演講者教練,寫就了這么一本書,那么它值得你花上一天的時間,仔細研讀。也許有一天站在TED或TEDx演講臺上的,就是你。 責編/劉忠波

第2篇

一、把握詩歌的意境美,讓學生開拓想象,發展其創造性

古典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我們常說的詩歌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認識和情緒體驗,王國維《人間詞話》“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說的也便是詩的“意境”。

詩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雄偉壯闊,絢麗纖細;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含蓄典雅,景象萬千。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除了物還有蘊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閱讀古詩必須引導學生根據詩中所提供的信息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如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單調的悲涼秋景,而它要表現的則是作者遠在天涯、愁腸欲斷的情懷。這個意境是通過枯藤、老樹等九個事物所感悟到的,這種感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啟發學生想象,即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中浮現加工,展現一幅立體的畫面,引導學生步入詩的意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

古詩中的想象當然也需通過學生的誦讀來實現,教師大可放開手腳,讓學生在讀中譯出詩文,對詩中的情與景進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對詩文不加限制的改寫、描摹。那時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會躍然紙上,然后教師鼓勵學生當堂竟說。如《錢塘湖春行》一詩,有的學生這樣描繪:春水初平的堤岸,春云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飛鳴,輕巧的燕子銜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綻令人眼花繚亂,是綠茵的草長得可沒馬蹄……當學生能夠當堂聯想、想象到這樣一幅生動的畫面時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誦讀,學生既讀出了畫意,腦中展現了立體的圖景,又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詩的意境,開拓了學生的想象,其創造意識也就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把握詩歌的音樂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

古典詩歌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韻律、樂感極強,平聲仄聲交錯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諧的節奏。正是因為詩的語言凝練精辟,具有悅耳的音樂美,因此誦讀就成了我們破解古詩的首要任務。

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范讀、或領讀、或齊讀。初步朗讀,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誦讀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音節語句的聲調節奏及其變讀,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音樂美,它包括糾正學生的讀音,適時講解古詩的押韻、平仄,以便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和語勢。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于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于體會古詩的感情和氣勢,表現出詩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欲罷不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把握詩歌的語言美、讓學生背誦積累,增添其文化底蘊

第3篇

(一)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積極昂揚的人生態度

優秀傳統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鼓勵人積極向上的語句和章節,例如,《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倡導,主張人們應當發憤圖強、勁健剛強。孟子“舍生取義”的人生主張則啟發我們要有犧牲精神,做人應當為正義事業奮斗不息且不懼犧牲。同時他還提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提醒人們在順境中應當有憂患意識,逆境之中應當奮起拼搏,在苦難之中尋求生存之道,探求生命的希望。諸葛亮則以“志當存高遠”鼓勵年輕人樹立遠大理想,不應為眼前利益所迷惑。顧炎武在其著作中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告誡青年人應當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當今社會,部分大學生受到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不務正業,沉迷于玩樂,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還有部分大學生崇尚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在生活中肆意攀比,一些大學生甚至因為自己的物質條件較差產生抱怨和自卑的情緒。而優秀傳統文學對當前大學生面臨的這些思想道德問題,無疑是一劑良藥,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奮斗意志,鼓勵大學生樹立積極昂揚的人生態度。

(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我國古代教育較為重視個人的內在修養,關注道德教育,儒家提倡“修身治國平天下”,將“修身”作為人的立世之本。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將“仁”作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且提出“從己于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兩個方面,來達到“仁”的境界。另一位重要的儒學人物孟子則以“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為大丈夫的衡量標準。提倡君子應當不畏強權、堅持正義、堅守節操。這些儒家學說不僅閃耀著思想光芒,還具有強大的人格力量。林則徐則在其作品中指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主張人生在世應當擁有廣闊的胸懷。同樣倡導包容精神的還有“和而不同,”。這些優秀傳統文學中的主張和理念,對于完善大學生人格,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改進大學生的處世原則,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互助、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報效、忠誠和熱愛祖國的一種思想、意志和情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和共同價值信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追求。我國傳統文學中有許多倡導愛國主義的作品和思想。例如,道家創始人老子就曾指出“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禮記》中也主張人們努力構建“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屈原在其著作《離騷》中高呼“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命運的關懷。范仲淹則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語句表達自己的家國之憂。可見,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學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多關注國家與人民的生存情況,并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優秀傳統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目前,我國還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思想文化呈現出鮮明的多元化特點,面對西方思潮的涌入和影響,部分大學生未能抵擋西方消極思想的影響,價值觀念和生活理念逐漸扭曲,在各種思想和觀念的碰撞中逐漸迷失了自我,盲目崇拜西方價值觀,滋生了虛無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自私自利的思想,這無疑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發現,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學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積極意義,因此,高校必須根據教學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機融入優秀傳統文學,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將優秀傳統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

若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融入優秀傳統文學,首先必須加大傳統文學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比例。在思想政治課程講授中滲透傳統文學。可以選取經典名篇進行解讀、賞析和研究,發現和弘揚其中蘊涵的民族美德和道德情操。或賞鑒經典傳統文學篇目的作者情感、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從而增強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同時,還應鼓勵大學生將傳統文學中的優秀精神與自己的生活、學習、責任、工作聯系起來,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傳統文學中關于真善美及民族精神的詮釋和弘揚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也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鼓勵學生誦讀和研究傳統文學作品,必須注意方法和內容,應避免機械的教條化傳授。我國著名古典文學專家霍松林先生就曾指出:“古典文學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其經典篇目凝聚著我國的民族精神,并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芒,因此,通過研究傳統文學優秀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國民素質,這實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見,若要培養大學生和諧處事的觀念、愛國主義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品位,就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視傳統文學的滲透。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為學生講解《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等思想理念,幫助大學生養成誠信待人、理解寬容的高尚品質。或引導學生解讀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賞析《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語句,引導大學生樹立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又或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慷慨之語培養學生的民族氣節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融入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學精神和作品,能夠宣揚慎獨、明禮、博愛、誠信等優秀品質,進而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二)將優秀傳統文學融入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

眾所周知,校園文化活動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塑造人格、陶冶情操、啟迪思維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將傳統文學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到大學生活的各個場景、細節和角落中,讓學生時常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首先,可以定期舉行傳統文學報告會和學術講座,例如“國學經典”講座,詳細解讀國學經典,以增強大學生對優秀國學著作的認同感。其次,要把握重要的歷史事件、傳統節日和紀念日,并以學校、院系、班級為單位舉辦相關的宣傳活動,邀請英雄模范、道德榜樣、專家教授做專題報告會,用榜樣的力量號召大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再次,要組織傳統文學相關的讀書活動,例如,舉辦經典著作研讀活動、傳統文學知識競賽、經典格言比賽等,并開展與傳統文學相關的歌詠比賽、文藝表演等,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感染。同時,還應當鼓勵大學生踐行傳統文化,參加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具體實踐中體悟傳統文學的魅力,進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三)將優秀傳統文學融入高校媒介宣傳中

網絡及新聞媒體被高校媒介視為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學,應充分重視高校媒介的宣傳作用。首先,應當在校園內創設傳統文化宣傳欄,介紹相關的傳統文學知識,擴大宣傳范圍。其次,應當關注影視劇院和校園廣播等媒體,將其作為宣傳傳統文學的重要渠道,院系可以組織學生定期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宣揚傳統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加深大學生對傳統文學的理解,進而提升他們的道德境界。再次,可以開設“紅色經典”網站,并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等社交網絡傳播傳統文學知識,增強傳統文化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四)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第4篇

2019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葆有職業初心,緊貼時代脈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微信、支付寶、滴滴打車等的出現,使電信業、銀行業、出租車行業等面臨挑戰,許多曾經穩定的職業已經消失或行將消失。

材料二: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催生了許多新興行業,出現了大量諸如數據分析師、色彩搭配師、公共營養師等新職業。

材料三:一部電視紀錄片的熱播,使“章丘鐵鍋”意外走紅。鐵鍋鍛造這一老行當迅速得到人們的追捧,傳統工藝重新煥發生機。

在新時代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個人應該有著怎樣的思考和選擇?作為高三畢業生,請你以“時代與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在班會上發言,表達你的思考和看法。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面前,許多新行業正在誕生,許多老行業正在消亡,也有很多傳統老行業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作為高中生,我們該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選擇自己的職業,規劃自己的未來?

立意1:將對立的兩面合二為一,在關注新興行業的同時,不能任由傳統老行當自生自滅,要用科技點亮傳統老行業。老行業、老職業在口口相傳和經驗傳遞的農耕時代,常常由于天災或人力因素而消逝,我們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傳播的力量,讓老行業走到更多人面前,煥發出新的光彩。

立意2:選擇新行業,心懷老傳統。無論時代怎么發展,無論科技怎么演變,我們都不應淪為工具的努力,人類最古老、最傳統的行業,莫過于對人類心底真善美的需求。

范文:

葆有職業初心,緊貼時代脈搏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風起云涌間,“互聯網+”的時代已翩然而至。立足于傳統與今朝交織激蕩間,吾輩誠應深思時代與職業生涯規劃,而使人生之船不偏不倚地挺進。以下乃一己之薄見,望能拋磚引玉,開啟更多的真知洞見。

新時代的職業選擇,應由“大眼界”加持。周國平先生如是語:“無所投入可悲,無所堅守可嘆,二者兼有,則或可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若因現實提供的就業無法映襯心中理想,從而無所投入,無所堅守,悄然降臨的,或是新興行業的號角聲。我們不需畫地為牢,將自己束縛在傳統觀念的“鐵飯碗”中。誠如毛姆呼喚忙于撿地上散落的六便士的人們抬頭望見月光,梭羅鼓勵人們行舟去往前人不曾抵達的水域,我們身為史懷哲筆下有“獅子般雄心”的年輕人,不應順從“命運的理性化”,而應向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行業敞開懷抱。我們的職業選擇應與時代接軌,構鑄青年與時代的命運共同體,去乘風破浪。縱將經歷櫛風沐雨的艱難征程,也勇敢地赤腳走過生活的刀鋒。

新時代的職業生涯,亦需重拾自古流傳的職業初心、匠人精神。南仁東用盡生命所有的光,點亮“天眼”;故宮文物修復師,將一個個細心修復文物的日子串成詩篇。無論何種職業,葆有職業初心而砥礪前行,都是必然的價值選擇。隨著紀錄片的熱播,傳統工藝與傳承他們的匠人漸漸回歸到我們的視野。我們珍重慢的價值,米蘭昆德拉曾將快與遺忘緊緊相連。“快”讓人進入“與過去和未來都斷裂的瞬間”,讓過往的流亡者回歸故土,卻已失去靈魂的家園。所以我們需要記憶,記憶曾鐫刻在我們文化基因中的職業精神。唯有這般,我們才能將傳統踉蹌腳步拉回平穩,讓歷史的厚重為我們的職業生涯奠定厚實的基調。

王開嶺先生呼吁我們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在時代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探討中,我們誠應讓精神澄澈,攜匠人精神,開創新新風貌。愿你我共同擁抱美好明天。

第5篇

關鍵詞:淺談新課程標準指導古典詩歌教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讀古典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由于古典詩歌離我們年代較遠,經過歷史長河沉淀而來的詩歌有著深刻的意蘊、豐富的情感,充滿著令人回味無窮的詩情畫意。但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很難把握古典詩詞中所內蘊的思想精華和語言魅力,因此古詩教學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如果象以前那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支離破碎地分析,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就會興趣索然了,更談不上去體味挖掘詩的所凝聚的音樂美、竟境美和語言美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讀古典詩歌時,必須引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和創新上下功夫,大膽讓學生自主誦讀,從詩歌的整體上去感知詩的音樂美,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感悟與啟迪,從而達到積累語言,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

第一、感悟詩歌的意境美,讓學生拓展想象,發展其創造性。

經典的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人們常說的詩歌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認識和情緒體驗,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說的也便是詩的“意境”。

經典詩歌都有很深的意境,詩的意境美又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雄偉壯闊;有的絢麗纖細;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含蓄典雅,景象萬千。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除了物還有蘊含其中的情感與哲理,這就是所謂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吧。因此,閱讀古詩必須引導學生根據詩中所提供的信息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如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它就是一幅落寂單調的悲涼秋景圖,而它要表現的則是游子遠在天涯、愁腸欲斷的情懷。這個內在意境是通過枯藤、老樹等九個典型事物特征來感悟到的,這一感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啟發學生去想象,即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中浮現加工,從而展現一幅立體的畫面,引導學生漸入詩的意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與交融。

當然,古詩中的想象也需通過學生的誦讀來實現,教師大膽放開手腳,讓學生在多讀的過程中譯出詩文,達到學生對詩中的情與景進行初步理解的目的,然后,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的翱翔,對詩文不加限制的改寫、括寫、描摹。那時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會躍然紙上,然后教師鼓勵學生當堂竟說,百花爭艷。如學習《錢塘湖春行》一詩,一個學生這樣描繪:春水初平的堤岸,云舒云展,貼近湖面,黃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飛鳴,輕巧的早燕銜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綻令人眼花亂,是綠茵的草長得可沒馬蹄……如果學生能夠當堂聯想、想象到這樣一幅生動的畫面時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反復誦讀,學生既讀出了畫意,在腦中展現了立體的圖景,又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詩的意境,開拓了學生的想象,其創造意識也就得到了潛移默化的發展。

第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

古典詩歌是最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很講究韻律,而且樂感極強,平聲仄聲交錯組合,跌宕起伏,朗朗上口,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諧的節奏。正是因為詩歌的語言非常凝練精辟,具有悅耳的音樂美,因此誦讀就成了我們破解古詩的首要任務。

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而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范讀、或領讀、或齊讀,形式不一。初步朗讀,要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容易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當然,不管采用什么樣的誦讀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音節語句的聲調節奏及其變讀,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音樂美,它包括糾正學生的讀音,穿插講解古詩的押韻、平仄方面的文學常識,以便學生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和語勢。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于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于體會古詩的感情和氣勢,從而感受詩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復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所深深感染,欲罷不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悟。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濃厚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讓學生佳句成誦,增添其文化底蘊。

古典詩歌是語言的濃縮精華。它凝練精辟、生動形象,往往是一字千鈞、震人心靈,留給人們許多想象的空間,鑒賞詩歌的語言,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如“隨風潛入夜”的“潛”,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天門中斷楚江開”中的“開”等精妙含蓄的詞語永遠值得學生去揣摩、體味和借鑒。

而更多詩句則以其豐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啟迪后人而流傳千古。如:激勵人們樂觀開朗、勿做兒女情長的“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寓意頑強拼搏、生命不息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有表達英雄氣概、偉大志向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等許多陶冶情操的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糧和動力源泉。學生熟讀成誦這些詩句,對學生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成,人格的塑造,起著無法估量的潛移默化作用。他們往往通過誦讀倍受其感染,勢必會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激起相似的情感,從而達到心物交融、心領神會。這樣不僅增添了學生的文化底蘊,而且形成了他們健全的人格。

總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誦讀的引導,在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前提下,把握詩的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的同時,力求讓學生熟讀精背以至默記在心,較深地領悟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和語言美,達到最終完成語言積累和情感熏陶的教學目的。

當然古詩教學的方法是形式不一、靈活多樣的,但鑒賞古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始終是我們中學古詩教學的目標,所以古詩的誦讀、體味與感悟,應貫穿古詩歌教學的始終。尤其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誦讀的能力和想象力,從而加深理解和感悟,獲得思想的啟迪,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古典詩歌所特有的審美樂趣。

參考文獻:

1、《詩詞鑒賞詞典》江蘇古藉出版社

第6篇

(遼寧省建平縣哈拉道口中學 122400)

養成教育就是良好行為習慣、良好學習習慣、良好健體習慣的養成。《現代教育行為心理學》認為: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征。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從事其他活動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習慣的形成則是優良品德形成的標志。因此,在中學教育過程中要特別學生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而如何根據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學的教育方法,是養成教育的關鍵。

一、教師要率先垂范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教師的身體力行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應該注意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對于學生的問好,老師應該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要盡量先跟他們打招呼。對于學生的幫助,我們應該親切地跟他們道聲“謝謝!”。如果老師有時說錯了或做錯了,也要敢于向學生道歉。這樣,教師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范,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誘導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地批語指責。通過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更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可能使其心靈受到震撼……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臺,起于壘土”,只有我們的教師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一言一行注重培養學生養成教育,就一定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用校園文化進行熏陶

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一部主體的、多彩的、具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個體良好習慣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知、情、意、行交互影響作用的過程。情感是人們認識活動的動力源泉,情感是學生認同傳統道德的媒介,學生只有對校園文化在感情上認同,產生共鳴,才可以主動化為道德信念和道德認識。學校利用教室、長廊、櫥窗等空白處,張貼、懸掛校訓、校風、校紀、名人畫像、名人名言。當學生看到這些語句及畫面時,一定會刺激學生的感官,不時觸發學生的種種激情和向往,并與自己的行為作比較,引起豐富的聯想,在情感的激發下,不斷轉化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在愉悅中接受教育。總之,作為學校,應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空間,通過建設校園文化,調動學校中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從校園的各個方面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為學生提供、設計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背景,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三、家庭要密切配合

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后,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于繼續深化養成教育,并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1、品行熏陶。成良好的品行不是靠說教,而是靠感染和熏陶。對于孩子有違社會公德的思想和行為,家長要防微杜漸,不要以為是小事一樁而輕描淡寫。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行習慣,才能更好地體驗在學校所學的道德知識,進而樹立牢固的道德信念。2、智力開發。家長要為孩子的智力開發提供基本的物質條件,比如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和學習用品,同時要鼓勵孩子多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思想,敢于標新立異,勇于嘗試新思維。良好習慣的養成遠比帶孩子參加各種特長培訓班意義重大,它不但有利于孩子搞好目前的學習,還為孩子終身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好習慣,為了獲得某一方面的特長而貽誤這些習慣的培養實在是丟了西瓜撿芝麻。3、身體鍛煉。身體健康是幸福人生的首要問題。不要把孩子整日鎖在屋里,經常鼓勵他們參加有益的體育活動,或者全家人節假日出去郊游、野營,培養孩子體育養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讓孩子從大自然和身體運動中感受樂趣,這也是在幫助孩子造就一生的幸福。4、審美陶冶。高品位的人生必須有高質量的審美素養。在開放的社會,良莠不齊的文化產品一齊向孩子涌來,家長要協助孩子崇尚真善美,鄙夷假丑惡,平時幫助孩子選擇好朋友和格調健康、高雅的視聽作品,教孩子自覺抵制壞人的侵蝕和庸俗、污穢的意識及行為,并且抽時間與孩子一起欣賞美妙的音樂、制作精良的電影和電視、激勵人生的文學作品,養成孩子追求健康、美好人生的志向。

四、培養社會責任感

當代社會及經濟發展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自然災害、公共污染、社會腐敗、計算機病毒肆虐等威脅;社會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導致信息的過度泛濫與污染等。而且這些副作用越來越難以預測和控制,有時甚至導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減少學習生活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自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術的同時,了解不正當地使用這些知識、技術可能對人類所帶來的巨大危害,充分認識其自身對此應盡的義務及所承擔的責任。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聆聽窗外的聲音,感受心靈的搏動,“養成教育”是一支永遠彈奏不完的美妙樂曲,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攜手才能譜出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教育樂章。

第7篇

1.1特別注意一些表面對應的英漢詞語,可能表達不同的文化含義,引起不同的意義聯想,我們稱之為culturally loaded words。比如intellectual在英語中多指教授或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高級知識分子,往往不包括大學生或普通具備本科學歷的公司職員,而與其相對應的漢語"知識分子"在中文中更傾向于指所有上過大學的人,甚至早些年可能連高中畢業生都會包括在內。再比如owl這個詞,與其相對應的漢語是貓頭鷹,在中國文化中,它是一種不祥之兆,所謂"貓頭鷹進宅,喪事進來",可是在西方文化中,owl則是智慧之鳥,是睿智的象征。

1.2特別注意一些由于文化涵義不等值性而產生的無法對譯的習語及用法搭配。比如漢語說"小菜一碟",英語說Tt's a piece of cake.在漢語中對老師的稱呼是"王老師",英語中則是Mr.Wang, Mrs.Wang。漢民族文化經過了五千多年的吐納使得絕大多數中國人并不會去專門信仰或崇拜某一個固定的神或偶像,所以中國人遇到困難習慣于說"老天保佑",而西方大多數國家信奉基督教,所以英語說God bless me。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不勝枚舉。

1.3特別注意由因文化所觸發的定向思維的不同而產生的對于中國學生難以理解的表達。比如很多美國人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句話,When you're down,you're not necessarily out.對于一個高中生,這句話中并沒有什么生詞,可是許多學生卻對其含義不甚了解。這句話的表層意思是:當你被擊倒,并不意味著輸了這場比賽。所有的美國人都明白這句話的寓意是用于鼓勵人們,當遇到挫折時,不要喪失信心,因為還是有成功的希望。

2.中西方不同的

中國人大多信佛。佛教在中國有著千年的歷史,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佛教認為生命是一個輪回(即前生、今生、來生),固漢語中用"三生有幸"來表達無比的幸福。佛教信緣,便有了"有緣千里來相會"與"命中注定"等說法。因為佛教的緣故,和尚、尼姑在漢語成語中出現率極高。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僧多粥少"等成語。佛教徒相信"佛力"無邊,因此,人們常會"借花獻佛",反對"臨時抱佛腳"。

而在西方國家,尤其在英美國家,基督教頗為盛行。上帝、耶穌、《圣經》教堂等基督教文化在英語里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在西方國家,人們相信上帝(God)創造了人類,是萬能的。所以常常說:"God bless me!"(上帝保佑!)"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For god's sake,…" (看在上帝的份上…) "Thank God!" (感謝上帝!)"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可見上帝是一切的主宰。上帝的兒子耶穌傳說是在星期五受難的,固英語里有"Black Friday"(意為"災難的一天"),而 "Friday face" 則是"愁眉苦臉"之意。"Since Adam was a boy,…"不可簡單理解為"當Adam還是個小孩的時候"而應理解為"很早以前"。《圣經》里說Adam是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那么當Adam還是個小孩的時候,那當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圣經》里還有許多典故,如 "Noah's Ark" (諾亞方舟), "Solomon's wisdom" (所羅門的智慧),這些在英語文化里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

3.中西方不同的社會習俗

"民以食為天"。"食"在漢文化里是頭等大事。因此,中國人見面都喜歡問:"吃了嗎?"以示關心。同樣,"去哪兒?"也是一種透著關切的問候,并非真的打聽對方的去向。但如果把這種打招呼的方式轉換成英語,用在西方的文化氛圍中,"吃了嗎?" 就可能被誤認為是向對方發出請吃飯的"邀請",而"去哪兒?"則可能被誤認為是想打聽他人的隱私,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都說中國傳統文化重"情",西方文化重"智"。"情"指的是富有人情味;"智"則應理解為"得體"。這就不難理解中國人在談話中常打聽對方的"年齡"、"婚姻"、"工資"等情況,其實這只是表示"關心"而已。而在西方文化中,這些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屬于個人隱私,不輕易談及。正因為有了許多需要回避的問題,難怪在英語中常常以談論天氣來展開話題。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 (今天天氣很好,是嗎?)

第8篇

(一)廣告信息類

我們每天都可以從報紙、電視或網絡上接觸到大量的廣告。可以說,我們的生活與廣告息息相關。近年來,廣告題材的閱讀理解題成了高考命題的一個熱點。廣告信息類文章包括招生廣告、演出廣告、招聘廣告、產品簡介和使用說明、房屋出租、節目介紹等。

這類文章的特點是:文字簡單,且多用省略句式;文章中有很多內容會用大寫字母或黑

體字;圖表或表格形式的文章占有較大的比例;題目設置以考查細節為主。廣告信息類閱讀理解題相對于其他類型的閱讀理解題來說,難度較小。

當解答這類題目時,考生可以先略讀題目,再瀏覽題干,然后帶著問題找答案,解答這類題目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這類題目主要是以細節理解題為主的,考生只要通過快讀、略讀等方法,關注與問題有關的語句,忽略其他無關的信息,找到問題的答案即可。當然,在閱讀時也要注意方法,如要特別注意文中以黑體、大寫、畫線等方式加以提示的文字,這些內容很有可能是文章的核心或至少是一部分內容的概括,抓住這些內容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普知識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和科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科普知識也日漸成為高考中的熱點。科普知識類閱讀理解題涉及的話題非常廣泛,從非常專業的高新科技知識到最常見的科學常識無所不含。2010年各省高考英語試題中就涉及到了許多有關動植物特征及行為研究、科學飲食、科學發明等方面的話題。

這類文章的特點是:從體裁看,這類文章一般都是說明文,通過對某個自然現象、某個科學研究等的詳細描述,讓大家認識、了解某方面的科學知識,并學會在生活中運用這個知識。根據說明對象和說明目的的不同,科普說明文可分兩類:

1.事物說明文。說明的對象是具體事物,客觀地描述事物各個方面的特征,即介紹客觀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成因、關系、功用等(如2010年全國卷ⅠC篇是關于一種鳥的特征及生活習性的文章)。

2.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所呈現的某方面現象產生的原因、功能及原理或者事物的演變過程等,是對事物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的說明,使人們對事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如2010年廣東卷C篇是關于介紹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預防措施的文章)。

當解答這類題目時,應該做到:

1.把握文章段落和篇章的中心。在閱讀時,應特別注意文章的開頭、結尾及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因為它們往往會包含篇章或段落的中心。

2.利用文體特點解題。要結合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的結構與表達特點,以事實為中心進行思考,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征進行細節閱讀和推理判斷。

3.通過上下文對詞語的定義、解釋和舉例猜測詞義。科普類文章中,生詞后面往往有解釋說明性的短語或句子,如that is,mean,stand for,namely,refer to,in other words等,有時也以同位語、定語從句的形式出現,或用破折號、括號來表示。

(三)時文報道類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關注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因而時文報道類(也稱新聞報道類)的閱讀理解題也是高考試卷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題型。

這類文章的特點是:時文報道類文章一般以記敘文為主。文章的特點是用非常簡練的語言清楚地向讀者闡述一件事。這類文章的寫作思路往往是這樣的:簡述某個事件(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結果)――具體描述該事件(細節內容)――作者或其他人的看法和評價。不過,在表達方式上,作者會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如倒敘、插敘等,思維的跳躍性較大。另外,這種文章中往往出現大量的陌生的人名或地名,在閱讀時,要學會排除干擾。

當解答這類題目時,應注意: 時文報道類閱讀理解題也是以考查細節內容為主的。做題時,考生一定要認真閱讀文章中與題目相關的句子或段落,要以文章描述的事實為依據,而不能主觀臆斷,不能用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同時,不能以偏概全,而要全面把握。對于文章中出現的人名或地名,要學會用“掃描法”,即很快地掃一眼,知道它是人名或地名,而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研究這些既不影響答題、也沒有意義的名字。

(四)說理議論類

說理議論類閱讀理解題是閱讀理解題中難度最大的一類。這類文章多闡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或以鼓勵人為目的,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此類題往往以考查考生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為主,所以這類題是考生失分最多的題型。建議大家多讀這類文章,以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

這類文章的特點是:說理議論類文章,顧名思義屬于議論文體裁。因此,擺事實、講道理是這類文章的主要寫作手法。作者常對一個事實進行嚴密的推理、論證,最終得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或態度。作者往往從考生所熟知的生活中的某個熱門話題或者某個重大事件等入手 (即提出問題),然后舉例論證、分析這個話題(即分析問題),最后再闡述作者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即解決問題)。

第9篇

在男性終究強勢的職場上,女人想要打下一片江山,必須表現得比男性精彩,才能出人頭地。原因在于女人通常很少參加男性的社交應酬,很少和他們一起干杯狂歡、一起胡侃足彩,很少和他們一起討論海灣局勢,也很少和他們一起打高爾夫球。

女人想要沖破性別桎梏,擔任重要管理職位則更不容易,因為男性大多不愿意接受女性的領導,因而極力排斥,女性也會因為同性相斥的原理而不希望自己的頂頭上司是個女人。 因此,女人若要闖出一片天,學識和能力固然重要,人際關系和人格魅力則更加重要。

交際能力和人格魅力,與女性事業成功有著密切關系。你必須擅長言詞,有說服力,能激勵人,能準確讀懂別人的心思,讓人開開心心地替你做事。交際能力和人格魅力是最不可捉摸的神秘因子,是一種神秘得近乎神奇的事業推進劑。它是一種迷人的氣質和個性魅力,充分施展你的交際能力和人格魅力,能讓別人支持并熱情洋溢地幫助你成功,交際能力和人格魅力能支持你一步一步往金字塔的頂峰攀登,成為令人尊敬的領導者。

“女色”還是“美色”?這是一個問題

現代女性不但不再應該扮演冰山美人,板著臉孔堅決維護“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杜絕一切異往,反而應該善用“女色”,與男同事和平相處,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種和諧的工作氣氛,并在這種氣氛中,憑借自身的實力和才干,用女性的魅力包裝自己,一步一步踩著男同事的肩膀,慢慢地往上爬,以尋求出人頭地的機會。不過,這可不是教你腦袋空空做“花瓶”,以美色迷惑男人,更不是要你穿迷你裙、露大腿勾引上司,什么成績都沒有,光憑色相獲得高薪。

注意,我們說的是“女色”而不是“美色”。事實上,并非每一個女人都是美女或性感女神,但肯定的是,每一個女人都具有天生的女性魅力,能讓異性被你吸引,也能讓同性對你表示友善。想想看,女性的魅力是什么?甜美的笑容、得體的裝扮、嬌嫩的嗓音、溫柔的氣質……

女人一向被教導要做個“有魅力的女人”,比較男性占了一些優勢。魅力是一種優雅的風格,能讓女人在追求事業的時候獲益良多。只要有魅力,即使不是美女,依然有著動人的“女色”。

盡顯“女色”魅力8大攻略

1、恰當的性感裝扮,吸引上司注意

你的工作表現很好,但是,上司只注意你的男同事,一點兒都不注意你,而上司的上司則對你毫無印象。請問,你表現給誰看呀?什么時候才輪到你升職加薪呢?說實在的,你想大顯身手,必須爭取上司的支持,以及上司的上司對你的注意,現在是“眼球”經濟時代,只有吸引了“眼球”,對你的事業發展才會有利。

如果你的上司、上司的上司都是男性,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之外,合適而性感的穿著,絕對是引人注目的法寶。一件能充分顯示線條美的裙子,或是略顯性感的短裙套裝,加上搖曳生姿的高跟鞋、濃淡相宜的妝容,既有女人味,又不失端莊。

不過,切記:你的目的是要你的上司、你的男同事、你的客戶欣賞你的穿著品位,喜歡你,并認真看待你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要他們把你當做性感尤物,或是產生性幻想。一旦你的外表、你的穿著打扮給人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許多契機就會悄悄降臨到你身邊。

2、聊男人感興趣的話題,建立異性友誼

在職場讓男同事注意你,甚至喜歡你,絕對好處多多。當他們和你成為朋友時,你在工作上的各種困難,自然就會因為有人幫忙而獲得順利解決。不過,可不是要你有事沒事就和男人打情罵俏,而是要你保持幽默感,臉上時時帶著笑容,讓男同事了解你,欣賞你的魅力。

要獲得男同事的友誼,方法之一是挑對方感興趣、而你又有所認識的話題,例如,歐洲杯足球賽的賽情如何、車展的新型汽車有哪些、股市行情怎樣……

另一個和男士建立友誼的方法是,和他們保持禮貌性的肢體接觸。這里指的可不是性接觸。例如,開會時你可以坐在想建立友誼的對象旁邊,在適當的時機,偶爾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支持和鼓勵。研究顯示,身體的接觸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好方法。讓他成為你的朋友,就算他不能成為你的動力,起碼不會成為你升職的阻力。

3、溫柔幽默的話語,化解男性的剛烈脾性

女人嬌媚和溫柔的特質,在面對沖突時是最好的劑。當你和辦公室的男士意見不統一時,先別急得臉紅脖子粗,應該保持風度,維持笑容,氣定神閑,甚至可以擺出一副低姿態來促成僵局得到有效化解。

記住,大部分男人都是吃軟不吃硬的,當你擺出愿意妥協的姿態時,他往往會先被你所軟化,妥協得比你更徹底。

此外,女人應當注意培養自己的幽默感,因為在適當時機加入適度的幽默,不但可化解僵局,還可以消除雙方的緊張和壓力。尤其在職場上,男人免不了說些“男性段子”――和政治、時事、兩性相關的段子,如果女人能在不失矜持的情況下靈活運用段子應對某些尷尬局面,也不失為一項為自己博分的巧妙方式。

4、適時贊美鼓勵,突破對方心理防線

男人喜歡被女人贊美和崇拜,你也別辜負女人善于甜言蜜語的才能。當你覺得某位男同事表現突出時,大方地說出你對他的肯定,“你真行”、“令人難以置信”之類的贊美語句能給對方極大的激勵和勇氣,也容易突破對方的防線,贏得對方的友誼。

千萬別吝于贊美,男人在女人的恭維之后,將變得更具自信心,更樂意奉獻,更勇于付出。你對他們評價越高,他們表現得越好,還會樂于為你提供種種服務,例如開車送你一程、幫你拿資料等等,使你在工作上增加一份動力。

虛心向男同事討教,也是提高男性尊嚴的好方法。期待每天可以向可能見面的人取經,即使是司機或下屬,對周圍的人保持高度興趣,制造對雙方互動有益的話題,男人絕對樂于為你解決任何問題。男人好強,喜歡扮演照顧他人的角色,當你征詢他們的意見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受到關注、被他人需要、被他人敬重,于是也就非常樂于提供各種意見,而他們的建議往往很管用。

這種感覺,是男性彼此之間最難相互產生的。女人柔弱的特質,在男人眼中絕對是優點,而且也是督促他們努力表現的最佳動力。

5、左顧右盼,擴大交際圈

擴大自己的工作舞臺。有空的時候,不妨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部門看看,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性質。多接觸其他部門的同事,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不但有利于開闊視野、結識朋友,也有利于不斷根據自身特點和崗位需要調整自己的奮斗目標。

6、噓寒問暖,贏得男性信任

情感是聯系同事關系的重要紐帶。作為部門主管,要想獲得不錯的影響力,就必須做到自己擺正位置,以誠待人,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加強與同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對待持不同意見者,不能采取高壓政策,而要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廣納群言,以調動同事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同時還要關心下屬的生活冷暖,做他們的貼心人。在公司里善解人意,豁達開朗,令男性充分感受到與你共事的幸運和興奮,各種回報將隨之而來,比如邀請你做女嘉賓,參加盛大的年會;在你遇到難題時給予鼎力支持;他們碰上棘手問題時也樂意聽取你的意見。原因很簡單,你一向有親和力,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好女性、好上司。

7、憑工作業績說話,贏得男性欽佩

工作實績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砝碼。突出的工作成績最有說服力,最能讓人信賴和敬佩。要想做出一番令人羨慕的業績,就要善于決斷,勇于負責;善于創新,勇于開拓;善于研究市場,勇于把握市場。惟有如此,企業的航船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頂住風浪,乘風破浪,避開商戰的“險灘”和“漩渦”,中流擊水,立于不敗之地。當你力挽狂瀾以驕人的業績振興企業時,你的影響力也就順理成章地達到了“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地步。

8、控制眼淚和情緒,贏得男性尊敬

在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職場上,女人要建立個人的工作風格,既不太男性化――冷酷、倔強、果斷、積極進取,也不太女性化――柔弱、情緒化、被動、猶豫不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男人對職業女性的看法是,她們不懂得控制自己的眼淚和情緒。女人過于直接地表達情感,會使男人感到不舒服,并會瞧不起她們,認為女人無法自我管理,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因而所做的決定是不值得信任的。

第10篇

關鍵詞: 英語諺語 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交際目的

語言是文化和思想的核心,是認識世界與自我的框架,是分類的基本架構,還是構成社會秩序和文化表現的基礎。我們時時生活在語言之中,透過語言表情達意,與人溝通。諺語作為語言的表達形式之一,簡練精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個民族語言文化的精華所在。

一、語言與文化

語言和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不可分割。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語言和文化是同步發生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語言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語言的豐富的發展。有了語言,人類就有了文化。

語言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原始人與動物有許多相近之處,但是人產生了語言,動物卻沒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習俗等屬于文化范疇的東西,動物則不可能有。人類用語言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反過來影響了人類,促使人類走向更大的進步。自古以來人類社會積聚下來的文化遺產給語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類的語言是人類社會文化中的語言,它與人類社會、人類的文化有著許多密切的關系。

二、英語諺語與西方個人主義價值取向

個人主義既是西方的一種人性理論,又是一種處世態度;既是一種倫理原則,又是社會政治哲學。歸根結底,它是西方社會文化最深刻的本質所在。下面我們從人本主義、平等自由、個人隱私、拜金主義、個人競爭與創新等幾方面來透視其與諺語的密切關系。

1.人本主義

西方個人主義的核心就是人本主義。它注重個體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價值、意義,強調個人的獨特經歷、內心體驗和自由意志,以人本身作為出發點和目的,認為人就是最高的價值。一切從個人需要出發,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一個個體都被視作一個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特個體。西方社會非常重視人的個體性,每個人的自我都受到極大的支持和合理化。每個人都渴望獨立自主,認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就意味著要從其他的一切中獨立出來,變成一個獨特的個體。以下諺語是最好的明證: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我是我心靈的主宰。

Every man is architect. 人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建筑師。

Every man is the master of his fortune.人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Each for him and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人各為己,遲了遭殃。

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 吱嘎叫的輪子有油吃(意思是要勇于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積極維護個人權益)。

2.平等主義

“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人生而平等)”是西方社會的共同理想,西方人為這種平等和自由而感到驕傲,只要下定決心,他們可以取得任何成就,靠自己來建構人生。只要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西方人眼中的平等并非只是傳統意義上的人人平等或受到平等的對待,更準確地說是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取得成功。沒有人因為出身而高貴或低微,也沒有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成功機會。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都平等相待,如:

Six feet of earth make all men equal.六尺黃土下不分貴賤。

The best charity is justice to all. 最大的仁慈是對大家的公正。

This virtue, and not birth that makes us noble. 使我們高貴的是德行,而不是出身。

3.自由主義

西方人崇尚自由,認為自由是人的本質,這源于他們強烈的個體性。作為西方社會的主流思想,自由主義是在同封建專制主義的激烈斗爭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1689年英國的《權利宣言》、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的《人權,公民權宣言》以及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中,均包含著自由主義的主張。

個人自由是自由主義的核心與精髓。在個人價值取向支配下,強調自由發揮個人潛力,促進社會發展。人人平等,不得干涉他人自由,要尊重他人隱私。有些人認為西方的自由主義即意味著“有能力做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事情”,或者是“滿足自己任何愿望的能力”,其實這是對自由的一種曲解。這里所說的“自由”,并非排除一切束縛的自由(freedom),而是有法律、道德約束的自由(liberty)。任何人在享有自己自由的同時,不應妨礙他人的自由。如:

Liberty is more worth than gold. 自由比黃金貴。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不自由,毋寧死!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貓也有權看皇帝。(意指百姓也有爭取民主自由的權利。)

4.拜金主義

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道德觀念,認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其觀念認為,在社會上,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金錢至上,鼓勵人們追求自我利益。有的人認為西方拜金主義者太過強調金錢的重要性,以致變得唯利是圖,對許多事物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其內涵,精神層面也極為空虛。然而西方人認為,追求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所有人類的本性,拜金主義不過是在現代西方社會風氣下人類此種本性的一種反映而已。在現代西方社會,金錢萬能,拜金主義觀念還是十分濃厚,沒有了錢,生活就好像失去了根基和動力。諺語中也不乏這樣的說法:

Money talks.錢說了算。

No money,no honey.沒有金錢就沒有甜蜜。

Money is the key that opens all doors. 金錢是打開所有門的鑰匙。

5.個人隱私

隱私是個人主義的直接產物。西方人特別注重維護自己的隱私,他們將隱私看成是一種人權,不得隨意侵犯。西方人對個人空間極端崇尚和高度敏感,不窺視和傳播別人的隱私,比如年齡、收入、性生活等,詢問和談論他人的隱私是最不道德和令人反感的事情,不經允許絕不進入別人的領地。他們信奉個人尊嚴、尊重個人隱私,以及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個人利益。這些都是個人主義的積極表現。如: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家是人的城堡,就是表示尊重與保護個人的隱私。因此,人們從不過問他人隱私,以免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對侵犯隱私的行為,諺語中也有提出抗議和警告的表達。如:

Mind your own business. 別管閑事。

Keep your big nose out of our business. 我們的事不要你管。

Put not your hand between the bark and the tree. 別管別人的家務事。

6.個人競爭

西方人普遍具有與生俱來的競爭意識。成功往往不是通過關系獲得:無論是支持你的家庭,還是保護你的良師益友,都不能幫你避免競爭。為了實現目標,人們往往不惜一切代價參與競爭。競爭逐漸成為了人們生存所必需的工具。西方人的一生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競爭,競爭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

西方人認為,社會需要競爭,人與人需要競爭,競爭出動力,競爭出人才,經濟才會在多元化競爭中得到快速發展。競爭應該依法進行,提倡公開、公平、透明,提倡縱向競爭,向前發展,互相激勵,用競爭為人類進步和經濟發展帶來動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被認為是永恒的真理,個人競爭是適者生存的過程,是激勵和促進個人潛能發揮的驅動力。

競爭是“機會均等”之下的必然結果,西方人認為:Wisdom is not attained with year,but by ability.(才智的獲取要靠能力,而不是資歷),Fortune knocks once at everyone’s door.(成功的機會人人均等),但只有通過競爭才能爭取到機會。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他們總是精力充沛、樂觀向上、積極工作、努力實踐,因為他們深信:A horse never runs so fast as when he has other horses to catch up and outpace.(有對手的馬兒跑得更快)。

7.個人創新

西方人幾乎是創新的代名詞。個人創新是由西方個人主義思想本質所決定的。個人主義就是崇尚對差異的追求,在西方人看來只有獨辟蹊徑、標新立異、開拓創新、接受挑戰與變革,個人和國家才能持續進步,這種價值取向導致西方人熱衷“差異”、“多樣化”的思想觀念。西方人認為,沒有創造力的人和機器沒有什么區別。變化體現了不斷打破常規、不斷創新的精神,變化帶來了創新,而新的事物又給人帶來機會和希望。英語諺語中還有很多贊美創新與變化的語句,如:

Newer is truer. 越是新的東西越真實。

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變化是生活的香料。

New meat begets a new appetite. 新食物引起新食欲。

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 唯有變化才是永恒的。

Life never stands still.If you don’t advance,you recede. 生活從來不是靜止的,不進則退。

三、對英語諺語中反映出的個人主義價值觀的評價

個人主義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它對整個西方特別是近代以來的社會發展具有某種決定意義的影響。或許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這個詞承載著更多的負面意義。事實上,在西方“個人主義”同樣具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是指個人獨立、個人奮斗。具有這種特性的人在創新的工作中充滿智慧、激情和創造力,最終走向成功。然而,另一面則意味著自私、永不滿足、只考慮自己,在競爭和壓力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總的說來,積極與消極是一個整體,就像硬幣有兩面一樣,不可分開。因而,關鍵就在于我們怎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四、結語

與西方人和諧相處、互通有無的最佳途徑之一便是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我們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便是怎樣與有著不同文化根基的人們進行有效的交流。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在語言上達到一定的高度,讓自己熟悉并盡快地適應不同的文化,這樣才能與對方進行有效的交流。

參考文獻:

[1]Agnes,M.E.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Z].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Ltd.,1982.

[2]Webster,M.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Z].Merriam-Webster Inc.,1984.615.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學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5]侯國祥.漢英諺語的語言特征[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第11篇

[關鍵詞] 電影海報;多模態;解讀;《阿凡達》

電影海報作為觀眾全面了解和獲得電影信息的載體,是較為典型的多模態語篇。在語言學中,多模態話語分析,提出將電影語言、電影圖像、聲音、色彩、相關因素的空間布局等多種語義表達方式,通過有效結合來進行語篇的全面解讀。多模態語篇的表達需要特定的語境,因此,從語境角度來分析多模態語篇的意義將更為現實。本研究以電影《阿凡達》海報的多模態為解讀對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多模態語篇的內涵分析

模態指的是交流的媒介和途徑,包括語言、色彩、音樂等一些符號系統。人類交際模態主要有五種,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以及嗅覺模態等。在這五種模態里面,視覺和聽覺模態同話語分析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話語交際中也開始介入觸覺、嗅覺、味覺模態。在進行多模態話語社會符號學分析的時候,常以功能語言學理論作為基礎進行研究,即將語言看作是社會交往的一種符號,通過就語言和社會文化情境的互動關系角度對語言展開研究。

二、對多模態語境理論的分析

語言交流的發生需要一定的語境,并且語境會對語言交流產生影響與制約。語言意義的發揮,既是詞匯、語法方面的表現,也是語言環境制約的表現。語言在不同的語境下會產生不同的意義。語言和語境相互預測的關系,語言作為一種行為方式,與環境密切地聯系在一起,語境是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條件。語言作為一種規律性較強的資源,是在語境中進行意義表達的載體,在已知語境的特定方面,為了更好地表達語言所選用的方式。情境語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變項,即話語的范圍,指的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包括被人們廣泛談論的事情;話語的基調,指的是談話者的身份特征以及談話者相互間的關系,等等;話語的方式,指的是語言交際的媒介與渠道,書面語、口語都是話語交際的方式。假如我們想更為深入地理解整篇文章的話語范圍,就可以借助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來解決。

三、 對電影《阿凡達》海報語篇的語境構型分析

話語的范圍,指的是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有:正在被談論的事情,即語篇的概念意義。電影海報在向觀眾詳細介紹影片內容、特點的基礎上,更是借助圖像、語言文字、色彩等方法,來吸引更多的觀眾,以達到提升票房收入的目的。所以,電影海報需要借助鮮明的主題、有效的排版、沖擊性的色彩等,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阿凡達》作為一部市場反應良好的電影,其電影海報具備上面的這些特征。

(一)《阿凡達》電影海報話語范圍的特征

電影海報的話語范圍同多模態話語的再現相契合。再現意義主要包括敘事再現、概念再現兩種類型。敘事再現又包括:行動的全部過程、反應的過程、言語和心理表達的過程等類型。概念再現意義是通過關系和存在過程所體現出來的。在圖像里面,參與者一般是最為明顯的。我們可以借助尺寸、色彩對比度、心理凸顯程度等因素來加以判斷。

在電影《阿凡達》的海報畫面中,海報的中心位置是這部電影的男女主人公的面部特寫。《阿凡達》電影主人公的形象,表明主人公是故事的參與者。兩位主人公我們可以看作是相對獨立的參與者,兩個人之間并沒有實施矢量連接,這也反映出了共同戰斗的狀態。主人公的身后,設計的是藍色的潘多拉星球。在這個星球的周圍通過黑顏色作為其主色調,表明這個潘多拉星球正處在黑暗里面,生存環境受到了威脅。電影《阿凡達》整個海報的2/3被電影的男女主角和背景所占據,有效突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科幻題材得到了明顯的突出。電影《阿凡達》主角面部特寫的下方,安排的是巨型飛鳥、戰斗飛機以及特有的機器人造型。機器人與戰斗機的前面,安排的是茂密的原始大森林、懸浮的山巒和星羅棋布的湖泊。在主人公的面部特寫中心位置的下方,巨型飛鳥的身后是一個冉冉升起的太陽,太陽的光芒同潘多拉星球周邊的黑暗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給觀眾進行了結局的暗示。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電影《阿凡達》海報里面的圖片、色彩、背景、人物等模態,有效體現了概念意義和物性的幾個過程:物質過程,例如戰斗機和機器人的前面是被轟炸的一棵大樹,盤旋的飛鳥對它們做出反擊等情景。關系過程、存在過程主要表現在男女主人公、戰斗機、機器人、被轟炸的大叔、原始大森林、巨型飛鳥、背景顏色,等等。

電影《阿凡達》海報的概念意義就是情景語境的話語范圍:作為潘多拉星球入侵者的機器人、戰斗機等,它們對潘多拉星球的生態環境、動物進行了屠殺和破壞,在空中盤旋的巨鳥對這些入侵者進行了最大努力的反擊,同潘多拉星球的主人公一起保護生存的星球家園。最終在星球男女主人公和一些生物的集體努力下,將地球人從星球上打敗,贏得了保護工作的勝利。而電影中,男主角的背叛,從反面表現出了人類保護自然的迫切性和意義,讓觀眾更加清晰地了解這是一場正義和非正義的戰爭,更是一場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戰爭。電影《阿凡達》海報鼓勵人們要注重自然和居住環境的保護。

海報的文字說明,是通過關系過程來實現的,被識別者主要是:電影的名字、主要演員的名字、電影導演的簡單描述、電影的類型、電影出品公司,等等。在電影《阿凡達》海報中,在電影主人公的正下方位置是這部電影英文名字的大寫字母“AVATAR”。在海報的最上面安排的是《阿凡達》演員的名字,這些名字都在演員的正上方,這樣觀眾一眼就能確定主角的身份,對這部電影的演員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在海報的最下面,分別是電影導演卡梅隆的介紹、電影出品公司、電影的性質等內容。這些內容包含了多個物質和關系過程。

(二)《阿凡達》電影海報的話語基調分析

情景語境中的話語基調,是通過功能語法的人際意義、多模態話語的互動意義來表達的。體現話語基調主要是通過四個要素來完成的:接觸、社會距離、態度、情態。在電影《阿凡達》海報中,電影女主人公的目光并沒有向閱讀的觀眾。這里并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接觸,即電影參與者和觀眾之間沒有想象的人際關系。這是一種顯著的“提供”類圖像,但是海報中男主人公卻與女主人公的眼神明顯不同,男主人公的目光投向了觀眾,這就存在想象中的接觸。即存在參與者與觀眾之間想象的人際關系關聯。這類圖像是“索取”類圖像,從人類社會距離來看,在《阿凡達》電影海報中,海報的設計者使用了社會遠距離,對潘多拉星球的戰爭場面進行全面的呈現。這種社會遠距離的設計表明參與者與觀眾社會距離最大。

電影《阿凡達》的海報,其主色調采用的是海藍色,通過借助綠色和橘黃色作為點綴,使用黑色的背景色,凸顯了電影主題。其中,海報的海藍色主調,是一種純潔心靈的代表顏色,海藍色象征潘多拉星球美好的人文、自然環境下,納美人的善良的心靈,這種善良和美麗展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種色調的使用有效地契合了電影的主題思想。通過黑色背景的使用,向觀眾反映出,隨著人類對自然的殘忍和貪婪,地球遭到人類的破壞越來越嚴重,這種破壞同冉冉升起的橘黃色的太陽產生了強大的反差,使得電影的主題得到了更好的表達。電影《阿凡達》海報里面的英文片名字體最大,通過獨特的加粗字體,給觀眾帶來更大的震撼力。海報中其他的文字作為陳述性的語句,沒有表示可能性的情感等,這些內容都符合電影海報的廣告性質。

(三)《阿凡達》電影海報話語方式的體現

海報的話語方式,與多模態話語的構圖意義、功能語法的語篇意義相互對應。電影海報的設計需要簡潔明了,以實現在最短時間內對閱讀者的吸引為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進行電影海報設計的時候,經常使用各種象征的手法,激發閱讀者對電影的聯想。或者通過使用凸顯或者前景化的方式,把不同時空、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事物組合在一起,提升電影海報的構圖效果。

海報的信息值是借助元素在海報構圖中的放置位置來完成的。每一個特定的元素,在海報系統里面的角色,是由放置的位置決定的,有的學者就提出了上下方的海報元素,其信息值是不同的。假如一部分元素被放置到海報的上方,而另外的置于海報的下方,那么上方的元素信息值是理想的,下方的信息值則是真實的。在電影《阿凡達》海報中,男女主角、潘多拉星球的描述,位于海報的最上方,這兩個獨立的圖像,表明人類與納美人的和諧共處,摒棄種族差異,只存在著正義的環境。海報中電影主角戒備的眼神,向著電影海報下方的飛鳥、機器人和飛機望去。很明顯這個海報向觀眾表明故事的真實性,將電影故事中的家園維護的矛盾展現了出來。

在電影《阿凡達》海報的文字說明里面,電影的片名得到了有效的突出,因此電影的片名使用了較大的字體,片名位于海報的中間偏下部位。由于《阿凡達》這部電影是科幻題材的3D電影,因此,海報上片名作為第一大字體,其次就是3D IMAX的字體最大。海報如此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為吸引觀眾,產生特定的轟動效應。對于《阿凡達》導演介紹的一句話,其字體的顏色相比其他較小的字體,更為醒目直觀,并把卡梅隆在20世紀導演的經典影片TAITANIC寫入了海報中,這個賣點也是吸引觀眾,提高觀眾期待性的主要內容之一。

四、結 語

綜上所述,電影海報的設計和表達,需要在一定的語境中來實現,這些設計和表達受到語境的制約和影響。電影海報的多模態是更好地體現電影主題、吸引更多觀眾看電影的一種創造性工作。電影海報情景語境、海報言語功能類型的定義,我們可以將其抽象為綱要形式的結構成分,以提升各個事件的適用性。電影海報的設計者、海報的閱讀者,能夠按照語境對語篇的主題做出詳細的預測。

[參考文獻]

[1] 郝文婧,張發祥.多模態話語分析研究——以一幅《走西口》海報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2] 羅曉春.多模態語篇分析研究——以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海報為例[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05).

第12篇

由于多種原因,不少南方民族地區在開發利用文化遺產時,缺乏動態的歷史眼光,不能正確分清精華與糟粕,導致選擇工作重點不恰當,對隱性文化遺產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致使許多文化遺產促進經濟發展的潛能沒能變成現實。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不夠正確

就促進經濟發展功能而言,文化遺產是越獨特越有效,這使得許多人對文化遺產采取過分美化的態度。事實上,由于人類存在從落后走向先進的規律,作為歷史遺留物的文化遺產,固然存在永恒的先進東西,但也存在更多和現代文明比較已屬落后的內容,我們目前利用它來發展經濟是出于現實功利的目的,并不是因為它是先進美好,所以對它們應該是外表上利用,內在是揚棄。如民族傳統體育多數項目是各自群體創造的,而且種類繁多,其中在1990年得到國家界定的就有977種。許多地區非常重視將自己民族獨有的傳統體育項目整理出來,作為旅游服務項目掙錢,這是正確的,但要付出大代價將其全面發揚光大,就不見得正確。如從1982年以來,我國總共辦了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其中一屆比賽和表演項目最多達132和188項,參賽人員最少的有863名,最多的達6771名,每次舉辦地都要花大筆公款修建運動場地,并進行豪華的文藝表演,這對整個社會基本上沒有意義。因為近代以后,人們已自然地踐行籃球、足球、體操等現代體育項目,擯棄了絕大多數的民族體育項目。那么,花費大筆錢財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比賽實屬浪費。

(二)對提升和保證文化遺產的現代文明質量方面做得不夠

文化遺產存在不少和現代文明不吻合的落后東西,為了保證文化遺產能給社會帶來最大的效益,同時又盡量減少其對社會的負面作用,必須提升和保證其現代文明質量。如某些民俗中的迷信內容對人們具有精神麻痹作用,像“命是三尺,難得一丈”之類;有的地方給旅游者展示古代造紙、染布等工藝時沒有解決污染問題;在壯族對歌中,還存在許多庸俗的罵人語句等,不加以修飾或清除處理,而按原版唱給游客聽,實在不雅;有的旅游景區的規劃美感不夠,民族風味食品,不注意飲食衛生,土特產包裝不美觀等等,導致高端游客無處花錢。

(三)對文化遺產挖掘和利用程度不深

文化遺產可以分為二類,一類是非實際性的,如傳說之類,一類是實際性的,如史實之類。人類心理歷史的事實證明,非實際性內容對人的吸引力影響力遠不如實際性內容。如云南的茶馬古道,民間對沿途的自然景物存在許多傳說,許多地方熱衷于整理這些傳說作為導游詞,而對于茶馬古道史實卻整理得很少,史實對游客的吸引力無疑比傳說大得多,尤其是有重大歷史影響的人和事。如十一五期間,貴州省遵義市投入5.9億元,建設紅色旅游項目12個,2010年,全市接待紅色旅游游客721.5萬人次,總收入58.7億元,這樣大成就的取得,就是基于歷史事實對人們具有的心理影響力。同時,對非實際性文化遺產的挖掘和成功利用,往往也需與現實性的內容聯姻。劉三姐的傳說就是范例,首先劉三姐的傳說是建立在廣西壯族對歌的生活實際之上,這是和那些基本上沒有生活實際傳說的根本區別。其次是劉三姐傳說的成功,是經過了諳熟自然和社會規律的現代高水平人士的創造提升。1960年之前廣西就有大量的民間劇團用各個劇種編演關于劉三姐的戲曲,到了1960年,廣西區政府組織全區11個劇種,100多個劇團匯聚南寧,進行《劉三姐》戲曲匯演,而后從各縣市抽集文化專業人員集體編寫了劉三姐歌舞劇本進京演出,接著又進行了遍及24個省市500余場的全國巡演,再下來是由名導演拍成了電影《劉三姐》,將劉三姐的影響擴展到了全世界。到了2004年,又由大導演張藝謀創意和操作,制作了大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將劉三姐的影響力推到又一個高峰,到2008年底,《印象·劉三姐》演出已超過2000場次,觀眾超過300萬人次,票房收入超6億元,2011年,《印象·劉三姐》演出方獲得的純利潤達9000萬元,背靠這臺演出的陽朔縣旅游和相關產業利潤有6億多元。經過人們的如此努力,劉三姐的傳說為廣西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四)對文化遺產存在嚴重隱性毀壞行為

對文化遺產的毀壞行為分為顯性和隱性二種,顯性毀壞行為的屬性前提是被毀壞的文化遺產的屬性和價值已為一般人所認識,隱性毀壞行為則指被毀壞的文化遺產的屬性以及潛在經濟和其他價值尚不為一般人充分認識。近年來,由于文化遺產是當地的寶貴財富已成社會共識,有關人員毀壞文化遺產謀私的行為收斂一些,但他們卻把更多心思用到了毀壞社會一般人尚不認識和沒注意到的文化遺產上,給文化遺產造成隱性毀壞。

二、南方民族地區利用文化遺產促進經濟發展對策

多年來,許多南方民族地區只注意探索具體的操作措施,不重視思想理論的爭鳴廓清,其實這是不容忽視的基礎,因為錯誤的戰略無法保證戰術的得當,在運用現代手段,以制度和政策來發揮人才積極性等方面,也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具體表現為:

(一)正確認識民族問題

近代以來,人類處理民族問題大致為二種模式,一種是自治模式,一種是融合模式。自治模式如前蘇聯和南斯拉夫,各個原主要以語言和文化為區分標準的民族盡量有盡可能多的自治權。采取融合模式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這些國家一律不允許民族自治,所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一樣,原不同民族的人融合成為美國人、加拿大人等。事實證明,前一種做法容易導致社會分裂和動亂,后一種做法更能促進人人平等理念的強化,國家的凝聚力更強,所以近年來我國許多學者主張采取后一種做法。在歷史上,我國對不同民族采取融合政策也取得較好的效果,如中央政府往往對移居中原的非漢族人口,不實行身份有別的政策,于是原少數民族的所謂胡人混居到漢區后,往往都能順利地改為漢名,遵從當地漢人的風俗,很快就和漢人沒什么兩樣。最近一二百年來,全人類趨同于普世價值是世界的潮流,不同民族融為一體,應該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南方民族地區具有做到這點的最好條件,因為南方民族地區居民一貫具有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彼此間不講究誰是什么民族,各民族間基本上是自由通婚等。用各種辦法使南方民族地區的人們認識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樹立了這種思想,南方民族地區的人們才能正確認識本地區遺產的先進性和落后性,才能正確對待民族政策,才能去掉依靠民族政策獲得不應該的外援的想法,立足在自己力量上奮發圖強,才能不過分強調自己的民族性而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特別是民族遺產。

(二)加強承載文化遺產物件的保護據

2011年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我國已登記的766722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26.2%得不到較好保護,主要表現在:有些地方是保護一部分毀滅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特別是那些從毀掉文物中獲得較大利益的當事人,如毀掉老城區搞開發的房地產商。要加強文化遺產物件的保護,具體做法主要有:首先給社會培植正確的意識,由于這種意識屬人文社會科學,客觀上缺乏嚴謹性,要實現這種意識正確的唯一辦法是讓各種不同觀點廣泛傳播,引導公眾識別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謬誤,在思想上重視保護文化遺產。其次,盡量采取私有產權和公權互相制約的方式。許多文化遺產得不到很好保護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權屬公有不是私有,因而沒有人真正負責,所以要盡量強化私有產權。但產權私有也有一個嚴重弊端,就是容易出現損公肥私的情況,這可以用公權來制約。具體的操作辦法是,將能夠納入私有產權保護的文化遺產均強化私有權,如古宅,最好的辦法是由原宅子的主人擁有產權,但同時又用法規等制約他們只能將其用于特定的領域,如果有什么改動需要經過政府的批準。山西祈縣的喬家大院,交還給喬氏家族后,他們一方面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如籌資制作了質量精良的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2006年在央視播出后,一天的游客猛升到了6萬多人,至今仍然強勁不衰;一方面在游客游覽中注意保護好地面以及其他物件,用版權私有鼓勵人們更積極地整理文學作品等抽象的文化遺產,如作者能依靠版權從后來的收益中獲得提成若干年等。

(三)加強文化遺產的整理

把文化遺產以文字、聲像圖像等出版物的形式記錄下來是當今保護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文化遺產整理出版的意義在于保存和保留民間文化,并且通過出版物向人們展示稍縱即逝的民間藝術。

1.出版圖書出版有益、有趣的文化遺產類大眾圖書,能提高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知、關注程度,增強保護意識。目前南方民族地區政府、民間組織和企業對文化不夠重視,許多民間作者潛心寫出這類書籍后,卻得不到政府或民間的專項資金扶持出版。在有的作者不惜自己墊資出版后,政府愿意花以億元計數的公費旅游公款吃喝,卻不肯開支幾萬元錢將其采購到各級圖書館保存,致使許多有價值的這類書籍隨著作者的去世而失傳,更重要的是大量潛在的優秀作者不敢踐行這種善事。為此,南方民族地區政府應加強以下方面工作:第一,提高地方政府對文化保護的責任感,各級地方政府應改變以往的態度,增加資金投入到文化遺產出版事業。第二,加強對本地文化部門監管,促使公職文化專業人員深入民間,通過筆錄、錄音、錄像等方式,將散存于民間的傳統文化記錄下來并加以整理后再結集出版,有利于在這項工作上做出成績。

2.圖像聲像作品隨著出版形式多元化,文化遺產的物質形態記錄決不僅有依靠圖書一種媒介方式解決,我們除了需要把文化遺產成果以圖書的形式加以出版,更需要利用音像、數字動畫等新技術、新載體來反映和再現文化遺產的動態過程。第一,重視拍攝紀錄片來傳承文化。紀錄片的特點是真實性強,能進行直接的理論闡述,比影視劇容易揭示隱藏在表面事實內的抽象內容和規律,影響相當大,還具有留給后代的史料價值。如云南制作多集紀錄片《茶馬古道》,其能反映的表面事實和抽象內容的數量和質量,是一般影視劇和短新聞無法相比的。紀錄片的另一個特點是質量和收視率的關系非常密切,如美國專門播放紀錄片的探索頻道,多年來一直有世界各地大量的觀眾付費觀看,目前是170多個國家14億多人,依靠如此巨大的觀眾購買量,探索頻道從1980年代成立到2006年,已積累了75000小時時長的片庫,我國從央視到省市電視臺許多優質的紀錄片如《動物世界》等,都是向其購買來的,其紀錄片的一般價格一分鐘高達1萬美元。我國2007年紀錄片產量是12000分鐘,但由于質量平庸,賣價平均只有35元一分鐘,由于收視率較低,該欄目播放一般是安排在深夜等非黃金時段,有的電視臺甚至取消了紀錄片欄目。第二,想方設法實現文化遺產紀錄片的繁榮。我國和美國紀錄片質量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國電視臺是民營,紀錄片是由民間制作,然后和電視臺進行市場買賣博弈。我國電視臺全是壟斷性的公營。我國電視臺由于公權壟斷,給紀錄片作者稿酬不高,導致目前電視臺原創紀實性節目非常缺乏,據中國廣播電視協會2005年估算,全國電視臺紀錄片播出缺口有4000多集,以一集平均45分鐘算,長度達180000分鐘之多。近年來,在央視和省視的擠壓下,許多城市電視臺只能實現5%-10%的收視份額,如果地方電視臺沒有本地獨有的異質內容,在各地一樣的同質內容上同央視省視硬碰,收視份額會更低,但制作本地內容的節目成本遠遠比紀錄片大,有的城市電視臺新聞部,因為需要人多,播出時長和勞動投入比率低,70%的經費用來發人員工資和補助。如果民間給電視臺提供紀錄片,有的紀錄片只需一個作者,在集約即同時拍攝若干部紀錄片鏡頭的前提下,一年可以提供十幾到幾十部總時長達幾百幾千小時的紀錄片,而電視臺花費的稿費卻不多。為了吸引高水平人才投入這一工作,南方民族地區政府可以采取稿酬獎勵,即如果電視臺給的稿酬太低,政府將按規定予以補貼,確保紀錄片一旦被電視臺采納,作者會得到物有所值的報酬。實踐證明,這樣就可以促進大量紀錄片的涌現。為此,鼓勵作者們制作容易被電視臺采用播出的紀錄片,同時將這些紀錄片收藏到圖書館供互聯網播出,或制作成為光碟贈送給游客等。在保證有充足紀錄片的基礎上,既能依靠電視臺保證紀錄片的質量,又能保證文化遺產紀錄片得以傳播。

(四)加大保存民間傳統技藝的力度

南方民族地區有許多精湛的民間技藝,如織錦、石雕、木匠等,由于工效相對較低,現在已很少有青年人愿意學習掌握,所以存在失傳的危險。2009年,我國764個傳統工藝美術品種中,52.49%后繼乏人,或者是瀕臨停產或者已停產,而廣西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壯錦等女性代表性傳承人只有76人,這些技藝由于十分稀缺,現在給民族地區創造的經濟價值已較大,而隨著歷史的推移和科技的發展,這些技藝將變得越來越稀缺,價值也將越來越大。為此,地方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學習民間傳統技藝并加以很好的保護,如用公權促使人們掌握這種技藝,給對傳授這種技藝的師徒給以財政補貼。廣西京族獨弦琴演奏技藝已瀕臨滅亡,由于得到了財政17萬元資助,到2011年已有200多名學生掌握了獨弦琴彈奏技藝。然后用考試的辦法準確識別技藝人才的級別,并參照職稱辦法按他們的級別給以相應的待遇。同時,注重運用現代先進科技紀錄技藝過程,特別注意用文字、圖片、視頻等記載好技藝大師和產品的相關信息,將一些技藝產品封存,留給后人得以發揚光大。

(五)用法律、制度來規范對文化遺產的管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呼图壁县| 磐石市| 上饶市| 金华市| 平乐县| 北京市| 乌拉特中旗| 凯里市| 宝清县| 尚志市| 天津市| 南投县| 金塔县| 琼结县| 广元市| 邵阳县| 连江县| 正蓝旗| 重庆市| 丽江市| 临泽县| 澄江县| 浠水县| 辽宁省| 鄂托克前旗| 获嘉县| 南皮县| 玉溪市| 青冈县| 甘德县| 郧西县| 融水| 沈丘县| 土默特右旗| 顺义区| 肥城市| 丰台区| 诸城市| 通道|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