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3: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不可能會愛上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只愛對你發脾氣,因為我潛意識相信你不會離開我。胡鬧原來是一種依賴?!兜谝环狻?/p>
我很想知道,當我的名字滑過你耳朵,你腦海中會閃現些什么?《第二封》
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了你,我會站在你背后背叛全世界。《第三封》
我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對了人。你縱容我的習慣,并愛著我的一切!《第四封》
有一種愛,明明是深愛,卻說不出來。有一種愛,明明想放手,卻無法離棄。有一種愛,明知是煎熬,卻又躲不開。有一種愛,明知無前路,心卻早已收不回來。《第五封》
當我真正愛上了你,我發現,最終我想要的,只是你能快樂。哪怕,不是與你。《第六封》
很多時候,男人會讓你覺得他愛上了你,其實他真沒有;而女人會讓你覺得她不可能會愛上你,結果她卻動了心?!兜谄叻狻?/p>
很奇妙的一種感覺是,曾經的陌生人,突然之間成為了我的整個世界。《第八封》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煩你,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中沒有了我,沒有了每天的電話,每天的留言,每天的關心,每天的小脾氣。我把一切一切都表現了出來,你知道了,清楚了,了解了,最終感動了,可是我卻離開了?!兜诰欧狻?/p>
每晚睡前聽你說晚安,是屬于我的,最簡單而持久的幸福。 《第十封》
喜歡記憶中,你擁抱我的溫度。喜歡記憶中,你體貼的話語。喜歡記憶中,你給我依靠的肩膀。《第十一封》
你以為,我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其實,我也只是一個女孩,也是會偷偷地掉淚的?!兜谑狻?/p>
有時候,露出笑臉,只是不想讓你擔心或難過。但其實,我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堅強?!兜谑狻?/p>
在乎才會亂想,不在乎連想都不會想?!兜谑姆狻?/p>
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做的事情,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去的地方,無論有多難,有多遠。不要忘了,曾經對自己許下的愛的承諾?!兜谑宸狻?/p>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對你說一句,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第十六封》
當你真的在乎一個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也變得重要起來。因為愛,所以在乎,因為重要,所以愛。《第十七封》
我可以一個人唱歌,一個人喝咖啡,一個人涂鴉,一個人旅行,一個人逛大街,一個人在雨中漫步,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自言自語,一個人發呆,一個人跳舞,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翻雜志……只有愛你,是我一個人做不到的。《第十八封》
不要說愛我,除非你是認真的;因為我也許會做出瘋狂的事,比如——相信你?!兜谑欧狻?/p>
有時候,日夜思念??墒钱斔寄畹娜顺霈F在眼前,你卻安之若素?!兜诙狻?/p>
別因為知道我會等你,就把我晾在那兒等?!兜诙环狻?/p>
縱然有百萬個理由離開你,我也會尋找一個理由為你留下?!兜诙狻?/p>
我曾路過你的心,不是我不想停留,而是你不肯收留。《第二十三封》
如果沒有你,明天不值得期待,昨天不值得回憶?!兜诙姆狻?/p>
如果我說我想一個人靜一靜 ,其實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你?!兜诙宸狻?/p>
當我保留了你的短信,在沒有人的時候悄悄回味,我就知道我已經愛上你了?!兜诙狻?/p>
有時,我只是想能有個人,緊緊抱著我不放,直到我的心情真的好起來?!兜诙叻狻?/p>
我所有的付出,竟然從未打動過你?!兜诙朔狻?/p>
有時候不是不信任你,只是因為我比別人更在乎,更怕失去你?!兜诙欧狻?/p>
你忍心讓我孤獨,看我為你受苦的原因,不是忙,不是疏忽,不是不懂,不是考驗,不是暫時遺忘,不是性情孤僻… 你只是不愛我。《第三十封》
無論我此時是如何的彷徨迷茫,最終,我都要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第三十一封》
幸福其實真的很簡單:有人愛; 有事做;有所期待。《第三十二封》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歡與你在一起時的感覺?!兜谌狻?/p>
我不能給你全世界,但是,我的世界,全部給你?!兜谌姆狻?/p>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說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遺憾,觸不到的夢想,忘不了的愛?!兜谌宸狻?/p>
假如你愛上了兩個人,選擇第二個。因為如果你真愛第一個,就不會去愛其他人?!兜谌狻?/p>
真的好想跟你講話,但又很怕你嫌我煩。《第三十七封》
你是我晚上睡覺前最想聊天的人,我愛這種感覺?!兜谌朔狻?/p>
我們總在最不懂愛情的年代,遇見最美好的愛情?!兜谌欧狻?/p>
你會不斷的遇見一些人,也會不停的和一些人說再見,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再回陌生,從臭味相投到分道揚鑣,從相見恨晚到不如不見……《第四十封》
總有那么一個地方,一個人,讓你心動,留戀不已。總有那么一個人,一句對不起,讓你心痛,刻骨銘心……《第四十一封》
有一次,你說愛我。那一瞬間,我以為是永遠?!兜谒氖狻?/p>
世界上最動聽的情話,不是“我愛你”,不是“在一起”,是在我最脆弱的時候,你說:“有我在! 《第四十三封》
世界上最殘忍的事,不是沒遇到愛的人,而是遇到卻最終錯過;世界上最傷心的事,不是你愛的人不愛你,而是他愛過你后,最后卻不愛你。《第四十四封》
其實,我一直都在你身后,就差你一個回頭?!兜谒氖宸狻?/p>
很多時候,男人會讓你覺得他愛上了你,其實他真沒有;而女人會讓你覺得她不可能會愛上你,結果她卻動了心?!兜谒氖狻?/p>
曾經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任性的以為你只屬于我,我只屬于你。謝謝你告訴我,這個世界上誰都不是誰的,我們終究只會,屬于我們自己?!兜谒氖叻狻?/p>
有時候,最好的安慰,就是無言的陪伴。《第四十八封》
我很想知道,當我的名字滑過你耳朵,你腦海中會閃現些什么。
世界上最動聽的情話,不是“我愛你”,不是“在一起”,而是在我最脆弱的時候,你說:“有我在!”
對錯過的愛情,我們永遠傻傻分不清:是因為遺憾,所以美好,還是因為美好,所以才遺憾。
有時候,露出笑臉,只是不想讓你擔心或難過。但其實,我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堅強。
這個世界很小,我們就這樣遇見。這個世界很大,分開就很難再見。
悄悄等你很久。你沒來,我卻習慣了等待。
世界上最殘忍的事,不是沒遇到愛的人,而是遇到卻最終錯過;世界上最傷心的事,不是你愛的人不愛你,而是他愛過你后,最后卻不愛你。
其實我不敢想像,沒有你,生活會是怎樣。
如果能再見,我是說如果。請不要說再見,好么?
我們,離彼此很近,離幸福很遠。
我們總在最不懂愛情的年代,遇見最美好的愛情。
希望你說的再見,不是代表著再也不見。
我希望,離別的離別的離別之后,我們總能再相聚。
我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告訴你,我喜歡你。
我不貪心。只有一個小小的愿望:生命中永遠有你。
其實,我一直都在你身后,就差你一個回頭。
我很平凡,但我只有一個。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我只是突然在這一刻,很想你。
因為你,我懂得了成長,可你,依舊是我的傷。
謝謝,在我最孤獨的時候有你陪伴真好。
在乎才會亂想,不在乎連想都不會想。
越是試圖忘記你,越是記得深刻。
我不是不理你,我只是在等你先開口。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么愛你,我覺得我只能如此回答:“因為是你,因為是我。”
我只愛對你發脾氣,因為我潛意識相信你不會離開我。胡鬧原來是一種依賴。
有時候不是不信任你,只是因為我比別人更在乎,更怕失去你。
如果這一生我可以有999次好運,我愿意把997次都分給你,只留兩次給自己:一次是遇見你,一次是永遠陪你走!
1、這份脫離塵世的愛,不僅溫潤了我,同樣溫潤了萬丈紅塵。
2、真正的愛情,是雙方心靈的互相契合,任何人,都無法對此進行評說。
3、你的微笑,是另我上癮的毒藥。
4、女孩,會因為你的愛而變得更加美麗。
5、既然曾經擁有過,就不要哭泣,微笑著將這段經歷藏在心底吧。
6、縱然傷心,也不要悉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7、請告訴我你是我的。歲歲年年,我都屬于你,永遠永遠。
8、真水無香,真愛無言,真愛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和照顧,真愛是點點滴滴的平實與堅定。
9、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值得讓你這么做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10、哪怕是最小的茅舍,對一對戀人來說都有足夠的空間。
11、人生最好的東西總是和最壞的連在一起,幸福的極致往往是悲哀。幸福是短暫的,當人們想抓住它時,它已經走遠了。
12、女孩,請記住,沒有人值得你去流淚。而值得你流淚的人是永遠都不會讓你哭泣的。
13、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不理會是否天長地久。
14、愛情容不得任何虛偽和欺騙,就像眼里容不得沙子一樣。
15、親愛的,為了你,我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因為那月是你,那鱉也是你。
16、不要因為結束而哭泣,微笑吧,為你的曾經擁有。
17、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過于,他近在身旁,卻猶如遠在天邊。
18、如果沒有相等的愛,那就讓我愛多一些吧。
19、戀愛就像口香糖,時間長了會平淡無味,覺得平淡了就想放棄,而無論丟在什麼地方,都會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
20、生命是束純凈的火焰,我們依靠自己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存在。
21、世上無永遠,我們所能擁有的,只是一段平凡而溫馨的緣分。
22、對于這個世界來說,你只是渺小的一個人,而對于他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
23、我是屬于你的,永遠永遠,直到老死的那一天。
24、愛,不是放縱而是包容;愛,不是寵愛而是關懷;愛,不是單相思而是彼此交融;愛,不全是甜蜜但能讓你體會到百味。
25、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會得到一朵鮮花,那么我將永遠在花叢中徜徉。
26、如果你真的深愛一個人,那麼就算換了時空,變了容顏,你也能從千百萬人中認出那個熟悉的靈魂,然后再次地愛上他。
27、聽你說出那三個字的時候,全世界的鮮花在一瞬間全部綻放了。
28、對于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于某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
29、什么是愛情?愛情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愛人生活的更好而去默默地奉獻。
30、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歡與你在一起時的感覺。
31、唇邊還在回味你的甜蜜,心里的陰霾卻已一掃而空。
32、你不會忘記我。你不需要忘記我。我對于你來說是那么輕,你可以將我當做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樣不時吃一下,調調生活的味兒。()你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想念我,想念我對你的執戀,想:我遇到過一個熱烈的女子。
33、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34、山川河流可以使人與人互相阻隔,卻無法將心與心阻隔,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永遠陪伴著你。
35、愛是人生一場特別的考試,在這個考場上,絕對不允許任何人作弊,一旦作弊敗露,輕則影響考試成績,重則取消考試資格。
36、真正的愛情,是在愛的時候懂得珍惜;無法愛的時候,懂得放棄。
37、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嘗過憂傷的滋味,那他也不可能會感受到幸福。
38、你不會因為美麗去愛一個女人,但她卻會因為你的愛而變得美麗。
39、親愛的你不是人,乃是九天仙女下凡塵。
40、千萬不要在那些愿意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去浪費你自己的時間。
41、第一次聽到你對我說“我愛你”,我的世界一瞬間鮮花綻開。
42、不要奢求你的愛人能夠用你的方式來愛你,那樣會讓他很累。
43、千萬不要著急,最好最適合你的,或許就在不遠處等著你,在相逢之前,耐住寂寞吧。
關鍵詞:薩特;他人;自我
中圖分類號:B565.53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1.0022
在戲劇《禁閉》中,薩特描繪了這樣的場景:三位死后下了地獄的罪人被囚于一室,每個人無時不處在他人的目光中,也因此受到他人的審視、拷問和監督。由于生前的惡習未改,三人陷入了相互追逐又追逐不到、相互排斥又無可回避的痛苦境遇,最終,主人公加爾森說:“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即地獄”[1]。
這部劇作被譽為哲學與文學相結合的典范,值得指出的是,它最初發表在《我們》(Nous)雜志上時的題目是《他人》。[2]薩特通過這出荒誕戲想要表明,他人的存在構成了對我的限制,他人的目光就像囚室一般幽禁著我,他人的評判就像劊子手的刑具一般折磨著我。地獄不是別的,就是他人而已。
20世紀40―60年代,以薩特為首的思想家們在法國掀起了一股存在主義思潮,“他人即地獄”的觀點得到了廣泛傳播,甚至直至今日都是薩特哲學的一個“標簽”。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很多爭議,例如有人指責薩特宣揚個人主義,是一種過于悲觀和偏執的“被迫害者的立場”[3]。
然而,在這一極端的表述背后是薩特基于意識理論或主體性理論的復雜的哲學論證,以及對愛情、語言、冷漠、等具體人類經驗的敏銳剖析。本文試圖以此為基礎,來闡述薩特關于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沖突關系的理論。文章將首先闡述這種復雜的雙重否定關系,我們將看到薩特所說的沖突是本體論意義上的,它植根于薩特的否定概念或主客二元模式的主體哲學。第二、三部分將以愛情為例闡述第一種對待他人的態度,以冷漠、為例討論第二種對待他人的態度。接下來討論這兩種態度之間的關系,它們的差異點、共同點以及彼此轉化的關系。這些都是本體論沖突在現實經驗中的具體表現。最后,我們將總結“他人即地獄”這句名言在薩特的哲學理論中的含義,以及它對于我們當下可能具有的教益。
一
在日常語言中,“他人”指的是非我的另一個主體?!胺俏摇薄ⅰ傲硪粋€”所包含的否定關系需要靠我的自由或能動性來確立,這是他人在我的知覺場或經驗世界中得以顯現的前提。與一般之物不同,他人還是一個“主體”。這不僅意味著他人像我一樣,可以知覺、評判這個世界,還意味著他人能將我也當成一個對象來審視和評判。薩特認為,當遭遇他人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他人看到,即承認有一個“我的為他存在”或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這就是“注視”(regard)所揭示的在意識層面和存在層面上的交互主體關系[4]。
也就是說,與普通對象不同,在與他人的關系中涉及到的否定是相互的:我通過自己的內部否定活動將他人視為我所不是的另一個人,與此同時,他人也可以將我視為他的一個對象。更準確地說,這種“相互否定”其實是一種“雙重否定”。這兩個表達的差別在于,“相互否定”是兩個平行的否定活動,而“雙重否定”則包含著相互嵌套的關系,即一方將另一方包含在自身中:我通過自己的內部否定活動使自己所非是的,是一個可以對我進行內部否定的人。
因此,要想闡明我與他人的關系,如果僅限于指出我有被對象化的可能,他人揭示了我在孤獨狀態下被隱藏的存在,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一步明確作為兩個主體的我與他人之間的否定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它可以被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當遇到他人時,我將自己確立為“不是他人”。于我而言,這個內部否定活動意味著我被規定,我的自身性被確立[56]323,355,“作為對另一個自身性的否定,[我的]自身性被加強”;于他人而言,這意味著“有(ilya)他人”,或者說他人向我顯現為“是別人”(être autrui)[56]323,355。
第二,與普通對象不同,他人是一個主體,我們必須將他人作為一個意識或自由來對待。薩特指出,要想把握一個主體,唯一的方式就是承認自己可能被他所否定或對象化。
第三,這種雙重否定其實是自我摧毀的,因為我不可能既是進行否定的主體,同時又是被否定的對象:要么我否認自己是他人,這樣我就喪失了對象性,他人也就不再是主體;要么他人否認他是我,這樣我就成了他的對象,他人就喪失了他的對象性。
第四,以上發生在我的意識內部的否定,無論如何不會影響到他人的自為存在。他人仍沉浸在自身未被反思的意識中,仍處在自己的意義世界中。我真正否定的因而并不是他人的自為存在,而是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換言之,我拒絕成為被他人所否定的我(Moirefusé),我將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看作是被異化了的(aliéné),而非真正的我自己。[56]324,357
第五,否認自己是他人眼中的那個人,這本身又彰顯了我作為主體的自發性。這意味著經由他人這個環節,我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加強。他人實際上充當了“我將自己重新把握為自由的自身性的動因” [56]326,359。
第六,我同時承認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是我自己,是我的“外部存在”(mon êtredehors)。[56]325,357這一點可以由第2點得出。承認他人可以對我進行對象化,也就等于承認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是我自己。(當然,這里的“承認”僅僅指的是承認自己有被對象化的可能,并不涉及到他人眼中的我具體是怎樣的,因為由于他人擁有絕對的自由,我在他或她眼中究竟顯現為什么樣子,從根本上已超出了我所能掌控或觸及的范圍。)
第七, 由于與他人的關系是相互的,以上評述都可以原封不動地應用于關系中的他人。
根據以上論述,我其實可以對他人的自由,或者說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采取兩種態度:拒絕或承認。薩特認為,這決定了我與他人的具體關系的兩種類型:一方面,通過將他人視為對象,我可以拒絕承認“作為對象的我”是我自己,正如上面第三點所指出的,我的自身性將會由此被加強,這是我們在漠視、、憎恨和性施虐中所看到的情景;另一方面,第四點又指出我承認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是我自己,由此我可以嘗試吸收或同化(s’assimiler)他人的自由,這是我們在愛情、語言和性受虐中所看到的情景。不過,正如第五點所表明的,這兩種態度都注定會失敗,因為雙重否定這個概念本身是自我摧毀的。
二
對待他人的第一種態度是在肯定他人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試圖對他人的自由施加影響,從而實現我與他人的統一或同化。這個企圖顯然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單從概念上講,試圖同化或影響他人的自由,就等于取消他人的超越性或主體地位。薩特因此稱它是一個“實現不了的理想”。[56]406,449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某些具體關系恰恰體現了這個注定會失敗的嘗試,例如愛情。
理想狀態下的愛情是怎樣的呢?如果愛上一個人,我們想要得到的不是對方的身體,而是希望對方能出于本心地愛上自己。薩特說,戀愛者總是“渴望被愛”(être aimé)[56]406,449??释蝗怂鶒?,這意味著承認對方是一個主體,對方應具有完全的意識自由,更具體地說,應有選擇愛或不愛的自由,選擇愛這個人還是愛那個人的自由。對于戀愛者而言,這意味著愿意出讓或放棄自己的主體地位,甘心成為對方的對象:希望對方能夠自發地愛上我,將我選擇為愛的對象。
不過,戀愛者又不希望對方的愛是出于卓越的、絕對的自由。后者意味著對方的愛不受任何約束――當然也不受我的約束,它甚至可以說是與我無關的。這樣的愛隨時可能會改變,“我愛過你,可一切都過去了”。因此,戀人總會期望對方的愛是被束縛的,就像是在瘋癲或夢幻中一般無法自拔,并且這份束`僅僅源于自己,戀愛者希望自己才是對方由自由轉向被束縛的“唯一的、優先的緣由”(occasion unique et privilégiée)[56]407,451。
理想愛情的約束性還表現在它應是必然的:戀人希望這份愛是注定的,而不是各種偶然的契合。[56]410,454如果戀人聽到對方說,“我之所以愛上你,是因為我們碰巧相遇,那天你的穿戴正好是我喜歡的”,這一定會惹惱對方。因為這些偶然的特征從原則上講可以向任何人開放,我們會追問“如果那天你遇到了另一個同樣穿戴的人,你也會愛上她嗎?”在理想的愛情中,大家更愿意聽到或相信的是“我們是注定要相遇相戀的。”
按照以上分析,戀愛者一方面要求對方“自由地選擇愛我”,另一方面又是“注定要愛上我”。所以,戀愛者真正要求的是“先驗地作為對他人自由的客觀限制”,這是一種“結構性的限制”。 [56]408,451如果這能夠實現,那么,“他人的自由”與“我對他人自由的限制”就相一致了:他人為了(在事實上)是自由的,不得不接受我對他的(先驗的)限制,他人(現實中的)每一個自由的意識或活動因而都已是經過我的限制之后發生的。此時,戀愛者已然是對方整個世界的中心,成為他人道德判斷或價值取向的標準,而不再只是世界中的一個“對象”或價值評判的“對象”――甚至,我的對象性方面也成了對方所需要的,因此,在愛人面前,我們不會感到不安或害怕。
這種理想的愛情可能實現么?答案是否定的。薩特對愛情的分析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愛情即是沖突。” [56]406, 414417;449, 459463
首先,假如戀愛者渴望被愛的愿望成真,那么他的愛情就不得不結束。這是因為,此時的被愛者已變成了名符其實的戀愛者,相愛的兩個人會提出了彼此矛盾的要求:他們都渴望被愛,都希望對方是一個有著意識自由的主體,希望自己成為對方愛的對象,同時又希望自己先驗地是對方自由的限制。
其次,作為一個主體,從原則上說,他人的覺醒總是可能的,對方隨時可以擺脫這份束縛,再將我看作一個對象或工具。戀愛者時常會擔心戀情有天會結束,這種永恒的不安即源于此。
第三,戀人都希望自己是對方的整個世界,是對方進行工具安排和價值判斷的唯一的參照中心,然而,這種單純的二人關系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總有第三者出現的可能,戀愛的雙方都將被第三者對象化,屆時他們不再是奠定對方對象性的主體,他們絕對的愛也變成相對的了。
三
既然我無法同化他人的自由,無法成為自己對象性的基礎,這會導致對他人的第二種態度,即轉而視他人為對象,否認他人眼中的“作為對象的我”是我自己。換言之,這種態度試圖以對象化他人的方式來把握或占有他人。
在薩特看來,這個企圖同樣無法成功。他人是可以將我視為對象的主體,因而,“視他人為對象”確切地說指的是“視他人朝向我的目光為對象”或“注視他人的注視”(regarder le regard d’autrui)[56]420,465。但是,他人的注視或意識能夠被對象化么?我們所能看到的無非是他人的注視所借助的具體的感性形式(例如眼睛或目光),即作為對象的他人,而不是真正的作為主體的他人。薩特認為,把握作為主體的他人的唯一方式是意識到自己可能被注視,可能成為他人的對象。表面看來,這種對待他人的態度經由他人這一環節的迂回,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我的自身性,但其實它仍停留在與他人的否定關系的開端,即上文第一點所說的“我將自己確立為不是他人”。嚴格說來,在這里并沒有涉及到他人的意識或自由,更談不上經由他人的自由來鞏固我的自身性,第五點不過是種“欺騙”而已。
這種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鮮見。例如,當我走在街上,周遭的人對我而言不過是些需避讓的“障礙物”,當我走進火車站,檢票員對我而言只是一個具有檢票功能的機器。我甚至壓根就沒有想到過他人可能會注視我――即使我想到了這一點,也會采取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其目光或想法與己無關。薩特將這類體驗稱為“對他人的漠視”(indifférence envers autrui)[56]420,466。這是一種事實上的唯我論,仿佛世上只有我一個人,于是走到哪兒都會感到怡然自如,絲毫不會害羞、尷尬、羞恥或驕傲。
所以薩特認為,“這兩種態度的每一個都是另一個的死亡”,它們構成了一個“循環”,“彼此產生對方又摧毀對方”。 [56]403,446準確地說,它們之間并不存在什么先后之分,無所謂“第一”或“第二”,之所以這樣稱呼它們,只是為了論述方便而已。
五
我們已經看到,無論我對他人的自由和“我的為他存在”持何種態度,都是注定要失敗的,這兩種基本態度都不是自足自持的。這對于與他人的關系而言,意味著什么呢?
這首先意味著我與他人的關系是不穩定的,我不得不陷入這兩種態度構成的循環中,不得不在“作為對象的他人”和“作為主體的他人”之間來回搖擺。就像前文指出的那樣,這從根源上說是因為“雙重否定”這一概念本身是自我摧毀的,也就是說,他人不可能既是被超越的對象,同時又是有著絕對超越性的主體。
由于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我想要將他人的自由納入到自己可控制的范圍之內的企圖,就不可能成功。于是,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境況: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有他人的世界;他人是可以將我視為對象的主體;他人的出現使我原有的意義世界被去中心化;我淪為他人的世界中的一個對象或工具,淪為其價值判斷的對象。無論我最終采取怎樣的態度,這些境況都無可更改、不可逃避。因此,薩特不止一次地強調,我是他人的“俘虜”,處于他人所造成的“危險”中,“這種危險不是一個意外,而是‘我的為他存在’的永恒的結構”。[56]307,337
既然不可能控制或取消他人的自由,我和他人必然處于永恒的斗爭和沖突中。也就是說,絕不存在這樣一種平等的狀態,即承認他人的自由會導致他人會反過來也承認我的自由。實際上,就連單方面地承認或尊重他人的自由都不可能。薩特舉了很多例子來闡述這一命題,例如,當安慰或勸解他人時,雖然我們的主觀愿望是想要使對方擺脫恐懼或痛苦,但是,安慰或勸解的行為本身已經是一種方法組織,目的是為了作用于他人的自由。更準確地說,安慰者試圖影響他人的自由選擇,試圖剝奪他人選擇悲傷的自由。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安慰他人其實也是一種影響他人自由的做法。
出于這些哲學上的考量,薩特在劇作《禁閉》中借主人公加爾森之口說,“他人即地獄”?!督]》因為深邃的哲理成為享有盛譽的哲理劇,但薩特也因此遭到了“個人主義”、“悲觀主義”等諸多責難。
然而,基于以上從意識理論出發,對薩特交互主體性哲學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薩特哲學不應被簡單地等同于“個人主義”,因為他在意識層面和存在層面上論證了他人之于我的重要意義:他人是我@得對象性的必要條件;假如沒有他人,我就無法形成關于自身的任何觀念;通過否定他人,我得以確立自己的自身性。這些即使是在強調他人之他異性的哲學家中也是極具代表性的。
還應強調的是,薩特關于自我與他人沖突的觀點,是在本體論層面上提出的。這些論斷并不認為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無時無刻都在不停地爭斗,也沒有否認善意、尊重、和諧作為一種嘗試,作為與他人關系的環節之一,在現實中的存在。雖然薩特認為這是些注定會失敗的嘗試,但如果他的觀點是自洽的且符合實際,我們就不應因為它的不樂觀而批評它。
最后,薩特的觀點絕不是消極悲觀的,即由于與他人的關系從本質上講是有界限的、彼此限制的、不穩定的,因而人們在現實中的行為選擇就毫不重要了。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一文中,薩特說他的哲學肯定了人的意識自由,即在任何時候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也應該行使這種權利,不應推托給環境、人性、道德等外在因素。在這個意義上,存在主義宣揚一種積極樂觀的、行動的、介入的道德。[7]在他人問題上,如果人們可以正視人與人之間的根本界限,以此來指導規范自己的道德生活,那么,我們在遭遇和應對沖突時就會更加從容坦然。這也許是薩特的交互主體哲學帶給我們的最大教益。
[參考文獻]
[1]Sartre, J.P. Huis clos[M]. Paris: Gallimard, 1947: 247.
[2]加涅賓. 認識薩特 [M]. 顧嘉琛,譯. 北京: 三聯書店, 1988:160.
[3]M. Whitford: MearleauPonty’s critique of Sartre’s philosophy[M].Lexington, Kentuchy: French Forum Publishers, 1982:180.
[4]龐培培. 第一人稱視角假設與他人問題: 薩特的思路[J]. 世界哲學, 2015(1): 109116.
[5]Sartre, J.P. L’ être et le néant[M]. Paris: Gallimard, 1943.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孩子,滿心期待得到一個禮物,但是打開包裝,全不是自己想要的,失望的感覺不言而喻。盡管如此,還是有人說過,改編劇本是一件賺錢的買賣。無論片子拍得有多糟糕,狂熱的書迷仍舊會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堅持把電影看完。所以《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從1938年至今,一共出了6個版本,我已樂此不彼地看了3個。2005年的版本一直讓我很是好奇,Joe Wright導演的這部片子,不知道是繼續走忠于原著的路線,還是索性像1996年版《Romeo and Juliet》一樣,來個驚心動魄的徹底顛覆呢?
手上的這張碟是從好友小魚兒那里拿來的,茲于她以電影狂人的身份強烈推薦,讓我對片子的品質大有信心??催^故事之后,果然沒有失望。雖然人們對它的評價褒貶參半,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投了支持的一票。
客觀地講,想要超越1995年BBC改編的經典版本,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當年Colin Firth塑造的Darcy(達西)形象,早就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了,Matthew想突破怕是也難。新版本的達西這個角色的確不夠飽滿,總覺得他少了點兒charming的味道,對于“傲慢”的拿捏還不夠到位。這也許是因為我們心中早已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吧,所以他只能給人留下憂郁、不可一世的印象,卻無論如何不可能完美。
不過身為女性,感性經常因為某些細小的東西而沒緣由地泛濫。片頭剛落,當寧靜中帶著流動的田園美景赫然眼前,當輕靈的鋼琴聲傳來,我的視覺和聽覺系統就徹底被它們所俘虜了。陽光灑滿樹梢,寧靜和溫馨在田間綠野悄然蔓延。跟隨著Knightley,便會看到Bennet(班尼特)一家居住的那個并不豪華但卻溫馨的小屋。
小屋里住著一心想把女兒推銷出去的愛慕虛榮的母親,沉默寡言的父親,還有他們溫婉端莊的大女兒Jane(簡),聰明果敢的二女兒Lizzie(伊麗莎白),和鬧作一團、天真稚氣的老三、老四和老五。故事就是圍繞著這個沒落的中產階級家庭展開的。雖然故事中的矛盾和掙扎并不多,我還是無一例外地掉了幾滴熱淚,又找到了心臟時而緊縮的感覺。
要想結識簡和伊麗莎白兩姐妹,還要從那場舞會說起。
【原聲重現】
Lizzie: If every man in the room does not end the evening in love with you, then I'm no judge of beauty.
Jane: All men.
Lizzie: No, they are far too easy to judge.
Jane: They're not all bad.
Lizzie: Humorless poppycocks, in my limited experience.
Jane: One of these days, someone will catch your eye, then you'll have to watch your tongue.
【鎖定譯文】
伊麗莎白:如果全場的男子今晚舞會結束還沒愛上你的話,我就太沒審美眼光了。
簡:哈,全場的男子,你倒真想得出來。
伊麗莎白:他們實在不值得我評價。
簡:他們并不是都那么糟糕吧。
伊麗莎白:在我看來,他們不過是說些無趣的廢話而已。
簡:總有一天會有人引起你的注意。到時候你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胡說八道了。
話音未落,達西隨好友賓利先生一同出場,二人立刻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跳舞時,伊麗莎白禮貌地發出了邀請的訊號“Do you dance, Mr.Darcy?(跳舞嗎,達西先生?)”,哪想到卻被對方的一個No字拒之千里之外。
相比之下,賓利就比達西線條柔和許多。他與簡一見鐘情。說起對兩姐妹的印象,他的熱情與達西的漠然是個鮮明的對比。
Bingley: I've never seen so many pretty girls.
Darcy: You were dancing with the only handsome girl in the room.
Bingley: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creature I have ever beheld. But her sister Elizabeth is agreeable.
Darcy: Perfectly tolerable. Not handsome enough to tempt me. Return to your partner and enjoy her smiles. You were wasting your time with me.
賓利:我就從來沒見過這么多漂亮的姑娘。
達西:你一直在和全場最美的那個姑娘跳舞。
賓利:她的確是我見過的最美的生靈。不過她的妹妹伊麗莎白也不錯啊。
達西:完全說得過去。但沒美到打動我的程度。你還是趕快回到舞伴身邊去欣賞她美麗的微笑吧。不要在這兒跟我浪費時間了……
站在不遠處的伊麗莎白,無意中聽到了這句達西對自己的不冷不熱的評價,臉上表情難免有些尷尬。為了使自己免受傷害,她決定將熱情收回,穿上厚厚的盔甲。
Lizzie's Girlfriend: Count your blessings, Lizzie. If he likes you, you'd have to talk to him.
Lizzie: Precisely. I wouldn't dance with him for all of the Derbyshire. Let alone the miserable half.
女友:多往好處想想吧,伊麗莎白。如果他對你有意,你應該主動和他說話。
伊麗莎白:沒錯。即使他擁有整個德貝郡的財富我也不會跟他跳。更何況他才有那可憐的一半……
說起來,班尼特太太也是粗心,一心想要推銷大女兒簡,在眾人面前對她毫不吝惜地大加贊美的同時,卻無意中用“平凡”兩字重重傷害了二女兒伊麗莎白。還好,冰雪聰明的伊麗莎白,不會如此輕易就被打敗。對于達西的言語相對,她一點也不示弱……
(at the dancing ball)
Mrs.Bennet: Oh, how well you dance, Mr. Bingley.
Bingley: I've never enjoyed a dance so much
Mrs.Bennet: My daughter Jane is a splendid dancer, is she not?
Bingley: She is indeed.
Mrs.Bennet: It's pity she (refers to Lizzie)'s not more handsome.
Lizzie: Mama.
Mrs.Bennet: Oh, but Lizzie would never admit that she is plain. Of course, it's my Jane who's considered the beauty of the country.
Lizzie: Mama, please.
Mrs.Bennet: When she was 15, a gentleman was so much in love with her. I was sure he would make her an offer. However, he did write her some very pretty verses.
Lizzie: and that put paid to it. I wonder who discovered the power of poetry in driving away love.
Darcy: I thought the poetry was the food of love.
Lizzie: of a fine, stout love. But if it is only a vague inclination, one poor Sonnet will kill it.
Darcy: So what do you recommend to encourage affection?
Lizzie: Dancing. Even if one's partner is barely tolerable.
(在舞會上)
班尼特太太:哦,賓利先生,你的舞簡直跳得太好了。
賓利:我也從沒像現在這樣跳得這么高興過。
班尼特太太:我的女兒簡是個跳舞好手,是吧?
賓利:的確是。
班尼特太太:可惜伊麗莎白沒有姐姐漂亮。
伊麗莎白:媽媽。
班尼特太太:哦,對了,伊麗莎白從來都不承認自己長相平平。你看,我的簡才是全城公認的美人。
伊麗莎白:媽媽,夠了,不要再說了。
班尼特太太:她15歲的時候,有位先生曾經愛上過她。我還以為他會娶她呢??墒牵皇墙o她寫了很多漂亮的詩。
伊麗莎白:也因此付出了代價。我一直奇怪到底是誰發明了用詩來趕走愛情的。
達西:我一直以為詩歌是愛的養分呢。
伊麗莎白:那是指美好的、忠貞的愛情。但如果只是曖昧的喜歡,一首蹩腳的十四行詩足以把它扼殺。
達西:那你覺得應該用什么來表達愛情?
伊麗莎白:跳舞。即使他的舞伴差強人意。
舞會過后,伊麗莎白和簡兩姐妹擠在小小閨房里互訴心事。這對姐妹花雖然看似性格截然不同,但對于愛情,都有著同樣的執著。姐姐更理想化,堅信愛情不應為金錢所驅使,一心希望擁有一份純粹的愛情。妹妹愛得較為冷靜,認定只有愛之深刻愛之濃烈到了一定程度,芳心才能被打動。可是真愛難求,她擔心這樣繼續下去,自己覓不到愛人反而孤獨終老。
Jane: Mr.Bingley is just what a young man ought to be.
Lizzie: Sensible, good humored, handsome...and conveniently rich.
Jane: Marriage should not be driven by thoughts of money.
Lizzie: Only deep love will persuade me to marry. Which is why I'll end up an old maid.
Jane: Do you really believe he liked me?
Lizzie: he danced with you most of the night, and stared at you the rest. I give you leave to like him. You've liked many stupider. You're a great deal too apt to like people in general. All of the world is good in your eyes.
Jane: Not his friend. I still can't believe what he said about you.
簡:賓利先生真是一個典型的好青年。有見識、幽默……
伊麗莎白:英俊,而且非常富有。
簡:婚姻不應該和錢扯上關系。
伊麗莎白:只有深深的愛,才會讓我步入婚姻的殿堂。這很可能讓我孤獨終老。
簡:你真的認為他喜歡我嗎?
伊麗莎白:簡,他幾乎整晚都在和你跳舞。跳舞休息時他一直盯著你看。我猜你也一定喜歡他。你喜歡過那么多蠢蛋。什么普通人你都很容易會喜歡。在你眼中,世界永遠是美好的。
簡:除了他的朋友達西,真不敢相信他竟然對你說出那樣生硬刻薄的話。
在愛情面前,我們很多人都愛的太過驕傲。眼里容不下一個忽略的眼神和哪怕一絲一毫的輕視。就像故事中的達西和伊麗莎白。不過感情的事情說來真是玄妙,有時候令人咬牙切齒的家伙,卻恰恰對你有種致命的吸引力。是不是愛情故事里,必須要有愛恨交織作為調味料才有味道?
(At another dancing ball)
Darcy: May I have the next dance, Miss Elizabeth?
Lizzie: You may...
Lizzie: Did I agree to dance with Mr. Darcy?
Lizzie's friend: I dare say you will find him amiable.
Lizzie: It would be most inconvenient since I've sworn to loathe him for all eternity...
Lizzie: I love the dance.
Darcy: Indeed. Most invigorating.
Lizzie: It is your turn to say something, Mr. Darcy. I talked about the dance. Now you ought to remark on the size of the room or the number of couples.
Darcy: I'm perfectly happy to oblige. What would you like most to hear.
Lizzie: The reply will do for present... Perhaps by and by I may observe that private balls are much pleasanter than public ones. For now we may remain silent.
Darcy: Do you talk as a rule while dancing?
Lizzie: No, no, I prefer to be unsociable and taciturn. Makes it all so much more enjoyable, don' t you think?
(在另一場舞會上)
達西:能否請你跳下一支舞,伊麗莎白小姐?
伊麗莎白:好的。
伊麗莎白:(問好友)我剛才是不是答應跟達西跳舞了?
好友:我敢說你一定發現他的親切可愛之處了。
伊麗莎白:這可能有點困難。因為我發誓過要永遠討厭他。
伊麗莎白:我喜歡這支舞。
達西:的確不錯。很輕快。
伊麗莎白:輪到你說點什么了,達西先生。我談論了這個舞曲。現在你該對房間和客人的數目發表評論了。
達西:愿意效勞。你最想聽些什么?
伊麗莎白:回答只是現在奏效。也許再過一會我會覺得私人舞會要比公眾舞會有趣多了。因為現在我們可能會保持沉默。
達西:你跳舞的時候非得說話不可嗎?
“人本該生而平等/愛,本該沒有界限/我們是同性戀者/我們也希望擁有被世人祝福的愛情/擁有受法律保護的同性婚姻關系/請支持所有相愛的人/支持中國同性戀者促進社會平等的行動/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2009年2月14日情人節,北京前門大街正陽門牌樓下,“新娘”辛迪和“新娘”丹娜身著盛裝拍攝結婚照,并和其他十幾位同志向路人贈送玫瑰、卡片,呼吁社會包容和支持同性婚姻。
“情人節是一個關于愛的節日。愛,除了異性之間的愛,同性之間也有愛啊。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希望同性之間的愛也能被大家看到,被大家祝福。”“新娘”的同志朋友、活動參與者“閑”介紹說,“送人玫瑰”活動已經持續3年了,婚紗照是今年新增的形式。
但辛迪和丹娜并不是真的一對,她們有各自的同。這聽起來多少讓人感到失望。“其實我們是不是真的一對,并不那么重要。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讓大家看到同性之間存在這樣的愛情。”辛迪解釋說。而這樣的目的,她們達到了:現場有上千人圍觀,隨即她們的照片登上各大媒體,某網站3天的留言就達到19000條,CCTV還做了網上調查。
中國公眾對同性戀的態度,李銀河去年做過調查,樣本量400人。調查發現,中國公眾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相當高,認為它“完全沒有錯”和“有點錯”但“并非完全錯誤”的人,加在一起占被調查總數的一半。
今年CCTV的調查結果更“樂觀”,8萬多張選票中,76%的人表示“男女同性戀都接受”,93%的人“支持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對“您的身邊有同性戀人群嗎”這―選項,93%的人投了“有”。這說明,同性戀這個相對數量稀少但絕對數量龐大的人群,在中國社會中,可見度已經相當高了。
但“閑”認為不能把形勢估計得太樂觀,畢竟有“兄弟們,上”之類的“仇恨”語言顯現。“同性戀者在某種意義上是經常被歧視的一個群體,有時候甚至會被攻擊?!薄伴e”說,所以同志仍須保持謹慎。
同性吸引很自然
你們有小眾化意識嗎?
辛迪:沒有,我們只有個人化意識。我們意識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我不知道這是大眾的還是小眾的,不太管。因為最重要的,是不騙自己。
什么叫不騙自己?
辛迪:就是你是一個女同性戀,就要承認。比如我愛上你了,你是一個女孩,我不能騙自己說壓根就不愛你,我必須去愛一個男人。我愛你,就是愛你了。
你是什么時候確定自己的性取向的?
辛迪:怎么說呢,人是沒有確定性的,人是階段勝的,在不同的時候想法不一樣。
說實話,以前我是異性戀,有過男朋友,而且好幾個。那時候我覺得,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拷貝一種生活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有一個家庭,一個寶寶。但是后來,我發覺,那并不是我發自內心想要的,我會覺得我更喜歡那個女孩子啊,跟女孩在一起的感覺更美好啊,覺得那是我更想要的、更需要的。但這個美好,并不是我事先去幻想和構建出來的,而是在我接觸到她的時候,體驗到她的時候。才感覺到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一個人認識自己有一個過程,就像小時候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漸漸長大了,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異性戀中,你覺得哪里欠美好?
辛迪:比如我在異性戀中扮演的角色,就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但也不是說我受到什么傷害。其實我是一個挺女權的人,和男孩相處時,我會覺得他在用一種男權視角對我,不夠尊重我。然而他會覺得女孩子沒必要那么強勢啊。但是當我和女孩相處時,就覺得可以保護好自己的東西,所以會覺得更自然、更舒服。這就是我為什么過渡到這個階段。
在過渡中有沒有遭遇過自我不認同的痛苦?問自己,怎么會愛上一個女人?
辛迪:不會啊。我對同性戀,以前接觸不多,但一直沒有反對它,認為它可以理解。文藝作品也看,《斷臂山》,看了以后不討厭,覺得很感動,心理上觸動了某種情結,甚至會意識到其實我也有這種情結。但有些人看了就會麻木啊,覺得兩個男人搞來搞去沒意思,他是不理解那個取向。所以在我遇見喜歡的女孩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感覺到我很喜歡她,對她有一種特別特殊的情感。
你過渡到這個階段幾年了?
辛迪:三四年。
可以這樣理解你所說的階段性嗎?現在你覺得想要的東西,將來未必是你堅持想要的。
辛迪:當然這個階段也是有延續性的,不可能突然跳躍。到了我這個年齡,27歲,已經足夠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了。而且我既嘗過異性戀又嘗過同性戀,知道什么更適合自己,所以還會更加穩定。
現階段,我的家庭觀念更重。以前和男朋友談戀愛時,我會很激烈地對他說,以后不要孩子,沒必要要孩子,和他父母也都說好了。但現在,我和我女朋友挺想要一個孩子的,想把這種家庭關系一直堅持下去。
你指想和特定的同堅持下去?
辛迪:嗯,想。
丹娜以前有男朋友嗎?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性取向?
丹娜:我沒有過男朋友。我對同性戀認同得比較早。上初中時,身邊就有幾個這樣的雕友,我就沒覺得她們奇怪,所以一直以來就不覺得兩個女生在一起很奇怪。然后自己進入能時候,也很自然,沒經歷掙扎。
你是什么時候進入到這種情感當中的?
丹娜:初中。那時候有同性戀這個概念,但沒有拉拉的概念。我們在一起了,和其他異性戀一樣,但是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戀愛名稱和別人不一樣?,F在回想起來,原來可以用另外一種名稱來定義我們的關系。
你怎么肯定那是―種戀情,而不是友情?
丹娜:戀人在一起的感覺,和普通朋友在一起,是不一樣的,更敏感、更在乎,外人也能看得出來的。那種心理體驗和情感體驗,我 覺得應該和異性戀沒有區別。愛情都是一樣的。
有沒有人問過你們,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閑:其實有很多同性戀覺得他們是天生的,不由他們選擇。
那你們覺得自己是天生的嗎?
丹娜:我覺得我跟女生吸引這件事是自然而然的。
辛迪:我有過異性戀,然后過渡到同性戀,這個過程我感覺挺自然的。但很難說我是天生的或是后天的同性戀。不過我知道大多數偏T的人,會覺得天生,因為她們從小就喜歡女生,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喜歡阿姨、姐姐。
在同性戀群體中,像你們這樣自我認同沒有困難的人多嗎?
閑:也不少。但在這個群體中,幸福的可見性并不高。文藝作品在表現這個題材時,往往渲染悲情主義。
另外,她們的青春期已經是90年代了,那時候資訊更多,也出現了正面反映同性戀的文藝作品,比如《霸王別姬》,社會氛圍更寬松。你看他們之前的那一代人,青春期在80年代、甚至更早的,更多人經歷了相當艱難的認同階
段。所以這也確實反映了中國的進步。
拉拉:女同性戀。女同性戀英文lesbIan的中文諧音簡稱。有人將英文簡稱寫為LES。
出柜:向他人告知自己的性取向。取自英文come out,意為走出藏身的柜子,不再隱瞞。臺灣地區也稱現身。
性傾向:及的性別偏好。即同性戀喜歡同性別的人、異性戀喜歡異性別的人、雙性戀喜歡同性及異性別的人;無性戀則對任何性別的人都沒有及。又稱性取向、性向。
T:心理認同或外表氣質較為硬朗的拉拉。臺灣舶來品,原為英文tomboy,假小子。后簡寫為T。
P:心理認同或氣質較為溫婉的拉拉。其意來自于T的老婆,婆的簡稱。
有的同性戀是不是要通過變性手術來解決認同問題?
閑:希望通過手術改變自己性別的人是變性人。同性戀和變性人不是一個概念。同性戀就像她們,知道自己是女生,認同自己是女生,但也喜歡女生。
最擔心被家庭拒絕
這件事給你帶來壓力了嗎?
丹娜:目前來說我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認出來的。我回去以后,他們完全不覺得那個人是我。
有沒有人跟你說,哎,出來個新聞啊,你來看一看。
丹娜:我師兄說了,那個女孩挺漂亮的。但他并不覺得那個人和我有什么關系。
那你害怕你師兄知道那個人是你嗎?
丹娜:其實在學校里,我從不避諱談這個問題。我身邊有知道的同學,他們有跟同性戀沾邊的問題,不明白的就會來問我。
但是我不想用這個身份來標志自己,不希望讓性取向這件事沖擊我原來的形象,比如我是你的同學、朋友,你覺得我是個很好的人。對于相處來說,我覺得性取向并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我還是原來的我。
你跟你爸媽談過這個問題嗎?
丹娜:沒有。我才24歲,他們覺得我都不在戀愛的年齡。我跟他們說要找個男朋友,他們都會覺得太早,更何況我還要說找個女朋友。
這難道不是一件很令人擔心的事嗎?
丹娜:這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如果有一天他們說,來,我們談談,我可以考慮,而且還要看情況。至少現在他們沒談,我沒必要非得和他們談。而且現在我更注重未來的規劃。他們也知道,我更多精力要放在這方面。
也就是說你暫且還不考慮他們的感受?
丹娜:我不跟他們說就是考慮他們的感受?,F在還不到談的時候,就像這棵樹才開花,還沒結果,你沒必要跟他討論我們要用什么方式摘果子。
辛迪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你父母沒催促你找男朋友嗎?
辛迪:我會跟他們解釋一些東西,告訴他們我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父母了解我的個性,不多過問我的事情。但我的情況,他們知道一些,他們見過我的伴侶,當我的好朋友看待。
既然知道一些,為什么不去談這個問題?
辛迪:盡量避免正面沖突,盡量考慮他們的心情。我不會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爸爸,我是同性戀。但我會讓他有這個感覺,同時也讓他知道我現在很幸福。其實作為父母,他們更關心的還是女兒的幸福,跟我的性取向沒關系。如果他能認可這個部分,那當然更好。
但是你們的性取向,可能也會使你們的父母承受來自他們所在圈子的壓力。
辛迪:肯定會。所以今年過年,我也跟父親聊過一些。我說你有你的社交圈子,我有我的社交圈子。我沒有和你生活在一起,沒必要非得應付你的圈子,但是我會尊重它,同時也希望你能夠尊重我的圈子。
但畢竟你們目前還是不被傳統的家庭觀念所認同的。
閑:所以她們今天在這里接受采訪,從我對這個事情的了解,她們真的很勇敢。大部分同性戀者是不能夠接受這樣的采訪的。這個顧慮也是很自然的。因為你最愛的父母,就是因為你同性戀的身份不能接受你,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而這樣的事實天天都在發生。2005年我們對北京女同性戀者做的調查顯示,她們最擔心的就是被家庭拒絕。
在你們的朋友當中,獲得家人認可的多嗎?
辛迪:我認識幾對結婚的。她們舉辦了形式上的婚禮,她們的父母也參加了,親戚朋友也都參加了,表示認可和接納她們。
最痛苦的事是被迫和男人結婚
從異性戀過渡到同性戀,辛迪,你個人的體驗有什么不同?
辛迪:可能更多是心理上的轉變吧,和女孩在一起之后,我感覺更獨立了。以前跟男生在一起,會覺得他就是應該照顧我,應該對我好,應該給我錢花。但現在和女孩在一起,因為有相同的身份和處境,我知道自己也應該獨立,應該去照顧她、體諒她。
閑:這個確實有點不一樣,如果兩個女人決定一起生活,她們確實要在經濟上有更多承擔。異性戀女人如果不獨立的話,可能更多依賴丈夫。但是兩個女人在一起,真得需要相互扶持。
而且你們很可能會同時受到社會不公正的待遇。
閑: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女同性戀者同時也致力于倡導性別平等。
同時你們的關系又是不被承認、不被保護的。
閑: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希望有一個被法律保護的關系。我們有朋友移民去加拿大了,為了結婚。我們也有朋友很早就去歐洲結婚了,后來不得不再去歐洲離婚。也有朋友改身份證結婚,把性別改成男生。
另外,在人們的印象中,同性戀的要多。
閑:這要看男的還是女的。異性戀男性的個數也比女性多。
2005年我們做的“北京地區女同健康調查”,對女同性戀的個數有所涉及。調查顯示,個數“不多于2個”的比例占46%,和相關調查顯示的異性戀女性的個數,比例差不多。這或許可以說明,在方面,同性戀女性更接近異性戀女性,因為我們都是女性,感受相似。同樣,同性戀男性更接近異性戀男性,因為他們都是男性。
我們已經知道,進行不安全的的男同是性傳染疾病的高危群體,那么你們女同擔心得這類病嗎?
閑:性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體液交換。這些疾病包括梅毒等,當然也有艾滋病。但是女同的方式,決定了她很少體液交換,因此通過體液交換感染性傳染病的幾率最低,低于異性戀男女。
但是我們2005年的調查也發現,女同的一些方式仍然會帶來感染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的危險,比如與女性和男性都發生不安全的、多性伴的,均屬于高危行為,提高了感染性傳播疾病的幾率。
傳統婚姻的生育功能,你們怎么解決?
辛迪:其實從我內心來講,挺想要個小孩的,如果能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也可以。我的伴侶也同意啊。
閑:臺灣有個團體叫“拉拉媽媽聯盟”,她們是拉拉,也想做媽媽,有的也已經做媽媽了。內地這些年也開始有同想生育或領養孩子的,但政策上有很多限制。
對拉拉來說,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己經好久沒和你說過一句話了
──難道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嗎?
告白前奏
早知道表白之后的狼狽。我還不如藏著對你的愛慕之心,一直心照不宜。不知所措的我真的好傷心。
坐在早己熟悉的冷卻的椅子上發呆,獨自一個人傻傻地去面對這傷透我心的世界。我是多么不想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可又不得不面對,因為這是你給我的。
似乎現在的一切,都是我在一廂情愿。而現在,我知道我沒有變,變得人是你,可我想知道,為什么我依然那么喜歡你,依然對你那么癡心。
我向上天乞求,希望我們能回到從前。
成功第一步
“我們近在咫尺,卻千里相隔”── 一張信紙上被我用顫抖著的手寫上了這十四個字。它包涵了我想對你說的千言萬語,是我思想戰爭許久的沉淀。
我小心翼翼的把信疊好,拿出手表放在課桌上??粗鴷r間一秒一秒地走著。我感覺時間過得好慢,臉開始微微發熱,呼吸也開始變得有點困難。
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勇氣,就自己給自己增加勇氣。心里擔心,就快下課了,這封信該如何送給她。而又反想:給她只不過幾秒的事情,怕什么,給她后就迅速回到坐位上不就行了嗎?也許這樣,會使自己信心滿膛。
心被緊張心慌所占據。
下課的音樂響起,使我的心稍稍放松了一點。
同桌起身讓我出去,手心里的信被捏得緊緊的。感覺很不自然的我向后走過你的課桌,不敢看你低著頭,走到教室后面,和同學說了一些自己也覺得語無倫次的話。然后往回走,走過你課桌時,把手中的信拽到了你的課桌上。隨之,我加快速度忘記用了多長時間。只知道差點就不小心被桌腿絆倒了。
回坐在屬于自己的座位上,心亂如麻,用手把書翻了一頁又一頁。
我聽到后面有兩個熟悉的聲音,我知道那是你和楊玉綿在笑。笑聲如此天真,我的心才漸漸停下來。
每次放假,我都會騎著單車在狹窄的馬路上尋找著你熟悉的身影,但只有偶爾幾次,看見你乘著機動車消失于這條漫長的馬路上。
放假了。
陳志誠像往常一樣來我家玩。其實我和你干哥哥(陳志誠)比較近。他放假沒事就來我家玩,我也經常去他家玩。
他告訴我你昨晚給他打電話告訴他、你想和我做朋友。
這使我難以置信,因為太過于突然,我開始有點不相信,但一想:你哥哥不會用這種事和我開玩笑,畢竟大家這么好的朋友。所以被興奮沖昏頭腦的我就信了。
我想是真是假只有你最清楚,不是我不信任陳志誠,只是事情突然,有時他也和我開開玩笑。
我心里經常想起你。你的哥哥與我說你要和我做朋友之后,你的身影在我腦中揮之不去。走路時臉上還泠著幸福的笑容,這是我一個人的癡笑。
我想了又想,決定寫信提出要和你做朋友,畢竟這種事男生提出來比較好。我準備了一份禮物,并寫了封信,把禮物和信一起用一個不算精美的盒子包著,打算來校之后送給你,這是我第一次寫信給女生,同樣也是第一次送禮物給女生。來到學校,我心里一直在想:該如何把禮物送給你。
不知是巧合,還是上天特意安排。吃完晚飯的我們相遇在只有你我的樓道上。
“端木晴紫,等下晚自習我在旗桿那兒等你,一定要來?!蔽易プ√熨n良機,聲音低得就連自己都快要聽不見了。
“嗯”聽見你的一聲回應。
緊張伴隨著我在你之后進入了教室。
整個晚自習我像是在等待時間,手里拿著課本,眼睛地卻看著夜色灑滿了整個天空。有時回頭偷偷看你幾眼,而你總是低著頭專心地學習。
晚自習下課的音樂響想,打破了教室的寧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實在不能忍受這寂寞等待的折磨,壓抑的心情隨“唉”的一聲煙消云散了。
我飛快沖出教室,沖進寢室,拿了禮物,又沖到旗桿下成為一座雕像。
夜被裝飾得華麗,星星滿天,云在月亮旁飄過,不好會有幾陣涼涼的風拂過,可我仍是不動,比軍人站得還要直百倍。
立正還沒覺得很累的我,就聽見后面的腳步聲漸漸變大了,我轉身還能這個充滿涼意的夜晚認清是你。
那時的你,看頭發真像一個男生,頭發稍比男生長一點點。
你走近我,停住了腳步。我讓幸福感充滿了全身,沒想到我第一次約女生,會如此成功。我激動地把禮物遞給你?!澳憧戳司蜁靼椎摹!蔽业椭^,沒出息勇氣看你的眼睛,你接過禮物。“你早點休息,我──先走了,”我說,然后看了你一眼,轉身向寢室走去。
不回頭的我是因為害怕看到你那雙眼睛。
回到寢室,我身躺在床上難以入眠,翻來覆去地一直想著你。想你會不會看到那封信?會不會喜歡我送給你的那份禮物?反正許多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腦海不停徘徊。
第二天,你沒有來找我。就這樣,我和你成了朋友??珊湍闳韵褚粚δ吧?,就這以后,我知道你己經知道我喜歡你了;我總覺得楊玉綿不是用正常的眼光看我,你己告訴她我和你之間的事了。
己忘記何時與你互換了生日和電話號碼,只知道當時是鼓起多么大的勇氣。
我仍孤寂
和你成為朋友之后的我仍感到孤寂。仍和以前別無它樣,仍和你一句話也沒說過。
我是一個插班生,平時里,班里的同學都在努力學習,而我只不過和同桌說說話,更不用說什么下位了。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勇氣,暗念你這么久,我一直不敢親口對你說:我喜歡你,最希望看到你,可不知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當我看到你,心里卻一直害怕,害怕被你看到,最害怕你那雙眼睛卻喜歡看到你那美麗的面孔??傊@種感覺我也不能表達得淋漓盡致,只能用心去感覺。
后來,班里換了座位,我被調到了后面,而你卻被調到了前面。幾乎每天上課,我都不由自主的看你。我告訴自己,在專心聽課,可眼睛卻還是投向了你。
我和你仍像一對陌生人,可我變得開朗了不少,因為我有愛和幸福相隨。
十六歲生日 謝謝你
初三的日子,過得似乎比以往要快,同學們都在以沉著、穩重的態度,踏踏實實地為自己、為父母,為中考做最后的沖刺。我同樣如此,可我不僅為自己、為父母更是為上你,
中考前放了兩天假,正好我的生日是放假的前一天。放假前,我心里不停地想你會不會記得我的生日,可是放假了,我生日那天你也沒有打電話來,無動于衷的你并沒有令我感到悲傷,我的生日并沒有人重視,十六歲生日我也沒有想過會被人注意。
放假后來到學校的第一天,因快要中考了,同學們不免有些輕松。我在和周圍的同學講話,可一直觀注你的一舉一動。
你串到我后面和我后面的女生說話,不一會兒,一封疊好的信從后面飛到我的課桌上。我迅速抓住信放進了口袋中,裝著若無其事的我依然和同學說話卻心里滿是高興──這是女生第一次給我寫信。
我晚上獨自一個慢慢閱讀著那封信,用心體會你給我的溫暖,
沒有想到你會記得我的生日,我真的想對你說聲謝謝,可一直沒有機會。我想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我一直沒有勇氣,我己非常滿足,并不奢求你還會送我什么禮物,只想你還記不記得我,就是你給我是好的禮物。
是我在自以為是
中考了,使我驚訝的是,我的分數與你的相差甚少,并且我更沒想到我會考出那么好的成績。我想如果沒有你,我不會考出那樣好的成績。
我很高興,能和你上同一所高中,還可以經??匆娔?。
開學不久是你生日,我幾乎天天看貼在墻上的校歷,在你生日的前一天是星期天,學校在這天是要放假的,我恰好給你買禮物。
來到商店,我猶豫不決,不知道該買什么,我不知道你喜歡什么,就買了拼圖,是明星的像。我想你們女生應該會喜歡明星吧!回到寢室,我花了很長時間拼起了,然后又包裝好。
快要上晚自習,我鼓起勇氣,來到你的教室外。很快你就出來了,我對你說了聲:生日快樂,然后把禮物遞給你,接過禮物的你連聲說:謝謝,并且臉上泛著美麗的笑容。我當時比你還高興,因為我看到了你給我的笑容。這笑容是我在世界是看到的最美麗的笑容,也是最令我難忘的笑容。
我開始這樣想,你的心中一定有我,你喜歡我了。
圣誕節在你生日不久也到來了,我見天氣越來越涼,就買了條粉紅色圍巾在圣誕節時送了給你。我見你戴過,你戴上它更加迷人。
你就像是我心中完美無暇的天使,你就是我的天使。
我送你禮物時,你依然笑容滿面,和你在教室外面站了一會兒,可是那時快要上課了,我不得不離開。
你知道嗎?和你站在一起,我茫然、遲鈍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你知道嗎?那時我是多么的幸福。
你開始變了
漸漸的,我連叫你也變了,總覺得你的四字名字叫起來太長了,就干脆叫你晴紫。
有次與你在樓道上遇見,我叫你晴紫,你看了看身旁的人,低頭應了一聲,你那靦腆的臉紅了。
和你在一起并不是常有的事,就連走路碰見也并不多,每次考試之后,你總和你的一個朋友買點零食坐在綠菌的操場草地上聊天。
我曾用給你申請一個QQ號,只抄了一遍,而因唐突,我把號給你自己卻沒有留下。
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你和你的那位朋友考后就在操場上,我上前和你說了很久,而你的那位朋友一直沒有說話。我把我QQ號給你讓你加我,可你始終沒有加,我開始發現你變得有點不喜歡和我說話了。但我依然非常信任你,因為我──喜歡你。
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己蟮哪銈儯匀怀霈F在那綠菌的操場草地上,我也依然上前和你說話,你知道嗎?那時我主動和你說話而是鼓起莫大的勇氣才能去做的事。
我問你加了我QQ沒,你回答沒有。我讓你加,你說好。如此平淡的話語讓我覺得你變得不喜歡和我說話了。
和你說話還不到五分鐘,你那位朋友拉著你,說要去上廁所。你臉上呈現上那美麗的笑容,那笑容是在告訴我,你不好意思了。那笑容也實在太美,反而讓我覺得它是被你勉強擠出來的。我不知道是你是那位朋友不喜歡我和你在一起,還是你先前就跟他說好了。上廁所這種低級的借口,很容易就可以被看穿。我寧愿相信是前一種,這樣我還能夠知道你并不討厭我。
癡心絕對
我們雖然同在一所學校,可是我還是寫了一封信仍進了郵箱。
也許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但只有這樣,我才能把沒有勇氣說出的話寫在上面寄給你,讓你看到。
在問你加了我QQ號碼的同時,我也問了你,我寫給你的信你收到了沒有。你的沒有讓我的新都涼了半截。我不知道你為什么要欺騙我,難道你覺得欺騙我才是對我的好嗎?那你就錯了。明明知道你已經收到了信,可還是要問你,因為我要你親耳聽見你肯定的回答。其實我并不希望你還會回信給我。你的回答使我簡直不敢去相信我的耳朵。
下午考完后那么依然出現在操場上,我沒有過去和你聊天,我知道我不過去會比我過去更好,只能遠遠地看著你。
看這你們和兩個男生在一起嬉戲。我沒有生氣,可我不承認沒有嫉妒,也許就是這種嫉妒才能夠表現出我是多么的在乎你。我看著,心里在安慰自己:那是你的自由。
我一直都在自我安慰。自我回避,不是我想是那樣,對于愛情,我是一個傻子我知道愛不是獨自擁有,愛是付出,愛需要包容。我也一直在自欺欺人。
沒過多久,你買了一瓶水送給一個正在打籃球的男生,我依然自我安慰,自我安慰得沒有理由,就只因為我喜歡你,所以我十二分的相信你。但是,我開始覺得我似乎有點傻了。
我喜歡聽歌,沒當我心情不好時,我就會把耳機放進耳朵里,把音量調到最大。我最最喜歡的一首歌是李圣杰的《癡心絕對》。一直自豪地認為他是這首歌就是為我寫的。它也好象預示我們會變得如此——距離越來越遠。
沖動的懲罰
看著這一切,你知道嗎,我心在痛。痛得我呼吸難過。
再也隱藏不住對你的愛戀,決定寫信向你表白,畢竟那三個字讓我親口對你說出,也許寫到一萬年之后才有可能。
在把信給你之前,我已經想好,無論你的答案是什么,我都回安然面對。
對于每個人,真會希望得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而你給的答案,就是我不希望得到的那一個。
我并沒有像想象中那樣傷心,因為我的預感早就告訴了我你的答案。
我這樣的沖動使自己也無法理解,無法遏制。我覺得我對你似乎是漫無目的的付出,一直一直在付出,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什么回報。
自那以后,我和你就被那封表白信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真的有點傻
看見你的那位好朋友故意拉你去廁所、看見你個男生在一起嬉戲、看見你買水給那個打籃球的男生、聽見你說還沒有收到信,我開始明白,你變了。
我已好長好長時間沒有看見過你和你昔日朋友和同學在一起說話。每次放假回家,你總是和楊玉錦一起等車,如果楊玉錦不回家,那你只有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回家。
我知道自己沒有打籃球的那個男生長得帥,長得高。可是,他給你帶來的傷害,我想可令你痛徹心扉,就像你給我的一樣。我不能限制你的自由,對你放縱過火,到最后受到傷害的卻是自己。也許對你放縱就是我的錯,使你受到傷害是我最大的錯。
雖然你很很的拒絕了我,傷害了我??墒?,我依然喜歡這你,我依然想在你生日時給你送禮物,依然天天癡癡地想你。
就連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還要對你那么好,我發覺我真的有點傻,有時甚至恨自己。
過了不久,我讓同學把你的QQ號給我,你明明有我的QQ號,但在QQ上你卻不知道我是誰。
在線上,你問我叫什么,我只發了給你我的姓,你就立刻發過來了我的名字,我很高興你還知道是我。在和你聊的過程中,我覺得你似乎非常不愿意和我說話,聊了數句你就下線了,然而到后來才知道,你在線上罵把你QQ號給我的人,我聽后,很氣憤。難道你就這樣不
喜歡和我說話嗎?
有時和你在路上迎面而來,我看著你,你卻把頭往側面一轉,知道你看見了我,可你為何要這樣呢!
心痛徹夜
夏天的夜晚,很美麗的夜空。我喜歡和朋友一起在操場上散步或坐著聊天。
記得哪天晚上,我和朋友在操場上坐著,我去給他們買零食,路上遇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我敢肯定那一定是你,以為我很熟悉你的身影。
回來時,卻發現你和一個男生就在里我們不到十米處的地方面對面坐著。天那么黑,我看不清楚那個男生是面孔。也許你并沒有發現,我就在你們的不遠處。我聽不見你們在說什么,我也不想聽,夜很靜,我在聽歌—《癡心絕對》。只能呆呆地看著我們倆的模糊身影。
那一刻我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也許真的是過了很久。
我和朋友一直坐到很久很久才回到寢室睡覺,而你們卻是早早離開了。
這算不算是我意外的發現,如果算,我寧可不愿去發現,因為這會使我很傷心。
回到寢室,我躺在床,沒有睡著,好想大聲哭出來,可惜沒有,就這樣心里不平靜,一夜未眠。
我想起了那首歌——《癡心絕對》:
看你你和他在我面前
證明我的愛只是愚昧
你不懂我的那些憔悴
是你永遠不曾過的體會
為你付出那種傷心
你永遠不了解
我又何苦勉強自己愛上你的一起
你又很很逼退我的防備
緊緊關上門來默數我的淚
明知道讓你離開他的世界
不可能會
我還傻傻等到奇跡出現的那一天
直到那一天你會發現
真正愛你的人獨自守這傷悲
曾經我以為。。。。。
告白尾聲
我總是默默承受著你給我帶來的一切。記憶中和你在一起時美好的畫面、你的笑容、你的身影,都歷歷在目。
依然癡癡地默默地喜歡著你。可是現在,就連和你說句話也好像成為我生活中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