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3: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冷的詩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詩詞是古典文學長廊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閱讀古詩詞能增長我們的知識、啟迪我們的智慧、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詩詞中的名句更是朗朗上口,給人啟迪,“欲窮子里目,更上一層樓”激勵人們不斷地前進;“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則表達了人們期盼團圓的美好愿望。相信同學們一定還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詩句,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詩句,注意要把自己的學習收獲寫出來。
寫作指導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在漫長的歲月中,古詩一直與中國人的生活緊密相關。它以極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但我們在學習中還有很多古詩沒學過,不少詩句也很難理解,那該怎么辦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當個小小研究員,寫一份古詩研究報告。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常會碰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去調查了解、分析研究,如果我們能把研究過程和結果寫下來,就成了研究報告。
本次習作在寫作之前,同學們要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不明白的詩句,確定研究的內容,然后仿照例文進行研究。例文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弄清詩句的情況
研究詩句,先要弄清這句詩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這首詩的,這是我們要研究的第一個內容。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研究報告》中是這樣交作背景的:“當年,蘇軾在密州做太守。他是個性格很豪放的人。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思念著自己的家人,直到天亮,于是寫下了這首詞。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
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于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小作者習作前一定認真查找了資料,所以才把詞的背景寫得如此全面。
二、理解詩句的意思
如果能結合作者的一些生平故事和歷史背景進行研究更好。古詩語言簡練,一些詞語的用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所以我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理解詩句意思又是把握詩歌情感的基礎,所以要想讀懂一首詩,必須要理解詩句的意思。你可以根據注釋來理解,也可以聯系詩歌的時代背景來研究詩句的意思。請看:“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兩句是說在二月天里,沾人衣服的,是那杏花開時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臉面而不覺寒冷的,是那楊柳樹中吹來的楊柳風。”
三、體會詩歌的感情
這是古詩研究中最難的一步,若能結合生活談自己的理解,那就標志著你已經真正地弄懂了這首詩的含義。在研究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句,就可以聯系生活中那些面對困難不屈服、性格堅強的人來談自己的感受。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書籍(如《唐詩三百首》《唐詩故事》《古詩文誦讀》等)、網絡等渠道來查找相關的資料,并及時作好相關記錄。最后把你的研究成果按一定的順序,條理清晰地寫下來,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當然,你也可以創新。相信你通過研究,定會有許多新的感受,也一定會增長不少知識。同學們,趕快開始我們的古詩研究報告吧!
精彩推薦
《一句印象深刻的詩句》《思鄉之佳句》《最美好的祝愿》
冷冷的鐵軌躺著王的尸體
喂著馬兒的農民
守著麥田 守著野花的秘密
哀悼著一個世紀偉大詩歌的離題
長翔以外飛翔著雄鷹
盤旋在麥地的上空
等候王的蘇醒
不肯停息的詩句
匍匐在腐爛土地的邊緣
我頂禮膜拜
黑夜歌唱的王 已涅沒于遠方
我們的思想便開始顛沛流漓
流浪、太陽、王位、引領著另一條詩歌的道路
火車卻轟鳴而過
他鄉的詩人于是迷失了方向
亦或此刻世界便支離破碎
亦或此刻靈魂深處的孤獨便蔓延開來
亦或此刻太陽重新燃燒著夢想
再一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嘲弄那破碎的縮命
關于那尸體與夢想的東西
從來沒有發芽長大
而你
如此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這么長久地沉睡
小學語文蘇教版國標本第七冊25課《古詩兩首》。
教材簡析:
《江雪》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絕句。柳宗元素有政治抱負,這首詩是他參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永州司馬后寫作而成。粗看起來,這首詩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柳宗元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本課個生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 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柳宗元的不屈精神和孤獨情懷。
教學過程:
一、讀出節奏
請大家自由讀古詩幾遍,讀正確,讀通順了,還要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掌握好古詩的節奏。要有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
指名讀,糾正讀音,提醒古詩的節奏。
設計意圖:
“三分書,七分讀。”節奏之美乃古詩獨有。指導學生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古詩,尤其是讀準停頓、讀對節奏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
二、讀懂詩意
1.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詞語?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2.相機引導交流:“千”“萬”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虛指手法,我們以前還學過哪首詩中也用了這樣的手法?(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聯系學過的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野徑云俱黑”“書山有路勤為徑”理解“徑”是小路的意思。
結合插圖理解“蓑笠翁”:(課件出示圖片)這幅圖中什么是簔?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蓑笠翁”整個詞的意思就是一個頭戴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3.指名說說古詩大意。
設計意圖:
“不是自己主動探究的知識,就不是真正的知識。”在本環節中,學生在教者的引導下自己去思考、去發現文本的內涵。在“憤”“悱”之際,教者加以點撥,使學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
三、讀出畫面
1.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板書)如果要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你覺得該畫些什么?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仿佛看到的景象,看誰說得具體些?(引導抓住“絕”“滅”體會是不能畫鳥和人的。)
引導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好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
設計意圖:
通過想象,學生雖身在課堂,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看到了冰雪徹寒,看到了天地沉寂,看到了孑然孤獨。在學生的敘述中,詩情已悄悄地融入學生的心田。
2. 你覺得這幅畫是 的世界。
預設一: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比較:
寒冷、凄涼——是啊,這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茫茫白雪覆蓋了群山,讓飛鳥躲進自己溫暖的窩巢。山間的小路也因為厚厚的積雪而更加人跡罕至。這是一個多么寒冷的冬天啊!
預設二: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比較:
寂靜、空曠——漫天大雪覆蓋了千山萬徑,天地之間茫茫一片,沒有飛鳥,沒有行人,死一般的沉寂。
設計意圖:“桃花三兩枝”“鴨先知”“聞啼鳥”與“絕”“滅”形成鮮明對比。詩情一明一暗彰顯無余。在比較感悟中,學生對古詩之情、古詩之境有了更深的體會。
3. 從“孤”字看到什么?——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葉扁舟,孤零零地飄蕩在江面上,從“獨”字看出什么?——這么寒冷的天氣其他人都不出來了,只有漁翁一人孤單單地在垂釣,多孤獨呀。真是太孤獨了。
這是一份怎樣的孤獨啊?把每句開頭的字連起來讀,你發現了什么?
“千萬孤獨”這是一般的孤獨嗎?這是非常非常的孤獨啊!這短短的20個字,浸透了詩人無言的孤獨。誰來讀出這種孤獨?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古詩入情入境之后,再用朗讀這種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這樣一個教學環節,由理解到表達,既是檢查學生對古詩內涵理解的一種方法,同時又是一種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情感、熏陶精神的方式。
四、讀懂作者
1. 這樣的雪天,沒有鳥的飛翔的身影,歡快的叫聲,沒有人的喧嘩,嬉戲,卻有一位老人靜靜地、孤獨地坐在寒冷的江邊。(出示圖片)你有什么疑問呢?
預設:老漁翁(老爺爺),這么冷的天,你為什么不回家,反而要一個人出來釣魚呢?老爺爺,冰天雪地的,您能釣到魚嗎?
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補充出示:
寒江魚伏,釣豈可得;如可得魚,釣豈獨翁哉!此翁意不在魚也。
——朱子荊
引導學生體會:寒冷的江水,魚潛伏水底,怎么能釣到魚?這位老翁其意不在于魚也。
2. “詩言情,詞言志”。詩其實是詩人的心情,也只有讀懂詩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讀懂詩。柳宗元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讓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出示并介紹柳宗元生平。)
3. 同學們,讓我們隨著這幽怨哀婉的音樂,一起走進這幅冰冷的畫面,走到這冒雪獨釣的老漁翁身旁,聽聽他的內心獨白吧?
播放音樂,學生練筆,寫寫詩人的內心獨白。交流。
4.這是一位怎樣的老者?你想到些什么?(孤獨、寂寞、貧困、不怕嚴寒、堅強不屈、孤傲清高、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
引讀:
群山覆蓋著白雪,江面飄灑著雪花,蓑笠翁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多么孤獨、寂寞的柳宗元啊——生齊讀古詩。
面對政治上的暴風雨,柳宗元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向黑暗勢力低頭,多么堅強不屈的柳宗元啊——生齊讀古詩。
設計意圖:
知人論世,實為古詩學習之重要門徑。走近作者,走進作者的時代,方能真正讀懂詩人之心,領悟詩人之情。在音樂中練筆,不僅是一次寫的訓練,更是向文本更深處的精神旅行。
五、感悟“漁翁”
1.補充兩首古詩,誦讀一遍。
題秋江獨釣圖 漁歌子
王士禎 張志和
一蓑一笠一扁舟, 西塞山前白鷺飛,
一丈絲綸一寸鉤。 桃花流水鱖魚肥。
一曲高歌一壺酒, 青箬笠,綠蓑衣,
一人獨釣一江秋。 斜風細雨不須歸。
2.比較這兩首古詩,與《江雪》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3.小結:三首詩,三個漁翁,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所以,景色不同,詩人流露出的感情也不同;人生經歷不同,詩人的心境也不同。詩以言志,古詩常常是詩人表達內心情感和志向的一種方式。我們學習古詩,就要這樣學會體會詩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
“漁翁”是中華文化史上一個經典的形象。通過比較漁翁在文化意蘊上的差別,有效地加深了本詩的理解,拓寬了古詩教學的寬度。文本學習的結束并不是學生對中華古詩文化閱讀的終結,而是學生對中華古詩文化作更多探尋的起點。
教學思考:
一、讀占鰲頭。“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也是讀,第三還是讀。”古詩也不例外。在本設計中,教者依次讓學生通過朗讀讀出節奏、讀懂詩意、讀出畫面、讀懂作者,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其中前兩者是基礎,是語文根本。一首詩學生只有讀正確了,理解大意了,才能進行有效地拓展和情感的升華。否則,語文教學會成無根浮萍,雖美麗但無處安身。
二、借象生情。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是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愛?教者巧借“意象”,發揮學生的想象,進入古詩之境。冰天雪地之中,一老者孤獨垂釣……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酸?當平面的詩句在學生頭腦中,變成一幅幅畫面時,“情”才會油然而生。
三、讓文化浸潤學生心房。品古詩,既是品味一種精神情感,更是感受一種文化情懷。在中華文化中,“漁翁”并非現實之“漁翁”,乃是文人等待國家重用,實現政治抱負的化身。柳宗元以“漁翁”自比,其意、其情、其志不言而明。教者讓學生在比較中感悟“漁翁”形象,既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文化情懷。
“北窗”是詩意的。《全唐詩》在總計129首反映“窗的朝向”的唐詩中,竟有70首中出現了“北窗”(或“北牖”)字句,這遠遠超過了南、西、東的字句出現頻率,甚至明顯超過了三者總和。
“北窗下臥”本來確有夏日消暑這一實用功能,但由于陶淵明展現隱士風采的事跡在唐代士人中影響深遠,因此在唐人心目中,在北窗下坐臥歇息不再僅僅是消暑的行為,它實際上被看作隱逸風度的表現而受到主流文化的贊許和推崇(從后世南宋的《槐陽消夏圖》中可以看到,翹足高臥于榻上的人被畫家賦予了超然灑脫的隱逸風度,原本單純功能性的消暑行為因而復雜化,成為高士沉靜飄逸的專門姿態之一)。于是,從陶淵明發端的“北窗下臥”行為原型成為“北窗”意義美學符號化的濫觴。
“北窗”成為了超越實用功利主義的美學符號價值,并和人高層次的生活體驗――精神追求聯系為一體,因而在《全唐詩》的詩人筆下頻頻被歌詠,“北窗”由其驅暑消夏的功能演進為文人墨客的美學符號詩意象征。
唐人對“北窗”情有獨鐘,這與今人購房要看“兩臥朝南”或“三臥朝南”的價值大相徑庭。《全唐詩》中有“南窗”字句的唐詩僅有15首,是唐人疏于“宜居”因素,還是今人缺乏唐人的人文精神?《全唐詩》以“北窗”居多,壓倒“東、南、西諸窗”,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唐人極力淡化北窗在御寒等方面的實際功能,而強化“北窗”在其它方面的積極作用。有詩為證:“炎月北窗下,清風期再過。”(孟浩然《晚春題遠上人南亭》),詩中所述北窗在炎熱的夏日納入北向而來的清風,極具美化驅暑消夏之功用。而白居易在《贈吳丹》詩述:“夏臥北窗風,枕席如涼秋”,同樣是大加贊頌“北窗”給人帶來的愜意。這在一個沒有空調等制冷設備的時代,“北窗”在夏秋的功用是不可替代的,從現代建筑學的角度來說,“北窗”也正是夏日里住宅中最重要的建筑元素。
因此說“北窗”不僅僅是詩意。詩意之外也不乏現實的應用功能。許多涉及北窗的詩句,還不能說上升到美學符號層面,更多的是在真實告白:夏臥北窗風的美好感受。
唐人對北窗夏季通風涼爽的美好體驗并非以一概全。“暑月貧家何所有,客來唯贈北窗風”(白居易《新昌閑居,招楊郎中兄弟》)詩句中也暗示了“北窗”雖有夏日驅暑納涼之長,也不乏冬日招寒風缺乏陽光之短。如在《全唐詩》中,杜牧《西山草堂》詩一句蔽之:“北窗生曉涼”;而齊已《春雪初晴喜發生至》中的詩句“已盡南檐滴,仍殘北牖堆”充分顯出“北窗”不受日照的缺陷――以至于冬春雪后,“南窗”冰雪消融,滴水入地,而“北窗”殘雪堆積,寒氣逼人。
“北窗”、“南窗”,孰“長”孰“短”,重要的是看如何協調北窗盛夏通風納涼與冬季招寒陰冷的矛盾。陳繼儒在其小品文《小窗幽記》中記述:“春冬閉之,以避風雨;夏秋可開,以通涼爽”。在日益重視建筑節能的今天,倘若像唐人一樣把“北窗”作為重要的建筑元素,靈活運用“北窗”秋夏通風涼爽的功能,做到趨利避害,“中禁鳴鐘日欲高,北窗欹枕望頻搔”的美好圖景,將會重現于我們的生活中。或許,這是一種遙想,但不是奢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愿把你幻想成從水墨國畫中走出的女子,蓮步如云,清心出塵,一顰一笑都動人心魄。
才貌雙全,出身名門,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上蒼如此眷戀你,讓你成為這樣一位靈秀動人的才女,今讀你的詩,就像讀一顆琉璃的心。
你的詩如琉璃般芳醇。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如同那玫瑰的晨露,情人的蜜語,散著淡淡的醉人的芬芳。讀你的詩如同飲清茗,清雅如一隅蘭溪花苑。
你的是如琉璃般和暖。”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沿著這么溫馨動人的韻腳,采著一剪流光的浪漫。此心更向花間,醉在人間四月天。
你美,美得清冷,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如同你的詩歌:你是人間四月天。如果有人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我一定會回答是你。是的,你已經是一個傳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你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美成書中的一個剪影。
你在感性之中保持清醒。當你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你聽從了理性的召喚,與詩人擦肩而過。而剎那間紛飛的芳華還有那些流光溢彩的詩句,是愛情所給予的最好的禮物。你不是一朵曼妙的云,而是一片深沉的海,你懂得:山谷中的回音只能留在永恒的記憶里。
你在理性之中保留熱情。你把似乎冰冷的建筑學,注入詩人似的熱情。在身體日漸虛弱時,你仍拖著孱弱的身軀,為古建筑的留存奔波。你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堅持反對拆除古代建筑的錯誤主張,為中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樣一個女子,不張揚,不做作,感性中透著理性,浪漫中蘊含智慧,婉約一生,像一縷秋風,經過我的窗前。我愿在你的詩中徜徉,細聽雨的纏綿,風的旋舞,心若清蓮,靜待我的花開。
流落他鄉的人叫異客。來源于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現用來描寫遠在他鄉的游子,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
王維是早熟的詩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從十五歲開始作詩,二十歲以前便寫出了《洛陽女兒行》和《桃園行》等佳篇。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他十七歲作的,立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廣泛為人們傳誦。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于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游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系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來源:文章屋網 )
2016年,央視的“古詩詞大會”在社會上引導強烈的反響,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古詩詞背誦的熱潮。誠然古詩詞需要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經驗。《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詩詞并非都是可以解說的,倒是都適宜于反復吟誦的。常常是在反復的吟誦中,越品越有韻味。所以,多讀多誦,是積累古詩詞言語智慧的一個重要方法。古詩詞的背誦積累,在感悟的基礎上轉向鑒賞積累之后,還可以講究一些策略,使積累更加有效。
一、積累古詩詞的言語智慧
1.從單一積累轉向整體積累
古詩詞的言語智慧,是形式和內容的文質彬彬、情意和形象的完美融合,因此,我們在積累古詩詞的言語智慧的過程中,不能囫圇吞棗,不能只記住這些詩句的言語材料,而對材料所蘊含的情意和形象都視而不見。正確的做法就是要從單一積累語言材料,轉向“材料”、“意象”和“情意”的整體積累。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背誦“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時候,頭腦當中不能僅僅是幾個生硬冰冷的漢字,還應該浮現一幅幅鮮明的圖畫:淅淅的小雨、青青的客舍、柔柔的柳條、綿綿的朋友,心中同時涌起一份惜別之情。
2.從隨意積累走向主題積累
在通常的積累中,學生是很隨意的,碰到什么就積累什么。這樣的效率是比較低下的。應該從隨意積累轉向主題積累。主題積累的好處,就是各個內容之間可以相互啟發,互相詮釋,共同構建。這是因為主題積累提供了豐富的例子,多角度地展現了同一個主題在不同的語境下的表現。這些例子之間可以相互詮釋,給學生多方面的啟發,從而能夠建立起“這個”主題的言語庫,包括材料、情意、形象和它們的形式。我把課程標準要求背誦的詩歌,按照內容分成“四季如畫”、“鄉愁似水”、“離情別緒”、“人生放歌”等十二個專題,每個專題前設計了導語,如“四季如畫”這一專題的導語是“四季是一本精美的冊,風悄悄地翻閱著。綠柳中飄拂出黃鸝的歌聲,藍天上炫耀著白鷺的舞姿。看看這些春華秋實和夏雨冬雪,它們怎樣觸動詩人的心弦,彈奏出一首首動人的樂章?”這個專題中,又按四季順序,把相近內容的詩歌排列在一起,一共安排了20首詩歌。這樣一整理,詩歌就顯得很有系統,對學生幫助很大。
二、在運用中,創生言語智慧
積累就是為了運用,只有積極運用,才能促進言語智慧的進一步內化,才能創生自己的言語智慧。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運用,指導運用的方法,創設運用的平臺。為了適應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需要,通常要對積累的言語材料進行適當的加工,有的可以截取一段,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截取“接天蓮葉”;有的可以壓縮句子,如“春來江水綠如藍”壓縮為“春水如藍”;有的可以擴展詞語,如“春風花草香”擴展為“春風送暖、花草飄香”。有的可以組合詞語,如“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一句,把“泥融”和“沙暖”組合為四字格的詞語“泥融沙暖”。
對于古詩詞中的言語智慧的運用,具體的方法有:
1.引用其詩句
如果碰上和原詩相同的或者類似的語境,則可以直接引用原來的詩句來表情達意,如:“我站在這樣的瀑布前,不禁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一種最簡單的運用。
2.運用其意象
由于詩歌創造了豐富的意象,他們在表情達意中具有特殊的效果,我們可以借助這些意象來表達新的意思。如:“憂傷是什么呢?是梧桐細雨的點點滴滴嗎?是江楓漁火的隱隱約約嗎?它有著紫丁香一樣的色彩嗎?或者還有像螢火蟲在夜空里飛過的聲音嗎?”這里就直接運用了“梧桐細雨”和“江楓漁火”的意象來表達憂傷的情感。
3.仿造其意境
古詩詞中創造的意境常常是天衣無縫的。我們也可以用白話文模仿古詩詞的創造方法,創造我們自己的抒情意境。下面這段話就是模仿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意境而寫的:“而在田野上,小路邊,性急的小草也已經探出了尖細尖細的腦袋,稀稀疏疏的,遠遠看去像一層淺綠色的淡淡的霧氣,或者一片一片,或者只有那么一絲一縷。可當你過去想和她們牽手相依時,她們卻一個一個都害羞地漸漸躲開了,一直到全都不見。但是,你回首遙望,頑皮的她們又隱隱約約地浮現在原來的地方,仿佛跟你捉著迷藏。”
4.活用其詩意
暑假的一天早上因為作業很多,我很犯愁,所以出去走走,走了一會兒就覺得越來越冷,我伸出胳膊看了看手表,一看原來已經九點了,心想現在這個點兒,應該已經暖和了,想著想著天空就下起了雪花,我急忙往回走。
突然間發現遠處有一顆落滿雪的樹,心想雪不可能落滿整顆樹的,樹葉呀?所以就跑了過去,誰知原來那不是雪樹,而是一顆梅花樹,這時才發現原來不是在下雪,而是這顆梅花樹的樹葉,心里覺得真可笑。
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不錯的真是太好了!
但是我又一次回過頭來想,在這種季節,所有的話兒都落了,只有梅花還在這里迎著寒冷的雪花堅強的成長。
我又不禁想到,我竟然為了作業很多這一點兒小事,就感到愁苦,實在是不如這顆梅花書呀!于是我立刻跑回家,拿起了筆寫起了作業。
我也要向梅花一樣堅強,加油!
初二:侯旭浩
語文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里面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知識。
語文使我們在人生中找到樂趣,使我們在人生中找到快樂,更加使我們在人生中找到目標,找到理想。
如今,不少人還陶醉于四季的嫵媚之中,其中總能發現中華名族的文化瑰寶--詩。
看到春天的景色讓我不猶想起陸游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主,一枝紅杏出墻來”看,一枝紅杏爬出墻外,微笑的對我們說:春天來了。"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池塘中的荷花也在微笑的對著我們說:夏天來了拉!!!!!
但秋天來臨時,看見那一排排金黃色的我就想起;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那金黃的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向我們不停地揮舞著。
碩果累累的秋天已去,那寒冷的冬天向我們走來。這時,庭院中的梅花正在露開笑臉。讓我們又想起了;墻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一朵朵梅花開放著,悄悄地向我們露出一張張笑臉,好像是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在空中偏偏飛舞。
詩句的存在使四季增添了幾分嫵媚,它既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又增加了我們的知識儲備箱。
很多人們都在人生中尋找能擴大自己知識面的主題。我相信語文會是其中一個,因為在四季中到處都是語文,所以語文等四季。
就讓我們在這充滿花香的四季里,盡情地遨游著語文的精彩吧!
指導教師:馬金
月淡,風凄,一曲恒古的琵琶,飄酸了今生的眷戀。思念踏夜而來,滴滴流動在月海,紛紛揚揚落滿成空的夜,絲絲聲聲刻留下的印記,碰撞著心底的蠢動,淚水溢滿雙眸,恣意地流下,似弦樂如泣如訴。
飲月千尺,寂夜成相思,難揮情絲一縷。昔日片斷,成一生細讀的憂傷。經事難忘,恒久的思念扯成根根絲線。恨夜難成眠,灑下一地的思念,剪瘦一彎冷月,細數躍然于眼,結縷縷情絲。
今夜;踏碎月光,任往事放飛,灑落在每一根琴弦,觸動聲聲如訴。柔碎懷中的思緒,彌漫在夜色,化作聲聲的低喚,纏綿流連成細瘦得憂傷,藏在夜的一角,跌落滿懷的輕愁,揮灑落寂。
孤星碎,殘夢斷,素衣寒。鏡中顏,月下瘦,隔簾盼,盼來了滿腹的心酸。總想躲開關于你的那些記憶,回歸最終的平靜,讓心淡從容。然,轉首的瞬間,你遺忘了千年的柔情,為我種下了今生刻骨的傷;千盞的醉意,都醉不盡此生萬卷憂愁。卷里卷外,字字刻心,只有一首歌唱著一個不變的故事,淡入心底。
秋水長天,殘陽似血。回首,悲喜無堪一笑,私語里的夢幻,枕邊的輕憐,如畫,似夢。你的婉約,劃過我的眼簾,化成一簾幽夢,灑落在柔進月夜,輕輕惹起千絲萬縷的牽掛;昔日種種的情意綿柔,依然綴落眉央,婉婉輕徊,沁沁微香;溫柔成滿箋的詩句,隨夜盡情地釋放,然,臉上卻留下淺淺淚痕。
醉相忘,何當纏眷;堪憐寂夜,疏影話凄涼。千年緣識,今生情惆;載不動,許多愁,欲語淚先流。在不老的夜里,串起你溫潤的片言碎語,折疊成唐宋,鋪襯今夜的文字。一種情緣只能遙寄夢里,而我,化成夢里的蝴蝶,在瘦長的月光中等待黎明的瞬刻,共舞。
塵緣飛花,人去樓空,夢里花落為誰痛?顧眸流盼,幾許癡纏。把自己揉入了輪回里,憶起,在曾相逢的夢里;別離,在淚眼迷朦的花落間;心碎,在指尖的蒼白中;淡落,在亙古的殘夢中。在夜鶯凄涼的嘆息里,讓片片細膩的柔情,哽咽失語在暗夜的詩句里。任憑一腔綿婉的相思,飄散在風中;任一泓溫暖的細雨,吻遍朱唇上的幽涼;任清冷的月光,映刻在眸間,悠悠飄香。
更夜,白紗凝霜,夢縈千回,寒霧濃煙里,凋零了滿簾的落花。滿攢的相思,紛飛了憂酸的情話。相聚,別離,恍然一夢。似風,似霜,似夢。滴落在磐石上的一顆淚,衍生了曾經的傷痕。或許,離別只是今生的遠行,而三生三世的溫柔,卻是我今世癡癡眷眷,無悔無怨。
此生,我循著古老的傳說,在時光的隧道里,為你飄灑著枯萎的花瓣。在今生短暫的纏綿里,把最美的回憶,串成悠揚婉轉的旋律,只為祭奠花盛時,最絢麗的相逢。而我,只不過是被遺忘在---亙古的殘夢。
漫漫紅塵,光陰的故事下,不知歲月淹沒了多少的青春,我甚至懷疑是否有我來過的痕跡。撫摸曾經踏過的的石橋,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上隱藏幾朵雛菊的嬌軀,我唯有在奔波中疲筋倦骨,靜候衰老……
那把敗了色的紙傘不再青泠泠,泛黃的支架再也支持不住大雨的饋贈。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它已脫離了我的步伐,開始了它新的旅途。曾經我帶著它漫步雨中,看那一朵哭泣額睡蓮,為它而哀傷嘆惋。也曾于崖邊流云拂袖,吹奏一曲《梁祝》,將這千年的凄美演繹的悵然詩意。縱然我知曉這隱藏的悲歡離合,我也很難做到豁達如卿。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已經丟失了我的二八年華,據說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的時節。記憶似乎再也觸及不到它的痕跡,要說是遺忘,卻可以追溯到更久的以前。我想將往事捕風捉影于蒼茫的紅塵中,帶著深沉,悲歌一曲,祭奠我死去的年輪。
月下寒潭,清冷孤寂。夜來晚風吹皺了我的白袍,月華如水,幽深的寒潭傾瀉了我的哀思,孤單影只,好不落寞!多想那多年未見的好友攜來一杯好酒,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只一筆月下餐風的詩句。東方漸白,衣衫微濕,轉身而去時,循著往日余韻,早已淚兩行。
煙云如夢,冰冷的燭光下,散落了一卷的清寒。拿起我塵封的長劍,用絹帕輕拭,揮之青絲盡斷,卻也斬不斷這濃郁的哀思。當年的飲馬黃河,快意人生,逐漸模糊了我們的記憶。可是你卻不知這把劍下的惡靈在每個月圓之夜不斷的哀嚎,而我卻已早生華發。
落花遲暮,總是凄情苦。拾起一片輕嚼,微甜。我以一個以傷怪客的姿態,這般詮釋這滾滾紅塵,偷偷給自己一份絕望的緬懷,自此我不再失夢。
春去秋來,任滄桑覆蓋心靈的創痕,來世我愿做一名男子,像那些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用我的長劍書寫著我的故事,再赴遠方……
除夕的詩句(一):
《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適。其古詩全文如下:
獻歲視元朔,萬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輦閱師貞。
彩仗宿華殿,退朝歸禁營。
分行左右出,轉旆風云生。
歷歷趨復道,容容映層城。
勇馀矜捷技,令肅無喧聲。
眷此戎旅節,載嘉良士誠。
順時傾宴賞,亦以助文經。
《奉和元日應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許敬宗。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天正開初節,日觀上重輪。
百靈滋景祚,萬玉慶惟新。
待旦敷玄造,韜旒御紫宸。
武帳臨光宅,文衛象鉤陳。
廣庭揚九奏,大帛麗三辰。
發生同化育,播物體陶鈞。
霜空澄曉氣,霞景瑩芳春。
德輝覃率土,相賀奉還淳。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其全文詩句如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翻譯】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學家于謙。其全文詩句如下: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譯文】
給遠離家鄉的人們說幾句話:天氣雖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為此而不堪苦悶呢?春天不久就要來到了,春風就在屋子的東頭。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學家高適。其全文詩句如下: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翻譯】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讓我這個游客的心里變得凄涼悲傷?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夜有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涂。古詩全文如下: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宿石頭驛》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戴叔倫。其全文詩句如下: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除夜有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涂。其全文詩句如下: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詩句如下: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譯文】
長期以來兩家關系就很好,彼此相知親密無間。天黑之后點起描畫的紅燭,排起守歲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間歌女唱起《梅花》舊曲,大家暢飲新蒸的柏酒,推杯換盞,間或會有行酒令的游戲。作者現在是四處漂泊隨行處且行樂,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也不見。
《除夜有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詩句如下:
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回。
帳里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
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譯文】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為宋代文學家蘇軾。其全文詩句如下:
南來三見歲云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著新歷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搏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
【翻譯】
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緒千萬,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為黎民百姓的生活擔憂。遠水,低星漸漸模糊,不眠不是為了守歲,而為不斷的在思念,思念家鄉,思念父老鄉親。重衾難暖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頭發倍感稀疏。應該謝謝這殘盡的昏燈,在孤舟上與我一夜相依。
《除夜》作者為唐朝文學家來鵠。其全文詩句如下: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翻譯】
回家團聚的渴望,牽動著我的喜樂和憂慮,轉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懷著對萬里外家鄉的思念。最讓人哀愁的是伴著陣陣報曉的雞鳴,憔悴的人兒又迎來了春風。
《玉樓春·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毛滂。其全文詩句如下: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
【譯文】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詞人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別重逢的故舊。構思新穎,饒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詩句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客中除夕》作者為明朝文學家袁凱。其古詩全文如下:
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
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
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
【翻譯】
今兒晚是怎樣的一個夜晚?只能在異地他鄉訴說故鄉。眼看別人的兒女一天天長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卻歲歲增長。戰亂連年不斷、無休無歇,關山阻隔,故鄉歸路渺茫。飲一杯除夕避邪的柏葉酒,壓不住思親眼淚萬千行。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涂。古詩全文如下: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翻譯】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遠,我走在萬里艱危的征程。亂山上殘雪在黑夜里閃光,一支燭火陪伴著我這異鄉的人。離開親人們已越來越遠,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適逢明朝歲華更新。
《除夜寄弟妹》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白居易。其古詩全文如下:
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
萬里經年別,孤燈此夜情。
病容非舊日,歸思逼新正。
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冬除夜書情》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盧延讓。其古詩全文如下:
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鄰。
數星深夜火,一個遠鄉人。
雁翥天微雪,風號樹欲春。
愁章自難過,不覺苦吟頻。
除夕的詩句(二):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毛滂。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
【譯文】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詞人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別重逢的故舊。構思新穎,饒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世民。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高軒曖春*,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梅艷昔年妝。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譯文】
高高的軒臺輝映著春*,深邃的樓閣沐浴著朝陽。紅色的宮墻內飛舞著彩色的飾旗,翠玉珠簾映曜著宮女們的玉佩。我效仿古代的明君們,恭謹而節制地治理著國家,終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現在)丹陛下排列著森森戟戈,長廊里回蕩著絲竹樂聲。壯美的和煦之風浩蕩在華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運途正昌。(我)將繼承周文王的事業,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鑒古代帝王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來治理國家。春天來臨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樣沐浴在春風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樣綻蕊怒放。我想渡過巨大的河流到達彼岸,但最終還要靠舟船才能渡過去。
《元日述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盧照鄰。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筮仕無中秩,歸耕有外臣。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
愿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早朝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鮑防。其古詩全文如下:
乾元發生春為宗,盛德在木斗建東。
東方歲星大明宮,南山喜氣搖晴空。
望云五等舞萬玉,獻壽一聲出千峰。
文昌隨彩禮樂正,太平下直旌旗紅。
師曠應律調黃鐘,王良運策調時龍。
玄冥無事歸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宮。
九韶九變五聲里,四方四友一身中。
天何言哉樂無窮,廣成彭祖為三公。
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辛棄疾。其全文如下:
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上元日二首》作者為唐朝詩人李昂。其古詩全文如下: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齋何事欲祈年。
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蓂生三五葉初齊,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愛仙家登真訣,愿蒙四海福黔黎。
《次韻陸僉憲元日春晴》作者為明朝文學家王守仁。其古詩全文如下:
城里夕陽城外雪,相將十里異陰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樓臺銜倒影,茅茨松竹瀉寒聲。
布衾莫謾愁僵臥,積素還多達曙明。
【翻譯】
城里有夕陽而城外卻下雪,相距十里天氣竟不一樣。可知道造物主是何心意?莫非人心中的苦難還沒有磨平。御史府的樓臺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瀉出寒冷的信息。有布被不要擔心睡覺凍僵,多一點耐心總會等到天明。
《除夜》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世民。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出自宋詞三百首,其作者為宋朝文學家。其古詩全文如下: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翻譯】
剪出了含情的紅花,裁出了有意的綠葉,應著花期而來的春風吹得釵股上花葉蔥蘢。除夕的殘日戀戀而墜,吹來了帶著春意的東風。仿佛不愿放那歲末的年華了終。有些守歲的人西窗夜話,添燭點燈,徹夜不眠,直到天明,在連綿不斷的笑聲中,傳來了元旦黃益鶯的啼鳴。
回想舊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纖纖玉手曾剖開黃柑薦酒,那溫柔的香氣朦朧,至今縈系著我的心靈。我回到那湖邊的夢境,那湖水如鏡,留連忘返,我又朦朧朧迷失了路徑。可憐吳地白霜染鬢發點點如星,仿佛春風也不能將寒霜消融.更何況斑斑鬢發對著落梅如雨雪飄零。
《高陽臺·除夜》出自《宋詞三百首》,其詩人為宋朝詩人韓疁。其古詩全文如下:
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青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峰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哪有年年好,逞艷游、贏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臺,遲日園林。
【翻譯】
我難以入睡,頻頻傾聽銀簽之聲,又重新點起紅燭,讓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華飛逝,如東去流水,令我不覺心驚。告別舊歲,迎接新春,無需多久,新的一年又會來臨。而今我年老體衰,怎能象往日那樣通宵暢飲?想要等候新年不睡,又怕寒氣難擋。我輕輕放下酒樽,致謝那梅花,陪伴著我私語低吟。
鄰家的姑娘已試穿春衣,美麗的發上戴著好看的頭飾。蜂腰形的翡翠透明靈氣,燕股形的寶釵嵌金光閃閃。春風引起人們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難以幽禁。人地青春哪能年年美好,不妨盡情地游樂吧,趁著現在大好的光陰。好好地去享受生活,游覽那些斜陽輝映的美麗景象吧。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譯文】
有人邊行走邊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兩種聲音都令我心中傷悲,遠處的燈火夜空的疏星,漸漸地趨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著并非因著守歲,鄉音無人為伴我苦苦地思歸。蓋著幾條被子雙腳依舊冰冷,知道冬霜重滿是寒氣,剛洗過頭發覺得輕松,卻感知鬢發又已變稀。多謝殘燈并不將人嫌棄,孤舟中整夜里許我相伴相依。
《除夜雪》作者為宋朝詩人陸游。其古詩全文如下: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翻譯】
四更天初至時,北風帶來一場大雪;這上天賜給我們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的豐收。盛了半盞屠蘇酒的杯子還沒有來得及舉起慶賀,我依舊在燈下用草字體趕寫著迎春的桃符。
《浣溪沙·庚申除夜》作者為清朝文學家納蘭性德。其古詩全文如下: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江外除夜》作者為宋朝文學家曹松。其古詩全文如下:
千門庭燎照樓臺,總為年光急急催。
半夜臘因風卷去,五更春被角吹來。
寧無好鳥思花發,應有游魚待凍開。
不是多岐漸平穩,誰能呼酒祝昭回。
《元日觀朝》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厲玄。其古詩全文如下:
玉座臨新歲,朝盈萬國人。
火連雙闕曉,仗列五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