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3: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月下獨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好美的景,好美的酒,好美的詩。
訴不盡冷月的凄寒,道不完離別的愁苦,斬不斷思鄉的憂愁,抹不掉孤單的倩影。
可曾想過醉月遺忘了什么?擁有它的美,它的魂,令人迷醉。可缺少的卻是它的心,沒有一份熱情,一份暖意,在寂寞之時,也難給人一份安慰,給人的只是更多的憂郁,更多的不安,更多的消瘦。
酒因月醉而醉,月因人醉而美。這一切都不堪訴說,存于字里行間中,表于形,唯有眉梢間的思索,筆墨間的徘徊。
幽夢里,孤影重逢又幾時;夜深沉,輾轉反側豈能安。
沉醉的夜空,融進了千年的孤寂與塵埃,卻放不下眼前的辛酸與蒼涼。可悲,可嘆,盼著又一月下獨酌的時刻,再與月兒訴說不幸的悲哀。
滿目荒涼。唯有訴不盡,斬不斷的情,喝不完,飲不醉的酒。
待君相逢又千年,冷月為伴,塵土為霜……
卷旁一壺酒,獨酌無相問。
舉杯欲邀月,半途心寒杯。
明月難為友,愁情隨我身。
卷上紅光現,分數眼見低。
我歌月垂淚,我舞影凄清。
醒時難言歡,醉后愁不斷。
何日能出頭,罷樽仰天嘆。
舉杯邀明月:作者是李白,出自《月下獨酌》。
把酒問青天:作者是蘇軾,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月下獨酌》: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詩人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來源:文章屋網 )
孤獨也是一種美
世界上,有多少人在承受著孤獨,卻不知孤獨也是一種美。黃山上的那株迎客松、石縫間生長的一棵小草,都蘊含著無盡的美麗。
月下獨酌是一種美。李白在花間獨自飲酒,他內心的孤獨有多少人能夠體會,因這孤獨,他舉杯邀請明月與自己的影子一起飲酒,伴著輕拂的微風與淡淡的月光,這是多么美麗的畫卷!柳枝隨風飛舞,李白的孤獨在伴著風飄蕩著,也隨著風美麗地盤旋著......李白的孤獨是美麗的。
避世退隱是一種美。陶淵明的思想與眾不同,因而不免感到孤獨,身為隱逸者的他在五棵柳樹附近安了家,只身一人地生活著,這是何等的孤獨啊!在夕陽下,他在余光中采著,抬頭欣賞著遠處的山峰,這份孤獨換來了一份愜意與悠然,這份孤獨也凝聚了另一種美麗與理想。
使至塞上是一種美。王維“單車欲問邊”來到了這漫無邊際的塞外,“單車”更道出了他的孤獨與寂寞,正是因為這孤獨留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與壯麗。細細品味那夕陽中的孤煙、長河、落日,這三者一同構成了塞外黃色與紅色相間的畫面。王維將自己的孤獨與失望融入了這美中。
獨,孤獨,凝成了千年來多少的絢麗與美好。在生活中,我們定會感到孤獨,在孤獨中,我們何不細細體味這孤獨的美麗,何不在孤獨中記錄這份美呢?
孤獨的魅力在于它給了我們另一種充實與美的享受:李白的月下獨酌,雖然孤獨,卻依然自在;陶淵明的避世退隱,雖然孤獨,卻依然愜意;王維的使至塞上,雖然孤獨,卻孕育了另一種雄渾與壯麗!
孤獨時,不必在意,留心觀察世間萬物,你便會發現世界的和諧,同時,你也會感受到孤獨的美......
1、《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玉階怨》【唐】李白。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唐】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5、《關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來源:文章屋網 )
酒怕獨酌,一人不喝酒,越喝越孤獨。人最怕孤獨:孤零零(孤單后面是空虛的零零)。孤獨難耐,人要發瘋。酒人必有酒友,沒能酒逢知己,酒伴相陪也可。清人丁柔克《柳孤》寫“醉和尚”苦尋酒伴的故事:
鄞縣浮石周德林,甲申入灌頂山為僧。周“善飲,不喜獨酌”。請山僧陪飲,一宿到天亮。躲陪酒苦,山僧“皆逃匿”。沒和尚陪酒,拿禿子頂缸。逼樵夫陪酒,從早喝到晚;樵夫跪請辭,“固持之”不放行。無人陪酒,“執途人(過路人)酌之”。低首下氣的軟請,橫眉立目的硬逼,兩手都不靈。浮石方圓四十里,一見醉和尚,望影而逃,“相率引避”。為避孤獨,只好“呼月酌之”。月亮躲在山的后面,只得“呼云酌之”。
為什么怕獨酌?杜荀鶴詩“瓦甌蓬底獨斟時”,道出了獨酌者的巨大的心理恐懼。“醉來睡著無人喚,流下前溪也不知。”獨酌者,懼怕烏篷船載著酒鬼的尸體,漂向何灘?獨酌者,怕當孤魂野鬼。
李白懼怕孤獨,無奈對月獨酌。“月令人孤”,月下遣孤更孤獨。“月既不解飲”,不能碰杯,不能卡拉OK,“酒令人遠”“對影成三人”。李白迷失了自我,起疑“我是誰”《月下獨酌》,哄自己是自欺,誤后人是欺人。被誤導的大有人在,不僅醉和尚效法李白追云逐月;學樣者,歷代不乏人。南宋詩人楊萬里詩曰:“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光入;舉杯將月一口吞,舉頭見月猶在天。”笑問:“月是一團還兩團?”(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李白至死不明白,誤以為月是獨酌的酒伴,撲向水中月,沉醉不起。
問酒人,誰是酒友?這是獨酌的根本問題。聰明人,認為“獨酌最是書下酒”。書是孤獨時,最忠實的朋友。明胡應麟把古人“寒可當衣、獨可當友”的“四當”概括為“饑可當肉,渴可當飲,誦可當韶樂,覽可當西施”。以書下酒,獨得其樂:書下酒,比肉香。書下酒,音樂美。書下酒,西施陪。贊曰:獨酌最是書下酒!
《漢書下酒》,莫誤讀。據說是宋代文學家蘇舜欽先生的私事:每晚讀《漢書》喝小酒,讀到高興處,便大杯喝。他的岳丈說:“有這么好的下酒物,喝一半也不嫌多呀!”蘇某成了“漢書下酒”典故的原創人,被載入宋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二》。《漢書》升值,身價十倍。元仇遠說“好書到手不論餓”,明王世貞以一座莊園交換一部宋版《兩漢書》。正是:酒逢好書千杯少,對月獨酌醉鬼多。
《漢書》下酒,不是蘇氏所獨有。《漢書》是前代資源,后世共享。漢書下酒者,另有其人。北宋名將郭逵(仲通)(1022-1088)比蘇小四歲,存世比蘇長40年。據宋邵伯溫親聞親見的《聞見錄》說,“郭逵少年胸懷大志”,日懷二餅,讀《漢書》于京師州西酒樓上;饑食餅,沽酒一升飲;再讀《書》,抵暮歸,率以為常。郭逵從軍,《漢書》教會他如何當將軍。“為將而不知古今,匹夫之勇耳!”是他的標的。《漢書》下酒,滋潤了文韜武略。南征北戰,屢立赫赫戰功。晉升為副都總管(副總指揮),成了范仲淹的愛將,是北宋一代名將,《宋史》為之立傳。
文人蘇子美,并未因《漢書》下酒,而發詩興,有詠《漢書》的名詩而名世。而武將郭逵《漢書》指引其戰斗一生,成了一代名將。文人有筆桿子,炒作成了原典的原創人,武人執著槍桿子反而默默。愚以為:不是最早的,而是最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首小時候特別喜愛的詩映入眼簾,頭腦中立刻浮想聯翩。
在牡丹簇擁的亭臺樓榭里,他讓力士脫靴,貴妃磨墨,寫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令人驚嘆;在皎皎的明月下,他高舉酒杯,身著白衣,對影空自憐,高唱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削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品讀著李白的詩,我跟隨他徜徉大好河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無數優美的詩句從他的筆尖下瀉出,我如癡如醉。
走進李白,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傲不羈。對封建權貴,他表現出深深的蔑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面對政治上的不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展現了李白與生俱來的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他對自己的勉勵。
他獨愛美酒,他消愁萬古,“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他把酒問月,“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他山中獨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他把酒臨風,情醉月光下。
走進李白,我品讀他的絲絲柔情。至今夜里觀星,仍會忍不住想起他那“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童稚。“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是他對世事蒼茫的無限感慨,而“遙知玉窗里,纖手弄云和”則是他對自己妻子的一往情深。
李白,以高傲的神態,站在歷史的浪花上,俯瞰眾生。那個世道黑暗的時代不適合他,于是,他將自己的靈魂傾注在詩上,從他的詩中,我們讀出了豪邁奔放的粗獷,傲岸不羈的節操,高度自信的豁達,他是中國唐詩一座永恒的豐碑。
時間可以消磨現實的物質,但帶不走精神的永恒。他和他的詩,如同瑰寶,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流傳,
1、花殤、嘲笑固執的自己、你別皺眉、何必自欺欺人
2、夢想的天空分外藍、官方小可愛、妲己再美終是妃
3、與往事干杯、近我者甜、逝去的青春、半心人
4、淡漠半世盛唐、染陌言、許誰三生凄涼、超甜味的蘿莉
5、君心今何在、八百標兵奔北坡、小思念、一壺溫酒
6、神經質、攬你入懷、上癮、蘇陌染、敗北
7、薄荷夢、澄澈的眼、烈酒燙喉、和你遇見
8、別人家的小盆友、久伴、暢聊往事、月下獨酌
(來源:文章屋網 )
月影潭中念天涯。
我自獨酌孤月下,
何時共賞秋。
——題記
【壹】9月13日
你們走了有十三天了。呵,騙人,還說帶我一起去呢。結果呢,丟下我,自己跑掉啦。你們只留下一句話,說,十一月一定會來,陪我一起看秋天的。快點兒回來呀,熱帶雨林的內部可是很危險的呢。要小心哦,可不要被食人樹吃掉呢。現在啊,只有這秋月陪著我了,我們倆都是孤獨而寂寥的啊……
【貳】10月1日
今天是國慶節啊,你們過得怎么樣呢?大概正在很努力很努力地同饑餓的食人的魚搏斗吧?你們能成功喝到水嗎?真是個不錯的話題呀……好啦好啦,不鬧了。今天我又是在月影潭上的月流秋亭中度過的。今天的月亮彎彎的,像個月牙兒,大概是個上弦月吧?它散發著異常柔美的光輝,溫柔地看著我呢。但是月下獨酌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呢。你們一定要快些完成考察任務哦!誰叫你們不帶上我呢?三個人完成得總比兩個人快吧?唉!
【叁】10月3日
已經有兩個月是我獨自一個人度過的了。今天是十月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十一月了。也就是說,你們很快就要回來了哦!一定要快,很快,再快,更快,最快!我真的是很思念你們的呢。別忘了哦,我們三個人是形影不離的呢!你們兩個死東西,一定要快點兒回來!來,秋月,咱們再干一杯!……
[關鍵詞]傳統文化 唐詩 經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60
唐詩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的月亮,更是一種背景,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情感媒介,也是一種審美意趣。如何引領孩子解讀月亮意象,品味月光里詩人的心靈律動,解讀詩人高尚而透明的情感呢?
一、走進唐詩,背誦經典
大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詩,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帶給了他們許多啟發。因此,我在班上開了個小小詩壇會,讓學生展示他們積累的唐詩。展示分四組:第一組要背得既快又對;第二組要背得既有節奏感,又有感情;第三組整體演讀一首古詩;最后,全班展示根據古詩排練的課本劇。
在展示中,孩子們表演得聲情并茂,精彩紛呈。
二、詩中瑰寶,詠月擷趣
在古人眼中,月亮是怎樣的?我引領孩子們一起品讀古人眼里不同的月亮。
(一)感悟不同地點的月
李白的《靜夜思》寫的是床前的月,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寫的是海上的月,王維的《山居秋暝》寫的是松林間的月。唐朝的月亮,出入山川溪谷,游走湖畔江岸,皎潔白皙。
2.感悟不同季節的月
找出一組詩,分別讓學生感悟春夏秋冬的月。這些月亮,有的像打仗的鐵鉤,有的空明、澄澈、高潔。
三、不同形式,演讀悟情
唐詩不僅魅力無窮,而且它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滿懸疑、誘惑與神秘!于是,我讓學生演讀,了解唐詩背后的逸聞趣事。
(一)演讀《古朗月行》
演讀李白的《古朗月行》,首先讓孩子們讀出月亮的可愛,讀出詩的韻味;再讀品悟,想象怎樣通過表演讀的形式來表現月亮的可愛。我讓孩子們穿越時空,來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演一演李白的童年生活。
生1:李白李白,快看天上那個圓圓的是什么呀?
生2:恩,又圓又大又發亮,好像是用白玉做的盤子吧!
生3:我看像是王母娘娘瑤臺上的鏡子,飛到青云端上去了。要不,怎么會照出人的影子呢?
這是孩子眼里的月,它是可愛的!表演中有一些即興生成的內容,靈動而有活力。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感受到詩的美好意境。
(二)演讀《月下獨酌》
小時候,李白眼里的月亮是可愛的。那長大后,李白眼里的月亮又如何呢?
課件出示《月下獨酌》。兩個學生一起讀,要求做到了一字不差,有節奏感。
師:“酌”什么意思啊?(喝)
師:“酌”就是斟酒,倒酒喝。你們看,李白是跟誰喝酒?(自己,月亮)
師:對啊,跟月亮喝酒。還有誰陪他啊?對影成三人?(影子)
師:詩人、明月、影子――說是三個人,其實是――(一個人)
師:怎么樣?(孤獨,寂寞)
教師補充拓展:李白原想在四十歲以前成名立業,但他得罪了朝廷權貴,空有才華,卻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這便是李白的悲哀:悲而雄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
四、時空永恒,寄情于月
同是月亮,詩人筆下的月亮為何如此不同呢?在李白小的時候月亮是可愛的,而長大的李白在月下品味的則是孤獨寂寞;詩人李賀借月亮表達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而王昌齡則借月亮表達對邊關戰事不斷的無奈,對國無良將的感慨。
大家思考討論:為什么詩人筆下的月亮如此不同?難道真的是月亮在變嗎?
月亮并沒有變化,不同的是詩人的心情:在作者高興、難過、悲傷、痛苦、孤獨時,筆下的月就帶上了不同的感彩。“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是借月亮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之情。
1、秋風月華雙面淚,琴韻幽幽念初畫。冰心對月千曲柔,何來聲聲入云醉。
2、淡淡的云彩在夜風的拂動下慢慢的籠罩住月亮,零零散散的星光分布在銀河上,城外的石橋下,倒映出寶石藍的燈光。
3、墨染夜空,月色始終朦朧著它的朦朧,清風寄情,心卻依然清明著他的清明。
4、秋月朦朧中去東湖上泛舟,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輪圓月高照,湖面映出粼粼的波光。
5、秋月夜悄然而至,秋葉在夜風中蕭瑟,陣陣秋風挽著葉的嬌步姍姍漫步在午夜的月光下,裊裊升空的是我彌漫的思緒,那片夜瀾深處也只有在這夜深人靜時才能開啟。
6、明月掛在樹梢上,夜風絮絮的吹過,寂靜的晚風中,我似乎能聽見落花的聲音,我只是安靜的倚著窗子,靜靜地聆聽著秋天的寂靜。
7、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江山如畫,畫里的人生,猶如黃昏里的月明
8、秋風瑟瑟,明月皎潔,花好月圓夜,伊人獨依樓,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9、平湖秋月蕩柳影的美就只能去夢里感受了。這樣每當秋天月圓的時候,心里就有了一幅圖畫。月光融融的夜晚,只身孤影佇立湖畔,月朦朧烏朦朧,煙波迷迷蒙蒙。
10、明月掛在樹梢上,夜風絮絮的吹著,寂靜的院子里,我似乎能聽到落花的聲音,榆梅在這個季節越發蔥郁,生的繁枝葉茂,讓半個院子郁郁蔥蔥。
11、秋月,紅葉迎秋似火濃,南湖月影兩相融。清新楊柳隨風至,俏倚石橋醉眼朦。
12、秋月是一張白紙,我們用最純潔的汗水,構筑紅頂木屋,不謝的三月桃花寫滿愛情箴言。
13、那樣的月色,放不下那脈脈含情,絲絲留戀的眼眸,放不下那一聲琵琶,一曲離殤。
14、人間的秋月永遠如現在一樣,是那樣的開朗,是那樣的歡樂,是那樣的幸福
15、風拂輕紗霧緲人,秋月落河橋處身.清涼百花待散去,菊香繞里分外親.
16、夜深了,月亮更加亮了,那輪皎潔的中秋月照在了我的心里暖暖的
17、秋天的月亮代表著浪漫,秋月給人一種肅殺和凄涼
18、秋月獨升緣何殘,枯樹遮影魄自寒。嬋娟佳人辛酸淚,桂宮夢中夜先歸。
19、秋月是一條彎彎的小船,系在船頭的玫瑰,向銀河宣誓著一種承諾--越過波峰浪谷,抵達玫瑰彼岸。
20、不問來時何對語,只品秋月落幽夜。羞卷彩景增濕色,風花雪月作別歌。
描寫秋月的詩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4、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5、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6、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對聯
7、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8、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9、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0、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11、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1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14、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馬戴
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后赤壁賦》
16、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
17、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山西村》
1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19、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20、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杜甫
2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2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2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
2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25、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
2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28、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29、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30、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
3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3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33、舉頭忘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3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35、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36、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3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8、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3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40、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41、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4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4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44、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張光《天仙子》
45、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6、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
47、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李白《行路難》
48、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
中秋節到了,多背幾首有關中秋的古詩詞,一來可以應個景,二來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增加孩子作文的文采。
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望盡,
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白居易《中秋月》
萬里清光不可思,
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戰,
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怨夜,
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斷腸,
玉兔銀蟾遠不知。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
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
應是嫦娥擲與人。
?賈島《寄慈恩寺郁上人》
中秋期夕望,虛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鳩宿竹,鴻過月圓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