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2: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奧巴馬的演講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銜接; 就職演講; 語篇分析
1.引言
銜接被歸為語義學的范疇,它代表語篇內部各要素間的語義關系。銜接手段有5大類,即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前四類統稱為語法銜接。而詞匯銜接又可細分為重復、同義/反義、和上下義等。以上各種銜接方式是建立語篇銜接和分析語篇的重要手段。美國總統奧巴馬演說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于其中修辭手段,特別是銜接手段的運用。通過對演講詞進行語篇分析,有利于讀者充分了解演說者的政治主張。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讀者的演講和寫作能力。
本文將以系統功能語法中的銜接理論為基礎,從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兩個角度來分析奧巴馬2012年的總統任職演說詞,幫助讀者了解該演說詞中運用的主要銜接手段和取得的相應效果,并總結出這篇演講詞的內容和形式特點。
2.語法銜接的運用
2.1照應
照應指的是語篇中一個成分用作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的現象,即語言內部的聯系,分為人稱照應,指示照應和比較照應。人稱照應包括人稱代詞、物主限定詞和物主代詞。在文章開頭四段中,“you”出現的頻率高達9次。我們分析一下這場演講的背景即可明白作者的意圖:這是一場奧巴馬在總統大選獲勝后作的一次勝利的演講,臺下面對的是億萬美國大眾,包括支持他的選民們。
例如在第5段表達對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敬意的環節中,作者僅提到了2次I和一次him,大部分句子都轉而使用了we作主語,把重點放在“我們”(we)都同樣關注美國的未來上,十分巧妙的淡化了奧巴馬和羅姆尼之間的矛盾和斗爭,突出了團結和進步的主旨。
指示照應是指說話人通過指明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遠近來確定所指對象。在這篇演講稿中指示詞“that”和“this”的使用最為普遍。第27段集中體現了指示照應的運用。其中的“incredible daughter”即是前面提到的“his eight-year-old daughter”,因此使用“this”來表示空間上的近。尾句中的“father”和“room”由于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與說話情景相隔較遠,所以都使用“that”來形容。
比較照應存在于小句結構中,屬于內指的范疇,可分為一般比較和特殊比較。二者都是將某事物用前文中提到的事物進行質或量的對比,起到銜接語篇的效果。
演講稿較多的使用了“more”進行特殊比較照應。第19段中的“more determinate”和“more inspired”是演說者將自己的過去與現在對比得出的結論,體現了時間上的照應關系。
2.2替代和連接
替代指用一個替代詞取代語篇中的某一成分,可細分為名詞替代,動詞替代和小句替代。省略指某一結構中未出現的詞語可以參照語篇的上下文來找回,也稱為“零式替代”。第13段使用了小句替代的銜接方法。參照前文可以看出作者用“did”替代了之前提到的“these arguments we have”。這樣不但使語篇前后承接,而且還傳遞了對比信息,使新信息更加突出。
連接是一個語義概念,是一種運用連接成分體現語篇不同成分之間具有何種邏輯關系的銜接手段。語篇連接包括增補,轉折,原因和時間四種語義聯系。演講稿主要使用了增補連接的銜接手法,特別是大量運用了連接詞“and”,這樣能夠將句與句之間的信息有效聯系起來,使語篇更加流暢連貫。第2段連續使用了兩個因果連接來構成排比,以表達自己對聽眾的感激之情,讀起來情真意切、振奮人心。
3.詞匯銜接的運用
3.1 重述
重述指的是一個或者幾個詞項在同一個語篇或語段中兩次或多次出現,可以分為重復,同義/反義,上下義,整體與部分關系等。重復是具有同樣語義同一形式的詞匯在語篇中反復出現。這篇演講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單詞“forward”的反復使用。眾所周知,“Forward”奧巴馬2012年競選總統的新口號。它在這篇演講中出現了9次。這不但起到了銜接上下文的作用,同時突出和照應了競選主題。其次,“spirit”在文章里也重復出現了3次,強調了追逐夢想和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第3段中用“road”,“journey”和“way”三個詞來表達道路的含義,做到了意義的有效銜接和用詞多樣性。第18段中用近義詞組“straight line”和“smooth path”表示路途之平坦,還“the gridlock”等四個近義詞組來闡明國家目前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其中既有隱喻,又有意思的直接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的枯燥之感。
第24段中的詞組“cut their own pay”和“lay off their neighbors”屬于反義重述。這兩個詞組單獨來看并無反義關系,但是將兩者放在語篇中聯系上下文觀察,可以發現整個小句的意思是“老板們寧愿削減自己的收入,也不愿意解雇鄰里”,這就在意義上體現了明顯的反義關系。
3.2分類關系
部分詞類在語義上有類屬聯系,這種語義關系可以使一些詞項相互替代或共同出現,這就是分類關系,包括上下義關系,局部整體關系,集合關系等。這在文章中也屢見不鮮。第14段中“legacy”是上義詞,“technology”、“discovery”“innovation”等詞都是對legacy(遺產/光榮傳統)的各個方面的描述,因而屬于下義詞。上義詞和下義詞不需要同時出現。如第17段中的“doctor”、“scientist”、“engineer”等詞都屬于職業的一種,為同下義詞關系,但它們的上義詞“career”在文中并未出現。
3.3 組合搭配
組合搭配,指意義上相互聯系的不同詞匯傾向于出現在同一個語境中。組合搭配的類型包括結果關系、修飾關系、預期關系等。詞語之間的搭配可以把分布在不同小句中的若干成分從語義上聯系起來,達到銜接語篇的效果。在談及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時,文章出現了一系列關于該話題的詞匯,如第19段中的“deficit”、“tax code”、和“foreign oil”等,體現了預期關系的組合搭配。
4.結論
從照應的角度看,文章較多使用了人稱照應,以“you”或者“we”開頭的句子居多,這樣可以使演講者與聽眾緊密聯系起來。比較照應中以“more”為代表的特殊比較使用最為普遍,讀起來有慷慨激昂之感。連接方面,作者頻繁使用了如“and”“but”連接詞來增加文章的流暢度。演講稿強調用詞的簡潔和功能性。與語法銜接相比文章中更多運用了詞匯銜接。“Forward”的重復出現突出并呼應了演講主題,近同義詞大量運用增添了文章語言多樣化程度,反義詞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比有更利于新信息的傳達。此外,作者善于混合兩種類型的組合搭配來達到提高語段銜接緊密性的目的。這樣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讀者可以從語篇銜接的角度更好理解原文的層次和作者的意圖,另一方面讀者也可以借鑒文中提到的銜接方法應用于閱讀其他語篇或日常寫作中。(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Gutwinski,W.Cohesion in Literary Texts.The Hague:Mouton,1976.
[2]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3]郭松.英語語篇中的詞匯銜接[D].武漢理工大學,2004.
論文摘要:翻譯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翻譯技巧,實現詞句之間的簡單對等,更應該培養學生對于各種信息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將超文本網絡技術應用于翻譯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更新了翻譯課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培養學生翻譯能力。
2000年盧思源教授就曾提出,“當前高等院校的翻譯教學和口、筆譯翻譯人才的培養都是跟不上我國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國家對翻譯人才的需求早已不限于文藝領域,涉及當代社會經濟、科技等實用領域的翻譯已上升為翻譯實踐的主體”。Ci7然而,時至今日,大多數高等院校的翻譯課程設置仍以語言文學為主,大多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以后,在從事商務往來、產品宣傳、新聞、法律、金融、廣告等實用性文體翻譯時感到捉襟見肘,難以勝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翻譯教學大多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主導,教學素材局限于有限的翻譯教材和雙語資料,教學內容主要著重于翻譯技巧的傳授和講解。然而,作為語言教學的一部分,翻譯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各種翻譯技巧,實現詞與詞或句與句的簡單對等,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雙語轉換能力和各種語言信息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在超文本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研究如何在超文本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更新翻譯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拓展翻譯理論教學,對于翻譯教學和翻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超文本網絡技術的內涵
超文本(hypertext)一詞誕生于1965年。當時,為了讓計算機能夠響應人的思維,方便地提供人們需要的信息,美國專家泰得·納爾遜(TedNelson)提出了一種利用計算機技術把相關文本組織在一起的方法,他將這種方法命名為“超文本(hypertext)"從此,“超文本”一詞得到世界的公認,成為表示非線性信息管理技術的專用詞匯。
超文本技術是一種將信息以非線性的網狀結構進行存儲、組織、管理和瀏覽的計算機技術。它包含結點(Node),鏈(Link)和網絡(Network)三個基本要素,并以結點為單位組織信息,在結點與結點之間通過表示它們之間關系的鏈加以連接,構成表達特定內容的信息網絡。超文本技術使用超鏈接的方法,將自然語言文本和計算機交互式地轉移和動態顯示線性文本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在文檔內部和文檔之間建立起非線性的網狀結構,使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鏈接所指向的位置,利用超文本機制提供的聯想式查詢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有關信息。
在現實操作中,英特網就是一種超文本信息系統。英特網的一個主要概念就是超文本鏈接。它使文本不再像一本書那樣是固定的和線性的,而是可以自由地從一個位置跳到另一個位置。超文本可以鏈接世界上所有其他含有信息的計算機,在網上可以激活任何一點進人另一個點,一個信息單位可以連接到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3j超文本網絡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傳統文本的線性閱讀方式,不僅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為翻譯教學提供了嶄新的研究視角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超文本網絡技術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楊柳在其《信息化翻譯教學的圖景》中曾提到“就翻譯教學而論,信息素養就包括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檢索、分析、選擇、存儲、利用、創造和傳遞翻譯信息,提高翻譯能力,解決翻譯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個人素養的能力。這是以信息素養為目標的翻譯教學模式和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的顯要區別”。[4j翻譯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英漢兩種語言,還要求學生對東西方文化背景、特定翻譯課題的專業知識都要有深人切實的了解,同時還要具有利用網絡獲取、存儲、提取信息,并進行檢索和咨詢的能力。
將超文本網絡技術引人翻譯教學,將大大拓展翻譯教學的發展空間,其特有的網狀鏈接方式和強大的搜索引擎功能,不僅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超出課堂和書本的廣闊資源,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利用網絡工具輔助翻譯的能力。
(一)有利于翻譯能力培養
正如Kiraly所言,翻譯能力在當今社會指一種“復雜、高度個體化、社會化的進程,有文化、認知以及直覺相互作用形成”,Csl,培養翻譯能力應著眼于提高譯者對翻譯中涉及的因素的敏感程度,并使其學會運用適于自身的輔助工具。在超文本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譯者的翻譯能力不僅取決于他的語言水平,還取決于他使用翻譯工具的能力,而目前最有效最強大的翻譯工具無疑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一種檢索、報道和存儲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工具,通常由檢索軟件、數據庫、索引和過濾器組成。Cs7強大的搜索引擎為翻譯學習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學生們可以迅速高效地檢索和獲取網上的專業信息。目前常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谷歌(),AltaVista()、百度(),Wisnut)等。這些搜索引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順利查找到與翻譯相關的背景資料,對于翻譯專有名詞和專業術語、檢驗譯法的準確性、判斷譯文的規范性均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筆者曾經在課堂上選用美國《紐約時報》上的一則關于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上市的相關報道給學生作為翻譯練習,該報道中涉及大量金融機構名稱、金融專業術語以及地道的英文表達方式,給學生翻譯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現以該文最后一段為例:
Andnow,majorfinancialservicescompanieslikeAmericanExpress,
GeneralElectricDeutscheBankandAllianzarejumpingonthebandwagon.Now,analystssay,
comestherealtest."ThewholestrategybehindtheIPOsisnotthatthesebanksareperfectlyreformed,
butthatthey''''regoodenoughtobelisted,"saidStephenGreen,senioreconomistatStandardCharteredBank.
這段話的語言表達并不難,也幾乎沒有任何生詞,可是學生在剛開始翻譯時卻覺得無從下手,雖然手頭有各種詞典,卻難以找到相關信息,后來筆者指導學生學習利用超文本網絡技術,使用搜索引擎來輔助翻譯。通過檢索和查詢,學生很快了解到上述金融機構的正確譯名,并在不同的語境中體會了短語“jumponthebandwagon'''',的真實含義,從而很快地完成翻譯任務,順利給出了譯文:
現在,美國運通、通用電氣、德意志銀行、德國安聯等主要金融服務公司紛紛順應潮流,進軍中國金融市場。分析家們認為,現在才是真正考驗的時候。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Green)指出,“首次公開發行背后的總策略并不在于這些銀行漂亮地實現了改革,而在于這些銀行業績良好足以掛牌上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翻譯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犯了一個錯誤,即把“StephenGreen'''',直接音譯為“史蒂芬·格林”或“斯蒂芬·葛霖”,而沒有想到對該譯名進行進一步的查詢和核實。但是,通過搜索引擎的檢索,我們知道渣打銀行的“StephenGreen"是一位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因為在中國工作的關系,他專門為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王志浩”,國內的相關報道都一致采用該中文名字,而非他的英文名的音譯。更為重要的是,在英國的金融界還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匯豐銀行的全球總裁也叫“StephenGreen",他的中文名字一般翻譯為“斯蒂芬·葛霖”。兩個Green先生英文名字完全相同,兩人的學習背景、工作經歷和從事行業也極其相似,但其姓名的中文翻譯卻大不相同。如果不是借助搜索引擎,恐怕一般的學生甚至較為資深的譯者都難以正確地翻譯出本文中的“Green”先生的名字。
除了搜索引擎,基于超文本網絡技術的在線翻譯詞典、雙語語料庫等眾多網絡翻譯工具都為翻譯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進人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翻譯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傳授基本的翻譯知識外,還要指導學生學習使用上述工具,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提高翻譯效率和翻譯質量。
(二)有利于教學資源更新
翻譯課的教學資源一直是困擾翻譯教師的一大難題。鑒于翻譯課的特殊性質,傳統的翻譯教材所呈現出的線性文本模式使學生們打開課本就直接看到原文和譯文,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在翻譯中的創造性和自主能動性,因此,幾乎所有的翻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不得不拋開教材,另外搜集資料。而傳統的資料搜集方式通常是由教師翻閱大量書籍,查找合適的雙語對照語篇,再根據課程進度加以編排,應用于課堂教學。由于紙質文本的局限性,教師在教學資源搜集過程中,往往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卻難以找到幾篇題材新穎、內容恰當、難度相當的教學素材。超文本網絡技術所具有的資源豐富新穎、內容更新及時的特點則可以有效地克服這一弊端,改變傳統翻譯教學資源落后、教材陳舊的缺點。
在浩如煙海的超文本網絡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雙語文獻資源,運用搜索引擎和雙語語料庫,教師能輕而易舉地檢索到大量的雙語信息,特別是其中一些時效性強、內容新穎的雙語資料,不僅可以有效地用于翻譯訓練,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翻譯興趣,將這些信息用于輔助翻譯教學,既更新了教學資源,又拓展教學思路、增強教學效果。
2008年11月4日,奧巴馬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當晚發表了著名的獲勝感言“ChangehascometoAmerica",該演講語言優美、難度相當,且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是作為翻譯訓練的極好素材。我在第一時問搜集到相關的中英文語料,將其加以修改并配以奧巴馬演講時的視頻,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應用于翻譯課堂教學,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而這樣的資料即使在一年后恐怕也難以在紙質的翻譯教材中找到。
時隔一年,奧巴馬卜任后首次訪華.于2009年11月16日在上海科技館與中國青年對話,并發表了名為"ZseeChina''''sfutureinyou”的演講,引起了中國學生的廣泛關注。我同樣將該演講中的精彩部分作為教學資源,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翻譯,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這些演講詞的翻譯訓練使學生接觸到了鮮活的翻譯資料,體驗了真實的翻譯場景,不僅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翻譯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翻譯教學真正做到了資源更新與時俱進,授課內容與社會發展同步。而這一切,無不歸功于超文本網絡技術的強大力量。
(三)有利于理論教學拓展
目前,隨著翻譯研究的逐漸深人和翻譯學科地位的不斷提高,翻譯理論開始被引人翻譯教學。先進的翻譯理論不僅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翻譯實踐、理解翻澤現象、開展翻譯批評,還可以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撰寫翻譯類畢業論文提供理論基礎。因此,越來越多的翻譯教材中開始引人翻譯理論介紹,根據叢滋杭的分析和整理,我國翻譯學者一直在努力嘗試將先進的翻譯學理論引人翻譯教材。如陳宏薇的《漢英翻譯教程》中“結合對比語言學、語用學、篇章分析學、文體學、文化學、美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講述漢譯英的理論基礎與方法”;方夢之的《翻譯新論與實踐》把語言學、社會符號學、心理學和思維學放人教材;王宏印的《英漢翻譯綜合教程》吸收了現代語言學、心理學、文藝學、傳播學和翻譯學的最新成果;呂俊、侯向群《英漢翻譯教程》以傳播學的框架結構將各種內容歸于其中;葉子南的《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著重培養譯者的翻譯觀,通過對中西方譯論的介紹,激發讀者對翻譯的深刻思考,并增加了對西方學者的翻譯思想介紹。
上述翻譯理論的引人,對于翻譯教學無疑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僅僅依靠某一本教材或介紹某一種理論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理論學習的要求,而超文本網絡技術的引人則迅速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
國際譯聯的會刊I3abe1雜志一直是翻譯界的理論前沿,各種最新的翻譯思想和翻譯理論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在該雜志上,然而在國內一般高校的圖書館卻很難看到該雜志的蹤影,而通過超文本網絡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我們卻可以迅速找到該雜志的出版社網址。就可以看到13abe1從1984年至2009年的所有文章的日錄和摘要,并可以在線汀閱相關文章的全文,同時該網頁還會提供某一期雜志的全文PDF版本作為樣本供讀者下載閱讀,讀者可以在線免費下載全文,非常方便。而如果想要查看加拿大的著名翻譯研究期刊Meta,,就可以在線訂閱并下載1991至2009年的論文全文。同樣,要了解英國著名翻譯專家MonaBaker的翻譯研究最新動態,我們只需要通過搜尋引擎就可以查到其個人主頁,登陸網站就可以看到她出版的所有學術著作和她寫的所有論文。通過搜索引擎,我們還可以輕易地查找到以色列特拉維夫學派的代表人物、多元系統理論的倡導者之一GideonToury教授的個人網頁。在該網頁上,我們不僅可以查閱其代表著作的概要并在線訂閱該著作,甚至能夠直接看到其多篇著名論文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