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鈾礦地質

鈾礦地質

時間:2023-05-30 09:11: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鈾礦地質,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鈾礦地質

第1篇

[關鍵詞]新疆薩瓦甫齊 鈾礦 地質特征 找礦標志

[中圖分類號] F416.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22-1

新疆薩瓦甫齊鈾礦床地處庫爾干山間盆地東端,是一個經歷同生沉積-層間氧化-后期改造砂巖型鈾礦。本文以礦床Ⅱ礦段,500米以淺地質勘查成果為依據,對礦床主要地質特征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找礦標志,以期為礦床深部及勘查找礦提供依據。

1區域地質概況

庫爾干山間盆地南、北部邊界分別受滿蘇爾塔格北坡斷裂、克爾維亞布拉克~克其爾鐵克里克斷裂控制和博斯塔格南坡斷裂、塔什庫坦~阿克恰依蘇河口斷裂、庫里瓦南坡斷裂控制,長約58km,寬約2~4km,面積約176Km2;以震旦系、石炭系和二疊系為基底,先后疊覆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碎屑巖建造及第四系沖洪積物和冰磧物;構造演化經歷了強拉張、弱伸展、隆升剝蝕、弱擠壓構造及差異升降五個階段;形成目前軸向近于東西、北部地層出露齊全且陡立、南部大部分地層缺失的單斜構造格局(圖1)。

2礦區地質

2.1含礦巖系地質特征

礦區含礦地層為中下侏羅統鐵米爾蘇組,巖性按粒度可分為細礫巖、含礫粗砂巖、粗砂巖~細砂巖、粉砂巖、泥巖及煤,具水平層理、交錯層理、板狀交錯層理、層理沖刷等構造,屬辮狀河三角洲、湖泊相含鈾含煤碎屑巖沉積。自老至新發育十二個煤層(線),其中M1、M9、M12三個煤層可采且沿走向、傾向延伸較穩定,為礦區主要標志層。

含礦地層根據巖性、巖相變化特征,可劃分八個由泥(煤)-砂-泥小韻律互層結構形成的巖相旋回(A-Ⅰ~A-Ⅳ和B-Ⅰ~B-Ⅳ)。各巖相旋回厚度不等,介于3.5~87.3m之間,砂泥(煤)比一般介于0.5:1-4.4:1之間;巖相底部主要由分流河道微相的砂(礫)巖組成,頂部一般發育沼澤相、漫灘相的粉砂巖、泥巖或煤層(線)。礦區主、次要含礦旋回分別為B-Ⅱ、B-Ⅲ和B-Ⅰ、B-Ⅳ,最后為A-Ⅰ~A-Ⅳ。

2.2鈾礦化層地質特征

薩瓦甫齊鈾礦床共圈定十個鈾礦(化)層(Ⅰ'~Ⅲ'和Ⅰ~Ⅶ)。其中,Ⅱ'、Ⅲ'、Ⅰ~Ⅶ屬砂巖型鈾礦(化)層,Ⅰ'、Ⅱ為泥巖型或煤巖型鈾礦(化)層;各礦化層均位于M1與M12煤層之間砂體內或泥巖、煤層中,主礦化層僅分布于M9與M12煤層之間,受泥(煤)-砂-泥韻律結構控制。

各礦化層走向上不連續,形成若干鈾礦(化)體,例如主礦化層Ⅳ圈定72個鈾礦體,Ⅴ圈定50個鈾礦體。鈾礦(化)體成群成帶出現,呈板狀、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產出,剖面上呈疊瓦狀或側列式分布,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層控特征明顯。

2.3鈾礦石質量特征及鈾的賦存狀態

薩瓦甫齊鈾礦礦石自然類型以混合礦石為主,少量氧化礦石。巖性主要以含礫中-粗粒砂巖、細礫巖為主,次為中砂巖、細砂巖礦石,粉砂巖、泥巖和煤;具灰白、灰色、白色及黃色;以石英、巖屑為主,炭屑、長石次之,巖屑以石英巖、花崗巖、千枚巖、板巖、變質砂巖、中酸性火山巖多見等,顯示物源豐富的特點;可見黃鉀鐵礬化、粘土化、黃鐵礦化及褐鐵礦化等蝕變。其中含礦砂體中與鈾礦化相關的炭屑(有機炭)含量0.27%,全硫(含鐵礦物)0.49%,粘土1.5%~26.5%,與鈾含量呈正相關性。

礦石中鈾主要以鈾礦物(瀝青鈾礦)形式存在,吸附鈾次之,含鈾礦物少量。瀝青鈾礦和含鈾礦物包裹于碎屑礦物顆粒內部及邊緣或產于碎屑顆粒之間的雜基、膠結物中或存于裂隙脈體和脈狀機質體內,交代粒間炭屑以炭質纖維假象存在(照片1)或與微粒狀黃鐵礦(集合體)(照片2)共生;吸附鈾主要依靠有機質、(含鐵)礦物、粘土、微晶石英及泥晶碳酸鹽等物質的吸附作用,以鹵化鈾酰、碳酸鈾酰等離子絡合物的形式存在。

3找礦標志

薩瓦甫齊鈾礦床層控特征明顯,嚴格受盆地構造演化、巖性、巖相旋回、吸附物含量等條件制約。找礦標志突出:河流三角洲相分流河道段、穩定煤層間、巖性旋回底部具適中砂泥比砂體中、大量有機質、含鐵礦物、粘土化集聚區均可作為礦區找礦標志。

第2篇

關鍵詞:同位素;相山;成巖年齡;礦化年齡

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在成巖成礦年齡測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最近幾十年,同位素樣品制備技術的改善和高精度質譜方法如多接收器等離子體質譜法(mc-icp-ms)、激光等離子質譜(la-icp-ms)、激光探針質譜、離子探針(sims)、熱電離質譜法(tims)等的問世與發展,大大提高了同位素測試結果的精度和準確性,使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相山鈾礦是我國最大的火山巖型鈾礦,幾十年來,眾多學者從成巖成礦年齡、成礦物質來源、成礦流體等各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本文將從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的角度,對相山鈾礦田的研究做進一步的探討。

1 研究區地質概況

相山礦田位于揚子板塊與華南板塊交接部位的華南板塊北緣,受相山大型火山塌陷盆地控制[1]。相山火山侵入雜巖于中國東南部火山侵入雜巖帶北西側,平面上呈橢圓形,東西長約26.5km,南北寬約15km,面積約309km2,構成一個大型火山塌陷盆地?;诪檎鸬┘o淺變質巖系,東側出露上三疊下侏羅統,西側為白堊紀紅層覆蓋,蓋層為上侏羅統打鼓頂組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及陸源碎屑巖和鵝湖嶺組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及陸源碎屑巖[2]。礦區位于相山礦田內ne向鄒石斷裂帶北段,為此,區內以ne向構造為主,火山塌陷構造表現形式為不同的火山巖巖性界面附近巖石破碎網狀裂隙發育[3]。礦田內業已探明的鈾礦床,在平面上以東西向礦床集中產于北部和西部,ew向基底構造與礦床集中區的空間產出相關聯;火山蓋層線、環構造分別或復合控制礦床定位,西部主要賦礦巖性為流紋英安巖(j3d)和碎斑熔巖(j3e),北部鈾礦化主要賦存于花崗斑巖及其內外接觸帶[4]。

2 相山火山巖的成巖年齡

同位素定年技術在地質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相山鈾礦田的火山巖成巖年齡做了大量的研究。劉家遠等[5](1985)測得相山碎斑熔巖的rb-sr等時線年齡為147~163ma;陳迪云等[6](1993)采用全巖rb-sr等時線法測得相山火山雜巖第二亞旋回中碎斑熔巖年齡為140ma;陳小明等[7](1999)對相山邊緣相碎斑熔巖及最晚階段超淺成巖采用單顆粒鋯石u-pb法(稀釋法)測定了其形成年齡,分別為140.3ma和135.4ma。

以上研究人員所得年齡存在三個問題:第一,與”雙旋回”[8,9]研究結果不相符合;第二,研究人員所測年齡相互之間不一致,如同樣是流紋英安巖,張萬良等與范洪海等所得年齡差距較大;第三,與基本的巖石巖相組合之間并不相符,從野外地質上流紋英安巖應屬打鼓嶺組(j3d),碎斑熔巖應屬鵝湖嶺組(j3e),分別屬于火山旋回的第一和第二亞旋回,年代上應該為碎斑熔巖晚于流紋英安巖,但是實際測得年齡結果恰恰相反。近幾年來,隨著同位素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最先進的同位素定年手段被應用到研究中,對相山的同位素地質年代有了新的觀點與結論。

何觀生等[10](2009)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shrimp測定了相山火山雜巖第一亞旋回中的流紋英安斑巖的鋯石u-pb年齡,并獲得了一組很好的206pb/238u加權平均年齡為136.6±2.7ma,與范紅海等[11]利用單顆粒鋯石u-pb法(稀釋法)測定的流紋英安斑巖年齡(136.0±2.6ma)一致。所以他們確定相山流紋英安斑巖的成巖年齡應該為136.6ma左右,并據此得出結論:相山火山雜巖中的流紋英安斑巖的形成時間為早白堊世。

此后,楊水源等[12](2010)采用shrimp,la-icp-ms和la-mc-icp-ms對相山地區早階段的流紋英安巖和晚階段的流紋英安斑巖進行了高精度的鋯石u-pb同位素年代學及鋯石hf同位素組成特征的研究。結果表明,流紋英安巖的鋯石206pb/238u加權平均年齡為(135.1±1.7)ma,流紋英安斑巖的年齡為(134.8±1.1)ma,同樣得出相山流紋英安巖與流紋英安斑巖的形成時代為早白堊世的結論。

3 成礦年齡

陳迪云等[6](1993)推測鈉交代作用發生在120×106a左右,接著便是一次成礦作用,形成鈉交代型鈾礦化。相山礦田兩

期主要的礦化分別發生在120×106a左右和100×106a左右。孫占學[13](2004)認為,礦田內主要礦化類型有堿交代型和螢石-水云母型兩種。堿交代型鈾礦化分布于礦田的東北部和北部,礦化年齡多集中于120ma左右。螢石-水云母型鈾礦化主要分布在礦田西部、西北部,礦化年齡大多為100ma。

結論與展望

(1)相山流紋英安巖的鋯石206pb/238u加權平均年齡為(135.1±1.7)ma,流紋英安斑巖的年齡為(134.8±1.1)ma,碎斑熔巖的年齡有待于用更加先進的質譜方法進行重新測定,有待于建立相山地區火山巖各段巖石的鋯石shrimpu-pb年齡譜。交代型鈾礦化年齡多集中于120ma左右。螢石-水云母型鈾礦化年齡大多為100ma。

(2)隨著同位素測年技術的不斷改進,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實驗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方法的不斷誕生,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必將在未來的地質研究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茂梅,邵飛,張鴻,何曉梅,高玉芝,肖光祿.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區構造特征及深部找礦方向探討.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1).36-42.

2. 周,毛玉鋒,楊松,付湘,陳黎明,王順生.江西省樂安縣相山礦田荷上鈾礦床蝕變特征及其意義.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1).1-9.

3. 邵飛,許健俊,何曉梅,何丹丹,劉春月.相山鈾礦田山南礦區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質意義.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3).223-229.

4. 邵飛,陳曉明,徐恒力,唐湘生,鄒茂卿,胡茂梅,何曉梅.相山鈾礦田成礦物質來源探討.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1).39-44,80.

5. 劉家遠.相山巖體——一個殼源花崗質淺成侵入火山雜巖體.1985(2).142-149.

6. 陳迪云,周文斌,周魯民,吳伯林,譚敬華,孫占學.相山鈾礦田同位素地質學特征.1993(04),370-377.

7. 陳小明,陸建軍,劉昌實.趙連澤.王德滋.李惠民.桐廬、相山火山-侵入雜巖單顆粒鋯石u-pb年齡.1999(8),113-119.

8. 王傳文.侯文堯.萬國良.方錫珩.相山及鄰區碎斑流紋巖的特征和成因.1982.3.

9. 吳仁貴,相山地區如意亭剖面火山建造特征.1999,22(3).201-208.

10. 何觀生,戴民主,李建峰,曹壽孫,夏斌,許德如,李文鉛,楊之青.相山流紋英安斑巖鋯石shrimpu-pb年齡及地質意義.2009(02).299-303.

11. 范洪海,王德滋,沈渭洲,劉昌實,汪相,凌洪飛.江西相山火山—侵入雜巖及中基性脈巖形成時代研究. 2005(01),86-91.

第3篇

創業使命崇高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是一個專業從事鈾礦勘查的綜合性地勘單位,1963年8月成立于遼寧營口,1967年遷址于甘肅徽縣,1984年進入新疆烏魯木齊,從事新疆及周邊地區鈾礦及其他多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與資源評價工作。

鈾是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核裂變時能產生巨大能量,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又被形象地稱為核電站的“糧食”,在核電大發展的今天,鈾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國防建設和核電發展的需要,國內鈾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當時在西方發達國家,尋找和開發地浸砂巖型鈾礦已成為天然鈾發展趨勢。所謂地浸砂巖型鈾礦是賦存于松散沉積砂巖中可以用原地浸出工藝開采的鈾礦資源,一般產出于中新生代盆地,與傳統的硬巖礦床相比,經濟效益特別顯著,環保意義尤為突出。我國是否存在該種類型的鈾礦,能否找到該種類型的鈾資源?

1990年,由核工業二一六大隊牽頭,與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南京大學等國內研究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在無指導理論、無勘查技術、無規范標準的“三無”狀態下,以伊犁盆地為突破口,踏上了尋找地浸砂巖型鈾礦的探索之路。1991年,大隊開始了地浸砂巖型鈾礦找礦的第一鉆。1995年,我國第一個地浸砂巖型鈾礦普查報告問世,填補了國內鈾礦勘查史上的空白。兩年之后,我國第一個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探報告出爐。之后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成果頻出。由核工業二一六大隊主持完成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緣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研究及資源評價》項目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實現了我國可地浸砂巖型鈾礦找礦的首次重大突破,發現并提交了我國第一個萬噸級地浸砂巖型鈾礦床;實現了我國可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理論和勘查技術的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鈾礦勘查的多項空白,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鈾礦成礦理論,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與此同時,這一項目首次建立的適合我國地質特點的砂巖型鈾礦勘查技術方法和技術標準體系,不僅填補了國內鈾礦勘查的多項空白,而且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該類型鈾礦成礦理論。利用該成果在新疆吐哈盆地和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盆地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并落實了兩個砂巖型鈾礦床。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發現的我國第一個萬噸級地浸砂巖型鈾礦田是一個鈾煤共生礦田,順便向新疆提交煤炭資源量40余億噸,包括鉬、釷等伴生資源經濟價值達3000多億元。核工業二一六大隊這一重大勘查成果,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鈾資源保障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新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以伊犁盆地為重點開展鈾礦找礦的同時,核工業二一六大隊還對準噶爾和塔里木兩大盆地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探索并取個可喜的成果。目前在準噶爾盆地工程控制的砂巖型鈾資源量數千噸;在塔里木盆地巴什布拉克、柯坪、塔里克等多地發現砂巖型工業鈾礦體,落實了3個礦產地。

創業成就輝煌

核地質勘查是整個核工業循環鏈的最前端,對整個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核電面臨大好發展形勢的今天,它更是保證核電又好又快又安全發展的關鍵。

按照核工業地質局的統一部署,在原核工業西北地質勘探局的組織指導下,1984年二一六大隊進入新疆后,組織全隊技術人員系統研究國際砂巖型鈾礦成礦理論、跟蹤勘查開發的最新進展,對核工業原五一九隊1955年以來取得的鈾地質工作資料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確定了“以庫捷爾太為突破口,總體評價”的新疆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工作思路。

鈾是自然界賦存較為廣泛的元素之一,易被活化遷移。含氧地下水在向低壓區流動時,攜帶著分散于砂層中的鈾元素一起向前運移,遇到含有有機質的還原環境時就“呆”了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氧化還原過渡帶的鈾越積越多,慢慢就形成了鈾礦體。但真正找礦和確定成礦部位的難度卻非常大。后來工作研究成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緣層間氧化帶前鋒線長度80余公里,但并非均有鈾礦產出。具體勘查時,其他礦種成礦理論基本難以奏效,地表也沒有物化探異??梢?,唯一辦法只能通過觀看鉆探巖心,再推測出氧化帶前鋒線的具置。

如何攻克這一難題?二一六大隊等攻關創新聯合體在全面分析盆地構造后,創造性地提出了在造山帶中尋找相對穩定區的工作思路。吸收國外經驗、堅持以我為主進行創新,終于在1997年收獲了我國砂巖型鈾礦勘查的第一個成果,庫捷爾太礦床最終探明鈾資源/儲量達到大型規模。同時在這一創新思路的指導下,大隊先后探明了扎吉斯坦、烏庫爾其、蒙其古爾、洪海溝等一批地浸砂巖型鈾礦。

為改變我國砂巖型鈾礦勘查“三無”局面,在庫捷爾太礦床勘查結束后,二一六大隊及時進行了理論總結與提升,建立起了活動平衡的構造、穩定平緩的砂體、豐富的鈾源、層間氧化帶、地球化學障和適宜的古氣候等“六位一體”的成礦模式。科研人員經過進一步豐富、完善,逐步建立了從成礦理論、預測理論到勘查方法技術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方法技術體系。

創新,讓二一六大隊不斷收獲找礦的喜悅:近年來在找礦新層位、新地區上有了新突破。在勘查層位上,在原來勘查的主要層位上部又有了新發現。在勘查區域上,在塔里木、準噶爾盆地均發現了新的工業礦體,實現了找礦突破,成為下步鈾礦資源開發的重要依據。在鈾礦老礦點成果的擴大上,將白楊河礦床的鈾資源量在原有基礎上翻了一番,同時探明了其中的伴生鈹,使其資源量規模達到超大型,使老礦點實現了“一礦變兩礦”的蝶變。

近年來,核工業二一六大隊在鈾礦地質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集中科技優勢力量,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在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理論、找礦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了我國陸相沉積盆地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預測、勘查評價技術方法體系,建立和完善了鈾礦勘查技術標準體系。2000年以來,大隊先后獲得國家、省(部)、集團公司等科技成果獎44個。

創造贏得未來

填補我國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歷史空白的工作艱巨而富有探索性,二一六大隊地浸層間氧化帶砂巖型鈾礦勘查完全是從無到有的創新。大隊邊實踐邊總結,組織相關技術人員不斷全面總結摸索勘查經驗,先后編制了關于層間氧化帶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評價的各類技術細則和工作要求,及時指導和規范了找礦工作。這些技術要求和工作細則,為編制我國第一份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規范奠定了基礎,為隨后我國該類鈾礦的大規??辈榕c區域評價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完成了我國有關層間氧化帶地浸砂巖型鈾礦的理論引進和實踐升華、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嬗變。

自此,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從資源量到產品,均進入到快速增長階段。2003年,完成扎吉斯坦中型礦床勘探;2005年,探明了烏庫爾其中型礦床;2009年和2012年,分兩次提交蒙其古爾特大型礦床P0~P55線詳查報告,目前正在開展P0線以西和P55線以東鈾礦勘查;2015年,提交了洪海溝礦床K28~K35線詳查報告,落實了洪海溝砂巖型、煤巖型雙大型鈾礦床。這些成果的取得,大大提升了國內核電發展的有資源保障能力。

第4篇

Abstract: by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in Dehenglong region, I mad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uranium prospecting and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he mine has good prospects.

關鍵詞: 德恒??;成礦地質背景;成礦地質條件;找礦前景

Key words: Dehenglong region;geological background;geological conditions;prospecting of a mine

中圖分類號:TD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4-0062-02

0 引言

德恒隆鈾礦點位已青海省化隆縣德恒隆1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南祁連陸塊野馬南山—化隆早古生代中晚期巖漿弧帶東端,成礦區位于日月山—化隆加里東期鎳、銅(鉑)成礦帶。根據我省鈾礦三輪區劃,屬于南祁連鈾成礦帶之日月山—化隆鈾成礦亞帶,區內出露地層簡單,斷裂構造發育,巖漿活動頻繁。本文根據野外實地普查資料和室內研究成果,擬從成礦特征,控礦因素等方面對找礦前景進行分析。

1 地質背景

1.1 地層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古元古界托賴巖群(Pt1T),部分地段上覆古近系陸相碎屑巖蓋層及第四系。

古元古界托賴巖群(Pt1T)以黑云母鉀長片麻巖、黑云母二長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為主,局部夾有黑云母斜長角閃片麻巖、黑云母石英片巖、含透閃石大理巖等,是本區鈾成礦的鈾源之一。

1.2 構造

區內斷裂構造十分發育,按其走向可分為北西向、北北西向、北東向三組,以北北西向斷裂為主,控制著地層的分布、巖漿侵入活動及礦產的形成與分布,這也是成礦、控礦的重要條件。

1.3 巖漿巖

區內巖漿巖活動較強,主要為加里東期中酸性巖,受構造控制北西向展布,侵入先后次序依次為黑云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黑云母閃長巖。主要分布在測區北部,是區內鈾礦化的主要圍巖。侵入體規模小,大多以巖脈、巖枝狀產出。測區酸性巖漿活動具多階段多期次的特點,有利于地層中初步富集的鈾在巖漿中得到進一步富集。

2 礦床地質特征

2.1 礦(化)體特征

區內的鈾礦化主要有破碎蝕變巖型、偉晶巖型、淋積型、酸性熱液充填型,以破碎蝕變巖型鈾礦化為主,局部見有破碎蝕變巖型、淋積型的疊加。共圈出兩個礦體M1、M3及三個礦化體M2、M4、M5。

M1礦體為破碎蝕變巖型,礦體長度大于50m,寬度40cm,產狀大致與礦化帶一致,走向北西—南東,傾向40°,傾角45°左右,見有大量鮮黃綠色、粉末狀的鈣鈾云母,碳酸巖化強烈,見方解石細脈,綠泥石化發育。能譜儀測得U含量高,一般500×10-6,最高達1200×10-6。地表控制間距50m左右近垂直礦化帶2處采集4件刻線樣,寬40cm的礦體U品位達1000×10-6。

M2為破碎蝕變巖型鈾礦化體,長度10m左右,寬度約60cm,礦化體走向北西,北東傾向,傾角約50°,見零星的鮮黃綠色、粉末狀鈣鈾云母,碳酸巖化、綠泥石化發育??叹€樣控制寬約40cm的礦化體U品位為200×10-6。

M3為熱液充填型鈾礦體,寬1m左右,長度大于20m,能譜儀測得最高U含量3000×10-6,平均1200—1900×10-6,見有大量的鈣鈾云母,堿交代強烈,紅化、螢石化、硅化發育。礦體走向北北西,傾向北東,傾角近直立。圍巖為黑云母斜長片麻巖。

M4為破碎帶型鈾礦化體,礦化體斷續長約30m,寬度不詳,能譜儀測得U最高1100×10-6,采集3件刻線樣,分析結果U含量最高400×10-6。見有較多的粉末狀鈣鈾云母,紅化(鉀化、褐鐵礦化)、螢石化、硅化、綠泥石化發育,圍巖為破碎蝕變的偉晶巖、黑云母花崗巖。

M5為偉晶巖型鈾礦化體,長30m左右,寬約50-80cm,能譜儀測得U含量200-500×10-6。圍巖為角閃閃長巖,二者的接觸部位角閃閃長巖片理發育,具強烈的綠泥石化,見有較多的團塊狀鈣鈾云母,能譜儀測得U含量400-750×10-6。偉晶巖裂隙中見有少量的粉末狀鈣鈾云母,紅化(鉀化、褐鐵礦化)、螢石化、硅化發育。

上述鈾礦(化)體附近早期偉晶巖發育。閃長巖、偉晶巖受后期北西向斷裂構造擠壓,巖石具強烈糜棱巖化,碳酸巖化、硅化強烈,在二者的接觸部位鈾礦化發育,見有大量的鈣鈾云母。M1、M2地表局部見有破碎蝕變巖型、淋積型鈾礦化的疊加,淺深部以破碎蝕變巖型為主。

2.2 礦石特征及類型

根據電子探針分析結果,熱液型鈾礦石的含鈾礦物有原生瀝青鈾礦,次生的硅鈣鈾礦、釩鈣鈾礦、硅鉀鈾礦,其它金屬礦物有赤鐵礦、黃鐵礦,脈石礦物有獨居石、鋯石、綠泥石、方解石、螢石等。鏡下含鈾礦物呈明亮的條帶狀、粉末狀及團塊狀,脈石礦物呈灰—深灰色。

第5篇

[關鍵詞]鈾礦床 水文地質 充水

[中圖分類號]P641.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2-2-2

0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礦物質的需求量和開采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人們對礦物開采的安全和質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鈾礦開采之前,了解礦床水文地質情況特別是礦床充水狀況對于提高鈾礦的開采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對鈾礦床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就成為當前相關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問題。

1鈾礦床地質概況

在某鈾礦床所在區域,主要露出的地層有寒武系和震旦系,都屬于沉積巖系。該礦床由東向西展開,從北到南,低層由新變老,礦床與北部中心盆地呈現出一定的傾斜角度。地層的主要傾角為10°~30°,傾向為345°~20°,但在局部地段會有些變化,例如鈾礦體產出部位相對較平緩,只有不到20°,而北部和西部地段傾角常常超過30°。鈾礦床巖層傾向也不是一致的,而是處于變化之中,比如西面與東面的地層主要是傾向東,有的是傾向南東。

1.1斷層

在鈾礦床中有幾條主要構造,包括F1,F6,F8三條北東向構造以及F2北西向構造。斷層的存在使得礦床兩側出現一定的錯動,并且還時常具有一定的升降變動,斷層構造主要是由角礫構成的。鈾礦床地質略圖如圖1所示。

1.2地貌以及地表水狀況

礦床所在區域的氣候比較濕潤溫暖,濕度中等,雨量比較大。一般來講,降雨多集中在5月及其前后時間,每年的平均溫度大概為15℃,降雨量大約在1200~2200mm之間,平均每年的降雨量為1541.5mm;蒸發量大約在1230~1240mm之間,年平均蒸發量為1353mm,平均氣壓在999×102Pa。

鈾礦區內地表水系發育相當好,徑流條件良好,主要的河流修水河為長江Ⅲ級水系,發源于湘鄂贛邊界的幕阜山,最后匯流到鄱陽湖。在礦床北面由西向東徑流,距礦床大約為1km,平水期流量70.5m3/s,水位標高98m;豐水期流量209.53m3/s,水位標高98.25m;最高洪水位107.90m,枯水期最低水位95.38m。另外與修水河有聯系的次一級支流有東津水、西港水、杭口水,因離礦床較遠,未進行觀察工作。礦床內發育2條小溪流,保峰源小溪位于礦床西南側,長約7km,源自于板山,流量6.52L/s;澡坑水庫位于礦床東部,平均流量約4L/s,對未來礦床開采影響不大。

2鈾礦床地下水類型

鈾礦床地下水非常豐富,涉及的水系非常多,其中,比例比較大的有基巖風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層間構造裂隙承壓水、基巖風化裂隙水以及構造裂隙脈狀水等。

2.1第四系孔隙水

這種水主要賦存在洪積、沖積、殘積物以及坡積中。該含水層的組成物質主要是砂礫石和亞砂土等,厚度在1~12m之間,主要的水都是潛水,局部承受一定的壓力。大氣降水是該種水的主要補給水。該區域的富水存在兩個等級,分別是強富水區和弱富水區。其中,弱富水區主要分布在高級接地以及溝谷低洼的地方,重碳酸鈣型是主要的水質類型;而強富水區則主要分布在河漫灘、修水河河床以及兩側的階地中。

2.2基巖風化裂隙水

該水系主要分布于修水河北側古近系紅色砂巖的表層及南側觀音堂組炭質泥巖的淺部,地形比較陡,具有較差的儲水、持水能力,大氣降水是主要的補給水,重碳酸鈣型是重要的水質類型,其次是重碳酸鈣鎂型水。

2.3層間構造裂隙承壓水

該種水系主要分布在向斜構造的兩側,主要分布在含有較多含炭硅質的泥巖中,層與層之間的破碎帶發育相當突出,具有較好的富水性和透水性巖層,補給水主要是上部風化裂隙水和電氣降水,排泄的形式是泉水形式。重碳酸硫酸鈣鎂以及重碳酸鈣鎂型水是主要的水質類型,礦化度在0.3g/L左右,而PH在5.1左右。

2.4層間構造溶洞裂隙承壓水

該水系主要分布在修水河南面的陡山沱組硅質巖以及碎裂白云巖中,此外,硅質白云巖以及震旦系上統燈影組中也含有這種水。在層間構造裂隙中有許多溶隙或是豆狀小溶洞發育較高。富水性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層間的破碎程度、構造規模巖溶發育程度以及膠結程度等。該水系的補水主要是上部裂隙水,富水非常不均勻。重碳酸鈣鎂型水是主要的水質類型,含量比較多的還有重碳酸硫酸鈣鎂型,礦化度在0.25g/L,PH在7.3左右。

2.5構造裂隙脈狀水

礦區內斷裂構造多為NE向壓扭性斷裂構造及次一級小構造,裂隙開啟程度差,含水帶延伸短,規模小,富水性很不均勻,與構造裂隙規模、膠結物、巖性成分有關。一般是硅質、白云質等堅硬脆性巖石中的裂隙富水性較泥質巖石中好。重碳酸硫酸鈣鎂型是主要的水質類型,含量同樣很多的是重碳酸鈣鎂。礦化度較小,一般只在g/L左右,PH在7.0左右。

3鈾礦床充水因素分析

通過對鈾礦區內的河流進行實際的考察可以發現,該地的地表水位以及流量等主要受到大氣降水的影響,而且水位變化受到季節的影響比較大。一般來講,在夏季多雨的季節,其水位上升得非常高,水的流量也相對較大,而在冬季等雨水比較貧瘠的季節,其水位會下降很多,水的流量也比較小。每年的水位變化幅度大約為3.40m,而流量的變化幅度為705.8m3/s。

該區域的地下水主要以層狀的形式分布,呈現出北低南高的狀態,水力坡度為1.82%。值得注意的是,用水量以及地下水位受到氣象因素的影響不大,而是只有在降雨20d左右的時候才能夠感覺到流量的增加以及水位上升的狀況。每年的地下水位變化幅度大約為4.50m,鉆孔用水量大約在2.50L/s,如果遇到的是枯水期,則其流量變化幅度為0.52L/s,而其水位變化幅度為4.32m。

一般情況下,都是地下水補給地表水的,但是在該區域,由于地質構造比較特殊,在某些地段,由于裂隙的存在,地表水能夠直接滲入到地下,對地下水進行補給。通過對水文地質進行仔細的觀察可以發現,在鈾礦床深處,不同水力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下部含水層的水頭要比上部含水層的水頭高出很多,水頭差大約在3米左右,在一些情況下,深部含水層中的水能夠通過越流的方式給上部含水層補給水。此外在深部與上部之間,存在著較多的涌水孔,都實現了不同深部的水之間的流通。

在該鈾礦床的區域分布之中,含水層與含鈾層的實際分布是基本一致的。其中,鈾礦體的賦存位置大都在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下,F8東面的鈾礦體的底板標高在51~60m,其平均高度為55m,該地段的含水層底板的標高在40~56m,其平均標高為47.8m;F8西面的鈾礦體底板標高主要在31~80m,平均標高在40.2m,含水層的底板標高主要在12~21m之間,平均標高在15.56m。鈾礦床的充水水源主要來自于層間構造溶洞的裂隙承壓水和層間構造裂隙承壓水,此外,構造脈狀水也是礦床充水的主要水源。

第6篇

關鍵詞:MRAS軟件;特征分析法;鈾礦預測;衡山地區

0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傳統的化石能源隨著開采年限的增長其儲量不斷縮減,并且也帶來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新能源的開發成了熱點話題。而在這些新能源中,核能的利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國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核能發電,我國也不例外。

雖然人們不斷重視鈾礦的勘查,但是由于鈾成礦環境等因素,世界已發現的主要鈾儲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等國家。而我國的鈾資源相對貧乏,并且具有地質構造背景和成礦區域復雜多樣,鈾成礦作用明顯表現出多時代、多期次、多成因、多類型的特點[1]。因此鈾礦勘探、儲量預測也越來越重要。

基于GIS的區域礦產資源評價系統,簡稱MRAS(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system),是建立在GIS平臺上的以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礦產等多元地學空間數據庫為基礎,進行信息加工,提取能夠指示和識別某種礦床存在和賦存規模的有用信息,進而達到快速、高效地進行區域礦產資源綜合評價目的并指導找礦的計算機系統工具[2]。

1圈定遠景靶區方法簡介

GIS技術發展迅速,已成為中國及世界礦產資源評價的理想工具和手段,定位預測和定量預測是當前成礦預測研究的熱點[3]。而MRAS軟件,是一款專門面對地質工作開發的基于GIS的礦產資源定量評價軟件。其適用于地質大調查礦產資源評價GIS分析,并為GIS礦產資源評價提供數據管理、方法模型與成果表達等。針對多元地學信息GIS評價數據處理和GIS空間數據庫可視化技術特點,進行可視化多元地學信息GIS評價處理[4]。

MRAS預測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目前國土資源部主要推薦使用的為評價要素疊加法和綜合信息地質單元法兩種。本區研究則采用綜合信息地質單元法中的特征分析法進行礦產資源預測。特征分析法是一種多元統計方法,該方法在金屬礦床預測中的應用較多。它通過對研究區內已知單元的研究,查明地質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并確定它們的找礦意義,從而建立起特定類型礦床的定量模式。預測時將預測對象的地質特征與模型對比,用它們的相似程度表示預測對象的成礦可能性,據此圈定出有利成礦的各級遠景區[5]。主要步驟有成礦要素分析、成礦要素提取、成礦遠景區初選及成礦遠景區優選。

2MRAS在衡山地區鈾礦資源預測中的應用

2.1衡山地區概況

衡山地區位于揚子準地臺湘桂斷陷盆地江南臺隆過渡帶的祝融復式背斜部位,主要鈾礦化位于南岳雜巖體西接觸帶,長壽街-雙牌深大斷裂帶下盤,混合巖化廣泛發育[6]。區內已發現有羅渡小型礦床,王沖、伴塘等礦點,礦化類型有淋積型、堿交代型、硅質熱液脈型等。

2.2遠景靶區初選

通過對地質以及物化搖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最后提取的要素包括主干斷裂、構造交匯點、巖體接觸界線、已知鈾礦產地、相對地面伽瑪(偏高場、增高場、異常場)、巖脈、堿交代巖、糜棱巖帶等。我們選用其中比較主要的主干斷裂、構造交匯點、巖體接觸界線、已知鈾礦產地、相對地面伽瑪偏高場5種要素來進行初選。

初選的具體步驟如下:

1)分析各要素對成礦的影響程度,分別對巖體接觸界線做300m緩沖、構造交匯點做500m緩沖、鈾礦產地做200m緩沖、主干斷裂做1500m緩沖。

2)新建工程打開礦床、礦點模型文件,添加5個預測要素,并生成300m×300m的網格單元,對5個預測要素分別求區的存在標志,然后進行原始變量購置。以模型所在網格為基礎,把預測要素與其對比,并利用相似系數法檢查各要素出現概率,最終確定要使用的要素。

3)用平方和法(矢量長度法)計算因素權重 ,得出標志權系數。如圖1。

圖1 各要素的標志權系數

平方和法的原理為:變量j與所有其它變量的匹配數構成了一個m維向量 (ej1,ej2,…,ejm)',該向量的長度

可作為變量j的權系數。

圖2 初選的遠景靶區

4)利用線性插值法計算每組數據的關聯度平均值以及見礦概率,得出成礦概率圖。由此得到色塊圖,同時在mapgis里打開色塊圖,根據成礦概率的高低把各色塊的顏色按由紅到藍排列。并利用DTM分析生成等值線圖。在等值線圖里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成礦概率的高低分布。結合色塊圖以及各種要素,圈定初級遠景靶區14片,如圖2所示。

2.3遠景靶區優選

遠景靶區優選的步驟與初選是一樣的,但是優選是在初選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它使用的網格單元是初選圈好的遠景靶區,即上述14片遠景靶區。而優選的要素就要把全部的預測要素都用上,而且鈾礦產地分為礦點礦化點和異常點兩部分,地面相對伽瑪也改用異常場。最后得出的結果如圖3。

圖3 衡山地區遠景靶區示意圖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最終得出A級遠景靶區2片,即紅色區,成礦概率為1;B級遠景靶區3片,即綠色區,成礦概率都大于0.7小于1;三級遠景靶區4片,即藍色區,成礦概率都大于0.4小于0.7;黑色的四片為成礦概率過低而淘汰掉的區。

3結論

衡山地區鈾礦的預測工作共圈定了A級遠景靶區2片,B級遠景靶區3片,C級遠景靶區4片,一共9片成礦遠景區。經與已知儲量對比,衡山地區的成礦遠景比較樂觀。同時MRAS作為一款基于GIS平臺開發的面對地質工作的定量評價軟件,在鈾礦預測方面尚不成熟,所以預測結果還須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 張金帶.中國鈾資源的潛力與前景[J].中國核工業, 2008(2):18-22.

[2] 陳正輝,陳毓川,王登紅.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示范研究-以南嶺東段鎢礦資源潛力評價為例[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

[3] 楊茂森,黎清華,張淑珍.GIS技術在山東膠東地區金礦預測中的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0(3):52-22.

[4]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MRAS系統用戶手冊.2002.

[5] 趙鵬大.定量地學方法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關鍵詞: 分量化探法; 鈾礦; 勘查

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諸廣山巖體南東部,百順礦田361大型礦床東面約3km,處于北東向牛瀾斷裂與大人山斷裂夾持區。區內巖漿活動頻繁,巖漿巖以印支期花崗巖為主,燕山早、晚期花崗巖和脈巖較發育。斷裂構造發育,北東向、近東西向、近南北向等多方向斷裂形成構造網結,對鈾成礦十分有利。北東向斷裂是研究區主要的控礦和導礦斷裂,近南北向斷裂是主要的含礦斷裂,近東西向斷裂也是重要的含礦斷裂(圖1右下)。

2. 鈾分量測量結果及其成果解釋

2015年,在研究區按線距200m,點距20m設計4條取樣線路(BS01~BS04),同步開展地面伽馬能譜測量及土壤氡氣測量。測線方向150°,每條線路長600m,共取樣124個樣品。土壤樣品經晾干、碾碎、過篩后裝袋送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進行分析測試。

根據分析測試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圈定分量異常。土壤樣品鈾分量測量結果等值線圖見圖1[4](左下)。圖1表明,研究區僅有1條規模較大的分量鈾異常帶(FU),異常呈條帶狀展布,總體北北東向,局部呈近南北向,受大人山斷裂及F3、F4斷裂控制,異常中心在F3與大人山斷裂交匯處附近。

3. 土壤氡氣測量及地面伽馬能譜測量結果及其解釋

土壤氡氣測量及地面伽馬能譜測量現場收集數據后,室內進行數據處理圈定異常。土壤氡氣測量及地面伽馬能譜測量結果等值線圖(圖1)。

圖1表明,研究區伽馬能譜鈾偏高異常有3處,其中規模較大的僅1處。較大規模的異常暈圈總體呈北北東向展布,局部呈近南北向,受大人山斷裂及F3、F4控制,異常中心在F3與大人山斷裂交匯處附近,與分量鈾異常暈位置、規模、形態基本一致,套合程度較好。地面伽馬能譜釷、鉀含量較低,基本沒有異常,尤其是釷含量背景明顯偏低。僅在研究區南東角出現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釷偏高暈。鉀偏高暈有2處,分別分布在研究區南東角和F3斷裂與大人山斷裂交匯處以西。釷、鉀異常暈較吻合。

研究區土壤氡氣濃度偏高異常有3處,其中規模較大的僅1處。較大規模的異常暈圈總體呈北北東向展布,局部呈近南北向,受大人山嗔鴨F3、F4控制,異常中心在F3與大人山斷裂交匯處附近,與分量鈾、能譜鈾異常暈位置、規模、形態基本一致,套合程度較好。

4. 鉆探工程驗證

2016年,根據分量化探、土壤氡氣和地面伽馬能譜測量異常的分布特征和地質情況,結合地質調查的發現和資料的綜合整理成果,在研究區開展了鉆探工程驗證。共施工鉆孔6個,其中4個工業礦孔、1個礦化孔,見礦具有品位高、厚度較大的特點,個別鉆孔見到視厚度4.80m、品位0.343%的富厚礦體[5]。鉆探成果表明,鈾分量化探法在寨背地區進行找礦預測是有效可行的。

5. 結論

應用分量化探法對寨背地區進行了找礦預測,圈定的異常區經鉆探驗證取得了較好的找礦成果,表明該方法與傳統放射性方法結合,在花崗巖地區鈾礦勘查是有效可行的??沙醪浇⒀芯繀^鈾礦勘查的地球化學找礦標志:

(1)具有規模較大、連續性較好的鈾分量異常區;(2)具有規模較大、連續性較好的土壤氡氣濃度異常區;(3)具有規模較大、連續性較好的伽馬能譜鈾異常區,且能譜釷、鉀含量低;(4)鈾分量、土壤氡、伽馬能譜鈾異常套合較好,濃集中心較吻合;(5)異常區與有利成礦的斷裂構造對應復合。

參考文獻:

[1] 葛祥坤, 尹金雙, 范光,等. 分量化探法在鈾資源勘查中的應用[J]. 鈾礦地質, 2013, 29(1):47-51.

[2] 尹金雙, 唐良寶, 郭虹,等. 分量化探法在砂巖型鈾礦勘查中的研究與應用[J]. 鈾礦地質, 2004, 20(1):39-44.

[3] 葛祥坤, 尹金雙, 龐雅慶,等. 分量化探法在粵北長排地區鈾礦勘查中的研究與應用[J]. 鈾礦地質, 2015(s1):344-349.

[4] 白建昌. 335鈾鉬礦床地質特征及勘探方向探究[J]. 大科技, 2012(6):150-151.

第8篇

關鍵詞:礦床;地質;模型法

礦床是復雜地質作用的結果。礦床形成后又經歷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變化。由于已發現礦床的大多數是在其形成后經過變化而保存下來的,因此礦床學研究應兼顧礦床的形成(成因)和礦床的變化、保存(產出)兩個方面,以提高礦產預測的能力。礦床變化與保存的研究內容包括:(1)控制要素;(2)變化,改造的過程;(3)變化、改造的產物;(4)不同礦床類型的變化;(5)不同時-空域中礦床的變化;(6)礦床保存條件。研究成礦后變化的基本方法有:地質構造制圖、地球化學分析和模擬實驗,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礦床的變化、改造模型;將礦床演變作為含礦區域地質歷史的一個環節,將礦床個體變化研究與區域成礦系統演變相結合。礦床變化研究既有利于礦產預測和勘查,又可為改善礦區和區域生態環境提供基礎資料。由地質作用形成的、有開采利用價值的有用礦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質的和經濟的雙重含義。礦床是地質作用的產物,但又與一般的巖石不同,它具有經濟價值。礦床的概念隨經濟技術的發展而變化。19世紀時,含銅高于5%的銅礦床才有開采價值,隨著科技進步和采礦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銅0.4%的銅礦床已被大量開采。

確定礦床的基本條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礦物的含量要達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銅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鐵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②礦石工藝性質,包括有用組分的賦存狀態。如鋁在霞石和高嶺石中含量較高,也可分離出來,但加工工藝復雜,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從鋁土礦中提取鋁。③礦體的形狀和內部結構。有用物質在巖石中是均勻分布,還是在局部集中(如礦脈),對于采礦難易和成本影響很大,因而也對確定礦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響。④礦床規模。指可采礦石的儲藏量。礦床規模大,礦山建設投資大,但經濟效益很高。獲得礦產品的全部部用,包括采礦、選礦、交通運輸、設備、能源和水源供應,勞動工資等的開支,也決定著礦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上述條件的綜合分析和評價決定著一個礦床的經濟價值。

礦床種類繁多,固體礦床分布最廣,液態礦床有石油、熱鹵水和地下水,氣態礦床有天然氣,按成礦作用方式,礦床可分為內生礦床(內力地質作用生成)、外生礦床(外力地質作用生成)和變質礦床(變質作用生成)。按礦產性質和工業利用情況可分為金屬礦床(如金礦床、鎢礦床)、非金屬礦床(如耐火粘土、螢石礦床)和能源礦床(如石油 、煤和天然氣)。

指地殼中富集了有用礦物或組分,在質和量上目前已達到工業要求,并具備開采條件的部位。礦床中含有礦石,礦石是指在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不可從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組分或有用礦物的礦物集合體,礦石中常包括有用礦物(又名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兩類礦物,有用礦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用的礦物,脈石礦物是指礦石中沒有用處的那些礦物。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某種礦物集合體是否可作為礦石是可以變化的,相應地礦床的概念也是可變的。礦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組分或有用礦物的含量稱為品位。金屬礦石的品位是指其中有用金屬元素或組分的含量;非金屬礦石品位常指其中有用礦物或有用組分的含量。礦床周圍的巖石叫做圍巖,而提供礦床中成礦物質來源的巖石叫做母巖。

礦床的大小、形狀及產出深度可以有相當大的變化,礦體的形狀可以有不連續的脈狀及凸鏡狀,不規則塊狀、筒狀或胡蘿卜狀,裂隙網脈狀、破碎巖石及沉積地層中的浸染體及沉積層狀等。目前對礦床形成的確切深度或最大深度知道得還不多。金剛石晶體可能形成于幾公里深的地方;硫化物礦物形成于幾百至數千公尺深的范圍內。許多礦床形成的深度可深達16公里。成礦的溫度及壓力變化范圍很大,這取決于成礦的深度。由巖漿熔融體分異作用形成的巖漿分凝礦床在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成礦時的壓力一溫度關系可能是復雜的。靜水壓力梯度取決于地下水的密度或含鹽量,一般每加深30公尺增加3千克/平方公分(每加深100遲增加40-45磅/平方時)。在同樣深度下,地靜壓力或巖石壓力是靜水壓力的2~3倍。

共生次序是指在某個礦床內不同礦物形成的先后次序。在同一礦床內,隨著成礦熔液溫度,壓力及化學成分的變化,在不同時間將產生不同礦物的沉淀。在不僅有一個熱液活動期的成礦條件下,共生次序會進一步復雜化。根據對全世界許多熱液礦床的研究,按照礦物的穩定性順序,已確定了礦物沉積的一般順序。與礦物共生次序有關的是礦床的分帶現象。當成礦熔液沿著巖石中通道運動時,它們在溫度、壓力及化學成分上發生變化。結果在沉積過程中,隨著距巖漿源距離的增加,可形成不同礦物的富集。這種分帶現象是常見的,但是

在礦床中并不都出現。一般情況下,錫、鎢及鉍礦物比銅礦物更靠近巖漿源,而鉛及鋅礦物則遠些,自然金、自然銀和含金、銀礦物則更遠,而距巖漿源最遠的是銻和汞礦物。

“礦床模型法”是一種經常用于成礦預測的科學方法?!叭∠蟊阮悺笔菍儆跂|方科學思維的另一類科學方法,將它用于礦床研究。

礦床模型法深受應用條件制約?!皬囊阎轿粗蓖堑V床模型法和取象比類的準則,但是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前者是以物質組成為依據建立礦床模型,后者是將礦床作為一個整體,探索它與外界環境的聯系。在我國用礦床模型法指導找鈾礦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經歷了由典型礦床模型、綜合礦床模型,統計模型到成礦概念模型的進化,實現了物理模型向數學模型的轉型。從方法論上它得到了很大的改進與提高,但是它的實際應用效果并未獲得相應提高,其有效率十分有限,對指導我國找鈾礦有實效的只有俄式砂巖型鈾礦床模型,其它各類礦床模型在實踐中都業績不佳。其成敗完壘決定于建模區與預測區地質背景的可比性。俄式砂巖型鈾礦床模型在我國應用的成功,完壘是因為中亞與新疆兩地的地質演化歷史相似所致。

“礦床模型法”的尷尬。礦床模型是以典型礦床或同類礦床為原形建立起來的。國際上都以含礦主巖(除不整合脈型外)作為鈾礦床分類的標準,我國現已發現的鈾礦床分屬四大(即花崗巖、火山巖、碳硅泥巖和砂巖)鈾礦類型。然而,在華南常見到兩種不同的鈾礦類型混在一起不可分割(如上部為碳硅泥巖或火山巖或砂巖型深部為花崗巖型)的現象。這一現象的存在不僅對現行鈾礦床分類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它還波及到礦床模型法的通用性,使其處境十分尷尬!

第9篇

【關鍵詞】:鈾礦床;蝕變分帶;圍巖蝕變

研究區位于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的構造縫合線南緣的過渡位置,處于贛杭火山巖鈾成礦帶與大王山-于山花崗巖鈾成礦帶的交會部位[1]。研究區主要經歷格林威爾期(晉寧期)、加里東期、海西印支造山期,燕山期處于NEE向的贛杭構造火山巖帶南西端與NS向贛中南的花崗巖帶交接地帶,發生強烈有關構造-巖漿-成礦有利活動[1,2]。這種深大斷裂構造活動與強烈火山-巖漿活動疊加交匯地帶是研究區域特有的地質環境,產出以鈾為主的多種金屬與非金屬的礦產資源。

本區斷裂構造縱橫交錯,復雜多變,形式多樣,各種方向的斷裂都較發育。本區東部以SN向構造為主;北部以EW向和NE向構造為主,而西部斷裂構造特別發育,以EW向和NE向為主,其次為NW向和SN向;南部以EW向和SN向為主。研究區構造對于成礦有重大的影響。

本礦床主要蝕變類型有:堿交代、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螢石化、磷灰石化、碳酸鹽化和硅化等?,F將本礦床兩種賦礦圍巖蝕變類型發育特征分述如下:

(1)紅化

紅化是鈾礦形成的一種特征性蝕變,幾乎所有含鈾的賦礦圍巖都發育。本礦床的英安斑巖和碎斑熔巖中均存在明顯的紅化現象,在鏡下明顯可見紅化蝕變是表現為巖石中除石英等透明礦物外,其余礦物中都會呈現出紅色,顏色較為均勻。

(2)堿交代

堿交代的特征主要表現為蝕變巖石中鉀長石或鈉長石的含量增加。本礦床的堿交代蝕變是以鈉長石化為主;鈉長石化特征是在原巖中鈉長石交代鉀長石為主,同時伴隨著石英含量明顯減少,甚至消失,發生去硅作用;巖石結構被破壞,鈉長石交代了火山巖中的基質和晶屑。蝕變巖石若疊加紅化,則顯示紅色及暗紅色。

(3)綠泥石化

綠泥石化石是本礦床中最為普遍的一種蝕變,蝕變礦物組合為綠泥石、黃鐵礦、方解石、赤鐵礦、鈦鈾礦等。綠泥石整體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呈黑云母假象的綠泥石,另外一種為巖裂隙分布的他形或放射狀的脈狀綠泥石。

(4)螢石化

在本礦床中與礦化密切相關的螢石呈紫黑色。螢石化的礦物組合為螢石、綠泥石、方解石、黃鐵礦、赤鐵礦、絹云母、石英、金屬硫化物、磷灰石、鈦鈾礦等。螢石化是形成富礦的非常重要標志之一。

(5)黃鐵礦化

黃鐵礦化分為兩期:早期黃鐵礦化呈自形,有些呈大的團塊狀,與其他期次的蝕變疊加,與成鈾礦密切相關,礦物組合為螢石、赤鐵礦、方解石、綠泥石等;晚期黃鐵礦化為細粒的他形,在巖石中分散分布,大部分生長在暗色礦物中,蝕變單一,礦物組合為方解石、石英等,與鈾礦化無直接聯系。

(6)磷灰石化

磷灰石化做為一種與富鈾礦體密切相關的蝕變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本區鈾礦田中磷的含量異常高,局部地段可達工業品位。

(7)碳酸鹽化

本礦床碳酸鹽化主要為方解石化。碳酸鹽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為早期碳酸鹽交代長石、黑云母、石英、基質等,晶形較好,發育雙晶,同時可被晚期水云母和綠泥石礦物交代;晚期沿裂隙充填碳酸巖脈,但對前期鈾礦化起破壞作用。

(8)絹云母化

絹云母呈細小的鱗片狀,常伴有長石絹云母化析出的細晶石英脈,有些部位的絹云母化相當強烈。在基質或長石斑晶的絹云母化與早期綠泥石化的疊加部位,常出現礦化。

(9)硅化

主要為微晶石英產出,與碳酸鹽化共生,對鈾成礦起破壞作用。

圍巖蝕變分帶特征:

(1)礦化中心帶特征

本鈾礦床礦化中心帶巖石為紫黑色,螢石化發育,形成鈾-螢石型礦石;鏡下研究表明,螢石呈出紫黑色、膠狀隱晶質的特征;黃鐵礦化化與螢石化伴生,紫黑色螢石化面積較大,幾乎遍布在整個巖石薄片,而黃鐵礦化呈不規則的團塊狀和粒狀。

(2)近礦蝕變帶特征

本礦床的近礦蝕變帶,巖石呈現出發紅的顏色,為紅化,赤鐵礦化侵染到圍巖中的長石和基質中使巖石呈現出紅色,一般來說圍巖單純發生紅化的巖石鈾的品位并不高,只有疊加了后期的其他蝕變,如綠泥石化、水云母化和螢石化等,巖石才能夠形成較富的品位礦石。

(3)遠礦蝕變帶特征

本礦床遠礦蝕變帶的呈現出灰色,并在中部會出現紅化帶(赤鐵礦化帶),該紅化帶往往發育在裂隙附近,該礦化帶范圍較寬。遠礦蝕變帶也伴隨有綠泥石化、碳酸鹽化、水云母化、長石的泥化和赤鐵礦化等。

結語

綜上所述:

(1)本礦床蝕變發育,圍巖蝕變的類型主要有:鈉長石化、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絹云母化、螢石化、黃鐵礦化、磷灰石化、和硅化等。

(2)圍巖蝕變帶可分為三個:①礦化中心帶,最主要的特征的發育為紫黑色螢石化;②近礦蝕變帶,圍巖呈現出“發紅”的現象;③遠礦蝕變帶,巖石顏色一般為灰色,各種蝕變俊較弱。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正長質混染巖;鈾礦異常;蝕變;Ag;Mo;Pb;鈾礦化特征

1.概況

1.1自然經濟 礦區位于南寧市橫縣境內;交通方便;有豐富的水力電力資源;勞動力充足。

1.2 區域地質 該區位于馬山復式巖體內(圖1-1)。(1)地層:寒武系的含細礫長石石英砂巖,厚層粉砂巖夾頁巖,含炭泥巖等;區內各種金屬礦產如銅、鉛、

鋅、銀、鉬等與之密切相關,是主要鈾源層之一。泥盆系蓮花山組的紫紅色細砂巖,含礫石英砂巖、薄層泥質粉砂巖。(2)巖漿巖:該區屬馬山巖體,巖體呈NE25°走向,長約15km,寬約7km,是一個從燕山早期到晚期的由酸性-中性(偏堿)-基性-超基性-中酸性巖漿演化而呈脈動式間斷侵入或噴溢活動的產物,巖性分為正長巖、透輝巖、閃長巖、基性火山巖(玄武巖)、輝長輝綠巖、花崗斑巖、石英正長巖等。在巖體的中部、南部于巖體內有數處寒武系殘留頂蓋相,而有的殘留頂蓋相由于遭受巖漿活動的強烈影響,多次發生堿性熱液交代作用而形成正長質混染巖,這種混染巖是區內鈾成礦的主要巖性。(3)構造:礦區位于蒙村-木梓褶斷區的南西端,靈山大斷裂北東段就在蒙村-木梓褶斷區經過。在靈山大斷裂帶的北西側,存在一組走向北北東大致平行的壓性沖、正斷層,又稱蒙村-木梓多字型斷裂帶,在該斷裂帶內又存在一組走向北西的張性、張扭性斷裂與北東向斷裂呈垂直相交,常形成格狀構造窗。馬山復巖體即發生在蒙村-木梓多字型斷裂帶之南西端,由北東走向的石人嶺斷層、木梓-蒙村斷層及北西走向的云表-天橋嶺斷層所包圍之間。這些斷裂帶是明顯的控巖、控礦構造,多種金屬礦化及鈾礦化均與之有關。

2.礦區地質

2.1巖體及巖石 礦區巖石主要有閃長巖、透輝巖、正長巖、正長質混染巖及中性、中基性脈巖等(圖2-1)。(1)閃長巖:出露于礦區南部和北部,侵入于正長巖中。巖石呈淡肉紅色,中細?;虿坏攘=Y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以正長石

為主,斜長石次之,暗色礦物含量高。該巖石蝕變強烈,暗色礦物綠泥石化、長石絹云母化明顯。(2)透輝巖:礦區南東出露,屬金石巖體一部分。巖石灰黑。巖體中心相由結晶粗大的透輝石組成,邊緣相因白色斜長石含量增多而變為輝長-閃長透輝石巖。該巖體的中心相賦存有鈦磁鐵礦,目前已發展成為礦點。據區測資料,透輝巖與閃長巖是同期產物,屬閃長巖分異的結果。(3)正長質混染巖:礦物以鉀長石為主,少量斜長石、暗色礦物、石英;巖石與正長巖或閃長巖呈似層狀接觸;礦物呈不均質細粒,在野外發現似成層分布,鏡下可辯認原巖層理痕跡;巖石蝕變以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等較發育,蝕變均一,不具分帶現象;在這套蝕變巖內,細粒正長巖脈及輝長巖脈非常發育;在構造通過的部位存在較高的爆裂值而正常的蝕變巖的爆裂值較低或無;巖石的地球物理場底數(含伽馬、徑跡、Po210)均比周圍圍巖高出2-4倍。該巖石與鈾礦化有密切關系,集中分布在礦區的南部(圖2-2)。

2.2構造 主要是斷裂構造,規模不大。總的看來以一組NE向近乎平行多字型斷裂與另一組NW向斷裂相交構成礦區的構造骨架。NE向屬于壓扭,局部張扭性質;NW向屬張或張扭性質;另外在混染巖體內亦存在一些層間滑動或破碎帶。

F6:壓扭性,長>200m,寬1-2m,切穿閃長巖、混染巖,斷面呈舒緩波狀,具水平擦痕,由碎裂巖、角閃巖、糜棱巖組成,構造兩盤圍巖破碎。巖石發育碳酸鹽化、赤鐵礦化、綠泥石化、鈉長石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方鉛礦化、閃鋅礦化等。傾向320°,傾角60°。該構造內賦存工業鈾礦體。

F8:壓扭性,長>1000m,寬0.5-2m,切穿閃長巖、混染巖、透輝巖,斷面呈舒緩波狀,有兩組方向的擦痕。構造巖為碎裂巖、角礫巖、角礫狀碎裂巖、糜棱巖、斷層泥等,構造上下盤圍巖破碎,破碎范圍約2-5m。巖石發育碳酸鹽化、赤鐵礦化、綠泥石化、鈉長石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方鉛礦化、閃鋅礦化等。該構造內賦存較好的工業鈾礦體。

2.3圍巖蝕變及熱液活動

2.3.1蝕變 主要有鉀長石化、碳酸鹽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鈉長石化、硅化、赤鐵礦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方鉛礦等。其中碳酸鹽化活動時間長,期次多,以細脈狀、網脈狀、穿插巖石或呈膠結物充填礦物顆粒之間或膠結構造角礫巖。綠泥石化多發生在構造破碎帶中且常與黃鐵礦脈共生。黃鐵礦化在混染巖中非常明顯強烈,呈結晶較好的星點狀、不規則團塊狀、脈狀、網脈狀貫于構造破碎帶內,它往往與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共生。赤鐵礦化:以浸染狀、脈狀存在于構造帶內,與鈾礦化關系密切的是一期暗紅色或褐紅色赤鐵礦。

2.3.2熱液活動 礦區熱液活動明顯并具多期多次特征,可分為三期五階段:

(1)第一期:第一階段硅化、黃鐵礦化、綠泥石化,屬中酸性熱液;第二階段轉為堿質熱液,強烈鉀交代,碳酸鹽、綠泥石斷續生成,惰性鈾礦化。

(2)第二期:堿交代-瀝青鈾礦-硫化物形成,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堿交代作用,構造破碎帶內出現去硅化及熱液中Fe、Mg、Ca、Na質的遷移或交代作用形成鈉長石化、方解石化、赤鐵礦化、絹云母化等,此時巖石中的惰性鈾變活化鈾;第二階段發生瀝青鈾礦、黃鐵礦等多金屬化,為礦區主要礦化階段。

(3)第三期:以碳酸鹽化為主,伴隨赤鐵礦化。

第11篇

[關鍵詞]下莊礦田 磁法 焦坑地區

[中圖分類號] P631.3+25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8-173-1

0引言

下莊礦田是南嶺鈾-多金屬成礦帶中的鈾礦集區之一,它處于華夏古陸西緣及閩贛后加里東隆起西南緣與湘、桂、粵北海西-印支坳陷的復合部位。下莊礦田位于貴東巖體東部其地質構造在新生代經歷印支-燕山運動早期強烈的構造擠壓和大規格的巖漿活動之后,發生了陸殼伸展(k-e)區內巖漿活動頻繁,具有出露面積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連續、巖性復雜等特點。區內主要巖性有酸性、中酸性花崗巖、基性、中基性巖脈,還有火山巖,次。火山巖。區內斷裂構造非常發育,具有多期多階段、多方向等特征[1]。

1巖石磁性特征

磁測區內巖石的磁性特征,是磁測資料地質推斷解釋重要前提和依據。根據磁測區出露的巖石及鉆孔巖芯標本,及部分磁性參數測定,整理、統計結果(見表1)。

從部分巖石磁參數測定統計結果(表1),并結合磁測資料,初步得出如下初步認識:

(1)中酸性巖漿巖當其具有不同磁性時,可迭加在背景場上或產生低緩局部異常;當其侵入到泥質巖石中時,由于所形成的熱液蝕變通常具有磁性,可以產生局部異常。利用該特點結合其他方法,用磁法圈定這一類隱伏巖體效果較明顯。(2)中基性巖磁性一般較強,由它們引起的異常范圍較小、強度梯度較大,多發育在斷裂中,磁法可較好的圈定這類隱伏巖體。

2推理解釋

4找礦靶區預測

4.1找礦靶區預測原則

(1)根據磁異常。磁場抬高一般與深部巖漿活動有關,而巖漿活動又是形成內生鈾礦的必要條件。因此,①分布在背景磁場的局部異常及邊緣往往與高侵位的小巖體有關,是今后找礦有利部位;②磁異常反映的斷裂構造及其交匯部位和磁異常圈定的半隱伏、隱伏巖體及其接觸帶是今后找礦的有利部位。(2)巖漿巖及地層條件。下莊礦田地區鈾成礦規律研究結果表明,成礦受北東東、北北東向含礦硅化斷裂帶與北西西向中基性巖墻控制,侵入的中基性巖屬燕山晚期。因此,位于該種地質環境中的磁異常,可認為是找礦的信息。(3)構造條件。受斷裂控制及其處于構造結合部位的磁異常,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4.2地面磁測找礦靶區

根據以上考慮。認為北西向斷裂對成礦關系密切,已知礦點多數與北西向斷裂有關,有的位于斷裂交匯處,有的位于交匯處侵入巖周圍,由于北西斷裂與東西向斷裂相互作用,形成的次級斷裂給礦的賦存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磁測工作的基礎上,依據區內主要局部異常,結合地質及巖石標本磁性結果,圈定隱伏巖體2個,據此初步劃分出2個找礦有利地段。

5結論

通過對野外工作獲得磁測數據和資料的全面分析,解釋了工作區磁異常分布規律,分析了起因。工作按照設計任務書和磁測規范開展,質量可靠,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的主要認識:

(1)測區磁異常呈近北西西延展,磁異常面積、強度較大。

(2)位于具有正、負磁異常變化部位、反映磁源體埋藏較深特征的磁異常地段可能是鈾成礦較為有利地點。

(3)在測區,具有一定規模的出露輝綠巖脈平面位置與磁異常相吻合,測區東部邊緣異常等。因此,利用磁異常所圈定的隱伏磁源體是可靠的。

第12篇

2.江西南部蔡坊盆地火山巖系層序與地質時代徐勛勝,巫建華,XUXun-sheng,WUJian-hua

3.云南中甸普朗斑巖銅礦成因探討尹靜,邱文龍,胡清華,YINJing,QIUWen-long,HUQing-hua

4.新余鐵礦田鐵礦成礦地質特征與成因分析曾書明,周建廷,王學平,劉川,ZENGShu-ming,ZHOUJian-ting,WANGXue-ping,LIUChuan

5.南嶺地區中-酸性花崗巖成礦專屬性信息模型研究——以熱液型鈾礦、鎢錫礦為例黃宏業,秦其明,HUANGHong-ye,QINQi-ming

6.柴達木盆地北緣逆沖構造與砂巖型鈾礦的關系初析喬建學,趙希剛,劉林,陳秋,QIAOJian-xue,ZHAOXi-gang,LIULin,CHENQiu

7.豫西盧氏產鈾偉晶巖地質特征及其找礦前景分析李靖輝,LIJing-hui

8.基于MapGIS綜合找礦信息香爐山鎢礦田鎢礦資源預測劉勇,周賢旭,LIUYong,ZHOUXian-xu

9.基于DEM的大別山地區地貌特征研究程三友,李英杰,劉少峰,CHENGSan-you,LIYing-jie,LIUShao-feng

10.渤海西部河口潮間帶區海水及沉積物中重金屬研究張效龍,丁德文,徐家聲,劉敦武,王慧艷,陶常飛,ZHANGXiao-long,DINGDe-wen,XUJia-sheng,LIUDun-WU,WANGHui-yan,TAOChang-fei

11.黑方臺黃土塬區地面變形成因分析何維山,許琦,劉長春,HEWei-shan,XUQi,LIUChang-chun

12.離子色譜法測定地表水中六種無機陰離子李文娟,陳井影,王志暢,LIWen-juan,CHENJing-ying,WANGZhi-chang

13.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奧沙利鉑注射液中奧沙利鉑的含量和有關物質閆占寬,李語如,宋曉光,梁喜珍,YANZhan-kuan,LIYu-ru,SONGXiao-guang,LIANGXi-zhen

14.CAN總線通信接口設計張建文,馮林,李百余,ZHANGJian-wen,FENGLin,LIBai-yu

15.同倫攝動法在一類線性積微分方程初值問題中的應用阮周生,孫海,RUANZhou-sheng,SUNHai

1.中國大陸及鄰區新生代以來的一種構造形式:右旋運動及效應邱瑞照,嚴光生,譚永杰,李文淵,祁世軍,高鵬,周肅,陳秀法,王靚靚,陳正,元春華,韓九曦,馮艷芳,孫凱,QIURui-zhao,YANGuang-sheng,TANYong-jie,LIWen-yuan,QIShi-jun,GAOPeng,ZHOUSu,CHENXiu-fa,WANGLiang-liang,CHENZheng,YUANChun-hua,HANJiu-xi,FENGYan-fang,SUNKai

2.江西廣豐早白堊世堿性橄欖玄武巖中單斜輝石礦物化學及其地質意義項媛馨,余達淦,巫建華,XIANGYuan-xin,YUDa-gan,WUJian-hua

3.江西南部余田群長英質火山巖SHRIMP鋯石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冀春雨,巫建華,JIChun-yu,WUJian-hua

4.揚子與華夏地塊拼接時代的再研究胡肇榮,HUZhao-rong

5.相空間重構克里格法的礦藏儲量預測研究李長春,王祝文,孫剛,韓兆紅,LIChang-chun,WANGZhu-wen,SUNGang,HANZhao-hong

6.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的區域構造控制駱丁,肖淵甫,湛龍,張林,LUODing,XIAOYuan-fu,ZHANLong,ZHANGLin

7.甘肅馬泉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魯挑建,姜啟明,LUTiao-jian,JIANGQi-ming

8.班公湖-怒江結合帶西段沙木羅組的發現及意義謝冰晶,程捷,黃傳冠,XIEBing-jing,CHENGJie,HUANGChuan-guan

9.近直立鈾礦體上土壤層中氡遷移模型的正演研究張葉,楊亞新,陳越,鄭勇明,吳信民,ZHANGYe,YANGYa-xin,CHENYue,ZHENGYong-ming,WUXin-min

10.九嶺山深埋長大隧道巖爆問題預測周龍茂,龔育齡,楊普濟,葉騰飛,黎劍華,ZHOULong-mao,GONGYu-ling,YANGPu-ji,YETeng-fei,LiJian-hua

11.基于DTM的城市網格化管理部件數據的質量評價曾紹炳,周世健,洪中華,張明,ZENGShao-bing,ZHOUShi-jian,HONGZhong-hua,ZhangMing

12.解析空中三角測量的作業流程研究趙俊羽,ZHAOJun-yu

13.超聲波-芬頓法協同降解亞甲基藍的研究梁喜珍,周躍明,王梅,LIANGXi-zhen,ZHOUYue-ming,WANGMei

14.模糊多屬性群決策在鐵路系統評價中的應用趙京梅,楊志輝,ZHAOJing-mei,YANGZhi-hui

15.數據挖掘中決策樹分類算法的研究李如平,LIRu-ping

16.基于MATLAB和DspBuilder的電網信號FIR濾波器設計葛遠香,胡開明,GEYuan-xiang,HUKai-ming

1.粵北下莊礦田東、西部"交點"型鈾礦化差異分析張輝仁,王軍,徐海文,楊坤光,ZHANGHui-ren,WANGJun,XUHai-wen,YANGKun-guang

2.α徑跡蝕刻方法在砂巖型鈾礦研究中的應用——以通遼地區砂巖鈾礦為例徐喆,吳仁貴,蔡建芳,余達淦,宮文杰,寧君,XUZhe,WURen-gui,CAIJian-fang,YUDa-gan,GONGWen-jie,NINGJun

3.粵北九峰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因研究尹征平,凌洪飛,黃國龍,沈渭洲,王磊,YINZheng-ping,LINGHong-fei,HUANGGuo-long,SHENWei-zhou,WANGLei

4.西天山烏孫山地區大哈拉軍山組火山巖形成的構造背景程春華,張芳榮,余泉,樓法生,CHENGChun-hua,ZHANGFang-rong,YUQuan,LOUFa-sheng

5.南寧盆地Ⅲ級階地——斷層控制下的埋藏階地嚴小敏,李細光,汪勁草,YANXiao-min,LIXi-guang,WANGJin-cao

6.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區構造特征及深部找礦方向探討胡茂梅,邵飛,張鴻,何曉梅,高玉芝,肖光祿,HUMao-mei,SHAOFei,ZHANGHong,HEXiao-mei,GAOYu-zhi,XIAOGuang-lu

7.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火星南極礦物制圖研究王紅,祝民強,WANGHong,ZHUMin-qiang

8.地圖綜合中線要素綜合的不確定性分析朱煜峰,周世健,臧德彥,ZHUYu-feng,ZHOUShi-jian,ZANGDe-yan

9.應用改進的時空地理加權模型分析城市住宅價格變化張金牡,劉彪,吳波,詹錫蘭,ZHANGJin-mu,LIUBiao,WUBo,ZHANXi-lan

10.權的確定方法在核電施工控制測量中的應用探討陳本富,郭先春,CHENBen-fu,GUOXian-chun

11.VRS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在地形測量中的應用吳國榮,WUGuo-rong

12.九連環中生物堿的提取工藝研究王莉,趙煒,何仰清,孫婷婷,WANGLi,ZHAOWei,HEYang-qing,SUNTing-ting

13.D293固相萃取分離/ICP-AES在線測定環境樣品中鈾徐晶晶,雷春華,花榕,劉淑娟,羅明標,XUJing-jing,LEIChun-hua,HUARong,LIUShu-juan,LUOMing-biao

14.碳納米管酸氧化改性辛育東,劉曉東,XINYu-dong,LIUXiao-dong

15.基于巰基殼聚糖修飾電極對天然水體中溴離子的測定莊確真,白武,元慧玫,馬建國,ZHUANGQue-zhen,BAIWu,YUANHui-mei,MAJian-guo

16.高溫養護和粉煤灰摻量對外摻氧化鎂混凝土膨脹和劈裂抗拉強度的影響韋潤鋒,鄧敏,莫立武,WEIRun-feng,DENGMin,MOLi-wu

17.激光快速成型系統中STL文件瀏覽器的設計與實現徐瑋,賈宏偉,XUWei,JIAHong-wei

18.基于Zlib的圖像差異壓縮算法研究與實現陳鈞,劉愛華,CHENJun,LIUAi-hua

19.基于MC34063的便攜式儀器電源電路設計管小明,李躍忠,王曉娟,GUANXiao-ming,LIYue-zhong,WANGXiao-juan

1.基于SD模型的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水資源承載力初步研究馮紹元,陳紹軍,霍再林,王鳳新,郭陽茗,FENGShao-yuan,CHENShao-jun,HUOZai-lin,WANGFeng-xin,GUOYang-ming

2.VisualModflow在甘肅某礦區地下水數值模擬中的應用龐國興,李金軒,楊強,李曉磊,朱鵬,PANGGuo-xing,LIJin-xuan,YANGQiang,LIXiao-lei,ZHUPeng

3.沉積礦物學在古環境恢復中的應用進展宋友桂,SONGYou-gui

4.江西信江盆地演化及重要地質事件與證據李曉勇,LIXiao-yong

5.贛杭帶早白堊世粗面巖鋯石SHRIMPU-Pb年齡及其意義劉飛宇,巫建華,劉帥,LIUFei-yu,WUJian-hua,LIUShuai

6.小興安嶺鶴崗地區晚三疊世花崗巖閃長質包體特征及成因探討李超,劉勇,蔣玉玲,趙寒冬,張昱,LIChao,LIUYong,JIANGYu-ling,ZHAOHan-dong,ZHANGYu

7.靖西三合鋁土礦鋁礦物特征及成因機制分析俞縉,李普濤,于航波,YUJin,LIPu-tao,YUHang-bo

8.巖質高邊坡開挖優化及穩定性分析的復合方法沈金瑞,林杭,SHENJin-rui,LINHang

9.核事故早期煙羽的蒙特卡羅模擬閆政,楊亞新,張葉,鄭勇明,楊興,YANZheng,YANGYa-xin,ZHANGYe,ZHENGYong-ming,YANGXing

10.下莊礦田帽東地區鈾礦找礦潛力分析曾文偉,黃宏坤,周連,馮志軍,ZENGWen-wei,HUANGHong-kun,ZHOULian,FENGZhi-jun

11.相山火山盆地磁性結構分布特征馬洪濤,黃臨平,龍期華,MAHong-Tao,HUANGLin-ping,LONGQi-hua

12.固相吸附-液相色譜-質譜法測定飲用水中痕量有機污染物于濤,李建強,徐小龍,YUTao,LIJian-qiang,XUXiao-long

13.酸法地浸采鈾中信息參數的判斷及其應用雷奇峰,唐文杰,LEIQi-feng,TANGWen-jie

14.間接平差與矩陣QR分解魯鐵定,周世健,朱煜峰,張立亭,LUTie-ding,ZHOUShi-jian,ZHUYu-feng,ZHANGLi-ting

15.多尺度地圖數據在Web服務中的組織與服務方法研究楊超,程朋根,陳靜,YANGChao,CHENGPeng-gen,CHENJing

16.基于DDS和FPGA的數字函數信號發生器設計和實現黃鄉生,楊占才,胡世文,HUANGXiang-sheng,YANGZhan-cai,HUShi-wen

17.基于ZigBee的LED節能街燈控制系統王海濤,朱兆優,WANGHai-tao,ZHUZhao-you

18.基于對偶理論的消費者行為選擇問題研究張延飛,吳志強,ZHANGYan-fei,WUZhi-qiang

1.鄂爾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堊統羅漢洞組中的鈾礦化與沉積相漆富成,劉武生,張字龍,李治興,QIFu-cheng,LIUWu-sheng,ZHANGZi-long,LIZhi-xing

2.貴州天柱大河邊重晶石礦床硫同位素研究吳衛芳,潘家永,夏菲,陳益平,WUWei-fang,PANJia-yong,XIAFei,CHENYi-ping

3.諸廣南部鈾礦區堿交代巖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張愛,劉成東,余志靈,梁良,ZHANGAi,LIUCheng-dong,YUZhi-ling,LIANGLiang

4.西華山鎢礦接替資源勘查區地質特征及成礦規律初探謝明璜,王美君,沈浩,彭杰,陳瑞源,XIEMing-huang,WANGMei-jun,SHENHao,PENGJie,CHENRui-yuan

5.甘肅中川金鈾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討論譚洪波,TANHong-bo

6.柴西油泉子地區古近系下干柴溝組下段物源方向與沉積體系研究易定紅,袁劍英,裴明利,曹正林,趙凡,張麗萍,YIDing-hong,YUANJian-ying,PEIMing-li,CAOZheng-lin,ZHAOFan,ZHANGLi-ping

7.東濮凹陷馬廠地區潛山構造與成藏特點梁富康,汪新文,于興河,毛洪濤,魏雄輝,傅良同,LIANGFu-kang,WANGXin-wen,YUXing-he,MAHong-tao,WEIXiong-hui,FULiang-tong

8.河南大吳灣銅礦床地質特征姚利,張光偉,李靖輝,YAOLi,ZHANGGuang-wei,LIJing-hui

9.惠民凹陷臨盤油田儲層非均質性及影響因素分析梁正中,夏斌,陳永紅,張竹林,LIANGZheng-zhong,XIABin,CHENYong-hong,ZHANGZhu-lin

10.基于SNIP算法扣除γ能譜本底的探討及應用尹旺明,劉宏章,湯彬,YINWang-ming,LIUHong-zhang,TANGBin

11.柑桔皮中黃酮類物質的提取與純化研究李芳清,孫榮,LIFang-qing,SUNRong

12.地下水微量元素與同位素特征對海水入侵和地下水起源的指示意義——以深圳市寶安區為例蔣方媛,韓繪芳,陳加紅,王誼,JIANGFang-yuan,HANHui-fang,CHENJia-hong,WANGYi

13.江西地熱控制因素研究鄭乾墻,鐘鳴,鄧有平,ZHENGQian-qiang,ZHONGMing,DENGYou-ping

14.近30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及其驅動力研究周廣金,吳連喜,ZHOUGuang-jin,WULian-xi

15.基于誤差方程常數項的變權迭代法在核電測量中的運用陳本富,郭先春,鄒自力,CHENBen-fu,GUOXian-chun,ZOUZi-li

16.基于OpenGL曲面最短路徑可視化的實現譚炳球,鄧葵陽,李勝利,TANBing-qiu,DENGKui-yang,LISheng-li

17.基于GIS的校園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馬燕明,阮見,MAYan-ming,RUANJian

18.基于SMS-2411校園固網短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陽紅星,YANGHong-xing

19.光通信用10GHzCMOS八分頻器設計鄧文娟,雷鑑銘,朱兆優,DENGWen-juan,LEIJian-ming,ZHUZhao-you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武宣县| 龙山县| 阳西县| 逊克县| 靖西县| 固安县| 工布江达县| 衡水市| 阿尔山市| 平乐县| 施秉县| 房山区| 崇明县| 福泉市| 沈丘县| 芦溪县| 卫辉市| 湖北省| 宜昌市| 富源县| 安宁市| 剑阁县| 云浮市| 盐边县| 揭东县| 定远县| 丰镇市| 宁武县| 水富县| 建始县| 上饶县| 双鸭山市| 长白| 台江县| 马鞍山市| 玉环县| 苏尼特左旗| 花垣县| 清水河县|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