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6: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短語練習,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Unit 6 I’m watching TV
教材來源:初中七年級英語《Go for it》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內容來源:初中七年級英語《Go for it》(下冊)》第六單元
主題:I’m watching TV
課 時:共5課時,第一課時(1a—2c)
授課對象:七年級學生
設計者: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能利用所給提示(圖片,幻燈片,實物,文字等)簡單描述一件事情。
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
能就熟悉的話題進行簡單的交流。
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
2.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是圍繞“日常活動”展開的。通過展現同一時間人們進行不同的活動的場面,將學帶入到談論日常活動的話題中。前部分重點是通過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集中呈現了一些家庭日常和的動詞短語,并通過“打電話”的情景對話輸入現在進行時的語言結構,訓練學生運用該結構來表達和談論正在發生的事情。后半部分是通過談論活動發生的地點讓學生鞏固現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同時呈現了以重讀閉音節結尾的動詞如何構成動詞-ing形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了解了不同國家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領略到中西文化的差異,也更多的了解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學情分析
相比較上學期而言,因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做鋪墊,七年級的學生對于常見的一些表示日常活動的動詞短語,能夠很好的理解和運用。通過設置打電話的場景引入現在進行時這個概念時,他們理解起來較容易些,而現在進行時的結構在學生學習be動詞和一般現在時后,他們也能很快的掌握。中西方文化和地理的差異對農村的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會充分引起他們的興趣。
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并運用表示日常活動的動詞短語和本節的生詞。
2.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動詞短語簡單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同時能夠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詢問他人并能回答。
3.通過學習電話用語,學生了解中西方打電話時表述的差異。
評價任務
任務1:學生通過圖片中展示日常活動的認知,教師提問,學生的回答,檢測目標1的達成情況。
任務2:教師先做示范,幫助學生先學會模仿“What are you doing?”及其答語,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練習,同桌練習等方式,熟練展示其他的日常活動,檢測目標2的達成。
任務3:播放聽力,通過聽力的練習,第一步學生熟悉了解電話會話的常用句型,然后老師找幾組學生上臺表演打電話的情景,檢測目標3的達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學生的學
教師的教
評價要點
環節一
不同的運動場景的圖片展示,導入新課。
通過課件展示的圖片,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動詞短語如wacth TV等。為即將展開的新課做鋪墊。
教師啟發學生,除了這些學過的活動外,日常中我們還經常做哪些活動?通過啟發引出本節的生詞和短語。
識記動詞短語:read a newspaper ,make soup go to the movies ,eat out,talk on the phone,wash clothes等。
環節二
互動游戲,鞏固加強對表達日常活動短語的掌握。
1. 同桌兩人一人做動作,另一人猜測,復習新短語。
2. 找學生上臺表演,采用競爭的方式,激勵學生猜測用英語說出該動作。
在游戲中,老師巡視全班,指導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
常用動詞短語的語意理解和應用。
環節三
完成1a ,同時引入v-ing。
1.學生動手從圖片中找出與1a中相匹配的動詞短語
2.用圖片中的信息操練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及其相應的回答。
教師用課件展示不同的動詞短語,強化學生的記憶。
引導學生自己嘗試讀出各個動詞的ing形式,并提醒特殊動詞的變化。
現在分詞的變化規則:
1. 一般情況下,直接加-ing.
2. 以不發音e結尾的,去e加ing。
3. 重讀閉音節結尾,末尾只有一個輔音字母的,雙寫該字母再加ing。
環節四
小組合作操練本課句型
1.學生可以用各種動作或圖片來練習What are you doing?
2.熟練之后,轉換人稱繼續練習。
在學生練習之前,老師先領讀幾遍,之后提問以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
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轉換人稱,該句型有何變化?
環節五
聽力練習,聽錄音學生完成1a,2a,2b
1. 學生聽錄音1a,根據錄音提示,完成1a,寫出Jenny,Jone,Dave和Mary正在進行的活動。
2. 聽錄音,分別完成2a和2b。
3. 學生自瀆2b。熟練應用電話用語。
1. 老師提問學生檢查答案。
2. 找學生連線以核對答案。
3. 找兩個學生分別寫出答案,看是否相同和是否正確。
Kind of =a little ,“有點兒”其后可跟 形容詞。
常用口語that sounds good 的復習
環節六
兩人操練2b,后上臺展示
1.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互相練習對話,并試著模仿2b編新對話。
2.找幾組學生上臺表演對話,給予表現好的以表揚鼓勵。
引導學生嘗試變換打電話的內容,糾正他們在展示中出現的錯誤。
拓展練習電話用語:This is ___ speaking,
who’s that?
全課總結
本節主要通過對日常活動的表達,來學習新的時態:現在進行時,學習之后,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句型談論表達正在進行的事情。同時,通過電話用語的練習,學生能夠正確用英語打電話。
板書設計
Unit 6 I’m watching TV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 doing?
He is talking on the phone.
【關鍵詞】 英語教學 短語動詞 教學方法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試圖采用了以下幾個方法進行短語動詞的教授,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使用同義詞解釋詞義的方法
1.1使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同義詞解釋短語動詞的詞義
利于學生加深記憶,以免混淆。比如,對于call up 和call on 兩個短語動詞的詞義,學生平時倍感混淆不清,難以理解記憶,針對這種教學實際,教師就應該明確指出:call up = phone, call on = visit。課本中諸如此類的短語動詞,許多是可以用這種方法解釋的。如:die down = disappear; find out = discover; go up =rise; go by = pass; go down = fall; keep on = continue; reply to = answer; have on = wear; take in = receive; set out = start; be afraid of = fear; take on = hire; be away from = leave; take place = happen; look forward to = expect; be fond of = like; get hold of = grasp; be able to = can等。
1.2用短語動詞的同義詞解釋
例如:look after = take care of ; ring up = call up; give off = send out; look out = take care; stay up = sit up; be prepared for = be ready for; be full of = be filled with; join in = take part in等。
2. 短語動詞的詞義,盡量使用意義相近的詞語解釋,但是特別注意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區分它們之間意義和用法上的根本區別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一些動詞與一些短語動詞在詞義上大同小異,甚至有些意義完全相同,這樣,我們就完全可以拿它們來解釋某些短語動詞的詞義。但是,盡管如此,兩者之間也絕不可以完全等同視之,在使用時我們還要特別注意說明它們之間的異同。比如我們熟悉的join 和attend兩個行為動詞,都是“參加”的意思;當學到take part in這個短語動詞時,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短語動詞take part in與join/ attend兩個動詞意義是相同的,但用法確是不同的:take part in一般是指參加某項活動,join則是指參加某個組織,而attend則泛指指參加某項會議、或者聽課,等等。在解釋過程中,教師再輔之以某些例句進一步加以比較,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例如:
Her father took part in the revolution in 1936.
My father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ast year.
His brother is going to Beijing to attend the session the day after tomorrow.
3. 逆向思維,用短語動詞的反義詞解釋
比如教back down(屈服、讓步)時,可寫出它的反義詞stick to(不背棄)。這樣一正一反對比解釋,學生就比較容易激活思維,掌握短語動詞的根本意義了。課本中出現的短語動詞的反義詞還有:turn on(打開)/ turn off(關掉);insist on(堅持)/ give in(讓步);be fond of(喜愛)/ be tired of(厭煩);think much of(贊揚)/ look down upon(輕視)等。
4. 創設語言環境,替換練習,引導學生把短語動詞放在句子中來學
長期的教與學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英語單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學,同樣,這種方法也適用于短語動詞的學習,尤其是對一些詞義較難掌握又容易混淆的短語動詞,就可以用替換練習的方法,把短語動詞放在句子中來學。這也是我們在短語動詞教學中經常采取的有效教學手段。如對catch up with(趕上)/put up with(忍受)/ keep up with(跟上)這三個短語動詞,教師可以用下列的替換練習:
Go ahead, I’ll catch up with you.
He ran to keep up with you.
She’s not going to put up with him.
5. 將短語動詞放在特殊疑問句中,一問一答,創設語境
例如:agree with / agree to 兩個短語動詞,一個是表示“同意某人的意見”,一個是表示“同意某件事”。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很多學生對此難以區分,較易混淆。鑒于此,我們就可以創設疑問句,鼓勵學生回答。一問一答中,學生就能逐漸通過語境逐漸地理解并且掌握它們的真實意義和用法上的本質區別:
―Who do you agree with?
―I agree with him.
―What did you agree to?
―I agreed to this plan.
以上提出的五種方法切實可行。但在教學中,需要我們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應用。教無定法而有法,尤其是英語教學這種語言教學,離不開多讀、多寫、多練、多思、多看,也只有在“讀、寫、練、思、看”這幾種語言學習的有效教與學的手段中,學生才會逐漸悟出動詞短語學習的訣竅,到那時,我們才會真正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想教學境界,我們的英語教學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析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
專業英語和通用英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著顯著的差異。專業英語教學是為實際工作服務的。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專業英語主要涉及專業詞匯的教學、常見句子結構的分析、句子翻譯等方面。針對這些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記憶專業英語詞匯的能力
專業英語詞匯是學好專業英語的必備條件。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記憶專業詞匯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教會學生正確拼讀單詞
筆者在教學中首先教會學生正確拼讀音標,學會音節的劃分,然后在單詞學習中讓學生反復拼讀直到熟練劃分音節并能夠正確拼讀。
2.注重單詞構詞法特點的講解
筆者在單詞教學中注重給學生講解常見詞匯的前綴、后綴、專業英語詞匯常見的構詞法(合成、轉化和派生)等。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英語詞匯
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讓學生反復拼讀單詞、填詞游戲、圖片講解、詞匯練習、分組比賽、單詞造句、默寫等方式記憶專業詞匯。
三、通過分析講解,培養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的能力
1.分析并講解專業英語常見語法現象
專業英語句子特點是L句多、句子結構復雜。常用句型中通常會涉及形式主語、定語從句、不定式短語、非謂語動詞(動名詞或分詞)、被動語態等語法。學生掌握了這些語法的應用,就能正確地分析句子。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針對這些語法問題進行分析講解。
2.分析句子種類及構成特點
在掌握了專業英語所涉及的基本語法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判斷句子的種類,并根據句子特點找出句子的主語、謂語和短語動詞等成分。簡單句的主謂成分比較容易理解,而長句通常會涉及并列句和復合句,復合句中最常用的是定語從句。長句的主語通常由幾個并列的名稱或名詞性短語構成。謂語則一般由幾個并列的謂語動詞構成。短語動詞則常包括介詞短語、分詞短語、動名詞短語、不定式短語和形容詞短語。分詞和介詞短語通常緊跟在名詞后面,動名詞短語常常充當主語和賓語。
3.及時糾正學生在句子結構分析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句子結構分析中,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判斷句子的謂語。他們通常會把分詞短語和動名詞短語當成謂語,不能找出長句中應用最廣的定語從句以及從句中的主謂成分。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短語之間的區別;而專業英語文章中經常會出現由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它通常放置在名詞或代詞的后面作定語,但如果that在句中不充當成分,一般是同位語從句。這樣,在多個句子分析講解后,多數學生能正確地分析判斷句子結構并輕松地理解句子。
四、反復操練,培養學生快速理解和翻譯文章的能力
學習專業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在熟練掌握詞匯的基礎上理解并翻譯所學文章,最終能閱讀英文說明書、操作手冊等。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句子結構后,要讓學生對句子進行翻譯練習,幫助學生分析中英文句子結構的區別,指導他們根據中英文的不同特點進行翻譯,及時糾正學生在翻譯中出現的問題,并安排學生課后翻譯一些相關內容的專業文章或說明書。
五、編設情境對話,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口語水平,教師可以在專業文章講授結束后編設與文章相關的情境,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專業詞匯編寫對話,并采用分組練習、競賽等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熟悉專業詞匯,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
一、創造真實語言環境
1. 動作演示。教師可以用目標語發出指令,如:Please put on/ take off the hat. Let’s put up this map.先演示,然后讓學生用動作去完成,促使學習者理解語言指令與被期望動作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將習得語言內化。在學習動詞run, jump, dance,名詞arm, circle,形容詞happy, sad, tired等時,教師可以邊說邊用表情、動作表示,學生邊跟著說,邊做出表情、動作,這樣學生就會學得快、掌握得好。
2. 學習《新目標》九年級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我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Section A,扮演巴西人、美國人、日本人、墨西哥人、韓國人等初次見面的禮儀。在Section B,扮演日本人、中國人、法國人等的餐桌禮儀。通過這種扮演活動,把語言學習材料轉變成為學習者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任務,把語言、技能和真實交際經驗統一在教學活動中。
3. 游戲教學。教學有關患病的短語,have a cold, have a stomachache, have a toothache, have a sore back,教師可以跟學生A說出一個患病的短語,要求他進行表演,學生B猜并用英語說出患病的短語。通過游戲教學,能更有效使學生將語言的習得與短語的形象聯系起來,從而增強語言的逼真性。
二、營造和諧的氣氛
1. 在任務型教學中,我采取筆試、口試、表演等多種形式,對活動小組和每一位學生做出公正、綜合的評價,學生更樂于接受,盡顯自己的才能。學生回答完全準確,我立即給予表揚:“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學生遲疑或難以完成任務時,我給予合適的認知和情感支持:“Don’t worry.”“Could you have a try? ”“Never mind,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2. 分組練習。它既保證學生人人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也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安全、寬松的課堂氣氛。
3. 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練習。為C層次的學生提供較容易的練習,如模仿、替換、簡單回答等。對B層次的學生,可讓他們進行難度大些的練習,如句型轉換、根據課文情景對話、閱讀課文問與答、連鎖反應練習,復述課文等。對A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進行較難的句子翻譯,回答課文中較難的問題,歸納課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4. 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課堂語言實踐活動。設計交際內容要注意由淺入深,從易到難。較實用的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有對話、表演、競賽、討論、猜謎等。
三、合作學習
1. 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短語和句子時需要做大量的聽寫練習。聽寫是訓練聽力和寫作技能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師讀、學生寫,然后分組交叉批改,小組之間進行競賽。
2. 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講清語境,讓學生盡快掌握會話內容,在此基礎上給出對話模式,然后讓學生分組圍繞對話的模式進行會話。在小組學習中,小組成員的任務就是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完成限定時間內分配的學習任務。
關鍵詞:對外漢語 “的” 教學法
虛詞“的”在現代漢語中常常附著在其他詞、詞組或句子上,主要用作助詞,起輔助作用。或用在詞語中表示結構關系,或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種語氣。因此,助詞“的”可分為結構助詞、動態助詞和句末語氣詞。虛詞“的”由于與英語“所有格”在語法與語用上存在異同交織的對應關系,在對外漢語中成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一、結構助詞“的”的教學
結構助詞“的”用于定語與中心語之間,構成“定中結構”,用于詞末則構成名詞結構。
對外漢語教學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實現,常用的具體語句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比如:給我看看那件藍色的毛衣。/他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給他送了一份精致的禮物。/那個漂亮的女孩是他的妹妹。/我們應該帶著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學生對結構助詞“的”的理解,可先由學生總結例句中劃線部分的共同點。讓其了解這些都是“(定語)+的+(名)”的結構,相當于英語中的“形容詞+名詞”形式。然后,重點講解“的”前面部分都是帶有描述性質的詞語,而其后則都是名詞。最后,讓學生明白,在這一結構中,是由“的”之前的定語修飾“的”之后的名詞,其意在說明該名詞的屬性或狀態。
同時,在重點講解之后,應加強對教學重點的鞏固練習。可以給學生一些常用名詞,比如:女孩、眼睛、田野、歌聲……讓他們先自由組成詞組,比如:可愛的女孩、大大的眼睛、夜晚的田野、動聽的歌聲。再進一步組成句子,比如:那個可愛的女孩在看書。他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或者讓學生用“(定語)+的+(名)”的結構來填充句子,比如:那里有一個 湖泊。她是一位 奶奶。我想買一件 衣服。
此外,在講解“的”用于說明所屬關系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采取對比法或翻譯法進行教學。比如:我的杯子――my cup.此例中的“的”,用在人稱代詞后,相當于英語中的物主代詞。鼠標的右鍵――the right key of the mouse.此例中的“of”是所有格的標志,這一形式的中心語是“of”前的成份。貓的眼睛――the cat's eyes.此例則是“'s”的所有格形式,其中“的”與“'s”的位置與意思都是一樣的。
經過以上講解之后,老師即可給出結論:名詞/代詞+的+名詞,即表示前者擁有后者。接著在相關及課外練習中,可以使用一些教具,讓學生反復用“名詞/代詞+的+名詞”的形式來描述事物。
對于“的”字短語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的”字短語屬于名詞性短語,它指稱人或事物,能作主語和賓語。例如:你看到的不是他。/紅色的那件比較好看。/少不了你玩的。
其中,第一例是“短語+的”,作主語;第二例是“形容詞+的”,作主語;第三例是“動詞+的”,作賓語。在這幾個例子中“的”前的短語或實詞都是用來表示這一名詞性短語的性質的。同時,應讓學生知道,“的”字短語在句子里的意義是很具體的。
但是,必須讓學生注意,“的”字短語若離開了句子,其具體性就會減弱,而具較大的概括性。比如“大的”,單從這個無具體語境的短語,并不能看出它是主語還是賓語,其所指的具體意義也無從得知,而只能從具體的句子中才能知道。例如:大的不能欺負小的。(作主語,指人)/我喜歡那個大的。(作賓語,一般指物)
“的”字短語教學,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形象生動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比如:“的”字結構指人的教學實踐。先給出如下圖示,再給出詞語:司機。
學生可能并不能立刻說出答案,這時候可以通過啟發式提問,誘導學生思考表達。比如:
老師:這個人在干什么?學生:開車。老師:那他是個怎樣的人?學生:開車的人。
老師:“開車的人”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表達?學生:開車的。
老師:所以圖上的人是“開車的”。他是司機,也就是說司機是什么?學生:開車的。
這種圖片展示教學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抓住所描述事物的性質,結合所講的理論知識,反復練習,以熟練掌握“的”字短語,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的。
二、句末語氣詞“的”的教學
首先告訴學生,“的”作句末語氣詞主要用于陳述句和判斷句。其中用于陳述句的“的”又有不同的形式和用法。
第一,“的”用于陳述句末表示肯定、確認的語氣。在進行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應先給出常用例句,如:他不會來的。/今天會下雨的。/我相信你可以的。先讓學生明白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再試著讓學生去掉句中的“的”后,理解各句的意思。然后仔細區別辨析兩種句子所表語義的差異,最終讓學生明白,去掉“的”的句子所表示的是:情況本來如此,也是表肯定,分別說明:他不會來;今天肯定要下雨;相信你會做到。去掉“的”似乎并未影響句子的意思。但是,加上“的”后,我們明顯感覺到肯定、確認的語氣增強了。這,就是語氣詞“的”的作用。
第二,“的”用于陳述句末表示肯定、確認的語氣還有另一種句型結構形式,即:主語+是+核心詞+的。例如:
他今天是會走的。/這是真的。/這樣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張三是很聰明的。在這種句子中,“是”后面是以形容詞或動詞為核心的詞語,“是”與核心詞一起對主語進行描寫,說明主語“怎么樣”;而“的”仍是句末語氣詞,起增強肯定語氣的作用。在進行這種句式的教學時,可采用反復造句練習的方式。老師先給出一些常見事物及其屬性,再讓學生根據這些事物及其屬性,用“的”作句末語氣詞,造出表示肯定語氣的陳述句。比如:主語(屋子、花、小李、桌子……)+是+核心詞(干凈、鮮艷、孝順、紅木……)+的。通過造句實踐如:屋子是干凈的。花是鮮艷的……如此反復練習,就能較好地學習掌握這一知識點。
在教學句末語氣詞“的”用于判斷句這一知識點時,首先要讓學生牢記其句型結構為:是+名詞性詞組+“的”。例如,我們是一所學校的。/這桌子是木頭做的。/這支筆是他的。/他是教書的。在這些例句中,“是”后跟的是名詞性成分,“的”后省略了中心語,“是”為判斷動詞,連接前后的主語與賓語,“是”與賓語一起對主語進行判斷,說明主語“是什么”。以上例子加上“的”后省略語即為:我們是一所學校的(學生)。/ 這桌子是木頭做的(桌子)。/這支筆是他的(筆)。/他是教書的(人)。
通過以上學習,要讓學生知道,“的”有結構助詞與句末語氣詞的分別,因此,同一表層結構“是……的”的句子形式,在深層句法意義上,也有判斷句與陳述句的區別。
三、動態助詞“的”的教學
所謂動態,通常指動作或性狀持續的過程,并非表示動作或事件發生的時間。而當動態助詞“的”置于動賓短語中,構成“動詞+的+賓語”結構時,則表示過去發生的事情,尤其偏重于強調動作的時間、處所、方式等。這是動態助詞“的”與漢語中一般所謂動態概念的區別之處,也是對外漢語動態助詞“的”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
如何克服這一重點難點,有效地實現動態助詞“的”的教學目的呢?我們認為,關鍵在讓學生認識、理解和區分漢語中一般動態的概念與“動詞+的+賓語”所表語義的不同。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讓學生通過對大量日常生活具體語句的學習理解,分析探索,從中發現特征,總結規律。因此,老師首先要給出大量的例句,如:誰做的飯?/他去年去的中國。/他在市醫院看的病。/這是按處方配的藥。……在讀懂例句的基礎上,先讓學生找出例句中的動賓短語“做飯”“去中國”“看病”“配藥”。單看這些動賓短語,很明顯,是指動作或性狀持續運動的過程,即表示一般的動態概念。然后,再讓學生找出例句中用在動賓短語中間的動態助詞“的”及與其相應的“動詞+的+賓語”結構:“做的飯”“去的中國”“看的病”“配的藥”;再結合例句中的:誰(施事主語)、去年(時間)、在醫院(處所)、按處方(方式)等。最后將“做飯”“去中國”“看病”“配藥”與后者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兩者所表語義明顯不同。前者表示動作或性狀持續運動的過程,后者則表示過去發生的事情,尤其偏重于強調動作的時間、處所、方式等。此時,再給出整個句子的結構:主語+(狀語)+謂語動詞+的+賓語。
在此后的反復練習以鞏固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先給出一些常見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讓學生根據“主語+(狀語)+謂語動詞+的+賓語”的句型結構,用“的”作動態助詞造句。比如:主語(她、李明、姐姐、老師……)+狀語(在家、昨天、按菜譜、在課后……)+謂語動詞(吃、買、做、布置……)+的+賓語(飯、蘋果、菜、作業……)。通過實踐練習,造出句子如:她在家吃的飯。老師在課后布置的作業。……在對句型結構逐漸熟悉以后,可讓學生自己舉例造句。如此反復練習,就能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動態助詞“的”的用法,有效地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衛明.英語中的's能表示什么?[J].中學英語之友(新教材初一版)2012,(10).
[2]易莉莎.淺談“的”字短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06).
一、以舊換新,新舊聯系,復舊學新反復鞏固。
語言知識有其內在的聯系,舊知識為新知識打下基礎,新舊交替,前后呼應,相互聯系,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擴充新知識,由易到難,由簡至繁,理解逐步加深,運用逐漸熟練自如。
拿英語詞匯為例,學生掌握了拼讀規則和構詞知識,學習詞匯就能舉―反三、事半功倍。可以結合新詞的學習,啟發學生復習歸納派生、合成、轉化、縮略等英語構詞法。使他們學會運用構詞法知識,將英語的詞匯進行分解歸納,做到記得準、記得快、記得多。
語言知識內在的聯系在英語語法中更是不乏其例。初中階段出現5個語法項目,都可以某一舊項目為基礎,聯系舊的,帶出新的。
英語的習慣用語很多,可分動詞的、介詞的、名詞的、副詞的等等。有些英語動詞,如come,do,get,go,have,look,make,put,take等的搭配能力很強,構成固定的短語動詞。例如:對話和課文中出現make friends和make mistakes,get on…with以及take one’s time等短語動詞。可從學過的make faces引出make friends,加上make mistakes,聯系復習make sure,把4個make的短語動詞集中起來,再結合由make的本意所組成的make dumpings,makecakes,make a dress等詞組,起到新舊聯系、反復鞏固的作用。其他類的習慣用語可發動學生自己不斷復結。
二、循環往復,不斷再現,逐漸加深,系統歸納。
初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日常交際用語,分布在初中全套教科書中,與話題、結構結合,放在―定的語境中教學。采用循環式的編排方法,把類似的話題和功能項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復現舊的語言形式,同時教學新的。例如,有關問路的用語,再如,打電話、購物、看病、談論時間、天氣等日常交際用語,在各冊教科書中不斷反復出現并逐漸遞增。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系統歸納,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大綱要求的日常交際用語,并能用來進行簡單的交談。
在復習的基礎上教學新內容,在教學新內容時注意系統的復習,是提高效率的好辦法。有計劃地利用同步練習冊中編排的各話題的以及補充的復習性練習,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歸納加深,并通過練習,達到能夠運用。例如上面提到的部分短語動詞,在特定的浯言環境下都進行了系統歸納。還有do,get,have,make等的短語動詞可由教師自編練習,讓學生歸納運用。
初中的語法知識是分散地安排在各冊教科書的不同單元中的。本學期可以利用每個單元的復習課,結合各單元的新項目,對零散的語法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讓學生運用系統的知識指導聽說讀寫技能的操練和養成。例如動詞的時態,可參考下表系統歸納它們的形式和用法,使學生對英語8個常用的時態有科學、系統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九年級下學期的教科書只安排2個單元,便于最后集中時間進行總復習。可以利用《英語課程標準》《初中英語綜合練習》及磁帶、掛圖等系列配套教材幫助學生系統復習所學的知識,并提高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狠抓雙基,適量練習,五官并用,培養能力。
為達到課標對聽說讀寫的具體要求,本學期應在學生已獲得四會技能的基礎上,繼續狠抓雙基、全面培養能力。
在聽的方面:能聽懂從未聽到過的、程度低于所學課文的、語速為每分鐘100詞左右的語段。遇到外國人敢于聽聽他們說的英語,對英語廣播電視節目也有興趣有膽量聽―聽。
在讀的方面:繼續加大閱讀量,除了充分利用配套的《閱讀訓練》外,還應收集英語讀物,供學生課內外閱讀,培養他們快速默讀,用腦思考,猜測詞義,查閱詞典,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時復習鞏固已學的語言,并擴大詞匯范圍,吸收新的語言。達到大綱規定的能獨立閱讀所學知識范圍內的材料,生詞率不超過2%,閱讀速度每40-50個詞,理解正確率達70%。
在說的方面:大綱對說提出4個要求:能就課文內容進行問答;能復述課文大意;能就熟悉的題材看圖問答、說話等;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表達法進行簡單的交談。
本學期要繼續通過課內外大量口培訓練,培養提高學生說的能力,達到課標基本要求。說的成功標志是學生人人能大膽開口說英語,用自己有限的英語對付―些無法預知的情況,甚至見到外國人也不發怵,能夠進行簡單的交談。這就根本改變了“聾啞英語”現象。
關鍵詞:英語口語;初中生;成因;對策
一、成因
1.在英語早讀和課堂中,教師都是偏向于教學生單詞和短語,很少教學生讀短文。當然,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英語單詞和短語是根基,沒有這些基礎,讀短文便是空談。俗話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始于壘土。”必須肯定英語單詞和短語是前提。但在英語教學中,除了教單詞和短語外,還需要教學生讀短文,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然而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在說和讀這兩方面的教學是比較少的,可以說遠遠不夠。縱觀一堂課下來,大多數教師首先開講的是單詞和短語的意思和用法。其次講的是課文,在講課當中,大部分都是教師先讀一遍課文,然后再逐句翻譯、分析。幾乎是“滿堂灌”的模式。為完成英語教學任務,教師騰不出那么多的時間給學生練習口語。學生在課堂中,多半是聽教師講,顯而易見,英語口語練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是比較少的。學生在課堂中練習英語口語的機會是非常少的,這導致了學生英語口語水平較低。
2.在英語試卷中,也沒有口語的測試。英語試卷由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構成。從試卷中可以看出寫和讀的比例是較大的,并沒有說的這部分的測試。從這種分布和分值來看,主要注重的還是寫和讀。這不免會引不起重視。教師在教學中潛意識會減少英語口語的教學,更傾向于寫和看的教學,而學生在學習中也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反正英語考試中又不考口語,這導致學生提不起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動力也不大。
3.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也不重視英語口語的學習,縱觀學生的早讀情況,大多數學生都在辛苦地背單詞和短語,很少有讀課文的。然而在大部分背單詞和短語的學生中,又有部分學生不開口讀,有些學生會寫單詞但讀不來,就用中文注單詞的讀音,久而久之,就形成依賴,一旦脫離中文的讀音,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讀不出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除了早讀和課堂偶爾會讀一些英語的短文之外,其他時間讀得非常少。在課外,更不會練習口語了,都是用母語交流,用英語交流大都停留在英語課堂中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且教師提問的人也是很有限的。所以,一堂課下來,有些學生甚至沒開口讀英語,這導致英語口語水平低。
二、對策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盡量營造良好的英語溝通交流的語言環境和氛圍。良好的學習的氛圍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教師應適量增加一些英語短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優美的、好的短文,在實際情況允許下,可以適量要求學生默寫一些經典的短文。在教學過程中,多和學生互動,可以采取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分組讀課文中的對話,這樣盡可能地讓每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其次,在英語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英語電影,這不僅能夠讓學生糾正自己的發音,還能讓學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魅力,還可以讓學生扮演電影中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分組進行比賽。最后,教師在課堂外,還可以組織一些英語口語競賽,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在這樣良好的語言環境之下,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將逐步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常瑜.初中生英語口語的現狀及對策思考.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
邏輯主語是什么:就是非謂語動作的發出者或承受者。
練習一:找出下列句中非謂語動詞短語(即畫線部分)的邏輯主語。
1. Used for a long time, the book looks old. (_________)
2. Using the book, I find it useful. (_________)
3. He likes helping others. (_________)
4. Moved by his words, I told him all the news. (_________)
5. It’s kind of you to tell me the news. (_________)
6. It is impossible for you to finish so much work in so short a time.(_________)
7. The teacher asked me to answer his question. (_________)
8. I saw him playing at the river side. (_________)
一般來說,分詞做狀語,它的邏輯主語就是句子的主語。
如果邏輯主語是非謂語動詞的發出者,那么非謂語動詞就用主動。如:例2, 3, 5, 6, 7, 8;如果邏輯主語是非謂語動詞的承受者,那么非謂語動詞就用被動。如:例1, 4。
二、過去分詞做狀語的功能
(一)表被動
過去分詞與句子的主語構成動賓關系,也就是邏輯主語是非謂語動詞的承受者。
練:請用括號中所給詞的正確形式填空。
(1)__________ (read ) carefully, the article has several mistakes .
(2)__________(see)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city looks more beautiful to us.
(3) __________ (find) in the forest, the lost boy was already exhausted.
(4) __________ (beat) by the opposite team, the players were not discouraged.
思考:過去分詞作狀語都表被動嗎?
(二)表狀態
1. 源于情感類動詞的過去分詞作狀語時表狀態,與句子的主語不構成動賓關系(情感類動詞的過去分詞,是形容詞化的過去分詞),所表達的意義是說明主語的狀態,“感到……的”,不表被動。情感類的動詞過去分詞有:astonished, amazed, annoyed, amused, convinced, delighted, disappointed, encouraged, excited, frightened, interested, pleased, surprised, satisfied, shocked, terrified, tired, touched, moved, worried, bored, tired等等。
練習三:請用括號中所給詞的正確形式填空或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After the Anti-terrorist War, the American soldiers returned home, safe but _______(tire).
(2)__________(disappoint) with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she started a new one.
(3)After the journey, the three of them went back home, _________
A. hungry and tiredly B. hungry and tired
C. hungrily and tiredly D. hungrily and tired
(4)________(surprise)and happy,Tony stood up and accepted the prize.
(5)After his journey from abroad, Richard John returned home, ________(exhaust).
2. 源于系表結構的過去分詞作狀語時表狀態,與句子的主語不構成動賓關系(這種分詞也是形容詞化的過去分詞)。如:be lost in (沉迷于),be seated(坐著), be hidden(躲),be absorbed in(沉溺于), be tired of(厭煩), be interested in(感興趣),be well-known for(因出名), be dressed in (穿著),be faced with (面臨著) 等。當這些短語作狀語時,常用過去分詞作狀語,表示主語所處于某種的狀態。
練習四:請用括號中所給詞的正確形式填空。
(1)__________(lose / absorb)in deep thought, he didn’t hear the sound.
(2)_________(dress)in a white uniform, he looks more like a cook than a doctor.
(3)He left the place , __________( determine )never to come back .
(4)__________(tire) of the food, he said nothing and went out.
(5)___________(concern) about his safety, the parents called him.
三、過去分詞做狀語的用法
1. 過去分詞作狀語:表示時間,條件,原因,讓步,比較狀語時,等同于相應的時間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原因狀語從句,讓步狀語從句和比較狀語從句。
練習五:請把下列句中做狀語的分詞短語轉換為狀語從句。
(1) He won’t go there with us unless invi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Lost in thought, I didn’t notice what happened outsi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Given another hour, I can also work out this probl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he concert was a great success than expec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過去分詞作方式或伴隨狀語時,等同于一個并列句。
The old man got on the bus, supported by a girl.
= The old man got on the bus and was supported by a girl.
注意:
(1)狀語從句改成過去分詞作狀語后,有時還可保留連詞,構成“連詞+過去分詞”結構作狀語。
When given a medical examination, you should keep calm.
(2)過去分詞作狀語可以位于主句之前也可以位于主句之后。
He stood there silently, moved to tears. = Moved to tears, he stood there silently.
練習六:請把下列句中作狀語的分詞短語轉換為狀語從句。
(1) Satisfied with what he did, the teacher praised him in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Given a few minutes, I’ll finish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rained ten hours a day, he will still be a f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She walked out of the house, followed by her little daugh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Once seen, it can never be forgott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區別現在分詞做狀語
現在分詞作狀語時,與邏輯主語之間存在主動關系,用-ing表示:
1. 當所表示的動作與句中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同時發生用一般式(doing)。
Arriving at a strange-looking house, he showed me into a large, bright clean room.
Walking along the river bank, she was singing a pop song.
Doing his best in maths these days, he has still got no good marks.
2.當所表示的動作發生在謂語動詞之前用完成式(having done)。
Having said this, he spread some food on the table.
Having made the mistake many times, he still makes it once agin.
練習七:請用括號中所給詞的正確形式填空或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__________and short of breath, Andy and Ruby were the first to reach the top of Mount Tai.
A. To be tried B. Tired C. Tiring D. Being tired
(2)__________ twice, the postman refused to deliver our letters unless we chained our dog.
A. Being bitten B. Bitten
C. Having bitten D. To be bitten
(3) __________by th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many farmers have set up wind farms on their land.
A. Being encouraged B. Encouraging
C. Encouraged D. Having encouraged
(4)___________ some officials, Napoleon inspected his army.
A. Followed B. Followed by
C. Being followed D. Having been followed
(5) ____________, liquids can be changed into gases.
A. Heating B. To be heated C. Heated D. Heat
(6)We watched, __________(amaze) as fire broke out on the outside of the spaceship
練習八:閱讀下面材料,在空白處填入適當內容(1個單詞)或所給詞的正確形式。
1 (absorb)in his novel, Tome didn’t notice his teacher coming to him. “ 2 (tell) many times to study hard, why are you still wasting your time?” the teacher said angrily, 3 (glare) at Tom. “Sorry, Mr. Wang. 4 (not know ) what to do, I just want to keep quiet in class, 5 (kill) my time.” 6 (hear) his words, the teacher left more angrily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7 ( surprise), his classmates all stopped studying and looked up at Tom, 8 he was always considered a hard-working boy. “ It’s nothing special,” Tom explained, 9 (put) the novel in his bag. “Isn’t it good 10 us to read more ?” Then he began to do his homework.
參考答案
練習一:1. the book 2. I 3. he 4. I 5. you 6. you 7. me
8. him
練:(1) Read (2) Seen (3)Found (4) Beaten
練習三:(1)tired (2)Disappointed (3) B (4) Surprised (5) exhausted
練習四:(1) Lost /absorbed (2) Dressed(3) determined (4) Tired (5)Concerned
練習五:(1)He won’t go there with us unless he is invited.
(2)Because I was lost in thought, I didn’t notice what happened outside.
(3)If I am given another hour, I can also work out this problem.
(4)The concert was a great success than it was expected.
練習六:
(1)Because the teacher was satisfied with what he did, the teacher praised him in class.
(2)If I was given a few minutes, I’ll finish it.
(3)Although he is trained ten hours a day, he will still be a fool.
(4)She walked out of the house and was followed by her little daughter.
(5)Once it is seen, it can never be forgotten.
練習七:(1)B (2)B (3) C (4)B (5) C (6)amazed
關鍵詞:英語口語;口語教學;口語演練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成為我們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只是學習“啞巴英語”或死搬課本知識,而是要張口說英語,流利地表達出來。由于英語基礎不牢,認為自身的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等等都還很欠缺,學生不敢開口,怕被同學恥笑,被老師批評。同時,老師不給學生適當的鼓勵和及時的激勵,會造成學生心理障礙,越發的不敢說,導致惡性循環。
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要從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入手,我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有這樣幾點思考。
一、教師的正確指導
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素質。一位英語語言流暢、語調優雅的老師肯定是每個學生羨慕和欽佩的對象。老師能以美妙動聽、純正流暢的英語打動學生的心弦,撩起學生學好英語口語的強烈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決不包攬全局,而是讓學生進入英語口語演練的“主戰場”。英語教師還要不斷地為這種口語氛圍“添油加醋”和增添動力。畢竟作為學生,他們可能會在堅持一段時間后便失去了那種最初的新鮮感和熱情。老師一定要想盡辦法,不斷地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勁頭。例如復述故事:課前五分鐘,先讓一位同學走上講臺,用自己的口語復述近幾天他所看到的故事、新聞、經歷、笑話等。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轉述能力,又促使他創造性地去運用語法結構和詞匯。同時,還能夠間接地督促他們去擴大自己的詞匯和句型積累,因為當他要表達的某個說法超出了他目前的能力范圍時,他會在課前提前查閱該說法的各種表達方法,這樣也是對學生練習口語的一個提高。
二、學生個人的努力
學生一定要做到多積累、多練習。多積累主要是指學生要多記單詞,多背句型和短語。這是學英語的基礎,又是提供口語的素材。多掌握固定短語會極大降低學生口語結結巴巴和時斷時續現象的發生,因為學生有了足夠多的積累,就不必邊想邊說和邊說邊想。學生要及時地把自己近期積累的固定短語應用于對話中,使之得到鞏固和強化。背誦的短語和詞匯要及時地練習和鞏固,才不會遺忘。
口語教學作為英語這門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在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要逐步引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一、選擇語法的最基本內容
著名語法學家、語文教育家呂叔湘提倡“規范語法”的教學思想。在講到教學內容時,他說:“當然不能把一切語法事實都拿來講給中學生聽,沒有這種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要選擇重點,首先是最基本的情況。”
語法最基本的內容是各級語言單位如何組織起來的組合法。語素之間,詞語之間,句子成分之間都由這五種組合關系來決定。各級語言單位的組合中,短語最重要。因為短語的構造原則同句子的構造原則基本一致,把短語的構造規律摸清楚了,句子的構造規律也就基本掌握了。
如果教學中使學生掌握了詞、短語、句子的組合規律,進而學會分析它們的結構,那么對很多語言現象的解讀都能豁然開朗。
二、選擇最實用的知識
語法教學要講究實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實用的知識大致包括:短語、復雜單句、復句、句群的分析和使用;句式的變換和選擇,語序的安排;常用特殊句式(連動句、兼語句、特殊句式等),句子成分的搭配;虛詞的理解和使用;數量表示法,指稱表示法,肯定否定表示法,語氣情態表示法等。
三、選擇學生最容易出錯的語法現象
要重視學生最容易失誤的語法現象,抓住屢次出錯的語法“雷區”,這就是教學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分析原因,糾正錯誤。
結合學生閱讀寫作實踐,最容易出錯的語法現象,一般集中語病上,例如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結構混亂、句式雜糅、表意不清等。通過有針對性的語法教學和練習,可以有效鞏固語法知識,從而指導學生的讀寫實踐,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比單純的知識講解后的鞏固性練習有更多的優越性和針對性。
復習課歷來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孔子曾提出“學而時習之”的觀點。復習不但是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鞏固,更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有效復習,能使學生提高對已有知識體系的認識,實現知識的應用。然而,在當前初中英語復習課堂上,很多教師仍存在“熱冷飯”“炒夾生飯”的現象,教師是主角,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的復習課堂明顯與新課程理念不相符,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復習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提高英語復習課的效率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一、講重點———形成知識網絡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而構建。在英語復習課上,教師也要貫徹這樣的教學理念,真正從學情出發,針對學生知識構建的情況進行指導。教師要調動學生自主復習的積極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復習。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上,學生通過自我復習就能掌握的知識可以不講,教師的“講”要力求精要,要針對學生不能解決的難題或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講解。教師“講”的方法要多樣化,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初中英語教材上要求學生掌握詞匯和短語的量是非常大的,特別在初三總復習時,如果教師對各知識點都重新講解,并督促學生記憶,這不僅耗時費力,且課堂教學也沒有新意,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佳。針對這種情況,我為學生制訂了記憶單詞和短語的復習計劃,對學習內容進行分塊,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進行比賽、交流、互測、默寫等活動時,每塊內容都由學生自主復習。教師可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難點、易混點、易錯點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撥。如以下幾個句子:(1)TheteacherwantedtosendTomawayfromschool.Theteacherwantedtokeeptomawayfromschool.(2)I’mgotabitofcold.I’mfeelingabitofcold.(3)Howbeautifulsheis!Whatabeautifulgirl!第一組句子使用了不同的短語進行表達,句意有很大差別;第二組句子換了一個詞,句意也不同;第三組句子使用了不同的短語,句子的組織方式不同。通過這樣的對比方式復習,使學生加深了對單詞和短語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教師的指導和點撥,不僅讓學生記住了相關的單詞和短語,也實現了知識的延伸,新知識的生成,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
二、練關鍵———培養遷移能力
在傳統的復習課上,教師除了面面俱到地講解,就是“題海戰術”了。大量的練習把學生囚禁在反復的機械訓練之中,導致學生疲于應付,無法科學地安排各門功課的復習時間,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身心疲憊。為了擺脫這一局面,教師在布置復習練習時要力求“精練”,要精心設計復習練習題,以練習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學會舉一反三,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只有做到精練,才能有效減輕學生的負擔,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復習課上,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進行一意多表、句型句式轉換等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兩個人比身高的場景,一個人比另一人高的現象,由學生應用不同的句式進行表達。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后,說出了以下幾種不同的句子:(1)Myheightishigherthanyou.(2)Yourheightislowerthanme.(3)Yourheightismorelowthanme.(4)Yourheightisnotashighasmine.(5)Myheightisnotaslowasyours.在一題多練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同一種場景中,應用不同的單詞、短語、句式進行表達,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對綜合性知識的應用。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和研究,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可見,復習課的練習設計,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既要創設一定的情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要力求精簡,體現舉一反三、一題多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導方法———形成復習技能
1.進行一定的學法指導
雖然學生個體存在差異,不同的學習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個體,但學習方法又有其一般性特點,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普遍性的指導。語言學習也有其自身的普遍規律,只有遵循規律才能學有所成。根據遺忘規律,學生在學習單詞、語法時要經常復習,以提高記憶效果。在學習單詞時,要注意從單詞的音、形、義上去理解和記憶,根據單詞的拼寫規則,有意識地記憶。很多學生都反映,單詞總是記了又忘,學習效果很差。這就要把單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記憶,如通過背誦文章的方式來記住單詞。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創設語言應用環境,在學生間進行口語交流,提高單詞記憶的效率。在語言應用中掌握單詞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也符合學以致用的教學價值。
2.學會錯題收集,進行針對性復習
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他們學習的難點,如不加以克服,今后仍會犯錯誤。學生只有克服這些錯誤,才能實現學習上的飛躍。因此,復習中應針對這些易錯的問題進行復習。對此,我要求學生學會記筆記,特別是對錯題的收集和整理。對于平時學習和測試中出現的錯題要做好記錄,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供復習時使用。實踐證明,錯題集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復習資料,學生要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做學習上的有心人。總之,只有重視復習課的設計和指導,才能實現高效的學習。教師要轉變“滿堂講”“漫天練”的教法,制訂科學的復習計劃,創新教學方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并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學法指導,以打造富有活力的初中英語復習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者:曹燕 單位:江蘇省 海門市東洲中學
“自學互幫導學法”,就我理解而言,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反饋、總結等形式來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品質的學習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的引導下,從而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具體地說,自學互幫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通過自學互幫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盡快地發展,尤其是一些后進生,在這種模式下能增強自信心,得到多層次的立體幫助,促進其成功地進步與發展。
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自學互幫導學法”,其課堂結構如下:
1、教師課堂導入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先對上一節知識復習,然后對本課內容進行導入,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以便于下一步的自學。以英語新課為例,學生學習目標主要是了解課文中的新生詞、短語、重要句子及新的語法現象,并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的自學探究
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根據自己制定的學習提綱進行自學。
首先找出新詞、短語及重要句子,尤其是在閱讀課文時不懂的內容,對于生詞、短語、重要句子,在自學時可借助工具書或同學討論,弄清它們的含義,從而進一步了解全文內容,教師巡視指導。
3、討論練習
這一環節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個人活動中的疑難問題,進一步完成課文教學中的新詞、短語及句子,可由各小組自己組織全體參與,各抒己見,完成練習,教師監督學生討論并解答疑難問題。
4、交流練習
這一環節主要是各小組把自己的結果放于班上來交流。可由各組推薦、個人自薦,教師指定等多種形式在全班交流,交流形式可個人講解、互問互答等多種形式,教師給予適當指正。
5、反饋練習
課堂是最重要的環節,讓學生或教師來總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師生活動中的優缺點,以便于下一堂課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