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6: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株紫丁香課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低年級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然而文字畢竟比較抽象,對初學的兒童來說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多種感官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張大嘴巴動天君――愿讀會讀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讀是綜合分析,它體現(xiàn)了語文的學習規(guī)律和特點。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朗讀訓練,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閱讀能力。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興趣點易轉(zhuǎn)移。因此,讀書的形式要盡量追求多樣化,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對讀書保持著盎然的興趣,讀出實效.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一株紫丁香》,在指導讀第一節(jié)時,我先化靜為動,讓學生們表演“踮起腳尖兒”,孩子們“躡手躡腳”的,接著學生們悄悄地小聲地讀,透露出他們對詩句的理解,表達出他們對老師深情的愛。在指導朗讀第二節(jié)時,讓學生從心底親切地呼喚“老師,老師,”抓住“夜夜”這個詞表達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朗讀極其深情。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時,我啟發(fā)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里會夢到什么?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課文中的學生為什么要在老師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內(nèi)容2、3、4、5小節(jié):“我們在老師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裝滿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學生品讀詩歌,找出有關的句子,在小組中互相讀讀,討論討論,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作者要在老師窗前栽紫丁香的原因,體會到學生對老師的熱愛。最后在反復朗讀,熟讀成誦中,學生受到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情感熏陶,體會了詩歌語言的特點及語文知識“押韻”,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
二、借助直觀吸眼球――輕松解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主要是直觀具體形象思維。因此,課堂教學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課件、插圖、實物等,讓學生親自去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想一想等等,加強直觀,豐富內(nèi)容,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解讀文本。
如在學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我利用動畫直觀形象展現(xiàn),幫助學生理解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靠動物皮毛傳播種子;豌豆靠彈力傳播種子的過程。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學生不但輕松地學完了課文,也對這幾種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記憶憂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發(fā)了他們觀察周圍世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在學習“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fā)。”這句話感知內(nèi)容意思時,我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會怎樣出發(fā),去尋找自己的土地?學生的表達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學生張開雙臂做飛翔狀,有的孩子做降落傘樣一個接著一個地和媽媽告別等等,讓學生自由地去創(chuàng)造,去想象,利用知識經(jīng)驗進行再加工與再創(chuàng)造。
三、回歸生活趣活動-----情境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注重科學和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毙睦韺W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喜歡游戲、表演,他們最感興趣的是與他們生活相關的熟悉的人、事、物,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地運用“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圖畫再現(xiàn)情境”、“誦讀表現(xiàn)情境”等方法,借助課文插圖、實物、音像、頭飾、道具、課件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模仿課文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表演、誦讀課文內(nèi)容,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王二小》一課時,由于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相距甚遠,需要“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為了盡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誘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教學伊始,我便播放童聲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并展示相關圖片,用“音樂渲染情境”法,把形、聲、情、意融為一體,激發(fā)學生對王二小故事產(chǎn)生興趣,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教學過程中,我又創(chuàng)設了“圖畫再現(xiàn)情境”,讓學生通過圖片觀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日本鬼子讓王二小帶路及發(fā)現(xiàn)上當后的兇惡嘴臉的情景,再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情境”進行情境表演,最后讓學生回饋原文讀句子,通過“誦讀表現(xiàn)情境”,感悟生情,學生演得逼真,讀得有聲有色,學得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很快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體會了文中情感。
四、授之以漁會學習――培養(yǎng)能力
“學習應該是一個不斷取得能力的過程,并導致積極行為,創(chuàng)造一個新期望的未來?!边@句話強調(diào)了“會學”才是提高素質(zhì)的關鍵。因此,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認識特點,我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抓重點詞、重點句”、“從課題入手”等方面質(zhì)疑問難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掌握“讀、思、劃、議”等解疑釋難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讀懂課文。
[關鍵詞]學生本位;兒童詩;誦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2000801
兒童詩富有深厚、純真的情感,且生動的形象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備受學生的喜愛。而現(xiàn)階段的兒童詩教學僵硬,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使兒童詩教學回歸學生本位,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使兒童詩誦讀教學豐富化,充分展現(xiàn)兒童詩的獨特之處,提升教學質(zhì)量。
一、適度引導,啟發(fā)學生心智
小W語文教學不僅是情感表達的工具,還肩負著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使命。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過程具有漸進性與長期性,形象直觀的實物更有助于學生進行感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抽象的概念或事物具象化,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使學生不僅能夠理解文字的含義,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兒童詩的興趣。同時,教師應結(jié)合詩歌的特點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到思考的魅力。另外,教師應進行拓展性思維練習,讓學生突破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提升學生的誦讀理解能力。
例如,教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時,上課伊始,教師應讓學生理解“盲”字的意思,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我”為何要送蟈蟈給盲婆婆,讓學生感受到“我”為了給盲婆婆帶去更多的歡樂而送蟈蟈給她,體現(xiàn)出“我”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幫助。文中的“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一句較為抽象的句子,教師繼續(xù)追問:“盲婆婆既然看不見,怎么能走進田野呢?”在學生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狞c撥與引導:“雖然盲婆婆不能走進田野,但是蟈蟈的叫聲能夠讓她聯(lián)想到田野那盎然生機的景象。”“您聽,它唱得多好”這是對蟈蟈的夸贊,它之所以唱得好聽,是因為它給盲婆婆帶去了歡樂,讓婆婆在蟈蟈的鳴叫聲中回憶童年的快樂。這首兒童詩將“送”的用意與蟈蟈歡快的鳴叫聲以富有意趣的方式表達出來,將充滿愛心的少年形象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應注重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感受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的深層內(nèi)涵。
二、解讀文本,傳遞知識與情感
進行兒童詩教學時,教師應從學生本位的角度來解讀文本,實現(xiàn)傳授知識和傳達情感的雙重目的?;诖?,教師應充分了解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找到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的情感來源,對詩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詩歌,認知文字,領悟詞句,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兒童詩的意境與韻味,不斷積累知識。另外,教師進行誦讀示范時應準確把握音調(diào)與情感的關系,把握好語調(diào)的節(jié)奏,給學生帶來美好的視覺體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規(guī)范、流暢誦讀的目的。
例如,教學《鄉(xiāng)下孩子》時,這首兒童詩將鄉(xiāng)下孩子的見聞進行描繪,展示了一幅快樂的生活圖景。因此,教師應用贊美的語調(diào)進行誦讀,讓學生體會到鄉(xiāng)下孩子的快樂生活。如“捉一只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這句話的含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以圖片的形式將蝴蝶與故事之間的關系展示出來,展現(xiàn)鄉(xiāng)下孩子的聰明和創(chuàng)造性。在誦讀時,教師應將互相對稱的語句讀出節(jié)奏和情感,如“歡唱”“黃鸝”“盛開”等詞語應以歡快的語氣進行誦讀,“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等語句要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讀出來,表現(xiàn)出贊嘆之情。
三、反思教學,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結(jié)束后應進行教學反思,分析學生是否領會了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并根據(j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diào)整,重視兒童的心靈體驗,引導學生以兒童的思維對詩歌進行感知,以兒童的眼光對教學方法提出質(zhì)疑,從而不斷完善兒童詩的誦讀教學。同時,教師要從兒童天性的角度來實施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詩歌的美好,增強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教學《一株紫丁香》時,教師應讓學生自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表達師生間深厚情感的小詩,詩情畫意的景象滋潤著教師的心田。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應從學生的視角對詩歌進行分析。對此,教師可向?qū)W生提問:“文中我們?yōu)楹我谄鹉_尖兒呢?”原來是想悄悄地將紫丁香送給老師。夜深了,教師仍在燈下寫教案,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辛勤付出,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增強師生間的情感。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時,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來渲染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提高誦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式
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引下,積極探索省時高效的識字教學方略,切實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自能識字的能力,還識字教學于精彩。作為一名的一年級的教師,有責任對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探索改革,讓孩子們能在開發(fā)性的氛圍里愉快、自主地學習。
一、聯(lián)想識字
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應該回歸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緊可以加深學生的識記效果,而且對于生字的實際應用也有很大的幫助。語文教學中強調(diào)理解要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蔽矣X得識字教學也可以聯(lián)系課文進行識字。在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中,在識記“息”這個字,學生運用了拆字法,把“息”拆分為“自”“心”,雖然這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但是我覺得這種識記方法過分生硬牽強,也脫離了漢字的本身含義。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把“息”所在的此“休息”拿出來說句子,通過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來理解“息”這個字,從而記住了“息”。
在識字教學中,把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聯(lián)系課文來幫助時記,同時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歸類識字
從我們的漢字的造字法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教學時,我們?nèi)绻軌驇椭鷮W生進行適當?shù)臍w類,既對學生提高識記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又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實際的范圍。例如:人教版第二冊《語文園地二》,要認識的“掃、提、搬、推、挑、抬、捕、捉、抓”都是形聲字,都帶有“扌”。教學時,我就引導學生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使學生得出結(jié)論“這些生字都帶有‘扌’,都跟動作有關系。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字帶有‘扌’的字,然后進行了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認識一些課外的生字,拓寬了識字面。歸類識字法在學生識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又有助于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
三、游戲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識字,是無法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對于識字的效果也會降低。因此,在識字過程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識記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
開火車的游戲法。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但是這種游戲可以了較大范圍的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有好處。通常,在識字一開始,我會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一下學生對這些聲字的熟悉程度,這樣教學時就可以側(cè)重的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我也會使用開火車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和及時的補強。在游戲方法上我也進行了“改良”,一開始,我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火車火車往這兒開!”,而且形式也多樣了,有單軌火車、雙軌火車,還有環(huán)城火車、翻山火車等等。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法,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diào)劑,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益處。歡樂對對碰的游戲方法這個游戲,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第二冊《練習冊》中,有這樣一道題,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讓學生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睂W生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門’一碰,們們。”借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識字樂趣,提高識記效果。
在識字過程中,引進游戲,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漢字,提高識字的效果。
四、情境中識字
一、猜測閱讀
看到題目,先別急著往下讀(讀經(jīng)典的文本,最好都能有這樣的閱讀習慣)。如教學林良的《沙發(fā)》。讀完題目,可以讓學生想想詩人會怎樣下筆;看到家里的沙發(fā),你會想到些什么?……也許學生見到沙發(fā)的模樣會說“請坐,請坐”,因為心中有一份傳統(tǒng)美德;但我們?nèi)f萬想不到在詩人眼里,這居然是“抱抱你的/姿勢”。在猜測閱讀中,可以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童詩的“意想不到”,而童詩獨特的思維和視角,也就在不經(jīng)意間和學生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二、整體觀照
兒童詩歌一般都短小、有趣,忌諱割裂,不適合進行分析性閱讀。課堂教學中宜從詩歌的整體入手,要求學生在整體閱讀中體會詩歌大意,在整體觀照中領悟詩歌內(nèi)涵與情感,最后通過整體誦讀達到對詩歌的理解。
在這一點上,詩歌教學包括古詩和現(xiàn)代詩歌教學都是一致的。以五上的《最后一分鐘》為例,這是一首現(xiàn)代抒情詩。在通讀全詩后,可以引導學生說出最初的、最直觀的、最真實的感受:“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分鐘?”由于學生個體原有文化積淀和認知水平的差異,他們的感受是參差不齊的。大部分學生感受到這最后一分鐘是難忘的、激動的、高興的,這是比較淺層次的感受;也有小部分學生感受到這是漫長的、嶄新的一分鐘,這是比較深層次的感受。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是貫穿詩歌始終的情感線,也是貫穿教學始終的氣脈。有了整體觀照為基礎,就為深入研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意象感知
意象是詩歌重要的組成部分。詩歌依托生動的意象完成詩意的傳達。因為詩歌講究含蓄和跳躍,所以有些意象并不那么容易為孩子所直接感知,教學時需要教師借助相應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意象具象化,通過想象,將靜止的文字還原成生動的聲音、形象和色彩。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體驗
兒童詩中的意境往往是非常生活化的,課前或課中帶領學生進行適當?shù)捏w驗,或開展游戲,或引導表演,都能讓學生順利地進入詩歌意境,與詩中人物展開情感交流。如《雨后》一詩描寫了一群孩子玩水的熱鬧景象,尤其表現(xiàn)了兄妹倆的快樂與矛盾之心。可以讓學生趁雨后玩玩校園里的積水,體驗豐富了,學生很自然地就把詩中的人物轉(zhuǎn)換成他們自己,感情到位,朗讀也就有聲有色了。人教版低年級教材中類似的兒童詩歌比較多,如《比尾巴》《鞋》等,都可以采用游戲或表演的辦法,讓學生加深體驗,更好地學習。
(二)圖像補充
有些詩歌的意象不是學生所熟悉的,教師就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引領學生豐富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如《最后一分鐘》,香港百年的屈辱史是學生所陌生的,然而只有感受百年來曾經(jīng)的痛苦,才能體會此時此刻的歡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文字,補充、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租界內(nèi)中國人的種種屈辱,幫助學生進入詩歌意境。當然,詩歌的想象是無盡的,適當?shù)膱D像補充只是一種引領、一種載體、一種鋪墊,而不能完全代替,更不能就此剝奪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
(三)閱讀鏈接
當詩歌內(nèi)容比較抽象時,可以引進新的閱讀資源進行支持和補充。如在教學《最后一分鐘》時,筆者就準備了關于和的閱讀材料作為補充,幫助學生理解“虎門”“紫荊”等意象。
(四)誦讀
兒童詩歌的朗讀比起古詩來有更多的自由,它不受格律的限制,更多的是依情感的起伏變化而定,甚至有的兒童詩歌在分行時就考慮到其中的情感元素了。指導誦讀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邊想象邊自然地按自己體會到的節(jié)奏表達情感,童詩的趣味就流露出來了。
有些詩歌甚至可以有多種讀法。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依著各自的理解讀,反而更能讀出童詩真正的趣味。如上海的盧雷老師在一次講座中曾經(jīng)談到一首兒童詩的教學。“綠水草,紅金魚,小弟弟,數(shù)金魚,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边@樣的詩歌該怎么讀呢?他讓一年級的學生自己讀。結(jié)果有一生讀成“一二三/四五六/七——/”,理由是有一條金魚藏起來又游出來被發(fā)現(xiàn)了。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此首詩歌的言語秘妙就在這,雖然只有簡單直白的幾個字,卻生動刻畫出金魚在魚缸中游動嬉戲的情狀。而朗讀就是打開這首詩歌言語秘妙的鑰匙。這也提醒我們關注童詩教學的另一重要任務——言語實踐。
四、言語實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兒童詩歌教學也同樣要重視言語實踐。
(一)根據(jù)詩歌的體裁特點開展言語實踐
學生對詩歌的言語實踐最重要的方式是誦讀。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要安排不同目標、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書聲瑯瑯、詩韻悠悠。
同樣以《最后一分鐘》為例,在“初讀詩歌、讀通詩句”板塊,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筆者安排了“讀準短語,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讀第一行詞語:脊(jǐ)梁、悄(qiǎo)然落地、旗桿,在朗讀中完成多音字正音。又請學生讀第二行詞語:風雨歸程(chéng)、叩問(wèn)、嘴唇(chún)、傷痕(hén)、靈魂(hún)、沸騰(téng)、鐘聲,在朗讀中掃清字詞障礙,并且滲透詩歌的一大特點——押韻。緊接著安排“送詞回詩,讀順詩句”環(huán)節(jié),將最后一個字韻母相同的詞語,送回詩行的末尾,再讀詩歌,讀出韻味。
(二)根據(jù)詩歌的表達特點開展言語實踐
許多優(yōu)秀的兒童詩都是學生語言學習的范本。在《最后一分鐘》一課中,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最后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是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是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寂靜中誰的微微顫抖的嘴唇……”是這首詩歌中最具特征的詩歌語言形式。在學生充分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筆者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詩歌的語言規(guī)律,感知詩歌的語言形式。同時,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在想象中提煉詩歌的意象,嘗試仿寫,用詩歌的語言將畫面定格。
(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言語實踐
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詩歌學習時,可以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詩歌語言表達的共同點,也可以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詩歌語言表達的獨特之處。同時,還可以適時進行中外同題詩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詩作、古詩和現(xiàn)代白話詩等的拓展比較閱讀,在詩文比較中加深對詩歌藝術的理解和體會。
模仿是兒童最基本的學習方法。有了范本依托,學生容易通過模仿進行語言積累、內(nèi)化和遷移。詩歌的模仿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觀察視角的獨特性。同一樣事物,詩人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哪一點?我們怎么就沒想到呢?如果讓我們來觀察,會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從觀察視角入手,把學生的思維打開,練習觀察與思維的獨特性。其次是模仿詩歌的表達形式。詩歌表達形式的獨特性體現(xiàn)在用詞上,也體現(xiàn)在分行上,甚至體現(xiàn)在文字的排列上。通過讓學生多讀、背誦,體會詩歌形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引領學生適當模仿,從而提高表達質(zhì)量。
兒童詩歌是唱著兒童心曲的歌。不管是兒童詩閱讀、欣賞還是寫作,都要用童心聆聽,用童真回應,才能引領學生走進這美妙的世界,在他們的心田里播下美的種子,讓他們沐浴著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快樂成長。
附:小學階段教材內(nèi)兒童詩歌(現(xiàn)代詩)統(tǒng)計 (人教版)
冊數(shù) 課文 作者 國籍
一上 拼音4《輕輕地》 鄭春華 中國
一上 拼音5《猜一猜》
一上 拼音6《在一起》 李秀英 中國
一上 拼音7《“過橋”》 鄧元杰 中國
一上 拼音8《歡迎臺灣小朋友》
一上 拼音9《小白兔》 劉 御 中國
一上 拼音10《有禮貌》 李光迪 中國
一上 拼音11《月兒彎彎》 王清秀 中國
一上 拼音12《登山》 蔣文美 中國
一上 拼音13《彩虹》 程逸汝 中國
一上 復習四讀讀背背《秋葉飄飄》
一上 識字(一)課文第4課《操場上》
一上 課文第3課《小小竹排畫中游》
一上 課文第4課《哪座房子最漂亮》 楊霞丹 中國
一上 課文第7課《小小的船》 葉圣陶 中國
一上 課文第9課《影子》 林煥彰 中國
一上 課文第10課《比尾巴》 程宏明 中國
一上 語文園地(三)讀讀背背《東西南北》
一上 識字(二) 第1課《比一比》 楊???中國
一上 識字(二) 第3課《菜園里》 寒 楓 中國
一上 識字(二) 第4課《日月明》
一上 課文第11課《我多想去看看》 王寶柱 中國
一上 課文第13課《平平搭積木》 田 地 中國
一上 語文園地(五)我會讀《天上的小白羊》
一下 課文第1課《柳樹醒了》 雪 兵 中國
一下 語文園地(二)讀讀背背《鞋》 林武憲 中國
一下 語文園地(三)讀讀背背《小鳥》
一下 語文園地(五)我會讀《人有兩件寶》
一下 課文第25課《快樂的節(jié)日》 管 樺 中國
一下 選學課文第1課《春風吹》
二上 課文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上 課文第5課《一株紫丁香》 滕毓旭 中國
二上 課文第9課《歡慶》 郭榮安 中國
二上 課文第23課《假如》 白 冰 中國
二上 課文第26課《“紅領巾”真好》
二上 選學課文第1課《四季的腳步》
二下 課文第6課《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二下 課文第20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下 選學課文第1課《春的消息》 金 波 中國
三上 課文第12課《聽聽,秋的聲音》 畢國瑛 中國
三上 語文園地(三)趣味語文《花鴨和彩霞》 阮居平 中國
三上 選學課文第6課《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 金逸銘 中國
三下 課文第25課《太陽是大家的》 薛衛(wèi)民 中國
三下 選學課文第1課《山城的霧》 蒲華清 中國
四上 語文園地(三)日積月累《雨中的樹林》 金 波 中國
四上 選學課文第1課《延安,我把你追尋》 祁念曾 中國
四下 課文第2課《桂林山水》閱讀鏈接《濃碧》 袁 鷹 中國
四下 語文園地(二)趣味語文《說“信”》
四下 課文第16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高洪波 中國
四下 課文第21課《鄉(xiāng)下人家》閱讀鏈接《在天晴了的時候》 戴望舒 中國
五上 課文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閱讀鏈接《神奇的書》 艾米莉·
狄金森 美國
五上 課文第6課《梅花魂》閱讀鏈接《故鄉(xiāng)》 楊 牧 中國
五上 課文第18課《慈母情深》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 冰 心 中國
五上 課文第24課《最后一分鐘》 李小雨 中國
五上 選學詩歌第2課《斗笠》 王宜振 中國
五下 課文第3課《白楊》閱讀鏈接《帳篷》 艾 青 中國
五下 課文第9課《兒童詩兩首》
《我想》《童年的水墨畫》 高洪波
張繼樓 中國
中國
五下 選學詩歌第9課《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葉 浪 中國
六上 課文第6課《懷念母親》閱讀鏈接《我的中國心》 黃 霑 中國
六上 課文第8課《中華少年》 李少白 中國
六上 課文第20課《有的人》 臧克家 中國
六上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太陽的話》《白樺》
閱讀鏈接1《我們?nèi)タ春!?/p>
閱讀鏈接2《致老鼠》
閱讀鏈接3《爸爸的鼾聲》 艾青\
葉賽寧 中國\
俄羅斯
金 波 中國
閻 妮 中國
六上 選學課文第6課《我們的方陣》 吳 珹 中國
六下 課文第5課《手指》閱讀鏈接《手》
六下 回顧拓展三 日積月累《囚歌》 葉 挺 中國
六下 課文第14課《賣火柴的小女孩》閱讀鏈接《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劉倩倩 中國
六下 課文第19課《千年夢圓在今朝》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 蔡桂林 中國
六下 畢業(yè) 依依惜別 4《同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