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5: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腫瘤放療科醫生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一般資料醫院共組建6個專業小組,專業小組成員共114名,護理人員102名,其中主任/副主任護師6名,主管護師53名,護師36名,護士7名;臨床醫生10名,其中主任/副主任醫師7名,主治醫師1名,主任藥劑師1名,營養師1名;醫務部主任、護理部主任各1名。學歷:碩士及以上13名,占11.40%;本科59名,占51.75%;大專42名,占36.84%。
1.2方法
1.2.1專業小組的建立護理部公布專業小組類型及人員要求:大專學歷且從事腫瘤護理工作滿5年,本科學歷且從事腫瘤護理工作滿3年,碩士學歷且從事腫瘤護理工作滿1年,熱愛專科護理工作、愛崗敬業、工作表現優秀,有相關專科培訓證書者優先。選取標準為自愿參加、具有相關專業實踐經驗和從事該實踐領域的臨床護理工作,原則上同一專業小組每個科室1名。根據腫瘤患者綜合治療臨床護理服務需求,選取專業性強、需求高、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能基礎的6個領域優先發展,包括腫瘤放化療、靜脈輸液、傷口-造口-失禁、疼痛-姑息、腫瘤康復與健康咨詢、腫瘤患者營養支持。發展原則為先培訓再實踐,成熟一個運行一個。根據專業和管理能力選取科護士長或護士長任專業組長,獲得專科護士培訓證書的護士任副組長,高年資本科生或研究生任秘書,根據工作需要配備相關臨床專業科室的護士名數,根據專科特點邀請醫學及醫技相關專家加入。護理部、醫務部負責對所有專業小組進行發展支持和運行管理,如授權與操作者資質管理、多學科合作的工作流程再造等。醫療醫技合作專家承擔專業小組的專業培訓、會診與技術指導、照護合作等工作。專業小組組長負責制訂每年的工作目標、計劃、總結,負責小組日常工作的開展、問題協調,必要時護理部予以支持。護理部建立“專業小組工作記錄本”,附有專業小組管理制度、組織和工作職責、工作計劃,主要記錄工作開展情況,包括對全院的專業服務支持,例如:培訓、新技術與科研、對外學術交流;規范和提高專業護理質量,如制訂和更新專業規范,進行專項質量檢查;為住院患者提供專業照護,參加護理專科門診為出院患者提供專業服務。
1.2.2專業小組工作內容①腫瘤放化療專業小組負責為全院提供腫瘤放化療護理的專業支持,包括制訂放化療護理專業規范,例如:化療藥物使用操作流程、制作化療健康教育視頻,指導化療新藥、放療新技術使用的護理;開展放化療護理專項質量檢查;提供放化療護理問題會診,參與疑難患者照護等。②靜脈輸液專業小組建立集束化中心靜脈置管技術和管理,由專業小組全面承擔中心靜脈置管、導管維護、質量管理、靜脈輸液新技術和科研開展等工作。③傷口-造口-失禁專業小組負責全院慢性傷口(含癌性傷口、放射性皮膚損傷等)、外科疑難傷口的會診和處理,壓瘡質量管理,各種造口患者的護理、疑難問題會診等。④疼痛-姑息專業小組負責推動全院癌痛和術后疼痛規范化治療工作開展,制訂醫院癌痛護理常規,規范疼痛評估、處置、觀察和記錄;參與癌痛患者多學科會診和跨部門問題的協調解決等。⑤腫瘤康復與健康咨詢專業小組一方面在全院推動腫瘤患者快速康復服務,同時與四川省腫瘤防治辦公室癌癥康復中心合作建立與發展“陽光之家”“聚愛沙龍”等組織,設立腫瘤患者健康咨詢與心靈關懷部,開展防癌健康教育、腫瘤康復及心靈關懷等服務,為新確診患者、手術及放化療等治療前后,康復期或腫瘤晚期姑息治療階段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支持。⑥腫瘤患者營養支持專業小組開展腫瘤營養護理專業培訓,營養咨詢、營養并發癥護理和腫瘤治療中營養評估與支持護理等工作,在進食障礙的放化療患者中推廣早期胃管給予營養,食道癌等重點患者營養干預等。
1.2.3整合照護臨床實踐方式護理部在原護理會診制度的基礎上制定整合照護工作模式:整合照護患者申請標準包括“特大疾病、病情不穩定、發生合并癥、原護理措施無效或問題進展、有醫療護理爭議、醫護人員主動申請”等。由責任護士向護士長及主管醫生討論決定患者是否需要申請整合照護,科室可直接向相關專業小組組長提交照護申請,由專業小組組長(必要時由護理部)協調專業小組參與患者護理。接受整合照護患者的護理結果定時在專業小組內討論分享,并做好病例和溝通信息記錄,每季度提交護理部,特殊情況及時匯報。責任護士與主管醫生負責協調整合照護過程中醫患溝通、簽訂知情同意書、照護措施調整與停止等。整合照護方式包括會診、照護方案制訂、直接參與照護、護理專科門診等多種形式,根據患者的照護需求與健康問題決定。患者主管醫生、科護士長及護理部對整合照護措施、效果和質量進行監控,確定照護方案是否需要修改或終止。專科護理門診則為門診治療患者和出院患者提供腫瘤專科護理服務,如放化療并發癥護理與健康教育,靜脈通路建立與維護、并發癥處理等;造口-傷口護理,康復指導與健康咨詢、心理疏導等。
1.3效果評價
1.3.1患者整合照護效果評價指標分析2009年前引發患者投訴(含糾紛)的主要原因是:對專科護理結果不滿意。因此將患者接受整合照護效果評價指標確定為:護理投訴、患者滿意度評分、表揚護士人數(包括點名表揚人數和表揚信、錦旗等)、醫生滿意度評分。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和醫生滿意度調查表均為我院醫療質量管理辦公室根據《四川省衛生廳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制定,長期用于我院醫療護理質量管理。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包括患者入院時(3個條目)、住院治療過程中(12個條目)、出院時(2個條目)及意見與建議部分(3個條目)4部分,共20個條目。前3部分均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5分(非常滿意)到1分(不滿意)計分,總分100分,第4部分為開放性問題,包括“您認為本科室工作最好的護士是誰?”“您認為本科室工作質量有待提高的護士是誰?”和“請您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建議或意見”。該調查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66,各因子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50~0.932。醫生滿意度調查表包括醫生對合作護士工作規范性和專業性、環境準備、工作態度、工作紀律、醫囑執行情況等的評價(20個條目)以及對護士的建議或意見(3個條目)。評價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5分(非常滿意)到1分(不滿意)計分,分值20~100分。該調查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12,各因子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35~0.890。
1.3.2護理專科發展相關評價指標比較分析國內護理學科發展對護理專科的要求,將整合照護對醫院護理專科發展作用的評價指標確定為:專科護理崗位數、獲專科護理培訓人數、專科照護患者例數、專科護士培訓人數、繼續教育項目和科研課題等。
1.4資料收集方法護理投訴、患者滿意度評分、醫生滿意度評分為醫院質量管理辦公室日常質量控制指標,由辦公室根據質量檢查結果提供。專科護士崗位數為截止2009年底和2012年底由護理部、人事部、財務部共同確立的按專業崗位進行獨立薪酬分配的護理專科崗位,獲專科護理培訓人數指獲得專科護理培訓證書的人數;專科照護患者例數為接受整合照護的患者數,2012年數據來源各專業小組工作總結,將2009年護理會診數作為2009年接受專科照護患者例數;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培訓專科護士人數、繼續教育項目、科研課題立項等指標均為截止2009年底和2012年底護理部記錄數據。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討論
2.1整合照護可以提升腫瘤患者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整合照護后2012年護理投訴由2009年的9例降為零,患者滿意度評分、獲表揚護士人數以及醫生滿意度評分均有明顯提高(P<0.01)。隨著專業小組成員在放化療副反應觀察處理、傷口護理、心理支持與干預、康復護理、營養評估與干預等方面的專業護理能力不斷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和康復的滿意度也有明顯改善,為護士送表揚信和錦旗的5例患者均為接受整合照護的病例,包括外科復雜傷口病例、放化療嚴重副反應病例等。專業小組應用傷口負壓治療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等護理措施彌補了傳統護理工作中解決專業疑難問題能力不足的缺點,與整合醫學觀和目前臨床護理實踐中重視多學科合作解決護理問題的作用是一致的。在臨床實踐中,每個專業小組進一步確立了專科實踐的發展方向與臨床工作目標,如進行化療藥物使用標準流程研究,放療副反應護理專項檢查;開展個體化癌痛評估和健康教育推廣;對新確診、腫瘤治療前后、晚期腫瘤患者等開展主動訪視等。形成了包括治療協助、癥狀控制、滿足精神心理需求、提高社會適應等多方面的專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各科室的專科實踐優勢并加強醫護、護護間的聯系和溝通。
[關鍵詞] 循證護理;乳腺癌;保乳手術;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6(a)-016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he emo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72 patients und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in Sichuan Mental Health Cente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given usual care) and evidence-based group (line of evidence-based care),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s and the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8) scor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S, SDS and SF-38 in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improved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evidence-based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neg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patients, and help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length of stay, whiv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Breast canc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Negative emotions; Quality of life
研究顯示,乳腺癌嚴重威脅婦女生命健康,在全世界及我國,其死亡率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之前列[1-2]。雖然乳腺癌的治療已進入到了一個以生物學特征為指導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時代,但外科手術一直是治療乳腺癌的的主要手段[3]。同時,由于在女性體型和中的特殊意義,手術造成的缺失及治療帶來的軀體不適使乳腺癌患者的情緒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癌癥[4-5]。
為避免毀形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創傷,很多患者都會選擇保乳手術。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仍可能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又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和預后密切相關,不利于術后康復[6-8]。
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明確、明智地將科研的結論與臨床經驗以及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的過程[9]。相關研究顯示,將循證護理應用到乳腺癌手術中,不僅有利于其術后功能的恢復,也能降低患者自卑、恐懼、抗藥及其他不良心理問題[10-11]。本研究旨在探討圍術期循證護理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72例,均為女性,均是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以下簡稱“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療的患者,以TNM分期為Ⅰ、Ⅱ期,均經過影像學檢查或術后病理檢查確診,腫瘤直徑小于3 cm,病灶與距離在3 cm以上,癌變組織未浸乳暈和,不存在胸肌嚴重粘連等,術前未經放療及化療。所有入組患者均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簽署保乳手術知情同意書,排除法律糾紛。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循證護理組(簡稱常規組和循證組),均為36例。常規組年齡27~54歲,平均(33.5±11.8)歲,未婚7例,小學及以下文化6例,初中及高中文化27例,大專及以上文化3例,曾有哺乳史25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7例,浸潤性小葉癌12例,黏液腺癌5例,硬癌1例,髓樣癌1例。循證組年齡28~55歲,平均(32.7±12.1)歲,未婚2例,小學及以下文化5例,初中及高中文化26例,大專及以上文化5例,曾有哺乳史27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8例,浸潤性小葉癌11例,黏液腺癌6例,硬癌1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生育及哺乳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包括積極進行術前準備,如準備手術相關器械與物品,術中檢測各生命體征,調整適合,依據臨床規范予以積極的手術配合,術后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循證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循證護理:①提出問題。患者入院后,用自制問卷對不同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詳細了解和分析,并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專業護士及質控護士,專業涉及心理咨詢、皮膚護理、管道護理、胃腸營養護理及整形護理等相關領域。②利用最佳證據。通過查詢醫學資料和互聯網搜索等方式,廣泛收集各種循證資料。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從中得出護理工作所需證據。然后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制訂乳腺癌保乳手術圍術期護理方案。③實施具體的臨床護理。護士長制訂出一個科學的工作計劃及日常管理工作,然后由專業護士及質控人員按相關規范實施,提出保乳手術圍術期護理相關問題并給予相應的臨床護理,包括:營養支持:患者在突然罹患上乳腺癌后,在復雜的心理機制基礎上,其總體食欲會受到影響,表現為食欲下降、厭食、消化不良等。其機體抵抗力也會低下,通過前期循證分析,需要給予其足夠的營養支持,以增強其抵抗力,減少感染的出現,其一般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消化類食物,同時給予足量的新鮮蔬菜、水果,促進食欲;心理護理:接受保乳手術的女性大多會對手術及手術效果、術后復發風險等存在顧慮,對手術后的綜合治療產生恐怖,針對患者可能存在的失眠、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由專業護士和具有心理學背景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詳細的介紹,并給予顧慮和安慰,使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引導其更好地配合醫務人員的各項工作[12]。同時充分取得患者家屬尤其是其丈夫對患者手術的理解和支持。術后由于傷口的影響,患者肢體擺放位置的變化、疼痛等均可能影響組織的康復,應充分給予足夠的鎮痛及支持性心理治療;呼吸道護理:保乳手術涉及到胸部組織的損傷,術后傷口疼痛、加壓包扎對其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響,鼓勵患者深呼吸及充分咳痰,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等對癥處理;引流管和并發癥護理:術后傷口的護理由專業科護士和整形美容科護士共同執行,對皮瓣下妥善固定,保持通暢,并及時進行更換,避免因為引流不暢導致皮下積液的出現。操作時動作輕巧嫻熟,并叮囑患者及其家人妥善保護導管,避免過分牽拉等。合理進行傷口護理,妥善固定皮瓣,適度進行包扎,避免過緊影響皮瓣的血運情況導致皮瓣壞死等的出現;制訂康復計劃,患者術后第3天,既在專業護士的指導下逐漸鍛煉其手術側肢體功能,如肩關節及上肢的運動,防止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④科學評價。護理工作結束后,及時對護理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總結護理經驗,促進護理人員對保乳術患者圍術期護理綜合水平的提高。⑤做好定期隨訪工作。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隨訪,可采用電話隨訪結合入戶隨訪的方式,對患者的生活和服藥情況等進行指導,及時收集患者的反饋信息,以更好地促進護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負性情緒:患者入院當天、術后1周及1個月,分別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13-14]對患者情緒及社會功能進行調查,如患者系文盲則由工作人員逐字逐句代為敘述SAS及SDS量表條目及評分標準,使其盡量忠實于量表本身內容。量表均為20個條目,1~4分評分制,計算總得分后轉化為百分制,分數越高則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②用MOS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15]在患者入院時及術后1個月對其生存質量進行評定,其內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以及自我對過去1年內健康狀況總體變化情況的評定,各維度滿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其健康狀況越好。③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皮下積液和皮瓣壞死兩項主要內容。④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負性情緒
術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術后1周、術后1個月的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且循證組術后1周、術后1個月下降程度較常規組更顯著,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術前生活質量量表除軀體疼痛外,其他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國內正常人群[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量表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1個月,循證組患者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循證組患者各維度評分較術前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而常規組各項維度評分均無明顯改善。見表2。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
術后循證組發生皮下積液1例(2.78%),常規組8例(2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25,P < 0.05)。
2.4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循證組平均住院時間為(6.9±2.5)d,而常規組為(7.8±2.9)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42,P < 0.05)。
3 討論
循證護理構建在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基礎上,它強調以臨床護理實踐定的、具體的問題為出發點,將來自科學研究的結論與其臨床知識和經驗、患者的需求進行結合,促進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在實踐中的綜合應用,以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9]。近年來該理念在臨床各護理專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與發展。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傳統的根治術不保留,術后患側缺失,創傷大,造成肉體及精神上深層次的沉重心理負擔和自卑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保乳手術又稱保留手術,是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切除腫瘤的同時兼顧微創和美容效果。既保留了,損傷又小,并發癥也相對少,提高了生活質量,術后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死亡率均與傳統全切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故逐漸受到臨床部分醫生及患者的認同,但由于我國在這方面工作上起步較晚,患者的經濟水平、傳統觀念和臨床醫生技術能力等因素,即使在三甲醫院,保乳手術僅占不到20%[17]。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入院時均有較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其主要表現為對癌癥的否認、憤怒、自責、擔心是否轉移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以及對麻醉、手術對胸部外形的破壞擔心,部分患者尤其關注丈夫的態度,擔心手術后會影響夫妻生活等;個別患者存在一定的疑病觀念,甚至感覺腫瘤已經轉移到了身體某些部位并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SDS量表以想哭泣、失眠、進食少、心跳快、疲乏、腦子不清晰、對未來悲觀失望、自我否認甚至自殺觀念等因子分值較高。SAS量表以緊張、不能平靜、擔心害怕、擔心失控、四肢震顫、心跳加快、尿頻、噩夢等因子分值較高,個別患者達到急性焦慮發作癥狀。循證組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緒較護理前有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優于常規組,但其分值仍高于國內常模平均值。對其個別圍術期焦慮、抑郁情緒程度嚴重患者建議由精神專科醫師處理。
本研究表2結果顯示,術前兩組患者SF-36量表除軀體疼痛維度評分與國內正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余維度評分均低于國內正常水平(P < 0.05)。軀體疼痛癥狀不明顯,考慮和入組患者均為早期乳腺癌、浸潤組織神經組織不嚴重有關;同時也提示乳腺癌患者在術前其生活質量已受到明顯影響。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軀體疼痛維度評分較術前均有所降低,考慮與手術創傷、手術部位特殊,系女性身份重要的性別標志物,患者有較強的自我不良心理暗示有關。循證組患者除軀體疼痛維度評分較術前有所惡化加重外,其他維度評分較術前均有明顯的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循證組術后各項維度評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常規組,提示圍術期循證護理較常規護理更能有效改善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的生活質量,但部分因子分,如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情感職能等評分仍低于國內常模水平(P < 0.05)[16]。提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術,即使是給予充分的護理,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明顯的影響。同時本研究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進行對比分析顯示,循證組皮下出血及皮瓣壞死8例(12.5%),循證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78%,低于常規組(P < 0.05),提示循證護理能有效地降低保乳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且循證組的住院時間也短于對照組[(6.9±2.5)d vs (7.8±2.9)d,P < 0.05],但均低于宋云駿等[18]的報道。
本研究中在對循證組患者病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提出保乳手術圍術期護理相關問題,廣泛收集各種循證資料。經檢索和查詢,找到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并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和篩選,制訂護理方案。實施臨床護理的過程中,按照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科學的營養支持以增強其抵抗力,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強其治療信心,使其可以更好地配合醫務人員的各項工作;并通過引流管等高危因素的護理,減少各種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19-29]。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實施圍術期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縮短住院時間,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石建偉,唐智柳,蔡美玉,等.2008-2012年我國女性乳腺癌流行狀況的系統性綜述[J].中國婦幼保健,2014, 29:1622-1626.
[2] 張燕娜,潘博,孫強.乳腺癌的預防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8(6):4806-4810.
[3] 張彥收,劉運江.乳腺癌手術治療回顧和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5):719-722.
[4] 何靜靜,沈珊珊,胥劉秀,等.不同階段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焦慮及影響因素[J].醫學研究雜志,2013,42(7):51-54.
[5] 朱冬蘭.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1):1874-1876.
[6] 李靜,李紅,李亞楠.乳腺癌保乳術后化療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況調查分析[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3,26(3):236-238.
[7] Hoffman CJ,Ersser SJ,Hopkinson JB,et al. Effectiveness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 mood,breast and endocrine-related quality of life,and well-being in stage 0 to III breast cancer: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J]. J Clin Oncol,2012,30(12):1335-1342.
[8] 唐梅,吳彩霞,陳秋菊,等.焦慮和抑郁對化療前后乳腺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43(2):161-164.
[9] 胡雁,邢文杰.循證護理的概念及步驟[J].上海護理,2015,15(1):89-93.
[10] 劉霞.循證護理用于乳腺癌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效果分析[J].全科護理,2014,12(24):2267-2269.
[11] 王麗中.循證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8):1011-1013.
[12] 范娟.乳腺癌保乳手術30例的圍術期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0):3070-3071.
[13] 吳文源.焦慮自評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235-238.
[14] 舒良.抑郁自評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94-196.
[15]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編輯委員會.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音像出版社,2001:54 -59,491.
[16] 于新穎,楊萍,孫紅娟,等.癌因性疲乏對乳腺癌病人化療期間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3):160-170.
[17] 包召玉,王坤,周雷,等.早期乳腺癌保乳術與根治術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2):238-240.
[18] 宋云駿,姜林鶴,冷彥麗.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40例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8):1333-1335.
[19] 苗露丹,赫英娟.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143-145.
[20] 馬家芹,王夢娜,胡云中.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5):134-135.
[21] 安淑蕓.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臨床焦慮狀態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3):31-32.
[22] 張保寧.國際乳腺癌篩查指南的爭議引發的思考[J].癌癥進展,2016(2):109-111.
[23] 朱方清,杜鳳彩,陳劍.曲妥珠單抗在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中的心臟毒性及防治[J].癌癥進展,2016(1):40-42.
[24] 邵國良.乳腺癌術后局部淋巴結轉移經動脈化療及栓塞治療[J].中國臨床醫學雜志,2000,7(2):144-145.
[25] 馬興聰,高曉燕,閆婉君,等.黃芩素抗腫瘤機制的研究現狀及最新進展[J].西部醫學,2016,28(3):430-436.
[26] 袁曉燕,劉為青,董堅,等.多肽修飾載紫杉醇PLGA微球的制備技術[J].西部醫學,2015,27(11):1626-1630.
[27] 陳志堅.中藥治療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5,28(9):103-105.
[28] 張曉華,張曉嵐.綜合心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醫學應對方式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5,28(7):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