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5: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清兵衛與葫蘆續寫,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葫蘆打破后,清兵衛就與它斷了關系。過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蘆的東西,那便是繪畫。正如他過去熱衷于葫蘆一樣,現在他正熱衷著繪畫……
他對這愛好異常專心。上課的時候,老師黑板上的幾何圖形成了一個個舞動著的繪畫模型;同學們一齊站立喊“老師好”時整齊伐一的姿態成了他眼中的塑像;就連窗戶旁邊隨風飄動的窗簾也成了一只向他揮舞的手,仿佛在提醒他:趕忙拿起畫筆,捕捉下這美好的場景……
話說清兵衛也真是個天才,學什么都學得特別優秀。可是他的父親似乎總沒有發現這一點,還經常將清兵衛的得意之作撕個粉碎。清兵衛卻只能哆嗦著身子縮在墻角邊,戰戰兢兢的不敢出聲。
清兵衛畫了一幅畫名為《學校》。畫有兩部分,左邊畫中的教員正在操場上為唱戲的學生們指點迷津;而右邊畫中的教員卻在用竹鞭抽打著一個學生,手上還拿著一個葫蘆,葫蘆被擦得干干凈凈的,似乎還微微閃著光。誰也不知道這幅畫是什么意思,除了他自己。
終于這幅畫被教員在清兵衛的課桌上看見了。教員很生氣,不僅因為上次發現他的葫蘆,這次發現他的畫,更可惡的是教員認為畫上畫的是對他的諷刺,對于一個老師來說,也太沒面子了。
于是教員又拿著這幅畫去了清兵衛家里,清兵衛的父親恰巧做工回了家。當父親看到教員手中的那幅畫時,只是臉色發青。還沒等教員開口,清兵衛已經被父親重重地扇了兩巴掌。教員嘮嘮叨叨發了許多沒意味的怨言,父親只是聽著,一句話也沒有說。
教員走了之后,父親使勁揍了清兵衛一頓。清兵衛所有的畫都被父親死撕得粉碎。
清兵衛的寄托又一次破碎了。誰也不會知道,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這個聰明少年的心又一次被凍結了。不過這次與上次不同,這次的冰,比以前更厚了許多。
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必須樹立學生主體觀,確立生本意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把關愛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燃起他們探索、創新的愿望。
二、認真研讀教材,挖掘創新因素
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創新因素,做到善用教材、巧用教材,既借助教材的運用給學生傳授新的基礎知識,也借助教材的運用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講授《孔乙己》時,就可抓住最后段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引導學生立足課文進行思考:孔乙己究竟有沒有死?為什么?并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續寫故事情節。再如,講授《日出》時,就可抓住文中反復出現的破折號,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思考其中所蘊含的深意,體會課文的藝術空白。這些都是深挖教材得到的創新因素,利用這些拓展創新有利于活躍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源頭活水。
三、靈活運用教法,鍛煉創新思維
1. 調動合作學習,激發創新熱情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活動。合作學習既可是生生合作,也可是師生合作,是彼此共同努力來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調動合作學習,能給每個學生自由呼吸的空間,使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取長補短。同時,還可實現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等,進而激發出學生創新的熱情、活力、靈感。
2. 鼓勵大膽質疑,不斷努力創新
創造始于質疑,質疑就是思考。如牛頓正是因為有蘋果為什么只是往下掉的質疑與思考,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巴爾扎克也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有質疑,才有探究,才有創新,可以說質疑是創新的種子。“學貴有疑,學則須疑”,學習離不開質疑。質疑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發現新知、獲得新知的鑰匙。因而,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教師或教材的觀點大膽質疑,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斷促進、提升他們質疑問難的能力,激活他們的思維,鍛煉、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講授《愚公移山》時,就可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質疑:愚公的做法可取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會采取怎樣的方法?
3. 提倡合理想象,放飛創新翅膀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想象是發現、發明等一切活動的源泉。”想象是創新的源泉,沒有想象,便沒有創新。學習各學科都需要學生具有想象力、聯想力。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都具有很大的聯想空間,這就需要教師大膽放開,讓學生的想象去盡情遨游。放飛學生想象和創新的翅膀,可以巧用插圖,在看中想象,如學習《背影》時,可引導學生結合彩頁的插圖,進行聯想、想象學習,也可以拓展延伸,在練中想象。又如講授《空城計》時,可引導學生想象思考:假如司馬懿真的攻進城里來,故事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發展?還可以由靜出動,在表演中想象,如:《日出》和《欽差大臣》都很適合演出,均可讓學生分角色演出,引導學生在演出過程中揣摩、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課文主旨,等等。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方法很多,但不論哪一種方法,都要和科學、具體的訓練結合起來,和重難點結合起來,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放飛創新翅膀。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創新思維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正常人,從兒童期開始,都具有創造的能力,只是具有大小之分。但是創造力和別的智力成分不同,它屬于一種潛在的能力,如果不注意提供寬松、自主的環境來激發的話,就很容易扼殺一個人的創造力,而一個缺乏創造力的人就更談不上創新能力。培養孩子創新能力主要是指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就是對已知事物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重新進行思考,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或對未知的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創造性的思考。尤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特別是小學的基礎教育,對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人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又要一改以往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教師的觀念必須更新
“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以影響,使之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2]按照這一概念,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的觀念必須更新。要打破“教師萬能”及“唯我獨尊”的觀念,允許學生自行探索,容納各種不同意見,放棄權威式的發號施令,讓學生能夠依其能力與興趣學習。教師應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因為創新教育的先決條件是教師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以啟發引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接納其意見,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同時,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建立無權威性的學習環境、無批判性的學習氣氛。另外,實現教育觀念向信息文明時代的創新教育觀念的轉變,就必須樹立大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觀念,必須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向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觀轉變,進而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教師用課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盡快轉變課堂教學行為。觀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問題。只有當觀念自覺地體現在教學行動中,變成教師的精神追求時,才能發揮其指導教學實踐的功能。”[3]
二、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素質
首先,教師要按照課程的內容及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利用創造性思維的策略,配合課程,讓學生有應用想象力的機會,培養其敏銳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周密的思維能力。而且教師應該知道,創新性思維教學并非特殊的或標新立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的。其次,教師要發揚創新精神,提高創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豐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藝術,使學生能主動地、愉快地、成功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和能力,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發展,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最后,教師應具備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多媒體的應用技術,掌握一些創造學、教育哲學、教育經濟學、信息科學及腦科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中小學教師的心理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教育和教學工作的質量。因此,廣大中小學教師都應加強自我修養,不斷提高其心理素質的水平。”[4]
三、注重培養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應當講究有主有次,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也必須在培養學生一般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著重培養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這是因為“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
四、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1、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愿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首先應讓學生感到語文教學中“創新”無處不在。
2、教給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培養創新思維,教會方法也很重要。讓學生丟掉過去的思考“習慣”,擺脫思維單向的干擾,進行“反向”、“多向”、“發散”、“超前”、“綜合”、“變異”、“變通”思維。
3、激勵學生創新思維的運用。要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真正成為一種“本領”,還應在語文教學中不斷鞏固、完善,轉變各種傳統觀念,切實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鋪平道路。
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強化能力訓練。如在改寫《木蘭詩》、改寫《曹劌論戰》續寫《清兵衛與葫蘆》等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五、開展各種活動,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開展適量的課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讓學生嘗試新的體驗,對于有興趣的事物作進一步的探究。學校要開展一些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置身其中,去看、聽、嘗試、探索及操作,讓學生充分利用語言、文字、圖畫等方式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從而使創新思維得到全面培養和提高。總之,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陶學忠編著.創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出版
2 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3 李元功等.高中新課程實施中語文教學的出路與困惑.中學語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