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4: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拼音聲調,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拼音聲調寫法: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寫在四線格當中的最上面一格。
2、書寫拼音字母時,首先把字形書寫端正,還必須找準每一個字母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知道四線三格的名稱和作用。
3、字母在四線三格占上中格的字母有:b、d、f、h、i、k、l、t、ü
4、字母在四線三格占中格的字母有:a、o、e、u、x、n、z、c、s、r、w、m。
5、字母在四線三格占中下格的字母有:y、p、q、g。字母在四線三格占上中下格的字母只有j。
6、只占中格的有12個字母:ɑ、o、e、c、m、n、r、s、u、w、x、z;
7、占上中格的,有9個字母:b、d、f、h、i、k、l、t、ü。
8、上、中、下全占的,只有1個字母:j。
9、占中下格的有4個:p、ɡ、q、y。
(來源:文章屋網 )
1、漢語拼音聲調分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四聲),還有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會出現的輕聲。
2、對漢語拼音聲調的四種標調形式,為了便于學習記憶,人們總結了如“一聲平,二聲揚,三聲轉彎四聲降”等口訣,形象而朗朗上口。
3、在給漢語拼音標聲調時,都表在單韻母上,但有時候我們會面臨拼音是由復韻母組成或三拼音節組成,也就是一個音節中出現兩個單韻母,這種情況下,為了便于記憶,人們就總結出了以下口訣:aoe,iuü是一家,老大(a)不在找老二(o),老二不在找老三(e),i、u并排標后面。
4、在給漢語拼音標聲調時,jqx和ü、ün、üe相拼時,ü上的兩點要去掉。口訣如下:小魚(ü)見了jqx,去掉兩點還是ü。
(來源:文章屋網 )
導語: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漢語拼音,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對漢語拼音的認識都是很膚淺的。直到上了大學認真、系統地學習了現代漢語語音學理論之后,我才真正對漢語拼音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理解。
以前,我一直認為漢語拼音只包含聲母和韻母兩個部分,但學習了語音學理論后我才知道原來漢語拼音方案是包含五個部分的,它們分別是: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及說明、聲調符號、隔音符號。下面我就從這五個方面簡要地談談我對漢語拼音方案的重新認識。
首先,《漢語拼音方案》是一個用拉丁字母拼寫現代漢語普通話的方案。漢語拼音方案自1958年一直使用至今,它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拉丁字母,根據現代漢語語音特點進行了調整,能夠準確地反映現代漢語的語音面貌,是一套比較完善的拼音方案。1982年ISO開始采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漢語羅馬字母拼寫的國際標準。為此我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據了解,漢語拼音方案在制定之初有以下幾個目的:一、給漢字注音;二、為漢字提供一種索檢方法;三、作為推廣使用普通話的工具;四、為無文字的少數民族提供一種簡便文字;五、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六、作為“漢語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的實驗工具。對于這六大目的是否真的有助于使漢語的國際影響力大增,這實在還值得商榷。在我查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學者對于漢語拼音方案的異議與懷疑。例如一個學者這樣說:“‘漢語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本身就很值得商榷,未成定論,我對此是持堅決的反對態度。現行漢語拼音方案為了做到這最后一條,同時為了讓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使用起來感覺到習慣,更多地借用了外國人拼音文字的、非漢語的東西。現行漢語拼音方案已經不純粹是一種拼音,而被設計成了一種‘拼音文字’!”至于我個人呢,還是選擇以一種批判的眼光來看這種觀點。漢語的確要走向國際,成為和英語地位相當的一大語種。但是對于“漢語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這種說法我還是不能接受。漢語就是漢語,漢語不是一種拼音語言,漢語文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如果把漢語“文字拼音化”,那漢語就不成漢語了,它就成為了拼音語言的附庸。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讓漢語走向國際的腳步停滯,我們應該想出更妥善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應反對、抵制漢語拼音方案。
說了這么多,還是回到正題吧。
1.字母表。我認為漢語拼音之所以選用拉丁字母作為其拼寫字母是為了使漢語拼音更容易和國際接軌。雖然如此,字母表里的26個漢語拼音字母都有規定的名稱,這又起到了很好的區別作用。
2.聲母表。通過學習,我知道漢語拼音有22個聲母,輔音聲母有21個,還有一個是零聲母。這21個輔音聲母是按照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排列的。從發音部位來看,輔音聲母可以分成7類。(1)雙唇音:b,p,m;(2)唇齒音:f;
(3)舌尖中音:d,t,n,l;(4)舌根音:g,k,h,ng;(5)舌面音:j,q,x;(6)舌間后音:zh,ch,sh,r;(7)舌間前音:z,c,s。從發音方法來看,按照成阻和除阻的方式可分成5類:塞音(b,p,d,t,g,h)、擦音(f,s,sh,r,x,h)、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ng)、邊音(l)。按照聲帶振動與否可以分成兩類:濁音和清音。漢語拼音中濁音有5個:m,n,l,ng,r。其余的輔音聲母都是清音。按照發音時呼出氣流的強弱,可分成兩類。(1)送氣:p,t,k,q,ch,c。(2)不送氣:b,d,g,j,zh,z。其中,擦音、鼻音和邊音無所謂送不送氣。
3.韻母表。漢語拼音有39個韻母。
按內部結構特點可分成三類:單韻母10個、復韻母13個、鼻韻母16個。 按四呼來劃分,可分成四類:開口呼16個、合口呼9個、齊齒呼10個、撮口呼4個。
4.聲調符號。有四個,分別為:ˉ、ˊ、ˇ、ˋ。要標在主要元音上,輕聲不標聲調。
5.隔音符號。用來表明零聲母中以ɑ,o,e開頭的音節與前面音節的界限。 以上就是我通過學習現代漢語語音,對漢語拼音方案獲得的重新認識。希望老師、同學斧正。
摘 要:隨著漢語國際推廣事業的發展,《漢語拼音方案》已成為漢語語音教學與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由于拼音方案制定的考慮與漢語拼音本身的特性,拼音教學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誘發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語音偏誤。本文從幾個主要方面列舉了《漢語拼音方案》及漢語拼音易誘發的語音偏誤,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區別細分法等四種新語音教學法。
關鍵詞: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語音偏誤;語音教學法
1.《漢語拼音方案》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的作用[1]
《漢語拼音方案》是由聯合國國際化標準組織(ISO)確認的作為漢語拼寫國際標準的一項準案,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語言學上是最完善的”[2]。隨著近年漢語國際推廣戰略的實施,《漢語拼音方案》在世界漢語教學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似乎已成為海內外漢語教學不可或缺的拼音工具。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至少有5種漢語拼寫的方式,其中使用漢語拼音學習的學校占到了92%。[3]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通過拼音學習漢語效率往往比通過漢字學習漢語要高出很多。甚至有德國學者提出將漢語拼音作為漢語學習的第二種文字[4],這種說法未免極端,卻進一步印證了漢語拼音的價值。
2.《漢語拼音方案》帶給語音教學的困擾
漢語拼音本身就具有特殊性:“漢語拼音的性質跟國際音標不同。它是拼寫注音符號,不是記音符號。可以提示發音,不是描述發音”[5]。作為拼音文字和注音工具的結合,漢語拼音中的一個字母常常只代表一個音位,對音位變體缺乏描寫力。與中國人實際的漢語音感印象的獲得早于漢語拼音工具的掌握不同的是,外國學生是通過利用漢語拼音的拼讀獲得漢語發音的最早的音感印象,如果表音方式不是“一符一音”的話,一定會誤導漢語發音,影響發音的精確與聽感的準確[6]。
因此,研究并提高《漢語拼音方案》及漢語拼音在語音教學中的運用,已成為漢語國際推廣及漢語語音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
3.易引發語音偏誤的漢語拼音及拼音規則
3.1一對多關系的字母與音位
《漢語拼音方案》中,以一個拼音字母代表一個音位,取代不同的音位變體。正是這種字母與語音之間的一對多關系,致使不少外國學生會用同一個字母的名稱音去拼讀不同的讀音,導致發音偏誤。具體表現如:
1)以i分別代表zhi、chi、shi、ri;zi、ci、si;ji、qi、xi三組音節中的不同音素/i/的發音;
2)以a分別代表ai、ian、a、ao、an、yuan、ia、ang中a的不同發音。雖區別并不大,但學生仍依賴于發音十分標準、教學水平很高的教師的示范與監聽,否則容易學得不夠純正的中介語口音[7];
3)以e分別代表ge、wen、bei、jie中e的不同發音。由于沒有細分差別,加上單用時有動程的發音要領的省略,加大了/e/的教學和學習難度。
3.2出于簡捷的省寫方法與規則
《漢語拼音方案》中,為了減輕使用者的負擔,對部分拼音字母進行了省寫。調查表明[7],《漢語拼音方案》中對某些音節的省略及某些省寫規則正是誘發語音偏誤的重要因素之一。具體表現如下:
1)ü在與j、q、x、y相拼時,去掉上面兩點省寫為u,這種省寫規則引起了各國學生發ju、qu、xu、yu時的語音偏誤,且這種錯誤十分普遍[8];
2)將iou、uen、uei各自省寫為iu、un、ui,這種省寫方式是根據這三個韻母在一定條件下中間主要元音的弱化制定的,但學生在拼讀過程中,很容易直觀地將其成二合元音[7];
3)將buo、puo、muo、fuo省寫為bo、po、mo、fo,從拼音的字面形式看就是一個單元音o,實際語音確是帶了一個弱化的過渡音u[2]。就連很多中國人也未必能意識到這個省略,發出準確的音來;
3.3便于手寫辨認的改寫方法[1]
出于字形辨認、手寫方便等原因,《漢語拼音方案》中一些韻母的書寫符號出現了與音位歸納并不一致的地方。例如:
1)ao、iao、ong、iong中的[o]的發音本來應為[u],但基于方便手寫及辨認的考慮而改寫,使得學習者不自覺地將ao的韻尾及ong的韻腹念松,開口度放大;
2)將[u]寫成ou,本意是為了避免eu與en的太過接近,但將[u]直接讀為[ou]從聽感上來說并不自然,且由于[u]到[o]動程太短,極易將ou[ou]與uo[uo]相互混淆;
3.4缺乏發音提示的聲調及變調
在《漢語拼音方案》中,缺少對聲調的實際調型和調值的標注,并且也不能對某些發音變化或者音位變體進行必要提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9]:
1)兩個上聲相加,很多詞典及教材的注音仍然沒有反映出前一個上聲的變化;上聲同其他聲調相加,前面的上聲變為低降調的半上。這條規則沒有在拼音中明示;
2)“一”與“不”變調提示的省缺,需要外國學生特別記憶變調規則。同時,在拼音方案中律表原調的規則,也會誤導不少學生,產生不可避免的語音偏誤;
3)作為權威的《漢語拼音方案》和正式漢語拼音注音,一般只對輕聲做出了標注,但對怎么讀輕聲卻采取了缺省的策略。同時,輕聲不標調的規定,沒有對不同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后輕聲的不同調型予以說明。
3.5規則缺失的特殊發音特征
在拼音方案中,某些反映漢語發音特點的發音特征[10]被忽略,產生規則缺失,使外國學生在發音時出現“洋腔洋調”的口音。比如:
1)圓唇音u和ü是漢語普通話的一大特點,不僅圓唇口型明顯,而且唇部緊張度和力度都比較大,特別是在與聲母拼讀的音節中還會產生各種音位變體。對于這一點,在漢語拼音中沒有給出任何提示;
2)單韻母e是外國學生難以掌握的音之一。因為e在實際的發音過程中有一個動程,而非一個固定的發音動作,但是漢語拼音中沒有標示出這一發音特點。這個規則若連老師也不清楚,就容易致使整個教學效率的下降;
3)還有在發zhu、chu、shu、ru這幾個音時,其中的[u]有一個明顯的向下向后移動的動程,然而拼音中無法顯示出這一動態發音特征。
4.避免更多偏誤誘發的新語音教學法
針對上述《漢語拼音方案》和漢語拼音在語音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為了避免漢語拼音引發更多的漢語發音偏誤,提高漢語語音教學質量,下面將嘗試探討一些符合語音原理及教學規則、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語音教學法。
4.1區別細分法解決“一對多”
針對漢語拼音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位,掩藏了不同的音位變體的特點,在漢語拼音教學及漢語語音教學中,可采取區別細分的拼音教學法,特別針對偏誤率很高和純正度不高的學習者。
如以用細分法教授/i/這個單元音時,一開始即把它細分為在三種輔音聲母(舌尖后音、舌尖前音和舌面音)結合下生成的三類不同發音,再輔以加強差別和特征的舌位變化的演示和操練,細分其發音特征。
4.2添加還原法針對省寫、改寫
針對一些拼音項目采取了省寫和省略的方法,致使很多重要的發音信息丟失的現象,可以采用添加還原拼音教學法,即在發音教學時把省寫或省略的音素都添加上去,將實際的發音展示給學生,同時仍需強調書寫與認讀時的區分。例如:
1)針對極易誘發偏誤的ü的兩點省寫,可以在語音教學時將兩點還原;
2)針對iu、un、ui和bo、po、mo、fo等在漢語拼音中的主要元音的省略,在發音教學階段,還原成i(o)u、u(e)n、u(e)i和b(u)o、p(u)o、m(u)o、f(u)o;
3)對于一些拼音項目中出現的字母改寫造成的發音誤導,可采用還原教學法,如將ao、ong還原為au、ung,等。
4.3明示法展現變調規則
針對某些變調項目中有規則無明示的缺憾,可嘗試在漢語語音教學中采用明示拼音教學法,即把變調規則通過可視的聲調符號直接標示出來,使規則直觀化,例如兩個上聲音節相連,可以符號∨/∨來表示;同理,上聲與其他聲調如相連,也可根據不同的實際發音情況用符號對音變做出標示。
4.4外顯法突顯特殊發音
針對那些對正確學習漢語發音影響很大的潛在規則及隱性規律,或者不易被察覺的發音方法和特征[11],在語音教學中可采用外顯教學法,即用特殊符號突顯上述發音規方法和特征。具體來說:
1)在含有圓唇韻母u或者ü的音節中,輔音聲母一般都會產生圓唇變體。如“春”的實際發音不是從輔音聲母ch開始,而是從圓唇口型u開始的。那么在語音教學中就可以突顯這個發音特點,寫為[uchun],示意發音時先要有一個圓唇的預備口型;
2)又如/e/在音節ge中,實際發音時單元音[e]有一個發音動程,則可以在[e]的上面畫上一個“”來突顯它的動程。同理,對zhu、chu、shu、ru中的[u]也可作此處理。
3)在語音教學過程中,對輕聲變調[6]進行標明,如前字為第三聲的輕聲變調可用∨\符號標示,將代表第四聲的\縮寫在右上角,表示其由輕聲變調而來;同理,前字為其他聲調的輕聲變調也可作同等處理。
綜上,探討現有《漢語拼音方案》與漢語拼音在漢語國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非對漢語拼音進行批判,也并非對現有方案提出改革。然而,作為漢語國際教學工作者,必須了解并熟知《漢語拼音方案》在漢語國際語音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以此為基礎,結合語音教學原理及教學法理論,尋求更好的教學對策。尤其在實際語音教學中,做到權宜變通,引導學生根據實際語音學習漢語拼音,盡可能減少其語音偏誤發生的概率。這才是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之下,探討基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新語音教學法的意義所在。(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參考文獻
[1] 趙金銘.《漢語拼音方案》國際漢語教學的基石[J].語言文字應用,2009,(4).
[2] 王理嘉.《漢語拼音方案》與世界漢語語音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5,(2).
[3] 王曉鈞.美國中學教學的教學理論與實踐[J].世界漢語教學,2004,(1).
[4] 柯彼德(德).漢語拼音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運用[J].世界漢語教學,2003,(3).
[5] 石峰.漢語語音教學筆記[J].南開語言學刊,2007,(1)
[6] 周奕.漢語拼音對外國學生發音偏誤的誘發機制及其教學對策[J].語言文字應用,2005,(9).
[7] 魯健驥.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0(5).
[8] 劉振平.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的漢語拼音拼寫規則和改革[J].漢語學習,2010,(6).
[9] 王安紅.漢語聲調特征教學探討[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3).
關鍵詞:漢語 英語教學 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中漢語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中國語言教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漢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至今仍無定論。但不管怎樣,漢語在英語教學中具有積極作用的一面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如何發揮漢語的優勢,靈活運用漢語于英語教學中,已經倍受廣大英語教師的關注。
對我國現階段的高職情況來看,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有的學生連基本語法都沒有掌握,所以高職英語教學應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通過聽說、認讀及簡單的書寫等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習對英語的學習的興趣和對語言的敏感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以發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主線,使其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基礎。
對于發揮漢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早就有專家提出,英語教學中漢語可適合在如下幾種情況下使用:①闡述發音部位;②解釋抽象詞或短語;③區分不同的語言點;④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國內不少教學專家也曾先后著書談論過英語教學中利用漢語的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①解釋某些詞義抽象的單詞和復雜句子;②利用英漢對比,提高英語教學中的預見性和針對性;③利用翻譯練習,用來檢查、講解、鞏固和發展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認為英語教師應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風格以及教學目標等,靈活運用漢語于英語教學中。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習體會,總結了一些漢語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情況,希望對廣大同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通過漢語和英語對比,總結規律
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對目的語的規則了解不多,但由于已熟練地掌握了自己的漢語,他們便希望能利用已具備的漢語知識來解釋英語中的一些語言現象,這樣,學起來也更有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總結出一些規律,然后將其應用于英語教學中。
筆者在英語教學中,發現有不少學生英語基礎非常差,就連基本的拼讀單詞的能力都不具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開始試著讓學生反復聽磁帶,模仿別人拼讀單詞,但收效甚微。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根據音標讀出單詞。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重音把握不準。后來,筆者通過比較漢語拼音的聲調和英語單詞拼讀中的重音現象,發現其中隱藏著一定的規律:英語單詞中的重讀音節音調一般可以讀成漢語拼音中聲調的陰平(一聲)和去聲(四聲)。具體情況可視音節數和重讀音節的位置而定,列表如下:
上表是依據音節的分類(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并根據重讀音節的位置來確定重音的音調。①對單音節來說,其本身就是重讀音節,可以讀成漢語拼音聲調中的去聲。②對雙音節或多音節來說,若重讀音節在開頭或中間(主要針對多音節而言),該重讀音節音調可以讀成漢語拼音聲調中的陰平,若重讀音節在末尾,該重讀音節音調則可讀成漢語拼音聲調中的去聲。簡單說也就是,開頭或中間讀陰平,末尾或單音節讀去聲。
學生在得知這種規律后,便躍躍欲試,運用這種規律試著根據音標拼讀單詞,每拼對一個,他們都顯露出喜悅和成就感。筆者發現,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拼讀規則,而且大大增強了英語學習積極性。
2.利用漢語,幫助理解和記憶
英語學習中,記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相比英語而言,學生一般對自己的漢語更敏感,記憶漢語更容易,印象更深刻。當學生在記憶英語詞匯或語言知識時,總喜歡將其與對應的漢語掛鉤。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適當利用漢語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教師在給學生區別respectable,respectful和respective時,不妨直接用漢語講解,即respectable體面的,受人尊重的;respectful有禮貌的,尊重他人的;respective各自的。這樣學生很快便能理解其意,并能很好地將它們區分開來。
3.適當利用漢語講解抽象的語法概念和詞義
昆曲的“字音”
常謂“字正腔圓”,“字正”即是字音準確。昆曲字音關乎曲律、聲韻、口法、歌唱等諸多要素,比一般意義的漢語字音要復雜一些。昆曲語音承襲歷史久遠、遵循音系多元,其字音比其他戲曲種類更為細致和講究。
昆曲字音所及內容向來繁多,卻無清晰界定,但凡“四聲陰陽、清濁、尖團、四呼五音、字分頭腹尾、南北音、中州音韻與地方音韻”等,多以“字音”論之。或以單項分類歸并,如各類韻書的歸排法;或就單字攝入不同字音項目,如“心”字屬陰平聲,屬尖音字,屬侵尋韻,屬次濁音,屬齊齒音,屬閉口音等。
漢字由書寫體轉化成語音體即為“字音”。做為轉化的結果,字音是視覺文字的聽覺表達體;做為轉化過程的機械動力,字音是氣息與器官的運動方法;做為轉化的路徑過程,字音是語音結果的音程與結構。
根據這三層界面,昆曲字音可以從曲律、發聲、歌唱三個方面進行區分。
曲律“字音”
在曲牌文辭格律中的字音概念指音調和歸韻。
聲(母)、韻(母)、調(式)是漢字語音的三個本元,曲牌建構的本質是漢字聲、韻、調的組合排列法(其中對聲部并不制約,因為同聲部三字以上連用的幾率極低)。對字位的調、韻進行規定和約束,就是曲律的“字音”。而曲律中的“格”是這些字音規范的分布法,進行數量分配與隊列整合。
曲律字音之一是平、上、去、入之四聲音調。昆曲曲牌規定了字位的聲調后,各自高低走勢不同、疾徐抑揚不同,即形成音樂變化的基礎旋律。比如【朝元歌】首句字格是“平平?仄平”,《琴挑》四支曲子依此字音制曲,分別為“長清短清”“更聲漏聲”“天生俊生”“一聲兩聲”(“一”字代平)。曲律字音之二是句末韻位的葉韻。韻位決定了所制曲子的斷句以及樂句分割,所擇韻類則決定了該曲的韻音動律。聲調和葉韻是曲牌音樂的基礎,也是度曲發聲、行腔的字音根源。(參閱前文《格律原理》篇)
發聲“字音”
在發聲時的字音概念指音源位置、氣口型狀與出氣力度。傳統以“五音、四呼”和“清濁、陰陽”謂之。
五音指喉音、舌音、牙音、齒音、唇音,俱是發聲的位置(與氣流共鳴位置有分合之別)。五音之下尚能各自區分細微的位置變化,如喉音有深喉與淺喉、舌音有翹舌與平舌等,但所有漢字的字音源都能歸從這五大位置。但凡一字開聲首起于聲母,即為源,故而五音歸屬取決于聲部。以現代拼音聲母分而簡釋,“g、k、h”起聲屬喉音,“d、t、n、l”起聲屬舌音,“j、q、x、y”起聲屬牙音、“z、c、s”屬齒音,“b、p、m、f、w、v”起聲屬唇音,另有“zh、ch、sh、r”起聲屬于牙舌共位音。
四呼指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俱是字音運行過程中所需的口型狀態,確保不會變音(斷音、異音、轉音、模糊音等音病)。四呼歸屬取決于韻母,比如“東同”韻有兩種呼式,“ong”時屬合口呼、“iong”時屬撮口呼;“江陽韻”有三種呼式,“ng”時屬開口呼、“ing”時屬齊齒呼、“ung”時屬合口呼。四呼口型做為音腔的氣息通道,那么其準確與否對于聲音傳送的遠近、音質的純晰、唱音的連貫等,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清濁與陰陽有一定的區別,尤其是“陰陽”的概念比較復雜,但在發聲字音上兩者可以互通理解。此二者與聲部有關,清聲母為陰、濁聲母為陽。最簡便的清濁音分辨辦法,依據聲母發聲時送氣的力度。如“b、m……”等聲母以自然力出聲,則為清音,字則為陰;如“p、t、k……”等聲母需要用力送出而出聲,則為濁音,字則為陽。“陰出陽收”“噴口”等唱法,即源出于此。
分辨和掌控好發聲字音,對于唱曲至關重要,字音才能準確到位。
歌唱“字音”
昆曲歌唱時將曲律和發聲構成的字音,具體、連貫、完整地表達出來,實際表現為字音結構和咬字方法,如尖團音與上口字,如字音的頭腹尾結構。
尖音與團音清晰有別,是數千年來自然存在的語音。傳統漢語中有一類徵音聲母,即拼音聲母z、c、s(古屬“精、清、從、心、邪”聲部)字,與韻母(或韻頭)i、ü連用則屬尖音字;拼音聲母j、q、x(古代屬“見、溪、群、曉、匣”聲部)字,與韻母(或韻頭)i、ü連用則屬團音字。現代漢語中尖音字被合流到團音字(聲母變化zj,cq,sx)。如尖字“將zing、墻cing、相sing”變成“將jing、墻qing、相xing”,與團字“江jing、強qing、香xing”同音了。
上口字因音源渠道不同而類型較多,但多數是韻母變化。一批“e”為單音韻母的字需以“o、uo”韻母歸入歌羅韻,如哥gego,科kekuo等;一批“eng”為韻母的字需以“ong”韻母歸入東同韻,如風fengfong,朋pengpong,夢mengmong等;一批“u”為單音韻母的字需歸入居魚韻,如書shushü,朱zhuzhü等;另如卻queqio,賊zeize,六liulu,飛feifi等類字。也有少部分字是更改了聲母,如我wo?o,臉linjin,容rongyong等。
昆曲講究字分頭、腹、尾,即聲母、韻母、韻尾。字頭出聲,涉及上文所言五音、尖團、清濁陰陽等,出字需有嘴勁(非等同于清濁送氣力度);字腹以韻音行腔,尤其是多音構成的復式韻母,需將韻頭表達清楚;字尾收音,即以韻尾字母音歸音。此三者并非機械性分段,而是漸行漸進、不著痕跡、有機融合在一起,且跟腔格長短密切關聯。有兩種與此不符的情況,一是單音韻母時并不強調字腹;二是有些韻類沒有歸音,如“直出無收”的家麻韻“-弧薄⒏杪拊稀-o”、車蛇韻“-e,-ie”等,以及南曲的入聲字。
【關鍵詞】英語語言;英語教學;漢語拼音;英語拼音
漢語語言的文字表達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方塊漢字,一種就用拉丁字母表音的漢語拼音。在學前期間孩子們通過漢語拼音來學習語言,認識漢字。在人們的印象里,漢語拼音是漢字文化與生俱來的一種文字。人們在一開始認識漢字時,都是先從漢語拼音開始學起,然后再過渡到漢字的識別和發音,這樣在人們朦朧的潛意識里就認為漢語拼音與漢字的誕生一直有著一種共存的關系。
漢字有上千年的歷史,而漢語拼音方案從1958年秋季才開始在全國得以推廣,它的誕生到目前才剛50多年,還不到60歲。在《漢語拼音字母基礎知識》1一文中,周永光先生指出:“這一套漢語拼音字母不是我們新創的,而是外來的,借用的。 這一套字母原來是拉丁的字母,所以叫做拉丁字母。。。。。。”可見,漢語拼音與漢字不是同一時代產生的文字。
所謂的“拼音”就是將兩個或更多的音拼音在一起的過程,在漢、英拼音中這個拼音過程可以指聲母之間的拼音,韻母中字母之間的拼音,還可以指聲、韻母拼成一個音節的拼音。漢語拼音借用拉丁字母來拼音漢字的發音系統,而英語拼音系統借用的文字也是拉丁文字,也就是說兩種語言借用的字母都是同一種文字。既然是借用文字,那么漢語的拼音方式和方法是不是也能通用于英語的拼音中呢?
有很多國人與識字的英、美人士打過交道,在交流中人們會發現,雖然這些英、美人士不認識中文的漢字,但是如果將一句漢語用拼音標注出來,他們就會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將這句話漢語拼讀出來。“哇,老外居然會讀漢語拼音,真是了不得!”人們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另外還有一件令大多數國人很迷戀的東西,那就是他們說漢語時所用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如果您真的愿意享受這種語調氛圍,可以將我國的名著《論語》、《孫子兵法》、《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等用漢語拼音來印刷,請一個英國或美國的‘老外’給您朗讀,他會非常順暢地用這種抑揚頓挫的語調從頭到尾地將整部書朗讀給您聽。其結果最有可能的是老外不知道故事的精彩內容,而您聽起來會津津樂道!
英、美人士能順利地認讀漢語拼音,這足以說明漢語拼音本來就應該與英語拼音是一家人,漢、英拼音的方式和方法就應該相通。既然相通,那么為何在學前就能操縱漢語拼音的中國人,面對同樣26個拉丁字母形成的英語文字時卻無法認讀任何一個英語音節,無法將英語語言的學習順利地進行到底,并且越學越感到難學呢?答案很簡單:在學習英語時,英語教師們沒有將學生們學習到的漢語拼音的知識和經驗正遷移到英語拼音中;英語教師們不知道英語也有拼音方案;再有就是人為的輿論效應也在作怪―“學習英語時千萬不要將漢語拼音與英語混在一起”。
漢語拼音本就應該對英語拼音教學有積極促的進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們沒能借助漢語拼音的優勢完成自己的英語拼音教學,這是基于對漢、英兩種拼音方案不甚了解造成的結果。為此,筆者從下面幾個方面與廣大的英語教師們分享一下漢語拼音與英語拼音教學的關系,共同來探討漢語拼音是否有助于英語教師們的英語拼音教學,今后該不該將學生們學習到的漢語拼音的拼音知識和經驗正遷移到自己的英語拼音教學中。
一、字母的書寫
漢、英兩種拼音文字采用的都是26個拉丁字母,這些拉丁字母是古代羅馬帝國使用的文字,所以拉丁字母也叫做羅馬字母。既然漢英兩種拼音采用的字母相同,那么大小寫字母的運筆筆順和筆畫也就相同,在教學英語字母時,同一種資源就不應該得到重復的浪費。請看下面字母的基本筆畫和筆順:
在學前時期,學生們就開始認識和書寫這些字母了,而且都是在漢語拼音書寫本中的格線上書寫,并且隨著年級的增加,對拼音的書寫要求就更加的非常規范了,比如:書寫句子時,首字母要大寫,人名、地名和一些專有名詞的首字母也要大寫等等。
這些書寫規則在英語文字中也同樣存在,而且書寫的要求都是一模一樣。但是,當學生們學習英語字母時,英語老師們卻沒有預先溫習一下漢語拼音的字母書寫規則,反而在課堂教學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大講特講地強調26個字母的基本筆畫、運筆方式和書寫格式,而且有些英語老師們還非常的專橫,一再強調學生們一定要用“斜體(Italian)字體”來書寫26個字母,每一個字母起筆和收筆處的一點、一撇、一捺都講解的津津有味。如果學生們用正楷字體或是其它別的字體書寫字母就是大錯特錯,熟不知英語文字也有書法!
英語教師們這種過分強調英語字母有別于漢語拼音字母的行為不僅增加了英語的神秘感,而且拉開了漢語拼音與英語拼音之間的距離,失去了將學生們在學前和一、二年級習得的字母書寫經驗有效的正遷移到英語字母教學這一絕佳時機,實在是有些可惜了。
二、發音
談到發音人們自然會想到26個字母和單詞的發音。關于字母的發音,筆者在《淺談如何進行英語字母教學》一文中就如何借助漢語拼音幫助學生們認讀26個字母的發音做了詳細的論述,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下面看一看英、漢聲韻母的發音。
漢、英字母文字由音節構成,字母文字的發音就是音節的發音。音節由聲母和韻母拼音而成,音節的發音就是聲母與韻母的發音。漢語拼音使用21個單聲母和3個合音聲母。21個單聲母分別是b、p、m、f、d、t、n、l、g、k、h、j、q、x、r、z、c、s、v、w、y;3個合音聲母分別是zh、ch、sh。
如果將上面21個漢語拼音的單聲母按照輔音字母順序排列,就會變成b、c、d、f、g、h、j、k、l、m、n、p、q、r、s、t、v、w、x、y,這些字母正是英語的21個輔音字母。這21個字母不僅在漢語拼音中充當單聲母,而且在英語拼音中也做單聲母來使用。有人會提出疑問“漢語拼音中的聲母發音與英語中聲母的發音明顯不一樣啊,英語拼音聲母的發音是‘音標音’、純’音素’音呢,兩者怎么會弄到一起呢” 。但凡學習過英語國際音標的人士都會產生這樣的懷疑,以至于提出了壓倒式的口號“學習英語時千萬不要將漢語拼音與英語混在一起”。筆者就兩種拼音聲母的發音問題在《淺談英語單詞的直觀教學》一文中詳細的論述了它們的共同點。
21個輔音字母有自己的“名稱音”,在漢、英兩種拼音中都有自己在音節中的“聲母音”。人們讀出漢語拼音聲母的發音都是“呼讀音”,不是聲母的“本音”。“呼讀音”的產生是為了教學方便,在每個聲母的后面分別配上不同元音,實際上是聲母與一個韻母拼音而成的一個音節發音,不是聲母的“本音”。下面為漢語拼音聲母的“本音”與“呼讀音”的對照表:
漢語拼音聲母的本音就是英語中所謂的“音標音”和“音素音”,兩者在發音上沒有任何區別。下面為21個輔音字母的名稱音與英語聲母音的對照表:
在上面這些英語聲母音中,只有字母Cc的聲母音是/?/,Jj的聲母音是/??/,Qq的聲母音是/?/,Xx的聲母音是/?/,Yy的聲母音是/?/,余下的聲母音符號與其對應的小寫字母書寫符號都是一樣的。這些聲母音的發音又都與相對應漢語拼音聲母的本音發音相同,又都是一一對應關系。聲母Jj的聲母音/??/與漢語拼音聲母zh發音相同,聲母Yy的聲母音/?/與漢語拼音聲母y相同。漢語拼音單聲母與英語單聲母在發音上有17組都是一樣的。請看下表中漢、英兩種聲母的發音對比:
漢語拼音的3個合音聲母zh、ch、sh在英語拼音中也存在,通過發音對比,ch和sh在兩種拼音中的聲母發音相同,只有zh的發音不同,請看下面發音對比:
通過上面漢、英聲母發音對比,漢語拼音24個聲母中有19個與英語相對聲母的發音相同,其余5個聲母如果通過英語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們就可以輕松的掌握這5個英語拼音聲母的發音。
會了上述單聲母和雙聲母的發音,在英語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就可以極其輕松的掌握下面更多類常用英語拼音聲母的發音了。
1.雙聲母:
bl- cl- fl- gl- pl- sl- br- cr- dr- fr- gr- pr- sr- tr- sc- sm- sn- st- sp- dw- sw- tw-
2. 三聲母:
scr- scl- spl- spr- str- tsw-
3. 合音聲母:
bh- ch- dh- gh- lh- ph- rh- sh- th- wh- kn- mn- ll- wr- zh- phn- phth- sch-
4.復合聲母:
chl- chr- phl- phr- sph- shl- shm- shn- shr- sht- thr- thw- schl- schm- schn- schr- schw- sphr-
再有,如果英語教師能深刻理解漢語拼音,就可以通過部分漢語拼音韻母的發音來引導學生們記住一大部分英語韻母的發音。
漢、英拼音方案中的單韻母都是6個,這6個元音字母形成了大量的復合韻母。比如,漢語拼音的6個單韻母就形成了18個復韻母。元音字母在音節中的發音與輔音字母一樣也有自己的本音,也有自己的韻母音。漢語拼音中韻母的發音在英語的發音中基本上都存在,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借助漢語拼音韻母的發音來教學英語韻母的發音。請看下面漢、英常用韻母的比較:
比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借助漢語拼音韻母an和ang的結構和發音,來正確引導學生們認讀英語韻母an、am、as的發音,這樣讓學生們就可以認讀下面所有an類韻母的發音了:
ab ac ad af ag ah aj ak al am an ap aq ar as at av ax az abb ach achs achm ack act abd add adg adh adj adst adz afd aff aft agg ajj akst alb alc alch alck ald amb amn amp amps anc anch anck and anff ang angst ank ann ans ansh anst ant anth antt anz anx aph app apps aps apt azd azz asch ash asht ask asm asp ass ast asth atch astk ath att atz azd
借助漢語拼音韻母en和eng的發音,英語教師就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們認讀下面英語en類韻母的發音:
eb ec ed ef eg eh ej ek el em en ep eq er es et ev ex ez ebb ebs ebt ecch ech echs echt eck ect edd edg eff eft egg egm ehr ejd ekh ekt elch eld eldt elf elft elfth elk ell elm eln elp elph elsh elt elz elvth emm emn emp empt ems ench end endt eng enk enn ength ens ensch ent enth enz eph epp ept epth esh esk ess est etch eth etl etsk ett etz evsk ext ezh
借助漢語拼音韻母in和ing的發音,英語教師就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們認讀下面英語in類和yn類韻母的發音:
ib ic id if ig ih ik il im in ip ir is it iv ix iy iz ibb ibbs ick ich ict idd idg idst idt idth ift iff ifth igg iggs igh ight igm ign ijk ijs ilch ild ilh ilt ilth ilm ill ils ilsk ilst imb imp imm imn ims inc inck inct ind ing ingh ink inks inn insk int intz inch inth inx iph ipp ipt isc isk ish isht ism isp iss ist isth itch ith ithm itsch itt itz izh izz ixt ixth
yb yc yd yf yg yh yk yl ym yn yp yq yr ys yt yv yx yz ych yck yff yll ylph ymb ymp ymph ymn ynch ynd yng ynn ynt ynx yph ypp yps ypt ysk ysm yss yst ysh yth ythm
借助漢語拼音韻母ong的發音,英語教師就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們認讀下面英語on類韻母的發音:
ob oc od of og oh oj ok ol om on op or os ot ov ox oz obb obh ock och ochs oct odd odds odg off oft ogg ogs oll olf olff olm oln olp ols olsz olt omb omm omp ompt omsk onc onch ond onk ong ongg ongst onn ons ont onx oph ops opt osc osch osh osk osm osp oss ost osz otch otsk ott otl oth
借助漢語拼音韻母un的結構,英語教師就能正確引導學生們認讀英語韻母up、us的發音,學生們就可以立刻認讀下面英語un類韻母的發音:
ub uc ud uf ug uh uk ul um un up uq ur us ut uv ux uz uch uck uct udd uds udg uff uft ugg ugh ugn ugs uhl uhn uhr ulb ulch ulct uld ultch ultz ulk ulf ull ulm ulp ulpt ult ulz umb umf umm ump umph umps umn unc unch unct und undt ung unk unn unt untz unx upp upt usch ush usk usp uss ust utch uth utsch utsk utt utz uzz
通過上面的舉例可以說明,漢語拼音聲、韻母的絕大部分發音就是英語拼音中聲、韻母的發音,具有可借鑒性。英語老師們如果處理得當,對自己的課堂英語教學、幫助學生們認讀單詞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可惜的是在英語單詞發音教學中,英語教師們沒能將學生們在漢語拼音中獲得的聲韻母的發音知識和經驗做到有效的正遷移。
三、音節的結構與拼音方法
漢語拼音的元音音節有兩種結構,一種是韻母類音節,一類是聲韻母類音節。在拼讀韻母類漢語音節時,直接念出這個韻母的發音就可以了。比如,下面的韻母類漢語音節:
ān(安)、ēn (恩)、áng(昂)、ài(愛)、ào (奧)、ōu(歐)、ā(啊)、ō(喔)、è(餓)
聲韻母類音節就是在韻母類音節的前面拼讀上聲母所形成的音節。拼音過程為:先讀出聲母,再讀出韻母,然后在將聲母韻母拼音成一個音節。比如,下面的聲韻母類音節的拼音過程:
b-ānbān(班)、p-énp-én(盆)、t-ángtáng(糖)、m-?im?i(買)、t-áotáo(逃)、
f-ǒufǒu(否)、b-àbà(爸)、w-ǒwǒ(我)、m-eme(么)
英語的元音音節也分為韻母類音節和聲韻母類音節,在筆者的《淺談英語單詞的音節》一文中已經對這兩類音節做了詳細的論述。英語音節的拼音方法與上述漢語音節的拼音方法一樣,在拼讀韻母類英語音節時,直接念出這個韻母的發音就可以了。比如,下面的韻母類英語音節:
an、am、at、in、is、it、on、up、us、art、oat、ace、ice、use
英語聲韻母類音節的拼讀過程也與漢語這類音節的拼音過程一樣,先讀出聲母,然后再讀出韻母,將聲、韻母拼音在一起。比如,下面的英語聲韻母類音節的拼音過程:
c-ancan、b-anban、tr-amtram、c-atcat、m-atmat、b-inbin、s-insin、th-isthis、s-itsit、h-ithit、c-upcup、b-usbus、c-artcart、c-oatcoat、b-oatboat、f-aceface、sp-acespace、n-icenice、m-icemice、f-usefuse、m-usemuse
對于這類聲韻母音節的拼音過程好像人們不太習慣,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怎么會可能有這種拼音方法呢?”。其實,在拼讀一個單詞時人們是在做拼音活動,是一個將音節中表音的字母逐一拼音在一起的過程,要么做韻母的發音活動,要么就是將聲母與韻母拼音在一起的發音活動,是一個很自然的拼音過程,人們沒有感受到這個拼音過程是受限于傳統的“整詞”教學單詞的方法。
漢語發音的最大特點是重讀音節多,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漢字都是重讀音節,所謂漢語的重讀音節是指絕大部分的漢字幾乎都有自己固定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這四個聲調就是漢語的重讀音節。比如,在下面這一句話中的漢字音節都是重讀音節:
“我是一位中國公民。(Wǒ shì yīwèi zhōngguó gōngmín。)”
人們在說這句話時,每一個音節的發音都非常的響亮,發音過程就像八個非常響亮、連續不斷地爆炸的鞭炮,以“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同一個響度發出來,沒有音高的起伏,聽上去非常的生硬,這就是我們漢語發音的一個最大特點。
除了上面提到的重讀音節,漢語發音中也還存在著非重讀音節,那就是漢語的“輕聲”,比如,在“媽媽(māma)”這個詞中第一個音節“媽(mā)”是重讀音節,第二個音節“媽(ma)”就是“輕聲”,這個“輕聲”就是漢語的非重讀音節。同樣在英語多音節單詞中也存在大亮的非重讀音節,也叫做弱讀音節。當然,即使漢語中“輕聲”(也就是非重讀音節)的存在也不如英語中非重讀音節在發音上表達的強烈,否則,當“老外”在讀漢語拼音時他們抑揚頓挫的語調就不會讓您感到稀奇了,“老外”會用自己語言習慣的抑揚頓挫語調來讀出上面這句漢語:
“我是一位中國公民。(WOshi YIwei ZHONGguo GONGmin。)”
這種抑揚頓挫的語調就像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像優美的旋律,這種優美動聽的旋律就是英語語言的魅力。筆者不知道英語教師們在給學生們講解多音節發音時,弱讀音節是如何給學生們講清楚的。
目前,英語老師們教學單詞時將所教單詞全部一起寫在黑板上,然后不厭其煩的領著學生們朗讀,直到學生記住發音為止,這種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們死記硬背每一個單詞的發音,這種教學方法太過于傳統,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們記憶單詞發音的難度。教師們采用這種傳統的方法認讀單詞,學生們這一輩子也無法形成自行認讀單詞的能力。學生們只能夠認讀老師教過的單詞,老師沒有教過的單詞,學生們則無法自行認讀。如果英語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筆者這種拼音方法來教學單詞,學生們在認讀和拼寫單詞的能力上就會不言而喻了,因為筆者將學生們獲得的漢語拼音能力正遷移到了英語拼音中,學生們運用拼音的能力會得到再次爆發。
四、聲、韻母的分類
漢語拼音的聲母共分為兩類,一類是 “單聲母”,一類是“合音聲母”。而英語拼音的聲母除了“單聲母”和“合音聲母”外,還有“雙聲母”,“三聲母”“復合聲母”之分。下表為漢、英聲母分類對比:
英語的韻母種類比漢語聲母多,在數量上也比漢語的聲母多。通過比較可知,漢、英的聲母都相同。
漢語拼音韻母一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a、o、e、i、u、ü構成的單韻母,一類是由ai、ei、ui、ao、ou、iu、ie、ue、an、en、in、un、ün、ang、eng、ing、ong、er構成的復合類韻母。下面是漢、英拼音方案中各自相對應韻母的比較,列舉的英語復韻母只是英語復韻母中的一小部分,因為英語拼音方案中的韻母要比漢語拼音的韻母多上50多倍。
如果將上表中的18個漢語拼音復韻母再重新整理一下,可以分成下面幾個組別:
1. ai、ei、ui、ao、ou、iu、ie、ue;
2. an、ang;
3. en、eng、er;
4. in、ing;
5. ong;
6. un、ün;
這下大家就可以再重新認識一下這些漢語拼音的韻母了。第一組中的這些漢語拼音韻母在英語中一個都不少,全部存在,并且是大家公認的“元音字母組合”。在英語拼音方案中,筆者將這些所謂的“元音字母組合”稱作英語的復韻母,叫做“組合”有些太隨便了,不縝密,并且這八個韻母在英語拼音方案中又各自形成了自己類復韻母。
第二組漢語拼音復韻母是在字母a后面加上不同的輔音字母形成的結構,這類韻母在英語拼音方案中大量的存在,由于這些復韻母的結構與漢語拼音韻母an相同,因此被筆者命名為an類韻母,比如:
ab ac ad af ag ah aj ak al am an ap aq ar as at av ax az abb ach achs achm ack act abd add adg adh adj adst adz afd aff aft agg ajj akst alb alc alch alck ald amb amn amp amps anc anch anck and anff ang angst ank ann ans ansh anst ant anth antt anz anx aph app apps aps apt azd azz asch ash asht ask asm asp ass ast asth atch astk ath att atz azd
第三組漢語拼音復韻母是在字母e后面加上不同的輔音字母形成的結構,這類韻母在英語拼音方案中大量的存在,由于這些復韻母的結構與漢語拼音韻母en相同,因此被筆者命名為en類韻母,比如:
eb ec ed ef eg eh ej ek el em en ep eq er es et ev ex ez ebb ebs ebt ecch ech echs echt eck ect edd edg eff eft egg egm ehr ejd ekh ekt elch eld eldt elf elft elfth elk ell elm eln elp elph elsh elt elz elvth emm emn emp empt ems ench end endt eng enk enn ength ens ensch ent enth enz eph epp ept epth esh esk ess est etch eth etl etsk ett etz evsk ext ezh
第四組漢語拼音復韻母是在字母i后面加上不同的輔音字母形成的結構,這類韻母在英語拼音方案中大量的存在,由于這些復韻母的結構與漢語拼音韻母in相同,因此被筆者命名為in類韻母,比如:
ib ic id if ig ih ik il im in ip ir is it iv ix iy iz ibb ibbs ick ich ict idd idg idst idt idth ift iff ifth igg iggs igh ight igm ign ijk ijs ilch ild ilh ilt ilth ilm ill ils ilsk ilst imb imp imm imn ims inc inck inct ind ing ingh ink inks inn insk int intz inch inth inx iph ipp ipt isc isk ish isht ism isp iss ist isth itch ith ithm itsch itt itz izh izz ixt ixth
第五組漢語拼音復韻母是在字母o后面加上不同的輔音字母形成的結構,這類韻母在英語拼音方案中大量的存在,并且結構相同,又由于ong中的g不發音,就由ong演變成了on,因此這類韻母被筆者命名為on類韻母,比如:
ob oc od of og oh oj ok ol om on op or os ot ov ox oz obb obh ock och ochs oct odd odds odg off oft ogg ogs oll olf olff olm oln olp ols olsz olt omb omm omp ompt omsk onc onch ond onk ong ongg ongst onn ons ont onx oph ops opt osc osch osh osk osm osp oss ost osz otch otsk ott otl oth
第六組漢語拼音復韻母是在字母u后面加上不同的輔音字母形成的結構,這類韻母在英語拼音方案中大量的存在,由于這些復韻母的結構與漢語拼音韻母un相同,因此被筆者命名為un類韻母,比如:
ub uc ud uf ug uh uk ul um un up uq ur us ut uv ux uz uch uck uct udd uds udg uff uft ugg ugh ugn ugs uhl uhn uhr ulb ulch ulct uld ultch ultz ulk ulf ull ulm ulp ulpt ult ulz umb umf umm ump umph umps umn unc unch unct und undt ung unk unn unt untz unx upp upt usch ush usk usp uss ust utch uth utsch utsk utt utz uzz 可見漢、英拼音方案中韻母的結構都相同,在數量上,漢語拼音韻母相對較少,而英語的韻母要多出許多。筆者認為,漢語拼音的韻母就是借自于英語的韻母,因為漢語拼音的“韻母”一詞就是源自英語“Rhyme”的譯音。
為什么漢語拼音中所有的拼音知識和拼音現象在英語的拼音體系怎么都存在呢,有人說漢英兩種語言在發音上“純屬巧合”。然而更“純屬巧合”的是在制定漢語拼音方案時,老一輩語言學家又借用了與英語文字一樣的拉丁字母。這種“純屬巧合”的事情又在不斷的發生,漢語拼音使用的聲母(24個)和韻母(24個)的總和正好是48個,與國人承認的英語“48個音標符號”數量相等;漢語拼音的每一個韻母形成的音節可以有五個不同的聲調音,英語的一個韻母也有多個不同的音調音;英語音節和漢語音節在發音時又都具有“同韻”等特點,因此,在制定漢語拼音方案時,語言學家們居然將26字母分成了獨立的兩部分:將a、e、i、o、u等 5個元音字母定義為韻母,把其余的21個字母定義為聲母。之所以有獨立的聲母和韻母,就是基于漢語發音“同韻”的特點。將漢語拼音進行這樣的分類本身就是一種睿智、科學的方法,這充分表達了老一輩語言學家在制定漢語拼音方案中所表現的聰明才智。
并且更加令人稱絕的是,語言學家又將韻母加上“一聲(陰平)”、“二聲(陽平)”、“三聲(上聲)”、“四聲(去聲)”來表達漢語的重讀音節,用“輕聲”來表達非重讀音節。通過聲母與韻母間的相互拼音和五個聲調,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拼讀出所有漢字的音節,非常巧妙地用26個字母就解決了拼讀全部漢字的難題。筆者認為,這種裸、直觀地將拉丁字母運用到極致的方法充分地體現了國人的智慧優越于世界上其他的民族。
但是,有些可悲的是當回到現實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們在帶領學生們認讀26個英語字母后沒有了下文,就急急忙忙地直接跨入到單詞和句子的教學中,忽略了英語也有自己的拼音方案,忽略了訓練學生們拼讀音節的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漢語拼音知識和拼音能力,并且辜負了老一輩語言學家們制定漢語拼音的良苦用心。由于不懂得漢、英兩種拼音方案之間的關系,因此漢語拼音在英語拼音教學中永遠也不會起到積極、有效的教學促進作用。或許中國人一輩子也不會知道為什么英、美“老外”都會認讀漢語拼音,而會操縱漢語拼音的國人卻不能直接認讀英語單詞的秘密。
既然漢語拼音的教學關乎到英語拼音的教學,筆者在此建議語文老師們和英語老師們就應該強強聯手、精誠合作,共同將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大做強。英語教師們應該虛心地向語文老師們討教漢語拼音這方面的知識,應該將學生們學到的漢語拼音知識和拼音能力正遷移到英語拼音教學當中。同時還建議語文老師們在教學漢語拼音時,在發音和書寫規則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和規范。尤其是聲、韻母的發音方式和方法,因為它們會影響到英語拼音的發音。既然中國人能將國際音標掌握的比漢語拼音還要扎實,語文老師們如果按照國際音標的發音標準來教學生們聲、韻母的發音豈不會更好,以此消除單詞的拼讀難題帶給學生們的苦惱。另外,如果教師們想要了解英語的拼音方案,敬請參閱《魏氏英語單詞直拼法》或即將出版的《英語拼音方案》。
參考文獻
[1] 1.《拼音字母基礎知識》,周有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2月第一版
[2] 《魏氏英語單詞直拼法》小學版,魏景莉、鄧雙權 主編,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少年兒 童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3] Webster New College Dictionary,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New York, 1995;
關鍵詞:一年級;拼音;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259-01
一、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
小學生由于其心智發育不完善,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由于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很難對于知識有一個準確的認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善于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來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將學生引入到良好的教學情境中,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情境來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例如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時,學生第一次接觸整體認讀音節,很多學生都不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寫?這和以前的“i u ü”讀音沒什么區別呀!為了讓學生容易理解與接受,我為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三個小寶寶i u ü,他們一起出去玩,走著走著,它們卻迷路了,這時怎么辦呢,它們可著急了,瞧,大Y,大W兩位大哥哥看見了,就來幫助他們,然后大Y把小i帶走了,大W帶小u回家了,只有小ü沒人領,傷心地哭了,于是大Y趕快來帶小ü走,小ü把自己的眼淚擦干凈,笑瞇瞇地和大Y一起回家了。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再讓孩子們當大Y、大W帶三個小寶寶,同時提醒他們大Y帶走小ü的時候它是笑瞇瞇的,眼淚擦干凈了,所以就沒有上面的兩點了。這樣學生就利用形象生動的故事記住了這三個整體認讀音節!拼音教學需要我們老師去開發,使教學富有趣味性,營造活潑快樂的課堂氣氛,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能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種追求。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就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語言,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生活是語文知識的源泉,語文知識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學生的個人素質發展,提升學生的生活綜合技能。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善于運用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小學時期的學生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教師就可以把兒歌放到拼音教學,使孩子們的口齒得到鍛煉,即糾正了錯誤的讀音,還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單韻母時,為了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去寫、去讀拼音,教師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簡單的歌訣教給學生說一說,記一記,例如烏鴉做窩u u u,小魚吹泡ü ü ü ,傘柄朝上f f f,傘柄朝下t t t 。像個6字b b b,6字反寫d d d,像個9字q q q,9字反寫p p p。9字加勾g g g,一把椅子hhh等等。通過這樣的生活化語言引入,能夠更好的加深學生對于拼音字母的認識,讓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規范、更加具體。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認識到拼音聲調對于表達效果的影響,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科學的去標記聲調,準確的分辨出不同的聲調,例如對于“波利(bō lì)小學(xiǎo xué)”和“玻璃(bō lí)小學(xiǎo xué)”,如果學生讀錯了聲調,那么就會造成別人的誤解。教學中教師多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就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綜合認識。
三、不斷豐富拼音教學策略,活躍學生的學習生活
“名師出高徒”,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教學策略對于學生的學習影響深遠。特別是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他們正處于知識積累的關鍵階段,當前的知識學習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發展有著重要的奠基意義。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豐富教學策略,活躍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上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動動手、動動腦,做做知識性游戲,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也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為了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拼音的準確讀音,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我說你猜”的游戲, 讓學生看教師的口型猜猜老師要讀什么音,從最基礎的韻母a o e,然后再練習找復韻母、再練拼音節,最后練習較難的三拼音節和帶調音節。在進行擺放拼音練習時,可以同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賽,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進行擺放表演或比賽。,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口型來讓學生去猜、去感受、去體會,通過教師的趣味引導來加深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說話、多發音,通過同桌合作或者小組協作的形式不斷的鼓勵學生進行實踐運用,讓學生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學習,實現他們拼音知識學習的有效進行。
四、注重拼音教學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第6課《j q x》,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學習漢語拼音聲母j q x及它們的書寫筆順、占格位置,j q x與韻母的拼讀練習,j q x與ü相拼省略ü上兩點的規則;第二部分讀帶有j q x音節的詞語和兒歌;第三部分是認識五個生字,借助圖畫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字詞的意思。
二、本節課教學目標
1.學會j q x三個聲母,讀準音,記住形,能夠正確書寫。
2.初步掌握j q x和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寫的規則。
3.學會j q x和單韻母的拼讀,準確拼讀三拼音節。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j q x的三拼練習和ü上兩點省寫規則。
2.難點:ü上兩點省寫規則。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復習聲母,區分b p d,為下面記住q做鋪墊。
師:小朋友們,在拼音王國里,咱們已經認識很多朋友了,讓我們再來和它們打打招呼吧!
(1)課件出示:b p d。
師:小朋友,瞧,這是三兄弟,讓我們邊讀邊觀察它們都是由什么和什么組成的。(b p d 都是由一豎和一個半圓組成的。)誰來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2)手勢做拼音操,鞏固字母的形。
師:看大家那么會觀察,就再來做個“猜一猜”的游戲,這回老師做手勢,大家一起來猜,看誰的反應最快。
(二)學習聲母j
1.學習聲母j的音和形。
(1)師:小朋友真能干!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三位新伙伴,想不想和它們交朋友?
(課件出示j q x的卡通形象)
(2)教師引導學習j,課件出示母雞配上j的圖片
師:圖上畫著什么?你能根據圖畫的內容試著讀一讀這個字母嗎?
生:圖上畫著一只雞抬頭望蝴蝶,所以我覺得這個字母應該讀j。
(3)師小結:是啊,它名字跟母雞的“雞”差不多,但是要讀得輕一些,短一些。(板書:j)
(4)師范讀,學生邊聽邊仔細看。
(5)學生試讀,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
(6)開小火車讀,齊讀。
2.記住j的形。
(1)看圖啟發想象,你能用什么好辦法來記住“j”嗎?
生1:“j”像一只伸著脖子的雞。
生2:上面的“·”就像雞頭上的蝴蝶。
(2)引導學生用編不同的順口溜或兒歌,發散學生思維。
生:豎彎加點j j j,雞追蝴蝶j j j ;黃毛小雞j j j 。
3.書寫聲母j。
(1)學生仔細觀察拼音格,說說你認為j該怎么寫?
(先說占哪幾格,再說筆順)
(2)師范寫,學生抄寫字母,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4.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不僅會讀j , 還會認、會寫,和j交上了朋友。
(三)小組合作學習聲母q和x
1.師:仔細觀察兩幅圖,用剛才學習j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一學,認一認,寫一寫。
2.學生試讀,教師正音。開小火車讀,齊讀。
3.教師巡視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相機指導。
(1)學習聲母q。
A、學生根據“七只氣球”判斷q的讀音。
B、正音:小老師帶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C、比較q和j的讀音,總結出j不送氣,q送氣。
D、學生借助圖形自編順口溜,記住q的形。
(左上半圓q q q , 像個9字q q q )
E、書寫q:觀察田字格的位置,描一描,寫一寫。
(2)學習聲母x。
A、學生根據西瓜的圖片得出x的讀音。
B、用多種方式練讀x。
C、學生借助圖形自編順口溜,記住x的形。
(刀切西瓜x x x ; 像個叉叉x x x 。)
D、書寫字母,學習新筆畫,強調x的筆順,學生練寫。
(四)學習j、q、x與ī的拼音
1.出示j—i—ji ,指導拼讀。提示“j”是聲母,要讀得輕而短。比較聲母j與音節ji的讀音不同。(雙軌火車對比讀)
2.請學生上臺加上聲調,當小老師帶領小朋友讀。(注意加聲調時“ī”字的點要去掉)
3.讀兒歌鞏固音節:
jī,我有一只小花雞。
jí,今年我上一年級。
jǐ,汽車上面真擁擠。
jì,彎腰來把鞋帶系。
4.出示音節qī、xī,指名拼讀,帶調拼讀。
5.讀兒歌鞏固音節: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朋友們站整齊。
大家一起做早操,
天天鍛煉身體好。
(五)學習ü上兩點省寫規則
1.師:看,老師又請出了幾對朋友。板書:j—üju
q—üqu
x—üxu
(1)請大家大聲地拼拼看,你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學生說出ü上兩點不見了,就在后面的u上涂上紅色,引起學生的注意)
(2)師: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j q x帶小i出去玩,小ü也要去,急得直哭,j q x說:“別哭,別哭,你先擦掉眼淚,我們就帶你去。”小ü聽了忙擦掉眼淚,拉著j q x的手出去玩了。
師:大家要記住j q x和ü拼出的音節,要去掉ü上的兩個點。老師教你們一個口訣:
小ü見了j q x,擦掉眼淚笑嘻嘻。“眼淚”是什么呀?(生:ü上的兩個點。)
2.回歸整體,再次拼讀鞏固。
師:記了口訣,你能把它們拼得更好了嗎?
A、練習拼讀拼讀音節,拼不好的地方多拼幾遍。
B、指名讀、齊讀、分組賽讀。
3.音節加入四聲再次練習拼讀。
師:看,現在我給朋友ju戴上了帽子,你還認識它們嗎?(jū jú jǔ jù)
A、同桌一起大聲拼一拼,拼不好的地方要互幫互助,建議大家帶上手勢讀。
B、看,我給qu和xu都戴上了帽子,像剛才那樣,同桌先自己試試吧。
[關鍵詞]興趣 兒歌 插圖 動作
漢語拼音自問世以來,為我們民族造福,為漢語、為學習和使用漢語的人們服務,建立了不朽的功績。學好漢語拼音有助識字、幫助閱讀、學好普通話。現代人,要適應社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漢語拼音是不可缺少的一課。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學好漢語拼音至關重要。如果把中文比作一棵大樹,那么拼音就像這棵大樹的樹根,樹根扎得越深,大樹才有可能長得越高,枝葉才會更茂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漢語拼音就好像是鑄造美好人生的奠基石。可以說,漢語拼音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邁向科學高峰的階梯。要想使小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固然需要客觀上的幫助,而終歸還是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的吸收來實現。因此,在拼音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他們愿學、愛學、樂學,從而信心百倍地實現漢語教學這個目標。我們的做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1.編兒歌促學習。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和教材的特點,編寫一些押韻兒歌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學習單韻母āoeiuü時,我多遍領讀:嘴巴張大aaa,嘴巴攏圓ooo,小嘴一咧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扁嘴小鴨üüü。聲調的兒歌是: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標調的兒歌是:老大(a)在把帽戴,老大不在老二(o)戴,老大老二都不在,小帽就給老三(e)戴,老四(i)老五(u)一起來,誰在后面誰就戴。在jqx與ü相拼寫時,我編的兒歌是:小ü碰到jqx,去掉兩點還念ü。
2.編兒歌可區分字母形狀
在學習聲母時,有些拼音字母形狀差不多,學生難分難記,直接影響了拼音。為了杜絕這個現象,我變了一些順口溜讓學生去辨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聲母b和d、p和q時,為了讓學生分清,我反復領讀:一把剪子朝上擱(db),左念“得”,右念“撥”;一把剪刀朝下擱(qp),左念“奇”右念“坡”。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
1.動手做。學生每學完一課漢語拼音,教師就鼓勵學生回家制作卡片。這個動手作業,學生興致極高,找紙板,量尺寸,裁剪,書寫,用皮套打成捆。早晨到校,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卡片。從孩子們得意地拼讀神色,無不流露著成功、自豪的喜悅。
2.動手擺。課上充分利用學生制作的卡片,讓學生動手擺拼。如:學習“g k h”一課聲母后,讓“g k h”與“u”、“ui”相拼時,教師就讓學生動手左邊擺出g k h的聲母卡,右邊擺上“u”的卡片,讓聲母與韻母的四聲分別相拼,再讓同桌一人當老師,提示聲調,一人依次拼讀,再互換。學生在擺玩中,既感新奇,又有趣味。
3.動手畫。在教學中還可以變換一下,先出示所學的拼音,然后讓學生為之配圖。如學習“z”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z”,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聲母,你們能為z配上一幅畫嗎?”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一個馬扎,因為馬扎打開后的形狀象z,有的寫一個數字2,把2展開象z,還有的畫一只呲著牙的大灰狼,有的畫一只游水的小鴨子……。通過學生的描述,這個字母就不知不覺的學會了。
4.動手貼。未來社會需要具有個性與合作精神的人,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如學習aug、eng、iug、ong一課后,在看圖拼音節時,教師事先用電腦打出了大象、熊貓、猩猩、長頸鹿的四幅畫和相應的拼音卡片。
三、創設情境,學習字母音節
1.利用以前的認知。學習漢語拼音并不難。從四十幾個字母的讀音上講,孩子們的語言中早就熟悉這些字母的發音了,只要把這些字母讀音與他們的語言對應起來就行了。從字母的形狀上講,n像門洞,h像小椅,s像蠶又像絲……如果老師讓孩子們開動腦筋,把音與形相聯系,是會找到便捷的方法,快速掌握漢語拼音的。至于漢語拼音聲母和韻母的拼音方法,有拼讀法、直讀法、直呼音節教學法、還有聲介合母教學法,等等,只要掌握一種方法即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好像是交給學生一根捅窗戶的小棍,窗戶紙一捅即破,學生一旦悟出方法,就可以觸類旁通。比如說直呼法(b―a―ba),有這樣的拼讀方法口訣:“前音口張大,后音跟著發,前后一氣呼,千萬別分家。”哪種教學法最好,沒有定論,要視教師本人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同時考慮到本地方言因素。但有一點要清楚,抽象的拼音字間母要與生活語言相結合,學生才能學得有興趣,見成效。小學生一入學用4周的時學會了漢語拼音后,學習漢字和閱讀拼音讀物,就可以無師自通。
2.借助插圖進行直觀教學。教材的編排圖文并茂,直觀形象,學生愛看、愿學。借助圖形認識事物,認讀音節,學會學得快記得牢。比如在學習“j”時,先引導學生看圖,然后師問:“這幅圖上畫了一只什么?”學生回答:“大公雞。”老師又問:“大公雞頭上長著什么?”學生答:“雞冠子。”“好,我寫一個字母,大家看一看,像不像大公雞?”隨后板書“j”,再發音。在學習pō這個音節時,引導學生看插圖,師問“這個小女孩在干什么?”“潑水。”老師隨后教學拼讀音節popō。
3.用猜謎語學習拼讀音節。在拼音教學中,教學不能單調重復,否則,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教學必須要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才能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在教學“ri”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我對兒童們說:“今天我說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看誰猜得快又準。”于是學生一個個睜大眼睛,豎著耳朵屏息凝神地聽著。老師說:“一個球,圓溜溜,夜里看不見,白天它就有。”學生齊聲說:“太陽。”老師接著說:“太陽就是日,日的音節就是‘ri’。”學生很容易就把ri這個音節牢牢地印在了腦子里。
關鍵詞:對外漢語 語音 音譯詞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1-0077-02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關于語音教學,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曾經指出:“學習外國語的內容分成發音、語法跟詞匯三個主要的部分,學習的次序當然是也應該照這三樣按步進行。發音的部分最難,也最要緊,因為語言的本身、語言的質地就是發音,發音不對,文法就不對,詞匯就不對。”[1]這段話通俗而深刻地說明了語言要素學習的次序、語音學習的艱巨性以及語音學習在整個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語音教學是最基礎的教學,一般都被安排在基礎階段的最開始。
1 海外漢語零起點語音教學的矛盾
由于中外在語言習慣、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零起點的對外漢語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學會漢語。尤其是像孔子學院現在在國外開辦有很多的成人班,對他們的漢語教學還處在語言培訓階段,不可能系統地教授語音,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訓練。在零起點漢語班中,筆者曾嘗試過多種方法來“精講多練”,這一原則不僅適用于語法教學也適用于語音教學。作為語言教學基礎的語音課更是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更要強調精講多練。但是在頻繁的操練中,許多無意義的音節對于初次接觸漢語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疲憊;毫無目的機械性的操練也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產生不了應有的效果。從交際性角度看,操練最好都能有一定的語境和意義,讓學生覺得學的東西有用。這里出現了矛盾,一者是因為零起點沒有任何基礎,無法營造語境,二者語音本身就是基礎,根本無法逾越。
面對這個矛盾筆者發現:漢語詞匯的發展與其他語言一樣,是積累式的。漢語除了隨著時代的發展自身范圍內的積累以外對外來詞的吸收也有很長的歷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在影響其他文化的同時,中國文化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響,引進了大量外來詞。從數量來看,改革開放30年來漢語外來詞新增的數量約有幾千個,其中音譯詞約有幾百個。從涉及的領域來看,涉及面較廣,經濟、體育、醫學、生物、商業、網絡、影視、餐飲、氣象、服裝、計算機、通信技術等眾多領域都有音譯詞。從來源來看,英語來源的外來詞在漢語新增外來詞中的比例仍舊最多,占絕大多數。筆者目前的任教國是地處東歐的塞爾維亞共和國,當地人們的英語水平較高,所以針對零起點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在前三次語音導入課中選擇大量的音譯詞進行語音訓練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根據中介語理論,母語負遷移、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擾、拼音方案的干擾這些因素都可以有效地排除。
2 教學設計
第一課
一、語音教學
1.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2.單韻母:a o e i u ü
二、聲調
聲調教學順序:陰平、去聲、陽平、上聲、輕聲
(音位圖)
* 單音節定調練習:
1 ā
1 2 3 4 2 á
ā á ǎ à 3 ǎ
4 à
三、操練
1.音節:mā bà gē dì nǐ tā bù hē kě lè dǎ dà pū kè
2.詞語:māma bàba gēge dìdi kělè pūkè
3.肯定句:
Nǐ hē kělè.Tā hē kělè.
Gēge hē kělè. Dìdi hē kělè.
Māma hē kělè. Bàba hē kělè.Bàba māma hē kělè.
4.否定句:
Nǐ bù hē kělè.Tā bù hē kělè.Gēge bù hē kělè.
Dìdi bù hē kělè. Bàba bù hē kělè. Bàba māma bù hē kělè.
5.疑問句:
Nǐ hē kělè ma? Tā hē kělè ma? Gēge hē kělè ma?
Dìdi hē kělè ma? Bàba hē kělè ma? Māma hē kělè ma?
Bàba māma hē kělè ma? Gēge dìdi hē kělè ma?
第一課首先教授了b p m f d t n l g k h 這十一個聲母和a o e i u ü這六個單韻母,由于b p m f d t n l g k h和a o e i u ü,在塞爾維亞語中和漢語的發音差異不大,塞爾維亞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這些聲母的發音。只是ü這個音稍微困難些,可以讓學生先發i音然后保留i的舌位,唇形變為圓唇后來發ü音。
從教學實踐來看,筆者認為四聲應按照從易到難的排序來進行教學。同時利用音位圖讓學生從視覺上來找標準。然后采用單音節定調練習的方法加強練習和記憶。由于塞爾維亞學生在學習漢語聲調時,存在著調型和調域兩種錯誤。調型方面的的錯誤表現在音高曲線不對,如將陰平音讀成去聲;調域方面的錯誤是指音高曲線基本正確,但發音時,音高不到位。所以在做四聲發音練習時,教師要強調和糾正學生的調型和調域。
句子全部操練一輪之后,再讓三個學生一組按照疑問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操練一遍,教師只負責糾音。由于這些詞生活中常用,句子也簡單,學生們一節課內都能記住。訓練語音的同時,教授了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子的組合方式,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漢語句子的順序和特點,包括語調和漢語的韻律都初步得到了訓練。
第一次課內容這樣安排既豐富又可以減少學生初次學習漢語的畏難情緒。
第二課
一、語音教學
1.聲母:j q x z c s
2.復元音韻母:ai、ei、ao、ou、ia、ie、ua、uo、üe、iu、iao、uai、uei
3.舌尖元音:-i(zi ci si)
二、操練
1.音譯詞:(原文為拼音)
可口可樂 咖啡 巧克力 雪碧
匹薩 迷你 艾滋 雷達 吉普 雪茄
芭蕾 迪斯科 摩托 耐克 阿迪達斯 俱樂部
馬賽克 諾基亞 摩托羅拉 柯達 諾維薩德 脫口秀 提拉米蘇 萊卡 秀
2.日常用語:
Nǐ hǎo! Xièxie! Bú kèqi. Duìbùqǐ!
3.句子:(原文為拼音)
我愛你!你愛我嗎?我不愛他。(反復替換)
第二次課教授j q x z c s六個聲母以及十三個個復元音韻母以及舌尖前元音-i。在本次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強調j、üe、iu的發音外,其他聲母和韻母對塞爾維亞學生來說掌握起來也都很快。
這一課的詞匯操練除了“你好!謝謝!對不起!”等日常用語外,更多的是音譯詞訓練。但在操練過程中要提醒學生:同一個詞,發音近似,如果想說成漢語就必須注重漢語的聲調、節奏和重音。
在第二次課中便開始大量選用音譯詞來進行語音操練,是因為在語音操練過程中如果出現大量的無意義詞匯,學生操練起來會無聊應付,如果使用普通漢語詞匯,即便是非常有用的,學生也無法記住。根據筆者的經驗,學生在剛學漢語時好奇心很大,每個生詞都要問它的意義,使用音譯詞訓練則可以解決無意義詞匯的難題,而且不會增加學生的記憶負擔。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點使學生從最開始接觸漢語拼音時就有了區別外語的語感。
第三課
一、語音教學
聲母:zh ch sh r
韻母:
1.前鼻音韻母8個:an、ian、uan、üan、en、in、un、ün;
2.后鼻音韻母8個:ang、iang、uang、eng、ing、ong、ueng、iong。
3.舌尖后元音:-i (zhi chi shi)
4.特殊韻母:er
二、操練(原文為拼音)
波音 馬拉松 維他命 蒙太奇 沙龍 沙拉 沙發 香檳 芬達 倫巴克隆 桑拿 可卡因 英鎊 坦克 呼啦圈 血拼 厄爾尼諾 粉絲 布丁 卡通 麥克風 奔馳 尼康 塞爾維亞 貝爾格萊德 第納爾 高爾夫 中國 北京 上海 孔子學院
第三課學習zh ch sh r 四個聲母和十六個帶鼻音韻母以及舌尖后元音-i 和er。由于塞語和漢語的發音區別,本課語音教學中要重點強調聲母r和八個后鼻音韻母ang、iang、uang、eng、ing、ong、ueng、iong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至此,21個輔音聲母和38個韻母全部學完,但是本課操練主要通過音譯詞加強對本課所學聲母和韻母鞏固。需要說明的是,本地地名的翻譯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作用同上。
3 不足
以上音譯詞的訓練在結果測試上反應出了一定的優勢,但是這些訓練詞匯并沒有從聲母、韻母和聲調上考慮各自出現的頻率,更沒有考慮輕聲、兒化、語調組合等因素,如果要照顧到就需要設計出更為完善的音譯詞表。
因為語言主要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工具,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正是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而不是對這種工具的解釋。因此學習一種語言,實踐與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通過音譯詞對零起點的學生進行指導和操練,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以讓學生在實際語言活動中學以致用,為最終掌握漢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釋:
關鍵詞:漢字 對聯 形式美 音韻美 蘊意美
華夏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漢字是最重要的載體,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漢字是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寶庫的瑰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具有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特征,兼具象形、表音、表意功能,形聲兼備,內涵豐富,傳播久遠。魯迅先生曾概括漢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1]在文學園地中,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形式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異彩紛呈。這些文學形式世界各國文字都能創造,只有對聯是相對應漢字特點而存在的,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民族傳統文學形式,是文學園地中的奇葩,散發著民族文化的芳香。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族傳統文學形式,雅稱楹聯或楹貼,俗稱對子。《現代漢語詞典》對它的解釋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2]對聯一般分為上下兩聯,就上下兩聯來講一般要求字數相等、字詞相對、平仄相調、左右對稱,而意義要求相似、相連或相反。它非常注意用字造句,要求鮮明適當,
言簡意深,精練蘊藉,是單音節、方塊形的漢語獨有的藝術形式。和其他許多國家的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一個個獨立存在的方塊字,每個漢字都具有形音義三要素,對聯特有的藝術魅力,只有通過漢字才能得到完美的體現。
漢字集形音義于一身,而對聯則正是運用字形結構、音韻平仄、字義虛實才能構成對仗工整、韻味無窮的名聯佳作。對聯的形式與內容都與漢字的特點緊密相關,是漢字文化的集中體現。漢字獨特的構形造字法在對聯創作中巧妙運用,大大增強了對聯的表現力和趣味性;漢字音聲和諧,聲調多變,給對聯增添了韻律和節奏感;漢字個個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使得對聯蘊藉深厚。對聯的形制特點以及它的巧思妙對都是由漢字的特點決定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聯選擇了漢字,漢字成就了對聯,對聯的特征就是漢字特征的縮影。漢字的形音義共同決定了對聯的美。
一.形式美
漢字的形就是漢字的外形結構,字的寫法。由于歷史的原因,漢字的形有古今之別(篆、隸、草、行、楷),繁簡之分,但字形總體上來說基本呈獨立的方塊形狀,是典型的方塊字。漢字的形,決定了對聯的形式美。對聯的所謂形,就是外表,就是上下聯要大體一致,形成對稱。漢字字形的大小和長寬比例都基本一致,保證了漢字與漢字之間能做到所占空間大小一致,容易使上下兩句字數相等,空間上長短一致。而每個漢字的相互對立,又便于橫向排列,也便于逐字順次縱向排列。這特點恰好適用于懸掛、張貼在楹柱或門框以供欣賞。同時,漢字筆畫多少、結構繁簡,相去懸殊。從筆畫看,最少的只有一筆;筆畫多的,可達四十余筆。從結構看,最簡單是獨體字;在合體字中,有些字是由六七個部件組合而成的。但不管筆畫多少,結構繁簡,無論是手寫還是刻寫出來的漢字,都是每個字占有面積基本相同的一個方塊,在書寫成聯后,都能整整齊齊,兩兩相對,左右對稱;即使橫向排列,也絲毫不影響與豎行排列相同的特點。橫排豎排都能整齊相對,不枝不蔓,這是和漢字字形多是方塊的特點密切相關的。
漢字獨特的造字法,也使對聯具有形象美。漢字字形構造靈活多變,具有象形、偏旁部首和一字可以拆散為幾個字等特點,它可以把偏旁、部首、筆畫予以組合、分散、增加、減少和重組,形成“新”字。利用漢字這一特點,可以創造大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對聯。有在同一聯當中由兩個或多個偏旁、部首、筆畫組成一個或幾個漢字,如“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山石巖前古木枯;白水泉中日月明”等的;有在同一聯中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偏旁、部首、筆畫拆開分散,如“張弓長,騎奇馬,單戈而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等的;有在同一聯中以一個字為基點,在其基礎上增加一個或幾個偏旁、部首或筆畫形成一個新字,如“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作主”等的;有以對聯中一個或幾個字為立足點,把其偏旁、部首、筆畫加以削減形成對聯,如“要加鹽,謝神童抽身出討;見了湯,吳學士倒口便吞”等的;有對同一聯中的偏旁、部首、筆畫進行重新組合,如“或在@中,拖出老袁還我;余臨道上,不堪回首問前途”、“棘作薪,析落劈開作四束;閶門造屋,移多補少成雙間”等的,形式多樣,生動有趣。
二.音韻美
漢字的音,就是它的x音、讀法。對聯的音,就是上下聯句子中漢字的讀音,要符合句中平仄交替,上下聯間平仄相對的要求,這樣讀起來才會抑揚頓挫,才能使讀者得到聽覺美的享受。漢字單音節、多聲調的音聲特點,決定了對聯的音韻美。
音節是聽覺感覺可以區分清楚的語音的基本單位。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一個語素基本上也是一個音節,漢字和語素基本上是相對應的。這就使得用漢字作對聯時,不僅在視覺上是字字相對,在聽覺上也仍是一一相對,不管視覺、聽覺都保持勻稱相對的特點。而且,漢字中有大量的多音詞、同音詞,將這些用之于對聯創作,大大增加了聯語和對句創作的趣味性,也豐富了對聯的表現手法。疊字聯就是充分利用漢字字音特點的一個典范。它把對聯中的同一個字或幾個字重疊起來使用,以增強對聯聲律的節奏感,造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美;同時還能利用同形漢字的不同音義變化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深化對聯的主題。如西湖天下庭園的一幅著名疊字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就抑揚起伏,清脆悅耳,顯得生動活潑。利用同音漢字,也能加工潤色對聯,達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雙關效果。著名才子金圣嘆在臨終前與兒子訣別時所作雙關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將自己心中的悲切憐愛、酸楚難忍表達得出神入化,這樣的一語雙關,字字璣珠,撼人心魄。
漢字是有聲調的文字,同一音素,由于聲調的不同,可以區分成不同的字詞。漢字聲調的巧用,可以使對聯具有節奏感、音樂美。對聯和律詩一樣,都是要講究節奏的,也即講究平仄相對。所謂平仄,就是把漢字因發音高低、升降而形成的四種聲調分為平仄兩類。講究平仄就是講究聲調的平升曲降,抑揚頓挫。對聯至少上下聯偶位數的字音要平仄相對,上聯末字音節要求仄聲,下聯則要求平聲,同時上下聯要避免連續四字的聲調相同,要平仄交替。一幅對聯,如果平仄交替、對立做得好,就能夠構成奏與旋律,造成聲調的跌宕與和諧,形成一種音樂美,給人一種舒暢的享受。如眉山縣三蘇祠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和現在多用的春聯“春回大地風光好;福滿人間喜事多”,讀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由于講究平仄,對聯這種文學成了不歌而吟的無譜之曲,使人們喜聞樂見,雅俗共賞,其韻味實是不亞于詩詞。
三.蘊意美
漢字的義,就是漢字所表達的意思、內涵、涵義。漢字中,有些字是一字一義,但大部分字則是一字多義的,每個漢字都蘊含著豐富的意義,表達著深厚的內涵。對聯的所謂義,就是對聯的句子,意思要通順明確,上下聯間意思連貫,內容相關,不能脫節,聯合起來共同表達一個主題或中心思想。對聯的形制短小,想要傳達意義,就需要語言凝練。而漢字作為一種表意豐富的文字,為對聯的意義表達提供了基本條件。只有漢字這種歷史悠久,含義深厚,長于表意的文字,才能夠幫助對聯在有限的字數里傳達最深遠的意義,才能夠幫助對聯形成一種蘊意美。
漢字是表意文字,能夠見字知義。見字知義這種直觀效果使人們可以更快地理解語言,使人們簡單觀之就能理解深刻含義。這也給對聯的表意傳情提供了有利條件。對聯運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各種時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對它往往不會多做留意。對聯必須能夠在第一時間就能將所要表達的意思傳遞出來,才能發揮作用。漢字傳情達意的便捷性為對聯功能的發揮提供了必要條件。對聯中的同旁聯更是能迅速準確的表達意義,因為其同一偏旁代表著同一意義范疇,所以意義上的對偶以及特定意思的表達都能在視覺上找到感覺。上下聯相對稱,兩組意義范疇、兩種意趣合二為一,構成一種簡明形象的意境。如“淚滴湘江流滿海;瞪嘆嚎啕哽咽喉”,上聯均用三點水旁,渲染出淚水之多,有灌滿江海之勢;下聯均用口旁,標示著嚎啕之烈,一直哭啞了嗓子,為對聯意義的傳達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四.結語
對聯藝術是漢字文化的獨特產物,是中國文學所特有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由漢字而產生的對聯,具有形式美、音韻美和蘊意美,是地地道道的漢民族文字的產物。整齊對仗、音韻協調、言簡意深,是其獨有的藝術魅力,也是漢字文化的集中表現。可以說,漢字文化成就了對聯藝術。
參考文獻
1.《魯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3.蒼舒:《中國對聯藝術》,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李土生:《漢字與漢字文化》,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
5.林芳勝等:《古今對聯薈萃》,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注 釋
[1]《魯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344頁
[2]《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