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己亥雜詩賞析

己亥雜詩賞析

時間:2023-05-30 09:04: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己亥雜詩賞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己亥雜詩賞析

第1篇

1 識記文學常識;2 默寫名句;3 理解詩意;4 把握意境;5 品味用詞;6 賞析詩句;7 理解思想感情;8 理解詩中用典等。

[新題演練]

一、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鑒賞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 詩中____________幾個字概括了詩人被貶謫的區域,“_________”一句飽含詩人的無限辛酸,也流露出他內心的憤懣之情。

2 詩中哪幾句運用了典故?詩人通過典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千古傳誦的名名,它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蘊含著什么哲理?

4 通讀全詩,說說詩人的情感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二、《赤壁》鑒賞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 本詩作者是_______,他與_______在文學史上被并稱為“小李杜”。

2 認真閱讀詩歌。說說這首詩的首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3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什么意思?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 周瑜取勝是不是真的在于東風之便?請談談你的看法。

三、王安石《登飛來峰》鑒賞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 詩中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詩中正面寫飛來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側面寫飛來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 結合詩歌及時代背景,談談你對詩中“浮云”的理解。

4 認真閱讀詩歌,說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蘊含著怎樣的哲理,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龔自珍《己亥雜詩》鑒賞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 詩歌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歷來為人稱頌,請談談你的理解。

3 結合實際說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五、《行路難(其一)》鑒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 這首詩的作者是_____朝詩人______。

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和南朝宋詩人鮑照的《擬行路難》中的“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太息”相比,你認為哪兩句寫得更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詩歌形象描寫“行路難”的句子是:這兩句詩有比興的意味,它的比喻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詩中運用典故的詩句是哪幾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結合詩歌內容,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鑒賞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第2篇

在當前執行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詩歌教學的目標有這樣一些表述:閱讀要求,“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背誦優秀詩文80篇”。于是,有的語文教師甚至某些語文教學研究者把這個目標解讀為“讀讀背背”。

然而,這種解讀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問題,那就是對學生的評價。“讀讀背背”該如何評價呢?如果按照《課標》上的說法,詩歌閱讀的評價應該是“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記誦積累過程的評價可以解讀為“背背”,而理解詩歌大意,僅憑“讀讀”就能行嗎?事實證明,是不行的。就以每年的中考來看,很多地區都有詩歌賞析的考查題目,統計發現,這類題目學生的得分率是非常低的。究其原因,就因為教師對《課標》的解讀是錯誤的,教學的過程也是不完整的,詩歌教學的目標沒有完成。“讀讀”似乎有隨意讀一讀的意思,目標不明確。

那么,初中詩歌教學究竟應當教點什么呢?通過詩歌教學,究竟應該培養學生哪些素質?筆者認為,如果斷章取義地解讀《課標》,必然導致誤讀。如果結合整個《課標》來解讀分析,不難發現,詩歌教學的真正目標,旨在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詩歌教學應該傳承的傳統文化

詩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讀詩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詩歌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閱讀品味中吸收傳統文化豐富的營養,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1.讀出文采.中國傳統文化重視詩文的文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詩歌語言凝練,更能突出地體現語言的文采。歷代詩人在創作中無不反復錘煉語言。閱讀欣賞詩歌,典雅飄逸的語言,令人賞心悅目。詩歌教學應該利用這些傳統文化精華,讓學生感悟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

煉字是詩歌文采的基礎。“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詩人在詩歌中用詞之精確,令人嘆為觀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的“懸”字,平中見奇,令人嘆服。詩歌中錘煉字句,言簡意賅,往往一字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讀來回味無窮。煉字的功夫彰顯詩人深厚的修養,文采自然飄逸。

修辭讓語言更優美,是文采的又一主要表現。漢語修辭手法眾多,使漢語成為最優美的語言。“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形象生動的比喻,“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工整的對偶,“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夸張,“零丁洋里嘆零丁”的雙關。修辭在詩歌中的廣泛運用,使詩歌的語言精美、形象生動。

各種表現手法靈活運用,使詩歌的文采發揮得淋漓盡致。“燕然未勒歸無計”的直抒胸臆,“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情景交融,“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的巧用典故,“城春草木深”的渲染烘托。除此之外,象征、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聯想和想象、以小見大、抑揚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

2.讀出美德.中華禮儀之邦,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崇尚禮儀、重視道德、注重修養。這些傳統美德,在詩歌中有著鮮明的體現。“詩言志,歌永言”,詩歌重在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而詩人的思想感情,大多是中華傳統美德的表現。

愛國主義是詩人表現得最多的情懷。在古代,愛國往往與建功立業、戍邊衛國、歌詠自然等情感融合,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為其代表。

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形成了很多有價值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充滿豪情壯志是其中最有意義的內容。曹操的《觀滄海》、《龜雖壽》,杜甫的《望岳》,李白的《行路難》,讓我們看到,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詩人們總是樂觀向上的。儒家主張“窮則獨善其身”,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王維的《終南別業》,“達則兼濟天下”,如李賀《雁門太守行》。

此外,杜甫《石壕吏》中憂國憂民的責任感,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鄉關之思,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愛情與親情,孟浩然《過故人莊》中的友情,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犧牲與奉獻精神,都是傳統文化的精華。

3.讀出美感.中國的傳統文化注重美的追求,提倡真善美,貶斥假惡丑。詩歌創作特別提倡追求美感,詩歌教學中也應該注重感悟詩歌表現出來的美,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詩歌注重錘煉詞句,注重修辭,注重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形式多樣,最能體現語言的優美;詩歌注意節奏和韻律,注重平仄和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反映出詩歌的音樂美;詩歌中總是描繪中林林總總的形象,并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具有意象美;詩歌中表現出詩人各自的理想、情操、抱負,具有獨特的情感美。

在閱讀感悟詩歌的時候,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中獲得審美體驗,享受審美樂趣,讓語文教育起到美育的作用。

第3篇

一、五星級考查榜(共8句,按重復出現率從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數: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十則》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

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

評點:這些名句重復出現率最高,最高的達23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共有大連、河南、山東濟寧、福建莆田等23地考查了此句。)

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重復出現率?一是因為這些名句體現了新課標中“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二是能激勵廣大考生愛家、愛國、愛社會的熱情和為社會主義建設而獻身的精神。據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些名句的考查指數最高了。(特別說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是:作為世紀盛會的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辦,這體現了中考對時政的關注:也直接體現了“生活處處是語文”這一理念。)

2009年預測:重點永遠是重點。預計2009年各地依然會強化此類名句的考查。

二、四星級考查榜(共18句,按重復出現率從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數:

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

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黃鶴樓》

8.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9.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鵲樓》

10,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思》

1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1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1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1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論詩》

評點:這些名句重復出現率也很高。最高的達15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共有江蘇泰州、南京、湖北襄樊、山東濰坊等15地考查了此句。)

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重復出現率?究其原因是這些名言名句,或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或抒發思鄉之情,或抒發奉獻精神,或抒發報國情懷,或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等,這些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教育是很有益的。

2009年預測:預計2009年此類名句考查指數將會呈上升之勢。

三、三星級考查榜(共22句,按重復出現率從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數:

1.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竹枝詞》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

4.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

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次北固山下》

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9.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少府之任蜀州》

10.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11.親賢臣,遠小人。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14.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5.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17.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1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后禪院》

2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22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

評點:這些名句的重復出現率相對低一些,但也不可忽視。其內容比較寬泛,有寫景的,有論學習的,有突出邊塞壯美的,有蘊含自然情趣的。有感嘆時光流逝的。等等。

第4篇

原來,這首歌的創作靈感來自一部具有北歐情懷的動畫片,片中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深深觸動了霍尊。他說,自己的初衷是想寫一首愛爾蘭情調的曲子,但是寫完后似乎更偏中國風一些,于是找來朋友一起填詞,題目定為《卷珠簾》,于是乎,一首充滿古雅、古風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現在,流行的這首歌,前后有兩個版本的歌詞,其中第一版本是李姝作的,第二版本是劉歡導師修改的。這里,我想就修改前后歌詞來賞析一下,談談中國風的考試作文,或許對我們的中學生寫作有所幫助吧。(注:括號里為改編歌詞。)

卷珠簾

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

千家文都泛黃(盡泛黃)。

夜靜謐 ,窗紗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夢中徘徊(嫵媚),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戀(猶眷戀)梨花淚,

靜畫紅妝等誰歸,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簾是為誰?

啊……不見高軒(高軒霧褪),

夜月明此時難為情(袖掩暗垂淚)。

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

悄悄喚醒枝芽(倦起愁對春傷)。

聽微風耳畔響(殘燭化曉風涼),

嘆流水兮落花傷(歸雁過處留聲悵),

誰在煙云處琴聲長(天水間誰撫琴斷腸)。

這是一首寫女性春愁相思的詞,我逐句先從詞句說開。如將“都”改成“盡”,去口語化了。“徘徊”改成“嫵媚”則更能表達出女子在心愛的人面前跳舞的甜蜜感覺,整個表達更合理。主人公是一個女性,原版中又用了“她”,就造成了視角混亂。所以改為“猶”好。“高軒”指的就是高樓、樓臺,“不見高軒”意為高樓被掩蓋住了,表達出一種心碎的感覺,而“高樓霧褪”則有一種晨霧消散的畫面感,此外,改后也更押韻。“此時難為情”屬古意表達,且含蓄意切,有思君不來,卷珠簾無奈之心境。改編之后“袖掩暗垂淚”則直接刻畫了矯情形象,且“垂淚”與前面“梨花淚”有重復之嫌,雖考慮了押韻,并無特色,值得商榷。

最后一段大改后確實文藝化不少,“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改成“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改句寫景更有意境,“酥潤”一詞使人聯想到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見”字的用法和陶潛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有異曲同工之妙。“楊”顯然是為押韻,不然“柳”會更好些。“悄悄喚醒枝芽”,這句更白話,用了擬人手法,仍然承接寫景,而改句“倦起愁對春傷”則寫主人公懶起失落、愁怨傷春之情。“聽微風耳畔響”,這一句太白話了,只是耳聽微風,而改句“殘燭化曉風涼”句中寫了兩個物象,且承接上句晨起內容,古韻盎然。“嘆流水兮落花傷”,這一句寫俯首觀嘆流水、落花心傷之苦,顯然是從視覺來寫的,改句“歸雁過處留聲悵”是仰望雁過,耳響留聲,頓生悵然思念之感,此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來寫。“誰在煙云處琴聲長”,這一句寫得朦朧,且“誰”置前面,“天水間誰撫琴斷腸”,則把狀語前置,“煙云”改成“天水”,改了以后覺得雖無直抒琴聲,但斷腸之聲更悠遠,似有“斷腸人在天涯”之境。此與溫庭筠的《望江南》意境相似。“腸斷”是出自《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后世遂用“腸斷”比喻心中極悲傷。“腸斷”亦作“斷腸”。白居易《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這里形容思婦極度的相思之苦。“天水間”使人聯想到“斜暉脈脈水悠悠”這一句,不過本歌詞寫的是初春早晨的景象,而這一句則描繪了斜暉與悠悠江水每天于此時相擁相戀,纏綿于暮色之中,這一景象不正是人間夫唱婦隨的某種象征嗎。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讓思婦腸斷呢?我想修改者或許也是出于這一意境的考慮吧。

霍尊說,這首歌內容有寫他母親對他父親思戀的意思。我覺得這首歌詞的創作材料除了現實人物故事的某些相似,從內容意境到創作手法,更多采用嫁接、聯想、多種修辭運用,似與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意境同一機杼,并無二致。周邦彥《少年游》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這些詩句皆屬惜春傷情之詞。且大多意象的選擇跟花、雨、煙、云、樹、水、鳥等有關。綜上所析,本歌詞改后風格突出,內容完整,意韻深邃。

作品擬題目很關鍵,“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這是李白的《怨情》詩句,也是《卷珠簾》歌名的由來。“卷珠簾”,是詞牌名。其詞牌始于宋,雙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比較有名的“卷珠簾”宋詞有張元干的《卷珠簾?蝶戀花》和《卷珠簾?魏夫人》。《卷珠簾》這首歌詞直接用詞牌名作為詞的題目,這與詞意很貼切。“卷簾”及“卷簾人”在宋詞中有其獨特的意境和特別的含義。如: 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句,朱淑真“不忍卷簾看,寂寞梨花落”句。孫道絢“陌上行人歸也未,懨懨,滿院楊花不卷簾”句;從這些詩句可知,宋代詩詞中,與簾幕緊密相連的,都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閨秀或者所鐘情的意中人。所以說,本歌詞抽取了詩詞中能表達核心內容的關鍵詞“卷珠簾”,實在很精彩。

近幾年,中國風的歌曲有許多。一類就是直接采用古詩詞。例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電視劇《甄傳》里的兩首插曲,則是晚唐溫庭筠寫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古樂府《采蓮曲》,這類歌詞就是古人寫的原文,只是歌曲另譜了曲子。更多一類的是《鳳凰》《千里之外》《煙花易冷》《卷珠簾》《蘭亭序》等,這類歌詞屬于“文白相間”風格的作品。其代表作者有臺灣作詞家方文山和大陸劉歡,他們的這類作品的歌詞像是撕碎了許多經典詩詞句篇的重新組合。例如:《鳳凰》中“真情諾諾 ,終于隨亂紅飛花去”、“聽梧桐細雨, 瑟瑟其葉 ,隨風搖記憶”等句,隱約中依稀浮現龔自珍《己亥雜詩》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和李清照《聲聲慢》里“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以及周邦彥《鎖窗寒》里“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晏殊《清平樂》里“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等詞句。當然有的歌組合得更出乎意料,如《蘭亭序》這首歌詞,只看題目便讓人想到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等句。但細看這首歌詞卻寫了“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月下門推 。心細如你腳步碎,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真跡絕,真心能給誰。”等內容。其實,書圣的文章內容并沒講學習書法中臨帖、拓碑等,更無相約相思情意,只是一個詩集的序,內容也只是敘事中借景抒懷,表達了一種人生觀。反倒是方文山的歌詞里既有學書還有故事。這或許是因為他知曉書圣的《蘭亭序》是偉大的天下第一大行書,而把內容“偷換了”,且打開了創新的幾扇大門。創新作文在哪里,他找到了一條路。就是重新建筑語言。《卷珠簾》歌詞創作亦是如此。

目前,在中學生中這類考試優秀作文很多,確實文辭優美、回腸蕩氣。有的整篇是古風格調,華麗美奐;有的文白相間、文質恬美。很受讀者喜歡。我且稱這類作文為“中國風的考試作文”,這種說法是從當下“中國風的歌曲”想到的。我覺得“中國風的考試作文”是把中國古詩文、古文化直接或嫁接到符合的題目、內容,用新立意、新結構來呈現的考試作文。這類作文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格調樸實豐滿、精致典雅,語言和韻、熠熠生輝。這類作文往往能吸引閱讀者,會受到很高的評價。

“中國風的考試作文”在寫作中要注意五點:

一、要注意平時多讀國學經典,特別是優秀文言詩詞篇目,多搜集整理積累素材。

二、立意要符合題意,新穎別致,同時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新。

三、要圍繞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要善于必要時直接或嫁接、引用、拼接、整合相關文言詩文中的詞、句、段、篇等。在詞語的使用上要盡可能準確、生動、簡練;駢散句的運用要服務于內容,使文章語言神采飛揚、古意盎然,意蘊雋永,富有中國風。

四、行文中要注意修改加工等環節,達到文從字順,內容具體,表達完整。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栗县| 安泽县| 巍山| 榆树市| 海盐县| 澎湖县| 宜宾县| 南阳市| 长岛县| 新津县| 寻乌县| 化隆| 卓尼县| 磴口县| 怀宁县| 阳江市| 萨迦县| 彰化市| 唐海县| 巴林右旗| 郑州市| 平江县| 兴业县| 筠连县| 莱州市| 金寨县| 全椒县| 阿图什市| 巍山| 娄底市| 定陶县| 安义县| 溧阳市| 白城市| 旅游| 新宾| 巧家县| 深圳市| 临漳县| 托克逊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