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3: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就愛母親,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輝煌。可是,不巧的是——風把我家窗外的電線吹斷了,我們只好點起了蠟燭。
雖然,點的是蠟燭,但是我們玩得也很高興,正當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我一眼瞥見了母親,只見她盯著蠟燭看,我走過去,問:“媽媽,你在看什么呢?”母親并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只是問我蠟燭有什么好處,我說:“蠟燭實用而且便宜。”母親說:“對,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你沒說,那就是——它的外表不美,但心靈卻很美。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它不像燈那樣華麗,人們一看就愛不釋手,它很不起眼,卻有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說:“您是希望我做一根蠟燭,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母親說:“是的,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這就是我對你的希望。”
雖然,這天沒有燈光,但是這天我的心里卻非常明亮,是媽媽的一席話,照亮了我的心靈。
鳥兒在用清雅的喉嚨歌唱著,那荷塘中的牛蛙在不斷地喧吼著,那小溪中的魚兒小蝦清閑地在石縫里穿梭著,那剛破頭的胚芽快樂地從土壤里掙扎而出。春天——來了!
清晨,濃霧未散,陽光從模糊的天邊送來絲絲的光芒。綠意滿河的青萍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一道淺綠光芒,在模糊的濃霧中就像一江春水般地向東邊流去。
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中存放著一顆閃閃發光的水晶球,水晶球旁一只肥壯的青蛙正目不轉睛地守護著。微弱的陽光照射在荷塘中,整個荷塘就像是抹上一層油蠟般地明亮光滑。
濃霧在陽光的照耀下依然久久沒有退去,放遠望去,大自然的景物若隱若現。
走進森林,腳踩著濕潤柔軟的土壤,似乎像躺在母親的懷里。眼前的一切,模糊了我的雙眼。似乎看到了海市蜃樓,又像走進了魔幻世界。
我將慢慢地走向森林深處,就像是投進母親的懷里。一股從新鮮空氣中飄逸來的芬芳,陶醉了我的心房。我用粗壯的手輕輕地柔軟地觸摸著眼前這模糊而耀眼的大紅花,花粉灑在了我的手心里,給我帶來了大自然中無比香甜的味道。
一絲絲淡淡的光芒幫我指定方向,帶著我走出霧滿模糊的森林。眼前模糊的一切并不重要,用粗壯的手,敏感的聽覺和嗅覺觸摸過的才是真正感受到的美。
也許是天生就愛春水,從小就不像別的孩子那么渴望擁有一把小花傘。為什么要讓傘遮住大自然的洗禮呢?讓飄灑的雨絲落在我的發上、身上、還有凌亂的心上吧。
燕子是春的知己,也是我們的伙伴。從未聽過燕子的鳴叫聲,或許它是啞巴,或許它是沉靜,或許它是自由自在,無需伸鳴。但它的行動告訴了我們春天的形象。
燕子在高空自由自在輕盈地飛翔,它告訴我們太陽將和我們會面。
當燕子從我們身旁火速地飛過或是從地面火速地掠過時,它告訴我們,春雨將來臨。
細綿的雨絲從微藍天空中飄灑而來,我不需要一把小花傘。而是站在曠野中拂起瘦小的臉龐迎接著潤甜的雨絲,慢慢地滋潤心房。
不,這并不是雨,也并不是霧,而是滋潤人心甘甜的春水。所以我不需要一把小花傘,而是要在這春水的滋潤下自由自在快樂地成長。
一年又一年地逝去了,光陰如江水洶涌地流逝。
逝去的每個春天都是變幻無常,隨著光陰的流逝隨之淡忘。
逝去的十年我已長大,如今的春水已不再有以往的親切溫暖了。
曾經滋潤人心,清香甘甜的春水早已逝去,再也回不來了。
“您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嘀咕,母親將一顆糖含進嘴里“沖苦”,然后不服氣地說:“怎么?就興你們年輕人喝這洋玩意兒,我們老家伙就沒資格嗎?”我無可奈何地搖搖頭:“真是老小老小,一點沒錯!”
如此折騰幾次后,母親這“趕新潮”的舉動引起了身體的反抗:她把老胃病惹犯了,持續的胃痛讓母親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把她強拉到醫院看了,醫生說可能與攝入刺激性的飲食有關。那不就是咖啡惹的禍嗎?
回家后,我毫不客氣地“訓斥”了母親一頓:“您都這把年紀了,還趕什么時髦!不知道有胃病的人要少喝咖啡嗎?怎么越老越不懂事呢?”
母親滿臉慚愧,囁嚅地說:“都怪我這身體不爭氣,盡給你們添麻煩,本來我想練習喝點咖啡,免得每次送苗苗去舞蹈訓練班的時候,都在車上打瞌睡,萬一發生什么事,我連外孫女都保護不了!”
我呆住了,想起不久前,單位的一位同事帶著孩子回老家,在一個拐彎處,車子轉得太急,一下子發生側翻,滾進旁邊十幾米的深溝里。幸虧當天上車前同事喝了一杯咖啡,車子出事的時候她很清醒,一把將孩子牢牢地摟進懷里。
在那場事故中,有很多人在睡夢中被甩出車外,或死或重傷,只有同事的孩子,由于有母親的懷抱保護,連一點擦傷都沒有!
我記得回家后和母親說過此事,哪知道竟被母親記在心里!以前總聽母親嘮叨:年紀大了,晚上睡不著,白天只要坐下來就愛打瞌睡,特別是在車上,有好幾次送苗苗都差點坐過站。
原來母親自從聽我講了那件事后,想到每天、每分鐘都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感到害怕不已,為了讓自己能時時清醒地守護在外孫女的身邊,她不顧多年的胃病和不喜歡的咖啡苦味,決定練習喝咖啡。
“我想總有一天會喝習慣的,哪知道反倒給你們添了麻煩!”母親反復地懺悔。我把臉埋進母親的懷里,流下了慚愧和感動的淚水。
是啊,天下所有的母親,總是時時刻刻永不疲倦地睜著警惕的眼睛,因為要保護她們的孩子。
關鍵詞:哈利波特;人物分析
中圖分類號:I0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1-0258-01
一、被選定的救世主
在《圣經?新約》中,耶穌是作為被選定的唯一救世主降生的。“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約翰福音12:47)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以處子之身產子,使得耶穌既具有真實的人性,同時又具有神性。“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4)擁有人的生命和光的這一上帝的位格,就差遣來救贖我們。當我們因墮落與上帝的生命隔絕時,當因罪,死臨到眾人時,我們無法逃避失望,唯有藉著擁有生命的他才能保存我們的生命。人有了上帝的兒子,就有了永生,因為生命本身就在他兒子里面。“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馬太福音1:24)由此可見,耶穌既是作為被選定的救世主來到世上,目的就是拯救世人,同時他是以一個真實的人的形象而出現的,在他的身上同時具備了人性和神性,而其母親瑪利亞則是作為一種圣潔的象征而存在的。
《哈利波特》一開篇,嬰兒哈利波特身上就被賦予了救世主的色彩。這種救世主的色彩貫串了哈利的真個成長過程。他是由他的母親“莉莉”所生,在英語中,LILI的意思是百合花,代表的是純潔。這可以被理解成是圣母瑪利亞的圣潔性的一種世俗表達。此外,最為重要的是,他是伏地魔――邪惡與黑暗的化身――唯一無法殺死的人,不僅如此,他還極大得削弱了伏地魔的力量,這是哈利波特救世主光環的直接來源――作為能夠與黑暗力量抗衡甚至戰勝黑暗力量的人。正如小說中麥奎娜教授所言,”這孩子將來會非常有名,我們世界中的每個孩子都會知道他的名字。”而到了小說的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作者讓哈利波特直言:“傳說是真的,我就是救世主。只有我能打敗他。”
二、善并非天生,而是一種選擇
哈利11歲來到霍格沃茨就讀時,第一個挑戰就是去哪個學院。哈利被告知所有變壞的女巫和巫師都是從斯萊德林學院出身的。于是當分院帽猶豫到底將哈利分到哪個學院的時候,哈利不停地默念,不要斯萊德林,不要斯萊德林。盡管分院帽告訴哈利,去斯萊德林將會有輝煌的成就。哈利還是選擇放棄斯萊特林。這是哈利最初的抉擇,也是影響其一生的重要選擇。在這最初的抉擇里,就預示了天賦異稟的哈利,既可以從善,同時也可以作惡。正如伊甸園中的亞當與夏娃,既可以選擇忠誠,也可以選擇背叛,神并未剝奪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利。而在小說第二部《哈利波特與消失的密室》中,作者借由鄧布利多之口,更是直截了當得告知讀者這一善惡觀。哈利發現自己與伏地魔之間具有很多相似的特質,都會說蛇語,堅毅果敢,不愛遵守規則,伏地魔在哈利額頭上留下疤痕的時候,甚至轉移了一部分的力量在哈利身上。以至于哈利都開始懷疑分院帽是不是犯錯了。但是鄧布利多告訴他:為什么分院帽要把你分到葛萊芬多,而非斯萊德林,因為是哈利自己選擇的。讓我們成為哪種人的,并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在小說接下來的諸多情節中,始終都延續著作者的這一善惡觀。哈利與伏地魔都擁有驚人的力量,但是哈利與伏地魔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哈利選擇了善,而伏地魔選擇了惡。
三、愛是拯救人類的唯一方式
我們知道,根據福音書的記載,基督道成肉身,經歷實實在在的人類生命,一生受盡、遭人棄絕,最終甘愿赴死,將自己的肉身和靈魂一并獻給上帝,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將自己毫無保留得獻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鮮血流下,用以洗盡人類的罪惡,從而最終修復上帝與人的關系。在基督之死中,流血和死亡都是自愿的,是一種主動的犧牲,是一種純然出于愛的行為,這是這種犧牲性質的行為成就愛的力量,而愛是拯救人類的唯一方式,也是基督最終得以復活的原因。
所以當哈利得知自己是伏地魔所創造的七個魂器的其中之一,他必須死去,世界才能被拯救時,他身上的基督性再一次彰顯無遺。唯有主動的犧牲才能成就愛,而愛是戰勝一切的最大的力量。作者從小說的開端就預設了這樣一個真理:當哈利的母親莉莉為了保護哈利,獻出自己的生命時,她的愛的力量比伏地魔的法力更加強大。所以,當小說最后,哈利將自己主動獻給伏地魔時,他為了拯救世界而做出的主動犧牲,成就了擁有最大力量的愛,伏地魔因此喪命,而哈利也由此復活。這是作者在整個系列小說中試圖表達的最為重要的觀點――愛是自我救贖,進而拯救人類的唯一方式。任何強大的有形力量,都無法抵擋愛。
參考文獻:
[1]楊慧琳.結合兩希文化解析哈利波特中的人物刻畫[M].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趙星.陽光下的陰影――論哈利波特中善與惡的對立統一[M].文學評論.
初次叫他爺爺,當然是學他孫子的口吻。在醫院里,我抱著那個剛出生的嬰兒,指著站在面前的那個老人說:“這是你爺爺喔!”
后來愈叫愈順口,很可能的因素是:爺兒孫三代人常常聚在一起,而且他的孫子永遠是我和他聊天的主題,從“爺爺,你看德德會爬了!”到“爺爺,我們明天一起送德德到幼兒園”,我和他之間因為有了一個“中介”,父子間的對話才愈來愈多。
但在那個“中介”出生前,我和他之間卻是另一種父子關系。我父母生了六個兒女,但我們從小就唯“母命”是從,放學回家第一個打招呼的人是母親,給我們零用錢的人是母親,罵人打人的是母親,甚至第一次離家寫信報平安,信封上寫的收信人也是母親的姓名。
即使我是他六個兒女中他特別偏愛的一個,但我和他一個月說的話,加起來可能還沒有我和母親一天說的話多。他是一個沉默的父親,也因為沉默,讓他變成了一個陌生的父親。
回想我在農村跟他同住的那18年,記憶中的父親,包括他講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確實是少之又少,少到我不得不用陌生這個形容詞來描述他。
他的故事,我從小是聽母親講的,即使他就蹺著二郎腿坐在旁邊,他也像在聽別人的故事一樣,除非你問他,否則他從來不插一句話。幸好我從小就愛發問,才能一點一滴地把關于他的過往拼湊起來,否則我們家六個孩子對自己父親的認識,很可能比對鄰居家父親的認識還要少。
直到他北上與我同住的這18年,雖然仍是個沉默的父親,但至少不是個陌生的父親了。他以前沒跟他兒子講的那些故事,他會講給他孫子聽,我坐在旁邊當聽眾,偶爾也會插個話,甚至糾正他“奶奶以前講的不是這樣啊……”每次他都會說:“你媽記錯了,以前我只是不講,我自己的事我怎么會記不得。”就這樣,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我是從爺爺的故事里才知道了更多的父親的故事。
隨著他的身體日漸衰弱,我聽爺爺講故事的次數也愈變愈少,我又變成以前那個愛發問的兒子,常常故意講他那些我早已倒背如流的前塵往事,但他蹺著二郎腿坐在旁邊,好像在聽別人的故事一樣,農村18年的那個父親又重回眼前。
他離開后這幾年,我每整理他留下來的東西,都自以為又多了一份對他的了解,但那天在他一本筆記本上讀到這樣一段話:“幾十年來,四海飄泊,歷盡多少艱險,受盡多少折磨,嘗盡多少辛酸,經過多少風浪,心頭難過了就哭上一哭,心頭高興了就笑上一笑……”我才突然意識到,在我開始叫他爺爺以前,其實我對他竟然是那么的陌生,陌生到我從沒想過他怎么會寫下這么傷感的一段話。
大家都看過灰姑娘吧?如果沒看過的話也沒有關系,今天我也來講個灰姑娘吧!
從前有個美麗的女孩,她的母親得病死了.女孩哭得傷心極了.爸爸又娶了一位繼母.繼母還帶來了兩個女兒.不久,爸爸也病死了.繼母和她的女兒都很壞.他們讓灰姑娘在廚房干重活,身上穿得臟臟的,給她起名叫"灰姑娘'.有一次,王子要舉行舞會選妻子,邀請所有的年輕姑娘參加,灰姑娘的兩個姐姐趕緊打扮起來.灰姑娘也被邀請了,可繼母說 ;"你別想了,在家干活吧!"繼母把她關進柴房.灰姑娘非常難過.正在這時,一個仙女出現在她的面前.仙女變出了一套美麗的衣服,一雙水晶鞋和一輛南瓜車送給灰姑娘."你去參加舞會吧!但是魔法只能維持到午夜十二點."南瓜車載著灰姑娘飛快地駛向皇宮.美麗的灰姑娘一進皇宮見到王子,王子立刻就愛上了她.整個晚上,王子只和灰姑娘一個人跳舞,灰姑娘覺得幸福極了.當十二點的鐘聲敲響時,灰姑娘慌忙離開了皇宮,她在匆忙中跑掉了一只水晶鞋.王子為了找到灰姑娘,下令所有的姑娘都要試穿那只水晶鞋.繼母的兩個女兒無論怎么使勁也穿不進去.當輪到灰姑娘時,她的腳一下子就穿進去了,非常合腳.王子把灰姑娘帶回皇宮并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你都聽過什么故事?快來告訴我吧!
1、萊特兄弟從小就愛好發明,做一些小發明。有一次,他們做了一個有燈的風箏,在晚上偷放,居民恐懼萬分,以為是鬼火。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自食其力,自己制造出了自行車,還受到了熱銷,自己制造打印機,辦了一家報社。他們越做越來勁,對飛機的制造更是情有獨鐘。終于在1903年12月17日,第一架載人飛機“飛機一號”試飛成功。
2、但一件又一件飛機遇難的事觸動著萊特兄弟的心:飛行技師皮爾機毀人亡,重機槍發明人馬克沁試飛失敗,航空學家蘭利連飛機帶人摔入水中……航空事業連連受挫,這使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但萊特兄弟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努力奮斗,曾做了200多個機翼,進行了上千次試驗。萊特兄弟的親妹妹凱瑟琳?萊特,是萊特兄弟的支柱,自從他們的母親過世后,凱瑟琳?萊特就承擔了一切家務,除了要照顧父親,還要幫哥哥們看管自行車廠和報社。有一次,奧維爾試飛失敗,凱瑟琳?萊特在醫院照顧了奧維爾一個月……萊特兄弟把一生的精力投入了飛行事業,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來源:文章屋網 )
打小的時候我就愛喝媽媽熬的粥,她會把身邊所有能放進去的都放進去。金黃的小米,解毒的綠豆,潔白的糯米,圓潤的蓮子,結實的栗子,滋補的紅棗。黑米粥帶著獨特的藥香,皮蛋瘦肉粥的綿香好味,南瓜粥有細膩香甜的余韻,花粥的美容養顏功效,當然還有臘八粥的粥意濃濃。
這哪里是一碗粥啊,這分明是母親心底對我那份濃醇的愛啊!
最愜意的時刻就是母親為我端來一碗柔膩濃香的粥,用唇感知它的溫度,用齒碰撞它的香糯,用舌輸送它的滑爽,然后一點點通泰四肢,一口口褪盡滿心的疲憊。伴著裊裊的粥香,我與父母親人閑話家常,碗邊的話,像是投進歲月長河的石子,淡淡回聲,天上人間。
急躁之人理解不來粥的妙處,父母親的一切平凡而瑣碎的愛,就如同不疾不徐的火,持久和平,才能熬出這一鍋好粥。
所有的粥都是些沉淀在時間里很久的熱情或激情。需要揚湯止沸的是不配叫粥的,因為它少了時間的細細煎熬,而少了這一劫,也不能成粥。清代文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自擬了煮粥的標準:“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 所有的粥都細膩濡糯,而這只能經由文火慢熬。熬著熬著,熬進了歲月,也熬進了情感,就有了一室的粥香,一屋的融洽。
記得《綠野仙蹤》里的桃樂絲歷經重重冒險,最后回到家后,所說的一句話讓人感動:世界上再沒有地方像家一樣!出門在外,家在心中的感覺,忽近忽遠,回家的時候總在夢里,醒來仍異地他鄉,形單影只。家就成了游子的一種寄托,一種向往。而我更不堪,我除了想家,我還想念母親的一碗最平常不過的老火熬的粥。
三字經里說:“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人縱有七情六欲,這“情”就占了七種,而親情是人生里最根本的一種,一個人內心有了親情的培育,才會對外界有正確的情感觀。
俞伯牙與鐘子期以高山流水之音諧出了感動千古的友情;劉蘭芝與焦仲卿以“誓天不相負”演繹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孟郊以“慈母手中線”贊美了無私偉大的親情。親情,是上天賜給我們每個人最珍貴的禮物。我們的生命一開始,它就圍繞在我們周圍,時刻陪伴著我們:
小時候,親情是我們摔倒后扶起你的一雙溫柔的手;少年時代,親情是我們出門時的一句叮嚀;青年時代,親情是我們面對困難時的指導;長大后,親情是我們回家時父母的笑容。親情,是人世間最樸實最無私的感情。它是我們精神的依靠,心靈的慰藉。珍惜擁有的親情,就等于是珍惜你自己的幸福。不要等它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一旦失去,就不會有第二次,后悔莫及。
如果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比喻成一個小船,那么夢想就是這個小船的風帆。
——題記
父母的愛是暖暖的一杯水;父母的愛是一句關心的問候;父母的愛是在你跌倒時給予你的鼓勵,父母的愛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當我們在享受父母的愛的同時,是否想過報答父母之恩呢?
我的母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因為家里窮,她音樂家的夢想只好擱置。所以當我在她肚子里的時候,她就把這個理想寄托在我的身上,于是她每天就對我進行音樂胎教,我的出生又重燃她的音樂夢想。
我知道媽媽愛音樂,媽媽更愛我。也許是因為媽媽胎教的原因,也許是遺傳了媽媽愛聽音樂的基因,也許是為了完成媽媽的夢想來報答媽媽,我從小就愛上了音樂。
六歲的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了郎朗那靈活的雙手在鋼琴上“飛揚”,我也心血來潮的想彈鋼琴。母親見我流露出了想學鋼琴的欲望,,便把我叫到她的房間里,問我是否真的愿意學,我點點頭,母親便幫我找了一位優秀的教師來教我鋼琴,我便開始了我的鋼琴生涯。
但是音樂家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7歲的我,鋼琴一練起來就要練上一兩個小時,面對枯燥的音符長時間老師嚴格地訓練,我覺得音樂并沒有媽媽說的那么美好,漸漸地,我開始氣餒。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這天,她放下家務活陪我練琴。一曲糟糕的音樂之后,媽媽并沒有發脾氣。她只是手撫摸著那些琴鍵,喃喃說道:“我小時多渴望有這樣一部鋼琴,多渴望我的手指能在琴鍵上滑過,但是媽媽沒機會了。你要珍惜呀!”看著媽媽恬靜的臉,還有那憂傷的眼神,我想:這是一種怎樣的音樂夢?我不就是這夢的延續嗎?不行,為了媽媽我必須練好鋼琴!
五年過去了,我已經順利通過了鋼琴十級(跳過兩級)。回想起那五年,我有想過退縮,遇到困難時,也想過回避,但每當此時,我仿佛又看見媽媽那憂傷的眼神,我就反復地對自己說:“林芷晴,你一定要完成媽媽的心愿,你一定要成為媽媽的驕傲!”
現在,我在音樂上也小有成就:在我的鋼琴房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獎狀與獎杯。每當媽媽看一眼它們,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因此感到驕傲。但是,我的音樂夢,我的報恩夢,永不停步!
六年級:晴兒410
世間有著成千上萬種顏色,什么顏色會是最漂亮的呢?
有人說是淡藍色,因為淡藍色代表著天空,代表著海洋,自由自在,又使人心曠神怡;有人說是粉紅色,粉紅色會給人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又會使人聯想到那種天真無邪的人。
世界是五彩繽紛的,顏色的千變萬化都會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從這千千萬萬種顏色里挑選出一種最美麗的,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我認為,是祖國的顏色!
我們的偉大祖國——中國,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每一塊土地都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們的祖國舉世聞名,擁有一望無際的高山,河流,風景經常使國外的旅客贊不絕口。
正是因為這樣,我就愛上了祖國的顏色。
祖國是紅色的,它是被烈士們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它永遠在世界上飄蕩;祖國是黃色的,黃色是我們祖國的偉大工程——萬里長城,它像一個巨人,橫跨在山海關與嘉峪關之間。同時黃色也代表黃河,它是我們祖國上下五千年千千萬萬祖祖輩輩人的母親!它是一位出色的母親,它哺育了我們成千上萬個中國人,它是我們的驕傲!
祖國也是綠色的,綠色一直有“生命之色”的美稱,它也代表著希望啊!在我們的祖國,隨處可見綠色,青青的小草,綠色的楊柳,碧綠的河水,深綠的水藻。環境美和希望與生命,難道綠色不應該成為祖國的顏色么?
祖國也是棕色的,棕色是土地,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棕色,它沒有紅色的鮮艷,它只是一種平平凡凡的顏色;它也沒有黃色的閃耀,它是平凡的代言人,根本沒有一點可以值得自己自己自豪的地方。但是她默默的掩藏自己,不是比那些炫耀自己的顏色更加奪目么?
顏色的多種多樣,一時是很難說清楚的,但是可以肯定,祖國的顏色,不是鮮艷的紅色,不是閃光的黃色,不是平凡的棕色……祖國是五顏六色的,祖國是色彩繽紛的。
人人都有自己喜愛的顏色。有人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征著太陽,讓人看起來感覺心頭涌出一股暖流;有人愛紫色,淡淡的紫色,別有一番回憶的味道,會使人的思緒飄的很遠很遠;有人愛白色,清清純純、簡簡單單,有一種端莊素雅的感覺。
世間有著成千上萬種顏色,什么顏色會是最漂亮的呢?
有人說是淡藍色,因為淡藍色代表著天空,代表著海洋,自由自在,又使人心曠神怡;有人說是粉紅色,粉紅色會給人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又會使人聯想到那種天真無邪的人。
世界是五彩繽紛的,顏色的千變萬化都會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從這千千萬萬種顏色里挑選出一種最美麗的,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我認為,是祖國是顏色!
我們的偉大祖國——中國,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每一塊土地都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們的祖國舉世聞名,擁有一望無際的高山,河流,風景經常使國外的旅客激動不已。
正是因為這樣,我就愛上了祖國的顏色。
祖國是紅色的,它是被烈士們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它永遠在世界上飄蕩;祖國是黃色的,黃色是我們祖國的偉大工程——萬里長城,它像一個巨人,橫跨在山海關與嘉峪關之間。同時黃色也代表黃河,它是我們祖國上下五千年千千萬萬祖祖輩輩人的母親!它是一位出色的母親,它哺育了我們成千上萬個中國人,它是我們的驕傲!
祖國也是綠色的,綠色一直有“生命之色”的美稱,它也代表著希望啊!在我們的祖國,隨處可見綠色,青青的小草,綠色的楊柳,碧綠的河水,深綠的水藻。環境美和希望與生命,難道綠色不應該成為祖國的顏色么?
祖國也是棕色的,棕色是土地,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棕色,它沒有紅色的鮮艷,它只是一種平平凡凡的顏色;它也沒有黃色的閃耀,它是平凡的代言人,根本沒有一點可以值得自己自己自豪的地方。但是她默默的掩藏自己,不是比那些炫耀自己的顏色更加奪目么?
顏色的多種多樣,一時是很難說清楚的,但是可以肯定,祖國的顏色,不是鮮艷的紅色,不是閃光的黃色,不是平凡的棕色……祖國是五顏六色的,祖國是色彩繽紛的。而現在的祖國卻有著無數的陰影,美國進攻伊拉克的消息已經散布了全世界;“非典”的病況也以人人皆知,祖國的陰影部分,是否還可以靚麗起來?
要過春節了,她帶他回鄉下的老家,希望見過母親,他們就開始談婚論嫁。
父親已去逝多年,母親一直跟著當農民的哥哥住在一起。前年,母親生了一場大病,腦子似乎受了很大損害,變得思維紊亂,說話經常顛三倒四,偏偏又特別喜歡與人絮絮叨叨的,有時遇見一個不大熟悉的人,也會饒有興致地說上大半天,任誰攔阻也沒有用。當然,她所說的,無非都是一些陳芝麻爛谷子,沒什么新鮮的話題。時間一久,她這個當女兒的都有些受不了了,覺得母親很像一個現代的“祥林嫂”了,她對此卻無計可施。
一路上,她都在提醒他,母親可能是那場病留下了愛羅嗦的后遺癥,不管母親說了什么,都請他不必太在意,母親有些廢話,他可以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見到他,母親似乎很興奮,拉著他的手,絮絮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講她小時候身體怎么不好,父母怎么揪心,一會兒又講怎么好容易養活了她,又怎么擔心她倔強的個性,在外面會受人欺負……他開始還有些耐心,慢慢地臉上便有了明顯的不耐煩,可母親好像根本沒看見,依舊只管自己暢快地說著。
趁著母親去衛生間,她陪著笑臉央求他:“就算是為了我,請你辛苦一點兒,再忍受一下吧。”
他悻悻地:“她其實并不算老啊,怎么會這樣羅嗦?”
她又洗心地解釋:“她原來不這樣的,都是那場病害的。”
他不無抱怨地:“若是我母親是這個樣子,我早就煩了。”
她輕輕地拍拍他的肩膀:“謝謝你,再忍受兩天,我們就回去了。”
然而,他最終還是沒能忍住,第三天,當母親剛一開口,他便大嗓門喊道:“您不累嗎?反反復復地說那些老話,有什么用啊?”
母親駭然,愣愣地看了看他,轉身去了另一個屋。
她從廚房里出來,輕輕地嗔怪了他一句,他立刻大聲挑剔道:“我想看個電視節目,你老娘也干涉,聽她那么羅嗦,心里真是犯堵。”
“你若是嫌棄了,就回去吧。”她有點兒怨憤地說了一句。
“走就走,我可受不了了。”他真的拿起背包就往外走。
她忙伸手攔阻,他卻對她含在眼里的淚珠視而不見,一甩手,大步出了村子,搭了公交車,自己一個人回了省城。
自然地,他們的愛情也結束了。母親面帶愧色地問她:“是不是在心里埋怨媽媽,壞了你們的姻緣?”
她馬上搖頭:“我倒是應該謝謝媽媽,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他。”
后來,她又遇見了宇凡,一位工程大學的老師,機械工程專業的博士,兩人一見鐘情,很快便墜入了愛河。得知宇凡在上大學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他的父母都是事業有成的知識分子,她心里有些自卑地告訴他,自己的母親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這幾年糊涂得都有些惹人煩了,見到誰都要絮絮地說個沒完沒了。他笑著說:“那是老人寂寞了,有時間就回去多陪她吧。”
“可是,她說得都是一些老話、廢話,翻來覆去的,沒什么新鮮的。”這些年來,她的耐心也大不如從前了。
“老人都喜歡懷舊,你可以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啊!”對他的好脾氣,她是十二分的欣賞。
很快,她便在他的催促下,帶他回老家去拜見母親和其他親戚。
母親似乎又蒼老了一些,可一見到他們,母親的眼睛里立刻閃出慈愛的亮光。母親拉著宇凡的手,像一個認真的法官,事無巨細地盤問有關他和他的家庭的情況,他始終微笑著一一細細地解答,像一個優秀的小學生。連在廚房中忙碌的她,都感到母親有些過分了,進屋來嗔怪母親問得太多了,宇凡卻推她出去,說他愿意跟母親多說說心里話。
當然,母親還是更愿意將記憶里的那些陳舊往事,一一地講給他,而他坐在母親的對面,饒有興致地傾聽母親有些條理不清的講述,陪著母親激動,贊同母親的感慨,偶爾還追問一兩句,讓母親興奮地把很多事情的細節一再重復。
母親說累了,宇凡就笑著安慰她:“我們明天繼續聊,我請了一周的假呢。”
她有些不解地問宇凡:“你真的不嫌煩啊?”
他一臉真誠地:“怎么會呢?你沒有看到母親開心的樣子嗎?我們回來干什么?不就是讓親人們高興嗎?”
她嫵媚地一笑:“你真是一個優秀的女婿。”
“這樣的評語,是要母親來說的,不過,我會向這個目標努力的。”
宇凡不僅跟母親談笑風生,一天天的,自自然然,沒有絲毫的做作。他居然與整天悶頭干農活的哥哥和嫂子也聊得很投機,每一次,都是他似乎很隨意地就找到了合適的話題,還有他那一覽無余的真誠,都讓彼此的談話自然如風。甚至,他同前來串門的親戚和鄰居,也能親親熱熱地聊起來。大家都說,他這個博士一點兒不擺架子,跟他在一起感覺親切。
晚上,與母親睡在一起,她故意逗母親:“宇凡太會討人喜歡了,有點兒虛頭八腦了。”
母親佯裝生氣道:“胡說,他的眼睛把什么都告訴我了,他是真心地愛你。”
“那他不喜歡您和我們的家人?”其實,她早已心知肚明。
“我女兒的眼光,還會錯了?”母親滿臉的驕傲。
回城的路上,她心存歡喜地問他:“怎么會與她的親人相處得那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