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3: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蕎麥的營養價值,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蕎麥又名三角麥、烏麥,是蓼科蕎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包括甜蕎麥和苦蕎麥。甜蕎又名普通蕎麥,種植區在北方諸省;苦蕎又名韃靼蕎麥,俗稱“凈腸草”,種植區域以西南地區的四川、云南、貴州等省為主。
營養界對蕎麥的評價很高,向來不吝溢美之辭,力贊其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尤以苦蕎為甚,論述其功能時,往往引用下列文字以稱道:“祖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都證實苦蕎麥具有減肥美容、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舒肝和胃的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長期食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抗菌消炎、防癌抗氧化,是集營養、保健、醫療于一體的天然功能食品。”
以上描述,令讀者心潮澎湃,仿佛遇到了包治百病的救命仙草,其實我們沉下心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以上功效主治的文字,只需稍作調整,就可以堆砌在任何一種天然食物的功能描述上。比如說,大麥、青稞、木耳、大棗、苦瓜、驢肉、茶葉、生姜、大蒜、黃酒等等。由是可見,苦蕎營養保健上其實并無出眾之處,因為幾乎每種天然食物都可以歸納出10種以上的營養保健甚至治療功能。蕎麥只是諸多天然食物中的普通一員,并非出類拔萃。讓蕎麥走下我們臆造的神壇,是理性認識并利用其營養保健功能的前提。
蕎麥的營養
蕎麥有其營養特點,也具備一定的保健價值,一般來說,都和蕎麥所含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及蘆丁等黃酮類物質有關。
從營養方面來看(如下表),蕎麥在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提供量上與其他谷類相仿,并無特殊之處,相對較高的維生素E卻又是中國人相對不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不過從營養素的質量上看,蕎麥有自己的特點,對這些特點的了解,可以有助于科學利用蕎麥,構建我們的平衡膳食。
蕎麥中人體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適宜,組成合理,賴氨酸含量是面粉的3倍,限制氨基酸為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蕎麥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整體高于米、面的蛋白質,如果煮飯時配蕎麥同時食用,可產生很好的蛋白質互補效應,提升整體膳食的營養價值。
但蕎麥蛋白質的消化率在谷物中是出了名的低,一次食用量較大的話,就不容易消化吸收,還會增加胃腸道負擔,所以不宜一次食用太多蕎麥,每次食用量控制在半兩以下較好。
蕎麥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與其他谷物相仿,但蕎麥富含黃酮(后面會講到),能阻礙淀粉酶對蕎麥淀粉的消化分解,因此消化起來比較慢,進而能延緩葡萄糖(淀粉分解的終產物)被吸收入血的時間,只引起較低的血糖波動,對控制血糖有很好的助益。因此,蕎麥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食物之一。此外,蕎麥中的膳食纖維也能減緩淀粉的消化速度,從而有助于血糖控制。蕎麥在加工過程中研磨的精度較低,所以纖維保留較多,這同時也是所有粗糧有助于控制血糖的共性原因。蕎麥的很多保健功能,如控制血糖、預防結腸癌等,都是建立在富含膳食纖維等特征之上的,與其他粗糧并無二致,不過,它含有較多的蘆丁,卻是實打實的與眾不同。
蕎麥中有蘆丁等黃酮類物質,含量是所有食物中的佼佼者,蕎麥葉片和子粒中所含的蘆丁可以提高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維護微血管循環,加強維生素C的代謝作用并可促進其在體內蓄積,因此蘆丁常用于治療毛細血管變性引起的出血癥及輔助治療高血壓。此外,黃酮類物質具有消炎、抗過敏、利尿、解痙、鎮咳、降血脂、強心等作用,對治療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癥有療效。不過,這是蘆丁等黃酮類物質的作用,這些作用的發揮需要一定的量與濃度條件,不能直接認定為蕎麥的功效。當然,食物中有一些總比沒有好。
蕎麥的食療效果
從中醫角度看,蕎麥也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蕎麥甘寒,能健脾消積,下氣寬腸。古人說它能“煉腸胃滓滯”,意思是有很好的消食積、排腸毒的功效,與蘿卜一起服食,效果更好。這種“煉腸胃滓滯”的功效與現代講的“降脂”“排毒”“減肥”等有互通之處,其物質基礎大抵也就落在膳食纖維身上,這對食多動少的現代人來說,確實有很好的膳食輔助作用,值得大力推廣,讓更多的人在食用精細主食的同時兼配這些粗雜糧,對三高等多種現代病的預防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但由于其性偏寒涼,所以脾胃虛寒的人最好不要長期、大量地食用,若只是偶爾食用一點倒也不會有什么危害。
關鍵詞 蕎麥;機修梯田;種植技術;寧夏彭陽
中圖分類號 S517.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3-0040-01
Buckwheat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in Terraced Fields Constructed by Machinery in Pengyang County
WANG Ling
(Pengyang Weather Station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Pengyang Ningxia 756500)
Abstract Nutritive value of buckwheat is higher,and the market demand is great at present.However,due to the extensive planting,the production level is low. Buckwheat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in terraced fields constructed by machinery were summarized from planting in appropriate period,seed preparation,scientific fertilization,field management 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ocal growers.
Key words buckwheat;terraced fields constructed by machinery;cultivation technologies;Pengyang Ningxia
近年來,彭陽縣搶抓國家對六盤山片區實施“扶貧攻堅”項目機遇,對全縣所有坡耕地實施了機修平整,這給農戶大面積種植冬小麥茬―蕎麥帶來了好機會。蕎麥生育期短、耐旱耐瘠、適應性強,全身是寶,成熟的莖稈、花葉、籽粒、皮殼都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商品價值、營養價值、醫療價值和飼料價值很高,是一種集營養、醫療、保健于一體的食物資源。目前,市場對原料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當地農戶種植冬小麥茬―蕎麥的積極性大增,但在耕作管理上比較粗放,致使產量水平低而不穩。筆者通過近年來在機修梯田種植冬小麥茬―蕎麥試驗,探索總結出一些比較理想的種植技術,有利于蕎麥作物增產增收。
1 適期播種
蕎麥是喜溫涼、怕霜凍的短日照喜光作物,對溫度的要求也比較嚴格,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15~20 ℃,幼苗生長期溫度要求平均超過16 ℃,開花結實期的溫度以18~25 ℃為最佳,若氣候條件干燥、溫度高,則授粉和結實效果不好,因此播種太早過晚,都會嚴重影響產量。彭陽縣冬小麥于6月中下旬收割結束,7月雨水充沛,土壤墑情好,氣候條件適宜,利用麥茬直接播種蕎麥較好,實現增產增收。
2 種子選擇
彭陽縣當地的大多數農戶都習慣選擇生育期相對較短的苦蕎麥品種進行種植,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冬小麥茬―蕎麥也適應苦蕎品種。在種子選擇上一定要使用新種子作種用,因為收獲的蕎麥表面上看去已成熟,但由于花期較長,成熟度不一致,飽滿度相差較大,因此空秕粒多,影響發芽率。
3 種子處理
為了剔除種子中的空秕粒,應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可選擇在晴天的中午,在通風的場院曬種2~3 d,然后浸泡在溫度為40 ℃的水中,撈出沉底的飽滿顆粒,剔除表面浮起的空秕粒。此外,在病蟲害發生嚴重的地方,還可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拌種。
4 施肥
蕎麥生育期短,要使蕎麥達到穩產高產,就必須施足底肥。根據有關科學研究證明,每生產100 kg子實需要消耗氮3.3 kg、磷1.5 kg、鉀4.3 kg[1-2]。
5 翻耕整地
由于蕎麥幼苗頂土能力差,根系發育弱,對整地的要求較高,深耕深度一般以20 cm為宜。在當地前茬作物―冬小麥收獲之后,將農家肥鋪撒麥地,采用大型動力耕地機械,立即翻耕整地清茬,保持地面平整,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為蕎麥全苗壯苗打好基礎。
6 精量播種
待翻耕過的冬小麥地晾曬7~10 d之后,搶時間播種,為蕎麥全面飽熟打基礎。蕎麥的播種深度宜控制在3~5 cm。播種量應結合土壤、品種、播種方式以及群體密度等綜合確定。機械播種(條播)的播種量一般120~150 kg/hm2,撒播約150 kg/hm2[3]。
7 科學管理
疏松土壤,確保全苗壯苗。中耕除草最少要進行2次,一般在苗高8~10 cm時集中除草1次,幫助幼苗快速生長;第2次中耕除草應掌握在開花之前,這次拔除雜草,能夠減少養分損失,確保所有土壤養分供給蕎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7.1 根外追肥
在蕎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在開花至結實期,有必要對蕎麥進行1次追肥,可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氫鉀3.0 kg/hm2,對水750 kg/hm2噴施1~2次,這樣可以防止后期肥力不足,影響蕎麥籽粒充實飽滿[4]。
7.2 防治病蟲害
目前對蕎麥產生影響的因素有蟲害。因此,要實現蕎麥的高產,應進行蟲害的防治工作,一般1~2次即可。藥劑選擇上一般為低毒、高效的廣普型殺蟲農藥。
8 及時收獲
蕎麥開花期較長,子粒成熟極不一致,一般在霜降前當全株有2/3以上的籽粒呈黑褐色時,就可以進行采收。用鐮刀將植株割倒,在地里籠起豎碼堆放一段時間促其后熟,再運回場院脫粒、曬干,貯藏或銷售。
9 參考文獻
[1] 段志龍,王常軍,王金明,等.陜北黃土區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8(3):101-102.
[2] 向達兵,彭鐮心,趙鋼,等.蕎麥栽培研究進展[J].作物雜志,2013(3):1-6.
林寧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學碩士
蔡東聯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中心主任、教授
所謂“粗糧”,是相對加工比較精細的糧食而言的,日常生活中主要包括谷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干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就其營養價值而言,加工精細的谷物,其單位重量內蛋白質和碳水化物含量較高,人體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成分也豐富。然而加工精細也必然損失谷物外層所含豐富的維生素族,尤其是B族維生素,以及食物纖維的含量。
現代生活的精細化和精致化,成為諸多營養疾病的誘因,糖尿病、痛風、高血壓、結腸腫瘤、肥胖等等,正在逐漸威脅人類健康。不可否認,適當的提倡人們吃粗糧可以預防這類疾病。因為纖維素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高血脂,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而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可以預防腳氣病。同時,很多粗糧還具有藥用價值,如蕎麥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葉綠素”和“蘆丁”,可以治療高血壓。
但如果攝入過多的粗糧也會給人體帶來不利。首先,粗糧本身營養價值不高,而且不容易消化,吸收率低;其次,粗糧里富含食物纖維可影響人體對鈣、鐵等一些營養素的吸收。以下人群不宜多吃粗糧:
1.老年人和小孩因為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而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消化大量的食物纖維對于胃腸是很大的負擔,而且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較低,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
2.體力活動比較重的人群 粗糧營養價值低、供能少,對于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而言,營養提供不足。
3.生長發育期青少年 由于生長發育對營養素和能量的特殊需求,以及對于激素水平的生理要求,粗糧不僅阻礙膽固醇的吸收、轉化成激素,也妨礙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4.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群因為粗糧里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會和植酸結合形成沉淀,阻礙對礦物質的吸收。
5.患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進食大量的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加重病情。
吃粗糧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得注意粗細搭配,同時還要搭配營養豐富的其他食品。比如把粗糧熬粥,或者與細糧混起來吃,或者搭配蛋白質、礦物質豐富的食品以幫助吸收。
關鍵詞:寧蒗;苦蕎麥;栽培技術;營養價值;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S5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40
1 苦蕎麥的生物學特性
苦蕎麥是蕎麥的一種,拉丁學名為Fagopyrumtataricum(L.) Gaertn.,別名菠麥、烏麥、花蕎等,為1a生繚科草本植物,莖直立,多分枝,株高約0.6~1.5m,光滑無毛或具細絨毛,綠色或多呈微紫紅色,總狀花序,淡綠色,所結籽粒即為苦蕎麥,長卵形三角棱,果皮黑褐色或灰褐色。苦蕎麥作為傳統優質小雜品種之一,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因其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耐酸、適應性強、生長期短、產量穩定等生物學特性,栽培范圍極為廣泛,在我國西南山區、云貴高原以及西北等地均有分布,全世界蕎麥有15個變種。在寧蒗縣,苦蕎麥作為一種優勢特色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栽培,栽培環境適宜,歷史悠久,目前戰河鄉每年的種植面積達667hm2左右,當地市場上鮮蕎面賣到12~16元/kg。
2 苦蕎麥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苦蕎麥中蛋白質含量約為10.6%左右,脂肪含量約為2.3%,含有19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8種,組成比例合理,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有9種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亞油酸含量極高,有較好降血脂作用。富含鈣、磷、銅、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其營養價值是遠遠高于其他谷物。此外,還有豐富的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苦蕎麥的獨特之處在于含有其他谷物糧食作物中不含有的生物黃酮類物質,主要是蘆丁,從內層到表皮均有,約占80%左右,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該種特異性成分對人體具有多種生理功能,能夠維持毛細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降血壓、降血脂;抑制惡性腫瘤生長及癌癥;抗糖尿病,消炎,治療潰瘍;安神、活氣血、清熱腫風痛。苦蕎麥作為集營養、保健、醫療于一體的食藥兼用的天然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種植及開發前景良好。因此,探究優質高產的苦蕎麥種植技術,對于提高云南寧蒗縣苦蕎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苦蕎的生產、食用和經濟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苦蕎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基本措施
3.1 選茬整地
苦蕎麥對土壤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只要氣候適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適于其他和谷類作物生長的瘠薄、帶酸性或新開墾的土地均可種植,但以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結構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川旱地或山旱地土壤最適合生產優質高產的苦蕎麥。苦蕎麥對茬口選擇不嚴格,比較好的是豆類和馬鈴薯茬口,其次是玉米、小麥和菜地茬口。
3.2 良種的選擇
良種的選擇是投資少、見效快,提高苦蕎麥的產量和質量的首選。一般品種的選擇要因地制宜,具有優質高產潛力、抗逆性強、穩定性好、適應能力高的品種。通常在二半山區選用抗逆性強,豐產穩產性能好的品種;在高二半山區選用耐寒耐瘠的品種,生長勢強,抗風,抗倒伏,落粒性中等,能獲得較穩定的產量;在低二半山區,選用早中熟品種,結實率高,適應范圍廣,豐產潛力大。選定品種以后,對于種子播種前的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種前要進行曬種1~2d,40℃浸種10~15min,然后仔細甄別將漂浮的秕粒除去,將籽粒飽滿、純正整齊的種子撈出晾曬即可,必要r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與藥劑拌種,防止受病蟲害感染后期發生病害。
3.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通過適宜的栽插密度,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使單位面積上的株粒數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獲得高產從而實現苦蕎麥的高產、穩產。影響苦蕎麥產量的因素主要是每667m2株數、每株粒數和千粒重,通過合理密植可協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對提高產量效果顯著。
3.4 適時播種
一般可在4月上旬―7月中下旬均可播種,根據墑情和品種而定。一般采用條播,根據地力和品種的分枝習性分窄行條播和寬行條播。播種深3~4cm,深淺一致,落籽均勻,出苗整齊,還便于中耕除草和追肥,以南北壟為最佳。但當地農民為了方便學省工多為撒播。播種密度每100cm2 5粒左右為宜。春播遇干旱最好給地灌次水翻耙后再播種。夏季播種注意排澇。
3.5 田間管理
及時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墑、提高地溫、促進幼苗生長的作用。一般在苗高6~8 cm 和開花前中耕除草 2 次。
4―6月寧蒗縣氣候比較干旱,苦蕎麥田間灌溉澆水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水量的保證與控制顯得尤為重要。苦蕎麥是典型的旱作,其生育過程中抗旱能力較弱,生長依賴于自然降水,以開花灌漿期需水量為最多,如遇干旱季節水量必須有所保障,要進行間歇式的灌溉,以滿足苦蕎麥的需水要求,以提高苦蕎麥的產量。
苦蕎麥自花授粉結實率低,經過風吹、蜂傳可達到80%左右,農民基本上都不重視。一般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方法,提高苦蕎麥產量,應該花期選擇晴天上午,以牽繩趕花或長棒趕花輔助授粉為好,每隔3d 1次,連續2~3次輔助授粉。
3.6 病蟲害防治
苦蕎麥的常見病蟲害主要有立枯病、輪紋病、褐斑病等,其中立枯病一般發生在苗期,輪紋病主要危害莖葉,在苗期用 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進行噴撒防治;防治地下害蟲主要是鉤翅蛾、螻蛄、蠐螬等,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灑防治;8月中下旬,蕎麥鉤翅蛾幼蟲危害蕎麥葉片和花序,采用20%甲氰菊酯1500倍或90%敵百蟲1000~2000倍液噴霧,在初花期開始防治,噴藥時以葉背為主。
3.7 采收
苦蕎麥的收獲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苦蕎麥生產增產優質的最后一個環節。春播苦蕎麥一般在6月下旬以后采收,夏播苦蕎麥一般在10月下旬采收。采收標準一般是當全株有80%左右的籽粒成熟,呈品種固有顏色時為最佳,采收時間最好是在雨后或清晨采收,此時苦蕎麥籽粒不宜脫落,產量能夠得到保證。一般采用人工收割,捆成小捆,堆放5~7d曬干,使苦蕎麥充分后熟,曬干碾打或機械脫粒,同時除去雜質、碎矸等雜質。經過脫殼、碾磨等工序處理后可加工成苦蕎麥粉、苦蕎麥米等。
4 發展及對策
充分利用好種植地氣候環境和土壤類型等自然條件特點以及農村大量剩余詼力多等優勢,高度重視高產優質品種的選擇以及規范苦蕎麥的栽培技術,做好播種前的預處理工作;氣候適宜適時,重視苦蕎麥生長期的田間管理,注意灌水量并合理施肥,對于病蟲害的防治盡量采取農業或物理的方法,做好收獲期管理,以便促進苦蕎麥的高產穩產,為其后續開發利用保證充足的原料供應;調整種植結構,充分利用苦蕎麥生育時期短,耐貧瘠耐旱、適應能力強等特點,采用間作、套種、混種等高效栽培模式,有效集約利用土地,在新開墾和瘠薄的土地上擴大優質苦蕎麥的種植面積,提高全年產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對農業科研院校和農技推廣部門逐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快高產、優質、高效的新品種研究培育、新技術的引進與示范推廣工作,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管理,嚴防污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加強優質苦蕎麥種植生產及加工基地建設,實現苦蕎麥的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依靠技術創新加大苦蕎麥新產品開發力度,著力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生產,比如,深入研究苦蕎麥中的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技術以及功能成分作用機理研究,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飲食消費高層次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政水.苦蕎麥的功能特性及其開發利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01):100-103.
[2]牛保山.淺談苦蕎麥的栽培技術及其開發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2):145-147.
[3]肖詩明.涼山州苦蕎麥產業的形成、現狀與發展[J]. 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0(01):52-57.
[關鍵詞] 蕎麥 金陽 大力發展
[中圖分類號] S5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1-0057-01
1 蕎麥
1.1 歷史起源
蕎麥起源于中國,栽培歷史比較悠久。蕎麥主要產區在我國西北、東北、華北以及西南一帶高寒山區,居世界第二位。彝族稱為“額”,四川省習慣叫蕎子。
1.2 蕎麥概況
蕎麥是蓼科蕎麥屬作物,學名Fagopyrum Mill,又叫烏麥、花麥或三角麥,一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蕎麥是我國三大蜜源作物之一。
蕎麥的抗逆性、適應性很強,耐瘦耐旱,在新墾地和瘦薄地上都能良好生長。對提高復種指數,充分發揮土地生產潛力有重要作用,被稱為先鋒作物。
1.3 生產意義
1.3.1 農業地位
蕎麥生育期短,從種到收一般只有七十到九十天,早熟品種五十多天即可收獲。蕎麥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生長發育快,在作物布局中有特殊的地位。
1.3.2 營養價值
蕎麥營養豐富,據分析:其籽粒含蛋白質7.94~17.15%、脂肪2.00~3.64%、淀粉67.45~79.15%、纖維素1.04~1.33%。日本學者研究報導:蕎麥的營養效價指標為為80~92(小麥為70,大米為50)。
1.3.3 蜜源作物
蕎麥花內蜜腺多,花蜜品質好,每畝蕎麥飼養的蜂群,可以生產優質蜂蜜4-5公斤左右。
1.3.4 食用價值
蕎麥食味清香,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鮮、前蘇聯都是很受歡迎的食品。
1.3.5 飼用價值
蕎麥籽粒、皮殼、秸稈和青貯都可喂養畜禽,而廣泛用作牲畜飼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殼。蕎麥碎粒是珍貴飼料,富含脂肪、蛋白質、鐵、磷、鈣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其營養價值為玉米的70%。蕎麥比其它飼料作物生育期短,既可在無霜期短的地區直播,也可在無霜期長的地區復播,能在短時期內提供大量優質青飼料。
1.4 生長條件
1.4.1 溫度
蕎麥喜溫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的積溫1100~2100℃。蕎麥種子發芽的最適宜溫度為15~30℃。生育階段最適宜的溫度是18~22℃:在開花結實期間,涼爽的氣候和比較濕潤的空氣有利于產量的提高。
1.4.2 水分
蕎麥是喜溫作物,一生中約需要水760~840立方米,比其它作物費水;抗旱能力較弱。種子發芽耗用水分約為種子重量的40~50%,水分不足會影響發芽和出苗;現蕾后植株體積增大,耗水劇增;從開始結實到成熟耗水約占蕎麥整個生育階段耗水量的89%。
1.4.3 日照
蕎麥是短日照作物,甜蕎對日照反應敏感,苦蕎對日照要求不嚴,在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下都能生育并形成果實。
1.4.4 養分蕎麥對養分的要求,一般以吸取磷、鉀較多。施用磷、鉀肥對提高蕎麥產量有顯著效果。蕎麥對土壤的選擇不太嚴格,只要氣候適宜,任何土壤,包括不生態環境其它禾谷類作物生長的瘠薄、帶酸性或新墾地都可以種植。
2 金陽種植蕎麥的可行性、必要性
涼山是我國苦蕎麥最集中的產地之一,年總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一半。金陽縣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東部,1988年被列為國定貧困縣。全縣五個轄區,區域內地形地貌復雜,山大坡陡,切割強烈,素有―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稱,高低懸殊,海拔460―4076.5米,縣城1450米。地形地貌復雜,構成了垂直分布的氣候特點,形成了典型的立體氣候,農作物品種呈現多樣性,屬典型的立體農業縣。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蕎麥、稻谷、小麥為主,種植面積272880畝。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可供種植苦蕎的土地全縣多達10萬畝左右。2014年統計:全縣種植蕎麥面積30000畝,總產4510噸。這些種植蕎麥面積的大量數據證明我縣增大蕎麥種植面積是完全可能的。
金陽縣基本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多雨,春溫于秋溫,秋雨多于春雨,各地溫差懸殊,降水高度集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7℃,平均降水量800毫米,無霜期300天左右。這種氣候因素對農業生產形成的有利條件是:光能資源豐富,光合作用潛力大;雨季、暖季同期,水熱利用率高;晝夜溫差大,積溫有效性高,適宜秋糧作物及多種溫帶作物生長。這種氣候特點為喜溫喜濕的蕎麥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金陽地理位置偏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缺乏競爭力;經濟性結構矛盾突出,產業結構升級較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大部分農民身居高山、交通落后,生活艱苦。前面談到蕎麥它全身都是寶:不僅營養豐富,能給人糧,而且能給畜草、給禽料蕎麥籽粒、皮殼、秸稈和青貯都可喂養畜禽。用蕎麥粒喂家禽可提高產蛋率,也能加快雛雞的生長速度;喂豬能增加固態脂肪,提高肉的品質。由于我縣自然災害頻繁,引起種植其他作物不能成熟時,可以及時補種蕎麥,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即可成熟,如果管理得好,也能獲得較好的收成。同時蕎麥壓青是改良輕沙土的措施之一,壓青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養分;蕎麥還可將土壤中不易溶解的磷轉化為可溶性磷,也可將難溶性鉀轉化為可溶性鉀,留存于土壤中,供后作吸收利用,這對改善我縣生產、土壤、條件、氣候、經濟狀r及客觀原因都是相當適合,應進一步發揮蕎麥產業在我縣的特色優勢,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大科技力度,以提高單產;增加投入,擴大種植面積,以增加產量。
綜上,從自然資源的利用到養地增產,從農業到養殖業,從食品工業到輕化工生產,從食品(食藥同源)到保健防病,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都有不可低估的市場前景 收,對于我縣人民生活水平、防御疾病、救災補種,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山區脫貧致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故大力發展我縣蕎麥產業,實施蕎麥增糧增收工程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蕎麥》蕎麥賣家咨詢系統網
[2]《蕎麥的保健功能》四川省中醫研究院 李教授
[3]《蕎麥基本知識》愛信-蕎麥知識庫 2009
粗糧,是相對于加工比較正規和精細的糧食而言的,主要包括谷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干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不可否認,適當吃粗糧可以預防多種疾病。因為粗糧中的纖維素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可以預防腳氣病。同時,很多粗糧還具有藥用價值,如蕎麥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葉綠素和蘆丁,可以治療高血壓。
但是,如果攝入過多的粗糧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首先粗糧本身營養價值不高,而且不容易消化,吸收率低;其次,粗糧里富含的食物纖維可影響人體對鈣、鐵等營養素的吸收。因此,吃粗糧時,一定要注意粗細搭配,同時還要搭配營養豐富的食品。比如把粗糧熬粥或者與細糧混起來吃,搭配蛋白質、礦物質豐富的食品以幫助吸收。
此外,粗糧并不適宜所有人群,下列一些特殊體質的人就不宜常吃粗糧。
缺鈣、鐵等元素的人
因為粗糧里含有植物酸和食物纖維,會結合形成沉淀,阻礙機體對礦物質的吸收。
患消化系統疾病的人
如果患有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進食大量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免疫力低下的人
如果長期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 g,會使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臟、血液等臟器和組織的功能損害,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體力活動量較大的人
粗糧營養價值低、供能少,對于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而言營養提供不足。
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
由于青少年生長發育期對營養素和能量的特殊需求,以及對于激素水平的生理要求,粗糧不僅阻礙膽固醇的吸收,也妨礙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圖片提供/劉 帥
蕎麥是不含麩質的谷物替代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并可提供大量的單寧酸、兒茶素,以及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還有可溶與不可溶纖維素。
蕎麥所含最重要的兩種營養物質是D一手性肌醇和蘆丁,蕎麥是D一手性肌醇最大的天然來源。D一手性肌醇是一種能夠降低血糖水平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療糖尿病蘆丁則以其抗炎和抗血小板凝結作用而聞名。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蕎麥可有助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過敏和肥胖癥的防治。
蕎麥的營養價值
盡管叫養麥.但它既不是麥子,甚至也不是谷物,而是可用作谷物替代物的草本植物的種子。但蕎麥的獨特營養配置使得它的營養價值甚至比小麥、玉米和大米等其他一些谷物還略勝一籌。
蕎麥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其中包括大量的賴氨酸。正因為如此,養麥是豐富蛋白質的天然來源。與其他一些谷物不同的是,蕎麥不合麩質。
蕎麥對健康最有利的影響源自于其豐富的植物營養素。蕎麥高含量的D-手性肌醇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蕎麥中含有的兒茶素和單寧以及豐富的蘆丁和槲皮素,這幾種營養素以抗自由基和抗炎癥而聞名。
蕎麥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有核黃素(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B3)、磷,鋅、鐵、鈣、鉀、硒、銅、鎂和錳,在人體內起著重要的作用。銅可滿足紅細胞生成的需要;鎂可舒張血管,降低血壓,還是許多種酶的輔助因子;錳可保持骨骼和皮膚健康。
蕎麥可提供纖維攝入.極大地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對于維持血糖水平平衡極為重要。蕎麥所含纖維素的含量是藜麥的300%,而藜麥的纖維素含量也大大高于全麥和大米。
蕎麥的健康益處
除控制血糖之外,蕎麥中的纖維素還能提供許多額外的健康益處,如保持健康的體重和排便正常、降低痔瘡和大腸憩室癥風險、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有助于降低血壓和炎癥。有證據表明,蕎麥可通過促進腸道毒素的排泄,有助于預防結腸癌、直腸癌。
對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蕎麥含有的多種營養對心血管健康大有好處,包括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壓和降低膽固醇水平。能夠帶來如此多好處的重要原因是,蕎麥含有豐富的蘆丁。科學家發現,蘆丁可防止血液凝塊形成,降低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風險。
哈佛研究人員對4900種化合物進行測試后發現,蘆丁是最有效的抗凝血化合物。蘆丁還有助于降低血壓,蕎麥中還有多種有助于降低血壓的其他元素,如鎂和豐富的纖維素。此外,蕎麥中的高纖維含量還可通過減少炎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含量.從而促進心血管健康。
中國的研究人員對國內某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查后發現了蕎麥(還有燕麥)攝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他們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的研究論文稱,經常大量攝入蕎麥的飲食習慣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和總膽固醇相關。研究得出結論認為,蕎麥可起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的作用。
蘆丁常被推薦用于治療靜脈曲張,以促進血管健康。有人猜測,飲食中缺少蘆丁,可能是導致靜脈曲張的原因之一。蘆丁還可強化脆弱的毛細血管壁.改善靜脈功能不全癥狀,包括痔瘡和視網膜出血等。預防糖尿病
動物實驗和人體研究都表明,經常食用蕎麥面可改善糖尿病和肥胖癥癥狀。加拿大科學家對蕎麥改善糖尿病癥狀的能力進行了調查,他們給患有糖尿病的老鼠服用蕎麥種子提取物,分別于90分鐘和120分鐘測量血糖水平。服用安慰劑的一組老鼠血糖水平沒有變化,服用蕎麥的一組老鼠血糖水平降低了12% N19%。研究認為,蕎麥的這種降血糖能力歸功于其所含的化合物D-手性肌醇,這種化合物被認為在葡萄糖代謝和細胞信號傳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他研究也已表明,D一手性肌醇可能令細胞對胰島素更敏感,有可能通過模仿胰島素活動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抑制多囊卵巢綜合征
養麥中的D-手性肌醇對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也有所幫助。這種因激素失衡導致的疾病在生育年齡女性中很常見,通常與胰島素抵抗增加相關。研究發現,蕎麥中的D-手性肌醇可幫助PCOS患者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激素,增加排卵頻率。另有一項研究表明,D-手性肌醇還能幫助PCOS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復正常。
抑制關節炎和其他炎癥性疾病
蕎麥中豐富的蘆丁可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改善關節炎和其他炎癥相關癥狀。巨噬細胞是免疫反應過程中炎性介質的主要來源,一項發表在<關節炎研究和治療》雜志上的研究論文證明,蘆丁能夠修改人類巨噬細胞的炎癥基因表達。試管實驗發現,蘆丁可減少源自人體巨噬細胞的炎性介質。動物實驗還發現,蘆丁可以抑制慢性關節炎的癥狀。另一項研究發現,口服蘆丁可以減輕結腸炎等炎性腸道疾病癥狀。
抑制過敏反應
禾本科植物中的某些谷物含有的麩質蛋白,可引起易感個體消化道不適和腹瀉,其中包括脂瀉病等較為罕見的疾病,癥狀包括頭痛、腹痛、腹脹、腸胃氣脹、抑郁和皮疹等。蕎麥完全無麩質蛋白,是谷蛋白不能耐受者的理想替代食物。
蕎麥還有抗過敏作用,發表在《國際免疫藥理學》雜志上的研究論文指出,蕎麥提取物具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這可能是因為蕎麥具有抑制組胺釋放以及阻斷肥大細胞內細胞因子基因表達的能力。
抗癌活性
有證據表明,蕎麥有可能幫助抑制癌癥的發生。《營養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蕎麥蛋白質提取物可通過減少細胞增殖,為實,驗鼠抵抗結腸致癌作用提供保護;研究中還發現,蕎麥含的一些化合物可減少白血病細胞的增殖擴散。
蕎麥作為健康食品,雖是一種理想的選擇,但因其熱量較高,應計入日常飲食總熱量中。鏈接一:蕎麥的保存與食用
密閉容器內冷藏保存的蕎麥可保鮮幾個月,但保存時間過長會導致蕎麥酸敗變質。
“三麥?”他說:“燕麥,蕎麥,莜麥。”
如何把這三種普通的食材變成既美味又瘦身的法寶呢?每天早晨,男友做好熱豆漿,沖泡速溶燕麥片。黃豆蛋白質含量高,鈣、鐵等含量也很豐富,而且它沒有膽固醇,不易使人發胖。燕麥熱量低,其中的膳食纖維耐饑,能產生飽腹感。這道早餐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又能有效地預防營養過剩。
從此,我每天都吃男友制作的營養早餐,很快體內存積的毒素就排除了。滿臉的皰皰也消下去了。因豆漿味甘性涼,有調中益氣生津解毒的功效,黃豆又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有利于調理內分泌。
若你覺得只喝黃豆豆漿太單調,還可搭配其他食物制作各種花式豆漿。比如,用黃豆、花生、牛奶制成花生豆奶,用黃豆、黑豆制成烏發養顏的黑豆漿,或者是在黃豆中加入適量的蓮子、百合……花樣百變,健康如一。
中午,不妨用蕎麥、莜麥做一頓主食,刮油祛膘。因蕎麥、莜麥性甘,平,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粗纖維等,能夠將體內沉積已久的脂肪、毒素驅除體外。
男友巧妙地以蕎麥、莜麥為主食,做成各種食品,不但美味可口,且瘦身療效非常顯著。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不錯的美味瘦身餐。
J 蕎麥莜麥卷
1. 將蕎麥、莜麥粉用溫水調拌成糊,用平底鍋攤成薄餅待用。
2. 豆芽(黃豆芽或綠豆芽均可)300克、紅綠椒若干,用蔥姜熗鍋后,將豆芽入油鍋爆炒。
3. 加入少量的火腿絲提味,把炒菜攤在薄餅上卷成卷,即可食用。
豆子經過發芽,營養價值倍增,其味甘性涼的特性能夠祛脂減肥。J 蕎麥莜麥冷食
1. 將蕎麥、莜麥粉分別和水揉成面團,搟薄,用酒杯制成大小均勻、薄厚合適的面片,上鍋蒸熟,放涼備用。
2. 把適量的色拉油、辣椒油、醋、醬、蒜末、油、鹽、味精等調勻,將蕎麥、莜麥片,腌好的黃瓜、青筍片等放在盆中,倒入調味汁拌勻食用,吃起來酸酸涼涼的,可口化食。
3.若覺得上面的做法太過繁瑣,就從超市買回蕎麥、莜麥面條,下鍋煮熟,配以炒菜或炸醬。可葷可素,不用擔心脂肪囤積在體內。
谷物的基本分類
谷物是草本植物的種子,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磨成面粉。草本植物的類別——大麥、玉米、燕麥、稻子、小麥——決定了谷物的營養價值和口感。
將買來的干燥谷物儲存在密封容器中,放置在陰涼處,保質期可以長達半年之久。有些谷物,例如玉米粉和燕麥片,更容易受到昆蟲幼蟲的侵害,因此要盡快食用。
· 大麥如果要直接食用,則需在烹飪之前將其徹底沖洗干凈。去除的外殼可以制成珍珠麥,這種珍珠麥通常用來燒湯,或做砂鍋菜。
· 蕎麥由一種大黃科屬植物的種子碾磨而成。它是日式食物原料,用來制成面粉或者做蕎麥面。因為不含麩質,所以對于那些對小麥過敏的人來說,它是不錯的選擇。
· 玉米可以碾磨成粗玉米粉(玉米粥)和精玉米粉、玉米片或者玉米渣。
· 蒸粗麥粉是由粗粒小麥粉做成的微小谷粒,或者說是硬質小麥的堅硬部分。蒸粗麥粉是中東的烹飪方式,其中要加入蔬菜和調味品。
· 燕麥一般會在除掉外殼后做成燕麥片。去掉外殼的燕麥經過蒸碾,即可制成扁平的燕麥片。
· 黑麥通常會在碾磨好后,添加到白色的全麥面粉中,以制作黑面包。
· 奎奴亞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南美洲谷物。在很多食物中,它可以替代稻米。
小麥通常磨成面粉,還可以做成碎小麥、小麥片和麥芽粉。全麥面粉比白面粉更有營養,但是不宜儲存。
從過去不得不吃粗糧,到現在為了營養健康而主動選擇粗糧。這反映了人們飲食觀念的變化。
雜糧都包含哪些?吃雜糧有什么好處?近日,記者特別走訪了京糧集團旗下生產雜糧的北京市糧食公司,請相關專家詳細介紹雜糧。
吃雜糧有益健康
雜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粗糧,是相對于平時所白米面等細糧來說的,主要包括谷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干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
現代都市人吃多了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在緊張的都市生活里易患“富貴病”――營養過剩。“三高”人群越來越低齡化的主因,就是不再經常吃雜糧了。
北京糧食公司相關專家介紹,雜糧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增加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時間,延遲飯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常吃粗糧不容易發胖,有益身心健康。”據介紹,相關醫學研究表明,纖維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腸癌、乳腺癌、潰瘍性腸炎等多種疾病。
各類雜糧營養不同
據介紹,雜糧的一大特點就是雜,品種多,每一種糧食的營養價值都不同。
夏天,人們喜歡喝點綠豆湯,這是因為綠豆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胡蘿卜素、葉酸以及礦物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綠豆具有清熱解毒、防暑、利尿等作用,可制作成綠豆湯、綠豆粥、綠豆沙等食用。
我國生產黃豆,黃豆中含豐富的優質蛋白、強抗氧化成分和大豆異黃酮。強抗氧化成分可以增強細胞的活力,而大豆異黃酮可緩解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和改善骨質疏松的狀況。
曾經一度被當做飼料使用的黑大豆被人們發掘出來。黑大豆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和鈣、鎂、鉀、磷、維生素等。黑豆具有補腎益陰的功效,其含有的礦物質中鈣、磷具有健腦益智的作用,另外所含泛酸對烏發有一定的幫助。黑豆可榨成豆漿或煮熟用醋泡后食用。
雜糧里,各種米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如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紫米中富含蛋白質、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具有滋陰補腎、健脾開胃、補中益氣、活血化瘀等作用,可用于烹制紫米飯、紫米粥和八寶粥等。蕎麥米富含豐富的維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纖維,所含的蘆丁成分具有降低血壓、血糖的功效,具有健脾益氣、開胃消食化滯的功效,可以制作成蕎米飯和粥來食用。薏仁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淀粉和糖類,同時含維生素B1、薏苡素、薏苡仁酯等營養成分,具有很好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正確食用雜糧
“雜糧雖好,但也不宜過量食用,要適量,不宜多吃,因為過量食用雜糧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危害健康。”
據了解,如果雜糧吃得太多,容易影響消化。專家給出了正確食用雜糧的5個建議。
吃s糧時要多喝水。雜糧中的纖維素需要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一般而言,多吃一倍纖維素,就要多喝一倍的水。
循序漸進吃雜糧。突然增加或者減少雜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反應,對于平時以肉食為主的人來說,為了幫助腸道適應,增加雜糧的進食量應當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小麥
在農作物中,小麥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占世界首位,超過水稻,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以小麥為主要糧食。小麥碾去麩皮,即得面粉。
[營養成分]
小麥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營養物質。此外,小麥胚芽里所含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而人們通常食用的精制小麥面粉,是用小麥經精加工而成的,其中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幾乎損失殆盡,麥麩中的膳食纖維也被丟棄了。因此,全麥食品的營養價值才最高。
[食療功效]
《本草綱目》載:“小麥秋種冬長,春秀秋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谷之貴”,因小麥乃“心之谷也,食小麥養心病,心病宜食之”。小麥味甘性涼,有除熱去煩、養心安神、消腫止痛、潤臟腑、止血、止虛汗的功效。在小麥的藥用中,功效最大的要數“麥魚”,即入水淘麥時浮于水面上的未成熟嫩麥。“麥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常用于治療虛熱多汗、口干舌燥、心煩失眠等,如用“麥魚”配伍黃芪、五味子治療盜汗、自汗,效果不錯。
[食用宜忌]
民間有“麥吃陳、米吃新”的說法。存放時間長點的面粉比新面粉品質要好。
大麥
大麥是人類栽培史上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在我國已經有5 000多年的歷史。
[營養成分]
大麥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食療功效]
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謂:“大麥味咸性溫、微寒,無毒。主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目前常用大麥芽和大麥苗入藥。大麥芽能治消化不良、傷食、積食、胃滿腹脹及因乳汁郁積引起的脹痛等癥。大麥苗能利濕熱,黃疸病患者用其搗汁常服,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大麥清暑熱,在民間已有很長歷史,焦大麥泡茶是夏季上佳飲料,盡管各類新潮飲料紛紛搶灘,但在“追隨天然”的當今。大麥茶在健康飲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食用宜忌]
大麥及其制品有回乳作用,所以產后仍在哺乳期的新媽媽應忌食。
燕麥
燕麥又名雀麥、野麥。由于其含有的一種類似荷爾蒙的物質。能起到興奮和麻醉的作用,所以燕麥稱得上是一種天然“興奮劑”。
[營養成分]
燕麥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分別是小麥和玉米的4.7倍和7.7倍,所含尼克酸、葉酸、泛酸都比較豐富,特別是維生素E,每100克燕麥粉中高達15毫克。此外,燕麥粉中還含有谷類糧食中均缺少的皂甙。燕麥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較全面,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均居谷類食物首位。
[食療功效]
燕麥味甘性溫,常食燕麥能預防和治療由高血脂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可明顯降低心血管和肝臟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對于因肝、腎病變。糖尿病,脂肪肝等引起的繼發性高脂血癥也有同樣明顯的療效。長期食用燕麥片,有利于糖尿病和肥胖病的控制。
[食用宜忌]
食用燕麥一次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胃痙攣或者脹氣等不適。
蕎麥
蕎麥是一種古老的作物,又叫烏蕎、養子,有的地方還稱它為甜蕎。
[營養成分]
蕎麥面含有7%~13%的蛋白質,高于大米和白面;含脂肪3%,共有9種脂肪酸,最多的是油酸和亞油酸;含碳水化合物72%,與小米相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比一般糧食淀粉更易吸收;所含維生素B1和B2比小麥多3~4倍;蕎麥粉中還含其他糧食中不具有的蕓香甙成分,有降血脂的功效。
[食療功效]
中醫認為,蕎麥味甘淡,性寒涼,具有理氣通腸、消積祛濕之功效,能調治食積、尿濁、女子白帶增多等癥。蕎麥面用醋或水調后外敷,可治療燙傷、腳部雞眼、小兒火丹赤腫。蕎麥還含有大量葉綠素和蘆丁,有止渴、平喘、祛痰、擴張軟化血管的作用,是高血脂引起的心腦血管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蕎麥面做成的各種主食,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
蜂蜜食品好處多多
蜂蜜是蜜蜂從植物的蜜腺采集來的花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食品和醫療保健用品。早在公元前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把蜂蜜列為醫藥的上品。據記載有“主治心腹邪氣,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重病和百藥,有延年益壽”的功效。蜂蜜食品琳瑯滿目,有蜂蜜、鮮蜂王漿、蜂花粉、蜂膠等多種品種。
蜂蜜:這是最傳統的、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它含有12種礦物質、10種維生素、16種酸類。有造血,殺菌等多種功能,女性還可用來做面膜,其效果比美容院要好多了。蜂蜜因其花種不同而功能各不相同,如洋槐蜜重在養心補腎、護膚美容;黨參蜜偏向補血健腎;棗花蜜養胃補虛、平衡陰陽;金銀花蜜則突出在清熱方面;柑桔蜜醒酒利尿。
鮮蜂王漿:是工蜂乳腺分泌出來的一種乳白色漿狀物質,酸、甜、澀、辣味一體構成了其獨特的質味,是如今最時興的滋補品。冷凍保鮮的蜂王漿便稱為鮮蜂王漿。蜂王漿因其來自于大自然植物精華,含有70余種營養素,其營養等級要高于人的初乳和常乳,相當于動物的胚胎組織液。它含有大量的抗衰老物質,對各類肝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療效。
純蜂花粉:蜂花粉又稱為可吃的化妝品。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關于它功效的記載,但真正“火”起來卻是最近幾年的事。它有低脂肪、高蛋白,全營養、純天然等多種功效,還含人體需要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80余種活性酶等。目前純蜂花粉有數種產品,如茶花花粉、黨參花粉、油菜花粉、蕎麥花粉等。茶花花粉屬美容花粉;黨參花粉有很好的滋補性能;油菜花粉因其黃銅醇和無花青素含量較高,故對動物粥樣硬化,靜物曲張潰瘍有顯著療效,同時能增強毛細血管彈性預防腦中風等;蕎麥花粉含有云香苷類物質,對心血管疾病、促進創傷組織愈合以及抗癌都有輔的效果。
蜂膠:又稱皮膚健康之寶。據介紹蜂膠對皮膚瘙癢癥,神經性皮炎,射性皮炎等有效,能其抗菌消炎,改善皮下組織血液循環、還可以治療牛皮癬等。
牛奶+蜂蜜,早餐的黃金搭檔
德國營養學家古斯拉教授指出,蜂蜜之所以成為早餐必備之品,與其營養價值有關。德國營養學會臨床實驗表明,蜂蜜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質、酶、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常吃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防止貧血,神經官能癥、肝病、心臟病、腸胃病等。
蜂蜜與牛奶搭配食用,能起到最佳的互補效果。蜂蜜作為單糖,含有較高的熱能,可直接被人體吸收;而牛奶盡管營養價值較高,但熱能低,單飲不足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用牛奶加蜂蜜做早餐,人體不僅能夠吸收足夠的熱能,所補充的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健康物質也更全面,可以讓人整個上午都精神充足。而且,牛奶和蜂蜜中都含有能治療貧血癥的鐵等礦物質,二者的分子結構不會相互抵抗,而是能很好地結合,有效提高血紅蛋白的數目,并產生酵素來分解體內有害菌,增強免疫力,起到活化細胞的作用。
胃酸過多或肥大性胃炎,特別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宜在飯前1個半小時食用溫蜂蜜水,不僅能抑制胃酸的分泌,而且能使胃酸降低,從而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潰瘍面的愈合;而胃酸缺乏或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宜食用冷蜜水后進食。神經衰弱者在每天睡前食用蜂蜜,可促進睡眠,因為蜂蜜有安神益智和改善睡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