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3: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生游記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充實生活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那么心聲來自何處?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所以我們有必要指導學生帶著情感豐富生活,感受生活。
1.鼓勵學生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從勞動中吸取生動有趣的生活素材 眾所周知,今天的小學生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他們在家中很少干活,做事。沒有經歷,故談不上感受。為此,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適當安排一些家務勞動。例如完成作文《記一次家務勞動》,他們如果沒有親自釘過一次紐扣,搗過一次蒜,包過一次餃子,無可非議便會隨意編造,空話連篇。在作文教學的同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親自參與生活,鍛煉自立能力,感受勞動的樂趣。三八婦女節,為媽媽做上一道香噴噴的菜肴;爸爸加班的日子,替他洗凈汗漬斑斑的襯衣;利用節假日看望年邁的爺爺奶奶。這樣不但鍛煉了其自立能力,而且豐富了情感,為寫作開啟了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內外活動,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著名作家孫梨說過:“作家不是教室里培養出來的。”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激發習作興趣,我們應樹立大語文觀,帶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觀看波瀾的大海,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攀登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紅葉似火的香山;觀察螞蟻搬家、日出日落,傾聽鳥語蟲鳴、細雨纏綿,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絢麗,贊美葉落歸根的悲壯、皚皚白雪的純潔無暇。其次聯系生活實際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種花栽樹,游園踏青,參觀訪問,義務清掃街道衛生,為貧困山區的小朋友捐物捐款奉獻愛心,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往醫院看望生病的老師、同學,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籌劃活潑生動的主題班會等等。只要有了豐富的生活閱歷,充實的內心感受,怎愁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言?
二、廣泛閱讀
“日積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說豐富生活,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廣泛閱讀則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不會寫的困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閱讀豐富詞匯,獲得間接知識經驗,為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及寫作技巧。
1.及時向學生推薦一些淺顯易懂,圖文并茂,情節生動,符合他們口味,并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書籍 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譚》,葉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魯濱遜漂流記》,高爾基的《童年》等等,讓他們快活地遨游于書海,在生動曲折的情節和樸實自然的語言中找到樂趣。
2.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自己喜歡的動畫影視節目以達到開闊視野、陶冶心靈、啟迪思想的作用 如《西游記》、《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貝塔》、《動物世界》、《東方兒童》。
3.鼓勵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讀書積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讀書筆記,既是學生對所讀讀物產生感受和認識的文字記錄,也是一種表達能力的訓練。”所以在指導學生大量閱讀的前提下,鼓勵他們認真積累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優秀片段,以豐富他們語言材料的倉庫。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評選優秀者擔任主編,成立辦報小組,定期發行手抄報,展示風采,激發興趣。
4.在正常的教學程序中,定時抽出部分時間,開展輕松愉快的讀書活動 利用班會、晨會進行相互交流,向別人講述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最受啟發的一則故事、最重要的一則新聞、最感動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個人。
三、認真習作
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性格特點,釀造了不同的認識及感受。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為他們創設寬松的習作環境,才會激發他們的表達愿望,使他們言之有物。
1.拓寬作文題目的范圍 如果說為學生提供的作文題目遠離學生所熟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不符合他們的表達愿望,他們便尋找不到作文的源頭。為此,教師在擬定作文題目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作文的對象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拓寬題目范圍讓題目與他們的生活接軌、與他們的思想碰撞。其次還可以讓學生自擬題目,就是老師提出一個范圍,讓學生在這個范圍內選擇自己想到寫的,自己確定一個題目來寫,也可以同時出幾個題目去選擇,喜歡哪個就寫哪個,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