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3: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祖國風光的古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古詩是什么?有人說,古詩是一捧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有人說,古詩是一壇濃烈的酒,大快人心;而我說,每一首古詩都是一部感人的電影,都是由詩人自編自導,詩人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于此。因而在古詩中,我總能夠尋找到詩人的身影。
在眾多出色的“電影”中,我尤其鐘愛于充滿豪情壯志的那一派。每一句詩都充滿力量,總讓我心潮澎湃;在這鏗鏘有力的語言后面,更蘊藏著詩人對人生的感知,對萬物的感嘆!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當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登上岳山,將眼前美景盡收眼底之際,他不禁陶醉其中,將所有的贊美濃縮在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而杜甫并沒有一味沉醉于美景之中,而是聯想到了人的一生,以及人生不可缺少的永不放棄,勇于攀登的堅強毅志,于是,杜甫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當文天祥淪為階下囚時,他不免想到了破碎的祖國,以及自己那悲慘的一生。“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悲涼溢滿心頭。可當受到敵軍張弘范的逼迫后,文天祥選擇了以死明志,寧死不屈,胸腔充滿愛國的熱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如果說《沁園春·雪》是一座用文字雕砌的輝煌宮殿,那則是那精湛的建筑師;他豪情萬丈,面對眼前壯觀的冬日雪景,不禁奮筆疾書——“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面對眼前這美好江山,也忍不住被它所折服——“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他忽然回望歷史,感嘆“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豪邁的語言勾起了所有人的思緒,跟隨詩的腳步回眸歷代帝王,每個人都為之所震撼,“略輸文采,稍遜,只識彎弓射大雕”這是一針見血!突然,筆鋒一轉,將歷史一筆帶過,將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新時代的人才—“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壯美雄渾,感情奔放,胸懷豪邁,氣勢磅礴!從古詩中,我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和強大;每一首古詩都給予了我心靈的洗禮,讓我變得成熟,變得睿智。我愿意跟隨詩人的每一步腳印,用詩意點燃激情,點燃人生道路的光明!
引經據典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明引出彩
明引,是指直接引用。我們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引用詩句。引用詩句當文題,鮮明、醒目。在文中引用詩句,可以使文章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詩》中歌詠祖國風物的詩句,為我們展現了春夏秋冬的風光:寫春光的有“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寫夏景的有“綠樹陰濃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寫秋色的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寫冬日的有“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這些詩句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又似一幕幕特寫的鏡頭,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引用名人名句。名人名句語言典范,往往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且鮮明的印象。如《儉以養德》一文中引用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名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既點題,又提出了中心論點。
二、嵌引靈活多變
嵌引有兩種方法:1.將所引用的詩句整句嵌入一句話中,加上引號使之成為整個句子的一個成分。我們可從以下角度入手:
(1)讓古詩詞名句在句中作修飾語,即作定語,來修飾打扮你所表達的中心詞。如:“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母子情讓我感動;“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夫妻情讓我感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朋友情讓我感動。(2)讓古詩詞名句作所表達的句子的主語。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清幽的春天;“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是迷人的春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生機勃勃的春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是繁華的春天;“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是醉人的春天。(3)讓古詩詞名句作所表達的句子的賓語。如:春是一種情調:古樂府傳出“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晚歸的孟浩然清唱“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杜工部低吟“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運用此法時需要注意兩點:(1)準確理解被引用的詩詞的含意,包括字面含意和比喻、引申含意,這樣方可恰當引用。(2)引用詩詞名句能提高語言的表現力,但一定要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而用,要恰到好處,切忌不可堆砌詩詞名句。
2.將所引用的詩文名句、典故故事簡縮成詞或短語融入句中,使讀者一看就知道它包含的意思。這樣,不僅使語言更加靈活多變,生動形象,而且典雅精致,富有文采。
三、化用古樸典雅
所謂化用詩詞,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我們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即從自己的記憶中將某一人物、某一問題、某一景物或某一現象的古今詩文佳句匯集在一起,構成排比,產生一種一氣貫通的雄偉氣勢。我們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定點鉆探。鎖定一點立意,聯想這一立意的詩詞,展開深入剖析論證。這不僅增加議論類文章的論證深度,而且使文章更富有意蘊。
2.百花齊放。緊扣觀點,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想到一組有著相似或相反關系的詩詞,并就此歸納生成闡述的道理。這既增加了文章內容的覆蓋面和觀點的可信度、說服力,又展示出考生博覽群書的真風采。
如王開林的《穿越詩經的畫廊?關雎》,有這么一段文字: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輾轉反側。數數吧,多少個不眠之夜,我聽著窗外草蟲的低吟,看檐間的月牙兒裊娜如她瘦細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個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其中“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輾轉反側”,則化用了《詩經?關雎》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作者在這里巧妙化用《詩經》中的名句,散發出了對往古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詩經《關雎》里“窈窕淑女”的遐想,使得文章具有古樸典雅之味。
運用引經據典這種方法,我們要注意下面幾點:
1.引用必須精粹。就是說引用要少而精,不可連篇累牘。引言過長,使文章顯得繁冗、累贅,使人不得要領。引用還要準確無誤,內容與原文吻合,不能張冠李戴,鬧出笑話。
2.引用必須典型。典型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最能打動人心的、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強大說服力的名言警句。因為經典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因此能促進作文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底蘊的形成。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等,以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教學《做操》一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身邊和我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玩得開心時,你會感到幸福無比,覺得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同時,教學活動中,還應注重“融情”,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閱讀與交流的課堂”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閱讀課上,教師的第一要務便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作者交流對話,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其豐富內蘊,進而學會閱讀。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對文本的初步感悟出發,精心設計“對話”的切入點。通過引領學生親歷文本,多角度、多層次地“讀”和“聽”,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真正對話。每次的“讀”和“聽”以及“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隨著解讀文本的有價值的思考和交流:有把握整體的“思”,有感知細節、發現細節的“思”等,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視覺去感受詞語的色彩、氣息,觸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聽來自老師、同學之間的不同的真摯見解和來自詞句深處的聲音。只有閃爍著思考光芒的“讀”和“聽”及相互交流,才能夠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去感悟語言,培養語感,領悟情意,發展思維;才是有效的、厚實的語文閱讀教學。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教學中,我讓孩子們充分展示自己。教學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們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例子。”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我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更多關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學習到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我還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漸入。
同時,我們還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是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教學中,我們要逐漸培養學生把別人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桂林的山、水,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自豪,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深深地感動了自己。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個人的所得是不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在反思中提高,這樣才能走出迷茫、融入新課程,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關鍵詞] 興趣課堂互動課堂 拓展課堂 領悟課堂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目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師要增強創新意識,積極創設“興趣課堂、互動課堂、拓展課堂、領悟課堂”四個課堂,以實際行動貫徹小學語文教育新理念。
一、創設“興趣課堂”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教師必須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要用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跟著老師一邊做動作,一邊學課文,多重復幾次,激發他們的盎然興趣。又如,在講授《鯨》這一課時,先給學生們講了―個小故事以此打開兒童的心扉,引導他們走進學習語言的大門。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圖片或資料的展示和演示、旁征博引、巧設懸念,等等,要努力變換講課藝術,活躍課堂氛圍。如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可以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面向太陽:一天,太平洋地區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魚類運動會,各式各樣的魚游到了指定海峽,并順利通過了賽場大門,當鯨也到達賽場大門口時,卻被蝦將軍擋在門外。鯨和蝦發生了爭吵,蝦說出了不準鯨參賽的理由,鯨聽后覺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嗎?這樣的開端,給學生們設置了一個懸念,激發和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了“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創設“互動課堂”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配合,心情舒暢,調動起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行為。給學生創設一個“互動”的課堂,通過交流,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消除對老師的恐懼和焦慮等心理負擔,使他們愿意接受、主動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影響,從而對教師所教學科產生興趣,這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教師除了要利用好課堂的交流機會外,還要采取多種方式,創造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比如,讓學生寫字條、給老師提建議、指錯誤等。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說話,靜靜地聆聽,真誠地注視,友善的微笑,聽學生的言外之意,聽學生的心靈呼喚,提一些“邀請”他們講下去的問題。如,“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你認為怎么樣”等,挖掘他們的心靈閃光點。教師要經常、主動地深入到學生中,全方位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知識結構和日常生活,為因材施教和分類施教奠定基礎、提供依據。多一些肯定性的笑靨,多一些鼓勵性的眼神,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產生一種動力,發揮自己的潛能。
三、創設“拓展課堂”
一是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課堂是學生們求知、展示和體驗的平臺,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足夠大的平臺。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會接觸到兩組形似字,難以辨別,即“鳥和烏”,“喝和渴”。如果教師不講授,先讓學生首先考慮,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答案:“烏”比“鳥”之所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是黑的,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喝水”時要用口喝,所以必須把嘴張大,是個口宇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你看,學生的創造力多豐富啊!二是在實踐中感悟語言。如,在教學《墨梅》一課時,可以引領學生多閱讀和背誦如《竹石》、《馬》、《青松》等有關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詩,使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底蘊得到更多的積累和沉淀。還可以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精妙的書籍推薦給他們看,使他們多讀、多思、多悟!三是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樣,孩子們會更自信、更主動地去學習。大街、電視、車廂,等等,都可以成為孩子們識字的場所。
四、創設“領悟課堂”
關鍵詞:主旋律 歌詞 韻律 押韻
對詩歌押韻的研究很多,但對歌詞押韻的研究相對較少。如梁艷(2012)《方文山“中國風”歌詞的語言風格研究》,從韻律學來分析“中國風”歌詞的語言風格特點。陳杭(2011)《八十年代后中國流行歌曲歌詞的語言特色》從語音角度分析探討八十年代后的中國流行歌曲歌詞的語言特點。本文從語言學角度針對《中國大獎歌曲》(楊瑞慶,2010)中收錄的“金鐘獎”(2001~2007)和“五個一工程”獎(1995~2009)共270首獲獎歌曲歌詞的押韻現象展開研究,以求更好地探尋主旋律歌曲的韻律美。主旋律歌曲是從主題角度進行界定的,主要是指歌頌祖國,歌頌黨,倡導民族團結統一,歌頌人民美好生活、歌頌人民優秀品質與民族精神的優秀歌曲。本文依據主題不同將這270首歌曲分為歌頌國家山河、家鄉美好景象的歌曲;表達對黨、對國家的熱愛與美好祝愿的歌曲;體現人民優秀品質和民族精神的歌曲;展現美好向往,歌頌美好生活的歌曲等四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鑒于篇幅有限,分類過程不再贅述。
一、主旋律歌曲歌詞的押韻概況
歌曲的語音系統中有著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部分來源于其曲譜,一部分為歌詞的韻律與節奏。歌詞要求韻律和諧,合轍押韻是歌詞語音系統的一大亮點。何為合轍押韻呢?明清以來,北方民間戲曲把“韻”稱為“轍”,轍就是戲曲、雜曲、歌曲押的韻。合轍其實就是押韻。兩個相同韻轍的字,要求其音節韻腹相同或相似,如有韻尾則韻尾必須相同。押韻即同韻轍的字按照一定規律在句末反復出現,而運用的最為廣泛的是“十三轍”。依據主旋律歌詞中的押韻情況,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韻到底、換韻兩種情況。而一韻到底又可分為整體押韻與間隔押韻。
(一)一韻到底
1.整體押韻
所謂整體押韻就是整個語篇中全部語句都押同一個韻,即所謂的一韻到底。即便是復句也要做到內部各分句的句句押韻。句句押韻可以使情感表達與內容表達和諧統一,產生前后順暢連貫、朗朗上口、節奏緊湊的效果。要做到整體押韻,就要保證行文通順且韻腳統一,使得內容與節律和諧統一。因其難度較大,故真正做到句句押韻且一韻到底的歌詞較少。如:
(1)你和太陽一同升起,映紅中國每寸土地。你和共和國血脈相依,共同走過半個世紀半個世紀。五星紅旗啊,五星紅旗,你將中華民族的心連在一起。五星紅旗啊五星紅旗,你讓全世界中國人揚眉吐氣。你和太陽一同升起,記載中國每次勝利。你和共和國攜手奮起,共同邁向新的世紀,新的世紀。五星紅旗啊,五星紅旗,你將中國民族的心連在一起。五星紅旗啊,五星紅旗,你讓全世界中國人揚眉吐氣。你讓全世界中國人揚眉吐氣。(《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這首歌中選用的是一七轍,每句句末用字的韻腹都為/i/。
(2)啊啊啊,藍藍的天空是你飄揚的背景,親你愛你的是那呼拉拉的東風,你和神圣結成了親密的弟兄,看到你我就看到了祖國的笑容。我放歌一曲一曲紅旗頌,眼里就閃動著對你對你的深情,一份份虔誠一份份莊重,一個信念和我的理想重逢,啊啊啊啊,滾滾的鐵流是你身后的大眾,陪你伴你的是那路漫漫的征程,你和英雄凝成了永恒的生命,眺望你我就望到了世界的高峰。我放歌一曲一曲紅旗頌,肩上就擔負了對你對你的忠誠,一份份祝福一份份感動,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啊啊啊啊啊啊啊,一份份收獲一份份感動,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在我的心理上升。(《紅旗頌》)
歌詞《紅旗頌》中押的是中東韻,即句末用字的韻母可以是/ing、iong、ong、eng、ueng/。而歌詞中的韻腳為“景、風、兄、容、頌、情、重、逢、眾、程、命、峰、誠、動、升”。歌詞句句押韻,順暢連貫,節奏緊湊,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2.間隔押韻
歌詞韻律的形成并不苛求歌詞每一分句都嚴格押韻,間隔押韻也能產生韻律和諧的效果。在主旋律歌詞中,間隔押韻多體現為以句為單位進行押韻。即便是復句,不論其內部包含多少個分句,往往也是以整個句子為單位來觀察其押韻情況的。簡而言之,以句號為節點進行押韻。這種情況在主旋律歌曲歌詞中較為普遍。如:
(3)細細的雨淡淡的霧,唱一曲茉莉花開走江蘇。雨是無錫的琴,霧是金陵的書,琴詠惠山愛泉月,書開秦淮燈影圖;誰不愛姑蘇城外楓橋夜,我更愛揚州城里瘦西湖。走江蘇喲愛江蘇,走進了新街新市新城鎮,走不出古詩古文古東吳。走江蘇喲愛江蘇,走進了新街新市新城鎮,走不出古詩古文古東吳。甜甜的雨香香的霧,唱一曲茉莉花開走江蘇。雨是蘇北的歌,霧是蘇南的賦。歌譜家鄉新時尚,賦寫天堂小康路;誰不愛東海邊上大繁榮,我贊美長江兩岸高速度。走江蘇喲愛江蘇,愛上了古風古韻古抱負,愛不夠新山新水新宏圖。(《走江蘇,愛江蘇》)
需指出的是,在一韻到底這一類中,偶爾也會出現一兩句不押韻的情況,這往往是由內容或情感表達的限制導致的。這種不押韻的語句多與其歌名或主題有關,通常是作者用來強調主題的。我們將這一類也歸入“一韻到底”。如:
(4)當我們來到這世界上,地球母親把我們撫養。我們吸吮著母親的乳汁,卻常常把母親遺忘。今天我們已經醒悟,地球母親不再悲傷不再悲傷。只要每個人從現在做起,就有拯救地球的力量。地球日,人類的感恩日,地球日,人類的懺悔日。地球日,人類的行動日,地球日,我們共同的生日,地球日,我們每天的生日。啊。(《共同的生日》)
歌曲《共同的生日》,總體上采用江陽韻,僅僅是末尾的主題句“地球日……”沒有押韻。不論是整體押韻還是間隔押韻,一韻到底都能賦予人們一種回環往復的聽覺刺激,讓人沉浸于這種規律性變幻的和諧的旋律中,盡情享受這一酣暢淋漓的旋律盛宴。
(二)換韻
換韻,指歌詞所押的韻并非一韻到底,而是中途換韻或中間穿插其他韻的情況。例如:
(5)山重重,水茫茫,山高水又長;古舜帝,去南方,巡守賞風光。好女英,美蛾皇,相愛舜身旁;赫赫名,纖纖手,比翼共翱翔,比翼共翱翔。/記得秋高雁初飛,結伴攜壺上翠微,帝指東方曙色好,人間天上共朝暉。記得春郊相互追,花草叢中依依隨,千村處處歌盈戶,帝子湘妃夜不歸,帝子湘妃夜不歸。/歡情薄,美夢破,蒼穹星晨落;帝駕崩,二妃驚,蒼梧散魂魄散魂魄,哎哎哎散魂魄。長天黑,大地傾,淚飛如水潑,如水潑,如水潑。洞庭阻,君山隔,斑竹映悲歌。洞庭阻,君山隔,斑竹映悲歌。千年事,萬人說,悲歌天地和,千年事,萬人說,悲歌天地和,天地和。(《斑竹淚》)
歌曲《斑竹淚》的歌詞就是典型的換韻,前兩句押的為江陽韻,三四句押的是灰堆韻,之后幾句押的均為坡梭韻。
也有整首歌詞中間穿插其他韻的,如:
(6)開呀么開呀那笑口開,冰山雪嶺露臉來;花呀么花呀那金達萊花,為什么開得這樣早這樣快?好似那要與梅花來比賽,與梅花來比賽。噢!是因為春姑娘要出嫁,冒寒斗雪來喝彩,啊啊金達萊,長白山金達萊。開呀么開呀那滿山開,長白千里盡春暉。花呀么花呀那金達萊花,為什么開得這么多這樣美?好似那朵朵紅云落山來,紅云落山來。噢!是因為春姑娘上花轎,寧愿來當花鋪蓋。啊啊金達萊。長白山金達萊,啊啊金達萊,長白山金達萊。(《金達萊》)
《金達萊》這首歌的歌詞中,全篇除了六七兩句采用的是灰堆韻以外,其余全部采用的是懷來韻。
換韻的情況較多,表現形式不同,有的表現為一段一韻的。有的為首句一韻,剩余部分一韻。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舉例了。換韻如同語音修辭中的“錯綜”,打亂了有序、一致的表達,使其在語音形式上富于變化。在音律層面給人以層層變換的體驗和新鮮奇妙的感覺。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抒情詩的特征一開始就在于韻的錯綜組合。”[4]這種變換往往是由感情及內容上的變化引起的,通過形式上的改變繪出波瀾起伏的感情曲線,更易引起聽者的共鳴。在270首歌曲中采用換韻的歌曲數量并不多,只有20首,占全部歌曲數量的7.4%。
表1:主旋律歌曲歌詞押韻情況概況:
二、主旋律歌曲歌詞的用韻情況及原因
在對270首歌曲進行統計后我們得到以下數據:
表2:主旋律歌曲歌詞一韻到底用韻情況統計
由統計得到的數據可知,在270首歌曲中有255首歌的歌詞是押韻的,占全部歌曲的94.4%,其中有235首歌是一韻到底的。使用比例較高的韻依次為:言前韻、坡梭韻、江陽韻、中東韻、發花韻、一七韻。其中使用最少的為乜斜韻,僅有一首歌采用此韻。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三個:
1.使用較多的韻轍在語音表達上有優勢;言前、江陽、中東韻的韻母其韻尾為鼻音韻尾/n、ng/,而發花、坡梭韻都為無韻尾韻母且其韻腹為/a、o、e/。韻腹為/a、o、e/的無韻尾韻母其發音舌位較后,且舌位較低,開口度較大,因而發聲阻力較小,聲音洪亮。而韻尾為/n、ng/的韻母有了鼻腔共鳴的參與,使得聲音較為洪亮。獨特的語音特質,使得主旋律歌曲在用韻上偏向于這幾個較為洪亮的韻部。
2.情感表達的需要。不同的韻,發音的音強、音長、音高、音色不同,其響亮程度不同,所能體現的感彩也隨之不同,故不同的韻會適用于不同的情感表達。為了更好地抒發和表達詞作者的情感,在韻的選擇上就會更為嚴謹和慎重。依據響亮程度的不同,將十三轍分為“洪亮、柔和、細微”三級。[5](P68)洪亮級的有:發花、江陽、言前、人辰、中東等,適于抒發較為激昂、熱烈豪放或者歡快的情感,柔和級的有:遙條、懷來、坡梭、油求,適合表達溫柔、舒緩的情感,而細微級主要是“灰堆、姑蘇、乜斜、一七”等,發音較微弱,比較適合表達較為深沉的情感。正是由于韻部的語音特質而產生的情感表達的效果,我們發現在統計的270首歌曲使用的較多的幾個韻部均為洪亮級的,這與主旋律歌曲的主題相呼應,恰恰是由于其表達的多為積極歡快或者昂揚的情感,故而在韻的選用上多選擇洪亮級。
3.受到韻的寬窄的影響。根據各個韻部字數的多少可以將韻分為寬韻和窄韻。其中字數較多的為寬韻,較少的為窄韻。《詩歌漫談》一書中就有對于新詩十八韻各韻部字數的相關統計。我們將其對應到十三轍中重新進行統計①,發現其中一七韻最多,其次是言前韻、中東韻、坡梭韻、姑蘇韻、人辰韻、遙條韻、江陽韻,可歸于寬韻,發花韻、灰堆韻、油求韻、乜斜韻、懷來韻較少,可歸為窄韻。然而,《詩韻常識簡編》一書中指出韻的寬窄是“根據其運轍所含字數和可以組成的押韻詞匯的多少”來劃分的。并指出“寬韻有:江陽轍、中東轍、言前轍、人辰轍、發花轍、遙條轍、懷來轍、坡梭轍、一七轍。窄韻有:油求轍、灰堆轍、乜斜轍,姑蘇轍。”[5](P67)由此可見,韻部的寬窄對歌詞創作時韻的選用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在主旋律歌曲歌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韻部都為寬韻,而窄韻的使用率較低,這也是主旋律歌曲中用韻的重要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不管是一韻到底還是換韻,押韻都能給予人們一種和諧美好的音樂享受,瑯瑯上口,好唱易記。同時也更容易使詞作者的情感在形式的有序變換中得到體現,使聽者產生共鳴。通過對主旋律歌曲中押韻現象的研究,我們能夠進一步感受到韻律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能更深刻地了解押韻在歌詞創作中構筑音樂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注釋:
①本統計是依據《詩歌新編》附錄二中的新詩十八韻與十三轍對照表和各韻部字數統計表相互對照進行的。統計得出十三轍各韻部及其所
對應的字數如下:一七韻1313字,言前韻1025字,中東韻747字,坡梭韻632字,姑蘇韻627字,人辰韻601字,遙條韻579字,江陽韻481字,發花韻388字,灰堆韻386字,油求韻366字,乜斜韻288字,懷來韻233字。
參考文獻:
[1]梁艷.方文山“中國風”歌詞的語言風格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2]陳杭.八十年代后中國流行歌曲歌詞的語言特色[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
[3]楊瑞慶,華也編.中國大獎歌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
[4]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216.
[5]梁前剛,郭進雙.詩韻常識簡編[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