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3: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英雄的故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波瀾壯闊, 小小英雄光照河山?!?抗日小英雄誰曾見過? ——我見過,我見過。
在電影《雞毛信》中,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 將情報送給八路軍從容不迫; 電影《小兵張嘎》中, 嘎子機智勇敢 從敵人手中把槍繳獲, 還配合游擊隊, 端掉了日本兵的老窩……
兒童團長張六子, 在敵人面前毫不畏縮。 鬼子要他說出糧食藏在哪里?!?還把刺刀放在他的前額。 “糧食是鄉親們的,決不喂狗!” 張六子的回答驚心動魄?!?兒童團長王璞, 為掩護傷病員壯烈犧牲, 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四處傳播……
抗日小英雄的歌曲, 有誰唱過? ——我唱過,我唱過。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 王二小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 自己卻被鬼子挑死在山坡?!?《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 千人唱來萬人和……
抗日小英雄的事跡, 牢記在我們的心窩; 小英雄雨來的那句話, 更是把一代代少年的心炙得火熱: “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
(1)引導學生獨立認讀14個生字,包括一個多音字“挑”。進行隨文識字。
(2) 熟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體會人物心情,回答課后思考題。
(3)通過收集課文相關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掃蕩、順從、犧牲、傳揚、悲憤”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4)通過學習,加深對英雄的了解和認識,學習英雄崇高的品質。
2、教學重點:
(1)獨立認讀14個生字,隨文識字。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教學難點:
通過收集資料,老師的講解和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英雄的了解和認識,學習英雄崇高的品質。
4、教學準備:課件、詞語卡片、錄音機、《歌唱二小放牛郎》配樂。
5、補充資料,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年是我國勝利七十周年,在七十年前的九月三日,日本終于在投降書上簽字,停止了對中國等國家的侵略。 1937年日本侵略者正式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他們燒殺搶掠,干盡壞事,妄圖。但是不屈服的中國人民頑強的與敵人進行斗爭,英勇奮戰整整八年。在這八年中,涌現了無數英雄。他們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今天,我們就要認識這樣一位小英雄(課件出示王二小肖像)——王二小。【在學習課文前,補充一些歷史背景,給學生一個情感的基調,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感?!?/p>
6、初讀課文,認讀生詞。
(1)課前請同學預習了課文,老師想檢查大家的認詞情況。(CAI出示課文中生詞)請大家先自己練習讀詞語,想辦法讀準字音。
(2)在剛才練習時,你發現了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同學注意的?(生提醒字音,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多音字“挑”,生領讀多音字。)
(3)帶著同學的提醒來齊讀詞語。(師正音)
7、習課文內容,體驗情感。
(1)他是一個放牛的孩子,人們為什么要歌唱他?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讀這篇課文。(師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
(2)請生匯報(說一句完整的話,說話訓練)
8、學習2—6節
(1)學習第二、三節
王二小為了保護鄉親而犧牲了,這件事是怎么發生的?從哪里看出鄉親們有危險了?(引入第二節)
敵人向一條——(出示詞卡“山溝”,生認讀“山溝”)掃蕩?!吧綔稀本褪莾勺街g的一小塊平地。山溝里——,掩護著——(師生配合讀這句話)
敵人去干什么?(生答掃蕩,師出示詞卡“掃蕩”)生認讀詞語。孩子們,看看敵人是怎樣進行掃蕩的吧?。ǔ鍪綜AI敵人掃蕩的圖片)敵人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殺光那里所有的人,搶光那里所有的東西,不能帶走的就連同房子一起燒掉。敵人所到之處都變成了“人間地獄”,到處都是尸橫遍野,一片廢墟。如果讓敵人走進山溝,會發生什么事?
9、學習第四節
(1)遇到了這么危急的情況,王二小是怎樣保護老鄉的,讀后面的課文找一找。
(2)他緊張、害怕嗎?他是怎樣走在敵人前面的?(順從)出示詞卡“順從”,生認讀。什么是“順從”?生讀句子。
(3)二小真的很順從、聽話嗎?(不是)他不是真的順從,為什么要裝的很順從?這時候他心里在想什么?
10、再次感知二小的英雄形象。
讀到這里,王二小這位機智勇敢的小英雄,他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后方機關、老鄉的安全,我們也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動了,讓我們再用朗讀歌唱二小的故事吧。齊讀2-6節。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學生自讀自悟,老師引導,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閱讀能力.同時通過不斷強化王二小的英雄形象,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歌唱他】
11、 總結全文
(1) 二小犧牲以后,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把他的故事寫成了一首歌。時間過去了幾十年,但我們對英雄的懷念卻是永遠也不會消失的。就讓我們和著樂曲,用朗讀再一次歌唱二小放牛郎。
(2)師生一起配樂朗誦全文,升華情感。
12、布置作業,拓展課文內容
《小英雄雨來》講述的是在時期,小英雄雨來用智慧和日本侵略者展開斗爭,保衛自己的家園的故事。我非常地喜歡這個故事,深深地為小雨來的愛國精神而感動,為小雨來的機智勇敢叫好。我對"英雄"兩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翻開歷史,還可以看到劉胡蘭、江姐、、雷鋒等閃閃發光的名字。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翻開書本的時候,當我們坐在溫暖舒適的家中,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怎能夠忘記他們為國家、為民族、為我們每一個人做出的奉獻和犧牲呢?
再看看現在,在我們的身邊,有的小伙伴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有的不思進取,沉迷網吧;有的金錢至上,自私自利……和當年的小雨來比較起來,值得我們深深地思考。
刻苦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是我們的責任;關心社會,保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要學習英雄的愛國精神。
有志不在年高!
在我們身邊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偽裝成放牛的小孩,其實是在站崗放哨。突然,從遠方走過來一支敵人的隊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樹,然后鉆在敵人的前方不遠處裝成放牛郎。
敵人一眼瞧見了王二小,王二小卻假裝沒看見,轉過身去繼續放牛。領頭的人跑過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領,大聲地說:“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猶豫了一會兒,奶聲奶氣地說:“我知道他們在哪。”敵人很高興,說:“只要你帶我們去找八路,皇軍就把這塊金手表送給你。”王二小接過手表,用牙齒咬了咬。“金的!”“那好,我就帶你們去吧!跟我來。”
王二小在路上幾經周折,一會拐彎,一會下坡,一會上坡。敵人們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盡。最后,王二小將他們帶到一個山谷前,敵人的領頭一腳把王二小踹開“這不是八路軍營,你敢騙皇軍。”幾聲槍聲之后,我軍趕來了,敵人的聲,我軍的叫喊聲,喊殺聲頓時充滿整個山谷。
雖然,在這長戰斗中,王二小光榮地犧牲了,可是,他成了個小英雄,他的精神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永垂不朽。
東四小學六年級:米健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英雄劇場”,您知道今天我們要說些什么嗎?哈哈!我們想和大家談談英雄。
首先我們有請大英雄,讓大英雄告訴我們:什么是英雄?是那些膽小怕事,對自己沒有一點信心,不敢勇于承擔責任的人叫英雄嗎?“錯!大錯特錯!英雄,是對見義勇為,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人的一種稱呼與贊美。”下面我們再來看一段新聞材料:“一日,某大學學生在河邊散步。發現一名兒童不慎落入水中,便想也不想舍身相救,將兒童救上岸后,自己卻因體力不支落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哇!好感人哦!這不愧是英雄啊!
ok!剛剛呢,我們說了大英雄,那么接下來,我們再來討論一下,中學生要怎樣做才是英雄呢?
其實,這個問題對于我們來說很簡單,但就要看你是否可以做好了!比如說,當某地發生地震或其他災害時,我們應當主動做一名小志愿者,幫助那些需要疏導心理的同齡人,以及提供衣食上的幫助,并為他們補補落下的功課,這種行為也是小英雄的作為哦!
所以今天我們的“英雄劇場”特意提醒一下廣大中學生哦!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英雄,那么你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英雄?英雄有哪些行為呢?作為中學生,我們又有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嗯。好了!今天我們的“英雄劇場”馬上就要結束了!同時我們要給大家留個小問題:你們知不知道一些關于英雄的故事。詩詞。句子或者歌曲以及其他材料呢?有的話請撥打我們的電話吧!
初三:陳婷
“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名言被《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所證實。《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這本書,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一遍又一遍,再次深刻的了解了這些小英雄的故事。
面對災難,團結就是力量,當13億中國人肩并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只是暫時的,任何災難都可以戰勝的。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因為我是班長》這篇文章。講述九歲男孩林浩的故事,林浩是班里的班長,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他沒有退縮,憑著自己的毅力,勇敢的救出了兩名同學,當時被林浩救出的一個女生在哭,是國歌的力量讓女生堅定了信心,最后女生爬呀爬呀,憑著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和追求,順利的逃生了。
初一女生鄧青青和同學被壓在了殘磚破瓦之下??僧敼俦鴤兘涍^數小時的奮戰,在廢墟里找到了鄧青青的時候,她正打著隨身攜帶的手電筒在看書,在靠讀書緩解心中的害怕。而另一名被壓在廢墟里的名叫羅瑤的女生在手腳受傷的情況下,一遍又一遍的哼著樂曲,靠著頑強的“鋼琴夢想”,激勵自己不要入 睡,最終,她也戰勝了已經走到面前的死神。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首歌《真心英雄》:“把握生命里每一分鐘,親愛的朋友熱情相擁,用真心......"那可愛的小英雄,稚嫩,天真的臉永遠留在我心中,洗滌我的靈魂。
看了他們的事跡,我很愧疚,我從心底里涌出一股敬佩之情,敬佩他們的沉著、鎮定。比如歐陽宇航,地震發生時,他與老師一起招呼全班同學撤離教室,并逆人流而上救同學。我敬佩他們的臨危不懼,這些英雄少年,或許在生活學習中并不突出,但在他們心中,都悄悄綻放著美麗的心靈之花。
敬佩之間,還夾著感動。最讓我感動的是 純潔晶瑩的宋雪和舍己救人的藏族女孩鄒雯櫻。如今,宋雪和鄒雯櫻雖然已經離去了,但她們美麗的笑容和高尚的品質卻定格在每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們心中.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災區小朋友所表現出來的面對災難,臨危不懼, 先人后己,互助友愛的人很多。還有王亮陳浩等。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他們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災區的希望,看到了祖國的未來,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一定會更加自強不息,奮發圖強。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勇敢,頑強。汲取成才的力量,誓做祖國的棟梁,向爺爺要求的那樣 :“要從小學會堅強,不向困難低頭,將來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窮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作為一名中國的少年,應該認真學習,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年,長大后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所有少年共同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抗震小英雄觀后感
邵武實驗小學六(1)班 邱泠鐸
指導老師:何鳳琴
山崩地裂的災難從天而降,地震,惡魔在狂吼,黑暗、驚恐、悲痛、絕望……,在這場老天導演的悲劇中,人類是那么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暫的幾秒鐘,美麗的家園就變成斷垣殘壁,現代化的高層建筑傾覆得面目全非,花樣年華的孩子變成了殘缺不全的尸體,曾經歡呼雀躍沸騰的樂園變成了滿耳充盈撕心裂肺的哭喊……,攪碎了一顆又一顆的心。
四川汶川地震傳遍全世界,震憾著人們的心靈,目睹滿是殘骸的現場,那種悲狀催人淚下,我們開山辟路,為死難者哀悼,為生者祈禱。在災難面前,涌現出多少英雄少年,他們以勇敢堅強和舍己救人的精神承載著民族的希望。危難時刻,孩子們卻表現得大義凜然,無私無畏,他們用堅強和勇敢,詮釋著生命的勇氣,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人性的堅忍不拔。通遼市一位乞丐把自己所有的零錢去銀行換了一張整一百元人民幣,為四川地震捐款,在我們眼中,他往往都只是伸手要錢,也會知道關愛他人?
觀看到這里,我緊緊地咬住了自己的手背,我再也控制不住我的淚水,任由自己拭了一次又一次,我的兄弟姐妹,安息吧!莊嚴的國旗為你從天而落,那半旗的身姿,恰是對你最真誠的哀悼。
災難發生后,九歲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昏迷的同學背出廢墟,又爬回去,把一個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學背出來,交給校長,再次跑進教學樓救人,是什么力量讓僅九歲的林浩不畏生命危險再次沖進倒塌的房屋里?是內心里的責任,是心中的信念,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班長,應該去救,去幫助同學。這種舍己救人的品質是多么難能可貴??!
童世強也是一位地震中的小英雄,十四歲的他在學校當少先隊的中隊長,當老師大聲說:“地震了,快跑!”看著教室不停地搖晃、裂縫、傾斜,童世強和同學們在第一時間轉移到了安全地帶。一陣哭聲把他的目光拉回到,學前班正在睡午覺一群六七歲的孩子嚇得手足無措,童世強立刻沖過去幫老師轉移孩子。他拼盡全力沖刺,從北墻搖晃不停的底下,連續抱出七個孩童,剛剛把最后一個孩子抱出來的時候,北墻轟然倒塌,濺起灰塵蒙了他一身,此時的他脫力連站都站不穩了。在危機關頭忘我的境界里他毫不遲疑的與生命競賽。
抗震小英雄涌現出一大批堅強勇敢、勇于自救和互救的少年英雄——還有馬健、薛梟、李陽、鄒雯、康潔、歐陽宇航、王亮、鄧清清、雷楚年……他們用驚人的智慧與死亡爭奪著鮮活的生命。在這場災難洗禮中贏得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喝彩。災難面前,他們表現出罕見的樂觀,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用歌聲驅趕恐怖、傷痛和困倦,懂得保持體力;用團結、友愛和鼓勵,有力的支撐著生命。他們太偉大了,一個個稚嫩的生命牽動著人們的心靈,英雄的故事感動著中國人民!催人淚下的感人事件照亮了他們幼小的心靈。
這些堅強而可愛的孩子,讓我們看到了災區的希望,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未來。用他們單純的心愿,單純的微笑,盡管這種微笑催人淚下,卻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們感到無比痛心的同時又是無比的敬佩他們那顆善良的心,融化了人世間的冰,帶給世人永久的感動和不滅的夢想。
在一個學習遲緩兒童學校的募款餐會上,一位父親講了一個發生在他兒子西恩身上的故事:
公園里,一些西恩認識的男孩正在玩棒球。身為父親的我知道若他們能讓我兒子參加,這會讓他建立起自己雖然是殘障但仍能被接受的信心。 我走近一個男童問他西恩可否參加,他看看周圍的隊友然后說:“我們輸了 6 分而現在正在第 8 局,我想他可以參加我們的隊?!?西恩滿臉喜悅,困難地穿上球衣。我悄悄滴下眼淚,心中很溫暖。
在第 8 局,西恩的隊追了上來,但仍輸 3 分。第 9 局上半場,西恩上場,雖然沒有球往他的位置飛來,但能在場上他已經很高興了。在 第9 局,西恩的球隊又得分了。下一棒是球隊逆轉的機會,在這個重要關頭,他們居然把球棒交給了西恩,大家都知道西恩根本不可能打到球,他甚至不知道怎么握球棒更別談碰到球了。
對手為了西恩生命中重要的這一刻放下贏球的機會,所以投了一個很軟的球給西恩讓他至少能碰一下。西恩揮棒打出一個慢速的滾地球,直滾向投手。
投手撿起球,就可輕易把球傳給一壘手讓西恩出局而結束這場球賽。誰料投手故意把球投過壘手頭頂,讓他所有的隊友都接不到。每個站在看臺上的人不管是那一隊的都開始喊著:“西恩,跑到一壘!跑到一壘!跑到一壘!”
西恩拼力跑到了一壘。接著,每個人都喊著:“西恩,跑向二壘,跑向二壘!”就在西恩往二壘跑時,右外野手拿到了球,這個全隊最矮的小子第一次有了成為隊上英雄的機會了。但矮小子了解投手的心意,也把球故意高高傳過三壘手的頭頂過去。 大家都喊“西恩,跑向三壘,跑向三壘!跑下去,跑下去!”
當西恩抵達三壘,雙方的選手和所有的觀眾都站起來,高喊著:“西恩,全壘打!全壘打!” 大家都為西恩大聲喝彩……
那個父親哽咽輕柔地說:“兩隊的孩子把愛和人性的光輝帶進了這個世界。西恩沒能活到另一個夏天,他在那年的冬天過世,但他從沒忘記他曾經是個英雄而且讓我那么高興,以及他回家時看著媽媽流著淚擁著她的小英雄的那一天!”(摘自網絡)
責編/宿淇
魯迅是寫小說的天才,但他為了革命、為了喚醒愚弱的國民,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雜文的創作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在他僅有的3部小說集中(《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開創的小說模式,成了不朽的典范。尤其是前兩部中的兩個典型模式:一是“離去——歸來——離去”模式;一是“看與被看”的模式。《故鄉》屬于前者,在這一模式中往往都蘊含著一份痛徹心扉的變故,痛得讓人不堪忍受,變得讓人不忍目睹。每次教《故鄉》時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凄楚,該是在這一模式下心靈與作者的契合吧!
《故鄉》是按“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這一情節展開的,郁達夫說過,一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的自敘傳,這篇小說正是魯迅1919年12月回故鄉浙江紹興接母親的真實寫照,文中的“我”雖不等同于魯迅,卻有著莫大的關系。而情節的核心便是“記憶中、理想中”故鄉的“變”,此二者與“現實中”故鄉的對比,成了文章的情結所在。
無疑,作者心目中的故鄉是記憶中的故鄉與理想中的故鄉的合體。當“我”在外謀食,嘗遍酸甜苦辣而心靈頗感疲憊時,他的精神暫時可以寄托在心靈中的故鄉上,使之暫時成為自己心靈避風的港灣,而當“我”回到故鄉時,眼前的一切都不能讓我接受——不能接受、不愿相信到自己找借口為自己開脫:“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么好心境”。但故鄉確實變了,變得那么確鑿。不能接受但畢竟還是變了,變了但畢竟還是不能接受!于是只好先拿記憶中美好的一面來緩沖(讓我姑且借用一下這個詞)一下情緒,于是就有了對閏土的回憶。這份美好的回憶緩沖了“我”與讀者的心緒,不至于變得太突然!但事實總是如此,無論你多么不愿意接受,現實總會一絲不留地展現在你面前,但壞的事物總是慢些來才好,于是先出場一個“我”并不太在意的人物——楊二嫂,這一“豆腐西施”變成今天的“圓規”,從客觀上來看本就是一個悲?。阂粋€人為了生活,把“美”當做自己求生的手段,當這僅有的手段不復存在的時候,就只能尖酸、刻薄、不擇手段,當她“將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時,我只能無言!在經過第二次緩沖之后,悲劇的頂峰終于不可避免地登場了:“閏土臉上出現歡喜和凄涼的神情……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嗚呼哀哉!一聲“老爺”無異于晴天霹靂,昔日情同手足的同伴、無話不談的朋友叫自己為“老爺”!“我就知道我們之間隔了一層厚厚的障壁了”接著便是一層層的前后對照:紅活圓實的小手變得像是松樹皮;紫色的圓臉變成灰黃;小氈帽變成破氈帽,口齒伶俐(講捕鳥、看瓜)變得木訥、“只是搖頭”。由一個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變成一個只寄希望于神佛的人(拿香爐、燭臺)。到這里,故鄉在“我”心中已經沒有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了(老屋已經賣掉),只能離去,這一離去不僅是軀體的離開,更是心靈上的訣別。于是離開故鄉:“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漸漸的遠離了我,但我卻覺得并不十分留戀……那西瓜地里的小英雄的形象我本來十分清晰,現在卻忽的模糊了,又使我非常悲哀”是眼前的閏土破壞了心中小英雄的形象;是眼前的故鄉讓我對魂牽夢繞的故鄉并不十分留戀。這是心靈的絕望,是希望的徹底破滅!魯迅在《希望》中引用過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絕望之為虛妄,正如希望相同?!闭f的正是這種心境吧!
離開故鄉,但那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心靈避風的港灣,離開,心靈上還是不能徹底決絕——說拿得起放得下,那是根本就沒有拿起過!于是又來一次緩沖:“于是又想起閏土……”閏土恐怕是“我”始終不能割舍的情結吧!談談閏土,算是對故鄉的留戀,然后讓以前的希望徹底破滅。想想“我”的追求,看看眼前的情景,能說些什么?最多只能是自嘲:“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嗎?只是他的希望切近,我的茫遠罷了……”
希望徹底破滅了,連心中那份最初最美好的記憶——心靈的安慰也被現實擊得粉碎。當悲痛到了人的感情不能承受的時候,往往會走向理性:“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這便是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追求心路的歷程:離去——歸來——離去。第一次離去是帶著希望離去,歸來時帶著疲憊、傷痛,希望找到心靈避風的港灣,而再次離去則往往是絕望與絕望之后的無奈!有人說過,生活就是一枚洋蔥,當你一片片剝開它時,剩下的就只是眼淚和傷痛。雖然有點嚇人,但決不是駭人聽聞。人類進步的歷程就是在一些有良知的“人”的不懈努力下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故鄉》的精神是不朽的,幾千年后,中國乃至全人類的人還會為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在這條路上艱難地離去——歸來——離去!
2010年12月10日
【關鍵詞】音樂教育審美教學創新探索
在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對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正處在青少年成長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說,完善的音樂教育將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智能、心理、品質以及行為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抓好基礎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1]
在學校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是審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師運用藝術載體――音樂作品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進行熏染、陶冶、塑造,來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修養。
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法的探索
“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目前的音樂教學大多沿用“循規蹈矩式”教學法:如先教音準、節奏,再教感情和表現手法,這種教法把認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審美因素分割開來,忽視了“表情在音樂教育中占著中心位置,音樂教育應當從表情開始”(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穆塞爾語)的原則。要知道音樂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充分表現在感染、激勵、教育、啟迪等效應上、因而教師必須善于誘發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1.塑造美的心靈
德國詩人,音樂理論家舒伯特在《關于音樂美的思想》一書中指出:“人的心同時也是大音樂家的共鳴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樂家永遠也創造不出偉大的東西?!睂θ祟愋撵`――情感美的表現,是音樂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這個特征使音樂美成為最內在、最純凈,與人的心靈最能直接相通,最為耐人尋味的一種藝術美?;谛W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音樂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的中間媒介給與展示,以縮短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否則不易引起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對音樂的理解失之于膚淺。這就需要音樂教師通過教學起到一個橋梁和紐帶作用。使學生天真、單純的心靈能夠進入音樂的殿堂,也讓美的音樂更好地滋潤他們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則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教師一個關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揚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語言描述……都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從而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級學生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課上,浙江杭州某老師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方法:1.1導入:出示圖片,談話。
師:他是誰呢?(或許有些已經叫出來了)在他身上又發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嗎?請你靜靜地聽,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訴大家。
1.2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
聽音樂(請學生說說你了解的)
(1)、他是誰?
(2)、從音樂中你感受到什么?(談音樂情緒)
師小結:是啊,我們二小是個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戰士,今天老師要帶著同學們學小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偉大犧牲精神,音樂的贊頌之美可以打動學生的心。)
1.3學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學習歌譜
教師彈旋律唱譜,學生跟唱;學生隨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譜;
要求:學生學譜過程中突出二四拍節奏的強弱規律。
1.3.2學習歌詞
第一段歌詞:你仿佛看見了什么?你還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見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閑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卻不見了。我還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為貪玩,把牛丟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請同學們用歌聲來表示。(唱第一段歌詞)
王二小到哪兒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詞后回答)
(讓學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勵:如:王二小此時正躲在樹梢放哨、正給敵人帶路、已經摔死在大石頭上了、已經犧牲了……)
師:對,此時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岡上放哨,他看見了什么?心里會怎么想?他又會怎么做?(指導學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樂要素中速度等)
學唱第五段,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王二?。窟@又是一群怎樣的敵人?
此時的二小已經犧牲了,如果你是那復仇的八路軍,你會怎樣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鄉,你的心情會怎樣?讓我們一起來歌唱六、七兩段!
1.3.3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個歌曲的學習,告訴了我們一個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完整地把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發生的各個階段情緒的變化。(隨音樂齊唱歌曲)
1.4對比欣賞,感受合唱藝術的魅力。
要求學生在聽賞中注意不同情緒的變化,呈現對音樂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緒的理解。
分析:樂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緒:悲傷-稍緊張-緊張-更緊張-憤恨悲痛-頌揚-懷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藝術魅力
分段欣賞:
第一段是領唱與合唱。烘托的是“寧靜”的氣氛;第二段的氣氛開始緊張,寫的是敵人向山溝開始掃蕩;第三段更為緊張,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變化;第四段由于情緒發展的需要,歌詞與曲調都作了較大的改變與發展;第五段恢復原速,憤恨地、無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榮犧牲;第六、第七段以頌揚、贊美的情緒表達人民對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鳴與襯腔“啊”進行烘托,以表示對英雄的哀思之情。
1.5總結
要求學生將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告訴身邊的人。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當學生沉浸在美的教學氛圍中,并把音樂作品折射出的優美、壯美、甜美……人類社會千姿百態的美所感動,就會產生心靈中真、善、美的連鎖反映,就會產生情感的升華。
2.提高審美情趣
高尚的審美情趣表現為健康、純正、明朗、自然,它體現出文明社會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養。而音樂審美中的低級趣味則把精神性的審美活動降低為官能的滿足,把獲得生理作為惟一的終極目的。在這個意義上講,音樂審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級,不僅僅是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它還直接影響著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樂教師應把音樂作品中的優秀之作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音樂中聆聽出美的感覺。
有一則《叫賣調》的欣賞課例: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教師特意在課堂上創設了“集市一角”的叫賣場景,一時間,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打招呼聲等等交織在一起,有效地創設了一種“叫賣場景”
,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濃厚,在這種氛圍中學習音樂,學生心里直接產生了美的心理體驗,審美情趣得到了發展。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學生們無論是唱、奏、聽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調動記憶、想象、思維以及感情等各種心理過程積極參與,即所謂“全神貫注”。教學中學生演唱或視譜的過程實際就是訓練集中注意力的過程,而且知覺和動作要相互協調,既鍛煉了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學生通過讀譜與視唱記憶的訓練,提高了學生反應力的敏捷程度和整體記憶能力。
[2]正如法國文豪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
一、創設情景,呈現一個生活的課堂
生活是教材,活動是生命。我們的教學活動必須源于真實的生活,注重學生豐富的體驗,充分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教學中,教師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從兒童的生活中尋找新的課程生長點,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情景,更重要的是提供生活的場景,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實現課程內容與兒童經驗的整合,促進學生積極愉悅地參與,增進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和生動性。如:在教學《餐桌上》時,上課伊始,我播放餐廳的畫面:兒童喜歡吃的漢堡包、雞腿、饅頭、豆腐、青菜、米飯、肉、魚、土豆等食物小圖片,親切地與學生交流:“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到五星級餐廳,親自下廚招待你們。”學生頓時情緒高漲,我請學生點最喜歡吃的兩種菜,學生情趣高漲?!皣W啦”一下,小手都舉了起來。大多數學生不約而同點了漢堡包、可樂,少數學生點了水果和米飯,都沒有點蔬菜?!芭?,這么多小朋友點了漢堡包,讓我們來聽聽它們的自述吧!”這時,耳邊傳來“營養師”的聲音:“小朋友,你們的身體狀況、口味都不一樣,配餐也不同,有的學生較胖,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素菜;有的學生經常感冒,應該多吃大蒜等食物?!弊詈笮〗M合作配一份適合他們年齡的午餐,一份能滿足生長需要的晚餐。由此學生懂得要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的飲食習慣。
這堂課教師運用生動鮮活的活動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學生營造的不是學習的情景,而是生活的場景,引發了兒童參與活動的興趣,兒童學習非常投入,活動情趣盎然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從而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我會理解”。讓生活融入孩子們美好的心靈中,品德課才能發揮它的獨特魅力!
二、體驗生活,呈現一個智慧的課堂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情景,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生活的場景,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提供最本真、最有利于兒童主體參與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帶著需求、興趣等參與課堂活動,在活動中挑戰自我。教師要用教學智慧,將教材變成一種“活性因子”,去激活學生的生命,使教學成為生命涌動的過程。如:教學《走進聰明屋》一課時,教師營造了一個生動連貫的教學情景——聰明屋。打開聰明屋的大門,呈現出富有童趣的卡通人物組成的水晶門、彩虹門、月亮門三扇大門,而打開大門的鑰匙則在伴隨兒童成長的卡通人物樂樂猴的手上,學生通過第一道“名人故事”關——感受聰明人的智慧來自遇事勤動腦、善思考的習慣,來自堅持不懈、專心的態度;第二道“奇思妙想”關——感悟聰明來自于敢想、會想,從而提升自己的智慧;第三道“聰明才智”關——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嘗試改變現在的生活,創造未來的生活,享受創造帶來的快樂。闖過了這三道關,才能得到“多想、會想才能聰明,合作使我們更聰明,聰明讓生活更美好”這三把鑰匙。教師正是用這一把把鑰匙引領學生不斷挑戰自我、完善自我,打開聰明之門,逐步走進聰明屋。從而讓我們感受到課堂不是知識的交易場,而是學生的精神家園。因此,只有當我們的課堂是讓兒童用自己的方式實踐,用自己的心靈感悟的時候,才能反映兒童的需要,激發起兒童的興趣,引起兒童的共鳴,成為兒童的課堂,從而讓兒童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三、樹立榜樣,呈現一個情感的課堂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曾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薄耙匀藶殓R,可以明得失?!卑駱邮且环N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榜樣的力量也是無價的,其影響無法估量。
執教《過去的故事》一課時,課初引導孩子們講一講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孩子們滔滔不絕: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王二小……接著播放《閃閃的紅星》《雞毛信》等影片,孩子們看得興致勃勃,對小英雄敬佩不已。有一 孩子問:“老師,怎么影片中的敵人都是日本人呢?”我聯系最近有關的事件問學生: “你們知道最近有關日本與中國的事件嗎?”有一位同學忽地站起來說:“日本人說是他們的?!蔽倚睦镆魂嚫`喜?!笆录本褪侨毡救讼霌屛覀冎袊?。一孩子小臉漲得通紅,站起來說:“是呀,半個世紀前,日本人就欺負我們中國人,結果被我們的英雄們趕走了。但現在,小日本人為什么敢搶呢?這時,很多孩子都坐不住了,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長大了要當軍人,去保衛我們的祖國,把壞人打跑。有的說要努力學習,回報祖國……本堂課就在孩子們精彩響亮的聲音中結束了。可見,孩子們感受到了榜樣的無限魅力。故事不僅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課程和生活的距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動情的故事,使情感的火花在課堂四濺,使思想的星光隨之閃爍。
四、渲染氣氛,呈現一個情境的課堂
“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苯處煈浞肿⒁鈱W生的這一心理,在創新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自主地位,真正承認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多給予鼓勵,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并且通過創新,體驗到成功與快樂,這樣,他們才會對創新有舉動,有激情。有時候,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成熟,甚至出現偏頗時,教師也不應該立即做出否定性的評價,對學生要寬容與了解,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充分的肯定,相信學生可以實現真正有價值的創新,堅持下去,對那些創新無舉動或有畏懼感的學生,都會在激勵的推動下,產生創新的興趣。
而創設情景,寓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于生動有趣的情景之中,無異是激發鼓勵學生創新的有效途徑。比如在小學低段的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師經常創設諸如“我是小小節目主持人”、“今天我當導演”、“我是小小作曲家”等游戲情景,小朋友們會個個躍躍欲試,從主持、編排,到個人、集體表演,從動物,到人物系列事件,學生們干得手忙腳亂,忙得不亦樂乎。有的歌曲的內容,低段年級學生很難理解,教學時很難把握學生的情緒,學生也很難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師可以通過簡述內容,設置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感情,從而使他們在學唱歌曲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比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是小學生入隊時必唱的歌曲,而一年級學生較難理解歌曲的內容,我教師就先設問:打仗是什么樣的情景?接著聲情并茂地講述電影《英雄小八路》的故事,并讓學生設想:電話線斷了,沒線接怎么辦?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會否定幾個不切實際的辦法,肯定八個“小八路”手牽手接通電話線的辦法是可行的。在討論時,如果有學生說,手牽手接通電話線會死人的。老師馬上指出,如果怕死不接電話線,我軍就接不到指揮部的命令,怎么辦?至此,教師動情地范唱這首歌,并說,就在這最危險的時候,電影用這首歌伴唱,對“小八路”完成任務起到了什么作用?學生回答:給了“小八路”不怕犧牲的勇氣和力量。于是,學生在學唱時,就自然做出手牽手的動作,表現出不怕犧牲的樣子。教師就勢啟發學生,要用什么感情來唱這首歌?學生:偉大的,英雄的。教師歸納:雄壯、雄偉、莊嚴等。這樣,教唱這首歌時,學生會特別動情,格外認真,表現出他們對小英雄的敬仰之情,牽著手,昂著頭,充滿激情,好像他們自己就是小英雄似的。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成功,就應該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
在教《火車開啦》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我們坐著火車到哪里去呀?學生最后選出“去北京”;教師又問,坐火車去北京會經過哪里?會看到什么?學生邊討論,教師邊把大家討論的內容畫在黑板上:樹林、長江(大橋)、高山(山洞)、田野等。當學生討論這列火車該裝什么上北京時,同學們覺得他們都戴著動物頭飾,那就叫動物列車吧。于是,有的同學當樹林,有的同學當大橋,有的同學當山洞,更多的同學當列車,高高興興地上北京去了。
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比較困難,而且不感興趣。教師要有計劃地設計方案,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發對音樂的情感。如在教授節奏時,教師先讓學生認識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名稱及時值。再以這三種音符為條件,著眼于各種不同的節奏的討論。下面再以歌曲《火車開啦》選節奏伴奏為例,加以說明。
一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按節奏說一句話。
學生:①我 是,小朋 友。
②天上 飄著,云 -。
③我 喜歡,小花 貓。
④一二 三,四五 六。
⑤五 六七,八 九十。
⑥你 -,好 -。
二是讓學生按自己說的話,找出節奏并擺好。
①X X,XX X ②XX XX,X -
③X XX, XX X ④XX X, XX X
⑤X XX, X XX ⑥X - , X -
三是讓學生們再討論,用哪種節奏為《火車開啦》這首歌伴奏比較好。先引導學生感覺這首歌曲速度較快,有選到的都伴奏一次。學生自己邊唱邊打節奏,最后選出④XX X, XX X.同學們都認為這組節奏用來給《火車開啦》這首歌伴奏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