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3: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聽聽那冷雨賞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世上再也沒有比時鐘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盡情地摘取青春幻夢的花朵的時刻,它都是同樣分秒不差地滴答著。--高爾基《時鐘》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象征擬人等手法,寫出了時鐘的無情,提醒我們珍惜時間。
2、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艷的金黃與黃金。--余光中《左手的掌紋》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艷與凄麗。
4、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張抗抗《牡丹的拒絕》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5、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張愛玲《秋雨》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來源:文章屋網 )
1.通過搜集有關資料,開闊視野,并鍛煉整理資料的能力。
2.閱讀寫雨的古詩詞,體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3.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引導他們體驗大自然的韻味和生活的真味。
二、課前準備
因是跨區域借班上課,為了讓學生的活動順利展開,課前師生通過郵件與QQ進行交流,分兩個階段布置活動要求:
第一階段:一星期的時間,學生搜集帶有喜悅、愁苦、淡雅等心境的寫雨的古詩詞,寫一段賞析文字;寫一段雨的故事。第二階段:一星期時間,全班按所搜集的古詩詞蘊含相似的心境分成若干組,在組長帶領下進行展示活動設計。
三、上課過程
導入:今天,雨為了給我們助興,也從空中趕來了呢。雨,一串美妙的音符,一個空透的精靈。它多情婉約,最易觸動心靈深處,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中國詩從襁褓時代就已經歌詠“雨”了,殷代的卜辭云:“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到了《詩經》里,遠戍的征人不斷唱著“我來自東,零雨其鰲薄敖裎依此跡雨雪霏霏”的句子。唐宋詩詞中,“雨”更是隨處可見。難怪有人說:“不懂得雨之美,就跟中國詩整個的無緣了?!闭n前我們閱讀了許多寫雨景、抒雨情的古詩詞,詩人常常會借雨訴說怎樣的情感呢?我們來聽聽各個小組的發現。
讀一讀雨的韻味
第一組展示主題:喜悅
生1:雨在詩詞歌賦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它傾注了詩人們的情感,它也在向我們訴說。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是我們從小到大所熟知的一首詩。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在雨中寄托喜悅之情。
生2: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曾幾《大雨苗蘇,喜而有作》)久旱逢雨,欣喜若狂。連衣服濕了也顧不得,可見詩人喜雨之情。
生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看著它,人們心里頓時覺得快樂、新鮮、活潑、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生4: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春日》)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后初晴,陽光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
生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雖然“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形象地寫出了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緊張氣氛,但也讓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舟中賞雨的喜悅。
師:很顯然,我們從這組詩歌中感受到了雨訴說著一種共同的情感――喜悅。
喜雨往往與滋潤萬物、喚起勃勃生機聯系在一起。這里有及時雨,有輕柔的雨,也有珍珠般活蹦亂跳的雨。這些詩句清新可愛,展示著生命的律動,給人以。我們從中可以讀出生命的光澤和人生的生機與希望。
第二組展示主題:愁苦
生1:我們小組發現了很多寫愁情的雨的詩句,雨的意象更常見的不是表現歡樂、喜悅,而是抒寫愁悶、痛苦的寄托。請看: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ɡ钋逭铡堵暵暵罚?/p>
生2:這三首詩蘊含的都是落寞孤凄之情,而無邊的雨絲正像是他們心中結成的愁網。雖則情感相似,但表現手法卻不盡相同。
生1:第一首從視覺上點出愁,第二首連用了三個比喻表現愁,第三首從聽覺上描摹愁。
師:《青玉案》是賀鑄的聞名之作,三個比喻都非常精彩,其中把滿天的梅雨和愁聯系起來,真正把愁寫絕了,他還因此得了一個外號“賀梅子”。同樣是落寞孤凄之情,李清照的愁又要來得更深痛些,細雨與“黃昏”“點點滴滴”聯系到一起,如泣如訴,敲擊、震顫著作者的心扉,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苦悲,經由一滴滴、一聲聲的雨悄然訴說著。
生3:接下來的三句古詩大家都非常熟悉,請大家跟著我們來接讀好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生1:上面的這些詩句都是描寫愁的,但是,其中有一句似乎與眾不同,似乎有欣喜的意思,請大家找找它是哪一句呢?
其他組回答: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生4:其實,當時陸游已經62歲,重新被起用,卻是個無用的閑職。詩歌后面寫到當時他每天以作書品茶度日,看似悠閑,可是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這明媚的春光與詩人的惆悵構成了鮮明對照。品味“一夜”兩字,不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睡,國事家愁伴著雨聲涌上了心頭嗎?
生2: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愿,我們這學期學過他的一首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詩人睡夢中仿佛正在戰場上激烈拼殺。這兩句詩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生5: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王昌齡的“寒雨連江夜入吳”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詩句了,因著游子的思親和送別朋友的惆悵,雨成了詩人寄托愁思的最好載體。
師:這個小組在“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中讀出愁情,原來這樣明媚的春光之后,飽含的卻是詩人壯志難酬的綿綿惆悵,這種惆悵跟另一個雨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情感是一脈相承的。
師:倘若要從所有的感傷意象中拈出一個最優美、最典型的形象,那就是雨。中國山水詩中的雨世界,儼然就是無邊絲雨織成的愁世界。寫雨中的風景實際上是寫人的心境。雨的迷蒙表示著生命的某種缺憾,某種惆悵。雨成為古代詩人表現心情、心境的一個穩定的意象,不管天是否下雨,只要心情苦悶,那就讓詩下雨吧!雨是冰涼的,詩是悲涼的,情是凄涼的。
第三組展示主題:世事蒼茫
生1:我們小組只找了一首詩歌,但這首歌淋漓盡致地體現出詩人一生的悲歡離合、坎坎坷坷和顛沛流離的生活。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每句在領讀同學讀完前四字的時候,其他同學開始從頭開始讀,形成回環往復。
師:我來采訪一下,這么精彩的朗誦,是誰設計的?(生2說:我設計的。)
師:老師聽到你們前面回環往復的朗誦中,把三個時間詞突出來了,有什么用意?
生2:算是詩人的人生總結吧,詩人在靜靜聽雨滴落在大地的聲音時,回憶他少年、中年、晚年三個人生階段。
師:最后大家齊讀的三句又是為了突出什么呢?
生2:詩人看似豁達,實則痛苦,有什么東西放不下卻無奈、無能為力而感到一種淡淡的愁悲。
師:從哪里看出了放不下?
生3:從“一任”里看出來的。
師:“一任”好像挺通達的???
生3:如果他放得下的話,就不可能注意聽雨聲,而現在卻整整聽了一夜。可見“一任”只是看似放下。
師:同樣是在“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的日子,蔣捷曾經寫過“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句子來描述時光的飛逝。歲月匆匆,轉眼已是人生暮年,人生如夢,往事如煙,風雨之中細追尋,淅瀝不斷的雨聲點點滴滴敲打著詞人的心扉,他最終在隱退生活中發出了看似通達實則痛苦的慨嘆。他聽的不是雨,是寂寞,他寫的也不是雨,是自己凄風苦雨的一生。這讓人嗟嘆的歲月?。?/p>
第四組展示主題:清新曠達
該組展示的形式是進行組內競爭。
生1:知道對方隊員各個才高八斗,今天我們找了一些有關雨的詩句想考考你們含義。
生2:考就考,誰怕誰。
生1:對方請聽題:“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p>
生3:剛剛下過雨,山里的空氣真好,如晚來的秋天。渲染天高云淡的秋天,萬物空靈。
生4:下面輪到我們出題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p>
生5:天剛下雨,云還未布滿天空,星星稀稀落落,幾滴雨滴落。鄉間夜歸的樂趣在詞人的筆下呈現,也可以讀到詞人的悠閑與從容心境。
生6:誰來接招?!澳牬┝执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生2:這是詞人在半路遇雨的狀態。但從“誰怕”“任平生”的詞語看,可以看出詞人對所遇事物等閑視的心情。
生3:最后一題了?!安耖T對急雨,壯觀滿空山。春發蒼茫內,鳥鳴竹篁間。兒童笑老子,衣濕不知還。”
生1:“急雨”中感覺“壯觀”,淋著雨不知回家。這正是詩人灑脫的情懷的真實表現。
生2:嗨,看來打了個平手。
師:這組同學的考題詩句中的雨有一個共同特點,大家發現了沒有?――空靈、曠達。
“一蓑煙雨任平生”,老師很喜歡這句詩。蘇軾說,我沒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件蓑衣就行了。燕子很輕盈才能飛得很敏捷。人只有不被榮辱得失所累,才能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樂。好個瀟灑東坡。
悟一悟雨的意境
師:雨中有欣喜,雨中有愁苦,雨中有哀怨,雨中有灑脫?!坝辍眱叭怀闪恕靶挠辍保栌瓿休d著詩人的某種情懷,體現出中國詩人那一份天然的敏感。讓我們用豐富的想象和靈動的筆,與詩人的心靈更靠近些吧。請大家也選擇一句你印象最深刻的雨詩,仿照老師的例子,來悟一悟雨的意境。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那急雨中自由飄蕩的船兒啊,你裝的是詩人那顆無拘無束的心吧。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那秋池中貯滿的滂沱夜雨啊,你分明是詩人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
生寫。
生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夜空中緩緩降落的春雨,你寄托的是詩人奉獻的情懷。
生2:“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春天將盡的時候降臨的雨啊,你勾起的是李煜無限的亡國之痛吧。
生3:我找的是納蘭容若的“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那輕柔與高潔的芙蓉之上點點滴滴的秋雨,你勾勒的是詩人相逢無須言語的恬靜心境吧。
生4:“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那紛紛揚揚的飛花細雨啊,你們紛飛的是詩人心中淋漓不絕、洋洋灑灑的愁思吧。
生5:“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那歡欣跳躍的雨珠啊,你跳騰的是詩人閑適喜悅的心啊。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體悟,走入了一幅幅雨的意境中。中華民族好靜,靜觀萬物,默察于心,因而對自然物象有了更豐富更細膩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在浩瀚的中國古典詩詞中,雨意象以它獨特的韻味,已經,而且將來也必將唏噓陶冶、熏染我們的精神乃至靈魂。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字字都在訴說著雨與中華民族的淵源。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驗橐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于中國……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一、研究教材,根據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授的主要參考資料,也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書,是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依據。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和分析,并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之上,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科學的設計具有較強探究性和針對性的問題情境,以便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還必須使學生能夠理解,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以便使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中有所收獲,充滿熱忱地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其次,問題情境的良好創設離不開和諧的教學環境。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共同努力去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以便使得學生能夠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敢于和教師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甚至向教師提出質疑,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通過這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顯示和發展,實現閱讀的個性化。
例如在高中閱讀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教師在進行閱讀授課時,首先針對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文章的三個故事均對藺相如的個性特點進行了充分體現,在“完璧歸趙”這一故事情節中,作者是通過哪些表達方式和畫面來對藺相如的思想性格進行展現的?第二,藺相如在“完璧歸趙”中的行為有多種看法,明代王世貞曾經這樣評價“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各位同學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并對其進行多媒體呈現,使學生的興趣大大增加,進而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利用課外資源,實現問題情境的生活化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新內容和新知識的學習主要是以我們之前的經驗和知識體系為基礎和前提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該及時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充分利用我們寶貴的生活經驗,對課外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和篩選,將過往的經驗和知識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從中對新知識進行生發,以促成學生新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形成。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身過往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進行回顧,并且與文章進行及時的恰當的結合和對比,并鼓勵學生對此進行不斷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激發,自覺主動地融入到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中,對閱讀內容更加深入地思考和領悟。
比如在《十八歲和其他》這一閱讀環節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引導學生針對父母養育自己的畫面進行回想和交流,并對兩代人所存在的矛盾進行分析。然后及時回歸到課文中,從書中歸納兩代人的矛盾以及產生的原因,并問學生是否同意作者的歸納和觀點以及自己對此是如何看待和解決的,使學生及時將生活和課堂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情感的激發和升華。
另外,教師還可以對課外資源進行合理的選擇和使用,以便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對問題情境進行擴展性創設,這樣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視野和知識面的擴展,使學生從課堂學習逐漸走進課外學習中,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體現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指教師學習文本的同時適當穿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料,對閱讀素材進行補充,以便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積極主動地對課文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并提高對本文內容的領會和感悟程度,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華,從對文本的思考和解讀上升到對社會乃至國家的思考高度,培養自身的人文素養,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重視學生看法,實現問題情境的自主性
高中學生由于年齡尚小,還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和合理的知識體系,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難免會有不恰當的觀點和看法,甚至在課堂練習和討論中也會有錯誤思想出現。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對學生的錯誤觀進行及時的糾正,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錯誤看法予以高度重視,并針對這個情況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同時,教師對此進行適當的點評,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以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及時得到反饋,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故意向學生展示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進行討論和思考,找到正確觀點的切入點。
自主提問也是有效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根據學生的自主提問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和鞏固,提高學生課堂提問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
在《聽聽那冷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對課文進行預習,對不懂之處和困惑之處進行標記,并對其進行整理,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賞析的同時思考所設定的幾個問題,使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條件下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其次,除了在疑惑之處進行問題情境創設之外,在沒有疑惑的地方合理創設問題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樣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