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5: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維生素k3,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目的 觀察臨床應用維生素k3于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急性腹痛的療效。方法 選擇各種急性腹痛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6例,采用維生素K3于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對照組64例,給予患者臀部6542針10 mg肌注解痙止痛,比較兩組的止痛效果。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維生素K3穴位注射治療急性腹痛療效顯著。
【關鍵詞】 維生素K3 穴位注射 急性腹痛
腹痛是常見的臨床癥狀,也是促使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筆者在臨床常用維生素K3于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急性腹痛,并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將觀察情況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于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門診及住院病人中選擇急性腹痛150例,男性98例,女性52例;年齡8~79歲,其中急性胃腸炎84例、急性膽囊炎11例、膽結石7例、泌尿系統結石15例、痛經11例、胃癌疼痛3例、急性闌尾炎19例,疼痛20 min~24 h就診。全部符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第2版)[1]的診斷標準。急性腹痛指疼痛持續時間<24 h[2]。
2.治療方法
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6例,對照組64例。治療組: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解釋工作,使其對穴位注射有所了解,消除他們的顧慮,增強患者的信心,以取得很好的配合,囑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雙下肢自然伸直,放松雙下肢肌肉,足三里穴局部消毒,用5 ml針管,6號針頭抽取注射用維生索K3(亞硫酸氫鈉甲萘醌,江蘇漣水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3939),成人每次8 mg,兒童每次4 mg,注射以針頭與皮膚呈垂直方向刺入足三里穴位,進針1.0~2.0 cm,令進針部位產生酸脹等感覺[3],稍許回抽,確認無回血,即將維生素K3注入足三里穴內。術畢,以消毒棉球按壓穴位1~5 min左右即可。一般注射5~10 min起效,作用可維持2~5 h[4]。所有患者均未再使用其他解痙或止痛藥物。一次給藥10~60 min,并于12 h后隨訪。對照組:給予患者6542針10 mg臀部肌注解痙止痛。
3.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判斷療效。對使用維生素K3或6542后1 h內腹痛緩解程度進行判定。腹痛明顯改善能忍受開始記時,腹痛消失后再記時,治療后疼痛30 min內緩解為顯效;治療后疼痛1 h內緩解為有效;治療后疼痛無減輕為無效;總有效率等于顯效加有效。
4.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結 果
1.兩組療效與顯效時間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81,P<0.05)。見表1。治療組顯效時間少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975,P<0.01),治療組疼痛消失時間少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38,P<0.05)。見表2。表1 兩組療效比較(略)注:兩組療效比較,χ2=5.581,P<0.05,有顯著差異。表2 兩組疼痛緩解時間統計(略)
2.治療反應及不良反應
治療組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維生素K3可使注射點迅速產生酸、脹感,隨之迅速減輕、消失,同時腹痛亦隨之減輕或消失,未發現有其他不良反應。對照組臀部注射6542后少數患者訴有口干、臉紅、頭暈、視物欠清、排尿困難,余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討 論
臨床上治療腹痛最常選用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6542等解痙止痛,但這些藥物在緩解疼痛的同時,其毒副作用相對較多,也較常見,如有口干、心動過速、皮膚潮紅、眩暈、瞳孔擴大、尿滯留、興奮、煩躁、譫語、驚厥、眼內壓升高等[5],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為避免上述藥物的毒副作用發生,同時又能很好地為患者解除疼痛這一臨床癥狀,尤其是對于小兒及老年患者,近年來維生索K3(亞硫酸氯鈉甲萘醌)日漸受到臨床工作者的親睞。
維生素K3(亞硫酸氯鈉甲萘醌)可以用于鎮痛,主要用于:①腹部痙攣性疼痛,作用機制是維生素K3有選擇性直接松弛平滑肌,同時對乙酰膽堿引起的平滑肌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有鎮靜、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機制與阿片受體和內源性阿片樣物質介導有關。②癌性腹痛,機制是維生素K3在體內參與原型輔酶Ⅱ電子轉移,干擾細胞內氧化還原代謝過程,鈣離子在細胞膜上轉運失控,使鈣離子濃度偏高于平衡值,導致細胞死亡。還可能使維生素K在體內被體酶還原而產生半醌型自由基,阻止細胞的增殖,并能提高對放射線的敏感性,可為腫瘤放療的增敏劑使用。③腸炎,治療機制是維生素K3除能解除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外,還能增加胃腸黏膜細胞中ATP的含量,增強腸黏膜的主動吸收,還可延緩糖皮質激素在肝臟中的分解,同時具有類氫化可的松的作用,而減輕腸黏膜炎癥,加速黏膜修復。④痛經,維生素K3治療痛經可能與該藥有拮抗去甲腎上腺素和前列腺素F2Q[6]引起的子宮收縮作用有關。⑤泌尿系統結石[7],維生素K3對腎輸尿管平滑肌解除痙攣而松弛,達到止痛效果,同時對腎血管平滑肌亦解除痙攣擴張,使腎血流量增加、尿液分泌增多、排泄加快,促使輸尿管暢通。急性腹痛發作時,上述各種病理因素作用于膽道、腸道、泌尿道等處平滑肌,使其痙攣或急驟性擴張,或由于平滑肌的痙攣刺激內臟神經,使其成為急性腹痛產生的主要機制,而這些都是應用維生素K3的藥理基礎。
維生素K3盡管有使轉氨酶升高及造成溶血性貧血的副作用,但本組試驗避免了這些因素,經臨床應用觀察未發現毒副作用,無耐受性及依賴性,而且價廉、治療效果好。同時可以避免使用其他藥物如阿托品等用量過大而引起的口干等副作用,并且足三里穴位注射方法簡單易行,作用迅速而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77-78.
[2]Feldman M,Seharsehmidt BF,Sleisenger MH.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d and liver disease[M].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2001,81-86.
[3]陳玉璞.穴位注射654-2與維生素K3治療急性胃腸炎腹痛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8(11)1873-1874.
[4]樊德厚,王永利.中國藥物大全(西醫卷)[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5]陳新謙,金有豫,湯光,等.新編藥物學[M].第16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37.
1概述
1.1定義維生素K(英文vitamink)是一組抗出血活性的化合物,是2—甲基,4—奈醌及其衍生物的總稱,包括指溶性維生素K1、維生素K2和水溶性維生素K3、維生素K4。
1.2性質維生素K1呈油狀,維生素K2是黃色晶體,溶點52℃-54℃,不溶于水,溶于油脂及醚等有機溶劑。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物質,化學性質穩定,能耐熱耐酸,但易被堿和紫外線分解。
2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
2.1維生素K控制著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轉變加速因子前體)Ⅸ(cnvisma5)因子,為血漿促凝血酶原成份,ⅹ(stuan)因子在肝內合成。
2.2依賴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蛋白質C,蛋白質S和蛋白質Z,蛋白質C和蛋白質S是促凝血素,正常骨骼中代謝所需的兩種骨基質蛋白質是維生素K依賴的,維生素K的兩種蛋白質是骨鈣素(BGP)和基質蛋白(MGP)鈣結合蛋白對調節骨和肌體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質疏松,對骨刺、動脈硬化鈣斑及組織鈣沉積硬化有清潔劑的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討論。
2.3羧化反應和維生素K循環,這是維生素K的利用途徑,大劑量的維生素K(1-10mg)能克服香豆素的阻斷,它是通過肝臟還原酶再生維生素K氫醌。
2.4維生素K溶于線粒體膜的類脂中,起著電子轉移作用,維生素K被體酶還原而產生的半氫醌自由基,阻止細胞增殖,并能提高對放射線的敏感性,可作為腫瘤放射治療的增敏劑使用。
2.5維生素K有選擇性直接松弛平滑肌,同時對乙酰膽鹼引起的平滑肌收縮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并有鎮痛鎮靜的效果,并能增強水楊酸和嗎啡藥物的鎮靜鎮痛效果。
3維生素K的臨床應用
3.1用于止血
3.1.1維生素K缺乏對飲食影響尤為突出,可導致進食困難或不能進食,嚴重導致阻塞膽道,慢性腹瀉所致吸收不良綜合征,長期使用抗生素致內源性合成減少,此時應補充維生素K1或維生素K3。
3.1.2肝臟疾病重癥肝炎、失代償性肝硬變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功能受損,加之維生素K攝入吸收及利用障礙,肝臟不能合成正常量的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此時應給予維生素K1。
3.1.3口服維生素K拮抗劑如雙香豆素,水楊酸類抗凝藥物治療過量發生出血癥狀,應立即停藥,并給予大量維生素K對抗。
3.1.4新生兒出血癥出生后2-7天的新生兒新生兒凝血酶原缺乏,通常給予維生素K10.1mg肌注,可有效預防新生兒出血癥。
3.1.5敵鼠鈉中毒敵鼠鈉可能抑制維生素K的作用,使凝血因子合成受阻,維生素K是特效解毒劑。
3.2止咳平喘(3.4)
3.2.1支氣管哮喘有報道維生素K治療支氣管哮喘120例均為曾用激素氨茶鹼等治療效果欠佳者,用維生素K雙肺俞穴注射4-12mg/次,每日1-2次,連用兩周為一療程,在兩年隨訪中,119例均未復發,治愈率為99.2%。
3.2.2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王華等252例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均采用維生素K1肌肉注射,結果:顯效60%,有效30.9%,無效9.1%,總有效率90.9%。
3.2.3百日咳百日咳患者30例,服用維生素K進行治療,治療五天起日痙咳小于3次為顯效作為療效標準,其中15列治療7天日痙咳小于4次,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早期用藥效果較好。
3.2.4霧化吸入維生素K霧化后,形成5微毫以下的霧滴,可直接達毛細支氣管,直接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改善通換氣功能,緩解喘憋。
3.3解除平滑肌痙攣引起的腹痛大量實踐證明,維生素K對離體腸肌自發性收縮及乙酰膽鹼引起的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4其它疼痛
3.4.1血管神經性頭痛趙設林以維生素K4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73例,病程一年以上者47例,1-3年者18例,三年以上者8例,對治愈者隨訪一年以上未復發。
3.4.2關節炎及非平滑肌組織疼痛維生素K制劑局部用于關節疾病,挫傷、扭傷、增生性關節疾病等有較好的緩解疼痛和改善運動功能的作用。并能加強水楊酸類藥物止痛、消炎的作用。
3.4.3腫瘤性疼痛陳斌等應用維生素K3穴位注射治療癌性疼痛56例,其中Ⅰ級疼痛22例,Ⅱ級疼痛26例,Ⅲ級疼痛8例。
3.4.4功能性痛經維生素K治療痛經與拮抗去甲腎上腺素引起離體子宮收縮作用降低。
3.4.5呃逆呃逆是一種非特異的膈肌痙攣現象,宋海波穴位注射維生素K治療呃逆11例,既有針刺又有藥物療效,使膈肌痙攣緩解。
3.4.6腸炎維生素K能增加胃腸黏膜細胞ATP含量,增加胃腸黏膜的主動吸收,類氫化可的松作用可減輕黏膜炎癥,加速黏膜修復。對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有滿意效果。
4不良反應
維生素K制劑毒性較低,其不良反應有維生素K1靜注過快時可出現顏面潮紅、出汗、胸悶癥狀,因此常用肌注方法給藥,維生素K3、維生素K4口服可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對新生兒可誘發高膽紅素血癥和溶血性貧血,對紅細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特異質病人可誘發溶血性貧血。個別可出現過敏反應,重癥肝炎患者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癥。
參考文獻
[1]黃天俊,等.中華醫學雜志,1974,54:716.
[2]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38.
[3]羅裕綽.實用內科雜志,1981(6):307.
[4]張才.實用內科雜志,1982(3):151.
[5]王華,趙寶珍,高景化.維生素K1在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中鎮咳止喘作用.中國急救醫學,1992,12(6):43-44.
[6]林峰.浙江醫學,1983,5(6):55.
[7]柳麗華,潘潔.維生素K3霧化吸入佐治毛細支管炎療效觀察.護理學雜志,1997,12(1)5.
[8]張慶浮.維生素K3治療平滑痙攣疼痛1100例療效觀察中級醫刊,1991,26(6):35.
[9]趙設林.山東醫藥,1983(8):27.
[10]徐叔云.中華醫學雜志,1979(1):59.
[11]陳斌,孫紀萍.維生素K3穴位注射治療癌性腹痛56例.中西結合雜志,1990,10(6):378.
[12]宋海波.維生素K3穴位注射治療呃逆11例.實用醫學雜志,1991,7(3):156.
寶寶出生后的第一次體檢,醫生都會特別建議年輕的父母尤其是單純母乳喂養的家庭,給孩子注射維生素K,避免因為缺乏維生素K而導致的顱內出血。
有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不很理解,甚至覺得這又不是國家規定的預防接種項目,為什么一定要讓自己的寶寶挨上這一針呢?
缺乏維生素K會導致什么???
其實醫生的建議并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確實有一種小寶寶的疾病就是因為缺乏維生素K而導致的,甚至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還將危及到寶寶的生命。
這個病好發于1周內的新生兒,被稱為新生兒出血癥,而發生于嬰兒期者則稱為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它的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出血、嘔血、便血、穿刺部位長時間出血,常合并顱內出血及肺出血而導致死亡,嚴重顱內出血常遺留后遺癥,為新生兒、嬰兒期常見疾病,易發于3個月以內單純母乳喂養、有腹瀉史、用過抗生素藥物、患有肝膽疾病、吸收不良綜合征、母親服用過抗驚厥藥物、早產兒、雙胞胎的小寶寶。
此病起病急驟,病情嚴重,容易誤診。但只要對本癥有足夠的認識,本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一旦發病只要治療及時,預后良好,如為嚴重顱內出血,預后欠佳。因此,對可能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孕婦,哺乳期母親及小兒須預防性應用維生素K。
維生素K是什么?
1934年,丹麥科學家首先發現維生素K。維生素K是一類具有葉綠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團的衍生物。天然存在的有維生素K1、K2。維生素K1廣泛存在于綠色植物中,是食物中維生素K的重要來源;維生素K2主要由腸道細菌合成。人工合成的有維生素K3、K4、K5、K7等。維生素K1、K2為脂溶性,在體內吸收依賴于膽鹽的參與。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K4等是水溶性維生素,吸收無需膽鹽。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這些重要蛋白質的合成和激活需要維生素K,成為維生素K依賴因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因子必須在維生素K參與下才能在肝臟合成,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就容易出血,或出血難止。這就是維生素K缺乏造成寶寶出血的原因。
為什么小寶寶會缺乏維生素K呢?
許多食物中富含維生素K及腸道細菌能合成維生素K。健康成人和年長兒童一般不會因為膳食供給不足發生維生素K缺乏。而且由于維生素K能迅速改善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幾十年來維生素K多作為一種治療出血的抗凝劑使用,甚少被作為人體內一種重要營養物被關注。因此維生素K缺乏問題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某些婦女兒童的營養專著中也很少提及維生素K營養素及維生素K缺乏的問題。
但近20年來,由于血清維生素K及維生素K缺乏誘導蛋白檢測技術的突破,全球各地相繼報道了眾多的有關嬰兒維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的文章,認為維生素K缺乏是世界性嬰兒出血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維生素K主要來源于食物和自身腸道細菌的合成,人體不能合成。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母乳中的維生素K含量是很低的,母乳維生素K的含量低,只有牛乳1/4。這樣就使小寶寶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K。而在孕期時母體內維生素K難以通過胎盤,臍帶血維生素K含量僅為母血的三十分之一左右,導致新生兒臍血中基礎維生素K濃度偏低。
單純母乳喂養的寶寶,腸道內主要為乳酸桿菌,不能自身合成維生素K,加上中國坐月子的習俗是乳母多食用肉食類、魚類、雞蛋,甚少食用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和肝臟類,這樣就使得單純母乳喂養的小寶寶更易缺乏維生素K。
另一個原因就是母乳不僅維生素K含量少,且含有多種抗體,這些抗體對于減少呼吸道疾病和腸道感染是極其有利的一面,但它能抑制腸道內合成維生素K的正常細菌如脆弱桿菌和某些大腸桿菌的生長。這樣就使單純母乳喂養的小寶寶腸道里產生維生素K的菌叢數量比吃牛奶的小兒少。
怎樣補充維生素K?
正常足月新生兒、早產兒、難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生后常規肌注維生素K0.5~1,連用三天;生后1個月可肌注維生素K1。
維生素A中毒幾乎對身體各個部分都會造成傷害,包括眼睛、骨、血液、皮膚、中樞神經系統、肝臟、生殖和泌尿系統,使人出現頭昏、嘔吐、頭痛、皮膚受損、智力障礙和月經失調等現象,嚴重的甚至會失明和有生命危險。
孕婦尤其應該注意,因為維生素A的毒性會造成嬰兒先天性缺陷和肝臟損傷。 專家們目前建議的成人每天最大維生素A用量為3毫克,超量攝取維生素A很危險。
過量維生素B損傷重要器官
維生素B擴大血管,增加血液流量,稍微過量的維生素B3,就會導致臉部和肩膀容易發紅、頭痛、瘙癢和胃病,嚴重過量則會出現口腔潰瘍、糖尿病和肝臟受損的病癥。
成人攝取量是每天20毫克,飲食正常的人不需額外攝取維生素B3。
葉酸是維生素B的一種,孕婦則需要更多的葉酸。但是癲癇患兒應注意,大劑量服用葉酸,可能會使敏感兒童的癲癇發作次數增加。
建議葉酸攝取量是每天400微克。
過量維生素c可致早衰甚至癌癥
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維生素c被奉為預防癌癥和抵御衰老的萬能藥。但是,過量服用維生素c可能造成麻煩,甚至縮短壽命。這是因為維生素c能夠減少DNA自由基的破壞,這種破壞會導致早衰和癌癥。
成人每天500毫克以上的維生素c會出現反作用,超高量的維生素c(每天1000毫克)會導致頭痛、腸和泌尿系統的毛病,甚至是腎結石。
過量維生素D危害腎臟
維生素D與人體吸收鈣的機制有關。人體在紫外線照射下會自動合成維生素D,過剩的維生素D不容易排出體外,而會儲藏在肝臟。攝取維生素D每天超過25微克會影響嬰兒的腦部發育,導致腎臟出毛病,甚至死亡。成人每天超過1250微克的攝取量會導致虛弱、厭食、嘔吐和腹瀉等現象,長期的話還會導致軟組織硬化和腎功能失調。
兒童和50歲以下的成人建議攝取量是每天5微克,50歲以上者10微克,70歲以上者由于缺乏陽光照射而需要15微克。
過量維生素E引起大出血等癥
維生素E也是一種抗氧化劑,預防細胞膜損壞。過量的維生素E會導致容易疲勞、腹瀉等現象,還可能引起大出血。對服用降低血凝度藥品(如阿司匹林)的人來說,過量攝取維生素E危險性更大。每天服用50毫克維生素E的吸煙者患腦溢血的危險性增加了50%。
建議成人攝取量是每天0.75微克。
過量維生素K可能致癌
毛細支氣管炎是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為主的下呼吸道炎癥。以1~2歲年齡的小兒常見。由于嬰幼兒時期呼吸道分泌型IgA較少,呼吸道抵抗力低下,當血液循環中來自母體的IgG抗體在肺組織與RSV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后產生呼吸道局部變態反應;病變使細支氣管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細支氣管平滑肌不同程度痙攣及黏液分泌物增多,使細支氣管部分或全部阻塞,肺通氣換氣受阻。臨床以喘憋和發作性哮喘,呼吸、心率增快,明顯“三凹征”、紫紺等癥狀為特征。因此,迅速、有效地控制喘憋,解除肺循環障礙,成為治療本病的關鍵。主要治療手段包括兩方面,一是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和改善肺循環;二是病因治療。
1解除平滑肌痙攣
1.1東莨菪堿東莨菪堿是膽堿能神經阻滯劑,對呼吸、循環中樞的興奮作用較好等。本品致死量較有效量大100倍,安全范圍很大。它不僅能解除血管、氣管和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而且是全身平滑肌的解痙藥。一般劑量為每次0.5 mg/kg,口服3次/d。不能口服者可肌肉注射,劑量與口服量相同,也可酌減。由于毛細支氣管炎的典型表現是喘憋,病理改變為肺微循環障礙與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擴張肺微血管,降低肺循環阻力,消除肺水腫,減輕心肺負荷,改善缺氧,促進喘憋和心衰的好轉。東莨菪堿為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最理想的藥物。
1.2酚妥拉明加多巴胺喘憋不重,有輕度缺氧癥狀和體征,酚妥拉明1 mg/(kg 次)。最大量不超過10 mg/kg。多巴胺用量0.5 mg/(kg 次),均用10%葡萄糖2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重癥頻發喘憋和呼吸困難,缺氧癥狀和體征突出合并心衰者,用量同上、4~6 h/次。同時根據病情使用抗生素,給氧治療。其療效顯著,而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酚妥拉明與多巴胺的藥理作用主要是:①多巴胺能興奮α和β受體,以β受體為主。α受體被酚妥拉明所阻滯。2藥合用使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改善肺通氣,糾正缺氧;②擴張血管容量,減輕心臟前負荷,降低肺循環阻力,改善肺循環和肺換氣,加強心肌收縮力;③阻滯α腎上腺素能受體,擴張腦的小動脈,提高呼吸中樞興奮性,從而改善呼吸頻率和節律;④由于肺循環通暢,抗生素及吞噬細胞易滲入而有利于炎癥的吸收。
1.3霧化吸入維生素K3近年來國內有報道應用維生素K3靜脈注射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取得一定療效。認為維生素K3能促進細胞內CAMP(環磷酸腺苷)CGMP(環磷酸鳥苷)比值升高,從而使支氣管擴張解除痙攣達到止喘目的。但由于靜脈用維生素K3,可能會引起胸悶、出汗、面色潮紅等副作用,多采用霧化吸入,其優點是:①霧滴可直達毛細支氣管,充分作用于病變部位;②霧化吸入可濕化呼吸道,溫暖空氣,保護黏膜,改善痰阻;③安全方便,可避免靜脈注射時所帶來的副作用。
2病因治療
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原體主要是RSV,目前臨床上能控制病毒感染的藥仍有限。特別是基層醫院,無病原學診斷條件,在選擇抗病毒藥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控制喘憋,解除支氣管痙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選用抗病毒藥,對促進毛細支氣管炎的治愈具有重要意義。
2.1利巴韋林(病毒唑)本藥具有抑制病毒增殖作用,其藥理機制還未完全明確。可口服、吸入或靜脈給藥??诜蜢o滴可引起骨髓抑制,正色素細胞性貧血。吸入效果好且副作用較少,偶見皮疹或結膜炎。在治療RSV性毛細支氣管炎中對病毒的抑制而縮短病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用法是每小時用藥0.8 mg/kg,連續吸入每天不少于12~16 h,至少用3 d,但不能超過7 d。
2.2干擾素干擾素是臨床常用的廣譜抗病毒藥,本身雖然無殺滅病毒的作用,但可以與細胞表面特殊受體結合,通過一系列中間代謝使多種胞漿酶激活,通過這些酶抵制病毒復制時的轉錄翻譯、裝配和翻放。因而干擾了病毒核酶與蛋白的合成;還可引導宿主細胞產生持續數天的抗病毒狀態。
因干擾素是廣譜抗病毒藥,在病毒未經培養血清學鑒定之前開始使用。特別適用于基層醫院。干擾素還能調整宿主的免疫反應,當病兒被感染后,細胞及體液免疫均可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應用干擾素治療病毒性感染,既可抗病毒,又可增強和調整機體免疫反應,對病毒所致的呼吸道及其他系統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療協同作用。
抗凝血滅鼠劑是我國推薦在城鎮、農田使用的主要滅鼠劑,該藥中毒者主要發生在農村。
診斷方法
人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接觸抗凝血滅鼠劑中毒??诜卸菊咴缙诳蓻]有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頭暈、乏力等表現。后逐漸出現各種出血性征象,表現為皮膚紫癜、血尿、鼻出血、齒齦出血,重者出現咯血、嘔血、便血及其他重要臟器出血,甚至可并發出血性休克,或因腦出血、心肌出血而導致死亡。
出血征象晚,是導致誤診的重要原因抗凝血滅鼠劑的藥理機制決定毒性發作癥狀出現較晚,抗凝血滅鼠劑化學結構與維生素K相類似,當其進入機體后,主要通過干擾肝臟對維生素K的利用,抑制肝臟合成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影響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在肝臟內合成,從而影響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形成。但因抗凝血滅鼠劑中毒對已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并無直接對抗作用,必須等這些因子在體內耗竭以后,才導致凝血時間延長。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血漿半衰期分別為60-70小時、6-8小時、12~24小時、48-72小時,故出血癥狀常出現于服藥后1~7天,最長者達60天。
重點提示很多抗凝血滅鼠劑中毒者至出現出血癥狀才就診,這時一般與毒物接觸的時間間隔較久,且因無意中接觸而致中毒者居多,多不能準確提供病史,這是該類患者誤診誤治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有出血征象,無基礎疾病,既往無出血和家族史并有凝血機制異常的患者,一定要警惕抗凝血滅鼠劑中毒的可能。
診斷要點
滅鼠劑接觸史可為職業性接觸或生活性接觸,沒有明確接觸史不能排除中毒診斷。
出血癥狀既往無出血性疾病病史,突發以多部位、多臟器出血。
凝血酶原時間、凝血時間延長每天測定1次,持續4-5天。
毒物分析在可疑污染物、胃內容物、血尿等標本中分析相應的滅鼠劑或其代謝物。
診斷性治療試驗維生素K。5-10mg用葡萄糖液稀釋后靜滴,如為抗凝血滅鼠劑中毒,凝血酶原時間在24-48小時可明顯改善。
治療方法
及時清除毒物:阻止抗凝血滅鼠劑繼續吸收 口服中毒者盡早應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徹底洗胃,禁用碳酸氫鈉溶液洗胃。洗胃后灌入活性炭懸浮液50~100g。污染皮膚用清水徹底清洗。眼污染用清水沖洗10分鐘。
維生素K1:治療抗凝血滅鼠劑中毒的特效藥物維生素K1治療抗凝血滅鼠劑中毒起效快,療效好。對已有出血癥狀者給予維生素K1注射液10-20mg肌內注射,每6小時1次。對服用量較大的患者,可在出血癥狀出現前預防性應用維生素K1。對嚴重出血的患者給予維生素K1注射液80-120mg/日靜滴,出血好轉后可逐漸減量。當出血現象消失,凝血酶原時間恢復正常后3-5天,方可停藥。
重點提示如有可能,維生素K1應盡量采用靜滴給藥,這可以降低由于肌內注射而引起肌肉血腫的危險。必須注意的是,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對抗凝血滅鼠劑中毒所致出血無效。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系統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可發生于泌尿系的任何部位,與祖國醫學的“石淋”或“砂淋”相當。其治療方法很多,祖國醫學以“清利濕熱,化石排石,利尿通淋”為主要治則。為迅速而有效地控制腎絞痛,一般情況常選擇如下藥物:①抗膽堿類藥物,如654-2或阿托品等;②中樞鎮痛類藥物,如哌替啶或嗎啡;③黃體酮類藥物,如黃體酮;④鈣阻斷劑,如心痛定。本文對近年來報道的治療泌尿系結石療效滿意的常用西藥及中藥組方綜述如下。
1 常用排石和/(或)止痛西藥的作用機制及應用
1.1 黃體酮黃體酮為孕激素,國外自David1980年首次用于治療輸尿管結石以來,國內陸續使用于臨床。黃體酮具有顯著的緩解腎絞痛及促進輸尿管排石作用,其排石機理為:①黃體酮具有顯著利尿作用,它能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影響腎小管上皮細胞對№的重吸收而致溶質性利尿,增加管腔內壓促進結石排出;②黃體酮肌肉注射30~60min,有使輸尿管平滑肌松馳擴張作用;③黃體酮肌肉注射后1~2小時,輸尿管平滑肌產生有節律蠕動,促使結石下移。此外,還發現黃體酮有顯著而持久的止痛效果。一般用藥1.5小時,絕大多數病人腎絞痛完全緩解,考慮與輸尿管結石所致平滑肌痙攣性收縮轉為節律性收縮有關。另有文獻報告黃體酮治療輸尿管絞痛的機理與其松馳輸尿管平滑肌和升高痛閾有關,認為黃體酮對交感神經活動有抑制作用,可減少輸尿管轉入纖維傳人的神經沖動,從而起到鎮痛作用。
黃體酮肌注治療輸尿管結石是目前較理想的方法之一。一般使用黃體酮20mg,2次/日肌肉注射,14天為1療程,可用2~3療程。持續用藥較好,可使體內保持穩定的血藥濃度,減少腎絞痛的復發。近年來,穴位注射黃體酮亦取得較好的效果。常用的有:①承山穴注射。方法是:黃體酮20mg,以7號針頭于患側承山穴(用力伸直足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端可出現三角形凹陷,陷窩中心即為承山穴)垂直進針2~3cm,找到酸脹感最明顯處時緩慢推藥。鄭一山等采用該法治療腎絞痛61例,結果:顯效47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4%。張海鷹治療腎絞痛40例,結果:注射15min內29例疼痛緩解,30min內9例緩解,2例無效,總有效率95%。均未發現任何副作用,止痛效果遠遠優于黃體酮肌注。②三陰交穴位注射。針刺三陰交穴有解除平滑痙攣的作用,可促進腎盂、輸尿管的蠕動。方法:常規消毒雙側三陰交穴位(此穴位于內踝上3寸,脛骨的后緣),用7號針頭對準穴位刺人0.6~1.5寸,輕輕提插一下,待出現針感后,回抽無血,快速推藥,每側穴位注射10~15mg黃體酮,每日1次,3天為1療程。勞加良等使用該法治療輸尿管結石35例,結果:13例在注射黃體酮后30min內腎絞痛緩解,1療程后腎絞痛緩解率為100%。3療程結束,輸尿管結石排出32例,治愈率91.4%。結果表明,針刺三陰交穴位并注射黃體酮針劑可產生協同作用,具有迅速緩解腎絞痛和排出輸尿管結石作用,且副作用少。
1.2 維生素K3 有選擇性直接松馳平滑肌的作用,同時對乙酰膽堿引起的平滑肌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還有鎮靜、鎮痛作用。其性質既不同于嗎啡,也不同于阿托品,用于治療泌尿系平滑肌痙攣所致疼痛,效果明顯,與阿托品、嗎啡等相比,毒性小,無成癮性,但不能完全代替阿托品,兩者同用可產生互補作用。
1.3 消炎痛近年發現輸尿管絞痛的發生與腎內前列腺素釋放有關。前列腺素E2有利尿作用,可造成輸尿管內壓增高,輸尿管平滑肌痙攣,從而出現腎絞痛。消炎痛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強有力的抑制劑,可阻止前列腺素E2的合成,使腎血流量及尿量減少,輸尿管內壓下降,解除輸尿管平滑肌痙攣,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1.4 心痛定是作用較強的一種鈣離子拮抗劑。發現該藥對治療泌尿道梗阻有良好效果,可解除輸尿管平滑肌的痙攣,也能使輸尿管和尿道平滑肌松馳。因此,不僅有止痛作用,且有擴張輸尿管和尿道平滑肌的效果,有利于排出結石。
2 常用中藥組方及其應用
以金錢草、海金砂、車前子等為主藥的中藥制劑或排石湯,是我國傳統的治療尿路結石藥物,具有清熱、利尿作用,用藥后可促使排石。
2.1 三金加味湯 劉永忠等用黃體酮與心痛定聯合三金加味湯治療輸尿管結石100例,方法:黃體酮20mg每日肌注2次,心痛定10~20mg每日口服3次。三金加味湯組成:金錢草20g、海金砂20g、雞內金15g、滑石20g、車前子10g、枳實10g、大黃15g、牛膝6g、石葦15g、甘草10g。每日1劑,早晚2次口服,10天為1療程。經3療程無效者,停用此法。結果:第1療程排石22例,第2療程排石55例,第3療程排石10例,總排石率為87%。
2.2 四金二石不留湯藥物組成:金錢草30~120g、海金砂20~40g、雞內金15~20g(研末吞)、郁金10~90g(最大用至120g)、石韋18g、滑石30g(包煎),王不留行15g。水煎,每日1劑,空腹時服用,陳偉等以四金二石不留湯治療泌尿系結石50例,結果:治愈率為74%,總有效率為90%。有效患者大多在50劑內出現效果。
2.3 石韋散 陳人生等以心痛定、維生素K3和石韋散合用治療泌尿系結石40例。方法:維生素K312mg肌注,qd,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Tid,石韋散(石韋30g、瞿麥12g、金錢草30g、術通5g、車前子10g、海金砂10g、冬葵子10g、滑石12g、澤瀉10g、琥珀3g、紫珠草30g、白茅根30g)每日1劑。療程10~20天。結果:用心痛定和維生素K3治療腎絞痛在用藥30min內完全消失或明顯減輕的35例患者,在加服石韋散治療20天,排石率達100%。
此外,張曉君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30例,方法:黃體酮針20mg肌注,Bid;雙氫克尿噻25mg,口服,Tid;中藥基本組方為金錢草30~90g、海金砂15~30g、車前子15~30g、滑石15~20g、石葦10~20g、木通3~10g、
蓄15~20g、牛膝10~30g、內金10~30g、瞿麥10~20g、川楝子10~30g。每日1劑,水煎600~800ml,分兩次口服,10天為1療程。結果:1個療程內排出結石12例,2個療程排出結石6例,3個療程排出結石7例,治愈25例。
以上組方中,氣結型佐以理氣活血;濕熱型佐用清熱利濕;腎虛注意補腎滋腎;有乏力或食欲減退者,可加用益氣健脾和胃之劑;劇痛者加用元胡、川楝子、乳香、沒藥等。伴血尿者加大薊、小薊、生地、茅根、三七、茜草等;有感染者加金銀花、蒲公英、雙花、連召、梔子、紫花地丁、黃芩等;腎虛腰痛加川斷、熟地、狗脊等。
一、材料與方法
1. 試驗動物
選取均勻度好、健康的30日齡脫溫固始雞和草蛋雞母雞,固始雞500只,草蛋雞650只,共計1150只,由雅安鳳茗谷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
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子試驗設計,按雞品種分為兩個處理組。
3. 飼糧
參照美國NRC(1994)中的蛋雞飼養標準和中國NY/T33-2004中的蛋雞育成期飼養標準并結合生產實際情況,配制育成前期 (30~50日齡) 、育成后期 (51~133日齡)兩個階段玉米-豆粕型飼糧(粉料),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注:①預混料為正規廠家生產的育成期預混合飼料,提供蛋雞育成期微量礦物元素(鐵、銅、錳、鋅、硒)、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K3、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煙酸、泛酸鈣)、蛋氨酸、膽堿、鹽、磷酸氫鈣、鈣粉。②營養水平是根據大料配方推測的數值,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鈣、磷等營養指標主要由預混料提供,滿足蛋雞育成期營養需求。
4. 飼養管理
試驗在雅安鳳茗谷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鳳鳴鄉千畝海棠樹林下養殖基地進行,試驗時間為2016年4月8日至2016年7月20日,共計104天。試驗雞群在棲息的發酵床圈舍、消毒免疫程序、放養輪牧、飼料營養、管理程序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進行育成期飼養。
5. 指標的測定
生產性能指標測定:30日齡體重、133日齡體重,試驗期間記錄每天采食量、死亡數,試驗結束計算平均采食量、成活率、育成期增重、料重比。
經濟效益指標:根據飼料原料和預混料價格行情,育成期飼料單價為2.6元/千克,育成期死雞折價20元/只,育成期增重折價30元/千克。在人工、藥物、疫苗、水電等投入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飼料費用在養殖成本中占比很大,本次試驗以飼料費用作為養殖成本投入,死淘雞折價作為養殖成本扣除。育成期雞的增重折價作為育成期養殖產出。育成期養殖總利潤=雞增重折價-飼料費用-死淘雞折價,育成期養殖平均效益(元/只)=育成期養殖總利潤/不同處理組雞存欄數。
6. 數據統計處理
試驗數據用Excel2003進行整理并進行比較。
二、試驗結果
試驗雞育成期(30~133日齡)生產性能對比具體見表2,兩個試驗雞群雖然都存在受到外力(壓死、咬死等)不可抗逆死淘情況,扣除不可逆外力引起死亡,以育成期正常死亡數計,固始雞成活率達到96.2%,草蛋雞成活率94.15%,固始雞成活率高2.05%。在料重比指標上,育成期固始雞為7.27,草蛋雞為6.05,可見草蛋u的飼料轉化率高于固始雞16.78%。在本試驗情況下,育成期草蛋雞體增重高于固始雞,正常成活率固始雞高,料重比則草蛋雞低。
育成期試驗雞養殖效益對比具體見表3,由于草蛋雞的料重比低于固始雞,育成期養殖效益(雞增重折價-飼料費用-死淘雞折價)草蛋雞較高,每只雞平均收益達到15.26元,比固始雞高出7.17元/只。
三、討論
在生產性能方面,本試驗結果表明育成期草蛋雞體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優于固始雞,推測原因草雞是“土雞”的統稱,本試驗所選草蛋雞是融合了產蛋雞血緣的蛋肉兼用雞,含地方雞血液比例相對低于固始雞,其體重和體型相對較大,采食量要高于固始雞,生長速度相對較優,飼料轉化率相對較高;固始雞由于地方雞血緣比例高,抗應激能力相對較強,其成活率高于草蛋雞。
在養殖效益方面,由于飼料費用占養殖成本60%以上,本試驗以飼料費用作為惟一養殖成本進行概算,育成期雞增重是以土雞市場售價30元/千克進行折算,而育成期的死雞統一按20元/只的飼養成本折算,飼料價格按當前玉米、豆粕、預混料的價格進行概算。由于育成期草蛋雞的飼料轉化率和體增重都高于固始雞,本試驗概算的單位養殖效益草蛋雞較高。
關鍵詞 膽囊炎 脅痛方
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對急慢性膽囊炎(辨證屬氣滯兼濕熱證者)100例進行臨床觀察,同時設立青霉素+先鋒鉍+佳爾鈉+維生素K3為對照組做對比觀察?,F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共選取140例急慢性膽囊炎患者,分為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急性膽囊炎病例中,脅痛方治療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2.15歲,平均病程5.25天;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38.5歲,病程3.8天;慢性膽囊炎病例中,脅痛方治療組60例,男20例,女40例,平均年齡44.28歲,病程22.34個月;對照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齡46.23歲,平均病程21.52個月。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具有可性。
病例選擇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膽囊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的中西醫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分型標準。將符合急慢性膽囊炎診斷和中醫辨證屬于氣滯兼濕熱證患者納入觀察病例。
排除病例標準 ①經檢查證實為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囊炎、膽囊穿孔腹膜炎及膽囊腫瘤者;②經檢查證實有直徑>0.8 cm的結石者;③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和資料不全者。
治療方法 治療組脅痛方組成:黃芪30g,柴胡10g,黃芩10g,半夏10g,枳實10g,白芍30g,大黃10g,郁金10g,元胡10g,雞內金10g,焦楂15g,川楝子10g,金錢草30g,海金沙10g。水煎服,每日1劑。對照組用青霉素先鋒鉍+佳爾鈉+維生素K3;每日1次。急性膽囊炎10天為1個療程,慢性膽囊炎30天為1個療程。
療效評定標準 急性膽囊炎療效標準:①臨床治愈:服藥10天,癥狀體征消失,血常規正常,膽囊B超影像正常或明顯改善者。②顯效:服藥10天,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血常規基本正常,膽囊B超影像明顯改善或改善者。③有效:用藥10天,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血常規基本正常,B超影像有改善。④無效:用藥10天后,癥狀體征無好轉,血常規、膽囊B超影像無改善者。慢性膽囊炎療效標準:①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影像學檢查正?;蛎黠@改善者。②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影像學檢查有明顯改善或改善者。③有效:癥狀和體征好轉,影像學檢查有改善。④無效:癥狀、體征同前,影像學檢查無改善者。
結 果 治療組治愈26例(26%),顯效54例(54%),有效16例(16%),無效4例;對照組痊愈3例(7.5%),顯效17例(42.5%),有效12例(30%),無效10例(25%)。
治療組總有效率96%,對照組總有效率80%,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10%~25%的鼻出血與高血壓有關
由于秋季氣候的原因,人們鼻腔黏膜干燥,打噴嚏、挖鼻等小動作容易使鼻腔部位的血管壓力增加或破裂而發生鼻出血。這只是發生鼻出血的一個原因。
鼻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全身疾病的影響,常見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就可造成鼻腔內小動脈破裂而引起出血,而這些因素正是導致中風的主要病因。
在鼻出血中,高血壓引發的占10%~25%。近年來,高血壓引起的鼻出血患者越來越多。長期高血壓使得鼻腔靜脈系統處于淤血及擴張狀態,鼻腔血管經常接受血液沖擊,一旦血壓波動則易使鼻腔靜脈破裂。高血壓病人鼻出血預示血壓不穩定。
鼻出血多發在清晨或活動后
一般由高血壓引起的鼻出血發生在清晨或活動后,患者看到出血較多會心情緊張,血壓升高,最終出血不止。
如果發生鼻出血,應保持鎮靜,可用手指輕輕捏鼻5分鐘,或采用前額、頸部冷敷,同時可以服用維生素K3、K4及三七片等止血藥物。如果依舊出血不止,則可能屬于鼻腔后部的較大血管破裂出血,應立即就醫,以免發生意外。
如何預防鼻出血呢?患者應注意以下方面:
1 多吃維生素c。
2 不用手挖鼻,更不要用力搓揉外鼻。
3 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4 避免鼻腔干燥。
5 盡量不要進行劇烈運動,以防原本就很脆弱的血管因突然血壓增高而破裂。
正確應急可防中風病情加重
中風病人若能掌握正確的應急措施,對減少合并癥、防止病情加重十分重要。
對于中風病人,應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緊急聯系120。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搶救,若必須移動時千萬要小心。切忌對腦中風病人搖晃、墊高枕頭、前后彎動或捻頭部、頭部震動等。
如果中風病人意識清楚,應立即停止活動,處平臥位。家屬要注意安慰病人,解除其緊張情緒??勺尣∪搜雠P,頭部略向后,以開通氣道,不需墊枕頭,并要蓋上棉毯以保暖。
在雞的異常行為中,啄癖造成的損失最大。啄癖是雞的一種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雛雞群、育成雞群和產蛋雞群中都有發生,而以育雛雞群和育成雞群發生較多,特別是密集飼養或籠養條件下更易發生。輕者頭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雞冠、頭部、尾部的皮膚背啄傷出血,腳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雞易使雞群受驚嚇,情緒緊張不安,嚴重影響肉雞生長發育、產蛋雞產蛋下降。發生啄癖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營養方面
1.1 蛋白質不足或日糧氨基酸不平衡:因為羽毛為含硫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當雞發生啄羽癖時主要是由于蛋白質不足而導致含硫氨基酸不足或日糧蛋白質雖然很高但氨基酸不平衡。防治:蛋白質不足,尤其是動物蛋白不足時,應及時添加魚粉、餅粕類飼料原料;若氨基酸不足或不平衡,可補充相應的氨基酸,如用0.1%的蛋氨酸或0.05%賴氨酸拌料等。
1.2礦物質缺乏:日糧中常量元素(鈣、磷、氯、鈉等)或微量元素(鐵、銅、鋅、錳、硒、碘、硫等)缺乏或比例失調而不能滿足機體對這些營養物質的需要而使新陳代謝紊亂,而食鹽缺乏是誘導雞啄羽、啄肛、啄蛋的主要原因。防治:若缺乏微量元素銅、鐵、鋅、錳、硒等,可用相應的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錳、亞硒酸鈉等補充;常量元素鈣、磷不足或不平衡時,可用骨粉、磷酸氫鈣、貝殼或石粉進行補充和平衡;食鹽不足或缺乏,可提高料中含鹽量或在飲水中加1.5%的鹽,連用3天;若硫元素缺乏,可在料中添加1%-2%的硫酸鈣,效果良好。
1.3粗纖維缺乏:對于雜食性的雞來說,粗纖維過多導致雞特別是雛雞的消化不良、腹瀉、嚴重時會造成消化道阻塞;粗纖維過少,腸道蠕動不充分,胃腸道空虛產生饑餓感而引起啄羽、啄肛等惡癖。防治:若粗纖維缺乏,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皮或青綠飼料,使粗纖維的含量達到5% 。
1.4維生素缺乏:VA、B1、B3、B12等缺乏常會引起啄趾現象的發生。
防治:維生素缺乏則可在料中添加適量的復合維生素制劑或在飲水中加入萬分之一的電解多維進行補充。
2飼養管理及預防
2.1溫度過高或雞舍通風不良,造成雞體內熱量散失受阻,同時CO2、H2S、NH3等有害氣體過多破壞了雞體的生理平衡,使雞體煩躁不安引起雞的啄癖。防治:盡可能地搞好雞舍通風和環境衛生工作,使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含量降到最低點。
2.2飼養密度過大擁擠、濕度過大使雞感到悶熱不舒,濕度過小,則空氣干燥污濁都可導致雞亂啄產生啄癖。防治:飼養密度要適當。大雞一般每平方米可養9-12只;水槽和食槽應按1:1比例設置,一般每100只雞需1個水槽和1個食槽。
2.3光照強度過大、光照制度不合理尤其是產蛋初期,強烈光照使雞緊縮而導致微血管出血引起啄肛。防治: 光照要適當。夏天要盡量減少或避免強烈的太陽光直接射入雞舍,光照強度以雞能看到飼料和飲水即可,光色以紅、綠光為宜,黃光、青光最宜引起啄斗。
2.4公母雞、強弱雞、不同日齡雞、不同群的雞、不同顏色的雞混養由于改變了群序或不同生理條件而引起雞的啄癖。防治:杜絕不同日齡、不同顏色、不同品種、不同群體、不同體質的雞只混養。
2.5飼喂時間不合適、飼料喂量不夠或飲水供應不足,長時間缺水、缺料、產蛋箱放置不合理或不足都可引起雞相互啄斗。防治:加料應定時、定量、定人,間隔時間不宜過長,并盡可能地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
3疾病方面
3.1當雞發生白痢、球蟲或其他疾病時常由于上粘有異物而引起相互間的啄斗。防治:定期投飼預防和治療球蟲病、白痢的藥物。
3.2體表寄生蟲病:由于雞體表生癢而造成雞自啄。防治:患有體表性寄生蟲病時可用1%的敵敵畏或1%-2%的硫黃清除。
3.3母雞病源性或生理性脫肛、皮膚外傷等因素都可誘發啄癖的發生。
4遺傳因素
4.1初生雛雞對外界事物感到好奇,或轉群時雞進入陌生的環境都可造成雞亂啄。
4.2性成熟時由于體內性激素分泌增多,常有異常行為發生,其中最常見的為自啄或亂啄的惡癖。
【關鍵詞】豬;痢疾;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診治
豬痢疾是由豬密螺旋體引起的一種特有的腸道傳染病,臨床以消瘦、腹瀉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為特征,該病發病率高、發病快、死亡率高。附紅細胞體病是由血液寄生蟲引起的一種以貧血、黃疸和發熱為主要癥狀的人畜共患病,病程為10~30d,死亡率高。這兩種病單獨發病時治療不難,一旦混合感染就會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混合感染的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也會給養豬業帶來慘重的損失。
1 發病情況
山東省菏澤地區自2005年6月至今,在埠柳鎮、泊于鎮及牡丹區等飼養架子豬育肥密集區域,一些中小型養豬場飼養的豬只普遍發病。一般豬只引進后4~30d發病,病初食欲迅速降低或廢絕,體溫可達40.5~41.5℃。部分病豬迅速消瘦,呼吸困難,排軟糞或稀便,隨即變為水瀉,糞便為油脂樣或膠凍狀,呈棕色、紅色或黑色,隨著病程的發展,糞便中混有黏膜或纖維素滲出物的碎片,味腥臭,病豬從鼻部、耳朵到全身皮膚發紅或出現紅斑,后期發紫。病程達7d以上后死亡率猛增,若治療不當,死亡率可達90%以上。多數經2~5d治療無效后到筆者處就診,其間共收治83起病例,患病豬只達10? 087頭。經過筆者臨床驗證,用強力附紅消、澳克林配合痢菌凈針劑和全群投喂鹽酸土霉素、痢菌凈等藥物進行治療,收到了滿意效果,現將診治經過介紹如下。
2 臨床癥狀
不同豬群發病后癥狀表現不同,多數呈急性經過,1~3d后波及全群。多數病例厭食,劇烈下痢或便秘,糞中含黏液、血液或血塊,急性死亡者全身發紫或無明顯變化。病豬精神沉郁,呈高度脫水狀態,排便失禁,弓腰、腹痛,耳尖、腹下、四肢末端發紫,耳邊緣變干并向上卷起,個別豬只出現呼吸急促現象,呈腹式呼吸、干咳,眼結膜發炎,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黃色。慢性豬的胸腹部和會陰處有出血點,行走搖擺,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亂無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糞失禁,周圍及尾根部被糞便沾污,起立無力,極度衰弱直至死亡。
3 剖檢變化
體表可見耳、鼻、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針狀出血點和紫斑,血液凝固不良;頜下、肺門、腸系膜、腹股溝淋巴結高度腫大,且有不同程度出血,咽喉部有綠豆大小的出血性潰瘍灶;氣管內充滿泡沫樣黏液,肺部大面積淤血或有點狀出血,心肌變性如開水燙過;胃潰瘍或胃底部潮紅,胃底幽門紅腫或出血。急性死亡的豬營養良好,可見卡他性或出血性腸炎;結腸和盲腸黏膜腫脹、出血,腸內容物稀薄,其中混有黏液和血液,呈醬油色或咖啡色;直腸黏膜增厚,嚴重的見有出血點。病變主要集中在盲腸和結腸,表現為腸壁和腸系膜充血、水腫,有的出現黏液性出血性炎癥,表層黏膜壞死,形成灰色或黃色黏液纖維蛋白偽膜,呈麩皮樣,剝去偽膜可見潛在的糜爛面;肝臟淤血、腫大、質脆,有的重達5kg,表面有區域性壞死灶,膽囊充盈,膽汁似米湯狀,膽囊黏膜出血。有的腎腫大,包膜易剝離,有彌散性小出血點,膀胱內膜充血、出血。
4 診斷
4.1 腸黏膜和糞便檢查
取病豬新鮮糞便或大腸黏膜涂片,用姬姆薩、草酸銨結晶紫或復紅染色液染色、鏡檢,高倍鏡下每個視野可見3個以上具有3~4個彎曲的較大螺旋體,即可懷疑有豬血痢的存在。
4.2 血液檢查
病豬血液呈水樣,不黏附試管壁,將收集在抗凝劑試管中的血液冷卻后倒出來,可見試管壁有粒狀微血,當血液加熱到38℃時,這種現象幾乎消失。
取靜脈血(或抗凝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鹽水混勻,加蓋玻片,在400~600倍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蟲體呈球形、逗點形、桿狀或顆粒狀。
血液涂片檢查,取耳靜脈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薩染色鏡檢,可見紅細胞表面有許多圓形、橢圓形、桿狀紫紅色蟲體,當調動微螺旋時,可發現蟲體折光性較強、中央發亮、形似氣泡,細胞邊緣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鏡檢蟲體呈紫藍色。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診斷為豬痢疾與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
5 治療
病豬每千克體重肌內注射痢菌凈針5mg(濰坊六旺生產),每天2次,連用5d;強力附紅消(鹽酸多西環素,齊魯動保生產)每千克體重肌注0.1ml,每天1次,連用4d。待豬群采食后,每噸飼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g、痢菌凈100g飼料、強力霉素200g,連用1周。另外,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對癥治療,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K3,心臟衰弱者要注射強心劑(安鈉咖等)。采上述方法治療,一般第三天病情即有好轉,豬只食欲開始增加。持續用藥5d后,大群基本可恢復,治愈率可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