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5: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綠豆的觀察日記四年級,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有同學問,觀察日記是啥,觀察日記要怎么寫,連續觀察日記又要怎么寫,對于一部分沒怎么接觸過日記的,可能就無從下手了,現在我就帶你們了解相關精彩內容,請參考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文章:
連續觀察日記13月12日星期一天氣:陰
今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就把一些綠豆放在一個裝了水的杯子里,并觀察它的發芽過程。我剛把它們放下去的時候,它們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在杯子里跑來跑去,有些跑累了,便躺在杯子底呼呼大睡,而有些好像還沒玩夠,浮在水上面,把腦袋探來探去,于我把那些不睡覺的撈了起來,把它丟掉。
3月14日星期三天氣:晴
兩天沒去看它們了,不知道它們怎么樣了。我發現綠豆逐漸變胖了,比以前大了很多。神不知,鬼不覺,它們撐破了綠綠的衣裳,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可有的綠豆還沒變化,衣服緊緊地穿在身上,生怕涼著。
3月16日星期五天氣:陰雨
今天泡綠豆的第六天了,我迫不及待地去看綠豆,我大吃一驚,綠豆已經吐出了白白的嫩芽,大約有一厘米長。脫了皮的綠豆白嫩嫩的,真招人喜愛。
3月18日星期日天氣:晴
又過了兩天,綠豆已經全部脫了衣裳,吐出了芽,有的.像大象的鼻子,有的像天鵝的脖子,還有的像沒睡夠的小孩,耷拉著腦袋。
連續觀察日記24月6日 星期一 晴
昨天,媽媽和我一起去花鳥市場買回來了五條小金魚。它們都長得非常可愛。有一條小金魚額頭紅紅的,身體是肉色的,我叫它“小紅”;有一條小金魚身體和尾巴都是由紅色、肉色、黑色夾雜在一起的,我叫它“小花”;有兩條小金魚眼睛凸凸的,像兩個大大的水泡,其中一條渾身黑乎乎的,我叫它“黑泡泡”,另外一條身體是紅色的,尾巴、鰭和眼睛有點黑,我叫它“紅泡泡”;還有一條小金魚的整個背和額頭都是橘紅的,身體和尾巴是銀色的,我叫它“銀尾巴”。
4月7日 星期二 晴
晚飯前,我看見小金魚們嘴巴一張一合的。我以為它們是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于是,我拿來魚食,投入魚缸里,可是它們都不吃。后來,我在水底看見兩條魚頭碰頭,好像在聊天。過了一會兒,又有一條魚游過去,和它們湊在一起。我一點兒也聽不懂它們在說什么,如果我也是一條魚,那該多好啊!
4月8日 星期三 晴
早上,快要出門上學去的時候,我和媽媽看見那條“黑泡泡”已經游不動了,好像快要死了。于是,媽媽趕緊去放了一桶水,把魚撈進水桶,就出門了。放學后,我看見那條“黑泡泡”又在歡快地游著。原來是早上的水太渾濁,魚缺氧了。
4月9日 星期四 晴
晚上,我趴在魚缸邊,看著小金魚們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看了好長一會兒,我發現小金魚的尾巴和鰭都不動的時候,它就靜靜地停在水中;小金魚的鰭在劃水,尾巴沒有左右擺動的時候,它是一直往前行的;小金魚的鰭在劃水、尾巴在左右擺動的時候,它是一邊前進,一邊轉彎的。我終于看明白了,小金魚的尾巴就像船的舵是用來掌握方向的;而小金魚的鰭就像船的漿是用來劃行的。
4月10日 星期五 陰
今天,我給金魚喂了食。我拿了幾顆魚食,投進魚缸里,魚食浮在水面上。過了十分鐘,那條“銀尾巴”發現了一顆魚食,就把它吞了下去。我想:“黑泡泡”怎么還不來吃呢?又過了十分鐘,“黑泡泡”終于發現了一顆魚食,它把頭往前一伸,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就把魚食吞進了肚子里。
4月11日 星期六 晴
金魚已經來到我們家整整一個星期了。可是,現在只剩下“黑泡泡”和“銀尾巴”這兩條了。我很傷心。我真希望它們能好好地活著,并一直陪伴著我。
連續觀察日記33月18日 星期一 天氣 晴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只烏龜,由于它爬得比較慢,我給它起個名字叫“龜慢慢”。我非常仔細地觀察它,它很小,身長只有五厘米,背上馱著像一座山丘似的`“大盔甲”,真威風!“大盔甲”上有十四塊近似菱形的格子,中間的三四塊比較大,也很完整。它整個身子大體是黑綠色,有一條淡綠色的線貫穿在龜殼上。它的尾巴又細又短,像一根短繩子。當烏龜把四肢和頭收到了殼里,像一面小小的“盾牌”一樣。
3月19日 星期二 天氣 晴
過了一夜,我看見烏龜所在盒子里的水變渾濁了,于是我按照電腦上的飼養方法,先小心翼翼地把它挪到了另一個干凈的小盆里,放在陽臺上曬太陽。烏龜到了一個新環境,可能有些害怕,把頭、四肢和尾巴縮了進去,真成了“縮頭烏龜”。過了一會兒,它看四周沒有危險后,享受著太陽的沐浴,真是太愜意了!
3月20日 星期三 天氣 陰
我從電腦上查到烏龜日常吃瘦肉和魚肉,但它還太小了,只能吃龜龜糧。到了喂龜龜糧的時間了,就把龜龜糧倒進了它的窩里,烏龜趴那不動,頭伸出來,用眼睛仔細地看龜食,我心想:是不是烏龜看我在那兒而不敢吃呢?于是,我躲在了墻角,睜大了眼睛觀察烏龜。烏龜向四周看了一下,覺得沒有危險后,就把四肢伸出來,向龜龜糧爬去,爬到食物旁,聞了聞,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龜糧就被掃得一干二凈,回想起它的吃相,真是太好笑了!
3月21日 星期五 天氣 陰
趁著我給烏龜換水,我好奇地把烏龜放進了魚缸,它剛進魚缸,就把頭縮進殼里,烏龜在水面上漂浮著,像一艘綠色的小船,過了一會兒,發現沒有敵意后,就把頭、四肢還有尾巴伸了出來,悠閑自得地游起來,它游得真嗨!
3月22 星期六 天氣 陰
烏龜在它的窩很不老實,總想往上爬,后腿立起來,前爪向上攀,當它好不容易爬到一半的時候,就摔下來,摔得“四腳朝天”,它頭一歪,腿一蹬就翻過來了,它繼續向上爬著,摔倒了,歇一會,繼續向上爬。它真是太有毅力了,它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我。它的調皮、可愛,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
連續觀察日記47月28日 星期六 雨 觀察第一天
今天,我拿了十顆綠豆,找了一個空水晶豆腐殼,把它洗的干干凈凈的,接著倒了些的水,再把這十顆綠豆放進去。我悄悄的對它說,你要快快的長大哦!最后我把它放在了廚房的窗臺上。知道我在干什么嗎?對了!我在種綠豆。
7月29日 星期日 雨 觀察第二天
今天,我迫不及待想去看綠豆,于是,我跑去看,發現綠豆長胖了許多,我連忙從中拿了顆綠豆一看,原來是綠豆的皮破了點兒,水漏進去了,以前聽老師說,這是綠豆生長的一部分,叫“膨大”。我想,明天可能就能長芽了。我很期待明天。
7月30日 星期一 晴 觀察第三天
今天,我急著想驗證我昨天的猜想,于是我來到廚房窗臺是一看,綠豆才剛剛脫皮,還沒發芽,哎,看來我的猜想錯誤了,不過沒關系,綠豆總是會發芽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我相信我的小綠豆會長的很快的。
7月31日 星期二 晴 觀察第四天
今天下午,看到幾顆綠豆發芽了,綠豆芽長到1毫米了,并且脫去了它一半的“披風”,就像穿了一件有帽子的衣服一樣。聽媽媽說,發芽了的豆子不能泡太多的水,否則就會淹死。我趕緊倒掉了盒子里的一些水,把它們放在向陽處,希望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快快成長。
8月1日 星期三 晴 觀察第五天
下午我看到所有的綠豆都已經脫完殼了,而且又長出了1毫米,它們脫的殼漂浮在水面上,看上去就像綠綠的浮萍一樣。它們的裂縫越來越大,好像一掰就要斷了似的。我趕緊把他們的“披風”倒掉,換上新的水。
連續觀察日記5星期日 晴
今天,我挑選了十個黃豆,把它們養在我精心給它們制作的“家”里,這個“家”是三四張我浸濕了的紙巾,我先把黃豆放在濕紙巾的上面,然后再把它們放進一個玻璃杯里,讓它們舒舒服服地睡在里面,做個美夢。
星期一 晴
今天一大早,我就爬起來去觀察黃豆。呀!每個黃豆都像喝足了水的胖娃娃,可愛極了!我為了讓它們過得更舒適點兒,在紙巾上戳了些小洞,讓黃豆們躺在這些小洞里!
星期三 雨
快來看呀!快來看呀!喝足了水的小黃豆更結實,更壯啦!飽脹得快要破裂似的,有兩個小黃豆的嫩芽迫不及待地冒出來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樣的!
星期五 晴
啊!小黃豆們終于都發芽了!豆瓣神氣地張開了,一個個都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樣威武,好像在說:“我們現在不比誰胖得可愛,要比誰更堅強,更有毅力!”于是翠綠的嫩葉已經迫不及待地探出尖尖的腦袋來四處張望了!
星期日 晴
物質是生活的基礎,你怎樣利用“可支配收入”為自己贏得更美好的生活呢?我們先來看看世界各地的小孩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吧。
美國
你知道向銀行貸款,除了還清所貸款項外還要償付利息嗎?你是否想過等自己老到不能工作的時候,如何支付生活開銷?
美國Charles Schwab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叫做“錢是大事”的針對青少年的調查,結果顯示:22%的人不知道向銀行貸款在償還本金之外還要償付利息;33%的人認為老了自有政府養。這家機構認為,青少年的理財知識的多寡,不僅僅關系到下一代人的生活,還關系著家庭和社會財富的傳承。
日本
日本青少年問題專家山本教授提出,孩子通過零花錢的使用,學習怎樣建立和維持與周圍人的關系。“金錢仿佛是一種很有魔力的東西,父母給孩子一些錢,意味著向孩子傳遞了這種‘魔力',因此他們會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如何使用這種‘魔力'。”
父母對孩子零花錢的控制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定期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安排開銷。第二種是根據孩子的要求或愿望來給孩子零花錢,每一次和孩子協調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山本發現,在日本,后一種方式意味著對孩子的強力控制,它否定了孩子的獨立性。
新加坡
新加坡的大人和小孩都是存錢狂。據統計,新加坡全國中小學生參加儲蓄的百分比超過53%,平均每名學生大約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學生如此會存錢,有一部分原因是教育部和銀行每年都開展全國性的校際儲蓄活動。在這種環境下,許多孩子都成了儲蓄迷,他們為了防止自己大手大腳花錢,連提款卡也不申請。
法國
很奇怪,一家專業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法國女孩子的零花錢每月平均為16歐元,而男孩子的高達28歐元。法國人重男輕女嗎?調查還顯示,錢并不是這個浪漫國度的孩子的主要話題,三分之二的孩子從來不和伙伴談錢。
比利時
比利時的家長很少依據考試成績來決定給子女多少零花錢。而且比利時的小孩很善于計劃買大件物品,他們十六七歲就開始做汽車夢了。
那么,中國的情況又是怎樣呢?9家專業機構的調查顯示:城市中6-15歲孩子擁有的零花錢和壓歲錢已高達56億元,在他們的消費中,食品所占比重最大,平均每月支出達到2474萬元。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認為,食品支出在總支出中占的比重越大,消費的層次就越低。由此看來,我國孩子的消費層次和理財意識亟需提高。
什么?你說你每個月只有幾毛錢,根本談不上理財?哈哈,讀完本期“聲音”,你一定會茅塞頓開,找到最能讓自己開心的賺錢和花錢之法!
一.錢左右我
錢是什么?如果細細解答,恐怕得寫一本像《現代漢語詞典》那么厚的書;但簡單地說,錢就是物質的符號。錢有時候看起來是神奇的魔術師,可以變出一切,因此,你會輕易地被它左右了。看看下面的小故事,你是否做過類似的事?
吃掉三百塊
表妹菜菜經常談到她們班里的同學如何有錢,穿的用的是名牌,上學放學有私家車接送,還常常一擲千金地請人吃飯……一邊說,眼睛里一邊放出羨慕無比的光來。
終于有一天,她媽媽發現錢包里少了三百塊錢,一盤問才知道,她拿這錢請班上的“小款”們吃了一頓!盛怒之下,她媽媽把她狠狠地揍了一頓,她一邊掙扎一邊殺豬似的哭叫:“我吃了她們那么多次,一次也不回請怎么好意思呢?”“幾個小屁孩,怎么一下子就能吃掉三百塊?”她媽媽大聲責問。她的回答叫人哭笑不得:“去必勝客吃的嘛!請得太便宜了讓人看不起!”唉,看來這一頓惡打還是沒打掉她的攀比心。(劉艷)
作業賺玩具鈔票
小釗在武昌市棋盤街小學讀四年級。他成績還不錯,通常每天做作業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小時。近幾天,小釗的作業似乎格外多,寫完了一本又一本,甚至要花兩三個小時。
一天,他爸爸幫兒子整理書包時,發現兩本別人的作業本,翻開一看竟是兒子的筆跡。他還沒來得及生氣,又在書包夾層里,找到一摞“鈔票”和“支票”,總“面值”近萬元,印著“兒童銀行”的字樣和卡通頭像,乍看酷似真的。在爸爸的厲聲呵斥下,小釗說了實話:這種名為“游戲銀行家”的“玩具鈔票”,現在是校園里的熱門玩具。同學找他作業,付這些“鈔票”作為報酬。
“在我之前,班上已有同學當了‘萬元戶’!”小釗認為,同學間使用這些“玩具鈔票”,不過是在做游戲,還可以模擬理財,沒什么大不了。
“盡管這種‘鈔票’只是玩具,但它也是用錢買來的,用作業去換,這也是一種不正當的物質交換。”小釗的爸爸憂心忡忡。
(摘自《楚天都市報》)
拼命洗碗和做假賬
我父母總是說,小孩子不用花錢,所以從來不給我零花錢。有一天,我把一本雜志帶回家給爸媽看,上面說外國的家長為了培養小孩的能力,小孩做家務都付給工資。爸媽研究了一會兒后宣布:我給家里洗一只碗,可以得一毛錢!為了多掙錢,我主動擔負起盛菜盛飯的任務,該盛一個大盤的盛兩小盤。有一次,十粒毛豆也盛了一盤……然后就是拼命洗,把自己當成洗碗機……當然還打碎不少……爸媽讓我洗碗實在是很吃虧,但我為了賺錢,也只好昧著良心說,這是在培養能力!
我的一個死黨,自有他的“賺錢”方式――每次他父母要他去買點什么東西,他總是想盡辦法報假賬,好從里面克扣一點。我覺得他像個奸商。(朱元元)
欺騙了我最親的人
今年暑假我看上去很“爽”,但其實內心非常痛苦。因為我欺騙了最親的人――爸爸媽媽。這個主意是亓婷出的:騙父母說暑假要補課,這樣不但能要到補課費,還能每天借補課之名出來玩,一舉兩得。于是,我們每人都騙到了兩百塊錢,然后幾乎每天都在街上閑逛……一開始很開心,但后來才發現即使累到癱坐在地也不能提前回家,那樣會戳穿自己的謊言。每天吃著豐富的晚飯,聽著爸媽親切地問“上課熱不熱,累不累”,我都覺得是一種折磨。看來,用這種方法得到再多的錢也不快樂!(百度貼吧 雨點的溫度)
關于錢的小心思
怎樣找爸媽要錢?他們心情狂好的時候――比如知道我考試得了95分的時候,來個獅子大開口。如果他們心情不好,就要死纏濫打,逼著他們花點錢打發我。
最討厭的是每年的壓歲錢名義上是給我的,卻不準我花,只是以我的名字開個戶頭存進銀行。
最開心的是姨奶奶每次來我們家,我使出渾身解數討她歡心,總能得到一兩張“紅票子”。
最無聊的是我每天都想著錢錢錢。
(百度貼吧 白兔白)
二.我左右錢之:能賺
假如你發現自己正在被錢左右,那就趕快提升一下理財能力吧!誰說一定要像青蛙等下雨一樣等著家長給錢?沒準兒你天生具備善于經營的頭腦,只要肯動動腦筋,花點力氣,就能為自己賺來一個富足的小天地。
推銷飲料
我幾乎是含著淚說出這句話的:“俺媽不給俺零花錢!”其實這是因為我媽媽太注重培養我的“獨立能力”。我問她要錢,她叫我去找份暑期工自己掙。哼,找就找!我還真找到一份推銷飲料的工作。幾天跑下來,我的喉嚨疼得不行,腳也軟得像嚼過的口香糖。
在送飲料的路上,一個同學撞見了,就走過來奚落我。我可不是好惹的,大聲說:“你從來就沒有自己賺過一分錢,有什么資格說我!”
其實這份工作賺到的錢和付出的勞動不成比例,但是,我在那個夏天體驗到了一種充實的快樂。(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佛岡中學高一(4)班 李偉平)
當家教
我輔導表弟學習,爺爺奶奶每個星期給我5元錢,這就是我的日常收入啦,雖說不多,但細水長流,一個月下來也有20元,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江蘇省鹽城市張莊小學六(2)班 小A)
寫稿寫成“小富婆”
我加入了本地晚報的小記者團,腿勤手快,把身邊的新聞寫成通訊發表;我平時還會寫一些小散文、小小說投給各家刊物,這樣又時常能發一筆“意外之財”。寫稿絕對是王道哦!既賺了錢,又鍛煉了文筆,還可以讓你成為老師的紅人!(孟曉遲)
第一塊美金
旅居中國的美國人陶亦然小時候是一名礦石和繪畫愛好者。為了這些愛好,他努力地賺美金。
我親戚先幫我看好一家墨西哥飯館的工作,然后由我一個人去申請,這是我第一次找正式的工作,第一次交稅,當時才15歲。另外我媽指給我看一家素菜館,那里有人彈吉他,顧客把小費塞在他的玻璃罐里。我找了老板,跟他達成了協議。第二個星期我就獨自開車到肯特縣去演出,彈了不久,看到我媽媽在后面一張桌子邊,高興地為我捧場。給我投錢的第一個人把一塊美金塞到我的玻璃罐里。這是我彈琴掙來的第一塊錢。(陶亦然)
猴兒的生意經
叫他猴兒,是因為他猴精猴精的。
春游、秋游的時候,他會帶一架舊照相機跑前跑后幫同學拍照――可不是免費的哦,那照片你得出錢買;如果你忘記戴紅領巾,不要緊,可以去他那里臨時租一條(他的書包里總是塞著三四條);體育課后,大家都渴得不行,可是校門緊鎖,不能出去買飲料,這個時候他會掏出幾瓶純凈水,價格嘛,比超市貴了5毛錢……
當然,這些交易都是背著老師干的,如果被老師抓到,一定是一頓挖苦:“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因為他爸爸就在學校門口擺小攤子。這時,他總是不以為然地一笑。
我知道,他家里很拮據,如果想和別的同學一樣擁有溜溜球、陀螺之類的小玩意,就得靠自己賺錢。每次玩陀螺的時候,他總笑得和別人一樣開心。(新浪博客 旅行的貓)
我的炒股經歷
我有一筆存款,說出來嚇死你――15000元!這是我10年壓歲錢的總和。這筆錢我存在銀行分文未動,媽媽總取笑我,小小年紀就開始存嫁妝錢了。
前一段時間,股市大熱,小姨也開始炒股。她聽說我有這么一筆“大錢”,就力勸我借給她。“不借,如果算我跟你合資還差不多!賺到錢有我一半!”我大聲說。“咦,你這么個小毛孩兒,賊精!”小姨驚訝地說,“那如果賠了呢?”“賠了……”我咬咬牙說,“投資有風險嘛,賠了我也認了!”
就這樣,我成了一個小股民。一開始,媽媽的態度只是觀望,偶爾嘲笑我兩句。可是一個月后,隨著股指突破4000點,我也頭腦完全發熱了。哇,我們買的股票差不多漲了40%,拿出計算器按一按,我的錢猛增至18000元!我成天在家里叫著:“哇!發達了!”連吃飯都在聽收音機里的股評。媽媽見我無心向學,不禁大怒,勒令小姨把錢還給我。我斗爭了半天都沒有用,只好從媽媽背后掙扎著探出頭來,對小姨狂喊:“是連本帶利哦!記住,連本帶利!”
最終,小姨給了我17630元,我奇怪地問:“還有三百多塊呢?”她說:“交稅了。”原來,無意中我還交了人生的第一筆稅呢。
誰知,就在我“金盆洗手”后不久,股市就開始跌,小姨現在被“套牢”了,后悔得一塌糊涂,當初怎么沒跟我一起退出呢?(李蕾)
賣掉累贅游桂林
記得高二的那個暑假,爸爸給我和表弟買了往返火車臥鋪票,讓我們到南寧看望外婆。那是第一次出遠門。去的時候,我們發現路過了桂林,于是悄悄策劃著回來的時候要下車玩玩。
我們怕大人反對,沒敢聲張,渾若無事地上了返程的火車,身上也沒有足夠的錢。在火車上,我們把從南寧帶來的各種累贅之物向旅客們兜售一空,包括:外婆給裝的一大罐酸筍,在小商品市場買的各種掛件、小工藝品,甚至表弟那本沒來得及看的《廊橋遺夢》。我們楚楚可憐地一遍遍說,我們是暑假出門游歷的學生,現在遇到了困難……于是,人們紛紛慷慨地當了買主。最后,我把我們的臥鋪票的桂林至上海行程也賣掉了,是賣給一個列車員的,看來,楚楚可憐加誠摯地一笑是萬靈法寶。
終于,我們站在了桂林火車站的廣場上,展臂高呼:桂林,我――們――來――啦!
哈哈,這是我迄今為止最有趣的經歷了!(周雨揚)
[包打聽]一塊錢能買什么?
6兩大米。
1斤鹽。
2個雞蛋
1包給你帶來清爽的紙巾。
2枚普通信封或半打普通16開信紙。
冬天的一塊烤紅薯,夏天的一根綠豆冰。
半個小時的上網時間。你可以在“魔獸世界”里沉迷一會兒,也可以瀏覽世界另一頭某個博物館的電子藏品。
校門口小攤子上的一只“黏黏球”。
100根牛皮筋。把它們串起來,就擁有了一個快樂的跳皮筋的下午。
乘普通公交車在城里兜一圈,街景免費看。
捐給西部山區的孩子,他能買到一天的口糧。
三.我左右錢之:會花
錢賺來就是花的――但并不是讓你隨心所欲地揮霍。會花錢的人總是知道什么時候把錢花在什么上面更有意義。假如你不能讓自己的錢變多,那就讓它換取到有價值――甚至超出它本身價值、能讓自己快樂的東西吧,這也許是“理財”的高明境界。
女兒買電腦
從上學期開始,我們決定每周給女兒25元早點費。我偷偷觀察過她,這小妮子挺會安排的呢:每天不僅有主食,還有一杯鮮奶。
令我吃驚的是,最近當我們宣布要添置一臺電腦時,女兒神秘地跑進房間,出來的時候手里攥著滿把零錢,數一數,有一百多元!她說:“這是我節約下來的早點費,買電腦也有我的一份!”我說這些錢還是留著自己零用吧,她卻說:“我這是投資呢!以后你們可不能把電腦使用權壟斷了哦!”
我很欣慰:她年紀雖小,已經懂得把錢用在刀刃上了。(秀平)
值得不值得
我爸小時候酷愛集一種我覺得一錢不值的東西――香煙盒。有一次,為了買到一枚稀有的煙盒,他竟然把苦苦存了好幾年的零花錢一下子全花掉了!如果是現在,那大概相當于好幾百塊呢!
“你,沒毛病吧?好幾百塊買個煙盒?”我說。“我從來沒覺得后悔,這就證明值得。”他幽幽地嘆了口氣說。也許,這就和我花掉全部的積蓄買了國家隊專用品牌的羽毛球拍一樣吧。
(百度貼吧 橙橙)
兩塊錢的溫暖
上初中時,媽媽每天給我兩塊錢,讓我買課間餐吃。我總是用這兩塊錢放學后去買奶茶。和好朋友捧著又香又暖的奶茶邊走邊聊,看著夕陽慢慢斜到城市的另一邊去,心中無比舒暢安逸。這兩塊錢每天從我左手進,右手出,但換來的溫暖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奇奇)
五元“巨款”
有的時候,錢能換到的,遠非物質。
記得最早向家里要求定期給零花錢是小學三年級的夏天。爸爸說:“一天給你一毛錢,夠不夠?”我不清楚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好,于是帶著幾分不滿說:“一天才一毛呀,那我每天吃兩根冰棍就吃完了!”爸爸面露難色,可憐巴巴地問:“那一個禮拜五毛錢行嗎?”我覺得五毛比一毛多得多,就欣然同意了!
每周拿到那五毛錢后,我幾乎從沒有花光過。其實冰棍每天吃一根也就夠了,特別是我這種眼睛大肚皮小的孩子,有時連一根都想不起來吃。零花錢很快就攢了起來。幾個月后,我已經擁有五元“巨款”了,還找大人給換成了整票子。那天,我捏著那張五元錢,小大人似的跟媽媽講:“媽,我現在有五塊錢了,你先拿去用……嗯,五塊錢應該可以吃幾天了吧?”
媽媽嗯啊地敷衍著我,但我第一次發現她眼里閃著異樣的光。(榕樹下網站 十木森林)
為了遙遠的小哥哥
我屬于那種相當沒有“錢”的概念的人,去年看見舅舅的最新款手機感嘆地說:“好貴吧?要10塊錢吧?”結果被全家取笑到今年。
今年,媽媽告訴我說她一對一資助了一個遠在云南山區上學的小哥哥,在那個貧窮的村子,10塊錢就能過一個月了。我聽了,立刻砸碎了我小郵筒形狀的撲滿,把里面的67元5角錢統統交給了媽媽,讓她寄給那個從未見過面的小哥哥。我前段時間一直在想假如撲滿滿了該怎么辦,這下可為那些硬幣找到了一個好去處。
(彎彎)
絕版書
一天,我們辦公室來了一個小男孩,他拿出一本厚厚的本子,說是想出一本書。我翻開一看,是他的日記,記錄下了他和媽媽生活的點點滴滴。原來他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含辛茹苦地靠賣蔬菜把他養大。他想把幾年來的日記印成書送給媽媽,作為母親節的禮物。
日記寫得很感人,但我以一個資深編輯的眼光告訴他,因為沒有人會買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孩的日記,所以我們不能出這本賺不了錢的書。他失望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