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小學生寫作文

小學生寫作文

時間:2023-05-30 08:54: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生寫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寫作是一次模擬嘗試與人交流溝通的活動;而且在認知教學理論中,“學習的基礎是學習者內部的心理結構”,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恰好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求學生寫作時關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于培養學生興趣的人。學生普遍感到寫作困難,談“文”色變,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老師不及時醫好學生這塊心病,那么寫作教學將事倍功半。學生厭惡寫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比如寫《一次活動》,寫作之前,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如:參觀工廠、游覽名勝古跡、舉行跳繩和拔河比賽等。寫作時,先在班上進行口頭訓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讓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消除對寫作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

二、鼓勵他們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具體步驟為:①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白寫什么、怎么寫。②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明白為什么寫,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③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此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拿出來,從中選擇好材料,為寫作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此外,還應引導學生譴詞造句,用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等。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三、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以肯定,調動他們寫作文的積極性。

作文教學中,培養觀察,使學生養成觀察的良好習慣,對于寫好作文至關重要,而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觀察自己的親身經歷更為重要。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給他們掌握觀察的順序,告訴他們觀察的方法,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人一物學起,教學生會觀察整體,又會觀察局部;會觀察靜態,又會觀察動態。觀察注意外表,又注意內心。課堂上我拿圖片、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有時讓學生觀察同學或老師,有時把學生帶到室外,觀察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怎樣觀察便怎樣寫文,由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觀察方法,對具體事物有了一定的感覺,所寫的作文異彩紛呈。在學生欣喜之余,我告訴他們這就是作文,作文并不是抄書抄報,作文并沒有那么深奧,同時還告訴他們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有必要養成觀察的習慣,時時觀察、處處留心,并把觀察所得寫于日記,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多年來,我總是堅持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學生通過寫觀察日記,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有了興趣只是寫作的心理需求,從想到寫還需一大步的跨越。

如寫人,必須抓住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可從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寫事,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表述,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要抓住重點;寫景,注重的是形狀、色彩、聲音、靜態、動態的特征和空間順序的合理安排。但是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指導,如果只是做到這一步而不往下走,那么就會使學生感到空洞與抽象。那么下一步應該是什么呢?我主張從摹仿入手――這是訓練他們寫作技巧的一個好方法。分模版來摹仿,先給范文,再講規則,最后進入實踐操作,遠離了理論的抽象性,同時也無形中讓他們掌握了寫作規律。當他們都對各個版塊的技能熟練了,作為教師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引導他們靈活地選擇技巧構思屬于自己風格的寫作,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我們知道,有了方法,能使一件事做得更輕松,做得更完美。學會一些方法對小學生的啟蒙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我要說,在寫作教學中遵循方法入手,讓學生從大膽寫到小心寫,由“大膽文”過渡到寫“小心文”,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

第2篇

作文是學生的主體意識活動的產物,不管是現實生活的記實敘事,還是議論抒情,從根本上說都只能來源于生活外部和內部的刺激,才能激發傾吐的欲望、寫作的動機和創造性表達的熱情,獲得持久的動力,而濃厚的興趣,卻是做文章的一種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動力的源泉。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情況看,學生的作文興趣呈現出相當明顯的冷淡趨勢,許多人興趣不高,認為是一種“苦差事”,討厭作文、懼怕作文,產生一種談“文”色變的壓抑心里。只有極少部分人有濃厚的興趣,視作文為快樂。要積極發展學生作文的興趣,首先就必須探究當前學生作文缺乏興趣的原因,以便采取適當的教學。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學生獲得作文材料的知覺過程不健全

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入大腦的門戶而成為小學生作文材料的呢?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般來說,這一過程大致需要經歷三步。

第一步:“攝取”。事物的外部屬性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直觀特征。比如,有位觀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學,他首先獲得的是“渾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腦袋,招風耳,滴溜溜直轉的眼睛,粗壯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

第二步、“疊印”。比如,剛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渾身棕毛,大腦袋,招風耳,粗壯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側面的等種種信息,通過視覺感官進入那位男同學的大腦后,就被大腦整理、結合、疊印成一個玩具小動物的完整映像。這時,他頭腦中的那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觀事物那樣,只是以一個永不變化的姿勢、神態坐在那兒,而是變化不定的,是時而下面、時而背面、時而拔樹、時而推車的一個新的完整的生動活潑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第三步:“篩選”。圍繞著要表達的中心,有思考、有比較、有選擇。

二、目標過高,學生情緒受挫

作文離不開知識、認識水平這一基礎。有些學校要求三年級就要寫命題作文,高年級就要“面面俱到”,是學生覺得寫作“高不可攀”,嚴重的反沖了作文教學應有的效果,久而久之小學生學習作文的情緒就會受到挫傷,使之消極、厭煩逐步對作文失去了興趣。

三、封閉式教學,作文脫離了學生們的實際生活

大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沿用原有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側重于命題作文的指導,重形式輕內容,習慣于教師講,學生寫,導致學生“舉一”有余,“反三不足”。因此,作文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開放作文的形式。

四、老師不做及時鼓勵,學生喪失信心

小學生在學習寫作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一旦發生興趣時,就會“樂此不疲”愉快的學習,這樣才能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找到寫好作文的金鑰匙。所以老師要對學生的作文多加鼓勵讓他們產生成就感。相反,如果老師對學生的習作求全責備或挖苦譏諷會使學生產生反抗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永遠也不愿寫作文了。

五、批改缺少反饋交流,不能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學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寫完,似乎就是任務完成了,大部分老師對作文也只是打個成績,大概地寫幾句評語,發還給學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學結束了。學生面對作文的單一讀者——教師,得到的反饋僅是一個分數和一些模凌兩可的評語,當然提不起作文的興趣,每次的作文教學也不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根據上述這些原因,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采取一些相應措施,以消除學生作文的懼怕心理,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

(一)讓學生在切實的需要下作文

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因此,作文教學應力求讓學生明確作文訓練的目的、意義,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確實是學習、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從而產生強烈而穩定的寫作動機。

(二)目標適當,調動積極情緒

在教學中,學生積極情緒的利用可以促使學生朝著成功的方向發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應敞開思想,互相溝通,取長補短,信任學生,鼓勵學生,使他們增強寫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寫作的心境處于最佳狀態。

(三)廣辟渠道,引來源頭活水

寫作興趣的源頭在于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因此,教師要有目的、計劃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注重從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四)雙邊批改,增強反饋交流

第3篇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感覺到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寫作文,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有效作文呢?

一、作文教學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解決學生“想寫”的問題

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1、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2、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3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么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二、教給學生作文方法,落實作文指導――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細致地觀察。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學中落實作文指導。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

三、重視作文的修改講評―――解決“寫好”的問題

1、學生作文雖不是作家的創作,也不能寫一次就完事,要讓學生明白無論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會有漏洞,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須要反復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2、要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機構是文章的骨架,具體生動則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構成鮮活的生命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3、教師對作文的批改講評是作文教學中尤為重要的一環,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講評,肯定他們在作文中的優點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們在作文中的不足與失誤,還要強調師生合作評議,學生自主、合作修改,讓學生養成勤于修改的好習慣。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優點、閃光點,一定要提出表揚,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鼓足他們樂于作文的勇氣。

第4篇

作文難,究竟難在哪里?其一,多年的“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看分”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抑制了小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其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囿于課本本身,學生視野狹窄,有話不會表達;其三,多年來,在作文教學中,忽視了小學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要求普遍偏高,沒有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決作文教學中這一難題呢?小學生作文就是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水平”的體現。據此,小學作文教學要從培養寫作興趣入手,開辟兩種渠道,分清三個階段,抓住三個訓練,使小學作文教學構成一個科學的訓練過程,較好地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難題。

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內容如下:

1.激發作文興趣,把學生引入有話要說的境地。

1.1先觀察后作文。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觀察圖畫和實物,或者指導學生參觀,然后按照教師的指導寫作文,學生會很有興趣,寫的文章有具體內容,有真情實感。

1.2先實踐后作文。學生親身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興趣盎然。

1.3抓時機寫作文。善于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寫作文,如在講讀課文中補寫一個情節、續寫一個結尾等,學生就會感覺不到困難。

1.4創設情境寫作文。創設情境是為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達到作文訓練目的而創設的。

2.開辟兩種渠道,引來作文的活力。其一,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其二,從閱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么寫的難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從而提高作文能力。

第5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觀察能力 學生培養 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3

其實小學語文中最重要的就是作文教學,而作文教學中觀察能力的教學也是比較重要的。那么很多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時出現許多問題,或者碰到那樣的學生,就是不寫作文不知道從哪里下手的學生,或者是整篇文章都是蠻只空談不知道作文的中心思想是想表達一個什么東西,言之無物,大多數的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都十分低。那為什么小學生的作文就寫得這么難呢?為什么小學生寫不出好的作文呢?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討。

一、小學生的作文寫作困難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實小學生寫作文困難的原因有許多,他們有的作文是想表達并不明確;有的做文空談;有的作文就是記錄生活中的瑣事;一些無意義的東西也被記錄下來。因為他們腦中的東西沒有那么多的思想情感;也沒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表達;他們不知道要表達什么我有東西當然無法表達了。其實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吸收東西,那么作文表達也就是吸收東西之后才會有的東西。

其實小學生都缺少素材寫作的時候中心思想缺乏,作文雜亂無章,主要表現就是了因為他們缺少素材沒有進行大量的越多,而且他們不具備一定的寫作技巧。就比方說小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沒有素材他們就會亂編一些素材這就造成了作文進行空談,談一些沒有的東西,就是因為沒有素材所造成的。第二就是他們寫作文沒有什么技巧可言,因為他們在這之前不知道怎么寫作文教室門也沒有給他們交過多的技巧,所以他們寫作文的訓練十分少,所以寫出來的作文詞不達意,才會造成文章雜亂無章,讓教師讀起來也不暢通,這是因為他們基本的語文組織能力或者是說作文寫作能力都不具備所造成的。還有一些方面就是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沒有進行仔細的觀察,他們所描寫的事物他們沒有仔細的觀察,所以在寫的時候他們就不知道寫些什么,也沒有掌握正確地描述這些食物的方法,所以造成了作文中不知道寫些什么。這幾個原因總的來說就是學生們不會觀察不會積累所造成的,沒有一定的自我觀察能力與表現能力。作為寫作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觀察一切的東西學會積累有了積累才能有寫的好的作文。那么這就是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的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二、解決的辦法

(一)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對觀察的興趣與思想意思

寫作教學作為一個重點培養項目,觀察能力是作為主要的方面,在小學的作文中要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們意識到觀察能力對于寫作的重要性有了好的觀察能力與與素材的積累人力小學生才可能寫好作文要讓他們有這種思想意識,然后再重新去入手,他們的觀察能力就會越來越好了。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在觀察中保持熱情,誘發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做到以趣引趣。

(二)在作文教學中明確觀察目標

觀察目的是否明確,將直接影響到觀察效果。觀察目的明確,就可以在周圍眾多的事物中進行選擇,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的物體上。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觀察時注意力更加集中。動物界里的鳥獸蟲魚千姿百態,有的飛、有的跑、有的爬、有的游。指導學生觀察,就要注意發現特征,抓住特點。如觀察動物的眼睛,貓的眼珠是綠的,綠得發亮,同一只貓的眼睛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情況下不相同,夜晚捕鼠時它睜得又圓又大,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它卻瞇成一條線。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紅的,像兩顆紅寶石;雞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清東西。這樣,學生在觀察時通過比較分析不僅能著重地看清事物的主要部分,而且能看清事物的整體和各個細節。所以觀察動物,就要明確觀察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觀察植物就要觀察它的干、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觀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幾個方面特點;觀察活動,就要觀察整個活動的過程:開頭、經過、結果;觀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點。總之,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提出不同的觀察目標。

(三)通過深入細致的觀察,教給學生觀察方法

觀察,不是像鏡子那樣被動的反映,而是一個有意的知覺過程。根據兒童隨意性強的特點,教師必須重視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教給學生觀察順序。任何事物,無論是動還是靜,它的存在與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因此,觀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順序。一般的觀察順序有:整體D部分D整體;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中間到兩邊或從兩邊到中間等等,如:指導學生觀察課間活動時,就可以選用“整體―部分―整體”、由“遠及近”的觀察方法,先讓學生觀察整個活動場面的活動氣氛,再觀察每一個角落的活動情況,最后回到整體上。這樣,不但教給了學生觀察方法,還教會了學生有序的說話、作文。

在觀察時要善于比較。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往往是籠統、粗略的。他們不善于將對象與對象、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進行比較。比較法就是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事物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掌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和不同點,認識事物的發展過程,掌握其特點。

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感知事物。在觀察過程中指導學生對觀察對象層層深入地探究,使認識不斷深化而達到對事物有個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由此物此景此情聯想到彼物彼景彼情;由眼前想到過去或將來,使思維更加活躍,認識更加廣闊。

我們在作文訓練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讓學生學會把握事物,然后才能夠表達事物。就像畫畫一樣,你要胸有成竹才能畫得出來好的作品,在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也是這個道理。還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要從最基礎的觀察能力抓起,學生心無點墨怎么可能寫得出來好的東西呢!所以觀察能力就是為了讓學生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積累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積累一些有用的素材以后運用于寫作表達上面,這樣的作文才會是精彩的作文。

參考文獻

[1]萬卓陽.淺談小學語文新課改下對于能力培養的改變[J].吉林語文教育報,2015(34).79-80.

第6篇

關鍵詞 作文教學 樂寫作文 會寫作文 愛寫作文

一、激發習作興趣,讓學生樂寫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是最健康美好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是作文教學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呢?現就結合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簡單地說說以下幾種切實可行的激趣方法。

(一)創設情境,促發寫作欲望

教師在課堂中創設的情境,可以變靜態教學為動態教學,使小學生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投入寫作狀態,使其情感在游戲活動中得到張揚,創造精神在游戲活動中得到培養。

如在輔導學生寫一個活動場面時,我事先準備好幾個氣球,然后把氣球系在幾位學生的腳上,讓他們模仿電視上的游戲來進行踩氣球活動。活動前提出要求,要求學生在快樂的同時,應重點觀察做游戲的同學,看看他們是怎樣踩的,動作如何,踩氣球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竅門,再留心觀察整個教室場面,其他同學的表情怎樣,自己的心情怎樣。學生記清要求后,開始活動。當活動一結束,立即讓他們互相說一說活動的經過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動筆寫下這些活動的場而、歡樂氣氛、人物外貌、心理活動、動作神情。這樣,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不用胡編亂造,每篇習作都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課變得快樂起來,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于他們都盼望多上作文課。

(二)活動體驗,激發習作興趣

小學生本身生活閱歷淺顯,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均很有限。為此,學校和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動,為學生的體驗創造條件,讓學生從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激發習作興趣。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體驗后,作文便顯得詳盡具體,真實感人。

如我一次讓學生寫一個場面“記一次迎而接力比賽”時,由于同學們只是看過個別年級的比賽,而且時間已久,所以學生的印象也很模糊。我雖花了不少精力講解、引導,但大家所寫作文簡短空洞,干巴巴的。于是,脆用一節課,組織同學們進行了一次迎面接力比賽,大家相當投入,玩得很盡興。第二天,同學們交來的作文令我耳目一新,篇篇內容充實具體,讓人如臨其境。可以看出,學生在體驗活動樂趣的同時,自然也就積累了寫作素材,不僅積累生活事件素材,還可以積累優美詞句,一舉兩得哦。

二、培養寫作習慣,讓學生會寫作文

作文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練習寫作時養成的作文方式。根據小學作文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的重要內容。學生的寫作習慣的養成,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習作興趣與習作質量。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有些害怕寫作文的學生常常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原因之一就是對生活缺乏觀察,缺少對生活的體驗。所謂觀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義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可以在學《石榴》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看關于石榴的資料圖片,觀察石榴的生長過程以及石榴花的顏色、形態等,并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品嘗,加深印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還使他們懂得了觀察的重要性,也養成了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還能通過觀察,積累大量的素材,以后寫作文也就不會覺得難了。

(二)培養學生勤于積累的習慣

引導小學生養成勤于積累的良好習慣,不僅能豐富作文的題材,切實解決“言之有物”的問題,過好作文的內容關,而且能把他們培養成為生活的有心人。要養成勤于積累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名著、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在上信息課時,讓學生把自己積累到的好詞、好句以信息的形式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種種方法讓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也加深了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點滴,把平時看到的現象,讀到好的文章,網絡上查閱的資料都記錄摘錄在好詞佳句本上。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三)培養學生自覺練筆的習慣

多讀多寫是作文教學的傳統經驗。多練才能熟練掌握寫作規律。我經常利用學校組織的一些課內、外活動,如學校組織的運動會、聯歡會,包括班上的主題隊會,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利用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多加練習,養成自覺練筆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愛動筆、多動筆。除了每周的小練筆,我還給班上的同學設立了一本共用日記本,通過比賽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一天一個學生,輪流寫下去),等每個學生都寫完后,再來評比出優勝的小組。學生興趣高漲了,不知不覺,學生還養成了自覺練筆的習慣呢。

三、改進評改方式,讓學生愛寫作文

一是自主評改,享受成功。葉圣陶說過,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怎么改呢?我認為自改作文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好方法。首先是訓練學生打單稿,讓學生先自己修改,改的時候要用嘴讀,讀到不順的地方就修改。然后老師瀏覽學生草稿,提出修改建議,如,批改方法是否得當、批改符號是否恰當等,再讓學生二次修改之后謄寫。

二是小組評改,分享快樂。使學生互幫互學發揮集體的智慧,其實在讀別人作文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他能給別人找到問題,也能約束自己,同組同學對他的評價有時比老師說的要更容易接受。

第7篇

摘 要:怎么才能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是語文老師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前提,是學習活動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高效課堂;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一個最大的難題,也是困擾老師構建高效課堂的大難題。怎么才能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是語文老師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小學生剛剛開始寫作文,對作文有一定的為難心理,做老師的要認真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寫作興趣,打造高效的作文教學課堂。

一、營造適合的寫作氛圍

小學生是最為感性的一群人,他們極其容易感動,教師要利用這個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良好情感,使學生在適合的學習氛圍中、適合的學習心境中開始作文的學習,這樣做的學習效率就會很容易提高。學生大腦空空沒有寫作素材是普遍現象,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情感可以抒發。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環境和情境,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積極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教學的情境,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比如,上課開始,教師可以根據今天要講的作文內容編一個小故事,模擬一定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到一定的語境中,學生的情緒和情感是寫作文必備的前提和條件。

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前提,是學習活動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教師激發小學生的作文興趣,就可以構建高效的作文教學課堂。對于小學生要堅持激發學生興趣,促進他們樂寫、愛寫、善寫的作文興趣。教師不要給學生制造壓力,不要讓學生怕寫作文,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愿意表達,喜歡表達,善于表達。老師還要指導學生善于擷取生活的新穎事件作為寫作的素材。用一個有趣的開頭、詼諧的指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這也是構建高效作文課堂的措施和途徑。

三、引導學生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很多學生一到作文課上就大喊沒什么可寫的,沒啥事可以記敘。這是學生不善于觀察的結果,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熟視無睹,缺乏發現作文素材的眼睛。一些精彩的內容,他們都忽略了。但是教師要把學生生活中可供寫作的內容挖掘出來,讓學生感到原來真的有很多的內容可以寫成很好的文章。學生就會善于觀察并將觀察到的生活內容寫到文章中。寫小事、從小的角度切入,以小見大是指導小學生作文的關鍵。

做好作文教學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小學作文。這是我們做老師的時刻應該明白和不斷探討的問題。

第8篇

一、要注重引導,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對于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培養他們的作文興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使學生感到寫作是一件很輕松的事。

1.多鼓勵,少批評

三年級學生在寫作時不是中心不明確,就是選材不典型,描寫不生動,更不用說錯別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師都按標準來打分、寫評語,學生就會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沒寫幾次作文熱情就會減弱。所以,對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文,老師應以肯定為主,盡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

2.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激勵他們取得成功

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展示習作的空間,為他們的寫作熱情再添一把火。每次作文后,我總是讓學生在班上讀一讀、評一評。

二、要平時注意觀察生活和積累素材

沒有積累,就沒有作文的素材,學生作文時就無法下筆。怎樣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呢?

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積累生活素材。作文來源于生活。我告訴學生,只要平時留心觀察,便會發現生活中可寫的東西有很多。農村孩子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有特殊的生活場景:星期天可以與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魚兒等;放學后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這些生活小事都是“一件事”這類作文的好素材。學生聽后驚呼,體會到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后,不再為沒什么可寫而煩惱了。

三、要指導學生積累語言

積累生活只是為作文積累素材,積累語言則是構成作文的重要元素。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我采取了這樣一些方法:(1)要求學生運用普通話交談,語言表達規范化。(2)積累優美語言。凡是課本上的優美語言,我都要求學生熟讀。(3)經常開展講故事比賽。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學生閱讀量,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

第9篇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長期以來,教師教作文難,學生寫作文也難。

作文難,究竟難在哪里?總結過去,我認為,作文難固然有其寫作本身的難度,但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看分”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抑制了小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而學生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囿于課本本身,忽視了教學與客觀世界的聯系,學生視野狹窄,詞匯貧乏,認識水平低,學生感到有話不會表達;其三,多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沒能從整體上把握小學各年級作文教學的階段特點,忽視了小學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要求普遍偏高,沒有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決作文教學中這一難題呢?

大綱指出,小學作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事物的能力。簡言之,小學生作文就是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水平”的體現,作文教學應促進這兩種能力的和諧發展。據此,小學作文教學要從培養寫作興趣入手,開辟兩種渠道,分清三個階段,抓住三個訓練,使小學作文教學構成一個科學的訓練過程,較好地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難題。

二、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內容

(一)激發作文興趣,把學生引入有話要說的境地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因此,要讓學生有話說,就要求教師把作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喜歡寫作文。

第一,先觀察后作文。只有引導學生感知具體形象的事物,才能激發其積極地思維,進而產生表達愿望。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觀察圖畫和實物,或者指導學生參觀,然后按照教師的指導寫作文,學生很有興趣,寫的文章有具體內容,有真情實感。

第二,先實踐后作文。如有計劃地設計游戲,編導小品,外出旅游等。學生親身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興趣盎然。由于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生活,增長見識,提高認識能力,因而寫的文章很有條理,語言也比較生動活潑,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

第三,抓時機寫作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善于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寫作文,學生就會感覺不到困難。例如,課間一個精采的場面,運動場上精采的表演,課堂上發生一個有趣的“風波”,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寫下來,或者在講讀課文中補寫一個情節,續寫一個結尾等。學生寫起來感興趣,“難”字似乎不翼而飛,達到練筆的目的。

第四,創設情境寫作文。創設情境是為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達到作文訓練目的而創設的。試舉一例,全校衛生大檢查前一天,五年級四班又上作文課了。我遲遲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設計:衛生優勝流動紅旗被一根教桿支在了黑板中間,搖搖欲墜,旁邊寫了一個醒目的大問號。學生們見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五分鐘后,我才走進教室,要求學生自己起題目把剛才的所見所聞及自己的心理活動寫下來。頓時,同學們有了興致,揮筆寫起來。有的同學以《奇怪,帶問號的流動紅旗》、《我明白了》等新穎的題目,在二十多分鐘內,寫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開辟兩種渠道,引來作文的活力

開辟作文訓練的兩種渠道是:其一,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豐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花鳥蟲魚、風雨雷電、寫觀察日記,鼓勵學生把他們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所見、所聞、所感寫在日記里。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其二,從閱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么寫的難題。包括兩個方面:(1)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從教科書中學習作文,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結合課內作文,緊扣訓練重點,統一要求,嚴格訓練。(2)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作文。語文教材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把知識形成能力,就必須加大課文閱讀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個階段,遵循作文訓練的規律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是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寫成篇作文”。起于“寫話”,間于寫“片段”,落腳于“篇的訓練”,三個階段有著內在的聯系,三個階段具體的要求是:即低年級說寫提早訓練,貫穿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每周設兩節說寫訓練課,以詞句訓練為主,讓學生圍繞一個中心,會說一句完整的話,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說一段通順的話,然后寫下來。中年級集中力量說好、寫好“片段”,達到內容具體,條理清楚,到四年級由片段訓練過渡到能寫簡單的記敘文。高年級成篇綜合訓練,突出加強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表達、修改等六項基本功訓練,達到內容具體,有條理,有中心,有重點,有真情實感,能展開想象和聯想。

(四)突出三個訓練,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從一年級起,乃至從幼兒園起,就要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教材,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指導看圖,看實物,帶領學生參觀、游覽,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留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訓練:(1)細致地觀察;(2)有序地觀察;(3)抓住重點觀察;(4)用多種感官觀察;(5)邊觀察邊想象和聯想。

第10篇

[關鍵詞]小學 作文 讀 寫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6-008

小學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領悟讀、寫兩種方法的精妙,并將這兩種方法化為己用,真正理解其精髓,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讀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學生剛接觸寫作,沒有素材,沒有寫作技巧,沒有寫作習慣,使得學生寫好作文難上加難。將讀作為打開小學生認識作文的突破口,讓學生從讀作文中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并靈活運用于寫作中,就可以為學生寫好作文奠定基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下面,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讀故事,為學生寫作鋪路

小學生初次接觸作文,對作文這種語言表達形式沒有形成一定的認識,使得學生“下筆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將讀作文作為突破口,讓學生閱讀大量的作文,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而讀何種類型的作文,顯然成為教師作文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對于沒有接觸過作文的學生來講,故事性作文更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讀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真正實現小學作文的教學目標。

現以《小鷹學飛》為例,從題目可以看出,教材內容屬于故事性內容。課前,教師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對課文進行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明白教學內容蘊含的道理。為此,教師提問:“小鷹學飛講述了什么道理呢?”經過教師對課文的剖析,學生認真回答教師的問題“小鷹學飛講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也使學生明白了要虛心受教的道理。課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寫作。由于學生還不懂在作文中蘊藏道理,只是簡單描寫,大部分學生都寫自己養的小寵物以及與小寵物之間的感情。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能夠接受和理解的內容難度不大。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簡化作文的理解難度,先從閱讀故事性作文出發,讓學生對讀作文產生興趣,從而讓學生成功過渡到寫作文。

二、讀作文,積累豐富素材

作文素材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寫作質量,學生寫不好作文、不知道怎么寫作文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作文素材儲備少,導致學生寫作時沒有辦法對作文題目展開論述。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閱讀作文,不斷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為學生寫好作文奠定基礎。

現以《微笑著承受一切》為例,學習課文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微笑的力量”為主題進行寫作。在此之前,教師要求學生閱讀作文,并將其作為一項作業任務,每周定期抽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如名言警句、好詞好句的記錄情況等。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將閱讀中積累的素材用到作文中。有學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句名言“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價值。”這學生的作文主要寫的是遇到挫折時的態度,用這一句名言畫龍點睛,使得文章的觀點更具說服力。同時,有學生在寫作中巧妙運用自己摘錄的好詞好句,使得作文語言更加優美。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素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作文中有更多的話可以說,又可以為學生寫好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讀方法,借鑒寫作方法和技巧

寫作文時,如果已經確定主題、素材,決定作文是否優秀的關鍵就在于方法。采用恰當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整篇作文進行合理的謀篇布局,讓整篇作文讀起來猶如行云流水,其作文布局緊湊完整,就可以讓作文大大加分。所以,運用讀作文的方法,讓學生更加容易寫作文,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讀方法,學會借鑒寫作方法和技巧。

第11篇

媽媽,我要跟老師學寫作文

松溪縣鄭墩中心小學五(1)班

吳晨露

星期一中午一放學,我就急沖沖地往家里趕,剛進家門,就大聲地喊:“媽!媽!我要跟老師學寫作文!”

媽媽正在廚房里炒菜,聽見我那么大聲地喊叫,以為出了什么事,趕緊放下手中的活兒,快步走出廚房,焦急而又關切地問:“怎么啦?露露,你怎么啦?”媽,您別緊張,沒什么大事,但是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請您認真地聽我往下說。媽,今天我們班又換了一位語文老師,剛開學才一個月,我們班就換了三個語文老師,您一定不知道,我們這位新來的楊老師可神了,他簡直就是一位作家。上午第一節課楊老師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說他愛好寫作,有60多篇文章分別發表在《人民日報學員通訊》、《福建日報》、《福建工商報》、《福建衛生報》、《福建科技報》、《海峽西岸新農村》、《廈門晚報》、《少年文學報》、《閩北日報》、《閩北工商報》、《武夷》、《閩北科普》等刊物上,指導的學生作文也有十幾篇先后在《小作家選刊》、《小學生世界報》、《福建法制報》、《百家作文指導》、《海峽周報》、《小學生高分作文揭密》、《小學生閱讀與寫作》、《閩北日報》等全國公開發行的書刊上發表。哇!這位老師寫作文太厲害了。當時班上有好多同學都睜大了眼睛,我也有一股從來沒有過的沖動,機會難得,我一定要想辦法跟老師學寫作文!

媽,我現在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平時作文寫得不好,我多想像班上有些同學那樣,作文被老師當作范文來讀,然后粘貼在學習園地欄上,那是一件多么驕傲、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也想有朝一日同學們也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我還想,只要我用心跟楊老師學寫作,將來總有一天,我的作文也會在學校組織、甚至是縣里的征文比賽中獲獎,說不定還有可能在報刊上發表呢!那該有多好啊!可是,媽媽,我膽子小,我不敢自己去跟老師說,我怕被老師拒絕,媽媽,我親愛的媽媽,求求您去學校幫我好好地跟楊老師說一說,行嗎?求您了,媽媽!吃完午飯您就去好嗎?可千萬別忘了喲!

(指導老師楊敬青)

(本文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描寫,生動刻畫出一位聰明懂事、求知若渴、要求上進的小女孩形象。)

松溪縣鄭墩中心小學五(1)班

吳晨露 小學生兒童游戲網

第12篇

以前,我寫作文的時候,總是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寫得很好。老師的話,不聽;媽媽的話,拋在腦后。

有一天,霉透……老師布置的作文《我學會了xx》,我一聽,頓時感到胸口上長草——心慌,不知該怎么寫。這下真是小爐灶翻身——倒霉。我的作文沒能得優,我就成了霜打的茄子。我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讓媽媽教我寫作文。我寫了一小段,錯了,翻一頁。又寫了一小段,還是錯了,我又翻了一頁。就這樣,一本作文本不一會兒就宣布報廢了,我的心里就像半夜吃黃連——暗中叫苦。媽媽嚴肅地對我說:“孩子,寫作文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地來。”

聽了媽媽的話,我開始每天堅持看作文書,積累優美詞句,每天堅持寫日記。每次老師布置作文,我就先寫草稿,然后認真修改,最后才抄在作文本上。

我終于成功了,我實現了我的夢想。2010年,我的作文《我的馬屁精》在《小學生作文》上發表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再后來,我的作文陸續發表在《小學生優秀作文》、《快樂作文與閱讀》(注音版)、《創新作文與閱讀》、《作文大本營》、《中國少年先鋒報》、《作文指導報》等報刊。我用艱辛的汗水換來了成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老師和媽媽的教誨下,我養成了認真寫作的習慣,我的寫作感言:老師為我插上了寫作的翅膀,我就要用心去飛翔!

重慶市萬州區紅光小學三年級:張笑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旬邑县| 昭觉县| 彰化县| 增城市| 大埔区| 黄大仙区| 虎林市| 临海市| 修水县| 莆田市| 商河县| 建宁县| 行唐县| 沛县| 永吉县| 曲周县| 健康| 泾阳县| 新安县| 柳河县| 屏东市| 邛崃市| 平顶山市| 三门县| 同仁县| 绥宁县| 建湖县| 曲靖市| 桓台县| 灵武市| 洛宁县| 会宁县| 潼南县| 浙江省| 道孚县| 常山县| 武宣县| 沧州市| 万盛区| 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