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課堂教學步驟

課堂教學步驟

時間:2023-05-30 08:53: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課堂教學步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怎樣寫好規范的英語教案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開始備課時,教師得考慮一系列的問題:如何計劃一個課時?如何遵循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課程標準?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課堂教學組織者?怎樣最充分地利用課本和各種教學手段?怎樣的教案才算是“規范”的?下面談談如何寫好規范的教案:

一、教案的格式

教案的格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好的教案一般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1、教學目標:即一堂課最主要的總目標。

2、教學目的:即一堂課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詳細目標。細列這些條目,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有機地安排各個教學環節,預先判斷目標是否適度,在課堂結束時或課后評估學生的學業成就。要羅列教學目標,明確寫清要求學生做到的是什么,不能太含糊。這里要注意其可行性。清晰的教學目標有利于課后重新審視并評估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掌握程度。

3、重點和難點:一堂課中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列出來,以便于設計合理的教學步驟

4、教材和教具:列出教材和教具看似小事,但設計好使用策略就意味著教師明確了上課要帶什么以及課堂各個環節如何安排。常常有教師去上課忘記帶錄音機、投影片、掛圖、卡片、課堂作業或學生作業本之類的東西。寫上要帶什么、如何應用會有幫助。

5、教學步驟:這也沒有統一格式。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步驟自然不同。即使相同的課型,教材、學生、教學條件不一樣,教學步驟也就不一樣。這一部分可包括:

(1)開場白或開場活動、游戲,作為“熱身”(warming-up)。

(2)一系列的活動及教學設計。應預先給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兩兩活動、教師和學生的說話時間等各個環節分配好時間。

(3)結束語。

6、板書設計:將最重要的單詞或詞組或知識點,列出來,使得學生明確一節課的重點,課前設計好,就不會出現漏寫或者板書雜亂無章的現象。

7、課外作業:要精心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

8、課后小結:小結一堂課的得失,分析教與學的實際情況,以便于及時作出調整。

二、寫教案時要考慮的問題

1、如何開始備課

在教師著手備課之前,必須吃透課程標準(大綱)及教材,在此基礎上,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的語言能力,以確定課題和教學目的,明確教學目標。從教學目標出發,確定重點和難點,考慮用哪些教學法來組織課堂。然后精心挑選、設計練習,確定要做、改、刪、增的練習,列授課計劃提綱,再逐步仔細預測各種教學技巧和教學手段的應用,特別是涉及可能修改計劃、增刪內容的教學步驟。

2. 思考幾個問題

(1)教學技巧上,是否有足夠的變化可以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成功的外語課上總有不同的活動,使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

(2)不同教學技巧的應用和教學的組織有沒有得到有序的、合乎邏輯的安排?理想化的課堂教學須朝著教學目標由易及難、循序漸進。建立在新知識之上的教學活動必須精心安排。

(3)整堂課的節奏設計得好嗎?節奏的含義,可以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活動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如果課堂活動多而短,那么學生剛剛找到某活動的“感覺”,又得“跳到”

2 讀后感

下一個活動去了。這樣不好。第二,教師應考慮如何把各種教學技巧、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揉合在一起。例如,一堂課上連續搞全班倆倆全班小組倆倆全班……的活動,每個活動五分鐘,那么,這些活動是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的。第三,控制好節奏也有利于各個教學活動之間的銜接。例如:

(4)整節課的時間有沒有安排好?這是備課最難控制的因素之一。新教師往往容易提早授完所備內容,而后又易矯枉過正,不能完成課時計劃。這里有兩點值得提醒。預先準備一些“備用”的復習活動。如果提早授完已準備的內容,則進行復習鞏固練習。

3. 學生的個體差異

隨著教學過程的重心由教師向學生轉變,學生的主體作用日益突出。課堂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主張,備課一般應以中等程度的學生為準,但也應適當照顧兩頭的學生。可以考慮以下五個方面:(1)教學內容適當包含一些較難或較易的項目,(2)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問不同難度的問題,(3)設計的教學活動盡可能讓全體同學都參與。

4. 學生談話與教師談話

第2篇

【關鍵詞】高中生 政治 教學 新授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073-01

新授課,顧名思義是以傳授新知識,在知識上、能力上、情感上提出新要求為主要任務的課堂教學活動。它是最主要最常見的課型之一,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方面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上好一堂新授課呢?說到根本,想要上好一堂新授課,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學習階段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選擇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安排好課堂教學步驟。所以上好新授課,重在對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步驟安排及運用。對于如何安排和運用這些步驟,我覺得這樣幾點比較重要。

一、復習知識要注重高效度

對于前面學習的知識一定要有適度的檢查,這種檢查不僅要注重形式上更要注重內容上的檢查,檢查既是讓學生主動落實的督促,更是銜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的發力點,以利于新知識的接受。檢查的方式可以口頭問答,也可以黑板演示。內容上可以是上一次課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以前學過的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內容。但選取內容一定要精簡生動,內容難度適中,形式靈活多樣,有利于新課的講解和學生興趣的思考,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年齡特點。

二、新課導入要注重高質量

課堂的導入環節是聯系復習舊知識與新課講解的紐帶,對于學生思維的銜接以及對新知識角度的思考非常重要和關鍵,高質量的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既可以在檢查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以問題的方式逐層深入循序漸進,也可以從學生身邊比較關注的事件或者是社會上最近發生的比較有影響力的事件入手,或者是設計一些巧妙的環節來引導,但角度選取要新穎有立意,語言引導要組織合理有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主動性。也可以使用實物或者是一些言行的夸張度來增強課堂導入的高質量。

三、知識傳授要加強參與度

在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師就應及時地將新授課的內容,有計劃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展現給學生。當觸及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或者說是新知識的生長點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運用恰當的形式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知覺器官真正參與和探究新知。課堂不在于老師講多少思考多少,而在于學生參與多少學多少,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的問題必須提得恰到好處,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學生,對不同的對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師的啟發點撥要適度,要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運用語言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當堂理解并能進行一定的鞏固。

在引導學生參與的方式上,應首先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吸引力,可以采用問題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分組討論,將討論的結果以口頭或文字的形式反饋出來,也可以采用情境設置學生參與的方式進行,使學生身臨其境的主動的去在過程中掌握知識并培養能力。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方式,學生的參與度是要注意的,既要注重面度也要注重效度,同時在方式的選擇上要有彈性,要分層次,老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引導好。

四、課堂練習要注重多層次

新知識講授完以后,必要的課堂練習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并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提升。因而課堂練習不僅必要而且必須,是整個課堂教學步驟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但是在練習的選取上首先要注重基礎,因為學生剛剛學完基礎知識,對基礎知識的扎實是以后處理練習的基礎,而且多數同學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主體,其次選取的題目不應過多容量不應過大,層次上要分明,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思考處理問題并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對于題目的設問上要采用多角度多層次設問的方式,既能化解問題,又能讓層次不同的學生發揮出自己的知識水平,給學生留下發揮的空間。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有些知識來不及處理的話,可以采用課外學生探索的方式繼續進行。讓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或者是相關的內容進行開放式的深入學習。當然這種方式主要是對課堂的延續以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一定的模式或者說是答案。也可以讓學生就小論文的方式針對課堂的重點部分進行課后的學習探討。

五、課堂總結要體現濃縮性

第3篇

[關鍵詞]高等數學 課堂教學 方法 步驟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一門科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是其固有的特點,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嚴謹的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而且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科學研究所必需。然而,近幾年來,隨著高校招生量的不斷擴大,學生素質基本呈下滑趨勢,大多數學生學習高等數學感到困難,為提高教學質量,針對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現狀,采取相應的措施,已成為教學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高等數學困難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進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索。

一、提高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1.優化教學內容,加強針對性、體現應用性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根據專業特點,學生特點,打破剛,案的框框,調整教學內容,合理做出取舍、補充,便于因材施教。比如,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認識學習意義,了解課程的主要內容和作用,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教師備課時要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確定好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分析知識點的背景及來攏去脈,分析教學內容對學生知識結構、技能訓練、發展能力的作用。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內容,分清授課內容的主次、輕重、緩急,從而避免全面開花,有利于改變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的狀況。

2.改進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方法多樣性

好的教學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可以嘗試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避免千“課”一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將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狀態,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

突出“啟發”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著重圍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做文章,利用高等數學特有的邏輯性,用“講”來引導、啟發、組織和激發學生的“學”,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積極的思考。

善于“對比”教學,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掌握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善于抓住高等數學中的各種矛盾(例:數與形、常量與變量、微分與積分等)做文章,采用對比法教學。另外,在教學中還應注意新舊知識的對比、正確與錯誤的對比、公式間的對比、不同解題方法之間的對比等

加強“直觀”教學,對于高等數學中抽象、復雜的理論和思想方法,教師應盡量運用猜想、畫圖、類比等直觀性教學法,使其直觀化、簡單化,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常用的“以直代曲”的數學思想方法,我們就可以這樣來類比,地球表面是一個球面,但為什么我們平常看到的卻是平面呢?其實這就是局部“以直代曲”。這樣就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可供想象的空間,不僅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把握教學規律,完善課堂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是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和可操作性的。數學課堂教學的步驟是教師通過優化整和各種教學方法、策略,把先進的教學理念靈活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形成的。一般地,教學的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復習導入,結合學生基礎和特點,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及時進行復習。復習的方式可采用提問學生、師生協作或者教師以最簡潔的語言總結等。

良好的開端是課堂有效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要選好要教授內容的切入點,抓住每一個機會,創設學生愿意學習新知識的可教學時刻。教師通過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潛在知識,把數學學習任務拋錨在為未來生活和工作做好準備的任務或問題中,通過幾句點撥,幾筆勾畫,理清知識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打開學生的眼界。

2.教師精講示范,再現主要的教學內容

教師精講內容時,能理清要點,用嚴密的數學語言把主要內容概念化、系統化、結構化,能結合學生的實際,靈活地使用大腦中的典型題進行例題的示范講解。實驗證明教師講解自己編的題,能較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對書上例題大部分可略講,引導學生把書上例題當成參考,當學生遇到不會做的題時,再回到書上,參考或模仿例題的解題思路和步驟。

3.組織學生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也是教學步驟中的主要環節,占用課堂大量的時間。因為學生的數學基礎差別較大,所以筆者在組織的學生課堂練習中嘗試了一些有效練習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在黑板上寫出已做完的練習題的解答過程,即練習題題解,獲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4.簡單回顧與總結,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

簡單回顧與總結能使師生積累有益的經驗,促進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在回顧知識要點和總結方法時,教師要把重點、難點講到點子上,講得恰到好處。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可以通過師生協作或生生合作,指出學生積極的課堂表現,匯聚學生進步的閃光點,形成有效的過程評價。因此,教師要給出學生平時課堂學習及表現的量化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過程評價。

5.布置分層次作業和預習任務

數學課堂教學是以一定的課前預習為基礎,課后復習為補充的。教師布置分層作業,可依據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從教材的基礎練習,鞏固提高練習或課外升學復習資料中選取。課前預習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可以是一些與知識有關的數學史、數學常識、數學研究動態及需要上網和查閱資料才能獲得的信息。

參考文獻:

[1]王振林.淺談高等數學的學習方法.太原科技, 2006,(5).

[2]秦桂香,謝永欽.高等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的改革與實踐.數學理論與應用,2005,(12).

[3]羅箭華.論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及其培養.柳州師專學報,2002,(10).

第4篇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改革雖已歷經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時至今日,人們仍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嚴峻的事實,為數不少的語文教師的成功經驗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語文教學低效、落后的局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語文教改的關鍵,也是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最優化的關鍵。

什么是語文課堂的教學最優化?韋志成先生曾經下過一個定義:“所謂最優化,就是在尊重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的基礎上,為了達到科學的教學目的,教師選取最好的最適合該具體條件的課堂教學和教學過程的方案,實現學生在自己起點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獲最佳的教學效果。”這番話給我們的啟示是:優化沒有固定的模式,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之路受教師素質、學生智能等多種可變因素的制約。所以,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有責任提高自身素質,認真研究學生特點,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最優化。

怎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最優化的?依據不同的標準,選取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多樣化的解答。我認為,優化是科學美的內核,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定然會呈現出科學美的基本特征:簡明、和諧、新穎。

一、教學目標簡明、突出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結果和標準,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即對整個教學過程產生指向、激勵和標準作用。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它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步驟的實施起制約作用。有沒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制定得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是看課堂教學的優化程度。所以,語文教學強調教學目標的鮮明集中,不蔓不枝。在講《春》一課時,我開門見山地交代課堂教學目標:欣賞和學習課文寄情于景的表現方法。教學過程中,我提出了幾個問題:1.為什么課文一開頭就用疊詞盼望著,盼望著?2.作者描寫的五幅畫面,描寫了怎樣的春天?3.結尾,作者為何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學生圍繞設置的問題自由討論,準確地體會到作者在寫景中表達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這樣,教師教有目標,學生學有方向,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教學過程協調、和諧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立體的流動過程,包含師生、文道、講練等多重矛盾關系。要使這個過程成為一個優化的過程,重要的原則是和諧。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要求與學生接受水平脫節,教師講風肆虐與學生訓練落空等現象,都是有悖“和諧”原則的。

教學過程協調、和諧,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的彼此溝通和默契配合。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雙方機智之光的閃耀,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都來自于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高度融合。這種融合與和諧在優化的語文課堂中表現為:教師教學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表現。在講授《天上的街市》時,我首先展示教學目標: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2.背誦全詩。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同學們的親身經歷:兩個人或幾個人聊天,由一個足球可以聊到宇宙飛船上天,甚至外星人的生活,讓同學們明白什么是聯想,什么是想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讓學生隨意想象一件事,當即口頭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為神奇的是,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處于最佳狀態的前提下,全班學生在限時五分鐘內完成了詩歌的背誦任務。課上,我一方面給學生以充分的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權利和機會,另一方面在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中,給予適時點撥、有效幫助、恰當引導,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學過程的協調、和諧,還應包括講練的融合統一,相得益彰。講和練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精講多練統一在課堂上,尤其是一些語法和知識的學習上,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三、教學設計新穎、不俗

教學設計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步驟所作的精心安排。教學設計最能體現出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學設計客觀上受到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的制約,主觀上又融合了教師的個人作用,自覺不自覺地顯示出教師個人的教育觀點、教育科學理論修養和專業水平。成功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保證。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其教學設計是巧妙的,巧就巧在能從學生心理和認識規律出發,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天凈沙·秋思》一課,我根據詩歌的三美,設計了四個教學步驟:1.通讀全詩,掌握詩的節奏。2.觀察圖畫(預習所作),自行用詩句描述畫面內容。3.理解詩歌內容,思考詩人描寫了幾種景物,表現了詩人什么心情?4.板書設計成一個“愁”字,體現詩的主題。四個步驟以詩歌的三美(節奏美、形象美、語言美)一線貫之,脈絡分明,環環相扣。

第5篇

一、教案的格式

教案的格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好的教案一般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1)教學目標(Goal):即一堂課最主要的總目標。雖然可以是相當概括的(generalized),卻道明了貫穿整堂課的主題。如“了解打電話用語”。

(2)教學目的(Teaching objectives):即一堂課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詳細目標。細列這些條目,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有機地安排各個教學環節,預先判斷目標是否適度,在課堂結束時或課后評估學生的學業成就。要羅列教學目標,明確寫清要求學生做到的是什么,不能太含糊。這里要注意其可行性。比如下列教學目標就太含糊,教師將無法有效地在教學活動中體現,也無法評估其有否達成。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passive voice. Students will do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3)教材和教具:列出教材和教具看似小事,但設計好使用策略就意味著教師明確了上課要帶什么以及課堂各個環節如何安排。常常有教師去上課忘記帶錄音機、投影片、掛圖、卡片、課堂作業或學生作業本之類的東西。寫上要帶什么、如何應用會有幫助。

(4)教學步驟:這也沒有統一格式。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步驟自然不同。這一部分可包括:①開場白或開場活動、游戲,作為“熱身”(warm-up)。 ②一系列的活動及教學設計。應預先給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兩兩活動、教師和學生的說話時間等各個環節分配好時間。 ③結束語。

(5)評估(Evaluation):怎么知道教學目標有否達成呢?如果不對一堂課的內容進行評估,那么,教師常常是在對教學效果進行主觀臆測,而無法被客觀的觀察和正確的評估所證實。

(6)課外作業(Extra-class work):這一說法有別于家庭作業(homework),不一定在家里完成。不過,重要的是,課外作業要精心設計,并向學生講清,必要時應將作業內容和要求寫在黑板上。

二、備課要領

(1)如何開始備課。 在教師著手備課之前,必須吃透課程標準(大綱)及教材,在此基礎上,考慮學生的語言需求(language needs),以確定課題和教學目的,作為本節課教學的總目標。再考慮列出1~3條本節課的終端目標,并詳細記下。對于新教師,可要求其選擇適當的課時,寫明要說的話及預計學生的回答和反應。指導老師有責任和義務適當安排其寫這樣的詳案。對于所有的教師來說,應選擇性地寫下教案的部分詳細內容,如活動介紹,活動導語,規則或概括性的內容,預計易引起偏離的地方及應采取的措施,口頭測試技巧,活動小結及課時小結等。

(2) 變化(variety)、序列(sequencing)、節奏(pacing)和計時(timing) 。

在考慮各個教學步驟時,或寫完整個教案后,教師須從整體上審視這個課時計劃。這里有幾點可供參考:

教學技巧上,是否有足夠的變化可以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成功的外語課上總有不同的活動,使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

不同教學技巧的應用和教學的組織有沒有得到有序的、合乎邏輯的安排?理想化的課堂教學須朝著最終目標由易及難、循序漸進。建立在新知識之上的教學活動必須精心安排。

整堂課的節奏設計得好嗎?節奏的含義,可以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活動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第二,教師應考慮如何把各種教學技巧、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揉合在一起。第三,控制好節奏也有利于各個教學活動之間的銜接。例如:

T: Okay, you’ve just had a good chance to listen to the way Mike answers the phone when Mary is out. Now let’s do telephone calls in pairs. One of you calls, and the other answers the phone and tells the caller that the person is out. You’d better use different expressions at different times.

第6篇

【關鍵詞】英語“說課” 要素 學生主體 任務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051-02

說課,即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較為系統地講述某一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及其設計的理論依據,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說課教師被要求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將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材地位、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及其理論依據等用簡要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說課能夠展現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維過程,并且顯示出教師對教學目標、教材、學生能力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運用有關教育理論和教學原則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本文中,筆者就多年對英語學科說課的認識,從英語學科特點出發,依據具體案例,詳細闡述了英語學科說課的幾點要素:說“學情”、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步驟”、說“教學反思”。

一 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開展,因此,學情分析是英語說課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充分了解、分析學情,有助于教師運用任務型教學原理設計多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所設計的較真實的語境下進行交流,培養積極的情感和學習態度;同時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循序漸進,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教學應面向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補償教學,布置簡單的任務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進行拓展教學,給他們創造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體現“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觀,使每個學生均學有所得。

此外,由于學生理解快,“忘”得也快,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說明在“學”的同時缺乏“練”。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遵循記憶規律,教師必須做到“精講多練”,以符合學生個性特征和年齡特征的小組或個人活動為載體,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任務。任務必須反復,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牢記知識。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參與、探究的學習過程,運用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協調合作的能力。因此,一個好的說課方案,應盡可能從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個方面綜合分析學生情況,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二 說“教材”

“教材分析”應詳細說明“教學內容”(Textbook)和“教學重點、難點”(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教材”說得是否恰當,直接反映說課者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并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制訂。對教材理解越深刻,說課內容將越充實、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點水、觸及皮毛。

如本節課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英語1(基礎模塊)》的Unit 2 Job Hunt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是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學生在經過前兩部分的學習后對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已有了較具體的認識。為了更好地過渡到讀和寫的訓練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就本部分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向學生進行簡單的介紹。在本節課上,教師會訓練學生閱讀表格并從中獲取、讀取表格細節信息的能力,同時也通過對情態動詞“can”的學習,為學生完成單元任務――運用所學語言填寫求職表做相關的語言準備。

以上是說課者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包括了該模塊在教材中的位置,本節課包含什么內容,要讓學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訓練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科學方法,發展他們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建立怎樣的情感,養成怎樣的態度和形成怎樣的價值觀,對學生的以后學習和終身發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等。

此外,筆者認為,說課者準確、簡練地提出教學重點、難點是有必要的,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往往是學習與研究其他知識的樞紐,準確掌握教學中的重難點往往可以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 說“教學目標”

分析教材后,就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對教學活動具有很好的導向和監控作用。說課時,如何科學描述教學目標呢?先來看看案例中對教學目標的描述:

第一,語言知識目標。(1)熟悉了解各種英文申請表內的相關細節知識;(2)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情態動詞can的表述能力;(3)識記、掌握申請表中出現的常用詞匯。

第二,語言技能目標。(1)能夠讀懂簡單的含有個人信息的英文申請表;(2)準確地根據個人情況填寫簡單的求職表;(3)發展學生小組合作能力;(4)培養能力較強學生應對求職面試的能力。

第三,學習策略。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充分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第四,文化意識。理解中國人與英美國家的人們在詢問個人信息時的不同習慣。

第五,情感態度。初步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所需的技能,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能力,樹立求職就業的自信心。

由此教學目標可以看出說課者的教學理念已由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此外,該教學目標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

四 說“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應當被視為說課的核心要素,說課者不僅要通過對教學步驟的闡述表述出本節課的知識點,也應簡要闡明要學生掌握該知識點教師將如何安排教學活動,即分別說明學生活動及教師活動,該活動在本節課中所起到的作用如何,會達到怎樣的效果。

合理安排豐富的教學活動對英語教學來說至關重要,教學活動不僅可以體現出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鼓勵學生將英語學習融入日常生活。在這個環節中,隨著課堂活動的深入說課者應一一說明在每個環節中教師會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學生又應采用哪些學習方法以求達到相應的學習效果。筆者截取案例中的部分教學步驟安排,以供研讀。

案例中部分教學步驟安排表

Teaching Links Students’ Activity Teacher’s Activity & Context Teaching methods/ Strategies/Aim Effect Prediction Time

Step One:Greeting & Lead in I. Greeting

1. Pre-class English song

2. Greet to the teacher I. Greeting

1. Play an English song that students are familiar with before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try to sing together

2. Greet to the students Create a relaxing and active environment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Students will feel easy and have the class with interest 1min

II. Lead in

1. Look at the forms on the screen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them

2. Think it over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3. Follow the teacher to know the tasks in this class II. Lead in

1. Show the students some kinds of application forms directly

2. Directly ask a question:What is it for?

(The last two forms are application forms)

3. Present the students the task in this class: Learn to read the application forms and try to work out an application for employment of their own To lead in the new lesson and make the students have a vague sense of the application forms, the teacher can take the method of brain storm Cultivate and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s of English learning in this class

Remind the students the theme of this unit: Job

Hunting

Task-based teaching All the activities are the preparation of the unit task

Students can definitely know the task in this clas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And the unit task can embody the idea that students can use what they learnt in the class into the real life and work 2min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此表為教學步驟的第一步,雖然僅僅用時3分鐘,但卻將本節課的導入部分闡述得十分詳細。我們可以看到說課者明確提出了本堂課所采用的任務型教學方法。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出本節課的主要任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學生明確地知道本節課應該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

五 說“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說是一名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身份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反思的內容不僅應該包括教師對教學中所產生的錯誤或缺點進行反省與批判,也應包括其對教學中的優點和長處的肯定。此外,教師對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意外事件的預設及應對方法也是必不可缺的,這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以下是案例教學反思中對課堂情況部分預設的描述:

考慮周全,應變得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許多意外情況的發生,為能夠從容地應對此類事件,我在課前就做出了多種預設:

第一,學生不能完全明白教師對任務的表述,不知道該做什么。

應對方法:(1)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的詞匯,并在對活動的講解之后進行親身示范。(2)所選話題應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突出語言的實用性。

第二,學生在課堂上會感到拘束,在檢查學生活動完成情況時學生不好意思站起來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

應對方法:(1)教師提前示范,示范行為可以略為夸張。(2)通過課上的觀察,在學生進行任務時指導鼓勵幾個積極性高、活躍的學生先于他人將自己的表格展示給其他人,以帶動其他同學。(3)將班級分為若干部分,每組涉及范圍不要太大,讓學生在小范圍內活動。

第三,在任務展示階段,教師點名讓學生展示活動結果,會出現學生不積極、冷場的現象。

應對方法:采用鼓勵和教師親身參與的方法帶動全班學生動起來。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課堂情況需要建立在教師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一位特定教師和他所教學生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代溝越來越深,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語言類的教師要一直保持“年輕態”,讓自己的心理年齡“越活越年輕”,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

說課是素質教育下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學改革的產物。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說課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而對于我們的日常教學來說,說課通過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提高了教師備課的質量,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7篇

對中職數學教師來說,一節數學課上不完是屢見不鮮的事,常常聽到同行們抱怨“學生的基礎怎么這么差?我一節課的內容都掰成兩節課了,還上不完!”“學生的反應怎么這么慢?我都不敢叫學生到黑板上做題了!”“一節課只能講這么點內容,這本教材什么時候才能上完啊?”……一堂數學課上不完——誰之過?我以《點到直線的距離》這節課為例,談談我對一節上不完的數學課的思考與感悟。

二、教材簡介

《點到直線的距離》選自人教版中職數學基礎模塊下冊第八章。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會運用公式解決有關點到直線距離的簡單問題。

培養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類比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掌握;

教學難點: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應用。

三、教學方案設計與實踐效果辨析

【方案一】

步驟1:點到直線距離的定義;

步驟2:給出點到直線距離的公式;

步驟3:教師用例題1示范用公式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步驟4:學生練習用公式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步驟5:用例題2提升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綜合應用。

預測教學效果:一部分學生上課時會睡著,沒睡著的會變成數學機器。

反思:本節課的設計只“教”學生機械地套用公式,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思維訓練幾乎沒有作用,還降低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是一節枯燥無味的課。

【方案二】

步驟1:點到直線距離的定義;

步驟2:求點P(3,1)到直線l:x=5的距離d;(圖文并茂)

步驟3:求點P(3,1)到直線l:x-y=0 的距離d;(數形結合,1題多解)

步驟4:求點P(3,1)到直線l:x-y+2=0 的距離d;(用通用方法求解)

步驟5:求點P0(x0,y0)到直線l:Ax2+Bx

+C=0 的距離d;(公式的推導)

步驟6: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步驟7:教師用例題1示范用公式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步驟8:學生練習用公式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步驟9:用例題2提升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綜合應用。

預測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估計探討到步驟4,下課的鈴聲就該響了,而此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還未正式登場呢!看來這又注定是一節上不完的數學課。

反思:本節課的設計從教法學法上都有所改進,課堂設計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探究點到直線距離的求法,有效培養學生數形結合能力,類比思維能力,但安排的內容明顯過多,是一節無法完成的任務。

【方案三】

步驟1:點到直線距離的定義;

步驟2:求點P(3,1)到直線l:x=5的距離d;(圖文并茂)

步驟3:求點P(3,1)到直線l:x-y=0 的距離d;(數形結合,用通用解法)

步驟4: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步驟5:教師用例題1示范用公式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步驟6:學生練習用公式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步驟7:用例題2提升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綜合應用。

教學實踐結果:本節課從點到直線的距離可以從圖上“看”出來(步驟2),到距離可以“算”出來(步驟3),到距離可以用公式“代”出來(步驟5),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教師引導得從容,學生學習地輕松,教學任務圓滿完成。

從《點到直線的距離》教學實踐可以看出,在規定時間內能否把一節數學課上完,雖然和學生的基礎,教材的編排有一定的聯系,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教師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把握。只有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從根源上減少或避免一堂數學課上不完的尷尬。

因此,中職數學教師要做到完整地上好一堂數學課,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把握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只有在學生知識最近發展區,才能設計出最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方式。其次,了解學生的思維特征和他們的學習方式,將有利于教師有預見性的設計教學方案,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另外,還要了解學生間的差異,這關系到教學的進度以及因材施教原則的有效貫徹,也為合理安排例題、練習、設計問題鏈創造條件。學生在學習上都會有一定的喜好,教師要積極的對待學生的喜好,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2.教學目標定位明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化。中職數學教學大綱對數學教學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運用”四個層次,對學生的技能和能力培養提出具備三項技能與四項能力,說明教材充分考慮了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鋪墊和拐彎抹角地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只有把握好課堂這艘船的舵,才能使教學駛向正確的彼岸。

第8篇

關鍵詞:復習舊知識 告知教學目標 講授新教材 課堂管理 作業和反思

《當代教育科學》中吳永軍先生是這樣寫的:課程改革視野中好課的總體要求應該體現在建構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統一。建構性是好課在科學規律上的體現;生成性是好課在教學展開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課判斷中的一個重要標準。從教學過程的“結構要素”講,好課應該是:

一、復習舊知識: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識

教師通過對學生提問、或進行小測驗等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以利于新知識的接受。檢查復習的方法有:口頭問答、黑板演示、默寫單詞、公式或事件發生的年份、檢查課外作業、糾正作業錯誤等。檢查后一般要給予評定,運用五級記分法或百分制記分法,并指出優缺點,給予解釋和說明。檢查復習的內容可以是上一次課上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以前學過的和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盡力創設新穎的情景和有趣的問題,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

二、告知教學目標:目的在于指引注意,激發興趣

這時,教師要讓學生做好上課的各種準備,通過講述,板書或提出問題引入教學內容。比如在內容上,可以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知識;或者也可以提供學生平時并不一定了解、卻能很快激發學習熱情的新領域信息,使學生迅速集中對新課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斷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循循善誘,并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

三、講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新知識

在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師就應及時地將新授課的內容,有計劃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展現給學生。當觸及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或者說是新知識的生長點時,教師就應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運用恰當的形式(朗讀、討論、簡筆畫等),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知覺器官真正參與和探究新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自覺地領會所聽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必須清楚:講授新知,不僅是使學生學到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必須指出的是:教師提的問題必須提得恰到好處,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學生,對不同的對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師的啟發點撥要適度,要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運用語言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當堂理解,當堂進行鞏固。此外,教師也可以使學生初步練習和運用新知識,并使學生及時了解練習的效果,及時反饋,鞏固和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熟練的技能、技巧、進一步發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總結和閱讀教科書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四、講授新教材的過程中課堂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我們的課堂活動一般可以分成課堂教學、課堂評價和課堂管理三個主要的活動模式。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課堂教學和課堂評價的有效進行,因此,不僅在上課開始時,而且在全部教學過程中,直到一堂課的結束,教師都要注意調節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的過度緊張和焦慮,緩和和解決各種沖突,維護學生身心健康,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開拓思維活動,實現教學內容。

五、布置作業: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培養學生獨的能力

作業有課內的和課外的,口頭的和書面的。無論是哪種形式的作業,都是為了使學生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熟練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能以及獨立工作的能力。作業是學生的學習產品,產品是否合格表明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布置作業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有時還需提示和示范,教師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認真的檢查,批改和評定,通過檢查了解教與學雙方的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揚成績,克服缺點,改進教學,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對于課內作業,可以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激起他們思維的浪花,讓大腦處于高度專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抓住學生急于求知的思維最佳時刻,進行指點,引出新授內容。這時再提出新問題,給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啟發引導他們分析歸納,使學生能夠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及時消化,吸收和應用。

六、反思

這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課”,為使每一堂課上得更好,每一節課課后我們都要靜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課的成功之舉、失敗之處;反思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機智以及獨到的見解,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反思的同時,我們應該及時記下得失,重新設計教案,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與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內容簡單描述了關于課堂教學步驟的安排工作。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教師、學生的各種不同特點,決定了我們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種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同時也不能用一種結構模式否定另一種結構模式。不同的教學模式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世界上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普遍適用的,因為教學情境是千變萬化的。由于教學工作者選擇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理論上的傾向不同,其操作的式樣也會不同。只有明確這一點,我們才能靈活地、恰當地選擇和應用教學課堂模式,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皮連生著:《教與學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

[2]王策三著:《教學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第9篇

[內容]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以來,廣大教師已經逐漸地熟

悉了新的課堂教學步驟"五步教 學法"。五步教學法在對教材的處理上,練習

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變化,使課堂容量加大,節奏加快, 時間緊湊,氣

氛活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我們也不難發現,在

練習方面,幾乎 每節課都會有同桌兩人一組的"對練"(Pair work )和前后

三、 四人一組的"組練"(Groupwork)等小組 活動方式,這成了課堂上不可

缺少的練習方式。那么,這些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

師在課堂上如何穿插、實施和控制小組活動呢?本文想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來

探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 途徑。

    一、小組活動的實施方式

    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操練方式,這些活動主要可以穿插

在以下幾種教學步驟之中進行 。

    1.在"呈現(Presentation)"環節后

    在"呈現"新的語言項目后,就轉入操練(Drill)這一環節, 目的是幫助

學生熟悉新的語言項目的書面 和口頭形式。此時的操練難度一般不大,以教師

控制式的機械性練習為主。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幻燈、實 物、提示詞等"指

揮"學生進行練習,這時最好穿插Pair work(內容簡單的話不必讓學生先準備,

反之,事 先作些準備),直接以快頻率的方式讓學生一對一對地(pair by pair)、

一問一答地進行下去。學生可以通 過視覺、聽覺、口頭表達,很快地掌握新的

語言項目。這樣做的特點是節奏快、密度大、頻率高,使學生在緊 張熱烈的氣

氛中興趣濃厚,人人參與,差生也跟得上。

    2.在"練習(Practice)"階段

    "練習"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的語言項目的理解,鞏固新的語言

習慣,為在實際中進一步自如 地運用作好準備。練習的內容應該具備一定的難

度,學生在問答時有較寬的選擇余地。這時適宜穿插"對練" 或"組練"方式,

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看圖、看物問答,模仿對話,表演課文對話等等。教師要巡

視監聽,對 有困難的"對"或"組"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充當"助手

(helper)"或"引導者(guide )"的作用。練 習結束后一定要抽查幾對或

組當堂表演,以了解練習情況,并對表演出色的組進行適當的表揚,以鼓勵學生

的 積極性。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節奏放慢,頻率放低,但密度大,氣氛活躍,學

生參與意識強,有利于調動每一個 學生的積極性。

    3.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多種模擬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解

決實際問題來體現語言的各種 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作答,答案是

多種多樣的,不可預料的,學生的自由度較大,有充分發揮創 造的機會和余地。

這時候最好以"組練"方式,如進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學生真實姓名為好)、會

談、討論解 難、模擬采訪、擴展對話、補充想象性結尾等等。教師要提醒學生

結合課文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注意人物的 身份和具體的場合。教師往往扮演

裁判(judge)、 評委(commentator)的身份。這時的特點也是密度大、氣 氛

熱烈活躍, 學生們有充分發揮、表現自己的機會。隨著課堂語言實踐量的增加,

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語言實踐 的機會,為獲得"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打下了

扎實的基礎。

    小組活動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種教學步驟中,然而,教無定法,這并不是一成

不變的。

    二、小組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

    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課堂環境幾乎是外語學習的唯一場所。教師如何

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 極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極因素,采用更適合于學

習者語言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外語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之 一。小組活動在

英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

    1.小組活動在課堂上起到操練語言、有目的地實踐語言項目的作用,從而達

到當堂鞏固的效果。

    新大綱中提出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言語技能發展

成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學生對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掌握是否充分,

是其能否運用所學語言表達特定功能的必要條件。通過教師設置 的與課文和學

生實際相關的交際情景,學生能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大量的操練,加深對語言形式

和意義的理解, 從而使"言語技能"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發展成為自然

和可能。

    2.小組活動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學學習的機會。

    教師應當使學生明白,學生學語,不僅從教師那里學,可以從其他同學

那里學。Johnson和Paulston在 談到leamer roles(學習者的角色)時說到:

"The leam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ms byinterac ting with

others;The leamer is a tutor of other leamers;The leaner leams from the

teacher,from o ther students and fromother teaching sources…"學生們

明白了學習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 與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學操練的

心理,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小組活動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和廣度。

    英語課是語言課,是訓練課。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

"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 出來的。小組活動加快了教學的節奏,加強

了訓練密度和廣度。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快速反應的方式通過“pa ir by pair"

的形式,有節奏地讓學生練。這樣無論學生成績好、差,人人都能參與。學生在

活動時都被一種 積極的情感所支配,將大大激發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調動積

極性。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轉變為以 學生為中心,學生成為教學的

主體,他們在一個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以達到語言學習的

目的。小組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是初中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活動方式之一。本人

曾以問卷形式進行過"對初中 生所喜歡的英語課堂活動的調查",課堂小組活

第10篇

【關鍵詞】高職英語;聽課;備課;教學策略

在高職英語教育戰線奮斗了將近十年,深深感到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能力的薄弱,如果英語教師上課全部采用英文教學,學生是無法適應的,再者,學生在課堂上雖然思維比較積極,氣氛活躍,但學生個體與個體差別比較大。因此,講得太深奧,根本就無法照顧到學生的整體水平。由此可以得出,做到學生情況分析及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所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在我的教學實踐中體現了這一理論。

對于教師來說,教學中聽課是借助外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是最為直接的一個方法,老師可以通過多聽課聽好課來逐漸積累經驗。吸取其他老師的教學精華來提高自己,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通過聽課,我的收獲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聽完課之后,把教師們上課時用到的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記在聽課記錄上,然后對我自己的備課教案進行修改,將他們很多優點并且適應我的課堂的教學優勢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同時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并且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僅僅是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如果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積極性,當我剛入行之時,記得一位優秀的老師曾說過:“備課備不好,不如不上課。”教書這么多年,越來越深刻體會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和每個教學環節。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足的英語課會令學生成就感十足和老師獲益匪淺。例如我在教授主題是語法完成時態的時候,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全篇課文,找出了授課的重點,難點,還找了些圖片,從網絡資源下載了動畫,準備有針對性地講授。當講到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區別時,我通過動畫,形象地解釋和說明。學生也就形象地明白了他們之間的區別。學生聽懂了,也就顯得頗有積極性。因此在練習句型時,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教學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是有備無患并且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英語這門學生在中學期間就十分摒棄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難的功課來說至關重要。

就英語這門語言學科來說,學生在高職期間逐漸的學習過程當中,會出現成績兩極分化現象,如果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劃和目標,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教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

1、強化分層次教學。

通過分層次教學提高學生的成績,在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洞補漏,學生不會什么,就補習什么;在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輔導。在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學生帶學生、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得到輔導和幫助,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2、增強課堂效益意識。

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特別是在復習課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其目的就是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再者,課堂效益意識還體現在教師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終身學習能力,為專業服務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有助于他們知識量的吸取,復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專業的信息和人文知識,拓寬教學內容。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要備課、備教案,也要備練習,備作業。同時,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己及時反饋思考、研究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步驟,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鞏固與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點項目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再也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學層面照本宣科了,要搜集資料,拓寬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面。

第11篇

在課堂上,擁有良好的教態是幫助教師給學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的堅實基礎,也是幫助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的第一把刃劍。長期從事健美操項目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形態以及具有該項目賦予的獨特氣質。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健美操教師的一舉一動均能刻畫在學生的眼中,使學生有最直接的感官認識。此外,健美操課程在內容安排上都會有身體姿態練習,通過長期的身體姿態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身體形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教態意識,能為今后走進課堂的第一步奠定基礎。

二、教師口令

口令是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是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重要技能。口令運用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反映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健美操是一項要求身體四肢高度協調配合的運動,練習時通常是用口令進行指導,口令的快慢即代表節奏的快慢。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時必須運用口令,同時,學生在自行練習時也必須自行叫口令,這就使學生能在課堂中進行口令的實踐,通過反復練習能使學生的運用口令的技能得到提高。

三、教師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在口頭語言及書面語言的過程中運用字、詞、句、段的能力。健美操運動是一項現代、時尚、極具活力的運動項目,教師在介紹該運動時必須運用豐富的語言。在課堂中,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同樣需要多樣化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這同時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手段。通過與教師的溝通以及聽取教師平時的語言表達,學生能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教師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

四、教師直觀演示的能力

健美操是一項需要身體協調性很高的項目,健美操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由于項目特點,教師的專項能力在動作的直觀演示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能在節奏感極強的音樂伴奏下完成復雜多樣的組合動作,既能給學生美的感受,又能展示教師的專業素質,同時能讓學生體會到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

五、教師示范

健美操動作豐富多樣,變化復雜,在教學中需要進行準確到位的示范動作,以給學生最直觀的動作概念。通過觀看教師準確到位的示范,能使學生對示范的規范性、準確性有一定認識,建立正確、規范的教師示范意識。

六、教師講解

健美操是由基本步法和基本手位經過不同變化、不同組合而編排而成的,由于動作復雜多樣,在教授動作時必須進行詳細的講解。講解力求簡潔易懂,少而精,多用術語和口訣。由于健美操運動是以步法為主的項目,所以在講解時講解順序一般為下肢步法一上肢動作一軀干與頭頸、手眼的配合。層次分明、生動有感染力的講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中對每個動作的詳細講解,使學生能夠清楚的掌握動作要領,并學會講解動作的順序及方法。

七、教學步驟的掌握

體育運動技術的教學遵循的都是由簡到繁,由慢到快等步驟,而健美操的教學步驟一般是先示范后講解、先完整后分解、先慢速后常速、先單個后組合、先組合后成套、先口令后音樂。學生在學習健美操動作時,無數遍的重復著該步驟,即在不知不覺中親身實踐了技術動作的教授步驟。

八、教師的表現力、親和力

健美操項目是健康、陽光、活力的體現,教師必須有富有極強的表現力。教師的活力能夠感染課堂上的學生,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由于體育技術教學的特殊性,教師與學生幾乎是零距離交流,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手把手的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學生通過親身感受,能夠在今后的教學中得以運用。

九、教師的結束技能

第12篇

摘 要:我們常說要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益,作為英語教師也一樣的,要打造高效課堂,本文就談談如何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英語課堂;優化;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7-0091-01

素質教育的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實現優化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做到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等,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以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構建素質教育的重點,它要求教師必須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大綱,要求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使目標教學落到實處。可以說,目標教學就是將所有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首先做到完成每課的小目標,然后完成好單元的部分目標,從而達到完成總目標。教師在上新課前,首先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用書上提示的教學步驟,再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反復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每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把教學目標及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心里有數,從而達到了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之在課堂上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順利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

二、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

課堂教學應該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會相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這對我們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是很有啟發意義的。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變“學會”為“會學”。要做到這點必須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腦、動口、動手上下功夫,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形成以學生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育人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

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時,可采用“啟發式”、“學導式”教學法。首先,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畫龍點睛,一語道破,起到指導作用,以達到“導”在關鍵上的目的。其次,在學生課前預習,劃出難點,帶著問題聽課時,或學生在自學中遇到了困難,迫切需要教師解難答疑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把握好關鍵時刻,恰到好處,這時學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貫注,認真聽講,可收到最好的效果。當然,除備好課外,教師還應精心設計,分析哪些材料讓學生自學;哪些材料由教師精講;哪些材料用講練結合形式進行;考慮精講火候;研究怎樣才能講深講透,講得條理分明,深入淺出,使講解富于啟發性。同時要避免教師“抱著走”包辦代替,唱獨角戲,而應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對所學學科本身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的欲望,增強學習信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在培養學生自己找規律,自己做總結,通過獨立思考、開發智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三、優化教學方法的結合

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英語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可采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征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由于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節。一般來說,除了第一節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教學的內容不外乎三個部分:1.復習已教過的語言材料;2.教學新的語言項目如詞匯、語音、語法和句型等;3.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說、讀、寫訓練活動。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學法”;即:復習、介紹、操練、練習、鞏固。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筆頭練習、測試、聽寫、提問等復習方式;利用實物、圖片、借助動作、猜迷、接龍式提問、簡筆畫等介紹新的語言項目;通過分排或分行、兩人、小組等進行操練;通過做游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運用語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復習要點”,練習冊中的練習,口、筆頭練習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

在“五步教學法”中,教師的作用,不僅要隨著各個步驟的變換而改變,更重要的要根據學生接受程度和實際教學的需要來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終如一地進行每一個教學步驟。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礎上,靈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師生間形成一個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圍,才能順利進行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江安县| 十堰市| 确山县| 嘉义县| 泰来县| 丰都县| 黎城县| 青州市| 长沙市| 彩票| 枣强县| 如东县| 亳州市| 濮阳县| 沙洋县| 文登市| 莲花县| 双牌县| 谷城县| 巢湖市| 溧阳市| 武强县| 广安市| 巴林左旗| 九台市| 宝坻区| 秦安县| 北流市| 巩义市| 皮山县| 临沧市| 邢台县| 蒙阴县| 南华县| 新田县| 宕昌县| 祁阳县| 江孜县| 资溪县| 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