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粘膠纖維

粘膠纖維

時間:2023-05-30 08:53: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粘膠纖維,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粘膠纖維;溶劑萃取;氣浮法;廢水;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粘膠纖維生產所產生廢水的處理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粘膠纖維是濕法紡絲成形,紡絲用的凝固浴中含有ZnS04 ,因此廢水中含有大量的Zn2+,這種含鋅較高的廢水排放到水體中,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國家規定農田灌溉用水,含鋅量的允許極限為不超過5mg/L。在水體中如鋅的濃度高于lOmg/L,則對魚類及作為魚類飼料的浮游生物的都存都將有致命的影響;而采用一次沉淀,形成的含鋅污泥,則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國內外在粘膠纖維生產廢水處理中把鋅的回收作為重點。歸納其方法大致可分為沉淀法、離子交換法、溶劑萃取法、高效氣浮法等。

本文針對粘膠纖維廢水 COD 難以處理達標的問題,根據實際粘膠纖維廢水排放的特點,采用不同比例廢水相互混合再分別酸堿中和沉淀的方式,研究以廢治廢處理的效果及其對后續固定化微生物處理效果的影響,并考察了后續固定化微生物處理的效果。研究結果為實際工程改造提供了技術依據,也為同類的研究提供了參考。

一、實驗材料

1、實驗廢水及水質

實驗廢水取自山東某人造纖維加工企業實際排放的粘膠纖維廢水,主要由酸性廢水、堿性廢水、黑液、漂白水四種高濃度廢水組成,具體水質見表 1:

表 1 四種原水水質測定結果

二、檢測方法

(一)沉淀法

1、二次沉淀法

采用石灰一苛性鈉二次沉淀法是把石灰加入廢水中,調節pH值約為6,生成CaS04沉降。上層清液再用苛性鈉處理,使pH位升至10,以沉淀Zn(OH)2,經洗滌的Zn(OH)2純度可達99%,能在生產上回用。

最有代表性的二次沉淀法是美國恩徑卜司的恩卡法。第一步是用石灰來進行中和,然后將溶液澄清,使所有不溶物(主要含CaSO4)沉下來,再用苛性鈉對這種比較純的溶液進行鋅的中和沉淀,使Zn( OH)2沉淀的最佳值PH為9.5-10。這種沉淀作用雖然同樣以金屬氫氧化物的形式進行,但恩卡法能得到一種新型的、具有特殊性質的緊密污泥,很容易通過洗滌來除去或減少可溶性鹽并且可以進行離心分離,成為固體物質貯存或作化學品再用。其流程如圖一。

據介紹,廢水中鋅的回收率可達95% ,Zn( OH)2在沉淀反應中的濃度為5-7%,經分離后的Zn(OH)2濃度可超過10%, 呈固態,排放出的水可以回用于生產。

2、硫化鋅沉淀法

利用廢水中的Zn2+與S2-生成ZnS沉淀而除去鋅,然后再對ZnS沉淀回收鋅。國內專家研究出一種新方法,采用含鋅酸性廢水、堿性廢水中和預處理后再通人含CS2和H2S的廢氣,在一定的pH值下生成ZnS沉淀而除去Zn2+,剩余的CS2和H2S的氣體隨同殘留的廢水中的CS2和H2S一起用鐵一堿溶液吸收H2S,余下的CS2再進人回收裝置。該法設備簡易、操作方便、產生污泥量較小,而且可達到廢氣和廢水綜合治理的效果。

有化纖廠曾有用硫化鋅法對二浴含鋅廢水進行處理,主要利用廢堿液吸收酸站排出的廢氣中的H2S,生成Na2S,用Na2S與廢水中的Zn2+作用生成ZnS沉淀,但由于沉淀粒子細,

一般過濾介質不能完全把它從廢水中除去。后采用ZnS04: NatS =1: 1.5-3.0、調廢水pH=2時,則產生的ZnS沉淀多,粒子大而密實,沉降快,濾出水清晰,再經曝氣脫除H2S和過濾除去單質硫后排放或回用。濾器內的ZnS可用濃度為6N以上的H2S04溶解,得ZnS04回用。放出的H2S用NaOH吸收生成Nat2S再回用于處理廢水。該法可在較低pH值下生成沉淀,回收ZnS04純度較高,經濟效益好,其工藝流程如圖二。

(二)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的實質是離子交換樹脂上的可交換離子與溶液中的其它同性離子的交換反應,是一種特殊的吸附過程。離子交換樹脂是由交聯結構的高分子骨架與能離解的活性基團兩個基本部分組成的不融、不溶性高分子電解質。它能與水中帶有同種電荷的離子進行可逆的置換反應,在提取酸性廢水的ZnS04過程中,廢水中Zn2十與樹脂上的Na十或H十進行交換,Zn2 +被交換到樹脂活性基團上,而Na+或H十被置換到廢水中,從而達到凈化廢水,回收ZnS04的目的。

其交換過程反應式如下:

2R(-S03)Na+ZnS04 --> R(-S03)2Zn+Na2S04

或2R(-S03)H+ZnS04 --> R(-S03)2Zn+H2S04

以上海第五化纖廠為例:采用弱酸性陽離子樹脂,交換前,用1N的NaOH把樹脂的活性基團(-COOH)從H+型轉為Na+型,酸性廢水經中和、過濾后進人樹脂層交換,凈化后的無鋅廢水(含Na2 S04)供水站用作磺化煤再生劑,失效樹脂用凝固浴作再生劑再生,因為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對含鋅廢水中的陽離子的吸附順序為H+ > Fe3+ > Ca2十>Mg2+>Zn2+ > Na +,故H+能排擠樹脂上的Zn2+而達到更生目的,換下的Zn2+再回凝固浴使用。其流程如圖三。

(三)溶劑萃取法

用萃取法從廢水中提取鋅是根據某種污染物在水相和有機相中的溶解度或分配比不同來達到分離、提取污染物和凈化廢水的目的,在紡絲二浴廢水中主要是提取污染物Zn2+。大多采用有機磷化合物(P2O4以HA表示)作為萃取劑。

溶劑萃取法回收紡絲二浴廢水中Zn2+包括萃取、反萃取兩個連續過程,它們都是先使有機相與水相混合傳質,然后澄清分相。

鋅萃取就是萃取劑從水分相(二浴)中提取鋅的過程。即將水相中Zn2+轉移到有機相中。在酸性體系中反應達平衡時鋅萃取的反應可表示為:

k

式中:(a) (o)分別表示水相及有機相,k為表現平衡常數。

由上式可知,水相中Zn2+取代了(HA)2中的一個H十,而成[Zn ( HA2 )2絡合物。

隨著萃取過程的進行,水相中Zn2+不斷減少,有機相中〔Zn ( HA2) 2〕不斷增多,從而達到凈化水之目的。

反萃取過程就是萃取劑經萃取后,有機相中[Zn ( HA2) 2〕含量較大,需要用反萃能力比較強的反萃液將有機相中的鋅轉移到反萃液中。反萃液中鋅可直接回用于生產,從而也凈化了有機相,使之重復使用。

有機相中[Zn ( HA2 ) 2〕絡合物在硫酸或鹽酸溶液中均可將鋅反萃下來,根據生產中所用化學物質是ZnS04,因此采用H2SO4;作為反萃液。

萃取劑在萃取過程中也萃取了水相中干擾離子(Fe3+),同時Fe3+又可被從H2S04反萃液反萃下來,為保證反萃液中ZnS04的純度,需定期除掉有機相中Fe3+,因高濃鹽酸對有機相中Fe3+反萃能方較強,故采用HCl反萃液來凈化有機相。

以處理紡絲二浴含鋅廢水為例:二浴廢水經吹脫、冷卻、過濾等預處理,直接作為料液進行八級逆流萃取,萃取后的有機相進行二級反萃取,流回P2O4地槽重復,萃取后的水相經除油器后排放;用HC1除去有機相,中的Fe3+;萃取液經多次循環反萃后,反萃液內ZnS04濃度不斷增高,達到一定濃度時,用泵將接近飽和的反萃液打到ZnS04貯槽,然后定量送給酸站,供配紡絲浴使用。

(四)高效氣浮法

高效氣浮法的原理是用3-5個大氣壓把空氣充人水中形成溶氣水,溶氣水里有微小氣泡從而能把廢水中的微小顆粒帶上水面。高效氣浮法比普通氣浮法有明顯的改進,關鍵在于它解決了水氣平衡問題,使微小氣泡溶于水,從而大大增加了氣浮效率,提高了去除率。高效氣浮法可在pH=8-9條件下用微氣泡的浮力把分散的Zn(OH)2顆粒帶上水面,通過刮板把浮渣清理到特定的回收池進行酸化回收。據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介紹,高效氣浮法的效果可與濾紙過濾相當。

上述四種回收方法不僅可以使鋅得到重復利用,還可避免Zn2+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但從清潔生產的角度來看,目前新出現的微鋅紡絲和無鋅紡絲工藝技術更能從根本上解決Zn2+的污染間題,為保護環境和粘膠纖維無害化生產將起到革命性作用。

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追求舒適、保健、自然與環保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差別化纖維應運而生,為紡織品服裝的多樣化、功能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粘膠纖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正呈現出生產過程生態化、產品復合化與功能化的趨勢。

參考文獻:

[1]朱鳳芝,李杰,李鴦,徐延生. 粘膠纖維廢水的處理研究[J]. 廣東化工,2014,02.

第2篇

關鍵詞:納米銀;粘膠纖維;吸附性能;吸附機理

中圖分類號:TS195.2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dhesive Nano-silver Solution onto Viscose Fiber

Abstract: Spectrophotometer can provide a convenient way to test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sliver solution, so i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related mechanism of nano-silver solution onto viscose fiber.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ver solution, dipping temperature and dipping time on adsorption to viscose fiber was discu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d the greatest level when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ver at 70 mg/L; Below 70 ℃, adsorption kinetics complied with Quasi-second order kinetics, and its adsorption isotherm fitted Langmuir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rising temperature could improve the absorption.

Key words: nano-silver; viscose fiber; absorption properties; absorption mechanism

考慮到吸附過程的復雜性,利用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

準二級動力學模型數學表達式為:

t/qt=1/ksqe2+t/qe (1)

式中t為時間;qe、qt分別為吸附平衡量和時間為t時的吸附量(mg/g);ks為準二級動力學速率常數(g·mg-1·min-1)。

圖 4 中,90 ℃的吸附呈S型吸附,不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原因是高溫下粘膠纖維膨脹,提供更多的吸附位點及活性基團(羥基、羧基等)。在此,僅對30、50、70 ℃的吸附數據進行線性擬合。動力學模型的參數以及相關系數如圖5、表 2 所示。

圖 6 反映了吸附達到平衡時吸附量與溶液濃度之間的關系。納米銀對粘膠纖維的吸附特點與染料的吸附類似,可采用Langmuir模型模擬吸附過程。

Langmuir模型數學表達式為:

qe=Kqmce/(1+Kce) (2)

圖 7 及表 3 數據表明,ce/qe與qe呈良好線性關系,說明納米銀對粘膠纖維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粘膠纖維對納米銀的吸附屬于單層定位吸附,首先納米銀依靠靜電引力吸附于粘膠纖維上,然后以氫鍵與粘膠纖維上的羥基等基團相結合,具有典型朗繆爾吸附特點。

3.3 粘膠纖維對納米銀的吸附熱力學研究

吉布斯自由能變ΔGo是判斷吸附過程能否自發進行的重要依據,利用公式(3)~(5)計算不同溫度下吸附過程的熱力學參數ΔGo、焓變ΔHo以及熵變ΔSo。

ΔGo = –RTlnK (3)ΔGo = ΔHo–TΔSo (4)lnK = –ΔHo/RT+ΔSo/R (5)

式中,R為摩爾氣體常數(8.314 J·mol-1·K-1);T為絕對溫度(K);K為Langmuir吸附常數。

第3篇

聚乳酸纖維的研發狀況及應用

世界化學纖維行業的現狀和展望

生物質再生纖維發展現狀及趨勢

影響粘膠纖維光澤度的因素探討

粘膠纖維生產廢水的熱能回收措施

粘膠纖維生產廢水處理運行工藝控制

快速測定粘膠中游離堿含量的方法

壓洗絲餅產生黃斑疵點的試驗分析

粘膠長絲纖度不勻的成因及預防措施

三股粘膠簾子線的捻度配比試驗探討

唐山三友化纖開發超短異形粘膠纖維

銀鷹化纖成功研發絲麻粘膠纖維

中國對進口漿粕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棉短絨蒸煮堿液預滲透和對流加溫技術

粘膠纖維污水處理曝氣系統的節能改進

植物蛋白粘膠纖維——柔賽爾纖維的開發

庫爾特計數器應用于測定粘膠粒子的試驗

pH值對粘膠纖維廢水鋅離子濃度的影響

阻燃粘膠纖維含油率檢測方法改進探討

纖維狀活性炭與粒狀活性炭吸附CS_2比較

高鋅紡絲浴中硫酸鋅含量測定方法的對比

R531型紡絲機減少粘膠絲毛絲試驗探討

中國溶解漿反傾銷對加拿大工廠影響較大

紡絲凝固浴中硫酸鋅濃度測定方法的探討

單絲細旦無光粘膠長絲毛絲問題解決措施

射頻干燥及用于粘膠長絲絲餅烘干的探討

浸漬壓榨液半纖維素含量測定方法改進探討

財政部將推動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粘膠長絲后處理淋洗工序水洗工藝節能改造措施

變頻泵用于調節精煉機脫硫浴流量的技術改造

輔助技術杜絕精開松機外逸纖維粉塵的技改措施

銀鷹化纖成功研發生產兩個粘膠纖維新品種

化纖工業“十二五”回顧和“十三五”展望

改性胺聚醚的合成及作為紡絲酸浴助劑的試驗

賽得利投資110億建設100萬噸差別化化學纖維

首個紡織行業品牌培育管理標準正式實施

檢測粘膠長絲染色均勻度時不同烘干溫度的探討

關于粘膠長絲沸水收縮率的測試方法探討

竹漿及其與棉漿混合紡制粘膠長絲試驗

增強型動物蛋白粘膠纖維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離子液體再生纖維素纖維工藝技術試驗研究

R701型絡筒機變速系統失效分析及改進措施

后處理壓洗浴液加入EDTA提高粘膠長絲白度試驗

提高堿纖維素冷卻器疏水效果的改進措施

棉短絨雜質在棉短絨蒸煮過程對漿料色澤的影響探討

新疆瑪納斯縣強化漿粕粘膠纖維企業環境污染治理

棉漿生產過程中氣溫對棉漿聚合度和甲纖含量的影響

第4篇

關鍵詞:萊賽爾;再生纖維素纖維;定性鑒別;溶解法

中圖分類號:TS107.2 文獻標志碼:A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Lyocell Fibers from Other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s

Abstract: This paper probed into the subtle differences of chemical dissolving properties of Lyocell fibers and other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s. By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time, temperature and reagent formula on dissolving properties, the classical method ― the dissolution method was found out to be suitable for distinguishing Lyocell fibers from other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s and th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Finally, it determined that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the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is in a solution of formic acid/zinc chloride (80∶10) at a temperature of 70 ℃ for a time period of 40 minutes.

Key words: Lyocell;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solubility

萊賽爾纖維是以木漿為原料經溶劑紡絲方法生產的一種新型綠色環保纖維。Lenzing(蘭精)集團根據拉伸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率、吸濕性等性質的不同,將其分為 3 種,即萊賽爾(交聯型)纖維、萊賽爾LF纖維和萊賽爾(普通型)纖維。3 種萊賽爾纖維(以下統稱“萊賽爾族纖維”)物理性質稍有不同,筆者所在實驗室通過多年研究發現它們的化學性質也有著細微的差別。

目前已的檢測標準中,用于鑒別萊賽爾族纖維與粘膠纖維、竹漿纖維、木代爾纖維的方法為顯微鏡法,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纖維的形態也在不斷變化,僅依靠顯微鏡法來鑒別纖維種類,說服力較為單薄,容易引起爭議。根據最新報道,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使用其他方法對再生纖維素纖維進行定性鑒別,如紅外光譜法、正交實驗法、離子測定法等。

由于各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結晶度不盡相同,因此在特定溶液中的溶解性能也有所差異。本文使用經典方法 ――溶解法進行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定性鑒別,通過研究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溶解性能的細微差異,尋找出一種能夠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溶解而萊賽爾族纖維仍有剩余的劑及實驗條件,將萊賽爾族纖維與粘膠纖維、竹漿纖維、木代爾纖維區別開來,解決了這一困擾業內多年的難題。

1 實驗部分

1.1 樣品準備

萊賽爾(交聯型)纖維(又稱萊賽爾A100纖維)、萊賽爾LF纖維、萊賽爾(普通型)纖維(又稱萊賽爾G100纖維),均產自蘭精集團;粘膠纖維,產自上海市紡織工業技術監督所,標準物質,使用前拆成紗狀;竹漿纖維,產自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木代爾纖維,產自蘭精集團。

1.2 儀器和試劑

恒溫水浴振蕩器:溫控精度±1 ℃;不銹鋼篩網:60 ~65目;鹽酸:37%;硝酸:65%;甲酸/氯化鋅溶液:將不同質量的粉末狀氯化鋅加入到80 g的88%甲酸(ρ=1.18 g/mL)中,混勻;氫氧化鈉/硫脲/尿素:將氫氧化鈉、硫脲、尿素和水按照重量比7.5∶6∶8∶78.5,配制成溶液,現配現用;鋅酸鈉:將相當于180 g氫氧化鈉的顆粒溶解在180 ~ 200 mL水中,不斷攪拌并逐漸加入80 g氧化鋅,同時加熱至溶液變澄清或略有渾濁,冷卻至室溫后定容至500 mL,并用孔徑40 ~ 90μm的玻璃過濾器過濾,使用前將上述溶液稀釋至原體積的3 倍,混勻,備用;硫酸:60%,將343 mL的濃硫酸(ρ=1.84 g/mL)緩慢加入到368 mL水中,使其密度ρ=1.498 8 g/mL(20 ℃)或ρ=1.494 8 g/mL(25 ℃)。

1.3 實驗步驟

1.3.1 不同試劑中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溶解性

將萊賽爾族纖維和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放入不同的試劑中,在一定的實驗條件下,記錄各纖維的溶解性能。

1.3.2 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在甲酸/氯化鋅溶液中的溶解性

將萊賽爾(交聯型)纖維、萊賽爾LF纖維、萊賽爾(普通型)纖維和粘膠纖維、竹漿纖維、木代爾纖維分別放入45℃的80∶20甲酸/氯化鋅溶液中,記錄各纖維的溶解時間。

1.3.3 溫度對萊賽爾(普通型)纖維與粘膠纖維溶解性能的影響

將萊賽爾(普通型)纖維、粘膠纖維分別放入80∶20和80∶10的甲酸/氯化鋅溶液中,記錄不同溫度下各纖維的溶解時間。

1.3.4 甲酸/氯化鋅試劑配比對萊賽爾(普通型)和粘膠纖維溶解性能的影響

將萊賽爾(普通型)纖維和粘膠纖維分別放入盛有不同配比甲酸/氯化鋅溶液的錐形瓶中,放入70 ℃的恒溫水浴振蕩器中,記錄各纖維的溶解時間。

1.3.5 萊賽爾族纖維定性鑒別方法驗證

將含有萊賽爾(交聯型)纖維、萊賽爾LF纖維、萊賽爾(普通型)纖維、粘膠纖維、竹漿纖維、木代爾纖維的不同樣品分別置于70 ℃的80∶10甲酸/氯化鋅溶液中,40 min后,倒入不銹鋼篩網中,觀察篩網中有無剩余。

2 結果與討論

2.1 在不同試劑中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溶解性能

從表 1 各纖維的溶解性能可以看出,甲酸/氯化鋅溶液和氫氧化鈉/硫脲/尿素溶液可以用于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定性鑒別,但是氫氧化鈉/硫脲/尿素溶液在常溫下反應較為劇烈,外界環境稍加變化,實驗結果就會有很大差異。而選擇甲酸/氯化鋅溶液作為溶劑時,需使用恒溫水浴振蕩器進行加熱,實驗環境較為穩定,實驗結果一致,因此本研究選用甲酸/氯化鋅溶液作為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定性鑒別溶劑。

2.2 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在甲酸/氯化鋅溶液中的溶解性能

由于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化學結構相似,理論上其溶解性能差別不大。為了研究它們的細微差別,根據多年的研究經驗,本文選擇80∶20的甲酸/氯化鋅試劑、溫度45 ℃作為實驗條件。從圖 1 各纖維的溶解時間可以看出,由于溫度較低,各纖維溶解較慢,但各纖維的溶解性能隨時間變化呈現一定的差異。其中,萊賽爾(交聯型)纖維最難溶解,而木代爾纖維最易溶解;萊賽爾(普通型)纖維與粘膠纖維溶解時間雖然不同,但是其差異并不顯著。可見要將萊賽爾族纖維與其他纖維進行鑒別,研究萊賽爾(普通型)纖維與粘膠纖維溶解條件的分界點尤為關鍵。

2.3 溫度對萊賽爾(普通型)纖維和粘膠纖維溶解性能的影響

分別對80∶20和80∶10的甲酸/氯化鋅溶液中萊賽爾(普通型)纖維、粘膠纖維溫度和時間關系作圖(圖 2、圖3)。從D 2、圖 3 可以看出,2 種溶劑中,隨著溫度的升高,萊賽爾(普通型)纖維和粘膠纖維的溶解時間均逐漸縮短,但高溫時,溶解時間較低溫時縮短更多。考慮纖維定性鑒別快速、準確的特點,選擇70 ℃作為定性鑒別的溫度。

2.4 甲酸/氯化鋅試劑配比對萊賽爾(普通型)纖維與粘膠纖維溶解性能的影響

70 ℃時,萊賽爾(普通型)纖維與粘膠纖維溶解時間-甲酸/氯化鋅配比關系如圖 4 所示。從圖 4 可以看出,每80 g甲酸中氯化鋅的含量在一定范圍內對萊賽爾(普通型)纖維和粘膠纖維的溶解具有促進作用,當氯化鋅含量增大到15 g/80 g甲酸時,萊賽爾(普通型)纖維和粘膠纖維的溶解時間變化很小,雖然此時 2 種纖維溶解時間較短,但是溶解時間差卻很小,采用此配比進行定性分析,誤差較大;當氯化鋅含量小于15 g/80 g甲酸時,2 種纖維的溶解時間延長,溶解的時間差也相應增大。綜合考慮溶解時間和時間差 2 個因素,選擇甲酸/氯化鋅配比為80∶10。

2.5 萊賽爾族纖維定性鑒別方法驗證

通過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定性鑒別優化條件:溫度70℃,時間40 min,試劑甲酸/氯化鋅,其配比80∶10。以多纖維組分的混合物進行驗證,結果如表 2 所示。從表 2 可以看出,在70 ℃的80∶10甲酸/氯化鋅溶液中,溶解40 min可以作為萊賽爾族纖維與粘膠纖維、竹漿纖維、木代爾纖維的定性鑒別條件。

3 結論

萊賽爾纖維有 3 種類型,在甲酸/氯化鋅溶液中萊賽爾(交聯型)纖維最難溶解,萊賽爾(普通型)纖維最容易溶解,萊賽爾LF纖維介于兩者之間。根據 3 種萊賽爾纖維與粘膠纖維、竹漿纖維、木代爾纖維在甲酸/氯化鋅中的溶解性能不同,完全可以通過溶解法將萊賽爾纖維鑒別出來。溶液中甲酸/氯化鋅試劑配比、溫度、時間等條件均對萊賽爾(交聯型)纖維、萊賽爾LF纖維、萊賽爾(普通型)纖維、粘膠纖維、竹漿纖維和木代爾纖維的溶解性能有影響。

第5篇

論述了近年來竹纖維鑒別方法的研究現狀,分析了各種鑒別方法的特點,并對竹纖維鑒別方法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竹纖維;竹漿纖維;竹原纖維;鑒別方法;研究進展

Abstract: The recent studies on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bamboo fiber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s of differ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 are analyzed.

Key words:Bamboo Fiber;Natural Bamboo Fiber;Bamboo Pulp Fiber;Determination Methods;Research Progress

竹纖維是我國自行研發并產業化的新型纖維素纖維,按加工方法不同,有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兩類。竹原纖維采用物理方法進行加工,不添加任何化學試劑,為100%的天然纖維[1]。竹漿纖維采用化學方法加工,經水解(堿法)及多段漂白制成漿粕,再由化纖廠進行紡絲制成竹漿纖維[2-3],是類似粘膠纖維的一個化學紡絲過程。

竹纖維作為一種來源豐富、可再生、可降解的資源性纖維,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人們對竹纖維的基本化學組成、組織形態、理化性能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4-8],并通過不同方法對竹纖維及其產品進行了開發[9-11]。竹原纖維為純天然纖維,纖維性能優異,產品具有特殊的風格,并且具有優異的抗菌性能,夏季干爽舒適性好。竹漿纖維則由于紡絲過程而在性能上受到很大損傷,強力低、結晶度低、大分子排列較稀疏,回潮率高,屬于與普通粘膠纖維相似的再生纖維素纖維[12]。竹漿纖維雖然改善了竹原纖維的強度不勻率,伸長率、纖維韌性和耐磨性等都有所增加,但其一些天然特性也遭到破壞,纖維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線功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濕強力也下降較多[13]。

由于竹原纖維與麻類纖維、竹漿纖維與粘膠纖維的形態結構和理化性質相近[14-15],給鑒別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國內外有關竹纖維鑒別方面的標準,只有SN/T 1901―2007《七種紡織纖維的系列鑒別方法》中提及竹漿纖維及另外6種纖維的定性鑒別方法。但是沒有說明如何鑒別與其結構、性能相近的粘膠纖維、竹原纖維、麻類纖維及其混紡產品。

1竹漿與竹原纖維的鑒別方法

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雖然都以竹作為基礎原料,但制作工藝完全不同,性能差異很大。周建萍[4]通過對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的對比認為,竹漿纖維的性能更為優越,表現為強伸度變異系數小、伸長率大,纖維韌性、耐磨性、可紡性較好。其對兩種竹纖維化學和熱學性能研究結果見表1。

王越平等[12]、孫居娟等[16]研究發現,從結構上看,竹原纖維屬典型的纖維素I型結晶,結晶度高,大分子排列規整;截面形態呈腰子形,有中腔,壁上有裂紋。而竹漿纖維屬典型的纖維素II型結晶,結晶度低,截面形態與普通粘膠纖維沒有差別,呈多邊形不規則狀,邊緣呈鋸齒形,縱向表面有許多凹槽,使得竹漿纖維具有較好的吸濕、放濕性,同時增強了纖維之間的抱合力,有利于紡紗加工。從性能上看,竹原纖維的結晶度、熱穩定性和抗菌性能均好于竹漿纖維;竹原纖維屬高強低伸型纖維,而竹漿纖維屬低強高伸的柔弱型纖維;竹漿纖維的回潮率與粘膠一致為13%,而竹原纖維的回潮率為6%~7%。

周秋寶等[17]報道,竹原纖維與竹漿纖維能溶解于不同濃度的硫酸、鹽酸和硝酸中,溶解速率表現各異,竹漿纖維的耐堿性比竹原纖維要好,都可溶解于氯化鈣與甲酸混合液、次氯酸鈉溶液和銅氨溶液中,而兩者均不溶于其他所試24個有機溶劑。竹原纖維的抗紫外能力明顯高于竹漿纖維,而兩者著色樣的抗紫外性能比原樣有較大提高。楊慶斌等[18]研究了熱處理對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竹原纖維具有較高初始模量,濕態時纖維力學性能較之干態有明顯下降。竹漿纖維除斷裂伸長外,其各項拉伸斷裂力學性能指標均遠遠低于竹原纖維。

以上研究表明,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在結構和性能上有一定的差異,如外觀形態、晶體結構、結晶度、力學性能、熱穩定性、著色性能等方面。但是由于操作復雜或當粘膠和麻類等結構、性能相近的纖維存在時,快速、準確地鑒別這兩種纖維存在較大的困難,至今沒有相應的標準。

2竹漿纖維鑒別方法研究進展

陳寶喜等[19]通過試驗,確定了在硫酸溶液濃度(60±0.5)%、溶解溫度(25±2)℃、溶解時間(20±2)min等條件下可準確、便捷地確定竹漿纖維/棉纖維混紡產品纖維含量。劉蘭芳等[20]提出,37%鹽酸在溫度25℃、時間為10min條件下和甲酸-氯化鋅溶液在溫度50℃、時間90min條件下,可利用溶解法測定棉纖維與竹漿纖維的雙組分紡織品混紡比。

馬順彬等[21]研究表明,竹漿纖維和粘膠纖維的燃燒特征相同,只是在殘渣的顏色上有所區別,竹漿纖維的殘渣顏色是深灰色,粘膠纖維殘渣顏色是灰白色。二者縱向均有溝槽,橫向截面的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形,只是竹漿纖維無皮芯結構,而粘膠纖維有皮芯結構。二者溶解性能相同、紅外光譜吸收圖譜相似,無法用于鑒別。隋淑英等[3]利用X射線衍射法測得竹漿纖維結晶度為31.6% ,粘膠纖維的結晶度為30% ,二者的結晶度基本相同。閻賀靜等[22]通過掃描電鏡分析發現竹漿纖維橫截面布滿了孔洞,說明它具有優良的吸濕透氣性。粘膠纖維形態結構與竹漿纖維相似,但橫截面沒有孔洞。對纖維的熱失重分析表明,竹漿纖維耐熱分解性能比粘膠纖維差。張濤等[23]通過研究提出粘膠纖維―OH較竹漿纖維活潑性大,竹漿纖維在3450cm-1~3250cm-1處的―OH吸收比粘膠纖維明顯弱,這是鑒別這兩種纖維的有效手段之一。李志紅等[24]提出通過顯微鏡觀察縱向形態特征,可快速區別于Lyocell、棉以及甲殼素纖維;用37%鹽酸,常溫下觀察溶解情況,Modal迅速溶解,普通粘膠纖維溶解但比Modal稍慢,竹漿纖維只有部分溶解。用密度梯度管測定密度,竹纖維密度明顯低于普通粘膠、Lyocell、Modal和棉。楊元[25]通過研究指出可通過著色法和燃燒法或通過比較拉伸性能來區分竹漿纖維和粘膠纖維。楊建平等[26]利用濃度55%―90%的硫酸溶液來定性鑒別竹漿纖維和Modal纖維,并通過對溶液粘度的定量分析鑒定粘膠和竹漿纖維的混合體中竹漿纖維的混合比。

竹漿纖維和棉纖維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竹漿纖維和粘膠纖維目前正在進行的密度法研究、溶解度法研究、顯微鏡觀察法等研究,因操作復雜或區分效果不明顯,在應用中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始終沒有被推廣。

3竹原纖維鑒別方法進展

竹原纖維與麻類纖維的結構及性能相似,其顯微形態與麻類纖維有許多相似之處,不易區分。石紅等[14]研究指出,常規方法中纖維投影法、密度法、溶解法等方法不適合定性鑒別竹原纖維和亞麻纖維。根據亞麻和竹原纖維分子結構中―CH、―CH2、―CH3個數(聚合度)的差異,發現紅外光譜圖在2900cm-1和2850cm-1處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利用此光譜圖可以定性鑒別亞麻和竹原纖維。田慧敏等[27]指出竹原纖維的表面有明顯的溝槽和節紋,次生層呈三層同心層結構,次生外層的微纖與纖維軸近乎平行排列,內部有大量的空洞。通過紅外光譜計算的結晶度指數表明竹原纖維的結晶度僅次于苧麻纖維,高于亞麻纖維和棉纖維。竹原纖維具有更強的分子間的氫鍵,纖維素的晶型以Iβ為主,其Iβ的含量低于棉纖維,但是高于亞麻纖維。何建新等[28]測得了毛竹與苧麻、亞麻原料的化學組成和單纖維尺寸,見表2。通過X射線衍射表明竹原纖維的結晶度和晶粒的取向度與苧麻相近,高于亞麻和棉纖維,竹原纖維的晶粒尺寸大于其他三種纖維。

高路等[29]對幾種纖維做出了初步鑒別并得出以下結論:纖維長度在3mm左右,截面呈卵圓形且中腔較大、無麻節的可確定為黃麻纖維;單纖維長度大多在80mm~120mm,截面較粗、腰圓形、中腔壓扁、壁上有裂紋、縱向有麻節的為苧麻纖維;截面呈多邊形且中腔較小、縱向有麻節的為亞麻纖維;單纖維粗細差異較大,長度在25mm左右,截面形狀腰圓形、中腔壓扁、縱向表面較粗糙、有橫節豎紋的為大麻纖維;纖維極短,在3mm左右,截面近似圓形且中腔較小、縱向粗糙、似樹皮狀、無竹節的為竹原纖維。但是其又同時指出單纖維的分離效果對纖維尺寸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直接影響到纖維縱橫向形態的觀察。蔡玉蘭等[30]通過13C NMR分析結果計算竹原纖維和苧麻、亞麻、棉纖維樣品的晶型含量,與棉纖維和亞麻纖維相比,竹原纖維具有較大的晶粒尺寸,和苧麻纖維接近,見表3。X射線衍射和核磁共振兩種分析結果均顯示,竹原纖維的結晶度與苧麻纖維相近,大于棉纖維和亞麻纖維。

表3由13C NMR圖譜計算的纖維的結晶度和晶型含量[30]

竹原纖維與麻類纖維的鑒別方法,目前正在進行的顯微鏡觀察法、核磁共振法、紅外光譜法研究,由于其制樣難度及準確性等問題,無法實際應用,因此沒有形成相應的鑒別方法標準。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于竹纖維的鑒別方法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操作復雜或因區分效果不明顯,在應用中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始終沒有被推廣。因此,竹纖維快速、簡便、有效的鑒別方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樂逸蟬,王國和.竹纖維的結構性能及其產品開發[J].四川絲綢, 2004(4):10-12.

[2] 柳世龍,周貽華.利用竹纖維開發舒適抗菌針織面料[J]. 天津紡織科技 ,2004,42(3):38-40.

[3] 隋淑英,李汝勤.竹纖維的結構與性能研究[J].紡織學報,2003, 24(6):535-536.

[4]周建萍.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的結構與性能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2006,34(5):59-60.

[5] Tommy Y. Lo, H.Z. Cui, P.W.C. Tang,et al. Strength Analysis of Bamboo by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Bamboo Fibr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8,22(7):1532-1535.

[6] 程隆棣,徐小麗,勞繼紅.竹纖維的結構形態及性能分析[J].紡織導報,2003(5):101-103.

[7] L.H. Zou, H. Jin, W.Y.Lu, et al. Nanoscal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ell Wall of Bamboo Fiber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2009,29:1375-1379.

[8] J.X. JIANG, Z.K. YANG, L.W. ZHU, et al.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Bamboo Fiber[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7(2):7-14.

[9] 儲詠梅.竹纖維結構性能與產品開發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10] 張齊生.中國竹材工業化利用[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11] 邢聲遠,劉政,周湘祁.竹原纖維的性能及其產品開發[J].紡織導報,2004(4):43-48.

[12] 王越平,高緒珊.天然竹纖維與竹漿粘膠纖維的結構性能比較[J].中國麻業,2006,28(2):97-100.

[13] 柏俊巖,柏俊峰,秦喜慶.竹纖維的紡織性能及其應用前景[J].河南紡織專科學校學報,2007,19(3):4-6.

[14] 石紅,邰文峰,邱岳進等.竹原纖維和亞麻纖維鑒別分析方法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2007,35(9):55-57.

[15] 杜衛平.竹漿纖維的基本形態結構分析[J].上海紡織科技,2006,34(6):7-11.

[16] 孫居娟,田俊瑩,顧振業.竹原纖維與竹漿纖維結構和熱性能的比較[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6,25(6):37-40.

[17] 周秋寶,陳君莉.竹漿纖維與竹原纖維的性能差異[J].現代紡織技術,2007(2):1-3.

[18] 楊慶斌,劉逸新,王瑞.熱處理對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J]. 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6,25(6):33-36.

[19] 陳寶喜,劉東慶,張劍鳴,等.竹(漿)纖維/棉纖維混紡產品纖維含量定量化學分析方法的研究[J].檢驗檢疫學刊,2010(2):33-37.

[20]劉蘭芳,朱若英,董衛國,等.再生纖維素纖維與棉混紡產品的定量分析[J].上海紡織科技,2008,36(4):48-50.

[21]馬順彬,吳佩云.竹漿纖維與粘膠纖維的鑒別及性能測試[J].毛紡科技,2010,38(1):42-46.

[22]閻賀靜,徐水,龍家杰.再生竹纖維的結構和熱性能測試[J].絲綢,2004(8):48-50.

[23]張濤,鮑文斌,俞建勇.竹漿纖維鑒別方法的研究[J].紡織學報, 2004,25(5),28-30.

[24]李志紅,任煜.六種新型紡織纖維的性能及其鑒別[J].上海紡織科技, 2006,34(4):55-58. 

[25]楊元.幾種新型再生纖維及其鑒別方法[J].現代紡織技術,2005(1):44-47.

[26]楊建平,高露,殷慶永,等. 一種用溶解法鑒別竹漿纖維的方法:中國, 200810034237.6[P].2008-8-27.

[27]田慧敏,蔡玉蘭.竹原纖維微觀形態及聚集態結構的研究[J].棉紡織技術,2008,36(9):544-547.

[28]何建新,章偉,王善元.竹纖維的結構分析[J].紡織學報,2008,29(2):20-24.

[29]高路,王越平,王戈,等.幾種天然植物纖維的鑒別方法[J].上海紡織科技,2009,37(9):7-9.

第6篇

一、年產四萬噸高品質差別化粘膠短纖維項目

本項目是為提高公司粘膠短纖維產品差別化水平,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建設的項目,計劃新建年產40,000噸差別化粘膠短纖維生產裝置。

(一)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我國粘膠纖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

粘膠纖維是傳統再生纖維素纖維中最重要的一員,約占其90%以上的產量,其他傳統品種如銅氨纖維、醋酯纖維及新型綠色lyocell纖維的產量主要來自日本、意大利、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近幾年除亞洲地區纖維素纖維保持平穩增長外,世界其它地區都呈下降趨勢。粘膠纖維行業屬于勞動技術密集型產業,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相繼減少或退出粘膠行業。這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發展機遇。目前世界粘膠纖維生產能力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國及東南亞各國,僅中國、印度和印尼的產量就占世界總產量50%。

粘膠纖維的吸濕性、透氣性、懸垂性、抗靜電性、及易于染色、華貴亮麗等優異的服用性能,是它在化學纖維中無可替代的。目前化纖中的合成纖維普遍受到低水平產能過剩的影響,企業效益紛紛下滑,粘膠纖維由于特有的加工方法及物理化學特性,成為化纖中最具競爭力的品種。十多年來,隨著粘膠纖維的優良性能被重新認識,粘膠纖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2、產品盈利空間相對較大

20__年我國化纖總產量1,629.6萬噸,其中粘膠纖維118萬噸,占化纖總產量的7.24%,但利潤占25.22%。

就目前價位下的盈利空間,對于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來說仍比較可觀,目前,粘膠短纖維的利潤空間在2,500元/噸左右,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好于其它化纖品種。高白度纖維、高濕模量纖維與常規品種比較,其價格一直占居優勢,高濕模量纖維在國際市場比常規品種每噸高900~1,200元。其屬于差別化纖維,市場前景較好。

3、我公司做為國內大型化纖生產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__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行業生產龍頭企業,順應市場潮流,選用“九五”科技攻關成熟工藝、設備,開發了高白度粘膠纖維和高濕模量粘膠纖維,提高了產品品質,提高了粘膠纖維的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國產設備技術基本成熟

短纖設備的開發和改進近二十年來突飛猛進。上世紀80年代,世界上人造纖維技術以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為代表,我國大多數企業進行了技術引進。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先進國家進一步完善、改進和創新技術裝備,使其生產向著大型化、高度自動化和精確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國內企業對先進技術裝備的引進、消化和吸收一刻也未停止。目前已能生產大部分先進設備,其性能與國外產品基本相當。

由于設備制造技術、材料技術及計算機應用發展,經過鄭州紡機、邯鄲紡機、沈陽六零六所等單位的努力,國產化設備有了較大進步。鄭州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可成套設計、制造、供應技術成熟的單線年產四萬噸粘膠短纖維生產設備。

2、公司具有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優勢

__股份有限公司是行業生產龍頭企業,多年來堅持走科技發展之路,尊重科學,鼓勵創新;每年都涌現出很多科技成果,有的還獲得了國家專利。近幾年,股份公司還與國內有關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共同合作,投入資金研制廢氣、廢水治理工藝與技術,并實現了廢水達標排放,廢氣治理取得突破性進展,粘膠纖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__股份公司建有省級技術研究中心和乙級設計研究所,同時具有較強的設備制造能力。經過消化創新改造的連續紡絲機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讓人自豪的是,目前被業界廣泛采用并被當作先進技術的德國連續結晶技術為公司自己研發的高溫提硝裝置(高溫提硝法)所取代。試用表明,這種技術將從根本上解決結晶過程中嚴重耗能的問題,并能直接獲得高附加值的元明粉。通過多項技術改造工程的成功實施,不僅增強了企業的實力,而且鍛煉出一支能打硬仗、勇于創新的技術團體和管理隊伍。

__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利用已有的技術力量、企業管理、職工培訓、經濟實力等有利條件,建設本項目有保證。生產所需原料和主要化工原料中的漿粕、硫酸、二硫化碳和燃煤,本省均有豐富資源,燒堿和硫酸鋅在我國也是常用無機化工產品,需求量能保證供應。公司與上述各供應商均有多年的供求關系,信譽很好,可以從原渠道解決。

3、公用工程設施配套更趨合理

該項目建設地點為股份公司第二生產基地,目前該基地已形成完善的公用工程配套設施,先前建成投運的熱電鍋爐系統還有較大的富裕能力,三臺75噸鍋爐,這為新項目的建設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供水能力及污水處理設施也留有適當的調節余量,新項目建設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余量;另外,原附材料倉庫及物理化驗設施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設施,這為新項目的建設節省了較多的投資。

(三)項目建設概況

1、建設規模

生產規模對產品在質量、品種、價格上的市場競爭力影響較大,本項目考慮到設備情況、投資問題和目前我國國情,確定建設規模為年產40000噸。

2、產品方案

在產品方案方面充分考慮差別化、多品種,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根據確定的建設規模,考慮市場導向,擬定本項目產品方案:

品種 規格 產量(噸) 備注

高白度短纖 1.67dtex 38mm 30,000

高濕模量短纖 1.33dtex 38mm 10,000

(四)產品市場分析

1、國內市場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費趨勢向高檔、美觀、舒適的方向發展,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高白度、高濕模量等特性纖維不僅可以滿足生產高檔裝飾及服用面料的需求,而且還被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領域。高濕模量纖維克服了普通粘膠短纖的缺陷,它的織物在堅牢度、耐水洗性、抗皺性和形態穩定性等方面都大大改善, 能賦予織物美觀大方的品質和多彩的風格;高濕模量粘膠纖維成網加工特性好,適宜在濕強要求高的工藝條件下進行非織造布生產,如高壓水刺,其后處理加工容易,適宜制作對縱橫要求較高的織物。高白度纖維由于其高白特性,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護理、衛生用品領域。預計到20__年,我國僅非織造布用粘膠短纖維就需10萬噸以上。根據國家到20__年的發展規劃,粘膠短纖維,特別是高白度、高濕模量高品質纖維在未來10余年會有一個較大發展。

(2)國際市場

國外工業發達國家在常規粘膠纖維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開發品種,滿足各種紡織產品的需要。相繼關閉了一些生產規模較小、技術較落后、不能治理污染的企業,保留和發展了技術力量強的大型粘膠纖維企業。由此加速了粘膠纖維的技術發展與進步。

雖然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的粘膠短纖維生產量在逐年減少,但世界市場需求量在逐年穩步增長,除了用于生產各類普通紡織品外,對具有特種性能的品種如:高濕模量modal纖維,無紡布用纖維,高強力纖維,阻燃纖維和其它差別化纖維的需求量增加較多,說明了產品結構在變化,附加值在增長,粘膠短纖維已經不完全是作為棉花的代用品,而是可以發揮其特有性能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世界著名的粘膠短纖維企業英國考陶爾茲

(courtaulds)公司、奧地利蘭精(lenzi/,!/ng)公司、芬蘭賽得利(sateri)公司的產品品種的差別化纖維的比例已經超過50%,甚至達到70%以上。

而我國化學纖維的差別化率僅為20%左右,其中粘膠短纖維的差別化率不足20%,應該下大力氣,練好內功,從差別化纖維開始抓起,努力創出有競爭力的品牌,提高我國紡織品在世界貿易中應有的地位。高白度纖維、高濕模量纖維等高品質粘膠短纖維屬國外緊俏產品,產品及深加工產品出口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和利潤空間較好。

綜上所述,未來國際市場的需求還是很穩定的。同時,由于新品種的出現,需求量還會增加。

(五)投資概算

本項目總投資45,0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42,504萬元、鋪底流動資金2,496萬元。

(六)項目建設期

本項目建設期14個月

(六)效益測算

本項目建成后公司每年新增30,000噸高白度粘膠短纖和10,000噸高濕模量粘膠短纖生產能力,預計項目達產后每年新增年均銷售收入72,746萬元,銷售利潤13,480萬元。

二、1.2萬噸連續聚合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

本項目是為提高公司氨綸纖維產品差別化水平,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氨綸產品的需求,計劃新建年產12,000噸連續聚合差別化氨綸生產裝置。

(一)項目建設的背景及必要性

氨綸國際上通稱為spandex,又稱聚氨基甲酸酯彈性纖維,是一種高彈性纖維,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工業化生產,上世紀末,世界氨綸纖維產量僅有12萬噸,我國氨綸纖維的生產量也只有1.5萬噸。但是,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和應用技術的推廣,氨綸的生產和消費得到了強勁地推動,尤其是近幾年,更是迎來了氨綸纖維生產和消費的飛速發展,至20__年年底,氨綸纖維的全球產量已達40余萬噸,我國的氨綸纖維產量已達23萬多噸,占世界總產能的一半以上,但產品仍呈供不應求態勢。

氨綸纖維具有優越的高彈性和彈性恢復率,彈性伸長率高達400~800%,當伸長率為500%時,仍有大于95%的彈性恢復率,這是其它纖維所無法比擬的。氨綸已廣泛應用于各類彈性織物,如運動裝、時裝及其它彈力薄型織物等,是發展高檔彈性紡織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纖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

近期以來,隨著應用領域的擴大,人們對氨綸纖維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對彈性要求外,還根據不同的用途,對氨綸纖維提出了諸如耐氯性、耐高溫性、抗氧化性等不同要求,因此,差別化氨綸纖維應運而生,以滿足各類紡織品的特殊需要。目前,國內的差別化氨綸纖維年需用量約15萬噸以上,國內年產量約為10萬噸,年需進口約5萬噸。因此,盡快發展差別化、多功能氨綸纖維以滿足國內外擴大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并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__股份有限公司粘膠纖維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面對新的發展契機,公司不斷追蹤國內外發展趨勢及國際新技術、新產品,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分別于20__年9月和20__年11月建成了年產6000噸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的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形成了差別化氨綸纖維年產6000噸的生產能力。生產品種主要是20d、40d、70d及140d~560d的差別化氨綸纖維。投產后,由于采用了連續聚合生產工藝,產品的各項性能具有較強的優勢,成為僅有的能適應經編需要的幾個品牌之一,因而,產品的市場價格明顯高于不能適應經編需要的產品。為了充分利用氨綸項目建設和生產管理的優勢,進一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形成規模優勢,公司決定建設年產1.2萬噸連續聚合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

本項目引進國外關鍵工藝主機設備,采用的連續聚合、干法紡絲生產工藝是當今世界上先進成熟的工藝技術,其生產規模也有利于改變目前國內氨綸生產普遍偏小的局面,其產品品種符合市場需求并可隨市場變化不斷改變,從技術上看也是完全可行的。

公司地處中原,交通方便,具有區域優勢。企業經濟效益較好,生產技術及管理能力強,具有較豐富的建設經驗。

(二)項目建設概況

1、建設規模

氨綸企業的建設規模是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效益的逐步發展而確定的,國外氨綸企業規模過去一般為500~20__t,少數達3000t或以上。自本世紀以來,由于技術進步,質量與利潤也在增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現在建設規模一般6000t/a以上。

我國氨綸生產起步較晚,20__年以前,生產廠家規模小、成本高、技術含量偏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大多數工廠的生產規模都有較大提高,我國最大的氨綸生產廠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現產能已達到20500t/a,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公司擬建設的連續聚合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其建設規模為年產120__噸差別化氨綸纖維。

2、產品方案

20d有光絲或半透明 4000噸/年

40d有光絲或半透明 6000噸/年

140d~560d有光絲或消光絲 20__噸/年

以上品種20d、40d、140d~560d均能作經編、緯編,筒子之間的打卷張力誤差范圍不超過3%,筒子之間的伸長變異系數不超過8%。

根據選用的先進技術與裝備,宜生產有競爭能力的差別化、功能化纖維,適應高檔紡織品的要求,以此提高產品附加值,適應市場發展要求。

本項目通過工藝調整、改變添加劑和工藝參數,生產線盡可能柔性化,即可生產普通氨綸又能生產細旦、超細旦和粗旦以及其它具有抗菌、耐氯、遠紅外、吸濕排汗等特殊性能的 差別化氨綸纖維。(耐氯氨綸纖維是指在有效氯濃度30ppm的氯水中侵泡6小時后強度保持率在90%以上的纖維,普通氨綸纖維在50%以下。)

(四)產品市場分析

1、國內外氨綸生產情況

由于氨綸作為六十年展起來的纖維新品種,具有優異的性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世界各國生產裝置的建設發展非常迅速。據初步統計,20__年全球年產量約41萬噸,其中中國、韓國及美國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80%左右。

在目前全球5大氨綸生產地中,美國和日本發展最早,韓國主要興起于90年代中后期,是目前第二大氨綸生產國,歐洲發展也較早,我國大陸氨綸纖維發展較晚,但是目前總產能及市場需求已躍居全球第一。

美國氨綸生產企業主要有杜邦(dupont)、拜耳(bayer)和蘭蒂奇(radicispandexcorp.)三家公司,工藝路線不同,杜邦、拜耳采用干法紡絲,蘭蒂奇采用化學法紡絲。美國的氨綸消費量約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歐洲氨綸市場約占世界氨綸市場的五分之一,主要生產國有德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產品主銷歐共體市場。

近幾年,世界氨綸市場需求強勁,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氨綸生產中心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并成為投資熱點,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成為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

我國氨綸生產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1999年產能還只有6000噸,但從1999年開始,我國大陸進入了氨綸生產的投資高峰期。20__年,由于煙臺、連云港等廠的擴產和華峰、林克森等廠的投產,產能迅速增至15400噸/年,20__年更是增至25100噸,占世界總產能的11.58%,到20__年產能增至18.31萬噸,到20__年底,中國大陸氨綸產能已達到23萬噸,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氨綸生產國,預計到20__年產能將達到35萬噸,將占全球60%以上的產能。

目前我國大陸已有氨綸生產企業28家,合計產能23萬噸/年,其中干法紡絲企業21家,合計產能20.6萬噸/年,占總產能的89.57%;熔融紡絲企業7家,合計產能2.4萬噸/年,占總產能的10.43%。

考慮到部分企業公開產能偏大于實際產能(或生產規格小于產能計量規格)、部分企業雖已投產但難以正常開車的情況,目前氨綸的實際產能要比公開產能偏小。

(2)國內外氨綸需求情況

世界上氨綸大部份用在針織品、時裝、運動裝、帶類及彈性織物等,今后的用途還會更大,世界發達國家如美國、西歐、日本等氨綸市場一直穩步上升,若以10%的速度增長,預測至20__年世界需求量約為60萬噸,前景較好。

近幾年我國大陸氨綸需求量增長較快,使氨綸進口量持續攀升,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氨綸輸入市場。至20__年,我國大陸人均氨綸表觀消費量增至0.0292kg/人,已接近全球的人均消費量0.033kg/人。

過去幾年我國大陸氨綸需求量增長率都保持在40%以上,但隨著基數的擴大和市場的逐漸飽合,增長速度會明顯回落,但增長率仍有望保持在15%左右。按此增長率推算,20__年需求量將達30萬噸,20__年將接近35萬噸,期間將有每年約3.0萬噸左右的需求增長量。

我國大陸氨綸消費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江蘇三大紡織發達省份,約占總量的80%左右,其他如福建、山東、上海、河北、河南、等省份氨綸用量也相對較大。江浙對氨綸消費以機織面料為主,其次織襪、毛衫、經緯編;廣東則以經緯編、機織為主,其次為織襪、毛衫和織帶等。

最近幾年,我國大陸機織、緯編、經編、包紗(包芯和包覆)、織襪、織帶等產業都處于產能高速增長和產業結構迅速調整的階段,氨綸類紡織品的研發方興未艾。

我國氨綸市場需求出現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隨著紡織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氨綸及其制品的新工藝、新技術也不斷涌現,特別是杜邦“棉+萊卡”技術理念的大力推廣和逐漸深入人心,引領了現代服飾消費時尚的潮流,使綸除針織品、內衣、運動裝等傳統應用領域的氨綸用量繼續擴大外,經編布、緯編布、休閑、休閑裝、彈力牛仔、高檔成衣等新興應用領域的用量也在迅速增長,成為氨綸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二是氨綸產品的優良性能及產品開發為眾多應用提供了可能,特別是細旦、超細旦纖維及耐氯、耐堿、抗菌、抗紫外線、遠紅外放射、高吸放濕等功能化纖維的開發,為氨綸擴大應用、增加市場需求提供了可能。三是氨綸市場技術、裝備、工藝的逐漸成熟。隨著氨綸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氨綸生產技術在原有引進基礎上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在差別化、功能化方面與美國、日本等還存在差距。本項目將生產的差別化氨綸纖維,國內市場很有發展前途。

(五)投資概算

本項目總投資為48,000萬元。

(六)項目建設期

本項目建設期18個月

第7篇

冰絲的主要材料是粘膠纖維,以棉短絨、木材作為原料,從天然木纖維素中提取并重塑纖維分子得到的纖維素纖維。

冰絲是一種化學纖維的商品名稱,冰絲又叫人造絲,粘纖,粘膠長絲。這種纖維的吸濕性、透氣性比普通粘膠纖維要好一些,同時還具有比較好的保型性和懸垂性。

冰絲多數以長絲紡織品出現,所以提在手里感覺下垂和容易滑落。由于冰絲的理化特性因而適于制作夏季衣物,所以冰絲T恤應運而生。

(來源:文章屋網 )

第8篇

為粘膠“改名”

對于紡織人而言,“粘膠”已經是和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并駕齊驅的常規纖維原料, “粘膠”這個稱呼似乎也成為了一個“行話”。說到粘膠,從上游到下游幾乎無人不知,然而說到“纖維素纖維”卻很尷尬。潘偉業對此非常無奈,但正是這樣的一種現狀,更激發了賽得利集團為纖維素纖維“正名”的動力。

潘偉業告訴記者:“纖維素纖維的英文為VISCOSE,它在引入中國時,翻譯為粘膠纖維。其實VISCOSE只是生產過程中一個環節纖維溶液狀態的描述。粘膠纖維這個名字既不準確也不能很好的體現該纖維的特性,而且還會產生負面影響。”據悉,2015年賽得利將VISCOSE的中文名稱更改為纖維素纖維。對此,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也表示支持,認為纖維素纖維的名字更能表現纖維源自天然,綠色環保的特性。

去過賽得利在紗線展展臺的人都會對其展臺上突出的高聳樹木印象深刻,而這正是纖維素纖維的原料。纖維素纖維的外形和手感接近棉花,具有柔軟、透氣、吸濕等特性,由于比表面積非常大,染色效果出色,顏色飽滿,光澤好,可通過針織或機織加工成適用于內衣、嬰兒服裝、短裙、襯衫、連衣裙等服裝面料,穿著柔軟、舒適;同時也是高端床單、毛巾、桌布、餐巾、家具罩、窗簾等家紡用品的好選擇;還是嬰兒濕巾、美容面膜、醫用敷料和其他一次性衛生產品的可靠基礎材料。潘偉業告訴記者:“由于原料來自天然木材,纖維素纖維百分之百可生物降解。”

與棉花的“較量”

纖維素纖維柔軟、吸濕、源自天然的屬性使得其成為了可以與棉花媲美的“化學纖維” ,也是紡織行業經常拿來替代棉花的纖維,盡管隨著棉花資源的緊缺,“超仿棉”等聚酯纖維不斷進行改性以求貼近“棉花”的特性,但纖維素纖維的行業地位一直非常穩固。

而且,潘偉業告訴記者,纖維素纖維不僅僅是可以媲美棉花那么簡單,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優于棉花。“與棉花相比,纖維素纖維至少有兩大優勢。”潘偉業說道,“首先是原料的可持續性:棉花的種植受土地限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纖維素纖維的溶解漿來自管理規范的速生桉樹種植林,天然可再生、原料穩定,可以很好地替代棉花,為人們提供一種新選擇;其次是纖維品質:纖維的可紡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纖維的長度,而棉纖維的長度因水肥、品種、氣候等的不同而長短不一,纖維素纖維由溶解漿拉絲后,可以切得很均勻,可以保證38mm,這就為客戶產品工藝和品質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潘偉業介紹,賽得利目前在中國共有三個纖S生產基地和一個紗線生產基地,分別是:賽得利(福建)纖維有限公司、賽得利(九江)纖維有限公司、賽得利(江西)化纖有限公司以及林茨(南京)粘膠絲線有限公司。其中林茨(南京)粘膠絲線有限公司是賽得利于2016年5月收購的下游產業。該公司擁有2520頭氣流紡和384錠渦流紡紗,2017年3月又另外添置了7200錠緊密賽絡紡,生產的高品質纖維素纖維紗暢銷世界各地。

潘偉業告訴記者,收購林茨(南京)粘膠絲線有限公司是集團公司從更好的服務客戶以及提升產品質量的角度出發進行的決策。通過介入下游產業,賽得利可以更好的進行纖維生產,生產出更高品質的纖維素纖維。“高品質的纖維素纖維以及高端應用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賽得利的定位和追求。”潘偉業說道。

從原料開始 全方面保障“高品質”

賽得利堅持高品質的定位并非“狂妄之言”,其從原料到生產都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尤其是海外全資的種植林更是為其從原料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潘偉業告訴記者:賽得利使用的木材是一種在印度尼西亞、巴西等陽光、雨水充足的熱帶地區種植的樹種――桉樹,這也是賽得利的一項獨家業務。桉樹長得很快,種植6年即可采伐。纖維素纖維的生產過程,就是把桉樹制成的木片在當地加工成溶解漿,然后運輸至中國境內的賽得利公司,通過相應生產設備拉絲、洗滌、烘干等,最后生產出纖維素纖維。

潘偉業告訴記者:作為賽得利這樣一家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理念的公司來說,對于原料,賽得利不使用由天然樹木、古老或瀕危樹種加工的溶解漿,不從具有高保護價值或高碳儲量的森林,或瀕危物種棲息地采購溶解漿。在巴西、印尼的桉樹種植園,賽得利配有專門的苗圃和研究中心,既可保證穩定、可持續的供應,又能在原區域重新種植、快速恢復。

“賽得利巴伊亞特種纖維素廠臨近種植園和深水港口,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工廠之一,年產優質溶解木漿 48.5 萬噸,占全球供應量的10%以上。桉樹有幾百種品種,賽得利根據不同的桉樹品種開發出了不同的溶解漿,可應用于眾多不同的領域,而且每6年就可以進行優化。”潘偉業說道。由于掌控原料,并且可自主優化改良,賽得利擁有獨特強勁的競爭優勢。

第9篇

只有在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能做謹慎的擴張。企業最大的浪費不是吃吃喝喝而是戰略決策的失誤

作為國內第一批粘膠纖維生產企業,南京化纖建廠至今已有近50年的歷史。近年來,粘膠纖維生產規模快速擴張,市場競爭加劇;同時受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人民幣匯率大幅上揚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紡織行業整體的競爭優勢沒有以前那么明顯了,粘膠企業面臨的壓力也顯而易見。用公司董秘陳波的話說,現在的粘膠行業,基本是處于產能相對過剩的狀態。

上市初,南京化纖是單純的粘膠纖維生產企業。隨著環境友好發展戰略的實施,公司1997年正式搬遷,粘膠長絲搬遷到了六合紅山化工園區,粘膠短絲搬遷到了鹽城大豐海洋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在陳波看來,這種搬遷是按照市政府和公司董事會的規劃有序實施的,保證了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性。產能搬遷,不是簡單的疊加復制,而是裝備水平、生產工藝的全面提升:一是產能規模比原來有所增加,二是環保治理水準大大提高。公司同時抓住企業搬遷的契機,適時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陳波說,現在來看,董事會當年這個戰略決策是非常成功的。

搞工業管理和房地產開發有著很大的不同,南京化纖把工業企業管理經驗移植到房地產開發領域,提升了地產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地產公司從2011年開始確認收入,如今房地產業務已成為南京化纖重要的利潤增長點。2012年,南京化纖的銷售收入是15億,而房地產業務2011和2012年度的營業收入都是4億左右。陳波說,今年肯定不會少于這個數字。

現在,南京化纖的戰略定位是粘膠為第一主業,房地產為第二主業。根據企業發展狀況,接下來準備進入現代服務業。用陳波的話說就是:“以粘膠纖維立業,以房地產強業,以現代服務業興業。”

在陳波看來,企業的產業擴張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很多企業都是因為戰略發展定位的失誤導致發展出現大的挫折。我們董事會對企業發展戰略非常慎重,不是說拍拍腦袋,市場熱點是什么就做什么。”他說,“只有在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能做謹慎的擴張。企業最大的浪費不是吃吃喝喝而是戰略決策的失誤。”

陳波1993年初到南京化纖證券部工作,參與了公司股份制改造、社會公眾股發行和股票掛牌上市的全部過程。1996年3月8日,南京化纖在上證所上市,陳波擔任了公司證券授權代表。其后他到集團公司工作了幾年。2006年3月,原董秘退休,陳波履職南京化纖董秘至今。

跟陳波聊天,不會有一種急吼吼的感覺,他講話的聲音很低沉、淡定。他告訴《董事會》記者,由于南京化纖IPO時間比較早,當時上市公司不多,投資者對于公司基本面的關注度沒有現在這么高,維權意識也沒有現在這么強。他也遇到過性情沖動型的投資者,撫慰并熄滅對方心中忿忿不平的火氣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說,投資者關系管理說到底還是一門溝通的藝術。

擔任董秘久了,就有了一個董秘自己的圈子,這成了董秘們交流溝通的一個很好的平臺。陳波說,圈子內大家會互相交流。在不涉及公司內部機密信息的前提下,把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拿出來一起研究,對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幫助。

第10篇

冰絲涼席600d:600是數字,旦尼爾(D)表示單位長度內絲線重量。數值越高,表示其同樣面積的布料就越重。冰絲是一種化學纖維的商品名稱,是一種變性聚粘膠纖維。它的纖維素含量占到99.5%以上,是用棉短絨和木材作為原材料經過各道優化處理得來的,這種纖維的吸濕性、透氣性比普通粘膠纖維要好一些,同時還具有比較好的保型性和懸垂性。而且,冰絲不含氯物質,不含果膠和多縮戍糖。

冰絲涼席清洗方法1、冰絲席是纖維產品,可以使用水洗,如果是新買的,直接用清水洗一下,如果是放了一個季節,剛拿出來使用的,用一點洗衣粉清洗。

2、清洗好的冰絲席,晾曬在通風干燥的地方,不要讓陽光的長時間暴曬。

3、涼席上有許多折痕,可以使用熨斗熨燙一下,熨斗的模式調整為化纖模式,以免溫度過高熨壞席面。在不使用的時候,要儲存在干燥的柜子里,容易發霉的時候要拿出來晾曬一下。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1篇

棉紡行業參展企業最多 規模超往年

2009年,國際經濟的高速下滑也影響了中國紡織行業,出口占重要比重的棉紡行業自然未能幸免,據徐會長介紹,至今仍有近三分之二的企業未能走出低谷。不過,這并未影響優勢棉紡企業參加紗線展的信心。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36家棉紡企業報名參加即將在三月新鮮出爐的紗線展,而往年同期這個數字還不到三十家。

在采訪中,徐會長首先對于棉紡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概述。他表示,“對于很多棉紡企業而言,現在依舊非常困難,好在國內經濟復蘇的步伐預計還在加快,這給我們增添了不少信心。但是國際經濟還不穩定,國際社會又不斷施壓中國人民幣升值,如果繼續升值,必將會對棉紡的出口進一步打壓。因此,拼出口已經不再是棉紡行業的主流,如何進一步擴大內需才是真道理。”

在棉花市場方面,徐會長表示,棉花問題是今年棉紡行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對棉紡行業的影響非常巨大。棉花價格從去年年初的1.1萬元/噸漲到現在的1.5萬元/噸左右,漲幅達36%。在漲價最厲害的去年9、10、11月,平均每月要漲1000元/噸。而漲價對棉紡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企業簽的訂單尤其是出口訂單,一般是提前三個月簽訂,產品價格是按9月份以前的棉價計算,棉價漲了以后,訂單產品價格不能漲,這樣就給已簽了訂單的棉紡企業帶來虧損。不過,在十月份以后,國家針對棉花市場出臺了穩定性政策,在今年年初又針對性的發放了配額,棉花價格終于得以穩定下來。“只要棉花價格能夠穩定,同時與國際市場的價格接近,就會有利于棉紡行業的發展,也就使得國內的棉紡企業有能力和國際同行競爭。”

著力推薦高附加值紗線產品

多纖維混紡紗、新型纖維紗線、高端針織用紗等,在3月底即將進行的紗線展上,這些新產品、最受歡迎的紗線產品都將會向專業觀眾們一一呈現,同時,在展會期間,主辦方還將舉行有針對性的、別開生面的推介會。

在2009春夏紗線展上,浙江華孚、江蘇霞客、寧波百隆、江蘇天虹、山東海龍、河北吉藁化纖、北京服裝學院在展會現場召開產品推介會,詳細介紹了新型纖維的開發方向及其他混紡、多組分纖維的開發趨勢,為企業技術升級起到了指引性作用。而據徐會長介紹,今年的推介會仍將延續去年的做法,而相關落實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針對新產品,徐會長指出,我國紗線發展越來越強調非棉原料,打破了原有著力搞棉產品的局限,現在看來,純棉價格基本穩定,但是經濟效益卻不如多種纖維混紡紗以及新型纖維。2010年,行業重點強調在大中城市、有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開發一些高附加值產品。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高支紗線的銷售在上半年還不如普通產品,原因在于高端釗’織、機織需求減少。但是今年來看,高端高支紗線又出現回暖勢頭。這和我們所提倡的要鼓勵大家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市場相吻合。

以粘膠纖維為例,山東海龍作為國內第二大的粘膠生產企業,其規模和成本優勢明顯,而其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差異化粘膠纖維的不斷研發和生產能力。在國內粘膠纖維生產跟風的形勢下,山東海龍研發和生產的高濕模量纖維、阻燃纖維、抗菌纖維填補了國內空白,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已開發出多種附加值產品基礎上,計劃開發年產4.5萬噸黃麻漿纖維改造項目和年產3萬噸高白、細旦粘膠短纖維項目,這將進一步提高海龍的盈利能力。近日,粘膠短纖價格持續高漲。市場上有不少人猜測,山東海龍國際粘膠短纖價格將進一步上漲,這正是源于其不斷追求高附加值以及產品創新,據悉,今年的展會上,海龍將重點推出麻賽爾纖維。麻賽爾纖維是對天然植物纖維黃麻進行處理而制得的一種新型纖維素纖維,是一種新型、健康、時尚、綠色環保、能夠自然呼吸的生態紡織纖維。

新型纖維將大展宏圖

眾所周知,紗線展是一個新型原料集中展示的平臺,6年來,從這里走人紡織企業眼中的新型紗線不計其數。在今年的紗線展中,各種新型纖維也必將讓觀眾們眼花繚亂。

竹纖維,作為粘膠纖維的一個分支,在出現早期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如今,竹纖維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產業力量。專家預測,竹纖維產業今后仍將會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并將會有更多企業加盟這一陣營。不過,隨著生產廠家越來越多,利潤率也會有所下降。2008年下半年,當金融危機造成行業內多家企業嚴重虧損時,河北吉藁化纖抓住歷史機遇,逐步退出傳統的1.5D粘膠短纖市場,將精力投入到竹纖維生產上。這使得吉藁化纖在金融危機中依然保持了較好的贏利水平。

針對此次展會,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將展示自主研發的竹纖維――“天竹”纖維。“天竹”纖維是利用廣泛生長的竹材為原料,采用專利技術精制而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天竹”纖維強度好、可紡性優良,該產品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和國家技術創新獎。“天竹”纖維以抑菌、防紫外線和吸濕透氣、成為知名的新型纖維品牌,此次參展必將再次受到關注。

在本次展會上,山東陵縣人民政府(陵縣紡織一新型纖維紗線專區)將首次以產業集群的方式參加紗線展。作為新型多種纖維產業研發基地,面對國家擴大投資、拉動內需這一機遇,該縣充分發揮兩個“基地縣”的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借勢上行,實施科技創新,增加新產品,擴大生產規模。2009年,陵縣新材料產業生產企業達100余家,形成年產值20多億元的土工合成材料產業集群,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5%以上;新型纖維紡織業形成了100萬紗錠、4000臺織機的規模,年實現產值50億元。陵縣在政策、環境等方面不遺余力地推進土工合成材料和新型纖維紡織兩大產業發展,以此為平臺,招商引資,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兩大產業。

第12篇

3 混紡紗線標準

混紡紗線生產品種較多,目前已制訂行業標準的除滌/棉混紡紗線外,尚有滌/粘混紡本色紗線、棉腈混紡本色紗線、棉維混紡本色紗線、苧麻棉混紡本色紗線、亞麻粘膠混紡本色紗等,現分別介紹如下。

3.1 滌粘混紡本色紗線

滌粘混紡本色紗線是用滌綸與粘膠兩種纖維混紡的紗線。由于將滌綸與粘膠兩種纖維優良性能互補,滌粘混紡紗線具有較好抗皺性、尺寸穩定性及吸濕染色等性能,是目前國內生產量較多的一種混紡紗線。國家發改委于2006年的FZ/T/12004 ― 2006行業標準,替代FZ/T12004 ― 1995標準,有以下變化。

(1)適用范圍擴大。標準既適用于棉型纖維,同時又適用于中長型纖維,原1995年標準只適用于中長型纖維。

(2)考核項目:10萬米紗疵原只考核優等品,修訂后一等品也要考核。

(3)技術要求部分:修訂了10萬米紗疵、百米重量CV值、單強CV值、單紗斷裂強度、條干均勻度CV值等,均比1995年標準要求提高。

(4)產品分中長型與棉型兩大系列,對滌含量50%及以下、50%及以上的紗和線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技術要求。14 ~ 16 tex中長型與棉型滌粘混紡本色紗線的技術要求見表10。

從表10比較分析:①單紗斷裂強度中長型要高于棉型,但單紗斷裂強度CV值棉型要優于中長型,因中長型纖維較粗、紡同規格紗時纖維根數少于棉型。②條干均勻度CV值棉型要好于中長型,因組成紗的纖維根數較多,有利于條干改善。③捻系數控制范圍中長型要小于棉型,因中長型纖維長度長,其斷裂強度要高于棉型,故可適當減小成紗捻系數。

3.2 棉腈混紡本色紗線

棉腈混紡本色紗線標準于2005年、2006年1月實施,標準號為FZ/T12011 ― 2005。棉腈混紡紗以作針織用紗為主,根據用途分普梳與精梳、單紗與股線、棉含量50% ~ 70%及70%以上 6 個系列,單紗考核有 8 項指標,即單強CV值、百米重量CV值、條干均勻度CV值、黑板棉結粒數、黑板棉結雜質總粒數、優等品10萬米紗疵、單紗斷裂強度、百米重量偏差等,線不考核10萬米紗疵,其余與單紗相同,共 7 項。由于普梳與精梳工藝不同,技術要求有一定差異,15.5 ~ 20 tex普梳與精梳棉腈混紡本色紗線(棉含量50%以上)技術要求見表11。

從表11可以看出,棉腈混紡紗通過精梳工藝后,成紗單強CV值下降,強力提高,條干均勻度改善,成紗棉結減少,可以作高檔針織用紗。

3.3 棉維混紡本色紗線

棉維混紡本色紗線標準于2005年修訂、2006年1月實施,標準號為FZ/T12007 ― 2005,代替FZ/T12007 ―1999年標準,有以下變化。

(1)標準適用范圍擴大,適用于棉纖維含量在50%及以上棉維混紡紗,分棉含量在50%以上及70%以上兩個系列。

(2)技術要求部分:提高了單紗斷裂強度與百米重量CV值的技術指標。

(3)增加考核單紗線斷裂強度CV值、黑板棉結雜質總粒數及優等品10萬米紗疵技術指標。

(4)修訂后紗考核指標有 8 項,即單紗斷裂強度CV值、百米重量CV值、條干均勻度CV值(或黑板條干均勻度)、黑板棉結數、黑板棉結雜質總粒數、單紗斷裂強度、百米重量偏差、10萬米紗疵等。線考核 7 項指標,除10萬米紗疵不考核外其余與單紗相同。

(5)棉含量在50%以上及70%以上,在標準中主要區別是黑板結粒數與單紗斷裂強度,隨著棉含量的增加成紗棉結稍有增加。以15.5 ~ 20 tex為例:優、一等品棉50%以上棉結數分別為35、65粒,棉70%以上分別為40、70粒;單紗斷裂強度略有提高,50%以上為11.9 cN/tex,70%以上為12.1 cN/tex。

(6)單紗斷裂強度與百米重量偏差為順降指標,兩項都超出范圍時,只順降一次,至二等品為止。

3.4 苧麻棉混紡本色紗線

苧麻棉混紡本色紗線標準是以湖南洞庭苧麻紡織廠為主制訂,于2006年、2007年1月實施,標準號為FZ/T32005― 2006,標準是對FZ/T32005 ― 1998標準的修訂,主要變化有以下幾點。

(1)根據市場需求,增加了精梳苧麻棉混紡本色紗線的技術要求,分 3 個號數系列,最細為14.7 ~ 19.3 tex,最粗為29.4 ~ 36.7 tex。

(2)普梳紗線技術要求,根據用途按機織和針織用紗線分別考核,并增加了特細號紗線品種,即15 ~ 26 tex,標準共分 4 個號數系列,最粗為64 ~ 100 tex。

(3)增加考核指標:條干均勻度CV值(與黑板條干均勻度并列),并把纖維含量列入分等考核指標,不能超過±3%。

(4)修訂后紗線標準考核指標有7項,即單紗強力CV值、百米重量CV值、百米重量偏差、條干均勻度CV值、黑板粒結雜質數、單紗斷裂強度、纖維含量,其中針織用紗指標要求高于機織用紗。27 ~ 38 tex普梳苧麻棉混紡本色紗線技術要求見表12。

從表12可以看出,除單紗斷裂強度相同外,其余 4 項指標機織用紗均要高于針織紗。

3.5 亞麻粘膠混紡本色紗

亞麻有長麻紡與短麻紡紗線兩種,本標準是利用亞麻短纖維與粘纖混紡,亞麻含量在45%及以上的亞麻粘混紡本色紗,是由黑龍江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單位起草制訂,于2006年5月、同年10月實施,標準號為FZ/T32009 ― 2006。由于亞麻纖維與棉纖維性能差別較大,故其標準與棉紗線標準有一定區別。

(1)標準號數系列偏少,只有 3 個系列,即54 tex以上、38 ~ 54 tex、38 tex及以下。

(2)標準考核項目為 5 項,即單強CV值、百米重量CV值、條干均勻度、400 m內粗節數和 1 g內紗結雜結總粒數評定,按 5 項中最低一項品等評定。當紗的斷裂強度和百米重量偏差超出允許范圍時順降一等,降到合格品為止。

(3)由于亞麻纖維可紡性較差,故其技術要求比棉紗線標準要低,如優等品單強CV值為17% ~ 18%,百米重量CV值為4.0%,單紗斷裂強度為5.9 ~ 6.0 cN/tex,條干均勻度為27% ~ 30%。但對粗節控制較嚴,在400 m紗中優等品不允許出現粗節,一等品也只允許 1 個。

(4)采用黑板檢驗條干均勻度時采用評分法,搖10塊黑板對照一等紗樣照達到為10分/塊,優等品要求100分,即10塊黑板均要達到樣照要求,一等品為80分。這與棉紗黑板檢驗也有些區別。

4 色紡紗線標準

色紡紗線與本色紗線不同的是部分纖維先經染色或原液染色后紡成紗,使紗線具有異色效應,并在后加工中不需再經染色工序,既縮短了工序、節約染料消耗,又符合環保要求,故其生產量正在逐步擴大,已成為紗線中的一個重要產品。浙江省是國內色紡紗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色紡紗的行業標準也是以浙江省為主起草,目前已正式的有針織用棉色紡紗標準和滌與棉混紡色紡紗標準。已經審稿即將的有精梳棉與粘膠混色紗線、緊密紡棉色紡紗、轉杯紡棉色紡紗 3 個行業標準。

4.1 針織用棉色紡紗

針織用棉色紡紗標準是以百隆紡織公司為主起草,標準編號為FZ/T/12014 ― 2006,它與棉本色紗不同點如下。

(1)因紗線均是有色,用人工搖黑板檢驗條干均勻度難以識別,故標準規定采用Uster儀器檢測條干均勻度。

(2)取消用人工檢驗黑板棉結方法,用Uster儀器檢測千米棉結數作為考核依據。

(3)根據色紡紗的特點在技術要求中增加了明顯色結與色牢度兩項考核指標。其檢驗方法在附錄里規定。

(4)針織用棉色紡紗有精梳與普梳之分,含色棉比例不同其質量也有一定區別,含色棉比例越高紗線強力下降,故標準中分含色棉大于50%與小于50%兩個系列分別制訂了強力指標。以生產量最多的16 ~ 20 tex為例,普梳色紡紗含色棉大于50%單強為10 cN/tex,小于50%單強為11.5 cN/tex;精梳色紡紗含色棉大于50%單強為11.5 tex,小于50%單強為12.0 cN/tex。

(5)因棉花經染色后纖維強度下降、短絨含量增加,可紡性比本色棉要差,故其成紗質量比本色棉紗稍差,16 ~ 20 tex色紡普梳紗與本色普梳紗技術要求見表13。

從表13可以看出,色紡普梳紗除百米重量CV值與10萬米紗疵數優于本色普梳紗外,其它如單強CV值、單紗斷裂強度與條干均勻度CV值的技術要求均低于本色紗。色紡普梳紗單強CV值比本色普梳紗要高1.5% ~ 2.0%,條干均勻度CV值高1.0% ~ 1.5%,尤其是單紗斷裂強度差異高達 3 ~ 4 cN/tex,說明提高色紡紗強力是今后攻關的重點。

4.2 滌與棉混紡色紡紗

滌與棉混紡色紡紗是由兩種及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滌綸與棉纖維混紡而成的有色紗,是目前生產量較多的色紡紗品種。滌與棉混紡色紡紗標準是以余姚華聯紡織公司為主起草制訂,于2006年10月1日實施,標準號為FZ/T12006 ― 2006。標準分普梳與精梳兩個系列,并根據滌綸含量不同,對條干均勻度CV值、千米棉結數、單紗斷裂強度 3 個指標分別制訂了不同技術要求,16 ~ 20 tex普梳滌與棉混紡色紡紗技術要求對比見表14。

從表14可以看出,滌綸含量不同紗線質量差異較大,隨著滌綸含量提高,成紗的條干均勻度改善,千米棉結減少,單紗斷裂強度提高,這是符合生產實際的。

此外,滌與棉混色紗和滌與棉本色紗的質量也有一定差異,16 ~ 20 tex滌綸含量大于50%的滌與棉混色紗和滌與棉本色紗技術要求對比見表15。

從表15分析看出,滌與棉混紡色紡紗和滌與棉混紡本色紗的主要差距,仍然是單強CV值偏高,單紗斷裂強度偏低,條干均勻度下降,但百米重量CV值與10萬米紗疵兩項指標,色紡紗比本色紗要求提高。

4.3 半精紡毛針織紗線

半精紡毛針織紗線標準適用于鑒定羊絨、羊毛、棉、絲、麻等天然纖維及化學纖維純紡或混紡的半精紡毛針織紗線的品質。由于所用原料多數是經染色后紡成紗,故也是一種色紡紗線。該標準是由浙江省羊毛衫質量檢驗中心、桐鄉易德紡織公司與浙江中鼎紡織公司參與起草制訂,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3月12日,標準號為FZ/T71008 ― 2008。由于該紗線屬于毛紗范疇,故其考核方法與棉色紡紗有較大區別。

(1)品質評定:按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的檢驗結果綜合評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項定等,低于二等品為等外品。

(2)內在質量的評定:按纖維含量、物理指標和染色牢度等 3 項綜合評定,并以其中最低項評定等級。

①纖維含量:混紡產品允許在±5%以內。

②物理指標:有線密度偏差、線密度CV值、捻度偏差率、捻度CV值、單紗及股線斷裂強力、強力CV值、起球等級等 8 項。

③染色牢度的評定:分耐光、耐洗、耐酸汗漬、耐堿汗漬、耐水、耐摩擦等 6 項,規定優等品均要達到 4 級,一等品在 3 ~ 4 級之間。

(3)外觀質量評定:分實物質量與外觀疵點兩項來評定等級。

①實物質量系指外觀、手感、色差,檢驗時逐批比照封樣來評定。

②外觀疵點的評定,分筒子紗外觀疵點和織片外觀疵點兩項來評定等級。

筒子紗外觀以每個筒子為單位逐筒檢驗,不允許有成形不良斑疵、色差、色花、錯紗等疵點出現。

織片外觀疵點以批為單位每批抽取10個筒紗,每筒用單根緯平針織成 15 cm × 30 cm的織片,10個筒紗連織成一片,將織片平鋪檢驗條干不勻度、粗細節、厚薄檔、透視檢驗,然后按規定定等,其中評為優等品的疵點限度,10塊織片均不低于疵點封樣。由于半精紡針織用紗線附加值較高,用戶對質量要求較高,故其標準的技術要求及評定方法也比一般紗線嚴格。

5 化纖紗線標準

化纖紗種類較多,目前已正式的有粘膠纖維本色紗線、萊賽爾纖維本色紗線、滌綸本色紗、滌綸本色縫紉用紗線、棉腈綸本色紗、維綸本色紗等。

5.1 粘膠纖維本色紗線

粘膠纖維本色紗線標準于2006年、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準號為FZ/T12003 ― 2006。本標準代替FZ/T12003 ― 1995《粘纖本色紗》,有以下變化。

(1)標準名稱改為:粘膠纖維本色紗線(原為粘纖本色紗線)。

(2)考核項目:紗與線一等品增加10萬米紗疵考核。評等項目有:單強CV值、百米重量CV值、條干均勻度CV值、10萬米紗疵、單紗斷裂斷強度、百米重量偏差及捻系數控制范圍等 7 項。

(3)技術要求部分修改了10萬米紗疵、百米重量CV值、單紗斷裂強度及條干均勻度CV值等,指標水平比1995年標準提高幅度較大。

5.2 轉杯紡粘膠纖維本色紗

粘膠纖維本色紗線在化纖紗中是一個用途較廣的紗線,原來多數在環錠紡紗機上生產,但最近幾年隨著轉杯紡技術發展,故在轉杯紡紗機上生產粘膠纖維本色紗的企業增多,尤其在浙江與江蘇用引進轉杯紡紗機來生產粘纖本色紗線的企業發展較快。現將由浙江省中欣、威達、宏揚及省新型紡織品重點實驗室等單位起草并已審稿通過的16 ~ 20 tex轉杯紡粘膠纖維本色紗與環錠紡粘膠纖維本色紗的技術要求對比見表16。

從表16分析看出,兩種紡紗設備生產同一規格粘纖紗各有優點與不足,從條干均勻度與單紗斷裂強度分析,環錠紡占有一定優勢,但從單強CV值、百米重量CV值及10萬米紗疵指標分析,轉杯紡生產的紗線明顯好于環錠紡。

5.3 萊賽爾纖維本色紗線

萊賽爾纖維紗線標準是以河北保定依棉集團為主制訂,于2005、2006年1月正式實施,標準號FZ/T12013 ― 2005。標準在主要技術內容和技術要求等方面參照2001年烏斯特統計值制定,按紗和線兩個系列分別制訂技術要求,其中紗有 6 項指標,線有 5 項指標。16 ~ 20 tex萊賽爾纖維與粘膠纖維本色紗的技術要求對比見表17。

從表17分析看出,萊賽爾纖維紗的最大優點是,單紗斷裂強度高及單紗強力CV值低,它既克服粘膠紗強力低的缺陷,又保持了粘膠紗染色性好、吸濕透氣、手感飄逸等優良性能。但萊賽爾纖維目前以進口為主,價格貴,故目前以混紡紗居多。

5.4 滌綸本色紗線

目前按其用途不同制訂了兩個行業標準,一個是滌綸本色縫紉用紗線標準,另一個是滌綸本色紗線標準,現將兩個紗線標準的技術要求分析如下。

(1)滌綸本色縫紉用紗線

滌綸本色縫紉用紗線標準于2006年修訂、2007年起實施,標準號為FZ/T63001 ― 2006,代替FZ/T63001 ― 1992標準,有以下變化。

①提高了百米重量CV值、條干均勻度CV值、10萬米紗疵及斷裂強力CV值的指標要求。

②試驗方法增加了紗的黑板條干均勻度試驗,采用標準樣照編號。

③由于該紗線是縫紉專用紗線,故產品分單紗、股線、3 股線等 3 個系列,其中紗考核 7 項技術要求,分別是單紗斷裂強度、單強CV值、百米重量CV值、條干均勻度CV值(黑板條干)、10萬米紗疵百米重量偏差,捻度CV值及捻系數控制范圍等,股線有 6 項技術要求,除不考核條干均勻度CV值外,其余均與單紗相同。由于滌綸有高強低伸、中強中伸及低強高伸等 3 種類型,為提高縫紉線的強度,都采用高強低伸型滌綸。在生產特細號 7 ~ 10 tex紗線時為提高強力還需采用1.33 ~ 1.2 dtex的細旦滌綸。縫紉用紗線一般以股線為主,通過合股后其質量得到提高,尤其是強力的提高幅度較大,11 ~ 13 tex滌綸本色縫紉用紗線技術要求見表18。

從表18比較可以看出,隨著合股數的增加,紗線斷裂強度大幅提高,單強CV值顯著下降,同時帶動百米重量CV值及10萬米紗疵也有一定改善,故縫紉用紗線多數是以股線出廠的。

(2)滌綸本色紗線

滌綸本色紗線除了用作縫紉專用紗線外,目前在機織與針織產品中使用也逐步增多,故本標準是用于針織或機織物的滌綸本色紗線。標準是以江蘇白兔紡織集團為主起草,于2009、2010年4月實施,標準號為FZ/T12019 ― 2009。該標準分紗和線兩個系列,技術要求單紗有 6 項,股線為 5 項(不考核條干均勻度CV值),但各項指標都采用分等考核,如百米重量偏差優等品為2.0%、一等品為2.5%、二等品為3.0%,改變了原來不分等級統一為±2.5%的考核。由于滌綸本色紗線與滌綸縫紉專用紗線用途不同,故兩個標準的技術要求也有一定區別。11 ~ 13 tex滌綸本色縫紉專用紗和滌綸本色紗技術要求對比見表19。

從表19分析看出,滌綸本色紗除單紗斷裂強度低于縫紉專用紗外;其余各項指標均要比縫紉專用紗提高。這是后加工質量要求決定的,根據用途不同,捻系數控制范圍也不同。

此外在純滌綸紗線中,目前生產量較多的有有色滌綸紗線,目前尚無行業標準,生產企業應根據用戶要求制定企業標準,但需報當地技術鑒督部門備案才有法律效應。

5.5 維綸本色紗線

維綸本色紗線標準于2005年、2006年1月實施,標準號為FZ/T12008 ― 2005,代替FZ/T2008 ― 1999標準,有以下變化:(1)修訂了單斷裂強度、百米重量CV值指標,并將黑板條干均勻度修訂為條干均勻度CV值和黑板條干均勻度并列指標。(2)增加了單紗線斷裂強力CV值及優等紗10萬米紗疵技術指標考核。(3)修訂后技術要求紗共 6 項,即單紗斷裂強力CV值、百米重量CV值、條干均勻度CV值、10萬米紗疵數、單紗斷裂強度及百米重量偏差;線考核 5 項,不考核10萬米紗疵。

由于維綸本色紗線,主要用作工業用紗線,故其技術要求除強力要求較高外,其他指標比民用紗線要求降低,如百米重量CV值優、一等品分別為2.7、3.7,優等品考核10萬紗疵為50個,要求是不高的。

5.6 腈綸本色紗

腈綸本色紗標準于2010年修訂,取代FZ/T12009 ― 1999,時隔10多年由于腈綸本色紗逐步被腈棉混紡本色紗替代,生產企業減少,這次修訂的FZ/T12009 ― 2011腈綸本色紗與1999年標準比較參考項目仍為 6 項,但指標水平有一定提高,分等考核項目增加,降等項目取消,以生產數量較多的16 ~ 19 tex為例,現標準與1999年標準對比見表20。

6 紗線新標準的特點

以上介紹了從2006年以后的五大類紗線質量新標準的制、修訂情況,它與20世紀90年代制訂的紗線標準比較主要有以下 6 個特點。

(1)新標準普遍采用了2001烏斯特公報統計值作為制修訂紗線標準的依據

雖然目前標準中有些指標與烏斯特公報統計值尚有一定距離(如單紗斷裂強度、百米重量CV值等),但通過標準制修訂看到了薄弱環節,明確了努力方向,使紗線標準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

(2)紗線新標準充分反映了紡紗技術進步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外紡紗技術發展較快,如環錠紡紗機上緊密紡、賽絡紡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成紗質量提高;在新型紡紗中全自動、半自動轉杯紡紗機的推廣應用與渦流紡紗機的發展,使紗線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用轉杯紡生產的棉與非棉中細支紗(最高紡紗支為14.5 tex)已廣泛應用于針織與機織用紗。因此緊密紡紗線與轉杯紡粘膠紗線標準及即將制訂的渦流紡紗線標準,就是圍繞紡紗技術進步而新制訂的。此外,在紡紗工藝中清梳聯與自動絡筒機及自調勻整并條機等新技術推廣應用,使紗線的長短片段均勻度與紗疵顯著改善,在紗線新標準中也反映出來。

(3)紗線新標準充分考慮上下游之間、生產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質量要求

紗線是紡織生產過程中的半制品,其質量好壞要體現在最終產品質量與用戶滿意上來。因此最近幾年在紗線標準制修訂中把用戶要求放在重要位置,在質量指標上,如紗線重量不勻率,條干均勻度、單紗強力CV值,棉結數均比90年代標準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紗線百米重量不勻率,優等品均訂在2.0%左右,轉杯紡與渦流紡紗優等品要達到1.5%以內。此外,用作高檔產品的紗線用戶對千米棉結與10萬米紗疵極為關注。千米棉結影響布面外觀,10萬米紗疵既影響后道加工,也影響布面質量,故這兩項指標均比90年代紗線標準均有大幅度提高。對紗線斷裂強度指標新制修訂的紗線標準中既考慮織物牢度要求,又考慮了織物加工時對紗線強力要求,將原標準中一個強度指標改為分等考核,尤其是對優、一等品紗線強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4)根據產品的不同用途與特點制訂了不同的質量考核指標

這次制修訂的紗線標準除了共性指標;條干均勻度CV值、百米重量CV值、單紗強力CV值、單紗斷裂強度、棉結數、10萬米紗疵等外,對不同用途的產品也制訂不同質量指標,如色紡紗的明顯色結、色牢度與色差均作為質量考核;緊密紡紗線將毛羽指數或 2 mm毛羽數(根/10m)也列入質量考核指標。

(5)混紡紗線與色紡紗線,根據混紡比例與色棉比例不同,技術條件分別考核,使產品質量更貼近生產實際

如目前生產量較大的滌/粘混紡本色紗線,使用原料有中長型與棉型之分,滌綸混用比例有大于50%與小于50%兩種,既有紗也有股線,故標準中分列 6 個技術要求分別考核。在棉腈混紡紗標準中也有精梳與普梳紗之分,并將棉含量在70%以下 ~ 50%、70%以上兩個不同成分及單紗與股線分列了 6 個技術要求。在滌棉色紡紗中按滌的混用比例小于20%、20% ~ 50%、50%以上 3 檔來分別考核各項質量指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定结县| 龙山县| 大宁县| 盐池县| 淮南市| 孟州市| 凯里市| 敦煌市| 阿合奇县| 扎兰屯市| 佳木斯市| 松江区| 长丰县| 锡林浩特市| 榆中县| 阜康市| 桃园市| 华亭县| 汉中市| 唐海县| 板桥市| 布拖县| 随州市| 江西省| 溧水县| 得荣县| 梅河口市| 涿鹿县| 贵阳市| 荆门市| 四平市| 洛浦县| 博罗县| 南城县| 永年县| 安仁县| 正蓝旗| 雅安市| 平原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