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3: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原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3、原文: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一、朗讀詩句,初涉詩心
朗讀是詩歌教學的基礎,詩歌有音樂美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動人,這給學生初涉詩心提供了極好的條件,蘇軾曾言“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大多數教師也注意到了朗讀是詩歌教學的關鍵,但有些教師只一味地要求學生讀啊讀,缺乏層次,高耗低效。我認為,讀要體現出訓練層次,評要點到為止,誦要水到渠成。
讀如何體現出訓練層次呢?一般來說,讀有多次。一讀,要讀準字音;二讀,要讀準節奏;三讀,要讀出感情,如《春望》《登飛來峰》兩首詩,一上課,我就讓學生自由朗讀,讀過幾遍后,我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有沒有讀出這兩首詩的適當音調、速度和節奏?通過朗讀能否體會到二首詩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瞬間,笑聲、私語聲、嚷嚷聲匯成一片,有學生說:“‘不畏浮云遮望眼’,多有氣勢,我怎么讀得有氣無力。”有的說:“‘感時花濺淚’,確實心情不好,什么景都蒙上了份傷感。”有的說:“‘白頭搔更短’,真是愁煞人也。”我感到學生已漸漸進入角色,便再一次組織小組朗讀,只聽得瑯瑯之聲此起彼伏:凄婉者有之,高亢者有之。透過一張張微微沉醉的臉龐,我知道學生們已與詩情相融為一體了,他們漸漸地觸摸到了詩的核心,杜甫的憂國思家之情,王安石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已呼之欲出。
二、抓住關鍵,用心咀嚼
講解古詩不能如講解古文那樣逐字逐句地分析,而要抓住關鍵,用心咀嚼,以點帶面,總體把握詩歌的內容及情感。
1.抓住詩眼巧引導
詩眼,也就是詩歌當中集中流露和具體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詞或語句,是理解詩歌的關鍵所在,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抓詩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學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易難》時,可請一名學生朗讀,讀后請大家評一評:“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呢?……好在啊里?”若學生答好在讀出了感情,老師就可以順水推舟地問:“你覺得他讀出了哪種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個詞概括呢?明確是‘別’字后,教師就可用‘別’字來繼續引導:“作者通過哪些‘別時景’來表現‘別時人’之‘別時情’?讓我們一起來細品。”
2.抓住妙語悟詩情
詩歌中的妙語包括詩句中精美的詞語、富有表現力的字以及詩中的名句,有些詩歌沒有詩眼,此時應抓住詩中的妙語,對這些妙語若仔細品味,能更好地把握整首詩的情感,如杜甫《春望》中的“花濺淚”、“鳥驚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的“悅鳥性”、“空人心”,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子規啼”、“愁心”等。這些詞語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意蘊,教學中可啟發學生深入體會,不僅如此,還要注意優美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字,這些字是詩人“煉字”的結果。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紅杏枝頭紅意鬧”的“鬧”,“羌笛何須怨楊柳”的“怨”,這些字在表達上的準確性、含義上的包容性,都值得我們教師引導學生體悟與思考。
三、旁征博引,巧妙開拓
就詩論詩,有時是不夠的,這需要有所聯系,有所開拓,推及其他,旁征搏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溫故而知新,可擴大閱讀、拓寬視野,可映襯對比、加深認識。
1.聯類比照,以詩教詩
聯類比照就是把相同類的作品放在一起,用彼輔助此來講,達到以詩教詩的目的。如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就可以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聯起來講。三首詩的基調都是思念傷別,但因人不同,所表達出來的情也不同。王勃用一個“意”把千言萬語都包容在內,用一個“同”寓意一切盡在不言中,深切地表達了思友之情;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是詩人用想象的筆調浪漫地表達出了思友之情;岑參是把送別的情融在景中。這樣講,不僅使學生對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理解更透徹,而且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2.滲透生活,定向延伸
一、美文美段,邊聽邊想,聽記課文內容
我們正在使用的語文教材,可謂篇篇經典,許多都是傳世之作,文中當然不乏華詞麗句,平時教學中或利用錄音朗讀、或是教師范讀,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一些美文美段,聲情并茂地讀上一把,同時讓同學們合上課本,按照要求,集中注意邊聽邊想象有關內容,如《小巷深處》那讓我們落淚的真情;《鄉愁》中那幽遠綿長痛徹肺腑的思念;《春》中那生機勃勃色彩斑斕的圖畫,《濟南的冬天》中那旖旎迷人的風光;《三峽》中那大氣磅礴的山水;《樹林和草原》中散發出的大自然芬芳的氣息……而后讓同學們利用課文回答有關問題或復述有關內容,要盡可能具體、準確地運用原文中的字、詞、語句,以此來檢驗同學們的聽記能力,這樣在享受聽覺盛宴的同時又得到了情感的陶冶,還鍛煉了聽記能力,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三分鐘的演講,你講我聽,聽記演講內容
語文課前我都安排三分鐘的演講,各種奇聞軼事、幽默笑話、生活雜感、歷史故事、科學發明都可以做演講的內容。演講時,其他同學要集中注意力聽,并記下一些關鍵詞,聽完后我又給他們兩到三分鐘的時間,結合各自的簡要記錄,把聽到的演講梗概當堂寫出來,課外,我再去檢查他們復寫的演講梗概,根據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加以指導、點撥,一個月后,多數學生都能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完成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普遍產生了“聽”的興趣,增強了“聽”的意識,基本上完成了由說、讀、寫到兼顧“聽”的觀念轉向,課堂上也不再有稀里糊涂的感覺。
三、詩詞放送,你讀我背,聽記詩詞名句
活動課上,我會有意識地組織一些詩詞名句大放送活動,教師朗誦或請學生朗誦自己搜集的經典詩詞,還可以放錄音,要求學生聽并試著記住一些內容,再看學生能夠背出其中哪些詩句,同學們似乎也樂此不疲,每堂課前,都會在“文學大觀園”里流連忘返,擷英咀華,為的是課上能讓同學們飽嚼自己準備的“詩詞大餐”,因而就有了與蘇軾賞完《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景致后還可以與孟浩然一起《宿建德江》;和岑參在大漠《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之后還可以去看柳宗元一人在《江雪》中泛舟垂釣;同李白在《蜀道難》中歷險之后,還可以和王維一齊去《觀獵》;和余光中一起在《鄉愁》中表達思念之后,還可以同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演繹心情……;當諸多“美味佳肴”擺在面前,他們哪還有心思旁騖其余呢?通過這個活動既提高了同學們的文學修養又進行了聽話訓練,難怪此風一開,叫好之聲便不絕于耳。
四、天天播報,聽聽寫寫,聽記節目內容
電臺、電視臺,每天都要播放大量的新聞稿件和各種科教節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等諸多方面,我會不失時機的結合當前形勢指定重點內容,要學生收聽、收看一些新聞和科教類節目,如《新聞聯播》《晚間新聞》《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百家講壇》《探索?發現》《動物世界》等,然后讓他們根據自己所聽所看,寫一些短小文章,在活動課時向同學們及時播報,因為是針對某條新聞或是某檔感興趣的節目寫聽(觀)后感,有感而發,字數上不做要求,時間根據各自的情況而定,方便操作,所以同學們也不覺得是負擔,反而能促使他們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為以后寫作積累素材,經過一段時間以后,以聽促寫就漸漸成了學生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寫作文也不再叫苦連天了。
五、經典大片,看看演演,聽記影視劇對白
影視劇中有一類根據典范性、權威性的名著改編的作品,如中國的四大名著、錢鐘書的《圍城》、魯迅的《阿Q正傳》、巴金的《家》,法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國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英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羅米歐與朱麗葉》、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這些作品都以其高超的語言藝術和生動的人物形象征服了世界觀眾。 在課外活動時,我就試著向同學們推薦這類影片。要他們在觀看的同時特別關注影片中人物的經典對白并嘗試記下來。觀看以后,我就要求他們嘗試著進行角色扮演,同學們對此也興趣盎然,曾有學生因為演得逼真而榮獲“阿Q”的稱號,一同學因把“簡”那大段的對白:“你為什么要跟我講這些!她跟你與我無關!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感情嗎?我也會的,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使你難于離開我! 就象現在我難于離開你!上帝沒有這樣!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站在上帝面前!”惟妙惟肖地演繹了出來而獲“超女”殊榮,他們在角色扮演中表現出的才情和聽記能力讓我暗暗嘆服,可見以演促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小品、相聲, 秀上一段,聽記幽默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