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2: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楊修之死讀后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閱讀是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廣泛的和一定數量的閱讀,只依靠教科書那點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只是紙上談兵。
《新課程標準》也要求語文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時一味規定學生讀什么書,讀多少書,學生并不一定能愉快地接受。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課外閱讀習慣,必須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呢?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這塊陣地,對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課堂設疑,促進興趣
課堂教學是課外閱讀的指南,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根據文本的特點,巧設懸疑,從而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比如我在教學《范進中舉》后,對學生說:“吳敬梓在這篇文章中刻畫了范進這個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士人的丑惡的靈魂,他五十多歲才考中秀才,接著中了舉人,大家知不知道,他后來還戲劇性的考中了進士?!闭f到這里,學生們個個都面露好奇的神情,想知道具體的情節。我進一步挑起學生的閱讀欲望,接著說:“同學生們都知道‘到死都因多點一根燈草而不肯閉眼’這是在諷刺一個人吝嗇,這個典故也是出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但是具體的情況老師也記得不怎么清楚了,同學們可以利用課外課時間到圖書館去借閱一下,這是一部很好的諷刺小說,同學們看了后可以給我講講。”一周以后,我了解到一部分學生正在閱讀這部書,偶爾還聽到有學生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講述著書中的精彩情節。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我的課堂上會經常出現。課堂不單單是傳授書本知識的平臺,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媒介,如果我們老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引導,勢必會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二.感情朗讀,激發熱情
有感情的朗讀,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欣賞水平,更能讓學生在富有音樂美的朗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文本的特點,朗讀的形式不拘一格。在教學古詩詞時,我會先范讀,讀出如癡如醉之狀,再讓學生反復誦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詩的韻律;在教學散文時,可以配樂配畫朗讀,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教學小說時,采用的形式更多,如在教學《變色龍》時,我會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教學《楊修之死》、《智取生辰綱》時,我會讓學生在自由閱讀后聽單田芳的評書,讓學生感受名著的魅力……總之,教學中不拘一格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教給學生朗讀技巧,可謂一舉多得。
三.榜樣示范,激起共鳴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語文老師要以自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注意力。要學生多讀書,老師自己首先要多讀書,要學生愛讀書,老師自己首先要愛讀書。老師讀書時所流露出的激情和快樂,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讀書時,我也讀,并且讀得聲情并茂;我還常利用課堂前5――8分鐘時間給學生讀報紙,讀雜志,讀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給學生講歷史故事,名家讀書故事,文學典故;給學生講述自己的讀書收獲和體驗。老師的榜樣示范、現身說法,不但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還能對學生課外閱讀起到指向作用。
四.交流評價,營造氛圍
《新課程標準》也要求語文老師要“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考察學生的閱讀量、閱讀面以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開展交流評價,是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氛圍的有效形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定期地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讀書的方法和經驗,談自己的讀書心得和體驗,談自己的讀書內容和見解,在會上展示學生的讀書筆記、讀后感、課外習作。老師要及時作出評價,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身邊的榜樣最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就會潛移默化地增強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立足課堂陣地,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我們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來抓,大膽地進行探索和嘗試,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成績,一定會培養出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打造出學生深厚的語文功底,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必將出現精彩紛呈的良好局面。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濃厚的閱讀興趣一旦形成,其活躍的思維、個性化的品格所帶來的效應,遠遠不是我們單純的語文教學所能達到的。課外閱讀既有利于鞏固、擴大課堂教學成果,發展和提高口頭、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收集信息,開闊眼界,規范語言,在廣收博采中汲取養分;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養,審美情趣得到陶冶,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可見,課外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大語文教育觀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教育現狀呼喚課外閱讀
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學生課外閱讀存在很多問題,基本上處于盲目、無序、隨意的狀態。
1、閱讀方法不當而導致不會讀、不想讀。拿起書來,無從讀起,不會吸收,不知消化,沒有收獲,也沒有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不想讀。隨著電視、電影、網絡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學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時間,去面對枯燥乏味的文字,所有的課外學習時間幾乎被其他的媒體所占據,從而使本來就不足的課外書也積滿了灰塵。
2、沒有時間讀。此因教師、家長留給學生的作業過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減負的同時,大量的習題、重復的練習,仍充塞了學生的空間。
3、沒有書讀。學生喜歡的、高質量的、緊跟時代的課外書籍十分缺乏;學校的圖書室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只在數量而未在質量上進行圖書配備,大大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量;家中沒有藏書,或者沒有合適的書。究其原因,一是圖書資源極其匱乏。二是市場上的課外書越來越貴,少則十元左右,多則上百元。如果要大量購買,學校根本就承受不起。許多家長也都表示,雖然每次進城都要到書店轉一轉,可孩子喜歡的書往往因為太貴而不得不放棄購買,孩子只能望“書”興嘆。三是許多學生家長,沒有經驗,在擇書時有些盲目,或是書目過于單一――許多家長以買作文選為主,閱讀面狹窄;或是盲目聽從孩子的意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書籍也出現在孩子的書桌上。
4、不懂選擇閱讀的內容,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讀哪些書好呢?學生很迷茫,而且個體差異大,面對這種問題,要讓學生明白,只憑個人興趣而不考慮知識需要的閱讀,最終會導致發展不平衡,知識嚴重傾斜。
三、科學方法引領課外閱讀
1、讓學生有書讀。我們挑選較好的圖書,利用圖書箱的形式在教室內設立圖書角,每月更換一次,以充分利用學?,F有圖書資源供學生借閱。我們還利用家長會等機會,經常向家長宣傳讓孩子多看課外書的重要性。針對有些家長不知道何種課外讀物適合自己孩子閱讀的情況,同時也為了避免一些不良讀物對學生的影響,我們列出一些刊物名稱供家長參考,使每位家長所購買的書少而精。然后,發動學生推薦自己擁有的最喜歡的一本書,存放在圖書角,登記編號,設專人保管,互相借閱,達到資源共享,從而使家長花較少的錢讓子女看更多的書。
2、讓學生有興趣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大部分學生的自覺主動性很差,思維能力相對薄弱,在短期內形成讀課外書的浪潮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循循善誘,逐步培養他們的興趣。
(1)教師的閱讀情感對于學生有著極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師的閱讀對學生有著一種巨大的感染力,能使學生從中發覺讀書的樂趣,從而點燃起閱讀的欲望。陶行知先生說:“熏染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尤以熏染為更重要。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币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閱讀的熱愛,進一步感染學生。
(2)在平時的課內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如:講授《楊修之死》這課時,講述一下《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并在課堂上講一二個有關這本書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3)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及時推薦讀物。學生對動物、植物大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常會向老師問起許多問題,如: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水仙為什么只喝水也能開花?……每當這時,教師就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等課外書,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滿足自己的探究欲望,從而體會到讀課外書的樂趣。
(4)給予機會,展示閱讀成果。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以后,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為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如摘錄并舉辦個人的名人名言展,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話故事,舉行童話故事演講、續寫比賽,舉行“我最喜愛的一本課外書”介紹會等,讓學生通過領略成功的喜悅,最終提高學習的興趣。
3、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讀書興趣的同時,注重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培養,既要交給恰當的方法,還要注重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讓課外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自身需求。
(1)結合平時課內閱讀教學傳授學習方法。課內閱讀教學是學生獲取課外閱讀方法的重要途徑,因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這種方法針對性強,學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