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2: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長天一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清代詩人尚有詩云:“自到江湖來,外人咨不休。倘非子安序,此閣成荒陬!”因為王勃,使一座閣樓千年不朽,也因為一座閣樓,讓不得志的文人發了一回對命運的感慨。不知是滕王閣成就了王勃,還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閣,總之,得之于生命血墨而成的《滕王閣序》,寫出了氣象萬千、如夢如幻的唐代大景致,寫出了初唐人的雍容放達和雄渾豪邁,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少年壯志和青春之歌,永遠燦爛!
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燦爛應從多個角度去涵泳體味:
1.色彩對比鮮明, 畫面呈現立體
近景落霞是絢麗的、多重的,孤鶩是清淡的、單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鶩是自下而上的,造成藍天上一紅一白對照,相映成趣。背景遠景秋水碧而連天,長天凈而映水,故曰一色。秋水長天,天水相接,渾然一體,遠近、上下,立體式地展現出一幅深秋江天圖。
2.點線面結合,極富層次性
孤鶩盡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總之是不會太多的幾點;落霞也只能是天邊的一線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滿天;而秋水與長天卻是地道的一個廣闊的面了,由此,點線面巧妙結合,寫景極富層次性。
3.視野開闊,意境雄渾
秋天的水與廣闊的天空相接,“落霞”,視角由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視野開闊。秋水、廣闊的天空、“落霞”“孤鶩”組成了一幅天地渾然一體的廣袤而又深遠的畫面,意境雄渾,表現了作者廣闊的胸襟和氣度。
4.動靜搭配,以動襯靜
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于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于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無生命的晚霞與有生命的飛鳥對舉,畫面鮮活和諧,美不勝收。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王勃雖然年輕,但頗有才氣,然而懷才不遇,輾轉漂泊,一種深深的孤獨感無時無刻不伴隨著他。與“落霞”齊飛的那只“孤鶩”,與其說是一只孤鶩,不如說是王勃自身的寫照,孤鶩寄寓了王勃懷才不遇的孤獨感。而從“落霞”中,我們也不難體會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那種人生感慨。“落霞”“孤鶩” 齊飛也蘊含著天地間生機的涌動。鮮活、廣袤而又深遠的畫面也寫出了王勃的少年壯志和青春之歌。年輕氣盛的詩人王勃登樓作賦,放眼川原,秋景澄澈,秋意深濃,仕途坎坷而雄心未泯的他目極八方,思接千里,忘卻失意的苦楚,全身心融入江南秋景之中,思緒追逐著落霞孤鶩,淡入了秋水長天之中。如果王勃沒有怡然明凈的心靈,又如何寫出這天然和諧的景色呢?
絢麗壯闊的深秋江天圖中既寄寓著作者懷才不遇,輾轉漂泊的孤獨感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人生感慨,又寄寓著作者的少年壯志和青春之歌,以及登高望遠的愉悅歡暢、樂觀曠達的意蘊情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引人遐思,充滿想象
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則是無生命的,后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后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恒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只“孤”鶩,緣何而“孤”?飛向哪里?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渺渺,那里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里景色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7.煉字煉詞,使用精工
通過“換字”比較的方法,領會其字詞使用的精工。例如將此句中“落霞”換成“晚霞”,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很明顯,“落”具有飛動之感,寫出了霞的氣勢。再看,有人說“孤鶩”為什么不是“群鶩”呢?“群鶩”意境有什么不同?我們讀《滕王閣序》全文可以看出,此句應是王勃思想感情的一個,登臨形勝,躬逢盛餞,自然心境愉悅,激情滿懷。然而王勃畢竟“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千里眺望之時,自然馳騁想象,“望長安于日下”,于是想到了“關山難越”“無路請纓”,難免心生感慨,此句以下,王勃情緒急轉直下,“興盡悲來”,直至“窮且益堅”,慰勉自己。所以,著一“孤”字是切合作者這種心境的,流露出了王勃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并表現了自我悲傷的情懷。
1、水天一色,意思是指水面好像和天相接,同為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2、該成語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水天一色是主謂式,常作定語;
4、示例一:水兼天一色,秋與月同輝;
5、示例二:洞庭湖真是波濤萬頃,水天一色。
(來源:文章屋網 )
1、解釋: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2、出處:唐·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結構:主謂式;作定語;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4、例句:那洞庭湖真個波濤萬頃,水天一色。
(來源:文章屋網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壑(音同“賀”):山谷。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敗荷:殘荷。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南朝梁·柳渾《搗衣詩》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
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后逐漸枯萎。蝶也愁: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宋·柳永《八聲甘州》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壑(音同“賀):山谷。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敗荷:殘荷。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元·白樸《天凈沙·秋》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清·王士禎《江上》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宋·柳永《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
眉。宋·黃庭堅《念奴嬌》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宋·秦觀《浣溪沙》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唐·宋之問《始安秋日》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聲。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別詩》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櫚庭:櫚巷庭院。晉·陶淵明
⒈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⒊萍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⒋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⒌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來源:文章屋網 )
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師:這句詩到底好在哪兒,竟能讓閻都督忍不住地拍案叫絕?誰來讀讀?(正音,節奏)
師:這句詩里有你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自由發問。
師:課文中有一段話寫的就是這句詩的意思,找出來讀讀吧!
學生自讀。
師:找到了嗎,誰來讀讀?指讀,出示文字與詩句。
師:你讀懂了哪些詞的意思?
生1:我讀懂了“落霞”就是天邊的云霞。
生2:我讀懂了“孤鶩”是一只野鴨。
師:那么“孤”是什么意思呢?
生:“孤”在句中就是一只的意思。
師:看來你是真的讀懂了。
生:我還讀懂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就是文中那句“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
師:理解了,會讀得更好。讓我們再輕輕地、緩緩地讀讀這段文字,邊讀還可以邊想象畫面。(自由讀,指名讀)
師:有了想象,語言也就有了形象,有了情感,有了分量!讓我們一起用朗讀展現這迷人的景色吧!(齊讀)
【出示畫面:望著此情此景,王勃情不自禁地吟誦道……出示詩句】
師:誰也來吟誦?(指名讀)
引讀:水天相連,蔚為壯觀――學生讀
孤鶩緩飛,悠然自在――學生讀
云霞輕飄,寧靜深遠――學生讀
師:水天一色,孤鶩緩飛,云霞輕飄,此時,還有更好的詞句能代替這句詩嗎?
生:沒有了。
師:這十四個字如此凝練,如此貼切,真是字字傳神啊!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吧!(學生齊讀)
師:怪不得閻都督聽到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齊讀(奇才!真是奇才!)
這是以讀為主的教學片段,我的教學思路分為三個階段:
一、自讀理解
商友敬說過:“文章的精華在句子中,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你不讀,這一切精華不會自己顯露出來,而只能是紙上的鉛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讀,讓它在你嘴里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來。”讓小學生通過讀“死”的文字變成有靈性的文字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包辦代替,而應引導學生自讀自解。所以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讀通讀順―自由發向―自讀理解”。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加以引導,引導得法,學生學習才會主動。課堂上學生從理解詞意到理解句意,這樣的引導為學生“讀活”進而“心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說教無定法,但還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如果學生對詞意句意都不理解,學生是不能真正走進文本的。教師的智慧就在于設計一條讓學生走進文本,進而活化文本的思路,讓學生學得主動、輕松。
二、讀想結合
如果教學只停留在詞句的理解上,就缺少了思維訓練,而思維訓練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最為重要的內容。因此在學生初讀詩句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設計了“邊讀還可以邊想象畫面”的環節。葉圣陶先生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還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涵養兒童的美感。”想象是以原有表象或經驗為基礎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為學生的想象提供豐富多彩的表象,有利于學生培養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缺乏形象性,就會導致語言的淺顯性和空洞性。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思考中學會思考,閱讀水平就一定會得到真正的提高。面對這樣的千古名句更應該引導學生調動已有表象去內化形象,主體內化的形象越獨特就越能提高學習價值。朱熹說:“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讀書之法,莫先于秩序而致精。而精致之本,則又在于居敬持志。”閱讀古人教育名言,給予我們的啟發是“窮理”就必須精讀,也就是要把書讀透、讀深、讀精、讀出畫面來,這樣才能活在嘴里,活在心里。如果讀書只是淺嘗輒止,就不僅沒有收獲,而且會產生浮躁之風,甚而產生厭學情緒。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是引導學生讀精的方法之一,學生在“思接千載,神游萬里”時會靈感勃發,這樣才會讀出與作者的情感共鳴,產生審美情感。
三、吟誦欣賞
外婆告訴我臺山的海鮮可多了,可以當飯吃。
舅舅對我說臺山的貝殼可多了,隨手一抓五顏六色各種各樣都有。
宇航哥哥說那里的海水可藍,躺在海里,舒服極了。
——題記
從此,我做夢都想著去臺山。經過我的軟磨硬泡,暑假,媽媽終于答應了。
那一天,天氣晴朗,偶爾有幾朵“淘氣”的云兒遮住了太陽。我和爸爸媽媽坐著三輪車一路顛簸地來到了碼頭。碼頭上的人可真多呀!你瞧,所有的人都提著大包小包忙上忙下,看來要去臺山的人可真不少呀。在人群中,我們也趕緊登上了船。趁著船還沒開動,我在船上四處逛了個遍。
“嘟——”船兒開動了,這是我第一次乘船,心兒可激動了,雙眼緊緊注視著海面。只見海水剛開始是灰色的,然后漸漸變成了青綠色,最后變成了藍色的,這時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海天一色。不禁使我想起了王勃寫的《騰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藍湛湛的水面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仿佛是天上的星星掉進了海里,又好像是有人往海里撒下了無數的寶石,十分耀眼。船又開了很久很久,迷迷糊糊中我聽到人們的一片驚呼聲:“哇,鳥島!”“啊,是鳥島!”我連忙睜開眼,只見不知什么時候一座小島出現在眼前,仔細一瞧,那島上停歇的竟然都是海鷗,當我們的船只靠進鳥島時,成百上千只海鷗“呼啦”一聲騰空而起,在島的上空一邊盤旋著,一邊低吟著,就像一朵灰白色的云朵籠罩住整個鳥島,那場面可真壯觀!我對臺山又多了些許期待。船兒繼續往前開,漸漸的,漸漸的,我隱隱約約看到一座更大一些的島嶼,媽媽說那就是她的家鄉——臺山。
啊,臺山,我魂牽夢繞的地方,終于見到了你!我將要在你的懷里盡情嬉戲玩耍!
福建省福鼎市秦嶼中心小學六年級 王亦帆
王勃的名句來自借鑒
庾信《馬射賦》云》: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馬丁 路德 金借鑒了《舊約全書〉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滿照人間。
一切山洼都要填滿,大小山崗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嶇的要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舊約全書》
一、拔筋抽骨式
不論寫作者所依據的材料 是何種形式,也不管材料的長短多寡,一旦進入議論文中,就應該經過加工,加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即將原始材料 加以濃縮概括,拎出其中精髓部分入文
物華天寶是指江西省,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江西省地處北緯24°29′14″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于華東地區。江西省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市、100個縣(市、區),省會為南昌市。
(來源:文章屋網 )
滕王閣位于具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稱的南昌古城贛江之畔,滕王閣景人,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把贛江裝扮得絢麗多彩.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回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云,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久聞滕王閣之名,那天,我隨爸爸媽媽和來南昌的姑姑來到了滕王閣,從外觀上看,滕王閣似一層層寶塔,它雄偉,壯觀,也不禁讓我想起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詩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歷史悠久,是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所建,經過多次的現代改修,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的則是1989年10月八日所修建的,滕王閣外觀顏色之美也獨有特點,紅墻綠瓦,黃色,藍色,白色的花紋互相交錯,由2根又大又粗的紅柱子支撐著,看著這些,我不禁地贊嘆古代做出來的鬼斧神工,贊嘆之余,好奇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走進了滕王閣,滕王閣共有7層,三明三暗,還有一個頂層,每層都有古代的歷史介紹,詩,畫,每層都熱鬧非凡,大家都在為詩,畫驚嘆著,為了一飽眼福,我登上了第六層,觀望塔外之景,所有景物盡收眼底,這時我又想起王之渙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又參觀了每層的建筑,詩畫......,并再第五層看了古裝戲,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也因時間關系得回去了,為了留戀滕王閣,我還特意買了百家姓的‘曹’書......
經過這一次的參觀,讓我看到了壯觀的滕王閣,是你,見證了南昌的歷史奇跡,我為你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為一體,為秀麗的山水披上了一層柔和的輕紗,好美啊!
但,唉,口中情不自禁地吟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唉,黃昏過后就是黑夜啊!此
刻,若我站在河邊,不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呢?還是“一道殘陽鋪水
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呢?亦或者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
我的心頭蕩漾”吧!拿起桌上的一本詩詞歌賦,沉醉于其中。黃昏,很美,很詩意,很夢幻
,如果哪一天,能在黃昏的散步中,詩興大發,大筆一揮,寫下一首千古絕唱,嗯,真是想
想都很美啊!不過,雖寫不下千古絕唱,但是偶爾寫下幾句美言對我的作文水平是絕對有好
處的。總的來說,我的晚餐也吃得不錯!
作文選,散文,詩詞歌賦,早餐,午餐,晚餐。雖問“物轉星移幾度秋,季節變遷幾時休?
”但每天都按部就班的生活依然是我最愛的生活,每天的早餐、午餐、晚餐也依舊吃得津津
有味,這是我的精神食糧,怎能一天沒有你,我的食物?
1、西月湖公園:位于營山縣城北面,總面積488畝,公園內九處群山環拱、兩處平湖蕩波,山水交織,交相輝映,形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妙佳境;
2、太蓬山:古稱綏山,曾為川北佛教圣地,海拔731米,幅員面積約2500畝,素有“蜀北名山”之興譽,“太蓬仙跡”之稱,旅游區內有大太蓬和小太蓬,共三個游覽區、60多個景點;
3、望龍湖:原名茶盤水庫,因湖面和周圍群山形狀如龍,故得此名。坐落在川北營山縣城南郊7公里處的茶盤鄉張鵬寨下,水域面積約1平方公里。縱觀湖面,如蛟龍奔騰,龍首北望,龍身橫臥,東西南三方擺尾,逶迤飄灑;
4、豬山:位于嘉陵江邊的文峰鄉四村六組,因形似豬得名。山上松樹已成林,每年春天到此游覽的人很多。 文峰鄉政府計劃將豬山建成森林公園;
5、駱市陵園:位于駱市鎮,地處營渠以路線上,距營山縣城十五公里。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