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22: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廠區建設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擴建工程空冷機組總平面布置
中圖分類號:U652.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前言
在某擴建電廠的投標設計中,筆者通過對廠址外部條件和原廠設施的調研分析,根據工藝要求,提出了總平面布置的多種可能方案,最后確定推薦方案,為節約資源、降低工程造價、充分挖掘老廠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評標中得到了業主和評委的認可。
2廠址條件分析
該電廠位于工業區內,東南距火車站6.0km,南距鐵路線1.5km,北距國道2.0km,西距省道約300m。主出入口位于廠區東南側,進廠道路向東北引接自國道;貨運出入口位于西北側,由省道引接。
本工程擬建設2×350MW國產超臨界燃煤空冷供熱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裝置,留有再擴建條件。
電廠一期工程為2×12MW凝汽式機組,已關停;二期工程為2×25MW凝汽式機組,其中#4機組關停;三期工程為2×135MW,超高壓、中間再熱凝汽式機組,計劃本期工程建設前關停。
老廠廠區呈“三列式”布置,由東北向西南依次布置:升壓站及自然通風冷卻塔區―主廠房區―貯煤場及卸煤設施區,由東南向西北依次為:廠前區及附屬、輔助生產設施區―一、二期工程主廠區―三期工程主廠區―預留擴建場地。
3 重點工作研究及主要設計原則
3.1重點工作研究
1)重點進行現狀調研和場地分析,研究老廠對擴建工程的影響,充分利用老廠設施及空用。
2)研究空冷機組工藝特點,分析原廠空冷塔對本期設施的影響。
3)保持原廠重要設施正常運行管理。
4)合理節約用地,預留場地應盡量規整,為以后擴建預留良好的場地條件。
3.2主要設計原則
1)本期工程擬建設2×350MW超臨界燃煤空冷供熱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裝置,留有再擴建條件。
2)布局合理,生產工藝流程短捷、順暢,工程投資及運行費用節省;
3)貫徹節約用地原則,嚴格控制廠區用地面積;
4)充分利用老廠設施,控制新建工程量;
5)減少拆遷,降低對現有運行機組的影響,保持老廠運煤通道暢通。
4廠區總平面方案設計
根據工藝流程和設計原則,結合場地條件,綜合考慮本期和再擴建條件,就自然通風間冷塔和輔助設施的布局等提出等多個組合方案,最終確定三個總平面布置方案。
4.1間冷方案一
本方案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側煤倉布置、固定端上煤和自然通風間冷塔,廠區采用“三列式”布置方式,從東北向西南依次為: 220kV屋外配電裝置區-主廠房區-自然通風間冷塔及輔助設施區。
1)廠區方位及主廠房位置
本期工程主廠房縱軸與老廠平行,廠區自東北向西南依次布置:220kV配電裝置區―主廠房區―自然通風間冷塔及輔助生產設施區。
主廠房與三期主廠房擴建端側脫開22.0m擴建,A列柱與二期工程主廠房A列柱向西南錯開16.35m,通過輸煤棧橋與三期工程主廠房相連,燃煤通過三期工程主廠房煤倉間由本期工程主廠房固定端側進入煤倉間,主廠房采用側煤倉方案。
汽機房A列外側布置變壓器、油池,貯油箱等;爐后布置除塵、除灰設施;空壓機房;除塵器配電室組成聯合建筑,布置在兩臺電除塵之間;脫硫吸收塔布置于煙囪兩側。
2)配電裝置布置
本期工程采用220kV屋外配電裝置,布置在自然通風冷卻塔東北側40m,距離主廠房A列柱305m,位于冬季盛行風向的上風側以減少冷卻塔水汽對配電裝置的影響,采用架空線與變壓器相連。
3)自然通風間冷塔布置
自然通風間冷塔區布置在本期工程主廠房爐后,循環水泵房就近布置在脫硫島西側。
4)輸煤設施布置
一、二期工程火車卸煤溝改造為本期工程汽車卸煤溝,通過新建輸煤棧橋與三期工程輸煤系統連接。
保留老廠汽車衡,本期新增一座重車衡及汽車煤采樣,布置在老廠貨運入口東南側。
火車運輸采用原廠鐵路專用線,利用三期翻車機卸煤;汽車運煤利用原廠運煤道路。
5)輔助生產設施
工業廢水泵房、制氫站、貯氨設施布置在三期工程預留脫硫場地的東南側。
脫硫工藝樓及綜合水泵房布置在本期脫硫島的東南側。
鍋爐補給水處理設施、中水深度處理設施、工業廢水處理站及凝結水精處理輔助設施組成聯合設施,布置在老廠污水處理設施的西南側。
已停產的二期汽機房改造為本期供熱首站,靠近三期工程供熱首站,便于運行管理。
灰庫布置在廠區西側的制磚廠內,靠近三期工程灰庫,粉煤灰通過管道運輸至制磚廠進行綜合利用,降低了運行期間的運輸費用,運行管理方便。
6)廠區主要出入口設置
本期工程使用老廠主出入口和貨運出入口,不再增設。
7)廠區用地
本期工程廠區用地12.32hm2,均為電廠已有用地,無新征用地。
4.2間冷方案二
主廠房采用前煤倉布置方式、固定端上煤、自然通風間冷塔,廠區布置由東北向西南依次為:自然通風間冷塔及220kV屋外配電裝置區-主廠房區-輔助生產設施區。
4.3直冷方案
主廠房采用前煤倉布置方式、固定端上煤、直接空冷方式,廠區布置由東北向西南依次為: 220kV屋外配電裝置區-空冷平臺區-主廠房區-輔助生產設施區。
4.4方案比較
4.5小結
直冷方案占地面積最小,技術經濟指標最優,但是受風向、風速影響較大,空冷平臺受三期鍋爐房影響較大、配電裝置受三期自然通風冷卻塔水汽影響,輸煤系統投資較高,因此本次不將直冷方案列為推薦方案。間冷方案一具有占地面積小、布置規整、自然通風冷卻塔冷卻效果好、造價低、對老廠冷卻塔影響小、再擴建條件好等優點,因此將間冷方案一做為推薦方案。
5、幾點思考
通過此次投標工程以及對一些電廠改擴建工程的調查,我們認為總圖專業在電廠擴建工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加強現狀調研和場地分析,收集詳實的基礎資料,分析老廠設施的可利用性及與擴建設施的聯系,提高土地和設施利用率。
熟悉了解對廠區布置影響較大的重要工藝系統,如空冷機組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等,提高與工藝專業的技術溝通水平和總圖設計水平,在方案階段使總圖專業起到主導和協調作用。
主動協調各工藝專業,滿足布局合理,生產工藝流程短捷、順暢,工程投資及運行費用節省。
【關鍵詞】總圖;設計
近些年,在工程建設中提倡少占或不占耕地、林地,因此發電廠廠址條件較前些年相比限制因素增多,本文所描述的電廠廠址受外部條件影響較多且可利用場地形狀不規則,結合用地條件和周圍的環境特點,進行統籌安排和合理的選擇與規劃,經反復設計及比選制定出了三個總平面布置方案,并提出了優化方案。
1 廠址自然條件及周圍環境
某熱電廠廠址北面為規劃XX路,東面YY路(已建成),西面為規劃ZZ路,南面緊鄰HH塘(當地河運通道,可通行200t級貨輪),廠址區域地勢較平坦。廠址中間有一條35kv架空線路由東北往西南方向穿過;東側距離YY路60m處有三條中石化的輸油管道(不可移動)南北向穿過,油管控制間距為30m。
考慮到規劃道路綠化邊界線及輸油管道控制間距,廠址區域實際可利用場地南北向寬約454m~458m,東西向寬約396m ~436m。
2 總體規劃優化及總平面格局分析
本工程為新建熱電聯產項目,廠址留有擴建余地。電廠冷卻采用二次循環方式,機力通風冷卻塔,電氣出線朝西北方向。燃料主要采用水路運輸方式,廠區南側HH塘北岸需新建碼頭區,水運受阻情況下考慮以汽車運輸方式作為補充。另外場地中間35kv高壓架空線路需進行移位。(見圖1)
圖 1
2.1 廠區總平面規劃布置方案一
廠區布置格局:主廠房固定端朝西,往東側擴建。由南至北依次為110kv屋內GIS區域、主廠房區、化水區、封閉煤場及碼頭區域;由西至東依次輔助設施區及主廠房區。施工區布置在廠區東側。(見圖2)
圖2
本方案廠區采取南北向布置,主廠房布置在廠區東側,固定端朝西,朝東擴建;110kv屋內GIS配電裝置布置在主廠房A列外變壓器北側,廠區最北面;化水區布置在主廠房區南側,封閉煤場北側;封閉煤場布置在廠區南面;輔助設施區、凈化站及干灰庫、臨時堆渣場等布置在主廠房區西側;碼頭區域布置在廠區最南端,靠近HH塘布置。廠區主入口(人流入口)由北側XX路引接,長度約10m;次入口(貨流入口)由東側YY路引接,長度約365m。
方案特點:
(1)全廠力能走向順暢,工藝流程合理,廠區功能分區明確。
(2)廠區出線順暢;
(3)廠區人流、貨流分開,便于管理;
(4)廠區施工及生產過程中均遠離廠址東側三根中石油管道,保證施工及生產安全。
2.2 廠區總平面規劃布置方案二
廠區布置格局:主廠房固定端朝東,往西側擴建。由南至北依次為110kv屋內GIS區域、主廠房區、化水區、封閉煤場及碼頭區域;由東至西依次輔助設施區及主廠房區。施工區布置在廠區西側。(見圖3)
圖3
本方案廠區采取南北向布置,主廠房布置在廠區東側,固定端朝西,朝東擴建;110kv屋內GIS配電裝置布置在主廠房A列外變壓器北側,廠區最北面;化水區布置在主廠房區南側,封閉煤場北側;封閉煤場布置在廠區南端;輔助設施區、凈化站及干灰庫、臨時堆渣場等布置在主廠房區東側;碼頭區域布置在廠區最南端,靠近HH塘布置。廠區主入口(人流入口)由北側XX路引接,長度約10m;次入口(貨流入口)由東側YY路引接,長度約95m。
本方案布置總體格局與方案一相似,但廠區次入口從三根中石油管道上方通過。
2.3 廠區總平面規劃布置方案三
廠區布置格局:主廠房固定端朝南,往北側擴建。由西至東依次為110kv屋內GIS區域、主廠房區、封閉煤場、水工設施區;由北至南依次為主廠房區、輔助設施區及碼頭區域。施工區布置在廠區北側。(見圖4)
圖4
本方案廠區采取東西向布置,主廠房布置在廠區西側,固定端朝南,朝北擴建;110kv屋內GIS配電裝置布置在主廠房A列外變壓器西側,廠區最西面;凈化站及化水區布置在主廠房區東側,封閉煤場東側;封閉煤場布置在廠區中部北側;輔助設施區布置在主廠房區南側,凈化站及化水區南側布置水工設施及干灰庫、臨時堆渣場等;碼頭區域布置在廠區最南側,靠近HH塘布置。廠區主入口(人流入口)由北側XX路引接,長度約430m;次入口(貨流入口)由東側YY路引接,長度約85m。
方案特點:
(1)全廠力能走向順暢,工藝流程合理;
(2)廠區出線需折向后接至附近xx變;
(3)廠區主入口、次入口在一條中軸線上,容易造成人流、物流的互相干擾;
(4)廠區施工及生產過程中離廠址東側三根中石油管道較近。
3 方案總體經濟比較
方案一:總平面布置:廠區固定端朝西,往東側擴建。由南至北依次為110kv屋內GIS區域、主廠房區、化水區、封閉煤場及碼頭區域;由西至東依次輔助設施區及主廠房區。施工區布置在廠區東側。
廠區豎向:需外棄土方約6萬方。
廠外道路:新建廠外道路長約375m。
費用估算:130萬元。
方案二:本方案廠區布置形式同方案一布置形式鏡像,廠區布置格局同方案一。
廠區豎向。需外棄土方約7.8萬方。
廠外道路:新建廠外道路長約105m 。
費用估算:157萬元
方案三:總平面布置:廠區固定端朝南,往北側擴建。由西至東依次為110kv屋內GIS區域、主廠房區、封閉煤場、水工設施區;由北至南依次為主廠房區、輔助設施區及碼頭區域。施工區布置在廠區北側。
廠區豎向:需外棄土方約4.9萬方。
廠外道路:新建廠外道路長約515m。
費用估算:115萬元。
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方案三棄土方量較小,可節省部分投資,但考慮到廠區人流、物流之間的互相干擾及為了后期廠區生產運行管理的方便,在投資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此方案不推薦。方案一與方案二比投資差異不大,但方案二位于固定端靠近中石油的三根輸油管道,并且貨物運輸道路從這三根管道上通過,因此將方案一作為推薦方案。
4 總圖設計的幾點體會
(1)電廠總體規劃方案及各種布置方案的確定尤為重要,各種設計方案將直接決定投資的多少和建設施工的快慢,影響到今后電廠運行情況。電廠的總體規劃方案根據廠區內外的具體情況,結合工藝系統,確定了符合電廠實際的方案。電廠的總平面布置方案也是經過多方案比較,征求各方面的建議確定下來的,經過實踐檢驗,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均認為總平面布置設計是成功的。
(2)總圖專業的總體作用和綜合協調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把總圖的設計意圖、思想表現出來,保持總圖的一致性和整體性。在設計的過程中,不要墨守成規,要敢于大膽創新,考慮靈活多變的布置形式,使方案達到最優。
(3)花園式電廠將是今后電廠建設的主導方向,好的環境給人以舒暢的心情,生活在其中給人美的享受.在今后的電廠工程的各項設計均定位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處處為職工著想,使職工成為電廠真正的主人,這也是總圖設計發展的一個新的發展領域。
5 結語
電廠不僅成為生產工作的場所,同時也是景觀、教育、交流、參觀的旅游去處。本文所描述的電廠廠址受外部條件影響較多且可利用場地形狀極不規則,在這種條件下只有經過多方案設計并與各專業密切合作通過系統全而的綜合技術經濟比較才能實現全廠總體與各工藝系統、功能分區的布置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劉艷榮.某電廠總平面規劃布置[J].中國科技信息,2014(14).
關鍵詞: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方案;技術特點
由于廠區分布廣泛,工作現場情況比較復雜,這為其安全保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廠區消防報警系統的建立與實施,實現了對所有設備使用情況的全面調查,有助于廠區的穩定、
安全、長期發展。因此,對某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方案的技術特點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1 某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方案
根據某廠區的特點,配置了一套高智能型消防報警系統,由一臺CS11高智能型的主控機、CT11中顯示終端、手動聯動控制柜、LMS中央管理系統組合而成,整個消防系統由多個BUS總線與各個探測設備相連接,構建出功能模塊、溫感模塊、煙感模塊等,形成一個環形網絡,全面保證了消防報警系統的可靠性。
1.1 火災廣播系統
在消防控制中心,需要加強對緊急廣播設備的配置,一般而言,廣播線路主要是根據防火分區來劃分,一旦火災探測器發出報警信號后,經過人工確認信號正確無誤后,再由人工控制緊急預警信號,并且報警程序發出相關的指令信息,接著再由輸入輸出模塊,將背景音樂切斷,從而將火災信號播放出來。
1.2 消防通信系統
在消防控制中心,必須要設置一個消防電話系統,除了手動報警器旁邊,其他的一些位置和機房都要設置通信電話系統,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機房,如電梯機房、消防泵房、防排煙機房、變配電室以及大樓保衛室等地,必須要配備可靠的掛機與固定電話,以便于發生火災時,能夠及時與消防中心進行直接聯系。另外,要求通信電話的相關信息要能夠在主控屏上顯示出來,從而更好地保證消防通訊。
1.3 消火栓泵控制系統
廠區一旦發生火災,必須要將火災信號及時發出去,為此就需要通過人工,將消火栓按鈕擊破,將信號傳輸到系統中,使其到達主控屏,并將信號顯示出來,在經過中央控制系統與主控制屏的分析確認后,按照程序,將信號經過輸出口輸出,從而控制消火栓的啟動,在這個過程中,泵的運轉信號會在主控制臺上顯示出來,與此同時,在中央控制臺上也可以通過直接手動控制來控制消火栓泵。另外,為了保證消火栓的可靠性,還需要設計直接的啟泵按鈕與顯示線路。
1.4 噴淋控制系統
噴淋系統是消防控制系統中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其與廠區每個區位的水流指示器相連接,一旦發生火災時,那么噴頭的玻璃球就會破碎,進而水就會從噴頭中灑出,水流指示器在水流的作用下,結合水路管的壓力作用,推動濕式報警閥發生動作,這樣,信息就會通過主控制屏所預先編制好的程序,將相關的信號輸出,這樣,噴淋泵就會動作,最終顯示在控制臺上。
1.5 排煙控制系統
在廠區發生火災后,由報警控制系統與主機系統將正壓送風閥的閥門打開,同時,將正壓送風機開啟,另外,在系統中,還有一個易熔防火閥,其屬于常開式,在發生火災時,其中的易熔片會熔斷,這時,一個開關信號接入到風機回路中,一個接入到報警系統中,從而將廠區的煙霧及時排散出去。
2 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方案的技術特點
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方案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系統與各類探測器,實現對廠區所有環境和各個位置的實時動態管理,通過正確的參數設置,控制探測器的誤報,通過圖形和文字將各區位的具體事件和情況顯示出來,而且其具有很強的現場編程功能,能夠全面適應系統變化與環境變化。為此,必須要正確把握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方案的技術特點,采取合理的質量保證措施,確保廠區安全生產,提升廠區的安全治理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 落實責任制度
在工程建設中,項目經理要嚴把質量關,完善質量機制,健全質量機構,合理配備各項人力物力,做到責任明確,確保質量工作環環相扣,各個要保證自己的工作確切完成。如在消防控制系統建立時,一定要根據廠區的實際需要,加強對緊急廣播設備的配置,優化消防線路,一般情況下,要根據防火分區具體細分,當火災探測器發出報警信號,火災報警系統能夠將緊急預警信號及時傳達給中央控制系統,并由報警程序發出相關的指令信息,接著再由輸入輸出模塊,從而將火災信號輸出來,這些工作的順利完成,需要從管理層到作業層一一執行與完成,并且在工作中要做到責任明確,最終貫徹落實質量責任問題。
2.2 強化技術管理
在消防工程中,需要重視技術管理工作,從圖紙的會審以到圖紙更改、到工程施工以及工程調試,把握各個工程程序,強化技術管理,并且明確相關部門的技術責任,保證相關書面資料的完整度,進而才能投入到工程建設中。
(1)做好技術準備工作,如對于通信系統的建立,在工程進行之前,必須要明確消防控制中心消防通信系統的具置和安裝區域,要準備好相關的手動報警器,知道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重要機房,如電梯機房、消防泵房、防排煙機房、變配電室以及大樓保衛室等地,按照工程施工前編制的施工方案,一一執行。
(2)要與監理人員、業主以及設計院加強密切聯系,及時進行溝通,在施工中,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與指導,尊重他們,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質量信息的反饋與聯系,并與質檢站一同進行質量檢查與抽查。
2.3 做好系統調試
消防控制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調試,才能確保運行的可靠性。為此,必須要做好系統的調試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建立相關的系統調試組織,如指揮組以及技術組和設備維護組等,確保這小組的協調工作,同時,要以現場調度為主,通過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技術實現實時在線控制,并且,需要完善相關的調試內容,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調試特點和難點問題,提出科學的系統調試方案,并且給予實施。
(2)規范調試序。在系統調試中,需要通過人工,將消火栓按鈕擊破,將信號傳輸到系統中,并且在中央系統的控制下,使得主控屏將所有的信號顯示出來,經過中央控制系統與主控制屏的分析確認后,按照系統運作程序,將信號輸出,從而控制消火栓的啟動,在這個過程中,泵的運轉信號會在主控制臺上顯示出來,與此同時,在中央控制臺上也可以通過直接手動控制來控制消火栓泵。另外,為了保證消火栓的可靠性,還需要設計直接的啟泵按鈕與顯示線路。
2.4 重視隱蔽工程質量
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涉及到的設備和相關設施比較多,比如計算機系統、各類探測器等,這些工程在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為此,需要根據工程規范和質量要求,實現對廠區所有環境和各個位置的實時動態管理,得到工程質量的正確參數設置,控制探測器的正確安裝與配置,并且將相關子系統和構件的圖形文字在中央控制器中顯示出來,結合計算機系統的現場編程功能,全面控制系統變化與環境變化。
3 總結
總而言之,廠區消防系統的建立,必須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根據工程要求和規范,建立質量控制制度,并且針對工程驗收工作進度計劃開展管理,確保廠區消防報警系統方案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張學立.物流工程中心消防報警系統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1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instance of the recent expansion projec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otal layout of expansion project plant needing attention, propos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expansion project.
關鍵詞: 擴建工程;廠區總平面布置;建議
Key words: expansion project;total layout of plant;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4-0080-02
0 引言
擴建工程是電力建設中很重要的一環,隨著近年電力市場形式的轉變,擴建工程將越來越多。近年來我院所設計或參加投標的此類項目也是呈遞增趨勢。擴建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其主要特點也較為明顯,擴建工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按照規劃容量連續建設的工程;2)規劃容量改變較小,但主要系統發生變化的工程;3)老廠拆遷,在原廠址擴建的工程;4)原有廠址不能滿足擴建條件,異地擴建的工程。
現結合我院工程實例,將在參與此類項目設計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個人意見整理出來,供業內同行和籌建單位參考。
1 按照規劃容量連續建設的工程應注意的問題
此類工程相對簡單,電廠在前期總體規劃時按照規劃容量進行考慮,各附屬輔助設施均預留了相對應的容量,建設場地也考慮了預留,所以此類擴建項目在大的原則沒有改變的前提下,只要按照最新的細部要求進行系統的設計,基本上就可以滿足要求。
總圖專業現場踏勘時除應注意一些常規問題外,更需要對各接口位置進一步落實,對老廠建設時規劃預留的場地進行現場確認,通過詢問業主或收集圖紙充分了解老廠實際情況,避免發生因為現場經過改造,原設計方案產生變化,對本期擴建項目產生不利影響。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輸煤系統主要接口是否和原設計一致;
②鐵路軌頂標高是否由于場地沉降產生變化;
③主要管線接口是否經過現場改造而發生變化;
④主要生產、附屬設施是否經過現場改、擴建而發生變化。
2 規劃容量改變較小,但主要系統發生變化的工程應注意的問題
此類工程的特點主要是規劃容量改變不大,原有規劃的鍋爐補給水處理設施、輸煤系統等大部分附屬設施均考慮了規劃容量,隨著市場及國家政策性的改變,引起冷卻系統發生了變化,如原規劃采用濕冷的機組,改為直接空冷或間接空冷。
例如我院承擔的某工程,一期規劃為4×600MW濕冷機組,待一期建成2×600MW發電后,二期由原規劃改為建設2×660MW直接空冷機組。此類工程應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①應結合擴建采用空冷的特點,在滿足空冷系統要求的前提下,廠區格局盡量保持原規劃,以保證其全廠規劃的合理性及經濟性;②應依據系統的風洞模擬實驗結果,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本期主廠房和空冷島與一期主廠房和冷卻塔的關系;③設計本期廠區豎向布置時應結合一期豎向布置,盡可能做到全面考慮,合理確定本期主廠房零米標高。
此類工程在設計時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由于主廠房A列外布置空冷島,對老廠采用四列式布置的廠區來說,確定空冷島和冷卻塔之間的距離,直接影響本期主廠房之間是否需要脫開或者脫開距離的確定。我院所承擔設計的工程因為主廠房結構形式不同采用脫開布置,其與一期廠房之間脫開距離主要根據風洞模擬實驗結果,并結合電廠擴建端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通過全面的技術及經濟比較,由原實驗推薦的50m優化至40m。為電廠不新征地做出了貢獻。電廠現運行狀況良好。
3 老廠拆遷,在原廠址擴建的工程應注意的問題
此類工程往往具有建設期早、機組容量小、地處城市中,外部邊界條件復雜、擴建場地小、施工難度大等特點,另外此類電廠在整個周期內改造多次,準確的記錄少,竣工圖只能起到參考作用,對設計院收資和設計將造成很大的干擾。
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提高企業競爭力、建設符合當前國情的優質電廠,近年來此類項目逐漸增多。另外由于此類項目特點各不相同,難以進行概況總結,下面僅以我院投標工程某一電廠在拆除老廠,利用老廠場地進行擴建的項目為例,將總平面布置主要設計原則提煉介紹,供大家參考。
某電廠始建于1958年,先后經過五期建設,均為供熱機組,現裝機容量為900MW(2×100MW+4×25MW+2×300MW),承擔著北方某城市機場開發區所屬企業、學校、居民的采暖和部分生產用汽。
目前4×25MW+2×100MW機組已到退役年限,本期工程是在拆除現有的“4×25MW供熱機組+3×230t/h煤粉鍋爐”,“2×100MW供熱機組+2×410t/h燃油鍋爐”及部分輔助設施后的場地上建設。擴建場地為電廠已有土地,擴建范圍可以滿足要求。
總平面布置主要設計原則確定如下:
①貫徹招標文件中“經濟適用、系統簡單、安全可靠、高效環保、以人為本”的指導原則。
②響應標書要求,總平面布置充分考慮擴建,按已有2×300MW+4×350MW機組進行規劃,考慮到施工場地及下一期的擴建條件,將本期主廠房盡量靠近五期主廠房布置。
③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產輔助設施及空地,節約本期用地,廠區總平面做到布置最緊湊、建設用地最少、土地利用率最高。
④因本期輸煤系統與五期共用,故本期輸煤皮帶與五期對齊;主廠房A列外道路與五期工程A列外道路取齊。
⑤總平面布置遵循輔助系統合理集中布置的原則,最大程度的歸并相似功能,做到系統簡單,布置簡潔。
⑥廠區豎向設計以工藝流程順暢合理為原則,結合五期工程場地標高及拆除的一~四期的場地標高盡可能地減少土方外棄量,做到廠區滿足防洪澇要求、排水順暢,廠內外設施標高銜接適當。
此類工程主要難度在于充分分析老廠已有設施的可利用性(輸煤系統、水處理系統、油系統等等)、整體場地規劃的合理性及全廠規劃容量確定的科學性。
4 原有廠址不能滿足擴建條件,異地擴建的工程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原有廠址不能滿足擴建條件,需要異地建廠,此類工程相對簡單,同新建工程基本沒有區別,只要按照新建廠考慮即可。
5 結束語
不同老廠條件其擴建條件也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點,現總結如下,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起到參考作用,不足之處請指正:
①根據煤源情況、場地條件、運輸條件、供熱條件、水源條件、系統條件和市場情況等,合理分析確定本期機組容量的同時,更應規劃好電廠的遠期建設;
②根據確定的本期建設機組容量,仔細分析老廠現有設施的可利用情況,重點應該在輸煤系統(包括卸煤、儲煤和上煤)、水處理系統、燃油系統、制氫或儲氫設施、廠前等附屬設施,初步確定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可以擴建,哪些需要新建;
③結合本期工程特點和電廠總體規劃情況,分析擬建設場地的利用邊界,盡量節省用地;
④結合各專業的推薦方案,采用模塊化設計,進行多方案組合,全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最終確定推薦方案;
⑤廠區豎向布置時除考慮與老廠已有現狀的銜接外,要考慮基槽余土的利用情況,做到考慮全面,不漏項;
⑥廠區管線布置在老廠擴建工程中很難一次規劃完成,尤其是在于老廠經過多次改造后,原有竣工圖不能作為依據時表現的更為突出,這種情況設計人員應該積極主動的配合,結合現場開挖后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最終滿足要求即可。(圖1)
參考文獻:
[1]火力發電廠設計技術規程(DL5000-2000).
關鍵詞:水土 保持 監測 措施 遙感 頻次
中圖分類號:TQ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101-03
水泥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材料,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產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保障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當前我國水泥工業結構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現是經營粗放,生產集中度和勞動生產率均比較低,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特別是立窯、濕法窯、干法中空窯等落后技術裝備還占相當比重,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依法關停并轉規模小于20萬 t環保或水泥質量不達標的企業。同時鼓勵地方和企業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方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重點支持在有資源的地區建設日產4000 t及以上規模新型干法水泥項目,鼓勵企業實施改善品種、提高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技術改造。
該文結合了國內、外水土保持的控制技術,針對山東彼那尼榮安水泥有限公司二期擴建熟料生產線項目的復雜情況,結合多種水土保持技術,深入分析研究,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該方案的成功應用,可為水泥廠改擴建項目的水土保持提供參考依據,豐富了工程施工技術。
1 工程概況
山東彼那尼榮安水泥有限公司二期擴建熟料生產線項目位于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擬建廠址距離東莞鎮政府駐地約3 km左右,西50 m處有一條縣級公路,與206國道相連,交通方便。
生產線項目采用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工藝,建設一條4000 t/d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水泥124萬 t,配套建設低溫余熱發電設施,余熱工程裝機12 MW,年發電量約7848萬 kwh,年供電量約7298.6萬 kwh。工程總投資8290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18238萬元。本項目工程特性表見表1。
2 水土流失狀況
根據文獻[1]并結合現場調查,廠區和皮帶輸送區所在地處于輕度侵蝕范圍,年均土壤侵蝕模數為1700 t/km2.a,施工期間土壤侵蝕模數為5760 t/km2?a;礦山工業場地區、礦山開采區屬于中度侵蝕范圍,年均土壤侵蝕模數為4600 t/km2.a,施工期間土壤侵蝕模數為7200 t/km2?a。根據文獻[2]規定,項目區水土流失容許值為200 t/km2.a。項目區土壤侵蝕類型及強度分布見圖1。
3 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措施
工程建設期間,主體工程設計必須保證安全,并采取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護措施,同時將施工組織設計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入本案,共同做到水土保持的效果。水土保持設計措施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
3.1 廠區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廠區的擋土墻工程、排水工程、防洪溝工程,排水順接工程、集雨池工程、植草磚工程、整地工程;植物措施為新增的廠區綠化措施、植草磚穴播種草;臨時措施為臨時攔擋、臨時道路和臨時排水溝措施、臨時覆蓋等措施。
雨季是水土保持防洪的重要時期,本工程針對廠區防洪溝工程進行了重點設計。在廠區圍墻西側和南側新建防洪溝,雨水經匯集后,最終排至廠外沖溝。防洪溝總長度為960 m,斷面為梯形,漿砌石砌筑,厚20 cm,底寬1.5 m,深1.5 m,邊坡1∶0.5,安全超高0.2 m,溝底比降1/1000,糙率0.025。并采用明渠均勻流公式復核截洪溝的過水能力:
該防洪溝匯水面積F=0.5 km2,徑流系數k=0.30,其20年一遇,24h清水洪峰流量Qb=0.278kiF=0.278×0.30×58.96×0.5 =2.45 m3/s。設計防洪溝輸水能力大于20年一遇排水流量,能夠滿足要求。
3.2 礦山工業場地區
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工程、排水順接工程、整地工程;植物措施為場地綠化措施;臨時措施為臨時攔擋措施、臨時覆蓋措施。
3.3 礦山開采區
工程措施主要有截排水工程;臨時措施為修建臨時排水溝措施、臨時擋土埂措施和臨時覆蓋措施。
3.4 皮帶輸送區
工程措施為整地工程;植物措施為綠化措施;臨時措施為臨時擋土埂措施。
4 水土保持監測及效果
水土保持監測包括工程建設期水土流失狀況及危害,同時在運行期進行同步監測。主要內容包括影響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監測、水土流失狀況監測、水土流失災害監測和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監測。
監測要緊密結合6項指標進行,主要監測內容包括擾動地表面積、占壓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面積、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積、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積、擾動前后及治理后的土壤侵蝕模數、土石方開挖回填量和棄土棄渣量、林草植被布設面積、恢復植被措施總面積等。礦山開采區監測的重點內容為:包括監測區內的降雨量、風、地形地貌、地面組成物質、植被類型及覆蓋度、水土保持設施數量和質量等;運行期的土壤侵蝕類型、強度、程度、分布和土壤侵蝕總量,以及地表徑流變化等;運行期對周邊地區的影響等;各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等。
4.1 水土保持監測的重點區域
本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時段集中于建設期,監測的重點區域為廠區、礦山開采區等區域,同時對本方案實施至設計水平年期間的水土流失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4.2 水土保持監測的主要方法
目前,國內開發建設項目普遍采取的水土保持監測方法主要包括地面監測方法和調查監測方法兩種。地面監測法包括小區觀測法、典型樣地調查、控制站觀測法、簡易觀測場法等;調查監測法包括詢問法、資料收集法、典型調查法、重點調查法、普查法和抽樣調查法等。根據文獻[3]及本項目特點,本項目后期監測主要采用地面監測法和調查監測法相結合的監測方法。本方案前期的監測數據采用高精度遙感圖像對比分析法進行。
4.2.1 高精度遙感圖像對比分析法
本方案由于已經施工,前期的監測數據采用高精度遙感圖像對比分析法進行分析,主要是通過購買08年~10年的高精度遙感圖像分析得出監測數據。
4.2.2 地面監測方法
本項目后期監測主要采取的地面監測方法包括簡易水土流失觀測場法和沉沙池觀測法。
(1)簡易水土流失觀測場法:在土石方開挖、填筑、臨時剝離表土等不同土(石)質類型、不同坡度等坡面上設簡易觀測場,在場內將直徑0.5~1.0 cm,長50~150 cm的鋼釬按“品”字形間隔一定距離(視坡面面積而定),分上坡、中坡、下坡,左側、居中、右側縱橫各三排(共九條)沿鉛垂方向打入地下,釘帽與地面齊平,并在釘帽上涂上紅漆,編號登記上冊。坡面面積較大時,為提高精度,可將鋼釬密度加大。觀測頻率以每10 d觀測一次為準,24 h降雨量超過50 mm或風速大于10.8 m/s的大風日加測。觀測釘帽出露地面的高度變化,計算土壤侵蝕深度和土壤侵蝕量,計算公式如下:
A=ZS/1000cosθ
式中:A―― 土壤侵蝕量,m3;
Z―― 侵蝕厚度;
S―― 水平投影面積,m2;
θ―― 斜坡坡度,度。
(2)沉沙池觀測法:在路基排水邊溝處修建沉沙池,安裝自計水位計、水樣采集、分析設備和烘干設備。主要觀測項目有雨量、水位和流量、泥沙含量等。通過測量沉沙池的輸沙量和淤積量,推算匯流面積的施工期土壤侵蝕模數。
4.2.3 調查監測方法
地面調查主要用于項目施工期的擾動地表面積、破壞林草植被面積、損壞水土保持設施情況及水土保持設施的運行情況;自然恢復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運行情況及水土流失危害監測。調查監測是指定期采取全區域調查的方式,通過現場實地勘測,采用GPS定位儀結合1∶5000地形圖、全站儀、照相機、標桿、尺子等工具,按不同工程擾動類型分類測定擾動面積。填表記錄每個分項工程區的基本特征(特別是開挖面坡長、坡度、巖石類型等)及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等)實施效果情況。主要有抽樣調查法和巡查法。對于項目區水土流失影響因子,建議和當地氣象、水利部門合作,以資料收集為主。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要采用詢問法對周邊群眾咨詢,掌握本項目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影響和危害情況。監測要緊密結合六項指標進行,各指標的監測方法、內容及點位設計均應符合規范要求。
4.3 水土保持監測的時間和頻次
由于各監測時段內容的重點、監測因子的特點互不相同,因此,各監測點的監測頻次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正式實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設情況至少每10 d監測記錄一次,擾動地表面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攔擋效果至少每1個月監測記錄一次,主體工程建設進度、水土流失影響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長情況等至少每3個月監測記錄一次。遇暴雨、大風等情況應及時加測。水土流失災害事件發生后1周內完成監測。
在監測時間上,建設期監測時間從現在(編制水保方案時間)開始至設計水平年(2012年)結束,當地土壤侵蝕類型主要為水力侵蝕,監測頻次必須達到文獻[4]的要求。運行期監測時段為首采區的服務年限即兩年,監測的重點區域為礦山開采區,監測的方法采用巡查法。
4.4 水土保持監測點的設置
本項目后期水土保持監測共設5個固定監測點,其中,廠區2個、礦山工業場地區1個、礦山開采區1個、皮帶輸送區1個。
廠區的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災害及水土保持效果監測點設在沉砂池和簡易徑流場,并對廠區內的植被恢復狀況進行樣地調查;礦山開采區監測點選擇流域匯水出水口處,并對植被狀況采取樣地調查。
5 水土保持監測成果及效果
水土保持監測成果應包括水土保持監測報告、監測表格及相關的監測土建等。
通過本方案進行的水土保持監測,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進行實時監測和監控,掌握建設生產過程中水土流失發生的時段、強度等情況,反映項目建設過程中引起的水土流失危害,正確分析評價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措施實施的效果,并依據監測結果和標準,及時補充和完善相應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土流失。
6 結語
本方案結合主體工程已經開始施工的特點,從分析主體工程組成入手,通過對項目區內的水土流失因素分析、水土流失量調查及預測,明確項目建設造成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結合主體工程設計及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設計情況,新增部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構建了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并根據防治措施的工程量進行投資概算和效益分析。方案還就后期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設計了可行的水土流失監測方案,提出了方案實施的保證保障措施等。
本方案根據項目目前的設計情況,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不存在絕對限制性因素,并且主體工程建設用地的選取也滿足盡量少占水土保持設施的要求,項目的建設具有可行性。
本方案實施后,建設期和運行期水土流失將得到有效控制,設計水平年時項目建設區域擾動土地整治率達到99.74%,水土流失總治理度達到99.13%,攔渣率達到98.36%,土壤流失控制比達到1.0,植被恢復指數達到99.13%,林草覆蓋率達到29.98%。水土流失防治各項效果均達到或超過了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值,有效地遏制了區域內生態環境的惡化,生態效益顯著。綜上所述,從水土保持角度評價和實施效果分析,本項目建設是可行的,可為以后類似工程借鑒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莒縣人民政府.莒縣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199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SL190―2007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關鍵詞:污水處理工程;廠址比選;工藝方案;給排水;防洪;鎮原縣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47
鎮遠縣屬寒溫帶半濕性大陸氣候。年平均溫度7.5℃―9℃;降雨量450―580mm,最低363.8mm;年平均蒸發量1524―1638mm,年平均相對濕60―65%;年平均日照時數2250―2440小時,最大凍土深度82cm,平均無霜期170天;春夏多東南風,秋冬多西北風,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平均風力2―3級。鎮遠縣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地下水埋深為20米左右,含水層為黃土層下層的粉砂層,含水層厚度5米左右,水質較好,工業和生活用水為深層承壓水,井深150米左右。
1 廠址比選
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時,應考慮下述原則:(1)應符合鎮原縣總體規劃要求,盡量使規劃區內的污水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以減少動力消耗并便于運行管理;(2)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應有較好的出路,并便于排放;(3)應有遠期擴建的余地,并應少占或不占用農田;(4)對周圍的環境不產生影響,并應與居民區及公共建筑保持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5)廠址選擇應考慮交通及水電供應等條件;(6)廠址應設在城市河流下游和城市下L向;(7)從防洪方面考慮,盡量選擇在較為安全的位置。
根據鎮遠縣城總體規劃及城區地形特點,并考慮到以上的廠址選擇原則,污水處理廠廠址初步選擇在以下兩個位置:
廠址一位于城區現狀居民生活區的下游,距離縣城供變電所較近,該處地形平坦,易于施工;排水及輸電管線較省;污水能重力流進污水處理廠,有較好供電供水條件。但是該處廠址距離市區較近,不利于城區的遠期向東發展,該廠址處空地為東西狹長形,也不利于水廠的遠期預留發展用地。
廠址二位于縣城城區的下游東南角,該處地形平坦,易于施工;污水能重力流進入污水處理廠,有較好供電供水條件;該處場地遠離市區,且位于居住區夏季主導風向的下游,避免了廢氣和蚊蠅的污染;場地地域開闊,有污水處理廠遠期發展用地,且交通方便,有較好供電供水條件。但是該處廠址距離縣城供變電所較遠。
綜合以上分析,本次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在鎮原縣縣城城區的下游東南角,縣城東關磚廠的東南側空地。
2 污水處理工藝方案論證
2.1 污水處理方案論證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針對本工程的污水質及處理后出水水質要求,結合污水處理廠規模,資金籌措等情況,參照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及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實踐,在進行多方案比較的基礎上,選擇了國內常用的A2/O活性污泥法工藝和CAST活性污泥法工藝兩種污水處理方案進行論證及經濟技術比較,從而確定最佳方案。
方案一:A2/O工藝。本方案采用兩組A2/O生物反應池,其中厭氧池污水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污泥齡15天。在每組厭氧池中分別設一臺1.5kW潛水攪拌器,在每組缺氧池中設兩臺3kW潛水攪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積。在好氧池則布置橡膠膜膜微孔曝氣盤,單組池平面尺寸:L×B=45×10m,有效水深4.5m。
采用初沉池兩座,表面負荷為3m3/m2?h,每池直徑10m,采用二沉池兩座,表面負荷為0.8m3/m2?h,每池直徑為18m。每組處理系統各對應一座初沉池和二沉池。另外A2/O系統設鼓風機房一座,內設離心鼓風機兩臺,采用變頻電機,以便根據實際需氧情況調整,達到節能的目的。
方案二:CAST工藝。由于是在禁止狀態下沉淀,表面負荷低,故出水SS低,水質較好。泥齡長,在17天以上,通過合理設計可使循環式活性污泥法工藝中產生的剩余污泥同時得到部分穩定。故無需設置單獨的污泥消化處理系統。工藝系統運行費用相對普通活性污泥法較低。污泥回流比較低。另外,應用污泥好氧速率控制技術嚴格控制溶解氧水平,故系統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和運行費用。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鼓風機安裝在同一風機房內,采取集中的噪聲控制措施,因此在用微孔曝氣系統時污水廠噪聲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2 工藝方案比較
CAST活性污泥法工藝的方案與A2/O工藝方案列表進行比較。 CAST活性污泥法工藝方案的優點:流程簡單,運行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處理效果穩定;除磷脫氮效果好,出水水質滿足要求;污泥已相對穩定,可不設污泥消化裝置;占地面積較省,工程造價較低。缺點:自動化要求較高,一旦自動化系統出故障,對生產運行影響較大。
A2/O工藝方案的優點:工藝成熟,運行穩定;脫氮效果好,出水水質滿足要求;處理效果較穩定;運行管理較方便。缺點:工程投資較高,占地面積較CAST活性污泥法大。設備維護量較大;相對于CAST工藝而言,需較大的混合液回流及污泥回流。故運行費用高。
3 廠區給排水設計
廠內給水包括廠前區綜合辦公樓等的生活用水和生產區內加氯間、污泥脫水機房等的生產用水。廠區給水由市政供水管網接入,接入管管徑為DN100。廠內排水包括廠區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和雨水的排放。廠區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由管道收集后排入粗格柵間及污水提升泵房,與收集到的城市污水一起被提升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廠區雨水根據廠區道路豎向設計,按地面徑流排出廠區。
4 廠區防洪設計
關鍵詞:電廠 擴建 總平面布置 優化
中圖分類號:TU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b)-0046-04
Abstract: Analyzing general layout before optimization about Tangshan some expansion of power plant; Finding crux of the problem-for coal conveying system ,how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xisting units and expansion units , and reserve in good condition for the next expans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defin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optimization; Putting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finally lowered the cost of this project; At the same time, creating better conditions for future expansion of the power plant. Supplying references for optimization of some similar expansion of power plants in future.
Key Words: Power plant; Expansion; General layout; Optimization
隨著電力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新建電源點將越來越少,在既有的電源點進行擴建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電力建設的一個特點。既有電站的外部條件通常已經確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外部條件也隨之發生變化,電廠原來的總體規劃將出現不適宜的方面,這些變化的條件,則成為擴建電廠總平面布置研究的一個重點。對于老廠擴建,總平面布置另外一個研究重點是如何利用老廠既有的設施,對老廠設施分析越透徹,利用也就越充分。結合唐山某電廠的擴建,筆者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及經驗,供同行參考。
1 項目概況
唐山某電廠擬擴建2×300 MW濕冷燃煤機組,建設場地位于其二期工程擴建端的南側空地,該場地西臨村莊,南靠強軋模板廠和練車場,東側緊鄰電廠路。本期擬新建的鐵路專用線從廠區南側,由西向東進入廠區。進廠道路利用老廠既有道路。由于是城市熱電廠,周圍限制因素較多。需充分協調好居民區、新建鐵路以及新建的冷卻塔間的相互關系,同時還應為施工創造有利條件。
2 優化前總平面布置
主廠房A列朝西,本期鐵路專用線位于本期主廠房與二期主廠房之間,將廠區“一分為二”,輔助設施布置在二期主廠房與本期鐵路專用線之間。優化前總平面布置圖見圖1。
最大優點:擴建端基本無障礙,施工組織也比較常規,施工條件相對較好。
缺點有:(1)本期鐵路專用線位于本期主廠房與二期主廠房之間,將廠區“一分為二”,功能分區極不合理,這樣造成各種工藝管線來回跨越鐵路,無形中增加了各種工藝管線的長度,增加了工程建設成本。(2)本期新建一套輸煤系統,新建筒倉4個,輸煤系統沒有考慮拆除一期后,二期輸煤系統的改造問題。(3)電氣出線采用電纜出線,投資高。(4)該方案的廠外鐵路專用線也較長,增加投資。
3 廠區總平面優化重點考慮的因素
3.1 廠區的擴建方向
根據目前“上大壓小”的政策,在該工程建成后有可能拆除一期2×50 MW機組,這樣如果下期繼續擴建,擴建場地應充分利用拆除一期設施后的場地,因此從整個廠區擴建的方向來講,就改變為由南向北擴建。結合該工程的實際情況,本期鐵路專用線從廠區南側由西向東進入廠區,將該區域場地一分為二,該工程若下期繼續向南擴建,鐵路專用線宜布置在二期與本期擴建工程之間;若不考慮向南擴建,鐵路專用線宜布置本期主廠房的南側;但改期擴建場地的西南側緊鄰村莊,為該工程繼續向南擴建帶來很大的不利因素。因此,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決定廠區以后的擴建方向為由南向北,這樣鐵路專用線宜布置該期主廠房的南側。
3.2 二期煤、油、水、汽、電的改造
拆除一期2×50 MW機組后,二期煤、油、水、汽、電等公用系統的引接,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輸煤系統的引接。一、二期公用一套輸煤系統,而且全部為汽車來煤,拆除一期后要考慮二期的輸煤引接問題及汽車來煤。
3.3 盡量避免居民拆遷
廠區的西南側為村莊,距離老廠圍墻的西南角約270 m,通過方案的優化布置,做到本期不拆遷廠區南側村莊的民房,簡化土地審批手續,加快工程推進速度,為工程盡早投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4 電廠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該工程電廠的噪音主要來源于冷卻塔,因此冷卻塔的布置宜盡量遠離居民區。優化前冷卻塔距離居民區約64 m,通過方案優化,本期冷卻塔宜盡量遠離居民區,使得電廠的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進一步降低。
3.5 施工條件
在目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電廠早一天投產,早一天獲益,施工工期越來越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而施工條件的好壞有時會直接影響施工工期的長短。
3.6 本期主廠房與二期主廠房脫開的距離
由于二期與本期機組單機容量的差異,使得本期主廠房不能在二期主廠房的基礎上連續擴建,需脫開布置。應根據拆除一期后,二期上煤系統改造和本期輸煤系統布置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本期主廠房與二期主廠房脫開的距離。
4 廠區總平面優化措施
4.1 輸煤系統的優化
拆除一期后,二期上煤系統從本期煤倉間引接,同時在一期已有兩個筒倉(很少使用)的基礎上再增加兩個筒倉,將一二期輸煤系統與三期輸煤系統相連,這樣不但巧妙地利用了一期已有的兩個筒倉,節省了本期投資,而且提高了本期上煤的可靠性,同時還滿足汽車來煤。該輸煤系統布置方案很好地解答了業主所關心的“拆除一期后,二期輸煤系統的改造及汽車來煤問題”。與優化前方案相比,可少投資約3 000萬元。優化后的輸煤系統布置圖見圖2。
4.2 電氣進線形式的優化
由于本期升壓站的布置是在二期升壓站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因此本期升壓站的位置已基本確定,這樣給本期電氣出線采用架空方式帶來一定的困難。通過縮小二期與本期主廠房的間距,為架空出線創造了條件。較優化前方案采用電纜進線少投資約927萬元。
4.3 減少拆遷
通過對主廠房方案的優化,盡量壓縮了二期與本期主廠房的脫開距離,使得本期鐵路專用線能向北平移,做到了不拆遷居民的要求。本期鐵路專用線距離廠區南側的村莊約43 m。
4.4 降低電廠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廠區的西南側為村莊,距離老廠圍墻的西南角約270 m。優化前方案冷卻塔距離居民區約64 m,通過優化冷卻塔布置,使冷卻塔盡量靠近屋外配電裝置,遠離廠區南側的居民區,使得本期冷卻塔距離居民區可以達到約112 m,進一步降低電廠的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4.5 充分考慮施工條件的問題
該工程將鐵路專用線布置在本期主廠房的南側,會對工程施工帶來一定的影響,但若施工組織得當,此缺點會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設計角度考慮講,翻車機室盡量靠近廠區東側,避開鍋爐汽機組裝場地,為鍋爐汽機組裝創造條件。從施工組織角度講,措施一:通過加強與鐵路部門的溝通配合,考慮先施工翻車機室,等其出零米后進行回填,然后利用其場地作為施工場地;措施二:針對施工組合場地狹小的特點,采用散吊與組合相結合的施工方法,設備的組合場地可以利用電除塵區域場地,設備組合吊裝有利于保證質量、安全,散件吊裝的施工方法可以做到設備的“隨到隨裝”,占用施工場地少,有利于保證工期。
5 廠區總平面優化效果
優化后的總平面布置圖見圖3。通過采取上述優化措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果,優化后較優化前節省投資約6 480萬元,詳細技術經濟比較見表1。
6 結語
擴建電廠總平面布置的優化,要基于老廠既有設施的條件,充分吃透電廠周邊的敏感因素,找準問題的關鍵所在,采取合理的優化措施,定會取得一定的經濟效果。
參考文獻
[1] GB 50660-2011,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在我國,鑄造企業因其重金屬煙塵、腐蝕性廢氣排放量大,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廠區污染物的滯留與堆積會導致廠區內的工作人員及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鑄造企業的污染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此,社會各界也提出了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鑄造企業生產園區內的園林景觀設計,廠區園林在保證環境美化的同時,栽種植物的凈化特性也對廠區空氣處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鑄造企業污染物排放特點,具有針對性地提出鑄造企業生產區園林景觀設計方案,以期通過對工廠與園林的緊密配合,提升生產區環境,降低工作人員健康風險。
關鍵詞:
鑄造企業;生產園區;景觀設計;污染物排放
一、鑄造企業環境特征分析
鑄造企業是我國重工業企業的代表,因其特殊的生產任務,不可避免地需要排放出一定量的有害污染物,污染物以氣體排放物為主,主要為金屬煙塵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為了選擇與鑄造企業生產相配套的園林景觀設計方案,需要對不同生產流程的特點及環境、凈化需求特點,以提升園林與鑄造企業廠區環境的契合度。對此,筆者結合相關工作經驗,對廠區環境特點進行了以下分析。現代鑄造廠為了滿足生產需要,設施建設趨向集成化與一體化,目前在多數鑄造企業廠區內,一般包含生產區、倉儲區、辦公區、生活區四個部分,四個區域均具有各自的特點,生產區以生產、加工為主,生產區是鑄造廠廠區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占廠區總面積的60%以上,生產區最大的特點是空氣污染嚴重,且部分區域存在一定的噪聲污染,(如表1)所示,生產區主要污染物以粉塵為主,粉塵顆粒易造成的疾病主要為皮膚疾病和呼吸道系統疾病,據統計,這兩類疾病占到鑄造廠工傷醫療支出的90%以上,嚴重危害了生產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倉儲區對環境無特殊要求,但為了能夠提升倉儲區的儲備能力,一般選擇地勢相對平坦的區域,倉儲區的分布位置一般位于廠區或角落,以提升土地利用率。辦公區和生活區的特點相似,在廠區內的分布位置一般與生產區有明顯的分界,以防止污染物對辦公區、生活區人員的傷害,在廠區布置中,這兩類區域一般占到廠區總面積的25%左右。對廠區設施及分布進行分析后,綠化園林景觀的分布位置主要劃定為以下幾處:1.生產區內;2.生產區與其他區域交界處;3.生活區和辦公區內。
二、鑄造企業生產廠區園林景觀設計及注意事項
因鑄造企業的特殊生產性質,導致了廠內生產需要考慮環境污染及污染物的凈化情況,因此在生產區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發揮園林設施的雙重功能,即美觀功能和凈化功能。在功能的分配上,需要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一)生產廠區園林景觀的美觀性設計
美觀性是園林景觀的必備要求,因鑄造企業在廠區建設時首先需要考慮生產需要,因此廠區園林需要圍繞廠區布置進行規劃建造,在園林設施的建設中,需要充分發揮融合性思維,針對不同的廠區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在綠化園林景觀的主要分布位置上,應當分別遵循不同的美觀性規劃原則。在生產區內,為了適應工作環境,改善艱苦工作環境對產業工人的影響,應當遵循簡約型美觀原則,在美觀的角度,選用以舒緩心情,提升作業人員注意力為主的植物顏色搭配原則。在倉儲區,因這一地區人流量較小,園林景觀對環境美化的提升能力極易被忽視,從經濟性角度考慮,可以采用極簡化的美觀原則,保留綠化景觀的最基本功用,無需過度考慮其美化效果。在生活區及辦公區,因這兩個地區人流密集,而且廠方與外界的交流、參觀活動多發生于這兩個區域,生活區及辦公區的環境形象直接影響了鑄造企業整體的企業形象,決定了外部人員對企業整體精神風貌的認識,對企業形象的構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兩個區域應當被作為園林景觀美觀性設計的重點,在建設時,應采用宜人化的美觀性原則組織園林規劃工作,采用復合式園林規劃體系,將園林植物、園林布置與企業建筑形式及企業希望傳達的企業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園林景觀對企業形象的促進作用,并從改善環境的角度出發,真正服務于企業職工。
(二)生產廠區園林景觀的交通性設計
生產廠區中的道路景觀設計不僅能緩解視覺疲勞,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引導性作用,能組織人流、車流與貨運的有序進行。因而道路景觀系統的科學布局對干生產園區而言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意義。所以,一方面,生產廠區的道路設計在保證消防安全通道之時,也可以采取網絡方格式設計來縮小園內各個空間的路距。對主干道、次干道與支路的景觀布局,結合其功用特點進行合理設計,在主干道設置統一的景觀,使其對司機行車的干擾降到最小;而對于次干道與支路的景觀設計則可以朝氣蓬勃而又富于變化的景觀為主,使員工在進發的生命力中更加奮發向上。另一方而,也可以巧妙地利用道路地形對其景觀進行精妙布置,通過高低起伏的地形打造層次分明的道路景觀,從而促進生產廠區內整個交通布局的合理化。
(三)生產廠區園林景觀的功能性設計
在鑄造企業內規劃園林設施,除了發揮園林景觀美化環境的功效外,還需要將其真正融入企業,為企業生產服務,在這里,就需要突出鑄造企業內園林設施的功能性原則。鑄造企業的主要任務在于生產、加工鑄造件,上文中提到,鑄造企業的主要排放污染物為金屬粉塵、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工作環境還具有高濕度、強噪聲的特點。我國在九十年代起,開始重視工作環境對工人身體健康的影響,隨著眾多法規、保障體系的出臺,環境污染控制被納入到鑄造廠建設規劃的強制標準,在近年30年的規劃建設中,我國鑄造企業建設人員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通過廠區園林景觀實現對環境改良、降低污染物排放與擴散的辦法,這里就要著重強調園林景觀的功能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應用于鑄造企業的生產區,在生產區,園林景觀的規劃需要合理選擇栽種植物,所選用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消聲性,且需要對空氣中的顆粒粉塵具有較強的吸附性,以滿足降低污染物排放與擴散的作用。在其他區域,也需要考慮園林景觀的功能性特點,在倉儲區,考慮到倉儲區通行車輛一般具有噸位大、路線固定的特點,會對浸水路面造成一定的損害,且倉儲區內堆放的貨物多為金屬鑄件,易受到雨水腐蝕,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時應當發揮景觀植物的排水特點,采用透水性能好,蒸騰作用旺盛的植物,及時排除雨水或積水,降低水分對倉儲區的影響。
(四)生產廠區園林景觀的經濟性設計
鑄造企業的主要任務在于發展生產,因此,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定優勢,需要將主要精力和資金投入與生產緊密聯系的工作中,廠區園林景觀設計作為廠區建設的一部分,雖然對廠區形象、產業工人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因景觀設計不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為了保證生產企業的利益,需要在規劃鑄造企業園林景觀時,充分考慮到其經濟性,為了實現經濟性原則,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園林景觀制造成本控制。鑄造企業因其工作性質,其主要任務在于發展生產,因此在選擇園林景觀時,應當以簡樸、實用為主,不宜過度華麗,在植物的選取方面,應當以常見植物為主,不宜過多選用名貴植物,以減少鑄造企業園林景觀初期建設時的投入。第二,園林景觀后期維護成本控制。在鑄造企業廠區園林景觀前期規劃中,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廠區園林在后期使用中的維護成本問題,這里需要對植物和景觀設施兩個類別分別進行考慮,植物的選區需要注重植物的維護成本,需要選用病蟲害少、成活率高的植物,且植物的生長速度不宜過快,以降低頻繁修剪產生的維護成本;在設施的選擇上,應當考慮到鑄造企業廠區環境特點,由于鑄造企業的主要排放物為氮、硫化物,加之鑄造生產會導致廠區空氣濕度相對較大,廠區空氣呈偏酸性,部分區域空氣酸度較高,已經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這就需要考慮園林設施的環境適應性,為了滿足經濟性原則,需要選用環境耐受性好的廠區園林設施,避免使用石灰石質假山或者鑄鐵質地雕塑。
(五)生產廠區園林景觀的基礎設施設計
公共設施是生產廠區工業化程度的直觀反映,完善的公共設施不僅能提高員工生活工作的舒適度,而且還能轉化為其努力工作的原始動力。因而,生產廠區應該不斷加強其內部公共設施的建設工作,以人性化設計為原則增強公共設施的人文屬性。所以,在進行公共設施的規劃時,要樹立全局觀念,考慮整個鑄造園區的環境氛圍,井以此為基礎進行區域內的公共設施布局。不同功能區的公共設施需求也不同,針對工業區的公共設施建設應該以基本的飲水、空調等便利設施為主;而至于生活區則應該添設大量的娛樂休閑設施。生產廠區內的公共設施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作為生產廠區“文明的窗口”應與其整體構造、空間布局以及人文氣息緊密相連,使人性化理念踐行到公共設施建設的每一環節中。
(六)生產廠區園林景觀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鑄造企業廠區內的園林景觀因其需要具備美觀性和功能性的雙重屬性,因此對園林景觀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結合相關工作經驗,結合諸多鑄造廠內園林景觀設計規劃案例的設計經驗,對園林設計提出了一些注意要點。鑄造企業的根本任務在于發展生產,因此園林景觀的設計、布置工作需要圍繞生產展開,必要時需要讓步于生產,保證工作地布置的優先性,以確保園林景觀的設計不會干擾正常企業生產活動的進行。在一些鑄造企業園林景觀設計的失敗案例中,最常見的失敗點是景觀建設妨礙了正常的生產工作,因此在進行鑄造企業園林景觀的設計建造時,需要考慮工作地布置的優先性,一切以方便工作地生產工作的開展為首要目標。具體布置方法應當遵從以下原則:第一,預留足夠的工作空間。在鑄造企業園林景觀的設計建造時,需要充分考慮工作時所需要的工作空間,并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擴建、增設等情況,在布置園林景觀時,預留足夠的工作空間。第二,充分考慮景觀植物生長情況。在工作地附近設置園林景觀,需要充分考慮到景觀植物的生長情況,由于鑄造廠工作低一般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這就給植物的修剪與維護工作帶來了阻礙,對此,需要選用生長速度慢的植物,以降低植物生長對工作地的影響,同時盡可能減少后期維護帶來的各種問題。在鑄造企業中,園林景觀設計出了應當滿足環境美化的要求外,還需要盡可能地滿足環境凈化功能,在鑄造企業廠區內,生產區是重點污染區域,若實現園林景觀的凈化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提升園林存在的價值。生產區域選用的園林植物種類應當為常綠闊葉植物,葉片表面應當覆蓋有蠟質,以保護其不受煙塵侵害,同時闊葉植物可以有效降低噪聲,提升工作地以外的環境質量。
三、結語
Abstract: Problems of transport and warehousing facilities in south plant of Tangsteel Corp.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lant transport system optimization, the transport scheme as well as the railway station reconstruction, expansion of storage capacity and using heavy-duty and special railway transport equipment ar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hese measures enhance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plant, improved product delivery logistics services.
關鍵詞: 唐鋼;廠內運輸;倉儲;改造
Key words: Tangsteel;plant transport;warehouse;transformation
中圖分類號:F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6-0026-02
0 引言
唐鋼南廠區是唐鋼的老廠區,包含唐鋼全部的煉鋼、軋鋼工序,并有一座3200立方米高爐以及配套的燒結、動力設施。在全面深化生產組織模式和直面市場營銷服務模式轉變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廠區的鐵路運輸和倉儲設施的改造。
1 唐鋼南廠區鐵路運輸和倉儲設施存在的問題
1.1 鐵路接卸及發運能力不足 鐵路接卸設備不能滿足原燃料鐵路到達的需求,致使大量物料通過公路運輸方式供應,增加了物料運輸成本。唐鋼專用鐵道和國鐵的交接能力以及鐵路車皮接卸能力是按上世紀80年底末唐鋼產能200萬噸建設的,而到2010年,產能已經超過800萬噸,雖然采取了部分直通運輸方式,但是仍不能滿足火車運輸需求,并且卸車方式大量采用人工卸車,卸車效率低下,經常造成車皮積壓。
唐鋼年生產能力800萬噸,由于受廠內鐵路貨車裝車能力及接軌站運輸能力的限制,鐵路發貨所占比重一直較低,僅占25%左右,很多適合鐵路發運的鋼材不得不通過公路運輸,增加了銷售費用。雖然與唐山南站達成了直通運輸協議,到發唐鋼的列車可以通過工業站直接到達唐山南站交接,但是由于裝卸能力限制,該舉措效果并不特別顯著。因此必須提高鐵路貨車的裝車及接卸能力。
1.2 廠內鐵路調車場能力不足 鐵路到達貨物的貨物很多是經專列運輸,鋼材集港通過鐵路發運時大部分也是專列運輸,需要整列集結、送出,增加了鐵路線路的占用,使本來就能力不足的鐵路調車能力更顯緊張。特別是唐鋼南區3200高爐投產后,原料運量大幅度增加,擔當廠內鐵路車輛解編認為的工廠站已經不能滿足原料的鐵路運輸接卸任務,,導致大量原料采用汽車運輸,并且造成國鐵車輛在廠內停留時間的增加,增加了公司的物流成本。
工廠站作為唐鋼的綜合性車站,擔負著唐鋼南廠區所有普通鐵路車輛的作業,包括車輛解編、原料到達和鋼材發運的取送車、部分廠內半成品的運輸。工廠站辦理普通貨車作業的站場有包括一條機車走行線在內的10條股道,到發作業和解編作業混合使用股道,有效容車數159輛。南廠區增加煉鐵能力后,每日原燃料到達車車數182 輛,成品發貨車數114輛,加上廠內專用車,站場車輛周轉量總計已高達387車/日。車輛作業的增加造成工廠站運輸生產組織的困難,運輸作業效率降低。
1.3 鋼材倉儲場地狹小 生產系統的改擴建基本都是在鋼材市場需求旺盛時期,鋼材屬于賣方市場,只要產品下線,就能裝車運出,致使建設時庫存場地狹小,倉儲能力低,并且較少考慮鐵路發運需求。由于鋼材市場萎靡,有時不得不被動地進行轉庫存儲。另外,受倉儲能力及倉儲管理水平限制,小批量鋼材經常被壓在下面,客戶提貨時,只能進行倒庫處理,增加了吊裝作業費用,也降低了客戶滿意度。隨著多品種、小批量訂單式生產模式的推行,倉儲場地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1.4 汽車運輸影響城市交通 企業生產活動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顧及社會效益,注重改善社會形象。唐鋼面靠唐山市中心區,經常出現大型貨車出入廠區造成的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給企業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并且也容易造成涉及職工的交通事故。提高鐵路運輸比重,或者改善汽車運輸通道、使之在遠離城市中心出入廠前是改善城市交通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
2 廠區運輸系統優化的原則
運輸布局與生產物流關系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物流資源合理組織物流、規劃物流,而且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從整體的角度發揮物流的效益,并有效控制成本。運輸布局與生產關系優化是鋼鐵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鋼鐵企業運輸布局與生產物流優化的優化原則應符合如下兩點:
首先,內部與外部環境相結合。鋼鐵企業的物流狀況除了受到諸如企業規模、產品特點、人員數量等內部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包括市場價格、國家政策、競爭狀態等外部因素的社會經濟大環境的作用。因此,在進行運輸系統優化的過程中,應該使企業的物流系統保持足夠的可適應性,在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的特點的同時,順應市場的需要。
其次,當前利益與遠期利益相結合。鋼鐵企業在進行運輸倉儲系統改造時,改造方案應該在滿足眼前的目標的同時,還應照顧遠期發展的需要。如果采用的方案對當前和遠期都有利,無疑是最為理想的方案。
從加強企業總平面布置調整的角度,鋼鐵企業應合理布局和整合倉儲設施及庫存數量,改造自身的物流流程,調整各種運輸方式的比例。充分利用停產閑置廠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使其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做好總平面布置規劃,不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能夠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合理布局倉儲設施,并且加快倉儲設施整合和配送中心建設,提高物流集散和運輸效率。
3 制定廠內運輸方案
通過對原料的供應和鋼材的外發對運輸、倉儲的需求以及現有能力的全面分析,提出廠內鐵路改造措施和運輸方案,包括鐵路裝卸線的使用、機車車輛和吊裝設備的配置等。在進行運輸方案的分析時,根據廠區布置情況,對不適宜鐵路運輸的車間保留道路運輸方式;對于受國鐵限制不能完全實現鐵路運輸的車間,預留鐵路裝卸線位置,視運輸資源的情況適時建設。
4 改造措施的實施
4.1 改造工廠站和裝卸線 結合公司總平面布置和運輸需求,本著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的原則,實施了如下擴建方案:將工廠站煉鋼輔料和焦炭裝卸線以及配套的倉儲設施整體搬遷至原第四軋鋼廠院內并升級改造,利用場地將鐵路站場擴大到18條股道,緩解南廠區鐵路解編和接發車能力。新建工廠站至原料區的走行線,以減少機車作業等待時間,預留鐵礦石卸車線一條以滿足遠期火車運輸的需求。
4.2 新建鋼材成品庫 新建鋼材成品庫建,包括熱板成品跨、熱軋平整跨和棒材成品跨廠房及配套設施、5條火車裝卸線和3條汽車通道。投入使用后,唐鋼整體成品存儲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鐵路發貨能力由原來的日均120車提升至160車,廠內熱軋卷板、棒材具備全部火車倒運出廠、發運的能力,冷軋料改為火車運輸,成品、半成品運輸環節集中管控得到強化,減少因二次倒運產生的費用,最大限度實現物料直供。同時,唐鋼整體物流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鐵路運輸能力的提高使唐鋼物流結構得到優化,使運輸方式的選擇更加靈活,減少了公路運輸因惡劣天氣、道路限行、堵車等諸多不可抗因素的影響,物流運輸的可靠性得到增強,銷售物流的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庫存管理持續優化滿足了鋼材品種多樣化的倉儲需要。不同品種鋼材的庫存量得到更加有效地合理調節、科學管控,進一步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增強了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緩沖市場變化的能力。
4.3 實現廠內鐵路運輸重載化 為了滿足冷板廠鐵路供料的大幅度增加,利用已經報廢的美國魚雷混鐵車轉向架和閑置的原四扎廠倒運鋼坯60噸專用平車車體,制作百噸冷板料專用車。通過在車體上鋪設鋼板增加承載強度、對轉向架心盤進行改造解決銜接問題和將制動系統重新設計提高制動倍率等措施,百噸冷板料專用車,經測試和試運,各項技術指標完全符合要求。該措施在不增加貨位線的基礎上滿足了冷板廠原料的運輸需求,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將工廠站至冷板廠的鐵路線路改造為60kg/m軌道,適應重載車輛的運輸冷軋原料的要求。
4.4 使用專用運輸設備 對鐵路運輸用平車進行改造,在不使用架裝工具的情況下既可以裝運熱軋板卷,也可以裝運棒材產品,提高了車輛使用的靈活性,降低了車輛周轉時間,從而也減少了專用車用量和工廠站鐵路線路的占用時間。對外發板卷產品,購置能夠循環使用的專用托架,不僅縮短了裝車時間,也節省了加固費用。
5 結束語
唐鋼通過對南廠區的鐵路運輸和產品倉儲設施進行改造,提高了鐵路在廠內運輸中所占的比例,適應了產品日趨多樣化對運輸、倉儲的需求,改善了廠區環境,增強了產品銷售運輸方式的靈活性,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運輸要求。
參考文獻:
[1]謝子佳,呂永波,付蓬勃.鋼鐵企業運輸布局與生產物流關系研究[J].物流技術,2009,28(8):130-135.
[關鍵詞] 生物制藥 環境影響評價 營運期環境污染 環境風險及生物安全
生物制藥行業發展迅速。在生物制藥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 重點問題有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選址合理性適應性分析、設計方案合理性分析、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及生物安全等, 順利解決以上問題, 會為環境影響報告的順利審批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
1.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
建設項目的工藝、產品和規模必須符合產業政策, 才能立項和建設。建設項目須遵循的國家產業政策主要由《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 年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 年修訂) 等。建設項目還必須符合地方產業政策。在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中屬于“允許類”和“鼓勵類”的生物制藥項目才能建設。
2.選址合理性適應性分析
選址合理是項目通過環保審批的前提條件。建設項目選址必須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地方有關法規和規定; 必須符合城市有關規劃和所在區域的規劃。環評報告中須提供項目選址的相關依據, 如開發區用地意向文件、規劃審批部門的意見。對于城市規劃區以外的項目和涉及風景名勝區等特殊功能區的項目, 還應符合相應功能區規劃( 如風景名勝區規劃等) 。
由于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 生物制藥項目還應進行選址適宜性分析。
首先, 必須判斷擬建設場地是否已受到污染, 即原有場地是否會給建設項目帶來環境問題。例如擬建設用地原為農業用地, 由于農藥、化肥殘存在土壤內, 在不加處置的情況下則可能會對未來的生物制藥企業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應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關于切實做好企業搬遷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規定核實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 判定是否存在污染問題。如果存在污染, 必須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 徹底消除不良影響。
其次, 必須調查擬建設場址周圍存在的各種污染源情況, 例如, 周邊是否存在較大的工業污染源、各種廢氣或異味污染源等。應明確各種污染源與項目的距離, 對其對生物制藥項目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評價, 并提出避免其影響的方案或有效措施。“鼓勵類”的生物制藥項目才能建設。
3.設計方案合理性分析
建設項目應合理設計, 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提供良好的生產、辦公環境, 并有利于保護環境。生物制藥項目的設計方案合理性分析分為兩項: 技術經濟合理性分析、布局合理性分析。
在進行技術經濟合理性分析時, 將項目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以列表形式敘述,以直觀檢查比較其指標的技術經濟合理性。生物制藥項目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包括征地面積、總占地面積、總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建筑退紅線距離等控制指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須符合相關規劃的要求。
在進行布局合理性分析時, 應考慮內部和外部環境情況。合理布局的原則是: 合理設計主體廠房和輔助用房、做到產污廠房集中布置, 污染區與非污染區分開布置; 將污染區布置在遠離居民聚集區的一側; 合理布置廠區綠化, 利用不同樹種的種植, 起到隔聲、吸聲、吸收異味、凈化空氣的作用, 保護周圍環境。分析重點是: 分析人流通道、物流通道、低度和微度菌種生產廠房、中高度菌種生產廠房、化學品庫房、動物房、污水處理站等布局是否合理, 是否會對內部工作人員和外部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對于不合理的布局, 應提出合理的調整建議。
4.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營運期環境污染問題主要包括廢水、廢氣、垃圾、噪聲。
生物制藥項目一般均選址于已建成的工業開發區, 其廢水排入開發區污水管道, 可不進行定量的環境影響預測。如果廢水直接排入地表水, 對于大項目, 則應進行定量環境影響預測, 小項目作一般性分析。需特別指出的是, 對于生物制藥項目, 應在廠區內設置污水處理站, 含菌廢水需單獨收集, 經滅菌處理后再匯入廠區污水處理廠。廠內自建污水處理站應設置滅菌消毒工藝。廠區污水處理站排放標準需根據最終污水去向確定。
生物制藥項目的生產廢氣包括有機廢氣和一般通風的廢氣。應根據生產工序對廢氣中的污染物進行分析, 特別指出的是要分析廢氣中是否含有菌體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設有動物房的, 還應分析動物房產生的惡臭。根據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情況確定合理的衛生防護距離。
生物制藥項目的固體廢物包括一般工業廢物、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環評中應列出固體廢物產生的種類、數量和處理處置措施, 特別是危險廢物的種類和處理處置措施。
生物制藥項目的噪聲包括生產設備、公用設備( 如冷卻塔、水泵、空調機組) 產生的噪聲。環評中應列出聲源位置、名稱、源強和防治措施。大項目需采用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以定量分析項目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小項目可進行定性分析。還應提出合理的聲源布置方案和控制要求。
5.環境保護措施分析
環境保護措施主要包括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的處理措施。
生物制藥項目產生的廢水, 主要特點是帶菌、有機物含量高, 即CODcr、BOD5含量高。環評中應分析廠內自建污水處理站采用工藝的可行性、處理效率。特別要對廢水滅菌工藝進行詳盡分析, 列出滅菌設備的參數, 如滅菌溫度、時間、藥劑等。
生物制藥項目通常是在密閉設備中進行生產, 廢氣的產生量較小, 但廢氣中含有菌體。環評中應列出帶菌廢氣處理措施與排放參數( 如處理效率) 。
生物制藥項目產生固體廢物中, 一般工業固廢和生活垃圾可由環衛部分收集處理。危險廢物則須交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環評中應明確危險廢物的處理原則, 并附處理協議書。
生物制藥項目噪聲可采用隔聲、降噪、減震等措施, 環評中應列出噪聲處理措施。
首先,談一下張家口市南北軸線清水河兩岸,城市主要濱河景觀帶的植物配置.清水河濱河景觀帶是城市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協調,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它是標志性的生態景觀區,是城市的“門戶”和最易于識別的地區,是城市的特色所在;它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見證了城市發展的脈絡,保存了豐富的文化信息;它為城市環境的凈化提供了生物學的途徑,為城市發展提供了綠色的載體;也是城市防災的安全保障線.總而言之,張家口市清水河濱河兩岸城市景觀建設不僅是一項城市環境綠化美化工程,同時也是一項文化建設工程,更是一項城市新面貌的形象建設工程,所以,植物配置要迎合城市環境,打造和諧布局、有機統一、亮點突出、融入地方文化、體現北方城市特色、突出生態宜居的綠色人文環境.植物景觀的營造以喬木為主,突出綠化的數量,強調環境整體效果.注重季相變化.以夏季濃綠為基調,突出春花的熱烈與秋葉的斑斕,同時考慮到冬季漫長的特點,保持適當比例的常綠樹.骨干樹種以國槐、青楊、旱柳為主,特色樹種選擇白樺、碧桃、紫薇、玉蘭,配以山桃、榆葉梅、西府海棠、紫丁香、珍珠梅、鶯尾、萱草、大麗花、月季、牡丹等.植物種植以生態系統學理論為指導,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態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可持續為使命,從而達到種植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感,時間季相的相關性,體現春花夏葉秋實景致,兼顧常綠冬景.植物選擇上,列舉如下:其次,談一下張家口市人民公園的植物配置.張家口市人民公園位于市中心橋西區長青路中段,是景觀優美、環境自然親切、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開放性綠色空間,同時還是以綠化景觀為主,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休息、文化娛樂、親近大自然的最重要的休閑場所.21世紀的生態宜居城市離不開城市生態公園的建設.人民公園的綠化美化,強調高效、節約,人與自然共生,維護自然過程與格局;延續歷史文脈,富于地方特色,彰顯人文場所精神;在遵循方便、舒適、安全、健康的設計原則的前提下,強調親人尺度和宜人的體驗,創造現代都市理想的人居環境.集各種休閑、娛樂、服務設施于一體,構建清新、優美的生態景觀環境;以具有嶄新風貌的園林景觀來帶動周邊老城區城市中心建設,為城市園林化創造良好條件,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總之,人民公園的植物配置,對于設計生態性、人文性、生活性、游覽性、前瞻性于一體的城市公園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古木林區,主要有銀杏、旱柳、雪松、榆樹、黃菠蘿樹、白皮松、側柏、紫丁香、連翹、珍珠梅等植株較大的喬灌木,植物群落層次豐富,形成一個城市中難得的天然氧吧,是市民休閑避暑的好去處,是一個天然的市民集散休閑的場所,對大樹和古樹基本保留,對一些植株進行移植,在樹蔭下建造林蔭步道、表演臺、天嬌園、匯聚廣場等賞花、賞綠、停留娛樂的場所.
下圖為列舉植物:再次,談一下張家口市宣化區,河北鋼鐵集團廠區綠化的植物配置.河北鋼鐵集團廠區的綠化美化,有利于打造優美、舒適、愉悅、清潔、環保的綠色生態廠區,實現工廠花園化.同時使未來的廠區成為展示宣鋼企業形象,弘揚宣鋼企業文化,培育職工企業精神的展室與課堂.面對廠區環境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污染嚴重,管廊及架空管道多,占用空間大,下方地面及立面缺少綠化,廠房周邊地塊破碎,不易集中綠化等廠區客觀因素,因此對綠化中的植物種類有特殊的要求,植物選擇上均要考慮抗污染,有毒氣體,粉塵等因素.且需要根據不同地段做出不同的綠化方案,具體綠化方案如下:第一,道路兩側的線性綠化:以新疆楊、側柏、槐樹為主,輔以常綠喬木油松、常綠灌木朝鮮黃楊等,以保障整齊劃一,四季常青.第二,車間周邊的邊角地塊綠化:硬地鋪裝輔以宿根地被植物如萱草、景天,配以臭椿、旱柳等抗污染性極強的植物,在保障視線,路通前提下進行綠化.喬、灌、草,花相映襯,以打造完美的廠區環境,也可考慮連翹、玫瑰、丁香、珍珠梅等花灌木.花卉玉簪、大花秋葵.第三,廠區集中綠化小游園:突出園林意境,可種植喬木槐樹、臭椿、旱柳、側柏、金葉榆,灌木連翹、玫瑰、珍珠梅、玉簪等,打造豐富多彩的視覺畫面.第四,管廊、擋墻、橋身等立體綠化:廊道綠化可選擇盆景,擋墻橋身選擇五葉地錦,三葉地錦等綠化,管廊、橋身下可考慮玉簪耐陰花卉,可多年生長.增加縱向綠化視覺效果.第五,宣傳和反應企業形象和文化的綠化:如企業綠化標語墻,可利用植物剪裁,LOGO小品周邊配置喬灌草相結合.力求做到喬、灌、草相結合,豐富豎向設計景觀效果,針對廠區高差進行具體綠化.注重四季景觀變化,考慮廠區污染粉塵對植物的影響.盡可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植物選擇考慮近期和遠期的景觀效果.合理配置,以形成結構合理的復層植物群落.植物選擇上,列舉如下:總之,城市園林化建設,要以植物造景為主,運用適宜張家口環境的鄉土樹種,建立合理的綠化種植骨架,形成區域內自然的生態群落,強調環境的整體效果.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①的景觀意境.營造具有濃郁歷史文化及地域特色的現代化園林城市景觀.同時還要放眼于將來的現代化花園城市景觀方向,讓歷史面向未來,更好的為城市現代化建設服務.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大膽創新,結合張家口實際情況,高起點高標準綠化美化,通過設計,展現當地文化特色,打造張家口文化大市的城市景觀特色.把大量具有自然氣息的花草樹木引進城市,按照園林手法加以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環境、美化市容.中國園林的一大特點就是師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建設美好的城市園林景觀,不僅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還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植物,致力于城市的園林化建設,全力營造一個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的美麗張家口.
本文作者:張迪妮劉秀靜趙宏芳工作單位: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石化企業的總平面設計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1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完成廠區的美化設計和綠化設計。特別是今年國家新環保法的實施對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該項內容應引起足夠重視;
1.2做好廠區道路、站場、鐵路線路的設計,選擇合理的貨流運輸方式,并組織好人員;
1.3綜合考慮各因素,制定平面位置方案,并考慮好預留發展問題。在進行總平面設計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周邊建筑物、居民生活區、自然條件、交通運輸特征以及廠區的規模、工藝、生產流程等能夠影響廠區的各種因素;
1.4確定室外管線在豎向和平面上具體的位置。室外管線的鋪設一定要遵循管線設計的相關要求,并且不能和其它管道線路產生沖突;
1.5按照廠區位置的地形結構,結合運輸、工藝設備等要求,合理地進行豎向設計,做好排水構筑物和必要的工程設施,實現迅速排水,避免場地受到威脅。
2總平面設計方案優化的必要性分析及優化原則
2.1總平面設計方案優化的必要性分析
總平面設計方案優化是指通過比較幾種備選方案的優缺點,選擇其中最具優勢的總平面方案,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都是各種方案各有優缺,比如有的放案總體布置以及投資建設比較經濟可行,但是維修以及施工設計的難度太大,有的設計能夠充分挖掘地行潛力,建筑結構布置緊湊,但是投資成本太高。這樣就會給選擇帶來一定的困難,此時并不能通過直觀的查看選取出最優的方案,需要采取一定的科學方法進行指標評價才能綜合判斷各種方案的最終性能,從而選取物流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2.2總平面方案的優化原則分析
進行總平面設計方案優化時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可操作性原則:在選擇優化指標時一定要確保可操作性,在全面、客觀、真實反映企業總平面布置的基礎上,選取那些可靠的、易于量化、容易獲取的指標進行優化。②層次性原則:優化指標應當具有層次性,從宏觀到具體都要能夠反映企業廠區的系統性。③全面性原則:選取的指標能夠反映出石化企業各個方面的所有內容,不能缺項、漏項,各個功能區的特性要都能夠反映出來。④客觀性原則:選取的優化指標要具有客觀性,客觀的反映設計方案的質量和好壞。
3主要優化方法分析
用于優選總平面設計的方法有很多種,從大的方面來說可以劃分為兩類:數學和運籌學方法、專家評價法,現對此進行詳細的說明:
3.1數學和運籌學方法
3.1.1灰色評價法
灰色評價法是一種比較常會用的評價方法,它以層次分析理論、灰色理論為前提,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它能夠很好地解決評價指標中比較模糊、復雜的問題,是一種客觀、科學、先進的評價方法,它使用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白化權函數,只有合理選擇白化權函數才能減少誤差。
3.1.2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理論基礎是模糊數學,利用模糊關系合成原理,把一些不易定量、邊界不清的因素進行定量處理,進而達到綜合評價的目的。該方法符合客觀規律,充分體現了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這一自然規律,它應用的關鍵和難點為尋找合理的隸屬函數。
3.1.3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統籌學方法,最早由美國的學者提出,它主要是通過定量的手段來分析和評價不定量事件,是一種客觀處理人們主觀判斷的手段。通過劃分各因素可以把復雜問題層次化,并且不同層次之間存在相互關系,在利用相關判別準則把某一層次的元素進行量化處理,然后利用數學推理方法計算出各個元素的排序和權重,最后在調整、分析結果。層次分析法能夠從技術、社會以及經濟角度對系統進行分析,它避免了人們不一致性和片面性帶來的錯誤,應用比較廣泛。
3.2專家評價法
最常用的專家評價法主要分為兩種:德爾菲法和專家打分法。
3.2.1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是一種規定程序專家調查法,它是以古希臘的一座城市名稱來命名的,專家相互之間不發生橫向聯系、不相互討論、匿名發表意見,然后對問題反復修改、歸納、征詢討論,最后把一致的意見進行匯總作為最終的評價結果,該方法相對比較可靠,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3.2.2專家打分評價法
該方法應用較廣且出現時間比較早,它以打分的形式對定性和定量分析結果進行定量評價,具有一定的數理統計原理和特征,它的優勢體現在:能夠在原始資料和統計數據不足的情況下做出定量評價。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