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22: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家鄉美景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題記:天江山在我的家鄉,我還不是很熟,但我去過一次。它給我的感覺就是美,凡是去過的游客都連連稱贊它的藝術很美、山很美、人很美,為什么呢?就讓你跟我一起去游天江山吧!去感受它的美!!!
我的家鄉景色優美,我去過的地方只不過幾處,其中天江山算美的了,讓人流連忘返。天江山可謂是附近山脈的標本了。
天江山位于天平山的后面,沿著天平山洞的洞口往里走,穿過天平洞,往上走。山路陡峭,彎彎曲曲,象一條龍盤在天平山上,天平山的頂峰有一座天云寺。站在天云寺往下看,一片綠色,空氣很清晰,站在寺上吮吸著新鮮空氣,一陣微風佛過,撫摸著天云寺,心里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天云寺往下走不遠就到了天江山。天江山上的游客人來人往,樹木眾多。小鳥聲一陣陣地傳來,悅耳動聽、清脆。山上的樹葉一叢深一叢淺,綠葉襯托著一片黃葉,黃葉里面有一小片的紅葉,高低不同,天江山的中心有一個天江湖,湖里的水是那么的清,那么的藍,可以看見湖底的沙石。在天空的倒影下,一片藍色。周圍有一片竹林,小孩子常常在里面嬉戲、玩耍。竹林里有一條小溪,孩子們在小溪里捉魚,大人們在小溪旁邊洗菜。山頂下著蒙蒙細雨,似乎給天江山增添了韻味,天江山上的雨不算大,淋洗著每一棵樹木,小鳥都躲了起來。雨后,空氣更加清晰了,漫山遍野都開著小花。走雜天江山的小路上,哼著歌曲,似乎到了一個世外桃源。天江山處處都有花開,五顏六色的花朵,美極了。小鳥在樹上唱著一首又一首清脆、悅耳動聽的歌曲。樹木挺拔,小路象一條龍盤在天江山的中間,游客眾多,裝飾華麗,人來人往。樹木一年四季都開著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從上往下看,一片星星點點,上面停著小鳥,唱著動聽的歌曲,是天江山的點綴。在“龍”的小路上,游客的衣服,花花綠綠,各種各樣,美極了。當地人把天江山稱為龍香山。龍指的是路,這條路象一條龍一樣蜿蜒在山澗中,香顧名思義指的是鳥語花香、人香。人香是因為天江山上的人民淳樸、大方。
來到天江山猶如來到了陶淵明里的世外桃源。天江山的美不僅僅是藝術美、人美、景色美還有大自然給予的“自然美”。
天江山啊,你真美!
家鄉美景
許文慧
鳳凰廣場美麗無比,一年四季千姿百態,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葉,小草從地上緩緩地從地里探出頭來,花兒開放了,有迎春花、三葉草……花兒,五顏六色、五彩斑斕,美麗極了!大雁從南方飛到這里,嘰嘰喳喳地好像說:“春天到了!春天到了!我愛美麗的春天!”小鳥在枝頭唱著春天的贊歌。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鳳凰廣場!
指導教師 崔梅茹
家鄉的美景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歷史名城??孝感,它被稱為“董永故里”。這里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河口大橋,那里春天的景色格外迷人。
春天,堤壩上的小草綠茸茸的,草里點綴著色彩繽紛的野花。河邊的柳樹格外引人注目,一叢叢,一片片,柳葉嫩黃嫩黃的,柔軟的柳條像長長的頭發在風中舞蹈。
堤壩上有很多人在放風箏。那些風箏五顏六色,形狀各異,有奧運福娃,有老鷹展翅,有蝴蝶飛舞,有虹貓藍兔,多得數都數不清。每個風箏都飛的那么遠那么高,高得像是飛到太陽上了。還有的人在堤壩邊野餐,燒烤。還有的人坐在堤壩邊觀賞春天的美景。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河口大橋的美景。
家鄉的山,家鄉的水,永遠伴我成長。
走進柚園,只見幾個經過初冬的柚子顯得有些蒼老。我突然發現,幾個柚子上閃閃發光,真令我好奇,仔細一看,哦。原來是露珠,露珠一圈一圈地坐在柚子身上,滴滿露珠的柚子,宛如一顆閃耀的寶石。有的柚子像拳頭般大小,我們向那邊望去,只見四五個柚子簇擁在一起,一起把樹往下拉,把樹拉彎了腰。風吹來,幾個橙黃的柚子在風中搖晃,像在說:“我已經成熟了!”看到這兒,我回想到從前吃柚子的情景,現在,我還酸到牙根了呢!
雖然是初冬,但沿江大道還是一片綠意,柳枝的葉子已經落了,但還有柳條在風中輕輕地飄動著,仍像小姑娘的長辯。也有很多樹木長的很茂盛,辛勤的園丁為它們修剪各種十分奇特的造型。走進小道,小道彎彎曲曲,還有五彩繽紛的燈光,向前直走,前面有八角亭,亭子上的花紋直的我們奇觀。艇子的旁邊有很多花草樹木,當然也有假山,有的像小姑娘,像老人,像孫悟空,真是生機勃勃。艇子也有長廊的,像架子,上面還有花草。石壁上有歷史民族舞讓大家觀賞。
豐收的柚園,如畫一樣的沿江大道,永遠令我依留。
四年級:田雪蓉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的西部,那里有一處很美的風景,就是誓師廣場。馮將軍是我們這里的歷史名人,為了紀念他所以修建了這座廣場及他的雕塑,并且橫跨在一條小河上。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小河的兩邊以及廣場的周圍積雪融化了,春分吹醒了萬物,嫩綠的小草鉆出了地面,柳樹發芽了,芽嫩綠嫩黃的,十分可愛,給廣場增添了許多生氣。
夏天來了,河水從廣場下面流過,兩旁的垂柳長的蔥蔥籠籠的,嫩綠的小草鋪滿了地面,樹木茂盛,不時還能聽到青蛙的叫聲,盛開的鮮花吸引了很多蝴蝶,傍晚散步的人也增多了。
秋天,秋高氣爽,空氣清新,數也漸漸得變黃了,小草上、花朵上染上了一層霜,雕塑也顯得更加莊嚴了。
冬天到了,廣場上被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雪,給廣場披上了銀色的時裝,連水面上也罩上了光閃閃的冰,陽光下耀人眼目。
一年四季的廣場真是太美了!我愛我家鄉的這一處美景!
巴五三七班三年級:太極神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祖國的面貌日新月異。素質教育的提倡,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實施,為教育事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迎來新的挑戰。筆者作為中學語文課教師,亦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和需要作出相應的教學方法的調整,在語文課尤其是作文教學上有新的教學思維導向。
根據筆者的經驗,在中學的作文教學中,如能根據地方特點,揚長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學的契機,培養學生鄉土情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關注家鄉、描寫家鄉、對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寫作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寫作主動性的發揮,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要根據地方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對于農村中學,特別是貧困山區的學生來說,語文能力的訓練環境還十分落后,課外閱讀量少,學生知識面窄,寫作確是苦事一樁。寫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寫呢?還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訓練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故寫來寫去,作文能力非但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反而越寫越空洞,缺乏真情實感,學生越寫越怕寫。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把握教學契機,從培養學生鄉土情感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關注家鄉一草一木,了解家鄉的人情風俗,引導學生以寫作的形式介紹家鄉,贊美家鄉。這樣寫出的文章內容具體,言之有情。以往農村長期處于閉塞落后的局面,但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山區面貌呈現出喜人的變化:昔日泥濘的小路如今成了寬闊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雜草叢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紅掛綠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變成金碧輝煌的高樓大廈……。這一切都足以讓學生感慨和自豪,這一切,也是學生寫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抓住這一契機,從培養鄉土情感入手,激發學生學作的興趣,具體做法可以分為三步:一、擬題
擬題具有導向功能,教師在命題或指導作文題時要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培養情感,激發興趣。新《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無論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是一般文體的訓練還是文學體裁、新聞、通訊、調查報告等其他文體寫作,教師都應有意識地通過擬題引導學生多寫家鄉,并注重擬題的技巧,以點燃鄉情之火為出發點來構擬作文題目。與發達地區相比,家鄉雖然貧困,但貧困是落后,不是恥辱,在讓學生正視家鄉落后的同時,也要使他們了解家鄉的變化,看到家鄉的未來和希望,激發其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如《我家門前的那條路》、《家鄉的“花果山”》、《山村風景獨好》、《家鄉報上的頭條新聞》,這類的題目都能較好調動學生觀察和思考,挖掘家鄉的亮點,培養愛國愛家情感,提高審美情趣,激發了寫作的興趣。二、指導
寫作指導是選材布局主要環節,也是提升主題、加強情感滲透的有利時機。有了好的擬題,還應有好的指導。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家鄉的一事一物,從深入了解認識中增進鄉土情感,指導他們從中恰如其分地選擇寫作材料。學生初寫家鄉往往內容單薄,言之無物,是由于對自己的家鄉缺少關注,熟視無睹,就好像每天走過的臺階不一定能說得清楚的它級數。因此,作文指導要因時制宜,多搞一些實物觀察,實地觀察和實踐觀察體驗,平時可出一些小題目,如“每次上學,看家鄉的交通”、“家鄉地名與傳說”、“一個有趣的老鄉”等,讓同學們在觀察思考和訓練中形成鄉土氣氛,增進鄉土情感、從而產生介紹家鄉、贊美家鄉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沖動。
課堂作文指導還應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一次指導《家鄉,我為你驕傲》時,一些偏遠貧困山區的同學很是為難:“家鄉四處是高山大嶺,只見樹木不見人,哪有值得驕傲的東西呢?”教師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師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這位同學不是提了一袋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黃欖來派給同學們吃嗎?于是教師便趁機誘導:“誰知道某某同學家鄉最好吃的是什么?”“黃欖!”很多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說:“那倒是很多,滿山滿嶺都是,聽說村委會還貸款買設備準備辦個黃欖加工廠呢!”這位同學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導他聯想、思考、分析,他終于寫出以“家鄉的黃欖”為話題這篇以小見大,充滿自豪感,通過家鄉的進步體現國家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好習作。這樣的指導,也同樣開啟了別的同學的思路。
3、評講
評講是作文教學中承上啟下的環節,又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時機。適時把握,也能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實現寫作能力再提升。作文評講應著重肯定學生寫作成果,再鼓勵學生揚長避短,讓學生在感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一次寫家鄉風景的作文,一位同學寫了篇《山村風景獨好》,文中他以飽含熱情的筆調對山村四野風光進行大量描繪。其中寫到一群村童在榕樹底下以一塊大青石為凳進行晨讀,別有情趣。教師在評講時充分肯定了該同學的成功之處:“通過工筆描繪山村早晨這一特定時間內的自然景色,文字流暢,富有詩意,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但同時又提醒全班同學:“這位同學寫山村美景是成功的,但家鄉可愛之處不僅僅是自然風光之美,作者如能把文章的重點放在“村童晨讀”這一圖面上,寫出山村雖然落后(以天地為教室,大青石為臺凳),但山村的人不甘落后,有著奮發圖強的新一代,這才是山村最美的一道風景。這樣構思文章的主題會更深刻,現實意義會更強。”聽了這段評講,同學們豁然開朗,在這基礎上教師由組織展開討論,引導同學們說出家鄉最美的風景:一家有難百家幫的動人場面,趕集路上衣著一新的村民,披紅掛綠的致富果園,……他們都能從家鄉某一角度的美景去把握時代的脈搏,從中看到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以上的作文教學法是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實踐的結果表明,這些教法切合學生實際,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無定法,筆者將緊隨教學改革的發展足跡,在教學道路上繼續探索。培養鄉土情感,激發寫作興趣培養鄉土情感激發寫作興趣責任編輯:飛雪 閱讀:人次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第一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指導觀察是使學生獲得作文素材、寫作信息的必要手段。要想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他們對周圍的新事物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集中在學習對象上,因此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產生興趣、因有興趣而樂于觀察。
首先,在課堂上要根據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點盡量設計一些活潑的、愉快的教學環節,以便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時,設計了一個“猜水果”的小游戲,在教學中一邊做游戲,一邊指導學生從水果的形狀、顏色、大小、味道等方面進行觀察。這樣由游戲環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掃除了學生畏懼作文的心理障礙,學生學得愉快,作文普遍寫得較好。
其次,還要鼓勵學生觀察的自覺能動性,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記敘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及時整理成文。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把學生課外的習作收上來,把較優秀的貼在習作園地里,展示一下“小作家”的風采。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選上時,會覺得很光榮,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自然會更加努力!
(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1.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如有一次我帶領學生參觀敬老院,參觀前先給學生講清楚這次觀察的目的,如:走進敬老院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而感受到了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觀,學生就能夠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寫作文時也就覺得有內容可寫,文章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2.讓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抓住重點進行觀察。比如學生寫《我的家鄉》一文時,我以《桂林山水》一課為例教育學生:“作者抓住桂林水靜、清、綠的特點,抓住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同學們在寫景時,也要學習作者這種認真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順序來寫的方法寫寫自己的家鄉。”這次作文同學們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開的特點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麗的田園風光描述,有的抓住家鄉的特產進行描述,濃濃的鄉土氣息躍然紙上,真實的再現了家鄉的美景。
3.引導學生在觀察中要善于展開聯想的翅膀,要重視想象能力的培養,設法活躍學生的思路。平時學生看到的人、事、物、畫面,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想象越豐富,才思越敏捷,學生作文時的思路就會越開闊。
總之,我們要從觀察入手,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交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積累語言、積累寫作方法、積累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 讓他們感到作文與生活一樣,是對生活的再現,從而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我愛家鄉,愛家鄉的風景好!愛家鄉杜鵑花開的時節。愛家鄉微風輕拂著枝頭樹葉。清澈的小溪蜿蜒的流淌。枝頭的鳥兒,低頭歌唱。花間的蝴蝶,翩翩飛舞。我喜歡徜徉在這片讓人盡情舒展的天地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小學生一年級以家鄉的作文600字,供大家學習。
小學生一年級以家鄉的作文600字1每一個地方都有美景,哪怕是在平凡不過的地方,也有它的獨特之處。我的家鄉就是一個無名的平凡小村莊,但那里卻有很多天然形成的美麗景色,下面就聽我給大家一一道來吧!
我的家鄉是在農村,那里一年四季都有著不同的顏色,每一遍一種顏色就預示下一個季節的到來,不信就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春天是綠色的。大地蘇醒,萬物復蘇。樹木長出了嫩芽,小草探出了頭。農民伯伯也開始忙著種地了。
夏天是五顏六色的。在田野里,倭瓜花、西瓜花。黃色的,大豆花是白色的。不光是農作物的顏色美,那些小野花的顏色也很鮮艷。看!喇叭花是淡粉色的,牽牛花是紫粉色的……
秋天是金黃色的。在田野里到處是金黃色的,倭瓜是金黃色的,土豆是金黃色的,麥子是金黃色的……農民伯伯看著這些豐收的果實,樂的嘴都合不攏了,樹上的葉子猶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最后慢慢地落在了地上。
冬天,可想而知,是白色的。下一場鵝毛大雪,把整個村莊都覆蓋在了下面,就像給村莊披上了一件大皮襖。
在我的家鄉還有一個叫布連溝,哪里的風景美不勝收。夏季一道,你走進了布連溝,上百棵樹中間有一個小的湖,湖里有許多魚,湖上有一座橋,平時還有許多的人倒那里釣魚。湖的四周長滿了野花野草,這些花草把湖圍住,就像湖的使者。
這就是我家鄉的美景,我愛我的家鄉!
小學生一年級以家鄉的作文600字2我生長在日照這個美麗的小城。聽媽媽說,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一塊旅游、度假、休養的風水寶地。而“藍天、碧海、金沙灘”則是日照最光彩奪目的亮點。
我們這里的大海是富有靈性的,她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更換自己的著裝打扮。春天,在這個到處充滿生命之色的季節里,大海被染成了綠色。她對著藍天,看到自己秀麗的裝扮,歡天喜地,盡情的翻滾,盡情的歡笑。到了秋天,她便煥然一新,變成身穿藍色長裙的窈窕淑女。海天一色,像一塊寬大的藍綢鋪在游人眼前,勾起人們陣陣遐想,讓游人留連忘返。大海永遠將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展現給人們。
我們這里的大海又是寬容的。每逢夏季,四面八方的游人都來感受大海給予的涼爽、舒適。人們躺在大海的懷抱中,大海溫和的輕輕撫摸著他們的身體。而當嚴冬降臨,沒有人再去關心她時,她也并不抱怨什么,依然樂觀的跳著她的舞。她把自己的善良、寬容無私的獻給了人們。
一直和大海形影不離的是那一片金色的黃金岸灘。她長達64公里,沙質細膩綿軟。伸出手抓起一把來,那些調皮的小沙粒就會手拉著手,從你手中滑落,讓你抓不住他們。沙灘是一個大家庭,除了那些可愛的小沙粒,貝殼們也是這個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它們是沙灘的耳朵,將美妙的聲音傳達給小沙粒。有時,小沙粒會跟著風兒翩翩起舞;有時,它們又會激動地和大海擁抱。
看著這些可愛的沙灘“小精靈”,藍天、白云也被感染。藍天變得更純凈了,白云也舞動起來。海天間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它們能夠洗卻你心中的煩惱,給你以美的享受,使你陶醉不已。在這種美景下,誰能不為之動情呢?
我愛日照,更愛日照的“藍天,碧海,金沙灘”我愛家鄉。
小學生一年級以家鄉的作文600字3我的家鄉是銅陵,銅陵有八寶:金、銀、銅、鐵、錫、生姜、老蒜、麻。今天我們就來說我家鄉八寶之一的`生姜吧!
生姜、一般長在山邊的田中,每當陽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天來臨時,生姜就會長出嫩嫩的小芽兒,雖然既像小草一樣小,不引人注目,但是,生姜還自強不息,依然生長。
每當八月份中秋佳節來臨之前,人們就開始拔生姜了,已經長大的生姜必須要連根拔起才能保證生姜完整。拔好之后,再用大卡車一批一批的運到每所城市去銷售。
八月份菜市場買生姜,那才叫一個熱鬧呀!買生姜的人那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大家伙都在不停的選生姜呀!買生姜呀!要說為什么買這些生姜呢?都是因為生姜好,所以都買個幾斤、幾十斤的,甚至好的讓有些人不得不買幾百斤分享給家人、親友哩!
刮生姜的時候也挺有趣的。會刮生姜的老爺爺老奶奶們常常聚在一起刮,大家聚在一起邊刮生姜、邊聊聊家常,互相解悶,順便讓氣氛更熱鬧一些,所以,刮生姜都非常熱鬧。
刮出來的生姜是白白胖胖的,像個小小的娃娃一樣,生姜尖子頭上面有一點兒紅,真好玩呀!
現在該制作生姜了啦!制作生姜要放入材料,比如說:糖、醋、鹽然后可以晾曬,但是,有些老人們都會選腌制過之后再次晾曬,因為這樣口感會更好點。
生姜當然是好吃嘍!生姜雖然有點辣,但是很好吃,甜甜的,吃了一口,還想再吃,而且甜味再加上辣味兒,也是非常的好吃又爽口,因為生姜腌過之后是涼涼的。
生姜除了味道很好吃,也有很多的功效,他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大開胃口,特別是給病人吃或者是在吃早餐的時候吃,更能表現它的功效。
還有就是,每當逢年過節時,走親訪友,都會送一點兒生姜,做為祝福,也增加有情。
小學生一年級以家鄉的作文600字4家鄉的`民居像一個天然屏障為你抵抗暴雨侵襲,像一個跳動火苗為你帶來陣陣暖意,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房子,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每聽到這首歌,我總會想起我們生活的家。過去奶奶的房子是茅草房,如果遇到暴風雨的襲擊,這座房子就立即顯示出它的弱點來了——它就像一個漏勺一樣,總往屋里漏水,使屋里的人像在跳《貴妃醉酒》一樣。
后來就是用磚瓦砌成的房子,這房子讓人感覺像埃及金字塔。為什么會覺得像金字塔呢?是因為金字塔也是用磚塊堆成的。這種房子的房頂呈三角形,下雨時,雨水可以順著瓦棱流淌下來,水撞擊地面的聲音就像一曲優美的小令。人在屋里,望著房檐下晶瑩的珠簾,不禁想起孫悟空的水簾洞來。不過它和過去的茅草房相比,可算是“鐵壁銅墻”了。
延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就是用混凝土建成的平房了,這種房子在表面上刷上白漆,真像一位白衣仙子。咦,房頂做成平的,雨水不就會積在房頂上了嗎?這您大可放心,肯定不會的,在房頂上留一個小洞接一節水管,水就會順著流了下來,測起陣陣水花,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這種房子堅固、美觀,比起它的老前輩,真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呀!
現在的人們可真會享受生活,都已經往上了樓房。現在的樓房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它們像戰士一樣矗立在公路兩旁,而且,用的磚塊也是多種多樣,形態各異,顏色也豐富多彩,把這原本就美麗的房子裝扮得更像一位漂亮的白雪公主。白漆是她那飄逸的長裙,窗戶是她那深邃的眼睛,那密密的眼簾使你忍不住發出嘖嘖的贊嘆聲。再看看內部可真是一點兒也不遜色,到處都是閃閃發光的地板磚,它們真像一顆顆鉆石拼成的,光芒耀眼,簡直可以和古代的.皇宮相媲美了,不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一玉口成國,一瓦頂成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小學生一年級以家鄉的作文600字5我的家鄉是一個令我癡醉的地方。那里沒有黃山的山巒群峰、云霧繚繞;沒有泰山的宏偉、高大;也沒有廬山瀑布那么壯觀,但它一年四季都那么迷人,是值得留戀的地方。
春天,家鄉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株株小草著急地探出了小腦袋,感受著春天的氣息。花兒爭先恐后地展示出自己的美麗,向人們炫耀呢。你瞧:牡丹花驕傲地在橡樹旁邊手舞足蹈,一邊哼著歌一邊扭著腰,看似一位妖嬈萬千的少女。而橡樹也在吹噓著自己的偉大,因為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清爽。百合花謙虛地夸耀大地與雨水,認真地為它們籌辦謝禮。我家鄉的柑橘樹呢,正發著嫩綠的小芽。瞧:它那粗壯的樹干是那么堅韌,在小芽的陪伴下,它更有顏色了。
夏天,陽光照射著大地,早晨的家鄉云霧籠罩,給人以一種朦朧的感覺。當云霧散去的時候,空氣是那么清新,當你深吸一口氣,會感覺那清新的空氣十分涼爽,讓人好不愜意。茂盛的柑橘林為你遮陽,一陣微風吹來,那悶熱的感覺已去,來的是涼涼的微風。
當秋風來臨的時候,我的家鄉顯然是一派豐收的景象。你快看,柑橘已經橙黃了,一個個正沖著你笑呢,一個個像燈籠一樣。當你摘下一個柑橘,剝開皮細細咀嚼,你會感覺這美味可口的柑橘像離不開似的。麥子一片金黃,微風突襲,金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唆唆唆”的聲音就好像在說:“快來割吧!快來割吧!我都等不及了!”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社區資源;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Abstract】The article is from the student observation life, participate life and feeling life this several aspect discuss to pursue studies way of doing of living the backlog material and realiz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practice an activity;Community resources;Participate a life;Experience life;Backlog material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全新課程。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愉悅性、自主性、開放性、地方性等多種特點。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特點鮮明、妙趣橫生。
《新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根據這一要求,在教學中我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鼓勵學生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1.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是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在實踐活動課上,我盡可能將學生帶出課堂,到實際生活中觀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如教學《索橋的故事》這篇課文,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結構以后,我布置學生也寫一寫家鄉的橋。為了幫助學生搜集素材,我帶領學生到浪北村下沖隊參觀了“仙石橋”,通過觀察,學生形象直觀了解了橋的形狀和結構特點,然后又進一步向村民了解,獲悉了橋的來歷和橋名的由來。回來后,我讓學生仿照《索橋的故事》一文進行寫作,40分鐘后,一座造型美觀、充滿神奇色彩的“仙石橋”在學生的本子上展現出來了。平時,我經常提醒學生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如鄰里之間的相互關照,見義勇為的好青年,帶給病人快樂的白衣天使,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然景象,比如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風云雨雪……這樣學生養成了留心生活的習慣,積累了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會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2.組織學生參與生活,積累素材,樂于寫作。參與生活,動手操作,是積累作文材料的又一途徑
活動課上,我有意識組織學生進行相關活動,使學生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深化作文的主題。如:進行《生命》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我布置讓學生觀察小草的生長過程,體會小草生命的頑強;然后以“最頑強的生命”為題進行了習作; “清明時節”,讓學生通過掃墓表達對先輩的懷念,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以“讓生命更有價值”為題進行作文;教師節,讓學生動手制作賀卡,為辛勤教育他們的老師送上真誠的祝福。教學《母親河》這個單元時,我組織學生深入到各個村子進行調查,調查繡江河被污染的情況,指導學生以“保護母親河”為題,寫一份倡議書。這樣,融觀察表達、知識學習、手工制作、調查實踐、德育滲透于一體,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大地豐富了,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文章內容充實,并且表達了學生真實的感情。轉貼于
3.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我愛家鄉,愛家鄉的風景好!愛家鄉杜鵑花開的時節。愛家鄉微風輕拂著枝頭樹葉。清澈的小溪蜿蜒的流淌。枝頭的鳥兒,低頭歌唱。花間的蝴蝶,翩翩飛舞。我喜歡徜徉在這片讓人盡情舒展的天地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二年級家鄉作文例文600字左右,供大家學習。
二年級家鄉作文例文600字左右1我的家鄉坐落在太行山腳下,一條小溪從村旁流過。從遠處看,那條小溪像一條銀絲帶,緩緩向東流去;走近一看,小溪清澈見底,小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兩岸山上的翠柏四季常青。我的家鄉就像是一個大公園,一年四季都有數不完的美景。
春天,有漫山遍野的野花,在嫩綠小草的襯托下,充滿生機,香飄萬里;茂密的森林郁郁蔥蔥。各種鮮花把山坡全蓋住了,走近聞一聞,花香撲鼻,令人陶醉,不時有幾只蜜蜂在花叢中采蜜。一望無際的麥田里,農民伯伯正在勞作,更為春天增添了生機。那也是我上學時的必經之路,每天都能看到鳥兒們在枝頭上跳著優美的舞姿,聽著它們唱著歡快的歌兒;忙碌了一天的你如果走進綠色的海洋,聽聽鳥語,聞聞花香,定是你在嗅覺中產生愉快,能消除因整天的工作而帶來的疲勞,從而有效地調節人的精神和情緒。
夏天,清澈的小河終年潺潺蜿蜒著從村旁流過;常常會看見小魚兒露出頭像頑皮的孩子在水里游來游去,時而吹出許多小泡泡。小河滋潤著沿途的數萬群眾。那是我們兒時的天然樂園,我和小伙伴們經常去那里追逐嬉戲。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是金燦燦的一片,一陣秋風拂過稻浪滾滾,那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他那掛滿汗珠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小河岸邊的果園里,一片豐收景象。那金燦燦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還有像小燈籠似的柿子,掛滿了枝頭。秋風吹來,那熟透了的果子隨風舞動,送來一陣陣迷人的清香。農民伯伯正忙著走進果園,去采摘那豐收的果實。他們小心翼翼地把果子摘下來,放在包裝箱里,裝到三輪車上,運到城市里,讓城里的人們一起分享這豐收的喜悅。
冬天,山間、樹枝上、小河旁、田野里到處是雪茫茫的一片,仿佛是一朵朵盛開的梨花,點綴著那銀裝素裹的的鄉村。使人感受到一種晶瑩、潔白、充滿童話般的美麗。家鄉的氣候新鮮,使人感到無比的舒服,但可貴的還是那深厚而濃郁的風土人情,它無時不在。
家鄉雖然沒有城里發達,但景色特別美麗。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河,更愛家鄉的濃濃鄉情!
二年級家鄉作文例文600字左右2說起我的家鄉,我不得不以一個十分俗氣的開頭來贊美: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美在它的樸實,美在它的古老,美在它的亮麗,美在它的脫俗。
西陳村,坐落在義烏的一角。剛剛步入古色古香的小道,打開車窗,看著窗外片片倒退的翠色田野,白楊,香樟,溫和的氣息撲面而來。
西陳之所以叫西陳,是因為整個村里的人都姓陳。至于我家“毛”這個怪姓,只能算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了。
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他們的性格也很相同,人心腸,快人快語。與西陳村的人攀談,簡直就是一種享受。沒有隔閡,沒有做作,純天然的美。
西陳不比西湖。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散盡了西湖的妖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西陳村環湖而建,每到春初,桃花姣美動人,燦紅的花影在綠水中若隱若現。
一直很喜歡那種感覺——漫步在桃花綠水中,微風拂面而來,帶來陣陣桃花幽香,淺粉色的氣息,洋溢在心里。遠處,傳來勞動人民的喘息聲,孩童們的歡笑聲,很是愜意。
腳步悠閑,心潮平靜。不會像漫步西湖,來去匆匆,妄想將西湖美景盡收眼底,卻總是事愿人違。
西陳不比烏鎮。它們各具特色。雖同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但西陳卻多融合了現代的風貌。
在西陳,依舊又許多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小日子過得也算甜美。用爺爺的話說:感謝黨的改革開放。
早上,一路上都有鄉親向我問好,走到哪里都又熟人,你寒暄幾句,我寒暄幾句,就像一家人一樣。爸爸總說,全村的村民都是我們的親人,我們要相親相愛。不過,那也是事實。老一點的,女的叫伯母,男的叫伯伯,年輕一點的,女的叫嬸嬸、阿姨、姑姑,叫叔叔,姑父。因為,那些不是我爸爸的表哥表姐,就是表弟表妹。
整個村子很和睦,互幫互助,是一個和美的村子。
最后,讓我再用一個俗氣的結尾來贊美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
二年級家鄉作文例文600字左右3有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說法。在此我只想說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臺上,夾在門把后,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彌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后慢慢才從睡夢里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說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征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s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后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后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戶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著小狗,吹著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著手唱著歌上,春風伴著歡笑飛舞,春日迎著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后,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臥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面餅已經擺好了。
二年級家鄉作文例文600字左右4我的家鄉在甘肅玉門。雖然這里是個很小的地方,但它是生我養我的城市。在這里,留下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清晨,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玉澤湖公園的上空泛起了一層層乳白色的霧,擋住了人們來往的去路。瓦藍的天空,像碧藍的河水,藍的美麗,清澈而又透明。白云朵朵,像一塊塊棉花糖,讓人忍不住想要咬一口。芳草茵茵,看起來多么可愛呀!大楊樹的葉子上,布滿了晶瑩剔透的露珠,好像露著肚皮在曬太陽;在太陽似有似無的照射下,反射出一種微弱的光。在這里悠悠漫步,吮吸新鮮的空氣,多么令人神清氣爽呀!
烈日當空。來到秋高氣爽的人工湖,微風撫摸著人們的臉頰,吹起了游人的發絲,勾起了人們有玩的興致。湖水碧藍如茵;草兒微微搖擺著身體,湖面上波光粼粼。好像一切的生物都會動,大自然真是奇妙!喲,湖邊還有一條小溪呢,所有溪水都從一個孔眼里流出。真團結呀,好像生怕分開了一樣。溪底有點雜草和黃泥,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小石子,不管怎么挑也挑不完,真是讓人大飽眼福!
下午,天空萬里無云。一座座大型“大風車”不停地轉動著。這里就是大西北新開發的新型清潔能源風力發電站。長而寬的葉片,一圈圈的轉著,像個勤勞的農民,不停地推動著石磨,干得那么賣力,真是讓人敬佩呀!
晚上,玉門步行街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不停的閃爍著,把步行街點綴的絢麗多彩。每一家店都燈火通明,好像是為了歡迎顧客才打開燈的。而一些孩子們手里握著冰淇淋蛋筒,在人群中歡快的笑著,臉上紅彤彤的,像一朵紅花在他們臉上綻放。
玉門廣場的大屏幕上放著一部部精彩的電影。舞臺上,演員們激情的唱著歌,為玉門的廣場文化藝術節增添了濃郁的藝術氣氛。噴泉一個接一個向上涌著,像幾條正在比賽的巨龍,想飛上天,可又落了下來。孩子們在滑梯上嬉戲著,打鬧著。廣場上呈現出一片歡鬧的景象。
玉門多美麗呀!我愛玉門!
二年級家鄉作文例文600字左右5我的家鄉——成都,現又以經濟開放名聞遐邇。她鐘靈毓秀,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令人向往。她歷史悠遠,文化流長,人才輩出,是一方神圣的文化寶地。家鄉的青城山,令人流連忘返。它風景如畫,煙霧變幻,不僅是飽青城山風光的去處,而且是一座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名山。站在頂峰,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家鄉不僅充滿了湖光山色的自然美,而且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成都工業城拔地而起,高新開發區別墅幢幢,商業城里門庭若市。東大街兩旁高樓林立,櫛比排列,大有與天公試比高的氣勢。大樓上彩旗迎風招展,向你展示著當代成都的活力。
走在街上,車輛如梭,行人如流,琳瑯滿目的商品令你眼花繚亂,目不瑕接。聽!學校里每天書聲瑯瑯,不知為祖國培育出多少人才啊!看!精神煥發的老人們相約在公園里跳舞、打太極拳,舒適地享受著晚年的歡愉生活。瞧!家庭主婦們興致勃勃地學起英語、電腦,為更好地投身于家鄉的建設積蓄力量……今天,家鄉乘著改革的春風飛速前進。
關鍵詞:農村;資源;習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08-0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可見,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數農村小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學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個性,這是不爭的事實。鑒于此,我們依托農村特有的資源優勢,申請了一項市級課題:《利用農村特有資源培育小學中高段學生習作興趣的實踐研究》,全面展開了研究,課題研究已進入第二階段的中期,我們在學生的寫作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點滴經驗,現提出自己的官窺之見和同行們探討 。
1.發掘優勢,全面利用農村特有資源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相比,雖然有著先天的不足,但農村學校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田園風光、鳥語花香、鶯歌燕語、淳樸民風,這些都是城市學校不可求的寶貴資源。我們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期冀摸索出一套通過挖掘農村資源和優勢以促進小學中高段作文教學的策略,使教師全面地、客觀地、有選擇地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水平聯系起來,讓教師能有效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自然景觀和淳樸的鄉村生活氣息,并以發展的目光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
在習作教學實踐中,我們力求讓每個走進作文課堂的學生都必然會在走出課堂的時候有不同的收獲,學生的作文積極性被逐步調動起來,從而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為此我們的作文教學設計總是有意靠近農村特色,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如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紅柳、駱駝刺等植物,它們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每年不足50毫米降雨量的戈壁灘涂中生長著,它們是如此的頑強。我們讓學生去觀察,讓學生用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思想去描寫它們,贊美它們,教師并適時引導,讓學生去發掘和領悟它們的精神,它們所具有的品質。這樣就可把學生的作文能力引申到比較高的一個內涵層次,讓學生從精神的層面去贊美。這樣逐步的挖掘和引導,學生的領悟和感受能力會得以逐步提高,此達到課題實驗的目的。
2.熱愛生活,激發學生的習作情趣
許多孩子覺得生活平淡,毫無新奇之處,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真情投入生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創作的原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回歸生活,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只要心中有愛,學生才會有話想說,才能"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 農村學生平時感知的生活其實是很豐富的,但是他們往往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1 熱愛周圍環境。課標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各種語文課程能源。因學生長期受優秀習作和電視文娛生活的影響,許多學生認為農村既沒有美麗的公園,優美的住宅,也沒有名勝古跡,不留心農村生活環境,甚至討厭農村生活。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農村環境的美,發現農村獨特的韻味。如:青翠的群山、甘醇的泉水、清新的空氣、飄香的果子、憨厚的人……慢慢地讓孩子們喜歡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生活。學生在"愛家鄉""家鄉的變化"等習作題目中才能寫出特色,寫出內涵,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2.2 關愛身邊的人。農村生活是一潭深水,看不見愛的流淌。學生沒有開過一次生日宴會,感受到生日的歡快,也沒有收到一張賀卡,感受節日的歡樂,出現"站在河中渴死"的現象。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放棄表象,放棄虛浮,從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一聲問候、一次守侯中獲取情感的慰藉,體驗人間溫情。在感受父母之愛、同學之愛、鄰里之愛時學會關愛他人,共同演奏一曲愛之贊歌。只有關愛他人,享受他人的愛。農村孩子在寫人記事中才能情動辭發。
2.3 留心周邊的事。由于學生觀察缺乏主動性目的性,對事件的認識較膚淺。同時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強。利用學生學習特點,引導學生關心周邊的事,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思考。只有多留心身邊的事多看多想,學生的習作才能常寫常新,寫出特色。如: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經常帶學生去參觀一些大棚蔬菜種植,家禽家畜的飼養等,調動學生寫農村素材作文的積極性。
3.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3.1 交流、收集農村語言。表達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學生在表達時往往詞不達意,甚至干巴巴,沒辦法寫具體。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多誦讀書本上的好詞好句。更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言,用語言。"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棗"這是農村一年四季農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諺語。
3.2 觀察農村的變化 。經濟的發展,農村的面貌也在迅猛發展,如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城鎮化,這些都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很大的寫作空間。 但是,同時經濟的發展,也給農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化學、農藥對農村環境的污染。在教學中我們指導學生對此現象進行調查、研究、訪問,指導學生些實驗報告,擴展學生寫作題材。
4.發揚民主,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
下面是一個在語法上并無毛病但卻不注意句式選擇的句子:
我的家鄉是江南的名城無錫,我是在北方長大的,多少年來我的夢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判斷句,雷同而缺少變化的句式使整個語句顯得平板乏味。如果把它改為:
在北方長大的我,常在心里惦記著江南的名城無錫,因為那里是我的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
這樣一改,意思還是原來的意思,但由于句式的靈活多變,就把思念老家的感情表達得深沉動人。
作文中錘煉句式可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一、表達要清楚,語句要連貫
表達清楚、語句連貫,這是作文對句子的最基本要求。可是很多同學在平常的作文中這一點做得不夠好,他們往往是東敲一棒,西打一槍,看了叫人摸不著頭腦。如下面的句子:
今年二月,我來到香港①。第一次領略到了蔚藍色大海的美景②。大海的各種不同美景才真正地讓我折服③。
這一組句子就犯了表達不清楚、語句不連貫的毛病,可作如下修改:
①“我”后面加上“隨爸爸、媽媽”;圈去“來”字,你人已經不在香港了,怎么能用“來到”呢?在“香港”后填上“旅游”一詞。②將“領略”改成“看”;將“的”放到“大海”前面;刪去“的美景”,再補充“啊,大海一望無際,波濤洶涌澎湃”。③將“不同美景才”換成“奇異景色令我贊嘆”。
這樣一來,原句就變為:
今年二月,我隨爸爸媽媽到香港旅游。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啊,大海無邊無際,波濤洶涌澎湃。大海的奇異景色令我贊嘆,讓我折服。
經過這樣一改,表達就很清楚,語句也很連貫了。
二、排比句式在整齊中要有變化
有很多同學在作文中往往愛用排比句,這對于增強語言的氣勢很有作用。雖排比句是一種整齊的句式,但整齊中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很多同學卻忽視了這一點),在整齊中求變化,語句才有更醇厚的情味。如有這么一句話:
猴山上有許多猴子,有的追逐,有的觀望,有的靜坐,有的攀援,有的覓食,有的捉虱。
若把它改為:
猴山上有許多猴子,有的追逐嬉鬧,有的翹首觀望,有的靜坐以享悠閑,有的攀援以試身手,有的向游客“伸手”乞食,有的則互相搔癢捉虱。
由于排比的部分由原來的詞變成了形式各異的詞組,語句也就在整飾之中有一種參差之美,讀來抑揚頓挫,讓人不覺陶醉其中。
三、要克服句子雷同,尋求變化
克服句子雷同,選擇適當的句式,可以使語言搖曳多姿,顯示靈氣,而句子內部成分的次序變化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同學們在學習古漢語時對于倒裝句比較熟悉,而在寫作文時,許多人往往就把它拋諸腦后了。魯迅先生是使用倒裝句的一位高手,我們從中是可以獲得不少啟發的。比如:
1 “雷鋒夕照”的真景我也見過,并不見佳,我以為。
2 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這兩個句子中,第一句是主謂(我認為)后置,強調了前面的見解是魯迅先生所獨有的。第二句是定語(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后置,突出了新生活“新的”“前所未有的”性質。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時作文中旬式的排列不必都那么規范,不是非按通常的順序不可,有時可變換顛倒一下。這樣造句可以使語言富于波瀾,有一種雋永的意味。
四、運用技巧,使表達形式靈活多樣
要想使語言更富韻味和情調,還必須適當運用一些表達技巧,恰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對比、夸張等,往往也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此外,注意變換角度和手法,使表達形式靈活多樣,也能產生立體效果,使語言具有感染力。例如:
下課了,劉老師把我和王偉、張朋、劉秀秀叫到了辦公室。劉老師問我:“丁明,你今天為什么遲到了?”我說:“早晨起來肚子疼。”劉老師又問王偉:“王偉,你今天為什么遲到了?”王偉說:“媽媽看錯了時間。”劉老師接著問張朋:“張朋,你今天為什么遲到了?”張朋說:“奶奶沒及時準備好早餐。”劉老師最后問劉秀秀:“劉秀秀,你為什么遲到了?要說老實話,你們四個人怎么會不早不晚一起遲到呢?”劉秀秀說:“我們一起去公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