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21: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個人的遭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細節;心理;命運
Есин在《Принцыпы и приёмы анализа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細節描寫的:藝術作品中的細節幫助我們理解景物、人物肖像、行為和心理變化,他既是藝術整體的一部分,而他本身也是微小的形象[1]。所以在每一位作家的筆下,沒有哪一處細節是多余的,它們都是在向讀者傳遞著某種重要的信息。
(一)景物描寫中的細節描寫
《一個人的遭遇》是肖洛霍夫醞釀了十年之久才完成的小說。在這篇小說中,肖洛霍夫在描寫外部環境的過程中,多次巧妙地運用了細節描寫。乍看上去漫不經心的小說開端,其實是作家精心安排的情節。文章開篇第一句話:“Первая послевоенная весна была на верхнем Дону на редкость дружная и напористая.[2]”小說開篇就交代了與索科洛夫相遇的時間與地點,寥寥數筆就將作者的視線定格在特定的事件――война上,自然而然地喚起讀者某些聯想,奠定了作品沉重、灰暗的基調。作者接下來所描繪的春景并不同于以往春天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景象,而是一派衰退、破敗、灰暗的景色。“的河岸”、“泥濘的道路”、“干涸的河流”、“倒下的籬笆”、“破舊的木船”“渾濁的河水”,無一不表現出戰后百廢待興,民生凋敝的景象。作者在這里借用了感官描寫“От воды тянуло сыростью терпкой горечью гниющей олысхи”。這里指的是赤楊樹腐爛后散發出的苦澀味道,但是我本人認為,在這里有一語雙關的意思。一方面,是寫樹木本身的味道。另一方面,作者之所以選擇用“горечь”這個詞而沒有選擇其他描繪味覺方面的詞,是由于這個詞的另外一個意思是“痛苦”。作者通過這個詞真正想傳遞出的信息是:戰爭給這片土地留下的是揮之不去的苦澀與悲傷,以及人們內心無法撫平的傷痛與創傷。
肖洛霍夫在小說中多處穿插了細節描寫,如描寫對岸集體農莊板棚里閑置的吉普車:На той стороне в колхозной сарае нас ожидал старенький видавший виды《 виллис》,“видавший вид”是主動形動詞的過去時形式,原形是видать вид意為“飽經世故,閱歷豐富”。這里也可以理解為“飽經滄桑”的意思,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應當是一輛經受過戰爭洗禮的軍用吉普車,多次經受了槍林彈雨的考驗。推物及人,那么駕駛它的人更不知出生入死了多少次,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士們更不知冒死拼殺了多少回。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蘇聯人民為戰爭做出的巨大犧牲。作者用看似樸素的筆觸描寫與戰爭無關的外部環境,但恰恰表現的是戰爭剛剛結束后的冷清之景。孫美玲也曾指出:在真正的故事開始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兩種基調:戰爭和春天,死亡和生活。[3]“交通阻塞倒霉的日子”“說話人身上的士兵服裝”“飽經滄桑的吉普車”以及剛剛走過的路途上所經歷的種種艱難,這一切都喚起了讀者對于一年前剛剛結束的那場戰爭悲慘時日的回憶。
(二)人物肖像描寫中的細節描寫
作者對小說中人物外貌的描寫雖然用了寥寥數筆,但卻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通過講述人的眼睛觀察到的索科洛夫是一個背有點駝的高個子,說話嗓音低沉,而他手中牽著的小男孩,照身材來看最多只有五六歲。男人的手“又大又硬”而孩子伸給“我”的手卻是一只“嫩紅而冰涼的小手”,男人的穿著邋遢不整潔,而孩子雖然穿的簡單卻表明得到了很好的照顧。這種平行的肖像描寫,始終是互相對比的,在反差中給讀者留下了懸念與疑問,也喚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肖洛霍夫在這里還著重刻畫了兩人的眼睛和目光。對小男孩的描述是“глядя мне прямо в глаза светлым,как нёбушко глазами чуть-чуть улыбаясь”。這里描寫小男孩的眼睛,沒有用“небо”而是用了它民間常用的指小表愛,近似搖籃曲式的形式“нёбушко”,他就像珍貴的寶石一樣,像晶瑩無暇的金剛鉆一樣,在這一段文字之中閃閃發光。而關于索科洛夫的眼睛的描寫:第一處“Видали когда-нибудь гдаза словно присыпанные пеплом……”“присыпанные пеплом”原意是“仿佛覆上了一層灰燼”。如果說小男孩的眼睛是晶瑩剔透的,那么索科洛夫的眼睛就是灰蒙蒙的,渾濁而滄桑的。生活中的苦難早已使他本來明亮的雙眸暗淡無光了。“пепло”在這里意為“灰燼”,一次次的打擊將生活中殘留的希望一點一點燃燒殆盡,最后只剩下了灰燼。第二處:“Искоса взглянул я на рассказчика но ни единой слезинки не увидел в его словно бы мёртвых потухших глазах”。意為“死氣沉沉的眼睛里,卻看不到一滴眼淚”。讀到這里,索科洛夫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位讀者的心。在我頭腦中出現的是一位飽受戰爭摧殘,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的俄羅斯普通男人的形象。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向我們說明:生活無論何時都無法徹底撫慰戰爭給蘇聯人民內心帶來的創傷。生活不可能使他忘掉自己的遭遇,也不可能補償他所承受的可怕損失。他那“充滿絕望的憂郁的眼睛”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也會讓人反思戰爭,無論什么性質的戰爭,都會對人的心靈造成難以愈合的傷痛,戰爭的勝利也不能抹去戰爭給人的心靈帶來的陰影[5]。
對小說主人公“手”的刻畫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在小說開頭對小男孩手的描寫是“розовая холодная рука”。而小說最后出現的是“розовая рука”。在過渡中,作者去掉了“冰涼的”這個修飾語,肖洛霍夫通過這樣一個細微的變化來告訴讀者:孩子的小手變暖了,愛的關懷和慰藉是可以戰勝生活的苦難與孤獨,使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肖洛霍夫也多次提到索科洛夫的“手”,并且通過不同的修飾語來說明同一雙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Большая чёрствая рука――тёмные руки――большая твёртая,как дерево,рука.作者通過這些微小的細節向我們透露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在與“我”打招呼的時候,索科洛夫向我伸出的是一雙“又大又黑的手”,向“我”講述自身遭遇時將一雙“黧黑的手”擱在了膝蓋上,最后同“我”告別的時候,向我伸出一只巨大的、像木頭一樣堅硬的手。作者由最初對這雙手的顏色、大小的描寫到后來的質感,這雙手已經不是一雙普普通通的手,而是一雙充滿力量的手。正是千萬雙如此堅硬的手才使國家免受外族蹂躪,正是千萬雙如此堅硬的手才在戰爭的廢墟中重建了美好生活。這雙手,不僅僅屬于索科洛夫一個人,也屬于整個頑強不屈的俄羅斯民族,支撐起俄羅斯民族頭頂的那片天空。
(三)結語
肖洛霍夫沒有延續蘇聯時期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的傳統,而是從平凡的細節著手,揭示了蘇聯普通人在戰爭中的命運。肖洛霍夫也沒有描寫蘇軍的英勇和人民勝利后的喜悅,而是從另一個角度表現了戰爭給人帶來的苦難和勝利后的艱辛、不幸和眼淚。通過對索科洛夫形象的塑造,展示出蘇聯普通人的魅力,也使索科洛夫的形象成為世界文學畫廊里的光輝人物,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參考文獻:
[1]Есин А.Б. Принципы и приемы анализа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M]. M.:Наука,2002.ст.75.
[2]轉引自俄羅斯文學選集[M].張建華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第56頁.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
--------大道與自然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坐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么樣才能不喪失?怎么樣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過于認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很多彎路。莊子認為,這個世界應該返璞歸真。也就是說外在的道德少點,不要過分相信技巧,讓我們回到最樸素、最本初的狀態。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甚至有人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和名譽。莊子對于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在于,多一些內心樸素自然的淡薄,少一些投機取巧的刻意行為,否則,我們則有可能在這個大千世界里迷失自己。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融進自然地大道之中呢?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后,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1、與其做愚蠢的智人,不如做聰明的愚人—— 莎士比亞
2、謙遜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莎士比亞
3、口頭的推測不過是一些懸空的希望,實際的行動才能夠產生決定的結果。—— 莎士比亞
4、愛情,它會隨著全身的血液,像思想一般迅速通過了五官四肢,使每一個器官發揮雙倍的效能:它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戀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鷹眩目;戀人的耳朵聽得出最微細的聲音,任何鬼祟的奸謀都逃不過他的知覺;戀人的感覺比戴殼蝸牛的觸角還要微妙靈敏;戀人的舌頭使善于辨味的巴邱斯——希臘酒神——顯得遲鈍。—— 莎士比亞
5、一個面具套不下所有人的臉—— 莎士比亞
6、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來貢獻于人世,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 莎士比亞
7、最后的結果確定工作的成敗。—— 莎士比亞
8、智慧是命運的一部分,一個人所遭遇的外界環境是會影響他的頭腦的。—— 莎士比亞
9、我們做的壞事往往因為正好迎合下等人的口味,就被他們高聲夸獎,說成是我們辦的好事。—— 莎士比亞
10、志向不過是記憶的奴隸,生氣勃勃地降生,但卻很難成長。—— 莎士比亞
11、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座園圃,我們的意志是這園圃的園丁—— 莎士比亞
12、出門看天氣,上市問行情—— 莎士比亞
13、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 莎士比亞
14、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莎士比亞
15、自愿的貧困勝于不定的浮華;窮奢極欲的人要是貪得無厭,比最貧困的而知足的人更是不幸得多了。—— 莎士比亞
16、無言的純樸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豐富的。—— 莎士比亞
17、無言的純樸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豐富的—— 莎士比亞
18、真正勇敢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榮辱,不以身外的榮辱介懷,用息事寧人的態度避免無謂的橫禍。—— 莎士比亞
19、多聽,少說,接受每一個人的責難,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決。—— 莎士比亞
20、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否則等于沒用。—— 莎士比亞
21、友誼在別的事情上都是可靠的,在戀愛的事情上卻不能信托;所以戀人們都是用他自己的唇舌。誰生著,讓他自己去傳達情愫吧,總不要請別人代勞;因為美貌是一個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忠誠是會在熱情里溶解的。—— 莎士比亞
22、世間的任何事物,追求時候的興致總要比享用時候的興致濃烈。一艘新下水的船只出港的當兒,多么像一個嬌養的少年,給那輕狂的風兒摟抱!可是等到它回來的時候,船身已遭風日的侵蝕,船帆也變成了百結的破衲,它又多么像一個落魄的浪子,給那輕狂的風兒肆意欺凌!—— 莎士比亞
23、真理是永遠蒙蔽不了的。—— 莎士比亞
24、一個本領超群的人,必須在一群勁敵之前,程才能夠顯出他的不同凡俗的身手—— 莎士比亞
25、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的外貌—— 莎士比亞
26、……世界上有一種人,他們的臉上裝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氣,故意表示他們的冷靜,好讓人家稱贊他們一聲智慧深沉,思想淵博;他們的神氣之間,好像說,“我的說話都是綸音天語,我要是一張開嘴唇來,不許有一頭狗亂叫!”……我看透這一種人,他們只是因為不說話,博得了智慧的名聲;可是我可以確定說一句,要是他們說起話來,聽見的人,誰都會罵他們是傻瓜的。—— 莎士比亞
27、每一個被束縛的奴隸都可以憑著他自己的手掙脫他的鎖鏈—— 莎士比亞
28、憑著日規上潛私的陰影,你也能知道時間在偷偷地走向亙古。—— 莎士比亞
29、草率的婚姻少美滿。—— 莎士比亞
30、苦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遭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 莎士比亞
31、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莎士比亞
32、思想是生命的奴隸,生命是時間的弄人—— 莎士比亞
33、莊嚴的大海產生蛟龍和鯨鯢,清淺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魚蝦—— 莎士比亞
34、品性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 莎士比亞
35、一個使性子的女人,就像翻騰的濁水,縱使口干舌燥,也不愿啜飲一口。—— 莎士比亞
36、真實愛情的途徑并不平坦。()—— 莎士比亞
37、無論男人女人,名譽是他們靈魂里面最切身的珍寶。誰偷竊我的錢囊,不過偷竊到一些廢物,一些虛無的幻質,它從我的手里轉到他的手里,它也會做過千萬人的奴隸;可是誰偷了我的名譽去,那么他雖然并不因此而富足,我卻因為失去它而成為赤貧了。—— 莎士比亞
38、不要侮蔑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將以生命的危險重重補償你的過去。—— 莎士比亞
39、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為我們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沒有一樣。—— 莎士比亞
40、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莎士比亞
41、愛情的鮮艷的容色和熱烈的心,也會因困苦而起了變化。—— 莎士比亞
42、最惡劣的事態總有一天告一段落,或者逐漸恢復原狀—— 莎士比亞
43、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44、愛情里面要是攙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莎士比亞
45、寧愿做一朵籬下的野花,不愿做一朵受恩惠的薔薇。與其逢迎獻媚,偷取別人的歡心,毋寧被眾人所鄙棄。—— 莎士比亞
46、任何惡德的外表也都附著若干美德的標志。—— 莎士比亞
47、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作甜蜜—— 莎士比亞
48、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獄,一輩子雞爭鵝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選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諧和,幸福無窮。—— 莎士比亞
一個人生活,真的有那么悲哀嗎?
一個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秋風蕭瑟,寒意肆起,我裹緊了單薄的衣服,望向了那一望無際的天空,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我低下頭嘆了口氣,說了一句:“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呀。”記憶里,我和很多朋友也曾經仰望過這里的這片天,可是如今都散了,就像天空中的云彩,相聚就會有別離。
秋天,是悲傷的季節,連風都是吹著悲傷的味道,涼嗖嗖的,涼進了骨子里。人們說,秋天是一個最傷感的季節,對于我來說,每一個季節都傷感,只不過秋天尤甚罷了。秋天,是抑郁癥高發的季節,對于我來說,這是一個難熬的季節。可是,難熬又如何,當習慣了這些苦,那么內心也麻痹了,感覺不到痛了。
曾經,一個人的時候,更多的時間都用來抱怨,抱怨自己的遭遇,抱怨老天對自己不公平,讓自己患上了這種嚴重的抑郁癥。我痛恨孤獨,又厭惡人心。每一個夜晚,我都會躲在被窩里面哭泣,我會把心撕裂,然后再縫縫補補。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難熬的日子,就是在秋日,又逾越過秋日。
我以為,自己會一直這么悲傷下去,好在后來我想通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是為了什么活著,失去了什么,就會擁有其他的東西。上天把你的門關閉,一定會給你開啟一扇窗。所以,我不能一直喪下去,我要懂得堅強。畢竟眾生皆苦,你我皆需自渡。對別人抱有任何期待,也都沒有用的。
于是,后來不管是在秋天還是其他季節,我都會每天笑著面對生活中所有的問題,活著本來就是一種幸福,何必強求一些得不到的東西呢?沒有誰的人生注定灰暗,只不過是個人的選擇罷了。人生,向左向右都是不一樣的風景,但是有一方風景必須舍棄。所以,我還是要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一個人的秋天,真的沒有那么悲涼。
我們常常見到一些人整天像祥林嫂一般抱怨:我怎么這樣倒霉?生活為什么對我這么不公平?為什么別人都活得光鮮亮麗而我卻不行?……仿佛他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其實,不要說別人,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些不如人的感慨,這是人生常態,要不然,生活的抱怨也不會如此之多。可問題是,為什么大家都感覺自己那么不幸呢?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英國心理學家泰勒做了這樣一個心理實驗:泰勒讓兩名男生A和B面對面地進行一段對話,然后,安排6個人分別坐在A和B的周圍,其中的兩人C和D分別坐在兩名對話者的兩側,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名對話者;另外兩位觀察者A1和A2分別坐在A對話者的左右后方,他們可以看到A的背面以及B的正臉;還有兩位觀察者B1和B2分別坐在B對話者的左右后方,他們可以看到B的背面以及A的正臉。
在6輪對話結束之后,泰勒要這些觀察者說出在對話過程中誰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雖然這6名觀察者看到的是同一場對話,但答案卻不相同。觀察者B1和B2認為角色A更有影響力,在談話中處于主導地位;而觀察者A1和A2認為角色B更有影響力,在談話中處于主導地位;至于觀察者C和D,則認為兩個人的影響力差不多。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在每一個人眼中,他們看得最清楚的人最有影響力。泰勒由此認識到,通常情況下,你關注到什么,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泰勒的實驗驗證了心理學上一個重要的觀點,即我們注意到的信息往往成為我們最為重要的信息。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只盯著自己的遭遇,而不去關注別人的不幸,那么我們自然就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但讓人感到疑惑的是,為什么我們只對自己的不幸深有體會,而看不到別人的不幸和遭遇呢?這恐怕得歸功于心理學上所說的“當事人/旁觀者差異”。這種觀點認為,在觀察別人的行為時,人們習慣于做性格上的歸納,即別人遭遇困難是因為他人品差;而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則更注重情境因素,即自己遭遇不幸是因為老天不公。這樣,別人倒霉是罪有應得,而自己倒霉則是天妒英才。有了這種思想觀念,我們就會更加感覺自己受委屈了。
面對這種心理,心理學專家提醒我們,人們不應該總把眼睛盯住自己的痛苦和不幸,要多看看別人的遭遇,同時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才不至于在挫折面前怨天尤人,而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雨聲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說》)
讀著徐志摩和林徽因,陸小曼的故事,我又想起我的一個閨蜜遭遇的那場傾城之戀。徐志摩當初愛林徽因愛的那么不管不顧,追到英國,傾心相遇。一場別離后,照樣神采飛揚的戀上陸小曼。徐說:不能因為寂寞而錯愛,也不能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一句平淡中說出的話語把一個人的心生生的硌得好疼。
女子的愛終沒有男人愛得瀟灑。 我的朋友因投入的愛著,便付出了所有。當所有的海誓山盟都化為烏有,只剩下她一個人在孤獨的城里落寞的獨舞,女子終是多情,時過經年,癡情的她仍在一個人的執著里纏綿,任心底的碎碎念念流轉千年。花開花落間,又憶起曾經的遇見。
桃花謝了,又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又再青的時候;時光去了,還有下一季的等候。可是那永久的離別之后呢
我不由得為她輕嘆:當所有的歲月不再驚艷,途經的一些人,也都只是過客,終究不是你風雪中的歸人。
輕如薄翼的流年,經不起那些時光里的碎碎念念。珍惜每一次的別離,有時一個轉身,將是一世的永遠。曾經的相濡以沫,曾經的恩愛纏綿,最后只剩下一個人的背影,一個人的寡歡。
雪小禪說:沒有愛情的女子,再是一塊怎樣的錦,再如何的華麗,摸上去,亦是一片冰涼。
墓宿江南的蘇小小;姑蘇河畔詩情才溢的董小婉;民國時期被稱為“文壇女神”的蕭紅;還有那離別愛情以后孤傲一生的張愛玲,她們裝滿玲瓏剔透的心事,終也逃脫不出那個刻骨銘心的名字。情殤的痛,終究搖曳為一城的冰寒,在寂靜的夜里成為多情女子的朱砂紅艷,嫣紅了整個心尖。
她們有過聚,有過散,有過暖,只是最終只剩一層薄薄的涼。當她們最后一次回首別離,剩下的只有落寞的回憶。
當所有的一切都歸于無奈,心傷的女子只有選擇沉默。只盼望,在沉睡里醒來時,一眼便是千年。若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也許會放棄當初所有的執念。只愿,古佛下,青燈前,傾其一生打坐、參禪。
2.一寸相思一寸灰,半寸留給昨天,半寸守住今天。
3.如果兩人遇見彼此,一同抬頭仰望,那處即是天堂。
4.夏云初的笑,如他記憶中那個早晨一模一樣,如微風拂崗明月照江:“只要大哥不嫌棄云初,云初雖從小不甚愛笑,卻愿為大哥展眉。”
5.我不相信幸福,我相信你。
6.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稱你為我的一切。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不把你藏匿起來。
7.燈光和黑夜連成一片,死寂和心傷混淆一起,待一縷風過,好似有人用刀切割靈魂般疼痛。
8.別輕易對我許下承諾,誓言到最后只會是謊言。
9.所謂最難忘的,就是從來不曾想起,卻永遠也不會忘記。
10.是伱讓莪變得不在相信任何人.謝謝伱。
11.世界上最凄絕的距離是兩個人本來距離很遠,互不相識,忽然有一天,他們相識,相愛,距離變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愛了,本來很近的兩個人,變得很遠,甚至比以前更遠。
12.曖昧總有,事端不斷,卻也總等不到真正的愛情。
13.把眼淚留給最疼你的人,把微笑留給傷你最深的人。
14.無聲的夜還在蔓延,思念的風夾雜著落寞和孤獨把心灌滿。我依然佇立窗前,掩飾了自己的迷惘,埋葬了真實的向往。
15.我心深深為你癡心不悔,把一世迷離,寄托在無望相思里。
16.有些東西在體內和這些流星雨一起綻放了,然后消失殆盡。墜入大海,就再無痕跡。所謂夢似煙花心似水,來和去,實也是虛。
17.不見面不等于不思念,不聯絡只是為了掩飾眷戀。
18.那么,要冒多大的風險,才能說出那句真心話?
19.不幸對一個人的殺傷力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不幸的程度,二是對不幸的承受力。其中,后者更關鍵。所以古希臘哲人說: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幸。承受不幸是一種能力,來自堅強的意志,更是一種覺悟,來自做人的尊嚴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的智慧和超越塵世遭遇的信仰。
20.我的翅膀,被一滴淚燙傷,飛不到天堂。
21.玩笑啊怎么可以這樣連商量的余地都不給我了嗎?
22.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你,我也會站在你身邊背叛全世界。
23.我不怕下地獄我怕的是地獄里沒有你
24.當歲月走過滄海桑田才明白,生活就是柴米油鹽的平淡,是心手相攜的溫馨,是一個人的苦旅,是挫折坎坷的洗禮。而幸福就在那些平淡的時光里。是一起經歷聚散離合后的不離不棄。
25.生活其實很簡單,過了今天就是明天。
26.生活就像是一盤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碰到什么味道。
27.上課鐘,變成打卡鐘,單行道般的人生流失在車陣中。進行曲,規律的平庸活的像是一句標語壓韻而聽從。
28.如果我成全了你如果我能祝福你那不是我看清是我證明我愛你。
29.日日夜夜的思念。始終是屬于你的時間。
30.女人在約會前,一定先去美容院;男人約會前,一定先去銀行。
31.你的眼睛,是我永生不會再遇的海。
32.“清持,若是可以隨你選擇,來生你愿化作何物?”
33.我想了想:“花蝶蟲魚,飛禽鳥獸。”
34.倘若真有來生,也只愿化作花蝶蟲魚,飛禽鳥獸。
35.人生沒有過錯,只有錯過。
36.得不到,就永不會患得患失,不需追索美好的背面,不必顧及愛情泯逝。一個人的天堂,也沒什么不好。
37.不要執著的為誰淪落,不要在等待中讓滄桑爬滿臉龐。
38.都說時間可以抹掉一切傷痕,而我的傷口卻在發炎。
39.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40.感情就是這樣,你傷了別人,無論有意無意,就總會有一個人來傷你。
41.夜深沉,風卷簾櫳,給我一段老時光,獨坐在綠苔滋長的木窗下,泡一壺閑茶。不去管,那南飛燕子,何日才可以返家。不去問,那一葉小舟,又會放逐到哪里的天涯。
42.無聲的夜悄然蔓延,不知不覺,歲月寂靜的伴著一個個夜晚擦身而過。 塵世的風,帶著寧靜的倦容,撩動了塵封的心弦,吹疼了我記憶深處的落紅,輕易的俘獲了我荒蕪的流年,抖落了一地的記憶塵煙。我迷茫的佇立窗口,卻不知該如何安放自己的寂寞。
43.時間已經模糊,忘記曾經怎樣相遇。我像一只落寞的飛鳥,在尋找相愛的自由。前天,我編了一個奇怪的理由,我們相見,想看看你是否一如從前。
44.你想要的,我試過了,可是我還是給不起而我真正想要的,只有你有但你永遠不可能給我
45.是不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難以回答。一個人的好,只有最終和他相守相親的人才會明了。但能確定的是,每個人心目中,深藏在心底最柔軟地方的,大抵都是曾經情到深處卻終究沒得到的那個。
46.那么,如果晚一步遇見,是不是就只能淪為次品?
47.曾經發生過的事請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48.當你做對的時候,沒人會記得;當你做錯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錯。
49.當傷痛成為了一種習慣,就會奮不顧身的站起來,繼續前進。
50.當一個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煩,身不疲,無所求,心能安的時候,快樂就在其中。當一個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動,睡得好,沒牽掛,很滿足的時候,幸福就在其中。
51.生命的旅程注定了孤獨,是因為放不下才拒絕了停留。
52.愛琴海是你,黑海是我。在這里我們各是一半的海洋。……希望下一世,我們是無法分割的一個海洋。
53.只要你為我流一滴眼淚,我就可以為你活下去。
桑提阿果爺爺常年獨自在海上釣魚。已經 84 天沒有打到魚的他,捕到了一只
體型龐大的箭魚,但是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進
行搏斗,鯊魚們把那只箭魚的肉能吃到的都吃了。老人終于擺脫了鯊魚,結果拖回去
的只是一副大魚的骨架,雖然只剩下了骨頭,但還有足足 800 磅重,讓其他漁民望
塵莫及。
這就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海明威對這個故事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和精密的
刻畫,塑造了桑提阿果爺爺這樣一位普通的勞動者形象。他所包含的豐富哲理值得我
們細嚼慢咽,并作為一種借鑒。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服,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
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地斗爭。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感動并激勵著我們每名少先隊
員。
一個人的生活中如果沒有坎坷,那么這個人的一生將過得極其平淡,這個人
也不會有什么成就。一個人要經歷無數風風雨雨,才會成長起來,就像花兒要遭
受狂風暴雨才會更鮮艷。我們總是在為自己營造和尋覓人生的風平浪靜,我們
總是在為自己追尋生活中的和風細雨。那么,命運沉浮遭遇坎坷將會砥礪出人才和
成就 。
生活中,我們應該迎接風雨,在風雨中奮斗、創新。這種精神是比大鵬飛翔得
還遙遠的夢想;是比紅棉盛開得還熱烈的情感;是比星星閃爍得還明亮的智慧;是比
寶石璀璨得還耀眼的財富;是比家人親切得還依賴的信念。是我們到了百歲還忘不掉
發現并研究這種心理現象的是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他在一次釣魚時,意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魚兒在咬鉤之后,通常因為刺痛而瘋狂地掙扎,越掙扎,魚鉤鉤得越緊,越難以掙脫。就算咬鉤的魚成功逃脫,那枚魚鉤也不會從嘴里掉出來,因此釣到有兩個魚鉤的魚也不奇怪。有鑒于此,阿德勒提出了一個心理概念,叫做“吞鉤現象”。
阿德勒說,每個人都有一些過失和錯誤,這些過失和錯誤有的時候就像人生中的魚鉤,讓我們不小心咬上,深深地陷入心靈之后,又不斷地負痛掙扎,卻很難擺脫這枚“魚鉤”。也許今后我們又被同樣的過失和錯誤絆倒,而心里還殘留著以前“魚鉤”的影子。
別讓失敗影響孩子
過錯、屈辱和失敗,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不可能避免,但是做家長的要努力避免這些情況破壞和改變孩子的人性,這是避免孩子心理疾病出現的關鍵。
“你怎么這么不爭氣,我怎么就生了這么笨的孩子?”在孩子遭遇失敗時,家長這樣的訓斥很可能會導致孩子自暴自棄。事實上,即便在孩子犯錯或失敗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吝嗇稱贊,否則將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有一些父母因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便會沖著孩子發火:“你真沒用!”他們以為這樣的責罵會讓孩子爭口氣,卻不知道這將給孩子心靈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他們會因此產生厭學情緒,對父母產生排斥心理,今后有什么事都不愿和大人交流。
鼓勵,激發孩子自信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到贊美,因此,在他們每取得一點成功時,記得給他們一些鼓勵。失敗時,更要及時安慰和鼓氣,不斷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生活中常常是這樣,一個人的自尊自信往往是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贊揚而樹立起來的,一聲贊美,會使之信心百倍,而一句輕蔑的嘲諷,則足以讓其信心全無,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尋找和重建。
“我和肖克住在一起六個月了,金錢對我們來說是禁忌的話題。我們各自買自己的東西,當我們一起去購物吃飯的時候,誰先掏出錢包就誰付賬……我們住的房子是他父母的,所以也沒有房租的問題。我認為這樣很好,談論金錢,等于污染了我們的愛情。”――索娜,26歲
為什么這是錯的?一旦熱戀期度過,情侶們無可避免地遭遇現實問題,那時他們心中就開始算賬了。如果其中的一方經常忘記主動付賬,另一方或者提醒他,或者默默忍受,但終究會有爆發的一天,爭吵不可避免。
最好的解決辦法:在金錢問題開始困擾日常生活之前就明確地談論它,明確各項開支兩人如何支付。為了避免出現一方認為自己付賬更多的情況,兩個人建立一個共同賬戶,用這個賬戶里的錢支付日常開銷。首先要坐在一起計算每月大致的生活費用,共同賬戶里保存這個數字即可。
錯誤2,收入不同,但實行AA制
“我和白楓在一起生活兩年多了。我們都是具有現代思想的年輕人,從交往的第一天起就明確了AA制的原則。我們的收入幾乎相差三倍,但AA制的原則是在一開始就定下的。我知道他存了一些錢,但我幾乎沒有積蓄。”――梅玫,25歲
為什么這是錯的?因為即使是公平的AA制原則,卻越來越難被收入少的一方所承受。其結果是在心中積累了怨恨。
最好的解決辦法:在收入有差距的情侶間,最佳方案是按照收入的比例來確定承擔日常開銷的比例,這樣每個人都能存一些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能毫無芥蒂地給對方買禮物。無疑,這才是最公平的原則。
錯誤3,一個人負責還貸,另一個人負擔日常開銷
“一年前,我的男友挑中了一處房子,辦理了銀行貸款手續。如今我們在這所公寓里同居,他負責償還銀行貸款,我負擔日常生活的開銷。”――菲菲,30歲
為什么這是錯的?沒有從經濟上參與兩個人的重大投資決定,一定會帶來日后的遺憾。正如菲菲所說:“我們本不該這樣做的,如今我越來越別扭,我感覺這房子不是屬于我的。”她感到了不公平,在房子問題上,她是依附于對方的,這種情緒和后果對情侶來說是十分嚴重的定時炸彈。
最好的解決辦法:三十以下的年輕人在共同投資的問題上經常猶猶豫豫,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還不確定。但心理學家說,如果兩個人想共同投資,房子是最好的選擇:在一處各自擁有權利的房子里共同生活能帶來精神上的平等感受。
錯誤4,我一個人管理兩個人的錢
“我從小就善于管理自己的零用錢,至于我的男友,他一點理財觀念也沒有。我們住在一起之后,所有的收入都自然而然地由我來支配。當然,遇到重大花銷的時候我會征求他的意見。我給他確定了每月零花錢的數字,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評論他的花錢方式,他有時候會不高興,但還沒有強烈反抗過。事實上,我認為這種局面對他是很合適的,我也喜歡控制金錢的感覺。”――葉蕾,55歲
為什么這是錯的?因為對金錢的管理會成為一種權利。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在愛情關系中一方擁有絕對控制權利,長久下去會造成兩人關系的不平衡。
最好的解決辦法:女性更細心,是更好的管理者,她們之中的大多數認為自己對家庭的理財狀況負有責任。一個人管理兩個人的錢,為什么不呢?但條件是尊重對方的自由,不加評論,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多少有些差異。
錯誤5,我一個人負擔所有開銷
“掙錢是我的強項,我的男友在這方面比我糟糕很多。我們相愛初期,這不是問題,我很愛他,不在乎他的經濟狀況。他是一個自信的樂天派,經濟窘境并沒有使他喪失男人的尊嚴和傲慢,我很愛他這一點,但一個人負擔兩個人的開銷又讓我覺得很辛苦。”――若萍,29歲
為什么這是錯的?如果長期獨自承擔經濟壓力,會使一方的心理變得沉重,非常不開心,焦慮暴躁,面對另一方的無憂無慮,他會感到很不公平。
最好的解決辦法:金錢的煩惱應該數由連個人來分擔,即使你認為自己在這方不他高明。你可以對另一方說:“你的意見是什么?”“幫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參與感在愛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兩個人共同想辦法,不僅會找到更好的辦法,也會找到心理的平衡。
錯誤6,我借給他錢
“男友第一次向我借錢的時候我覺得非常正常。我毫不猶豫地借給他。但糟糕的局面持續下去,有時我不得不借給他錢付手機費!”――羅琳,27歲
為什么這是錯的?事情在一開始就不清不楚,對方答應你一定會還錢的,但你既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也不知道他如何還,這種隱藏著不信任的關系在情侶間制造了壓力。一方持續充當著消防隊員的角色,時刻準備為另一方解圍,也許認為這是愛的表示,但實際上是加重了兩人之間的不平等和依附關系,這對愛情來說是非常有害的。
最好的解決辦法:在互相信任的情人之間,互相幫助是很正常的事,但保持透明度非常重要。不妨問這樣的問題:“你認為能夠把錢還給我嗎?”“你認為這筆錢不需償還嗎?”心理學家說,不要開口向情人借錢,除非確定能夠償還的時候再開口。
錯誤7,缺錢的情侶沒有好結果
“我的男友在過去的一年里都遭遇經濟困境,開始我還幫他解決,但是慢慢地我認為這是沉重的負擔。我們不停地討論錢的問題,如何掙錢、如何攢錢,也開始相互指責對方太浪費……最終我們的愛情走到了盡頭。但我一直堅信,如果我們沒有缺錢的問題,一定會相處得很開心的。”――芬潔,30歲
1、你要明白,你跟這個人已經沒有以后了,這輩子,都沒法有了。
2、后來我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了不再表露難過,習慣了不再把心事訴說,也習慣了你不再愛我。
3、我不等了,就當風沒吹過,你沒來過,我沒愛過。
4、離開我就別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縫補也會遭遇穿刺的痛。
5、愿你事事看開,唯獨對美好保持執念,哪怕所見都是無恥,也能內心剔透。
(來源:文章屋網 )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人,整天祥林嫂一般抱怨:我怎么這樣倒霉?生活為什么對我不公平?為什么別人都活得光鮮亮麗而我不行?……仿佛他(她)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同時,我們很少看到另外一類人,整天歡呼雀躍:我怎么這樣幸福?為什么上天如此眷顧我?……這樣的人即使看到了,我們也覺得似乎是神經兮兮的一個人。其實,不用說別人,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些不如人的感慨,這是人生常態,要不然,生活的抱怨也不會如此之多。那么,為什么大家都感覺自己那么不幸呢?
在心理學上,存在一個知覺顯著性的概念,意思是那些成為人們注意焦點的信息常常被認為是更為重要的信息,換言之,你關注到什么什么就重要。心理學家為此曾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要求兩名男生進行一段對話,其他人進行觀察。實際上,這兩個對話者是實驗的同謀,對話的內容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在每一輪的實驗中,都有6名真正的被試,他們坐在指定的位子上,圍繞著兩人對話。
其中的兩人分別坐在兩名對話者的兩側,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名對話者,如,觀察者A+B;另外四名觀察者分別坐在兩名對話者的后方,他們可以看到其中的一名對話者的背面以及另一名對話者的正臉,如,觀察者A或觀察者。
對話結束之后,研究者要這些觀察者說出,在對話過程中誰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雖然這6名觀察者看到的是同一場對話,但答案卻不相同,誰最有影響力呢?他們看得最清楚的人最有影響力。具體地說,觀察者A認為角色A更有影響力,在談話中處于主導地位;而觀察者B認為角色B更有影響力,在談話中處于主導地位;至于A、B都看到的觀察者A+B,則認為兩個人的影響力差不多。因此,如知覺顯著性概念所預期的,我們注意到的信息,是最為重要的信息。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意到什么信息了呢?作為一個個體,當然你最清楚自己的環境遭遇,你最明白自己所面臨的艱難困苦,但你看不到別人的,尤其是難以了解別人的不幸遭遇,因為在公開的場合,誰不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表露出來呀。因此,結果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感覺自己是世界上那個最倒霉的人。
另外,這種現象我們也可以用心理學上“當事人/旁觀者差異”概念得到進一步的解釋,這種觀念認為,在觀察別人的行為時,人們習慣于做性格歸因,即別人遭遇困難是因為他(她)人品差;而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則更注重情境因素,即自己遭遇不幸則是因為老天不公。這樣,別人倒霉是罪有應得,而自己倒霉則是天妒英才,我們就更感覺自己委屈了。
其實,千人千般苦,別人不曉得,我們覺得自己痛苦其實是沒有看仔細別人的挫折。譬如,心理學上有一個真實而具有戲劇性的案例:
那是一個14歲的男孩。8歲那年的11月,他的母親突然去世。9歲那年的11月,他從梯子上掉下來,摔斷了胳膊。10歲那年的11月,他騎自行車時發生車禍,造成頭骨斷裂,還伴有嚴重的腦震蕩。11歲那年的11月,他從天窗跌了下來,造成臀部骨折。12歲那年的11月,他從滑板上摔下來,導致手腕骨骨折。13歲那年的11月,他被汽車撞傷,造成骨盆斷裂……
看了這個案例,你還覺得自己最倒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