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20: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趕海的小姑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膠東看海
前幾年出差多,總往膠東跑,對膠東的海那是滿懷了感情。我曾在萊州三山島、蓬萊仙閣、煙臺山、威海銀灘、海陽防波堤、青島嶗頂和棧橋、日照石臼等地看海,有的地方去過多次,現在回味起來,哪一處都很流連,總想某一年不用工作了,隨便哪個地方都可租住一段時間,逐海而居。
有一年春天,曾在煙臺呆半月,賓館離海邊不遠,每天都到海邊走走,幾個景點看了個遍。有一天自個坐公交去游芝罘島,這是伸入黃海的一個半島,中國最大、世界上最典型的陸連島,秦始皇曾三次登臨尋拜天界仙靈。這里近乎四面環海,我爬上山坡,穿過蒼秀老林,再經山頂的短松林,一直走到東北端的山巔。俯瞰大海,邈邈乎來自天上之水,蒼昊的博大剎那間涌進眼來,充盈了整個身心,恍惚置身閬苑仙境,真有種鴻蒙初辟,宇宙創始,萬古云霄一羽毛的感覺。靠近山崖望下去,山下石壁垂直向下,鬼斧神工,海水把山齊刷刷涮去一半,深數十米,不由兩腿發軟,不寒而栗。峭壁底端是金黃的沙灘,海水溫和地舔著海岸,遠處裸露的大海無遮無攔,海平如鏡,漁船甲蟲般橫著仿佛睡了過去。“遙望洞庭山翠小,白銀盤里一青螺。”看那目力不及的海,芝罘山漂浮于大海中間,亦如盤中青螺相似,而我登山臨海,卻不能寄居這螺殼之內。而我真的,真的眷戀膠東這片海域,真的愿意終老于此。回望煙臺港,附近的樓房像一片野菌地一樣正在擴張。山里空無一人,海風呼嘯而來,從身邊鋪陳而下。遍地的松針絨毯一樣盈及腳踝,索性躺在尚未吐青的草坡上,將俗世凡塵置諸腦后,頂著太陽假寐了一陣。側耳聽那風聲夾著濤聲,不免神思逸飛,耽溺在幻覺之中,似乎真有白發皤皤的仙人扶杖而來……
煙臺的海面遼闊,城區最好的去處是煙臺山。這里的防波堤是一條寬寬的馬路。堤雖高四五米,潮起時浪花仍會高高卷到堤上,看那大海立了起來似的,轟轟地響,浪頭高出防波堤有兩米多,濤似鯨奔,潮如山立,一時馬路濕盡,煞是壯觀。而潮落時鷗鳥翔集,白色的海鷗劃槳般扇動雙翅,在人流中穿行。堤外三四十米遠的海水顯得和天空一般單薄,輕推慢卷,慵懶地波動著。夏、秋時節這里游人最多,當地的居民多來趕海。海灘每一塊石頭下都躲著一些小蟹子,大的如一元硬幣,小的如指蓋一般,石塊不費大力就能搬開,那些蟹子雖然張牙舞爪,極易逮,因為只有石下一汪水,別處都是沙灘。前年秋初和出差的同事到這里來,捉了滿滿一塑料袋,有二斤多,兩個人的意思是提回賓館,讓附近夜攤老板烹炸了下酒。正要走時,兩個趕海的初中生模樣的小姑娘側臉問我們:“叔叔,你們逮這么多干什么用呢?”
“炸了吃。”我們說。
“——炸了吃?這么小,還沒長大呢。”兩個小姑娘一臉不屑地看著我們,似乎為那一袋鼓漲漲的蟹子鳴不平。我抬臉看她們的塑料袋,里面除了小魚也有蟹子,就問:“你們逮了干嘛?”
“我們?我們是要送到海里放生。”
我便語塞。同事胳膊肘捅了捅我說:“咱也放生吧,怎么吃呀?全是殼。”瞅著兩個小姑娘期盼的目光,我們不好意思起來,有點不舍地跑到浪花邊,將缺胳膊少腿的蟹子倒進了海里,轉眼它們就四散了。
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日照,海邊的情致也讓人不舍。去日照海邊的次數多到記不清了,但有一次不能忘懷,那就是海上看的日出。那是07年夏,省作協在日照辦了個班,我和泰安的文友趙振然住一室。次日凌晨4點不到,為看日出我們就出發了,原是要跑步去,后來著急攔了輛出租,到海邊時已有一二十人,我們也坐到礁石上等。看海的地方本沒有山,海灘上卻盡是幾十米長寬的大礁石。我們取出相機,靜靜地坐著,大海的輪廓漸漸從夜色中顯現出來,看海天相接處漸生紅霞一線,如橫向的煙帶,漸漸擴展,熔淌的鐵水一樣火紅,染紅了大片海面;太陽如初生的嬰兒裹在紅霞里,又如包在荒古的熔巖中的半個金輪,躍出黃海。這個時候潮漲了,原先看海的礁石立腳不住,很快被潮水淹沒。我們拍了不少壯麗的畫片,到今天還常常拿出來翻看。
我的家鄉是有“藍天、碧海、金沙灘”之稱的日照,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
這里有許多美麗的風景:有“奇秀不減雁蕩”的五蓮山,有“江北九寨溝”之稱的龍潭溝,有天下第一銀杏樹……琳瑯滿目,美不勝收。不過,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海。清晨的大海邊,還沒有一位游客,這時候的海,像極了文靜的小姑娘。偶爾海風輕柔的刮過,在海面上漾起層層波紋。快到中午,游客漸漸多了起來,他們紛紛投入大海溫暖的懷抱,花花綠綠的泳衣像是給大海穿上了花裙子。沙灘上,孩子們快樂的在玩堆城堡的游戲,細膩柔軟的沙子是他們最好的玩伴。傍晚時分,海邊的游人慢慢散去了,只剩下不多趕海的人在海邊拾貝殼、揀蟹子。落日把最后一束陽光灑在海面上,照在遠航歸來的漁船上,就像給他們鍍上了一層金邊,晚上,海邊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著音樂的旋律噴灑起高高低低的水柱,在五彩的燈光下,奇幻瑰麗,如夢如幻。
這里還有許多美味的海鮮,貝類、魚類、蝦類……應有盡有,數不勝數。在貝類當中,要數蟶子最好吃。在鍋里加滿水,然后慢慢地煮,等到湯水快要熬干的時候,就出鍋盛在碗里,這時,你會聞到一股濃濃的清香,把人饞得直流口水。蟹類也有好多種,梭子蟹最美味,掀開紅紅的蟹殼,就看到細嫩的蟹肉和流著汁的蟹黃,咬一口,讓你回味無窮。夏日的夜晚,道路兩旁到處都是海味小吃攤,天越熱吃的人越多,燈光閃爍,海鮮飄香,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的家鄉——日照,不僅風景秀麗,物產豐富,而且歷史悠久。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太公就是我們日照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的祖籍也是日照,我為我的家鄉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一、巧用美術,詩情畫意創意新
1.品文賞圖相結合。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設計精美,文字和圖片都能撥動小學生的心弦,符合小學生的審美情趣,且這些情趣都是積極向上的,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突破口,創設美的情境,凈化學生的心靈,掀起美的波瀾,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廣玉蘭》第三自然段時,就可以出示廣玉蘭圖片,邊觀賞邊學習廣玉蘭的四種形態。圖文并茂,學生對廣玉蘭的四種形態具體可感,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2.動手作圖學中思。許多文章內容具體形象,很多內容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可讓學生動手制作插圖,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深刻感知文本形象。如教學《雪兒》一文時,我引導學生補畫“洗澡圖”、“敷藥圖”、“賞云圖”,畫完后講解給同學聽。通過補畫、講解,學生主動、細致、深刻地感悟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繪畫、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二、妙用音樂,創設意境遐思飛
語文課如歌、如曲,入耳牽心,移神動性,說不言之言,達意外之意,教學將收獲更多。語文課巧妙使用音樂,形式多樣,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背景音樂設情境。一曲動聽、感人的音樂能觸發聽者強烈的情感,能在人們心靈深處掀起共鳴的波瀾,能喚起人們美的體驗、對文本的遐想。我們在學習課文時可配上合適的音樂。
如教學《二泉映月》時,配上《二泉映月》的樂曲,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文中的情境中。讀起文章來情深意濃,音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反映出課文語言、意境的凄美。
2.改文為歌愉快記。音樂富有美感,讓人放松,能引起人的無限遐思,讓人輕松、愉快地學習、記憶。如在教蘇軾的《六月七日望湖樓醉書》時,可讓學生感悟詩人心情,并從自己所學過的曲子中選擇其中的一首,把《六月七日望湖樓醉書》歌詞帶進去吟唱,有能力的學生也可自譜曲子,只要把詩人當時的心情唱出來就行。學生通過不同的曲調唱出古詩的意境,唱出詩人的心聲,沉醉在古詩中,輕松愉快地掌握古詩。
3.輕音樂激發靈感。作文課上,可以結合所要寫的作文內容播放輕音樂,讓學生在愉悅、放松的氛圍中選材、構思,以激發學生的作文靈感,讓他們遄飛逸興,文思泉涌。
三、翩翩起舞,文隨體動意更濃
舞蹈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它以人肢體的律動,傳導豐富的心靈和人生內容。在教學時我們可適當引入舞蹈,根據文義多編排簡單易跳的舞蹈,讓孩子們翩翩起舞,在飄逸的舞姿中感悟文章的美,愛上語文課堂。
如《趕海的小姑娘》這一舞蹈我們皆熟,在教學《趕海》一文時可以適時用上,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活課本內容,效果極佳。
四、書法欣賞,淵遠流長妙筆傳
書法藝術淵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具有很強的鑒賞性、藝術性,與語文的書寫教學密不可分。將書法引入課堂,不僅有利于識記原文,而且能培養他們對書法的情趣,更激起學習興致,一舉多得。將書法這朵奇葩恰當地嵌入語文課,語文課堂將大放光彩。
五、課本短劇,活化文本演中樂
大詩人、哲學家尼采說:“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我們通過教學實踐認識到,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運用演課本劇這一教學形式有利于引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互動、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不失為新的“理解哲學”的體現。而課本劇整個編排的過程就是解讀課文的過程,整個表演過程就是學生的內化過程,它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表演能力。
六、評書欣賞,聲情并茂現文本
評書是古老的藝術,歷史淵遠流長。據《墨子?耕柱》篇載:“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評書,聲情并茂,突出精彩的故事情節,加之適當的評議,富有吸引力,適時地引入課堂,也會為課堂增添不少的色彩。
藝術形式多種多樣,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本班情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形式,優化教學過程,發揮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語文素養。語文無處不有美,我們要做懂“美”的教師,點亮藝術這盞寶燈,照亮孩子的心房,做到語文“美教”,在學生心田播下美文的種子,讓學生樂上語文課,愛上語文課。
參考文獻:
[1]江蘇教育,2006.
[2]雷江.引進藝術手段,美化語文教學.四川省廣安實驗小學.
1.整合要依據教學規律進行。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將信息技術這一學習對象及教學工具三者融為一體。
3.信息技術必須與語文課程有機融合才能實質性地促進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
4.整合必須與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技術相結合。
二、融合時須注意的問題
1.牢記信息技術只是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用來協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問題,為語文教學服務。
2.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不能用精彩畫面替代教師對學生面對面的情感教育。
3.整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重視學生獨特體驗及信息素養提高。
三、融合中,要解決好操作層面的問題
1.先把自己融進現代信息技術之中,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
2.教師對文本內容要有深刻理解,依據語文學習規律,找準融合的切入點。
3.課件制作切忌盲目,選材、表達、交互操作設置、信息呈現方式等要與教學目標有機融合,杜絕“高耗低能”、畫蛇添足的行為。
4.遵循信息技術“輔、增容性、豐富性、效率性、互動性、唯美性、實用性”這七條優化語文教學原則,運用正確、合理,不顧此失彼,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四、融合的形式
1.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創情激趣。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先配音播放海底畫面,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學習興趣馬上被調動起來。再如:教學《夏日的海灘》一課,導入時,播放《趕海的小姑娘》這首歌,然后通過提問:這首歌唱的是哪里?你去過大海嗎?見過海灘嗎?將學生帶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
2.適時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巧妙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如教學《在夏天里成長》一課,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表達特點,明白最后一句話的含義。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制作教學課件:一是圖文聲像并用再現課文內容;二是將夏天快速生長的瓜蔓、竹子、高粱、花蕾、稻秧的生長過程做成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借助課件,自主學習,并通過網絡獲得個別指導,使學生較快較好地掌握了教學重難點。再如,教學《琥珀》一課,當利用課件演示文中蒼蠅、蜘蛛及松脂油三者瞬間的運動關系之后,學生立刻明白個中道理。
3.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學中,適時利用多媒體替代教師范讀,讓學生跟讀、復讀等,如教學《春芽》一課,朗讀訓練時,教師利用課件中的課文朗讀錄音,配以精美課文圖片,同時出現文字,這樣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反復讓學生聽讀、跟讀、試讀,學生讀得聲情并茂,把自己對課文理解都融入朗讀之中。
4.利用信息技術儲存信息量大的優勢,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如教學《自然界的時鐘》一課,利用課件展示牽牛花、蒲公英、貓頭鷹、蜜蜂等生物奇妙的生活現象,要學生在這種現象中體會、領悟。課后,讓學生上網找找其他生物生物鐘的秘密,培養了探究精神。
5.適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審美教育,陶冶學生情操。課堂教學融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至關重要。部分課文盡管提供了相應的插圖,但學生在觀察與閱讀中難以深刻體會。這時,需制作相應課件適時融入教學當中,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我在課件中搜集大量的海底圖片及錄像,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一幅幅神秘的海底畫面:海洋生物的豐富多彩,海底的山、峽谷、森林、草地……這一連串的畫面,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如身臨其境,這時學生的興趣濃厚,在優美的畫面與音樂中感受到海底的美麗與富饒,增強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6.根據教學需要,適時運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思維。如教學《》一課,導入新課后,我先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及人物生平,介紹抗美援朝。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清除了障礙。以上就是本人的點滴做法及體會。總之,信息技術只要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揚長避短,有的放矢,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能使語文課堂事半功倍,務實高效。
音樂課教學音樂教學模式愉快教學方法當代社會快速發展,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已經被多樣性的現代化音樂教學模式取代,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讓小學生們喜歡上音樂課程,在音樂課程中獲得歡樂。通過采用多種愉快教學方法,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的音樂潛力和興趣,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好音樂歌曲。
一、激發學生唱歌興趣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老師講,學生聽,學生也沒有自己發揮的余地,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音樂課失去應有的興趣和快樂。要知道,音樂是人們表達情感的藝術,小學生正處在喜形于色的年齡階段,音樂教師需要創造一個讓學生自由發揮的氛圍,激發學生們對音樂的表現欲,讓學生喜歡上唱歌。比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授《請你唱個歌吧》這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們先去模仿布谷鳥的叫聲,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然后趁熱打鐵,通過反復聽唱《請你唱個歌吧》這首歌曲,讓學生快速地掌握《請你唱個歌吧》這首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通過這樣一種在愉快氣氛中的教學,使學生自己的唱歌欲望表現出來,有了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動力感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第一次,學生便漸漸地放開了膽,逐漸感動了。上《趕海的小姑娘》一課時,在分析、處理完歌曲后,學生基本能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力度和速度了。然后,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每個人都有獲得成功的需求及其愿望,讓他們在參與教學過程中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使他們善于參與。老師在《愉快的夢》的伴奏和學生的伴唱下翩翩起舞,學生不僅為老師的表演而不由自主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還個個躍躍欲試,顯得特別激動,紛紛站起來與師共舞。音樂與舞蹈喚回了孩子的天性,他們已不僅敢動,而且很想展示一下了,這是多大的進步啊!學生表演完后,就經常運用“你真聰明!”“你真棒!”“你將來一定是個音樂家!”“你一定會成為表演家!”等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了起來,他們的音樂感知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三、升華學生的音樂動感思維
學生敢動想動了,其音樂思維也就活了。但由于基本功有限,好多學生想動都不會動,這就要靠老師點撥指導了。我在每堂音樂課中加入動作指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還經常示范表演,請學生上臺展示,讓他們自由創編動作,多加以肯定鼓勵,告訴孩子可以根據歌詞的意思來動,也可以按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來動,還可以用游戲試著來表演。“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通過“動”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這就要使學生在音樂課中會動。
四、讓學生參加課堂表演
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和學生的表演是分不開的,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活潑,喜歡表現,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讓學生的情感通過表演表現出來,根據相應的歌曲內容和旋律啟發學生的律動表演,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歌曲,學會歌曲。比如,音樂教師在教授《哇哈哈》這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在相應的歌曲節奏上表演花朵開放的樣子,通過這種形象的表演舞蹈,使課堂氣氛變的愉快輕松,也滿足了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使學生唱歌時更具有情感,也能使學生更快地學會《娃哈哈》這首歌曲。
小學生好動的天性,使他們在蹦蹦跳跳中學到了音樂歌曲。他們的課堂表演不需要很專業,只要能表達出歌曲和學生們的意思就可以。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在進行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來使教學過程變得愉快。通過多媒體音樂教學,可以讓音樂課本中單調的音樂知識轉化成圖片、動畫、視頻的形式,讓學生感到音樂知識的生動形象,產生興奮悅的心理狀態。比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授《鈴兒響叮當》這首歌曲時,可以從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圣誕視頻資料穿插在《鈴兒響叮當》歌曲課件中。當《鈴兒響叮當》這首歌曲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眼前時,由于歡快的圣誕老人視頻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圣誕的喜悅氣氛,增加了學生們學習這首《鈴兒響叮當》歌曲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鑒賞水平。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地引導小學生去說、唱,通過多媒體生動的畫面和視頻可以使小學生更好地去聆聽音樂歌曲,把小學生的感覺器官全面調動起來,使其有了對音樂歌曲的全新感受和體驗。
六、在音樂教學中穿插游戲
音樂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有時顯得很抽象,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學生和音樂之間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梁。通過音樂游戲可以實現這一點。由于小學生們生動活潑的特性,他們對于音樂游戲很感興趣。生動新鮮的游戲促使小學生們對音樂歌曲的關注,使學生們能夠進入自然愉快的學習狀態。
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師可以采用一邊唱歌一邊游戲的方法來增加小學生們對音樂歌曲的學習欲望。比如,《龜兔賽跑》這首歌曲,可以讓學生們學著烏龜和兔子的形象進行游戲,
根據《龜兔賽跑》這首歌曲不同的音樂節奏表現出不同的跑步速度,通過采用這種游戲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音樂歌曲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代社會快速發展,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已經被多樣性的現代化音樂教學模式取代,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讓小學生們喜歡上音樂課程,在音樂課程中獲得歡樂。通過采用多種愉快教學方法,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的音樂潛力和興趣,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好音樂歌曲。
參考文獻
[1]如何培養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J].少年兒童研究,2009,(12)
[2]什么是學習興趣[J].教育與職業,2011,(07)
[3]羅華明.態度決定高度——與三年級的同學談學習興趣[J].地理教育,2009,(03)
[4]燕國材.論音樂興趣及其培養[J].江西教育科研,2010,(03)